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域垂钓方法。

在垂钓活动中,有不少沿袭下来的常规和做法,是人们在实践中俗成并得到多数人认可的,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行性,只要不拘泥成规,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就能得到较好的垂钓效果。

但是,由于垂钓不是一项简单的活动,涉及到天时、水情、季节和鱼的种类、习性、食谱等各方面的不同因素与变化,同样一种技法在不同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下产生的效果不尽相同,有时差异较大。如果在实践中通过对比、辨别,分出利弊、高下、优劣,表示出程度性状的差别,就能择优而用,往往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更多的惊喜。

下面八种不同情况的比较,就是钓者选优取胜的尝试。

一、水深钓浮,水浅钓底

这样的常规钓法,过去钓鲢时用得最多。现在多数承包人认为鲢子是上层鱼,容易捕捞,在自然水域不投饵也能长大,因此不是收费过高就是禁止垂钓,将钓鱼人挡在门外。人们改钓底拖鱼后,因水深超过8米时水底能见度很低,天然饵料匮乏,鱼极少,常常当空军,只是偶然巧合才能同鱼不期而遇。入夏后5月25日前后,我在孟州市顺涧湖用手竿钓边只有小白鲦上钩,听说深水区有青鱼,便抱着试探的心理将串钩挂螺蛳肉投到深水区,两小时毫无反应。正准备收竿时,却见竿体大弯腰,我兴奋地抓住竿柄,水中有一股很大的拉力,大鱼中钩了!我小心翼翼地顺着鱼的拉力牵引,鱼拉我放,鱼缓我收,张弛结合遛了20多分钟,终于把一尾6.5千克的青鱼弄上了岸,得到了意外惊喜。

二、低温钓阳,高温钓阴

冬春水温低时,找北高南低的钓位或日照时间长的钓点,常常心想事成;夏秋水温高时,在阴岸或树荫下垂钓,往往受益不匪,这也被许多事例证明是可行的。但气温忽高忽低,水中鱼随着环境水温升降调节自己的体温身感不适、食欲不振时都很难钓有所获。2013年4月中旬,洛阳地区气温由6℃~16℃升到14℃~30℃,随后又降到6℃~13℃,接着又回升到12℃~27℃。鱼类不是蛰伏不动,就是浮漂摇晃不升降,像鱼摄食饵钩难入口似的。我抓住气温升水温滞后的17日到水库试钓,两小时也有14尾鲫鱼中钩,比平常上钩率高。我琢磨,这是气温异常鱼儿未很好进食饥饿才索饵的缘故。

三、清澈钓深,浑浊钓浅

作为弱势群体和低等脊椎动物的鱼类,为了安全,很注意隐身避敌害,不敢到能见度高的近岸和浅水处活动,故清钓深、浑钓浅是合乎常规与卓有成效的。不过也有例外情况,我地有一座总库容仅129.4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位于黄河二级支流老蟒河上。由于北高南低水底呈缓坡状,浅水区苲草、蒲苇茂盛,鲫鱼和小杂鱼生长繁衍快,每年早春2月,我将饵钩投到只有50~60厘米深的水草边,也有在草棵底部藏身的鲫鱼中钩。不过鱼摄食动作很小,只见鱼影动,不送漂,吞饵后浮漂缓慢向深水处移动,提竿就有鱼。

四、有风钓浪,无风钓流

这种钓法除冬季外都适用,但要根据当时的水温和风力灵活掌握。2~3级风时,下风好于上风,4~5级风时也可钓上风;水温较低时,南风或东南风好,有升温效果;反之北风或偏北风好,有降温增氧作用。无风气压低时鱼难钓,但找到了进出水口或江河溪流钓场,也不会一无所获。一个星期天,我随钓友到盂县一个位于三面高坡下的盆地鱼塘垂钓,一行12人长枪短炮,不断地投钩、换饵、移位,浮漂一动不动,却见鱼塘北角一棵柳树下的一位农民钓友拎上来一尾鲤鱼。仔细观察,他的饵钩竟在离岸不到1米远的有水草边流水沟,水深约70厘米。在我双眼盯住浮漂时见他又拎上来一尾约1.2千克的鲤鱼,可见闷热缺氧时钓边钓草钓活水,也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打破风不动鱼不动的死气沉沉氛围。

五、激流钓缓,缓流钓滩

夏秋气温高时,流水上下翻滚,纵横融合散热快,有降温和增氧作用,故此时钓流效果明显。钓者每年6-10月常在黄河边游钓,半日工夫可钓鲫鱼、黄颡、红眼和翘嘴鲌1~2千克,运气好时还有较大的鱼中钩。尽管目前因各种原因鱼情不如过去,偶尔还有鲤、鲇、甲鱼上钩,只要常在河边走,也能不空手。

六、鱼游钓静鱼伏钓动

在选好钓位的前提下,定点打窝守钓是最简便、最常用和最省劲的作法,从春到冬在鱼类有靠岸洄游习性时,无论打窝聚鱼还是诱钓结合,都是有效的。但是,事物有一利也有一弊,这个弊的表现是:早春水温尚未达到鱼的起始摄食温度,鱼还在冬眠区栖息的时候;夏日闷热无风溶解氧含量低于2毫克/升,鱼不吃不动的时候;气温水温反复升降,鱼儿被动地调节体温,食欲不振的时候;入冬后寒潮接二连三,水温进一步下降,鱼类潜入深区越冬的时候。如果在这些时候,墨守成规照样在岸边守钓,必然收效甚微。若用主动出击找鱼上钩的办法,将短竿变长竿,多找水草、灌木丛下钩,或寻鱼星鱼痕下钩,选择沟坑下钩,多少会有一些收获。如果充分发挥抛竿活动空间大的优势,将串钩、爆炸钩甩到鱼避暑或御寒的场所,鱼也不会拒绝送到嘴边的饵钩。

2015年3月下旬,因寒潮过境岸边无鱼活动时,我的抛竿筏竿的饵钩甩到小水库的中央,不时摇轮两三圈让死饵变活,以动制静,屡次获得小丰收,还出现过一组串钩同时上三尾、四尾鲫鱼的罕见事例,让手竿钓边的钓友刮目相看。

七、大河钓湾,小溪钓坑

湾,通常指河水弯曲处,较大的湖泊、水库、塘堰也有湾。由于湾是江河流水中相对平静的水环境,水深多为1~5米,往往与山坡、林地、农田毗邻,有的湾还有沟坎,有潺潺流水,水草比较茂盛,动植物饵料较多,是鱼类喜欢栖息、逗留、索饵、繁衍的好场所,去航道或大水面上下游动的鱼常到湾里歇脚,逗留、嬉戏、本人经常找水湾垂钓,鱼获量比较一般的水域多。有些较大的涧溪也有鱼,但因水少而浅,不能藏龙卧虎,最好选其中的大坑下钩。吉利区中部有一条横穿南北的涧溪,上游有一座小水库,涨水时有鱼流出,过去钓友们经常在两处有莲藕的深坑连竿,不时钓到较大的鲤鱼和鲇鱼。石建一公司的一位老钓友有一次雨后涨水竟钓到一尾4.5千克的鲤鱼,被大伙传为佳话。但好景不长,后来因化工厂排污和捕、钓者不顾生态平衡自行其是,连小白鲦也难得一见,给我们留下了辛酸的回忆。

八、涨水钓边,落水钓渊

湖库涨水后岸边的青草地部分被淹,有许多动植物饵料,成了鱼类流连的好场所。6月中旬,小浪底水库为了提高水位落差,给大坝人造瀑布创造条件,库内水位连续上涨,每天涨1米多,我到张岭半岛岸边垂钓时频频上鱼,经常满载而归。但落水时相反,由于鱼对水的深浅、清浑、溶氧量、流速和涨落非常敏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不同的反应。一旦水位突然大幅度下降就会产生恐慌、危机感,本能地从浅水处和岸边向深水区转移,如继续按常规下钩,也许只有某些饥不择食和不知利害关系的小杂鱼问钩。因此,凡是干旱少雨或农田大量抽水灌地时,我都是用长竿长线钓深或用抛竿远投找鱼的龟缩处,发现一处鱼多鱼大、便攻其一点,不及其余。2016年元宵后第4-6天,洛阳气温回升到5℃~17℃,晴间少云。因入冬后雨雪稀少,多数湖库水位大降,鱼情很不好。我到北郊一小型水库试钓,投到40米远的深水区也无明显的起色,但摇轮收线见串钩上有两枚钩的蚯蚓已残破,露出了钩尖,我怀疑咬钩动作过轻或自己精力不集中误了鱼讯。在次换饵将两副钩组投到该钓点后,以眼不离竿尖、风线的临战状态观察,不到半小时双竿此起彼伏,终于将4鲫1鲤送进了鱼护。虽然收益不足挂齿,也说明了落水钓深潭是择优取胜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