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上鱼技巧。

很多喜欢钓鱼的人,都推崇黑坑鱼塘搏巨物,可是我却只爱野钓。虽然很多时候,只能钓到一些不起眼的小鱼,甚至都叫不上名字来。

这周末去乡下的一个小水塘钓鱼,是山上亲戚家一个浇地的水塘,里面的水都是从山上汇聚流来的。听亲戚说,天晴的时候,他经常看到有很多鲫鱼,在水草边上游动,而且偶尔还看到大黑鱼和大鲶鱼捕食小餐条。

对于喜欢野钓的人来说,这种小水塘,就是不可多得的野钓场。不过,这种自然水域里长出的野生鱼,都比较挑食,一般的商品饵它们兴趣不大,往往需要反复调整饵料,才能找到符合它们心意的鱼饵。一通开饵、调漂不细说,一下午坐下来,虽然大黑鱼、大鲶鱼没碰到,可是钓到的鱼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多姿多彩。

有鲫鱼、餐条、虎头鲨。其他都叫不上名字,最多的是一种花斑鱼,体型跟麦穗差不多,但是身上有很多黑色条纹,看起来很漂亮。中间有个老乡路过,看到钓起来的都是这种小鱼,有些不屑说,钓这种鱼有什么意思?他们在水里一天能钓几十斤大鲫鱼、鲤鱼。

确实,这些鱼个头不大,食用价值可能不高,但是看着一条条花花绿绿、形态各异的小鱼,从水塘里被钓起,乐趣还非同一般。

只能说不同的钓鱼人,享受垂钓的方式不一样吧,钓友们,你们觉得呢?

编辑推荐

打窝之后不聚鱼,是什么问题了?


钓鱼要打窝,不打窝的钓鱼,是没有灵魂的;但是大多数时候,不管是新手还是老鸟,总会面对这么一个问题,我们或是精心配制,或者重金购买的窝料,打下去之后,1~2小时不发窝很常见,3~5小时没动静也不奇怪,7~8小时浮漂纹丝不动更是屡见不鲜, 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是窝料不行,还是水里干脆就没有鱼,这种疑问,其实就算是大师们也不敢拍着胸口说能给个准信,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窝这个事,要说简单,那就是一抓、一捏、一扔,复杂点,可以铅皮带窝打频率、可以打窝器、打窝袋打窝,可以打窝船铺窝;但是不管复杂还是简单的,打窝是钓鱼的基础,想要鱼钩上挂颗麦子,或者挂颗玉米,亦或者挂条蚯蚓,甚至随便挂点手食,就想着不停的连竿保护,这就纯属幻想了,那么打窝后,没有鱼进窝,到底是哪几个层面出现了问题呢?

【一】窝料进水后的状态,要符合水情

其实这一点,是比窝料的味型更为重要的,很多钓友认为窝料最重味型,其实不然,在不同的水情,窝料进水后的状态,很是重要;比如在黑坑垂钓,我们用玉米、麦粒等打窝,虽说黑坑的养殖鱼,也会进食玉米、麦粒,但是在黑坑垂钓环境里,更受青睐的,应该是雾化区域广、雾化效果好,有自水面开始垂落到水底的雾化状态出现;比如我们湖库野钓,如果用雾化极快、雾化区域广的商品饵用来打窝,虽说也能吸引目标鱼进窝,但是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招惹来无数的小鱼闹窝,等到大鱼觅味进窝时,渣滓也留不留下。

但是,任何事都是有两面性,全种饵、素饵,下沉快、没雾化的窝料,发窝必然很慢;而雾化太快、太过于溶散的窝料,就算是在黑坑打窝,除非保持一个固定频率的抽窝,否则发窝后也会很快就散掉,所以打窝这个事,一要符合水情,二要虚实结合,就算是黑坑,也要保持一定的实料,不仅保证要诱鱼,还要聚鱼、留鱼;就算是野钓,大量的玉米、麦粒、红薯做窝料,最好还是多少搭配点能雾化的饵料,促进发窝的速度,能让鱼快点进窝。

【二】窝料的味型其实要看钓饵的味型怎么搭配

很多钓友配窝料时,是先配钓窝料然后配钓饵,换句话说,窝料是窝料,钓饵是钓饵,两者之间可能有些味型相符,但是整体来说,全然不是一回事,这在野钓、黑坑都很常见;但是,这种做法本身就有一定的误区;窝料的目的,是吸引鱼进窝,留住鱼的同时,有味道略突出的钓饵吸引进窝鱼,然后吞食钓饵;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窝料和钓饵的味型,完全是两回事,那么进窝鱼到底是被窝料吸引来的,还是被钓饵吸引来的呢?

如果是被窝料吸引来的,那么钓饵和窝料味型差异较大,那除非鱼是傻子,否则多半是不会进食的;如果鱼是被钓饵吸引到钓点的,那么我们的窝料不就白费了么?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先配钓饵,在钓饵的味型浓度基础上,多家一些基础料,也就是比钓饵味型浓度淡许多之后,就是比较成功的窝料,这样窝料和钓饵,在味型方向上是整体一致的,窝料来诱鱼、钓饵相对味型浓郁一些,更吸引鱼开口进食。

【三】钓点和窝点是不是重合,其实也是有讲究的

很多钓友都认为,钓点和窝点是一回事,其实这是黑坑、竞技钓实战出来的一种观点,但是在野钓或者混养塘垂钓时,钓点和窝点合一,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在野钓、混养塘出钓时,窝料中实料的比例,也就是渣状料、不易雾化的料比较多一些,论诱鱼效果而言,那肯定是约在窝子中间,那诱鱼的效果鱼越好;但是要说安全,那肯定是越靠近窝子外边,越安全;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目标鱼是大鱼,那么进窝鱼的密度必然不会很大,可能好半天才会有1~2条进窝鱼,进窝的大鱼必然会为了安全,从窝子外面慢慢蹭到窝子里,那钓点放在窝子边缘,效果肯定最好,如果钓点放在窝子中间,那多半是只会有轻微的漂动,但是很难抓住实口;如果是钓小鱼,如鲫鱼、鳊鱼,那就不同了,因为小体型鱼习惯抢食,那必然是窝子中间的鱼比窝子外边的鱼多,那钓点自然放到窝子中间效果是最好的。

打窝这个事,做得好,做的到位,那就算水域中鱼的密度稀疏,那多少也会有点渔获,如果做的不好,做不到位,在窝料的味型、状态,甚至是钓点和窝点的关系没有处理好,那就算是水域中鱼的密度再大,渔获就算有,也不见得有多好,所以多花费点功夫,多琢磨一下,渔获肯定有区别。

黑坑生口鱼为什么总是不上鱼?


一、钓点分析

在投放生口鱼的当天,钓点不是主要问题。除有生水流入的进水口为最佳钓点外,一般的钓点都有上鱼的可能。 因为:

1、生口鱼到了新的环境往往成群结队顺着塘边游戈以适应环境。由于运输途中的颠簸和缺氧,进入新环境后还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一旦游到进水口处因为有生水流进,氧气丰富,鱼群多数会滞留下来,此时见饵就吃,常常连口,甚至会有双钩中鱼。

2、由于活鱼的运输存在一个特点,既空腹运输成活率才高,所以因为饥饿只要游到某个窝点多数会停下来抢食。

3、由于生口鱼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还没有形成它独有的觅食,迴游鱼道,所以各钓点都有上鱼的可能。

4、但是,有利有弊,因为新投放的鱼过于成群集中和游速缓慢,分布不均匀,往往多数钓点频频上鱼,某两、三个钓点一 天下来无鱼光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同时也视当天的天气而异,气压低、缺氧天生口鱼也不肯咬钓,捕捞和运输过程中鱼体受伤太重索饵也不积极。排除上述因素,一般来说当天垂钓新投放的生口鱼都会有很好的鱼获。

二、钓饵分析

定期投放生口鱼,特别是每周投放一到两次鱼的鱼塘,塘主为了保持鱼源的可续性和稳定性往往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鱼户长期挂钩定期购鱼,多数这类养殖户都采用投放颗粒鱼饲料喂鱼。所以这类钓饵最好是原塘颗粒饲料40%50%商品饵50%60%。有些钓友也喜欢直接挂皮筋饵料,皮筋颗粒钓生口鱼效果不错,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诱鱼不留鱼,很少有看到钓友使用皮筋颗粒钓黑坑能钓爆护的。

三、黑坑垂钓生口鱼注意的问题

1、偶尔有投放生口鱼的当天上鱼少或鱼不开口的现象,那么第二天和第三天将会有上鱼的机会。所以只要不是塘主做了手脚。那么第二、三天也是最佳钓时。

2、垂钓时出现突然停口的原因有:一是旁边钓位的饵料更适合此批鱼的口味,被起饵味吸引,此时要及时调换饵料。其次是脱鱼多,因为生口鱼初到新环境,一经脱鱼惊吓往往整个鱼群游离窝点而去,所以上鱼动作要稳,快、尽量减少溜鱼时间避免脱鱼。另外是有原塘鱼进窝,生口鱼只得退避三舍在窝边转悠。此时能钓上原塘鱼更好,使生口鱼群尽快回窝,尚钓不 上,可静待一会,待原塘鱼离窝后又可重新上鱼。

3、垂钓中如果其他钓友频频上鱼,自己钓位不上鱼还有小杂鱼闹钓,那么要及时换钓位,最好注意观察水面,如发现大片鱼星是说明鱼在该处滞留,下竿必有鱼获。另外有水草及障碍物的地方也会藏有生口鱼群。

钓生口鲫鱼用饵问题,个人认为生口鲫鱼宜用浓腥浓香饵。大家都知道鲫鱼天生喜腥香,因为生长需要,含动物蛋白的食物是其必须,像虾粉。但腥到什么程度、香到什么程度却是个头痛的问题。

在钓生口鲫鱼时一般添加虾粉和香精,效果很好,而且根据季节的不同,添加量也会不同。 生口大鲫鱼也同样爱吃腥,配生口大鲫鱼饵,建议应该以香为主,腥次之,而且也会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低温天气腥应加多点,反之亦然。

加拿大钓鱼,这里都是凶猛鱼,国内钓法派不上用场


对加拿大人来说,钓鱼和打猎无疑是我们户外生活中的两大伴侣。他们在玩上都挺任性的。五分之一的加拿大人(21%)至少每年钓鱼一次。当然,有些人出动的次数会更多。每年加拿大人在钓鱼方面的消费达到22亿加币。其实这个数字并不算高。加拿大钓鱼爱好者平均每年到水面办公27天,其中15次是离家较近的水域,12次去了更远的地方。

在加拿大,钓上来的鱼如果是合法的,都是自己可以带走的,但是每年都需要买一个钓鱼证,这在沃尔玛就可以买到,就和交税差不多。开始时我像一样打海竿等鱼上钩,不同的是这里省环保部门规定一人只许用一根杆,一天下来鱼获并不多。幸运的是这里也有一种可以用国内钓法垂钓的鱼,学名叫加拿大白鲑(whitefish),习性类似于国内的武昌鱼和鲫鱼,样子也有点像,底部觅食,以水生昆虫为主,一般重2到5斤,比较肥,可用鱼饲料打窝吸引。

加拿大的中国移民很多,我的钓友是父子俩,在国内就爱好钓鱼,在加拿大住了近十年,对当地的鱼情也很熟悉。我们经常周末开车一两个小时到不同的地方钓鱼。钓鱼的地点有大河、湖泊、水闸、溪流,都是他们平时花时间趟出来的。主要手法是海竿抛钓蚯蚓,不打窝子。

他们说国内的手法都试过,打窝子没用。鱼咬钩动作明显,上钩不易跑。主要问题是:一、闹小鱼,鱼多的地方,饵刚一下水,就被小鱼抢着咬;二、水草多,也许是没有食草鱼的原因,经常挂水草,很烦人。

我们用的是蚯蚓鱼饵,3$就可以买到一打(12条),蚯蚓都还是活的,在那里扭来扭去,我们用剪刀一剪,蚯蚓就短成两截了,都在痛苦的扭动,然后将蚯蚓的身体从鱼钩中间穿过,鱼饵就做好了,一般钩子摔下之后,几分钟就能有鱼来咬,大部分时候都拉不上来,因为鱼并不怎么饿,都咬的不死,但偶尔有的时候鱼能咬住钩子,钓鱼虽然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运动,但是当看到鱼时常上钩的时候,也是非常有乐趣的。

这里钓鱼和国内根本不一样。国内以几大家鱼为主,性情温和,杂食,以静钓为主,饵料注重气味。这里大多是凶猛野鱼,以吃小鱼及昆虫为生。大鱼几乎只吃小鱼,二十厘米以下的小鱼都是被捕食对象。因此这里钓鱼诱饵注重形态动态,力图模仿受伤的小鱼,引诱大鱼前来捕食。诱饵大多是仿真的假小鱼,且在水中拖动。常钓的鱼有几种,都样子凶狠,嘴大长牙,身长力大,与其搏斗其乐无穷。

垂钓是一种高雅的休闲运动,在加拿大的确名副其实。钓者无论男女老幼,一律衣着整洁,彬彬有礼,绝无赤膊上阵,满口粗话者的踪影。来到岸边,在不影响他人的地方找好钓位,安顿下来,周围的法国钓者时常会走近问候一下,有时还会问你缺什么东西。

我钓了多回,八九次钩折线断,及时总结经验,请教加拿大钓友,终于擒获两条,身长都是1米的大鱼。有趣的很,每当有人钓起一条鱼的时候,河岸边就会立即蹦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加拿大人也是绝对的钓鱼迷,唯一能与他们人数上抗衡的就是我们中国的钓友,不过都在使用他们的钓法,国内钓法不灵。我试过几次玉米窝窝头,鱼根本不吃。

做到抛竿不惊鱼,还愁不上鱼


大多数鱼类的视力并不好,它们甚至都分辨不出水中鱼饵的颜色与状态,除非是铒料的颜色非常鲜艳。鱼类在水中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触觉来感知世界的。

鱼类和陆地生物并不相同,它们没有外部耳廓,但是这也不能代表鱼类就没有听觉感官。实际上鱼类不仅有听觉感官而且听力的灵敏程度远远超过人类。

鱼类拥有内耳并且鱼类的内耳位于头两边的鱼囊中,而鱼囊就在鱼类眼睛的正后方,只有当我们打开头骨时才能看到。它不仅仅可以感受到声波振动频率的高低找出声源地,而且还可以调解身体的平衡度,感受到水中压力的细微变化。

除了上述讲到的听力敏感之外,鱼类的触觉也是极其敏感的,这是由于鱼类身体左右两旁细线存在的原因,它被人们称之为侧线管,属于鱼类的神经系统。它能够感受到水流动的快慢、水层的轻微震荡并且具备准确判断出前方障碍物的功能。

鱼类的侧线管中充满了液体,鱼类的感觉神经浸泡在其中,当水中有任何波动时,鱼类都会通过感觉神经来传递信息给大脑。

当我们在了解了鱼类产生警戒性的原因之后,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到底该如何来降低鱼类的警戒性。

这可以从听觉与触觉两方面来说。

一、就听力而言

鱼类的听力十分敏感,这对于垂钓者来说即使一种考验又是一种机会。钓友们要知道鱼类在听到声音后往往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鱼类四散而逃,钓友们在窝点等了很长时间也未曾发现鱼类的踪影。

另一种结果是鱼类顺着声音找到了声源地,并且会在声源地逗留。出现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因为声音在水中扩散的频率不同。为什么鱼类在听到声音后会向声源地游动呢?

这是因为第二种声音的振动频率与不慎落入水中飞虫挣扎产生的频率相似。有些新手们一看见鱼类就直接将鱼坠猛投入水中,这时鱼类定会由于鱼坠入水时声音振动频率太高而被吓走。有经验的钓友们都知道,在作钓投饵时要轻拿轻放,以避免钓组落入水中的声音太大惊动鱼类。

在这里小编建议钓友们利用由远及近法来抛投,当我们将铒料抛向钓点时要比实际距离远一些,之后在将入水后的钓组缓慢拉到钓点,这样相比较之前声音要小很多。如果钓友们在投抛时用力过度,可以在钩子落水前向上轻提一下,这样可以减小鱼钩撞击水面发出的声音。

二,就触觉来说

钓友们在作钓时要尽量选择长竿作钓,虽然长竿配用的大坠入水时声音较大,但是窝点距离岸边较远受人为干扰也就少很多,鱼类本身也会觉得湖泊中心要比近岸安全性高。长竿在落入水中时,由于不是跟方便投抛,因此钓鱼者所使用的力气会小一些,水的震荡程度也会轻一些,在钓组入水时,鱼类感觉不会太明显。另外,钓友们在户外作钓时要尽量钓深水,因为由于作钓具有一定的深度,当钓友们在投抛时对水面产生的撞击到深水区已经减弱了很多,当然对鱼类的刺激也会小很多,它们的警惕性会大大降低。

总之,小编觉得要想让鱼类的警戒性下降,就先要找到问题的关键点。钓友们可以从鱼类的触觉、听觉甚至是味觉多方面来考虑。但如果要是单单从投抛这方面来说的话,钓友们就要学会正确地使用侧面斜抛抛法。

野钓不上鱼,什么时候该换钓位?


野钓我们遇到不上鱼的情况太正常了,饵料换了,钓组也调整了,还是不上鱼,这下很多钓友都会懵了,是不是这个钓位没鱼要不要换个钓位呢?不过据我的了解,有的钓友会舍不得打下去的窝子,虽然一直都没口仍然期待着后面会上鱼。如果两边的钓友都在上鱼,而你却一直没动静,这种情况需要换钓位吗?

如果你不改变方法,多半要以空军收场了,而要想打破不上鱼的现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钓位。别老是让鱼找人,这次轮到你去找鱼了!台钓讲究诱钓结合,很多人认为诱钓结合就必须死守在一个位置,这是不正确的,至少很多人因为相信大鱼迟早会来所以从日出等到了日落,结果一片鱼鳞都没见到。

下面我们就总结一下什么时候要考虑换钓位了:

1、鱼的活性是根本

鱼要是很健康、活性高,肯定四处游动觅食,这时候你只要重复抛竿、换饵的动作,慢慢等着就行。相反,如果鱼活性不好,肯定懒得动,这时你去找鱼比苦苦等候的效率高很多。影响鱼活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然水域水温低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为什么冬季要多打几个窝轮番钓,就是最好的解释。还有就是黑坑水质差导致缺氧,也是很常见的情况。

2、小鱼少等、大鱼多等,但一定得有时间限度

小鱼进窝快,像小鲫鱼一般撒两把酒米或快速抽几杆,最多半小时也该陆续进窝了。大鱼相对稀少也较为谨慎,多等一会儿是正常的,但要是该上鱼的时间段却不上鱼或者等了两三个小时还不见动静,赶紧换钓位吧,大不了待会儿再回来试试。

3、都上鱼了,就你不上,肯定就有问题

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包括我也遇到过,很多次因为懒不想换钓位,总想着再等等可能就来了,于是等到了天黑,大家都上鱼你却不上有很多种情况,不一定是钓位问题。我建议是先观察一下窝点周围有没有鱼星,如果有鱼星没有口,可以用搓饵钓两杆,多等几分钟;如果连鱼星都没有,可以撒点酒米或颗粒,然后增加抛竿频率。如果确定窝里有目标鱼,浮漂总是上下点动出不了顿口,我建议先将钓目调低,若没用就减一点点铅皮,再没用就换一款不同味型的饵料浮漂有顿口、黑漂却打不着,在确定不是小鱼的前提下,咱们先将钓目调高然后多放口,若没用就把饵料搓/拉小一点,或者钩子换小一号

以上做法都没有明显改善的话,也许是钓位深浅的问题,也许是臭底导致鱼不进窝,总之就换位置吧

鱼星是什么?带你初步了解鱼星


春回大地,钓鱼的好时机终于来了,在提竿垂钓之前,我们先来好好了解有一下关于鱼星的二三事,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鱼星能传达的信息有很多,比如说鱼的大小、食欲等等,本文的目的就是让你初步认识一下鱼星,至于想要能解读更多的鱼星信息,需要你在平时做钓的时候多总结多思考,见得多了才能准确的判断水底的鱼情,然后再对症下药,大鱼小鱼自然手到擒来。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鱼在水下都是用腮呼吸的,它们的腮中富集了大量的毛细血管,在含氧量高的水流经腮的过程中,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会和水进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于是氧气进入了血液,二氧化碳进入了水里。你可能觉得这时就会产生气泡了,其实并没有,因为交换的二氧化碳量不大,都溶于水了,所以你不会看到气泡,你唯一能看到的是,鱼在不停的张口闭口。但是当鱼要进行捕食的时候,它就会先把嘴闭上一会,然后等到开口进食的时候再张开。由于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时口里就含有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一下子很难溶于水,所以就产生了气泡。最终浮到水面上,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鱼星。

那是不是所有的气泡都是鱼星呢?这也不一定,我们都知道水中有植物,而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的产物之一就是氧气,所以我们见到的气泡有可能就是它。还有就是水中的腐殖质分解也会产生气体,这种气体就是人们常说的沼气。

那该如何能分辨鱼星呢?注意两点一般就没问题了,第一点,我们都知道鱼星是从鱼的口中来的,于是这气泡也就带有了鱼口腔中的粘液当气泡上升到水面时,由于粘液的保护,一时是不会破掉的,而水中不管是氧气还是沼气,通常是一浮出水面就破了。第二点,鱼是活的,它不会呆在一个地方不动,所以它产生的气泡,一时这里出现,一时那里又出现,总之不会那么的规律。而氧气和沼气,位置通常是固定的,而且气泡的产生也有一定的频率。

看看常见的鱼类都是什么样的漂相


钓鱼时间就了,肯定能够通过漂相知道下面有什么鱼了,这点应该很多钓鱼人都知道的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常见的鱼类都是什么样的漂相吧。

草鱼吃饵的漂相

草鱼咬钩的情况是随着垂钓的方法不同、使用钓饵以及水温的不同等而有所不同。在水温合适、水中含氧充足时 ,草鱼会显出十足的拉力,动作突然 ,经常是在事前毫无动静 ,突然将漂拉黑 ,紧跟着冲撞拽线。用草和钓浮大都是这种表现。水温稍低 ,又是底钓 ,它可能表现为咬钩轻 ,且不拉黑漂 ,而且只在一二目间升降起伏。若在深秋 ,水温进一步降低 ,草鱼咬钩还会含饵不动。表现为漂子悄然上升了一目 ,并停在那里不动 ,常被误以为是小鱼将钩拖到草叶上 ,将漂子托住 ;往往造成我们提竿太轻 ,未能将鱼钩牢 ,使它逃脱。因此 ,提竿时不论有鱼无鱼 ,均应先有一个抖腕动作。(有这经历的请文后举手)。

鲢鳙就饵的漂相

用海竿在水库钓鲢鳙,不管多大的漂就是黑漂,要不就是拖着漂跑,这个只管用力提竿,一个字:中。用手竿垂钓鲢鳙时,因为鲢鳙进食都是喝 , 在吸吐钓饵的过程中 ,漂马上反映出来就是有规律的上下升降 ,钓手见漂动就要提竿 ,也有钩子钩住嘴了跑的,在漂上反映的就是黑漂或是漂倒了。

鲫鱼就饵的漂相

鲫鱼属底层鱼 ,也是在水底觅食 ,见到钓饵 ,先拱后嘬 ,将它吸入口中 ,随即抬头 ,水面漂子的表现就是先点几下 ,而后被托起来 ,这就是鲫鱼咬钩最典型表现。鲫鱼咬钩送漂都是这种表现 ,只是水温低时 ,送漂稍显乏力。如竞技钓鲫 ,采用悬坠长脑线 ,由于脑线长 ,鲫鱼咬钩上抬时 ,其力量先传到脑线上 ,钩虽上提了 ,但脑线来不及上升 ,使长脑线成 U字形 ,托饵的力量反而变为拉漂的力量 ,所以用台钓法钓鲫鱼 ,一般会出现黑漂。如果用悬坠 ,但脑线短 ,鲫鱼咬钩抬头 ,又可能出现送漂。

鲤鱼就饵的漂相

鲤鱼咬钩拉漂显得稳重有力 ,大多数是拉黑漂。鲤鱼由于个体大 ,有力量 ,咬钩后在漂子的反应上是先微微点动几下 ,随即就拉漂入水。还可能是漂子在水面做横向移动 ,如果能在黑漂和走漂时提竿 ,十拿九稳中鱼。有时候属底栖性的鲤鱼可能循温追食游到水的中上层来吃甜就可能出现快速有力大送漂。

最后,小杂鱼闹漂

这个就说不清楚了,反正只要你想的得到就做的出,基本形态是跳舞。而且我一直没有办法搞定小鱼闹窝这一问题,网上各种方法很多,我试了一些,都基本效果不好。现在我是从心理上来解决这一个问题的:小鱼为大鱼充当先锋 ,当大鱼见到小鱼在摄食时 ,它会立即过来抢食。小鱼突然不闹了 ,大鱼就来了。

为什么鱼钩都是钩到鱼的下嘴唇


话不多少,直接进入正题,钓鱼时候常遇见鱼钩刺入鱼的下唇,而不是上唇,谈一下原因和缺点。

原因:

1、鱼层不对,也就是说鱼钩在鱼的下方,提竿中鱼,大多是鱼钩刺入鱼下唇或者锚到鱼,钓鱼过程中,如果出现鱼口乱,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上下调整浮漂。

2、水底酱层厚,饵料沉到淤泥里,鱼闻到味道,却找不到饵料,有时鱼蹭线,或是吸食淤泥中的饵料,浮漂会有相应的动作,此时提竿大多会刺中鱼下唇,以上两种情况是从外侧刺入鱼下唇,都属于锚鱼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钓上来鱼,鱼挣扎的力度大,下唇薄易跑鱼,易惊窝,得不偿失。

3、钓的太钝,一般情况下正口都是刺中鱼上唇中央的位置,顿口提竿中鱼,水下情景应该是这样的,鱼刚把鱼饵吸食到嘴里,同时浮漂出现下顿漂像,提竿刺中鱼后不容易跑鱼,遛鱼基本上也不会太费力,迁出水面就行了。如果钓的钝,虽说能保证上鱼率,但是很多轻微的动作直接被舍弃,鱼吃饵很多时候发现饵中有异物,会直接吐出,所以吃第一口饵很重要,鱼吃饵后,如果当时不及时吐出饵料,那么就会吞着饵游走,加上铅坠的重力向下所以鱼口中的鱼钩钩尖是朝下的,此时如果提竿,刺中的必然是鱼下唇。

4、饵料比重轻,子线硬,变形,这个理解起来就简单的多,子线尽量选择质量好,柔软,拉力好的,单说子线过硬,入水后,子线的角度七扭八歪,也会降低灵敏度。此外,鱼口轻,钩距过大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说钓鱼是意见比较细致的运动,钓鱼中遇见的一件小事,有时能反应出很多问题,只要有耐心,问题总会被解决。

看图选钓点,这些位置都是藏鱼的地方


野钓对于钓位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钓点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渔获。自然水域中鱼相对稀少,而且绝对不均衡分布,有的地方有鱼,有的地方就是没鱼。过了清明就算到了晚春了,距离立夏还有大概一个月时间,这段时间是钓鱼的黄金季节。可以说想钓啥鱼钓啥鱼,因为此时什么鱼都已经开口,有的进入繁殖季节,有的准备进入繁殖季节,总之晚春各种鱼进食都比较疯狂。正是野钓的黄金季节,一起聊聊钓点的选择思路。

一、下风口

春季刮风比较多,还好的地方就是春季刮风通常不会降温,反而会增加水中的溶氧,所以晚春钓鱼风和日丽有时候反而不好钓,有点风反而更好钓。很多钓友都喜欢钓下风口,如果风不大就逆风垂钓,风大可以测风钓。刮风会让下风口位置水层有交换,提升这里的溶氧,而且风也会把水面的漂浮物、食物吹到下风口,所以鱼非常喜欢此类地方。刮风天会对抛竿有影响,这样就需要我们使用硬一点的鱼竿,浮漂可以调整到铅坠到底防止走漂,以前介绍过的双铅线组也可以试一试。

二、铧尖

鱼进食的时候需要到浅水进食,因为深水中基本没有食物,所以鱼的觅食路线通常是距离岸边一定的距离。而铧尖由于伸到水中,就成了鱼巡游觅食的必经之路,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鱼道。这里还有个比较冷门的知识,说是北半球的鱼类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喜欢在水域中逆时针觅食,有一定的科学原理。后来还专门去研究了下,北半球洋流方向是顺时针,可能是因为鱼喜欢逆流而上,所以喜欢逆时针觅食。水库中的水,据说看似平静,其实也是顺时针非常缓慢流动的,这个具体是咋回事,等待科学家去解决。但是民间从来都有铧尖钓左不钓右的说法,因为鱼是逆时针觅食,左边自然鱼多,而且是卡主鱼的觅食路线的,这样右边的鱼会少很多。

三、入水口

入水口除了在低温时节不宜出钓,其他季节都是非常好的钓位。不如春天,入水口有新水的补充,导致这里有上游来的食物,流动的水溶氧也更加充足。夏天的话除了溶氧和食物的因素,水温也会比其他地方更加凉爽,所以鱼非常喜欢在这些地方觅食。但是垂钓入水口需要注意不要距离流水太近,否则窝料留不住还走漂,所以一定要注意一定距离。冬季和早春气温比较低,新水的注入会让水温更冷,所以千万不要钓入水口。

四、钓草

钓草是众多钓友的选择,俗话说钓鱼不钓草完全瞎胡跑,也有鱼儿恋草的说法,总之钓鱼比较常规的选择钓点思路就是找草而钓。不过并非什么水域都有水草,钓草也是有技巧的。水草多的水域找天然的草洞或者草逢垂钓,这些地方可以说是鱼经常走路的地方。水草比较少,那就找水草更多的地方。如果基本找不到草,哪怕是水中有一小坨水草,也是钓鱼的好地方。甚至是静水中的一些不动的漂浮物,也是靠谱的钓点。

经过上半周的降温,这几天气温又上来了,本周末看来是个钓鱼的好季节,祝各位钓友每次上的鱼都要用抄网。喜欢请收藏关注,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窝里明明有鱼 就是不上鱼的原因


广大钓友是否会有这种感觉,窝里明明有鱼,就是不好上鱼,是什么原因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妨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饵料的味型上的的选择

冬春腥饵为主、夏天清淡为主、秋天香甜的多些、和水肥主清香、水瘦主腥香这是饵料味型一般的原则不同季节和水情分别用什么味型,要随机应变。

二、饵料状态上的原因

开饵时既要有一定的雾化又要考虑饵料的黏性,如果雾化太快的话,饵料的附钩性就会很差,鱼只能闻得到香味但吃不到饵料;雾化太差的话,开出的饵料就会成为一团面疙瘩,鱼就很难诱到窝里,当然就会影响渔获;出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果断重新开饵,把饵料的状态调好。

三、饵料适口性上的原因

不同钓场的鱼的都有各自吃食习惯和偏口的差异,特别是野钓更要注意;这时原塘颗粒是就会变成通杀饵,要适合鱼的习惯还可以降低鱼的警觉;同时还要保证饵料的状态。过硬或过松都不好,过硬影响鱼的适口性,过松,钩饵很难到底,就只剩下空钩,这也是很重要的原

四、线组中浮漂的吃铅轻重上的原因

窝里有鱼就是很难钓上来,就要考虑水底是否出现酱层或水底杂物过多,鱼很难发现钓饵或很难入口,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应调整浮漂同时改用比重轻的饵料使饵料落在酱层或杂物之上;以便于鱼轻易发现饵料和方便入口。

五、浮漂的灵钝和鱼吃口状态上的原因

鱼的吃口状态非常重要,鱼口重、鱼口轻、老滑口、涮口和生口等吃口状态和相对应的浮漂调钓是不一样的,重口和生口要相应调钝一些,轻口、滑口和涮口则相应调灵一点,浮漂的灵钝要根据鱼情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出现漂象乱的情况也大多与吃口状态分析不准有一定关系。

六、鱼的泳层判断上出了问题

在饵料的雾化作用下,鱼层发生变化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有时钓底却很难上鱼,鱼层较乱的情况下,可以试试打全程,找对鱼层,尽量保持鱼层一致,鱼获也就有了。

七、浮漂动作的判断上出了问题

读懂浮漂是一件很难也很重要的事,不同的鱼表现在浮漂上的动作也是不一样的,浮漂的材质和漂型不同对应的浮漂动作也不一样,钓组的配置、浮漂的调钓和饵料具体状态、子线的长短等因素都会影响浮漂动作上的判断,这只能在实战过程中,总结摸索,才能在不同鱼情下准确的判断各种浮漂动作。

八、子线和鱼钩的选择是否得当

子线的线径要比主线至少小一个号,同时也要考虑子线的柔软性和切水行,子线线径过大或过硬,都不利于鱼的入口,尤其是野外钓鱼和一些钓过多次的滑口鱼,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细线小钩往往有不错的收获。还有如果鱼钩过大或钩条过粗的话也不利鱼吞钩;要根据目标鱼的个体大小和季节来确定用钩。

九、是否存在不规范的动作。

由于抛竿、抬竿和遛鱼的动作不规范很容易导致鱼受惊吓,从而影响鱼的进食;所以在整个垂钓过程中要规范动作,一旦中鱼就要迅速离开窝点,不要惊吓到窝中其它的鱼,从而影响鱼获就不好啦!

钓无定法,灵活运用。以上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

钓到罗非后如何抓鱼才会不扎手?


现已到了钓罗非鱼的好季节,罗非是一种喜好高水温的鱼,有人说它肉巾刺少,刺都长在外边。罗非背上有一排硬棘,臀鳍上也长着硬刺。钓友们可没有少挨扎,有人垫着抄网、手套其硬刺照常穿透出来扎伤手。那么究竟该怎样抓才能不扎手?

多年前我在钓罗非时也没有少挨扎,那时钓上罗非又高 兴又畏惧,生怕挨扎,只好用脚踩,用毛巾裹着去抓它,结果这罗非的刺还真厉害,普通布和毛巾包着它,这刺一扎一个透。也见到有人钓上罗非用抄网抄住它后, 想用网衣垫着去抓,不打滑。这招儿对抓别的鱼有效,但抓罗非就行不通。那网挡不住它的锋利的刺。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对付着扎手的罗非有了一些经验。我国 南方,有许多地方一年四季都可钓罗非,钓友们可能有更多对付罗非的方法。这里介绍的只是我见到的京城地区人们抓罗非的一些方法,供参考。

空手抓罗非

要想钓罗非又不挨扎,就要了解罗非哪些部位扎人。罗非最厉害的武器是它鳍上的刺,尤以背鳍上的刺最凶。这些刺细尖锋利,无比坚硬。还有,它腹部前两侧的腹鳍 上也有硬刺,下腹部的那一排刺也扎手,所以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部位。知道了它扎人的部位就可避实就虚,设法擒住它。罗非的下颌部位没有任何扎手的地方,如 果遇到500克以下的罗非,由于鱼不大,完全可以用手将它擒住,就是抓它的下颌部位,但切不可欲抓又害怕,只是轻轻捏住它,结果鱼扭动身体就吓的松手,这 样不仅抓不住鱼,还可能被鱼刺伤手,所以下手要狠准,抓住不放就成功。

另一种空手抓罗非的办法是如果鱼不大,用拇指掐住鱼的下颌就可以擒住它。罗非口中仅在口腔前面有一排碎牙,口腔内没有扎手的硬骨,即使将手指伸进口腔中,也不会伤手,所以只要掐住它的下嘴唇就可以将它提起来。

借助工具抓罗非

如遇上千克以上的大罗非,赤手空拳不宜将它擒住,这时最好的方法是借助工具制伏它。

抄网加步裹:先用抄网将罗非抄上岸,后用布类裹压着抓鱼,这是很多人使用的方法。这里有一点必须注意:用布(包括毛巾等)裹压罗非时要将背鳍上的硬刺顺向压倒,决不可逆着鱼鳍(刺)去包裹,因布类易为鱼刺刺透,会伤及手指。

用 小搭钩抓鱼:我们觉得小搭钩是抓罗非较好的工具。选一枚钓鱼用的特大号鱼钩,钩门要在2厘米以上,钩柄长4-5厘米。如找不到这种大钩,找一根粗一点的三 轮车车条亦可,将之窝成钩状。另找一根20厘米长的短柄,竹、木、金属材料的均可。柄不可过粗,直径2厘米左右的为宜。设法将钩绑在柄上,还可涂上黏合剂 使其更牢固。当罗非上钩被抄上岸后,可用小搭钩从鱼口中进入,钩住鱼的下颌,提起来摘钩,接着放入鱼护内,这样手还不碰鱼没有鱼腥。此法在京城一些渔场的 工作人员还有些钓友在使用,效果甚好。

指环钩:京城有的渔场内的职工,制作了一种特殊的抓罗非的工具:指环钩。他们用一小段较粗的铁丝窝成圈套在中指或食指上,将铁丝另端窝成钩状,钩置于手背部位,抓鱼时带钩的手握拳用钩伸进鱼的口中将鱼钩住。由于钩子在手背上,亦不影响这只戴环的手操作其他工作,简单实用。

现在有的渔具商店有供海钓用的小手钳销售,有的手钳上还带有计重量的刻度,用它来抓罗非也很方便。

盘点那些不是鱼名字却叫作“鱼”的鱼


世界上有一些动物尽管名字叫鱼,实际上它们并不是鱼。

鱼是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的水生脊椎动物。而下面这些名字虽然叫鱼的动物,却不具备这一特征。

_wuzhicms_page_tag_

鲸鱼: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胎生,用肺呼吸,大小随种类而异,小的只有一米左右,最大的可达三十米,肉可食,脂肪是工业原料。

_wuzhicms_page_tag_

鳄鱼:是生活在热带河流池沼中的爬行动物,体披角质鳞,靠脚上的蹼和大尾巴游泳,性情凶猛。

_wuzhicms_page_tag_

章鱼: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多栖息于浅海沙砾、软泥及岩礁处,具有出色的记忆力和智力,其腕力能够移动比自己重二十倍的东西。

_wuzhicms_page_tag_

甲鱼:又名鳖,爬行类动物,有甲壳,生活于河湖池沼中。鳖肉营养丰富,鳖甲可入药。

_wuzhicms_page_tag_

鲎鱼:是无脊椎的节肢动物,头胸甲像马蹄形,胸甲略呈六角形,尾像剑,生活在太平洋海底。

_wuzhicms_page_tag_

娃娃鱼:又名鲵,两栖动物。大鲵体长可达1.8 米,叫声如小孩啼哭;小鲵体长只有5-9厘米。主要生活在山谷溪水中,肉鲜美而 富有营养。

_wuzhicms_page_tag_

鲍鱼:又称蝮,是软体动物,身背一个椭圆形的贝壳,生活在海洋中。其不可叫石决明,可供药用。

_wuzhicms_page_tag_

美人鱼:又名儒艮,哺乳动物,栖息于亚洲热带、副热带河及浅海湾内,身上有一对突出的乳房,哺乳时用前肢拥抱幼仔,头部和胸部露出海面,宛如女性在水中游泳一样。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这些都是什么鱼?山上水塘,钓到许多野生鱼,大都叫不上名字》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上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