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钓鱼技巧。

近几年来海钓休闲项目在我国钓鱼界迅速发展,以其海洋的广袤、深邃、神秘和钓感刺激并富有挑战性而激发出广大钓友,包括内陆钓友的极大热情。与此同时,钓友们对海钓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以前的海钓文章多侧重于在海钓的实践中某鱼种的钓法和如何选位,如何用饵以及潮汐、季节的掌握等等。而大多忽略了海钓在施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或者叫大前提,即就是海钓中海流流向与钓点的关系。这就是之所以为什么同处一个钓位,同在一条船上,同样的钓具、同样的钓饵、钓获量、钓获个体却相差很大的原因。

笔者多年从事海钓活动,近些年来特别注重在海钓实践中刻意海流流向与钓点的关系。反复实践,检验,至今虽然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总算还是有了一点发现并小有心得,对此特撰拙文,以期为热爱海钓的诸位钓友做一参考,如有不当还望指正。

一、潮流流向间的变化关系

苍茫大海,浩瀚无垠。其潮汐的涨、落变化更是暮去朝来淘不尽,遂令沧海变桑田。白天海水涨落为潮,夜间海水涨落为汐,其每昼夜海水两次涨落,即人们所说的半日潮。

我国有着近两万公里的海岸线,濒临南海的广东、广西,地处东海的浙江、福建,位于黄海中南部的青岛和黄海东北部的大连,渤海边的秦皇岛、天津等。这些地区的潮汐变化除时间上有所差别外,基本上都是半日潮。同时,在潮流的流向上,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海底地貌等不同,各海域也各有差异。

以大连沿海海域为例,大连南部黄海海域涨潮多以海水西南流向为主,落潮则为东北流向。而黄海东部的庄河和黄海北部的长山列岛以格仙岛为界,以东海域,则变化为涨潮东北流、落潮西南流。同时,在潮汐涨落的海水流向上,不管从哪一方位开始,基本上都以一个圆周的形式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比如,涨潮时海水流向为东北流向,经过短暂的时间(大约1.5个小时),海水流向便会转为北流,然后是西北流西流西南流南流东南流东流再回到东北流,周而复始,俗称推磨流。只是在大潮汐时期与小潮汐时期,海水的流速、强弱不同:大潮汐海流的强度较大、流速较快;小潮汐时海流的强度较小,流速缓慢。

以黄渤海分界线的旅顺老铁山海域为例,大潮汐时期,其海面下1米处的海流流速可达每小时7海里以上(1海里等于1852米)。而小潮汐时,每小时还不到3海里。这里只是对潮汐大小不同而流速不同的区别,但其海水的流向却是没有大的方向路线上的差异。对此,准确掌握潮汐变化间的海水流向间的不同,并对其海流流向加以很好的利用,应该是钓友在实施海钓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潮流流向与钓点的关系

大海的潮汐涨落作为亘古不变的规律(时间上略有差异),一直为广大沿海钓友所熟悉,并对潮流的变化时段也多有掌握。抓住潮汐变化的有利时段出钓,常常会有制胜的把握。

凡经历过海钓的钓友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当海面风平浪静,海流平稳,钓线站得笔直时,海鱼的觅食热情都不是很高,甚至还有不开口的情况,这里除了有海鱼的生物钟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此时段的海水相对处于静止阶段,使海鱼泳层周边的海水溶氧量很低,如同淡水鱼缺氧状态;而当海流大幅涌动,周边的海水大面积流动翻腾,形成纵向与横向及上升水流,其海水溶氧量大幅提高,同时带动了周边及海底浮游生物、甲壳类动物的出现时,必然会激发出海鱼的觅食热情。这是为什么有经验的钓友一直注重潮汐变化时段的海流变化,及时施钓的主要原因。

自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笔者除在后期玩过一段浮游矶钓外,基本上放弃了岸钓、堤坝钓、矶钓而专司船钓(也是因为近海无大鱼的缘故)。风里浪去二十余载,除偶尔实施拖钓外,大多时仍以沉底钓为主,所钓钓点也多为水下暗礁、沟堑或障碍区。

对此,对水下钓点的判断常常会因海流流向的不同有所误差。那时船钓多在三山岛海域(大连港外8海里处孤岛),水下钓点因钓得次数多了,也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菜园子,每次出海都能手拿把掐拎上几尾重量级的大鱼。如岛东一处水下30米左右的一卡岩疆,便是大鱼经常出没的钓点。小潮汐时,用抛锚定位钓法,且因流水平稳,下钩基本上都能准确直达该水下礁根底部的岩洞区拿鱼。

而在大潮汐时期,因抛锚起锚流水活动不便,更因此耗费不少力气,则采取看准海水流向顺流飘钓。利用流水将钓组慢慢流到那一卡岩礁下,一样也有大鱼中钩。此法惟一的缺憾是常常会因收线不及,钩坠卡入水下暗礁之中而损失一套钓组。这是利用流水飘船施钓。在海面多有障碍的海域,利用流水流向,照样也可以拿鱼。

前几年的一个深秋,笔者带几个学生前往大连星海湾筏区船钓。上午9时左右,掐准涨潮西流水时段,将钓船泊于一熟知钓点的东边球筏上拴牢,下钩后利用西流慢慢放出钓组。此处水深35米,放线抵底后被流水打斜在37米左右。然后慢慢在西流中缓缓放出钓组,当放线至绕线轮电子数字显示为43米处,顿觉手中钓竿一震,立刻扬竿刺鱼已有鱼中钩,再略一放线,立刻又是竿体一抖,又有鱼中钩,快速收回钓线,只见钓组之上已然有两尾超过500克的黑鲪出水。依次再放线沉底,缓放钓组又是刚到43米处,又是钓竿一震,刹钩又中一尾近千克的黑鲪。在我身旁施钓的徒弟老唐不明就里.只是埋怨钓点不好。

为彻底让他明白怎么利用流水的流向与钓点之间的关系,我俩调换了位置,然后同时放线抵底,只是这次我让钓组又稍稍比先前飘远了两米左右,当绕线轮显示为45米左右时,立刻便有鱼中钩,老唐那里依然不见半根鱼毛。至此,我将其中的奥秘告知于他。果然,他第二钩当钓组放出43米处,果然有大鱼中钩,使他恍然大悟。所以说,在正常的情况下,只要钓点正确,钓组匹配得当,流水不是很大的前提下,一般钓友都会钓到鱼。

而在流水转换变化时,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是难有收获的。因为海流流向的变化,原钓点已难以同正常情况相比,且不在控制之中。如原钓点恰好在钓船的下方,因流水涌动,放出钓线必然会被流水打斜,此时钓组抵底后根本不在原钓点位置而偏离,能钓上鱼来那才是怪了。此时,只有将?自船位置顶流后移后,利用流水将打斜的钓组慢慢飘到原钓点,才能有机会中鱼。

三、利用潮流流向的施钓方法

正确地掌握潮流流向与钓点的关系和实施海钓活动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1)飘流钓(又称放流钓)

是海钓活动中的船钓一种钓法,多在海面上无障碍,海底下多暗礁的海域进行。

具体的施钓方法为:在确定钓点的情况下,以水下钓点为基点(或GPS定位或目测三点一线定位),利用海流的作用,先将钓船驶到潮流流向的上风处,即如东流则将钓船先定位于钓点的西边,然后放线抵底,通过钓船被流水的推行,使水下钓组慢慢靠近直至正确到达钓点中鱼。如已飘离钓点,需将钓船重新驶回原处,再次放流。一般情况下,这种飘流钓法都会有不错的收获。但前提是必须熟知钓点,并且是在风速不大于海流流速的情况下。

2)定位钓

多在海面多障碍的海域进行。如养殖筏区内、鱼排密集处。

具体的施钓方法:离原钓点510米处的海面将船泊定(仍在上风),视流水的大小慢慢放出钓组逼近钓点。如钓点在西,又恰逢西流水,需将船泊停于钓点东面,放出钓组后,通过慢慢放线的方式找鱼,一般情况下,此法大多会有较好的钓获。

充分利用和掌握好海流流向与钓点之间的关系,是海钓的真谛和基本功之一。当然,这句话好像说得大了点,但笔者是想强调海钓中要充分利用和掌握潮汐流向变化与钓点关系,并引起热衷海钓的钓友关注。这也是我亲历后的经验。但因地域不同,各地的海钓情况必然也略有差异,撰此拙文,仅供海钓爱好者参考。

小编推荐

浅析海钓钓棚的设定与海鱼泳层的关系


关于海钓中的钓棚的设定与海鱼泳层的关系,笔者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检验,至今虽然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总算还是有了一点发现并小有心得,对此特撰拙文,以期为热爱海钓的诸位钓友做一参考,如有不当还望指正。

一、海鱼的泳层是钓棚设定的重要前提

海钓中最大的乐趣是中鱼快乐,获鱼的成就感,只有当鱼儿吻钩的瞬间,这种乐趣才会与之俱来。但这种乐趣的产生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正确的钓棚设定。

因为,鱼能否被钓到,完全取决于鱼对垂钓者主动行为的本能或反射反应。钓鱼技术实质上是垂钓者和鱼之间恰到好处的相互作用。就海钓而言,能否获鱼的前提无非是要准确地判断出所钓对象鱼的觅食泳层,无非是对施钓的对象鱼的泳层而采取的钓组匹配和及时对对象鱼泳层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来达到中鱼的目的。

说到钓棚的设定,必然要说到海鱼的泳层,浩淼苍海,碧波万顷,形态各异的各种海鱼,其种类不下千种,大到重达数吨的鲨鱼,小到仅有几厘米的小丑鱼,它们都有着自己生存栖息的领地与空间。这种空间包括了海洋环境、温度、溶氧量等,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有自己的活动泳层。例如生活在中上层海域的旗鱼、蓝点马鲛、鲈鱼;生活在中层海域的黄姑鱼、鲳鱼、带鱼;活动栖息在岩礁区的黑鲷、黑鲪、六线鱼等;以及活动在底层的尖吻黄盖鲽、星鳗、虾虎鱼等,都有着适应自己生活的区域,只有在掌握和了解了不同海鱼生活习性,特别是施钓的对象鱼的泳层的基础上,才能够正确地去设定施钓钓棚。这样就不会用钓黑鲪的钓棚去施钓蓝点马鲛;用浮钓的钓棚去钓六线和虾虎鱼了。

海钓中的海鱼泳层是内容,钓棚仅仅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钓棚的设定必须要以海鱼的泳层或者叫做海鱼的觅食层为根据。

那么,什么是钓棚呢?其实说白了,那就是在实施海钓过程中为所钓对象鱼而设定的整个钓组的长度。即从放出的主线到连接施钓匹配组合包括钓钩在内的整个长度正好是所钓鱼种的游弋觅食的泳层。也就是说这个钓组的长度最末端(或中间系钩挂饵部分)的钓组上的钓饵恰好是处在了觅食海鱼所能方便看到,或便于吃到嘴里的这个层面上。这个钓组的长度,便称为钓棚,而不是有的钓友理解的是从海面放线到海底线的长度。

钓棚的位置设定应该是与海鱼所处的泳层正好吻合的,更不是把整个钓组固定在一个不变的位置或层面上脱离了海鱼泳层上去施钓的。这是海钓施钓过程中的大忌。因为海鱼的泳层.(或叫觅食层)才是决定钓棚的高低(长短)的前提。当然,在实施海钓中,也有误打误撞钓上了鱼的。但这只是偶然现象,而不是必然存在。只有客观的分析了海鱼的泳层,才能设定出准确的钓棚,也只有在找准了海鱼泳层的基础上,并有针对性去实施钓组的长度,才能真正体味到海钓的乐趣所在。

如船钓黑鲪的钓组匹配:主线前端栓大号转环别针――扣紧于天平中轴上圆孔内――下中轴圆孔接线长80100厘米副线(秋季需加长至1.2米)――再接带20厘米系线的铅坠。天平前端栓线8字环内接长100厘米的带钩子线。也可以在8字环内同时栓一长一短两支钓钩。这其中80100厘米的副线加20厘米坠系就确定了钓棚的层面。由于黑鲪的觅食层通常在离底2050厘米的空间游弋,钓组抵底后,由于海流的作用和钓者的主动作用,使带钓饵的子线有一个自然上扬的层面,这个层面恰好也就是黑鲪的觅食层。

二、正确的钓棚设定是海钓的重要环节

海钓钓棚的设定按以上所述是由海鱼的泳层来决定的,这是客观存在。但事物总是变化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变化。

这里所说的内因是鱼儿的泳层,外因则是钓棚的设定的正确与否,它会直接反映出施钓中实际结果。以海钓活动钓取黑鲪这一低层鱼为例,正常情况下,黑鲪的泳层大多保持在距离海底30-50厘米之间的高度游弋。按正常施钓,其钓棚的设定基本上都是保持在这一高度上的。但海鱼的泳层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潮流的强弱、水流的变化、周围环境的改变等而改变。

如2004年10月下旬,笔者带着朋友老唐的澳大利亚洋女婿戴维和几个钓友在大连市区南部的星海湾船钓。此段时间正是养殖区收获扇贝的季节。开始时,将钓棚按正常情况设定于20余米水深处施钓,虽然也有黑鲪中钩,但数量与个体却难见往日之繁荣。后转移到中排筏区,(此处水深25米),将钓棚设定在五米左右处,立时便有黑鲪疯狂吞钩。并且多有钓组之上满载而归。从未钓过海鱼的洋女婿戴维,按照笔者的指示精神,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施钓时间里,就钓满了钓箱,足足有十余千克。之所以黑鲪改变泳层,是因为在收获扇贝的季节里,随带养殖网箱撒落到海里很多的小型甲壳类食物,黑鲪为裹腹而上升至靠近水面养殖网箱处的四五米水深左右觅食,而改变了正常泳层。周边环境的变化而引起泳层的变化,钓棚也要相应地有所变化。

同时,潮流的变化、强弱也会引起海鱼的泳层变化。11月中旬,笔者同另外两个钓友前往大连旅顺南部鲍鱼肚海域施钓黑鲪。上午回流水时按正常钓棚设定施钓,虽然钓获还算可以,但少有大家伙问津。因为按照正常情况,此段时间正是大黑鲪洄游阶段。下午2时左右,东流水开始涌动,笔者在放线过程中已感觉到有鱼撞线,但按正常钓棚设定,却不见有鱼吻钩。

笔者突发奇想,将原有钓棚27米慢慢回线上提,每隔半米左右处做一停留观察,当绕线轮电子数字显示23.7米时,突然竿体一个大弯,瞬间便有了大鱼中钩的感觉,急回收钩线领至水面,便见双钩之上有两尾超过500克的黑鲪在奋力挣扎。摘鱼后,仍将钓饵设定在23.7米,还没有上下提拉逗鱼,便又是竿头一振,又有大鱼中钩。不到一个小时,便中大黑鲪22尾。之所以此处黑鲪改变泳层,是因为东流水开始涌动时,原本平静海底卷起了大量的食物上扬,激发了大黑鲪的觅食热情,而大黑鲪本身体壮力强,具有抗海流能力,故能在此泳层停留觅食。而小黑鲪体弱根本站不住,上钩的也必然是大黑鲪。

另外,根据海流的强弱来随时调整子线的长度也是正确设定钓棚的明智选择。因为,施钓黑鲪、六线鱼等多是水下障碍物较多的钓点。如暗礁、沉船等。流大时,强劲的海流在正常流速下突遇水下暗礁等障碍,必然受阻会产生上升水流。如仍采用长子线施钓,钓饵带动钓棚必然上扬,难以找准海鱼的正确泳层。流小时,采用长子线则可以通过缓缓流动的慢流使钓饵自然摆动在觅食层。流大子线短,流小子线长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钓栅的设定虽然有着一定的模式,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式化,要及时根据周边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改变,随时正确地调整钓棚,这是实施海钓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对于海钓钓棚的设定,仅仅是笔者就大连地区的海钓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因地域差异,各地区的海钓钓棚的设定也必有差异。撰此拙文,无非是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以尽快提高我国的海钓运动的整体水平才是笔者的撰文初衷。

浅谈海钓浮波与诱钓同步的关系


浅谈海钓浮波与诱钓同步的关系。其实海钓钓鱼用浮波是一种客观意念,浮波只不过是一种辅助目视工具,它只不过告诉你钓组之大慨位置而已。主观意识才是最重要,脑袋里面不要只想住浮波沉浮,更多的思维应该集中在水下看不见之子线,咬铅,钩饵都去到那里,因为鱼不会咬浮波,只会咬钓饵。

矶钓的乐趣在於你永远要思索水下面看不见的世界里诱饵和鱼的关系。

诱饵和鱼的关系

首先说明诱饵不会白打,一定会吸引鱼进食,因为我们投下之诱饵相比起鱼在海入面辛苦寻觅之食物,无疑是送到嘴边的珍馐百味,张开口就是了,问题是我们不是喂鱼而是钓鱼,先诱后钓起!问题是怎样才能将钓饵送到鱼的嘴边,吸引鱼张口咬有钩的饵!

我们钓鱼钓组分为两大部份,水面以上看得见的是一部份,看不见的是另一部份,浮波是中介部份,将两者分开。

1)当我们用固定钓组和半游动钓组时

鱼咬钩逃跑浮波会有反应急速移动或沉波,条件反射告诉我们观察到此种情况叫有鱼咬钩提竿中鱼。

2)而当我们用全游动钓组时

有鱼咬钩浮波可能连一点反应都没有,这时只能靠钓者用杆尾去感应或靠看主线之张伸去掌握鱼讯,提杆中鱼,这时浮波的作用只能告诉钓者钓组去哪里而己。

浮波之浮力大小之设定与钓棚深度并没有太大关系,比如我用2b的浮波一样可以钓10米深以上,相反用2号浮波可钓1米浅场,主要靠钓友之控杆技巧及经验感知钓饵能准确送到鱼层。当我们的目标鱼设定为底层鱼类时,较重之钓组会较有利,但也要看当时的流速天气,鱼情去决定,越重之钓组,自然性就越差,鱼戒心就越强,一定要适当拖摆钓组才能吸引鱼咬钩。

越轻之钓组自然性就越好,鱼咬钩率就会越高

总之钓鱼时,必须紧记浮波只不过是一件我们看得见,让我们知道钓组大概位置的工具而已,重要的是脑袋要不断思索究竟我的钓饵去到那里才是最高境界,随时变换钓组让钓饵去到鱼群中吸引它们就饵,才能钓得多,才能成为高手

诱钓同步标点

1)好简单,假如底流面流一致,流速稳定,诱饵定点打在流头,钓组抛在诱饵点展开,然后再诱饵点断续打诱饵,让钓组与诱饵同问漂向流尾,就基本上做到诱钓同步了,但流速,钓棚深度,钓组组成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

2)可以将标点锁定在一定的距离,要看鱼的密度,诱饵打法及钓手技术决定,我最少设定两点,以免中鱼后惊吓其它同类,要等很长时间才能上第二条,交*标点起鱼会更好玩。

3)直感一定较易掌握鱼讯,但只能钓一杆水,而浮波可以攻击很远的目标。

如果放流去钓,那么当浮波漂出很远后,我是否还是原标点继续打粉呢?还是跟据钓组所在位置,结合流速和钓棚深度,在更近的地方打粉呢?

放流钓的打粉要点

要视乎流速或中鱼点去决定,首先明确一点,由流头诱饵落点到流尾都是中鱼点,当你确定一个中鱼点后,诱饵落点必须在中鱼点之前,诱饵落点可能有几个,要看当时水流从那一方流到你的中鱼点,配合你选用之诱饵粉沉降速度和当时流速去决定打在离浮波多远的流头上,浅场5米以内,钓组投入可直接投在诱饵落点,深场超过5米,钓组必须投在诱饵落点之前,才可能做到诱钓同步,因为深场钓组展开要的时间更长些。

还有诱饵之轻重,粘度很重要,目前市面上有几十种诱饵粉,基本上可分为浅场粉5米内,深场粉5米以外,浅场粉轻,较散容易在浅场散开被流推出吸引这方的鱼游近觅食,相反深场粉较重,粘度较高,目的是沉降到一定深度才散开,才能形成底流诱饵带,假如在浅场用重粉扩散范围有限,不能集鱼,深场用轻粉,扩散范围太大,标点太远,很难达到钓棚深度!

海入面流水分秒在变化,每当流向,流速,水深浅改变时,钓组和诱饵落点必须作出相应变化才能达致诱钓同步,才能钓到鱼。有些钓友打很多诱饵,钓组由一开始到收工未变过,说没鱼光头,其实海底某处可能几百条鱼正吃得欢天喜地!这那是钓鱼叫喂鱼。

浅谈鱼饵与钓鱼的关系


钓鱼离不开饵料,各种饵料有其特点,不同的季节鱼儿对食物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这就使得饵料在钓鱼活动种处于很微妙的地位。于是乎就有了秘方,钓获不好就怪自己的饵料不好,可是昨天的饵料和今天的饵料是一个配方啊,于是就喊晕。

一、味道在水中的传播

我们先看看味道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某种物质的分子从该物体上脱落下来,并随空气的流动(风)而传播开来。所以,处在某物体的下风就很容易闻到该物体的气味,而如果是在它的上风处,就很难闻到甚至根本就闻不到它的气味。

味道在水中的传播要复杂的多,因为水并不像空气那样很容易流动(我这里是指在河流以外的静水中),即使是在我们的窝子附近也主要是上下的轻微搅动。幸好有些物质在水中还有扩散性,这就使得我们诱鱼进窝变得要相对容易一些。即或如此,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我们饵料的气味在水中的传播并不是很理想的。换句话说,靠饵料的化学性质来诱鱼进窝是有很大难度的,这主要是传播条件不好造成的。

二、鱼对饵料的一般态度

鱼很可能是动物中耐饥饿最强的一类,鱼缸里的鱼就是一年不喂一点食,它也照样活得好好的,只是头大身体小。所以在很多时候,鱼是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里基本不进食的,不进食的鱼怎么钓,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鱼吃食。

在不同的情况下鱼对饵料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当鱼群较大时,可以说鱼对饵料基本是不加选择的抢食,这是动物的一般共性。当鱼群小了以后,鱼自然就有一种危机感,这在吃食上的表现是很明显的。这时的鱼只吃那些它认为比较安全的饵料--糟食,很少去吃那些粘性较好的面食。当鱼少到基本不成群的时候,它就完全不吃面食而只吃糟食了。鱼吃食是为了生存,而这个时候的鱼不吃食或少吃食也是为了生存,这符合动物自然生存的法则。

三、怎样用饵和调漂

所以我们在钓鱼用饵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个因数,尽量把饵料做的松散一些,千万不要把饵料做的太粘了。有人会说,饵料太松散那不就要频频提竿换食,这样行吗。当传统钓用于钓底时,铅坠是到底的,这时饵料就是化了也还和钩子在一起,这自然不用频频提竿换食。就是台钓悬坠钓法的时候,饵料化了钩子也可以留在饵料里。当钓目大于调目时就很容易做到饵料化了也能钩食不分家,换一个说法,无钩半水调a目,装钩挂食也钓a目,这时饵料化了也还是钩食不分家。

松散的饵料很容易在水中撒落,这样也就利于饵料的气味在水中扩散传播,这种飘然落下的饵料粉末对远处的鱼有很好的引诱进窝的作用。

如果你的饵料做的太粘,而现场又没有办法改变它的粘性,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我的补救措施就是把饵料搓成很小的小团,比绿豆还小的小团,只要你能把它装在钩尖就行,要知道大鱼是不嫌饵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