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钓鱼的技巧。

要知道,鱼儿并不是一直都在吃食的,它们也有食欲不好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钓友们在垂钓的时候会遇到停口的原因。那么钓友们知道影响鱼儿食欲的原因有哪些吗?今天就跟各位钓友分享三个老钓手总结出来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钓友!

水质因素

如果钓友们所选的水域水质已将开始长出大量蓝藻的话,那么垂钓起来可是会非常困难的。水质太肥,鱼儿不用怎么活动就能吃到食物,自然就不会去吃钓友们的饵料了,因此,水质的好坏,可是判断鱼儿是否开口的第一步。

一般鲤鱼比较多的水质呈土黄色,因为鲤鱼喜欢拱泥,所以土黄色是比较正常的;草鱼多的水质呈青绿色,因为草鱼食草,粪便是绿色的,因此水色会发绿。但因为大多数的野塘或者是黑塘都是混养塘,所以水色为土黄色的最佳,其次就是青绿色,最差的是墨绿色。

水温因素

通常情况下,当气温低于8℃的时候,鲤鱼之类的鱼儿会开始停口,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此时钓友们能用红虫、蚯蚓之类的活饵垂钓,还是能钓到鲤鱼的,只是比较稀少而已。当水温高于35℃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淡水鱼会不吃东西,但一些体质比较好的老鱼,仍然会觅食,所以钓友们只要配制那些老鱼比较喜欢的饵料就可以的,要以清淡为主。

季节因素

这里我们以鲤鱼为例。如果是在春季垂钓,那么直接开鲫鱼饵料,就能够两者兼顾;如果是在春末夏初垂钓,那就必须要开专门的鲤鱼饵料了;到了夏季比较炎热的时候,鱼儿的口味清淡,不少钓友会选择用嫩玉米垂钓,能够钓到草鱼跟鲤鱼;等到了秋季,钓友们就可以用大腥大香的饵料垂钓鲤鱼了。

不少钓友认为,春秋两季鱼儿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所以会用红虫来垂钓,但要注意,夏季的时候就不要再用红虫了,用玉米粒就会有非常不错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鱼儿的食性和食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钓友们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相关阅读

漫谈环境因素对垂钓用饵的影响


垂钓时不论你有多好的钓具、多好的钓饵,鱼儿绝不是手到擒拿,有时甚至是空手而归。这就是垂钓时的临场变化因素,影响按常规方法垂钓的表现。

这些影响有的来自鱼儿本身,有的因环境、因水及气候等变化,使原有的老规矩都改变了,如果能依循临场的那些变化,采用相应对策,就能获得成功。

以钓饵来说,同样的饵料,在不同条件下使用,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下面就用饵应变的情况,谈一些个人见解,供参考。

一、水温的变化对用饵的影响

一般淡水鱼都是属变温性的动物,通常来说它们最适宜摄食的水温为2030℃,因鱼的种类不同,又各有不同的摄食水温。许多有经验的老钓手,他们能根据水温的变化,选用和调制钓饵。有些细致认真的钓友随身还带有测水温的表,及时测定水面和水底的温度。水温高时鱼儿活跃,摄食积极,这时它们对食物亦不甚挑剔,只要钓饵的味道,与鱼的习惯喜爱接近,鱼儿就会前来嘬咬。所以大家说夏秋好钓鱼,这正是水温带给钓鱼人的好心情。

水温如果达不到鱼儿适宜的温度,鱼儿的体温也会降低,行动迟缓,不积极摄食,如果水温进一步降低,就是平时最爱出头露脸的草鲢鳙鱼,会趴底不爱活动。只有耐低水温的鲫鲤还会咬钩,所以在北方地区它们是冰钓的主要对象鱼。

在初春和深秋,水温的变化特大,这时用饵就特有讲究。在这两个阶段,鱼儿食欲也随水温起伏不定,总的来说食欲不旺,摄食远不如夏季。此时有的钓友主张饵料的味道应从重,用味道来激起鱼儿的食欲,饵料也应以松软为主,以适应鱼的绵口(摄食无力)。

在刚开春水温由低转高时,也有的钓友认为鱼儿刚从低水温中缓过来,口软,用饵应从清淡。各种不同的见解,各种不同的用饵方法,对促进钓技的提高大有好处。

二、肥水鱼难钓

在一般的水体中,各种不同的钓饵,都能展现各自的功能,但是不同的钓饵,如果遇到肥水,很可能发挥不出它们各自的威力。所以说肥水中的鱼难钓。这是钓界的共识。

因为水肥,孳生着各种水中的动植物(虫、藻),都是鱼儿的美食,等于它们成天生活在这个大食堂之中,食物充足,吃得饱饱的,轻易地不接受外来之饵。

它们生活在这些偏酸的肥水之中,对外来食物不感兴趣。我们多次在肥水中试钓过鲢鳙,均不成功。

总之肥水鱼是难钓,后来我们考虑单从饵料上动脑子不易成功,换一个思路从天气方面去找突破,于是选在风天或下雨天,这时会减轻肥水的影响,也会略显成效。有的钓友在文章中虽提到已获得钓肥水经验,可这些经验并未得到普及。愿众钓友一起来攻破这一难题。

三、水的深浅不同用饵亦应有别

在深浅不同的水域垂钓,先撇开饵料的味道不说,钓饵的软硬将会对垂钓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浅水(1米左右)垂钓时,由于水浅,饵团下落时很容易砸入泥底,所以饵团要松软抛竿要轻慢,配漂要短小,尽量减慢饵团下沉速度。

如果是在深水处垂钓,就要考虑饵团在水中下降时可能发生的对垂钓不利的事:如饵、坠过轻,下沉的速度太慢,耽误垂钓。如果饵团过软,在这漫长的下沉过程中,就有可能被水浸泡得更加松散,在与水的摩擦中饵团被扯散,待到达水底时,钩上的饵料所剩无几。

再者一般的水域小杂鱼多,它们游弋于水的中上层,当见到这缓慢下降的饵团,这无数的小精灵,就会对饵团发起追啃,松散的饵团极易被拉散。所以在深水处钓底,就要考虑如何使饵团较快地下沉到底,将饵团在可能的范围内加大加硬,是可取的方法。

四、避免非对象鱼咬钩

众钓友中有的人在垂钓时只要是鱼,来者不拒。也有些钓友专钓某种鱼,这就有极大选择性。在单一鱼种的养殖水域,这好办,如果在什么鱼都有的混养池,要去单钓某一种鱼,钓手得费一番心思。

首先要根据鱼的习性确定钓底还是钓浮,钓鲤鲫当然是钓底(条件适合鲫鱼也可能上浮夺食),草鲢鳙可以钓浮,可避免鲤鲫及底层杂鱼干扰。在用饵方面一定要有针对性,如鲤鲫喜香甜,鲢鳙喜酸香,鳙还喜臭,草鱼喜微酸等。用草钓草鱼是一种非常专一的钓饵,别的鱼不吃草,也不怕小杂鱼捣乱。但是有些专喂颗粒的地方,草鱼养成偏食习性,不吃草,这就要求钓手以多种方法用各种不同钓饵进行试钓。

以上只是一些常规用饵方法,在垂钓时还是那句老话: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在钓技、钓饵等方面作适当调整。

夏季鱼类吃口不好的饵料选择技巧


最新出钓的钓鱼人都有这样的一件困惑,气温高,鱼类吃口不好,也不活跃。夏季想要钓好鱼,最关键的点还是在饵料,饵料的使用,以及饵料的组成选择上。夏季的鱼类固然吃口刁,且吃饵的几率下降的情况,但是饵料相对于水中的天然食物,仍然拥有着巨大的优势,选择合适的用饵,依然能够上大鱼。

1、时鲜很重要

夏季的鱼类对于天然性味道非常看重,对于饵料的时鲜性也提出了考验。

通常来说,排除掉发酵后的饵料,多数饵料的时鲜保质期都较短,比如红虫肉浆,保质期只有四十八小时。

钓鱼人制作的饵料主要分为素食和肉食,而素食饵料中,又分为处理过和未处理两种。处理过的素食饵料的保质期更短,比如各类煮熟的谷物饵料,它们更需要冷鲜保存。未处理过的素饵保质期相对较长,但是在制作成成品饵料后,和其他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夏日高温滋生各类的霉菌,同样不能长久的保存。至于肉食饵料,保质期就更短了,除非放在冰柜冷冻处理,否则逃不过几个小时,就会变臭。

制作饵料时

第一点就是合理的选择每次的产出,不要太多,也不能不够用。

第二点就是选择合适的环境,打算发酵的饵料,就放在太阳下暴晒,普通的肉食饵料,就放在冰箱中冷冻,等到合适的天气再将饵料取出使用。

第三点则是出了问题的饵料就要撇弃,比如发霉的饵料,不要想着把霉掉的部分扔掉不用就可以了,鱼类的嗅觉比很多人想象的要灵。

2、大颗粒饵料是主饵

夏季打窝,大颗粒饵料是绝对的主体存在,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颗粒饵料可以避开小鱼闹窝。

夏季是小鱼闹窝的高峰季节,在制作饵料时,必须要考虑到小鱼闹窝的可能性。选择大颗粒饵,小鱼吃不到口中,时间稍长,自然避开鱼窝。而大颗粒饵料恰好合适大鱼的吃口,节省大鱼觅食时间,鱼类喜欢聚在窝子内。

第二,大颗粒饵料提升留窝效果。

颗粒饵料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持窝料的持久诱鱼效果,防止在一些雾化较高的饵料散化后,窝子内没有足够的食物引诱鱼群。大颗粒饵料在水中雾化的较慢,且分布在窝子内的各个角落,需要鱼类进行寻找,延长了鱼类在窝子里的时间。

3、钓饵的针对性

夏季鱼类虽然会出现吃钩不积极的情况,但在实际的鱼类生存规律上,夏季是鱼类的觅食高峰季节,吃口进食的频率和欲望达到了一年的高峰期。

之所以会出现吃口欲望不足,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季节的气候原因,比如高温,低压。

其二则是钓饵的选择针对性不强。

常见的淡水鱼类,虽然口味多有交叉,但是具体口味范围同样也有偏差。比如鲢鱼,鲫鱼,鲢鳙鱼,草鱼,均是杂食性动物,但是在口味上,鲫鱼喜欢香甜的味道,而鲤鱼不喜欢甜味过重,草鱼喜欢清香味的饵料,鲢鳙喜欢酸臭馊的饵料。而且,野钓和池塘还有不同,池塘当中的鱼类口味更受人为影响,直接套用野钓的口味也要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