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钓垂钓水域。

在我看来,钓鱼其实是一个不断认知自然规律,总结规律和适应规律的过程,钓鱼的最高境界,是与自然相融,从一缕阳光、一阵风、一朵浪花中去感知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本地冬季野钓的河道大多是通潮的流水河,河底情况复杂,潮水往来不息,加之冬季不规律的寒潮降温,这些都给冬钓增添了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但凡事都有其两面性,正是这种复杂多变的特性和鱼类自身集群过冬的本能,才使得冬钓更有针对性,较之其它三季更加有迹可循,更加考验钓手对自然规律和鱼性的认知水平,若能做到因时、因势不同,综合分析,合理应对,则可游刃有余,其中的乐趣远非语言所能表达。

一、天气

还是先从天气说起,冬天最常见北风、西北风,我们这里冬天主要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风从北方来,带来的是大风降温或者雨雪天气。

一般来说,刮北风的时候,以晴好天气为主,如果风力较大,则降温明显,昼夜温差大。若长时间持续微弱的北风,温度不降反升,是一个缓慢升温的过程,这期间气温变化平稳,温差小,视线开阔,体感舒适,是冬天较常见的天气状况。

西北风大多出现在急剧降温的情况之下,往往伴以大风或雨雪。降温时若为晴好天气,则温差较大,如有雨雪,雨雪当天气温暂时不会下降太多,真正的冷是在化雪的时候,水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气态,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化雪时虽然普遍艳阳高照,体感却十分地冷。刮西北风的前一天有可能是东风天气,也有可能是南风高温天气,这两种情况决定了降温前一天及当天的温差大小,要区别对待。

东风或东北风的条件下,常见阴、雨或多云天气,此时气温恒定,温差小,持续时间一般较长。长时间的阴雨天,特别是阴而不雨的情况下,空气对流缓慢,气温持续缓升,往往会导致霾的形成。这种霾和南风升温天的霾是有区别的,阴雨天的霾空气中多为潮湿颗粒物,湿度大,往往全天不散,南风天的霾大多在清晨形成,空气相对干燥,太阳照射下,基本到中午时就慢慢消散了。

南风、西南风和东南风都是升温天气,比较而言,南风、西南风升温较为迅速,东南风强度相对较弱。这三种风向条件下一般多为晴或多云天气,风力不大但温差大,南风向天气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稳定之后当低温值逐渐上升,风向也会随之改变,往往会转变为以东风或西风为主,并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下一个寒潮袭来。

西风是变温周期的调节过程,一般以多云或晴好天气为主,温差较小,风力也不太大。西风天气正常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往往在南、北风向交替变换的时候出现,是相对较为平稳的天气状况。

二、潮水

说完天气,再来说说潮水,和天气一样,潮水也是人力不可控的因素,不同的是,潮涨潮落就好比是花开花谢,是有规律可循的。潮水的涨落主要受月球引力的影响,一般以十五天为一个轮回,每个轮回包含一次最高位的涨潮和一次最低位的落潮,若以波形来演示,两次潮位均值之间应该包含一个完整的波峰和一个完整的波谷。

这十五天里,每一天的水位都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天,潮水也会出现两次小的涨落,高潮时间一般维持一个多小时才开始退潮,一涨一落间隔六个小时的时间。潮水不但受月球引力的作用,还会受到季节和上下游水位的影响,特别是凌汛期、雨季或者水库蓄水、放水的时候,都会对水位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三、钓点环境

除去上述两个方面,影响冬钓的另一大因素是钓点本身的地势特征和特性,包括水底的地形,河水的深度,水体的肥瘦,沙质底还是腐质底,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树枝杂物的分布等,每处钓点都有与众不同的特性,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钓点也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

以上三点只是从现象层面做个概述,下面切入正题。

冬钓与其它三季最大的不同在于,冬天是人找鱼,其它三季是鱼找食。冬天鱼有聚窝的习性,活动范围较小,进窝吃食的时间和窝点距离鱼群位置的远近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打窝的位置距离鱼群越近,窝点进鱼的时间就越短,反之,如果窝点选择在远离鱼群聚集的位置,可能一整天都无鱼问津,这种情况在实际作钓中并不少见。

且鱼是变温动物,需要不断调节在水体中所处的位置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季风、气流、光照、雨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冬天垂钓,选择钓位可以结合过往垂钓的经验参考执行,或者在垂钓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比较、积累,总结出一定的规律,这样就能逐步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关于冬钓技术的分析,其实很早就有这个想法,但几次提笔,又匆匆放下。有些东西在脑海里酝酿,却又找不到好的切入点,就一直搁着。这里说了下天气和水情,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影响冬钓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方便我们选择好钓位。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2020冬钓技术之影响垂钓效果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冬钓效果的因素有很多,简单总得来说,离不开风向、气温、天气、水情的影响,这一点,在《天气水 情环境分析及冬 钓影响浅述》中我们大致上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垂钓的时候如果能够把握这些规律,因时、因势不同而综合分析,合理应对,那么垂钓的效果自然能够变好。我根据多年的垂钓经历,将这些经验做了一些归纳,大家一起了解下。

一、气温和风向的影响

首先是不同气温和风向条件下的选择,一般大风降温天气,钓位的选择还是以稍深为宜,这个深度与气温的高低是成反比的,温度越低,选择的钓点就越深。

温度的变化对不同水深河道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至少在影响速度上是有区别的。半米的水深和两米的水深相比,温度从水面传导到水底的时间肯定是不一样的,鱼类感知这种变化并作出调整所需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一般天气变化剧烈的时候,我都会尽量选择较深的河道作钓,大风大浪大温差,深水河塘受到的影响肯定要比水浅的地方小一些。

冬季与其它三季一样,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比如持续的北风或东北风,风力小,温差小,一般都是不错的天气状况。剧烈的天气变化,不论是降温还是升温,都没有恒温的气候条件下好钓。可能有些朋友会说,降温的前一天和降温当天好钓鱼,此话不假,但我认为这句话更适合于秋天,冬天则要区别对待。冬天降温的前一天常见南风升温天气,降温当天又多是大风大浪,南风天鱼口寥寥,大风大浪虽然鱼的吃口不错,但持竿、观漂困难,冷风冷雨冻伤人,为健康着想,还是少出钓为好。

对于风向和气温,个人认为主要可以分为南风向和北风向两种情况。南风向升温,北风向降温,南风向包括西南风和东南风,北风向包括西北风和东北风,另有东风和西风两种相对平稳的状态,气温恒定。上述种种风向里面,北风向肯定比南风向好钓,东北风优于北风,北风优于西北风,东南风优于南风,南风优于西南风,东风和西风条件下开口一般不会太差。

关于温差的问题,冬天因为夜间温度低,加之降温频繁,常见大温差的天气,温差大并非一定不好钓,需要区别对待。转南风向的天气条件下,前一天夜间温度较低,第二天白天温度急剧上升,形成十几度的温差,此时常见鲢、鲤上水翻花,确实不好钓。降温当天温度下降需要一个过程,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往往到夜间才达到极低值,此时在预报上显示的也是大幅的温差,但在某个时间段内,气温的变化其实还是很平稳的,出鱼的情况也不错。天气预报一般是以天作为预报的计时单位,计时段过长,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如果要作为准确的依据,最好还是结合分时段的预报一并考虑。

二、天气变化的影响

除去风向、气温等因素,阴、雨、晴等天气状况对鱼口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冬季与其它三季不同,连续晴天出钓的效果一般要好于阴雨天气,因为晴朗天气气压较高,而冬天的阴雨常常会有下不透的感觉,虽然温度相对恒定,风力小,但空气湿度大,就容易形成湿霾,即便大多是东风向天气,温差也不大,但空气通透性差,视线不好,气压低,全天钓况都不会太好。

三、水情变化的影响

冬天是枯水期,是一年中水位最低的季节段,受潮水的影响也比其它三季来得明显,根据潮水的涨落调整钓点的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天气条件下,相同的钓位前后两天钓获大相径庭,多半是受潮水的影响,水退一尺,鱼退一丈,都退出去那么远了,今天的鱼肯定不在昨天的位置了。

自然水域的水底环境分析及运用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怠。钓鱼也是一样,了解鱼,就要了解鱼的生活环境,才可以采取正确的战术战略,本人长期野战各种水域。学习各种先进技术,为了就是有一天能脉诊江湖,为钓友们分析各种各样的鱼情,制作出适应各种水域的饵料。以下就个人的一些见解,期望钓友们采取拿来主义。不必照搬。

水底环境具体分析有以下几大类。其实每大类都可以写成一本书,本人就简约的写一下大体的情况:

一是水质环境及水温;二是杂鱼干扰;三是硬软底及水下苔藻;四是静流水体区别;五是水底能见度;六是水底地形;七是肉食性鱼类的干扰;八是声音及振动干扰;九是升降温对水底热量交换的影响;十是水底氧气含量分析,及风及小水流对水底氧债环境的影响。

一、水质环境

指水的能见度,水中有机物及生物含量,水的PH值,及有害气体含量。水体温度等。

1)水的能见度

大体意思来说就是能看见多深,水中如果杂物较少,藻类较少,那么能见度高,光线强,能见度高,水中泥沙较多,水的能见度低,一般根据能见度来将水分为三级水,肥水,指能见度低于五十厘米的水质,中性水,指能见度高于五十厘米低于一米的水质,瘦水,能见度高于一米的水质,但这种分法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有的时候遇上黑水中的极瘦水,如果能加上对像鱼的肥瘦来分,就比较准确,如果小型底层鱼如小鲫鱼体较瘦,则多为瘦水。

小型底层鱼较肥,多为肥水,瘦水水水底光线好着重饵料的颜色及味道,而肥水深水应当着重饵料味道。混水指的是才遇上涨水或者其它变故导致水域整体变混的情况,混水的水底的能见度非常低,一般杂鱼的干扰非常少,可用较腥较香的味道。如长江上游水域。

及一些才涨过水的支流等,战略战术运用,肥水,用臭型物质如刘眼镜的臭谷子及一些其它自配的臭型饵料,得到充分的运用,据一南充钓友反馈,臭型超诱窝料在他们所在的一个叫八尔滩水库的地方有非常强力的效果。江苏一钓友将全部情况反馈回来后我分析后得知,水体整体较肥,鱼体质较肥,用香型饵料偶尔能上,但效果极不明显。

换成臭饵后效果立显,钓友们反馈回来的信息为配饵提供了依据,这可能和旧时代人的口味差不多。富人喜欢肉 味穷人喜欢糖的甜味一样。肚子中油水较多了,吃起糖来也不香了。写这么多,总结一句话,肥臭瘦香,是比较正确的配饵思路。

2)水中有机物

生物含量,指一些藻类,其它有机肥,及植物腐烂后产和的有机质,根据水色可以分析出大致情况,绿色水域多为一些有机藻类,如绿藻,多为下肥料所致,如生物剂等,,黄色多为褐藻,黑水多为有机肥及边上植物腐烂后产生有有机物。绿水一般只适应草鱼及花白鲢生长,黄水鱼的活性较高。

黑水,多为养殖型水域,或者才涨水后植物腐烂了,水质才变黑,还有一种情况是水库放水后底水较少,淤泥中有机物释放出来导致水质变黑所致,绿水一般可以主钓草鱼等中层鱼,褐水黄水主钓鲫鱼,黑水中有机物含量丰富,滋生了很多有机生物为鱼儿生长带来丰富的食物,所以黑水中一般鱼较多。特别是腐烂杂草中,成了一个独立的生物链。会引来越来越多的鱼儿。

3)水的PH值

水的PH值影响着鱼儿的生长,在偏碱性的水域,如盐碱地水域,在我国的新缰等地方,这种水域比较多,运用碱性及中性诱食物质或者酸性诱食物质配以一定的调整剂,可以很好,很快的将鱼诱来。一旦变为养殖型的水域后沉积物较厚后会整体变成中性水或者微酸性水域,所以PH值是决定所用饵料的PH值,偏碱性水域肉食性鱼类的攻击性强得多。这可能与中医的碱多则辛燥有关。

4)有害气体含量

指水中的二氧化碳,NH3+,N+.及硫化氢等物质,有害气体的含量影响着氧气含量,也会引起鱼儿的趋避反应,特别是氨NH3+,扩散到水底或者从泥底中扩散出来会形成一层鱼极不舒服的水层,这是也是水质因素之一,水的能见度低,水体上下层密闭条件较好,水可以分层,有害气体易在水中能积累。造成整体缺氧,如果水的能见度高,水中杂质含量较低,有害气体含量少,氧极易与水化合,水中温度差异较小。升降温的速度变化较快,鱼的适应力强,鱼的活性较高

5)水温,水温是决定鱼活性的关键因素

下半年是降温天气为主,所以气温常比水温低,降温过程水中易缺氧,随着降温完成程度,鱼多会由浅到深行进。个别水域也会因为其它因素的影响进入浅水。上半年升温为主,所以气温常比水温高,水中氧气含量丰富,浅水有机物质生产较多,所以鱼有趋向浅水意向。

重庆的大多数天气情况在春节后气温就缓慢回升,在这个升降的交界点,很多水域鲫鱼就有成群结队进入浅水觅食的习惯。所谓火炮鱼,实则阴阳理论中的阴极则阳的标志变化。

二、杂鱼干扰

杂鱼的多少,影响着对像鱼活性,杂鱼较多的水域,水底食物较少,所以鱼会形成争抢食物的习惯,而杂鱼较少的水域,鱼儿 的食物较多,鱼的觅食较懒散,经过上百次的解剖实验,杂鱼较少的水域鱼体油脂含量较厚,而杂鱼较多的水域,鱼的食物选择性较差。

基本上是找着什么可吃的就吃,如水底的苔藻,水生植物的芽尖等,所以根据杂鱼情况来选择食物的诱性比较关键,杂鱼较多,以本味物质为主,或者选择不逗杂鱼的其它饵料,不宜太腥香,可以选择较甜的食物,杂鱼不喜甜,杂鱼较少的水域,需要能激起鱼儿食欲的物质,如腥味,香味等。

三、软硬底的及水下苔藻类

软硬底是确定钓组的依据,在主河或养殖场前方,水泥淤泥较厚,所以钓组能在饵料表面为宜,特别是爆炸钓组等,在硬底上宜短,软底上宜长,不然爆炸钓组随时间的变化如一个小时后可能所有的钩都被坠带入泥中了,而饵料还浮于底面上。用台钓不用考虑这个因素,用传统钓的时候,可以适当调灵一点儿,或者子线长一点儿,可以避开这个因素的干扰,软硬底的区分可以从我的帖子上找到。

水下台藻类,指肥料及有机物沉积在沙石底部自然长成的一种像地衣类的物质,有人称为青苔底,有人称为苔藻,一般见于养殖型水域或者下过肥料后有机物沉积的场所,如果食物缺少这将是鱼的一个食物,鲤鱼,草鱼,鲫鱼都会吃,一般嘴上有青色的鱼多为吃过这苔类物质的从此可以判定鱼的食物极少。一旦进入升温天气或者春天后这种物质将会由于气温的上升,气泡的产生会将其成块的带到上面,上浮于水体表面,为鱼儿觅食及产籽的理想地方。

四、静流水的区别

一般水库为静水,静水中气味传播较慢,静水在有风的时候会变成流动的水体。风力较大的水面会形成顺风水流,而风力较弱的一面会形成返回性流水,流水水域中饵料窝料的气味扩散速度为自身速度加上水流速度,流动水体水底也为流动型的,所以不易在水体形成氧债环境,而静水中极易形成。

在后面氧含量分析中再述。钓友们会运用这个特点,在下游喂线虫窝子,而在上游喂酒米窝子,两个窝子的影响就比较小,下游的线虫窝子将杂鱼诱去,而上游的窝子比较清静了。 如应对螃蟹,虾的影响,下游用内脏做窝,上游用酒米做窝,可以将螃蟹聚集在下游窝点而上游诱来鲤鱼鲫鱼等对象鱼。

喂反了就失效,静水中水底的泥沙沉积较厚,而流水中一般遇上大涨水后会被冲刷干净,静水中的水下地形一般可以依据水边地形来判定,而流水中的地形加上流水冲刷的因素综合考虑。以水流冲刷为主。如水流不变的那一带河水中最深的地方,应当接近中间,而水流冲刷方向急变的地方都是深水为主。一名话,流水氧多,静水氧少,流水冲岸岸边深。

五、水底能见度

水底的能见度与水体表面光的照度及中上层水中杂物含量,及水底环境有关系,水表光线强,如晴天,水底光线一般较好,水中杂物含量较多,水质较肥,等都降低了水的能见度,如水表有层吸光的肥料水膜,漂浮物等直接挡住光线,其它因素一样,水越深,水底环境越暗,这是光线被中途吸收造成,水底的颜色,也决定了能见度,如颜色较浅的地方,水底能见度好一些,颜色较深的水底,能见度肯定低一些,这与水底光线反射率有关,就不细说了。

水的能见度决定了鱼觅食习惯,与背景色有差异的颜色极会引起鱼的注意,为第一时段鱼找到饵料提供了依据,水底光线差,鱼多会寻味而进,水底能见度高,形味应齐具。在光线低的场合,可借用发光物质,如维生素B2类的物质或者珠光粉,云母粉等。有明显的作用。

抬钓,是为了让泡沫动起来,但前提是水下光线足够,所以在能见度极差的场合,如超肥水和晚上,用泡沫逗钓的效果非常小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在能见度低的时候多用酒米或者蚯蚓,或者蚯蚓,或者其它有味 的物质逗钓或者守钓,钓友们可细细的去体会一下。

六、水底地形

水底地形为钓鱼人梦想知道的情况,我有帖子细说过地形情况,据这么多年的分析,水中低点及障碍物是鱼儿最喜欢呆的地方,水草根部是一个障碍物,水下的乱石是,水下陡变的地势是,水下的沟闕是,水下长期投放食物形成淤泥被潮翻后形成的低点是,围网边上上,柱头边上是。

水中曾经的沟坎是,倒下的竹子,树木是,总之,鱼有依靠才感觉安全,才会觅食,所以找不到障碍物,你可以杆漂等各种方法找到水下的低点,浅水中的深水,是一个极好的运用,水下曾经的沟渠,那是抬线人做梦都想找到的地方。所以多注重鱼星点,拿杆一试,就知道,这个位置多半是低点,

七、肉食性鱼类的干扰

肉食性鱼类在水底也会被杂鱼进窝或者窝料的气味吸引进窝,会对对像鱼形成较大的干扰,特别是个体较大的肉食性鱼类,像窝料中加入一些让这几种鱼避开的物质就可以让他闻味而走。如精氨酸等。

八、声音及振动干扰

声音指来自于附近异常的声音,如人声,车声,泥沙落水的声音,打火机的声音,都会让水中的鱼儿感知,小点的声音可能干扰较小,声音越大,干扰越历害,振动,实际就是声音的一种传播,如车辆过边上,远处的炮声,飞机声音,都会在底部带来不小的振动,鱼在受惊后一般停止进食,或者离窝,这看干扰的大小。

运用:我们在选择传统钓钓组的时候,以轻灵为主,在窝子中有鱼的时候,坠不宜在水下激起太大的动静,以免惊窝惊鱼,特别是在钓鲤鱼或者大草的时候,清静比什么都重要。一句话,人静而鱼动。

九、温度变化对水底温度的影响

在超深水如十五米,水温的变化非常小,非常慢,这是整个水体能量释放较慢造成的,在水较浅的地方,温度变化较快,鱼缓慢适应,会随气温带动水温升降而进进退退,当水温与气温相接近的时候,水中开始注氧,鱼也开始进食,流水中水温随气温变化快一些,鱼的适应速度也要快一些,水温越高,鱼的活性越高,觅食半径加大,气味传播也越快,二十八度达到最大,但超过三十五度,一般鱼都停止进食了。水温气温的运用就多了哈, 冬钓阳,夏钓阴,春钓滩,秋钓潭,之类的都是这个运用,

十、水底氧含量分析

这是个重点,很多人做窝后鱼儿不进窝,或者能见少部分鱼星但不进食的情况,可以从这个上得到解释。水底氧含量由水底环境决定,直接影响了鱼的进食情况,所以这是重中之重,深水型水底一般都是氧债环境,何为氧债,粗说缺氧的意思,水底氧只有靠上层水的氧分子扩散,交换,及底层光合作用生产,消耗在水底泥层的吸收,水底生物的吸收,在流水等带来新氧的时候,水底氧含量充足,再被泥层吸收,在持续静止的水体底部,会缓慢的像借债一样,被泥底借去,形成缺氧环境,这种环境为鱼儿所不喜呆,所以在这种时候会出现离底现象,并会吃一口,马上上来,等一会下去再吃一口,一旦风来临,或者有水流后,氧债环境改变,鱼马上下底觅食。

大的氧债环境下,鱼进食的速度和力度较小,有的甚至整体上浮到表面觅食水表的杂物,氧债水层一般为十五厘米到三十厘米之间厚度,有时可以达到一米以上,所以有的时候在水底钓不到鱼的时候往往在中间有接口现象,就是因为水底氧债因素的运用,逗钓的时候,在水底层底逗的时候无口,就应当将逗幅增大,当增大到离底三十厘米 左右的时候鱼就咬钩了,这是鱼不愿放弃食物,也不愿下底选择,中间有食物,他一样咬钩,一旦有风带来了水流,等五分钟后就可以在底部逗钓了。

喜欢台钓的朋友,这 一点也可以得到运用,底钓无鱼的咬钩的时候就需要拉浮,离底的一点儿一点的找,如果鱼在上部,他一般不会下去觅食的,鱼在下部,他会顺着雾化物上来,所以离底的高度可以一次调整大一点儿,如二十厘米,如果无鱼,再到三十厘米,可以很快的找到。如果氧气债水层较厚的水域,可以直接拉浮到中上层水体,以应对鱼儿的需要。

夏季钓鲫鱼的好坏环境分析


夏季里面,因为空气温度,以及环境的变更,对于鱼类来说,在选择生活环境,觅食需求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钓鱼人的活动也是以鱼类的活动为导向,现在鱼类的活动发生了变化,钓鱼人在夏季,应该选择的钓鱼环境自然也有变更。在今天这篇文章当中,针对一些不合适钓鲫鱼的情况,以及何时钓鲫鱼的选择都进行一番介绍。

一、不能钓的环境

首先是浅水区,太阳直射区域,以及中午时间段内等限制,这些都是钓鱼人熟知的条件限制。无论是涉及到水深,还是阳光的直射,都是和夏季最显著的温度特征离不开的,在浅水域区内水温升的比较快,鲫鱼又是一种合适在十几度到二十几度水温中生产的鱼类,太高的水温它们一早就逃开了。至于阳光直射,中午时段等都是干扰到水温的一些重要因素,所以才会建议大家不要选择这些情况钓鲫鱼。

除了以上的,还有一些建议:第一个就是不要钓明水区,明水区看着很清澈,符合鲫鱼的绅士风范。但是明水区也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它不遮阳,鱼类在明水区当中直接接受阳光的直射。另外,因为明水区的水质较为清澈,阳光穿透的深度也较为的深,影响的范围更广。

第二个就是不能够钓死水区,在钓鱼当中,活水区永远是主流的选择,除非是流速过快的情况下,钓鱼难度太大,一般来说,活水区的鱼类的觅食积极性都较死水区高。尤其是在死水区的范围,因为氧气含量较低,鱼类的活跃性不足,所以增加难度。

第三种就是不钓有雾的天气,很多人不明白有雾的天气对于钓鱼有什么影响。大雾第一个弊端就是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另外,有雾的天气,一般气压都比较低,所以水中缺氧,鱼类为了寻求氧气的来源,都会选择上浮。尤其是在中上层水域,鱼类都会选择上浮至水面呼吸,饵料对其吸引力很小。

二、合适钓鱼的环境

上面已经提到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比较合适的钓位选择,首先是深水区,阴凉处,活水区,这些都是最为常见的鱼类钓点。至于时间上,早晚时间段是夏钓必须选择的时间点,钓获也比较轻松。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情况也值得钓鱼人注意。

第一个就是有风的天气,在夏天的时候,有风的天气也是有所区别,根据风向的不同,对于钓鱼的影响也完全是两个效果。一般来说,西南风和东南风就不合适钓鱼,而北风则是钓鱼的好选择。

这里面的原因在于,有风的天气能够提升水中的溶氧量,增加鱼类的活跃性。但是风的来源,在于不同温度造成的气压原因,而南风往往意味着高温的到来,反而降低了水中的溶氧量,所以才不合适钓鱼。

第二个就是落潮的时候,因为水域内的特性,鱼类在落潮的时候,往往会更容易汇聚在一起。这时鱼类的密度较大,投放的饵料吸引力效果达到峰值,能够钓获的鱼类增加。

第三个就是钓草窝,因为在夏季当中,草窝并不只是一个合适的觅食地点,它更能够起到遮阳的作用。气温越高的情况下,草窝下面的鱼类越多,钓鱼人的收获也越多。

最后提醒大家的是,关于上面的内容, 大家很容易就发现了一个特点,原理都是相对立的,当活水适合钓鱼时,死水肯定不合适,以此类推,落潮合适钓鱼,那么涨潮肯定是不合适的,这样进行总结,钓鱼人肯定能得到更多属于自己的独特经验。

2020秋季水情对垂钓的影响


从二十四节气的排列来看,立秋当在阳历的8月上旬。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象差异悬殊巨大,即便同一个节气,温度相差也会在10℃以上,因而形成各地不同的气候鱼情。就初秋垂钓的情形而言,各地会有不同的效果,笔者只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初秋水情鱼情的一些大致情况,并结合实战的体验,提出应对的策略以及施钓的战术,以供各地钓友参考。

初秋鱼情的诡秘,则是由这一时期的客观条件所带来的。而首当其冲的便是水情与水势。从实践来看,初秋的水情对钓鱼有如下几个不利因素。

首先,季节经历了盛夏和夏末的多雨,自然水域许多鱼塘、湖泊、江河都水满流急,人工湖库也已落闸储水,在雨量大的地方,水位几乎已升到极限。这时出钓都会有面对茫茫白水,甚至给钓者造成不知所措的感觉,寻鱼的茫然。水丰库满按理说应该是好事,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即因水满,带来的水面广阔,水质改善,水生物丰富,这看似有利于钓鱼的现状,实则成了秋钓的最大屏障。

如果把初夏时节水位下降,带给钓鱼的负面影响,钓鱼人渴望下雨,提高水位,改善鱼情,当作最要紧的一件事来看,面对初秋的水情,我们却一改初衷,而希望水位降下一些,以改变鱼情诡秘的窘境。因为水满,鱼类获得了更大的空间,水域面积与旱季相比,已扩大了几倍甚至几十倍,使得鱼类在一定空间活动的数量以及次数成反比,一支鱼竿,在通常条件下,要想有必然的丰获,其概率便微乎其微了。

其次是,从水质上看,陈旧库水已被大量放走或蒸发,因大量的新水注入后,改善了湖库的水质,形成富氧的水体,无疑为鱼类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极佳的自然条件。面对饱食终日在深阔之水悠哉的鱼,我们很难用饵把它们哄过来狂咬一番,因而就有了许多钓鱼人落败而归的经历。

再从食物角度看,初秋的时节可以说是一年中鱼类食物最丰盛的时期,具体地说,一是雨水把陆地长期积存的动植物卷入湖库,使鱼类在获取富氧的新水,增强身体机能的同时,有所选择地饱食这丰盛的嗟来之食,故而,我们感受最深的是,雨季初临时,由于鱼类一年中首次进行溯流大量涌至浅滩和近岸,给钓鱼人带来了莫大的惊喜,鱼好钓的景象是难忘的。但这种欣喜的鱼情是十分短暂的,鱼从本能的角度出发,经历几次抵岸的活动,便会返回不易被钓到的水域,及至初秋,涨满水的浅滩再也引不起鱼的特别兴趣,这样我们在用手竿钓近岸时,就很少遇到理想的鱼情了。

第四是,水温的影响很大。秋季时期的气温走向是从高趋低,因而初秋,正是一年中气候最炎热的顶峰也形成了这一时期水温的高峰。受到高温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地方当属湖库坝塘一类的一二米深的浅滩和近岸的水体,而以中午11时至午后4时前最甚。

相对而言,鲤鱼、鲫鱼、草鱼等鱼类喜欢水温高,无鳞鱼中鲶鱼等更容易接受较高的水温,但如果水温常处于二十几度到三十几度时,不仅大量消耗鱼类的体能,还会促使它们食欲大减,对成长极为不利,因而出于生存的本能,鱼类的变温特性就显得突出,它们会随着浅水或狭窄水域的水温的快速提高而游向广阔的深远之水,或者多有外水注入的支流沟渠周边,甚至躲入到山洞石岩水草以及背阴等阴凉之处。对于处于较小水面的鱼,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往往上浮到中上层水域,其行为表现出慵懒少动,就是浮钓也难引起它的食欲。对症下药因水而钓在难钓中获得一定的鱼讯。

对于钓鱼而言,初秋的水情尽管存在诸多的缺陷,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和寻找,在普遍中获取特殊性,趋利避害,钓出较佳的收获。

避开炎热:夏季钓两头的方法仍可运用到初秋,还可取深浅交替做窝的办法全天候钓。即早晚主钓相对的浅滩和水位在2米以内的近岸水域,午时前后的数小时则移至三五米的深水区,守钓大鱼。当然了,这也要求钓手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有意选择深浅均有的水域,要提前选点做窝,水深处多撒诱饵,水浅处少撒诱饵。

寻草而下:热天鱼喜藏于草下,是因为浮于水面的草能隔热消暑,连微小动物也喜藏身其间,让鱼类既能避热又能觅到食物。草间做窝在现成草堂中,主要是因为现成堂中被钓频率高,鱼已猾或鱼少,就是有鱼也是小鲫和小杂鱼,不会有多大效果的。也不要在很厚的草上掏洞做窝,这种地方的草都很厚,鱼多半不愿在此逗留。寻找天然草缝或自然小草堂都是比较好的地方。体会是:钓新不钓旧,即最好是没有人钓过的草堂窝子。

寻流而钓:即在有活水涌出或流入的区域数百平方米范围内,做窝垂钓。越靠近活水源越有鱼咬钩,特别是在下过雨后的一段时间里,鱼讯最快最猛。当然,如果在离主流区较远处做窝,也会有上大鱼的机会。

海竿钓:向几十米外多投诱饵,爆炸钩、串钩钓法兼用。用手海两用竿替代手竿钓,钓点超过一般手竿所及之处,也是能奏效的。

钓组变灵:用主钓鲫鱼的轻便灵活的组合施钓,减弱鱼对钓组的警惕性,以提高鱼的咬钩率。用饵上力求对、软、精、细、小,对钓怠鱼很有效果。

安静环境对野外垂钓效果的影响分析


野外垂钓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导致我们钓不到鱼,这里面问题有很多,其中环境嘈杂对水下鱼儿产生惊吓,往往是我们钓不到鱼的罪魁祸首,这一点我们下面细细的分析一番。

经常垂钓的人都知道一个安静的环境对垂钓是多么的重要,而嘈杂的环境对鱼情的影响有多大,所以在选择钓点的时候通常会优先选择僻静的地方,但是在一次垂钓的时候,刚开始鱼情比较好,后来一个钓友看到这边上鱼不错,也就跟过来一起钓,砰砰砰几声饵料入水,浮漂半天不见动静,后来小杂鱼开始捣乱,这种情况下说明大鱼被吓跑了,而小杂鱼又前来捣乱,就不怎么适合垂钓的。

也有人认为岸边说话不影响垂钓,其实这样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岸边声响对鱼儿有多大的影响,因为鱼儿基本上都是在深水或者较远的水域中活动,只有发现岸边安静安全了才会到浅水处活动,这种安全程度跟岸边的声响动静是有很大关系的,夜间鱼儿好钓的原因就是人迹少,声响少,鱼儿才会放心到岸边活动。

另外鱼儿抗饥饿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通常情况下宁愿不吃食物也不愿让自身暴露在危险环境中,所以也不能认为使用好的饵料能让鱼儿抛开安全去进食,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鱼儿才敢于进食,而选择好的饵料之后才会让鱼儿乐于进食。

如果清早起来的早的话,在钓场就会看到离岸边只有半米远的水草区,经常会有鱼儿在这些地方活动进食,但是稍微有动静产生,人一靠近的话,鱼儿就会迅速远离,这就是鱼儿对外界环境的警觉性,在垂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鲫鱼和鲤鱼是国内常见的淡水鱼,在大部分水域里一年四季都可垂钓,虽然受地域性分布和季节影响会对吃钩有一定的影响,但大部分情况下,只要钓友用好饵料,这两种鱼还是愿意咬钩的。

但万事没有绝对,鲤鱼和鲫鱼这两种鱼儿其实吃钩非常的谨慎,如果被钓滑了,或者温度不适宜的情况下,咬钩会比较轻,有很多试探性动作,这个时候,钓友就要耐心垂钓。不要过多的逗弄,尤其是上面说的干扰影响,在垂钓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一个安静的环境,在搭配上入口性很好的线组和钓钩配置,中鱼几率会大大的提升。

2020冬钓的天气及钓位选择


冬季虽然气温低,人在户外很不舒服,但此时鱼还是能够垂钓的。只要我们把握好各种因素,这个季节鱼虽然不太活跃,还是能够有个好的收获。下面,我们就出钓天气和钓位选择来讨论下冬季钓鱼吧!

一、天气选择

冬季鱼情不好主要就是受到气温水温的影响,所以在合适的天气垂钓是必须的,从秋末进入冬季开始,低温就已经开始影响鱼儿的生理和体能了,活动和觅食都会受到影响,除了比较耐寒的鲫鱼(适应4-5度的温度)以及鲤鱼(适应7-8度的温度)等极少数鱼儿之外,其它温水性鱼儿都进入冬眠栖息状态,很少会主动活动觅食,所以在有利的天气垂钓是最为基础的一点。

一般在暖晴天以及暖阴天多云天气这类昼夜温差比较小比较稳定的天气,鲤鱼和鲫鱼还会小范围的活动和觅食,只是不会离深水处的栖息地太远,在这种天气下,选好钓点一般还会有不错的收获。

还有就是在寒潮来临或者大风天气降温之前的一段时间,温度还处于稳定较为温暖的状态,鱼儿察觉到气候变化会进入短期内的疯狂觅食状态,而当寒潮来临,气温变化超过6℃以上,水中的鱼便潜入深水休眠,这种天气基本没有鱼口,加之出行不便,钓友不宜出钓。

二、钓位选择

冬季垂钓选择钓位一般以背风钓阳为佳,但需要注意,在升温快的晴暖天气,因为升温导致浅水层水温提升,此时鱼儿大多喜欢游动到浅水层活动,此时若底钓收获不佳可以逐渐提高垂钓水深,到有鱼口时,就找到了鱼活动的水层。

一般情况下,需要钓深,但在主钓鲫鱼的情况下,钓得不用太深,在水深4米左右的水域里,钓0.8~2.5米水深是最好的选择。

水草处、水底障碍物复杂处、树根延伸至水底处、水中枯树枝处、倒伏在水中的树木等地方食物比较丰富,此处一年四季都有鱼栖息,在这些钓点附近下钩,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

当然为了避免挂底,在垂钓的时候最好多准备几副线组,好及时更换,继续作战。

如果水底环境很容易挂底,可离底施钓,通过商品饵打频率将鱼诱到能安全施钓的钓层。

2020冬钓技术之根据外部因素选择钓位钓点的技巧


上文《影响冬 钓效果的外部因素分析》中我们主要说了外部因素对冬天垂钓效果的影响,这里我们就来说说根据外部因素选择钓位的经验和钓点选择的技巧,希望这些经验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1、升温找浅滩,降温觅深塘

温度升高,鱼的活动量增大,会到浅滩晒阳和觅食,钓深浅交界的浅滩位置是明智的选择。温度降低,鱼的活动量也相应降低,食欲下降,又会回到深水的位置聚集避寒,此时就应该选择相对较深的深塘位置。

2、南风钓早晚,北风钓全天

南风向天中午气温上升迅速,一般在下午两、三点到达高温的极值,之后开始缓慢回落。每天气温的均值出现在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左右,这两个时段也应该是鱼口较密集的时段。北风向天气温偏低,但全天温度相对平稳,特别是中午时段因为光照的作用水温小幅上升,鱼的活性增大,吃口并不比早晚两头差。

3、浅水觅深塘、深塘寻浅滩

深中找浅,浅中找深,一年四季都是这个道理,冬季尤为关键。冬季鱼群一般都是栖身在深浅交界的位置,避寒入深塘,趋暖上浅滩,进退之间就是鱼道,扣住鱼道,渔获就有了保证。

4、深塘近、浅滩远、落潮深、涨潮浅

深塘近,钓深塘要尽量靠边,边即是坎位,也是深浅交界的位置,深塘坎位一般容易形成鱼窝。浅滩远,冬天水清水浅,浅滩位置由浅及深平缓过渡,受温度、风力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近岸处水下地势一览无疑,水至清则无鱼,所以还是稍远、稍深为好。落潮深,涨潮浅,水退鱼落塘,水涨鱼靠边,天性使然,要学会随机应变。

5、枯树旁、芦苇边、找障碍、很简单

枯树旁、芦苇边、桥桩下、水草间,钓鱼人都知道这样一句渔谚: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冬天选择水下有障碍物的位置作钓尤为重要,只要深浅合适,上述位置一般都是鱼群聚集的窝点,也是初学者寻找鱼窝的最简单依据。

6、早钓潭、午钓滩、向阳面、流水边

早钓潭,夜寒露深,冬天的早晨还是很冷的,钓潭即是钓深塘,因为早间深塘水温肯定要稍高于浅水。午钓滩,后期随着光照加强,浅滩的水温不断走高,鱼群就会慢慢向浅滩聚集,午后钓点的选择就要稍浅一点。向阳面,因为光照的作用,向阳面的水温上升速度较快,这一点在河面有薄冰的情况下表现尤为明显,西岸或者北岸的冰融化速度会稍快一些,鱼群趋向高温,自然会聚集到向阳的一面。流水前,冬天也会有流水注入河道,虽然不常见,流水两侧的位置一般也是不错的钓点,水动则鱼动,动了就好办。

说完钓位,再来说说钓点的选择,钓手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要充分发挥认知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钓点是保证鱼获的最基本条件。

冬钓的主要目标是其它三季难得一见的大鲫鱼,要想钓获大个体的鲫鱼,钓点大致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有一定的长度和深度;

2、水下地形越复杂越好;

3、钓点有成片水草覆盖;

4、肥水较容易出大鲫鱼;

5、鱼的密度相对小一点;

6、少有电捕网捕的干扰。

以上几个条件并不一定要同时具备,有时满足一两个就可以了,但最后一点是关键,三天两头的电鱼、捕鱼,是很难钓到大个体鲫鱼的。

最后简单说说冬季选择钓点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升温、涨潮尽量选择相对浅一些的河塘,降温、落潮可以深一点;

2、低压、高温天气不钓肥水或腐质底,以流水、沙质底为好;

3、钓草窝,特别是肥水草窝受天气影响较大,要区别对待。

饵料的味型分析及天气对钓鱼的影响


现如今多种多样的饵料,大多数都是腥香味的。但这只不过是人自己闻的时候,严格来说,鱼儿是没有嗅觉的。空气传播气味的方式跟水里传播气味的方式也不一样,在水中完全是靠饵料的颗粒溶解来飘散味道,故此鱼儿可以感受到一个有限范围的水域传出的味道。但是既然鱼儿没有嗅觉,那它们是靠什么来感知味道的呢?

一、腥味的感知

首先我们要知道鱼儿对于腥味的追求,不仅仅是为了好吃,而是因为有腥味的食物通常会富有大量的氨基酸,所以这样说来,吸引它们的并非是味道,而是这种味道下涵盖的氨基酸。

二、香味的感知

1、上面说了,吸引鱼儿的东西并不是空气中传来的味道,而是饵料沉入水中溶解后的氨基酸。五谷杂粮的气味是清香,但是五谷杂粮中蕴含的氨基酸并不如动物腥饵那样丰富,所以这种饵吸引鱼儿的关键就是其中蕴含的淀粉以及纤维素。这种饵料都是磨成粉后又添入水融合成粘状,入水后挥发性更佳,虽说不如腥香饵那样令鱼儿吃食欲望大增,但也是鱼儿情有独钟的一种食物。

如此说来,拥有氨基酸和纤维素以及糖类丰富的饵料是不是就可以令垂钓者横扫鱼群了呢?其实也不尽然!

2、现如今的钓饵有着一个普遍性的要求,那就是要求下水后加快溶解的速度,即饵料的雾化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什么事有好的一面必然也会有不好的一面,如果当前钓位小杂鱼较多,那么雾化性好的饵料必然会引起小杂鱼闹钩,而且久聚于此不会散去,往往钓钩刚刚下水还没沉底就被小杂鱼吃个一干二净,根本来不及挥发到更远的地方吸引大鱼前来吃食。

3、钓钩下水时虽然我们的耳朵听不见太大的声响,但是钓钩跟水面的撞击声会在水下传播开来,然而鱼儿的各种感官灵敏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所以稍微有一点点声响就会惊的四散跑开。但是鱼儿习惯了这种声音,并且尝到了甜头后就会一看到钓钩沉入水中立即游聚到钓钩处哄抢钓饵,所以选择合适的小药商品饵对垂钓有不小的帮助。

三、下面谈一谈天气对鱼情的影响

1、我们不难看到,在天气比较沉闷的时候,鱼儿多会浮到中上层,更有甚者会把头露出水面呼吸。这就涉及到一个水中氧气含量多与少的问题了,天气晴朗,微风习习,这种天气下水中的含氧量自然会很高,这种情况下鱼儿也会很活跃,食欲大增。

2、影响含氧量的因素有很多,还有一种会影响到含氧量的因素是气压。气压泛指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也就是所谓的强对流天气。

3、除了气压影响含氧量,还有一种就是比较好理解的了,那就是氧气跟水面的接触。因为最先接触到的地方是中上层水域,所以越往下含氧量就会越低。尤其是水面这一层,含氧量极大。因为鱼儿活动有着极强的规律性,而且基本是反复游动,所以有时水域含氧量的不同也会改变它们的游动路线。

4、水域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含氧量的因素之一,水温越高,那么水中的含氧量也就越低。

5、有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水草或者藻类的水域时不时有水泡冒出来,那是因为水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开始产氧,也就是说这一类区域的含氧量也是比较大的,垂钓效果也非常好,但是水草区垂钓容易挂线,垂钓前要多准备几幅优质的钓线和钓钩,避免因为线组受损而影响上鱼。

综上所述的几点就是影响水中含氧量的重要因素,这几点因素有时可能是因为天气原因相互之间都会有所影响,所以我们垂钓的时候就综合一下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就行了。

四、不同季节的一天各个时间段的温度对鱼情的影响

1、众所周知,最适合鱼儿生活的水域温度在15-25度之间。这种温度下鱼儿会尽情的嬉戏、觅食,一天之中的温度变化也是垂钓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

2、初春时分,早起的时候气温还是比较低的。水温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气温低,水温自然也会低,此时鱼儿自然没有什么吃食欲望,也不会很活跃。上午从八九点开始,太阳开始摇摇东起,气温也就开始逐渐升高了。水跟空气接受热量传送的速度不同,空气面对热量的反应很直接,但是水就不一样了。水要是想让温度热量有明显的变化,这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3、到了夏季,环境的整体温度都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上涨。水温自然也不会例外,虽然相较于初春或者冬季温度提高了不少,但如果没有了太阳光的照射,水温还是会降低。水接收热量的速度缓慢,跟降温的速度是成正比的。

4、垂钓之前都要先找好钓点,不同的鱼儿有着不同的习性以及生活习惯。但是所有的鱼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比较笨。它们只会靠本能和单纯的感官来分辨威胁,即便是吃食也都只会是感觉这个东西它能吃,它才会吃。大多数鱼类都是栖息在深水区域,因为深水区域比较安全。但是觅食的话多数又会到浅水区,因为浅水区食物又多,含氧量又高,选择好好点之后要根据钓点远近选择合适长短的钓竿。

2020冬钓钓深钓浅的利弊谈


冬季的钓鱼圈一直流传着冬钓钓深不钓浅的言论,已经被许多钓友奉为金科玉律,但我今天借助易钓网跟大家说点不同意见。本人始终坚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钓深时就钓深,该钓浅时就钓浅,不能到了冬季一味的钓深。

钓深钓浅要从天气、时间、鱼情、水情、钓法及钓场环境等自然条件出发,在此就冬天钓深钓浅的选择作出分析,以下分析主要针对钓水库等野钓钓法。

钓深的优势

既然大家都说冬季要钓深,下面我们就说说钓深的优势:

一是天晴、气温高时可钓深。若配有一二级的轻风,水面波光粼粼,此处出钓渔获必佳。如果此时天晴又加上较大风力,浅水区的水色变浊,这种情况要另当别论。

二是连续大降温可钓深。气温骤降,冷下来两三天后出钓,中上层的水非常冷,而三四米或更深处的水温相对高,只要选好钓点,总会有鱼咬钩,而且鱼个头比较大。唯一要注意的是打窝后上鱼较慢,要有足够的耐心。

有了以上两条,很多钓友冬季一直以钓深为主。但根据我多年的冬钓经历发现冬季钓深不钓浅这个所谓的"规律"是对不同地区、不同水域以及不同鱼情的片面认识,根本不能指导钓友冬钓,只会误导钓鱼新人。除了上述的钓深,冬钓也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钓浅!

钓浅的优势

一是连续天阴而不冷的日子。这种天气多指初冬阴天时水面光线弱,鱼敢大胆靠近岸边的浅水区活动。

二是天晴风大可钓浅。水位深度七八十厘米到一米三四之间。

三是大幅降温前可钓浅。大降温头一两天出钓,鱼特爱咬钩,因为鱼具有感知未来一段时间天气变化的特性,因此索饵积极。

以上钓浅的选择技巧是本人多年的总结而来的钓鱼小心得,以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是不明白如何钓深钓浅,您可以在同一钓点的不同深浅的水域撒若干个窝子,用轮钓的办法找到上鱼快、上鱼多的水区。这是最快的最简单小技巧!

2020冬钓“浅”,错误?正确?速度围观


冬钓深、冬钓阳、冬钓午、冬钓暖这些垂钓谚语真的是万年不变的真理吗?恐怕并不是!首先来看看冬钓浅,此深浅不是指水的深浅,而是鱼儿喜欢的深浅变化:

1、实践经验详情

俗话说冬至不停钓,等于瞎胡闹,我说这句话大错特错!多年垂钓经验总结的结果是:一年四季均可垂钓,就看您所在地域有没有垂钓条件。水库一般是冬钓极好的场所,可以用手竿也可以用海竿、筏竿,看您当下的鱼情和水情。小乐冬季于水库垂钓经常是手竿效果优于海竿。不用说您也看出来了:手竿短,海竿可延伸距离长,海竿窝点深,手竿窝点浅。什么意思?其实就是对冬钓浅的验证!

2、鱼儿喜欢的浅

很多钓鱼谚语不能够从人的思维角度理解,而应该从鱼的角度理解。这些钓鱼谚语对,但是从鱼儿喜悦的生存环境来讲正确,不是从人的舒适角度而言。很多时候,人舒服了,鱼儿就不舒服。所以,冬钓深是相对于鱼儿所认识、喜悦的深,不是人理解的数字深度!如果按照人认识的冬钓深理解,一些大型水库,沿岸基本都是浅水,何谈冬钓?但就是这些近岸1.5米以内的深度,手竿效果远远高于海竿打出的深。

分析原因:

1.近岸食物多,鱼儿冬季虽不喜游动,但觅食的少量鱼儿还是会以食物来源最多的近岸贴近,由此,冬钓浅初步成立!

2.鱼儿是冷血动物,体温和水温一致,近岸接受冬季太阳光照,局部水温升高,鱼儿一边觅食,一边提升体温努力度过冬季,冬钓浅成因之二也。

3.鲫鱼、鲤鱼是喜弱光性动物,近岸垂钓不是哪哪都好,而是有遮蔽物的位置最好,由此,鱼排附近、抽水机附近、建筑物附近等等,成为冬钓浅的先决条件。

如果纯粹依靠人们自己的思维来理解冬钓浅,那不是只能用海竿而手竿一点用都没有了吗?但事实已经证明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从以上可见,大多数人对于钓鱼谚语的误区在于,它是针对鱼的感觉而不是针对人的感觉呀!我们应该从鱼的角度来看问题,不然怎么引它们乖乖上钩?

分析气压与天气环境对钓鱼的影响 为什么选择在水草区钓鱼


垂钓数年,虽然称不上高手,但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全部掏出来,和大家一并探讨一番这些经验知识的价值。

钓鱼的讲究很多,想要成就钓鱼高手,无论是选位,钓技,饵料制作诸多方面,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钓鱼并不只是一种技术,或者娱乐活动,还是一种科学,只有在准确把握水下鱼类的活动规则的情况下,才能够成就钓鱼活动。

气压

要论科学,科学的观测气压变化在钓鱼中非常重要,气压的变化包括了一天之间的变化,到季度变化,年季变化。气压看不到,摸不着,却会深刻的影响水下鱼类的生产活动的倾向性。

在一天当中,往往是清晨的气压高,中午的气压低,晚上再次升高,整体呈现谷状波动。而大多数钓鱼人的收获曲线,也随着这个曲线波动,不过波动的曲线恰好相反,整体呈现峰状波动。

至于季节之间的变化,虽然变化的幅度都较一天来的复杂,却也是有迹可寻。一般来说,一年当中,气压最低的时间多在五月到九月之间,这段时间内,想要钓鱼顺利,就更加需要把握住一天当中的气压好时机。

气压影响水中的溶氧量,鱼类生理状况,深刻的影响到水中鱼类的吃口情况,钓鱼人想要上鱼顺利,非要准确的把握气压变化不可,否则必将上鱼困难。

水草区

钓鱼不钓草,等鱼瞎胡跑,这是钓鱼活动当中最知名的一句话了。草丛中有着丰富的食物来源,满足了一整套生物链的循环,而且草丛本身可以遮挡阳光,阻拦风力,保温保湿,可以在四季变化的大环境中,营造出自己的独特小环境。钓水草丛时,原则是宁浅勿深,选择浅水水域垂钓效果最好,毕竟,水草还是要在浅水区生长的。

我个人认为,钓草主要需要把握几种草丛类型,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来选择钓草的最佳选择。

第一种:深扎根型草丛,这种草丛中的植物生长速度快,露出水面的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均是深深植根在水底,贯穿了整个水体,主要以嵩草,菱盘等植物为主。这种水草虽然鱼类很多,但是更容易阻碍钓鱼人的活动,所以多数钓鱼人并不喜欢。这种草丛只适合守钓,或者提前清理干净水草,一天下来收获还不错;

第二种,则是附底型,比如水绵,密密麻麻的铺满了水底,就如同棉絮一般。面对这种水草丛,绝对不要钓底,饵料入水即不见,很难起到有效的诱鱼效果;

第三种则是浮草型,浮在水面上,可以四处的移动,主要以浮萍,水花生等植物为主。这种水草丛,可以通过浮窝,戳拱等手段移开。

晴雨影响

现在恰好在夏季的梅雨期,各地陷入水淹的新闻层出不穷,这种阵雨,暴雨,连阴雨都时有发生的时期,并不合适钓鱼,最起码对钓鱼有负面影响。

通常情况下,遇到降雨,有几个时间点选择.

第一个自然是降雨后,气温降低,水中的溶氧,食物均得到增加,鱼类开口增加,钓鱼顺利。

第二个是连阴天结束两到三天后,气温趋向于稳定,鱼类的觅食规律也逐渐稳定下来,吃口恢复。除此之外,还有小雨时分,雨中垂钓效果好。

在一年四季当中,降雨也有着明显的规律性特点,春季多下雨,鱼类吃口好,可以雨中垂钓;夏天多暴雨,寻找暴雨后一段时间垂钓效果好;秋天,天气晴朗,气压高,晴天钓鱼最好;冬天,挺冷的,雨后钓鱼最好。

根据天气水情选择钓点及投饵的技巧


垂钓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像钓点选择,抛投钓饵等过程都关乎着我们是否能够钓到鱼。因此笔者整理了一些相关的技巧,来给大家讲讲钓点的选择和投饵的技巧,希望能给各位钓友带来一些帮助。

一、根据天气选择钓点

(1)南方天气变化非常频繁,有时冷有时热,有时风有时雨,这种频繁变化的天气也就造成鱼情时常变化,在天气比较闷热的时候,如果不刮风的话,水体上下层就难以产生交流,造成水体溶氧量极度缺乏,鱼儿基本处于上浮状态,根本无心进食。

(2)但是不久就会有一阵狂风刮来,瞬时间乌云密布一阵暴雨霹雳哗啦的袭来,天地间温度瞬时降低,水体中的溶氧量也快速增长,本来处于困境中的鱼儿此时欢欣活跃食欲大振,正是垂钓的好时机,这个时候最好把钩饵投到近岸浅水处或者山沟之间以及进出水口处。

(3)有的天气只是狂风呼啸而不下雨的话,水域会有较大的风浪形成,鱼儿此时处于担惊受怕之中,会到深水处潜藏,虽然相对难钓一些,但是可以寻找到背风水流较缓的地方下钩,把饵料投到鱼群所在的位置,中钩率还是不错的,另外要选择稳定性好的浮漂,有助于观漂。

(4)南方也会受到寒潮的影响,一般寒潮来临前会比较闷热,但是寒潮来临的时候气温就会快速降低,不少钓友认为这个时候会刮西北风不适合垂钓,其实经过多次实践证明,寒潮来临当天以及第二天鱼口会出奇的好,把钓点定在深浅水交界的地方,鱼儿咬钩率非常高。

二、根据水情选择钓点

一般情况下,鱼儿生活的还是比较有规律的,生活的地点也比较固定,但是受到季节变化雨量风力等影响的时候,水情会出现变化,鱼儿也会随之打破常规生活特点,寻找更舒适安全的水域活动。

比如说下大雨山洪爆发的时候,水体整体浑浊度增加,鱼儿会到浅水区食物更丰富的地方活动,如果依然钓平常的老钓点,那么基本没有什么好收获,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开闸放水,水位降低之后,鱼儿也会转移阵地到更安全的地方栖息,也需要及时改变钓点。

三、根据环境选择钓点

到钓场之后要观察水域周边情况,一般来说鱼儿喜欢到食物丰富的地方活动,很多水域浅水边容易聚集鱼儿,但是有的水域在浅水区很少能见到鱼儿,这是因为这类水域的周边有工厂或者建筑群,或者是紧靠公路车来车往,有很大的声响动静惊扰到鱼儿,此时要钓的远一点深一点,把钓点设定在障碍物多的地方,要多准备几幅线组,以备受损后及时更换。

四、根据地形选钓点

(1)根据钓场的构造环境来选择合适的钓点,比如说在江河沟渠水流较急的水域垂钓时,最好选择湾处洼处水流较缓的地方垂钓,如果两岸比较宽可以寻找到较窄的岸边垂钓,鱼儿会更集中。

(2)还有就是在大面积的深水区垂钓时,可以把钓点选在浅水有障碍物处下钩,鱼儿不可能一直在深水区躲藏,浅水区更能吸引鱼儿逗留,如果水域水位普遍较浅的话,鱼儿在浅水区缺乏安全感,就会寻找到有坑洼或者较深的地方潜藏。

五、投饵的技巧

(1)钓位要固定,选好钓点之后钓位也要固定好,如果在不同方位往钓点投饵,受到方位、水流角度以及地形等方面的影响,很难保证抛投的准确和集中,就算抛投点落的准确,受到水流的影响钩饵到底后容易漂流到别的角度,这样就难以把钩饵准确投到鱼窝处,增加鱼儿吃钩的困难性。

(2)各个环节尽可能固定增加投饵准确率,最好选择固定的参照物,另外钓具的轻重长短趁手程度也会影响到抛投的准确性,钓竿选择不可马虎。

(3)还有就是饵料的比重,抛投的姿势以及角度和力度都要有一个相对的标准,比如说站姿投放的会比较远,而坐姿则较近,每次挂饵的比重大小也要尽可能相同,另外也要选择合口的饵料,总之所有的调整,所有的细节都是为了保证获鱼而进行。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2020冬钓技术之天气水情环境分析及垂钓影响浅述》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冬钓垂钓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