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域垂钓。

广大钓友是否经常在垂钓中出现这样的现象:窝里明明有鱼,就是不好上鱼。这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妨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饵料的味型上的原因

冬春腥饵为主、夏天清淡为主、秋天香甜的多些、和水肥主清香、水瘦主腥香这是饵料味型一般的原则不同季节和水情分别用什么味型,要随机应变。

二、饵料状态上的原因

开饵时既要有一定的雾化又要考虑饵料的黏性,如果雾化太快的话,饵料的附钩性就会很差,鱼只能闻得到香味但吃不到饵料;雾化太差的话,开出的饵料就会成为一团面疙瘩,鱼就很难诱到窝里,当然就会影响渔获;出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果断重新开饵,把饵料的状态调好。

三、饵料适口性上的原因

不同钓场的鱼的都有各自吃食习惯和偏口的差异,特别是野钓更要注意;这时原塘颗粒是就会变成通杀饵,要适合鱼的习惯还可以降低鱼的警觉;同时还要保证饵料的状态。过硬或过松都不好,过硬影响鱼的适口性,过松,钩饵很难到底,就只剩下空钩,这也是很重要的原

四、线组中浮漂的吃铅轻重上的原因

窝里有鱼就是很难钓上来,就要考虑水底是否出现酱层或水底杂物过多,鱼很难发现钓饵或很难入口,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应调整浮漂同时改用比重轻的饵料使饵料落在酱层或杂物之上;以便于鱼轻易发现饵料和方便入口。

五、浮漂的灵钝和鱼吃口状态上的原因

鱼的吃口状态非常重要,鱼口重、鱼口轻、老滑口、涮口和生口等吃口状态和相对应的浮漂调钓是不一样的,重口和生口要相应调钝一些,轻口、滑口和涮口则相应调灵一点,浮漂的灵钝要根据鱼情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出现漂象乱的情况也大多与吃口状态分析不准有一定关系。

六、鱼的泳层判断上出了问题

在饵料的雾化作用下,鱼层发生变化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有时钓底却很难上鱼,鱼层较乱的情况下,可以试试打全程,找对鱼层,尽量保持鱼层一致,鱼获也就有了。

七、浮漂动作的判断上出了问题

读懂浮漂是一件很难也很重要的事,不同的鱼表现在浮漂上的动作也是不一样的,浮漂的材质和漂型不同对应的浮漂动作也不一样,钓组的配置、浮漂的调钓和饵料具体状态、子线的长短等因素都会影响浮漂动作上的判断,这只能在实战过程中,总结摸索,才能在不同鱼情下准确的判断各种浮漂动作。

八、子线和鱼钩的选择是否得当

子线的线径要比主线至少小一个号,同时也要考虑子线的柔软性和切水行,子线线径过大或过硬,都不利于鱼的入口,尤其是野外钓鱼和一些钓过多次的滑口鱼,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细线小钩往往有不错的收获。还有如果鱼钩过大或钩条过粗的话也不利鱼吞钩;要根据目标鱼的个体大小和季节来确定用钩。

九、是否存在不规范的动作

由于抛竿、抬竿和遛鱼的动作不规范很容易导致鱼受惊吓,从而影响鱼的进食;所以在整个垂钓过程中要规范动作,一旦中鱼就要迅速离开窝点,不要惊吓到窝中其它的鱼,从而影响鱼获就不好啦!

钓无定法,灵活运用。以上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

编辑推荐

垂钓时影响鱼口的三大关键因素


垂钓的收获受到鱼儿进食欲望的影响非常大,而鱼儿的进食欲望受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何提升钓获需要关心的就是如何提升鱼口,但是想要提升鱼口就得先知道造成鱼口不好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去应对,这里就为钓友分析一下相关原因。

第一、先说下生理因素对鱼口的影响

1、不同种类的鱼儿都有其生长期,在生长期的阶段鱼儿对食物需求量大鱼口自然好,但是有生长期也有平稳缓慢期,在缓慢期鱼儿对食物需求降低,鱼口自然也就差了,比如说野生鲫鱼在三年之内都属于生长期,个头长到200-250克左右之后就逐渐平缓,食欲也就小了很多。

2、每年鱼儿都会进入繁殖期,当温度达到适宜繁殖的范围时,鱼儿就开始提前做好繁殖时期所需要的物质准备,这段期间会大量寻找食物补充体内营养,鱼口是非常好的,但是当进入交配产卵的时期之后,鱼儿的食欲就大量降低了,有时候就算周边有食物,也不见鱼儿开口咬钩。

3、当排卵甩籽时期结束之后,鱼儿体内空空如也,对食物的需求量非常高,基本上能吃的都不会拒绝,属于鱼儿进食的另一个高峰期,此时下钩垂钓收获会非常好,由此可见了解鱼儿生理特征,了解鱼儿生活习惯,在对的时间做合理的事就会有不错的收获。

4、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也就会受到水质的影响,当水域中污水排放量大,化工方面的污染情况严重,都会影响到鱼儿的体质威胁到鱼儿的生存,在长期污染的环境下鱼儿不仅会食欲下降,甚至还会生病死亡,所以我们在垂钓的时候要选好钓场水域,要避开被污染的水源,不然的话要么是没有鱼,要么鱼儿状态不好,钓上来也不能食用。

第二、再说说饵料方面对鱼口的影响

1、饵料的质量对鱼口影响是很大的,其中包括饵料含有的营养成分,以及饵料的味型状态,如果饵料的成分搭配不合理的话就难以吸引到鱼儿,所以需要根据鱼儿食性特点以及季节温度的影响来合理搭配饵料成分。

2、除了这些因素要注意之外,也要根据垂钓对象鱼搭配饵料味型,比如说垂钓鲢鱅的话,适宜搭配酸臭味较重的饵料,若是垂钓鲫鱼的话还需要根据季节气候搭配饵料,在夏季高温天气使用清淡香甜的素饵,冬季天冷时使用荤腥的肉饵,所以饵料搭配很重要。

3、搭配好了成分,还要注重饵料的状态,要把饵料的软散程度以及大小比重都做好,才能提升饵料的入口性和适口性,进而提升钓获量,如果这些没做好的话,鱼儿的食欲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的,另外钓钩型号也要选好,钩饵入口好,鱼儿咬钩才积极。

第三、食物源对鱼口的影响

1、水域中食物量的多少对鱼口影响非常大,就拿肥水塘和瘦水塘来说吧,肥水塘食物丰富,鱼儿懒懒散散随便一张口就有食物入口,对食物的需求就非常低,而瘦水塘则大不相同,食物匮乏鱼儿饥一顿饱一顿,碰到能吃的东西就直接扑过去,只要线组钓钩搭配好,鱼儿吃钩饵轻松,没有阻力的话,吃钩率才能够更好的提升。

2、食物源影响鱼口的另一个直观现象就是,经常垂钓天塘和斤塘的钓友都知道这么一个情况,天塘的鱼口要比斤塘差得多,因为天塘是论时间收费的,所以老板会在夜间投放大量的食物让鱼儿吃饱,第二天鱼儿食欲减弱钓者收获自然就少,而斤塘则是以重量收费,老板会让鱼儿处于饥饿状态,并且鱼儿密度也大,钓者收获多了,老板的盈利也多。

3、我们在平常垂钓的时候还需要根据鱼情来使用诱饵,要保证有一定量的诱饵把鱼儿引诱到窝点,还要让鱼儿在众多窝料中注意到钓饵,所以要多用粉状雾化饵把鱼儿引诱过来,但是又让鱼儿处于吃不饱状态。

4、我们了解了鱼口不好的原因,也知道了鱼口不好时的应对方法,控制好了鱼口就意味着有很不错的吃钩率,此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选好合适的钓竿,增加钓获的命中率。

2020冬钓技术之影响垂钓效果的内部因素分析


前面《影响冬钓效果的外部因素分析》及《根据外部因素选择冬钓钓位钓点的技巧》中虽然讲了很多,但都是客观方面上的一些注意点,其实还有一些内部因素,诸如饵料、线组、垂钓技法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在这里,我再和大家分析下一下。

关于打窝的饵料,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看重,把握好一个尺度就可以了。无论什么味型的饵料,都要以清香、平和为主,不能有刺鼻的味道,淡淡的、若有似无最好。钓饵选择红虫,没有其它选项,红虫是荤饵之王,上鱼率是其它鱼饵所无法比拟的。

除去钓位的因素,线组对渔获的影响是可以排在第二位的。在冬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用朝天钩作钓,明知窝子里有鱼,就是看不到吃口,换上立漂、袖钩线组,减小线号,调平水钓一目,放下去就有信号,这说明鱼对钓线、钓钩还是有一定的警觉性的,冬天钓鱼,线号、钩号能小还是尽量小一点为好。

钓点的选择在《根据外部因素选择冬钓钓位钓点的技巧》已经讲述得很详细,这里再次强调一下主动找鱼和动态诱鱼的理念。我曾经多次在自己的帖子里提到端钓这个字眼,这种钓法其实和其它网站上所说的拖钓、戳钓其实是大同小异的。

即找到鱼在哪里,把钩子扔到那里,拖拖点点,拉拉提提,上下左右,不经意间浮子就送上来了,既然打窝子能够把鱼诱过来,新鲜的红虫扔到鱼嘴边上,焉有不吃之理。打窝后等待发窝的那段时间里,沿河岸端上一会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钓鱼时间寻找无限的快乐,您说是吧!

在窝子里钓鱼和端钓一样,也讲究个动态诱鱼的过程,要让钓饵时刻动起来,一是模拟自然水域中小生物的运动状态;二是通过上下提逗引起鱼的注意;三是兼顾不同水层,在运动中截获离底鱼的吃口。

引逗的手法宜轻拉慢放,尽量延长钓饵在半水停留的时间,钩到底十几秒钟没有吃口就可以拉起来重复一次引逗的过程,不要认为引逗会把窝子里的鱼惊走,和起鱼时的水花相比,这点动静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分享几个影响上鱼率的因素,喜欢学习的钓友别错过


对于钓鱼人来说,大家来到钓场,比较看中的那就是鱼了,虽然大家不怎么吃鱼,但必须得钓大鱼,这关乎钓友的面子。虽然钓到鱼不吃但也很高兴,倘若是没钓到鱼很容易被人嘲笑为‘炮手’。当然钓到鱼人人都希望,可如果想钓得好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得看钓友有没有真本事了。今天不说如何能钓到鱼,咱们聊聊哪些因素会影响钓到鱼,掌握了影响上鱼率的因素了,通过这些就知道如何更好地去钓鱼了,如果你喜欢研究钓鱼,喜欢学习,那就别错过!

饵料:一款饵料要想拿来钓鱼,首先就得加水,然后才能拿来钓鱼,一般情况下如果水比不对,就会导致饵料太软或者太硬,这样都会影响上鱼。其次就是饵料的味型,季节不同鱼的喜好就不同,不要在低温季用香饵,不要在高温天用醒饵,不然味型不对就影响渔获了。

鱼口:现在的鱼都比较难钓,有些人把鱼钓上来又放掉,时间长了这样的鱼就比较滑,垂钓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有些时候是因为钓友没有摸准鱼口,没搞清楚这些是什么鱼。钓友没掌握这些,自然也就影响了上鱼率。所以钓友们搞清鱼口很重要,而且季节的因素会导致鱼口变轻,这些也不能忽略掉!

钓具:钓鱼的时候需要借助很多钓具才能把鱼钓上来,有些时候如果钓具搭配不合理一样会影响上鱼率。例如鱼钩太大了鱼吃不进去,鱼钩太小了大鱼吃了就能跑,浮漂选择的跟水域不对等,刮风的时候看不清浮漂,这样一来也会影响到上鱼率,所以钓友们在搭配钓具的时候,一定要合理不能随着性子来!

水层:钓友们应该都知道,鱼所处的水层一般情况都是固定的,但有些时候外界的因素会导致它们的水层发生变化,有些钓友在判断水层上出了问题,也就影响了上鱼率。比如鲤鱼它是底层鱼不假,但是在高温天水底缺氧,那么鲤鱼就会改变水层,来到满足自己的水层,水层变化了你还钓水底,想上鱼就不可能了。所以钓友要谨记,判断鱼所在水层很重要!

影响钓鱼效果的三大因素


无论何时,钓绩在钓客的眼里都是相当重要的。钓绩的重要度并不单单因为它是某段时间内或者某次垂钓的结果,还因为它的好坏与高低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给钓客以鼓舞或者反思。

一般情况下,能够对钓绩造成一定影响的因素是很多的。不过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将这些因素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钓客自身的原因,另一类是作钓环境的原因。换种说法,就是钓客自身对作钓技术的掌握程度和作钓时实时的水域环境及天气状况都会对钓绩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么说似乎还是有些太过笼统,别急,下边咱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直接影响钓绩的钓客自身因素都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找底在台钓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若是找底的时候并没有找平,鱼漂就很难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要么时不时露出水面一大截来,要么就会时不时从钓客的视界里消失。这样一来,施钓的难度就会变大。

一般找好底之后,就需要进行打窝了。打窝也是台钓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不加思考就胡乱打窝也是台钓的一个大忌。尤其是当水域范围比较广阔的时候,聚鱼很不容易,若是打窝再没有章法的话,钓绩自然很难让人满意。

用饵之时忽略了鱼饵雾化方面的状态,也是可能影响钓绩的一个因素。一般的台钓,都对鱼饵的软硬程度和附钩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要鱼饵的雾化性能足够好。好多钓客在实际的操作中难免会顾此失彼,要么是忽略了硬度要么是忽略了雾化,总之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抛竿之时落点的准确度不够高,也是会影响到作钓成绩的。一提起抛竿就总能想到如何做到落点精准的人不在少数,但正真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在钓客中所占的比例却不是很大。我们要明确一个道理,那就是落点一旦有了偏差,聚鱼的速度是会跟着受到影响的。

性子太急,一会儿没有就换地儿也会致使钓绩变差。钓鱼本身就是一种需要耐力的活动,只是有些钓客生来就是急性子,当等了一会儿还不见上鱼的时候难免会沉不住气,近而选择到别处取钓。其实换位钓鱼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可取的地方,只是在换之前钓客需要对当下的钓点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若是真的确定该钓点没有鱼口,换换是好的。若是确定不了,就不妨再在原本的钓点那里钓一会儿。

二、直接影响钓绩的作钓环境因素都有哪些

水温偏低,这可谓是在暮春来临之前最能导致钓绩不佳的一个环境因素了。鱼儿生而怕冷,尤其是在气温普遍较低的冬季和春季,它们对栖息之地和活动范围的选择,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对水体温度的感知结果。一旦水温下降,鱼儿的活性也会随之降低,鱼儿都不开口摄食了,钓绩自然很难高起来。

风力较大,这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也是能导致钓绩下滑的一个因素。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当风力太大的时候,鱼漂的稳定性是会收到影响的。当鱼漂失去了准确并及时反映鱼儿吃口情况的能力之时,与恰当地提竿时机擦肩而过这样的情况就会频发。此时钓获量自然难以好起来。

三、怎样做可让钓绩更好一点

当我们知道了可影响钓绩的一些因素之后,就可以有意地去趋利避害(选择对作钓有助益的作钓环境),并通过积攒经验雕琢钓技来达到提高钓绩的目的。要想钓绩好,可以选一些鱼儿分布的密度较大的水域垂钓。因为这样的话鱼儿咬钩的几率要大一些。

另外,恰当地选择鱼饵也是能提高钓绩的一个好方法。若是鱼儿压根不去吸食钩饵,我们是钓不到什么鱼的。所以要想让鱼儿快速咬钩,鱼饵方面就得格外讲究了。

2020冬钓技术之影响垂钓效果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冬钓效果的因素有很多,简单总得来说,离不开风向、气温、天气、水情的影响,这一点,在《天气水 情环境分析及冬 钓影响浅述》中我们大致上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垂钓的时候如果能够把握这些规律,因时、因势不同而综合分析,合理应对,那么垂钓的效果自然能够变好。我根据多年的垂钓经历,将这些经验做了一些归纳,大家一起了解下。

一、气温和风向的影响

首先是不同气温和风向条件下的选择,一般大风降温天气,钓位的选择还是以稍深为宜,这个深度与气温的高低是成反比的,温度越低,选择的钓点就越深。

温度的变化对不同水深河道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至少在影响速度上是有区别的。半米的水深和两米的水深相比,温度从水面传导到水底的时间肯定是不一样的,鱼类感知这种变化并作出调整所需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一般天气变化剧烈的时候,我都会尽量选择较深的河道作钓,大风大浪大温差,深水河塘受到的影响肯定要比水浅的地方小一些。

冬季与其它三季一样,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比如持续的北风或东北风,风力小,温差小,一般都是不错的天气状况。剧烈的天气变化,不论是降温还是升温,都没有恒温的气候条件下好钓。可能有些朋友会说,降温的前一天和降温当天好钓鱼,此话不假,但我认为这句话更适合于秋天,冬天则要区别对待。冬天降温的前一天常见南风升温天气,降温当天又多是大风大浪,南风天鱼口寥寥,大风大浪虽然鱼的吃口不错,但持竿、观漂困难,冷风冷雨冻伤人,为健康着想,还是少出钓为好。

对于风向和气温,个人认为主要可以分为南风向和北风向两种情况。南风向升温,北风向降温,南风向包括西南风和东南风,北风向包括西北风和东北风,另有东风和西风两种相对平稳的状态,气温恒定。上述种种风向里面,北风向肯定比南风向好钓,东北风优于北风,北风优于西北风,东南风优于南风,南风优于西南风,东风和西风条件下开口一般不会太差。

关于温差的问题,冬天因为夜间温度低,加之降温频繁,常见大温差的天气,温差大并非一定不好钓,需要区别对待。转南风向的天气条件下,前一天夜间温度较低,第二天白天温度急剧上升,形成十几度的温差,此时常见鲢、鲤上水翻花,确实不好钓。降温当天温度下降需要一个过程,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往往到夜间才达到极低值,此时在预报上显示的也是大幅的温差,但在某个时间段内,气温的变化其实还是很平稳的,出鱼的情况也不错。天气预报一般是以天作为预报的计时单位,计时段过长,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如果要作为准确的依据,最好还是结合分时段的预报一并考虑。

二、天气变化的影响

除去风向、气温等因素,阴、雨、晴等天气状况对鱼口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冬季与其它三季不同,连续晴天出钓的效果一般要好于阴雨天气,因为晴朗天气气压较高,而冬天的阴雨常常会有下不透的感觉,虽然温度相对恒定,风力小,但空气湿度大,就容易形成湿霾,即便大多是东风向天气,温差也不大,但空气通透性差,视线不好,气压低,全天钓况都不会太好。

三、水情变化的影响

冬天是枯水期,是一年中水位最低的季节段,受潮水的影响也比其它三季来得明显,根据潮水的涨落调整钓点的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天气条件下,相同的钓位前后两天钓获大相径庭,多半是受潮水的影响,水退一尺,鱼退一丈,都退出去那么远了,今天的鱼肯定不在昨天的位置了。

分析影响鲶鱼觅食的一些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鲶鱼觅食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中溶氧量,二是水体温度。

一、水中溶氧量

鲶鱼不耐低氧,一旦水体 溶氧量低于正常值的一半,鲶鱼就会浮头甚至死亡。由于辽河水流速快,水量大,因此只要不是人为因素,辽河一般不会缺氧;但存在个别企业受利于驱使,不时向 河中偷排污水,致使水体含氧量降低,影响鲶鱼觅食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每年夏秋季节的强降水过后,此时,钓者不宜马上出钓,最好等上一周再出钓。

二、水体温度

鲶鱼觅食最活跃的水温是22℃-28℃(怀头鲶鱼18℃-26℃),水温降低,鲶鱼的食欲就会减退,当水温低于12℃(怀头鲶鱼则为8℃)时,鲶鱼基本不再进食。

每年3月下旬,辽河下游地带气候转暖,水温开始缓慢升高;4月中下旬水温基本能达到10℃以上,饥肠辘辘的鲶鱼开始觅食。因此,笔者每年钓鲶鱼的最早时间是4月20日(谷雨节气)前后。

就本地而言,4月20日谷雨前后至11月8日立冬前后均为钓鲶鱼的有效时间。但由于每年的气候不同,水温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具体时间会有一些变化。

1.四月20日谷雨-五月20日小满,钓者要选择水温相对较高的白天垂钓。这些要选择水温相对较高的白天垂钓。这期间白天水温要高于夜间,特别是正午以后的水温明显高于夜间。鲶鱼为了繁殖后代,顾不得白天的强光照射,纷纷踊跃觅食,垂钓效果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这期间冷空气时常光顾,夜晚水温较低,甚至低于鲶鱼觅食的下限,因此不宜夜钓。钓者在出钓之前一定要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若最低气温在12℃以下,就没必要夜晚下竿。

2.五月20日小满10月8日寒露,这期间夜间水温已经完全满足鲶鱼觅食的要求,钓者最好选择夜间垂钓,特别是6月至9月初这个三个月,最适合夜钓,尤其是晚10点之前,是鲶鱼的觅食高峰,钓效最好;如果钓者非要在白天钓,应选择阴有小雨的天气出钓。

3.十月8日寒露-11月8日立冬前后,这期间夜间水温逐渐降低,鲶鱼夜间活动逐渐减少,白天温度相对高一些,但笔者的垂钓经验表明,白天垂钓河夜钓差别并不大。故此,白天垂钓时首选。立冬后,辽河水温已降至鲶鱼觅食的下限,钓鲶鱼活动基本结束。

钓鲶鱼要早到钓场,特别是夜钓,钓者应在天黑之前1-2小时到达钓场;若是不熟悉的钓场则更要早一点到达。

需 注意的是,辽河下游地带一年当中气温超过30℃的天数不多,而连续高温的夜晚正式鲶鱼觅食最疯狂的时段,因此不要错过。此外,夏季辽河涨水期间,鲶鱼觅食 活跃,钓者在钓鱼的同时要注意安全,以免落水。寒潮来临前一天一级寒潮当晚是鲶鱼觅食的活跃时段,钓者也不要错过;寒潮过境后,最好等2-3天后再出钓。

阴 历初一、十五大潮当晚也是垂钓鲶鱼的好时候。就一夜而言,鲶鱼觅食的最高峰是天黑两小时之内和天亮前后一小时,在此时段,钓者一定要看住自己的竿子。西 外,7月之前鲶鱼产卵会消耗大量体能,体型较瘦,真正肥硕期是立秋以后,故想钓肥硕鲶鱼的钓友应选择立秋后出钓。

早春垂钓提高上鱼率的多种方法分析


已至雨水节气,地气上升,气温回暖,但仍处于早春时节。钓组在沿用冬末的配置的前提下,可适当变化以适应节气,如果我们在选择钓位方面再多懂一点脑筋,是能够提高上鱼率的,下文将从钓位的选择与钓法上谈谈早春如何垂钓。

一、四种较好的钓位

早春施钓有四种较好的钓位,一是水库的上游地段,二是湖库近岸的浅水区,三是有水草的区域,四是河道的交叉口或支流进入主流的入水口。

尤其是入水口处,由于有活水的流动,流水中携带的食物比较丰富,含氧也十分地充足。春季一到,小鱼打头阵,接着大鱼也是成群地打流水口经过,它们为了觅食,逐步地从深水区向浅水区过渡。若近岸处有水草则更好,水草区为鱼儿提供食物,也是鱼儿繁殖的场所,在此施钓,钓效一般都好。

早春的钓点宜选择较小的水面,小水面升温较快,白天阳光辐射带来的热量使水体升温,鱼儿具有趋温性,它们自然会离开深水区,到水体温暖的近岸浅水处觅食。大水面则升温较慢,但也不妨在大水面的向阳背风处钓近岸浅水处的水草。

如果天气较好,早春也可钓浅水滩,有水草最佳,水温在阳光的作用下升高后,且水草区食物丰富,鲫鱼鲤鱼等就会前来觅食与躲藏。若没有水草,有树枝树桩等杂物效果也一样地好。比如近岸的水中有倒下的枯树,岸边有芦苇丛,或者水下有砖石等堆积,破烂的木船在岸边也是鱼儿理想的活动场所。这些杂物处利于鱼儿觅食,也有比较丰富的浮游生物可供觅食,鲫鱼尤其喜欢在这样的水域活动。

二、钓具的精致搭配

早春时节与冬末的气温接近,只是均温稍微高一点儿,所以早春的钓组仍以小钩细线为主。加上早春天气很不稳定,晴好的天气持续不了两三天,就会又迎来冷空气的南下,气温水温比较不稳定,鱼儿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有限,所以鱼儿活动仍是比较迟缓,鱼口仍是比较轻微。我们最好还是采用小钩细线上阵,配置以轻坠和细尾漂。

春季一到,鱼儿经过整个冬季的忍耐,就要进入身体生长的时节了,尽管鱼口轻,但鱼儿此时更需要营养丰富的食物,来为自己补充能量。用小钩细线正合乎了鱼儿在早春的生长特点,如果在湖库施钓,体型较大的鱼儿多,可实事求是地增大线组的号数,对上大鱼与小鱼都有所兼顾。

三、安静地钓,轻轻地钓

安静,不是从钓者的角度出发,而是从鱼的角度出发。因为鱼儿在整个冬季都在深水区度过,习惯了安静的环境,早春温度刚有所上升,鱼儿刚从深水区来到温暖的浅水区,就碰到岸边有嘈杂的声响,胆小的鱼儿是会被吓回去的。那么,这就要求钓者操作钓具的动作要轻,抛竿扬竿的动作就不能用力过大了。钓者在岸边活动时也要轻手轻脚,尽量不让鱼儿发现岸边钓者的身影。

使用海竿串钩施钓时,抛钩入水的动作一定要稳而轻巧;使用手竿抛钩时也不要只用单手操作,双手执竿,匀速轻稳地送钩入水,以免惊鱼。因为鱼口较轻,所以钓者在提竿时不可盲目地进行,正确的做法是先抖腕刺鱼,然后才轻巧地扬竿获鱼。

四、荤饵、活饵比较吃香

早春钓鱼荤饵优于素饵,早春的水温虽然也低,但比起寒冬来,还是显得温暖了许多。近岸浅滩的水草中渐渐多了一些微小的生物,它们都是鱼儿的美食佳味,熬过了一冬的鱼儿终于可以大快朵颐了,所以此时钓者使用含蛋白质丰富的荤饵施钓,才能引发鱼儿的食欲,最适合早春的鱼情了。

我们可用动物内脏,或者河虾挂钩施钓,当然红虫与红蚯蚓是最好与最普及的了。钩子上挂好荤饵之后抛入窝点,巧用钓竿使钩饵缓慢运动起来,移动范围不必大,每次移动十几公分至二三十公分即可,移动后再自然放下,如此间隔性地反复进行,就好像钩饵是自然界的活物一样,容易激发鱼儿的猎食欲望,从而让我们获得理想的钓效。

钩重和饵重对垂钓的影响因素


我们在进行垂钓的时候常常都知道需要注意钓位的选择,钓具的选择,线组的搭配还有饵料的制作,但是有很多人,有很多时候都忘记关注饵重还有钩重的影响了。其实这两个方面是很重要的,它对于我们其他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我们在钓鱼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以下的问题:

1、已经开始垂钓了好长时间,但是还是不了解水下的钩饵是什么状态。曾经有过一位钓友去参加竞技垂钓,一直等到比赛结束才发现钩饵并没有到底,自己之前都是在白白浪费时间。这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到饵重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将饵重以及漂目都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关系才可以将鱼钩沉到底。

2、并没有了解到钓灵还是钓钝,我们会常常观察别人的调目,还可能询问别人使用什么型号的子线,什么样的饵料,其实仅仅是了解这些还是没有太大用的,我们还要仔细地观察他们用饵的轻重以及大小,还要注意漂尖的粗细程度。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全方面的了解到别人的钓灵还是钓钝。

3、找到底之后,换饵之后,调目也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了。这是因为我们的饵重发生了变化,当我们使用的橡皮块的重量与钓饵重量是不一样的时候,钓饵的状态就会与之前发生变化,那么自然调目也就会发生变化。

4、我们不要老是使用同一种调漂法,我们要学会变化,在使用不一样的饵料,钓不一样的鱼儿的时候都要改变调漂的方法,这样才可以做到心里面有数,一切都在掌握中,有一个不错的收获。

上面是我们常常遇见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调漂的时候,必须要注意钩重和饵重的情况。

我们会根据不一样的水情、鱼情来选择不一样的钓饵,不一样的状况下可以使用腥味的饵料,香甜味的饵料或者是混合的饵料,还要注意饵团的大小,一般都是在钓大鱼的时候采用大的二团,在钓小鱼的时候使用小一点的饵团。

因为我们使用的饵团的大小不一样,所以调漂也是会有不一样的。而且我们还可以使用像红虫,蚯蚓之类的虫饵,使用这种饵料,就不要将钓组调的过于灵,而是要要钝一点,这样我们才不会有一点动静就会显示出来。还有一种更加特殊的拉饵情况,这种拉饵很是轻盈,而且进入到水里面就会发生雾化情况,所以最后到达水底的饵料的多少是不清楚的。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地调漂。

我们在垂钓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水情变化或者是鱼情变化,所以我们就要在垂钓的过程当中及时调整钓组的状态,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饵料的重量来改变钓组的灵钝,一般来说,饵料稍微多一点,触底就会更多一些,饵料少一点就会产生相反的状态。

希望上面的这些介绍可以在垂钓的过程当中对我们有一些帮助。

浅析影响垂钓的八个客观因素


垂钓时常听的一句钓鱼钓鱼,十钓九娱,钓鱼是一项很好的娱乐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修身养性。有时钓鱼空手而归,作为一名钓鱼爱好者,应该习以为常。钓鱼就像人生,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应该把这些逆境看成调节生活的乐趣。

面对不理想的鱼获,失败的钓手找借口,成功的钓手分析原因,其中有很多因素是客观的,所谓客观因素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在此我只分析影响淡水钓鱼的客观因素,使广大钓友知其然,更多的是知其所以然。

一、天气状况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例如:晴天、阴天、下雨、下雪、打雷、下雾等,老话常说出门看天气,钓鱼看水色,有些钓友钓鱼之前喜欢听天气预报,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天气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鱼获。

在所有的天气状况中,晴天最适合钓鱼,气温、水温适中,水中的溶氧多,鱼的食欲旺盛,吃钩率高,气压稳定,少风光线好,垂钓者的心情也好,各方面的有利条件都具备了。其次是阴天,气温、水温比较适中,伴有小雨,偶尔有风,气压较低,水中的溶氧相对降低,鱼的食欲下降。

再次是下雨,下雨天气温、水温都在下降,气压低,水中的溶氧少,下雨天也不方便垂钓,但是下雨过后却是一个非常好的钓鱼时机,特别是黄辣丁。打雷前,气压低,水中溶氧少,鱼儿闷热跳出水面,故有谚语宁钓日落后,不钓雷雨前。下雪气温太低,下雾天气不好看浮漂,所以打雷、下雪、下雾等天气都不利于钓鱼。挑个好天气,带上家人,拉上女朋友,一起去钓鱼吧!

二、气温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是夏季,气温最低的是冬季,一天当中最高气温的是在14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的温度,什么时候气温高或低,对于垂钓者来说必须要清楚。

众所周知,鱼是冷血动物,鱼的体温是依靠水温调节的,气温变化影响水温的变化,水温的变化影响鱼的体温变化,当气温升高时,水温也升高了,同时鱼儿的体温也升高了,此时,鱼儿活跃,活动范围扩大,食欲旺盛,摄食量大,吃钩率高,反之亦然。从夏季和冬季二个季节的气温对比,可以看出,气温对水温的影响是明显的。如上所述,气温的变化对垂钓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三、水温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的诗句中描绘了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鸭子最先感受到水温变化的情景,在大自然界中,对水温变化敏感的动物不只有鸭子,还有另外一种动物,那就是鱼。对于常年生活在水中的鱼来说,它们能第一时间感受到水温的变化。水温的变化受季节和太阳光照的影响,夏季气温高,光照时间长,水温高。

冬季气温低,光照时间短,水温低,春、秋二季的水温相对比较均衡。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垂钓的水深,比如春季深水区域的水温比较低,浅滩处的水温比较高,此时在浅滩处垂钓,效果不错。再比如夏季浅滩处水温过高,深水区域水温相对较低,此时在深水区域垂钓,效果不错。水温的变化,需要对垂钓的深度做出相应的调整。

鱼对水温的感受,是受鱼儿生理需求的影响,水温太高或者太低,鱼儿都停止进食。至于多少度的水温适合钓鱼,在钓鱼界争论比较大,不同种类的鱼对水温的要求也不同,个人认为水温在15℃以上比较适合钓鱼,当水温低于4 ℃时,鲫鱼、鲤鱼、草鱼等停止进食。冬季是钓鱼爱好者最讨厌的季节,冬季水温低,鱼儿停止进食,所以有谚语冬至不停钓,等于瞎胡闹。

四、季节变化

学过初中地理我们都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和公转平面存在一个夹角,叫黄赤交角,这个角度为2326。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时间内接受的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季节产生四季更替,地球面对太阳的一面为白昼,背对太阳的一面为黑夜,引起四季更替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引起昼夜的更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

一年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秋季节全球昼夜平分,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季节的变化对昼夜长短产生影响,同时对钓鱼也会产生影响。俗话说春钓滩,夏钓阴,秋钓潭,冬钓阳。春季是鱼儿产卵的季节,大部分鱼都喜欢在浅滩处产卵,浅滩处的水温相对比较高,有利于鱼卵的孵化。

另外产卵对鱼的体能消耗比较大,鱼儿急需补充能量恢复体能,就像女人生完孩子做月子一样,再加上前一年冬季很少进食,所以春季的鱼吃钩率高,进食猛,俗语三月三,鲤鱼上河滩,足以说明这一切,春季钓鱼应该选择浅滩处,效果不错。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水温提升快,鱼儿的活动范围也扩大了。

夏季应该选择在阴凉处垂钓,需要注意的是,夏季钓鱼尽量避开高温,可以选择早上或者傍晚,效果不错。秋季的降水量减小,水位在不断的下降,鱼儿都游向了深水处,活动范围也缩小了,秋季钓鱼应该选择深水处,秋钓潭正是此意。冬季气温低,鱼儿停止进食,活动范围减小,有阳光照射的水域,一方面可以提高水温,另一方面被阳光照射的水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部分氧气吸引鱼群,冬季选择在向阳处垂钓,效果不错。

五、大气压强

学过初中物理我们都清楚,760mm水银柱高为标准大气压值,气压分高气压和低气压,高气压也称反气旋简称高压,在同一高度上,气压高于四周的大气旋涡,常伴随干燥晴朗天气,水中溶氧多,鱼儿食欲旺盛。低气压又称气旋,在同一高度上,气压低于四周的旋涡,常伴随阴雨天气,无阳光,水中浮游植物不能造氧,水中溶氧少,鱼儿浮头,气压太高或太低都不适合钓鱼,在标准大气压下最适合钓鱼。

气压对钓鱼产生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溶氧量的多少。总的来说,当气压高时气温低,水中的溶氧多,氧气充足,吃钩率高,钓鱼效果好。当气压低时气温高,水中的溶氧少,氧气不够,吃钩率低,钓鱼效果不理想。根据气压的变化影响气温的降低或者升高,此时的气温变化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温度。

六、气候变化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受纬度、高度、海拔位置以及地理条件影响,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热量的变化。中国的气候从大的方面可以划分成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不同的气候地区分布着不同种类的鱼。

鱼的活动规律是由鱼的生活习性决定的,同时还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气候的分布直接决定了不同地区生活的鱼的种类,以及鱼的生长速度和进食习惯。例如:黑龙江属于亚寒带气候,在那边就钓不到鲮鱼、罗非鱼等暖水性鱼类。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在那边就钓不到狗鱼、哲罗鱼、大马哈鱼等冷水性鱼类,热带鱼在寒带气候中无法生存,冷水鱼在热带气候中也无法生存,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处水域养一处鱼,什么样的气候造就什么样种类的鱼,由此可见,气候的分布状况对钓鱼同样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七、风力、风向和风速

风力是指风的强度,用风级表示,无风、一级、二级和三级风适合钓鱼,四级、五级、六级风比较难钓,七级以上大风不能钓鱼。风向是指风的方向,对方向的把握可以记住以下口诀:左西右东,上北下南,介于西和南中间的方向称为西南,其他方向以此类推。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一般用米/秒或千米/小时作为单位,风速在5米/秒以下均可钓鱼,当风速达到10米/秒时不能钓鱼。风速过快,不利于看清楚浮漂的信号,对钓鱼不利。

我国地处北半球,地势西高东低,东临太平洋。东风多雨,西风多干,南风多热,北风多冷。东风从太平洋吹过来,含有丰富的水量,西风受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干燥少雨,南风由于受海陆温差的影响,夏季,在印度洋中形成冷高压,陆地上形成热低压,热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北风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从北方吹向我国,带来冷气流。

不同方向吹来的风,产生的气象效果是不同的,对钓鱼的效果也会有影响。根据各地钓鱼实践证明,一般刮正东、西、南、北风时,吃钩率差,刮东南、东北风和西南、西北风时,吃钩率高。夏季刮东北风适合钓鱼,冬季刮西南风适合钓鱼。这是因为夏季气温高,而东北风偏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温的作用。冬季气温低,而西南风偏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升温的作用。不管是风力、风向和风速,对钓鱼都会有影响,风力过大,风向不对,风速过快都不利于钓鱼。

八、水位

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自由水面离固定基面的高度,以米为单位。水位又分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夏季降水量大,水位上涨,为一年中的最高水位,冬季降水量少,水位下降,为一年中的最低水位。水位上涨时,鱼儿的觅食范围增加了,钓鱼的范围也扩大了。水位下降时,鱼儿害怕会被搁浅,都游向深水处,钓鱼的范围也缩小了。水位的上涨或下降,都会影响鱼儿的活动范围。因此,水位的变化同样也是影响钓鱼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言道水退一尺,鱼退三丈,鱼儿容易受惊吓,水位的变化自然对钓鱼产生影响。水位的变化,需要钓手对鱼饵做出相应的调理,比如春、夏季节水位比较高时,鱼饵可以清淡一些,秋、冬季节水位较低时,鱼饵的香味需要浓厚一些。同时水位的变化对鱼线的长短、钓点的远近以及浮漂的深浅都会有影响。根据我多年的钓鱼经验,发现水位严重下降时,鱼儿基本不开口进食,特别是大鱼,鲫鱼还会钻泥,对钓鱼自然就增加了难度。总的来说,根据水位的变化,可以得出一个规律:涨水时钓河口,落潮时钓深潭。

以上分析的客观因素,主要涉及到气象学、地理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钓鱼虽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要想真正学会钓鱼,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同学科的知识积累的越多,更有利于提高自己对某些问题认识的水平,对工作也有利。由于每个人对相同问题的看法、角度不同,得出来的结论也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为互相探讨,相互交流。

秋季影响鱼回游的因素有哪些


现在已经是仲秋了,照道理说应该是钓鱼的最佳时期,但是,钓鱼的朋友们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钓了大半天的鱼,就是没有钓到一条鱼,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秋天这个季节,鱼还会不出来觅食呢?其实,秋天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钓的上鱼的,也会有许多的因素影响到鱼儿出现回游的现象。

首先,稍微解释一下什么是回游,如果不想看,可以直接跳到下文。回游,其实就是水下有河沟的大型水库或者是湖面中的鱼群定时的按一定的路线游走的想象。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因素有很多,接下里我就和大家讲解一下。

1、温度的变化

不管是升温还是降温,都有可能造成鱼儿回游的现象。就拿降温来说,应为鱼是冷血动物,身体的温度不能自行调控,所以碰到降温的天气,温度大幅度降低,鱼儿的活性也就降低,必须回游到更加暖和的水域。至于升温,温度提高,鱼儿自然就游到水面等温度较高的水域进行活动,觅食。

2、风

风的大小会也是因素之一。秋天的风大多为冷风,吹在身上更多的是寒意。如果遇到这种大风,吹得人瑟瑟发抖的,那么你也不用期望鱼儿会出来觅食。如果说,今天的风吹在身上暖洋洋的,很舒服,那绝对是钓鱼的好机会。除了风的大小,风向也可以很明显的改变鱼儿回游的线路。吹南风,钓位尽量的选择靠北的有风有水流的地方。如果是吹北风,那么就去选择南岸。

3、光照程度

鱼是一种感光的动物。对于鱼来说,光线越是昏暗,它们的胆子越大,越容易出来进行活动。这就是为什么夜钓要比白天收获多。但是,也要看是什么天气,如果是雨雾天气的话,那就是秋天的无鱼天。所以,我们根据光照的情况,尽量的把钓鱼安排在阴天最合适。

4、惊吓

鱼的胆子非常的小,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躲藏起来。又是因为周边有大的声响惊动了窝里的鱼儿,就会发生断口的现象。这还算轻的,如果窝里面的大鱼被吓跑了,那么不会太久,窝里面的鱼都会随之迁走,再也不会上来了。

5、饵料

用来打窝的饵料,只是将鱼儿引诱过来,改变它们的取食方向,增加鱼儿在钓点停留的时间,并不能够真正的做到让鱼不游走的效果。如果是遇到大湖面的回游鱼,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进行垂钓,争取在它们回游之前获得自己理想的收获。

6、水位的变化

鱼对于水位的变化相当的敏感。秋天会涨水,新水旧水相互结合,从而导致了水温的变化,从而使鱼儿不会很靠边的去觅食,除非是水比较的浑浊。但是如果是退水的时候,水位下降,等到水位下降稳定之后,可能就是鱼情爆发的时候。

总的来说,鱼的活动受非常多的因素影响,我们要想有好的收获,就一定要摸清楚鱼的活动规律,切不可盲目的垂钓。

浅析脱钩跑鱼的九个因素及应对技巧


造成脱钩跑鱼的因素很多,经过大家一个星期对脱钩跑鱼的分享,我在这里把大家的一些心得整理出来,尽量使大家不望鱼兴叹!

一、竿子的软硬程度

都知道硬竿上鱼快,但是硬竿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起竿的瞬间力作用在了鱼线上,直接受伤的就是子线,如果鱼体个头偏大,使用的又是小钩细线组得话,结果就是断线或者脱钩的可能性加大。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上鱼频率不是极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选择中硬调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七偏二八调性的鱼竿,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频繁切线跑鱼这一情况。

二、线组的搭配

首先我们每一次出钓得有一个目标鱼,然后才能合理的搭配线组,线组过粗造成鱼警觉性增加,粗硬的子线还会影响饵料向鱼嘴的移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挡口,这时的鱼讯就会减弱,不能正确的抓住扬竿机会;线组过细强度降低,切线跑鱼总是在所难免。

那么多大的线组搭配是合理的呢?通常情况下应以目标鱼体重作为参考值,子线选择拉力值的2/3为标准比较合理,主线大于子线两个线号。

三、鱼钩的选择

钩子过大会直接导致鱼吃钩困难从而出现假信号,扬竿多数为空竿,即使中鱼也很少有正口,因为没挂牢而跑鱼;反观钩子过小虽没有过大吃钩困难的弊端,但是小钩钩苗短,钩门窄,同样会导致因为强度不足而跑鱼。

很多钓友认为跑鱼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因为钩子没有倒刺导致的,其实不然,中鱼后因为竿子韧性的问题鱼钩始终是向上的,有无倒刺跟跑鱼没有直接的关系。

四、绑钩需注意

绑钩的正确与否其实也是造成跑鱼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绑钩不牢、子线严重弯曲、绑钩方向不正确从而出现刺鱼不牢、脱钩、切线等问题。

正确的绑钩应在钩柄缠绕6-8圈,子线出线在钩柄内侧,也就是钩门内。

五、饵料味型和状态

1、味型不对,鱼吃钩就会反复试探,表现得很迟疑,即使吃钩也很勉强,漂相反反复复,没有明显的目标鱼动作,扬竿多数不中鱼,即使中鱼也可能因为吃饵不深跑鱼。

2、状态不对,饵料状态要求是松、散、软、轻,硬度如耳垂适宜,饵料雾化不好,过硬都会直接影响鱼吃饵的状态。

六、钓组过灵

钓组过灵容易产生假信号,例如鱼在试探饵料的时候,鱼游过旁边或者是小鱼撞线都会使浮漂产生假信号,抑或是鱼在饵旁边吸食鱼饵时,这时候扬竿也多数不会中鱼,要么是饵料没有完全吃进嘴里面,刺鱼太浅导致跑鱼;

七、扬竿太猛

顿口,黑漂,然后刷一声线上了身后的树上,这种情况即使你没发生过,但一定见过,漂相再好也别太激动,提竿的时候温柔点,钩本来就很锋利的,手腕一抖其实就已经扎的很牢了,用太大的力,它会很疼,挣扎的力很大,自然是控不住的,你给鱼的刺激越小,相互的它给你的刺激越小,钓大鱼,第一波冲劲最重要,只要你的技术和装备合格,只要第一波冲劲抗住了,基本就跑不了,所以,提竿轻点,温柔点,给它刺激小点。

八、遛鱼太急

无疑的,中鱼后的遛鱼是整个钓鱼过程中最享受的时刻,要想遗憾不在遛鱼过程中发生,控鱼是关键,遛鱼重在遛,我们只需要控制鱼竿的方向,借助竿子的腰力即可,切忌生拉硬拽。

九、抄鱼入户

抄鱼跑鱼的情况也不少见,抄网太小、一抄不中另一个鱼钩挂住抄网使鱼受到刺激猛然发力也容易跑掉;新手多是抄尾把鱼抄掉的。

鱼终于上岸了,钩子也取了,乐极生悲总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发生,所以抓鱼千万别抓鱼身,只要鱼一扭,可能就前功尽弃了,抓鱼入户一定要扣鱼鳃,或者用毛巾包住,入户时鱼头先进,这样防止鱼入水后跳出鱼护。

本文主要的目的是要引起大家对脱钩跑鱼这一问题的重视,同时相互探讨一起交流学习,因水平有限某些观点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广大钓友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和看法,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钓鱼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秋季影响钓鱼的五大自然因素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这个时间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经历了一场秋雨,天气逐渐转凉。这个时间段一般鱼儿活动频繁,容易获得非常好的钓获,但是在秋天,仍然有很多的垂钓爱好者在进行垂钓活动的时候没有获得很好的钓获,因此,今天小编带大家分析一下秋季垂钓活动失利的一些原因,小编结合自己实际的垂钓经验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希望对提高广大钓友的上鱼率能够有所帮助。

因素1、鱼自身的生长规律

在冬季垂钓水域内部会出现严重的食物匮乏,鱼儿在春天忍过了长期的饥饿状态,需要及时的补充能量,因此在春季会大量的进食,这个时候准备产卵的鱼儿也同样会大量的进食,因此,鱼儿在春季都有非常好的食欲。但是进入秋季,尤其是深秋之后,鱼儿经过夏季以及初秋时节疯狂的进食,鱼儿体内的脂肪以及积累得足够多,这样的季节,鱼儿一般情况下很少进行产卵,因此食欲可能会偏弱一点点。

因素2、气温水温的变化

在春天垂钓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寒潮,但整体来讲,气温以及水温都在升高,鱼儿会逐渐的变得活跃起来。但是,进入深秋之后,气温以及水温都会逐渐的下降,鱼儿适应这样寒冷的水温需要一定的时间,活动量会逐渐减小,因此在这一时间段内鱼儿的食欲也不是特别好,这样往往导致渔获不佳。

因素3、不同的水域鱼情有好有坏

我们在进行野钓的时候,在不一样的水域,有着不一样的鱼情。跟在鱼塘里面钓鱼不一样,鱼塘里面的鱼儿如果已经很少的话,鱼塘塘主会在鱼塘里面放入新鱼,因此,在鱼塘里面垂钓的时候,一年中的任何时间都不用担心没有鱼可以钓。但是在野外进行垂钓的时候水下鱼儿的数量往往是不太稳定的,猾鱼也比较多。滑鱼一旦遇到钩饵,容易产生一种抗拒心理,因此,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掌握良好的技巧,自然钓获可能就一般了。

因素4、地域不同,可出钓的周期有所不同

我国地域辽阔,跨度非常广,秋季温度越来越低的时候,也是从南到北逐步降低的,因此南方和北方的钓鱼时间会存在一定的不一样。中原地区秋天能够用来钓鱼的时间差不多有2个月,而且秋天的阴雨天气比较频繁,经常会有冷空气到来,这样的一些时间就不适于垂钓。全国各地收竿的时间不一样,北方会比南方早一些,甚至有些地区,秋季非常短,然后就直接进入冬季了。在寒冷的天气垂钓,一般很难有好的渔获。

因素5、鱼儿的食物丰富程度不同

在春天里,水里面的的食物不是非常多,一些可以供鱼儿食用的食物还处在生长的过程中,而这个时间段内的鱼儿食欲又比较旺盛,通常会有不错的上鱼率。一旦进入秋季之后,特别是刚刚进入秋季的那段时间,夏季炎热的天气还没有散去,水里面的食物仍然比较丰富,水边的各种昆虫、各种植物、都在生长,一些粮食类的食物也会被雨水带入到水里面,因此在这个时候水里面游丰富的食物可以供鱼儿食用,因此鱼儿很少会冒险去吃钩饵。

在秋天进行垂钓的过程中,没有获得满意的收获可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些自然上的因素,靠人力很难去改变,因此,我们只能从自身下手,采取灵活多变的应对方式,改变不利于我们的状况。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分析影响垂钓上鱼率的九大因素》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大水域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