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方法。

鱼塘、水库、江河,这是三种截然不同的钓场,所以想钓好鱼采用的钓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选钓位!钓位的选择是整个钓鱼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特别是野钓,地形复杂、深浅不一,好钓位和差钓位之间的渔获差距会非常大。这种差距可以大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如果大家都是差钓位,而你拿到一个好钓位,你就会觉得只要钓位选得好,什么饵料窝料线组搭配全是浮云,窝里有鱼比啥都强;反过来,如果大家都是好钓位,而你拿到一个差钓位,你就会思考原来钓鱼并不是水里有鱼就一定能钓起来那么简单!

钓位的选择是门大学问,像我这样的肯定是没学透的,所以只能想到一点、学到一点,然后再跟大家分享。今天说的东西算不上什么干货,但却是种特别好的习惯,如果你想钓得好,钓得比人家多,必须要养成这种习惯

好了,闲聊到此结束。由于每种鱼的习性不同,所以活跃的区域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翘嘴白条鲢鳙一般分布在中上层水域,而鲤鱼、青鱼、草鱼则活跃在中下层;从钓位选择上看,钓鲤鱼要选坎位,要选乱底、要选障碍物多的地方;而草鱼则更偏向平坦地、有水草的环境。咱们钓鱼肯定要先确定对象鱼,然后去了解这种鱼喜欢呆在怎么样的地方,再根据对象鱼的习性去钓点找对应的位置,而不是随随便便抢个老钓位就坐下,万一人家这个钓位是钓草鱼,而你要钓的是鲤鱼呢?了解鱼的习性是选择钓位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而另外一项则是我今天要讲的

想摸清鱼道先了解水底地形,这几个方法一用,鱼道清晰可见

网上有很多介绍鱼类习性的文章,要掌握并不难,而且它是通用的,比如说钓鲤鱼找坎位,你到哪里都可以用,除非那个地方很规则,没坎,就像黑坑一样非常平整。鱼的习性弄清楚后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如何知道水底地形呢?有人说:我咋知道哪里有坎,总不能钻下去看看或者专门买个探测器吧。想要了解水底地形并不难,只是需要花点时间

第一个办法是问,而且要挑2种人问

一种是经常去该钓点的人,遇到这样的人算你运气好,直接问哪块地方出鱼好就行了,问细点就是哪块地方出哪种鱼,然后最深的地方、最浅的地方在哪里,水库是平底的还是锅底的等等

第二种是附近的老人,尤其是在一些水库作钓,问当地村民是极有必要的,他们也许不知道哪里钓鱼好,但肯定了解水库的环境、结构。如果水库是后期修建,那当地人十有八九会参与,如果是先天形成,那村里人也应该见过水位最低或干涸时期的样子

例:俩月前我去一水库钓鲤鱼,然后将钓位选择在了一个小水面与大水面交界的地方,在测试完水深之后发现深度差了点,但懒得搬东西还是坚持坐下了,钓了差不多一天,除了白条还是白条,感觉窝子前面有泡但它不进来我也够不着。

作钓快结束时来了一钓友,经过一番交流,他聊到了钓位的事:你选的这个位置大致方位是对的,去年夏天我们经常来夜钓,大货很多,切线可以切到怀疑人生,但那是去年,现在你坐这个位置肯定要空军。因为原先我们的钓位还要出去十多米,现在是涨水了,也就是说原先我们坐的位置变成了一个陡坎,你6.3米的杆子够不到,涨了水,但深度又不够,所以白天鲤鱼不会上来的,晚上来也许能碰碰运气。还有你右边这个小水面,在水没涨上来之前它是个小塘,和大塘是不连着的,中间有个小道被水淹了

第二个办法是拿鱼竿测

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也是大家最常用的办法,选择一只长竿(理论上越长越好这样测量到的范围大,能用抛竿最好),系上线组和浮漂,去掉钩子并绑上一块大铅皮,然后从近到远慢慢测量。我们是测量水底地形而不是单纯地侧水深,所以不要感觉水深合适马上搬装备,一定要前后左右都测一下,看看左右是不是平的,前后的坡度有多大,挂不挂底等等。

关于坡度唠叨一句:测前后水深时要测仔细,比如记下每出去1米深了多少,以此判断水底坡度,假设每出去一米深度增加20公分,但突然有个地方特别深,深了半米甚至更多,那要么是个深坑,要么是个陡坎,你再测测左右深度就能明白了

知道水底环境后也别急着打窝,再挂上子线测一下,确定到底有没有水草会不会挂底。我以前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挂铅皮不挂底然后把东西整理好,窝子打下去,挂上子线和饵料正式开钓后,挂底挂到哭~

第三个办法根据岸上环境来推断水底情况

很多时候水底的地形和岸上很像,或者说是岸上的延伸,比如说岸上是一块平底而且范围很大,那么入水后也不可能一下变得很深,其实很多桦尖也是这样,周围都比较浅,是一个很缓的坡;反言之如果岸上是陡峭的崖壁和水面呈90度角,那水下也不会浅到哪去,而且这个峭壁越高水越深。WWw.DiAoYU007.COm

还有一点,如果钓点岸边是沙地,那么靠近岸的水底也是沙子,岸上要是石头,水底肯定也有,这个很容易想通,但实际钓鱼不一定能想到

第四个办法多去,多记录

如果钓点在你家附近,赶过去不远,我建议时不时去转两圈,记录一下水位和出鱼情况,看看涨水和退水时分别是哪些位置出鱼。如果运气好水退了一大截,赶紧拍下照片记录水底环境。顺便看看以前出鱼好的几个位置,水下是特别深还是有什么特殊障碍物,以此来反向推断鱼道

如果你既了解每种鱼的生活习性、喜欢呆在什么样的环境,同时又清楚地知道水底地形,完成了这两个准备工作还不怕找不到鱼道钓不好鱼吗?

最后还有一件事:

如果水库特别大,占地几百亩几千亩怎么办?如果该水域你熟悉或者有熟悉的人那好办,如果不熟悉,要先通过卫星地图了解水库大致的形状和特点,先粗略地选择一大块区域,然后到了实地再从这块大区域中选几个你认为不错的钓点,当然也不是完全凭感觉选,周围有标志性物体、岸上地形特殊的地方优先。

延伸阅读

水草枯萎,水底清晰可见?钓位很简单记住这三种位置


有些地方的水质本身就比较好,而到了冬天水草大量枯萎、鱼的活动量也大大减少,水的能见度就更高了,稍微浅一点的地方几乎可以看到底。这时很多钓友就开始发愁钓位的事,不知选在何处下竿。其实你换一个思路这没准是件好事,因为水域面积没变、鱼的数量也没变,那水草减少了、水的能见度变高了,是不是就代表鱼会更加的集中,钓位的选择也能更加明确,毕竟那些清澈见底的地方一般不会藏鱼。

水质清澈见底,我们该如何选择钓位,其实你只要记住几点就行了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两张照片,这是同一个地方只是拍摄角度不同,一个远景一个近景。这里是我常去的一个钓点,之所以选择它来举例是因为这条河的环境复杂比较具有代表性。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相差不到一周,水草多的时候只需要钓3.6就可以,水深大约1~2米(深浅不一),水质较浑,每次的钓况不算太好但鱼还是有的。自从水草没了,水质就变得很清楚,稍微有点光照就可以看清水底,此时再钓3.6等一天都难有鱼口。

那鱼跑到哪里去了呢?第一个去处就是其他水草丛中,不论深浅

大家在上图中可以看见河对岸也有一些水草,这些水草下本身就有鱼,而现在某些地方的水草枯萎以后,那么这些剩下的草区鱼会聚集的更多。事实证明对岸确实是好位置,而且是朝南光照充足,唯一的缺点就是走过去太难了,钓位也不多,所以平常钓得人极少。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一点,那些清澈见底的钓点也未必全都没鱼。比如说下面这个钓点,水草并不是很密,有几处地方能够清楚的看见水底,像这种地方你别轻易放过,未必绝对没鱼。鱼的伪装能力是很强的,冬季温度低它又不怎么动,只要藏在边上的草里你很难发现。

大约十几年前,我见过一处钓点,水深大约1.5米,水质比上面那个更清澈,草也没那么多,但人家就能钓七八个鲫鱼而且个个半斤以上。我见他饵料就丢在草边,过一会儿鱼就探出头来咬钩,吃饵动作看得一清二楚。当时对那位钓友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像这样连底都能看清的地方我第一感觉就是没鱼,绝对不会去坐。

第二个去处就是深水,就是在清澈见底的水域里钓中间看不到底的地方

如果一个地方水草很少甚至没有水草,那么鱼就没得躲了,看得见底的地方肯定就不用钓,这时候就钓深水。大家可以看下图,这地方去年水草还很多,边上都是水葫芦,用3.6钓就行还不用打满竿,今年水草被清理的干干净净,别说3.6连4.5的位置都依稀见底了,那就只能用长竿钓远钓深,图中我用的是5.4米。

大面积浅滩、能见度高、水草非常稀疏,这个时候要钓远、钓相对浑浊的地方

有些水草是长在面上的,有些则是长在水底,这个都不要紧,我想说的就是那种一大片都是浅滩,光照强的时候能看见水底,水草很多但又不够茂密的钓点。翻遍相册没找到一张能代表此类钓点的照片,大家将就一下,看看这张图好了。

这样的地方正常来说都得钓远,长竿短线是很好的选择,你可以看看哪块地方水草相对多点就可以下竿,因为水草越多鱼越容易藏身,也可以说能够容纳更多的鱼。在能够见底的地方找到一处水比较浑浊的位置,那一定要试试,要么这个位置特别深要么底下有鱼把水搅浑了。

此类钓点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天气的影响比较厉害,水越浅水域范围越小,受天气的影响越大,可能一起风、一降温鱼口就停了,这个没有办法,收杆回家吧。

最后,如果你试完以上三种方法都没用,那只能换鱼竿了

当水温下降、植被大量枯萎时,鱼肯定要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上面说到的有可能跑到深水,那么这个深水具体指多深谁也说不清。如果你垂钓的水域面积很大,鱼一旦往远处的深水跑,那么万一你用手竿够不到钓况肯定不佳,此时只能换一种鱼竿,采用筏竿远投试试。当然鱼躲在你够不到的地方只是我的一个猜想,也许是钓位没找准、钓法不对,希望大家客观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男子海钓钓上一尾透明鱼 身体构造清晰可见


近日,据男子在社交网站分享出自己在新西兰海钓时居然钓上来这样一只透明得像果冻的鱼,这样神奇的一幕让周围的伙伴都好奇围过来研究,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鱼?

有人猜测是虾,有的猜测是水母。首先它全身都是透明的,可以清晰看到它身体里面的构造。而且身上有着清晰的鱼鳞纹路,摸上去也是很坚韧的,外观也长得很像鱼。可是,没有人能确定它到底是虾、水母或者鱼,因为这东西确实有点超出大家的认知。

这东西除了体内有个橘黄色的小圆球几乎是透明的,而透明色在水中就是最好的保护色,要不是它自己上钩,肉眼基本是发现不了的。

没人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男子拍下几张照片还是决定将它放回大海,没准真是什么濒临灭绝的鱼类。男子回去将照片晒在网上,很快就有网友给了相当专业的回复。

这可能是一只樽海鞘,是一种小型远海胶质的脊索动物,以食用海中的浮游生物为生。它们能成群成倍的增长,并可以持续好几个月。樽海鞘对人类无害,一般生活在寒冷的海域产生热量,但有些专家研究后怀疑,全球变暖有一部分原因也许是成群的樽海鞘造成的。

简单寻找鱼道的方法和常见的鱼道


一、什么是鱼道

鱼道有三种,第一种是指钓友们能用肉眼看出来的鱼道,比如比较平整岸边出现的凹凸区域,长方形水塘的中间腰部以及钓友们经常垂钓的野生水域的水草区域。

第二种指的是人们无法用肉眼识别的鱼道,比如现已被水库、大型河道淹没的旧河道,水下的斜坡或者是深沟区域。

而最后一种则指的是若隐若现的一类鱼道,比如江河等水域深浅水域交汇之处。只要钓友们找到这些鱼道,所钓到的鱼肯定不会少。

二、一些简单寻找鱼道的方法

对于如何寻找鱼道的办法有很多,钓友们可以相互切磋,互通有无,这样能够收集到更多寻找鱼道的方法。除此之外,钓友们在寻找鱼道的时候还应细心观察、善于分析,不断积累,这样才会是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一般经验丰富的老钓友只要在所钓水域进行一番简单的查看,就可以找到不同鱼类的鱼道。

1、寻找所钓水域水底地形的变化之处,一般情况下在沟河底部比较平整的时候寻找具有凹槽、斜坡或者是锅状深坑等地方。

2、如在浅水区寻找时,应注意深坑与深沟,而在深水区域寻找时则应注意高台与土炕,尤其需要注意坡面与平整面的交界处。

3、在水面较宽的河道水域寻找时,需注意水域的狭窄地段,而在平整的岸边寻找时,则应注意凹凸之处。

4、在遇到有多条河流交汇的情况时,应该注意河水拐弯处的深水区域,以及有两条河流最终汇成一条河流的汇合区域。

三、常见鱼类的鱼道

1、鲫鱼的鱼道。对于鲫鱼钓友们都不陌生,鲫鱼是一种比较谨慎的鱼类,在众多淡水水域一年四季都可钓到。一般而言在有水草且向阳的水域、水库、湖泊的凹凸之处、多股水流的汇集之处以及水底多杂物的地方都是鲫鱼经常活动的地方。

在野钓的时候,钓友们则需要注意河流的拐弯处、比较宽广河面的缓水区域以及多水草的水域。只要钓友们用心寻找,然后再配合上适口性的饵料,想要有个好的收获并不是什么难事。

2、鲤鱼的鱼道。在寻找鲤鱼鱼道的时候,钓友们要多加注意,因为鲤鱼生性谨慎狡诈,需要多花一些心思。

钓友们在寻找鲤鱼鱼道时候应该多注意地形复杂、水底深沟、缓坡与平面交界处以及深浅水域的交界处,因为根据鲤鱼的生活习性与觅食习惯,我们可以知道鲤鱼多群聚觅食于这些地方。除此之外,野钓河道靠近水草的地方也会是不错的钓点。

3、草鱼的鱼道。对于草鱼的鱼道相比前两者而言要简单一些,其比较喜欢在浅水水域的水草下以及杂草丛生的湖泊与河道当中。

因为草鱼的食量比较大,需要经常寻找食物,所以钓友们应该注意所钓水域岸边有树木、芦草茂盛以及水草茂盛的水域,一般有落叶堆积的水面都是草鱼比较喜欢的地方。

其实鱼道并没有很多钓友以为的那么神秘,关键在于钓友们是否在用心的寻找与探索!

鱼道


鱼道是由鱼的生存习性决定的,与自然水域的水情和水下地貌大有关系。钓友们都知道,鱼类为了生存、繁殖需要觅食和栖息,每天往返觅食地与栖息地都有一定的规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洄游路线,我们把这条路线称作鱼道。

鱼道简介

鱼道,就是供鱼类洄游的通道。一般来讲,鱼道大体上分为明、暗、阴暗相间三种情况。所谓明是指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鱼道。如江河的龙口、裤裆汊;平整河岸的凸出部位,伸向水中的半岛前端;方形坑塘的四边,长形坑塘的腰部;野水沟渠靠近有草的边缘等。暗是指人在岸上用肉眼无法看出的那一种。如水库被淹没的旧河道;江、河、湖水底地形变异的地段;水下的斜坡和深沟等。明暗相间是指若明若暗的那一类。如江河湖中深水与浅水的交界处;水库闸口两边的导水坝下等。

怎么找鱼道

在自然水域中钓鱼,每个钓友都想把钓点设在鱼道上,那么怎样才能找到鱼道呢?有的钓友说,鱼道内含玄机,一般人是难以找到的。其实不然,鱼道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寻。因为人以食为天,鱼也是如此。你只要掌握了鱼的习性和自然水域的基本情况,也就大至找到了鱼道。

鲤鱼的鱼道

鲤鱼是淡水鱼类中智商较高的一种底层鱼类,它吻骨发达,食谱广泛荤素兼进,常拱泥摄食,水底哪里有食物那里就有它的身影。但鲤鱼生性狡滑多疑,在进食时也时刻不忘安全,经常选择能进退自如的地方觅食。所以钓鲤鱼要选水下地形复杂、离深水较近的水域,或水底深浅交界处、水底有深沟、楞坎的地方做钓点。这些地方是鲤鱼喜欢聚集觅食的水域,也是鲤鱼的鱼道。

草鱼的鱼道

草鱼是中下层鱼类,属于智商较低的一种鱼,喜欢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泛水区及水草丛生的湖泊、河道中生存。草鱼进食量较大,在夏季往往要吃进自身体重三倍的食物。可以说草鱼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都在为找食而奔忙。草鱼对水下地形、地貌的依赖性不大,却对岸边有伸入水面的树木、芦苇、水草的水面情有独钟。有落叶和水草的地方都是天然窝子,这就是草鱼的鱼道。

鲶鱼的鱼道

大口鲶鱼属于食肉性鱼种,在水下以捕食小鱼小虫为食,哪里有成群游动的小鱼那里就是大口鲶鱼的鱼道。水库都担当着蓄水灌溉的功能,每年水库放水后会出现大量滩涂,这些地方有的被农民开发利用种一茬庄稼,余下的地方任其长满杂草。当水库开始蓄水时,这些地方就成了鱼儿的天然粮仓,它们会成群队来觅食、游玩,也必然引来大口鲶,所以库钓大口鲶就选有水淹过的农田、滩涂的地方做钓点。

人工鱼道

人工鱼道是在有鱼出没的地方定点打窝,人为地制造出有利于鱼类进食的环境。受条件反射,鱼儿每天都会来光顾。在一些大中型水库岸边,有时可见一根根标杆在漂浮,这就是人工鱼道;也有的在水库设拦网,水面的漂浮物被拦截,近处形成丰富的食物区,鱼儿常来此觅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鱼道。

鱼道钓鱼注意事项

鱼道受季节、气温、含氧量、食物源、鱼种以及水情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钓友在设钓点过程中遵循不同鱼类的生存习性,寻找真正的鱼道,巧施钓技,满载而归。

水库钓鱼地形与鱼窝鱼道选钓位技巧


在水库钓鱼时,我们可以把水库钓鱼周边的环境,理解为地形。自然状态下,影响水库野钓上鱼多少的一个因素就是地形。就地形而言可以分为,水下,水面两部分。水面部分比较简单,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比较直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水下部分相对而言复杂一点。

水库水下部分地形我们主要讨论是,对水底地形的预判。水库的中心地带和深水区域,在水库兴建完成之后,通常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与岸边相接近的水域,则容易受到外力影响发生坍塌。

风浪日积月累对岸边的冲击,将细小疏松的土质卷入水中,并在水底逐渐平铺成光滑平顺的状态,并且随着时间的久远,逐渐向四周扩散,形成了与岸边土质的相似的水底地形特征。而我们判定水底地形的第一个方法是:参照离水最近的岸边的土壤结构(手竿钓鱼时)。

比如我们钓位脚下站的是纯土壤,钓点水底下也是纯土壤。

钓位脚下站的是细沙土,钓点水底也是细沙土。

钓位脚下站的是乱石堆,钓点水底也是乱石堆。

岸边土壤结构越单一,水底地形也越单一,结构越复杂,水底也越复杂,岸边出现的地形在水底也会有相应的地形出现。水底地形的面积随岸边土壤的面积扩大而扩大,缩小而缩小。

水底过于光滑平顺的地形,不容易使鱼类的天然饵料形成堆积,同时也不利于底层鱼类对天敌的躲避,不是特殊情况,这类水域,不在我们预定钓点考虑之内。 对于水底的地形,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在预选钓点时,需要斟酌的。

即:水库水底是否形成相对稳定的地形。鱼类比较喜欢在熟悉,安静的环境中生存,由风浪造成 的坍塌时的响动,和水底细小颗粒的晃动,对于垂钓是不利的因素,鱼类的感官比我们更为敏感,所以我们在垂钓时通常要求安静。

而在土层中,植被通常生长在土壤之上,土壤下面大多出现土石相互混杂的情况。

石头对风浪的抗击明显强于土壤,只有在土壤被风浪掏空以后,才会形成坍塌。

所以在石多于土的地形里面,水底容易形成相对稳定的地形,而土多于石则其次。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在岸上出现土多于石的地形中:岸壁容易被风浪 影响的部分,已经或者大部分坍塌完毕,使岸壁与水面形成较为垂直的入水角度。(即我们俗称的台台,陡坎坎等)此时岸边是以平面对抗风浪,抗风浪的能力大大 加强,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相对稳定的地形。

而岸壁与水面形成的入水角度,也是我们对水底地形的预判的第二个方法。当岸壁与水面形成的入水角度,大于60时,大体上讲,水底地形相对稳定。

小于60时,水底地形容易受风浪干扰,形成不利于垂钓的地形。

水库岸边地形中,土壤出现:粘度低,颗粒细小,无植被覆盖时,风浪比较容易改变它的地形,对于谨小慎微的鱼类而言,是不愿意经常光顾的。相反,岸边地 形中,土壤出现:紧,粘度高,被灌木,草本植物和树木根茎加固的土壤,以及石块等,则不太容易被风浪改变,地形凹凸不平有也利于,鱼类天然饵料的囤积和对 天敌的躲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以后者为前提,去选取入水角度大于60的地形,以期对垂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水面的部分,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对鱼类而言较为特殊的地形。主要是以下四个类型。分别是:被人为影响的地形,有利于鱼类天然食物的地形,有利于鱼类生存环境的地形,有利于鱼类栖息的地形。其中又以,被人为影响的地形为首:被各钓友长 期垂钓的钓位,多多少少都会留下垂钓的痕迹,根据钓场所遗留下来的信息,我们可以作为首选加以利用。

一些特殊的人为建筑或者设施,也有相当可观的利用价 值。如:废弃的家禽饲养窝棚,墓葬,网箱,网栏,以及涵洞,农田等。它们起着各种不同的聚鱼效果。有的是使水底更肥沃,微生物更多,有的是改变水体的水温和溶氧量等等。

这类地形的优势在于,它们可以改变鱼的进食和生活规律,使气候,地形的平顺,以及钓深钓浅等自然因数对鱼类的影响,相对减少,同时也使垂钓的难度和成本,相对降低。在鱼密度大的水域里,效果最为明显。

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有利于鱼类天然食物的地形:这类地形通常出现在,深浅交界,清浑之交,风向转 变,桦尖,以及岛屿等地出现。这类地形的特点是,扼守鱼道,使我们手竿控制的范围相对减小,从被动的等鱼向找鱼上转化。我们以风向为例:传统意义上的动和 静,通常是指的河流,溪流中的流水,死水。

而水库中动静的概念是指,有风区和无风区。在水库中,风对鱼的影响,在选位一文中我们已经讨论过,这里就不 再叙述了。在风力比较强,或者没有山势对风形成阻拦的时候,水库的大部分水面会形成波浪,只有在地形拐弯(俗称:湾子)和有阻拦的区域(俗称:背风),才会形成无风无浪的区域。

风浪将天然饵料带至下风口,而钓点选择在:风浪最为接近的无风无浪的区域,也是天然饵料囤积量相对较大的区域。当我们对当日气候把 握不准,(即:昼夜温差大于10或者温度陡升,陡降,气压,含氧量反常等情况)选择钓点时,首先考虑风浪对水体的增氧性,将钓点布置在有风区,为天气和气温做应变的准备。

静中找动,动中找静。

有利于鱼类生存环境的地形,这类地形通常出现在,出水,进水口,富氧区,先升温后升温,向阴,向阳等区域。最为明显的是草:草和鱼的关系在钓鱼人的心 目中,几千年以前就已经达成了共识。在水面突然出现的一笼草,倍受钓鱼人的青睐。

下图中A点的草,在水体中源源不断增加溶氧量,使左右稀疏的水草所产生的 溶氧量,相形见拙,A点的草多,溶氧量也就高,也就形成了鹤立鸡群的地形效果。也是我们俗称的:亮水找草。

但是草过多,或者草覆盖的面积过大,有时也会形成对垂钓不利的地形。下图中,右边的草明显多于左面,我们在含氧量的讨论中提及过,草越多,产氧越多, 水生物也越多,而水生物对氧份的消耗也越多。草在水中的面积越大,消耗也就越大。

所以下图中,左面的含氧量高于右岸,钓点的选择应该在左面。(板籽期和传 统的戳孔除外)俗称:草边找亮。亮水找草通常指:水体内有小面积的水草(或者说独草),而草边找亮通常指:大面积的水草中找亮水的水域作为钓点。

注:亮水找草,草边找亮。

有利于鱼类栖息的地形:鱼类也有休息,游戏的场所,在讲究环境的同时,更注重考虑自身的安全。水底选择更方便隐蔽,或者更有利于躲避天敌的地形。这类 地形通常出现在水底凹凸不平,有较为细小的天然缝隙,或者水体中有倒塌的树木树枝等。这类地形不但有利鱼类更快速的隐蔽功能,也起到了冬暖夏凉的效果。同 时悬垂于水中的枝体,也可以作为水中天然食物的载体。与果林起到相同的效果。

最终的钓点依赖于,风向,水温,含氧量以及地形的综合建立。也许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单项,进行讨论,但在实际运用中它们是紧密不可分离的。如果离 开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去孤独的选择钓点,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我们在垂钓不尽如人意的状态时,开始怀疑自己,在垂钓中逐渐丧失自信心。

钓鱼人必知:找鱼道的方法


鱼道:简单的来讲,其实就是鱼每天往返觅食地与栖息地的洄游路线,我们把这条路线称作鱼道。通常来讲,鱼道可分为以下三种:

1.暗:钓鱼人用肉眼看不见的鱼道,比如现已被水库、大型河道淹没的旧河道,水下的斜坡或者是深沟区域。

2.隐:第二种鱼道同上种相比,比较容易找,那就是若隐若现的一类鱼道,比如江河等水域深浅水域交汇之处。只要钓友们找到这些鱼道,所钓到的鱼肯定不会少。

3.明:最后一种当然是很明显的能够看出来的鱼道,比如比较平整岸边出现的凹凸区域,长方形水塘的中间腰部以及钓友们经常垂钓的野生水域的水草区域。

分享两种找鱼道的方法:

1.如在浅水区寻找时,应注意深坑与深沟,而在深水区域寻找时则应注意高台与土炕,尤其需要注意坡面与平整面的交界处。

2.在水面较宽的河道水域寻找时,需注意水域的狭窄地段,而在平整的岸边寻找时,则应注意凹凸之处。

总之还是要凭经验,看的多了自然懂,多观察鱼的生活习性。

通过调整浮漂了解水底的地形状况


很多刚开始接触钓鱼的钓友们,在钓鱼的时候,把线组往水里一抛,然后就坐等鱼的上钩。至于水中是什么情况,压根就不知道了,这就成了摸黑钓鱼了。那么如何能知道了解水下面的情况呢,我们可以通过浮漂来感知,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如何通过调整浮漂来了解水底的自然状况。

一、利用浮漂来找底

有些钓友们喜欢用铅皮或者是橡皮泥挂钩找底,这样的找底方法很方便也很快捷。但这样子找到的底有的时候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底。所以在钓鱼的过程中做进一步的调整,就会准确知道这是否是真的底。这种方法找底,在钓鲤鱼的时候是会经常出现的,因为饵料太重,从而使得水线倾斜,或者是饵陷入泥里,这样即使是有鱼来吃饵,但我们总是会看到送漂,却见不到吞饵时的顿口。在实际钓鱼中,经常表现为:浮漂晃来晃去,鱼星四起,但就是看不到真的鱼口。还有就是在提竿的时候挂到了鱼,上来的钩都不是挂在鱼嘴上,而是挂在鱼身上。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找底。

1、空钩找底:鱼钩上不挂带任何东西,来找底。方法是这样的,记住你的调目,在找底的时候要是浮漂超过调目,那么鱼钩就是到底了。例如,我们调的是4目,空钩抛入水中,漂成了4目1线,那么鱼钩就是到底了,这方法比较简单。

2、反向找底:这种方法调漂是从漂的下面开始调的,饵离底有多远的距离自己比较清楚,通过对饵的了解,就很容易找到底了。

二、面对不同的底该如何应对

1、杂草底:我们在钓鱼的时候,杂草底这样的水域环境,很难避免,因为这样的环境有鱼,你钓不钓?在这样的底钓鱼的时候,是表现出什么状况呢?当你抛到某一个位置上时,鱼钩能下去,肯定是中鱼,偏离了就没有鱼口了。在鱼饵快到位的时候,有明显的托,然后向下沉到钓目。有两种办法来应对这样的情况,一是可以在窝边打窝钓,但要找到鱼窝的出口,避免钓到死边;二是钓底浮,让饵接近草梢。

2、浆泥底:池子里都会有浆泥,浆泥的比重接近水,在这样的池子里钓鱼时,鱼饵稍微重一些,就会沉入浆泥中,只见水中鱼星四起,但是看不到鱼口,这时提竿逗钓一下,鱼就会上钩,这种情况可能就是鱼饵没入浆泥中了,要把饵提起来,鱼看到了,才会有机会咬钩吃到饵料。

3、石头底:遇到这样底的水域,就是要让饵轻轻触碰底,当饵料雾化后,鱼钩会轻轻悬起,这样就不会挂底了。

三、看清水底的鱼情况

1、干净水底:自然净底,这种地方因为水的冲刷,水底非常平整干净。人工净底,是由人清理,铺垫水泥的。在这样干净的水底钓鱼,鱼不会很集中,但是却能让鱼很容易发现饵料的存在位置,容易招引到鱼来。这样的水域是一个很不错的环境,很容易上鱼。

2、浆泥底:我们在选择水域环境的时候,尽量避免选择这样的环境。但要是没有任何选择了,只能在这样的水域钓鱼,也是要有方法应对。这样的水底,鱼稍微一搅动,就会浑浊不堪,鱼根本就看不到鱼饵的位置,。所以我们应当采用浅色的饵,钓窝边或者浮钓。

3、杂乱底:很多浮游生物喜欢寄居在沉水植物中,分布在水草之间,因此这里多是中层鱼生活区域。中层水域会有很多密集的水草,鱼不会在这样环境中生活,它们会选择比较稀疏的草间聚居。所以在钓鱼的时候,我们要把饵悬在草间,利用鱼在草间觅食的习惯,让它们上钩。

4、石头底:一些捕食鱼类会藏匿在石间,其他的一些鱼是不会在此间长时间逗留。因为食物分散,鱼得四处觅食,要想钓上这样的鱼,那么就要了解它们觅食的途径了。当我们知道是这样的石头底的时候,那么找到水底中的大石头,几乎就是找到鱼了,要把钓点设立在石头背流水的一面。

山雪融化,山下溪流野鱼清晰可见,竟还有两斤多“巨餐条”!


春季山雪融化,山下去年干涸的溪流又长满了水经常钓鱼的老司机就知道,这种清澈的溪水里,马口鱼、桃花鱼和溪石斑很多。早就惦记很久,周末一放假,马上就拿着钓具来了。

赶到水边一看,没想到岸边浅浅的石头滩里,就能看到大量小鱼游来游去。激动得打窝开饵调漂一气呵成...果然,下竿没多久就迎来久违的咬口,一位鲜活的马口鱼轻松提上岸。接下来就是各种连杆,水里的马口鱼可能是饿了太久,疯狂抢食。

不过,钓到一半的时候,忽然停了口,浮漂附近竟然还开始冒大串的气泡这是大鱼进窝的征兆。

可是这种小溪流里,以前常见都是各种小溪鱼,竟然有大鱼?

还真是,打了几竿果然遭遇一个黑漂,提竿瞬间弯弓,根本拉不动因为是钓小鱼,竿子很软,当时感觉这鱼至少四五斤,几乎不可能搞得起来。可是幸运的是,开始发力阶段一过,这鱼力气就越来越小,小心溜了几分钟,安全拉上岸!令人意外的是,这条鱼竟然只有两斤左右,而且这是什么鱼?看起来像是条超大号的餐条。

这条鱼体型看起来跟餐条很像,但是个头吓人,没想到这样的小溪里,还有这么大的鱼,可以说非常惊喜了。有些可惜的是,钓起这条鱼之后,就完全停口了,怎么打窝都没鱼吃钩。

老司机们,这是什么鱼?是不是肉食鱼?

钓鱼先了解这几点,应对突变的降温天气


今天凉风又要到来了,小编掐指一算,可能又要降温啦!既然这天又要变脸,我们来科普一下春季天气突然降温,钓友们应该如何灵活应对,找准时机钓好鱼。

一、降温头天把握好

鱼儿有感知自然环境的本能,特别是降温前的一天,冷空气即将到来,水温还处在降温前的状态,随后,表层的水就会与底层的水形成对流,鱼儿因本能知道马上就要回深水区了,就会赶紧进食,不然连续几天的降温会使水体缺氧,打乱鱼儿平时的生存习惯。当然降温的前三天都是可以施钓的,只是一般降温的前一天效果比较好,特别是微风小雨的情况下。

二、降温当天钓深水

降温当天一般不建议出钓,如果一定要解毒,建议钓深水。因为气温的下降必定会导致水温的下降,鱼类的趋温性会导致鱼类游到相对暖和的深水区域。我们在降温当天钓点的选择应选较深的地方(2米以上),一般也会有鱼获。

三、降后四天鱼口好

水温的变化会打乱鱼儿的活动习惯,变化太快的话,鱼儿短时间内会适应不了,需要四天左右才能缓过劲儿来。同时,鱼儿经过水温的陡升陡降后,趋温性变得越来越明显,多数鱼儿会躲藏在水体深处,并很少活动。建议选择向阳避风的水湾处,窝点打得稍远一点,钓远钓深。如果周围是浅滩,中间水底较深的位置适合作为钓点,如果周围有水草,水下有乱石或树桩等杂物则更好了。

野钓找不到鱼道,谈何爆护?找鱼道的窍门都在这里


鱼游弋的路径通道简称鱼道,意味着鱼群密度大,出没的机会多,所以钓鱼人探究鱼道的细微末节,对于掌握鱼的行动轨迹、熟知鱼情,具有重要帮助。本文以此为起点,聊一聊鱼道的那些事儿,尝试解开部分钓友心中的疑惑。

鱼的习性与鱼道间的联系

任何事物探究其本质,先深究源头,所以作为鱼道中的鱼,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鱼的习性特点是如何影响、确定鱼道及路线的呢?

1、鱼的洄游性

影响鱼洄游的因素众多,其中的食物、生殖、水温最为重要。我国幅员辽阔,上百公里的水域并不在少数,所以上游下游的水体环境可存在显著差异,如水温、可觅的食物种类等等,所以一些生活在下游的草鱼、青鱼在产卵期逆流而上至中游,甚至上游产卵繁殖后代。鱼群的迁移过程中,并非随便游弋,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游经路线有规律可循,便是本文所讲的鱼道。同样,水温、食物均可影响鱼群大规模的洄游,具体原理不是本文重点,不再详述,但其这个迁移过程中,均有一定路线。

2、鱼的记忆

诗人徐志摩的名篇曾经提到鱼的记忆只有7秒,基于上世纪的科学水平也无可厚非,据现代研究鱼的记忆可达3-5个月,远超人们对鱼的认知。因此活跃在固定水域的鱼群一旦熟悉周围环境,由先前的四处游弋到有规律地游动,活动轨迹分布越来越集中,原因有两点:一、所游弋的路线、场所,相对安全,甚至有丰富的可吞食食物;二、如上所述,鱼记忆力的驱使。

3、鱼与鱼道间的相互变化

鱼的习性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如水温、溶氧量、水质等等,因此鱼的活动轨迹也在变化,夏季水温高,所以鱼的普遍活跃树荫、水草处;深秋水温降低,由浅水区向深水区靠拢。另外,鱼道自身也因自然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涨水、落水导致的水面扩张与缩减,鱼道随之外移与内迁;倘若遇到浮萍密布水面,鱼呼吸不畅,到处游弋,同样打破鱼的游弋规律。总之,鱼自身与鱼道均会因外在环境条件变化而改变。

如何识别鱼道

了解鱼的习性特点及鱼道变化,是为了更好地发现鱼道,更为寻得好鱼情,那如何识别出鱼道呢?如下:

1、经典鱼道

像常见的鱼道随处可见,如方形水域的四角,长行水域的腰部位置,均是鱼的游弋、栖息的地方;蜿蜒上百公里的河流,少不了基础铧尖,即向水面凸出的地方,是鱼游弋上下游必经之路,建议在铧尖左侧扬竿;大河干流与小河支流交叉口处,水闸前后两侧,大桥两侧,坡坝下的深沟等等,均是鱼游弋经过的地方。

2、栖息场所

鱼的栖息之地,从大的范围、周期看,也是鱼道的一个环节,只是鱼所逗留的时间相对长些。这样的场所相对较多,歪到水面的大树下;茂密的水草处;大桥底下、回水湾、水底凹凸不平的深坑位置等等,均是鱼群容易聚集的地方,鱼群密度大,且常有大鱼出没。

3、常见鱼种鱼道

鲫鱼生性胆小,群居、集体行动,常躲藏是水草底下;鲤鱼喜水底凹凸不平、坑洼不断的复杂水域,加之拱食的特点,有淤泥、枯草的水底更佳;草鱼偏爱水草,所以常在有水草的水域出没。所以具体的各鱼种,鱼道存有一定的差异。

鱼道垂钓需要注意什么

钓鱼人识别出鱼道,则完成垂钓的前提条件,那么具体垂钓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1、鱼道意味着鱼的密度高,大鱼出没的机会大,所以钓鱼人尽量保持安静,并非有噪音一定钓不到鱼,安静的环境可让大鱼、滑鱼放松警惕,开口觅食。

2、鱼道鱼出没的机会不假,但想要长时间聚鱼留鱼,打窝是必不可少的。窝料的选择也有讲究,首先是确定目标鱼,野钓实践告诉钓鱼人,越是通杀性窝料越容易招惹小鱼,所以选用针对性强的窝料,可有效拒绝杂鱼,诱鱼纯粹彻底。

3、鱼道垂钓,正因为是处于鱼的过道之中,尽管也投掷窝料,但仍然会出现鱼口消失的情况,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钓友可以先转换钓点或者补窝,等待下一批鱼群的到来。

本文从鱼的习性特点分析了鱼道存在的原因,如何寻找鱼道及鱼道垂钓需要注意的几点建议,但鱼情复杂多变,有些不是经验所能概括的,钓鱼人结合现场情况,合理调整,定有不错的渔获!

如何选钓位、找鱼道?图解


很多人钓鱼喜欢打窝,噼里啪啦若干斤,然后就死等,专钓这一窝鱼,有时效果并不太好,此外还要不断续窝,既麻烦又费事。如果在钓鱼前,先观察钓点地形地势,判断出鱼必经之路,摸着鱼道钓鱼,可能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垂钓,历来就有三分是钓技,七分找鱼之说。俗话说得好啊:人行久了成为路,鸟歇长了粪为途,鱼道见鱼泡,所以,任何生物的活动都会留下些痕迹的。今天我就来小谈一下我垂钓时找鱼的一点小体会吧!

所谓找鱼道,我的方法是这样:到钓点,不要打窝,切记切记!然后拿出四米五的杆,装好钓组上稍硬饵,依次先由深水逐次到浅水进行反复试钓,每次一两分钟,一旦有口,要再次该点试钓,若再有口吃钩,一般可定位鱼道,同样方法试两到三个点,经反复几次,就会找到某个点的鱼口特别多,或许就是鱼道,而且非同反响。

找鱼道有时候是要耗时间,要耐着寂寞。我在当地二桥某个点直到下午两点才发现一尺左右点,深三米处,鱼口频繁,先得几条一二两鱼,四点左右,一个不经意的口,提杆有分量,控杆溜鱼得一鲤鱼,重6斤,该点让我收获了几十斤鱼,当天去那里的钓鱼人,白板的人不少。昨天又去,仍是那个鱼道,钓获鱼二十多斤,其间遇一条大的,溜了几个回合,鱼脱钩而去。这天在那里钓鱼的人也不少,唯我收获最好,绝非自夸,钓鱼找鱼道很关键,

鱼不但有鱼道,鱼还有天然的窝子。比如:早春低水温期鱼聚滩扎草的时候较多,亮水打窝诱鱼效果不佳;盛夏中午大鱼归深归心;秋鱼爱扎旮旯;冰钓最好寻草等等,一定都是有规律的!各季节:清晨、中午、夜晚鱼都喜欢在什么地方呆着?其转移路线就应该是鱼道吧?跨季节,鱼同样有大迁徙的鱼道,比如我听说长江某段支流里的鲶鱼有7上8下(7月上溯、八月下游)的大范围游动规律。

我的经验是:七八米宽的河渠,鱼道一般在中间,十米以上的河渠,一般在离岸三到四米处。钓前先用钓具试钓并探底,如是流水,要找流水与缓水交界处。蒲草要比芦草好,蒲草中的鲤鱼较芦草中的爱吃钩好钓,浮萍要比扎毛好,但扎毛中有路的例外。早十时前钓阳,十时后钓阴。不同水域,底情也不尽相同。总之:

一、深水处的点:要选择土坑、坡与平面的交接处;

二、浅水处的点:要找深坑、深沟;

三、地形多变的点:要找小块平坦、平道;

四、平底处的点:要找有沟、有坡、有坎的地方,尤其是坡与平面的交界处,有沟有坎,是鱼的必经之道。

不对之处,请高手赐教。

自然水域垂钓如何寻找鲤鱼鱼道


在自然水域中的鲤鱼一般5月上旬产卵,经4个月生长,到9月中旬长得快的400克,小的也有250克了。鲤鱼底摄,喜在大水面沿岸带的水体下层活动,尤其是底质松软有淤泥的环境。鲤鱼食性杂、食量大,能在各种水域,甚至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并养成了掘泥觅食的习惯。

长江沿岸、江南不养鲤鱼,但湖泊、水库、河道中生活着大量鲤鱼,从春夏食藻类、腐烂的植物碎片,秋食螺蛳、幼蚌,至冬大量摄食水生植物的种子,加上人类生活产生的各种废弃食物,常形成定居习惯。所以钓鲤鱼有两种方法:环境使然,选定钓点钓定居鲤;区别底况,扼鱼道远攻近守钓散游鲤。

周边长有芦苇的湖泊,入秋后鲤鱼喜欢在湖岸凹陷呈袋形或喇叭状的芦苇根部寻觅食物。水质浑浊,透明度低于15厘米,水深80~100厘米,软泥厚5厘米,适合鲤鱼定居。传统钓用虾、蚯蚓、蚌肉、煮熟的红薯块做钓饵,用沤并微微发酵的菜籽饼、豆饼拌碎米、小米打窝。悬坠调4钓2,用腥味或腥香型麸类饵搓饵钓底。石砌湖岸,无芦苇的湖泊,沿岸行走2~3千米岸上无草,水中不见水生植物,意味着硬泥水底,无定居鲤。

如发现某处长有孤零零小片芦苇、菱、藕、成片的浮萍则水底为软泥,尽管这些地方会浅一点,但周围深80厘米,水生植物附近深40~50厘米就有定居鲤。原因是虾、小鱼在此停留,软泥为螺蛳、蚌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即使没有鲤鱼定居也会吸引散游鲤在此逗留、索饵。若长有水生植物的区域过远,手竿抛钩够不着,可改用抛竿或矶竿,系炸弹钩捏槽食饵团连投6~8竿做窝,哪怕落点不一,只要误差在1米以内是不愁钓不到鲤鱼的。

水库两个位置多鲤鱼定居,一是大坝两端岸与坝的拐角处,受风的影响漂浮物汇集于此,时间长了下沉腐烂,成为鲤鱼的天然觅食场所;二是大坝与水底的相交处,附生螺蛳,坡岸底部多乱石,藏小鱼小虾,鲤鱼因食而定居。虽然钓远也会有鲤鱼上钩,但以散游鲤居多。大坝都作斜坡状,4.5米竿抛钩常到不了坝底,钩落在斜坡上;5.4米抛钩勉强接近坡底;6.3米竿抛钩才落钩坡底。

搓饵钓底,饵、线组相同,4.5米竿抛钩风线长30~50厘米,鱼中钩后狠命往深水或左右逃窜,竿抬不起来,会把尾重500克的小鲤当成数千克大鲤。随后弃竿放失手绳,鱼游出数十米,折腾20分钟后牵到边却苦笑不得了。5.4米竿抛钩,钩正好落在坡和底的相交处,水深4.2~4.5米,风线1~1.2米,中鱼后竿举得高、戗得直,称鱼真实,控鱼溜鱼简单,不用放失手绳。6.3米竿抛钩,钩落在软泥上,距坡底90厘米,必须配合诱饵才能持续上鱼,中钩的就不一定是定居鲤了。

吴语地区把一端与大河相通,或曲或直流经村前屋后嘎然而止的断头河道称为浜。河浜砌驳岸、建桥、筑码头,隔着河前村人家的后门对后巷住户的前门。船只装卸农作物,居民洗刷时食物残渣、生活废弃物落水和由外河流入的漂浮物积聚、下沉,使河浜底部和码头附近成了鲤鱼的食场。与外河相比,河浜水势平稳,水流缓慢甚至不流动,于是有鲤鱼在此定居并形成了据色辨饵、视形识食的能力和耐污染、耐低氧的特点。

夏秋钓河浜定居鲤要注意三点:

1.动静结合。逗不行改守,守钓无口试试逗,并注意逗的幅度和频率,尤其是鱼星有规律地出现时要避免因逗造成惊鱼。

2.深浅互换。钓点鱼星频现,知道是鲤鱼却不咬钩就不能死守了,要结合钓深和钓浅变换钓点,移饵就鱼。

3.浜底、码头附近多沉积物和淤泥,水体溶氧低的时候定居鲤嗅觉迟钝,用饵要突出形和色,如麦子、米饭粒无味,蛆色白、蠕动而小,与此配合用细线小钩鱼就咬钩了。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想摸清鱼道先了解水底地形,这几个方法一用,鱼道清晰可见》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