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上鱼技巧。

窝里有鱼星,我们都知道是鱼儿进了窝的节奏,此时施钓效果肯定很好。但是在夏季钓鱼,窝里有鱼星但是死活不上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笔者帮你支几招找对原因来解决问题。

一、区分真假鱼星

首先我们要区别下,是不是真的鱼星。鲤鱼泡通常是移动的大团泡,鲫鱼泡则是单个小泡,这两种泡都翻的比较大,沫子少些,鲢鱼泡沫子就很多,而且移动非常缓慢,沼气一类的泡通常比较规律,而且不移动。

确定是真鱼星,但是鱼儿不咬钩的时候,通常可以参照下面这几种方法来进行应对。

二、饵的原因

夏天缺氧,鱼挑食,饵料要小团,要清淡,状态要自然,有的时候玉米和颗粒能起到奇效。

三、调钓的原因

如果调的太钝,饵团钩子容易扎进淤泥,鱼发现不了,所以夏天钓鱼要稍微调的高些,我一般调6-7目,钓2-3目。

四、窝料太多

窝料太多,鱼不能发现饵团,这个季节鱼吃几口就不愿意动了,窝料很容易被塘底细菌发酵,造成局部缺氧,所以这个季节用含有小米的松散饵抽竿作窝,或扬洒一些颗粒玉米即可,窝料不能太重。

五、线组太粗www.DIaoyu007.Com

线组太粗,不容易发现信号,夏天鱼缺氧,吃口轻,吐口多,而且坑中老鱼滑鱼比较多,选择线组要尽量细一些,特别是子线,单根不能短于20厘米,一般2-4斤的鲤鱼用0.6-0.8的子线,1.0-1.2的主线即可,钩子用0.1的新关东或者1号伊士尼,或者4-5号的硬条袖钩即可,竿子软一点,轻轻抬竿刺鱼,慢慢遛,子线用粗用短了是真不咬钩,钩子用大了是真窜。

以上几点如果还是不能解决有泡无口的问题,那就只能尝试钓浮,钓半水了,总之要灵活应变,不能死守。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窝里有鱼星不咬钩的原因分析


钓鱼时,窝子发了有鱼星冒起,甚至鱼星很多,但钓了许久,就是没鱼咬钩。人们往往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换饵,认为鱼不咬钩的原因是饵不对口。这一点无疑是有道理的,因为鱼星直冒,说明有鱼进窝,而且在在吃饵,排除天气、水质、钓位等方面的原因,把注意力集中在饵料上是对的,但鱼星直冒是不是鱼一定在吃饵呢?在垂钓界,对此看法是不一致的。鱼不咬钩的原因有很多,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1、诱钓不统一

诱饵比钓饵更适合鱼的口味。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换饵。最好的办法是诱钓统一,即用作诱饵的原料做钓饵。但有的钓友的诱饵不是粉状饵,而是硬饵,硬饵无法挂钩,可将其研磨成粉,再加-点黏合剂(以拉丝粉为好,面粉也可,但分量不可过多)作成面饵。这样,鱼就可能吃钩了。也可采取其他换饵的办法,即换味道更浓一点或者更新一点、更怪一点使鱼感兴趣的饵料。不过,也只能试,如果某些味道鱼不感兴趣的话,不但不会咬钩,甚至还会被吓跑。

2、对象鱼不对

进窝的鱼不是要钓的鱼,但和要钓之鱼吃同一种饵料,这是钓鱼时常见的现象。木来是钓鲫鱼,进窝的都是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甚至是肉食类鱼,而用的则是钓鲫鱼的钓饵。如果不是专钓鲫鱼的活,可用诱饵作钓饵,不管什么鱼都可钓上来,这在野钓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只钓鲫鱼不钓其他进窝之鱼,那就只能换钓位或者换饵。找那些没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出没的地方重新打窝设点;换饵就要从诱饵换起,换成鲤鱼、草鱼、鲢鱼、鳙鱼不爱吃的饵料。除此之外,耐心等待也是一个办法,即等非对象鱼走了再钓鲫鱼,但它们是不是还会再来呢?这就很难说了。

3、钓位不对

对象鱼对了,钓饵也对,只是钓位不对。窝子中的鱼聚精会神在吃诱僻,钓饵投下去它却没发现,所以鱼星直冒,但不咬钩。这时,不如把钓饵挪开一点,让窝子之外想吃而又吃不着的鱼去咬,窝子之外的位置要比窝子之中的位置好。还有一种情况是,窝子中聚了不少鱼在争抢食物,把窝子及其周围的水搅得像一团泥浆,鱼除了凭嗅觉发现钓饵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相反,距窝子远点或者窝子上方一点可能水就不浑,可钓开一点或钓高一点。除此之外,如果窝底淤泥多,乱草多,钓饵落在淤泥或者杂草里,鱼根木没有发现,当然也不会咬钩。解决的办法就是用钩下坠或上下双钩,让饵料落在乱草或淤泥之上。

有鱼讯却不见鱼的原因及应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鱼儿水里吐泡泡,而我鱼竿之上却不见鱼儿身影,钓鱼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很多有时候明明已经看到了鱼讯,却始终不见鱼上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和大家谈谈,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

一、首先要确定你看到的鱼泡是不是真的鱼泡

鱼在水底拱土,也会造成泡泡,但是却不是鱼讯的泡泡,而是氨气泡,这种泡泡是一片一片的,而且容易破裂,但是鱼星却是一粒粒的,但是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

当我们遇上的是氨气泡而不是鱼泡的时候,我们所打窝的钓点可能想要中鱼就困难了一些,因为随着钩饵下落,鱼进窝,更会引起鱼拱土,这样就很容易冒出氨气泡,鱼都是见硬地才会考虑吃饵,而通常这个时候钓位就已经废掉了。因为氨气泡的气味很臭很冲,会掩盖饵料原本的味道,惊了窝子里的鱼,会碰到浮漂引起漂相,让很多钓友都认为是鱼上钩的讯号,会忍不住的提竿,却往往是空竿或者锚鱼。

遇到这种情况通常做出调整是越早越好,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重现找一个钓位了,如果找钓位不方便的话,可以再饵料和钓法上多下一些功夫,饵料的香浓程度可以适当的加重,比重适当的减轻,钓法可以通过全飞船搭配逗鱼手法让加大饵料入水的摆动幅度,增加饵料在水中的动态时间,让鱼有足够的时间来吃饵。

二、是真渔讯,鱼却不上钩

当我们遇上的是鱼讯,却还不见鱼上钩,那么其中的原因就需要好好的分析一下了:第一点,可能是我们钓组搭配不合适,线组太粗,鱼钩太大,浮漂太大都很有可能造成鱼吃饵困难,这个时候根据鱼情对钓组做一合理的调整还是很有必要的。第二点:问题还有可能出现在我们的饵料上,饵料雾化的速度太快,等到钩饵下水之后已经成了空钩,而且如果饵料的味道太重也会造成鱼儿的过度警惕,若是味道不够,极有可能就被忽略了。第三点:浮漂调钓不够灵敏。第四点:饵料比重太大,下垂速度太快,水底泥浆过多,饵料直接到了泥浆中,让鱼儿再次错过饵料。

通常遇上上面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对我们的钓法进行调整,首先先将我们的钓组中的钓钩、线组、浮漂适当的减少一两个号,然后将饵料的比重减轻,浮漂调灵敏,然后抛饵看看鱼讯吃口如何,要是浮漂的动作很大,但是还是不吃饵,钓组上再适当的减小一些,再投饵看浮漂的反应,调过之后鱼吃口还是小,对于饵料口味和形态就要下一些功夫了,钓鱼本身就是一个慢慢摸索的过程,慢慢的调整就好了。

有鱼讯却不见鱼上钩,还有可能是鱼层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我们在垂钓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天气水温的变化很容易造成这种情况呢,我们垂钓的时候一定要时刻记着这种可能。

明明窝里有鱼,却不爱吃饵?掌握这些要点


本期钓鱼技巧,为大家讲解一些有办法缓解的,能够有效解决的没口方面的问题。

有的鱼泡下面其实不是鱼!如何区分鱼星、鱼筋、鱼泡和地气?

有没有口,口好不好,往往和水底是否有鱼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鱼少,或者所在区域没有鱼,口自然不会很好。

如何判断是否有鱼,一个土方法是看鱼泡,或者鱼的粪便等等。在此我们介绍看鱼泡的方法给大家。

鱼泡,往往是判断水底是否有鱼的一个关键。有鱼泡的区域,确实钓到鱼的几率会大一些。

但是观察鱼泡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为往往在黑坑里钓高密度的养殖鱼,养殖鱼集群进窝抢食,才可能会出现高密度的鱼泡。野外的鱼泡,则往往相对较少一些,不那么容易发现。

许多时候,有的钓友看到有气泡,就搬去该钓点垂钓。但是往往发现鱼口一般,甚至有泡没口,或者说有筋没口。

这可能是说把鱼泡和地气搞混了。常规温度稍微偏高的季节,水低的淤泥伴随着腐殖质,往往会发酵、产生一些硫化氢气体。这在黑坑和野外都比较常见。这种气泡有时很像是鱼泡,钓友很容易搞混。

而鱼泡的形式,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大泡、小泡、单个的泡、呈串的泡和一大片浮起来的泡。比如鲫鱼的底泡往往是单个浮起来的。鲤鱼则是相对比较粘稠的大泡泡。鲢鱼一般容易是一片浮起来的泡泡。

地气,有时也很像是鱼泡。区分方法很简单:

(1)看持续时间,由于鱼泡带有一定的鱼的粘液,往往会在水面延迟一会才破裂。而地气破裂的比较快。

(2)鱼泡的数量往往不会很多,不会咕咚咕咚的一直冒泡,而地气往往会冒出一大串,时间较长。

(3)鱼泡伴随着鱼的移动,不会在一个位置不动。而地气由于是水低冒出,所以不会移动,只会从一个地方持续冒出。

窝里有鱼,吃口不好,可能需要找鱼、逗鱼

一般窝子里没鱼,往往浮漂是纹丝不动的。但是如果有泡、有筋,没口,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先兆,比如提竿时,感觉到一些阻力,或者挂到鱼鳞,这可能是鱼在窝子里徘徊,或者起浮不在水底的表现。在此我们介绍几个原因和具体的解决方法

(1)水下地势复杂,鱼找不到饵

这种情况在水库、河流、鱼塘里都比较常见。比如水库的水低,沟壑纵横,有坎有尖,也有石缝、断层。甚至是杂乱分布的水草、一层层落叶铺叠的落叶层。这时,鱼钩如果落入一些石缝或水草缝隙里,鱼可能发现饵料了,但是很难吃到饵。比如黑坑,锅底坑,水的近处比较浅,远处较深,可能鱼在更远的地方扎堆聚群,打在近处,或者够着钓,水线打的太直,都有可能出现没口,或者哆嗦口的问题。

解决方法:水库野钓,长期钓鱼,建议遇到水草多的地方,可以用三角矛钩将水草整理一下,短期就换地方。黑坑遇到这类情况,伸长胳膊够着钓,或者抽窝将鱼往近处诱。

(2)水温太高或者太低,鱼觅食不积极

水温高,吃口不好,不积极,多发生在夏季,鱼生活在水中,温度过高,咬口不积极。此时建议等待黄昏或者傍晚再去垂钓,避免中午高温时段出钓。

水温低,没口,口轻,多发生在春冬季节。可先检查是否饵料方面的问题,如果饵料味型太淡,可以酌情换用更腥一些的饵料。

解决方法:这里介绍一些传统钓中的逗钓技巧。也就是逗鱼。在鱼口不积极时,需要我们人为的逗鱼,最主要的操作就是将饵料提起,再放下,人为模仿饵料的下落和活动。

这是一种模仿活饵的方式,可以激起鱼的捕食欲望,达到刺激鱼咬钩的效果。

很多时候,稍微一挑逗,原本没有发现鱼饵,行动缓慢、觅食不佳的鱼,会一下子有口。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

建议,鱼的活性大,密度高,逗鱼动作可以大一些,鱼线向上或者向左右横移的幅度可以大一些。鱼的活性底,密度低,逗鱼的手法则需要轻柔一些,避免惊扰到鱼,把鱼吓跑。

(3)过了觅食的最佳时间段,鱼儿刚吃饱

钓鱼往往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比如夏季钓早晚,冬季钓午间。野钓时,如果去的时间段不对,过了鱼的觅食时间段,鱼群已经洄游完毕,到水深处去了,不在岸边,那么窝子里虽然有口,但很可能是零星的一两个鱼,往往鱼口就差一些。

解决方法:建议选择适当的时间段去钓鱼。如果因时间段不合适,鱼儿不开口,鱼群已经远离岸边,那么此时,建议可以换成长竿试一试,很多时候有惊喜。

鱼口不好,多是窝子没打好!如何打窝?

很多时候,鱼口不好,最大的一个原因,是窝子没打好。以下我们介绍几个常见的打窝影响到鱼口方面的问题。

(1)窝子打的太多,反而没口了!

这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有时大家都想着,我打了窝,发了窝子,就能把鱼诱过来,殊不知,打窝也是有剂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窝钓鱼。

野钓,大水面,准备钓一个月以上,确实是需要大量的玉米、糠饼砸窝子的,需自带大盆,抛窝勺。

但这类作钓方式,常见于库钓,是非常罕见的,作钓周期较长的打窝方法,一般打下去窝子,发窝时间也得一周左右。这是钓鱼得打窝的说法的来源,因为这种大型的库钓,水面太大,不这样做,很难诱到鱼群。

但是常规钓鱼,我们如果是在城市周边的人工水域钓鱼,由于这些地方平时也常有人来钓,打窝量太多,鱼容易吃饱,导致没口。特别是你只钓半天一天,并不适合打大量窝子。

解决方法:建议常规钓鱼,野钓钓半天左右,可以选择抽窝的方式,比如铅坠带散炮、捏大饵,多加酒米、手窝一体。开始钓鱼前,精确的在窝子里抽几竿,然后慢慢续窝子就可以了。这种方法比较节省窝料,也可以避免打窝导致的鱼吃饱、不吃饵的现象发生。

(2)窝子打远了、打偏了,被水流冲走了,怎么办?

很多时候,钓友可能发现,窝子里有鱼,但是没口,可是往前够着钓,或者往左右打一点,就有口了。

这可能是窝子打远了,或者打偏了, 甚至随着时间流逝,水下水流冲刷所致。由此可见打窝对鱼口有很大的影响。建议钓鱼抽窝,特别是打散炮、捏散饵,避免打的太远,或者打偏。

解决方法:

首先说,打窝建议是多练习,从捏大饵抛竿抽窝开始练习。其次是练习手抛。多练习即可避免打远打偏。

这里说一个补救的方法,比如说抽窝时,打的太远,或者打偏,可以依靠手法,将鱼线往回带一些,往窝子里带一带,即可有效补救。

再说一个应对水流的打窝方法,一方面,建议是用大比重的窝料,多加水醒置,减少窝料的漂浮和被水流冲走。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逆着水流的方式,刻意主动将窝子打偏一些,随着时间的流逝,水流会不断地带动窝料往鱼竿正前方走,可以避免窝子越漂越远。

(3)一到钓点,不适合马上就打窝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现在常去的钓点,往往都有人钓鱼,可能你打窝的地方,别人早上或者中午已经打过一次窝子,窝子里本身已经聚集了一些鱼。

因此可以先开好饵料,挂饵尝试,先把守窝鱼钓走。等到真正没口时,再进行打窝。

此外,也不建议一开始就打窝,而是要先试试鱼口、水底是否挂钩、是否有人打过窝子,防止接了一个死窝子、腥窝子等。让自己有更多缓冲的余地,如果一开始就打窝,当发现这个钓位不适合钓鱼、鱼口较少时,由于已经打下去很多窝料,有时钓友们就很难再舍得换位置了。

(4)鱼口谨慎,可能是鱼没有聚群

除了窝子打得太多外,在天气、鱼情较好,周围都上鱼的情况下,你的窝子里鱼口较少,可能就真是窝子打的太少,没有把鱼聚集起来的原因了。

此时建议继续抽窝,直到鱼群聚集在窝子里。

重点:聚群的鱼,往往口比较多,单个的鱼,往往吃口较为谨慎。钓鱼需要打窝,但是要酌情,根据不同的前提,决定打窝的量和打窝的方式。

饵料直接决定鱼口的好坏,如何根据鱼口去调整饵料?

饵料往往是决定鱼口强弱的关键。有时窝子里有鱼,但总不吃饵,可能问题就出在饵料上。以下为大家列举三种常见的窝子里有鱼,但不吃饵的原因。

(1)手食和窝子的成分、味型差别太大导致没口

手食和窝子的成分、味型差别太大,常常会导致没口、口不好的现象发生。

钓鱼人常说手窝一体,说的是手食和窝子的成分要相近或者相同。比如你用什么饵料钓鱼,那么打窝时,建议是窝料里掺杂配入一些这种饵料,这样可以令窝子和饵料保持相同的味型。

原则上:钓鱼时,建议是饵料要比窝料的成分更细致一些,更加的有营养一些,比如窝子可能比较素,偏谷物。那么饵料里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腥香成分,让饵料相对窝子,更加的具有诱惑力。

(2)鱼只吃窝子不吃手食,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如果窝子比饵料好吃,比饵料更有料,那么往往就会发生鱼只吃窝料,不吃饵料的情况。

另一种情况,往往,如果饵料味型太强,太浓,鱼不喜欢,就容易造成鱼只吃窝料,在窝子里徘徊,不吃饵料的情况发生。此时建议加一些谷物类的饵料,冲淡一下手食的味型。或者直接在手食里加入窝料,甚至直接使用窝料去钓鱼。往往会解决问题。

(3)不同时节要根据鱼口的强弱去配饵

钓鱼人常说夏淡冬浓。说的是饵料配置的一些原则,夏季要清淡一些,秋冬要多用腥。在夏季时,如果发现窝子里有口,口乱的情况发生,那么就需要酌情的降低饵料的味型,多用一些清淡的饵料,避免口乱的现象发生,因为口乱容易干扰漂像,导致钓友无法捕捉有效的鱼口。

冬季时,如果感觉鱼口较弱,可能就需要多加腥,让饵料更加具有吸引力一些,必要时配合逗鱼,去吸引鱼的注意。

鱼口不好,往往换个小点的鱼钩就可能解决问题

(1)鱼钩大小影响鱼口

鱼钩的大小,往往直接影响渔获。是影响鱼口非常直接的一个因素。简单说:钓多大的鱼,用多大的钩。

比如钓鲫鱼时,往往有经验的一些钓手,喜欢用小号的袖钩, 钓鲤鱼时,虽然常规用大钩,但面对口弱、口轻,比较狡猾的鲤鱼,也可以使用稍微小一号的鱼钩,效果往往就会完全不同。

(2)线组粗细影响鱼口

鱼钩以外,线组也是如此,钓鱼时,渔具、钩饵是一个整体。往往,缩小和放大线组,会对整个钓组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钓小鲫鱼,用1.2号的主线和0.8号的子线,和用0.6号的主线,0.4号的子线,会发现鱼口有很大程度的变化。具体来说,小钩细线,能够看到的动作会更多一些,有利于抓口。

但鱼线过细,钓稍大的鱼,使用频率较高,更容易损伤。因此建议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去决定钓鱼所需要的线号。

建议,在口轻,看不到口时,可以尝试用小一号的鱼钩和更细的线组去垂钓。

(3)浮漂吃铅影响鱼口

有时往往口小,是由于浮漂的吃铅过大,或者漂尾过粗导致。在钓生口快鱼时,漂尾粗更有利于看到鱼口,较大的吃铅可以让钓友发现有力的顿口。但遇到滑口鱼,或者垂钓小型鲫鱼,就需要换小号的浮漂,用细线和小漂去钓鱼。

窝子里有鱼,不吃,往往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文中提到的,鱼情、打窝量、饵料、线组等等。更有可能和一些比较不常见的因素有关,比如鱼病、肠炎等等。肉眼可见的,鱼会拖着一些粪便,或者水面会有一些粘稠物质。在水质不好的地方,鱼可能就会患病。养殖场里解决办法就是喂鱼吃一些蒜味颗粒。钓鱼时,往往可以选择不下竿,或者选择使用蒜味颗粒。总的来说,通过合适的钓鱼技巧,往往能够增加钓获的几率。本文中提到各种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有这方面困惑的钓友们。

窝里有鱼不上钩,影响上鱼的因素要摸清


在台钓的过程中,有些新手可能会遇到鱼窝里有鱼,但就是钓不上来的窘境。因为台钓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钓客一定要学会分析,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第一,饵料配制的问题

在配制饵料的时候,不但要追求饵料的雾化性,同时还要注意到它的黏度。单纯的追求雾化,黏度过低就会影响附钩性,钩饵入水以后雾化太快,鱼钩上的残留物过少或者没有,这就造成了鱼不咬钩的现象。反之,如果雾化过慢,入水不化,那么就很难把鱼吸引过来,同样不会有鱼咬钩。

第二,饵料的味型问题

一般来说,在配制饵料的时候要考虑到鱼情与季节。不同的季节鱼类的偏好也不一样。比如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鱼类偏好清淡型的。春冬则是应该选择味型偏重带腥味的饵料。

第三,饵料适口性的问题

在配制饵料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鱼情以及水情,还要考虑到钓场里鱼类的吃食习惯。如果是在水库、养殖场,最好是使用原塘颗粒。野钓则是最好选择自然饵料,比较常见的有植物的根茎、叶子、粮食等。除此之外也要考虑的饵料的软硬程度。过硬不利于鱼类咬钩,过软入水容易成空钩。

第四,吃口状态的问题

鱼类的吃口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应该根据季节以及钓场的情况来判断。比如轻重口、生滑口,这种情况就应该把浮漂调整成相应的状态。重口以及轻口,就呀相对钝一些,滑口以及涮口则是应该灵敏一些。但是浮漂的灵敏度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判断。天气、鱼类大小等现象都会影响到鱼的吃口问题。

第五,吃铅轻重的问题

如果出现鱼窝里有鱼,但就是不咬钩或者是钓不上来。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水底的状况。如果是杂物过多、淤泥过厚,则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减少浮漂的吃铅量,这样能使钩饵平衡在淤泥上面。或者是用比重相对较轻的饵料,也可以使钩饵落在淤泥上面,方便鱼类吃饵。

第六,子线搭配的问题

在一般状况下,子线的直径应该是主线的一半而且一定要有足够的柔软度。如果直径多大、硬度过高,这样就会出现不利于鱼类吃饵的情况。尤其是针对那些野生鱼以及被钓多次的滑口鱼。所以钓客们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使用细线小勾。

第七,鱼钩大小的问题

在选择鱼钩线组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鱼种、大小以及季节等问题。一般的淡水鱼,细线小勾足矣。如果鱼钩太大,鱼类吞不进钩。钩条太粗,鱼类吸不进钩。

第八,判断水层的问题

因为饵料会产生雾化,所以有很多人都会在钓鱼的时候遇到鱼层变化的问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可以尝试主动寻找鱼类所在的水层,尽量和鱼层保持一致。

第九,动作不规范的问题

有很多新手刚入门台钓的时候,总是会在抛竿、扬竿以及遛鱼的时候出现失误。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动作不规范。所以在抛竿的时候要注意钩饵不能脱钩,动静不能太大,遛鱼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切勿着急。

第十,判断鱼讯的问题

影响钓客判断鱼讯的原因其实有很多。浮漂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具体判断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多方面因素,包括钓具、饵料、季节、鱼情、天气等原因。只有经过长期的练习以及摸索以后,钓客才能对浮漂的鱼讯有着正确的判断。

高手经验之窝里有鱼星没口的钓法技巧


鱼星,是观察鱼类在水下摄食情况的凭据,但是在作钓中常常出现有鱼星却无鱼咬钩的情况。是饵料味型不对路?还是钓点酱层过厚?应该如何应对调整呢?看看钓鱼高手们分享的经验吧,或许能给钓友们带来一些帮助!

钓点有鱼星没口是什么原因?

Q:连续九天在同一个钓位作钓,窝中鱼星多却不开口,搓饵、拉饵、红虫、蚯蚓都试过,还是无口,是什么原因?

张同富:如果蚯蚓和红虫都没口,有可能是酱层太厚,鱼难以发现饵料;或者所谓鱼星恐怕是地气以及鲢鳙的气泡。如果是酱层过厚,建议调轻饵料比重,增大饵料味型或者使用清淡饵料作钓;其次调高目钓低目,让浮漂的剩余浮力将饵料牵起来。

老塘鱼不吃商品饵如何调整?

Q:水质良好的老塘,四周树木围挡,环境安静,塘内鲤鱼、草鱼、鲫鱼都有,主要投喂青草和菜叶,用糠饼打窝,商品饵料作钓,鱼星四起,就是不咬饵,请问该如何调整?

贾东普: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作钓用的饵料鱼平时没有吃过,有警惕心理;其次环境安静,鱼的胆子一般较小,可能打窝能把鱼诱过来,但不敢吃饵。建议使用鱼塘周边的青草,打碎后配合水加上超诱、面粉作饵,味型清淡,状态软黏一点,如果能钓草或者挂玉米,效果也可以。

黑坑钓鲤鱼有鱼星无口怎么办?

Q:冬季黑坑钓鲤鱼,开始就有大量鱼星,但一直没口,是什么原因?

王兵:冬季钓黑坑,首先注意窝子不能做的太大,先将小鱼聚拢了,其实大鱼也会吸引过来。如果小鱼闹窝,可以将钓饵的比重增黏一点,配饵时多加点拉丝粉加强附钩性。

冬季垂钓有鱼星无口如何调整?

Q:冬季垂钓,碰到水域中有鱼泡但无鱼咬钩应该如何调整?

朱清:首先,可以用浓腥饵作钓,增大饵料味型刺激鱼开,调轻饵料比重,调好状态;其次线组一定要精细,钩子尽量选用细条钩;再有调钓要仔细,目数不宜太高,调目高造成上牵引力过大,鱼就饵不舒服,可以调三四目钓三四目,这样中鱼率会明显提高。

窝里有鱼但不就饵的实用应对策略


钓友们在日常钓鱼的时候,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感觉打的窝里明明有鱼,但就是不好上鱼,为此也是十分的头疼,但是钓友们是否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遇到这样的情况又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点:对于饵料的选择是否正确

基本上经常钓鱼的钓友们都知道,因为季节的原因、鱼类的不同,钓友们所使用的的饵料也必须随之相应的变化,比如冬天天气寒冷,水温较低,水里鱼的活动与嗅觉会变得相对迟缓,觅食量也会相对减少,所以此时钓友们就需要配制一些腥味较大的饵料以此来引起鱼的注意。

春天的话多是以腥味重的饵料与甜味重的饵料混合使用,这时的天气已经开始暖和,水中的温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鱼的嗅觉也开始恢复,对于食物的需求也开始明显增加;但是在夏天的话,钓友们就要多使用一些清淡的饵料进行打窝或者钓鱼,因为在这个季节鱼的嗅觉相对灵敏,不需要腥味过重的饵料,以免适得其反,秋天的话与春天同理,在初秋的时候以清淡与有甜味的饵料为主,深秋的时候,随着温度的下降就要选择腥味较重的饵料。但是切勿默守陈规,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判断。

第二点:要注意饵料的雾化效果

在配制饵料的时候,钓友们一定要注意饵料的粘度,因为饵料的粘度决定了饵料的雾化效果,而饵料的雾化效果又会直接影响到诱鱼、聚鱼的效果,如果饵料粘性弱的话,雾化速度就会非常的快,鱼在闻到气味,还没有到达的时候就已经雾化结束了,因此很难实现聚鱼的效果,而饵料粘性过高的话,雾化速度就会降低,因此在起到聚鱼效果的时候,鱼就会只吃打窝的饵料而不去咬鱼钩了。

第三点:了解不同鱼类的饵料喜好

不同的鱼类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与偏好,只有对自己所在水域的鱼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才能根于自己所要钓的鱼配置饵料,才能在钓鱼的时候能够更加的随心所欲。但是钓友们要注意的是饵料的软硬程度,因为鱼饵过软的话,就会还未到水底就已经雾化完,而太硬的话,则会不利于鱼的吞食。

第四点:适当调整浮漂上的吃铅的重量

如果是感觉窝里有鱼但是很难钓上来的话,就要仔细的考虑一下水底是否存在阻碍鱼钩下沉的因素,如果水底有障碍物的话,钓友们就要调整自己浮漂的上铅的比重,同时还要调整鱼钩上饵料的重量,这样的话就能试着将鱼饵落到水底的杂物上,以便于鱼能够咬饵上钩。

第五点:了解鱼的吃口再来调漂

了解鱼的吃口非常重要,因为钓友们可以根据鱼吃口状态的不同,来调整相应的浮漂调钩,比如对于重口与生口的鱼钓要调的钝一些,而对于轻口、滑口与涮口的鱼则要调的灵一些。当然世事无绝对,钓友们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作出相应的调整。

第六点:鱼层上出现了问题

随着饵料的雾化程度,也会影响到鱼层的变化,所以有些时候钓友们钓底时很难钓上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多加一些尝试,找对鱼层,这样就能够有一个不错的渔获。

第七点:对于浮漂上传来的鱼讯判断错误

所以钓友们在钓鱼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学习,了解不同咬钩的鱼在浮漂上的显示,除此之外,钓友们还要了解,不同的浮漂材质所展现出来的动作也会略有不同。与此同时钓组的配制以及饵料的具体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浮漂的动作所以在这一点上,钓友们一定要注意。

第八点:子线和鱼钩是否选择得当

一般情况下,子线的线径要比主线的线径小一号,同时也要注意子线线径的大小与软硬程度,因为这些情况也会影响到渔获。再就是鱼钩,要根据所钓鱼的大小来选择,鱼钩过大的话,不利于鱼呑钩,太小的话对于大鱼来说,又比较容易脱钩。

第九点:查看自己钓鱼的动作是否不规范

钓友们钓鱼的动作如果不规范的话,也会影响到钓鱼的效果,以及进食,所以这一点钓友们在后期的钓鱼中一定要注意。

但是,世事无绝对,钓友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钓鱼,才能有一个丰富的渔获。

钓鱼时窝子里有鱼星 鱼儿却不咬钩怎么办


很多钓友问小编,怎么窝子里有鱼星,但鱼儿就是不咬钩,也更换了好几款饵料,丝毫没有效果。下面就来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窝子里有鱼星,但鱼儿不咬钩的几种原因分析

1、鱼儿在半水产生的鱼星

春季垂钓时,由于早晚温差大,鱼儿在中午甚至不到11点就会起浮于半水。此时,如果钓友的窝子非常好,或者是窝子处于鱼道的位置,鱼儿虽然经久不散但不会下底咬钩。

2、钓友们接续的是活饵窝子

有的鱼塘规定不能用活饵,比如红虫一类的。但有的钓友夜钓的时候用红虫,这一类窝子虽然经历了一夜的连竿,到第二天上午仍旧具有非凡的活力。春季是鱼儿补充营养的关键季节,所以无论鲤鱼、鲫鱼对活饵都非常感兴趣。钓友们第二天用素饵垂钓,即使是窝子里有鱼星,鱼儿是不会吃素饵的。

这种现象小编经历过很多,鱼星非常好,通过漂相也能够判断鱼儿在底,但就是不咬钩。

3、鱼塘底部淤泥太厚

一些经营很好的鱼塘,不出三个月就会在底部形成厚厚的淤泥。这一类鱼塘小编在一年夏天验证过。由于小编是骨灰级钓友,很多黑坑老板和小编都非常熟悉。一年夏天鱼儿不咬钩,老板用网在小鱼塘打渔,于是几位钓友干脆不钓鱼说是到鱼塘游泳。三个人脱了衣服,下到开业不足三个月的鱼塘,水深1.6米,双脚站立的地方全是厚厚的淤泥。钓友们可以想象,鱼塘开业生意很好,仅仅三个月,塘底就已经形成这种厚厚淤泥的状态。更遑论那些老鱼塘了!

由于鱼塘底部淤泥很厚,钓饵陷入淤泥当中,所以鱼儿只能闻到味道,但是没法吃口,找不到饵料,这也是有鱼星鱼儿不咬钩的一种原因。

4、老鱼、滑鱼居多的鱼塘

一些鱼塘有回收鱼儿的业务,将别人钓过的鱼儿回收以后,在投入鱼塘里,这一类鱼儿受到鱼钩的刺激,转变为老鱼、滑鱼,吃食谨慎。也是造成鱼儿不咬钩的原因。老鱼、滑鱼居多的鱼塘一大特色是:只要老鱼、滑鱼进入窝子,生口鱼儿会被他们撵走,有时候好不容易钓获了滑鱼或者老鱼,窝子里的吃口也停顿了。

二、应对策略

有鱼星但鱼儿不咬钩有很多原因,以上四种是非常常见的典型现象。我们一一来解决。

1、解决鱼儿在半水的现象

针对这一类情况,钓友们施钓时,需要针对各个水层的鱼儿进行筹划。比如,依然采取底钓的策略,但中水层和上水层需要充分饵料雾化效果。所以建议钓友们散泡来解决这一问题。

所谓散泡就是将诸如白金版底窝料、冬骏混合后,加入最少50%的雪花粉、轻麸等,添水到半干的状态。上钩挂钓饵后,将半干的混合物轻轻捏合在上钩钓饵之外,形成下降过程中全水层充分的雾化。下钩则保持钓饵的纯粹,使得鱼儿在追食中有饵料可吞吃。

这种方法在黑坑等都比较有效。

2、活饵窝子的应对策略

钓友们接续别人活饵窝子,自己用素饵来钓,只见鱼星不见咬钩,建议大家换窝子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窝子里的大多数鱼儿已经吃惯了活饵,对于素饵只会视而不见。

3、底部淤泥太厚的解决办法

最基本的解决办法是:钓饵添加大量轻麸等,使饵料变轻,加强雾化状态。同时要调灵钓灵。比如24目鱼漂就调10目,钓1目,这种应对办法能够有效解决塘底浆层过厚的问题。

传统钓解决办法是朝天钩。钓友们可以搜索淘宝,有专门出售朝天钩的。至于具体朝天钩传统钓法,从调漂、子线设置等又是另外一个方法了。

4、滑鱼、老鱼应对策略

滑鱼、老鱼应对策略是要么在调灵钓灵的状态下,只钓一个漂尖,紧紧抓住第一口。第二种策略是调钝钓钝。比如:调5目就钓5目,钓友们尝试后就明白了。

浮漂有吃口信号却不上鱼的五种原因


钓者对于鱼儿在水中吃钩的状况掌握,是通过浮漂的动作来传递的,所以浮漂动作的把握对于上鱼率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当浮漂出现晃动的动作就意味着鱼儿吃钩了,很多钓友在浮漂晃动后就会提竿刺鱼,但是很多情况下有的是饵料被吃光了,有的则是饵料依然完好,都是提了空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这里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不是目标鱼所为

1、每种鱼儿的口味偏好都不同,并且不同地域环境下的同类鱼种也有不一样的进食习惯,不过鱼儿固有的觅食习惯仍然不会变,差别的只是微调方面,所以大部分人习惯使用玉米粒或者红薯一类常见的自然粮食饵做钓,现在诱鱼迅速针对性强的商品饵更被广大钓友所接受。

2、很多钓友选好商品饵之后还会在其中添加一些自己所掌握的特有配方,来增加诱鱼效果,但是水体中的鱼种有很多种,如果没有把目标鱼诱来相反引诱到其它鱼种的话,鱼儿试探一下食物觉得不合口就不再下嘴,而鱼儿碰到钩饵就会让浮漂出现动作,这个时候提杆刺鱼的话肯定不会上钩的,所以选择好合适的商品饵也是关键。

第二、钩线型号

钓组中的钓线和钓钩型号的搭配是有一定标准规格的,比如说使用了细线的话同样需要搭配小钩,保证钓组的灵敏性和入口性,配了粗线的话同样需要搭配大钩,这样才是最为合理的搭配,当然也会有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到特殊钓法或者对象鱼需要用特殊搭配的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正常情况下都是有相关标准的,如果搭配的不合理,钓组的平衡就会受到影响,很容易出现虚假动作。

第三、饵料团大小

同钓组的搭配一样,饵料团也是需要根据鱼情来调整大小的,垂钓大鱼需要用大饵,垂钓小鱼用小饵,这也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但是垂钓的情况并不是常规的,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化,如果一味的坚守这个搭配原则也是万万不行的。

比如说大鱼后边可能会有小鱼追随,小鱼群后边可能会有大鱼活动,在垂钓大鱼的时候打窝引诱过来的鱼儿可能是小鱼,垂钓大鱼的大饵团吸引到小鱼的话,小鱼啄食一下是不能把钩饵吃到口中的,但是浮漂用的灵敏的话,漂相动作却会反应出来,此时提杆刺鱼肯定是空杆,选择合适的浮漂也是关键。

第四、风浪影响

在有风浪的天气或者水流涌动的时候,浮漂受到冲刷是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动作,这些动作很容易把鱼儿真正的吃口给掩藏其中,对观漂造成了很大干扰,钓者可能会把风浪作用在浮漂上的动作当成鱼儿吃口而提空杆,也可能把鱼儿吃钩动作当成风浪动作而错过提杆时机,这都会影响到垂钓,其实风浪影响下的浮漂动作和鱼儿吃钩动作是不一样的,风浪中的浮漂动作会有一定的规律性,而鱼儿吃钩的动作有很多突然性,出现的异常动作很可能就是鱼儿吃钩导致的。

第五、浮漂太过灵敏

1、台钓虽然是以灵敏著称的,但是垂钓的时候并不是越灵敏效果越好,而是根据鱼情来调整的,要保证到鱼口动作产生的真实有效并且能够及时的提竿刺鱼,最灵敏并不是钓组的最好状态,因为鱼儿轻微的动作让浮漂出现了反应,此时鱼儿并未吞钩,提杆的话很容易空杆。

2、还有就是垂钓大鱼的时候,如果浮漂过于灵敏,大鱼在水中游动时带动的水流就会让浮漂出现动作,浮漂晃动的话提杆刺鱼最多也只是挂到鱼体,根本不会上鱼,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降低灵敏度,调4钓3或者是调3钓2等等,根据情况来决定调钓目数。

这些例子都是容易提空杆的常见原因,虽然并不能把所有造成空杆的原因概括,但是只要注意的话,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提空杆的几率,进而提升渔获,最后提醒钓友选择合适的钓竿出钓哦。

钓罗非有鱼泡却不上鱼的原因分析


近期很多钓罗非的钓鱼人说,窝子像开了锅,但就是上不到鱼!大家都感到很困惑。今天这篇文章就聊聊这个问题吧。虽然是就钓非而言,但对其它鱼种也有些相通之处,值得讨论!

钓罗非,有鱼泡却不上鱼的三大因素分析:

一、季节

目前是春夏之交的季节,气温还不够高,而且气温多变导,致水温不稳定。罗非的最佳开口水温在25-32℃,目前的季节天气而言,虽然白天气温能达到,但水温还达不到。所以鱼的真正开口还不算好。

南方春夏之交时节,天气变化很快,导致气压和水温也是变化无常,很难稳定。造成鱼的不适应,导致开口不正常。

上述天气因素再加上黑坑底部窝料聚集、水质偏肥,常常导致早晨口还可以,没多大功夫鱼就离底上浮,口少口弱或者收口。常见的情况就是窝里一大片的泡,但就是磨磨蹭蹭不进口。

这时候想要钓爆护是有相当难度,但也可以采取一些变通使钓获更好一些。应对的方法通常是:

1、确定是水温不够,我们就增加饵料的腥香,虾油、蛋奶、猪母奶这些都可以适量加大用量。例如昼夜温差大的次日早晨,雨后的水温突降等等时候,都属于这种情况。

2、如果钓底无口,但有鱼蹭线或浮漂偶尔在半路有非正常动作,这是由于气压或水温温差造成的离地上浮,我们就飞铅行程来全水层找鱼层打截口。

3、浮漂动作很少,很多时候也是因为鱼口不好、口太弱,信号出不来;或者滑鱼的警惕性所致。越是大非口越轻。我们将饵料打得更加软粘,上饵时上的更小一些,使其入口性更好;将脚线换小一些,好的子线0.6-0.8号足以应对这种鱼情下6斤以上个体的大非,当然要注意手法。

二、饵料及窝料

做窝后,窝点开了锅,就是没鱼咬。这种情况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窝料及饵料的问题。

1、雾化太强。窝点的过度雾化使得鱼变燥或者鱼不敢就饵。那么我们就将窝子晾一会,同时将窝料及饵料的雾化控制一下;也可以钓窝边。散炮可以开成湿散,并用力捏,控制雾化的同时在临底再散落开。当然麻团也是相似的功效。

2、饵料味型过于刺激。使得鱼想吃但却味道太浓,难以入口。这时就要加些淡味料来冲淡一下,以降低饵料味型。淡味的颗粒粉或轻麸、雪花粉等状态粉都是可以的。当然前提是味型要对路。

三、鱼的品种

今年不光是罗非放的早,而且很多钓场喜欢放尖嘴非。

1、尖嘴非与大嘴非最大的区别就是吃饵谨慎!喜欢先试饵再决定吃不吃,表现就是先推、再推、再入口,所以我们先让过前两次的无力动作,抓第三、四口有力动作。

2、尖嘴非有先试饵这个特性,所以我们的饵料持钩性要好一些,否则给它推两下饵料就散掉了。

3、尖嘴非相对大嘴非来讲,饵料味型更喜欢偏腥一些,所以虾油会用的更多点,而虾粉在钓小个体罗非时可以用。

4、尖嘴非更易离底。我们浮漂通常会调的更高目一些,甚至钓离底7-8CM,效果就明显出来了。

5、尖嘴非的谨慎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子线要用的柔而细,以降低其警惕性。这个简单,不再展开。

判断鱼窝里是否有鱼的五个表现


我们在垂钓的时候,都知道打窝诱鱼是钓鱼是否有收获的第一要素。而判断窝里是否有鱼则是我们下钩垂钓是否有功的关键。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鱼窝里是否有鱼的五个表现作为参考吧。

一、观浑水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在浅水区的浑浊地带,一般聚集着鱼群。因为相对浑浊的水体,水底光线比较弱,鱼类可以更好的去隐蔽自身,而不被捕杀,并且,鲫鱼、鲤鱼等底息鱼一般都会在水体中下层游动,经常将水底的淤泥搅动、掘食。

二、观水草

钓鱼要钓草。野钓的时候,钓友选择水生植物周边作为钓点。这是因为,较为密集的水生植物会成为鱼类天然的自我保护屏障,同时,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并且在此处,鱼类的食物也是最多的,很多鱼儿都会在此栖息觅食。

在这附近打窝诱鱼时,我们可以观看水草、水葫芦、浮萍的运动状态判断窝里是否有鱼,如果这些水生植物呈不规则晃动时,那么代表鱼儿已经到窝了。

三、观鱼星

鱼呼吸或者游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被称为鱼星。通过观察鱼星,钓友也可以判断窝中有没有鱼。所以首先钓友需要区分鱼星和地星。地星是水底淤泥、沉积物等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它会导致水底缺氧和鱼类起伏,地星气泡大小不等,露出水面后容易破裂,位置也相对固定。而相比较来说,鱼星自身含有鱼类的粘液,通常大小均匀,对于地气不言破裂,位置也不固定。垂钓时,窝子周围有慢慢移动的鱼星,钓友们就得做好钓鱼的准备了。

四、观水花

垂钓的时候,钓友们需要留意下钓点附近的水面。如果是在风平浪静的天气,钓友们发现水面有大的水花翻动,波纹交织或者突然有较大的涟漪时,说明钓点周围的中上层水域有鱼类搅动水面或者翻花。

如果多加观察的话,钓友们可以区分鱼类的体型大小。一般水表层翻花的都是中上层鱼类,假如钓友想垂钓鲫鱼、鲤鱼等中下层的鱼类,着实需要下点功夫,从垂钓对象鱼的习性去分辨了。以鲤鱼为例,鲤鱼翻花的时候,会跃出水面,甚至整个水的表面,当它入水时候,会因为尾部击打水面而发出极大地啪啪声。

五、鱼漂反应

窝里有鱼的时候,浮漂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表现。这是因为鱼类在水下游动,搅动水体或鱼体刮蹭到钓线的漂相动作。比如,浮漂连续的颤动、抖动;缓慢的上浮或者下沉以及突然的黑漂,都说明窝里已经有鱼了。

当发现浮漂出现动作后,钓友们要打起精神来区分是小鱼闹窝还是对象鱼上钩。一般而言,闹小鱼时浮漂会出现反复上浮下顿感,哆哆嗦嗦等非常不稳定的漂象。如果闹的太凶,那么大鱼很有可能不会进窝,钓友们就要调整自己的窝料,减少小鱼闹窝。当然换个钓点打窝诱鱼也是不错的方法。

野钓有口不上鱼的原因及应对


不少钓鱼人热爱野外垂钓,不仅空气新鲜风景秀美,还可以享受野钓上大物的刺激。但是经常会遇到鱼儿各种吃食就是不上钩的情况,这是什么情况?此时又应该怎么办呢?今天咱们就来说说。

一、打窝下竿,浮漂没有任何反应

如果长时间浮漂没有动静,这个时候就该想想,是不是垂钓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1、钓位

在野外钓鱼,水域和周围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钓鱼人们误判选错钓点的事也是时有发生的,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更换钓点了。

2、饵料

选用的饵料与水域中的目标鱼不对口,自然不能吸引鱼儿咬钩,这个时候可更换鱼饵的味型,找找突破口。

二、扬竿不中鱼

当浮漂有了信号,提竿却没有中鱼。

1、浮漂

浮漂调得过于灵敏,鱼儿还没有完全将鱼饵吞入嘴里就扬杆,造成脱钩,这时可将浮漂向上移一目到两目。

2、鱼钩

扬杆不中鱼,也可能跟鱼钩有很大的关系。鱼钩过小,造成刺鱼不深、不牢,鱼儿就容易脱钩;鱼钩钝化,鱼钩不够锋利,也可能造成扬杆脱鱼,这个时候要及时更换鱼钩。

三、扬竿中鱼,突然停口不咬钩

1、中鱼后,突然停口不咬钩,可能是鱼群中混入其他大型的鱼类,例如鲤鱼或者草鱼,这个时候可针对性更换线组和饵料进行垂钓。

2、野钓鲫鱼时,鲫鱼一般都是成群觅食,当前的鱼群已经钓完时,可耐心等待下一个鱼群的到来。

3、钓鱼人们用手从鱼钩上取下鱼后,再挂饵时候记得清洗手,如果把鱼的分泌物带到饵料上,水下的鱼接受到讯息自然不会吃饵,逃之夭夭。所以,时常在身旁备一盆水,挂饵料前,把手清洗干净,这样才不会影响接下来的垂钓。

野钓情况复杂多变,钓鱼人们要根据水情调整饵料、窝料以及钓法,这样才能鱼获多多哦!

窝里有鱼不咬钩?原因分析


在钓鱼过程中,对于钓友们来说,最痛苦是事莫过于窝里有鱼却不开口,只能刚看着着急。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鱼,就说明窝点没有选错,没鱼口则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分析具体原因之后解决问题。

首先在野钓中,窝里有鱼还是没鱼,一是看星,二是看花,因为不管新手老手,都容易将水底漂上来的氨泡误认为是鱼泡,但是氨泡是静止的,不会动,鱼泡则是飘飘忽忽的,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则是要看鱼花,氨泡是没有鱼花相伴的。如果确定了鱼花和鱼星,那么下面就需要对饵料、线组、鱼层等多方面进行排查了。

一、饵料

饵的问题无非就是香型、状态、比重两种,有些钓友估计是新人,人云亦云之下,什么饵料都混合到一起,无比例,无顺序,反正麝香、酒香、薯香乱七八糟的都加进去,做窝的时候因为香型浓郁,鱼到是能吸引过来,但是因为香型杂乱,鱼反而不敢下口。

其次则是状态,我们说状态主要就是说雾化程度,这是要分鱼种的,比如鲢鱼就不吃颗粒料,只吸食雾化料,鲤鱼喜欢吃颗粒料,雾化太好全然无爱么。比重则是强调了水层不同,鱼食口也多有不同,自然水域和人工养殖塘就有明显区别,即使同样的人工养殖塘,不同的老板的习惯导致鱼食口比重水层不同也有相当大的差异,这都需要一一实验,当然,老钓友的经验在这里就彰显出来了。

二、窝料

窝打的太厚,留在水底,气温一高容易发酵,鱼被吸引来了,但因为发酵的窝料周围严重缺氧,没口非常正常,这种情况就要想想别的办法,是不是加增氧剂之类的诱鱼开口。

三、水底状况

如果是塘底淤泥过厚,则应改用载铅量大的,能托得住饵的漂;或者减少铅皮,把漂调到能把饵称在淤泥之上;或者改用较轻比重的饵料,总之,要把饵团落在淤泥之上,否则,饵入淤泥,犹如石沉大海,鱼想吃吃不到,自然也就不会出鱼讯。

四、线组问题

子线过粗、过硬,跟棕丝、胡须一样,不利于鱼索饵,特别是对那些被钓过多次,刁滑的鱼儿;钩子过大,鱼口小进不去;钩条过粗,鱼体小吸不动;坠子重了,钓组过钝或陷入淤泥。这些情况,鱼没法咬钩。但只要小试就能找到问题,然后换换钓组做些相应的调整即可解决。

五、因气温导致水层温度变化

钓友们一定要留心,在垂钓中鱼层因为天气或钓法的变化改变了开始活动的水层也是常有的事。只要你脑中有这概念,就不怕。它变你变,谁怕谁;它变,你不变,当然钓不到鱼。

六、气压气温变化

气候骤变,鱼儿缺氧,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对一个钓鱼人来说,那是最为悲惨的事,你将真正面临着一场考验,真正体验到鱼口难开的滋味。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有寻找水域中含氧量大的地方,使用前面总结的办法,抓住每个微小的讯号,变被动为主动,天道酬勤,坚持到底。

总而言之,钓无常态,会动用头脑去钓鱼,结合经验解决问题,当真上鱼了的那一刻开始,才能完美享受钓鱼这项运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夏季钓鱼窝里有鱼星却不上鱼的应对技巧》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上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