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垂钓的水域。

在矶钓的作钓技巧中,晃饵是重要的技巧之一,有很多其他矶钓概念及技巧是钓人需要於事前弄清楚的,否则钓人就算明白了晃饵的原理及技巧但并不能配合其他基础技巧同时使用,只会事倍功半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严重者越晃越差,到时又有人话晃饵无用,名不符实!所以此篇乃系列性文章,依照次序为1)鱼类觅食生态与条件,2)鱼类觅食形式,3)钓组伸展之重要性,4)钓组适度打斜之重要性,5)钓饵在海中之实际形态,6)晃饵之手法与技巧。

今次因为主题环绕晃饵,故主要集中讲鱼类的视觉及侧线器官的功能。大部份鱼类的首要觅食感官为视觉,黑毛与腊鱼也不例外,但是鱼眼(以下提及皆以腊鱼为準)的基本构造是和人眼不同的,最大分别是视野,人的水平视野最大只有180度,但是鱼类眼睛的水平视野却有270度(见图1)

所以鱼眼视野某程度上可说是全方位,那样你会说水中只要有腊鱼我又何需晃饵呢,只要将饵放下海它就看到了!其实除某些完全依赖视觉觅食的鱼类,其他鱼类的视力并不是太优秀的,而且水的透明度很多时比空气差,如果你说腊鱼可以看到水中30尺外的一角有一只南极虾,我就觉得有些存疑。

另外鱼眼视野虽然广阔,但它也有其弱点,就是判断距离的能力,众所周知,距离感是需要用两只眼同时看一件东西作出比较才能在脑海中计算出距离感的,可惜鱼不像人,它的双眼是分别生於头部两侧的,这样它的有效判断距离视野(简称判距视野)就比人差得多了(因为双眼视野交叠的区域有限,请见图2)。

但偏偏进食是需要有距离感的(你试试单著眼将筷子上的菜放进口中便知道)!在图中你会发觉腊鱼的判距视野是很有趣的,它的有效垂直判距视野为水平向上60度及水平向下40度,而更有趣的是越向下其有效水平判距视觉便越阔!为何我说有趣?看到这裡如果你习惯一边看一边思考的话便会对腊鱼大部份进食的某一种进食行为有了一个解释,是那一种行为?就是头部向下的进食的行为(请见图3)。

钓鱼技巧小编推荐

鱼类的昼夜垂直移动行为与集群行为


许多鱼类在水体中有上下垂直移动的习性,学习并掌握鱼类的垂直活动规律,便可以依据其所在水层进行垂钓、对垂钓具有重要意义。集群是大多数鱼类较为普遍的行为,在整个生命中都会显现出阶段性的集群,尤其对于徊游性鱼类集群行为会更加明显。掌握鱼类这两方面的知识,对垂钓有重要意义。

一、鱼类的昼夜垂直移动行为

鱼类的垂直移动行为,不仅会受到水深、水温、季节、天气变化因素的影响;并且也会受到浮游生物和光照因素的影响。鱼类喜欢栖息在光照较弱的环境中生活,水体的浮游生物同样喜欢弱光而惧怕强光。因此,光照的强与弱造成水体的浮游生物发生垂直移动,对于水体鱼类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夜间光照减弱,大量浮游生物上浮、鱼类随之转移到水体上层或上中层;白天光照加强浮游生物下沉,鱼类同样会随之转移到下层。

水体中的浮游性物大体可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范围及深度相对会较小。由于鱼类生活习性的不同,垂直移动会有所差异。

生活在水体上层,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性的鲢鱼、鳙鱼,它们主要是依靠口内密集的鳃耙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不同的是鲢鱼主要以植物性浮游植物为主体食物,而鳙鱼主要以动物性浮游性物为主体食物;垂直移动对鳙鱼影响较大,对鲢鱼影响相对会较小。生活在水体中层,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来源的的草鱼、团头鲂、长春鳊以及生活在水底层的鲫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昼夜垂直移动会相对影响较小。因此在垂钓中,应依据鱼类的、昼夜垂直移动特点选择垂钓水深。

鱼类的昼夜垂直移动各种鱼类在昼夜之间有相对稳定的移动规律,而且这种垂直移动行为的发生时间基本是固定的。鱼类垂直移动行为也会受到季节影响,一般而言:约在5月初到10月上旬,即在春季、夏季至仲秋时节。气温开始上升,适宜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繁殖生长,鱼类垂直移动行为也会随之加强。仲秋以后逐渐进入严寒冬季,气温也开始逐渐下降,水体的浮游生物活动会随之减弱和减少鱼类逐进入深水区;鱼类的垂直移动行为减弱,也是冬季鱼难钓的主要原因。

二、鱼类的集群行为

鱼类同样有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如,在受到惊吓后会散发出特殊异味或发出不同声响,其它同种鱼类嗅到后会四散奔逃。这种信息是鱼类从事一切生命活动中必不可缺少的先天条件。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同种鱼类,集群生活表现了同种鱼类之间的互助关系,这对鱼类的生存起着十分有利的作用。集群可以更好地防卫敌害的袭击,同时还有利于发现饵料生物和繁殖需要。鱼类集群的数量由于种群不同、个体大小不同,从数条、数百甚至成千上万条集群。不少鱼类尤其是底栖鲫鱼、鲤鱼它们一生或大部分时间分散的生活,或者只按家族形成聚集。底栖鱼类形成这种生活方式,显鲫鱼、鲤鱼它们一生或大部分时间分散的生活,或者只按家族形成聚集。底栖鱼类形成这种生活方式,显然有利于个体找到适宜的栖居地和摄取到足够的食物。上中层的鲢鱼、鳙鱼它们会成群结队生活在一起,以抵御其它鱼类侵袭。

在一般情况下,个体小的鱼类极易形成集群;以抵御较大鱼类或食肉性鱼类,当遭到攻击时,小鱼瞬间会四散奔逃去分散被攻击目标。在同一水域某地较浅的水域里,随着鱼类栖息时间的增长,排泄物会不断地增多,尤其是鱼类密集区域,排泄物显著增加,会造成水底水质的恶化,从而产生底层缺氧,造成鱼类上浮现象发生。或者鱼群已吃完饵料生物,周围可食物出现短缺,只能迁移到其它水域去索取饵料,从而形成鱼类集群迁移。因此,在垂钓活动中,应根据鱼类的集群特点去选择钓场、以取得最佳垂钓效果。

晃饵


晃饵是动态钓法的一种,其目的是为了刺激鱼的视觉,以达到理想的渔获。传统钓也有这种情况,鱼长时间不咬钩,将钩提起一点或向一侧拖一拖,钩甫一稳定鱼就咬钩了。饵不动鱼不咬,饵一动鱼就咬,晃饵即由此而来。

晃饵

用商品饵钓鱼会遇到一种情况:鱼轻微触动钓饵,但不把它吞进嘴,浮标出现一次或两次微弱鱼讯后就没有动作了。此时钩上的饵还在,可是鱼再也不咬钩了。对此,有经验的钓手会拖动一下钓组,这样饵一晃动,鱼就咬钩了。

晃饵适用于钓底,尤适合水质浑浊的缓流水域,是池钓混合鱼、深水钓鲫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夏季,由于水温高,在不流动的水域,鱼潜入淤泥厚的深水水底后因光线弱,活动量降低,即使聚窝也是搜索落在淤泥表面的碎屑状饵料,而对沉底不动钓饵就失去兴趣了。

晃饵有两个作用,一是刺激鱼的食欲,二是使泡软了的钓饵缩小体积,以达到便利鱼吸入的目的。如传统钓就有静水隔3~5分钟将钩提起5~8厘米,然后再沉下去,走水则多作逆向锯刺形提引,以及利用风浪和走水形成自然晃饵的区别。

其实台钓钓得多也是利用了晃饵,只是它是自然晃饵,利用子线摆辐在浮标行至调目时将钓竿后拖再前推,然而除了搓硬饵和用黏饵外,松散饵就不行了。

晃饵方式

依流缓和流急及对象鱼种类的大小,有以下两种晃饵方式:

1.小幅度抖动式的晃饵:

这是一种快速度的弄钓手法,用于流缓或体型较小的对象鱼。在绷紧母线后略带急促且不停的提竿、放竿 、晃饵、出线. ;一般而言,提竿的高度与放竿的上下距离约在15~20公分或在钓者的胸部与头部之间来晃饵。

2.大幅度的提竿晃饵:

这是一种慢速度的弄钓手法用于流急或垂钓体型较大的对象鱼。这种提竿的幅度与距离类似扬竿动作,只是将动作放慢了很多。

钓者最重要的是掌握水急弄慢,水缓弄快的塬则。

纺车轮与直柄竿的抛投步骤和晃饵技巧

(1)注意路亚与钓竿需留5~10cm的空间,太长不易抛投且易钩到障碍物,太短会损伤钓竿。

(2)先以食指勾住钓线,扳开导线规至定位,将手臂往后摆,准备抛投。

(3)抛投前请确认左、右及后方没无行人以及障碍物,可先进行几次往后1点钟方向,再往前10点钟方向的试抛动作,然后再一次从1点钟到10点钟停住并放开食指,顺着钓竿的弹力将路亚抛出去。

(4)抛投出线后,以左手稍稍含住,避免出线过快与过多母线垂落。

(5)待路亚落水后,卷动摇臂此时绕线规会回弹,即可收饵。

钓不到鱼?来看看南方冬季钓鱼的9个鱼类进食温度表!


钓鱼肯定是先要了解鱼性才能选对鱼种适合的饵料,而了解鱼性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同的鱼收到气温等因素影响,摄食情况也会不一样,现在分享一下南方冬季9种鱼类的进食温度表,别再看别人爆护自己却总是空军啦。

鲤鱼进食温度16-42度不进食温度7度以下气温高于10度以上全年都可以钓,一般气温10度以上水温部分区域可达8度左右,都能够钓到。

鲫鱼进食温度10-40度不进食温度5度以下鲫鱼基本上冬天都钓得到,一般水温在5、6度以上,会开口吃的,是冬季主要垂钓鱼种。

塘鲺进食温度8-43度不进食温度6度以下塘鲺和鲫鱼类似,冬天可以钓到,不过注意的是,塘鲺适合夜钓,白天口少。

草鱼进食温度18-39度不进食温度10度以下如果空气温度在15度以下,不建议钓草鱼,虽然偶有鱼获,但真心不多。

鲢鱼进食温度30-40度不进食温度16度以下冬季就别想钓鲢鱼了,除非20多度的气温你可以试试,温度它都会冻死。

白条鱼进食温度8-38度不进食温度5度以下白条鱼真的是生猛,冬季这么冷也能钓到它,很抗冻。

鳙鱼进食温度20-40度不进食温度12度以下鳙鱼比鲢鱼温度适应稍微强点,所以冬天偶有鱼获,但是依旧稀少,不建议钓。

罗非鱼进食温度20-45度不进食温度10度以下当空气温度低于10度时,你会发现连罗非都不吃,这时候你就该换鲫鱼饵啦。

鲳鱼进食温度15-45不进食温度12度以下鲳鱼是热带食人鱼的近亲,冬季偶尔钓到,但是线一定要粗,不然会被咬断。

​很多人抱怨钓不到,15度左右气温,水温预估大概在8-12度的样子,大冷天的你带着草鱼、鲢鱼、青鱼鱼饵去钓,有鱼吃才怪,应该换成鲤鱼、鲫鱼、罗非等鱼类鱼饵,若温度再低,建议你还是回家和老婆孩子聚一聚,别大冷天的丢下家人去湖边受冻还钓不到。

除了天气原因,如何选择钓点、如何调整饵料配比、如何观察浮漂等都是我们应该要关注的问题,上面的进食温度表多看看,可能对判断鱼情有所帮助。

如何通过环境判断鱼类是否在咬钩?


大自然母亲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预兆,帮助我们能够预知鱼类将会咬钩,钓鱼时,钓鱼人能否在水上是否可以通过眺望天空、嗅闻空气来获知天气的变化?

答案是肯定的。有经验的钓手会说他们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视觉、触觉以及嗅觉来感知鱼类将会咬钩。

一、闻

几年前笔者美国访学期间,曾经与朋友、职业钓手斯彭斯皮特斯一同外出钓鱼。当我们某日午后驾船外出钓取小口黑鲈。皮特斯突然说道:鱼正在咬钩,你能闻到吗?

我能。空气的味道很重,而且带有这一种鱼的气味。当我们将钓线提起来时,这种气味弥漫在整个船甲板周围。这一天我们的钓获不断,手臂最后都酸疼了。

在那之后,我曾经多次闻到这种气味,但直到最近我才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科学性。每个人都知道当风暴来临时鱼类会变得更具有侵略性,特别是在经过数日的稳定天气之后到来的风暴情况下。

当大气压处于高点时(良好的天气状况下),空气的重量使得气味紧贴在地面层。当气压下降时(风暴迫近),这些气味就会从沼泽、海湾以及沟渠中散发开来。在湖泊附近,空气闻起来会带有鱼腥味。古代的天气谚语也证明了这一点:水沟气味刺鼻,大雨暴风将至。

二、看

而看在钓鱼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我的经验告诉我,光亮的水体是死亡之吻。光亮的水体是指水体表层波浪起伏,所反射出的光芒会对钓手的眼睛产生相当大的危害。

而这种情况就意味着:在天气状况稳定的几天,大气中充满湿气,它们如同太阳镜一样对阳光辐射有所阻隔。暴雨的降临通常使得大气中的湿气散尽,这就会导致强光的产生,对眼睛造成伤害。而这显然也会对鱼类的眼睛产生影响,因为在这种状况下我的垂钓成绩会严重下降。

这种判定是钓鱼好时机或者不好时机的能力来自于多年的垂钓经验。正像皮特斯所说的那样,经过足够时间的锤炼之后,你就会对这些事情有所感悟。这是一种源自过去经验的感觉。如果你在某种环境下钓到了鱼,这些记忆就会长期存留在你的脑海中,你就知道什么情况会有好的收获了。

三、垂钓时机

那么什么才能算作是在水边最好的垂钓时机呢?大多数的职业钓手认为带有微风、高湿气和阴云密布的冷天是效果显现最快的。而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数日的稳定天气状况之后。

数日炎热而平静的天气之后,一股强风也能促成好的钓获。风对于湖泊会产生很多的影响,而这些影响都是好的影响。风刮过之后的数小时,鱼类不会对食物有太大的欲望,但当湖泊水体恢复平静后的一或两天,它们却会变得非常的活跃。

波浪大的时候会将藻类以及浮游生物夹带起来,这对草食鱼类具有着巨大诱惑力,而它们的活跃也会相应地吸引掠食性鱼类聚集。而在平静、阳光充足的天气状况下,也能够在特别浅的水体中发现活跃的鱼类。

关键是要找准有风天气中被风吹拂的水域。而如果钓手很难有所收获,通常可能是因为船只的运行将鱼类驱赶至深水区。职业选手知道这些情况,所以喜欢抛投至浅水区,而船只与钓点保持一段距离。

除此之外,相关信息还包括温度、风向与风力、气压、云层覆盖等。而更具有价值的信息还包括空气气味、光亮度、昨日的天气状况甚至于之后的天气状况。通过这一系列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就会形成一整套的感官系统,从而轻而易举地寻找到钓鱼的绝佳时机。

视觉与选漂的二者关系


太阳光是自然界的重要光源,它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七色光了。按照这样的顺序,它们的波长由长-----变短,也就是说红色传播的距离最长--------紫色传播最短。

有了以上理论,你选择浮标时就有了科学依据:

为了观标方便,尽量选择靠前颜色的浮标。也就是说红绿间隔的对比最好、其次橙绿、再其次黄绿。(两个颜色组合,跳跃一个颜色组合,对比更明显)一般没有红橙组合、红黄组合,因为颜色光波长临近(颜色就相近),对比度不强,不易观察变化,也就是这个原因。而红、橙、绿和红、黄、绿可以组合:但应该间隔为红-绿-橙,红-绿-黄,其他组合就不易观测。

浮标的颜色正是运用了光学原理来制作的。颜色是靠光的反射和漫反射传递到眼睛的。当然,每个人对颜色的感觉都有差异。

现在的漆,最好的就是荧光放大漆(在漆里加了荧光成分)。所以,钓友在选择浮标时,就可以得到帮助了。当你眼神不好时(近视或远视),你可以选择有红色的和放大荧光漆的浮标,再不行的话,就选尾粗一些的了。至于有色盲的个别钓友就看是什么色盲了。

轻矶钓与重矶钓的装备搭配与技巧


轻矶钓的渔具装备相对较为轻巧、轻便、强度较低,以钓获体型与拉力都较小的中、小型鱼类为主。例如钓竿自重在300克上下,矶钓竿号数在2号上 下,5000型之内的渔线轮,5号之内的主线,蓄线一般在150米以内,钓饵有虾、海蜈蚣、海蟑螂、鱼块等,垂钓的目标鱼有黑鲷、黄鳍鲷、斑鱾、水鱵鱼、 鳗鱼、褐菖鲉、白姑鱼等等,一般的鱼体重量在几两至几斤之间。垂钓的水深一般在20米以内。

重矶钓是相对于轻矶钓来说的,这种钓法所使用的钓具装备相对较为粗重,强度高,垂钓的目标鱼体型较大。例如自重600克以上的钓竿,矶钓竿号数在 44号以上或更大,6000型以上的渔线轮或者一些鼓轮,8号以上的钓线,蓄线在自200米到300米以上,钓饵有大块的鱼肉、整条小鱼、鱿鱼、螃蟹等, 线组上可搭配诱饵笼沉底。垂钓的目标鱼有鲈鱼、拉仑、鲔鱼、黄条鰤、马鲛鱼、石斑鱼、牛港鲹等中大型的鱼类。垂钓水深超过30米以上。

轻矶在矶岸上操控钓组较为轻松自由,可巧取一定数量上的渔获,可以主动运用诱饵诱惑鱼类靠岸觅食,以量取胜。而重矶钓就有点固守、力博的味道了,钓者需要经得起寂寞与孤独,有时一整天可能没有一尾鱼上钩,但是如果有鱼上钩,那可都是大家伙,钓者会有很高的成就感。

根据国内普遍的情况,现在以玩轻矶钓的为多,而重矶钓则很小众,可能因为在矶岸上钓鱼,小型鱼类比较容易靠岸钓获,而大型鱼类生活在较深的海域,站在矶岸上就有些鞭长莫及的感觉了。

浮游矶钓时判断水流的两种方法


根据水流的判断来说,不外乎就是两种方法,第一是用眼、第二是用工具。用眼就是利用肉眼找寻流沟,这种方法是需要经验辅助,新手比较难掌握。用工具就比较易於掌握,我便谈谈利用工具判断水流的方法。第一种就是利用诱饵,把诱饵在诱饵匙中压实后投到钓点,留心诱饵扩散动态,从而了解水流方向及流速。第二种就是利用钓组,把钓组投到钓点,留心钓组的流动方向,从而了解水流方向及流速。

如当天风大,而风向和水流方向相反,钓组判断可能有偏差。这个情况下,有二种方法补救。第一种就是利用水中,留心水中流向,便可分辨流向。第二种就是手感,当风向和水流方向相反,在抽回钓组时,应有一段时间,手突然一轻,有空丝感觉。这些当然需要实际经。

水流对钓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於流水影响著你的渔获数量。我个人认不同地点,钓不同流水。以生死流来说,例如、在鸡头排来说,死流比生流好钓,这是由於地理环境所做成的,由於鸡头在生流时流水太大,诱饵和钓点不易控制,所以钓果不好;但在死流时,流速合适,渔获不错,我在这钓点平均的渔获都有40斤以上。

当然一般的钓点都是钓生流,但不要太相信生流好钓,死流不好钓的概念,应在钓鱼时,应要留意水流及流速,当然不可不留心流水的形态。而潮水涨退对於岸钓是有影响,特别在香港这个水域。所谓三七流,一般都是钓鱼的好时机,这是由於这段时间的水中生态环境和氧气,都适合鱼类寻食。

在水乾番涨时,海水冲击岸边,在岸边一带水域,形成一大片含有丰富食物的环境。而在涨尽回退时,正是大鱼觅食的好时机。由於水涨时,大量小鱼在岸边游,吸引大鱼捕食。不论水乾番涨、或涨尽回退,水流流速大,含氧量大,鱼儿觅食强,所以是钓鱼的好时机。

但我认潮水涨退是流水形态的一种,它影响钓场的水流结构,对於浮游矶钓者来说,是特别需要留心,由於需要改变撤诱饵的方式来配合。钓鱼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水要活。

以假乱真,路亚拟饵的六种晃饵技巧


拟饵,路亚基础之一,想要吸引大鱼就得把拟饵先练好,达到以假乱真,成功诱鱼。今天介绍六种晃饵的小技巧。

1:滞饵

指的是以静滞下沉的手法等待路亚到达适当的位置,目的就是让路亚沉到预期的钓棚深度,从而引诱该泳层的鱼儿。在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可以让路亚伴有短粗的抽动、颤动等动作下沉,这是模仿一边下沉一边颤抖的受伤生物,能更好的达到诱鱼效果。

2:颤饵

指的是模仿饵生物细微的动作,抖动竿尖或者短距离收饵,大约5~10公分,动作不能过大,一定要注意微小的抖动技巧。这种方法是根据小鱼、鱼苗在没有天敌的压力时,动一下、动一下的泳姿,或者虾虎一类的鱼总是以跳跃的方式前进的动作想出来的。

3:抽饵

指的是路亚以滞饵的方式到达指定泳层后,突然用抽饵的方式收饵,从而引来对象鱼的突击的方法。有一种小鱼发现大鱼后急促且紧张逃跑的假象。还有一种是规律抽饵模式,这种模式是模仿小卷、小透抽或者某些游一下、停一下的生物其间歇性的泳姿。

4:游饵

指的是模拟落单小鱼漫游的泳姿,以提起对象鱼的掠食意愿的方法。此方法是最单纯的收饵技巧,使用时可加入其他收饵技巧以达到更加生动诱鱼的效果。

5:拨水

指的是以剧烈扯动的方式,使得路亚在水面产生水花、水纹与声响来引诱对象鱼的一种技巧,并且要以最小的收饵距离,换取最大的声响和水花,切记不能让路亚长距离移动。

6:跳饵

指的是底层路亚模拟虾、蟹、虾虎等受惊吓后会跳起来或者短距离跳游的方式诱鱼的方法,需要注意抽动距离,并且要感受路亚落地的感觉和时间,动作不能太大,否则不仅会惊吓到对象鱼,还影响其效果。

鱼类的牙齿与觅食方式


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为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种各种各样的生存手段。在水体生态系统中,鱼类之间与其它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会弱肉强食。因此,牙齿则是它们猎食的重要武器,对它们的生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鱼类在水下四处游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觅食,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水层环境的特殊性和各种鱼类不同的食性,使鱼类的牙齿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其结构变得复杂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导致鱼类各种不同的觅食方式。

1、鲢鱼、鳙鱼是典型的中上层滤食性鱼类

它们的牙齿是滤食器官,在觅食时每个鳃弧的内外两列鳃耙不断地张开或合拢。当张开时水同食物一并进入口腔,通过鳃耙、鳃耙两侧的侧突起和鳃耙网,把一定大小的浮游生物等滤积在鳃耙沟中,被水流不断向后冲去,加上口腔顶端的粘膜突出形成的腭褶的波动,使其沿鳃耙沟向咽喉移动。食物到了腭褶变低处靠近咽喉底时,鳃上的鳃耙管壁肌肉收缩,压出水流把食物驱集一起而进入腹中。

2、吸食性类多为底层鱼,如.鲫鱼、鲤鱼

它们的口腔中虽然没有牙齿,可是它们却生有咽喉齿。它们的咽喉齿特别发达,其主要功能是把食物切断或压碎作用。咽喉齿的形状也不相同,有的牙齿扁而薄,有的呈指形,有的尖端锐利,有的带钩,也有的表面带锯齿,还有的和哺乳类的臼齿相似,这些不同形状的牙齿与鱼类的食性有很大关系。鲤鱼属于杂食鱼常栖息在水的下层,喜食:螺、蚬、蚪及水生昆虫幼体和其他动物性的食物,同时也食有机碎屑其食性广泛。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它们用生长在上下颌骨、犁骨、腭骨和舌上;有固植于喉间左右两块下咽骨上的咽喉摄取食物。鲫鱼也是杂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底层,食性也较广泛但偏食植物饵料。其摄取食物方式大体雷同。

3、咬食性鱼类大多生活在上中层水域,如,鲈鱼,马口鱼

这类掠食性鱼类,虽然没有尖锐牙齿,但口腔内周围却布满许多非常细小齿牙显得格外粗糙。在大多数状况下,对鱼类进行攻击时;依靠颚部力量,首先从头部开始先咬住鱼以防止逃窜、然后再吃掉。

4、吞食性鱼类大多生活在中层水域,如,黑鱼,狗鱼

这种肉食性鱼类,幼小时以水生动植物为主要食物来原,当成长到2至3年成为大鱼后,随着不断增长会逐渐变得更加凶猛。它们的牙齿呈圆锥形、臼齿状或门齿状,虽然它们的牙齿并不十分锋利但,见到可食物会直接吞入腹中。

5、挤食性鱼类生活在多层水域,如,鲇鱼、黄鳝

它们的牙齿像锯齿一样,密密麻麻,但非常坚硬。成年鱼仍会以肉食为主要生存手段。它们不是十分凶猛性鱼类。怕强光、喜欢弱光,平日栖息在江河湖库近岸的石隙、坑凹、土洞或岩石洞中。当它们见到鲜活可食生物形同陆地蛇类那样,首先将可食生物挤住,待可食物处于死亡或半死亡状态后方吞入腹中。

藻饵矶钓


藻饵矶钓曾经盛行于台湾东北角沿岸,目前有渐渐式微的趋势。此法通常使用五节芒制的长杆状浮标,钓饵为岸边海蚀平台上现采的藻类,目标鱼是冬季靠海靠摄食藻类的鱼种。

藻饵矶钓之钓饵的选取

一、如何选择

这个问题比较有学问,因为拔海发丝大家都会,可是拔起来的品质好坏就差很多,如果说拔起的海发丝比较粗或是比较细,这都还可以当饵钓鱼,可是有一种海发丝已经硬化变质,摸出来又如钢丝一般粗硬,想要拉断还困难,怎么可能钓到鱼,不过有许多初学者都使用这样的饵来钓鱼。

选择好的海发丝可从它的种类、粗细、长短、嫩滑来感觉等诸多方面考虑,因为拔取的饵是先用眼睛看,再用手去触就知道是否可用,

二、如何拔取

拔取的藻饵使用食指及中指,或是用中指及无名指,两根手指像剪刀一样,在海丝中间部份来回移动,然后从根的部份拔起,拔起来的海发丝顺序的排列在另一双手掌上,依此方法拔取,份量方面看你需要多少而定。

三、如何清理

当我们拔取藻饵时,上面常会有杂质或碎石子、沙子在上面,这些杂质都必须清理干净,钓鱼时才会顺畅,清理的方法是用海水清洗,清洗的时间依个人的喜爱而定,有的人是用两指拔起海发丝时立即用海水将它洗干净再放置另一双手掌上,有的人则不立即清洗,等拔够的时候再找一个地方清洗,清洗后要保证海发丝是清溜溜,没有一点杂质,钓起鱼来感觉非常舒服。

四、如何摆放

当我们把海发丝拔起清洗后,放置另一只手上,到了一定的份量时,将它放置在礁岩上,再去拔取,到时就会形成一小把、一小把,自备装钓饵的容器,这种容器种类很多,有人是现成的有圆形塑料盒,有的人使用竹篮子,因为这样不会积水,容易保持海发丝的新鲜度,容器准备妥当后将拔好的钓饵,按顺序的一排一排整齐的放进里面。

五、如何拿取

钓饵整齐地放置在容器里,当我们要拿饵来钓的时候,只需拿起一小把剥开使用,当这把用完时再用另一把,这样钓饵容器内永远保持着整齐的钓饵,而且使用这种方法,钓鱼会感到特别顺畅。

浅谈路亚标点的选择与判断


记得在讨论组的一个钓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标点是什么?钓友们的回答有很多,草区,障碍区,水下有结构,饵鱼出没的地方等等。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有可能成为标点的地方,那么标点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判断和选择呢?

首先标点是一个可以相对确定的区域或者范围,我不会把它想象成一个固定的点。诸如冬天鱼大体上会在向阳的岩石结构活动,在窗口期会到浅滩扑捉小鱼进食补充能量。那么所有这样的结构和浅滩在大多数时间里会是不错的标点,这个是可以重复复制的做钓模式。而凭空向水库中间丢上一杆也有可能钓到鱼假定这个区域钓到鱼的概率很低我们就不能把这个区域称为有效的标点。

在选择标点上我们要有一个明晰的推导过程,正确的推导方式会让我们很快的确定目标和选择做钓的方式做到事半功倍。刚刚接触路亚时很多朋友会有这样那样的误区,记得开始我钓的最多的是翘嘴,秋季它们往往在浅滩追逐小饵鱼时最容易钓获。

但第一次和朋友们去钓鲈鱼时我依旧使用米诺选择这样模式时,看到他们将软饵丢到岸边觉得不可思议,结果是他们的钓获超过了我十倍。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同的对象鱼由于生活习性的差异在标点选择上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异,并不能一概而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相对快速合理的推导判断标点呢?

攻击性的鱼类大多依托障碍存在,理由大体上是小鱼作为生物链低端会自然而然的避开攻击性鱼类,在障碍附近凶猛的鱼较容易隐蔽自己的身形,饵鱼路过的时候可以在很短的距离发动进攻获得所需要的食物。

像翘嘴这类的群居巡游觅食的鱼类在觅食高峰期,经常会集体合作去围捕小鱼群这个时间段翘嘴开口果断,就饵欲望强烈是路亚的黄金时间,这时的标点往往会出现在深浅交界比较明显的浅滩延伸段。当类似一早一晚这样经典的窗口期的时间段,饵鱼会到浅滩觅食潜伏在深水的大鱼也就如约而至大快朵颐。

那么这个时间段这样的位置往往会是不错的标点,换个时间段或许我们就该找到鱼因为休息而聚集的位置。找到鱼聚集的位置是钓到鱼的捷径在鱼数量很低的位置做钓很久大多属于无效的抛投,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朋友要找到你,白天大体上应该去单位找你因为你在上班,而晚上会去你家找你因为那是你休息的时间多数会在家里。半夜在大街上闲逛也许有可能会遇见你,但这个事件的发生是小概率的,在街上遇见你并不是有很大必然性的事情。

那么我们在标点的判断和选择上其实就是寻找鱼藏身的规律,每个季节和场地都会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无论如何变化我们去分析的时候总是依据季节,障碍,饵鱼,温度,水下结构,阳光,风向等等这些因素去判断,根据这些条件和中鱼的情况来复制下一个标点选择的依据。假定在中鱼的区域我们不能找到鱼在这一类型区域活动的依据,仅仅是一种巧合的话我们不能把这样的位置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标点。

在外部条件接近的时间里,鱼的生活规律也会大体上趋于一致,比如吃饭的时间餐馆酒店的人比较多,上下班时间人们都会在马路上,夜里街上的人又大多回家睡觉。这个是正常的规律,当然有一小部分人的生活是不按照这个规律来的,但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是会符合这一规律,而大多数的鱼同样会按照一些特定的规律来巡游,觅食,休息。我们在寻找标点的时候也需要抓主流,非主流的鱼情是不容易判断和掌握的。

在窗口期的时候大多数鱼会进食,以翘嘴为例,还会发生大量的鱼在同一水域捕食的极端情况,这个进食的区域是一个时间性的标点,在其它时间段我们需要去找到所在钓场鱼的大致规律。诸如天热鱼会在凉爽的区域,天冷鱼会在温暖的地方,等等都是我们去判断和分析的一些依据,根据这些依据判断的区域大部分是能够重复的,能够重复的这些区域作为参考根据我们的钓获,积累自己的经验,准确快速的做出判断。

台钓竿调性判断与选择


在购买台钓竿时,新手钓友们往往对钓竿不太懂,只是觉得要一些,韧性好一些就行了。须知,买钓竿时,有个非常重要的属性需要新手钓友们认识,那就是调性。下面就介绍一下台钓竿的调性及台钓竿的特点。

台钓竿调性一般分为软调,硬调,甚至超硬调,这些调性我们在哪里可以看得到呢?一般钓竿上有注明,比如四六调,三七调,或是二八调等等。所谓的二八调,就是指硬竿了。但是有些杂牌厂家生产的钓竿标出来的调性往往与钓竿本身调性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购买的时候,需要根据经验及手感来仔细体会钓竿的调性。如何选取呢?我们把新竿抽出,一个人拿竿尖,另一人拿竿把,然后稍用力抬竿,查看竿主要弯折点位置,如果折点至竿尖长度是竿全长的十分之二,那么,这竿就是超硬钓,也即二八竿,如此类推。

台钓竿调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调性决定了一支钓竿的基本性能。台钓竿调性不同,其控鱼时的操作有较大差别。下面简单介绍不同调性台钓竿的特点。

一般来说,竿越硬,控鱼性越好。这是因为硬钓竿的缓冲力小,力量传递直接,钓竿承重后所产生的反弹力大,能迅速缓解鱼儿的缓冲,有效控制鱼的逃窜范围。中鱼后,只要钓手能抢先将钓竿抬起来,硬竿的威力就可充分发挥出来。硬竿控鱼效果好,飞鱼效果好,起鱼效率高,适合钓快鱼,这也是钓手在参加钓鱼比赛时喜欢采用硬竿的重要原因。硬竿飞鱼效果好,尤其适合钓小鱼。但是,硬竿与鱼搏斗是硬碰硬,硬竿的使用必须有足够强度钓线来配合。

硬竿有独到的优点,但缺点也不少。首先硬竿有易跑鱼之说。硬竿易跑鱼有两种情况。一是出现拔河跑鱼。使用硬竿上大鱼后,在大鱼第一次冲撞拉线时,如果钓手根本抬不起竿来,或抬竿时,竿尖已被鱼儿拉下水,这时由于竿硬,自身不易弯曲,钓竿与钓线形成一条直线,形成钓友们常说的拔河状态,即鱼和人对着硬拉。由于钓竿此时完全失去弹力,大鱼就极力挣脱钩线跑鱼。二是易拉破鱼嘴跑鱼。硬竿是硬碰硬,其力量传递直接,缓冲性小,虽然竿、线能承受鱼的挣扎力,但钓钩是钩在鱼嘴上的,鱼嘴上能承受的力有一定限度的,鱼嘴拉破后自然会跑鱼。

硬调竿竿体过硬,钓到大鱼时,抬竿要用巧力,如果抬竿过猛是很容易断竿的。(当然,调性的标准不是唯一的,鱼竿品牌不同,使用的碳素材料也有所区别,当然生产出来的竿在调性及其他性能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区别)平时如果我们垂钓的地方都比较多的草,或是经常钓草洞之类的,那么我们可以选择硬竿,因这样的竿子可以直接将鱼飞上岸而不至鱼被鱼儿拉到钻进草丛,这样就有断线跑鱼的危险了。

其次是有出现拉伤手部韧带的可能。鱼挣扎时的爆发力极大。如果使用极硬调的钓竿,由于它的缓冲性差,鱼挣扎时的瞬间爆发力会直接传到握竿的手部。长期使用极硬调钓竿,很容易拉伤手部韧带,这一点钓友千万要注意防范。钓友在使用这种超硬的钓竿时,除了要有正确的握竿姿势外,还得随时注意是否有韧带拉伤的现象。

此外,钓竿越硬,往往就越重。钓竿太重,就难以操控自如。没有好的体力和扎实的抛竿技术,不宜使用过重的硬竿。

软竿的特点是以柔克刚。以柔克刚的优势表现在起鱼成功率高和线组的灵敏度高两个方面。

软竿的起鱼成功率高,是因为软竿中大鱼后,使竿体的弹力得以发挥。大鱼虽然有强大的冲击力,但是遇上软竿,其冲击力被软竿强大的缓冲力所化解,不易出现拔河跑鱼,同时减少了鱼嘴上所受的拉力,不易出现撕破鱼嘴,从而提高起鱼的成功率。软竿的线组灵敏度高,有助于提高咬钩率,从而改善垂钓效果。这是因为软竿的缓冲性好,可化解鱼的冲撞力,鱼硬竿相比,可配灵敏度高的细线组,从而提高中钩率。

软竿的缺点在于控鱼效果差,起鱼效率低。软竿不易在短时间内将鱼降服,花在搏鱼上的时间较多。通常需要高超的搏鱼技巧,才能加快起鱼的速度。如果钓竿过软,则飞鱼困难。因此,软竿不适合分秒必争的比赛使用。在不追求上鱼速度的休闲垂钓中,不妨用稍软一点的钓竿,稳定性好,还可以享受搏鱼时的乐趣。

所以,根据以上所描述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在购买钓竿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喜好及垂钓时的对象鱼,以及垂钓习惯来选择合适的台钓竿。目前台钓竿的价格差别相对比较大,特别进口竿价格与国产竿,那么我们在选择台钓竿的时候,最好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量力而行。就目前而言,其实国产竿的性能比之进口竿来说,也不是差别很巨大,可以这么说吧,国产竿已经完全能满足我们平时垂钓的需求了。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矶钓晃饵的鱼类视觉判断与进食行为》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怎样判断垂钓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