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如何找鱼层。

脱钩原因不能全怪钩,与整个钓组都有关系。下面虽然没说竿,其实与竿也很有关,软竿、硬竿、长竿、短竿起鱼时使出的力气是不一样的,如果用同样的力度起竿,必然会造成过重或者过轻的后果。

一、钩

1.钩太大,鱼不能吸进嘴里或只能咬住一部分,钩尖无法刺入鱼嘴。

2.钩太小,或不能刺入鱼嘴或刺入很浅,加上钩小,材质细软,刺入了也容易脱落。

3.钩门太宽,相当于钩太大。

4.钩门太窄,相当于钩太小。

5.钩尖内弯,难以刺入鱼嘴。

6.钩尖不锋利,同样难于刺入。

7.材质太软,或难以刺入鱼嘴,或者在提竿过程中因钩材太软被拉直而跑鱼,尤其是跑大鱼

8.钩后倾,即悬坠时,钩身偏向一侧,钩背向天,钩尖向下或向侧,鱼咬钩时,由于前面有线拦着,往往只能从后面或侧面进行。提竿时,鱼钩常常只能刺入鱼的下腭,而下腭很薄。最容易挂破,而造成脱钩

9.钩柄太短,提竿时因作用力在钩柄一边,倘若钩尖挂饵太重(如糠饼颗粒),就有可能造成钩后倾,从而跑鱼

二、线

1.线皱折,鱼咬钩信息传递迟缓,造成提竿不及时。

2.风线太长,提竿时劲使在举竿和收风线拉直上,到达钩尖的力变小,难以刺入鱼嘴。

3.脑线过长,咬钩信息反应迟钝,提竿不能掌握火候。

4.线太粗或吸水性太强,同样造成鱼讯失真,错失提竿良机。

三、坠

1.过重,鱼咬钩无反应线反应迟缓,提竿过慢。

2.过轻,鱼讯太明显,常常提竿过早。

四、漂

1.漂的浮力太小,鱼讯反应迟缓,提竿不及时。

2.漂的重心偏离,不能直立水中,斜向漂反应的鱼讯失真,提竿难以掌握最佳时期。

当然,漂与坠有个搭配问题,是坠的原因还是漂的原因要作具体分析。

五、饵

1.饵没挂在钩尖上,鱼咬钩时钩尖没有入口。

2.饵太大,鱼只能咬住其一部分。

3.饵太长,鱼咬住的是钩外部分或只将部分钩饵吸入。

4.饵太厚实,钩尖没有外露,无法深刺鱼嘴。

六、提竿

1.如对各种鱼讯不熟悉,或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鱼讯失真,都有可能使钓者提竿过早或过迟。过早,鱼钩没有全部入嘴;过晚,鱼钩可能已被吐出或半吐出。

2.过重,常将鱼嘴挂破,甚至可以将整个鱼唇挂下,造成跑鱼。

3.太轻,提鱼使的劲不够,鱼钩没有刺入鱼嘴。

4.空中飞鱼,即提竿一次到位。由于鱼离水后在空中悬留时间较长(尤其是长竿最明显),因惊吓而拼命挣扎后最终脱逃。

5.太斜。一般提竿应该是垂直向上,这样,鱼钩刺入鱼的上腭,鱼无法脱逃;若斜着起竿,特别是倾斜角度太大的话,鱼钩容易从鱼嘴边溜出或仅挂住一点点口角,当然会跑鱼。

小编推荐

如何找到鱼的技巧分析


经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很多钓位的地形我都非常的了解。因为每年水库放水的时候,钓位都会完全裸露在外面,经常上鱼的地方就可以看见了,坐在原来海杆的钓点回头看,你说是啥感觉。那是秃子脑袋上的虱子-一目了然啊。到底是沟里上鱼多还是坎子上鱼多,我的回答是:总体上沟里上鱼情况较好。沟里一般上鲤鱼较多,坎子上鲫鱼和武昌较多,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沟里面也经常的上鲫鱼和武昌,钓鲢鱼也经常上。坎子上有时也上鲤鱼。这是相对来说的沟里上鱼情况较好。也就是说我认为鱼大部分还是沿着河沟地觅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沟里食物较多,鱼儿养成了沿着沟底觅食的习惯。沟是怎样形成的,这毋庸置疑,是形成水库前山势决定和长年累月水冲击而成,长年累月的冲刷,就给水里带来了饵料,野生鱼类主要靠这些天然的饵料长大。在野水,钓鱼人投放饵料与天然的饵料相比简直是微乎其微。山上的虫子,小草,植物的种子都会顺水流进水库。大家想如果你把一粒种子或虫子放进U型的器具里他会在哪,答案是刚开始的时候轻的种子在水面上浮着,吃水后下沉到U型的底部。比水比重大的直接就沉入河底了。这无疑为鱼而提供了天然的食堂。你说鱼还能在岗上游来游去吗。再有大家可以看看,水库在枯水期,哪个地方有小草,不知道你们注意没,一般都在沟底才会有小草,因为那里有种子。

二、沟里水质比较好溶氧量比较丰富,鱼儿喜欢。水库的水靠什么来补充呢,主要是下雨后的山水,刚下过雨后我们看到过水会哗哗的成水流淌进水库,鱼儿有逆水而上的习性。所以在入水口的地方是好钓位,等到大雨过后,已经构不成小溪的时候,大家看到的可能是没有水流进水库,这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山水还在源源不断的淌进水库,这就是为什么雨停了2天了水还在涨的原因,这些水我们叫空山水,山水相对水库水是冷的,冷水淌进水库后会在水的下层,所以我认为沟底部的水更清新,溶氧量更丰富。所以说鱼会沿着沟底觅食。

三、沟底适合鲤鱼等大型鱼类活动。沟一般都成锅底状,锅底部分大多有泥,而岗上没有,岗上因为水的冲刷都变得光秃秃的石头,泥会逐渐落在沟的底部,鲤鱼一般都在泥地里用嘴像猪一样的拱食吃,沟底就符合鲤鱼的摄食习惯,所以说沟底大型鲤鱼较多。岗上的石头环境是鲫鱼喜欢的,石头上的青苔是鲫鱼的好饵料,遇到危险他会躲进石头缝里。另外适合中上层鱼武昌等活动,武昌也喜欢石头堆,沙石子底的干净环境。但是在岗上也要找一个相对平坦的地方才会有鱼饵觅食。这不难,水库的山岗都是一层一层的,因为水的蒸发和放水是放放停停,浪会造就一层一层的地质结构。

四、涨水后沟底的植物成了天然的屏障。都说: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鱼对草的依赖是可想而知的,有的朋友在钓鱼是故意用草做窝,取得好效果的例子屡见不鲜。我说过种子会在沟的底部,沟底部才会有草,涨水后这些草逐渐腐烂,但是植物的茎会腐烂的很慢有的一冬天也不会烂掉,这些草无疑给鱼很大的安全感。鱼就喜欢这样的环境,相信他一般都会在底部草间游过来游过去觅食,另外鱼儿也会找这样的草窝子产卵的。所以说鱼还是在沟里。

五、鱼在沟里是他的天性。鱼很胆小,很容易受到惊吓,特别是大鱼,能长成10斤以上的大鱼都不是傻蛋,这6-7年得避开多少危险才能长大啊。为啥说放长线钓大鱼,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鱼喜欢水深的地方,沟底就是整个沟里最深的地方。另外大家注意到没有,鱼儿受到惊吓或是被钓上来跑掉后会怎样,肯定会进尽快跑回水深的地方,所以说,鱼在开阔的水域进沟的时候会沿着沟的底部进入,一遇到惊吓逃跑会更容易,所以我认为他在沟里,这就是为啥在沟里能钓到大鱼的原因了。

六、实践中在沟里屡获大鱼这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沟里比在坎子上钓鱼钓得多。有一次我与两位钓友海杆钓鱼,我们俩人的成绩赶不上一个人的,尽是10多斤的大鲤鱼。同样多的杆子同样的饵料,钓法。就是因为他那个地方是个大沟。

以上是本人靠多年来实践进行分析理解的拙见,不一定正确,钓鱼没有固定或是绝对的概念,我说的也是相对而言,有的水库因为饵料少或者几个月不下雨那就是沟里也不见得就好,大石头砬子的太阳足地方青苔等水生藻类、螺类很多。也经常钓出大鲤鱼,就可能比沟里要好。钓鱼的时候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钓鱼地点。以上有说的不对的敬请各位钓友批评指正。

经常脱钩跑鱼的几种原因分析


脱钩跑鱼是垂钓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般很难避免,但是如果能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话,还是能有应对方法的。今天就跟钓友们分享几个应对鱼儿脱钩跑鱼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钓友。

饵料味型过重

好多钓鱼新手会在垂钓的时候将饵料的香味弄得非常浓,因为他们认为饵料的味道越浓,就说明诱鱼效果越好,但其实并非如此。这种方法一般只适合水体中只有一种鱼的时候使用,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配制香味过浓的饵料,往往只会有青鱼或者是草鱼之类的大鱼中钩,如果这时使用的是短竿细线,很有可能就会折钩断线,甚至损失钓竿,所以在配制饵料的时候,并不是饵料的味道越浓越好。

线组配置不当

这个问题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钓鱼新手。好多钓友认为,钓鲫鱼线组越小越好,但实际上钓鲫鱼线组不能太细,否则遇到了大鱼咬钩,很容易发生脱钩跑鱼现象;但是线组也不能过粗,太粗的线组很容易被鱼儿察觉,增加它们的警惕性。

所以,钓友们一定要将线组搭配好。如果是在池塘或者是混养塘等较小的水域垂钓,则应该选择直径为0.22的主线,搭配直径为0.2的子线;如果是在水库这种大水面垂钓,则要用0.24的主线搭配0.21的子线。

中鱼后提竿过猛

好多钓友会在中鱼之后过于兴奋,而用了过大的力量提竿,跟鱼儿拔河,这种做法并不正确,很容易拉豁鱼嘴,造成脱钩跑鱼。钓友们一定要先用抖腕刺鱼,然后再用稳健的力度将鱼儿提上岸。

遛鱼技巧不足

钓友们在遛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法和技巧,不然就跟鱼拔河,造成脱钩跑鱼了。台钓的8字遛鱼法只是对长竿粗线遛大鱼比较合适。钓鱼新手们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是在顺势牵引鱼儿前进的同时,要悄悄的使力,让鱼儿偏离前进的方向或者是向左向右一点运动,形成圆弧轨迹地运动,不断反复,就可以将鱼儿遛乏了,要记住,千万不能生拉硬拽。等遛翻之后,就可以用抄网抄鱼了。

浅谈鱼吃钩的方式及鱼脱钩的原因


鱼吃钩跟人吃饭可不一样,人长的有高有矮在人眼中算差距大了,而鱼类千种百种,差别更是大了。每一种鱼因为自己的习性,大小等都会有不同,甚至在水域,季节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掌握了大多数鱼类吃钩的方式,对于中鱼以后的操作,就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也就是为什么老手脱钩的情况比新手少。

鱼吃钩的方式

首先是鱼种不同的区别最大。底层鱼里面,鲤鱼的吃食方式比较特别有标志,因为比较谨慎,都是先稍碰一点,没有问题之后才会大口吃食。所以在鱼漂的反应就是,先轻晃几下,然后隔一小会,再大幅的下沉。而同样是底层鱼,鲫鱼就因为吃食时,动作是伏头翘尾的姿势,所以在吃食以后,头会有一个上扬的过程。在漂相上就是先晃动,下沉,最后有一个上浮。

根据漂相的不同,可以对钓到的鱼种有一个判断,对于下一步提竿都是一个警示作用。 就比如罗非鱼,因为它吃食的时候不会松口,漂相一般呈上下剧烈抖动的情况。所以在根据漂相进行判断之后,可以尝试在鱼漂上升倾斜或者斜沉的时候提竿最好,可以有极大的几率避免脱钩。

鱼类之间的不同,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而季节方面则属于一个可以快速学习的过程了。在春天的时候鱼类因为才恢复状态,所以游动速度并不快,也比较谨慎。所以吃食往往都是小口,吃的比较轻,特点就是不够明显。这个需要钓手自己判断,提竿要及时,也要有度,不能风吹草动就提竿。

夏秋季节,鱼类经历充沛,摄食比较主动,所以鱼漂的活动也激烈。而冬季的鱼和春天比较类似,都是吃食比较缓,所以鱼漂稍有抖动,即可尝试提竿。

除此之外,钓位的环境情况,水域的水质,地形都是需要考虑的。水的深浅会干扰到鱼漂的信息传递,深水区需要提竿吃一点,浅水区往往要提竿快一点。而且肥水区的鱼吃食慢,漂相也比较缓,提竿也要慢点。与之相对的,瘦水当中漂相快而高,提早提竿为好。静水当中就是漂升即提竿,流水当中漂沉即提竿,主要还是一个熟练程度的锻炼。

鱼脱钩的原因

分清漂相,知道了水下的鱼种,就下来扬竿也好,溜鱼也好,都是一个技术活,很多新手就在这个过程中让鱼脱钩了。不得不说还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可是脱钩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难道都是技术不行吗?

当然不会只是技术的原因,钓具也是重要原因。再说一遍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要根据目标鱼选择钓组,线组,大钩钓大鱼,小钩钓小鱼。虽然有些钓法比较的偏,搭配也比较古怪,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细线就是钓小鱼,粗线对大鱼。轻竿要学会使用弹性,硬竿就是使劲操。

溜鱼中脱钩和起竿不准,是脱钩的主要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大鱼来说,不把鱼溜到筋疲力尽就不要贸然的起竿抄鱼。起竿重在眼力,初学者不懂送漂,拖漂,试探咬饵等情况,盲目的使劲或者提竿,反而白白浪费了中鱼的好时机。

总的来说看鱼漂是一个技能,不是说鱼漂动了,鱼咬到鱼钩,这鱼就肯定要入网了。鱼漂上上浮,还是下次,是晃动,还是先晃动后停止,每一种情况标志着不同的操作。大鱼小鱼从鱼漂的活动,就能够看个差不多,如果不够细心,脱钩,断线等都不稀奇。

钓鲫鱼脱钩的原因分析


鲫鱼跟鲤鱼作为非常常见的鱼类,深受不少钓友的喜爱,但是总有一些钓鱼新手在垂钓鲫鱼的时候,出现脱钩跑鱼现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跟钓友们分享几个老钓手总结出来的,垂钓鲫鱼常脱钩的原因,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钓友!

鱼钩选择不当

无论是在黑坑还是野河垂钓,遇到了脱钩现象,不少钓友都会以为是鱼钩太小导致的,使鱼儿在吞钩的时候没有刺牢,所以就想把鱼钩换成大一些的。但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鱼钩越大越容易跑鱼。因为鲫鱼的个头不来就不大,所以想要多钓鱼,就得选小钩,钓友们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鱼竿选择不当

不少钓友在垂钓鲤鱼的时候,喜欢选择硬调性的鱼竿,认为这样在提竿的时候能够直接飞鱼上岸。但事实上,如果你提竿技术不好,那么在扬竿的时候,就很容易造成脱钩跑鱼现象。因此,建议钓友们在对硬竿的提竿技巧把握的不怎么好的时候,换成软竿垂钓,能够刺鱼更深,而且不易脱钩。

饵料搭配不当

因为鱼儿主要是吸食饵料,所以如果饵料太硬鱼儿吸不动,又或者是饵料鱼儿不喜欢的话,它们就会将饵料吐出来,从而产生虚假的信号,如果这时候钓友们提竿刺鱼,就很容易出现脱钩的现象。除此之外,饵料的雾化性也会产生影响。如果饵料雾化性太好,钩饵入水后很快就会化开,结果就只剩一只空空的鱼钩在水里,所以想要将鲫鱼钓上岸,那可是难上加难。

浮漂调钓不当

在垂钓鲫鱼的时候,浮漂调钓不当,也会造成脱钩现象。如果调的太灵,那么鱼儿稍有动作,就会产生强烈的漂讯,这时候很容易产生虚假信号,误导钓友们提竿。一旦提竿,要么是鱼钩挂住了鱼的身体,要么就是空钩。如果钓友们在垂钓的时候调的很钝,那就很容易错过真实的吃口,从而导致提竿空竿或者是在换饵时出现中鱼现象。

以上就是跟钓友们分享的鲫鱼常脱钩的原因,你有没有中招呢?脱钩跑鱼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钓友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法,千万不要一成不变哦!

鲫鱼脱钩的原因详细分析


我们在钓鱼的过程中,往往会有鱼中途脱钩,让你白白的浪费了一个上鱼的大好机会。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脱钩率的多少也是评价一个钓手垂钓水平的重要参数,必须引起重视。当在垂钓过程中经常发生脱钩现象时,要善于分析造成脱钩的主要原因,及时加以解决。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什么原因会造成鱼脱钩。

一、钩子变形或变钝。

在鲫鱼密度很高的水域垂钓时,钩尖由于反复的刺鱼会造成钩尖弯曲或变秃,质量差的钩子甚至会出现钩门外张的现象,这样的钩子在刺鱼时会造成刺不深钩不牢而跑鱼。部分钓友从节约的角度考虑会将就着继续使用,甚至对钩门外张的钩子也采取用力将其复原的方法而不舍得更换,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一副钩子上了三四十条鱼后就要及时检查,一旦发现钩子变钝或变形,应该立即更换。

二、绑钩有问题。

绑钩时应将子线在钩柄上绕5圈以上,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绑钩不牢。绑好的钩子一定要让子线位于钩柄的内侧(靠近钩尖一侧),否则,一方面会造成刺鱼角度不正确而跑鱼,另一方面钩柄顶端反复的摩擦也会增加断线跑鱼的机率。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即使绑的时候没问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子线的位置也可能由于反复使用而改变,所以,使用时要勤检查勤修正。

三、竿太硬。

虽然硬竿有起鱼快的优点,但硬竿更容易拉豁鱼嘴而跑鱼也是事实。如果鱼体偏大,使用的又是小钩细线,断线或脱钩跑鱼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如果鱼的密度不大,尽量避免使用极硬竿,中硬调竿是不错的选择。

四、扬竿动作不规范,扬竿时用力太猛。

习惯于传统或练习悬坠钓时间不长的钓友,由于基本功不够扎实,扬竿时多利用整个臂部的力量曲臂后拉,而采用这种动作去适应钓组的小钩细线和鲫鱼的小嘴薄唇,其结果多数情况下会撕破鱼嘴或断线跑鱼。

垂钓鲫鱼时鲫鱼脱钩的原因及对策


有几年钓龄的钓友,很多人有过断线跑大鱼的经历。因此,掌握过硬的的遛大鱼、抄鱼方法是每个钓友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基本功,但在钓鲫鱼等小型鱼时,中途脱钩的现象却很少有人重视,甚至有人认为,鲫鱼的挣扎力量小,只要吃进钩一般是很少会脱钩的。真的是这样吗?本人今年在一中型水库多次主钓鲫鱼,由于这个水库的鲫鱼吃口小但挣扎却非常有力,因此很多在此垂钓的钓友中鱼后,没等鱼提出水面就脱钩而逃。本人刚开始到这个水库垂钓时,也曾经有过脱钩鱼的数量达到中钩鱼总数的1/3的纪录。经过反复分析脱钩的原因,现在我基本上克服了鲫鱼中途脱钩的问题。那么,哪些原因可以造成鲫鱼脱钩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线组配置不合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理的线组搭配是确保中钩率的物质保证。线组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合理都有可能造成脱钩率的上升。而线组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在钩、线、竿的选用上存在问题。

1、钩子过大或过小。钩子过大的直接影响是造成鱼吞钩饵困难,即使鱼勉强吞饵入口,由于大钩在鱼嘴中产生的异物感,一部分鱼也会迅速将其吐出,而如果此时鱼漂出现信号我们扬竿,其结果多数是空竿,即使钩到鱼,很多情况下也会因为钩在鱼嘴的位置偏外而撕破鱼嘴跑鱼;相反,如果钩子过小,虽不影响鱼吞饵,但由于小钩的钩苗偏短,钩门较窄,强度不足,也会造成钩得不牢或钩门张嘴而跑鱼。比较两种原因,多数钓友更会犯选用钩子过大的错误,某些钓友在跑鱼后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跑鱼是由于钩子小挂不住鱼,其实真正的原因却是钩子太大,正确的做法恰恰是应该将钩号减小。一般情况下,钓鲫鱼的钩子大小应该是相当于鱼嘴直径的1/3或者同鲫鱼眼的大小相当,以此标准为基础,钓轻口鱼或猾鱼适当减小钩号,钓吃食猛的生口鱼适当加大钩号。

2、钩子变形或变钝。在鲫鱼密度很高的水域垂钓时,钩尖由于反复的刺鱼会造成钩尖弯曲或变秃,质量差的钩子甚至会出现钩门外张的现象,这样的钩子在刺鱼时会造成刺不深钩不牢而跑鱼。部分钓友从节约的角度考虑会将就着继续使用,甚至对钩门外张的钩子也采取用力将其复原的方法而不舍得更换,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一副钩子上了三四十条鱼后就要及时检查,一旦发现钩子变钝或变形,应该立即更换。

3、绑钩有问题。绑钩时应将子线在钩柄上绕5圈以上,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绑钩不牢。绑好的钩子一定要让子线位于钩柄的内侧(靠近钩尖一侧),否则,一方面会造成刺鱼角度不正确而跑鱼,另一方面钩柄顶端反复的摩擦也会增加断线跑鱼的机率。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即使绑的时候没问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子线的位置也可能由于反复使用而改变,所以,使用时要勤检查勤修正。

4、线过粗或过细。首先看一下线过粗的影响,我们从子线和主线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子线过粗时,一方面隐蔽性差,造成鱼警觉性增加,当鱼吞饵时,粗硬的子线又影响了饵向鱼嘴里的移动,使鱼吞饵较浅,这时扬竿中鱼后,脱钩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而当主线过粗时,鱼漂的信号就会减弱,如果这时选的鱼漂号数小,浮力不大,还会造成水线不能绷直,使信号的传导减弱滞后,造成扬竿的时机不正确,从而导致不中鱼或中鱼后脱钩。

线过细时的影响主要是强度降低,提高了断线跑鱼的机会。子线过细时还增加了双子线缠绕的机会,而缠绕的子线如果我们没及时将其分开,鱼吃上钩时也会造成另一根线挡嘴而使饵进不了嘴或进嘴浅,中鱼后也会有一部分鱼脱钩。

那么到底多粗的线合适?一般情况下应以鱼的体重相当于子线的拉力值的2/3为标准选择子线号数比较合理,而主线一般要大于子线两个号较安全。在此基础上,钓快鱼可以适当加大线号,钓糗鱼则减小线号。

5、竿太硬。虽然硬竿有起鱼快的优点,但硬竿更容易拉豁鱼嘴而跑鱼也是事实。如果鱼体偏大,使用的又是小钩细线,断线或脱钩跑鱼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如果鱼的密度不大,尽量避免使用极硬竿,中硬调竿是不错的选择。

二、饵料方面的原因

饵料对于垂钓的重要性我们毋需多讲,那么饵料同鱼是否脱钩有哪些直接的联系呢?我们知道,评价一份饵料的好坏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即饵料的成分同饵料的状态。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饵料成分的影响:鱼在各个不同季节生理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的食性不同,因此一个垂钓高手必须象一个高明的厨师一样,合理搭配饵料中各种成分的比例,调配出对鱼有吸引力的味道。如果我们做出的饵成分、味道不是鱼所喜欢的,鱼可能拒食,即使勉强吃饵,也会反复试探品尝,吞吞吐吐,这时鱼漂就会出现一些小信号,如果此时扬竿,即使感觉中鱼了,由于鱼吃饵不深,也会出现经常跑鱼的问题。

再看一下饵料状态不好造成脱钩的原因:饵料的状态是指饵的软硬、粘散、轻重、大小等物理指标。上述因素中,饵太硬、太大、太粘一方面会导致鱼吞饵产生异物感而吃得较浅,另一方面还会造成钩子被紧紧的包在饵里面而不易刺穿饵团,因此,一般情况下,饵料应该提倡软如嘴唇、雾化适度,并根据钓底钓浮以及鱼的大小、口的轻重等情况确定比重、饵团大小,这也是能否减少脱钩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钓手技术方面的原因

钓手的钓技好坏也是造成脱钩多少的重要环节。钓技中以下几个方面同脱钩率有直接的关系:

1.垂钓时将钓组调整得太灵。将钓组调整得过于灵敏,虽然鱼漂的动作较大,但有时候鱼漂体现出来的动作并非是鱼吞饵进嘴的动作,在窝里的鱼较多时,它们在水里的的游动产生的水流或鱼撞线都会使鱼漂产生明显的动作,这时抬竿多数情况下不能中鱼,即使中鱼也是多为钩挂鱼体,这种状态跑鱼的概率就大增。在猾鱼较多的水域垂钓时,由于猾鱼吃饵谨慎,习惯于吞吞吐吐反复试探,在调整的较灵敏的钓组上,鱼漂的信号就会出现很多小动作,这种漂相会使钓手不知所以,如果盲目扬竿就会空竿连连,即使中鱼,多数情况下也因钩得不牢而增加脱钩跑鱼的机会。

2.扬竿动作不规范,扬竿时用力太猛。习惯于传统钓或练习悬坠钓时间不长的钓友,由于基本功不够扎实,扬竿时多利用整个臂部的力量曲臂后拉,而采用这种动作去适应钓组的小钩细线和鲫鱼的小嘴薄唇,其结果多数情况下会撕破鱼嘴或断线跑鱼。正确的做法是:鱼漂反应鱼讯后,迅速用大臂带动小臂小幅度上抬,腕部短促发力,使鱼钩挂住鱼嘴,然后根据手感估计出所中鱼的大小。对2两以下的鲫鱼,手臂上扬将鱼柔和的提到水面,然后直接飞鱼入护;对3两以上的大鲫鱼,中钩后感觉鱼向外冲得比较有力,可以采取身体前倾,臂部向前下伸直的动作卸一下鱼的冲力,同时手腕继续发力使竿子同水面的角度继续增大,使竿子的弹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一旦感觉鱼被迫转过头来,立即挺直身体,直臂上抬,将鱼提到水面并使鱼滑到近处,然后根据情况飞鱼或抄鱼。上述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掌握好却需要下一定的工夫勤加练习,其要领的关键是:刺鱼要短促有力,一般如果不中鱼时钩子向上移动的距离应在30厘米以内;中鱼后控鱼出水要柔和稳健,不慌不忙,就如王永贵大师形容的鱼急人不急;鱼外逃时卸力要及时果断,切不可认为鲫鱼的挣扎力小而生拉硬拽。

鲫鱼中途脱钩表面看似问题简单,其实包含了线组的搭配、饵料的制作和调整、钓手的基本功等多方面的原因,脱钩率的多少也是评价一个钓手垂钓水平的重要参数,必须引起重视。当在垂钓过程中经常发生脱钩现象时,要善于分析造成脱钩的主要原因,及时加以解决。本文的主要目的正是要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但由于水平有限,某些观点可能有局限性,望钓友们提出批评指正。

钓鱼如何找底找到真正的底分析


底钓,顾名思义就是两钩落底。要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在两空钩离底时,调标尖的一半目数出水,搓两饵后抛钩,只要标尖被水淹没,在上移至露出水面,则两饵必定到底。简单找底得到的底是水底,而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被鱼所接受的底。打个比方,水底是一个盘子,钓饵成在盘子里,如果盘子太滑,饵来回滚动,鱼就吸不进去;如果盘子不平有凹坑,饵又重,鱼就吸不起来,这个底就不是我们要找的。找底是在无法选择盘子的时候,让线组操纵和改善钓饵的状态,达到把鱼钓上来的目的。水底的底是客观存在的,但真正的底在钓鱼人。动中找底,特别是轻触底是凭感觉找的。为了找底,许多人采用浮标桶,一颗饵压下几目看的清清楚楚,但到钓场一试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在浮标桶里,调4钓4试的很好,到了现场就无法实现,钓4只有3目半接近4目,失踪的半目或1/4目到哪儿去了?被水吃掉了,还是被线组掩蔽了?所以,简单找底不是过底就是虚底,真正的底是在钓的过程中找到的。

线组是主线与子线的搭配。它是在长度,线径,软硬物等物理指标的比较中选择的,但常规鱼情的合理配置与非常鱼情的调整,是既有章法又没有章法的。钓250克以上的大鲫鱼,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0.8号主线0.6号子线是最佳配置。2001年10月在秦皇岛参加全国钓鱼俱乐部总决赛,第一天钓混合鱼就是用的这个线组,用3号白袖钩时,大鲫鱼的鱼讯时短促有力向下一顿,鲤鱼的鱼讯时抬标半目,紧接着下挫2目,中鱼率超过80%,应该说钓的挺顺。环视周围,即使用较粗子线的钓手也都钓的不错,考虑到池中有相当数量的鲤鱼,许多钓手都把线组的规格提高了,子线也尽量放长了。由于是生口鱼,吃口凶,即使线组搭配不甚合理,鱼也能接受,可是第二天,经过5场比赛后,倒回池塘的鱼已经超过存鱼总量的70%,就算剩余的鱼没有被钩伤过,也会在惊恐中改变吃饵的规律,突出表现就是鱼不在抬头摄食,也不在跟踪钓饵下沉使浮标到位就有鱼讯。同是钓底,昨天的底实实在在,而今天,一样的钓组,一样的深度,两饵却像被淤泥掩埋了一样。底到底在哪儿?这让许多人都感到疑惑。有人采用逗鱼方式,钓上了鱼。有人频繁抛钩,只让钩在水底停留一两秒钟,无信号就起竿重新上饵,也有收获。但是没有人能再一个钓点用一种技术连续钓上鱼来,因此,迟疑了很长时间对自己参加下一轮比赛采用何种钓法举棋不定。了解到第5场比赛中掉守门试用各种手段都是偶然得手,我认为东捡一尾,西掳一条并不是办法。从全场钓手上鱼的情况看,鲤鱼已很少上钩,只有寄希望于鲫鱼才是出路。于是根据大鲫鱼咬钩变慢,抛钩不到浮标稳定不会咬钩的规律,先把浮标调小一号,又将线组调整为0.6号主线0.4号子线,用上钩的饵轻触底钓灵。在半小时近10次鱼讯中,有几次都是钩住的鱼脱钩,这是钩伤的鱼再次咬钩的反应,之所以钩不住它,是因为上钩轻触底,子线绷得太紧,形成虚底的缘故。据此,把浮标调高半目,抛钩后让两钩自然下沉,虽然鱼的咬钩频率还是很低,但中鱼率明显提高,最终以9为鲫鱼获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