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翁声望三个水域。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每年的气候变化都有两个过渡期:第一个是春季,由冷过渡到热,由冬到夏;第二个过渡期是秋季,由热过渡到冷,由夏到冬。而早春3月则是第一个过渡期的起始阶段。在这个起始阶段,它的气候变化有许多独特之处,直接影响、制约着早春鱼儿的活动、觅食,也影响着我们的鱼获量。

那么,早春3月气候变化的独特特点有哪些呢?主要有三个:

首先,“乍暖还寒”。“暖”是暂时的,短时间的;“寒”是基本的,长时间的。

其次,早春3月的气温常常是骤升骤降、忽高忽低。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相邻两天的最高气温常常在15℃左右;相邻两天的最低温度往往温差也很大,只要最低温度相差4℃,鱼儿就不吃不动了;一天中昼夜温差也很大,有时超过20℃。

最后,在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从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常常是一阵接一阵地入侵我国,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气温一连几天连续下降。等冷空气影响过后,从西南方向来的暖湿气流就来“填空”,使得气温一连几天连续回升。这样气温的连续下降和连续回升就形成不同的时间段,对鱼儿的活动死食产生着不利或者有利的不同影响。

对于早春“乍暖还寒”、“忽高忽低”,从不同方向来的气流相互交叉,所形成的气温周期性变化,鱼儿是怎样适应的?又是怎样在气温的剧烈变化中,找到适宜自己活动觅食的机会呢?

方法有两个:一是,在早春,鱼儿把它的趋温性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趋温性的作用。二是,在早春的气温骤升骤降,鱼儿体温不适应的情况下,采取了不吃不动的对策。但是气温的骤升、骤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气温骤升的不吃不动,是鱼儿离底上浮,在水温较高的上层水中调节自己的体温;而气温骤降的不吃不动,则是因为水温太低,鱼儿会趴在水的底部不吃不动,等待气温回升时,马上到水温适宜的水域。

鱼儿调节气温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物理调节,就是利用水体中较高水温来暖高自己的体温;另一个办法则是从生理上进行调节,就是鱼儿强制自己放慢新陈代谢的速度,使得体内的温度慢慢降下来。在早春气温骤降时,鱼儿一般不进行生理调节,主要是进行物理调节,只降低鱼儿的体表温度,以便在气温回升时,鱼儿就能马上适应这种变化从鱼儿为了适应早春独特的气候变化所采取的对策中,可以看出,凡是在气温发生急剧变化时,鱼儿都可以找到适当的时间和机会。

早春气温变化的独特特点有三个,鱼儿就有三个活动觅食的机会,所以我们在早春垂钓野鲫时,也就产生了“三钓”。

一钓枯草丛

在早春,“乍暖还寒”的独特气候条件下,这里是鱼儿最活跃,最集中的地方。多年来在早春垂钓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早春开始阶段的3月10号前,在水深1米以上的水体较深处或深处,鱼儿们没有一条会咬钩,都在处于水体浅水区的稠密枯草丛中,只要我们在密草丛中一下竿,就会有鱼咬钩。

为什么在早春开始阶段,大小鲫鱼都不在水体的较深处活动,相反,纷纷到水较浅的稠密枯草丛里活动、觅食呢?

这是因为在早春开始阶段,严冬时盖在水面上的坚冰刚刚融化,将整个水体暴露在刺骨的寒风里,“还寒”的气温使得整个水体水温极其低下,特别是在较深处的水域,水温甚至比严冬时还低,大小鲫鱼在这样的温度下没办法生存,自然就向此时水温较高的枯草丛里去。

那么,为什么在此时枯草丛的水温最高呢?这是早春气温的“乍暖”形成的:

首先,早春的开、始阶段,斜射太阳光较弱,照不透水体水深1米以上的较深处,使其得不到阳光的热量,水温低下,所以鱼儿不去那里活动。而此时的枯草丛里则不同,因为枯草丛的水浅,较弱的阳光会把它照透,所以枯草丛水温升高很快,极大地吸引鱼儿来这里活动觅食。

其次,稠密的枯草丛草多草密,不仅可以给鱼儿挡风遮寒,让鱼儿感到温暖,而且枯草本身的温度比水温要高。

最后,与水体中无草的较深处相比,浅水区的枯草丛还有很多利于鱼儿活动觅食的条件。一是由于水温高,水体中各种微生物、各种昆虫等小生物都纷纷在这里活动,给鱼儿提供了丰盛的美餐;二是稠密的枯草丛草多,鱼儿感到很安全,可以满足鱼儿趋安的需要;三是因为水浅,水的溶氧量较高,在这里生存,鱼儿感到舒服,活动觅食十分活跃;四是因为枯草丛草多,可以当做鱼儿生儿育女的产床。

要想在稠密的枯草丛多钓鱼,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准备一个长、短适宜的手竿。4.5米和5.4米的手竿很合适。竿短了,垂钓范围小,够不到枯草丛中间部位;竿长了,操作不便,拿在手里太重,不适宜钓草丛。

第二,用星漂垂钓,不宜用立漂。枯草丛中杂物较多,又高低不平,用星漂垂钓,可以避免不断调漂的麻烦,还可以避免惊动草丛中的鱼儿。

第三,钓法。主线长2米即可。这种钓法一是容易将钩饵准确投入钓点;二是便于钩饵在草缝中直上直下活动,减少挂钩机会。

第四,不用打窝,走着逗钓。在枯草丛中“见缝插针”,一面走一面逗,过两三分钟,只要这个草缝中无鱼问钩,就要另找他处。

第五,用红虫下钩好,细红蚯蚓也可,但钓饵的体积一定不能大。钓饵一大,早春的鱼儿行动不便,口张不大,不能一下子将钓饵吸入口中,会出现一些假信号。因此,红虫用大个单虫挂钩,细红蚯蚓用一小段挂钩,便于鱼儿一口吞下。

第六,因是站在枯草丛边垂钓,钓者注意隐蔽自己。走动、抛竿都要轻,避免惊动鱼儿。

二钓水体的边浅处

在早春中期,随着气温不断升高,生活在枯草丛中的鱼儿僵硬的身躯灵活起来,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在这种情况下,鱼儿要到更大范围内去寻找更多食物,以满足生理上的需要。而枯草丛里草多草密,鱼儿活动空间小,大部分鱼儿就会离开枯草丛,另寻他处。

那么水体什么地方能够满足鱼儿的这些要求呢?

在此时,水体最吸引鱼儿、最能满足鱼儿要求的就是水体中枯草丛旁边、有草或草少的边浅处。因为这样的边浅处,具备了许多鱼儿活动觅食的有利因素:

一是有草或草少的边浅处,鱼儿的活动空间大,鱼儿可以在这里无阻无碍地活动和觅食。

二是这样的浅边处,距离枯草丛很近,鱼儿可以随时随地到枯草丛去守护自己的产床,为自己繁衍后代做准备。

三是水体边浅处因水浅,水的溶氧量高,再加上边浅处无草或草少,水体表面与空气接触面大,而风的吹动,使边浅处的溶氧量更加丰富。就是在气温骤升,水中缺氧的情况下,这里的鱼儿也没有氧气不足的感觉。

四是水体浅边处,因为离岸边较近,各种虫卵死尸,各种庄稼种子,各种草籽等,都被春风刮入水体的边浅处,堆积在那里;尤其是这里水温高、含氧量足活动范围大,水体内各种微生物、昆虫等各种小生物也会成群成团到这里来活动,给鱼儿提供了美餐佳肴。

五是这里离枯草丛较近,在遇到天敌攻击时,鱼儿很容易躲进枯草丛中,所以在这里活动觅食感到很安全。

那么,在早春中期,什么样的天气才是鱼儿活动觅食的好日子呢?

在早春中期,凡是“骤升骤降”、“忽高忽低”鱼儿不吃不动的时期以外,都是鱼儿活动觅食的好时间。尤其下列四种天气比较稳定,是适宜我们出钓、鱼获多的好天气,所以我们这里的钓友把这种情况叫做“四抓”:

一抓,抓昼夜温差小的天气出钓。昼夜温差是大是小,各地情况不同,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在我们这里,凡是温差小于10℃,特别是4℃到8℃时,鱼儿就活跃,咬钩就积极;昼夜温差高于10℃时,一早一晚还有鱼咬钩;温差达到15℃时,无论什么时间就没鱼咬钩了。

二抓,抓当天最低气温较高时。当天的最低气温较高,说明夜间的水温高,白天气温比较稳定,适宜鱼儿活动觅食。

三抓,抓多云、阴天、下小雨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一般是天气相对湿度较大,夜间地面上的热量不易散发,夜间气温较高,而白天阳光不太强烈,最高气温也不会太高。

四抓,抓气温开始回升的日子。气温开始回升,说明昨天的气温较低,鱼儿会调低体表温度,吃食不积极,气温回升,正适合鱼儿调高体温的需要,因而鱼儿十分活跃,千万不要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但我们不要忘了,这是在水体的边浅处下钩,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水体的边浅处应当离岸多么远,多么近、水多么深,多么浅,才叫边浅处呢?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但有个比较笼统的说法,那就是不论离岸边多么远、多么近,也不论水多么深、多么浅,只要鱼儿不害怕,敢到这里来活动觅食,这里就是我们所说的,可以下竿的水体边浅处。一个水体的边浅处究竟离岸多么远、多么近,水多么深、多么浅,这是由这个水体的水质决定的。因此不同水体有着不同的可以下竿的边浅处,不可能人给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注意事项:

首先,在早春的3月中旬,到以个野钓钓场去钓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那个水体的边浅处究竞离岸多么远,水多么深。确定的办法,自己熟悉的钓场好办,伸竿就行了;自己不熟悉的钓场,可向先到的钓友打听,或者是看钓友下竿的位置来确定。

其次,如果水体的边浅处离岸较近,那我们就不能在自己的正面水域下竿,应该斜着身子在旁边较远一点的地方下竿,避免岸上的人影、水中的竿影,影响水中鱼儿的大胆咬钩。

最后,一定要保持钓场的安静,避免鱼儿受惊而逃之天天。

三钓气温周期变化不同时段的不同点

到了早春晚期的3月下句,一股又一股从偏北方向来的强冷空气,和一股又一股从西南方向来的暖湿气流相继,使气温在段较长时间里降降、升升,形成周期性的变化。这种气温周期性的变化从早春晩期开始一直延伸到仲春4月、甚至暮春5月中上句。在每个周期性变化过程中,不同时间段鱼儿的反应不同,因此如何抓对、抓准不同时间段里鱼儿积极觅食的时间“点”,就成了在早春晚期能否多获鱼的关键。

在早春3月下旬,钓友们对气温这种周期性的变化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应该是“抓两头、弃中间”,即抓住气温降到最低和气温升到最高这两头,将中间几天的过渡期弃掉;有的主张“弃两头、抓中间”,即去掉气温降到最低时下和气温升到最高时这两头,抓气温中间的过渡咬期。不过总结众多钓友的经验发现,这两种做法都是片面的,都与实际情况不符,都是不可取的。

根据垂钓实践,也为了对这个问题叙述上的方便,把气温这种周期性变化分成不同的三个时间段:

一是把气温连续下降到最低的当天及其前一天,和气温连续下降到最低后开始回升的当天及其前一天,叫做气温周期变化的“低谷期”。当气温连续下降到最低时的前一天,鱼儿预感到明天气温还要降低,需要调节体温,所以鱼儿会抓紧这一天积极觅食;等到了第二天,气温再降低时,鱼儿就不吃不动了。在气温开始回升的当天,哪怕只回升一点点,已经调低体温的鱼儿,就会感到温暖到处觅食;等到了气温回升的第二天,鱼儿为了使自己体温和今后连续升温的几天相适应,它就不吃不动了

二是把气温回升到最高时的当天连同其前一天,和气温开始下降的当天及其前一天,叫做气温变化的“高峰期”。“高峰期”与“低谷期”时间一样长,都是4天,而且在鱼儿活动觅食的时间上也基本相同。在“高峰期”,气温连续回升到最高时当天的前一天,鱼儿预感到第二天气温还将升高,鱼儿需要调节体温,所以在这一天,鱼儿也是非常活跃,积极觅食的;等到第二天,气温回升到最高时,鱼儿也就不吃不动了,在适宜的水层、水域,集中力量调节体温。

三是把气温变化的“低谷期”和“高峰期”以外、气温降降升升的中间几天,叫做气温变化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气温连续回升的中间几天这几天鱼儿活动积极,适合出钓;另一方面是气温连续下降的中间几天,鱼儿会感到很不舒服,不愿意吃饵。

在早春3月垂钓,需要提醒钓友们的是,早春气温的“乍暖还寒”、“忽升忽降”、“周期性变化”这三个独特特点,在早春3月的上、中、下旬不同时间段里,各有侧重,但它们又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我们在早春出钓时需要事先注意听天气预报。看看气候变化的哪个特征更适合我们出钓时的需要,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我们才能在气温变化复杂的早春,抓住主动权,达到多获鱼的目的。

钓鱼爱好者,感谢您阅读《早春气温三个不同的特点 需要这三种不同的钓法》一文,我们在此还准备了优质的“垂钓翁声望三个水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