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线组。

如果我们单纯讲鱼漂的灵与顿,显然脱离了以台钓为基础的现代垂钓的核心精髓。大陆现代垂钓的灵与顿是整个线组系统的反应,他们包括:钩、饵、太空豆、鱼漂、铅坠、铅坠座、插漂座、脑线、主线整个系统和鱼漂的浮力进行平衡,最终实现垂钓的灵与顿。春季垂钓鱼口轻、猾、各个水层分布不稳定等一系列影响因素,通过整个线组的灵、顿调整实现各种鱼情的破解。

一、线组灵的技术特征

1、线组灵敏的部件组成

底钓时,毋庸置疑的线组最灵状态是底钩轻触底,上钩悬浮,这种状态的本质是水底地面不承受钩饵重量,或者是承受很轻的钩饵重量,使得轻微的动作都能够促使浮漂动态变化。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钩、饵、太空豆、鱼漂、铅坠、铅坠座、八字环、插漂座、脑线、主线进行整体重量的计算。

将这一重量与浮漂浮力进行平衡,实现线组的最灵状态。比如,春季一些鲤鱼吃口有时候只呈现一线漂的状态,也就是浮漂下挫只有鱼漂目与目之间的色段间隔那么一点距离,如果铅坠包裹不严密,一些死角存有空气(这些空气有时候会影响到半目左右),浮漂所调目数不准,钓目中的最灵也就无从谈起,一线漂就不能反映出来了。所以,线的粗细对应适当的太空豆;铅皮座大小对应适当的铅坠;子线的长短对应线组的灵敏程度等,都需要钓友严格注意。

2、各部件调灵的关键性操作方法

第一是加长子线。子线长意味着铅坠高,整个线组系统的重心上移,整体平衡更容易被轻微的水底动作打破,所以,将子线加长到60公分左右在春季垂钓较为适宜。

第二是巧用太空豆功能。铅皮座上下太空豆,在春季应对黑坑轻口、猾口时,将夹紧铅皮座的太空豆拉开一定距离,使得主线穿过铅皮座时阻力降低,能有利应对春季鱼口轻的问题,同时鱼漂讯号表现能力获得提升。

第三是钓行程应对各个水层鱼儿。将铅皮座上移靠近鱼漂,使得线组重心上移。当铅皮座下降到浮力状态下的对应位置时,钩饵仍旧处于自然下降过程中,此时钩饵在半水中滞留时间增长,半水雾化时间相应增加,中水层鱼儿看到或追逐钩饵的机率大幅度提升,自然能够有效应对各个水层的鱼儿。

第四是双钩挂饵称重。竞技钓中经常强调饵团的均匀性、一致性,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底钩轻触底上钩悬浮的不变状态。如果上钩饵料过重自然会形成底钩躺底,上钩触底的局面,最灵状态无法实现。因此,要对双钩挂饵称重确定其在整个浮力平衡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到底有多大。如果双钩挂饵下压鱼漂四目,我们就可以通过加减法计算相应的最灵钓目状态。如果双钩挂饵直接压黑鱼漂,此时必须将饵料状态调轻。如果拉饵垂钓时所拉饵团不均匀,我们就必须从拉丝粉的添加量和拉丝粉型号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等。

第五是铅皮裹紧铅皮座反复验证所调目数。铅皮座有一个吃水过程,调漂要反复验证所调目数。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做极有必要。

第六是选择鱼线对应的八字环,降低其在浮力平衡系统中所占比重。

第七是不同平衡系统条件下,选择漂尾、漂脚不同粗细的鱼漂,使其灵敏度达到最高。

第八是整个浮力平衡系统各个部件的精益求精,最终实现线组的最灵状态。

2、中午鱼儿起浮应对

鱼儿起浮,将铅坠拉近鱼漂,延长钩饵在中上水层的滞留雾化时间,增强雾化效果,增加中上水层鱼儿看到、闻到饵料的机率,增加鱼儿追逐饵料的机率,最终提升钓获机率。

3、应对轻口

如前文所述,鱼儿口轻,将夹紧铅皮座的太空豆拉开适当距离,降低铅皮座带来的鱼儿吃口阻力,增加钓获机率。

总结

灵与顿始终是垂钓中能够人为精准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自己能够做好的,然后综合判断各类影响垂钓的因素,选择相应的钓法,才能使我们的钓技不断提升。

编辑推荐

台钓的灵顿如何选择 各有哪些优劣势


好多刚刚学习垂钓的朋友都觉得,调鱼漂的时候,将鱼漂的灵敏度调的越高,就对施钓越有利。他们认为,只有鱼漂的灵敏度足够高了,才能不错过提竿获鱼的机会。这种想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很片面。因为它忽略了钓灵的诸多缺点,也忘记了钓钝的一些优点。

由此可见,在具体的施钓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告诉我们是该选灵,还是该选钝。要想以恰当的方法去施钓,钓客一定要结合实时的施钓环境来选择灵或钝。

一、了解灵与钝各自的优劣势

(一)钓灵的优劣势

1.钓灵的优势所在

在钓灵的时候,水里边的鱼漂的动作一般都不会小,漂相都比较显眼。钓者可以通过漂相分析出鱼饵在水下的处境,比如是否有鱼儿正在就饵,比如钩饵有没有陷入到水底的浆层里。如果不出意外,钓者万科据此推断出要在何时提竿。

2.钓灵的劣势所在

不过钓灵也是有些不足之处的。比如说,假如我们把鱼漂调整的特别灵敏的话,在双饵都处于离底状态时,当鱼儿游动到钩饵附近的时候,鱼儿身上的鱼鳍就难免会触碰到钩饵。这样一来,钩饵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晃动。若是鱼鳍的扇动力度过大,极有可能让钩饵周围的水出现涡流。在这个时刻,鱼漂难免会在上下方向上来回动。钓者仅凭肉眼,是很难分辨出来是真的有鱼儿咬钩,还是鱼儿蹭钩的。此时,钓客若是提竿,落空的几率特别大。

(二)钓钝的优劣势

1.钓钝的优势所在

钓钝的时候,鱼漂的反应往往比较迟钝,动作幅度较小,呈现出来的漂相往往不会特别明显。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轻轻松松的分辨出来虚假漂相和真实漂相了。如果你在施钓中被小鱼搅和的头疼,被滑鱼气的不行行,不妨试着钓钝。

2.钓钝的劣势做在

钓钝最大的优势,其实就是它的劣势。虽然它可以帮着钓客过滤掉一些虚假的漂相,但这并不能掩盖它会让钓者错失提竿时机的事实。

二、在垂钓过程中,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来在灵钝之间做选择

第一,根据水体温度来抉择。一般情况下,水温偏低的时候宜钓灵;水温偏高的时候宜钓钝。之所以要这么选,是因为在水温不够高的情况下,鱼儿的摄食欲望一般都不强烈,活性也很难高起来。就算在饵料的诱惑下开了口,食量也不会大,吃口也较轻。

此时此刻,要抓住任何一个微小的信号,是钓客最应该做的事情。所以,钓灵是最合适的。当水温高起来(并没有达到特别高)的时候,鱼儿的活性、摄食欲都是会有所增加的。此时,它们的吃口也会偏重,漂相也会更加明显,钓钝就比较合理了。

第二,根据水域情况来抉择。若是没有出现什么特殊情况的话,在静水中施钓适合钓灵。此外,如果水域深度不是特别高、水质偏轻的话,钓灵也是相当合适的。不过,若是在流水中施钓,钓客就可以考虑钓钝了。如果水域的深度颇高、水质比较浑浊,也是应该钓钝的。

第三,根据目标鱼种的就饵特征来抉择。有些鱼儿的吃口轻,有些鱼儿的吃口重;有些鱼个头不大、体重偏轻;也有一些鱼个头不小、体重很高。所以钓客要想钓到它们,就得对它们进行深度的分析。一半情况下,钓那种小鲫鱼时,钓灵比较合适;要钓大草鱼的话,钓灵就不好了,应该钓钝。

调钓基本技巧 灵顿如何转换


今天来讲下调钓基本技巧以及灵顿如何转换

调钓:浮漂是钓鱼当中最重要的工具,被钓鱼人称为眼睛,想要一个好的鱼获,调漂也是必不可少的钓鱼技巧。个人认为调和钓是相互的,调可以随着自己的爱好来定,而钓则需要根据鱼情来定。

正口和灵顿的关系:

有很多钓鱼新手也许到现在都没弄明白什么是正口?小编建议钓到的头几条鱼要用手摘钩,看看中钩位置的情况。

1、通常钩上唇证明我们调钓正常,鱼吃口正常,即为正口。经常钩下唇,证明我们钓的钝了,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可以了,还有如果中钩位置在两侧,说明提杆时机不对,抓口不准!

2、首先如果是上钩连续中鱼,证明我们钓的钝了,若是下钩连续中鱼证明钓的偏灵敏了,调钓正常应该是上下钩中鱼率几乎差不多。

比如我们今天半水调4目钓4目,先从不灵不钝开始,可通过察看鱼漂来体会水下鱼的情况,这里也有两种情况:

1、提竿不中鱼,说明我们钓的过于灵敏了,这时可进行向上推漂,以1/3-1/2目为一个标点,直到稳定中鱼。

2、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没有看到浮漂动作,提竿换饵的时候,却无意中鱼了,证明我们钓的过于迟钝了,这个时候应果断的向下拉漂,要一点一点的找,直到提杆中鱼。

台钓中的浮漂调灵调顿技巧


调四目,钓二目,这是台湾钓法中的正常浮标调整方法之一,而在不正常的情况下,比如天气变化,鱼性反常,又怎样决定调和钓之目数呢。共有两种调整方法,即;过于灵敏调整法和过于迟钝调整法。记住,台湾钓法是千变万化,当中含有很高的智慧和技巧,不容小视!

例如鱼儿靠近鱼饵,有时会将鱼饵移位,浮标就会左右摆动,这是鱼将鱼饵吸在嘴唇外面往上顶,这时的浮标大都因为灵敏性过强,稳定性较差,要增加它的稳定性,由过于灵敏改成迟钝或过于迟钝,可将原来的钓二目改成钓二目半或钓三目、三目半甚至四目;或者增加铅片重量,把调整的目数减少,直至上鱼为止。

又如,由于鱼的胃口不好,或是鱼饵不合吃,鱼儿吃食的讯号便很轻,鱼饵被吃掉了的反应也很微,甚至没反应,钓者不易察觉,这叫过于迟钝。解决的办法是;垂钓时要减少目数,或调整时减轻铅片,增加目数,把原来的钓二目改成一目半、一目甚至钓平水;或者一点一点地剪去铅片,使调整的目数增加,提高浮标之灵敏度,直到上鱼为止。这是由过于迟钝改为过于灵敏。

根据上述浮标的调整,可以出如下几点结论;调整时,水面上的目数越多越灵敏,目数越少越迟钝。垂钓时,水面上的目数越多越迟钝,目数越少越灵敏。越迟钝,浮标反应不明显,但稳定性好;越灵敏,浮标反应很明显,但稳定性差。

由于天气、气温、鱼性及水质的不同,浮标的调整便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不断改变调整方法,以适应各种变化,具体可归纳为下列四种:调灵敏,钓迟钝;调迟钝,钓灵敏;调灵敏,钓灵敏;调迟钝,钓迟钝。这四种调整方法作如下简单介绍:

第一种调灵敏,钓迟钝调整时,水上浮标保持在四目以上;垂钓时,水上的浮标要保持二目以上。

第二种调迟钝,钓灵敏调整时,水上浮标保持在四目以下;垂钓时,水上的浮标要保持二目以下。

第三种调灵敏,钓灵敏调整时,水上浮标保持在四目以上;垂钓时,水上的浮标要保持二目以下。

第四种调迟钝,钓迟钝调整时,水上浮标保持在四目以下;垂钓时,水上的浮标要保持二目以上。

在垂钓实践中,究竟采用哪一种调整法,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否则,以上四种变化哪怕背得滚瓜烂热也亳无用处

台钓钓灵钓顿的一些技巧介绍


所谓的台钓,漂像就是一个钓灵(漂目突然下沉现象中鱼,因为双钩子,长线是触底,短线悬空,鱼从任何一个角度,吸食饵料的方法,都是形成漂下沉现象)另一个就是钓顿(也就所谓的顶漂现象,因为这样的方法是双钩都落底,鱼吸食时间,减轻了饵料的重量所以形成顶漂现象)

简单的说下,钓灵,调7钓5.4.3.2.1 (调4一样可以钓1.2目,并不是调4一直要钓2)(个人更多的时间是调7钓5. 4.3.2.1.所以下面按7目解说)。

首先,是空钩调7目,然后空钩找底。找到底以后,按7目的位置 。我一般是把漂再拉上2目的,,然后挂饵,继续找底(比如1米的水深在50厘米的位置调整)。

如果漂像是低于7目,那基本是属于找到底了(由于饵料的大小,或者水底的不平,或者小小的水流,漂像露出水面会出现。5.4.3.2.1目)只要出现灵口抓到鱼,那都属于正常现象。

那么就开始钓了,如果常出现顶漂现象,说明有点顿了,或者是,出现有信号还是抓不到鱼,这个时间,适当的向上调1目,看看漂还是低于6目的情况下 (可能就是刚刚的找底没找好,下面还是信号抓不到的情况下,适当的再拉一目)如果是高于7目了(说明就是有点顿了,那么漂就往下拉拉)直到出标准信号。

钓顿:也就所谓的顶漂现象,因为这样的方法是双钩都落底,鱼吸食时间,减轻了饵料的重量所以形成顶漂现象。

基本是空钩调平水,或者调2目,钓2.3.4目。

悬坠钓组如何调整灵顿,方法有很多种


通常,我们对灵敏的理解是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动作做出迅速反应。迟钝,当然就是反应慢。但将灵钝移到钓组上就复杂了,因为除了解释浮标,还必须兼顾钓饵状态。

调漂时,漂尖浮出水面的目数多,称调灵敏;调目越少则越迟钝。而在钓的时候,浮出水面的目数少,称钓灵敏;钓目越多则越迟钝。调的时候钩上没有钓饵,露出水面的目数多是因为铅坠的重量轻。如果加一个很小的外力或添一点铅皮,浮漂就会下沉,这是说他灵敏谁也不会反对。可有些浮漂加一点或减一点铅皮反应很微弱,再称之为灵敏就勉强了。浮漂调的低,比如7目漂尾调3目,表明铅坠的重量大,稍加一个外力或添一点铅皮浮漂就会下沉,而这在调7目时是反应不出来的,因而,把漂尖调的高和低定名为“调灵敏和调迟钝”是有待商槯的。

但钓目就不同了,钓目越多越迟钝,这个“多”是针对两饵状态说的。7目漂尾调4目,既说不上灵敏,也说不上迟钝;而钓目选5目则意味着水线长度的增加,铅坠与水底接近、子线弯曲、两饵重量完全被水底承接;改为钓6目后,铅坠与水底更加接近了,子线平躺底,两饵失去重量,浮漂也没有反应。

这种状态下,鱼咬钩必须拖动铅坠才会出现鱼汛,浮漂则失去了反应微弱外力的能力,故而称之为“钓迟钝”。如果将浮漂下移,钓1目,则水线缩短,浮漂的上浮力就得到充分体现,即使不能将一颗饵提离水底,至少也会把短子线拉的更直,并使沉于水底的一部分饵重转移到浮漂上。若饵重继续减小,导至浮漂的上浮力把短子线钩提离水底时,鱼触饵的细小动作就会在漂尖上反映出来。两相比较,钓1目显然比钓5目灵敏多了。

因此,认识悬坠钓组不宜在调目上比较灵敏与迟钝,应该从钓组的全部内涵去理解它,至少不能撇开钓目与两饵状态、比重的联系。灵敏与迟钝的实质是钓组在一定状态下的变化趋向,是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并被鱼的咬钩动作所反映的浮漂运动规律。

钓组是灵敏好,还是迟钝好?如果鱼情未知,应该先从不灵不钝开始,然后才有偏灵偏钝的变化。当然,一出手就钓灵或钓钝,而后再调整也不是不行,但在鱼情未知、鱼的咬钩规律还没有被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就采取极端的手段,未免太草率了。

不灵不钝是指长子线钩钓饵卧底、子线微微弯曲,整体成低垂的跨步,而短子线是垂直的,钓饵触底,钓饵重量的一部分由水底承拖.一部分被浮漂的向上牵引力所平衡。

钓组的调整方法:

在不灵不钝状态下,浮漂上移钓组趋向迟钝,下移则变为灵敏。由浮漂升降引起的钓组趋钝趋灵变化,还可以从水线的长度调整和浮漂的牵引力大小两方面去认识。调向灵敏时,水线缩短、浮漂的牵引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子线的松垂状态得到改善,鱼对钓饵的微弱作用会在漂尾上得到反应;调向迟钝时,水线延长、铅坠下降,浮漂的向上牵引力得到释放,长子线更加松垂,短子线开始弯曲,鱼对钓饵的微弱作用只限于子线,若不能影响铅坠,漂尾就反应不出来。因而,相同的鱼讯反映在不同钓组中的中鱼率是有差异的。反之,鱼施加与钓组的力相同,不同状态的钓组,体现在漂尾上的信号也会有很大差异。

一种状态下的钓组不能正确的反应鱼讯:动作有幅度、有速度却钓不上鱼,或鱼讯表现的非常勉强,常常被水波遮蔽,观察浮漂吃力。这时,浮漂就需要调整了。特别是原来钓不灵不钝时,浮漂信号有顶漂幅度、下顿,但一段时间后,同样的信号却钓不上鱼,或信号起了变化,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感觉时,就需要重新调整了。简单方法就是上下移动浮漂实现灵钝转换。

1、调整钓目。

浮漂动作挺大,上窜下跳、信号频繁,很可能是来了一群小鱼,嘴不大冲击钓饵的力却不小。这与浮漂的牵引力太大有关,也可能是短子线钩上的钓饵太大、太硬,鱼轮番冲撞钓饵,一旦钓饵晃动起来更刺激着鱼不断的对饵发起攻击。对策是钓迟钝,可按半目为一个阶梯,将浮漂逐次向上调整,极限是上推不能超过两钩距离。

2、改变调目。

调目取浮漂目数的一半,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标准。比如,钓100克---200克的鲫鱼,可以用2号袖钩搓小饵调4钓2。若钓300克---500克的大鲫鱼或鲤鱼,钩换成4号,饵搓得大了,调目就要提高到6目或者7目。因为饵重增加了,再调4目,短子线钩不是触底而是卧底,钓组已偏向迟钝,信号得不到体现,空钩率必然增加。钓鲫鱼时,改变调目应该遵循鱼越大,调目越高的规律。

3、更换浮漂。

钓鲫鱼用2号或1号浮标是因为钩小、饵轻,即使调的高了,也可以用搓大饵的办法来改善钓组。但一支浮漂的浮力是有限的,用钓鲫鱼的浮漂钓罗非鱼就肯定不行。钓罗非鱼不能太灵,两钩间距稍大,加大浮漂的向上牵引力,在饵被吸入鱼嘴时,让钩尖主动刺入。浮力有限的小号浮漂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它钓灵时反应太快,钩不着鱼嘴;而钓钝了,钩又吸入的太深。

4、加减铅皮。

只有一支浮漂,钓灵、钓钝都到了极限仍不在状态时,调漂就要打破常规。比如气压降低使底层鱼起浮抬高泳层,钓饵下沉到一定位置时会出现截口,但鱼的密度不高时,如果那个位置没有鱼截口,钓饵下沉到水底就没有鱼咬钩了。对此,可以减铅皮调漂顶出水,用增强浮漂上浮力的办法来延缓两饵的下降速度,使下降速度变慢,滞留时间变长,鱼就容易将饵截住了。

5、改变子线长度。

除了漂尾体现钓组的灵敏和迟钝外,钓小鱼时,子线的长短、曲直、软硬都会对钓组的灵顿产生影响。打浮的子线硬一点没关系,钓底却马虎不得,因为两钩以怎样的动态出现、摆幅大小、两饵静止后的状态,都与子线的长度和柔软度密切相关。子线越长,摆幅越大,子线愈硬、愈曲,钓组越趋于迟钝;反之,则钓组趋向灵敏。所以,子线要根据钓组的需要来合理的选择。

台钓调漂4种灵顿的变化


在和钓友交流的过程中,有不少钓友都会反复推敲一个问题:调鱼漂之时,是调灵一些好,还是调钝一些更合适。仔细想来,纠结这些问题的小伙伴,其实是想知道怎样调漂才能让自己在施钓中取得不错的渔获。这两者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也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一般情况下,钓客觉得在鱼儿触碰到鱼饵的时候,若是鱼漂立即出现了漂相,就说明鱼漂比较灵敏;相反,若是在鱼儿接触到鱼儿的时候,鱼漂没有明显的变化,则说明鱼漂比较迟钝。只不过,在具体的施钓过程中,灵和钝是不能单单凭借鱼漂的漂相来判断的。那么,钓客应该怎么做才能让鱼漂的灵钝和施钓环境相符,让渔获量变得更多呢?

一、鱼漂的灵钝是会变化的

要想让渔获量有所提升,钓客一定要保持活跃积极的思维。要随时关注施钓环境的变化,并且能以这些变化为依据,决定鱼漂的灵钝要如何变化。无数实践已经证明,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一旦鱼漂调的太多灵或者太钝,就很容易给施钓带来麻烦。

当双饵均离开水域底部后,若是有鱼儿向饵附近游去,在它们扇动鱼鳍的时候,是特别容易导致鱼饵开始晃动的。在鱼鳍的影响下,鱼饵附近的水域中很可能出现涡流。这样一来,鱼漂就会时而上浮、时而下沉。钓客若是看到这个漂相,很容易会误认为是有鱼儿上钩了。这样一来,大把的时间就会被浪费在提竿上。

二、灵与钝的选择和天气有很大的关系

不少钓客心里都是这么想的:天气情况如果不是特别好,钓客就应该钓灵;若是水中氧气含量不足,钓客也应当钓灵。这个想法,是不大合理的。因为说的太过绝对,条件太过笼统。

当遇到轻口鱼的时候,钓客所需要做的并不是只有钓灵这一件事。这个时候,若是钓客试着将鱼漂调的偏灵敏一些,然后钓得迟钝一些。在施钓的过程中,让饵处于卧于水域地步的状态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在地面作用力的影响之下,轻口鱼吸饵的时候反应到鱼漂上的情况就会有一定的改变。

三、在小杂鱼频繁闹腾的情况下,钓钝是很不错的法子

如果钓客出钓之后,发现目标水域中存在不少的小杂鱼。这个时候,如果钓客的目标鱼是鲫鱼的话,钓钝远比钓灵更加合适。如果钓客坚持用钓灵的策略来垂钓,位于上方的钩饵大多会悬在水域之中。这个时候,生来就爱闹腾的小杂鱼必然会开启肆无忌惮争抢食物的模式。在小杂鱼频繁触饵的情况下,饵和鱼漂都会出现无规则的乱动的情况。

钓客若是不想任其发展,就应该及时放弃钓灵,进入钓钝状态。因为当钓客钓得钝了之后,鱼饵就很容易完全沉入到水域底部。小鱼的嘴巴都是比较小的,它们是很难再短时间内将钩饵吸进自己最里边的。这个时候,嘴巴偏大的大鱼要想将鱼饵吸走,可是相当容易的。所以,在此时,钓客只有在看到黑漂或者幅度较大的送漂才可以提竿。这个时候提竿,往往会看见钩上挂着鱼。

四、在鱼分布的密度偏小的时候,钓灵是不错的方式

在水广鱼稀的钓场里垂钓,诱鱼的过程是很不容易的。为了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钓客最好钓灵。毕竟,若是钝的话,很容易忽略掉一部分鱼儿咬钩的讯息。这样一来,上鱼率势必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要钓灵钓顿?怎么钓灵钓顿?


在钓鱼的过程中,不少钓友的注意力只放在浮漂的灵敏度中,但我们所说的灵敏度不止在浮漂上,而是整个线组。影响线组的灵敏度关键在于每个配件的组合,例如浮漂铅坠、水线、子线等因素。所以调漂的时候只说浮漂是不科学的,今天就来说说灵敏度的因素,以及调灵调顿的原理。

一、浮漂的因素

浮漂是影响线组的灵敏度最重要的因素,浮漂的造型材质不同,漂身漂尾大小都会影响灵敏度。首先浮漂浮力小,线组的灵敏就会提高,但是浮漂并不是越小越好,要符合使用环境和水情,例如冬季浮漂太小钓顿的情况就会越差,首先要保证抛竿准,从材质来说壳羽毛和芦苇既不会太轻也不会太重。漂尾的粗线也会影响浮漂信号,例如放饵团进入钓点,细微漂尾的浮漂拉下是四目,而粗尾的浮漂可能只有一目,所以表现鱼口的时候细微漂尾的浮漂,信号幅度会更大,更适合冬天使用。

二、铅坠的因素

浮漂漂相的产生是因为鱼吃饵带动子线,子线带动铅坠,这样铅坠和浮漂的重力平衡被打破,漂相就产生了。所以线坠的大小直接影响鱼口是否能否反应到浮漂上,当然铅坠越小鱼越是容易拉动。但是野钓环境中比较复杂,小杂鱼比较多,铅坠太小了漂相混乱,难以钓到大鱼。但是铅坠太大鱼又拉不动,所以整个线组中铅坠的大小要适中。除了受到小鱼影响,受到风和流水的影响更大,所以铅坠的使用非常有技巧。小鱼多,流水走漂,可以考虑使用双铅,保证整体铅坠足够重,减少风、流水、小鱼的影响,又能保证灵敏度。双铅线组在冬钓中,传统钓也会经常使用。

三、水线的因素

铅坠到浮漂的这段主线被称为水线,水线的长短影响线组的灵敏,毕竟太长线会影响浮漂信号,钓深水的时候抓紧浮漂信号尤其关键,提竿时机通常是第一抓口,原因在于第一口其实延时了一两秒。除了长短水线是否拉直是否拉紧也会影响信号传递。冬季钓鱼因为温度低的原因,鱼口吃轻主线也会使用细线,也是这个道理。还要注意子线的粗线也会影响挡口,细一点点的主线更好入口,异物感较低。虽然主线的粗细不会影响挡口,但也会影响浮漂信号传递,通俗来讲主线粗,小铅小漂的时候主线,可能会出现拉不直拉不紧的情况。

四、子线的因素

首先子线的长短决定影响浮漂信号,鱼吃饵后才会带动子线,再传递浮漂信号给钓者,所以长短子线是会影响线组的。其次子线是绷直还是弯曲,也会影响漂相传递。在调漂上要需要鱼情水情做出调整,让子线在水底表现多种状态,子线可以拉紧绷直不过会影响吃饵,子线弯曲松弛但是会影响浮漂信号,不同的状态信号传递信号。

关于台钓浮漂的灵顿调法应用


 在网上常可以看到不少钓友提到钓鱼调漂应该是:调灵好、还是调顿好;是钓灵好、还是钓顿好。各位大师的经验,使我受益匪浅。我想依据台钓大师廖心阳的1993年春出版《台钓秘诀》结合自己的近20年的台钓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心得。

廖心阳1930年1月23日出生于台湾台中市,系垂钓世家,医学造诣颇深,商业上卓有成就,在垂钓技术与钓饵研究方面经验丰富,独具一格,且钓绩累累。曾在台湾钓鱼组织中出任领导,对钓鱼事业贡献很大。曾为东峻钓具有限公司、东峻钓饵长董事长,中国钓鱼协会名誉委员、技术顾问、台中钓协顾问、东峻台钓技术培训中心负责人,同时出任都省、市调协名誉顾问。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在大陆推广台钓,举办台湾钓法(简称台钓)技术培训,组织钓鱼比赛。现在各省、市有名望的资深大师大部分都是参加过他的技术培训。网上竞技池钓技术交流基本上未脱离其《台钓秘诀》的基本钓法。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浮漂进行调整,我们推荐这样一个口诀:调灵敏,钓灵敏;调灵敏,钓迟钝;调迟钝,钓灵敏;调迟钝,钓迟钝。

这四种方法,是笔者集台钓高手的精华,融汇贯通总结而出的,可以说使包括万象。应当明确一点,我们是以调四钓二为基础,把调超过四目称为调灵敏,少于四目为调迟钝;把钓少于二目称为钓灵敏,多于二目称为钓迟钝的。有些年轻的钓友感到奇怪,廖心阳大师为什么把漂调的那么顿,才调四目钓二目?,因此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调四钓二不灵。

在九十年代初,刚开始流行台钓时,市面鱼具店买到的漂大多是短尾的。当时最流行的达摩漂才7目。廖心阳大师在《台钓秘诀》中讲述的调標方法所使用的漂示杆为6目,按照6目漂的调比例,廖大师已经将標调至鱼漂的示杆 2/3处,是相当灵的。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现在流行的鱼漂示杆是11目以上,有些漂示杆(如鹤舞系列)达20目。因此,鱼漂调、钓的方法也要有所变化。但基本原理不变,调標时找到漂的归零点稍加顿;钓时两饵落底一悬一卧。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四种调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一、调灵敏,钓灵敏

当今天的鱼受气候、水质等各种原因的影响,胃口不开,行动非常迟缓,游玩的速度非常慢(行动正常与过猛都不行,只限迟缓)、吃饵很轻(不是不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调灵敏钓灵敏的方法。

调好后,鱼饵在水下的状态是一饵刚触塘底,一饵稍悬起。

这种方法,常常在夏天气压低、氧气不足,以及冬天鱼被冻僵,行动缓慢,肚子很饿,却因体力不支,开口很小的情况下使用。

调到最灵敏应是归零点,钓到最灵敏应是平水。使用浮標应是0号或1号最为理想。

二、调灵敏,钓迟钝

在鱼多次被钓上又放回的专业鱼池中,以及鱼受到异常惊吓或被引致半水中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鱼吃食很正常,但很狡猾,什么试探的行为都会有,这时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实践证明调56目,钓56目效果最佳。

具体操作方法:抛杆后,母、脚线成一直线,落下后,手臂伸直,超过支架,待浮標立起压母线入水后也不要拉回,当浮標降至要钓的目数时,慢慢拖回3cm,然后拖一下放回一次,拖一下放回一次。如果是5目,拖回后是2目,有时拖回的过程中就会有鱼吃,应及时扬杆。注意饵料要稍粘稍硬。

这个招数常常在比赛第一场鱼被倒回后,第二场不敢再吃钩时用到。

三、调迟钝,钓灵敏

这种方法常在以下三种情况下用到:

A、一不小心把鱼引多了,即鱼打架时,一条点钓不上,偶尔挂到鱼尾和身体。

B、使用大浮標小钩钓小鱼时。

C、该塘从未被垂钓过,鱼不懂得吃钩,只是推来拱去时。

使用这种方法,钓到的鱼,常常是钩在嘴下边,而不是在口中,但感觉如同钩在口中一样。

四、调迟钝,钓迟钝

遇到极特殊的情况时,塘中的鱼会游动,引鱼也会来,行动正常,但一点也不开口,这时我们调平水钓5-6目,只要浮標有反应就扬杆,往往挂鱼上岸,并且收获可观。

通过原文我们能够体会到调灵敏,钓灵敏;调灵敏,钓迟钝;调迟钝,钓灵敏;调迟钝,钓迟钝。是廖心阳大师根据鱼吃食的状况垂钓的实战技法。根据我对口诀的体会:

第一种鱼的状况用拉饵或搓小饵效果较好

第二种鱼的状况小颗粒或稍粘(熟称鼻涕饵)

第三种鱼的状况用搓大饵快速落底逗鱼开口;

第四种鱼的状况不用我说了,就是锚鱼。

(这种钓法对付冬天大棚里不开口的鱼十分有效)

以上是我实践调灵敏,钓灵敏;调灵敏,钓迟钝;调迟钝,钓灵敏;调迟钝,钓迟钝。的一点个人心得体会,仅供各位鱼友参考。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更希望各位鱼友提供个人的经验,加以补充提高。

台钓鲤鱼时钓灵钓顿的3个方面选择技巧


在作钓过程中,对于钓灵钓钝的说法,其实很难去根据某些特定的水域或鱼情去决定究竟该钓钝还是钓灵。在实际的作钓过程中,往往会灵顿之间进行调整,没有一种钓法走到底的情况。所以决定灵钝的前提是出现什么讯息,根据所表现出的讯息进行调整。下面就灵钝的各自优势和不同条件下的所选钓法进行简单解析。

一、灵钝的各自优势

1、钓灵的优势

如果是钓灵,水中浮漂的动作大,信号明显,可以清楚的感觉到鱼是否进窝吃饵,对于钩上饵料是否雾化完了情况比较直观的把握住,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可以防止水底层有浆层时饵料陷进去的作用。

2、钓钝的优势

可以过滤掉很多杂乱的干扰信号,比如小杂鱼抢食,老鱼滑鱼轻触饵料等不是实口的信号。

二、什么情况下要钓灵钝

1、水温

在水温低的时候,一般要钓灵,因为此时的鱼吃口弱,摄食量小,吃食动作轻微,钓灵可以抓住微弱信号从而刺鱼中鱼。高温炎热天也是如此。

2、水域

静水、清水和浅水作钓,一般考虑钓灵;流水、浑浊水及深水中可以钓钝些;

3、对象鱼

钓鲫鱼等小鱼时候,要钓灵;钓鲤鱼、草鱼等大体型鱼,应钓钝;

另外在黑坑抢生口鲫鱼的时候,就要钓灵些,目的就是迅速抓鱼口,上鱼,增加鱼获。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要考虑自身的情况,如果你眼神比较好,体能好,可以钓灵,眼神差,体能差,就考虑钓钝吧,休闲娱乐为主,不要因为抢鱼获而身体受伤。

更多的时候是钓钝钓灵随着鱼情、水情、气温等情况变化而发生变化,有时一天灵钝之间来回进行调整。不要一味的搬套理论,以实际情况为准。

台钓怎么钓灵钓顿?要看实际鱼情


台钓中调漂方法比较多,但始终离不开浮力和重量的平衡,当有鱼吃饵时,就会产生漂相提竿中鱼,但打破平衡的难度又会有所不同,最终会有钓灵钓钝的区别,所以钓灵和钓钝是相对的,对于调漂还是要以当地水情和鱼情来决定钓灵还是钓顿。钓灵和钓顿各有优势,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今天就来聊一聊。

一、灵和顿的定义

关于灵顿没有太确切的定义,从重力和浮力平衡的角度考虑的话,平衡容易被打破,就是灵,不容易被打破就是顿,所以此类灵顿跟浮漂的浮力,铅坠的大小有都关系,难以做横向比较,所以通常会通过相同的线组来做对比。调漂有调灵和调顿的区别,也有钓灵和钓顿的区别。灵和顿有的人看钓目和调目的关系,有的人看子线的状态,是绷直还是松弛,甚至是躺底,总之都一样。从钓目的角度来说,钓目接近调目,甚至超过调目,就是顿,此时子线也是从绷直到松弛,甚至躺底的过程。钓灵的时候,鱼在要有很大的力气,才能将鱼饵吸入口中,如果是钓顿则需要很小的力气就能吃饵,但是浮漂的信号不明显。

二、钓灵的应用

钓灵的特点是不够平衡,容易出现失误,不过有很清晰的漂相,钓目是肯定小于调目的,再从子线的角度分析,子线是绷直的,三个意思都是一样。

通常在野钓中很少钓灵,其中原因就是野钓环境中小鱼多,小鱼的吃饵动作让浮漂有动作,这种漂相是非常没有意义的。钓灵,只有在小鱼少,鱼口好的时候才会使用的到,由于鱼口好,吃饵果断,这样浮漂出现的动作多为实口,空竿率比较低。所以说,钓灵不常用,但是钓顿经常用。

三、钓顿的应用

钓顿顾名思义,就是浮漂的信号反应迟钝,可以过滤很多滑口鱼的试探性动作,也可以过滤很多信号差吃饵力气小的鱼,这是在野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二个有点就是子线的松弛,是能够提升鱼饵的入口性的,也就是饵料更容易被吸食进去。从这两点来说,钓涮口,钓轻口,都应该钓顿。所以在具体的出钓中,遇到涮口鱼,或者由于天气、季节的影响,鱼出现吃口轻的时候更应该钓的稍顿,比如冬钓鲫鱼。

钓顿的调漂方法比较多,适合于现在冬钓的环境,这些钓顿的相同点,就是钓目要比钓顿高。例如,空钩调漂、带饵调漂、无子线调漂等等的调漂方法,最终要调目要高于钓目。钓顿还有很多的好处,在垂钓的过程中要考虑饵重的问题,而钓目比钓目高,应该是考虑饵重之后,粗略地找底的一种调漂方法,所以使用虫饵等轻饵的时候,钓顿是最好的选择。

钓鱼中,子线的长短与灵顿的关系


在以前的内容中曾经介绍过子线长短对灵顿的影响,我们的结论是短子线更灵,因为信号传递快,尤其是在调漂比较钝的时候可以弥补调漂的钝,提升中鱼率,比如说调漂铅坠到底的时候,必须使用短子线,否则可能出现鱼吃掉鱼饵,都没拉动铅坠的情况。长子线,信号传递会变慢,所以长子线钝,会过滤掉部分不真实的鱼口,利于抓实口。其实关于子线长短和灵顿的关系,还有另外一种理论,今天介绍下,至于理论的正确与否,钓友可以仔细考虑下。

一、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

标题有点长,先解释下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是啥意思,这种理论其实源自传统钓。传统钓中有铅坠到底的钓法,也有朝天钩钓法。在朝天钩钓法中中,由于朝天钩是钩坠一体的,可以理解为子线长度为0,鱼碰到鱼饵就会带动铅坠,所以朝天钩是非常灵敏的。所谓的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语言实在是难以表达,所以还是弄张图来说明下。我们把铅坠到鱼钩的这种距离,定位为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所以根据这种理论,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越小,就越灵。也可以理解为,铅坠到底的钓法中,子线越短越灵。

二、那是否适合台钓呢?

如果我们假设台钓的线组的规格完全相同,长短啊、粗细啊、浮漂大小啊、铅坠大小啊、子线长短啊,在这些客观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是否还满足这种奇怪的理论。

1、一饵触底、一饵悬浮

这种状态是台钓中调四钓二的经典状态,那这种状态下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是多少呢?很显然,明显也是0。根据我们其他的理论,比如先弯曲、双饵到底区分灵顿的理论,也认为这种状态是比较非常灵的。(台钓中的钓浮,其实按照这套理论来说距离也是0,按照我们其他理论来说也是钓灵)所以貌似这种状态的理论是成立的,我们继续往下。

再比如双饵到底,下子线弯曲的情况:

2、子线弯曲,双饵躺底

根据我们其他台钓的理论,这种状态通常都是调低钓高才能达到的,是非常典型的钓钝。那根据这套理论呢?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是多少,明显不是灵。我们还可以获得以下信息,子线长度相同,在这种状态下,子线越是弯曲,铅坠越是距离水底近,鱼钩到铅坠的横向距离越大,所以越钝。而子线的弯曲程度,其实跟子线的长度也有一定关系。长子线比短子线更可能达到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更大的可能,所以说长子线钝。

最后我们汇总下:如果铅坠到底,鱼钩距离铅坠横向距离越近,钓的越灵,这个应该是没疑问的,传统钓台钓都是如此。如果铅坠还没到底,鱼钩距离铅坠横向距离越远,钓的越钝,因为越远说明子线弯曲程度更大。以上理论蛮有意思,仅供各位钓友参考娱乐,至于是否正确本人也不敢说,但是这套理论有点意思。

谈谈台钓钓组的灵与钝


玩台钓的朋友对于台钓钓组的灵与钝是不会陌生的,台钓界也一直存在着灵、钝的争议。我以为台钓钓组关于灵与钝的调整一切都是为了控制钓组在水下的状态。控制了钓组的状态,也就自然可以对不同的鱼情水情有了随机应变的主动权,这才是灵与钝根源。我们就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法遵循基本的规律,从调漂技术对钓组进行如下的调整。

通常,我们对灵敏的理解是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动作做出迅速反应。迟钝,当然就是反应慢。但将灵钝移到钓组上就复杂了,因为除了解释浮漂,还必须兼顾钓饵状态。

调漂时,漂尾浮出水面的目数多,称调灵;调目越少则越钝。而在钓的时候,浮出水面的目数少,称钓灵;钓目越多则越钝。调的时候钩上没有钓饵,露出水面的目数多是因为铅坠的重量轻。如果加一个很小的外力或添一点铅皮,漂尾就会下沉,这时说他灵敏谁也不会反对。可有些浮标加一点或减一点铅皮都没有反应,再称灵敏就勉强了。浮漂调的低,比如7目调3目.2目,表明铅坠的重量大,稍加一个外力或添一点铅皮标尖就会下沉,而这在调6目或5目时是反应不出来的,因而,把标尖调的高和低定名为调灵敏和调迟钝是值得商槯的。

认识悬坠钓组不宜在调目上比较灵敏与迟钝,应该从钓组的全部内涵去理解它,至少不能撇开钓目与两饵状态的联系。灵敏与迟钝的实质是钓组在一定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并被鱼的咬钩动作所反映的浮标运动规律。

但钓目就不同了,钓目越多越迟钝,这个多是针对两饵状态说的。7目浮漂调4目,既说不上灵敏,也说不上迟钝,而钓目取5目则意味着水线长度的增加.铅坠与水底接近,子线弯曲,两饵重量完全被水底承担;改为钓6目后,铅坠与水底更加接近了,子线卧底,两饵失去重量,浮漂也没有反应。这种状态下,鱼咬钩必须拖动铅坠才会出现鱼汛,浮漂则失去了反应微弱外力的能力,故而称之为钓迟钝。如果将浮漂下移,钓1目,则水线缩短,浮漂的上浮力就得到充分体现,即使不能将一颗饵提离水底,至少也会把短子线拉的更直,并使沉于水底的一部分饵重转移到浮漂上。若饵重继续减小,导至浮漂的上浮力把短子线钩提离水底时,鱼触饵的细小动作就会在漂尖上反映出来。两相比较,调1目显然比钓5目灵敏多了。

钓组是灵敏好,还是迟钝好?如果鱼情未知,应该是始于不灵不钝,然后才有偏灵偏钝的变化。当然,一出手就钓灵或钓钝,而后再调整也不是不行,但在鱼情未知.鱼的咬钩规律还没有被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就采取极端的手段,未免太草率了。不灵不钝是指长子线钩拖底.钓饵卧底.子线前段平底.整体成低垂的跨步,而短子线是垂直的.钓饵触底。钓饵重量的一部分由水底承接.一本分被浮标的向上牵引力所平衡。这时,浮漂上调目与钓目之差就相当于高低两钩间的距离。如空心软尾漂调4钓2,两目约2.2厘米,两钩距离是2厘米。实心标尖出现后,调目与钓目的距离增大,如标尖长13目,调7目钓4目,钓目与调目之间相差4.2厘米,但两钩的距离仍然是2厘米。同样饵重将实心标尖压下3目时,短子线仍然保持直线,只是长子线的弯曲度增加了,所以,使用实心标应将两钩的距离稍稍拉大一些。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台钓如何把握线组的灵顿技巧》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