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翁声望三个水域。

冬天鱼为什么难钓呢?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因为鱼在冬天活性低,喜欢待在一个地点,不愿意四处游动。如果钓鱼人选错了钓点,即使垂钓时抛下再多的诱饵也可能不会引来鱼儿。所以说在冬天钓鱼选对钓点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冬钓应该把钓点定在哪里呢?下面我来和钓友们分享几个鱼儿在冬天常见的藏身之处,供大家参考。

一、水底有新鲜水草处

在和一些钓友交谈中,我发现很多钓友存在这样的误区:冬天水里的水草都枯死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看到水面死掉的水草只是表象,其实新的水草在水底温暖处仍旧在发芽生长,如果环境适宜的话甚至能够长到几十厘米高。有水草,就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使得水草处的溶氧量高一些。加之水草中有微生物附着,食物丰富,鱼儿必然会趋之若鹜。因此,水底有新鲜水草的地方也会是很好的钓点。

二、水底多障碍物处

在自然水域,水底下面经常会有很多障碍物,此类地方环境虽然复杂,但是对鱼类来说安全性颇高,而且通常障碍物上都会附着微生物、有机物甚至是一些细小的水生昆虫,非常适合鱼类活动和觅食,所以说水底有障碍物的地方也是冬钓的好位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水域作钓容易出现挂底的情况,钓友们作钓时要做好防挂底的措施。解决了挂底的后顾之忧,才能安安心心地收获大鱼。

三、清澈水体的浑水处

由于冬天水温低,水中的各种生物、腐殖质甚至一些杂物都沉到了最下层的水底,所以冬天的河水看起来特别的清澈透明。但是,如果在一片长期保持清澈的水体中出现了一处浑浊,那很可能这处浑浊的水下面就有鱼儿藏身。其实原因并不复杂,水质浑浊通常代表此处水温偏高且有水生物聚集,鱼类既可以在此处避寒,又可以觅得食物。同时,浑浊的水质还为鱼类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非常有利于避险藏身,简直就是鱼儿的不二选择。所以,无论水位深浅,此类浑浊处都是不可错过的下竿之选。

延伸阅读

深秋时节垂钓选择钓位的三个技巧


深秋时节,气温舒适,此时大部分鱼的吃口都比较旺盛,哪怕经验不够丰富,钓技再水,只要下竿,一般都有零星的收获。而钓鱼高手们熟知鱼性,懂得用饵,寻得到好钓位,在这个季节鱼获满篓都是比较轻松的事情。下面分享给大家两个实用的钓位选择经验,以为能给钓友带来一些帮助。

一、深浅结合来作钓

深秋时节,大部分鱼类都会在深水区栖息觅食,一方面是深水区的水温比较恒定,一方面是深水区光照不到,更具备隐蔽性,能够提供安全的躲藏环境,还有一方面是水底沉积的食物较多,鱼儿不用四处找食也有食物可吃。

但如果是晴天的中午,温度上升比较快,鱼也会在水域的向阳处活动。比如水库的进出水口、水草区,在白天阳光强烈,升温很快,却又不是很热的情况下,向阳的那面很容易诱来鱼儿在此处活动觅食。甚至,在鱼情不错,环境适宜的情况下,鱼还会在岸边的浅水处生活,此时钓友如果能保证安静的活动,那么也可以有个号收获(浅水处不出大鱼,可以用细线软竿组合钓鱼,手感好)。

二、动静结合来作钓

深秋时节钓鱼选位讲究动静结合,流水找缓水,静水找动水。

流水处虽然溶氧量丰富,但水势较急,不管是上游冲刷而来的食物还是我们投的饵料都会顺水而下,对鱼的诱钓性差,而缓水区,水势慢,沿上流而知的食物都积累在此处,使得此处水质肥沃,腐殖质厚,多生长水草,空间上较隐蔽,食物较容易寻找,且流水带来的溶氧量丰富,对鱼而言就如一套三环内自带农庄的别墅,即安全又舒适。在深秋时期,鱼大多喜趋食而动,在食物较多的缓水区,鱼的密度大,垂钓效果好。

在静水区,虽然日积月累的食物较多,但水滋养的浮游生物也多,在深秋时节,肥沃的静水区的鱼不愁吃喝,但浮游生物太多大肆消耗水中溶氧,使得鱼的生活环境变得恶劣,导致鱼郁郁寡欢,难以进食,此时宜选动水处垂钓,水的活动增加水和空气的接触面,使得水中溶氧增加,对鱼而言就如氧吧一样舒适。即便钓客今天钓走了一些鱼,下次再来,这里还是有鱼。像静水坑塘的进水口、增氧机附近、迎风区都是很好的钓位选择,在此处下钩饵,比静水区钓病鱼收获要高很多。

钓鱼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夏季钓鱼选位的三个要点


夏季钓鱼,钓位的选择很重要,因此钓友们在出钓后,要勘察下周围的环境,确定好合适的钓位作钓,重要才能有一个理想的收获。笔者整理了钓友分享的经验,为大家讲讲,夏天选择钓位的三个要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一、夏季钓深水

所谓深水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在两米深的水中,一米就可以称为深水,若是十米深的水中,一米尚且算是浅水。所以深水的标准,更多的是对比出来的,不同的环境中,选择的深水范围也有所区别。

尤其是夏天里面,鱼类都喜欢在深水区活动,纳凉,但是并不是这个相当深的水位如何判断比较考量钓鱼人的水平和经验。

通常情况下,深水范围多在四米左右,尤其是从两米以下,到四米的范围,是大多数水域的深水范围。如果超过四米的水域,尤其是达到十几米的水深,都是在水域的中心处,那时钓法又有其他的考虑需要判断,对于岸边作钓的钓鱼人可以尝试换一个钓位换一种钓法。

二、夏季钓荫凉

只要是没有暴雨,雷雨的天气,夏钓的首要选择必然是树荫,或者说各类阴凉处。而需要打的钓点,也多是水面有遮挡物的部分。

虽然这些遮挡物在一定程度上会遮挡钓鱼人的视线,影响钓鱼人的钓鱼活动。但是从常态来看,鱼类同样需要避暑,选择阴影下降温也是常见的行为。比如草洞当中,钓鱼人选择打草洞的效果远比打明水要好。

夏季升温比较快,从早上八九点开始,就已经烈日高照了。钓鱼人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干扰钓鱼活动,最好的选择就是树荫下,或者山峦的背阴面,可以有更多的阴影遮蔽时间。从方位上来看,坐东朝西是最常见的选择。

因为水域当中,水底的地形多是成V字形,或者U字形构成,选择侧阴面,在一些小水面当中,靠近岸边的一侧基本全部在阴影范围内,鱼类更喜欢在这里生存,鱼类的密度比较高,钓鱼人的收获也会更好。

三、夏季钓流水

流水,就是所谓的活水,水流的更换速度较为频繁,并不是固定到某一处水域当中。这里面涉及到更多的是关于溶氧量的变化,随着水流的活动,水中的溶氧量也会有所变化。另外,在夏天里面,还会造成水温的变动,流动速度快的水域水温更低。两点因素,决定了大多数钓鱼人都喜欢选择活水范围作为钓位,而所谓的流水,或者活水,也有两种情况区分。

第一种就是各种水源的入口和出口,这些位置多是因为地形,地势造成的变化,活水从上游注入,下游退出,来回之间,水量变动。这是指野钓的环境当中,如果是池塘钓,那就应该选择在增氧机旁边。

第二种就是风力作用,风浪是两者为一体,有风的地方自然有浪,浪花翻飞,增加了水和空气的接触面,提升了水中的含氧量。当发生一到三级的微风时,是整个野钓环境中最合适钓鱼的时期,因为风浪增加了溶氧,而且上层水和下层水进行了置换,提升了鱼类的活性。

反而大风时,上鱼的难度较大。对于钓鱼人来说,面对有风的天气,最好的钓位多分布在下风口的位置,因为风向的干扰,微生物和各类食物都被风吹到此地,吸引来了鱼类的活动。

野钓怎么选择钓位?这是三个钓位万万不可钓


钓鱼选择钓位跟自己的鱼获挂钩,也是一个技术活,特别是在冬季钓鱼的时候,鱼口轻选择钓位更加的重要。当然黑坑的钓位很难预估,毕竟现在大多数黑坑是全塘无死角的。野钓不同鱼黑坑,野钓鱼的密度更小,上鱼难度更大,而且在那么大的水域面积诱鱼的确是一件挺难的事,在冬季钓鱼,与为了保存体力和热量,很少出去觅食,要是没找到鱼窝,可能一天都没有鱼获。

平时选钓位,常见的什么桦尖、洄湾、桥下之类的,说的很多了,今天咱们来说说反面教材,哪些钓位不能够选。毕竟现在基本都是台钓,台钓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装备多啊!动不动就是几十斤的,位置没选好要搬位置确实是太麻烦了,所以选位置非常重要。

下面这些位置,怎么着都别选,哪怕实在没得选了,换个钓点都成。

1、水清可见底,也没有水草

人们都说水至清则无鱼,当然这也算是以前的人见识有限,水至清也一样可以有鱼的。但是水要是太清澈,就算有鱼,也是很不利于作钓的。

水太清澈虽然方便钓鱼人观察鱼情,但同时鱼的警惕性和警觉性也会提高,水面上的鱼儿捕风捉影,一发现紧急的情况就溜之大吉。如果钓点比如整条河或者江都很清澈,非得钓就一定选有水草的地方,或者晚上钓,鱼儿的胆子会比较大,方便我们作钓。

2、水流太急的地方

野钓中选择钓位,常见的钓位就有出水口,这样的水域不仅含氧量充足,而且食物和温度都比较高,常常会有鱼群聚集。但是我们作钓并不是直接钓正进出水口,肯定都得钓边上点,不然水流太大会走水,影响我们作钓。

另外一些水流过于湍急的地方也不适合作钓,不光是走漂,一般的鱼儿在水里也难以稳住身形,不会长时间停留,自然也不好钓鱼。当然也有些特殊的鱼种能够在急流里生存,这个另说。要钓还是得闹中取静,在急流旁边找到水流比较缓的地方作钓,那是最好的。

3、大片的浅滩

在冬季钓鱼不推荐大家在浅滩钓,在其他季节话推荐大家这么钓,鱼儿通常在这些地方聚集,很好垂钓也别是鲫鱼。但如果是连绵的浅滩,上百或者上千米的浅滩,就非常的不适合。因为鱼儿去浅滩只是去觅食,觅食后会躲到深水区域,这类过长的浅滩与深水区域交界不明显,鱼儿是不会去的,就算有也只是很小的小鱼。

新手冬季钓鱼的三个注意事项


冬季天寒地冻,虽然大部分鱼都不在活动,但如鲫鱼等耐寒较强的鱼在这个仍然有好的吃口,但如果不注意垂钓的方法,在这个季节是不会有好收获的。下面就新手冬钓,来说说三个注意事项吧!

一、冬钓不打窝

不少冬钓新手认为打窝非常麻烦,就不愿意打窝或者直接忽略了这一点,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冬季鱼儿基本都在深水区的某处扎堆聚集,导致鱼群分布的很不规律,再加上鱼儿在冰冷的水中很少会主动觅食,基本上都是小范围的活动,鱼口比较差,若是不用窝料吸引鱼儿的话,那鱼口真的是惨不忍睹,所以我们在冬钓的时候不仅要打窝,窝量要大,还要及时的补窝,达到诱鱼入窝留鱼入窝的效果,在使用窝料的时候最好搭配偏香的味型,并且最好在窝料中添加一些粉末状的食料,入水之后形成较大的诱鱼范围圈,提升诱鱼效果。

二、使用饵料太过单一

有过冬季垂钓经验的钓友都知道,在寒冷天气垂钓,钓饵的最佳饵料是红虫和蚯蚓,毕竟冬季鱼儿需要高蛋白的食物来增加脂肪提升御寒能力,并且大腥的食物更能引起鱼儿的注意力,但是要知道冬季鱼儿感官能力受到影响,使用红虫和蚯蚓做饵的时候要注重雾化效果才能让鱼儿容易察觉,单纯的虫饵不能雾化,所以最好诱钓结合把虫饵放到商品饵或者小药中蘸一下,诱钓的效果会好很多。

另外也要根据不同鱼情状况搭配饵料,并不是红虫饵能应对冬季的任何鱼情,在有些情况下,商品饵会比红虫饵的效果更好,所以要根据鱼情进行变通,切不可固守不变。

三、死守深水区做钓

不少钓友到钓场之后通常都会直接先到深水区选钓点,这种做法没错,毕竟冬季的深水区温度正常情况下比其它地方相对较高,鱼儿通常也在深水区聚集,但是若是垂钓一段时间发现鱼口不好的话,就不要一味的只在深水区寻找钓点,若是在有太阳的晴天或者水体中有温水注入都可能改变鱼儿活动的水层,也可能会到浅水区活动觅食,此时到浅水区选钓点,收获可能会更好一些,所以说冬钓并不是死守深水区垂钓,而是找到温度相对较高适合鱼儿活动的水域垂钓,找到了高温区也就基本找到了鱼群。

池塘夜钓选位的三个技巧


不管在什么地方钓鱼,钓位因素总是非常关键的,它的好坏关系着我们是否能够获得一个好成绩。尤其是在池塘夜钓的时候,如果没有占据到一个好的钓位,那么除非晚上鱼情特别好,不然也是空军回家的节奏。那么池塘夜钓要怎么选位呢?下面笔者整理了三个选位的技巧,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一、老钓位

白天某一位钓友的窝子出鱼好,那就接着这个窝子钓。一方面是可能是这位白天钓鱼钓友的饵料对路,鱼儿喜食;另一方面可能是鱼儿今天在此聚群。同时,由于白天鱼儿在此处找到了饵料,晚上接着投喂钓饵,钓获能够保证。

另一种情况是,白天钓友连续打窝没有见到多少鱼口,夜钓钓友也应该在此钓位垂钓。因为,白天一整天的续窝,即使饵料中有些化学成分,也已经被水稀释。而此时白天窝子里的实饵,也就是鱼儿可吃的东西非常丰富,鱼儿在夜间容易聚窝。钓获不会差!

二、浅水位

池塘有深浅这是一定的。完全水平的塘底不存在。即使当初修塘的时候完全水平,可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垂钓,底部浆层也会造成塘底不平整现象。不要小看鱼塘底部10公分或者是20公分的高差,夜钓时这些高差都会影响钓获。

之所以夜钓池塘选择浅水位,和野钓夜钓类似。一方面是温度影响,一方面是浅水容易觅食。

三、根据出鱼规律选钓位

没有绝对不偏口的鱼塘。比如,一些鱼塘虽然能够全面开花,但是总有那么几个钓位相对容易出鱼。所以,钓友们在夜钓池塘之前,应该先询问白天哪里出鱼最好,其实很多老钓友就是这么做的。目的是将夜钓的不可控因素降到最低。

如果是纯粹的偏口鱼塘,一旦占不到出鱼的钓位,建议钓友们还是放弃夜钓。因为此类鱼塘水底状况实在是复杂,我们很难通过打竿点位控制分析其原因。

小贴士:

夜间垂钓,安全第一位,如果所在的鱼塘有电线杆,那么选钓位就要尽量远离电线杆,否则就算是黄金钓位,也是很危险的。

野外夜钓的三个选位技巧


在野外垂钓,钓位的选择很重要,关乎着钓者的渔获到底有多少。尤其是夜间钓鱼的时候,还要以安全为先。因此,笔者在下面整理了挑选钓位的三个技巧,希望能给钓友们带来一些帮助。

一、保持安静夜钓浅水

鱼儿取食喜静这是自然规律。夜里近岸浅水处很少有人或其他东西活动,浅水近岸位置相对食物丰富,加上鱼儿活跃,自然要找浅水施钓。可在前半夜还是后半夜钓浅水,钓友们得有所区别。

前半夜刚刚入夜,近岸陆上活动呈现逐步减少的过程,此时野钓垂钓浅水不是很适合。后半夜人迹罕至,即使是大多数动物也都休息,此时钓浅水多有收获。所以,野钓夜钓应该最少做两个窝子:浅水一个,深水一个!

二、根据天气选钓位

垂钓就要看天气,这是不变的法则。野钓白天和晚上一样要看天气。

如果白天刮风,晚上必然选择下风口施钓,此处鱼儿食物众多,容易聚群。如果白天下雨,且垂钓区域有进水口,自然选择进水口;如果只有出水口,那就选择这里。如果找不到进出水口,就观察水面浪花,选择水动的位置垂钓。

如果风平浪静,就选择有垃圾的地方垂钓。如果是死水潭一个,那就选择靠近有人居住的地方垂钓,因为这里是鱼儿最可能获得食物的位置。这时候可以选个舒适的钓椅,实在没口,就回家睡觉休憩。

三、根据水色选钓位

看水色选钓位基本做法:浑水中选清水,清水中选浑水。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水至清则无鱼,若是水过于浑浊也没有鱼儿。在浑水中选择清水,是因为这里相对水质质量较高,含氧量各个方面是鱼儿喜欢聚集的所在;清水中选浑水,因为鱼儿搅起底部泥沙,自然此处宜于垂钓。

若是天色暗黑分不清楚清水浑水,那就在光照条件好的区域野钓,无论钓友们打灯还是使用夜光漂,光照促成了一定的白天垂钓条件,完全可以选择。

夜间照明很重要,钓友最好准备一个夜钓灯和头灯来看漂,挂饵。

小贴士:

夜晚垂钓最好不要选在有树林、灌木丛的地方作为钓位,防止钩线挂在树枝上。

冬季钓鲫鱼应当注重的三个细节


在冬天,鱼儿大部分都已经不活跃了,只有鲫鱼这种比较不怕冷的,还有些鱼口。但是就算鲫鱼,在冬天的活跃度也大,不如其他季节,而且吃食的动作也轻,觅食的频率也少了,所以冬天钓鲫鱼仍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如果想在冬天有更好的鱼获,可以根据以下三点,注重细节,更顺利地应对鱼口。

第一点就是线组的选择。

冬天的鲫鱼鱼口较轻,所以选择三七或四六调性的竿子即可。主线要用细线,不超过1.2号,子线用0.3到0.6号之间,鱼钩用2号伊豆或者3号袖钩。如果去垂钓的水域,水位很深,钓的钓点超过三米,就要用大号的浮漂在搭配铅坠,这样可以更及时地传递上鱼信号,有利于钓友们及时刺鱼提竿,减少跑鱼的风险。

第二点要选择适口的饵料。冬天鱼口很轻,所以在选饵料、制作饵料时一定要提升和改善饵料的适口性。

如果是野钓,钓友基本上都会用搓饵,因为这种饵料状态比重大,入水后雾化比较慢,留鱼的时间长,留底效果好。如果垂钓过程中见到有鱼口,就可以用一钩拉饵一钩搓饵的方式进行诱钓。两者结合会让各自的优点结合,拉饵的进口性会比搓饵稍强。

第三点就是扬竿。冬天气温低,水温也低,鱼不够活跃,但是也并不代表不会碰到大块头的鲫鱼、草鱼、鲤鱼等。如果发现口不对路时,扬竿就要需要技巧了。

在扬竿时,尽量把竿子倾向左边或者是右边,利用鱼竿的弹性和用竿技巧,迫使稍大的鱼向左或者向右掉头,不让大鱼往深水区窜逃。只要能把大鱼留住,你会有一个巨大的收获。

新手必备的三个冬季野钓技巧


在野外的湖泊、水库、河流中钓鱼难度较大,这也正是野钓的魅力所在,冬季野钓挑战对钓鱼人来说,除了高超的钓技,下面几个小技巧也不可少。

一、鱼钩触底

纯野生环境下生长的鱼,基本上是没见过悬浮状态的鱼饵,它们大多是在水底拱食、吸食,不善抬头索饵。在野生水域中钓鱼,建议将双饵状态调成一钩触底,或调成下饵触底,上饵悬浮,再或者双饵都轻轻离底的状态。遇到弱口鱼时,可以让双饵躺底,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二、钓跑铅

野钓遇到鱼口猾乱时,可以试试钓跑铅。把铅坠的上定位太空豆向上移动10厘米左右,使主线能在铅坠中自由向下移动。跑铅是野钓常用的一种办法,不仅可以抗流水,而且可以避小鱼。跑铅双饵躺底,因此要注意主线要略粗,子线要短、要细。铅坠到底后提拉一下,让铅坠离开淤泥并横躺,便于出线。浮漂的选择要根据水域情况来定,水流较缓,可以用小号的浮漂;水流较急,就要用大号一点的浮漂。钓跑铅有一个原则就是尽量选用小号一点的浮漂,以提高灵敏度。

三、钓位找准

在流动的活水中钓鱼,鱼儿会在水中不停的游动觅食,钓位就要选在经常有人垂钓的区域里、水流较小的区域里,或者岸边较为安静的地方更适宜。若是钓鲤鱼,不建议打重窝守钓,窝料最好是以勤抛竿的方式带入窝点,边诱边钓的效果会更好。

每个地方的鱼情不尽相同,只有理解了上述方法,自己根据情况不断变通和组合,才能找到最合适的办法。

三个方法教你冬季如何钓草鱼


在冬季,如果你钓腻鲫鱼了,想要换成草鱼,那肯定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草鱼在低水温中基本不开口,就算开口也是非常的小,所以非常考验钓鱼人的经验和技术,接下来就说几个冬季钓草鱼的技巧。

1.钓位

冬季水温低,所以咱们需要选择一处朝南、背风向阳处进行垂钓。这个位置北风吹不到,水温会随着阳光的照射,而逐渐变得温暖。而且应为是向阳,所以钓鱼人的影子也不会映射到水中,这样也避免了惊扰到鱼儿。

2.窝料、饵料

冬天钓鱼前必须得打窝,草鱼的诱饵窝料可以用枯饼,或者是颗粒饲料都可以,并且打窝的要求是少量勤打,挑起草鱼的食欲,却不让它吃饱,那样才能让他吃饵上钩。

饵料方面还是推荐用酒玉米,制作方法就是用曲酒+嫩玉米,泡个一天就可以那出来用了。冬季里,酒的味道还是很能吸引到草鱼的,在加上玉米的香甜,没吃饱窝料的草鱼就一定会咬钩。

3.钓技

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守株待兔了,要主动出击,做到人找鱼。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气温变化不大的天气,然后沿着水边寻找草鱼的踪迹,比如被啃过的草,或者水草密集的区域,根据背风向阳来选择好钓位,窝子一定要打好,如果发现水面出现细小的鱼泡,这说明草鱼已经如入窝,好好把握吃口的漂相,就能有不错的渔获了

野钓选择时间的三个温度要素


三温是指气温、水温和鱼的体温。鱼的体温受控于水温,水温受控于气温。就钓鱼而言,三温中的关键是水温。因为,只有鱼的体温与水温维持在等温范围内,鱼儿才能接受钓者发出的刺激,并作出进窝和咬钩的反应。

一、鱼类变温方法

鱼类学家认为,大多数鱼类的体温略高于周围水温0.5~1℃,并终生保持。当水温变化时,鱼类总是把体温调节放在首位,先保证体内环境的稳定。如果温度陡升或陡降,它们轻则生病,重则死亡,故鱼类一定要对自身做出调节,以适应水温的变化。

1、鱼的行为性体温调节

鱼类和陆生动物的爬虫类(如蛇)和两栖类(如青蛙)同属冷血变温动物。当外界温度过高时,蛇和青蛙会躲到荫凉的地方避暑;在气温下降时,则寻找阳光取暖或钻入地下。在自然水域,因水深且域广,故水温的分布是不均的、变化的和分层的。

还有氧浓度的分层,使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含鱼类食物链)有了一个选择最适生活水层的机会。聪明的钓鱼人悟出了鱼也分层的环境背景,不但掌握了底钓鲫鱼的方法,还创造出了踩水钓鲫(离底钓鲫)、半水钓鲫和浮钓鲫的招术。

2、鱼的生理性体温调节

在水面较小、较浅的水域,如水温急剧变化(如寒潮侵袭),使鱼无法用移位手段去完成行为性体温调节时,它们只得被迫地进行生理性体温调节。这是一种被动的调温方法。鱼类对水温变化最敏感的部位是皮肤中的微血管和鳃血管。

指挥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鱼类生理性体温调节机制,鱼类学界尚无统一定论。恒温动物可借助寒颤主动产热(可使机体代谢率提高4~5倍),也可借助发汗主动散热(出1克的汗,可散发体内0.6千卡热量)。

而鱼类却无此生理功能。当寒潮侵袭水温突降时,它们躲在沟坎下,水草旁,像桑蚕脱皮一样,一动不动,不吃也不喝,在几天几夜的原地呼吸过程中,缓慢降温,实现与水温的一致。

原来,在鱼的鳃丝和鳃小片上布满了微血管,血流方向与进入口腔的水流方向恰好相反,就像汽车车头上的冷却水箱。这种结构(被称为逆流系统)和运作方式,不但保证了鱼类与水环境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又通过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将环境温度的变化传遍全身。寒潮过后,小鱼先开口。

(1)小鱼的鳃表面积与体表面积之比大于成鱼

(2)小鱼的呼吸频率大于同种成鱼,而呼吸频率决定着流经鳃的水容量。因此,当环境温度变化时,小鱼首先完成体温调节进入索饵程序。快速游泳的鱼类(如翘嘴(鱼白)),鳃发育相当好,鳃丝和鳃小片数目众多,它们利用连续快速游泳而造成强制性呼吸水流,使水流大量地,不停地流过鳃区,这要比运动迟缓,鳃丝短,鳃小片数目少的底栖鱼类,较早地使体温与水温达到一致。在寒潮侵袭,雨加雪的天气中,翘嘴鲌疯狂抢食,常使我们获得丰收。而鲫鱼却懒得开口,要寒潮过后晒三天(出竿),就是这个道理。

二、几个温度数值的参考(针对鲫鱼)

1、最适摄食水温

鲫鱼最适摄食水温为15~30℃。在此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鲫鱼的新陈代谢作用加强,活动量加大、摄食量加大、耗氧量加大、上钩后的反抗能力也加大。

2、启动摄食水温

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里,冬季鲫鱼结群向浅水区觅食的启动水温(水面下30厘米处的温度)是8℃。条件是,这个8℃是由几天前逐渐上升而至。低于这个温度,鲫鱼多在深水栖息区小范围觅食或停食。

3、繁殖水温

18℃是最佳繁殖水温。有时在13℃时,就出现了繁殖行为。

4、极限水温

大多数鱼类能忍受0~40℃的温度。鲫鱼也不例外。

5、当水温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晚秋季节):

鱼类停止生长并开始脂肪的积累。根据这一生理特点,在鱼饵的选择上要对症下药、投其所好。

6、水温到20℃以上时

肥水中极易产生缺氧现象。

三、水温分布的三种类型

随着水温变化来移位,是鱼类变温的主要手段。根据湖泊的热力学分类,按湖水温度的分布可分为三类,即正分层、逆分层及全同温,这种分类又与纬度和季节紧密相连(见下表)。

我国湖泊温度大体分类状况

季节 区域 区域 区域

北方 长江中下游 南方

春季 全同温 全同温 正分层

夏季 正分层 正分层 正分层

秋季 全同温 全同温 全同温

冬季 逆分层 全同温 正分层

1、全同温型:

全同温是指在24小时内,湖泊表层含岸边浅水水温与深水底层水温基本上保持动态一致而不分层。

我们知道,水在4℃时密度最大、最重,高于或低于4℃的水密度依次渐小、渐轻。水的这个物理性质,使不同温度的水层水域,产生了垂直对流或环流运动。钓鱼视频list-video.html 引起水温度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和水表层的蒸发。在晴好天气下,沿岸浅水较湖(塘)中央深水增温快。湖(塘)中形成了两个相向运动的环流(图一a)。夜晚降温时,沿岸浅水较湖(塘)中央深水冷却得快,湖(塘)中形成了两个相背运动的环流(图一b)。在这种相向和相背的环流中,整个湖泊水温达到了全同温。鱼儿随环流游动和移位过程,就是找暖水过程,就是变温过程,也就保证了体温与环境水温的和谐与统一。在春、秋(含长江中、下游的冬季)湖泊处于全同温状态下,我们只要抓住鱼儿找暖水这个原则,来选择钓位和出钓时机,必定会获得较好效果。

暖水在哪里?它何时出现?这里只能作出原则性回答:

(1)由于水的导热性较差,浅水升(降)温比深水要快。

(2)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最高水温和最低水温要比当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刻滞后1~2小时。如有风浪,滞后时间相应缩短(这是水温与气温的第一层关系)。

2、正分层型:

在炎热的夏季,太阳直射水面,表层水升温快,底层水升温慢。表层水温度高,密度小是热而轻的水会留在表层。底层水温度低、密度大是冷而重的水,会留在底层。在较深的湖泊中,表层与底层之间常会出现跃温层。其特点是,水的深度增加不多,温度下降却很快,温度梯度较大。由于上热(轻)下凉(重),很难自由流转、混合。从而形成分层停滞状态。在湖泊的热力学分类中被称为正分层。在我国的夏季,从南到北的大多数湖泊都是这种正分层状态(图二)。

在风的吹动下,分层停滞的水也可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垂直流转混合。其混合流转的深度取决于上、下水层温差和风力的强弱。

分析夏钓深(荫)的水域环境

⑴浅水处白天水温一直徘徊在30℃以上。超过了15~30℃鲫鱼摄食的适温范围。鱼儿不会到浅水区觅食。

⑵深水区水温一直稳定在鲫鱼适宜温度,含氧量虽然较低,但鲫鱼的进食速度(鱼儿咬钩动作温柔)放,还是有能力摄食的。夏季夜钓上鱼好也有此方面的原因。

3、逆分层型:

在寒冷的冬天,我国北方湖泊的水温呈上冷下热的逆分层状态。但它绝不静止,就是结了冰,阳光仍可穿透冰层,使冰下水温处于动态之中。1978年3月1日,大连水产学院金州养殖场,进行了冰下水温测试。冰厚20厘米,冰下水深1米,与冰接触的表层水温为0℃;底层水温为2℃;冰下40~50厘米处的水温为6.1℃。这种现象的存在,必定引起冰下水的垂直对流。冰钓时,应钓多深?是否非得钓底?上述冰下水温的实测结果,从理论上说,鱼儿在冰下最活跃和密度最大的水层,必然是最暖水层。反言之,找到冰下最暖水层,也就找到了鱼儿最密集的水层了。

下列三因素对冰下水温产生影响:

(1)冰的厚度对太阳辐射有影响。科学家实验,冰厚7厘米时通过的直射辐射占入射辐射总量的72%。当冰厚增加到35厘米时,则降至48~52%。

(2)冰的透明度对太阳辐射也有影响。冰中的小汽泡比大汽泡更能使冰的透明度降低。

(3)冰上若有积雪覆盖。则太阳辐射穿透冰层的热能又大打折扣。

冰钓的另一个障碍是因冰层封盖,冰下容易缺氧(较大的湖泊、水库、鱼儿不太密集的水体,一般不缺氧)。吉林省水产研究所的陈多序等同志撰写了越冬鱼池应用过氧化钙增氧及改良水质试验的论文。

大意是:打个冰洞,投入过氧化钙(CaO2)3.5克,就可使水下1平方米水面产生增氧效果。由原来的3.06毫克/升上升至8.32毫克/升。投入一次,连续产氧时间可达20天。过氧化钙每千克仅3元左右。鱼药商店有售。

四、关于温差与钓获量

上海钓友于1996年11月和1998年1月撰写了温差与钓获量和再论温差与钓获量文章。文章指出:我翻阅了20年的垂钓笔记,摘录了近300次有关温差的记录,然后按四季编排、分析,寻找温差与钓获量的关系。钓获量最大时的温差是:春、秋为4~6℃;夏为6~8℃;冬为2~3℃。

以温差来预测垂钓成绩的办法,简单易行。只要听听天气预报就可决定今日是否出竿了。

小结:

理顺三温关系要点:

之一、钓者应明确等温概念。即鱼儿只有在自身体温与水温处于等温状态下,才能自由觅食。

之二、水温变化时,春、秋、冬,鱼儿向暖水移位,夏季向冷水移位。

之三、水温变化与气温呈正相关,但变幅要小,时间也要滞后(有风浪时,滞后时间缩短)。日平均水温一般高于同日的日平均气温。

之四、在同一地区,大水体比小体升、降温速度慢,深水又比浅水升、降温要慢。

之五、小温差天气,鱼儿活跃。若连续数日,则会因光照减少,降低了水生浮游植物的造氧能力。鱼儿会因缺氧厌食。

冬季野钓的五个难点和三个对策


冬季,天寒地冻,垂钓愈发困难,爱好野钓的钓友往往兴致勃勃地出钓,最后却败兴而归。冬钓真的有那么难吗?笔者为大家总结了一下冬季垂钓的五大难点。

1、冬季日夜温差较大,鱼类不适性强,所以觅食欲望较弱。

2、发窝慢,布窝到聚鱼要等2、3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哑窝也是经常发生的。

3、吃口极其轻微,漂相轻轻点动并稍稳上捧,若不仔细,就会错过提竿时机。

4、底层野鲫一天大多数时间是半休眠状态,只在中午前后进行小范围的游动觅食。

5、冬季气温日温差、周温差变化起伏大,尤其是在11月下旬到12月底。另外暖冬,中下层水温高于底层,鱼类本能的游向中下层,使得底层难以钓到大鱼。

如何解决冬钓的五大难点,笔者为大家总结了三个对策:

1、从时段上讲,最好在1月份,因为此时气候稳定性好于12月,河水中层到底层温度基本稳定,形成稳适层,鱼类也基本适应了冬季的水温。

2、从钓点上讲,水下植物附近是大鲫藏身度寒的最佳场所,所以在此处布窝施钓中鱼的概率较大。

3、从时间上讲,在上午10:30-下午15:00是底层鱼的小范围游动觅食时段。

在秋钓期间,可供钓友们选择的三个最有鱼的钓位


钓鱼人都明白,无论在哪个季节钓鱼,钓位选择始终放在第一位,只不过在选位之前,一定要了解目标鱼的习性和作钓环境,例如秋天钓鱼时,绝不能一味纠结钓深或钓浅,因为只要找到以下这三个最有鱼的位置,保你每次钓完都很过瘾。

一、水草区域

提到水草,不得不说它真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在夏季气温高的时候,草可减弱太阳光对水底的照射,形成阴凉区。而到了气温偏低的深秋初冬,它又可为鱼儿抵御寒风,提供一个安全之所。不仅如此,而且水草边缘一般有大量的浮游生物能供鱼儿食用,所以钓鱼不钓草,等于瞎白跑,它说的就是这个理。

二、深浅交接处

经验丰富的钓鱼人都明白,鱼是一种趋温性很强的水生动物,它对外界以及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这就好比人类,天气热时就喜欢待在树荫下盛凉,而到了冷天就很少出门,所以鱼也一样,天气冷时,喜欢躲藏在深水区,而气温不高不低时,又会在浅滩处游动觅食。

因此鱼每天几乎都在深浅区域徘徊,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深浅交界处并成为了鱼儿的必经之路,而这里也正是钓友们常说的鱼道。

三、优选老钓位

当然秋钓期间,除了以上两个黄金钓位,也可选择在一些经常有人钓过的地方下钩。毕竟此地经常有人投放窝饵,已经形成了一条鱼路,所以每次来到钓场,在挑选钓位时一定要注意周边哪有饵料袋或其他小配件,当然在选择老钓位前,一定要事先了解水域里边的鱼是否很滑。如果鱼比较滑,那就不建议选择此地作钓。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冬季钓鱼的三个钓位选择》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垂钓翁声望三个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