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新手入门技巧。

钓线是指垂钓活动中,用于连接钓钩及各种小配件的丝、线或细绳。钓线的型号指钓线的粗细,是有标示的,其标示的是钓线横剖面的直径,但是因为其位数太长,于是统一采用了号数制,数字越大的表示越粗,数字越小的表示越细,一般从0.2号一直到30号,共有29种尺寸。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钓鱼中应该怎么选择钓线以及钓鱼结束后应该怎么保养钓线。

一、钓线的选用

钓线的选用,主要是看钓力的大小和线径的粗细,这和垂钓水域和鱼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线径的粗细,应根据钓竿的种类、垂钓季节等因素选择,原则是宜细不宜粗。细线的优点多于粗线,细线阻力小、灵敏度高。在小河沟或池塘垂钓选用0.6~1.5号尼龙线作钓线较好,在大的养鱼池或河道、湖、海垂钓,选用3好至5号尼龙线较适宜。

二、钓线的保养

1.每次垂钓结束后,应及时将钓线上的水用干布擦干净,因为垂钓水域的水质成分很多,包括一定数量的油、盐、碱、酸等多种成分。如果不将含有这些成分的水擦干,钓线会因受到腐蚀而降低强度。

2.将干净的钓线轻轻地缠在绕线盘上,尽量让钓线松弛,不要紧绷,因为长时间受力,会导致钓线失去原有的弹性。

3.绕线器最好选用圆形的比较好,方型绕线器四边都有直角,长时间摆放,钓线弯曲点的强度会下降,而且放出来的的线都是有棱有角的。

4.所有的钓线都应放在干燥、无光、无污染的地方储藏,以免受潮变质、老化。

5.外出垂钓时,缠有钓线的绕线器,不要与其他杂物放在一块挤压,以免将钓线划伤,更不能与油脂放在一块。

6.如果发现钓线的颜色发生变化,褪色、变黄或者发脆,说明钓线已经老化或开始老化,应该及时更换,切不能贪图侥幸而留下断线跑鱼的隐患。

相关推荐

超简单的钓鱼新手入门指导


看到很多新手发帖,说受嘲笑,遭鄙视,漂不行,饵不行,小编就来个通俗易懂说说那些入门问题。镇楼图不是扯淡的,钓鱼跟接水差不多,阀门开得越大,越接不到水,一开始又是灵敏,又是雾化的,站立浮漂刚接触,你跟他说灵顿,感觉除了云里雾里,也学不到啥。

先说说方便面配料:对于新手来说,最好买别人绑好的线组,只会往前走,就不知道回个头,买个别人弄好的成品线组,然后拆开看看,别人怎么组的,自己照个葫芦画个瓢,不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么。

我随便找了个图,其实很容易找到,然后对号入座就好了,很多新手问题,回答了感觉实在水,不回答又说不帮助新手,你既然喜欢钓鱼,连为钓鱼做点准备都没想过,现在是网络时代,资源到处是,光想要现成的,别人现吐的,估计不仅仅是钓鱼,做啥事都难做好。

跟上图稍有不一样的就是橡皮圈,上图是八字环,橡皮圈用法就是子线绑在上面,直接挂在铅皮座的挂钩上,橡皮圈的换子线方便,也可以泄力,缺点就是影响灵敏度,子线绑的方法不正确导致橡皮圈断裂,但是新手不要管这些,这种方法都可以,随便用。

接下来就是很多新手遇到的一个新鲜物品,很多人问过怎么用,鱼友的回复是套在jj上撸管用的,一张图告诉你它绝对不是撸管用的,就是防止鱼竿被拉跑用的,有没有用不敢说,小的有用,大鱼还是会拉走竿子。

下面开始说浮漂了,有七星漂跟站立的两种,一般来说对于新手都可以,选用七星漂,上面漏出三个漂豆就可以了,站立漂,只要漂站起来就可以了,最好是中间的圆木在水里,漏出票尾为宜,不要说太垃圾,不是给老手看的。站立漂还有七星漂,不过想钓鱼,鱼钩一定要沉到水底,因为底层鱼一般多于中层跟上层鱼,最常见的鲫鱼,就是钓底,所以铅坠一定不要吝啬,浮漂撸到铅坠附近,往水里一丢,漂没有了,正好,到底了,然后慢慢往上撸,一直撸到漂可以漏出水面。

等你钓一段时间,自己已经对漂有一点的了解,知道了原理,再开始考虑灵敏度的问题,然后参照大家常说的调四钓二,来按照鱼情调灵敏度,我觉得不晚,做啥事没有一口吃个胖子的,了解原理改进,学的更快。

关于鱼漂的选择,对新手要说的是,好漂不如垃圾漂,好漂灵敏度高,抓口要求对于渔汛掌握熟练准确,新手反而钓不到,差漂迟钝,反而更利于新手,所以不要一味追求好漂贵漂,怕自己的漂见不得人,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河边的人的话也不能全信,说不好他自己都还是个入门的菜鸟。

线组跟鱼钩的选择:线组2.0主加略细于主线的子线就好了,子线为什么要细,就是防止挂地球,主线连同鱼漂都没有了,说白了就是保护主线,少损失东西,鱼钩选择大一点没事,不要大的太过分,一般5号都可以,鲫鱼吃得下,大鱼也吃的下,听什么5斤以内都是袖钩,什么0.8的线博大鱼,别信,他们用的是大力马,你看看有几个钓鱼的用这么细的线,这么小的钩,你信了半天钓个鱼,不是没挂紧就是断线,让你后悔好多天。

下面开始说鱼竿:现在是个盛行装逼的时代,我看到最多的就是说什么什么竿子不好,重心靠前,太重了撸不动,钓吧人数不少,土豪也有,但是我想很多钓友都是中产以下,你平时工作的强度绝对比你撸一个3两的竿子重好多倍,所以土豪装逼就算了,平民还是别装这个逼,某宝买个差不多耐操的竿子,半斤可以飞,几十块钱。要说太重了,接触钓鱼早的都知道最老土的并继,三节竹竿,我想相比那个竿子,还是轻多了,再说了男人做点运动晚上有劲,怕啥。这一点土豪随意。

线组准备完毕,有了一根入门的竿子,线一系就可以开干了!没有鱼饵干个鸡巴! 鱼饵也是个问题,新手北方人,一瓶成品酒米是你打窝不错的选择,钓饵用蚯蚓红虫就可以,不要一味追求搓饵拉饵,人家蚯蚓刷不停,你的饵料没口,还要发个帖子问问,我的荒食无双怎么搭配,怎么没口,很明显不是搭配问题,是鱼饵偏口,再说一遍不要强行装逼,绝对我用了台钓,用了野战我就一定比传统钓牛逼,不一定,被传统钓完爆的也有,对于新手来说,找个草边,打窝酒米,挂蚯蚓到底,半天不见鱼我不信,多少都有几个麻将。

咦,没飞起来,卧槽大鱼,旁边的高手看你中鱼,比你还激动,赶紧来帮你抄鱼,1分钟后,大鱼日了狗,被你暴力搞上岸,旁边的高手开始问了你用的啥饵料,有啥配方,配个毛,我用的中铅到底挂蚯蚓,幸亏我的超重神竿。钓鱼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有人半天不上鱼,有的新手往往还钓不少鱼,窝子里没鱼,神仙也钓不上来,不要说什么配方。新手注意,选钓点先看看别人都钓在什么环境,水草周围还是回水湾,然后选一个差不多类似的钓位,不要使劲抛钩,竿有多长抽出来多长,线有多长放多长,刷,甩出去,线都绷绷紧,一上大鱼就拔河,还是看看别人钓离岸多远,你自己跟着学,但是你身边的人如果也是个新手,算你日了狗。

上面的准备齐,就可以钓鱼了。

简单易懂的新手入门调漂技巧


一些刚入门的新手,总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我和他们饵料都一样,用的渔具都一样,我的钩就是没有鱼吃呢?为什么我的漂明明动了,提上来又没有鱼呢?怎么样调漂才能够更好地中鱼呢?......今天,我就教你们一些调漂方面的技巧,一定要好好珍藏哦!

钓底调漂

钓底是我们很常见的一种垂钓方式,大多用来钓一些生活在水底层的大鱼,这种方法简单易学,而且运用起来会有不错的收获。

1、粗找底。底钓最关键的就是找底,底找好了,才能够跟好的调漂,进行下钩垂钓。粗找底时,不用挂上子线,直接挂重铅,是浮漂沉入水中。然后慢慢拉浮漂,当浮漂上浮出一目的时候,看到在最上面的太空豆紧挨着第二颗太空豆的时候,即完成粗定位。

2、调整调目。这个操作很简单,让浮漂全部没入水中,然后开始减去铅皮,这是浮漂会慢慢上浮。准备钓几目,就将浮漂调整到露出需要的目数。

3、设定调目钓目。一般根据自己所需要的进行调整,记住,钓目调的越高,浮漂越是迟钝,相反,钓目调的越低,浮漂越是灵敏。在实际的垂钓之中,还要根据天气,钩重,饵重等这种因素来微调钓目。

4、精确找底。此时就需要挂上子线,移动浮漂,将饵料全部挂上,然后使浮漂位置和粗找底时做的太空豆相距和子线差不多的距离,然后使浮漂露出水面两个目,继续上拉,是浮漂在上升两厘米左右,如果浮漂直接露出三目,则说明已经过底了,这是应该将往下拉回两厘米,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反向找底。

下面,我列举几种钓鱼时常见的情况,以及相应的调漂技巧

1、漂动,但是有口无鱼

这个是由于漂调的太灵敏导致的,我们可以适当的将浮漂往上拉高两厘米左右,然后再看垂钓情况,如果还是有口无鱼,那就继续再往上拉两厘米。逐步调整,观察中鱼情况。直到鱼上嘴唇中钩两次以上,即调漂成功。

2、中鱼时鱼钩多为唇边

这是由于钓的太钝了,导致鱼讯不能及时的传递出来。每次将浮漂上拉一厘米,再观察上鱼的情况,知道上鱼时鱼钩钩中鱼的上唇为止。

3、钓底时没有鱼咬钩

说明该水层并没有鱼群活动,这是就要换水层进行垂钓。下拉浮漂,改变钩饵所在的水层,直到找到鱼所在的水层,开始咬钩为止。

浮游矶钓的新手入门装备[图文详解]


对于刚刚接触海钓的初学者来说,浮游矶钓的装备比较繁琐。其中安全装备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装备是可以逐步升级的,本文以图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一下新手入门的矶钓装备。

矶钓鞋、救生衣,矶钓服,帽子,眼镜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配备一支5.3米的轻矶竿,初学者以1.5号或2号比较适合。

矶钓常用手刹式纺车轮,大小以2500---3000型号为宜,一般3号线容线量达到150米即可。

矶钓抄网,一般用网口可折式的大口抄网,长度以5米3或6米为宜。

配备3号或4号浮水或半浮水矶钓专用线。

配备1.5号、2号、2.5号的碳素子线。

主要分为半游动和全游动初学者开始选择3B、4B、5B、0.8、1号的半游动阿波为宜。

水中是用来平衡浮波浮力的矶钓专用坠,使用时需要搭配浮波的型号来选择相应的水中型号。

矶钓配件包括:棉线结、防撞豆、半圆档珠、挡豆、八字环、卡拉曼棒和钓钩等。

钓钩根据钩柄样式分为针柄式和管付式两种钩型,矶钓常选用千又钩2、3、4号及黑毛钩5、6号。

打饵勺分为硬式和软式,大小根据自己喜好而定,是矶钓时专门抛投诱饵用的。

用来铲碎虾砖和搅拌混合窝料使用。

用于在礁石上取海水用,配有尼龙绳并可折叠便于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