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藻多水域如何垂钓。

钓鱼是一项综合运动,涉及气象学、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及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钓鱼人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懂得垂钓与水溶氧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钓起鱼来才能得心应手。

钓鱼跟氧走,指的是在垂钓时要选择溶氧量充足的水域下竿。笔者的钓龄长达十几年,在这些年的垂钓经历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钓鱼人不仅要至有一定的钓技,还要有应对自然环境的常识。下面,笔者将自己领会到的钓鱼跟氧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供广大钓友参考借鉴。

一、水溶氧的来源

鱼儿在自然水域中生活,最离不开的就是水溶氧。这种氧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分解出的氧气,另一种是空气中的氧分子与水面接触之后溶入水中。

空气中气态氧的比重比水轻,不能直接沉入水体内部,只能在与水面接触的时候,在风吹、浪打、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混合、对流等方式输送到各个水层,形成鱼儿喜爱的水溶氧。

笔者认为,库塘水体中水生植物的密度及空气中气态氧的密度会直接影响水溶氧的含量,进而对鱼情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掌握库塘水体中水溶氧的来源和含量对垂钓有很大的指导乍用。

二、气象与水溶氧的关系

鱼以水为天,尤以氧当先。这条渔谚一语道出了鱼儿对水溶氧的绝对依赖性。鱼儿虽然是变温动物,但是大多数鱼儿都具有侧线,它们都能通过侧线感知气象的变化。气温及气压的高低变化会直接影响水体的溶氧量,也会影响鱼儿游动、觅食的习惯。因此,要想做到钓鱼跟氧走,就必须掌握气象的变化。

一般来说,空气中的氧分子越多,与库塘水体的接触面越广,水体溶氧量就越多。从气象学来看,一口池塘的溶氧量多少取决于空气密度的大小。空气密度越大,氧分子的含量就越大;空气密度越小,氧分子的含量就越小。影响空气密度及含氧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气压。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空气密度随之降低,水体中的溶氧量也会随之减少;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空气密度增大,水体的溶氧量就会增加。

笔者认为,由于鱼儿对气象变化和水体溶氧量的变化异常敏感,所以它们的游动及觅食全凭气温和气压的调遣。因此,溶氧量高的水域都是鱼儿群居的场所。如果钓者能够掌握上述气象知识,找到溶氧量最高的水域,因氧施钓,就能钓获更多的鱼。

2013年7月12日上午,笔者所在的赣南师范学院老年钓协组织50多名会员在赣州市郊的一口鱼塘钓草鱼。那天气温是36℃,烈日高照,没有一丝风,天气十分闷热。我们能看到草鱼浮在水面上,但就是不开口。下午F点多的时候,大家都把竿子收了起来,绝大多数会员都没钓到鱼。究其原因,大家都说是因为缺氧。

过了两天,我们大家再次来到这口池塘钓草鱼。由于前一天夜间下了一场大雨,雨转晴后气温降低了,气压随之升高了,而且当天刮的是二三级的东北风,大地看起来一片生机盎然,塘中溶氧量也十分充足。当时草鱼的活性很高,竞相摄食上钩,我们50多位会员钓得非常欢畅。到了中午11点收竿时,我们每个人都钓到了鱼,最多的钓了5条,可谓皆大欢喜,这充分印证了钓鱼跟氧走的道理。

三、水温对钓鱼的影响

库塘水体的温度与气温有密切关系,而水温的变化会影响水体的溶氧量。只有气温相对稳定时,水温才会稳定,水体的溶氧量也会随之增加,才更有利于垂钓。为此,钓鱼时还要根据水温和水体溶氧量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

据生物学家测定,鱼类的体温十分接近所处水体的温度,只有1℃左右的偏差。适合鱼类生存的水温为15℃-30℃,如果水温低于4℃或高于35℃时,大多数鱼儿会感到不适应,甚至难以生存。但是,不同鱼种对水温的适应程度也有差别。水温在8℃以上时,鲫鱼会开口摄食;水温在15℃以上,草鱼会开口摄食;当水温高达30℃-32℃时,鲢鳙的摄食较为活跃;当水温高达35℃时,罗非鱼仍然会就饵上钩。掌握上述水温对鱼情的影响,对日常出钓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昼夜温差很大的时候,比如昼夜温差超过10℃时,水温和水体溶氧量就不稳定,不利于垂钓。一般来说,春秋两季昼夜温差在4℃-6℃,夏季昼夜温差在6℃-8℃,冬季昼夜温差在2℃-3℃时都比较适宜出钓。盛夏及i初秋时节,气温较高,地温略低,库塘水体会呈现上暖下凉的趋势;寒冬和初春时节气温低于地温,库塘水体下暖上凉。由于在这些时节各水层的溶氧量不均匀,因此不宜出钓。

笔者认为,只有在连日阳光灿烂、东北风2-3级、水温保持在15℃-25℃的前提下,库塘水体才能实现上下对流,此时供氧条件较好,鱼情相当活跃,十分适宜垂钓。

四、钓鱼跟氧走的实战对策

(1)选择有利天气出钓

出钓要顺应各个季节的气温变化,春钓边,夏钓潭,秋钓背阴处,冬钓向阳滩这句渔谚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这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实战对策。

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季,随着季节的变化,气象也在不断交替,水体的溶氧量也一直在变化,鱼儿栖息的水域会随时更换。为此,我们必须要选择有利的天气出钓。笔者的体会是:春末、夏初、夏末和初秋是钓鱼的黄金时节,这些时节的气温适宜,水体的溶氧量也高,鱼儿活动、觅食极为活跃。像三九严冬这样的时节,冰霜雪雨,寒风凜冽,水体中的溶氧量不高,鱼儿都藏在深潭之中越冬,此时就不宜出钓。

每年的春分至霜降时节,凡是风和日丽且气温在1 5℃-25℃之间、东北风1-2级的天气都比较适宜出钓。在这种天气条件下,库塘水体溶氧量极高,鱼儿摄食极为活跃。如果是气温太高、气压太低且水温不适宜的天气,就不适合出钓。在这种天气里,库塘水体持续缺氧,鱼儿都不愿开口摄食。

(2)看准适宜的风向再下竿

风与水体的溶氧量有着密切关系,对鱼情也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来说,除了寒冬和早春之外,其他季节只要风力不超过4级,就对钓鱼有利,尤其是刮东北风或微风的天气。

这是因为空气中气态氧的比重比水轻,氧分子大多停留在水体的上层,水体的中下层则呈现缺氧的状态,而东北风受东北冷湿气流的影响,会使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水面的溶氧量就会增加。同时,水体的表面经过风吹浪打,加速了上、中、下层水体的对流,使静水变成了活水,也加快了氧气的溶解,鱼儿在这样的水体中会变得极为活跃。

刮西南风或无风的天气不宜出钓,这是因为西南风受西南暖气流的影响,会使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此时天气闷热,水体缺氧,鱼儿不愿摄食上钩。

风不单是助氧剂,也是搬运工。风能将水面上的浮游生物、藻类植物、落水昆虫、杂草及花粉等鱼类喜欢的食物吹送到迎风口的岸边,吸引群鱼觅食,此时逆风施钓会有很好的效果。

风能助氧,主要指在养殖鱼塘和中小型水库等静水环境中。那些大江、大河的水体川流不息,大型水库及湖泊的水体也具备独立的循环系统,这些水体中不存在缺氧的问题,因此有风无风都可以施钓,但要切记风力过大时不宜钓鱼。如果风力超过了5级,水面会变得波涛汹涌,鱼儿会躲到相对较为平静的深水区,此时它们不会轻易咬钩。

看风向下竿时,还必须考虑到四季的差别。

笔者常有这种感觉:我国春季多刮东北风,并且常伴细雨,此时气压正常,水体溶氧量开始增多,十分有利于垂钓;夏季多刮西风或西南风,白天燥热难耐,不宜垂钓,只有晚上天气凉爽时才能下竿施钓;金秋时节多刮西风或西北风,天高气爽,凉风习习,水波荡漾,水体溶氧量也十分充足,此时鱼儿膘肥体壮,下竿施钓往往会收获颇丰;冬季寒风凜冽,天寒地冻,不仅北方不宜钓鱼,南方也有很多地方不宜垂钓。

但是,笔者所在的南地区山清水秀,四季如春,一年四季均可钓鱼。特别是在冬季,只要连日艳阳高照,而且刮西南风,水温升高,就可以选择避风向阳的水域来钓鲫鱼。

精选阅读

冬天多窝走钓是渔获好的关键


走钓可以说是传统钓里面比较经典的一项技术了,事实上用台钓方法野钓的话也可以使用走钓。事实上现在也有不少去黑坑玩台钓的钓友也会在窝里没有口的情况下走钓一下看看哪里口好。

可能不少台钓或者很少在冬天钓鱼的朋友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走钓?坐在那里好好钓鱼难道不好么?如果坐在那里能连竿上鱼的话谁愿意到处跑呢?只因为在深秋和冬天钓鱼和其他季节不太一样:其他季节你打窝或者抽窝等鱼来就行,但是在冷天只有我们钓鱼人自己去找鱼。

也就是说被动变为主动,虽然会辛苦一点,但是这也没有什么不好。总比起在一个地方死等没有鱼要强得多,再说冬天走动走动也能暖和,而且多走走也能锻炼身体。现在很多钓友都是坐在办公室里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多走动能让全身都动起来,对身体也是比较比较好。

如果一味的多走动钓鱼,可能收获也不是太好,今天蓑笠哥分享走钓的几个技巧,希望能帮助你在冬天多钓到鱼的同时能锻炼身体。当然了,最重要的是提升渔获,下面几个技巧熟练使用就可以做到。

走钓要跟着阳光走

这在和冬天鱼儿的习惯有关,它们在冬天基本都是跟着阳光走的,所以全天晒不到太阳的地方很难钓到鱼。有的水域一天晒到太阳的地方差别很大,所以早上和下午走钓的地方不一样,所以你需要跟着阳光走。

只要太阳照射不到一段时间之后那里的鱼儿就会变少,就算有口也不会太好,它们会在没有太阳后退回到越冬的窝点休息。这种地方有很多:深一点的坑、树枝下面、大石头旁边、厚草里面等等。

走钓一定要打多个窝

这个也是必须要做的一个过程,在下竿前应该在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打多个窝点,窝点的距离不要太大,5-10米左右就可以。优先选择草洞、厚草区前面、倒伏树下、大石头旁边等这些地方。不要离自己的钓点太远,走太远也没有必要,也不要打到经常有人去的老钓点,这样可能会有人蹭窝。

一般来说打3-5个左右的窝点就足够了,打窝的量不需要太多,一小把酒米或者乒乓球大小的饵料就可以。如果你比较勤快或者体力比较好打更多的窝点也没有问题,不过一般来说没有必要,如果全塘不开口打再多也是白打,如果开口的话3-5个窝点足够你钓了。

走钓要勤快补窝

因为我们不能高频率的来回换窝钓,有时候窝子里面来了鱼我们没有及时的去钓鱼儿可能就会把窝料吃完。这个时候补窝就很有必要了,一般两个小时只会再去补一小把窝子比较好,当然如果水域鱼儿比较多你可以一个小时补一次。鱼儿多,补窝时间短我们就要相应的减少窝子,没有出鱼的地方可以不补,只补有出过鱼或者收获不错的地方。

走钓要使用比较轻的鱼竿

太重了走来走去会很累,轻一点的竿子要好得多。再说冬天走钓也用不着重竿子,没有什么大鱼,最多就大板鲫,面条竿都够用。如果你带着炮台走,那竿子重点儿也没有关系,怕麻烦的还是选择轻点儿的好。

有鱼星和水花的地方优先去

哪个窝子里面有鱼跳就去哪个窝,哪个窝子里面有鱼星就去哪个窝。如果是鲤鱼星的话我们最好用搓饵,如果是鲫鱼那种黄豆大小的鱼星就用蚯蚓。不一定要是我们打过的窝子,其他地方也可以,那里有鱼跳和有鱼星证明那里有鱼。

走钓优先使用蚯蚓

事实上不光是走钓,在冬天钓鱼最好优先使用蚯蚓,当然两广一带例外。冬天也没有太多鱼可钓,绝大部分的鱼都躲起来不吃东西。之后鲫鱼和鲤鱼比较耐寒,但是鲤鱼一般在冬天窝子里面不多,所以优先使用蚯蚓。如果看到有鲤鱼的鱼星,那么可以弄点儿搓饵守一会儿。当然你要是弄得到红虫也是可以的,红虫钓鲫鱼的效果要比蚯蚓好,只是冬天很难弄到红虫而已。

走钓动作不宜过大

不论何种钓法动作都不宜过大,动作太大容易惊扰到窝子里面的鱼儿。尤其是冬天晴天走钓的时候,岸上人影晃动动作太大真的会影响水里面的鱼儿。

小崔解读:钓着钓着就停口?跟溶氧有关


近几年黑坑的全国流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钓友向我问起关于黑坑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中,就有一个关于为什么刚开始钓的时候有口,太阳一出来了,就突然停口的问题而就着这个问题,我接着上篇继续聊关于水中溶氧的话题,在上篇中我说明了温度、活性、食量的关系,而最重要的条件还是水里的溶氧,这些条件都是相互关联的,我尽量说清楚一些,钓友们可在实际作钓中,反复验证这些关键点,那么大概的关联是这样的:

温度高,鱼类活性就高,活性高,食量就大。但是,温度高了会有一个弊端,就是温度高了,水中溶氧就低,鱼密度大,鱼的体质差,或者水质很差,就会使鱼马上缺氧!相反,温度低,水中的溶氧就会增加,在水质差的地方鱼反而会好钓!也许这个时候你可能看的有些迷糊,别着急,听我慢慢说。像黑坑钓友说的问题一样,早上出鱼很好,那么原因是:

1、新撒的鱼密度够。

2、经过一夜了,水温降下来了,水中溶氧也增高了,再加之有些鱼塘开竿前会打氧,水里溶氧充足,鱼很爱开口。

不开口的原因是:

1、大量的饵料与添加剂进入池塘,使水质快速恶化。

2、太阳出来后,水温迅速升高,溶氧降低,鱼马上停口。

那这种情况只有黑坑才能出现吗?其实不是,这些年我发现,水质相当好的地方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曾经做个一个实验,把一个清澈见底的水域中的鱼,钓起来带回家养,发现很难养活,原因是鱼在这种高氧环境下已经习惯了,对水中溶氧要求太高了,稍微差一点就不行了,反而,我把水质极差的环境下的鱼,也带回家,发现简直太好养了,有点水就不死!

大家思考一下,这说明了什么呢?这些年我在自然环境较好的水库里钓鱼时,也发现了只要温度过高,即使水质很好,那么鱼也是不好钓的,所以,像上篇中我所讲的,温度、活性、食量,这三样是基础,但与溶氧还是矛盾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溶氧的问题拿出来单说的原因。

温度是基础,没有温度肯定没有活性,没有活性就没有食量,可是温度高了溶氧还会降低!那怎么办呢?这就要涉及另外的条件了,这就是为什么我钓鱼的时候,会选择风向和严格选择水深的原因了。

举例:我来到了一个水质极其好的水域,大太阳天,温度很高,那么我首先是确定温度高了,鱼就会有活性和食量但是却没口,这时候,我就会打听这里的鱼情,是不是阴天下雨的时候好钓,或者刮大风好钓,如果是,那么我的应对就会是要么选择下风口,如果没风!我就会重新找水深,因为水深了以后温度会低,相反的溶氧就高!没准鱼更好钓,那么这些就是钓鱼的基础,而除此之外,还有鱼类的状态和养成习惯共生鱼种的关系,都和你最终的钓获是有关系的!

但水中的溶氧,是在温度、活性、食量之上的又一个钓鱼的重要基础,必须要了解。我再拿黑坑举例:假设鱼坑老板拉来的新鱼有几种:

1、在水质较好的水库中网箱养殖的。

2、水质较差的水库中自然养殖的。

3、池塘中高密度养殖的。

4、拉回来的鱼在本塘养殖的。

5、自然养殖的拉回来,用网箱圈养的。这些都是有不同的状态差异,和鱼类不同的生长溶氧环境,这就又涉及到了鱼最终的开口状况的。

无奈!现在的钓友真不知道怎么了?可能我说的这些从来不考虑也不去想,就认为有什么神奇饵料,或者神奇小药就会让你钓的更多,还有自作聪明的人搞增氧颗粒,我特别好奇的想问问您,真的给你带来了神奇吗?把你打得半死,你还有心情吃东西吗?难道说把东西里掺上金创药你就吃了吗?别再认为钓鱼简单了,别再认为漂一动就提竿那就是会钓鱼,没有理解和基础,只能让你越钓越糊涂。

小崔解读:钓着钓着就停口?跟“溶氧”有关


近几年黑坑的全国流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钓友向我问起关于黑坑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中,就有一个关于为什么刚开始钓的时候有口,太阳一出来了,就突然停口的问题而就着这个问题,我接着上篇继续聊关于水中溶氧的话题,在上篇中我说明了温度、活性、食量的关系,而最重要的条件还是水里的溶氧,这些条件都是相互关联的,我尽量说清楚一些,钓友们可在实际作钓中,反复验证这些关键点,那么大概的关联是这样的:

温度高,鱼类活性就高,活性高,食量就大。但是,温度高了会有一个弊端,就是温度高了,水中溶氧就低,鱼密度大,鱼的体质差,或者水质很差,就会使鱼马上缺氧!相反,温度低,水中的溶氧就会增加,在水质差的地方鱼反而会好钓!也许这个时候你可能看的有些迷糊,别着急,听我慢慢说。像黑坑钓友说的问题一样,早上出鱼很好,那么原因是:

1、新撒的鱼密度够。

2、经过一夜了,水温降下来了,水中溶氧也增高了,再加之有些鱼塘开竿前会打氧,水里溶氧充足,鱼很爱开口。

不开口的原因是:

1、大量的饵料与添加剂进入池塘,使水质快速恶化。

2、太阳出来后,水温迅速升高,溶氧降低,鱼马上停口。

那这种情况只有黑坑才能出现吗?其实不是,这些年我发现,水质相当好的地方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曾经做个一个实验,把一个清澈见底的水域中的鱼,钓起来带回家养,发现很难养活,原因是鱼在这种高氧环境下已经习惯了,对水中溶氧要求太高了,稍微差一点就不行了,反而,我把水质极差的环境下的鱼,也带回家,发现简直太好养了,有点水就不死!

大家思考一下,这说明了什么呢?这些年我在自然环境较好的水库里钓鱼时,也发现了只要温度过高,即使水质很好,那么鱼也是不好钓的,所以,像上篇中我所讲的,温度、活性、食量,这三样是基础,但与溶氧还是矛盾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溶氧的问题拿出来单说的原因。

温度是基础,没有温度肯定没有活性,没有活性就没有食量,可是温度高了溶氧还会降低!那怎么办呢?这就要涉及另外的条件了,这就是为什么我钓鱼的时候,会选择风向和严格选择水深的原因了。

举例:我来到了一个水质极其好的水域,大太阳天,温度很高,那么我首先是确定温度高了,鱼就会有活性和食量但是却没口,这时候,我就会打听这里的鱼情,是不是阴天下雨的时候好钓,或者刮大风好钓,如果是,那么我的应对就会是要么选择下风口,如果没风!我就会重新找水深,因为水深了以后温度会低,相反的溶氧就高!没准鱼更好钓,那么这些就是钓鱼的基础,而除此之外,还有鱼类的状态和养成习惯共生鱼种的关系,都和你最终的钓获是有关系的!

但水中的溶氧,是在温度、活性、食量之上的又一个钓鱼的重要基础,必须要了解。我再拿黑坑举例:假设鱼坑老板拉来的新鱼有几种:

1、在水质较好的水库中网箱养殖的。

2、水质较差的水库中自然养殖的。

3、池塘中高密度养殖的。

4、拉回来的鱼在本塘养殖的。

5、自然养殖的拉回来,用网箱圈养的。这些都是有不同的状态差异,和鱼类不同的生长溶氧环境,这就又涉及到了鱼最终的开口状况的。

无奈!现在的钓友真不知道怎么了?可能我说的这些从来不考虑也不去想,就认为有什么神奇饵料,或者神奇小药就会让你钓的更多,还有自作聪明的人搞增氧颗粒,我特别好奇的想问问您,真的给你带来了神奇吗?把你打得半死,你还有心情吃东西吗?难道说把东西里掺上金创药你就吃了吗?别再认为钓鱼简单了,别再认为漂一动就提竿那就是会钓鱼,没有理解和基础,只能让你越钓越糊涂。

让钓鱼渔获多的七个应变技巧


就当前而言,有关钓技方面的总结很多,钓具也比过去先进了不少,使得钓鱼活动在人们的业余生活中更加丰富多彩,凡是钓过几年鱼,读过一些钓鱼文章或有关书籍的钓友,在调钓和用饵上都有自己的一套见解。然而在实际运用当中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运气时好时坏,虽然也能钓上鱼,但是常不如他人钓得多。

钓鱼本无常胜将军,有一定的偶然性,这无可厚非,重要的是应该善于总结,特别是找出失败的原因。古人云:心之官则思。垂钓本身是在诱钓,所以应该从主观因素上想办法去适应客观,也就是鱼的需要,这即是应变,应变不是想当然无根据地突发其想,而是经过主观上的观察,客观地分析(这需要较扎实的基本功和较丰富的经验)作出较正确的判断。在这方面往往因个人阅历不同,认识上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一则小故事读后很发人深思:古时候有一个武师,一招一式练得很认真,人们称赞他为武林高手,然而在家里却被老婆打得鼻青脸肿,友人问怎么回事?武师气愤地说:这婆娘全不按套路打。

垂钓也一样,虽然有规律,但无定式,只要保持机敏的洞察心态。人有自信固然好,但是不能固执。本人粗浅认识总结以下几个与应变有关的方面,与广大钓友共同探讨,以开拓思路。

因季节应变

一年四季不同,垂钓中变化也不同。四季是人类按气候变化分割的,每个季节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反复演变的,尤其是春秋两季,处在冷热交替时期,天气变化较大,而且也是两个钓鱼的旺季。为了详细加以区分又常人为地把一季分成三个节段,如早春、仲春、暮春,很多钓鱼文章中都阐述了不同时期的见解。例如:早春钓阳、钓深;仲春温差大晴天反而不好钓,选雨天较佳,也宜钓草、钓浅;暮春天气变暖进入钓鱼旺季,宜钓稍深或钓早晚。初秋天依然较热基本等同夏钓;仲秋又进入钓鱼旺季,特别注意风向与风力的变化;晚秋天气转凉,以昼夜温差变化对鱼的影响最大。在这方面我国南北各地域不同可能有差异,应该注意总结。

因天气应变

天气变化对垂钓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主要体现在阴、晴、雨、雾、露、月光、气压、空气、湿度、温度等变化上。这些变化随着季节不同影响也不一样。风和日丽的天气并不适合任何时候垂钓,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巧妙的勾划出垂钓的天气,但是雨天也同样不是任何时期都是最佳天气。谚语有:春雨鱼满塘,夏雨不上钩的说法。天气变化对鱼的活动影响最大,想钓好鱼不妨学习一点气象知识,这会大有益处的。大气压的高低和空气的温度、湿度变化已经广为人们所重视。除此之外月光也影响鱼类活动,月夜鱼爱活动对夜钓有益,但清晨活动减少又对白天垂钓有影响。

因风应变

鱼随风动,风向和风力也影响垂钓。迎风钓鱼是一般规律,其中有上鱼之风,也有不上鱼的风。例如:春钓东南风而夏季则不宜,否则会潮湿发闷,盛夏西南风不爱上鱼,但钓草鱼恰相反,我国地域广阔,东西南北因地理位置差异大,难免有特殊情况,所以需要在实践中因地摸索。

因温差应变

鱼类是变温动物,气温的昼夜温差影响着水温,温差又与季节有关。冬季和盛夏气温相对稳定,温差变化较小,尤其是盛夏因为温差过小很不舒服。春秋两季昼夜之间温差变大,十五六度是很平常,人们可以增减衣物,而鱼则只有向适合自己的温度上浮或下潜,变化过大,一时难以适应也就不愿就饵了。

因水情应变

水温、水质、水流及含氧量和鱼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水质的肥瘦,不但影响水的酸碱度,也影响水中的含氧量,肥水的特点是升温快,含氧量偏低,水中生物多,鱼的食物来源相对较多,特别是夏季在肥水不好钓,如果在春季会好些,钓点也宜选择在有风的富氧区。肥水中钓鱼在用饵上也需要动脑筋,而且肥水塘往往底部淤泥较厚,在调标上应多加注意。

因饵应变

鱼饵有荤素、生熟、软硬、大小、香臭之别,也是钓鱼人最敏感、最容易偏于关注的因素。鱼饵的应用要因时、因地、因鱼选用。特别是在开放鱼池,用饵的矛盾最为突出。鱼饵没有到哪里都一成不变的绝对配方,值得一提的是饵的状态,在小鱼少的情况下,钓饵的散、软是致胜因素之一。

因鱼应变

不同品种的鱼钓法不同是常理,但是同一种鱼在不同环境不同季节钓法也有区别。比如在天冷水凉的初冬,很多人都认为标应该调灵钓灵,其道理是鱼吃口轻,这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分析原因是因为温度低,鱼张不开口,动作迟钝。如果用小标轻坠采取调平水钓钝的办法,会使鱼就饵方便,吃饵后鱼标反应虽然慢,但是幅度很大,很适合钓鲤鱼和鲫鱼。

还有同是一种鱼,因为人工饲养的原因形成鱼的偏口,尤其是喂鸡饲料或酒糟的鱼,不针锋相对采取措施很难取得好成绩,钓草鱼更是大家所熟知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使用不同的方法和饵料。

野钓要想渔获好,5个小细节少不了


野钓深受不少钓友的喜爱,因为它充满了趣味性和变化性,但是由于自然水域的环境比较复杂,所以想要有好的渔获,在一些细节方面需要钓友们尤为注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使自己的野钓变得轻松吧!

保持安静

不同的水域对环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像那些常年行船的水域,即使噪声比较大,但因为鱼儿已经习惯了,所以仍然是可以垂钓的。但如果是在水库这种噪声比较小的水域,就一定要保持钓场安静了。

线组要合适

不少钓友认为,野钓是一定能钓上大物的,这种想法明显错误,野钓并不一定能钓上大物,一般手竿范围内,小鱼会更多,因此,钓友们要将线组控制在钓3斤以内的鱼儿为宜。可以选择2.0号的主线搭配1.2或者是1.5号的子线,要注意的是,鱼线一定要选择同一品牌的不同粗细。如果是用海竿垂钓的话,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了,但也不能超过5.0号的。

把握扬竿技巧

一旦看到了鱼漂讯号,扬竿是用手腕的力量先将鱼钩刺入鱼口,然后通过大臂和小臂的共同作用,慢慢起鱼。一般野钓的鱼儿挣扎力度都比较的强,所以如果扬竿刺入过狠的话,是非常容易刺激到鱼儿的,使它们猛烈的挣扎。因此,钓友们可以将刺入、扬竿这两个动作分解进行,会更有利于捕获。

必备失手绳

对于失手绳的使用,钓友们不能因为嫌麻烦就不预防。野钓的时候,鱼儿的警惕性很高,一旦感觉吞钩后有很大的危险,它们就会转身走掉,很多时候都是即使看到了鱼漂,还没来得及抓竿,鱼竿就被拉入水中了,因此,失手绳是一定要有的。

将鱼儿引出窝

一旦中鱼之后,钓友们就要尽可能的避免鱼儿在窝子里挣扎,尽量在不断线的情况下,将鱼儿牵引出窝子之外。钓友们可以这样做,一旦鱼儿在窝子里挣扎,那就将竿稍向左或者是向右引导,使鱼儿要么反方向运动,要么顺着竿子的牵引力出离窝点。

要想钓的多必须先打窝 [打窝技巧]


打窝是指为了钓获更多的鱼而采用诱饵窝料引鱼进窝的一种手段。钓鱼谚语说的好要想钓的多,必须先打窝这些谚语都说明了打窝在钓鱼过程中的作用非 常重要。打窝虽然看似简单,但是里面包含了很多技巧。

首先要根据所钓鱼种的觅食嗜好打窝,鲫鱼喜欢小颗粒类的香甜型窝料,鲤鱼喜欢粗颗粒混合物酵香型窝料,草鱼喜欢青草类的窝料,各种鱼类的喜好不同,要使用的窝料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根据所钓水域打窝,比如水库水广鱼稀需要打大窝,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打窝。打窝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不是随便往水里扔点窝料就完事了,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总之打窝是钓鱼之前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根据所钓对象鱼来打窝

1、钓鲫鱼打窝

鲫鱼是钓友最常钓的对象鱼,江河湖泊等各种无污染的水域都能见到鲫鱼的身影。垂钓鲫鱼打窝首选小米,小米经过泡制加工后可做成麝香米、中药米、酒米等各种味型的窝料,这些都是打窝诱钓鲫鱼的好窝料。

2、钓鲤鱼打窝

鲤鱼生性机警,个体较大,被钓到后在水中劲头十足,因此很多钓友都喜欢钓鲤鱼。钓鲤鱼打窝要讲究窝料粗细混合,窝料里面既要有小米类细小颗粒又要有豆饼玉米颗粒饲料等大颗粒。窝料最好经过发酵,发酵过后产生的曲酒酵香味道对鲤鱼有很大的诱惑力。

3、钓草鱼打窝

草 鱼为食草性鱼类,个体大、生长快,很多钓友都喜欢钓大草鱼,遛起来非常过瘾。钓草鱼打窝越原始越好,青草、韭菜或者芦苇等植物对草鱼都有很大的吸引力。特 别是芦苇,如果钓草鱼的水域有芦苇,可直接使用芦苇打窝、用嫩芦苇来钓。如果条件有限,找不到草鱼喜欢吃的植物,也可用发酵的五谷杂粮打窝,味型要求酵香 酸甜。

4、钓鲢鳙打窝

鲢鳙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主要吸食浮游类的食物。有些水域禁止钓鲢鳙,有些水域允许钓鲢鳙,因此在一些收 费的水域垂钓要事先问好是否可钓鲢鳙。钓鲢鳙打窝要讲究窝料的雾化性和味形。

一般都用粉状的谷物配合细小颗粒类的谷物进行打窝。常用的窝料就是豆腐渣,麸 皮玉米面发酵类谷物等,在配合一些商品窝料进行打窝,让窝子形成一个大的雾化区域,通过窝料的酸甜臭味诱惑鲢鳙进窝。

二、打窝的方法

1、手抛打窝法

配制好窝料后用手把团好的窝料直接扔到水里。手抛打窝法是钓友最常用的打窝方法,方便省事简单,但要注意一点,手抛打窝尽量扔的准一些,让窝料都落在浮漂周围,误差不要超过半米,如果扔的太远鱼进窝后也看不到鱼钩。

2、搓饵打窝法

此种打窝方法多用在黑坑或者竞技比赛以及鱼密度比较大的水域,垂钓时先搓上十几竿大饵抛到窝子里面然后开始正常垂钓。有时候也在铅皮座的位置搓更大些的饵团抛到窝子里面,此种打窝方法快速、准确,边诱边钓是钓友们常用的打窝方法。

3、工具打窝法

利用各种打窝工具把窝料送到钓点。最常用的就是打窝器,把窝料放到打窝器里面,然后用长竿短线挂上打窝器缓缓的送到钓点。抛饵勺也是用来打窝 的,特点是抛的远,如果不经常使用抛的时候容易出现远近不一,影响窝子的效果。

遥控打窝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钓友使用,特点是方便快捷,遥控自如,打窝准确,不过价格比较贵些。弹弓打窝法也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把窝料用水溶网装好,然后用弹弓打到指定钓点,这种打窝方法也靠一个熟练的程度,经常使用就会打的很准,做窝的效果也会很好。如果在大型水域钓大鱼一般都是打重窝,一次要打几十斤上百斤的窝料,这时候就需要划船把窝料送到指定钓点。

三、窝子的种类

1、小窝

用打窝器每次打窝不超过50g,窝料主要是小米,小窝主要用来诱鲫鱼。

2、大窝

使用手竿在大水域垂钓,每次打窝至少在1斤以上,由于大水域鱼的密度相对低一些,窝子打少了诱不过鱼来。

3、特大窝

在水库湖泊等水域钓大鱼,需要连续垂钓2~3天或者一周以上的时间,这时需要在垂钓之前打上大窝子,窝料每次至少10斤以上,有些钓友在水库垂钓,钓一次都要消耗上百斤的窝料。

4、素窝

主要使用五谷杂粮类粮食作物打窝,如糠饼、豆饼、麦麸、菜籽饼、大米、小米、面粉、玉米面、混合饲料等,这是钓友使用最多的诱饵,对鲫、鲤、草、鳊等鱼均有很好的效果。

5、荤窝

主要使用一些动物内脏或者骨头打窝,如鸡肠子、鸡血、猪肝、猪肺、羊骨头等,垂钓鲶鱼或者黄颡鱼时打荤窝效果最好。

6、活窝

选择大块豆饼打眼用绳子拴好扔到钓点里面,或者把配好的窝料用纱布包好系上绳子扔到钓点里面。钓鱼结束后在把窝料提上来,可以灵活更换钓点,这种窝子称为活窝。

四、打窝原则

1、适量原则

打窝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少了诱不过鱼来,太多了就把鱼喂饱了。打窝量的多少一是根据所钓鱼的大小决定;二是根据水的深浅决 定。一般情况下钓鲫鱼等小鱼到时候一次打上30~50g即可。如果钓鲤鱼草鱼等大型鱼一次打上拳头大小的窝料5~6个蛋即可。同时也要根据水的深浅打窝, 水浅少打一些,水深多打一些。

2、适时补窝

打窝不是一次性就完事了,如果垂钓一天的话,中途要根据鱼情补1~2次窝子,补窝子的时候要注意,窝料的用量要比第一次打窝的时候少。

3、多点打窝

野钓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如果只守一点往往会出现空军的情况。因此垂钓开始的时候事先打上2~3个窝子,然后轮番施钓,哪个窝子出鱼就在哪个窝子钓。

五、常用打窝工具

1、水溶网打窝

2、打窝船

3、抛竿搓饵打窝

4、抛饵勺

5、常用打窝器

6、打窝弹弓

秋季钓鲫鱼,要想渔获多多,这些用饵心得请收藏


秋季的到来,让很多喜欢钓鲫鱼的人,出钓的频率都增加了很多,因为这个季节的鲫鱼比较肥,而且天气也变得凉快了,外出钓鱼不是那么热了,不仅如此垂钓的鱼个体都比较大,这过程是相当的过瘾。当然大家出钓频率高,还是为了享受钓鱼的乐趣。在这前提就是,钓友得能钓到鱼。大家应该也知道,钓鱼的关键就是饵料,一款好的饵料可以能钓到不好鱼,当然好的饵料人人都希望有,但是这得看钓友怎么用了,同样的饵料如果用法对了,那么钓效就好如果方法没用对钓效就差。所以为了让钓友们钓好鱼,今天给钓友们分享一些秋季钓鲫鱼用饵心得,如果你想渔获多多,那就收藏这些心得。

鲫鱼

心得1:这个季节的鲫鱼呢,从夏季来到了秋季,所以还是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呢,对味型的需求还是偏向于香味这些,虽然秋季温度低了,但并没有太大的明显,只需要在搭配饵料的时候,适量的加入腥味的东西即可,当然加入蛋白含量高的蛋白粉,效果会更好,鲫鱼是比较迫切需要这个的。

饵料

心得2:很多钓友都希望自己的饵料状态好,但很多时候都疏忽了,从来没有说到达钓场之后,先把饵料开好,让饵料有充分的醒饵时间。最终导致饵料状态不足,因为很多人都喜欢直接开了就下手用,秋季钓鲫鱼的时候,钓友就得提早开好饵然后醒饵,因为这个季节的水凉了,开好饵料不能充分的融合,自然状态就会变差。

饵料

心得3:鲫鱼吃口呢比较小,所以钓友们在这个季节开饵的时候,尽量让饵料细腻一些,这样入口性就更好,钓住鱼的几率也就高了,那么如何让饵料变细腻呢,用筛网过滤一些,把颗粒大的物料再次碾碎,这样饵料就细腻了,入口性就强了。这样使用饵料才更符合这个季节鲫鱼的需求。

饵料

心得4:每个钓友都喜欢让饵料雾化,认为这样钓鱼比较好。雾化的确可以诱鱼但是对于鲫鱼来说不适合,因为饵料还没到底钩子上面就没有饵料了,鱼吃不到饵料了怎么钓住呢。所以钓鲫鱼不要考虑雾化饵料去诱鱼,而是选择用酒米打窝,这样诱鱼快不说还能更好的留鱼。以上就是秋季钓鲫鱼开饵的一些心得了,希望钓友们看完之后有所启发,这样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当然钓友们在看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哪里不对,或者有自己的心得要分享,大家都可以下方留言告诉我,这样也能让我知道不足的地方,我是兰博万这期分享就到这里了,咱们下期分享再见喽。

冬季要想钓好鱼,从这几处去调整,渔获少不了


冬天来了,温度下降了,对于喜欢钓鱼的人来说,简直是‘噩耗’。因为外出钓鱼比较冷了,而且水中的鱼活动量少了,钓起鱼来就比较吃力了。的确季节的变化对钓鱼影响很大,但只要思路对了,钓好鱼是不难的,毕竟季节的变化我们改变不了!今天给钓友们分享一些知识,那就是冬季钓鱼需要调整的地方,只要从这几处下手,渔获一准少不了。钓友们想学习的话,往下看吧!

打窝:钓鱼讲究的是诱钓结合,因此冬季钓鱼也得先诱鱼,诱鱼比较关键的就是打窝了。在鱼活动量大的时候,窝料投入量都比较大,这样倒是没问题。冬季了温度低了,鱼的活动量少了,窝料还是那么多,就会让鱼吃窝料吃饱,因此冬季打窝要调整窝料入水量,不能太多!

钓具:钓鱼的时候需要借助很多的东西,才能把鱼钓上来,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主线子系和鱼钩,它们看似不起眼,但如果搭配不合理,也会影响钓鱼。尤其是冬季,所以钓友得调整这些,把鱼钩鱼线换到小号,这样钓鱼传递的信号更准确,自然上鱼率就高出了很多,好的渔获就有保障了!

钓法:有些钓友平时钓鱼喜欢抓死口,也就是不黑漂就不提竿,平时这个没问题,而到了冬季这样就不行了,因此钓友的调整。浮漂调整的灵敏一些,只要浮漂有细微的动作就提竿,百分之80可以钓到。为什么我建议这样调整,因此这个季节的鱼吃口弱,信号不会很明显,如果你还抓死口,那么上鱼率就很低!

2020秋季钓鲫鱼,要想渔获多多,这些用饵心得请收藏


秋季的到来,让很多喜欢钓鲫鱼的人,出钓的频率都增加了很多,因为这个季节的鲫鱼比较肥,而且天气也变得凉快了,外出钓鱼不是那么热了,不仅如此垂钓的鱼个体都比较大,这过程是相当的过瘾。当然大家出钓频率高,还是为了享受钓鱼的乐趣。在这前提就是,钓友得能钓到鱼。大家应该也知道,钓鱼的关键就是饵料,一款好的饵料可以能钓到不好鱼,当然好的饵料人人都希望有,但是这得看钓友怎么用了,同样的饵料如果用法对了,那么钓效就好如果方法没用对钓效就差。所以为了让钓友们钓好鱼,今天给钓友们分享一些秋季钓鲫鱼用饵心得,如果你想渔获多多,那就收藏这些心得。

鲫鱼

心得1:这个季节的鲫鱼呢,从夏季来到了秋季,所以还是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呢,对味型的需求还是偏向于香味这些,虽然秋季温度低了,但并没有太大的明显,只需要在搭配饵料的时候,适量的加入腥味的东西即可,当然加入蛋白含量高的蛋白粉,效果会更好,鲫鱼是比较迫切需要这个的。

饵料

心得2:很多钓友都希望自己的饵料状态好,但很多时候都疏忽了,从来没有说到达钓场之后,先把饵料开好,让饵料有充分的醒饵时间。最终导致饵料状态不足,因为很多人都喜欢直接开了就下手用,秋季钓鲫鱼的时候,钓友就得提早开好饵然后醒饵,因为这个季节的水凉了,开好饵料不能充分的融合,自然状态就会变差。

饵料

心得3:鲫鱼吃口呢比较小,所以钓友们在这个季节开饵的时候,尽量让饵料细腻一些,这样入口性就更好,钓住鱼的几率也就高了,那么如何让饵料变细腻呢,用筛网过滤一些,把颗粒大的物料再次碾碎,这样饵料就细腻了,入口性就强了。这样使用饵料才更符合这个季节鲫鱼的需求。

饵料

心得4:每个钓友都喜欢让饵料雾化,认为这样钓鱼比较好。雾化的确可以诱鱼但是对于鲫鱼来说不适合,因为饵料还没到底钩子上面就没有饵料了,鱼吃不到饵料了怎么钓住呢。所以钓鲫鱼不要考虑雾化饵料去诱鱼,而是选择用酒米打窝,这样诱鱼快不说还能更好的留鱼。以上就是秋季钓鲫鱼开饵的一些心得了,希望钓友们看完之后有所启发,这样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当然钓友们在看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哪里不对,或者有自己的心得要分享,大家都可以下方留言告诉我,这样也能让我知道不足的地方,我是兰博万这期分享就到这里了,咱们下期分享再见喽。

传统钓多窝点走钓七星漂调漂技巧


都说台钓调漂难,传统钓调漂简单,其实台钓调漂难倒不难,只能说过程繁琐点。而传统钓调漂过程相对要简单的多,却也要会灵活运用,个人平时接触传统钓多一点,在这里就将传统钓多窝点调漂、用漂技巧做一个分享吧,可以让新手少走点弯路,我脑子没那么灵活,也是过了大半年才知道原来七星漂还可以这样调,这样用?。非喜勿喷哈?。

正常的样子

传统钓都用七星漂,这大家都知道,但七星漂不是说只能用七颗星豆,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只是因为七颗星豆用的多,所以是一个统称。平时使用的时候1234567颗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因为这不是今天的重点,这里就不展开了,就拿一颗星豆来说吧,可能很多钓友有疑惑,我就简单说一下吧,一颗主要用于传统钓的弹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其实传统钓的方式真的有很多,这些都是由古至今的钓者流传下来的钓鱼智慧。

今天我们就以五颗星豆来做示范吧。一般来说传统钓走钓最好用567颗星豆,走钓会走到多个钓点,每个钓点的水深都不一样,星豆太少调漂会麻烦。

图示

四颗在下

一颗在上

在水中的状态

因为传统钓会打好几个窝子,尤其是冬天,鱼不怎么爱动,这就要人找鱼,找到感觉附近有鱼的地方就打个窝子(打窝量不宜过大)。所以打的窝子多,就会遇到每个窝子的水深不一样,水深相差不大基本就不用调漂了,但当水深相差很大就如一个窝点在水边,一个窝点在水面中间时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所将的方法了。

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引子吧?。真正的调漂方法其实很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可以将最上面和最下面的星豆当做标记物。

先来说以上面的星豆作标记吧,先探测一下最浅与最深窝点的水深,当从水深窝点换到水浅窝点的时候,最上面一颗星豆不用动它,将其它的星豆往下撸,如图所示。

图示

一颗在下

四颗在上

看得不太清,在水面看跟正常的一样

同理,当从浅水窝点换到深水窝点时,保持最下面的星豆不动,将中间三颗直接往上撸就好。如图所示。虽说传统钓走钓要走动,但也不能走太远不是,所以基本在同一片水域,同一片水域水深相差大的地方就是水面边缘与中间了,只要将这两个标记好了就好,其他都差不多。对于走钓的比较远的,在不同水域探钓为主的最好用七颗星豆,基本思路都一样,别看简简单单的星豆,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将传统钓的作用发挥出来。好了,希望对你有用。

秋末要想钓好鲫鱼,建议你看看这篇文章,助提升渔获


眼下对于北方钓友来说,大家能钓的鱼越来越有限了。因为秋末天气比较凉了,水温也降低了很多,开口的鱼也就越来越少了。所以很多钓友把目光转向了鲫鱼,因为鲫鱼常年都开口,相对来说比较好钓一些。当然这是理论情况下,实际当中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故此今天我给钓友们分享一些秋末钓鲫鱼的经验和心得,让钓友们钓好鲫鱼。如果你想提升渔获,那就不要错过今天的分享!

这个季节温度本来就低,所以钓友们在选择钓位的时候,要考虑一点,那就是避风的问题。风吹不仅会带动食物,还会带起水花降低水温,这样想钓到鲫鱼就难了。所以选择钓位的时候尽量选择避风的位置。另外垂钓的水域,尽量要避开大水域,选择小水域垂钓鲫鱼容易得多!

秋季温度低了水温也低了,所以钓友们垂钓的时候,都会选择深水区,选择鱼竿的时候,建议在4.5米左右,因为这样可以够得比较远,可以更好的钓到鱼!另外就是搭配线组的时候,尽量选择比较细的线组,这样能让垂钓过程更加灵敏,建议主线1.0配0.6钩子选择3号袖即可。

天气冷了鱼儿的食欲下降了,所以钓友们在打窝的时候,尽量选择虚实结合的窝料,可以是麸类跟酒米混合,这样可以让鱼有的吃还吃不饱,除此之外就是控制窝料入水量和补窝频率,不然鱼还是可以吃饱,这样给后续垂钓带来了烦恼,毕竟鲫鱼食量在那里摆着呢!

饵料是钓鱼的关键,这个季节钓鲫鱼,建议钓友们使用腥味的饵料,前提是使用比较细腻的饵,这样开出来的饵料,入口性比较强。当然如果钓友觉得用面饵不行,可以尝试用红虫和虾肉拉,但这些成本就比较高了。这里说明一点,饵料和窝料的味道不要相差过大,不然鱼也会出现闭口的情况!

鲫鱼胆子比较小,所以钓友们垂钓的时候,尽量控制抛竿的频率,避免过多的声音导致鱼不敢靠近。另外就是这个季节去钓鱼,尽量选择上午的10点到下午的16点之间,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因为这些时段温度会有所提升,鱼口也会变好一些。以上就是今天分享钓鲫鱼的经验心得了,希望对钓友们有所启发,祝钓友大鲫大鲤!

我是一名钓鱼小学生,很期待和钓友交流互动,如果你对上述分享的内容,有更好的建议,恳请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更好地提升自己。

走钓是什么?怎么走钓钓鱼?


台钓与传统钓走钓不同,台钓通过在水域不停地打窝诱鱼,如果鱼情不好撒在多的窝料,也不见得鱼情好转。相反的传统钓中不强调饵料的雾化,不过要注重窝点的精确性,多做窝点打窝诱鱼,不能再原地垂钓,更强调是鱼找人,而不是单纯地诱鱼打窝守株待兔,所以这种传统钓法又被称作走钓法,通过走钓移动不仅提高鱼获,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一、合理选择钓点

钓点常常和鱼获挂钩,有些钓友因为怕出现挂底的现象,会故意避开水草处、水底障碍物多的地方。这样就有点舍本逐末了,因为这些地方常是聚鱼的地方,因为水草会进行光合作用,这片水域含氧量较高,微生物多可供鱼儿吃饵,而且传统钓也适合钓草洞。

有些钓友喜欢在所谓的老钓位打重窝,不仅是为了吸引大鱼前来,也是为了让鱼群形成该处有食物的条件反射,这样可以让鱼群停留在此处。但是要知道,水中的鱼群分散在各处的,当该处的鱼钓得差不多了,就会变得难钓,因为水中已经没有多少鱼可钓了,多是滑口鱼,垂钓的效果大打折扣。

此时,我们不应该再死守该钓点,而应果断地开辟新钓位,老钓位应该任其休养生息,等其恢复后再重新作钓。我们另寻新钓点也有好处,一来新钓点有很多未知的可能性,鱼类资源会相对丰富,而且钓手也能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钓技。

二、多打几个窝走钓

钓鱼前可以先等待窝料慢慢发酵,窝里有鱼才是上鱼的前提,这是诱鱼非常关键的一点,所以不仅要选择一个好的钓点,还要选择在哪里做窝,增强诱鱼效果。我们可以先到发窝快的窝点垂钓,钓得差不多了再换下一个窝点,如此反复,能有效提高钓鱼效率。这种布几个窝走钓的方法,需要垂钓者有一定的经验选择好钓点,如果能根据鱼情选出三个发窝速度不一样的窝点,才能提高钓鱼效率。

三、勤补窝,勤观察

有些钓友认为,走钓就可以省下打窝和补窝的步骤,其实这样是错误的,这样起不到聚鱼的效果,上钩率也大打折扣。垂钓的时候也要注意补窝的用量和频率,即使在两三轮之后还有鱼钓,也要即使补窝,每次打窝只需用三分之或者一半的窝料即可。通常在钓了四五轮后就可以更换钓点,鱼儿基本吃饱了,觅食吃饵的欲望也会降低。

这样多布置几个窝点在走钓,有个比较不好的特点,有人再来垂钓这个窝点,就很难上鱼了。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要想渔获多,钓鱼跟氧走》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绿藻多水域如何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