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溜鱼技巧。

垂钓时,切线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切线事小,但如果跑鱼的话那可就是大事了,所以钓友们在用线的时候,一定要正确使用,从绑线组到提竿中鱼,每一个小细节钓友们都要注意,否则很有可能就空手而归了。今天就跟钓友们分享几个会切线的原因,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钓友!

绑法有问题

一般来说,十个钓鱼人里,至少有三个还不会绑线组,甚至连一些有好几年钓龄的钓友都不知道怎么绑线组。绑线组的时候需要钓友们注意四个地方,一是竿稍打结处,二是八字环打结处,三是钩子绑法和八字环打结,四是太空豆要对应主线型号,不要太紧。

线组老化

钓友们的线组都用多长时间呢?线组的使用寿命跟垂钓的次数和日常保养有直接关系,子线和主线都有延展性,当垂钓到一定次数之后,线组就会有些形变,变得更长,而且性能也会变差,遇到大鱼的时候很难应对,所以如果钓友们想钓大鱼的话,建议钓友们准备一套新的线组。

钓重过大WwW.diaoyu007.Com

虽然钓友们都听说过,用小钩细线钓大鱼的说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成功的钓友并不多。因为主线和子线都是有固定的拉力值和结节力的,如果目标太大的话,必须要及时的更换线组。

钓竿硬度大

遇见大鱼的时候,如果使用硬竿操作不当的话,很容易切线。其实在钓大鱼的时候。软竿的优势很大,遛鱼也相对会轻松很多。现在很多钓友都喜欢抛满竿,中鱼来不及反应也很难扬竿,瞬间切线的情况时有发生。

操作不当

最后,在日常的垂钓中,有些小细节不注意,便会对线组造成损伤,像挂底、摩擦等。挂底的情况,虽然表面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却会导致主线变长,延展性大不如从前。而线组摩擦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起毛刺,严重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更换线组,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以上就是跟钓友们分享的几个造成切线的原因,钓友们有没有中招呢?

相关知识

垂钓时跑鱼原因及应对方法分析


秋天到来了,钓鱼人也不错过良机,在一年中最后一个钓鱼的黄金时段,抓紧时间,好好过一把钓鱼瘾。

前几天,我和钓友张全中、老杨一起在宝鸡长寿沟一号库抛竿,一天时间里,张全中钓友就跑鱼七八尾,入护的才四尾鱼。下午收竿,我们一起在西关的小饭馆用餐,利用吃饭时间一起谈到了今天跑鱼的原因。我们共同总结了以下几点,供钓友们在秋钓中参考。

大家知道,发现浮漂有鱼讯,第就是要迅速扬竿,从发现动作到中鱼,也就几秒钟时间。当我们发现动作,首先传送到人的大脑,再由大脑反映到手上,钓竿的长度,加上线组的长度,到钓针刺透鱼嘴,这个过程最少也需要三秒多钟时间。对于扬竿的速度和力度,这是一个无法用语言能够表达的,在我们的实钓中,有人扬竿轻微,中鱼后,稳稳当当遛鱼,就很少看见人家跑鱼,原因是他们刺鱼的动作比较轻微,鱼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遛翻入护了。

如果我们双手扬竿,刺鱼的一瞬间用力太猛,鱼就会感到特别疼痛,它会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挣扎,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切线跑鱼的情况发生。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钓针是按照鱼的个头大小来选择的,钓大鱼用大一些的钓针,钓小鱼就用小点的钓针。也可以说是按照鱼嘴的大小来决定的。(在我们的实钓中,小钩细线钓上大鱼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这也说明所有事情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我们钓小鲫鱼,用大号钓针,小鲫鱼本身嘴就小,太大的钓针加上饵料团,小鲫鱼是吸不到嘴里去的。如果我们钓大型鱼类,用较小的钓针,饵料再开的稍微硬一些,当看见浮漂有动作,扬竿时就会把饵料和钓针一起从鱼的嘴里抽出,经常发生有动作而不中鱼的情况发生,或者感觉挂住鱼了,又脱了钩,使鱼逃之天天。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钓针使用时间太长,钓针已经很钝了,造成扬竿的那一瞬间,钓针并没有刺透鱼嘴,只挂住了一层薄薄的鱼嘴皮,鱼稍一挣扎,就会撕裂嘴皮而逃。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钓友们不要可惜一副子线两个钓针而跑了鱼,应更换一副新子线、新钓针。

一部分休闲钓的钓友有个习惯,都喜欢用较硬一些的钓竿,这种钓竿中鱼后比较容易控鱼,能在较快时间内,把鱼遛到跟前来,也比较节省时间。这对于打比赛钓混养是个较好的选择,但对于平时休闲钓的钓友来讲,我建议选用较软一些的钓竿,上一条鱼不容易,时间也不很紧张,中鱼后不要着急,慢慢遛,中一条是一条。如果我们选用一支太硬的钓竿,又急于把鱼遛到跟前来,就很容易造成跑鱼现象。

线组的选用也是一门科学,有些钓友,无论钓什么鱼,老是一个线组,那是不科学的,一般情况下,钓大鱼所用的线组要稍微大一点,钓小鱼所用的线组要稍微小一些,大线组钓小鱼,因小鱼的觅食动作比较轻,所以显示在浮漂上的动作也就很小,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顿,浮漂反应出的动作不很真实,扬竿吧,不中鱼,不扬吧,又怕耽误中鱼机会,往往会给人们造成犹犹豫豫,想扬竿又不敢扬竿。如钓大鱼用小线组,很容易造成中大鱼后切线跑鱼的情况。

所以,在混养池塘抛竿,线组的选用要讲究适中,我一般用的是1.0主线、0.6子线,这样的线组,可以说是大小通杀,钓两三千克左右的鲤、草鱼,只要溜鱼方法得当,是绝对没有问题的,钓250克左右的小鱼,也不失浮漂的灵敏度。要么,就不要怕麻烦,准备两支钓竿,一个大线组,一个小线组,依据窝子里的鱼星和漂相来分析,什么鱼进窝子,就用什么线组来应对。

在我们平常钓鱼的过程中,依据鱼情,我们要不停地调整着我们的浮漂,如气候较冷,鱼口很差,我们就要调灵钓灵,如小杂鱼闹漂,我们就会调灵钓钝,或采用跑铅的办法,抓鱼在水下觅食的真实动作。

浮漂的动作是千变万化的,从浮漂入水到着底,在浮漂下摆的过程中,程宁老师能讲出十几种浮漂语言来,在我们平时的垂钓中能够掌握的就是拉黑漂、送高目、有力的下顿、中途截口、颤漂、磨漂、下沉过程中和上送过程中的停顿等。但在特殊情况下,鱼口也会发生变化,这时,我们就要灵活运用了,如天气的因素,热天的鱼类大部分觅食的动作比较大一些,而冷天鱼觅食的动作就相应小一些。

还有天气变化时鱼口也会发生变化,天气晴朗,气压合适,鱼的觅食动作就比较明显些,相反气压太低时,鱼的觅食动作就小而轻了。这就要靠我们平时经验的积累和灵活运用了。

饵料的状态是一门科学,有的钓友把饵料开的太散(雾化太快),加上小杂鱼闹漂,没等饵料落底,就没有饵料了,钓了半天连底都找不到。而有一部分钓友却把饵料开成了一团死面疙瘩,抛竿出去不到位,提回来还是一团,十几分钟过去了提竿回来饵料还在钩上。

还有一些钓友,不太注意饵料的比重,加上饵团搓的太大,入水后饵团直接扎进淤泥层,鱼闻到吃不到,只见窝子里鱼星不断的冒,就是不见浮漂有动作,即便是有动作,也是鱼在窝子周围游动,偶尔碰漂所造成的现象,扬竿还是钓不上鱼来。所以,我们在开饵时一定要依据鱼情,适当添加雪花粉和拉丝粉来调整饵料的雾化、比重和黏性。

扬竿时机和浮漂动作的正确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钓鱼经验和实践的积累。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气候,不一样的鱼类,它们觅食的动作就会有所不同,出现在浮漂上的漂相也不定相同,除了平常经验的积累,主要还要靠我们在实钓中摸索规律,掌握出鱼类觅食的真实动作,如点漂没鱼,就要抓顿口,下顿半目不中鱼,就抓一目,抓一目不中鱼,那我们就立即改变战术,把浮漂往上推,开始钓钝。

如果一开始抓一目能中鱼,就应该坚持抓一目的顿口,天气变化,鱼口也会发生变化,那我们就要根据鱼情的变化改变我们的调目和钓目。如钓鲫鱼时,有时送漂没鱼,中途停漂时有鱼,有时候送起来有鱼,有时候刚一开始送漂就能中鱼。总之,哪个漂相有鱼,就抓哪个动作。扬竿动作的快慢,直接决定着中鱼能否成功有效,扬竿太早.鱼还没有将饵吸进嘴里,就会出现空竿。相反,如扬竿太晚,鱼已经把饵料吐出来,又会出现空竿。只有在摸索中掌握好最佳时机,才会有把握的刺透鱼嘴,稳稳当当的中鱼。

对于有经验的钓友,中鱼后他们不慌不忙,以柔克刚,充分利用钓竿的弹性和线组的柔性,把鱼慢慢遛到岸边,再用抄网抄鱼入护。有些初学钓鱼而实践经验不足的钓友,见中鱼了,非常激动,用尽全身力气,使劲将钓竿往回挑,甚至离开钓位往后退,加上钓竿比较硬,所用线组也细,很容易造成切线跑鱼的情况的发生。还有一些钓友,懒得用抄网,对自己的钓竿和线组很有自信,执意将鱼飞上岸,结果鱼刚飞到中途,就落入水中,得不偿失。

当然,抄鱼或飞鱼,也要根据鱼的大小来决定,不过我还是建议无论鱼大鱼小,只要用抄网去抄,就比较有把握,不会造成跑鱼之憾。这一点不管是参加比赛还是平时的休闲钓,都应该养成习惯,比赛跑一尾鱼,就有可能丢分,休闲钓本来一天钓不上几尾鱼,好不容易中了,再跑掉也真有些后悔。

跑鱼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我们要尽量减少跑鱼,既然是去钓鱼,就要把鱼钓回来,钓上又跑掉,就有些划不来。有人说:跑了的鱼是最大的。也有人说:跑鱼虽是遗憾,但也有其吸引力,今天让鱼跑了,明天你还回再来的。总结经验,减少跑鱼,也是每一个钓鱼人所希望的。

钓鱼时跑鱼的原因详解


钓鱼时跑鱼是钓鱼爱好者经常遇到的问题,每每跑鱼都后悔不已,这也有了跑了的都是大鱼的说法,也算是钓友们的一种自我安慰吧!钓鱼时为什么跑鱼一文曾介绍了很多跑鱼的原因,下面介绍一下外在钓具的因素造成的跑鱼,希望大家每次出钓之前都做好准备,上钩的鱼一定不让它在跑掉!

钓竿与钓线是整个钓具中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物件,也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竿与线的质量优劣、拴法的正确与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直接关系到钓鱼活动的质量,影响着遛鱼的成功与失败,乃至最后鱼获的多寡。对此,有条钓谚直截了当地向我们提出了警醒:平时勤修竿和线,钓时鱼儿难脱逃。然而纵观垂钓现实,我们平常因为忽视了对竿线的维护和修整,以及因为缺乏科学知识和识别常识,不能很好地选购好的竿线,致使临场时折竿断线跑了大鱼的情形司空见惯,每每留下山水间的遗憾。

笔者长年活动于休闲野钓的自然水域,不仅有着骄人的钓绩,也有着许多失误,其中因为竿线上出问题造成的失误尤为突出,而身边许多钓友也在竿线问题上不断发生着憾事。这里我针对手竿实钓中因竿线出现的弊端导致失利的诸多情况作一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钓友们实钓参考。

1、因竿子本身质量问题造成跑鱼

这类情况比较普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买竿时就是定位于低价格,从而使竿的质量就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二是买了地摊水货;三是即便买了品牌产品,也因钓鱼人在选择鱼竿时辨识能力有限,而没有看出手竿子存在的质量隐患;四是竿子本身设计存在缺陷等等。竿子质量问题使中钩之鱼跑掉,几乎都是断竿造成的,而多为竿的头两节折断,究其原因一种是管壁太薄,受力能力弱,大鱼向前一突袭,形成巨大反向力而断竿;

另一种是第二节或第三节太硬,在遛大鱼时不经意间竖竿过直,二三节不弯(或略弯)而使梢尖受力过大(过份弯曲)而折断。四年前我花400多元买了一支迪佳5米4的前打竿,就因为是名牌,所以放心了,然而仅使用到第三次,就因遛一条大鱼折断了竿尖,后来对全竿各节逐一实验,才发现竿前部的第二节过硬,而头节过软,致使遛鱼时竿扬到一定角度就断了梢子。这明显是设计缺陷造成的,也是我在选竿时忽视了竿的整体弯曲性特别是前几节的弯曲契合度的教训。后来我又买了一支迪佳6米3的小矶竿,特别注意了的竿子整体性的弯曲,如今使用了两年都很好(曾与十几斤的大草鱼拼过竿都毫发无损)。

对策:一是买竿时注重竿的整体弯曲度,一般采取握竿左右上下大幅抖动或一人握竿另一人握住竿尖,握竿者加力上扬使竿弯曲即可看出整体契合质量的优劣,应选浑然一体的竿;二是特别留意头三节弯曲的整体感,如有问题坚决放弃。

2、因竿子使用过久使质量下降而跑鱼

一根碳素竿或玻璃钢竿的使用寿命有多长是没有具体标准的,而以使用环境、使用次数、使用方法、保管方式、维护水平等有关。但是竿子自然老化和疲劳是无法抗拒的。因此随着使用时间越久,竿子的整体或部位质量必然会下降,由此带来垂钓中的失误。我单位的杨钓友,最善用手竿钓大鱼,但在用竿上又趋于低档竿,而且一竿连用数年不换,这样便埋下了隐患,在回龙、听湖、黑所、黑善等水库,都发生过在遛大鱼过程中被大鱼拉出了竿梢并带着鱼线扬长而去的悲剧,这是竿节之间松动造成的结果。

另一种情况则是因竿子整体老化造成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次在听湖垂钓,我在浅滩中了一条大鱼,冲力很强,用的是一支7米2的达瓦竿,此竿已用了四五年,虽外表很粗壮,实则竿壁很薄,经数年频繁使用,已经很疲软了,果然几经拉扯,竟从手握处软塌下来,失去竿力,鱼也跑了过后我逐节检查,用手稍加力,竿壁都会下陷,说明不仅老化了,而且竿子本身管壁做得就很薄,于是断定是冒牌货。

对策:什么东西用久了都会退化和能力减弱,鱼竿亦是如此。我们许多钓鱼人(也包括笔者)过去或现在仍存在着一根竿用一辈子的思想,其结果往往造成垂钓失误。要有效减少这种失误,一是正确选择竿子,购买那些有品牌信誉而且实用下来质量性能好的竿子;二是科学用竿,在垂钓中切忌大力投竿猛力扯竿,以免伤及竿子筋骨,缩短寿命;三是合理保管和维护竿子,用毕要洗净泥沙,回家后要退节晾干后置放在通风阴暗处;四是要不时检查各节口的咬紧度,对有松动的要在前节底脚用双管胶均匀增厚,使其不会被大鱼扯出。

3、因组合竿线的缺陷而跑鱼

手竿钓鱼对竿线的拴结是没有具体要求和模式的。传统的连接方式是直接把线头打死结拴在竿尖上,因为那时用的都是竹竿,在加工竿子时就有意识在竿尖部位留了个结巴,正好挡住了鱼线不滑出。到了后来,用上了玻璃钢、碳素竿,尖子上都有一个尼龙穗留作打结供鱼线连接用,然而这种穗子除了适用于池塘竞技或小水域钓鲫和白鲦一类小鱼外,用在大水面作休闲钓时,就屡屡出了问题。

比如上面讲到的中大鱼后被大鱼猛力扯出头节梢子而去,而有的则是把那粘结在竿尖的红色穗子挣出带线而去,相信许多钓友都是有过类似经历的。这种竿线连接的弊端,是早中期商品手竿在制作过程中节与节之间的接头处缺乏科学膨胀的结果,所幸,近年来一些正规品牌开始注重这个细节。在加工竿节时就使接头处有了合理的膨胀,这两年我买到的光威、狼王、迪佳等竿都是这样,从而有效避免了因接口松动而被大鱼拖走的不快。另一种被大鱼带线而走的情况是因为竿壁或薄或质量不佳,以致在与大鱼对抗中造成破口,鱼便把前面的竿节一道带走。针对这个缺陷,有的品牌特意在接口处进行加固,只要不是人为破坏或意外断竿,鱼是无法把前面的竿节带走的。

对策: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民间钓鱼人对休闲野钓的竿线连接有了一个完美的方式,即加了一段护竿线,就彻底解决了竿节屡被大鱼拖走的问题。这段护竿线的长度因竿而异,如6米3的竿子可从竿尖处延长5~10米。用胶圈把线与竿尖连接后,余线就顺着竿身绕至竿脚附近拴住,我则喜欢用一竹片蓄线,按上述方法缠好后,再用两根橡皮筋捆在竿体上即可,到收竿时把线收回竹片上就行了。还有的钓鱼人通过改造,在竿柄处装上简易轮,不仅解决了出节的问题,而且增加了遛鱼功能,擒拿大鱼更有了保障。

4、因线的破损而跑鱼

相对竿子而言,鱼线的正常使用周期是较短的。在竞技场上,一次比赛要换数次到数十次子线的情形比比皆是。而在休闲野钓中,我们一些朋友则不是这样的,仍沿袭着不断不换的旧习惯,对于主线而言,有的甚至用上两三年都不换。正是由于这些传统的用线方式束缚了手脚,常常造成遛鱼中断线,对此笔者深有同感。

鱼线属于化学制品,它在使用过程中(如中鱼、挂底等)因为不断牵扯和延伸,强度会不断减弱,而在连接处,因为打结的关系亦降低了线的结节力,加上风吹日晒,加速了线的老化另一种易引起鱼线破损的情况是在复杂水域多有树枝、木桩或暗石,在抛线或与鱼较量中难免受到挂扯或摩擦,而钓鱼人又因专注于鱼情或钓事,常常忽视了对鱼线的检查,恰好再遇到大鱼咬钩时,眼看成功在即,绳子从细处断当你事后查看时,断线部位必定是那些早有隐患的地方。

在实际垂钓中,因钓具不力(不当)把大鱼遛跑的情况是最多的,而其中因为线的关系又是首当其冲。检点一下我多年来在用线上存在的弊端,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走极端。过去都用粗线,后来受钓鱼新技术革命的影响,改粗为细(相对而言),其结果是钓小鱼多了些机会,但遇大鱼断线的事却倍增;二是忽视日常检查。

一般情况下,由于几十年垂钓已疏忽了出钓前的钓具检查,而到了钓场又是急匆匆拴竿投饵垂钓,当遇到大鱼时破线而去,才后悔莫及;三是抱着侥幸心理。常常是明知钓线使用已久或是发现某处有磨损的毛刺甚至损口,但懒于停钓换新,心想今天不一定会遇到大鱼来咬,而实际情况却是鱼好像知道你的鱼线不牢一样,偏偏咬上了你的钩,其结果是意外之喜倾刻间又变成了意料之悲。四是估计不足。

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一种是到了新钓场,因为情况陌生,为了提高鱼咬钩的频率,使钓组细小,而其后又屡遭大鱼切线,使本次出钓黯然失色;另一种是看似大鱼活动少的季节(如初春晚冬),全都换上了轻巧钓具,而出钓的那天又偏偏遇到大鱼频咬,失鱼之痛已成必然。

对策:既然明白了失鱼之痛来自于对钓线的关爱少和认识贫乏,那么我们就认真对待吧。一是坚持每次出钓前对钓线检查一遍,钓中留心钓线的变化;二是一经发现钓线有损伤,坚决换掉;三是摒弃一根线用一辈子的陈旧思想,该换则换,一切以保证线的结实度为前提;四是收存钓线要在干躁通风和暗处,以免加速老化发生易脆易断;五是要科学打结,减少强度损伤;六是要学习一些用线的科学知识,提高对钓线的认知能力。

一条好的钓谚虽然不能涵盖我们用线的整个主题,但我们平常在对竿线注重修整的同时,也要注重一下用竿用线的科学合理的方法,这对垂钓是绝对有益的!

以上只是说的外在因素造成的跑鱼,对于技巧性的跑鱼原因比如浮漂的调整,提竿的时机等在此不在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