夏天钓鱼用血饵。

最近看见很多钓友垂钓鲫鱼用血饵,有的说效果奇佳,也有的人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鸡血入饵有哪些优缺点。

血饵以鸡血最为常见,而鸡血中富含蛋白质,就这一点来说和其他冬钓活饵无异,但是鸡血色泽鲜红,有腥味,大家都知道红饵在冬季出钓属上选之色,因为红色是鱼的敏感色,容易被鱼发现,再加上加血富含蛋白质和其他元素,味腥,这些条件也符合冬钓用饵的条件,虽然蚯蚓、红虫、鸡血都有腥味,但是腥也是有区别的,鸡血应该是腥味最纯正的。

鸡血对人体而言,有治疗营养不良、溃肠病等的功效,插句题外话,不知道大家泡药酒用的中药是单取其味还是配合中药的药效,个人建议二者兼备最佳。我认为鱼大体和人有着同样的需求,以前看过一片新闻,内容是鱼集体患病,养殖老板用中药加入饵料喂养病鱼,效果很好。我在这里想说的意思就是鱼会得病,也需要营养价值高的饵料,鸡血作为一种添加剂,确实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我们需要的也是鸡血的颜色和味道以及富含的蛋白质。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没有相传的那么神奇,大家勿要盲目追风。还有鸡血颜色鲜红,并且粘稠,容易染到衣物,作为添加剂注意卫生,勤洗手,晕血者慎用!

很多钓友过于吹捧血饵,很多人尝试过,导致各种结果都有,还是那句话:世上没有一种万能的饵料。请理性选择、理性出钓。

用血饵也需要特定的条件,其实血饵在冬天钓罗非、鲫鱼、鲤鱼效果不错,但是必须要会调配饵比,调配不好比重大,硬成一砣,鱼吃不下去,不管野钓,黑坑,鱼都有一种特别喜欢的味道,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践,毕竟不同地方的鱼喜欢的味型不尽相同。

血饵夏季最好不用,应为夏季饵料意香味的素饵为主,并且血饵不易保存,夏季天热很容易变质。肥水最好也不用,适用黑坑的新坑新水和大型水域,如水库、江河,有一点需要注意,血饵会吸引各类鱼种,不管大小,腥味过于浓重,肉食性鱼种也会觅饵。

扩展阅读

饵料的雾化效果与鱼情的详细分析


饵料的雾化性能越强就越好吗?这个问题要根据鱼情来回答,可以说雾化效果好只适合部分鱼情。

什么是雾化,它是饵料沉底时饵料的细微颗粒逐渐溶于水的过程,在沉底的路线上形成了立体的雾状饵料区域。那么,我们在垂钓时,正确地使用了饵料的雾化效果了吗?

一、轻视与滥用雾化效果都是错误的

对于饵料的雾化效果,有两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

一是轻视饵料的雾化效果,认为只要有诱饵就能诱来鱼儿,殊不知正常质量的商品饵,在这些人的错误意识下被做得过硬或过黏,将会导致聚窝的失败。

二是在悬坠钓时喜欢滥用雾化效果,认为所有的鱼都要靠很强的雾化效果,才能吸引它们进窝。殊不知有时候雾化效果太强是不好的,起码水质会被弄得乌七八糟。正常的雾化是为了使饵味四处散溢,充分调动鱼儿的感官系统,使不同水层的鱼儿都奔着味儿进入窝点。同时随着饵料的雾化,饵团自然减轻变小以适合鱼口。

滥用雾化效果会直接影响钓事的顺利进行,比如在竞技钓时,太强的雾化饵料就会引起不好的结果,不同水层的鱼儿乱窜,导致浮漂的讯号十分紊乱,钓者不好把控,往往就会增加空竿的次数。

再比如在野外水域垂钓大鱼时,雾化的饵料形成大片的浑浊区域,小杂鱼的鱼群奔涌而至,大鱼却迟迟不来,为什么?因为野水中的大鱼觅食的习惯根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它们对觅食的环境早已熟悉,突然出现这么浓的雾化区,它们相反会变得极其谨慎,甚至会被这样的大场面吓跑,因为它们觉得这种信号很危险。平时它们在水中吃的都是一些植物的碎片或者微小的生物,在正常的水质中突然出现不明的混浊物,它们往往不敢靠近。

二、鱼情、时机不同雾化程度不同

鱼情不同,雾化的程度应该不同。如果我们垂钓的对象鱼是草鱼或鲤鱼这样的大鱼,就要使饵料在水层底部做较轻的雾化效果,当饵料慢慢化散味道四溢之后,就能诱使鱼儿进窝。如果雾化程度太重,有时会物极必反,还不如没有雾化效果的好。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较强的雾化效果呢?比如我们在使用手竿浮钓鲢鳙时,就需要这样的效果。钓鲢鳙的起始诱鱼阶段需要很强的雾化效果,待数量较多的鱼进窝后,才逐渐将饵的黏度提高,使雾化程度有所降低。

当我们垂钓的对象鱼个体较小时,饵料的雾化程度是各有不同的,但总的来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刚开始诱鱼一般雾化要迅速,垂钓过程之中雾化则要慢慢减轻;浮钓要求雾化快,底钓要求雾化慢一点;雾化快适合钓快鱼,雾化慢适合钓糗鱼;上鱼正常时雾化宜快,而滑鱼较多时雾化宜慢;鱼儿在固定的水层时需要雾化快,鱼儿所在水层不断变化时雾化宜慢;在大棚钓浅需要快速雾化,钓深则慢一些。

以上只是一般性质的规律,鱼情复杂多变,雾化效果还要视临场实情而定。

三、如何控制雾化的速度与程度

如果鱼情决定了需要较快的雾化效果,我们就要在饵料配置时,使用雾化较快的饵料,或者在饵料中添加适当的雪花粉或者白粉这样的添加剂,就会达到较快的雾化效果。如果鱼情决定了需要较慢的雾化效果,我们就要适当减少雾化较快的饵料,或者减少添加剂的使用。

调制饵料时一般揉捏的次数多就会使饵料的雾化较慢,反之饵料的雾化就较快。再就是加水和饵的量也决定雾化的快慢,水加得较多其雾化速度就较快,水加得少其雾化速度就较慢。抛竿抽竿的频率大,饵料雾化的程度自然地就重,反之雾化程度就较轻。

这些具体的操作要相适应、相协调,确保饵料达到自己想要的雾化效果(当然是要适合鱼情的雾化效果)。

野外垂钓的用饵技巧介绍


在日常垂钓过程中,有不少钓友质疑饵料在野塘垂钓中的使用效果,常常有野鱼不就饵、还是蚯蚓好等言论,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没有不就饵的鱼儿,只有鱼不吃的饵料。

一方水土养一方鱼是泛指普遍规律,特别在野水,鱼儿也是动物的一个种类,它的生长和发育与人类一样离不开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基本元素,而富含这些成分的载体大多集中在动植物体内。野鱼的食物链是什么?主要还是水生物、浮游生物、昆虫、粮食与植物残屑等;

蚯蚓之所以是万能饵,原因就在于它的蛋白含量高、腥味重,是杂食性鱼类的最爱。现代饵料中,以红虫、蚯蚓、螺肉、虾粉等为原料的饵料众多,杂食性鱼儿岂能有不喜欢之理?以谷物、麦麸、玉米、甜薯、海藻、氨基酸等为原料的饵料香气四溢,素食性鱼儿岂有不开口之理?

那么,为何有野鱼难就饵之说?

一、是惯性思维作祟;

二、是对饵料了解甚微;

三、是缺乏用饵经验和开饵技巧;

四、是初始败阵失意心态加重。

传统钓,用饵讲究天然、活性,蚯蚓、红虫效果尤佳,饭粒、玉米粒、灰面、红薯粒也非常好用。台钓,或者说悬坠钓法,讲究用饵诱、钓、留三合一的过程和状态,追求对鱼讯的准确判断和钓组的灵敏度,用于传统钓的钓饵也可用于悬坠钓,只是诱、留的效果大不如粉饵。 野鱼虽然其警觉性很高,但也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睿智,与人类相比毕竟是低等动物,路亚钓就是典型的拟饵骗局,现在风靡全球,凶猛性鱼儿狂咬不止。此理反证,通过人类的科学配方和精细加工出来的饵料,鱼儿能有不喜欢的道理吗?

竞技钓大多为池钓,传媒表象基本为饵料之战,似乎让人觉得饵料只能用于池钓;大凡参加过或熟悉竞技钓的钓友都知道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池钓的绝密配方和杀手锏是找到本塘颗粒,亦称原塘颗粒。为什么,养殖鱼有偏口性,用什么喂就用什么钓。那么,野塘呢?它的食物链是什么,就相应用那些具有广谱性的同类饵料钓。当然,不同对象鱼,要用不同的饵料去作钓;道理非常简单,饵料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本身就是针对天然饵料的特性研制而成,它具有一般野鱼广谱性的偏口食性特征。

那么,野钓用饵主要应讲究那些技巧方能凑效呢?

1、目标鱼和主攻饵要同步确定:

开饵不能想当然,不能整成大杂脍,钓什么鱼,就选择专攻对象鱼的饵料,不要轻易使用综合饵垂钓某一种目标鱼;

2、开饵的基本原则不能相违背:

主攻饵+基础饵+状态饵是饵料搭配的基本原则,味型搭配要一致,颗粒饵、粉饵要结合使用,用饵比例要突出主攻饵,基础饵和状态饵是配角,不能喧宾夺主;同时,饵水比的控制一定要严格;

3、要按季节搭配不同饵料味型:

不同季节用饵味型不一,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冬春主腥味,夏季主清淡,秋季主甜香,反季节配饵会大大影响钓效;

4、饵料状态是关键的技术节点:

状态不好难有满意鱼获,既要追求雾化效果,又要讲究一定的黏性,软硬还要适度,只有配置出适口性强的饵料,才会有鱼儿的频频咬钩;

5、不迷信饵料和小药的万能性:

垂钓中要增强用饵的信心,但不要迷信饵料和小药。实际野钓过程中的水情、鱼情都非常复杂,钓手要综合评判,善于临场应变,不能教条,不能囿于成见,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要密切关注钓场鱼儿的食性、特性和偏口性,不能一款饵料打遍天下钓场,善变和应变,是一个成熟钓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6、要有避杂鱼、反截杀的技巧:

野钓用饵的最大难度在于钓手的避杂鱼、反截杀技巧,如何对抗杂鱼、截杀等非正常外力的干扰,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历练,三言两语是道不明白的,其中,加重浮漂的吃铅量、注重饵料味型和颜色搭配、增加饵料的黏性等是常用对抗办法;

有丰富的天然饵料用饵经验,有厚重的商品饵料使用技巧,垂钓的乐趣焉有不增之理。

垂钓大鲫鱼与小鲫鱼的不同配饵方法


都说想要垂钓时候收获满,垂钓时间必选夏季。在夏季这样一个炎热的季节,带给大家的比较能让人欣慰的事我想就是垂钓起来比较容易吧,这应该也是许多的垂钓爱好者们比较喜闻乐见的。

像鲤鱼、鲫鱼这样的常见淡水鱼通常都是我们垂钓时经常见到并且也经常垂钓的鱼类。

但是,由于鲤鱼天生狡猾的特点,以及在垂钓这样大体型鱼的时候需要花费时间遛鱼的特点,很多垂钓爱好者们反而纷纷放弃垂钓这样的大鱼,而选择垂钓体型偏小的鲫鱼。

虽然说鲫鱼普遍的都比较小,但人家也是有大鲫鱼和小鲫鱼之分的。

很多的垂钓爱好者们在垂钓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忽略这一点,在垂钓的时候才会没有那么好的收获。

不然,就凭现在鱼儿们活动那么频繁,开口觅食那么积极的特性怎么可能会不收获的盆满钵满呢。

下面呢,小编我就说一说在夏季垂钓时应对大小鲫鱼的不同用饵情况。

垂钓大鲫鱼的用饵问题

由于夏季水域内的纯天然食物也比较多,并且多为浮游生物或者小昆虫之类的,通俗的来说就是鱼儿们根本不缺肉吃,所以在垂钓的时候是最好不要使用荤腥类的饵料的。

再者,荤腥类的饵料在夏季是很容易吸引小杂鱼的,所以使用了荤腥类的饵料也会给我们的垂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的。

所以,夏季在垂钓大鲫鱼的时候最好使用一些素饵或者是味道比较清淡一些的饵料。

使用这种的饵料需要保证的是饵料不要太小毕竟是垂钓大鲫鱼,而且饵料的雾化效果也要有保证,雾化的速度也要适中,不快不慢。

如果大家是在野外垂钓大鲫鱼,为了防止大鲫鱼起疑心,我们使用的饵料最好要纯天然一些,并且保证饵料的状态要好。

除了饵料,垂钓大鲫鱼的钓竿和钓线垂钓者们也是要注意的。

垂钓小鲫鱼的用饵问题

说完了大的情况,接下来就说说垂钓小鲫鱼时的饵料问题。由于小鲫鱼不谙世事,初来乍到,所以对于饵料的味型状态都没有那么的挑剔。

但是小鲫鱼毕竟还是处于成长的时候,对于荤腥类的饵料还是比较情有独钟的,所以我们在垂钓小鲫鱼的时候还是可以使用一些荤腥类的饵料的。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小鲫鱼还小,所以大颗粒的饵料是没有办法吃的,最好使用比较精细的饵料,并且饵料的雾化效果也要好,对小鲫鱼也是必须要有好的诱惑力的。

当然,如果垂钓爱好者们愿意,也是可以使用一些小颗粒的饵料进行垂钓的。

其实,无论是垂钓大鲫鱼还是垂钓小鲫鱼,我们使用的饵料都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水情鱼情以及多种的因素条件来决定的。

所以,各位垂钓爱好者们在选择饵料的时候,一定要多方面的考虑。

介绍几种常见的活饵挂钩方法


生活在淡水中的一些小动物比较容易获得,用于做荤饵是很好的选择,比如泥鳅或河虾,螺蛳或水蛭等,做活的钓饵效果很好。有兴趣的钓友不妨试一试效果。

泥鳅

泥鳅被人们成为水中的人参,常被钓友用来当做活饵。一些大型肉食类的鱼性情比较凶猛,嘴大牙齿锐利,像鲈鱼与鳜鱼以及鲶鱼与黑鱼等,特别喜欢捕食水中的小鱼小虾以及其它水生动物,而泥鳅不仅生性活泼好动,而且生命力顽强,可以使挂钩的时间显得特别长,仍处于活饵的状态,这些大型肉食类鱼就更受不了这种致命的诱惑了。

垂钓肉食性鱼类,使用泥鳅作为活饵是不错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如果挂钩方法正确,泥鳅作为钩饵仍能存活六至八个小时,使用时我们一般选择体长五厘米左右的泥鳅作为活饵比较适宜,下面我们就谈谈怎样挂钩与如何施钓。

第一、泥鳅的挂钩。

泥鳅的正确挂钩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单钩挂法,第二种是双钩挂法。

先看单钩,一、将钩从泥鳅的背鳍前处一侧刺入,从背鳍的另一侧出来,让钩尖倒刺露出。二、让钩从背鳍前进至钩腰后,露出钩尖(朝尾)倒刺和部分钩弯。

再看双钩,其中一只钩的挂钩方法跟上面一样。另一只钩挂嘴,就是从嘴的下面穿入而从嘴的上面出来,露出倒刺。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保证活,而是保证穿牢。要想保证泥鳅是活的,我们就要在钩刺入时把握好深浅,如果刺得太深容易伤着脊骨,如果刺得太浅则容易在抛投时脱钩。

另外,泥鳅身体很圆滑,表面有粘液附着在上面,很不容易抓牢,使挂钩显得很困难。我们可以用一块干布或者毛巾,将泥鳅握住后穿钩。还可以把泥鳅放在装有干燥的沙土的塑料袋中,让泥鳅粘上沙土,不再显得圆滑难握,这样就容易穿钩了。

第二、如何施钓。

对象鱼是鲈鱼或鳜鱼时,我们选择一处水质好的水域,底下有乱石的地方垂钓。使用手竿或海竿的话可以底钓,使用插竿的话可以浮钓。泥鳅挂钩用来浮钓与野钓效果是最好的,对象鱼是鲶鱼或黑鱼时,可在乱石堆处钓鲶鱼,在水草处垂钓黑鱼。

河虾

虾粉是众多商品鱼饵的主要成分,看重的就是虾的鲜味,虾的鲜味是诱鱼的好武器,鱼儿拒绝不了虾味的诱惑,所以,我们与其使用商品饵,还不如直接使用鲜活的小虾作为钓饵。鲤鱼和鲫鱼最不能拒绝河虾的腥与鲜,我们常在垂钓过程中碰到使用很多饵料、但鱼就是不咬钩的情况,只要改用河虾作为活饵,效果立马就会显现。

螺蛳

淡水中生活的螺蛳,体型一般都比较小。用螺蛳做钓饵时,需要将螺蛳的外壳去掉,并去掉那层比较硬的茧状物,再将整个螺蛳肉全部挂钩。如果不整体挂钩,也可以先将它切成小块。能用曲酒将螺蛳肉泡一下会有更好的效果,由于其腥味很大,鲤鱼或青鱼对它是情有独钟。

水蛭

水蛭就是蚂蝗,用来钓鲶鱼以及黄颡、鳜鱼、鲈鱼等效果很好。水蛭生命力很强,就算是离开了水,也还能存活好几天。作为活饵挂钩后,一到两天过去了,它都还能蠕动。水蛭腥味也是相当的浓烈,加上它又是活的,鲶鱼鳜鱼是很喜欢捕食的。我们可以用单钩穿挂水蛭,顺着水蛭的体内挂钩或者外挂,也可以挂住背部或吸盘处、颈部。也可以用双钩挂水蛭,其中一只钩挂法同上,另一只钩挂钩于无钩处,保证饵不脱钩。

以上几种荤饵都是不错的选择,钓友们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试一试。

拉饵的原理及制作方法介绍


我们经常听到钓友说,鱼口好适合用拉饵,那么拉饵该怎么制作呢?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拉饵的资料,给各位钓友介绍下拉饵的原理及制作方法作为参考。

一、拉饵的原理

所谓拉饵用最通俗的解释来说就是:饵料中含有的小麦蛋白纤维遇水反应生成蛋白分子链,分子链结合成的纤维丝构成了类似于蜘蛛网一样的网状纤维团,而这一网状纤维团又正好将饵料中的颗粒物、片状物、粉状物包裹了起来。

当我们用鱼钩从饵团上拉动时,鱼钩就会钩住纤维并将一部分饵料从饵团上撕扯下来。此时再将拉下的饵投入水中,拉饵网状结构中包裹的一部分粉末、颗粒、片状物就会在水的浸泡、摩擦下逐渐从网眼向外渗漏脱落,形成饵料的雾化,剩余部分则仍被纤维团束缚在鱼钩上成为残留物。

二、拉饵的制作方法

拉饵制作的好坏同以下因素有直接关系:一是拉丝粉比例;二是饵同水的比例;三是饵料内含成分粗细;四是开饵用饵的手法。

(1)拉丝粉比例

市售的商品拉饵中,拉丝粉在出厂前已经按照比例搭配好了,无需再做其它调整,直接参照饵水比加水制作就可以。但市面上也有很多商品饵是不含拉丝粉或拉丝粉含量很低,这些饵料通过添加拉丝粉等功能性饵料也可以制成拉饵。

制作拉饵的拉丝粉比例一般控制在主饵体积的2030%左右。如果配合粗颗粒、大片状材料要制作能够拉出大饵团的拉饵,拉丝粉比例应该在2530%,配合细小颗粒想要使拉出的饵团比较小,拉丝粉比例应控制在2025%左右。

夏季温度高,小麦蛋白容易出丝,拉丝粉比例可以稍微低一些,冬季拉丝粉比例就要高一些。另外,在我们将几种饵料搭配起来制作拉饵时,其中有些饵料在出厂时就已经按比例搭配了拉丝粉,我们制作时就要注意添加拉丝粉时不要再为这部分已经含有拉丝粉的饵料重复添加拉丝粉,否则会使饵料的拉丝粉含量过高。

(2)加水量

单品饵料的加水量在包装袋上一般都有说明,而当几款饵料混合后,正确的饵水比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就需要反复实验得出正确加水量。

开饵时,如果加水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可能拉出理想的饵团。如果我们第一次没有将加水量搞准,要在饵料团拢前通过表面洒水或者撒干粉的方法进行二次调整,如果在饵料完全团拢起来后才发现加水量不准确,这时就已经无法补救了。

(3)饵料内含成分粗细

饵料中的颗粒物、片状物越粗大则拉出的饵团就越大;细粉末状饵料即使加入再多的拉丝粉也不可能拉出很大的饵团。

(4)拉饵的开饵方法

拉饵的开饵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先将拉丝粉提前混合到饵料中再加水搅拌;另一种是也可以先将不含拉丝粉的主饵吃足水,再用鬼5、可揉拉丝粉等功能性小麦蛋白饵洒在上面重新搅拌,也就是俗称的收水方式。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拉丝粉类饵料是先掺入还是后掺入,其优缺点在前面已经谈过,不再重复。

前一种开饵方法的具体步骤是:

将含有适量拉丝粉的饵料倒入饵盆先行搅拌,使其内在颗粒物、拉丝粉分布均匀;按照正确的饵水比一次性加水,叉开五指迅速将饵料快速搅拌,使饵料各部位都充分、均匀地吸足水;搅拌均匀后就不要再动饵料,让饵料静置几分钟,给饵料一个逐渐吃水的时间,这一过程俗称醒饵;醒饵5、6分钟后,将饵料从饵盆中翻过来再沿着一个方向适当搅拌几下,使饵料吸水更均匀,然后拢成团放在两手之间用力挤压,排出饵团中多余的空气,此时观察饵团,如果饵团中的网状结构成型就可以直接使用,如果网状结构暂时没有形成,仍需要继续醒饵等待,直到出现足够的蛋白纤维丝。

第二种开饵方法的具体步骤是:

将没有掺入拉丝粉的饵料倒入盆中,按照大于正常饵水比的用水量加水搅拌;静置几分钟让饵料充分吸水;将吸足水的饵料摊平,在其表明均匀撒上一层鬼5等小麦蛋白饵料,然后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使新加入的小麦蛋白饵料同主饵充分混合均匀;最后将饵料团拢在两手间挤压成团,醒饵一段时间后视出丝情况进行使用。

(5)制作拉饵时有几个重要环节需要注意:

一是拉丝的形成同温度有很大关系,因此低温季节最好用温水开饵,使饵料能够很快出丝;二是打饵可以使饵团变得更密实、雾化更慢。但制作拉饵时一般尽量不要打饵,更不允许搋揉,过度打饵会使拉饵状态变得很差甚至不能使用;三是温度比较高时,多数商品拉饵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返水变粘,状态变得很差,因此制作时要坚持多次少量的原则,以确保拉饵始终有比较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