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天不好钓鱼。

鱼儿上钩,对于垂钓者来说总是充满了吸引力,但是,大家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提前打好窝,进行钓鱼前也能看到窝里面有很多水泡,但是当饵料扔下去之后,等了很久,鱼儿就是不上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鱼儿喜欢诱饵,但不喜欢钓饵

鱼和人是一样的,只有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才会凑过来吃,自己不要吃得,不好吃的,就是再好的食物,也不会去碰它。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条件往往是因为在做窝投放的诱饵时比较随便,只是为了吸引鱼儿过来,当进行垂钓时,为了能够提高上钩率,在钩饵上费了很多心思,最后导致钩饵和打窝时诱饵在气味方面产生差距,导致寻味而来的鱼儿不领情,它喜欢的是打窝时的饵料的味道,并不是你进行垂钓时钩饵的味道,从而鱼儿不去咬钩。所以,在你钓鱼时,一定要记住,用来钓鱼的钓饵与打窝时用的诱饵味道一定要统一。你可能会挑好的吃,但是鱼儿支持对口的。

2、窝里有鱼,但都是小杂鱼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虽然打好窝之后看到窝里有很多水泡,但是很有可能是小杂鱼在其中乱窜乱跑,导致气泡不断,实际上窝里并没有什么大鱼。你看到水泡多只是一个假象,仅仅是因为小杂鱼多,闹窝而引起的。这种情况,对于经验丰富的高手来说,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至于一些新手,只能在实践中多积累一点经验了。

3、进窝的鱼并非是要钓的鱼

不同种类的鱼对食物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鲤鱼喜欢香甜口味的,鲶鱼爱吃肉,鲢鳙喜欢吃酸臭,草鱼鳊鱼爱吃草。钓鱼和治病一样,要对症下药。你要掉鲤鱼、鲫鱼,就投香甜型的诱饵,可以用酒泡上小米、颗粒饲料或者碎豆饼打窝,这些东西在投入水中后,会沉到河底,撒发出来的香气会引来鲤鱼和鲫鱼在水底觅食,从而留住它们。一样,如果你想钓鲶鱼,就用动物内脏,小泥鳅作为诱饵,应为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如果用草打窝,那引来的只能是食草性的草鱼和鳊鱼了。所以说,打窝一定要投鱼所好,这样才能引来你想要的鱼。

4、其他因素

水的温度,阳光,水中的含氧量都是影响鱼儿咬钩的关键。水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水中的氧气含量不足,都会影响到鱼儿的食欲,使它们对鱼饵没有兴趣,从而降低了咬钩率。不咬钩还有可能是因为鱼儿根本就不饿,可以采取一些逗鱼措施,提起鱼儿对钓饵的兴趣,使其咬钩。

归根结底,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分析鱼儿不咬钩的原因,再想出有效地应对方法来促使鱼儿咬钩。

延伸阅读

窝里有鱼不咬钩?原因分析


在钓鱼过程中,对于钓友们来说,最痛苦是事莫过于窝里有鱼却不开口,只能刚看着着急。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鱼,就说明窝点没有选错,没鱼口则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分析具体原因之后解决问题。

首先在野钓中,窝里有鱼还是没鱼,一是看星,二是看花,因为不管新手老手,都容易将水底漂上来的氨泡误认为是鱼泡,但是氨泡是静止的,不会动,鱼泡则是飘飘忽忽的,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则是要看鱼花,氨泡是没有鱼花相伴的。如果确定了鱼花和鱼星,那么下面就需要对饵料、线组、鱼层等多方面进行排查了。

一、饵料

饵的问题无非就是香型、状态、比重两种,有些钓友估计是新人,人云亦云之下,什么饵料都混合到一起,无比例,无顺序,反正麝香、酒香、薯香乱七八糟的都加进去,做窝的时候因为香型浓郁,鱼到是能吸引过来,但是因为香型杂乱,鱼反而不敢下口。

其次则是状态,我们说状态主要就是说雾化程度,这是要分鱼种的,比如鲢鱼就不吃颗粒料,只吸食雾化料,鲤鱼喜欢吃颗粒料,雾化太好全然无爱么。比重则是强调了水层不同,鱼食口也多有不同,自然水域和人工养殖塘就有明显区别,即使同样的人工养殖塘,不同的老板的习惯导致鱼食口比重水层不同也有相当大的差异,这都需要一一实验,当然,老钓友的经验在这里就彰显出来了。

二、窝料

窝打的太厚,留在水底,气温一高容易发酵,鱼被吸引来了,但因为发酵的窝料周围严重缺氧,没口非常正常,这种情况就要想想别的办法,是不是加增氧剂之类的诱鱼开口。

三、水底状况

如果是塘底淤泥过厚,则应改用载铅量大的,能托得住饵的漂;或者减少铅皮,把漂调到能把饵称在淤泥之上;或者改用较轻比重的饵料,总之,要把饵团落在淤泥之上,否则,饵入淤泥,犹如石沉大海,鱼想吃吃不到,自然也就不会出鱼讯。

四、线组问题

子线过粗、过硬,跟棕丝、胡须一样,不利于鱼索饵,特别是对那些被钓过多次,刁滑的鱼儿;钩子过大,鱼口小进不去;钩条过粗,鱼体小吸不动;坠子重了,钓组过钝或陷入淤泥。这些情况,鱼没法咬钩。但只要小试就能找到问题,然后换换钓组做些相应的调整即可解决。

五、因气温导致水层温度变化

钓友们一定要留心,在垂钓中鱼层因为天气或钓法的变化改变了开始活动的水层也是常有的事。只要你脑中有这概念,就不怕。它变你变,谁怕谁;它变,你不变,当然钓不到鱼。

六、气压气温变化

气候骤变,鱼儿缺氧,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对一个钓鱼人来说,那是最为悲惨的事,你将真正面临着一场考验,真正体验到鱼口难开的滋味。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有寻找水域中含氧量大的地方,使用前面总结的办法,抓住每个微小的讯号,变被动为主动,天道酬勤,坚持到底。

总而言之,钓无常态,会动用头脑去钓鱼,结合经验解决问题,当真上鱼了的那一刻开始,才能完美享受钓鱼这项运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窝里有鱼才是王道?窝子里鱼多又该怎么钓呢?


大部分时间咱们都在为没口而烦恼,空军的次数多了也许晚上做梦都想着连杆、爆护。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爆护的机会真的摆在面前,你能把握住吗?

经常有钓友在我文章下面评论:窝里有鱼咋都好钓。这句话理论上讲并没有什么毛病,但如果要杠一下,还是能找出问题。大家知道窝子里鱼的数量越少吃饵就越谨慎,体型稍微大一点的可能吃一口就得磨蹭很久,加上小杂鱼从中捣乱,所以要钓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另一种情况,当窝子里的鱼越聚越多时,鱼儿们的警惕性就会变差,吃饵的积极性会上升,甚至出现上浮抢食的现象。对于很多钓友而言这是最爽的时候,通常浮漂一翻身就会出现动作,找到感觉以后能够连杆、双飞。可是大家也别高兴的太早,鱼多未必是好事,面对这种极快的鱼情,会钓的自然有机会爆护,如果不会钓,鱼群很快便会散去,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散窝!

为什么说窝里鱼多未必是好事,散窝的原因到底在哪。正如文章开头所述,咱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为没口而烦恼,野钓总是这样,空军的日子比爆护的日子多得多,于是呢大家也就习惯这样的鱼情了,有时出去钓鱼也比较松懈。然后突然有一天运气好遇上了鱼群,很有可能就因为装备没带全、饵料不够用导致钓得不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窝子里鱼的数量增大,吃饵的速度就会加快,于是我们的抛竿频率也会随之上升。抛竿频率上升后水中的饵料碎屑就会增多,鱼儿很容易形成抢食的状态,抢不过的就会上浮接饵,此现象在黑坑特别常见(野钓很少有这么好的鱼情)。

这个时候漂相会变得比较乱,抓口失误容易钩到鱼身,一旦钩到鱼身就有可能炸窝。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每次矛到一条鱼就跑个几条,次数多了,窝子慢慢也就散了。春季多钓浅水,大家也知道水浅的地方炸窝率更高,而且很难重新把鱼聚回来,这一点我是很有感触的。

给你几个稳住鱼情的小建议,要懂得快鱼慢钓!

在没口的时候除了打窝大家还能想到什么方式诱鱼呢?是不是加快抽杆的频率,靠饵料从上至下不断雾化来吸引鱼的注意?这种做法是慢鱼快钓,利用饵料的气味和动态来诱鱼,可以理解成主动出击,反守为攻!

而快鱼慢钓正好相反,是指在鱼情非常好的时候故意放慢步调,降低抛竿频率减少饵料雾化,让上鱼的节奏变得慢一些。虽然从表面上看上鱼的节奏是变慢了,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为了防止鱼儿乱层、降低炸窝的可能。

慢鱼快钓的核心是求稳不求快,对于一些基本功不到位、经验不足的钓友,学会这项小技能用处还是挺大的。

如何来实现快鱼慢钓,具体的四个操作方法。

1、尽量不抓接口,每一杆都让饵料到底。除非是鱼儿吃死口,浮漂直接被斜着拉走,否则最好耐心地等它到位。

2、放口。鱼聚的越多,浮漂信号必然增加,而且有些动作会极其夸张,按照多年的垂钓经验来看,大顿口的中钩率不如小顿口的中钩率高,建议只抓小而有力地信号。

3、使用搓饵。使用搓饵有三个好处:一是为了增加饵料重量,以便快速到底,防止鱼儿半路截食;二是为了减少雾化,防止鱼儿急躁;三是增加留鱼性。

总而言之一句话,快鱼要以稳为主,不要一味地追求上鱼速度,命中率才才是王道啊。

我想也有钓友会这样反驳:快鱼就要用快钓,饵料投放的快又多,鱼才会越聚越多,要是在黑坑你这样的操作保证窝子里的鱼都给别人诱去了。

我觉得对于基本功扎实、技术高超的人来说,快鱼可以以快钓为主,因为他们失误的概率会比较低,但对于普通人、技术不那么好的人,只能求稳不能求快。

最后再补充一点:全国各地的野钓资源都不一样,鱼情不好的地方三天钓不出一条像样的鱼,鱼情好的地方一天钓个七八斤十几斤也很正常。

所以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我只是提供了一点对于快鱼该怎么钓的小建议而已。

窝里明明有鱼 就是不上鱼的原因


广大钓友是否会有这种感觉,窝里明明有鱼,就是不好上鱼,是什么原因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妨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饵料的味型上的的选择

冬春腥饵为主、夏天清淡为主、秋天香甜的多些、和水肥主清香、水瘦主腥香这是饵料味型一般的原则不同季节和水情分别用什么味型,要随机应变。

二、饵料状态上的原因

开饵时既要有一定的雾化又要考虑饵料的黏性,如果雾化太快的话,饵料的附钩性就会很差,鱼只能闻得到香味但吃不到饵料;雾化太差的话,开出的饵料就会成为一团面疙瘩,鱼就很难诱到窝里,当然就会影响渔获;出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果断重新开饵,把饵料的状态调好。

三、饵料适口性上的原因

不同钓场的鱼的都有各自吃食习惯和偏口的差异,特别是野钓更要注意;这时原塘颗粒是就会变成通杀饵,要适合鱼的习惯还可以降低鱼的警觉;同时还要保证饵料的状态。过硬或过松都不好,过硬影响鱼的适口性,过松,钩饵很难到底,就只剩下空钩,这也是很重要的原

四、线组中浮漂的吃铅轻重上的原因

窝里有鱼就是很难钓上来,就要考虑水底是否出现酱层或水底杂物过多,鱼很难发现钓饵或很难入口,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应调整浮漂同时改用比重轻的饵料使饵料落在酱层或杂物之上;以便于鱼轻易发现饵料和方便入口。

五、浮漂的灵钝和鱼吃口状态上的原因

鱼的吃口状态非常重要,鱼口重、鱼口轻、老滑口、涮口和生口等吃口状态和相对应的浮漂调钓是不一样的,重口和生口要相应调钝一些,轻口、滑口和涮口则相应调灵一点,浮漂的灵钝要根据鱼情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出现漂象乱的情况也大多与吃口状态分析不准有一定关系。

六、鱼的泳层判断上出了问题

在饵料的雾化作用下,鱼层发生变化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有时钓底却很难上鱼,鱼层较乱的情况下,可以试试打全程,找对鱼层,尽量保持鱼层一致,鱼获也就有了。

七、浮漂动作的判断上出了问题

读懂浮漂是一件很难也很重要的事,不同的鱼表现在浮漂上的动作也是不一样的,浮漂的材质和漂型不同对应的浮漂动作也不一样,钓组的配置、浮漂的调钓和饵料具体状态、子线的长短等因素都会影响浮漂动作上的判断,这只能在实战过程中,总结摸索,才能在不同鱼情下准确的判断各种浮漂动作。

八、子线和鱼钩的选择是否得当

子线的线径要比主线至少小一个号,同时也要考虑子线的柔软性和切水行,子线线径过大或过硬,都不利于鱼的入口,尤其是野外钓鱼和一些钓过多次的滑口鱼,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细线小钩往往有不错的收获。还有如果鱼钩过大或钩条过粗的话也不利鱼吞钩;要根据目标鱼的个体大小和季节来确定用钩。

九、是否存在不规范的动作。

由于抛竿、抬竿和遛鱼的动作不规范很容易导致鱼受惊吓,从而影响鱼的进食;所以在整个垂钓过程中要规范动作,一旦中鱼就要迅速离开窝点,不要惊吓到窝中其它的鱼,从而影响鱼获就不好啦!

钓无定法,灵活运用。以上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

窝里有鱼泡却无鱼咬钩怎么办


垂钓这个娱乐活动之中,是有很大的趣味性的。与此同时,垂钓也有很多让钓客为之神伤的事情。比如说,我们能够确定鱼窝中有鱼,并且窝里的鱼还一直在吐泡,但就是没有鱼口。

遇到这样的情况,好多钓客都是很苦恼的。为了让大家能够彻底和苦恼说拜拜,高高兴兴的钓鱼,今儿咱们就来说说应对这种情况的方式。

一、学会去区分氨气泡和鱼星

看到气泡以后,钓客首先要确定它到底是鱼星还是氨气泡。一般情况下,出现一片或者是一串的泡泡的滑,它们很可能是氨气泡。因为鱼星通常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气泡,大小比较均匀而且特别有规律,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

如果确定我们看到的气泡是鱼星,那就证明水底有鱼在到处觅食。这个时候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将钓位放置在这个位置了。确定好钓位之后,需抓紧抛饵打窝。不过钓饵的味道一定要比诱饵的味道大,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鱼群的注意力转移。此外,抛竿以后钓客应尽可能的抖动鱼竿,借此加大对鱼饵对鱼的诱惑力度。

二、导致鱼儿不咬钩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钓具出了问题。当遇到有鱼泡没鱼口的情况时,钓客应彻底检查我们使用的钓具。在诸多的道具中,要重点检查鱼钩。因为鱼钩、铅块在下坠过程中很可能被水中飘落的树枝、或者其他杂物挂到,并没有坠落到水底。

第二,饵料出现问题。这一点,可以从饵料的性质、气味两者的变化做出分析。一般情况下,饵料过稀遇水后,雾化效果相当快。钓饵到底以后,鱼钩上基本就没有剩余的钓饵了。饵料的味道太浓或者味道太小,很可能导致鱼群会对钓饵产生高度警惕又或者被直接忽略。饵料比重过大,钓饵落底以后直接陷如泥浆中,想一想,鱼群找不到钓饵时怎么可能会有鱼口呢?

第三,钓法没用对。如果钓客找了各种方面的原因之后,发现无口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就应该讲注意力转移到钓法上边来了。这个时候,不妨试试用钓底的方式来施钓。一般效果不会太差。

第四,钓位原因、野外水域的底部情况很可能是杂乱不堪的,地形也是极为复杂的。如果垂钓点是的地形存在问题,是有可能导致鱼群不能进入到钓点,或者让鱼群产生畏惧从而不敢靠近钓点的话,钓客就不要固执己见了,可以试着更换钓位来看看效果。

第五,区域问题。钓鱼活动是不可能不受气温的干扰的。当气温太高或者太低的时候,鱼群是会躲到深水区域不再出来的。这个时候,钓客就应该通过分析鱼儿各方面的情况,来确定是不是要底钓了。

三、如何改善鱼儿不咬钩的状况

窝中有鱼,但是就是没有鱼口确实是垂钓之中很大的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有一定的思路。不得不说按以上五点逐条改善虽然是一个办法,但这个办法比较麻烦,执行起来也比较耗费时间。所以钓客不妨尝试着在原本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作钓用具或者施钓策略。

比如将鱼饵的比重调轻一点,鱼漂的灵敏度提高一点,目数也要调整到5-6目垂钓1-2目。然后观察鱼口情况,调整过后如果有鱼口,但是还是没有中鱼的话,就需要我们继续将鱼钩跟换为小一些的鱼钩了。

如果这之后还是没有中鱼,就只能调换饵料的味道了。倘若之前使用的是浓饵就换成淡饵,之前使用的时淡饵就更换为浓饵。这时可观察鱼漂反应,如果出现大顿口依旧没有中鱼,只需要再将鱼饵摘下揉打至较硬后安装使用即可。

水下有鱼,却总不上钩?其中缘由很简单


几乎80%的钓鱼人,都会遇到一种特殊鱼情,那就是在水下或钓点周围,有大片鱼星存在,却不见鱼咬钩。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那么几个,当然其中缘由也很简单,只不过本人说出来,可能让很多新手钓友感到不好意思,因为有些人都不敢承认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

一、窝料搭配不协调

可能经验丰富的钓鱼人,经常会遇到一些新手钓友,在搭配窝料的时候,要么只有粉质饵,要么只有颗粒饵。这样打窝即便有时会诱来鱼,但过不了多久,鱼就会陆陆续续的离开钓点。因为一款好窝料,不仅要诱鱼,同时还要留鱼。

二、窝料投放不合理

打窝料是一门技术活,同时也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因为窝料投放的少,鱼可能聚不起来,而如果投放的量过多,鱼就只会吃窝料而不顾及饵料,所以打窝宁可多次,也不可一次性投放过多,否则有鱼无口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三、水底环境不干净

尽管自然水域中的水底,几乎很少有酱泥层的存在,但作为钓鱼人还是不能忽视水底的环境,因为有些水底会有大量的暗草存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浮漂调钓的过钝,两钩饵会被暗草所掩盖,因此即便钓点有鱼,它也吃不到饵料。

四、鱼星判断不准确

所谓观星识鱼,指的就是可以通过鱼吐出来的气泡,来判断到底是什么鱼。但并不是所有气泡都是鱼造成的,因为还有一种气泡叫做地星,这种泡很容易辨别,一般情况下,如果水中的气泡比较有规律的出现,而且并没移动的迹象,这就说明是地星。

综上所讲述的正是:水下有鱼而却不上钩的一些原因,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常见的错误,还包括钓组搭配,饵料状态不对等,当然如果你对此有不同的观点,也还请多多指教!

初冬为什么窝点有鱼不咬钩?野钓窝点有鱼不吃饵原因


立冬以后,气温不断的下降,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不怕炎炎烈日,也不怕风雪寒冬,就怕有鱼不吃饵。现在正值冬季初期,很多地区的气温都不太寒冷,这也是钓友今年最好的钓鱼时期,好多钓友最近都经历了窝点有鱼,鱼儿却不咬钩的情况,这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呢?

冬季钓鱼多以钓鲫鱼为主,尤其是自然水域,鲫鱼是最常见耐低温的鱼类,鲫鱼常年觅食吃饵,随着立冬后降温,钓友们野钓当然首选钓鲫鱼。而自然水域的鱼情和水情都比较复杂,通常不同地区不同鱼情,最近野钓发现窝点明明有鲫鱼的鱼星,鲫鱼就是不吃饵或者钓一条就没有口的情况,很多钓友都有这样的疑惑。

1.水温骤变

冬初的天气变化大,气温的变化影响着水温变化,水温的变化太大会降低鲫鱼的觅食欲望,这就不难解释初冬野钓鲫鱼不开口的情况。很多钓友都知道:北风呼呼一夜知冬冷,这足以证明冬季的气温变化快,钓友一般都知道冬季骤然降温,鲫鱼不太会觅食,鱼口会变差,通常会选择暖和的深水区或者草洞水域作钓,气温的突然下降,水温也会随之变低,而深水区和草洞等水域,水温变化较慢,但也会对窝点鲫鱼的食欲有所影响,就会出现窝点有鱼不咬钩的情况。

立冬后的天气并没有太过寒冷,天气的变化幅度大,不仅有寒风一夜降温,也会出现大晴天的太阳,这往往是很多钓友最容易忽略的天气因素。初入冬季,很多地区的温度还维持在15度左右,当太阳出来时,大型的自然水域水皮的水温升高很快,导致浅水区的水温变化大,而深水区就出现水面温度高,水底温度反而低,这也导致鲫鱼的食欲不佳,也同样会出现窝点有鲫鱼的鱼星,鲫鱼照样不吃饵或者鱼口较少的情况。

对于冬季骤然升温,大型的自然水域水表面的水温较高,而水底的水温反而低,鲫鱼会出现上浮觅食,或者到浅水区觅食,而一些比较深的水库,鲫鱼会出现溜边的情况,这时钓友不要一味钓深钓远,尽量不要守钓深水区,而是温度高时作钓浅水区,温度下降时作钓深水区,不然很难有好的收获!

2.因水质用饵

冬季自然水域作钓,钓友们都喜欢用虫饵作钓,尤其是红虫和蚯蚓是冬钓首选,钓友们普遍认为红虫是冬钓鲫鱼最好饵料,其实这也不是绝对的!我也经常遇到冬季用红虫,蚯蚓鱼口少,而换成商品饵料却有不错而鱼口,这与气温和水质有关系,并非冬用虫饵野钓,鲫鱼就的鱼口就好,也会出现窝点有鱼,鱼却不吃饵的情况。

我国南北方的冬季气温差异很大,最近南方气温有二十几度穿短袖,而北方的气温才几度,有些地方都开始下雪,当然不同的地区性气温野钓用饵也有所不同,天冷大多数用虫饵野钓鲫鱼效果好。而南方地区的气温高,用饵就不一定是虫饵好用,那就要根据水质来选择饵料,不然就出现你用红虫,蚯蚓冬钓,窝点有鱼也不要咬钩的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人工的破坏和化工业的污染,导致自然水域的水质越来越差,很多水域都出现水草疯长,水不再清澈,鱼资源也越来越少,很多自然水域的鱼相对少,而且有些水域的水比较肥,水域中有大量的营养和食物,水中的含氧量不高,由于立冬后的水温并没有太低,鱼儿的活性不高,像这样的油腻的水域,浓腥的虫饵很难激起鲫鱼的食欲,也会出现窝点鱼星四起,作钓时鲫鱼就是不吃饵的情况,这时我们应该学会清淡的饵料,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初冬时节的天气多变,导致水温不稳定,自然水域中作钓,窝点明明有鱼星,鱼儿却不咬钩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的地区水域,水温和水质都有所不同,用饵要灵活,切记不要盲目使用虫饵,毕竟还没有到寒冬腊月,钓无定律,不同的鱼情要随机应变!

窝里有鱼星不咬钩的原因分析


钓鱼时,窝子发了有鱼星冒起,甚至鱼星很多,但钓了许久,就是没鱼咬钩。人们往往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换饵,认为鱼不咬钩的原因是饵不对口。这一点无疑是有道理的,因为鱼星直冒,说明有鱼进窝,而且在在吃饵,排除天气、水质、钓位等方面的原因,把注意力集中在饵料上是对的,但鱼星直冒是不是鱼一定在吃饵呢?在垂钓界,对此看法是不一致的。鱼不咬钩的原因有很多,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1、诱钓不统一

诱饵比钓饵更适合鱼的口味。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换饵。最好的办法是诱钓统一,即用作诱饵的原料做钓饵。但有的钓友的诱饵不是粉状饵,而是硬饵,硬饵无法挂钩,可将其研磨成粉,再加-点黏合剂(以拉丝粉为好,面粉也可,但分量不可过多)作成面饵。这样,鱼就可能吃钩了。也可采取其他换饵的办法,即换味道更浓一点或者更新一点、更怪一点使鱼感兴趣的饵料。不过,也只能试,如果某些味道鱼不感兴趣的话,不但不会咬钩,甚至还会被吓跑。

2、对象鱼不对

进窝的鱼不是要钓的鱼,但和要钓之鱼吃同一种饵料,这是钓鱼时常见的现象。木来是钓鲫鱼,进窝的都是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甚至是肉食类鱼,而用的则是钓鲫鱼的钓饵。如果不是专钓鲫鱼的活,可用诱饵作钓饵,不管什么鱼都可钓上来,这在野钓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只钓鲫鱼不钓其他进窝之鱼,那就只能换钓位或者换饵。找那些没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出没的地方重新打窝设点;换饵就要从诱饵换起,换成鲤鱼、草鱼、鲢鱼、鳙鱼不爱吃的饵料。除此之外,耐心等待也是一个办法,即等非对象鱼走了再钓鲫鱼,但它们是不是还会再来呢?这就很难说了。

3、钓位不对

对象鱼对了,钓饵也对,只是钓位不对。窝子中的鱼聚精会神在吃诱僻,钓饵投下去它却没发现,所以鱼星直冒,但不咬钩。这时,不如把钓饵挪开一点,让窝子之外想吃而又吃不着的鱼去咬,窝子之外的位置要比窝子之中的位置好。还有一种情况是,窝子中聚了不少鱼在争抢食物,把窝子及其周围的水搅得像一团泥浆,鱼除了凭嗅觉发现钓饵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相反,距窝子远点或者窝子上方一点可能水就不浑,可钓开一点或钓高一点。除此之外,如果窝底淤泥多,乱草多,钓饵落在淤泥或者杂草里,鱼根木没有发现,当然也不会咬钩。解决的办法就是用钩下坠或上下双钩,让饵料落在乱草或淤泥之上。

冬季为什么漂动提竿却无鱼


夏天水温适宜,鱼的身体灵活,鱼吃饵是靠有力的一吸就能把饵吸进嘴,反映在漂上就是有力的一钝,此时提竿基本有鱼。

冬天水凉,鱼身体僵硬,嘴也不听使唤,不可能一下把饵吸进嘴里。打个比方就象我们手冻僵拿不住东西一样。鱼也是这样,冬天鱼嘴僵硬不灵活,它已经吸不动或者不能一下把饵吸进嘴里了。

冬天鱼是怎样吃饵的呢?我是这样认识的。

冬天鱼吃饵时先把饵叼住,然后再慢慢的吞咽,从叼住饵到把饵吞进嘴内有个时间差。

一些钓友冬天仍喜欢采用钓灵的方法,但此时鱼已没有了吸力,鱼即便是吸了,最多也只能把饵吸到嘴边,饵并没有吸进嘴里边,所以钩根本就没有进嘴,所以冬钓偶有小动提竿不可能有鱼。

如果我们两钩落底(起码一根脑线是弯的),采用钓钝的方法,用饵再稍粘点,由钓灵变钓钝,效果可能就不一样。

因为钓钝给鱼了吃饵的机会(不会象钓灵那样一动就提竿了),鱼叼饵时因为钝,你此时并没有发觉鱼在吃饵。当鱼把饵吞进嘴内游走时,这时你的漂才动,你才发现鱼咬钩了,此时钩正好在鱼的嘴中。

这就是上边提到的时间差,正是提竿中鱼的原因。

所以建议钓友们钓鱼时采取夏灵冬钝的钓法。

为什么黑漂提竿却总是不中鱼


黑漂也称拉漂。钓鱼时黑漂会用的比较多的地方是在人工水塘、水库等。大体型的鱼在吃饵时会比较谨慎和动作缓慢,它们会用尾巴去取饵和撞线,如若鱼钩是稍微碰触水底部,那么鱼在碰到饵或者线后浮漂就会下降。有时候也会是小鱼,小鱼在吃饵的特点是轻、快,所以在拉漂时会有轻飘的感觉。接下来一起来剖析一下拉漂时虽做到果断提竿,却还是不上鱼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方法。

小鱼闹窝

小鱼来捣乱的时候,会让浮漂产生一些假的信号传递给岸上的钓者,如果假信号多了也就不太容易中鱼。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把调钓调钝点,以便过滤掉小鱼制造出的假信号;也可以换成滑铅钓法;还可以更换饵料的状态或味道,将饵料稍微做的硬一点或把饵料变一下。

浮漂调钓是否合理

浮漂如果调钓的不合适就会造成不中鱼。比如,调钓的过灵,小鱼触碰到饵的轻微动作会使浮漂晃动,传递出假信号;反之,调钓的过钝,双子线有可能会多的沉于水底,鱼儿咬饵后可能会显现不出来了,浮漂的反应可能是鱼碰到线产生出的,也是假信号。

通常如果在短时间内多次不中鱼,调钓过灵对其影响比较大一点。所以可以将调钓的钝一点,在调目个数不变下增加钓目的个数,前者不行的话,可以将铅皮的重量增加减小调目个数,钓目个数不变。如果还不行的话,建议重新换大一号的浮漂。

鱼钩的大小是否合适

针对不同鱼要用不同的鱼钩,这样可以增加中鱼的几率。反之,比如钓大鱼的时候用小鱼钩,小鱼钩就很可能会挂不住大鱼的嘴,所以就会出现不中鱼。大家在买钩的时候仔细看一下鱼钩使用的参照表,然后在进行购买,这样可以减少在钓鱼是出现不中鱼现象。

刺鱼的力度把握是否得当

刺鱼是中鱼后十分重要的一步操作,刺鱼的力度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跑鱼,所以具体的力度把握要根据实际的实践经验来做出判断。

刺鱼时的力量大小也受用什么样的鱼竿影响,如用硬鱼竿,因为硬鱼竿的弹性会比较大,所以刺鱼时候力量就不需要过大,否则会因所用力量过大将鱼嘴豁破出现跑鱼现象;同样,如用软鱼竿,刺鱼时候的力量就要稍为大些且动作要果断,因软鱼竿的弹性比较小,刺鱼时的力量不足或动作拖沓就可能会刺不中鱼出现跑鱼现象。另外只从刺鱼的角度来说,建议手腕力量大的钓者用软鱼竿,手腕力量小的钓者用硬鱼竿。

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养有鲫鱼、草鱼的水塘,因为这里经常有钓鱼和放鱼,鱼会变的很狡猾,再有这里的水下的鱼食很丰富,所以鱼吃饵会比较小心,有时大顿口都会不容易中鱼。碰到这种情况,在钓鱼时建议子线一定要弯曲点,因鱼比较狡猾,吸饵的时候需要三四口才能吸进嘴中,所以钓钝一些效果会比较好。饵料的选择上根据气候环境等原因,通常天气寒冷时用的味道要重些,暖和的时候用清淡些,这样会避免假口的出现。

在面积比较大,地势平坦的黑坑垂钓时,遇到拉漂,然后扬竿后看到鱼饵并没有吃掉饵料,浮漂下降且速度很快,这时如果用调6目钓1目是不能准确地判断信号,因钓1目黑漂下去,没有办法准确地判断出是撞线还是真正的咬钩,况且钓1目下降时就必须的扬竿。因此可调7目钓3、4目,这时若下降后立马弹回就是撞线,而下降时较顺利、较稳定顿口,就是真的吃口,所以建议这时不要钓的过灵。

以上就是解决针对黑漂提竿不中鱼的一些小建议,希望能对遇到这种情况的钓友有所帮助,如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多多包涵和指正,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有口不上鱼是为什么?三个破解招式来帮你


所谓十提九空,其实就是暗指有口总钓不上鱼,但无论怎么讲,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也就那么几个,不过之前,本人也在发愁想办法解决,不过碰巧在网上遇到以下这3个破解招式,你还别说,试用后,一根竿都够你忙,效果确实好到没话说!当然如果你不信,也可试试看哦。

野钓

1、饵料状态没调整好

众所周知,一款好饵料不仅味型要对,同时状态也要比较好,因为饵料的味决定了鱼咬不咬钩,而状态却决定了上鱼率。就以夏钓鲫鱼为例,由于此时气温高,小杂鱼的活性又比较强,所以即便饵料味型对路,如果饵料过度雾化的话,也可能会招来大批鲢鳙或小白条,小麦穗等杂鱼。

而这时漂相就会显得很杂乱,势必会造成有口总钓不上鱼的情况,当然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饵料划散,然后通过打揉来控制它的雾化,当然有口不中鱼,也还与饵料大小,硬度有关。

饵料选择

2、浮漂调钓过于灵敏

所谓“十次扬竿,九次空”,其实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浮漂调钓,因为有些新手总觉得,像钓鲫鱼这种小型鱼,浮漂调钓以及线组搭配都要很灵敏。虽然有时钓灵会比钓钝好,可如果钓的太灵,调钓目数相差太远,肯定会造成有口钓不上鱼的局面。

所以再次提醒,台钓玩的不是灵敏度,而是最终的上鱼率。当然如果遇到有口不中鱼时,可以上推浮漂钓钝一些,这样两子线在水底处于弯曲或躺底状态,出来的漂相也会相对真实一些。

剪铅调漂

3、鱼钩选择过于偏大

当然有口钓不上鱼,也很有可能是鱼钩或上钩后的饵料过大,虽然小钩确实可以钓上大鱼,可如果要想利用大钩来钓小鱼,难度也就相应的变大了。因为鱼钩选用的过大,相应的饵料也会用大,而窝中的鱼体都比较小,所以鱼吃饵也就不容易轻松入口。

所以要想提高上鱼率,并且不跑鱼的话,最好还是要根据所钓目标鱼的特别,以及个体大小来灵活用钩用饵。

野生大鲫鱼

综上所讲述的正是:在户外野钓的过程中,有口总是钓不上鱼的3大原因以及破解招数,当然如果你对此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也还请多多指教。

黑坑生口鱼为什么总是不上鱼?


一、钓点分析

在投放生口鱼的当天,钓点不是主要问题。除有生水流入的进水口为最佳钓点外,一般的钓点都有上鱼的可能。 因为:

1、生口鱼到了新的环境往往成群结队顺着塘边游戈以适应环境。由于运输途中的颠簸和缺氧,进入新环境后还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一旦游到进水口处因为有生水流进,氧气丰富,鱼群多数会滞留下来,此时见饵就吃,常常连口,甚至会有双钩中鱼。

2、由于活鱼的运输存在一个特点,既空腹运输成活率才高,所以因为饥饿只要游到某个窝点多数会停下来抢食。

3、由于生口鱼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还没有形成它独有的觅食,迴游鱼道,所以各钓点都有上鱼的可能。

4、但是,有利有弊,因为新投放的鱼过于成群集中和游速缓慢,分布不均匀,往往多数钓点频频上鱼,某两、三个钓点一 天下来无鱼光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同时也视当天的天气而异,气压低、缺氧天生口鱼也不肯咬钓,捕捞和运输过程中鱼体受伤太重索饵也不积极。排除上述因素,一般来说当天垂钓新投放的生口鱼都会有很好的鱼获。

二、钓饵分析

定期投放生口鱼,特别是每周投放一到两次鱼的鱼塘,塘主为了保持鱼源的可续性和稳定性往往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鱼户长期挂钩定期购鱼,多数这类养殖户都采用投放颗粒鱼饲料喂鱼。所以这类钓饵最好是原塘颗粒饲料40%50%商品饵50%60%。有些钓友也喜欢直接挂皮筋饵料,皮筋颗粒钓生口鱼效果不错,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诱鱼不留鱼,很少有看到钓友使用皮筋颗粒钓黑坑能钓爆护的。

三、黑坑垂钓生口鱼注意的问题

1、偶尔有投放生口鱼的当天上鱼少或鱼不开口的现象,那么第二天和第三天将会有上鱼的机会。所以只要不是塘主做了手脚。那么第二、三天也是最佳钓时。

2、垂钓时出现突然停口的原因有:一是旁边钓位的饵料更适合此批鱼的口味,被起饵味吸引,此时要及时调换饵料。其次是脱鱼多,因为生口鱼初到新环境,一经脱鱼惊吓往往整个鱼群游离窝点而去,所以上鱼动作要稳,快、尽量减少溜鱼时间避免脱鱼。另外是有原塘鱼进窝,生口鱼只得退避三舍在窝边转悠。此时能钓上原塘鱼更好,使生口鱼群尽快回窝,尚钓不 上,可静待一会,待原塘鱼离窝后又可重新上鱼。

3、垂钓中如果其他钓友频频上鱼,自己钓位不上鱼还有小杂鱼闹钓,那么要及时换钓位,最好注意观察水面,如发现大片鱼星是说明鱼在该处滞留,下竿必有鱼获。另外有水草及障碍物的地方也会藏有生口鱼群。

钓生口鲫鱼用饵问题,个人认为生口鲫鱼宜用浓腥浓香饵。大家都知道鲫鱼天生喜腥香,因为生长需要,含动物蛋白的食物是其必须,像虾粉。但腥到什么程度、香到什么程度却是个头痛的问题。

在钓生口鲫鱼时一般添加虾粉和香精,效果很好,而且根据季节的不同,添加量也会不同。 生口大鲫鱼也同样爱吃腥,配生口大鲫鱼饵,建议应该以香为主,腥次之,而且也会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低温天气腥应加多点,反之亦然。

评三友野鲫王,为什么说:野钓加酒米,窝里常有鱼


钓鱼离不开鱼饵。饵料的搭配往往是钓鱼中比较实际的一个环节。你的鱼竿、线组、浮漂,简单搭配,都能上鱼,不会说鱼竿软了,线组粗了,就钓不好鱼。但是饵料一旦用错了,或者用的不合适,常见钓鱼效果就会事倍功半,差点事,甚至空军。

那么如何能够更好的学习配饵呢?我们建议从单品饵料的性状开始了解。比如,一个厨师,只有了解了葱姜蒜、大料、花椒、糖、醋、酱油的用法,了解面食大米的区别,才能学会做菜。如果初学者直接上来就大杂烩,往往也能吃,但做出来味道会相差很多。

为此,南山特别推出饵料测评系列文章,直接展示单品饵料的状态和用法,让钓友们在使用这款饵料前,可以大致有一个印象,从而了解这款饵料是否适合自己的玩法和鱼情。

特别声明:本系列测评,属于饵料使用方面的简单介绍。并非饵料质量方面的专业评测。且未收取任何厂商费用。

评测三友创美野鲫王鱼饵,为什么说野钓加酒米,窝里常有鱼?

1、近看饵料成分

(1)主打拉的大

野鲫王这款饵料,包装袋上写着:拉的大,直入水底,留窝持久。主打的是拉大饵,而且留窝性强。

那么到底是否如此呢?

我们从它的成分分析一下,钓友们想要开一款拉的大的饵料,饵料里都需要配合哪些成分。

首先是拉丝粉,一款想要拉的大的饵料,拉丝粉需要多一些,而且建议是2份80目的长丝,配合1份120目的短丝,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网状结构。

可以看到野鲫王这款饵料,拉丝粉含量是非常多的。

其次,拉丝粉形成网状结构后,需要沾附一些较大的膨化颗粒、小麦胚芽、酒米等成分,才能成功拉出大饵。

可以看到,野鲫王这款饵料,含有一些大黄米、较大的膨化酵母颗粒。然后含有一些较小的小麦胚芽、粉碎的谷物成分等。

这是野鲫王这款饵料能够拉出大饵的秘密。

同样的道理,钓友们如果想要配制出一款简单的拉的大的饵料,配饵时,按照上述的成分进行配制即可,多尝试就可以拉出很大的饵团。

野鲫王饵料成分

(2)野钓加酒米,窝里常有鱼

野钓加酒米,窝里常有鱼。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许多钓友,包括黑坑,野钓,都会进行抽窝,抽窝时,常规的商品粉饵,遇到流水,杂鱼啄食等,容易冲散,打窝效果差一些。但如果加入雾化很低,比较耐泡的:酒米、酒泡麦粒或者养殖颗粒豆等,就可以显著的增加留窝性。

野鲫王这款饵料,本身即带有大量的大黄米,留窝效果会好一些。

在此建议,如果你是一个常年钓鱼的钓友,可以试试自己泡制一些酒米,加有酒米的窝子,往往留鱼效果会好一些,特别是在钓鲫鱼等集群性鱼类时,容易连竿。

饵料的饵水比为1比0.8

(3)大比重,吸水较慢!

野鲫王这款饵料的饵水比为1比0.8。

由于这款饵料含有大量比重较大的成分:比如膨化颗粒、小麦胚芽等,所以吸水非常慢。建议耐心等待几分钟。

如果想要让饵料的留窝性更好,醒置的时间可以短一些,此时,饵料中的大颗粒没有充分吸水,入水后,在水底容易形成窝子。

如果想要拉出更小,附钩性更好的饵团,可以增加醒置的时间,充分醒置后,多打,效果会更好一些。

饵料中的酵母颗粒和大黄米

(4)酵母成分

野鲫王这款饵料,含有大量的膨化酵母颗粒。在钓野生大鱼、回锅鱼、老滑鱼时,这类酵母成分,会具有一些针对性。鲤鱼和鲫鱼其实是一个科的鱼种,一般在钓鲤鱼时,也可以配合使用此类饵料。

2、饵料的味型

野鲫王的味型较为复合。

由于它含有各种谷物下脚料,所以带有一些谷物香型。

又由于饵料中含有膨化酵母颗粒,所以带有比较浓重的酵母气味。

最后,这款饵料,其中加有腥味成分,袋子上写着加有乌贼内脏粉。

因此味型比较复合。饵料的味型,往往决定于其成分和添加,对钓友而言,味型是判断一款饵料如何简单搭配的依据。对鱼来说,实际上,饵料的成分可能更实际一些,味型能够起到诱鱼的作用,但适口性方面,主要还在其成分。

3、开制饵料

(1)开制饵料

野鲫王的饵水比为1比0.8,按照标准的饵水比开饵,饵料吸水速度较慢,开制好后,可以看到:饵料比较蓬松,容易拉出大饵。

饵料吸水速度较慢,需多醒置

饵料吸水后

抱团效果蓬松

搓饵拉丝粉含量较多

(2)野钓建议用搓饵

野钓时,一般建议是搓饵,因为搓饵可以搓出,或者说压出更瓷实的饵团,让钩上的饵料雾化更低更慢一些,更有利于快速沉底诱鱼,毕竟饵料到水底后,很少有鱼马上来吃,往往都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饵料是容易被杂鱼吃掉或者被水流冲刷掉的。因此饵料的附钩性是比较重要的。

一方面,上饵手法,包括搓饵的力度,可以人工去增强饵料的附钩性。

另一方面,拉丝粉含量和加入一定粘粉,也可以改善饵料的附钩性。

野鲫王搓饵效果

4、入水尝试

(1)捏饵上钩

野鲫王属于拉丝粉含量非常多的饵料,拉饵入水后,残留较大。

(2)脱落速度

野鲫王饵料入水后,由于拉丝粉较多,饵料中的成分脱落较慢,直接落入水底。沉入水底后,仍然是一大团,残留较大。

野鲫王搓饵入水20秒

野鲫王搓饵入水1分钟

野鲫王搓饵入水3分钟

(3)颗粒悬浮状况

野鲫王饵料中含有大黄米成分和较大的膨化酵母颗粒。

在水中,大黄米直接落入水底,膨化酵母颗粒则上浮到水面上。

针对不同的鱼情,这款饵料可以有不同的开制方法。

如果想要全水层诱鱼,拉大饵钓快鱼,那么可以少加水,简单醒置,开制比较干的饵料。

如果钓慢鱼,希望饵料全部沉底,则建议多醒置,让饵料中的膨化浮水颗粒充分吸水,这样可以保证其全部沉入水底。

上浮的膨化酵母颗粒

(4)打窝效果

由于饵料成分颗粒较大,且本身加有酒米,容易在水底形成不化的窝子。

5、结论

(1)野鲫王的使用

野鲫王这款饵料,由于其偏重成分,本身带有小麦胚芽、豆粕等常见的谷物下脚料,且加有酵母颗粒、大黄米等大比重成分,因此首先适合底钓鲫鱼、鲤鱼。

其次,饵料中本身带有酒米,留窝效果较好。

最后,饵料中拉丝粉含量较多,可以用于拉大饵。钓快鱼时,少加水,拉出或者搓出的饵团较大,雾化很快。钓慢鱼多醒置可以拉出比较均匀,残留较多的饵团。

拉丝粉的衰竭

拉丝粉的衰竭

(2)双11为何不建议囤太多鲫鱼饵料?

在此介绍一个缘由,这个缘由是业界一位朋友告诉我的:叫做拉丝粉的衰竭。

许多饵料中本身会带有一些拉丝粉。拉丝粉学名谷朊粉,就是常见的烤面筋用的面筋粉。只不过钓鱼用的面筋粉,纯度更高一些,更容易出丝。

拉丝粉本身性状是非常稳定的,但是如果拉丝粉和各种炒熟的谷物下脚料混合后,由于这些东西都含有油份,时间长了,拉丝粉受到油的侵扰,容易产生衰竭。

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本来写着可搓可拉的饵料,拉不出来了。

补救的办法也很简单,再加入一些拉丝粉就可以了。

因此说,双11不建议囤太多的鲫鱼饵料,因为鲫鱼饵料本身带有拉丝粉,如果短期用不完,保存时间太长,就有可能产生不出丝,拉不出丝的问题。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为什么提前打好窝子 窝里有鱼却钓不上钩》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为什么夏天不好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