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钓鱼技巧。

春秋两季的鱼类是最难被钓获的,这点是很多钓友的共识。这里所说的难以钓获是指黑坑中不确定的因素过多,特别是下去鱼儿发生起浮的现象时,更加难以垂钓。但不要过于着急,今天就和大家学习下秋季如何应对鱼类起浮的现象。

1、模仿春季的走钓

秋季以后,水域常常会浮出鱼星,而且范围十分广泛。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季节的变化,条件允许时,可以多做几个窝点,就是走钓。这是由于根据秋季气温的变化,鱼类在水中活跃的位置是变化多端。例如:早晨时活跃在鱼塘的深水区;中午活跃在浅水区;夜间9点后又会活跃在深水区。因此,我们提前做好几个窝点,在条件允许时,上午、下午都可以进行垂钓了。

针对好几个窝点打窝时饵料的选用,可以使用玉米粒。例如:玉米罐头、熟玉米、新鲜玉米粒

2、雾化、玉米粒需同时进行

垂钓青鱼时,建议使用螺蛳进行垂钓。但是通常情况下,目标水域中草鱼、鲤鱼的数量居多,因此在初秋进行垂钓时,建议采用玉米粒为首要饵料,但是建议钓友们使用雾化能力高的饵料与玉米粒同时进行垂钓。

具体做法则是:将玉米粒投进窝点以后,在使用散炮搭配颗粒饵进行连续投、提竿。假如在老旧鱼塘内进行垂钓,一定要注意好提竿的频率以及饵料的使用量。这是因为老旧的鱼塘里基本全是滑口鱼,假如窝点内的饵料量过大,就会引起滑口鱼的警惕性,而且小杂鱼捣乱也会非常严重。

因此,一定要注意饵料的使用量。等到大约抽出10杆后,就需要减缓提竿的速度,认真观察鱼漂的反应。此时需要分3点看,分别是:

1、浮漂是否出现横向移动的现象,假如出现了就证明大鱼已经窝点。

2、浮漂是否出现明显的小杂鱼捣乱的现象,假如出现的话,建议使用春季垂钓的走钓法,更换第二个窝点进行垂钓。然后再看看这个窝点的具体情况再说。

3、出现黑漂的漂相时候不中鱼,但出现顿口的漂相时却中鱼了,这代表着老滑鱼进入窝点。这时一定要打起精神,因为只要窝点内的老滑鱼不肯走,那么它就会赶走其它鱼类,等到自己吃饱了,吃开心了在离开。假如是这样的现象,就需要重新续窝,十分麻烦。

这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吃死口。具体做法则是,将饵料的状态稍微调硬一些,等到老滑鱼无法吐出鱼钩时立即提竿。

编辑推荐

野钓钓浮如何应对突变鱼情分析


在自然水域野钓,鱼情、水情通常都会瞬息万变,可能一开始钓况非常好,但在不知不觉中鱼口就逐渐变少,甚至消失。是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饵料状态、泳层设定、气压高低、钓点选位、浮漂灵敏度等。小编今日下面以浮钓钓法为例,简述在自然水域垂钓时,如何用此钓法应对突变鱼情,提高渔获!

一、用悬坠浮钓战术的时机

无论是竞技钓还是休闲垂钓,在采用悬坠浮钓技术时,都必须要满足几个条件,才有一定效果。1.鱼的密度要高,这种现象在竞技垂钓时较为常见。2.鱼的种类必须是易于上浮觅食的类型(如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鲫鱼等)。3.气候条件:闷热潮湿、无风高温的情况较利于使用浮钓战术。4.水底状况:高低不平且杂物、淤泥较多,鱼无法潜底觅食时。

在休闲钓中,除第一种条件不太多见之外,其余的情况是较为常见的,特别是在气候不佳的条件下(闷热、无风的夏季),池塘底部严重缺氧,若不及时改变垂钓战术,则很有可能会空军。

二、休闲浮钓,钓具与钓饵的选择和配制

应根据当时垂钓水域的鱼情确定钓组的最佳组合。若鲫鱼、鳊鱼较多且体重不大的情况下,钓具应以1号左右的母线、0.6号左右的子线、白袖3号钩、轻巧的鲫鱼竿为宜;若鲢鱼较多,并偶尔还有草鱼中钩的情况下,应以2号左右的母线、1.2号左右的子线、带倒刺的千又2号钩、超硬调的鲤竿为佳。此种钓法尤以钓竿的选择最为重要,尽量使用那些不易产生疲劳的短竿(3.6米最佳)。

休闲浮钓不是因为鱼的密度过高而采取的钓法,因此在钓饵的选择和配制等方面,与竞技浮钓也是有所区别的。一般来说,休闲浮钓首先应选用一些比重较轻,但雾化时能呈片状散落的雪花粉类饵料为主,这样可以增大诱鱼的视觉效果;

另外,再配合一些味道较浓的香甜饵料,加强饵团诱鱼的嗅觉功能。在垂钓鲢鱼、鳊鱼和鲫鱼时可以用老鬼九一八系列饵料,配合草莓或香草香精及蔗糖水进行调制,就可以制成比重轻、雾化好、香味正、口感佳的浮钓鱼饵了。

多风的2020秋季如何应对?三个技巧教你上鱼


秋天,风吹麦粒的季节,可以说是风的季节,真的是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吹得人头晕。但偏偏是这个时候,气压合适,水中溶氧量高,而且鱼还特别的肥美。

一般来说,在秋天,可以选择没有风或少风的时候出钓。通常两到三级的风出钓是最为理想的。通常在大风的天气里,早上和晚上风力通常很小。因此,笔者在此建议各位钓鱼人把钓鱼的时间选择放在这两个时候,即抓住早晚钓鱼的适当时机,避免大风时候出钓。

一、刮风天的钓鱼位置选择技巧

在钓鱼位置的选择上,就水域和地形而言,应尽量选择在堤下、弯道、有障碍物、有水草、尽量选择在顺风口的位置抛竿。如果选择从近岸钓鱼位置抛竿,可以让我们有效减少大风带来的不便。大风大浪时钓鱼,最佳的钓鱼位置应该选择顺风或较高的地形,因为这种地方存在一定的遮蔽物,风力在小区域比较弱,摇杆情况并不会过于严重,而且大鱼愿意聚集在这里,游动和觅食也不错。强风的时候,尽量避开在大面积水域钓鱼,选择到小水域抛竿。小浪的鱼塘水域,便于我们观察浮漂情况。水上的浪很大时,这将是造成我们观漂困难容易判断错误的漂相。

二、渔具的选择

在刮风天的时候,我们最好选用硬调性而偏重的鱼竿。因为这种鱼竿比重量轻的鱼竿和软杆更有利于我们抗风,尤其是鱼竿尖端的部分就更明显。在浮漂的选择上,笔者建议大家选择用立漂,还要用大一点的。因为浮力大,所以用的坠就相对的要重一些,这样风的抗性自然会很好。如果我们在台钓时一定要注意在抛竿以后压水线,如果我们使用的是传统钓法,那么在钓鱼时一定要注意钓线的长度,一般来说,钓线只能超过50厘米的水深,这样受风的影响就会小得多。

三、注意事项

1、抛竿技术

一是把鱼竿向左或向右移动,使鱼钩尽可能靠近水面,当到达了目标的钓鱼位置后,就让它慢慢的下沉;二是选择投饵的时间,通常是大风天气不会总吹的,而是呈现间歇性的阵风,当风减弱时,我们就要快速的把鱼饵抛到目标的钓鱼位置。第三,当钓鱼位置是处于上风位置时,钓鱼人在抛饵钩时应尽可能降低钓竿,使饵钩缓慢地向靠近水面的窝点移动;让它在到达窝点时慢慢下沉。

2、看看漂相的技巧

在波浪中浮漂通常是由波浪所驱动的,波浪上下起伏的;如果方向突然改变或有明显的上下拖曳迹象,此时就是鱼咬住了鱼钩,我们就应该马上提竿溜鱼了。

鱼起浮的原因与垂钓攻略


钓鱼时遇到鱼起浮,神仙看了也发怵。可见鱼浮头以后基本是很难钓的,那么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鱼为什么会浮头,以及应对的方法。

1、因上下水层温差产生的急剧对流而引起的浮头

在夏秋高温季节,精养鱼池水质浓肥,白天上下层水溶氧差大,到午后上层水溶氧饱和,下层水严重缺氧,由于水的阻热力,风平浪静,是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傍晚以后如果突然遇到雷阵雨或刮大风,使表层水剧烈下降,造成上下水层剧烈对流,上层溶氧较高的水迅速流亡下层,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耗尽,偿还痒债,而上层的水的溶氧被大量的耗尽时得不到大量的补充,因而使这样的鱼塘溶氧量迅速下降,造成缺氧浮头。

2、因水质过肥或败坏而引起的浮头

夏秋高温季节,吃水温度较高,加以大量的投料,使池水很肥,如果久晴不雨,有长期不加注新水,易使水质变肥(水色变黑)或败坏(因浮游植物繁殖过多而导致

3、因光合作用不强而浮头

由于阴雨连绵或大雾,致使光照较差,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水中溶氧补给较少,而水中的生物呼吸以及有机物分解不断的耗氧,以至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引起鱼类浮头

4、因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浮头

由于水中的水蚤,轮虫大量繁殖,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使水转清,水中溶氧主要依靠空气融入来补充,永远不能满足耗氧需求,引起浮头

四、针对鱼起浮情况常用钓法

当发现鱼类起浮时,我们需要适当的改变一下钓法来进行尝试。例如:放弃钓底,尝试改用钓飞铅、钓离底甚至是钓浮等等。通常情况下来说,把飞铅钓法或是钓行程运用得当,也等同于钓离底和钓浮。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飞铅钓法。

将铅皮向漂座的方向移动,每移动一段距离就等同于增大了饵料的摆幅半径、延长了饵料的下落时间,而将铅皮上移的量需要钓手自行来进行尝试,笔者经常以5cm为限,慢慢的通过移动铅皮,来尝试着搜索鱼层进行垂钓。

在使用飞铅钓法时,通常要选择漂身横截面较大的浮漂,例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枣核形浮漂。这种浮漂通常横截面直接要比传统长身的浮漂要大,漂尾和漂脚都比较长,这种浮漂在下降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更大,钩饵的下沉时间也就更长。

同时超长的漂尾可以搜索更多的水层,在钩饵缓慢的下降过程中,不会错过鱼口。配合飞铅钓法时,抛投频率和饵料状态都需要控制。饵料方面包括雾化速度、持钩性和饵料状态,这是要根据鱼情和鱼类的健康程度来进行匹配的。通常情况来说,鱼体健康程度越高,目标鱼密度越高,可以使用的饵料味型越强,雾化状态越好;而鱼体的健康程度越差,与之相反。

秋季钓鱼该如何应对烦恼的小杂鱼


在夏季进行垂钓的时候,最让垂钓爱好者们烦恼的无疑就是小杂鱼闹窝的现象了,真是让垂钓者们在垂钓的时候操碎了心了。好不容易熬过了夏季,到了秋季这个垂钓的黄金时期,但是小杂鱼捣乱的现象却仍旧没有丝毫减退,即使是现在已经到了仲秋时分,这些小杂鱼们还是非常的活跃,一点儿都不给垂钓者们省心啊。

在秋季小杂鱼闹窝的现象在北方似乎还没有那么严重,特别是在南方,这种现象相对于夏季时候的情况可是没有差多少的。

那么,对于垂钓爱好者们来说,在垂钓的时候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探讨。

我们都知道,小杂鱼们普遍喜欢在浅水区进行活动,所以为了避免它们在垂钓的时候捣乱我们,垂钓者们在垂钓的时候就要选择水比较深的地方。一来水深的地方杂鱼较少,二来水深的地方大鱼较多。

当然,诱惑鱼儿最关键的还是饵料的问题。

当我们在垂钓的时候总是遭到小杂鱼的扰乱,那么我们就要更改更改我们的饵料了。

一般来说,小杂鱼们被诱惑过来多是因为我们使用了荤腥味型的饵料了,但是在秋季进行垂钓又不得不用荤腥饵料,毕竟荤腥饵料是秋季鱼儿急需的饵料。

那么面对这么举步维艰的局面垂钓者又该怎么应对呢?

为了对抗小杂鱼,垂钓者们最好使用清淡素饵与荤腥饵料相结合的饵料进行垂钓,不过一定要分配好二者的比例问题。

另外如果能够使用较粗的颗粒饵料进行垂钓就一定不要用精细的饵料,或者是在开制饵料的将饵料制作的硬一些,在挂钩垂钓的时候挂的大一些。

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更改我们的钓组来改善小杂鱼捣乱的情况。

比如当我们在抛竿入水以后钓饵附近聚集有很多的小杂鱼,那么我们此时就要改变子线的长度,当子线变短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便能扼制这种情况。

还有就是我们使用的浮漂,遇到小杂鱼浮漂就要果断的使用大浮漂,最好还是立式浮漂,这样在垂钓时遇到小杂鱼前来捣乱我们仍旧可以安然的进行垂钓,因为这种浮漂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还是可以及时准确的传递讯息的。

另外,当遇到小杂鱼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加重铅坠的重量,当铅坠变重以后,入水后能很快的到达指定位置,如此一来变大大减少了小杂鱼咬食的机会。

最后,再给大家支一个避免小杂鱼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垂钓者们在进行打窝的时候要在自己选好的位置旁边先打一个窝,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小杂鱼都诱惑过去了,然后我们再在选好的位置打窝,同时我们想要垂钓的大鱼也会被诱惑过去,我们便可安心在这个窝里垂钓了。

实在不行就把小杂鱼也收入囊中来个农家小杂鱼,酱焖小杂鱼,双椒小杂鱼,干煎小杂鱼,酸辣小杂鱼,青椒小杂鱼...........

2020秋季垂钓鳜鱼的应对技巧分享


秋季到了,鳜鱼也好垂钓了,这个季节的鳜鱼被养的膘肥体壮,垂钓起来颇有手感。入秋的鳜鱼为了越冬,此时鱼口很不错,但垂钓也要讲究下钓具的运用和钓位的选择。下面分享一些钓鳜鱼的技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鳜鱼对水质要求略高,对生活的环境要求也高,地形条件必须得到满足才能留在一地。在寻找鳜鱼位置时,多选在水速较慢的水湾,或者河流水草处。根据鳜鱼的觅食特性,寻找鳜鱼经常出没的食物聚集处,比如乱石堆下,峭壁下面,水坝附近,以及浅滩的乱石处。这些地方,鳜鱼吃口好,上钩率高。唯一的麻烦是鳜鱼较为谨慎,挑选让它们最舒服的地方垂钓,比如阳光充足、温度适宜(18-30)处,鳜鱼吃口才好。

在钓具方面,用硬调的手竿和软竿都可以,长度根据所钓水域来选择,一般能远能近最好。鳜鱼体型不大,控制程度不用太强,但垂钓的线组中,子线一定要用防咬线,这是因为鳜鱼有一口厉害的好牙的缘故。

鳜鱼长期出没于复杂地形,垂钓的时候,线组一定要多备几副,这样垂钓的收获和效率才会提高。

选择清晨和傍晚为主要的垂钓时间,随着秋季渐深,可以逐渐向中午移动。夜钓也有不错的收获,但是秋季的夜晚温度太低,鳜鱼不一定活动。雨后是个好时段,溶氧量高,鱼类活跃,上鱼效果更好。另外,若是一个位置长时间不上鱼,就可以直接换地了,基本没有继续上鳜鱼的希望了。

垂钓鳜鱼的饵料,也多用荤腥的虫饵和鸡鸭内脏,或者用红虫开拉饵,垂钓的效果也不错。钓鲶鱼,也需要打窝,将蚯蚓扯成数段,然后用泥巴混合抛入钓点即可等鱼进窝。

鳜鱼的刺很锋利,钓到的鱼,最好用毛巾裹住再取鱼,这样能够避免人被伤到。

遇到鱼起浮,可该怎么办呢


冬季,昼夜温差很大,水温处较低。由于日光照射的作用,会使上下水层的温差更加明显。而鲫鱼、鲤鱼都有集群趋温的特点,此时鱼就会起浮。其它季节中,如果鱼塘通过电井补充大量井水,由于井水距离地表较深,抽上来的水会很凉,也会使得水体出现明显的温度分层,会导致鱼集体上浮。

1、如果是由于补凉水而导致鱼类起浮,首先应该远离鱼池的入水口,如果补充的凉水量不是很大,则选择水相对较浅的地方垂钓,如果下面冷水层不是太厚,可以选择向阳浅水区用短竿,浅水区域由于日照的影响整体升温较快。

2、如果鱼的密度够大,可以直接选择钓浮、钓离底、钓行程等钓法。

由于养殖方式导致鱼类起浮吃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因为钓手垂钓方式导致的鱼类起浮;另一种是因为鱼本身的就饵习惯而起浮。

垂钓方式导致的鱼类起浮:垂钓过程中,钓手过分的追求饵料比重轻、雾化快的粉饵,高频率的抛投进行垂钓时,这类饵料入水既开始大量融化,会被动引导底层鱼类离底,逐步上浮就饵,这就是平时说的把鱼拉起钓。

这种做法不能直接判断对与错,只能由钓手自行的判断是否应用的得到。通常情况下来讲,这种把鱼拉起来钓或是抽起来钓,都是在鱼体相对较小,而且对象鱼的密度比较大时才会运用,它的弊端就是容易乱鱼层,导致假口、锚鱼等问题。

在饲养鱼类时,长期投放浮水饲料喂鱼,这种饲料由于其密度小,会在水中悬浮,鱼类就会养成抬头接食的习性。这种养殖鱼投放到池塘中以后,依旧会有抬头接饵的习性,所以很容易因为饵料的投喂而起浮。

当我们垂钓中发现对象鱼有上面这两种情况时,需要谨慎的考虑饵料的状态,这包括持钩性、雾化速度、雾化形态、饵料比重等等。如果预先能够打听到老板撒鱼的来源,那是非常有优势的,可以少量、多频率的用手抛洒颗粒饲料来诱鱼聚鱼,正常使用商品饵进行垂钓即可。

钓鱼该如何抓住鱼类的致命选择


鱼是变温动物,而且生活在水这样一个导体之中,这些客观的条件导致了它们的生活以及各种行为都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生活空间的微妙变化都会导致鱼群在水中发生变化,它们会根据自身的感应器官的判断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水层水域。

鱼类生存的这个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垂钓中只能被动的从各方面更好的去迎合它们自身的选择。当生存和进食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多数生物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生存,鱼类更是如此。而在水中影响鱼类生存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了。

水中的含氧量不仅是与鱼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化学元素,也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标准。任何水中生物的正常生活都和氧气分不开,氧气是它们能够生存的重要条件,它们需要摄取水中的氧气来维持身体必需的有机物的合成以及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一般的淡水鱼对水中含氧量的需求量为4-5毫克/升,一般低于2毫克/升它们就不会进食了。在我们常钓的淡水鱼当中,鲫鱼的耐缺氧能力最强,可以在1毫克/升的低氧环境下生存,甚至还有些可以继续进食,鲤鱼要比鲫鱼差些,鲢鳙的耐缺氧能力是最差的了,稍微比正常的含氧量低些,他们就会抬高泳层,或是频频跃出水面,再低的时候会浮到水面上大口喘气,根本不会再去吃饵。

各种鱼对水中的含氧量都有一定的需求,但也并不是溶氧越多越好,如果一个水域中的氧气长时间处于过饱和的状态,那么这里的鱼是很容易生病的,所以我们垂钓时候要选择含氧适量的水域水层,并要考虑到鱼的生存环境,即使在缺氧的天气垂钓中也最好不要使用一些化学类的增氧剂。

池塘中的氧气含量主要来源于水中浮游植物以及一些底部植物的光合作用,它们在有日照的时候产生的氧气要占水中总产氧量的90%左右,特别是肥水中,浮游植物的量很大,水温高的时候由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很高,常常可以使上层水中的氧气含量达到饱和度的200%以上;而空气里的氧气能溶入水中的量则属于水中氧气的次来源,只占水中含氧总量的10%左右。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水中的制氧者也是最大的耗氧者,水中鱼呼吸的氧气只占耗氧总量的20%,上层水中饱和的氧气也会向空气中扩散一部分,大约占耗氧总量的10%,水中氧气的绝大部分都被水中的浮游生物呼吸、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以及一些细菌的呼吸给利用了,它们需要耗费的氧气占总耗氧量的70%左右。

我们垂钓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水域中不同的浮游生物含量来选好钓位,白天他们在造氧的时候当然是哪里水生植物多就选哪,但是夜晚它们在大量耗氧,那我们夜钓就不要选水生植物聚集的钓位了。

在选择适当的钓位的同时还要注意钓棚的选择,水中的含氧量不是一直不变的,要选好钓层就要了解水中溶氧的变化。要根据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水深来选择适当的钓棚。水中的溶氧变化分为昼夜的变化,水层的变化,水平的变化以及季节的变化。

昼夜的变化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而且这个变化会很大程度的影响鱼的食欲。在选择钓场和钓点时要首先考虑这个因素。之所以存在昼夜变化,这主要是因为水中主要的氧气来源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而光合作用的必要因素就是光照。

从太阳出来开始,随着日照强度的逐渐增强,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产生的氧气越来越多,鱼的活动也逐渐的增强,太深的水域中的鱼就会开始向水表层的富氧区移动了。一直到下午2-3点左右水中的含氧量达到最大值,但这个时候水的表层含氧量会处于过饱和状态,有时候会达到每升水有几十毫克氧气的含量,所以鱼是不会在这个时间到水的表层来的,这也是我们正常垂钓的时候这个时间比较难钓到鱼、即使钓到也是在水的深层遇到鱼的主要原因。

就算在高密度鱼塘中,鱼被我们用饵料引到了水的上层,它们也会因为此时氧的过饱和感到不适而渐渐离开所在水层。随后日照逐渐减弱,水中的含氧量也开始下降,鱼便又开始由深水向浅水含氧合适的区域游动了。直至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水中的情况就很变的恶劣了,没有产氧来源,只消耗氧气。

夜间,大多数鱼类只在前半夜进食,只有少量耐缺氧能力较强的鱼会在后半夜直至黎明的时候依旧吃饵。从子夜到翌日黎明,水中的含氧量是最低的,经常达到1毫克/升的低浓度或是更低,所以我们清晨出钓在一般的小水面水域天不亮的时候钓效不会太好。

黎明十分,高密度塘中的鱼大多会出现浮头的状况,而且越是浮游生物数量多的水域,这种情况表现的越明显。我们在选择钓场和钓点时一定要注意到水中含氧量变化这一点,浮游生物多的水域,水中含氧量的昼夜变化就大些,而浮游生物稀少的水域或是不集中的钓点的昼夜含氧量变化就会小一点。

同时也由于晴天的光照强度大一些,所以水中含氧量昼夜的变化很大,而在晴朗的天气夜钓往往会有好收获;阴天则相反,阴霾的天气光照很弱,昼夜含氧量的差别很小,所以鱼大多在白天水中含氧量适宜的时候吃的很饱,那么在夜间垂钓就很少有鱼问钩了。如果是透明度很差的水域,比如我们常说的肥水,那水下层的昼夜含氧量的变化要比上层稳定很多,在肥水中垂钓更应该根据适当的时间注意不同水层的含氧不同来选择钓棚的深度。

不单单是肥水中上下水层的含氧不同,在任何的水域都存在含氧量的垂直变化。这个垂直变化主要是我们在选择适当的钓棚的时候要考虑的。鱼生活的水体当中都有一些有机物和灰尘的颗粒,以及很多浮游生物,这就使鱼类生活的水体的透明度比较差,一般正常的水域的能见度也只是30公分左右,也就导致了水上层的光照要比中下层的强,而浮游生物也大多集中在水的上层,所以水上层的含氧量要比下层高很多。

也由于以上因素导致上层的水温要比下层的高,这样水域整体就不易形成上下的对流,上层的高含氧一般很难到达下层,这样下层水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含氧水平。可我们正常的垂钓大都是钓底的时候多,这是由于水底的溶氧还处于一些鱼类可以承受的程度。但是清晨的时候正常密度鱼塘的鱼基本上都在水底,这就又要和昼夜的变化拉上关系了。

夜间,上层水温迅速降低,上下水开始形成对流,使得上层水的含氧量开始减少,而高含氧量的上层水流到下层,使下层的含氧量增高,这样温度不断改变,对流不断形成,水中的含氧量开始由有差别向基本平衡变化,到次日的黎明基本上达到含氧量一致的状况。

鱼的天生警惕本能会使得它们在黎明水中含氧量趋于平衡的时候回落到水底,然后在日出后上下水层含氧量差开始变大时,才又开始改变泳层。水域中的垂直含氧差距在下午2到3点会达到最大值,在日落后由于前边提到的温度变化引起水层对流的原因,导致水的各层含氧差开始减小,到清晨的时候水的垂直含氧量的差是最小的,此时的鱼是可以在任意水层的,此时它们在选择水层的时候依据的就是温度和饵料等因素了。不过清晨如果是前一天的温差小,或是由于夜间有风等因素,鱼就不一定都在水底了,而且泳层会很乱,很随意,所以黎明十分钓底并不一定都有好效果。

水中的含氧量的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在同一昼夜不同的时间内,水中含氧量的垂直变化也不一样;同样在不同深度的水层,水中含氧量的昼夜变化也是不同的,我们在选位和选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把两者尽量的结合起来分析。

含氧量除了上边提到的两种外,还有一种对水中鱼的分布影响很大的变化,那就是水平变化。水平变化是指同一水域中水面的各点含氧存在的差异。一般白天下风处的含氧量要高于上风处,这主要是受风力的影响,使水中的浮游生物在下风口大量的聚集,因此白天下风处的光合作用要较上风处强一些,而且下风处的水受风力的影响波动较大,和空气中的氧交换也较为频繁,所以下风处的含氧量要比侧风口和上风口的钓位高很多,也就是上鱼的好位置,特别是体型较大的鱼类白天都集中在下风口。

但夜间则恰恰相反,夜间下风处的浮游生物依然很多,但是没有光照就停止了光合作用,它们此时就剩下了呼吸消耗氧气了,而且前边说过,水中这些浮游生物的耗氧量要占整个水域耗氧量的70%左右,这样就导致了夜间下风口的钓位发生极度缺氧的现象,水中的鱼由于生存的需要,它们夜间是不会到下风口的位置活动的,反而会到上风静水处浮游生物相对稀少的区域。

黎明时和夜间的情况一样,如果从夜间开始就有风,那么鱼都不会在下风处,这在垂钓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按白天的选位习惯选了下风处,那一定不会有好的钓获。如果在高密度塘,清晨缺氧时池鱼会浮头,从它们浮头的位置就可以观察得出来了,水面稍微平静的时候,它们都会集中在上风口处起浮。

水中含氧对鱼类生活影响的最后一个变化就是季节的变化了,一年水中的含氧量最高的季节出现在夏秋,但最低的季节也在夏秋,这两季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衍,光合作用强,大量产氧的同时也大量的消耗氧,导致了水中含氧量的白天最高值和夜间最低值的出现。

春冬两季水中产氧者不多,耗氧者也只是鱼类和一些细菌,所以这两个季节决定鱼类的生活水层和生活习性的主要就是温度和饵料了,但也不能不考虑水中的含氧,一些特殊的天气,阴冷天,闷热天或是突然的大风天选钓位还是要考虑到水中的含氧量的。夏秋季节水中的含氧量昼夜和垂直变化明显,而春冬两季则水平变化较为明显。

水中的含氧量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这是氧气的特性决定,低温会在水中溶解更多的氧气,但这也在只是水和空气的氧交换方面有些影响,空气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并不是水中对鱼类影响最主要的因素,垂钓的时候适当的考虑进去和可以了。

水中含氧的以上这些变化有时对垂钓是有利的,但有时是有不良影响的。昼夜的变化会使鱼类停止进食或是起浮到水面吸氧,这时就很难钓到鱼了;垂直变化会使水的下层含氧量更低,使水中的有机物在缺氧状态下分解,会产生很多有机酸、氨、以及硫化氢等有害的还原中间产物,这些物质长时间在水底堆积,会影响此水域中鱼的食欲。

而且当遇到夏秋季节的阵雨,或是春冬季的北风天,气温下降,大量低温新水流入,或是上层的水温下降,都会引起水的强烈对流,使下层的有害还原物质翻到上层或是扩散到全池,它们扩散到富氧区,会迅速氧化分解,从而消耗大量的水中氧气,这就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钓位和钓层的选择,正常的水域还差一些,特别是在肥水中,这种天气变化引起的变化最为显著。由此看来,雨天和有风天并不都是好钓鱼的天气,还是那句话,适时应变才是我们唯一的对策。

鱼类的趋氧性在我们垂钓中是不可被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鱼类生活中的致命选择,垂钓时我们一定要抓住对手的这个致命弱点,适时的分析此刻水中的含氧变化趋势,并选择适当的钓位和钓棚,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变化多端的鱼情面前镇定自若,也才能有好的钓获。

2020秋季钓鱼如何打一个够劲的窝?


秋冬天是钓友们收货大鱼的关键时候,大多数钓友都喜欢到野钓的环境中垂钓,但在野钓环境中垂钓,鱼的密度是很小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想很好的效果,打窝都是必须的,打窝不是随便扔进钓点就可以了,怎样才让窝料发挥最大的效果。今天在咱本期,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打窝,望大家学过之后有所收获。

一、打窝前的准备。

打窝前我们要找好钓点,调漂探底,试探下是否有杂物水草,不要打窝后垂钓时才知道水下有杂草杂物,挂底都是不行的。这样既浪费窝料也浪费时间,只有充分准备才能达到最大效果。

二、用打窝器定点打窝。

打窝不是随便撒一把窝料就可以的,尤其是秋冬天只有打准窝才能发挥它的效果。要想打窝准,就必须说到打窝器,一个实用的垂钓工具。如果没有打窝器还可以用纸巾包裹法替代,大家都知道纸巾包裹的窝料入水后,纸巾会慢慢融化,这样窝料就可以定点投放,虽然没有打窝器定点准确,但是也比手抛得准,不易被风吹散。也是很实用的,如果在水库可以用手抛勺投放窝料。

三、打窝适量实时补窝。

随着天气变凉后鱼儿游动的范围也会变小,有时一个窝点是不行的,所以要多打几个窝点,轮换这垂钓。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收获。打窝窝料也不需要太多,大半窝料器就可以的,太多窝料会引起鱼儿警惕的。有鱼进窝后钓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及时少量补窝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引鱼进窝。

四、窝料粗细结合。

要想明确用什么窝料,咱得想想打窝的目的是啥,一是诱鱼二就是留鱼。因此啊,窝料的使用就尽量多样,用能快速诱鱼的片状物、小颗粒等粉末状的饵,还要用些颗粒较大的玉米粒、麦粒等饵。同时使用这2类窝料有2个好处,1是让能避开小鱼,2是能在有流水的情况下不至于窝料被冲走。

盛夏草鱼浮头,也可以从容应对


要说夏季大水面野钓,好些钓友都会把目标鱼,设定为鲫鱼,因为鲫鱼分布多,密度光,但要真是让时间充沛的野钓钓友来说,鲢子和草鱼,才是盛夏野钓大水面水域,比较有乐趣的事情,原因就很简单了,因为这两种鱼,都属于水温越高,活性越足,而且食量大,体型也大,要说缺点,就是比较费时间。

要说草鱼,大多数钓友的概念,是四大淡水家鱼,体型较大,喜吃草,至于再其他的,都是很比较模糊的,甚至会有不少钓友,认为野钓目标鱼,鲤鱼比草鱼要多,但是经常玩野钓,尤其是大水面野钓的钓友才明白,草鱼不论是密度、还是存在的水域,都远远的超过鲤鱼,而且草鱼不关体型大小,也习惯群栖,但是有着一个比较的缺点,就是发窝、诱聚,是很慢的。

草鱼是比较出名的直肠子鱼,当然,大多数鱼,都类似,没有胃袋这种器官,所以也无法做到食物储备,所以特点就是游到哪,吃到哪,而草鱼更是其中翘楚,因为体型较大,发育速度快,所以对食物的摄取量大,这就导致打窝诱钓草鱼,除非正好卡在鱼窝,或者鱼道附近,否则很难快速发窝,草鱼进食路线、巡游速度,完全是配合鱼道附近水草数量来的,既不会快,也不会慢,所以这种特性,就导致了打窝诱草鱼时,完全不可能像其他鱼一样,凭着味型或者状态,就能把鱼快速诱进窝子里。

那么在夏季,我们想要守钓草鱼,需要有哪几个细节,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一】草鱼打窝,打半水效果最好

草鱼的体型越大,对溶氧需求越高,相应的,气温高、天气闷热时,草鱼也经常性浮游到半水甚至水皮附近,所以诱钓草鱼,打窝到底,还是打浮,一直都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比如喜欢用自制粉饵的,如玉米粉饼饵、新鲜蔬菜和面粉、玉米粉制作的面饵、商品颗粒饵和味型饵制作的饵团,这些都是只能沉底诱鱼;优点是发窝快,聚鱼相对也比较快,缺点则是需要经常补窝,而且补窝动静大了,也容易惊鱼。

要说诱聚草鱼效果最好的,还得是草捆,什么青草、青菜、芹菜、韭菜、难怪也,甚至是芦苇、蒲草捆,都是极好的诱草鱼进窝的窝料,但是这一类的窝料,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发窝特别慢,前文我们说了,草鱼进食是按着固定的路径巡游,不会刻意因为某一处有大量食物,贸然的偏离路线,所以,打草鱼窝之前,多观察水域,聆听草鱼食草的动静哪里比较大,然后判断路径,准备草捆。

在草捆的投放水深上,个人觉得,打浮不如打半水,因为浮在水面上,窝点不好固定,一旦起风,很容易将草捆吹走,就算用重物在底部拖拽,也影响聚鱼效果;建议先把草捆裹上几块砖头,然后再把草捆起来,在外面再系上1~2块砖,这样还能起个定位作用,这样草捆在半水,既不会被风吹、水流影响,在高温、闷热的天气里,也便于草鱼觅食,实战测试,只要不要求草捆沉底,离底30~100厘米,水面以下30厘米左右,诱草鱼进窝后,都能把草鱼群聚停在窝点附近,而且草捆体积比较大,也不用担心补窝的问题。

【二】草鱼的钓法并不拘泥钓底还是打浮,可以根据早晚时间段来分层作钓

草鱼也不是固定水层觅食,也是受气压、溶氧、水温、食物等综合因素影响,但是总有其大致规律,进入盛夏之后,气温带着水温升高,草鱼的活性很足,但是气温越高,溶氧越差,但是这并不是固定的,有经验的钓友,会采取傍晚到凌晨,以钓底守窝为主,尤其是半夜1~3点,凌晨5~6点,是上草鱼的高峰期,这两个时间段水温适宜、溶氧适宜,守着窝子能有非常好的渔获。

但并不是说只有这两个时间段适合,清晨7~8点,傍晚8~11点,这两个时间段也是很适合的,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比不上夜间的两个时间段;至于白天,基本上都会打浮守钓为主,因为到了白天,随着气温升高,溶氧会降低,鱼群会习惯上浮,所以钓浮比沉底守钓的效果要好一些。

【三】线组建议用通钩,如果非要用双钩,那钩距要放大

草鱼体型大,鱼唇张开的幅度也不小,尤其是野生草鱼,在中钩后挣扎力度很大,完全超过的鲤鱼的挣扎力度,所以不少使用子线双钩的钓友,在野钓时,会出现大鱼中钩,还没反应就直接切线,有很大的几率是遇见草鱼了,所以一般建议直接用通钩,这样能避免因挣扎力度过大,导致的脱钩。

采用大号的子线,就要特别注意钩距了,草鱼是啮噬性进食,简单的理解,就是会将食物咀嚼的,所以双钩钩距比较接近的话,在进食的时候,异物感很强烈,很容易提前吐钩,所以,如果非要使用子线双钩,那至少要放到4个以上的钩距,而且子线的线号最好小主线一个号即可,这样既能保护线组和竿身,也不至于大鱼中钩会脱钩跑鱼。

炎炎夏日,如有是足够的空闲时间,在大水面的湖库、河道,耐下性子,花上几天功夫,守钓草鱼,只要耐心够,渔获还是有保障的,唯独需要提醒的,草鱼上岸之后,12小时内要尽快想办法处理,要么将其保存到较大的容器内,否则过了12小时,很容易死亡,这一点尤其要注意,死去的草鱼,食用起来,肉质是很粗糙的。

2020秋季钓鱼应该如何选择钓位?老钓鱼人这样说


入秋后,虽然高温酷暑已过,但在经常受日光照射的阳坡的水温下降比较慢,而且受日光照射时间少的阴坡和遮阴的地方,水温下降快,这些地方,首先出现适应鱼类生活的水温条件,在经过了一个难熬的高温夏季后,便喜欢成群到阴凉的水域游动觅食,此时正好垂钓。

一、水草处

我们在野外垂钓时,那些天然的水草窝是鱼儿最喜欢的藏身之处。在水质清澈的钓场垂钓,要将钓位选择在比较隐蔽的草边,这样做是为了我们在钓鱼的时候尽量的不要让自己的人影和竿影出现在水面,这样很容易惊扰到水中的鱼群。因为是钓边,所以我们尽量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的说话,讨论,避免吓到鱼儿。

尤其是在大型水域,水体周边的植物较多,虽然不缺乏氧气,但上下成水体的水温差异极大,鱼类的活动量减少了,为了降低水层温差带来的伤害,鱼类会固守在某一水层当中,比如中下层水域,这里白天的气温阴凉,晚上温和,最适宜鱼类活动,能够大幅度降低鱼类的氧气和体力消耗。

二、荫凉处

即便是仲秋以后,天气渐渐凉爽,但伏天热意未散的情况,白天上午垂钓的时候,要在荫凉处垂钓,这样人会舒服很多。尤其是一些有树荫遮蔽的地方常常有果实、虫子坠入水中,往往都能吸引鱼儿聚集在附近,垂钓效果会好很多。

三、大水面补给口处

大水面的形成,必然有着众多的上游补给水源,这里补给水源裹挟了充沛的食物,各类苔藓、草种、虫子,都是鲫鱼的心头好,它们热衷于在这里活动觅食。再加上这里的含氧量较高,鲫鱼开口率高,上鱼有保障。

四、铧尖处

入秋后,大鱼的游弋通道一般离岸较远,而铧尖由于伸入水中,相当于钓竿的延伸,此时把钓位、钓点选在这里,不仅抛钩较远,还可以左右兼能施钓,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到了仲秋前后,鱼儿为越冬积蓄营养而出现贪食高峰,并逐步洄游深水,这时的钓位选在铧尖处,更显现其能多钓鱼、钓大鱼的优越性。

在选择钓场时,由于秋天的气温、水温适度,鱼儿游动活跃,四处找吃的,而宽阔的水面氧气充足,水深食物多,鱼类为了过冬,就会大量进食,尤其是大鱼,它们多是在宽阔的水面游弋,打下窝子后,鱼易于集中,也好钓取。因为是在宽阔的水面,钓到大鱼时,就有充分的空间与之周旋,也就是遛鱼。

更多精彩渔汛尽在好钓鱼囊中~

高手剖析2020秋季如何野钓鲫鱼


白露过后就是深秋,此时北方气温、水温下降明显,鱼儿逐渐游向深水区;而南方地区此时气温水温相对适宜,加上深秋多风,岸上的食物被风吹落到水中,让鱼十分活跃。此时南方秋季野钓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看看钓鱼高手分享的经验,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一、南方秋季野钓的技巧

Q:南方秋季野钓有何注意事项?

刘志强徐亮:秋季钓鱼,选点是重中之重。南方秋季野钓,温度适宜,鱼喜欢在岸边觅食,建议找深浅结合处,底下是深坎、边上是斜坡;其次钓位最好是凸出处,稍微有点有风浪、氧气充足;如果想钓大鱼,钓点位置尽量偏安静。饵料方面还是需要加一点腥,除非是小杂鱼闹窝特别严重,但是也许根据具体鱼情确定,如果鱼的密度不是很大,味型可以浓一点,如果鱼体大、鱼口佳、聚鱼多,饵料尽可能淡一点。

二、野钓鲫鱼如何提高中鱼率和打窝?

Q:野钓鲫鱼,鱼体二两左右,水深两米,采用4.5米钓竿,1.5#主线配1.2#子线,2g铅浮漂,钓获90多尾,跑鱼10多尾,请问如何提高中鱼率?发窝后,是否还需散炮续窝?

刘志强徐亮:首先线组有点大,因为二两左右的鲫鱼,最多采用0.4#子线;其次跑鱼多,看看饵料的状态是不是太黏、太重了,如果是这样,可以在饵料中多加一点雪花粉;再有关于补窝的问题,一般窝里没鱼了,可以用散炮补窝,如果窝中鱼星多,建议以钓为主,少打窝。而且不管是在竞技塘还是野钓,常遇到冒泡不吃钩的现象,出现这个问题有可能是味型重了,或者窝子大了,再有就是抛竿的频率太快了,建议大家综合考量。

三、头天开的饵料第二天还能用吗?

Q:头一天开的饵料,第二天还可以用吗?

刘志强徐亮:第一天的饵料到第二天使用,效果肯定不好,因为饵料中的气味属于挥发性成份,而且散发的非常快,第二天再使用诱鱼性没那么强;而且在温度高的时候,饵料很容易滋生细菌,因为开饵的水本身就有细菌,建议大家用多少开多少,实在用不完,带回去放到冰箱,还可以稍微保存下。

2020秋季钓鱼如何大小兼顾?其实是有方法的


有的钓手准备了小钩细线,去钓鲫、白条等小鱼,结果遇上了大鱼,弄了个钩失线断。有的钓手准备的是大钩粗线,结果是大鱼没有钓到小鱼也耽误了。有没有办法使大小鱼都能上钩呢?在这里只能说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使用的是小钩细线,要是遇上10千克以上的大鱼,是很难钓上来的,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几种设想:

有的钓手想钓大鱼,但小鱼也不嫌弃,他们的钓具采取中间路线,即采用中型的钩子,如日本的7-10号钩和无锡铁锚牌14-16号钩等;钓线则采用0.25--0.35毫米粗的,这样的设备,如果是用海竿,加之技术比较熟练,那么5千克左右甚至更重一点的鱼,是可以钓上来的。至于鲫鱼、白条等小型鱼也可以钓上来。这是一种大小兼顾的办法.

有的钓友有钓大鱼和小鱼的两套设备。当然,即使是这样,鱼儿也不可能完全按你的设想去行事,免不了会出现大鱼咬小钩这样越轨的行为。

有一些钓友喜欢钓小鱼,他们认为除了一些单养一种鱼的专养池外.一般水域总是小鱼多,频繁上钩,也是一乐。至于偶尔碰上一尾大鱼,能弄上来固然可喜,如果跑了也不难受。他们使用的钓线较细,尤其脑线用的是。.15-O.2毫米细的线,一旦遇上大鱼,定会将脑线扯断,换钩再钓。

还有一些钓手,他钩大不钓小,也是重在过瘾他们不上大鱼不烦,半天不开钩也有耐心.专等500克以上的大鱼,所以他们用的都是粗线大钩。这里所说的粗、大也都是相对而言,如钓线在0.4毫米以上,鱼钩为日本13号钩或铁锚12-14号钩,这佯的钓具,10千克左右的大鱼,是可以钓上来的。这些钓大鱼的朋友,一般都是钓技较好,并有专钓某种鱼的特长,他们在饵料方面也是颇有研究,所以经常能获得丰收。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2020秋季钓鱼如何应对鱼类起浮?》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秋季如何钓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