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为什么要垂钓小水域。

钓鱼是一项十分普及的活动,虽说有的钓友不只是为了一定的鱼获,但鱼获多还是主流观点。在台钓过程中,竿稍为什么要入水,是很多新手经常问的问题。竿稍入水多少又是操作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对于这样的细节,作为钓者必须认真对待,精益求精。下文就从竿稍入水的原因以及具体的操作,做一下浅显的分析。

一、竿稍为何要入水

原因一、让主线中的风线入水,避免随风摆动

台钓的钓组有自身的特点,其主线与钓竿的长度基本是保持一致的。抛竿之后风线就浮在水面,水面有风时,风线会产生摆动或漂移,势必带动钓组漂移,容易形成走漂。为了避免走漂现象的发生,我们就要在抛竿后将风线压入水中,只要将竿稍部分入水就可压风线入水。这才是竿稍入水的真正原因。

原因二、为了让风线趋于绷直状态

竿稍部分入水,可使被压进水中的风线趋于绷直的状态,便于提竿刺鱼时,提竿的力量能迅速传递到钩尖,准确及时地刺鱼,提高中鱼率。

原因三、为了稳定钓组的平衡状态

竿稍入水可以收紧风线,风线入水后,钓组的平衡状态就能保持稳定,即使有风,也会影响不大,钓组平衡十分稳定,那么钓目也就稳定下来,便于读漂。如果风线浮在水面,风线可能使浮漂有一目左右的误差,从而使整个钓组的灵敏度受到影响。那么,不让风线入水行不行呢?我们说不入水也是可以的,只是要在无风的条件下才可以。只要你的钓组能保持平衡与稳定,休闲垂钓时,就能更多地享受悠闲的愉悦。

二、竿稍入水的操作

1、错误的操作

操作熟练的人,首先是扬竿抛线,压竿入水,看起来很简单,一套动作衔接很顺利。但许多钓友容易将细节处理得不够好,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们容易将竿稍随意地压入水中,眼睛只盯着浮漂,手中持竿的动作却没有协调好,一不小心就让竿稍入水过多过深,那么在提竿的时候,提竿的力量就会受到水的阻力的影响,从而错过最佳提竿刺鱼的时机,甚至导致缠线伤线与跑鱼。

2、竿稍入水过深的影响

影响之一:竿稍入水太深,容易让风线与漂脚及水线形成反角,扬竿刺鱼就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刺鱼的时间只要稍微延迟,机会就稍纵即逝,所以,想要快速中鱼,竿稍不可入水太深,太深,会有一种刺鱼的力度跟不上的感觉。

影响之二:竿稍入水太深,容易让浮漂的承受力过大,也容易伤线,人也吃力不讨好。一旦有了漂讯需要提竿,就会遇到较大的阻力,使扬竿刺鱼的瞬时爆发力受到了缓冲,变成了笨笨的拉力,这样简单的拉,就为跑鱼创造了机会。一句话,就是延迟了扬竿刺鱼的时机。另外,延迟了扬竿刺鱼的时机是小,伤漂伤线或缠线就更不划算了。有的钓友没有将漂脚的太空豆拉出一定的缓冲距离,就更容易伤漂。使用长竿的朋友如果不将入水技术掌握好,水的阻力会使扬竿十分吃力,钓不了多长时间,人就会觉得很累。

竿稍入水太深,要排除以下几种个别的情况。一是因鱼情而无需风线入水;二是风力很大,浮漂漂移太厉害,需要将竿稍入水深一点,以减小风力对浮漂的摆动。三是有些钓场环境比较特殊,需要竿稍入深水;或者其它情况使钓者故意加深入水深度。

三、建议入水深度

我们知道竿稍在刺鱼之前是应压在水下的,那么一旦浮漂牵动到位后,竿稍入水究竟怎样才算合适呢?我们建议,在无风无浪时,竿稍入水的深度为三到五公分;在微风浪小时,竿稍入水十多公分,但不能大于漂脚到钓目的深度。当然还有更多的其它情况,例如对象鱼是大鱼时需要故意让线,戳草窝时线在草上,这些情况不属于普遍的情况,需要另做研究。

延伸阅读

钓竿卡节和断竿梢时的应对处理办法


一、手竿竿梢断了怎么办?

我们正钓鱼的时候,突然遭遇断竿现象是经常发生的。造成断竿的原因有多方面,从操作这个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两点:一是钓到大一点的鱼,因提竿过猛而断竿;二是钓上鱼因操作不 当而断竿。即未按竿线必须呈45度角的要求提鱼上岸取鱼,而是图省事,直接往上挑想直接用手抓鱼,此时干笑的角度已呈90度或超过90度角,竿梢的承受力 已到了极限,断竿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竿梢横断多数发生在第一节或第二节,而且又是在接口处。

那么,如何排除这种障碍呢?

首先,将竿体底部的螺盖拧下,然后取出断竿的残余部分扔掉,将断竿能用的第一节或第二节的根部缠上透明胶一圈或二圈,再将已缠好的竿梢从后面穿出,感觉适合即可使用。笔者曾用修过的竿子钓到过3千克重的鱼。当然对已受过伤的竿子要多加小心,提竿时不可用力过猛。

二、手竿竿梢缩不回来怎么办?

在垂钓过程中时常出现竿梢缩不回来的现象,而多数又是发生在第一节或第二节。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竿梢的接口处进了水,有的是由于竿梢接触到水面,有的是因下雨淋湿了;二是钓上大鱼(如4千克以上)有经过较长时间的遛鱼,竿体被拉得很紧而缩不回来。

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慌,更不要硬拧,用力不当竿梢会断裂。

正确地做法应该是:首先,将竿体底部的螺盖拧下来,将竿体按顺序从后面抽出缩不会来的竿梢(但要多抽出一节,若是第一节缩不回来就应抽三节,若是第二节抽不 回来,就应抽出四节),然后找一块砖头或石板垫在下面,左手扶住竿体,右手捏住竿梢,垂直用力往下蹲,要不了几个回合,缩不回来的竿梢就会松动知道缩回 来。这里要说明的是,之所以要多抽出一节竿体,其目的是在蹲竿梢时它可以起到扶正和保护的作用。

三、使用海竿钓鱼抛投时发生炸线怎么办?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摇线轮线槽缠线太满。出现这种现象不要慌,更不要违背要领急于摇线。因为这样做不仅不会将炸出的钓线正常地摇回线槽里,而且恰恰相反还会把炸出的钓线摇进轮子的内槽里缠在轮柱上,越缠越多,往外拉也拉不出来,给继续垂钓带来麻烦。

此时应用左手轻轻地捏住钓线,右手操轮把,缓慢地将炸出的线收回到位,紧线即可。如果真的出现了将炸出的钓线摇进内槽里的轮柱上的事,也不要硬拉,只要按一下摇线轮的盒盖,重现理顺钓线,再将摇线轮的盒盖扣上即可投入战斗。

使用海竿抛竿垂钓时为什么投不准分析


使用海竿抛竿钓老投不准,这是一些刚学抛竿钓的新手遇到的问题,下面分析一下!

这主要是抛投方法不正确所致。最易产生偏差的几个环节有:

1.身体未对正目标,投竿时靠挥动手臂和转动身体来寻找目标。在投竿的瞬间,手臂用力和身体转动角度的大小,难以掌握,略有偏差,投出去的钩坠就可能远离目标,就是所谓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投竿时发力过猛,动作僵硬,技术要领走样;

3.操之过急,钩坠尚在摆动中就匆忙投竿;

4.竿头留出的线过长,给操作带来不便;

5.投竿时未考虑风向风速的影响等。

这里介绍一种比较容易投准的劈投方法。投竿时,身体正面对准目标,双脚平站与肩同宽,双手握竿举至头顶正中间,使手眼身竿一齐对准目标,采用砍劈动作,将竿自上而下的劈下去,待竿运行至前方距水面45度时,即松开压线手指放线。按上述动作投竿,一般不会产生左右偏差,新钓手练习几次即可投准。

纠正前后不到位的偏差比较困难,因为钩坠飞行的远近,全靠钓手用力大小来控制,这就要求钓手多练习才能做到眼到手到。

还有个小经验可供钓手参考:对准目标抛投钩坠时要宁远勿近,因为投近了无任何修正办法。略为投远一点,待钩坠飞近目标上方时,将握竿放线的食指,轻轻压在鱼线轮的鱼线上,强制鱼线停止放线,使钩坠接近目标入水。这里必须注意压线时,要由轻而重,不可一下压死,骤然使正在飞行中的钩坠停顿。否则会使钓饵散落,也容易伤及手指。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非规范动作。

海竿投竿的方法很多,待熟练地掌握一种基本方法之后,再去练那些难度较大的投竿方法,可以使投竿不受或少受地形地物的影响。

钓鱼为什么要打窝,又该如何打窝呢


要想钓好鱼,必先聚来鱼,要想聚来鱼,必需先诱鱼,这个诱鱼过程就是聚鱼的过程,也就是常说的打窝。打窝的方法有很多种,因为大部分钓友都会一些打窝的方法,但是往往把这个问题复杂化,今天我们就聊聊钓鱼打窝。

为什么要打窝

我想现在已经没有人愚昧到在野外钓鱼还死搬竞技钓的理论吧?野钓能否获得满意的收获,做窝的好坏是最关键的一步。窝布好了,鱼络绎不绝,一竿接一竿的连续上鱼,忙都忙不过来,如果窝没做好,有可能一条都钓不到,即便来几条鱼也是吃完就走,还没等你钓几条,窝里就已恢复平静了。

我想大家都知道野外钓鱼要做重窝,但打下重窝之后是否就意味着能有好的鱼获呢?远远不是这么简单,上周我和朋友去钓水库,很多人打窝都是鬼米一瓶一瓶的往窝子里倒,我也打了很重的窝,一斤接一斤的网窝子里加着窝料,鱼是来了,而且很快,打下窝子10分种肯定来鱼,但钓不了几条就熄火,然后又要打窝。而我一个朋友,打窝次数不及其他人三分之一,但上鱼却在其他人好多倍以上。钓得旁边的钓友都恼火了。

怎样打窝

野外钓鱼,在哪里打窝是个问题,能否把鱼引来,是个大问题,引来了,能不能留住,是个更大的问题,我们通常打下的窝子虽然很重,但在野外的鱼群的食量面前,那是微不足道的。

重要的措施是必须选择适当地区,建立鱼窝,不然就把鱼聚不过来。所以,在大水面钓鱼,当地居民都有定点喂窝钓鱼的经验。有时连续定时喂窝几天,然后用同样饵料在喂窝时垂钓,只要上钩都是大鱼。有的人甚至以投了多少斤料,钓了多少鱼来计算。可见投饵设窝的重要和数量之多了。所以,到野外垂钓不要浅尝辄止,一般要多用几天时间,摸摸情况,建立自己的窝子。如果是临时去钓,那么只好去钓别人的窝口了。

同时,打窝前做到三问可减少很多空军。一问要打窝的水域最近有没有清底;二问打窝的地方最近有没有被大型电鱼机麻过;三问打窝的沟或塘最近有没有被不法分子用药药过。做到这三问后再打窝就可少做空军了。各位钓友切记,这可是我多次教训的总结。要是水库钓鱼基本不存在这些问题,现在的水库主要是三种,一是封库的,找关系钓,二是放鱼的,三是正常开杆的,办年票,一帮人一守就是大半年。哪里是好钓点,问问就知道了。

用什么打窝

打窝的东西很多,有些用饵料搓大做窝,有的直接买窝料,有些买現成酒米,有些自制酒米,菜籽饼,红薯………太多太多,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就打窝这东西太广,应该说因地而异。首先,要坚持的是不迷信、无神论,天下无神仙饵料。其次,视情用料,可就地取材,如农家所用家禽食料加些炒熟菜籽粉再加点面粉即行,也可购买一些商品饵按比调制。

本人钓鱼多年,由于当地是山区,基于某些客观条件的制约,本人只能在野河或水电站的蓄水水库等无从管理的自然水域钓,这样的地方大多疏于管理,乱捕滥捞严重,鱼类资源破坏严重,水广鱼稀。早先这里钓鱼人都用当地的一些谷物类饵料或活虫钓鱼,最常用的喂窝就是用当地的菜油枯(菜籽饼)。

其方法是:用棕榈皮将油枯包上投入钓点作诱,让鱼进窝后只闻其味而不能吃到,弃舍不忍,钓饵也是菜油枯用面粉调和成团的面饵。现在棕片不大好找,本人打窝则用的是包装水果的泡沫包装网套,用细绳捆扎一端后从另一端放入诱食,为防止泡沫网套难以下沉,里面加入泥块或石头,最后扎紧,投入钓点,如果你玩的海竿爆炸钩,还可远抛投入海竿钓点,在大水面水库非常有效!这里说的是方法,至于用的什么饵,那得看你的条件和习惯了,只能是因地制宜!

钓鱼时为什么跑鱼的原因以及应对


在钓鱼时会经常遇到跑鱼现象,明明上钩了为什么会跑鱼呢?从跑鱼过程看,跑鱼现象大体上可以分为提竿时水下跑鱼、出水后在水面跑鱼、遛鱼过程中跑鱼、飞鱼时跑鱼、抄鱼时跑鱼和装鱼时跑鱼。从跑鱼的原因看,又可以分为钓具损坏跑鱼、钓具选择不当跑鱼、操作方法不当跑鱼。

一、不同阶段的跑鱼

1、水下脱钩

从浮漂出现鱼讯,到提竿刺中鱼后的一小段时间数秒至数十秒。这个阶段的跑鱼原因最为复杂。

钓具方面:钩的大小、钩门宽窄、钩尖深浅不适当,钩尖磨钝或卷韧造成刺鱼时打滑;线号不对、钓线磨损后强力下降、过硬的线造成钩子入口偏浅、过软的线造成钩子在水下的形态不理想,鱼追食时吃钩困难吃钩浅而跑鱼;调钓的灵钝不当造成提竿时机不准,钩子没有在正常的部位刺入而跑鱼;饵团的状态不适当,造成钩子在鱼口腔的正常部位不能完成刺入动作,钩子挂的浅而跑鱼;鱼竿过硬,造成钓上大鱼后的一瞬间无法及时弓起鱼竿发力而拔河断线跑鱼。

操作方面:调钓的目数不匹配,造成信号出的太早钩子却没有正常的进嘴,挂的太浅跑鱼;钓点太远,起鱼的一瞬间鱼竿无法弓起,提竿即拔河;起鱼的一瞬间,没有及时利用身体的高度(下蹲)和长度(前伸胳膊手腕用力竖起鱼竿),及时弓起鱼竿;提竿后听凭大鱼沿水底潜行,另一只钩挂着杂草树木和碎石时跑鱼。此外,挂中大鱼时,鱼的力道非常大,钓上来是运气,跑掉了是正常,不必耿耿于怀。

2、水面跑鱼

上述钓具和操作方面的问题仍然可能存在,但操作方面的问题多些。比如刚开始提竿时拉鱼的力量和速度过大,没有注意到让一让、有意让回鱼的路线稍稍长一点,走个弧线遛一遛,而是直挺挺地拉过来,用力过大直接拉坏钩线或鱼嘴,刺激鱼的反抗力增强拉坏钩线或鱼嘴。

3、遛鱼时跑鱼

遛鱼时的跑鱼,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因为鱼从中钩到能被控住,说明它的力度在可控范围内,最初最钢猛锐气已经被灭掉。大鱼中钩初期,喜爱向水的中间或左右冲击,我们只须控制鱼竿的方向,使鱼竿在下压状态下与钓线的角度围绕直角变动(鱼竿在上挑状态下控鱼力度不足),手竿尽量别让鱼向中间跑,矶竿或海竿别让鱼向两边距岸太近处跑;

如果鱼向水底扎去且窝着不动,一定要控住它,别让它在近岸处较大范围里游动沿水底移动(这样的话,另一只钩容易挂底或杂物,也容易在岸边的岩石上割伤钓线);尽量不要让鱼帖水底游动,也不要试图把大鱼拉到水面。有时,特别大的鱼中钩后会以非常沉稳的力道游动,这种鱼尚未发威,一定要及时调整角度,不要刺激它,这样等它发现危险时可能已经来不及发力了。

4、飞鱼时跑鱼

这个阶段跑鱼,最有可能的是断线、钩变形、鱼嘴拉豁和鱼跳动脱钩。不论什么原因,线细、钩形不合适或钩的大小不当会直接造成跑鱼。鱼竿太硬、提竿操作的手法太硬,会直接造成鱼的跳动增强而跑鱼。

有时,水面或空中跑鱼,问题却是出在水下。湖北中部地区钓鲌鱼、红梢(蒙古红鲌)时,如果水深,提竿时不要强力硬拖,而是稍稍慢半拍,在水下让一让,这样鱼出水后会变得非常老实,即使鱼钩的钩门较窄、钩尖较浅,也不容易跑鱼。善于钓罗非的南方钓手讲,飞罗非鱼时也有类似的技巧。

5、抄鱼和装鱼时跑鱼

抄鱼时的跑鱼有多是因为钩挂抄网和抄网太小。钩挂抄网和另一只钩挂住水库杂物时的情况一样一样的,抄网偏小一抄不中后鱼借力反弹猛然发力也会跑掉。装鱼时跑鱼,则可能因为地形不利,鱼跳动后带钩线入水,另一钩挂住杂物或自己的手。也可能是已经取钩,抓鱼不紧造成鱼猛跳跑掉。

二、钓具损坏和选择不当跑鱼

鱼竿

硬竿和软竿,哪个更便于搏大鱼?如果是钓鱼比赛,钓场狭窄,稍硬的竿能方便地把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休闲钓钓位足够宽阔,用比较软的竿更便于尽早发挥鱼竿的弹力。其实,对具体的一尾大鱼来说,鱼竿的软硬没有什么标准,很多硬度不同的竿都可以用。

我们选用的鱼竿,其软硬只有个人思想中的软硬,因为某一根竿,有人会认为它很硬,也有人会认为它很软。只要不是特别软和特点硬,遛鱼都很方便。问题是,从中鱼到提竿遛鱼开始这段时间里,您能将鱼竿弓起足够的角度,这鱼竿的柔软度就可以了。更软的鱼竿控鱼不便,硬的鱼竿您只须稍微钓的近一点,中大鱼后能及时弓起竿,能够扬长避短。竿的软硬,更在乎各人的操作方法。

鱼钩

鱼钩造成的跑鱼,多是因为鱼钩拉开变形、鱼钩硬度太大断裂、钩门窄钩尖浅鱼脱钩、鱼钩太钝。正确选用鱼钩,并不是个简单的命题,很多竞技高手对用钩和选线非常讲究。他们在选择钩线时,常常和钓法、战术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的。

他们在实际垂钓中,不论是休闲练竿还是紧张的比赛,经常进行必要的变化。回头看看好多休闲钓手,不少人可能是一种钩子到到底(往往是偏大的钩子),美其名曰专门针对大鱼,这其实是对鱼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在钓技上不求上进的表现。选钩时,针对变形和断裂,考虑选择钩条粗壮的钩型或较大的钩;

针对较迟钝的钓法,如吸入钓法(炸弹钩)、非常迟钝的钓法,考虑选择钩尖内抠的钩,如伊抛尼、千又、小矶;针对脱钩的鱼,要选用钩尖内倾、钩门宽和钩尖长的鱼钩;在流水中,或追求更多挂鱼现象,需选择钩门较宽、钩尖略外倾(至少不内倾)的鱼钩;针对鱼吃食无力没有信号的鱼情,须选择条很细的鱼钩。

钓线

钓线在跑鱼过程中,往往颇受诟病,受到过多的指责。这也难怪,所有的钓鱼线,它的强力本身就不是绝对均匀的,而且在使用中,会随时间的推移和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失去最初较好的性能。认识不到钓线性能的动态特点,垂钓中对钓线寄予过高的期望,跑鱼的遗憾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过去喜爱用粗线的钓友,因为粗线多在相对的低负荷条件下使用,强力下降的不明显,他们会觉得过去的钓线质量好、更耐用,觉得现在的线不行等等。

比如在秋天的自然水域,如果钓场条件好,水下无杂物、岸边无岩石,我们用崭新的1.5号主线配1.2号子线,对付7、8千克的大鱼问题不大,2号主线配1.5号子线保险系数较高。杂物和岩石多的地方,还是用更大号数的钓线为好。无论如何,粗的钓线比较耐磨,中大鱼后不会出现千钧一发的感觉。

钓鱼人有时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做线组,喜爱用号数很大的线。这样做,一方面能节约一点,另一方面是可以多用几次,懒得花时间频繁地做主线,还能增加成功搏大鱼的保险系数。只是,钓线粗细的选择,一定要以能正常出信号为前提。

笔者今年来野钓的次数很多,因工作关系手中钓线无数,懒得花太多时间做线组,喜爱用2号线为5.3米的矶竿配一幅5.5米长的台钓线组,钓1天后剪去连接环处的一小段(这一段最易磨损),再用1天后再剪一段,用3-4次就报废。有时上过超过10斤的大鱼,当时即把主线换掉,或剪得更短,改成3.6米线组用于浮钓翘嘴鲌等,完全能保证线组强力不出问题。

三、操作不当跑鱼

1、怎样调钓不易跑鱼

无论怎样调钓,绝对不跑鱼是不可能的。一般地,钓的越迟钝,鱼吃的越死,越不容易跑鱼。当然,这样钓容易丢失很多有效信号。在一个陌生的或吃食正常的水域,一般采用正常钓即可:比如11目的浮漂,钓底时调7-9目,钓2-9目。在水库,通常容易走水。或者,鱼多少有点猾,还有小鱼闹,我们可以在调7-9目的基础上加点铅,即改为调低目(2-6目),正常钓2-6目。

还有几种调漂法,个人感觉非常适合水库钓底层大鱼:

(1)无钩调全目。取下鱼钩,调浮漂和漂尾交接处。由于钓大鱼的双钩偏大,我们通学用普通台钓漂,双钩的目数超过漂尾的目数。如果装上双钩,实际调目可能是漂尾慢下沉。这种调漂法所有的目数都可以钓,而且能确保双子线是直立的,在水库高低沟坎多的地方较适用。能防止走水走漂,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气温较低、鱼吃口轻微时也能正常表现信号。

(2)无钩调半漂。取下鱼钩,调漂尾的一半,比如13目的漂尾,调7目。通常钓2-6目。这种调漂法,比较适合漂尾较粗的浮漂,在钓2-6目时能保证脑线是直立的,在高低沟坎多的地方较适用。防止走水走漂的能力较高,比上述调漂法迟钝,在鱼吃食动作轻微时,应防止过钝看不到漂的现象。

(3)无钩调3目,钓3目。去掉钩调3目,钓3目。这时,坠子是到底还是离底,离底的高度,是不确定的。坠子离底越高越灵敏,离底越低越迟钝。垂钓时,抛竿,等浮漂快要到达钓目时提着线组向后找底,这个过程,既是逗鱼的过程,也是找底的过程,通常会有接口。放下线组,浮漂在2目停住,说明短子线是直的;如果浮漂大于3目,说明坠子到底了,也能钓,通常灵敏度并不低,大体上相当于钓跑铅。水库的坠子挨底和平底的池塘不一样:水库边是锯齿形的陡坎,有时坠子落底了,子线还是直的,鱼吃食后给的信号非常好,黑漂较多。

(4)无钩调平水,钓任意目数。这实际上是竞技钓法中的跑铅钓法。这种钓法要求脑线短、钩尖极锋利、水底较平。此法的好处,是浮漂信号大,见口就有鱼。但冬钓中,可能会有些信号看不到。

2、前面提到过,钓点近、及时伸手下蹲弓住鱼竿可以瓦解鱼的第一冲力,拉鱼回来时用柔力、拉的过程中遛一遛、拉回来的路线不必走直线,根据鱼的游动方向调整鱼竿的方向,不要让鱼帖底游动以免另一只钩子挂着杂物,对于善跳的鱼提竿时略微让一让,这些是防止跑鱼的操作方法。

3、使用抛竿时,曳力使用不熟练、抄鱼不当钩挂网、抄网过小、用手提线、近岸水草影响都非常容易跑鱼。

改进台钓主线与竿梢间的绑法


夏天钓到大鱼的机会多,同时鱼的力气很大,出现断竿断线的可能性就很大。本人也经历过不少断竿断线的痛苦。当主线很粗的时候,主线与竿梢的连接会出现各种情况。主线的结要打得牢,容易伤到主线,造成遇到大物时断线。尼龙主线的结打得不牢,容易散开,或者缠线,给抛竿造成困难。本人在总结了尼龙线和编织线的优缺点之后想出了一种方式,请大家批评指正。

1、将主线与竿梢的那一端系上八字环。这一步的结实度很重要,可能是主线竿梢端最薄弱的环节。所以尽可能系得牢些。

2、准备一段长10厘米左右的2号或更粗的大力马编织线和一粒太空豆。

3、将大力马线双股穿过太空豆,然后将线的两端连在一起打成死结,形成线圈,尽可能结得牢。结好后的大力马线长2--3厘米最好。

4、将大力马线圈的一端与主线上的8字环通过马蹄结连接起来,(在不损伤任何部分线组时可拆卸下来)。稍微拉紧即可。

5、将达鲤吗线圈的另一端与竿梢通过马蹄结连接起来,也是可拆卸。

6、用太空豆将系上竿梢的大力马线锁死。

经过实践验证,这么处理过的主线与竿梢的连接方式很结实,也好用。

钓鱼知识:为什么有些打窝料里面要加泥巴


这个可能不只是一个两个钓友想知道的,有些钓友说加泥巴,不是更加容易把鱼惊扰到吗,下面来看看为什么有些窝料。我们要加泥巴。加泥巴的作用:

增加粘性,比如使用酒米或麝香米时,加泥就可以准确的抛到窝内,因为酒米比较轻

增加重量,窝料较轻或小杂鱼过多时,加泥可使窝料迅速沉入水底,不让小鱼在半路截获

模拟声音,在窝点抛撒泥或沙土的声音,与撒饲料的声音很像,对于养殖塘的鱼可以造成条件反射。

如上面模拟声音,又有钓友表示,那么我在野外钓,不是容易惊扰到鱼,其实野外的鱼,很多地方都是不存在,惊扰不惊扰。只要你丢下去的不是很大的石头。我和朋友做过实验,原来这里很多鱼,然后你丢一个小石头下去,只要下面有饵料,不出半小时,鱼又全部回来了,但是不能表示所有的地方都是这样。

比如鲤鱼爱拱食,所以用泥巴混饵跟牛粪混麦子打窝作用就是一样的,还有一个作用靠泥巴,起到留鱼的作用。不过这个办法不适合稀泥底的地形。最简单的解释就是:

延长诱鱼时间

有些窝料抛不远,加泥捏成团抛得更远更准

我平常用碎玉米打窝,就比较实用,因为饵料太轻,抛的远一点都不行。或者我把窝料包在一个叶子里面,简单的稳固一下,把叶子到处都弄点小洞,有些叶子不容易坏掉,半天就没有效果,所以卫生纸就是我们另外的一个好方法,之前文章有仔细说明。

这样的方法,主要是引诱和降低鱼类的警惕性。在自然生存的法则中幸存下来的鱼类早已磨练的谨慎和胆小(有些可能不会)它们不会吃自己认为不安全的食物,我们去钓鱼前。还有一点就是要知道,鱼是喂养的还是野生的,喂养的鱼喜欢吃颗粒,这样我们把泥巴换成颗粒的效果好一些。

不同地方,不同方法,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