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竿钓鱼的技巧。

鲢鳙鱼很多钓友都喜欢垂钓,尤其是夏天,在其他鱼类不吃食的情况下,很多钓友都把鱼竿抛向了鲢鳙鱼,有些钓友喜欢抛竿爆炸钩钓鲢鳙鱼,有些钓喜欢手竿浮钓鲢鳙,但是使用手竿浮钓鲢鳙鱼的时候又分为两种方法,一是钓正口,另一个是用锚钩锚鲢鳙。下面就使用手竿锚钩浮钓鲢鳙鱼的技巧方法做一下介绍。

一、手竿浮钓鲢鳙鱼钓具的选择。鱼竿使用4.5米或5.4米的硬调手竿一支,一定要结实。因为鲢鳙鱼个头大,劲儿足,要经起它的头三撞。鱼线,用3~4号尼龙线做鱼线,齐竿线。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太细了易断,太粗了不灵敏,有时候还容易断竿。鱼钩,使用双钩,上钩用10号以上的大钩,在其下面25厘米处再绑上一只大号锚钩。浮漂,因锚钩较重,所以我用双漂,一漂在上,一漂在下,以增加浮力。如果用一个太大的漂(如手海漂或球形漂),它的灵敏度太差,不好用。两漂的间距应在30厘米以上,以防止提竿时两漂相撞。用饵,我的做法是,用商品饵做基础饵,加入极少量的臭豆腐(这极重要),在钓场现和现用。和的要松散,呈豆腐渣状,不要添加任何黏合剂(这很重要)。把和好的钓饵弄一小块在水中试一下,雾化性要好,应一入水就开始慢慢溶化,一分钟左右能够化完,这是钓鲢鳙鱼饵的最佳状态。wWW.dIAOYU007.coM

二、手竿浮钓鲢鳙鱼钓法的应用。我钓鲢鳙鱼时多采用浮钓法,钓位选在水深在3~4米的深水区,浮钓的深度应在2米左右(可根据季节做调整)。调漂时,把钓组调成挂上饵时,下漂完全没入水中,上漂露出水面2~3目为好(可以在锚钩上加减铅皮做调整)。垂钓时,上钩挂饵,有拇指大小,捏成不规则状,下面的锚钩不挂饵。抛竿时要把饵尽量抛在同一点上,因该饵雾化快,所以要勤提竿,勤换饵,这样窝子里很快就能形成雾化区。刚开始时该饵可能招来大量的小鱼,你不要急,过半小时左右,只要大鱼来了,小鱼就被吓跑了。由于鲢鱼的吃食方法很特殊,以吸食为主,所以当浮漂出现异动时,如上下跳动1~2目,或左右摇晃时,一定要大力提竿,因为这时鲢鱼可能在吃饵或者在饵的旁边吸食,是提竿的最佳时机。如果钓住了不要慌,要学会遛鱼,碰到大鱼时一定要用抄网收鱼。鲢鱼有群居的习性,一旦钓到一条,很快就能上二条、三条因此,钓鲢鱼时多人扎堆钓,效果会更好。

当然很多钓友反对锚鲢鳙鱼,再此发表此文并不是提倡锚鲢鳙,只是提供一种垂钓方法供有条件的钓友学习。

相关推荐

手竿钓大鲢鳙的技巧详细分析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手竿钓大鲢鳙的技巧,笔者经过多年的垂钓摸索出一套手竿钓鲢鳙的技巧,此法可能不适合您,只是作为钓友们在钓鲢鳙时的参考。

首先了解鲢鳙的习性:

鲢鳙主要活动在水的上层,以浮游生物为食,是水质的清洁工,所以只要是饮用水域基本都有的。

钓具:

  手秆最好在4米5以上的,建议在5米4,主线2号以上(要看鱼群大小),子线1.5号上,鱼钩用千由35号,浮漂用大号浮力大的。我经常钓5、6斤上的都是用4号主线、3号子线的。

子线钩组:采用双钩,两钩子线距离50厘米,对折后上下钩距离20厘米30厘米。

钓饵料:鲢鳙一包(红色的,鱼具店都有)、雪花粉半包、小麦蛋白适量(增加黏度用),注意钓饵不能太软了,拌的稍干点,最关键是小麦蛋白不能过多,要做到饵到水里5-10分钟就雾化完,这个很关键。

打窝料:麦敷皮加米醋或酸奶,加水搅拌后塑料袋密封发酵成酸臭味,天热几个小时就有味了,我都是隔天做的。

调漂:钓半水(浮水),所以用大漂,我用的都是1元一个的单泡大号塑料漂,挂上钩。调浮漂在泡这里位置平水。

钓线:线比秆子短10厘米左右,因为自线很长了,不然甩秆和起鱼不方便。

开始下水垂钓:最好是晚上,因为安静鲢鳙会靠岸边,灯光要亮,直接照射在钓窝点,鲢鳙喜欢到亮的地方。把发酵好的料打下窝,一次拳头大的扔2到3个就可以了不可过多,我们不是来喂鱼的。接下来在钩子上挂点重的东西,探明水深,把浮漂定在1。5米位置(计算子线长度和自己根据水的深度把握),开始挂饵了,把饵捻成直径1厘米大左右,挂在子线的上钩搓牢,甩秆到窝点,挂饵后浮漂应该有露出水面1目上的,如果沉了应该减轻坠子或把挂饵弄小点(挂饵不能太小的哦),浮漂还是老高的话可以把饵弄大,饵大点是没有关系的。

浮漂动作:因为饵的雾化快,所以漂会在一顶时间慢慢上浮,5-6分钟化完左右是最好的,很长时间漂都还在原先目数上就是饵太粘了要增加雪花粉。有鱼吃的话会黑漂或有力度的下顿上浮,这个我就不说了。

注意细点:一般情况先在距底2米的位置开始钓,浮漂有动作经常空的,在排除小鱼情况下应该浮漂向下或向上拨,每次50厘米左右,这个主要是你没有找到鱼活动的深度,鱼在游动碰到线造成。

钓法原理:在上钩挂饵,下钩空的,主要是上钩的饵慢慢雾化向水底,鱼在下面不断吸食把下钩一起吸进了,所以上钩是起到引诱作用,下钩是中鱼的,一般在拉上大的几条后就更换下子线,免得线伤了跑鱼。手秆的优点是打窝集中,灵敏度高,水怪可以说是碰运气在鱼密度不高地方基本上不来

个人经验:最好2人同钓一个窝点,这样在窝点形成不断饵料雾化,甩秆位置要都同个地方,起秆用力,上鱼如果不是很大的,要人站起秆举过头,最快速度把鱼头拉出水面并到岸边,碰到大的,把鱼拉出窝点进行溜鱼,只要有鲢鳙水域,一般1个小时左右绝对会进窝点,相对来说水深的钓到大一点,鱼太大地方建议用矶秆。还有就是在水流动比较大地方不适合了。

针对钓友们疑问补充说明:

很多钓友说秆子太长了,线粗了,你想下钓鲢鳙一般个头都比较大的,1斤下的基本不要了,你用个3米6秆子钓上5斤的试看下,要记住有些是钩到的,所以要长点秆粗点线,还有朋友说鱼饵滑不好钓,你要记住,挂饵的钩是起引诱作用,下面钩才是中鱼的,两钩间距离要长主要是上钩的饵雾化后让它有一定的距离把饵散开,太短了,饵料都在下面钩以下位置散了,鱼在吸食接触不到钩,我这样做是上够饵雾化掉下来刚好在下面钩子的位置散开,鱼在吸食过程把钩子一起吸进,所以两钩距离短了中鱼几率不大,这样钓法我每次都很好的。

八钓鲢鳙鱼如何打窝详细分析


钓鲢鳙要打窝子,要让垂钓水域持续的被食物化才能引来并留住一群群的鲢鳙。

打窝子的材料首选豆腐渣,便宜、状态好。

鲢鳙窝料需要密度较轻,它的物理性状需要能悬浮于水中并缓缓下沉且随风远去,它的营养学要求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酸微甜像刚发酵的葡萄酒,它的工业化应用需要物美价廉并容易取得。豆腐渣无疑是最适合的。渔具店里没有卖的,超市里也没有,需要到小区里的菜市场,跟卖豆腐的师傅说:大哥,明天下午给带五十斤豆腐渣,这是五块钱定钱然后再密封发酵两天,那效果就更好了。

新鲜干净的豆腐渣可以加葱花炒一炒宜酒宜饭,秘诀是边炒边少量加水,加豆浆最好。你可以把这道菜取名意大利雪花泥 忽悠一下家里那个崇洋媚外的小兔崽子。

第二好窝料当选苞米面,在物理性状和营养价值及性价比上都不错,但最好加工一下。按照蒸发糕的路数就行,就是说先把蒸锅里加适量水(你要是问多少是适量,我只好说适量就是适量)蒸帘洗净无油,铺纱布,把苞米面加水呈稀里咣当状,稍干也可,倒于纱布上,大火烧开,中火五分钟。然后密封于干净无油塑料袋内自然发酵,可稍加曲酒或少量酵母,头天晚上做第二天就可以用,发酵三两天更好,开袋可闻到悠远绵长的杜康气味为佳,前提是别长毛。

实际用的时候,以上两种混合效果最好,因为豆腐渣偏轻,苞米面偏重,掺一起就完美了。

如果到水边你发现忘了给自己带吃的了,以上的窝子料也是可以食用的,在那万恶的六零年三年自然灾害加人祸的时候,这都是珍馐美味。

窝料的总原则应该是鲢鳙喜欢吃的,并且要价格低廉的,否则就直接用商品饵打窝了。理论上说鲢子吃藻类等植物类,鳙鱼的食物组成是轮虫、甲壳动物的枝角类和藻类。藻类死亡发酵后也许是酸的,轮虫死亡发酵后也许是臭的,所以在窝料中加红糖陈醋臭豆腐也许有道理,但我的实践表明效果不是很明显。

到了水边经常见到有人半袋子半袋子的往水里倒,要是水库小点,那就成一锅豆腐汤苞米粥,鲢鳙为啥非得大老远的跑你钩上来吃那一口饵料?一般的饵料盆有个一两盆就够了。

巨窝不可取,尤其是有水流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大水面的水都是流动的,在水流的作用下窝子也会长江东逝水为他人做嫁衣。

到水边先找底,后调漂,顺道就知道水流的大小和方向,往上流方向扔两团就行,速效做法是加水调成粥状扬进去,但千万抓紧别把盆子扔出去。

打窝不仅是技术活,也包括道德品质的反应。某次,我都钓了一个小时了,后来一位哥们离我五米远坐定,然后砰砰的打窝像抛铅球,早来为主晚来是客,要是给我也打两团我也就忍了,也算他初来贵宝地的礼节,但那哥们吝啬的很,很让人无语。

如果手头有蚊香,可碾成粉末,加在窝料里,打在他的上流你的下流,效果呱呱叫。我当时是不是这么做忘记了。但千万要记得水库的水流方向上下午有可能改变。

少打窝勤补窝,补窝也不用太剧烈,鲢鳙这玩意虽然没有猴子聪明,但是对于噗通噗通的行为还是要条件反射逃避的,要轻抛慢砸。上鱼之后补鸡蛋大小的两团即可。不上鱼的时候也可以补两团,闲着也是闲着,扔着玩呗。本着细水长流的水里持续有窝子的原则。

浮漂颤动的时候说明鲢鳙已进窝,要集中精力等黑漂等下顿。

也许可能是白鲦进窝了,那你就哭吧。

十五钓不上鲢鳙鱼的原因详细分析


我钓的最多的是北镇的冮家水库,加一起有几十回了吧。

冮家水库是个典型的两山夹一沟的山区小水库,风景秀丽堪比江南,好地方。

那年的初夏,我和休闲小钓还有孤独侠在冮家水库玩的很爽,以为会在这里一直钓到深秋,但是在盛夏的一场持续多天的大雨过后,效果明显不好了。

能看见成群的鲢鳙在水面游弋,就是不过来吃饵。我们就探讨研究的结论是这个夏天钓鱼人扔进水库的窝子料饵料太多了,按照每天50人每人4包饵料计算,两个月下来,就是12000包饵料,窝子料大概是饵料的三倍,以上数字应该是保守的说法。这么多饵料进去也许库水就富营养化了。水库的水质明显不那么清澈了,水里遍地都是食物,鲢鳙不吃你那一口很正常。

第二个结论是雨水造成水库水富营养化。关注雨季前后的变化,在一场暴雨过后的半个月内,钓鲢鳙比较费劲,过了半个月情况就会缓解,应该是大量有机质随山水进入库区,这就是俗称的甜水大量的有机物在水中发酵促进了浮游藻类的生长,鲢鳙有浮游藻类可食,就对饵料失去了兴趣。

当然这些看法还有待继续验证,也请钓友们提供其他地域的特殊现象相互佐证。

[浮钓鲢鳙]饵料状态泳层详细分析


上周六,我去老钓点钓鲢鳙,到钓点的时候,发现自己习惯的钓点旁边10米远已有人在钓鱼,本来以为他是在钓鲫鱼,等我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开始做窝的时候,才看见那人也在钓鲢鳙,从用漂和挂饵的大小就能看出.他在我的下风10米,而且已经钓了好一阵了,窝子里已经风起云涌了,不时有鲢鳙在窝子里打花,一看就是鱼群疯狂的样子.

忙询问上鱼情况,答曰:有口打不到,刚才挂住一个没拿上来.我本想搬家另觅钓点,但一切准备工作均已就绪,现在搬家起码又需要10-20分钟.于是决定就在这个钓点将就着钓钓看.

20分种不到就有口,我这里也出现几次漂动没打到鱼.赶紧调整深度,反复寻找鲢鳙的泳层,终于在10分钟后中一条3斤左右白鲢.旁边那人依然没有上鱼,仔细看他钓几竿,漂还定在我来的时候看到的深度.一直未变.

我的窝点慢慢的有了鲢子泡,接着又中一条3斤左右花鲢.旁边那人依然没有上鱼.后来,他的一位朋友也来跟他同钓一个窝,两人一下午硬是一条没上.我这边却屡屡中钩,中钩起码有15次以上,钓上来大约十一二条,2斤以下的全放生,留了5条.

按理说他早到那么久,而且窝子里聚鱼很成功,说明饵料没问题,线组和漂都应该没问题,这么好的鱼情,怎么也得中几条啊.我的窝子做得比他晚,也没他那边星多,也不见鱼打花,反儿中了不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到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反复琢磨,初步判定是他在饵料状态上和找鲢鳙的泳层上出了问题。

下面我就这个典型案例简单分析一下浮钓鲢鳙的饵料状态和泳层搜索:

饵料状态:浮钓鲢鳙的饵料状态也是直接影响最终收获的重要因素。从这个人抛竿的频率和鱼群聚集的程度上来看,他开的饵料,雾化效果觉得达到了,但为什么就一条没钓上来呢,原因很清楚,正是因为他的饵料雾化快,在鱼群聚集过来之后,又没及时调整饵料的持钩性,饵料一到水面迅速雾化,到漂到位,鱼还没来得及吞饵,他的饵料就已经溶散脱落殆尽,一看饵料化完了,他不得不起竿换饵继续下一竿,这样周循环往复,鱼是聚集了不少,而且多到冲到水面抢食打花的地步。这种情况,出现复杂漂象不中鱼,偶尔挂鱼的情况一点都不奇怪。而我那边呢,情况就比他简单多了,有口之后,迅速调整饵料状态,大大加强了饵料的附钩性,延长饵料的待空时间,鱼虽然没聚那么多,但吃口比较沉稳,所以鱼获反而更好。

浮钓鲢鳙的饵料状态,应该开得软硬适度,开好后不要打成团,以便挂钩的时候随时调整饵料状态。挂钩做窝时,轻捏饵团上钩,轻轻丢到钓点,20秒左右化完比较好,一旦鲢鳙进窝,要及时调整饵料状态,挂钩的时候捏紧饵团,增强饵料的附钩性,延长待空时间,一般保持饵料1-2分钟左右雾化完为好,这个时候因饵料状态改变,雾化减弱,可能导致聚鱼引鱼力度不够,可以用手抛饵团到钓点的办法弥补,手抛饵团的状态要散,雾化要好,一般钓三四竿手抛一颗饵料。

泳层搜索:在浮钓鲢鳙的时候,泳层的搜索特别重要。那天我旁边这个钓友,始终钓一个深度,没有针对具体的情况及时调整钓棚深度,其实因为他的饵料雾化快,鲢鳙已经到他的钩子上方的水层活动,他看见的口大都是鱼蹭线,或者鱼鳍碰划到线,提竿屡屡不中,这样的次数多了,他也分不清楚什么时候是鱼吃饵,根本没搞清楚导致怪异漂象的原因。而我那边是从上往下逐次搜索鱼层,相当与把饵料送到鱼嘴边上了,所以收获可观。

泳层的判断比较复杂,也是浮钓鲢鳙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一般情况,是根据漂象反映的情况和星的分布情况以及起竿效果做综合判断。有气泡冒起,说明与进窝了,有的时候鱼进窝了也不一定有气泡,出现气泡的原因,大都是因为鲢鳙改变泳层导致的,气泡冒起,是鱼下沉的信号。如果发现漂晃动,一般上鱼蹭线,说明鱼在钩子上方。如果出现漂无力的幅度较大下滑,提竿不中,或挂鱼现象,也说明鱼在钩子上方。有零散大气泡冒起,不见口,说明鱼在中下层,鳙鱼的可能性大。有细散阵阵气泡冒起,如果不见口,也说明鱼在下方,而且白鲢的可能性大。最难判断的是顿口不中鱼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复杂,有可能是因为大参条造成,也可能是因为鱼撞线,还有可能是鱼在钩子下面距离比较远,吸水时钩没进嘴信号就已经出现,还有可能是饵料太大。遇到这种漂象,我一般是先往下找5-10公分,如果中鱼,说明判断正确,如果还是同样的口不中,继续往下找,直到中鱼或者漂象出现别的变化。如果在往下找的过程中出现口消失或者挂鱼或者漂晃动,说明我们的第一判断与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要及时调整,大幅度下拉浮漂,往上面找鱼层。另外,适当调整铅重量,减小饵团大小也是应付这种现象的一种尝试,有时候也会起到很好效果。

总之,浮钓鲢鳙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名堂还很多,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效果,饵料状态和泳层的判断是具体施钓中两个相当关键的环节。钓的时候多留心观察、多分析总结原因、多作有针对性的调整,总会找到最适合的状态。

个人观点,未必完全正确,不当之处,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