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技巧及饵料配方。

路亚钓线的介绍及使用探讨。关于路亚用线问题,主要有PE线(无弹性)、尼龙线(弹性好)、碳线(低弹性)三种。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各线的类别及使用,首先来说碳线的定义

一、碳线

吸水率比较低,切水性好,沉水自然而且快,具有良好的抗磨性好,且长时间使用结节力无损,高灵敏度是您尽享垂钓乐趣!钓线采用平行卷的绕线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对钓线的损伤。

碳线的定义:

Flourocarbon Line并不是用碳纤维编织的线,因为它是由内含化学元素氟和碳的树脂,经抽丝工艺抽制而成的线体,所以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氟碳线或氟碳树脂线才恰当。( 氟碳树脂(Fluorocarbon Resin)主要包含四大类聚合物,分别是聚一氯三氟乙烯、聚1。1二氯代乙烯、四氟乙烯六氧化丙烯以及聚四氟乙烯,而用来做钓线的材料大概是聚偏二氟乙烯,英文简称为PVDF)。DiAoyU007.cOm

碳线的特性:

钓鱼人不用去研究碳线的分子是怎样排列的,但是对于 碳线的特性必须要知道:低延展性、耐磨耗、高比重沉水、切水性强、光折射率最接近水、无吸水性、抗紫外光侵蚀的耐久性强于尼龙线。

碳线的诸多特性对应到路亚钓法当中的运用:

1、碳线并不是完全没有延展性,而是低延展性,这一点,能够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抛投时断线的俗称为放枪的问题,在正确的抛投动作的前提下,碳线的微弱延展性,已经足够保证饵的顺利抛投。

2、在饵入水后,碳线的高比重沉水性能,能够帮助饵 迅速到到目标水层,这一点没有用过小饵或者无铅软虫的钓友可能不会感觉得到。但碳线的光折射率最接近水,入水无形的这一点,是用眼睛就能明显看到的,这一点在对于降低鱼就饵的戒心上的帮助,已经得到钓界的公认。

3、接下来要开始收饵了,低延展性这次转化成了高敏感度,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水底环境的感知,尤其是每次到达一个全新的钓点,选用硬调性的路亚竿搭配上子弹铅德洲钓组或者JIG钓组探底(两者都防挂),成了我们了解新钓场的必修课,不知道新手会不会相信, 高手们完全可以通过这样的钓组和碳线,操纵饵在水底一寸寸的爬行,用以探明水底的地形环境,石头是石头,水草是水草,沙子是沙子,树枝是树枝,如果水底还有一条小沟壑,高手完全能够感受到那沟有多宽和多深。

4、如果有鱼咬饵,低延展和强切水性共同发挥的碳线能帮助钓手第一时间捕捉鱼讯,并在钓手扬竿做合时,把那力量几乎无损失的传递到钩尖,让钩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穿透软虫的身体和穿透鱼嘴。

5、钓组搭配合理的并扬竿及时的话,鱼钩会在鱼的嘴边刺入,鱼的牙齿还碰不到线,并且有着熟练钓技的高手,完全能够将鱼在第一时间拉出障碍区,如果没能能做到这两点,碳线的耐磨性能把在障碍中被水底杂物磨断钓线和由于鱼吞钩太深,线被鱼的牙齿磨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探的习惯,这些动作通过碳线的低延展性,都更容易传到到钓者手中。

对于碳线使用的一些疑问肯定有钓友会质疑,说我也用过碳线,但觉得它太硬了,绕在轮子上的时候弹性大或者叫做记忆性强,我抛的时候容易炸线炒粉,怎么办?,关于这一点,需要详细说说了:

第一、曾经用过的那些碳线,是否是真正的进口全碳线,国内现在有能买到的最便宜的300米才7080元的假冒日本名牌包装的碳线,这些线是半碳,或者包碳线,而不是全碳线,我自己也遇到过,这些线采用碳的包覆技术,只去解决了一个耐磨耗的问题,而忽视了碳线应该具有的其他品质。

第二、碳线越粗就必然越硬,看过海钓用的50磅以上的前导碳线的钓友应该有印象。把粗碳线,哪怕是较常见的20磅的碳线,用在该用更细碳线的场合,那就会得出碳线太硬,不好控制的结论,要说使用上的规律,有两个大概的方向,以国外的知名品牌TORAY的碳线为例,同一个系列的碳线,表现出来的品质追求却不完全相同,4磅10磅的碳线,多用于纺车轮搭配软钓性的路亚竿和小饵,包括用无铅软虫WACKY钓法。

这一个拉力区间的碳线在保持其它品质的基础上,还追求一个柔字,首先,线细了自然就会柔一些,另外,能使碳线柔的加工方法和分子排列目前还是日本制线企业的核心技术,我们不得而知,但大的品牌厂在推广给它们的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时候已经在强调这点了。12磅到20磅的碳线,已经不建议用在纺车轮上,而用在鼓轮和水滴轮上,搭配中硬到硬调性的路亚竿和较大较重的饵,这才是它们的正确用法。

线粗一点会显得硬一点,记忆性强一点,但因为搭配的饵都比较重,所以,很容易能把线保持在直的或者略呈倒抛物线的状态。另外,关于碳线的记忆性强的这点,之前的理解也有误区,认为就是弯曲了不容易直回来,相反,最近听了国外的钓友和厂商的讲解才知道检验碳线记忆性的基本方法是:

先用指甲快速的刮过,这个时候,细的碳线必定会出现螺丝卷,粗的碳线会出现连续的大弯卷,然后,用手拉紧碳线的未被刮过的两头,用力拉撑,弹几下,这时候,好的碳线能最大程度的恢复到平直的状态,换句话说,碳线的记忆性真的很好,刚才它记住了人们刮卷它,现在它马上就记住了人们是要撑直它,这才是碳线记忆性高的真正注解。

好的钓手知道利用碳线的这一点特性,在饵和线都沉到水里后,迅速的上扬竿尖,利用水的阻力刮水来消除碳线绕在轮子上产生的弯卷记忆。相比起来,利用同样的动作想消除尼龙线的弯曲记忆,几乎办不到。

接下来说说PE线,说PE线就不得一起说说布线、火线和蜘蛛线了。

布线、火线、PE线,这三兄弟 (其实不只三兄弟) ,有个共同的妈─大力(Dyneema)。布线、火线、PE线,它们的基材都是Dyneema,只因不同须求,或是为克服其他兄弟的缺点而生。

二、布线

是第一个诞生的老大,线软不挺,易缠竿先,表面不平滑,不易远投,因线 软,不易很紧密缠在双轴卷线器的线杯上,中大鱼後,布线会因出线而深陷,下次抛投就会放枪。优点是:大部份布线都有密编织,有些8股,有些4股,越多股越耐磨,拉力越强。

三、火线

老二是为克服老大的缺点而生,线的表面披附一层塑胶,表面变得平滑,易抛投,线也变得较硬挺,可以紧密缠在双轴卷线器的线杯上,缺点是:塑胶易因磨擦而脱落,变得一段一段白白的。火线另一缺点是没有密编织,它是由多股Dyneema平行融合塑胶而成,所以耐磨、拉力都赢不了老大。

四、PE线

老三是统合上两兄弟的优缺点,它有密编织,有披附一层塑胶(披附的材质是PE),所以耐磨、拉力又大,但不同的厂商,披附塑胶的技巧不一,编织的股数不一,而有相当大的差异。反正,编织的股数多,披附塑胶不易脱落,就是好线。

兄弟外,还有很多亲戚,有的为了加重,密编织中加入金属丝,有的为了更轻,加入棉丝,反正你要怎样的线,厂商就有办法做。

融合线的两大代表性产品火线(Fire line)和蜘蛛线(SpiderWire),其中火线就是用Dyneema纤维製造的。到底大力马纤维是啥么碗糕?说穿了一点也不神秘,它就是由简称PE的聚乙烯抽制而成者!不过呢,如果只是一般的聚乙烯纤维,它也不配称大力马,Dyneema纤维是以由一种新颖科技胶质纺丝法(Gel SpinninTechnologymethod)製造出来的超强拉力纤维,目前市场院主流产品是皓洋编号SK60的製品。

此物的塬始製造厂商(日本Toyobo与荷兰DSM公司)宣称,DyneemaSK60拥有极端强大的拉力值,并具有很高的应力应变模数(Modulus,是用来衡量材料发生单位应变所需应力之数位),因而特别称之为HMPE(高模数聚乙烯);搞不懂那是什的意思吗?没关係,你只要知道:一毫米直径的Dyneema SK60能够承受高达两百四十公斤之重,就好了!

它的比重只有0.98,是各类高拉力纤维之中唯一比水还轻者,也不因浸水而能浮:它完全不吸水,也不因浸水而降低强度,所以特别适合用作钓线;它具备极佳柔软度与耐摩擦性能,没有记忆性,伸张率极低,能耐高温(熔点聂氏一百五十二度)而且对光线(紫外线)和化学药剂的耐受力非常高,故为经久耐用的绝佳产品。

真正深入研读过钓线包装盒上说明文字的人,可能会有个疑问:那一向跟火线拼得你死我活的蜘蛛线会经互相咬得昏天暗地,直到蜘蛛线被出品火线的美国贝克公司买下之后,战火才熄灭下来。

这问题的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从椅子上跌下来。构成蜘蛛线的纤维叫做(Spectra2000),它的塬始材料坐稳了没?就是聚乙烯,而且还根本就是用同样方法抽製成丝、用同样方法融合成线的,只不过分别由不同厂家生产而已!所以啦,其实它们除了加工製成钓线以后的表面方式稍有差异之外,骨子里根本是一样的货色。

五、传统的尼龙线

便宜、规格最多、颜色变化多端,并且只要你注意检查、经常换新的话,在各种钓法上都能找到它适用之处,这是传统尼龙线的优点,不过它也有个致命缺憾,例如会因吸水而降低强度根据日本Seaguar公司的资料,尼龙吸水后可能会损失超过百分之十五的拉力值!它的光线折射率跟水差异很大,这使线体在水中变得相当明显、碍眼。

它的强度还会被紫外线所破坏同样是Seaguar公司的资料,尼龙线暴露在紫外线中一千小时后,拉力值会降低百分之四十。那怎么办?别慌,前面说的是传统尼龙线而非现代尼龙线,OK?绝大多数现代尼龙线都已以不是单纯的代用尼龙材料了,科学家利用共聚反应(Co-polymerization)使不同的化合物质单体组合成共聚物(Co-polymer),从而製造出具备不同特性之新款单丝纤维线(甚至还有运用两种以上Co-polymer混合抽丝制线者),因此尼龙线一词在现代市场上,只是一个遗留下的古代名称而已,其代表的意义早就非五十几年前杜邦公司的人员所能想像。

目前我们在市场上买的尼龙线,就多半是各种Co-polymer线,它们普遍具有直径更细、更柔软、更耐磨、更好抛投、结节强度更佳、更耐水浸等优点,不过价钱也比以前的尼龙线更贵。

钓鱼技巧小编推荐

路亚曲柄钩的选择及使用见解


路亚曲柄钩的选择及使用见解。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钓组,想要擒获你的目标鱼,不得不注重的一点,就是钩子。作为直接和鱼接触,并保证渔获很难逃脱的重要一环,对钩子的要求马虎不得。

我们常用的路亚钩有三本钩、鸡爪钩、宽腹曲柄钩、窄腹曲柄钩、直柄钩、WACKY钩、TUBE钩、配重曲柄、JIGHEAD等等等等。钩和鸡爪钩常常用于硬饵,由厂商根据配比,为你的目标鱼量身定做,所以此处就不再多做赘述。当然,有些路亚爱好者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对钩子进行调整,那也无可厚非,但是调整后钩子的效果也有待考量。

我的武器曲柄钩

这期,我想重点分享下我使用曲柄钩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互相促进。

实际上是根据你使用的软饵,搭配相应的钩子。我要提醒的是,我们不但要考虑软饵的大小、穿法、钓组,还要考虑到你的竿、轮、线的整体配合。

我使用曲柄钩,一般会搭配倒钓、无铅或者德州钓组。我使用这些钓组时,习惯性让钓组出入一些障碍比较多的区域,所以易于埋钩的曲柄自然就成为了我的第一选择。

考虑到中鱼之后,钩门中间还会卡着一个软饵,所以我一般会使用宽腹曲柄钩,让着钩的空间更大一些,也对打穿鱼口有一些有利帮助。宽腹曲柄钩的造型决定了当你上鱼的时候,钩子本身因吃力的位置相对分散,钩门不容易被拉开,但是这就对钩子的整体的制造工艺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

钩子是刺穿鱼骨的强大武器,所以钩尖的构造,直接决定着你能否用最小的力气,最快地打穿坚硬的鱼骨,减少目标甩钩逃脱的可能性。

目前我会选择一些钩尖带有三棱构造的钩子。传统的圆形钩尖,容易磨损,变形,导致钩尖偏钝,而三棱钩尖,利用独特的三角形构造,钩尖的强度更高,在发力刺鱼的时候,给予最小的着力点,更易击穿目标鱼的上颚。

选择曲柄钩,需要根据你软饵的大小来进行实际考量。软饵的穿法,我在这里就不再做文字的赘述了。当你把曲柄钩和软饵固定完成之后,我的原则是,一定要让软饵需要摆动的部分自由,也就是说,尾巴这种位置是绝对不能被钩身固定住的;另一个原则是让曲柄钩尽量占满软饵不动的部分,这是为了有更大的着钩位置,让鱼咬住钩子的概率更大。

我们选择钩子的时候,不但需要看钩尖、做工、大小,还需要特别注意钩条的粗细。一般来说细钩条的钩子钩身偏软,粗钩条的钩子钩身偏硬。软则易变形,具有一定韧性,硬则易折断,所以这些都是相对来说的。

粗细兼用、分工不同

我们来看看这两种钩条对作钓的影响。一般来说,细钩条的曲柄钩,我会使用在偏软的竿子上,搭配一些无铅、小德州等钓组,使用比较细的4-5LB氟碳线。

因为竿软,线细,更利于轻量钓组的抛投和操作。但是这样的搭配,一般会用在障碍比较少,相对开阔的水域,由于竿子本身较软,在你中鱼的时候,那么细线的延展性和软竿的调性,加上水深和距离的影响,很可能让你的刺鱼力度大打折扣。如果你使用粗钩条的曲柄钩,这个力量很有可能就无法打穿鱼口,仅凭一点点钩尖挂到的情况,会大大增加鱼的脱钩率。

针对这种情况,我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细钩条曲柄钩,并且在刺鱼时,让竿稍的行程尽量拉长,而不是突然发力,尽量不要使用蛮力把鱼拖到自己的脚边,保持鱼竿弯曲,让鱼在挣扎过程中,和你的竿稍成反作用力,让钩尖深入鱼口。

反之粗勾条的曲柄钩,则更适合一些竿身偏硬,使用相对较粗氟碳线的情况。在使用此类钓组作钓时,我常常会在瞬间使用短行程刺鱼方式,突然发力,传导更多的力到钩尖,在中鱼的一瞬间,就把鱼口刺穿,并且可以快速将鱼牵离障碍区域,减少绕线跑鱼的情况。

路亚是一种休闲,同时也是一种竞技方式,我们的精益求精,完全是为了收获更多的乐趣,减少因外部因素而造成的遗憾。

路亚拟饵的用饵颜色探讨


鱼究竟是不是色盲呢?问过很多的钓友,有的人会说鲈鱼是色盲,它看什么物体的颜色就像照相机照出来的黑白照一样的,也有的人会说鲈鱼是可以分辨颜色的,而且拿出来科学的一些证据,也有的人说鲈鱼是不是色盲不重要,重要的是钓上鱼才是硬道理,在众说纷纭的答案里,是否可以找出一个去下定论了?

在下这个定论之前,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什么叫色盲?

眼睛之所以能辨识颜色,是由于眼睛存在三种能辨色的椎状细胞,这三种椎状细胞分别能吸收不同波长范围的光,分别是蓝、绿、红。我们通常所指的色盲是完全不能分辨一些颜色的区别, 色盲有很多种,比如说红绿色盲,就是红绿两色完全分不清楚。

色盲不能分辨颜色,其中最常见的是红色盲和绿色盲。红色盲眼睛里的视网膜上缺少含有红敏视色素的感红细胞,对红色光线不敏感。而绿色盲眼睛里的视网膜上缺少含有绿敏视色素的感绿细胞,对绿色光线不敏感。

这两种色盲,都不能正确分辨红色和绿色,他们所能看到的颜色,只有蓝色和黄色的区别。全色盲眼睛里的视网膜上缺少感色细胞,不能分辨任何色彩的颜色,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就像黑白电视一样,只有白色、灰色和黑色的区别。

上面说到了如果不能区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都被称为色盲,那鲈鱼到底是不是色盲呢?我个人认为如果以我们人类的测试条件去认定鲈鱼是否是色盲来下定议的话答案多少有点牵强,毕竟鱼的视觉系统跟人类的视觉系统还是存在着差异的。

另外水中的颜色和空气中我们人类所看到的并不一样,水对太阳光的吸收并不均匀,波长越短的光对水的穿透力越强。因此在深水中只剩下蓝绿色或看到的只是一个影子。鱼看得见一些颜色而看不到另一些,与其说鱼在水里能分辨颜色,不如说水对颜色做了过滤。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大多假饵的颜色都有黄绿色的原因。

另一种说法是鲈鱼能感知颜色,拿出的科学证据是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侍其习惯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从而认定鲈鱼不是色盲因为它能感知红色。

仔细的去解剖这一段文字,其实是让我哑然的,首先我们不必去论证科学家做这种试验的真实性,但有一点是我们所共知的,人类也好还是鱼类也好在某些时候是会形成习惯的,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条件反射鲈鱼因为习惯了人为的喂养从而放松了警觉,所以当人一靠近的时候它就会认为是人来喂可口的食物来了,我们养过金鱼的人或者其它观赏鱼的人都很清楚这点。

所以鲈鱼去吃人扔下去的羊毛也不足为奇了。我相信这样的科学论证来认定鲈鱼是色盲或不是色盲的说法的确经不起推敲和考证。那么我们热论的鲈鱼到底是不是色盲呢?我想目前这个答案只有鲈鱼它自已来告诉你了。

什么样颜色的饵是最好用的?

记得前辈说过,这些问题在美国100年前就有人讨论过,但最终也没有给出让人折服的答案。说法也是众说纷纭,不得其道。我们熟知的BAIT颜色一般习惯的把它们称为亮色系和暗色系两大类,现在我们常用的与生态接近的自然色系实际上也可以统筹到两大色系当中。

亮色系就是对阳光的反射能力较强的颜色称为亮色系,就是色彩较淡的颜色。相反,暗色系就是对阳光的反射能力较弱的称为暗色系,就是色彩较深的颜色。

什么颜色的饵是最好用的呢?答案是因人而异的,一百个人也许有一百种答案,因为每一个人眼中的颜色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国内外许多的网站或者钓鱼名人在说什么红头白身的米诺是最好用的啦,什么红色的鱼钩就好像虫子在流血啦之类的言论。

当然我不排除红头白身或者红色钩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会对鱼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我认为这些言论的更多的成分是商业的炒作,我们感谢那些为了路亚的推广而做出贡献的商家们,但我也非常不愿意看到那些为了利益而把路亚神化的人,所以在垂钓的过程中你认为最有信心的颜色才应该是你自已认为最好用的。

在美国很多钓鱼人都相信红色是触发鱼攻击的刺激色,其实更多的因素也是来源于信心,Confidence、Confidence、 Confidence也许是解答什么颜色最好用的最佳答案吧。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什么颜色的饵?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十分综合的问题,同样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话题,它即要考虑到外部的因素,也要根据钓者对鱼情的熟悉和了解程度来详加说明。外部的因素可以简单的分为:水的深浅,水质的清浊程度,阳光的照射角度,气温气压的高低。

水的深浅对颜色有着必然的影响,我们在上面有提到当饵在下沉的过程中,水会对饵的颜色会产生过滤的作用,理论上来讲饵沉的越深,水对颜色的过滤效果也会越大,很多美国的钓鱼人认为当饵沉到10米水深以下以后鱼饵的颜色都会过滤成蓝绿色或者只是一个影子。所以水越深对颜色的要求反而越亮。

水质的清浊程度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人的可见度和鱼的可视度,我们都知道在大雾的天气我们所看到的距离是十分有限的,道理是相同的,清澈的水质鱼儿的可见度高,范围广,容易发现拟饵。而浑浊的水质鱼的可视度低,较难发现拟饵,可以通过采用亮色系的拟饵和控竿的频率来提高鱼发现饵的概率。

阳光的照射角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外在因素,上面提到我们饵的颜色分为亮色系和暗色系两大类,实际上这样的命名是跟阳光的照射有直接的关系的,亮色系的饵反射光的能力强,而暗色系的反射光的能力较弱。

鱼情的因素分析为:鱼体的大小,鱼的生态食物链。

在实际的作钓过程中笔者发现,当鱼体较小的时候饵的颜色对鱼的影响相对较小,似乎用任何颜色的饵对鱼获的影响并不是太大。我的分析认为这是鱼经验值低的原故,而鱼体较大的鱼经验值较丰富,对拟饵的机警性也较强,所以我习惯在钓大鲈鱼的时候尽量的使用自然色的假饵以降低鱼对饵的警惕心,当然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例外,比方说鱼的活性不佳的时候我也喜欢用颜色比较艳丽的饵刺激鱼一下,有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颜色是给人看的,还是给鱼看的?

经常听到一些钓友在说颜色是给人看的,不是给鱼看的。我细剖了这句话,个人体会是这句话很有道理。用经常练竿的横坑水库的情形来解释我认为会更加贴切,横坑水库的水草区水深在1.5米以下,水草密度大水草区内藏着许多的小鲈鱼,在这种环境里我很习惯的用亮色系的饵来钓鱼,因为不需要将饵抛的太远所以当饵抛到标点时,我可以清淅的看到亮色系的饵在水中的状态,也可以清淅的看到小鲈从水草处就饵的情形,看到颜色鲜艳的饵一次又一次的被BASS夺走真的是一件让钓者振奋的事情。

钓鲈高手的好友告诉我他很喜欢在鱼产卵期的时候用亮色系,难道是产卵期的鲈鱼对光泽较强的虫虫有着特别的嗜好,究其细处则不然,鲈鱼进入产卵期时会靠岸找浅滩,水草区或者石头区作窝产卵。

这也是我们在3-5月国内的鲈鱼钓场可以发现有不少的鲈鱼在浅滩的原因(很类似罗非鱼产卵期的情形),产卵期的鲈鱼身上有明显的标记,在这个时候亮色系的饵好用的原因是当钓者将饵抛到鲈鱼窝内的时候,鲈鱼会将窝内的饵习惯性的叨走,这时候鲈鱼的动机不一定是把虫虫当作是食物,也许它会把虫虫认为是伤害它宝宝的敌人,所以这个时候用亮色系的虫虫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你可以清淅的看到大BASS将虫叨起的情形,效果不用我多说我想钓者也能体会到了吧。

也许关于颜色的话题有着太多的争议,每一位钓鱼人都有着心中最理想的颜色,钓无定式,钓无界线,我们需要用自已的方式思考用自已的智慧去征服,做一个智慧并快乐着的钓鱼人。

浅谈钓线的选择及使用技巧


钓线在垂钓过程的作用很大,如果型号搭配不对,那么就会影响钓线的灵敏度和隐蔽性,在垂钓过程中就会带来较差的体验。下面就从多年垂钓的经验中给钓友们说说钓线的选择技巧和使用技巧。

一、钓线选择的关键点

熟悉垂钓结构的朋友都不难看出,钓线在整个垂钓环节中承受的力度是最大的,但是相比于其他环节来说,强度却属于最弱的部位之一,钓线选择的好坏是垂钓中的关键,现在科学水平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钓线的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相比以前的钓线强了不少,但是制作钓线的材质强度并非很高,所以提升也有一定限度的。

并且选择钓线并不能一味追求强度,还需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鱼儿吸钩吃饵,是否有利于动作信号传递,这就需要钓线足够灵敏,但在保证灵敏后,还能保证足够的强度就会出现很大的矛盾。所以这两个条件想要达到是非常困难的,故而在垂钓的时候,我们要结合垂钓环境和对象鱼来侧重某一方面的性能。

因为钓线难以同时保证线体的拉力强力、灵敏及耐磨能力都足够优秀,所以不同钓线的生存产家在制作钓线的时候也只会侧重某方面的性能,而对其他性能做出适当牺牲。所以,虽然优质钓线虽然比普通钓线虽然性能要稍微好点,但也不能任由钓友毫无顾忌的使用。

二、避免折中选择钓线

我们都知道选择钓线的时候要根据鱼情来决定,但是如何更能结合鱼情来选择钓线是很难把握的,比如说垂钓大鱼或者吃口较猛的鱼儿时,需要强度足够的粗线,垂钓滑口鱼或者小鱼的时候使用灵敏度很高的钓线。

但是如果钓塘的鱼儿有大鱼也有小鱼,有状态好吃口好的鱼,也有吃口不好的滑口鱼,那么在垂钓的时候该如何搭配线组呢,有的钓友想钓小鱼还想兼顾大鱼,就采取折中的办法,使用不粗也不细的钓线,想大鱼小鱼两者兼顾但是垂钓的时候却两头都顾不住,导致收获奇差,所以最好根据主钓对象鱼搭配合适的钓线钓钩。

三、及时检查钓线

了解传统钓的朋友都清楚,这种钓法一贯的作风就是粗线大钩,有的钓友垂钓一两年都不见得换一根钓线。但这些钓线虽然耐磨性和强度还不错,在多次使用之中出现的一些细微磨损很难发现,如果有大鱼上钩的话,那么很容易出现断线跑鱼的现象。

因此,不管我们使用什么钓法,平常在垂钓的时候最好检查下钓线钓组,如果有损坏就及时更换。另外浮漂在使用过程中也比较容易损坏,最好出钓时多准备一些线组和浮漂。

四、巧妙断线

有部分钓友认为钓线长期不断线才是质量好的钓线,其实这种错误的观点很容易导致断线,在休闲钓这种频率不高的垂钓环境下,呵护钓线尽量不断线当然是无可厚非,但是在高频率的竞技钓中,控制好钓线使用的次数才是关键。

在高频率垂钓环境下,无节制使用钓线的钓友在固定时间内可能比控制钓线的钓友收获好,但是如果出现了钓线频繁断裂的现象,则会严重影响到垂钓收获,所以当钓线使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主动断线来保障线组安全。

关于路亚黑鱼读秒不中鱼的问题探讨


关于路亚黑鱼时为什么读秒时会不中的问题,原本我对此的理解也是模模糊糊。不过最近自己动手diy雷蛙,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

对于雷蛙的工作原理,大家想必都清楚:黑鱼咬住雷蛙后,橡胶蛙被压缩,钩子露出,此时大力抽竿,鱼钩刺入黑鱼口腔。我假设蛙的大小能被黑鱼咬住,那么为什么有人读秒5秒,甚至鱼都把蛙咬着走了,一抽竿,蛙还是从鱼嘴里飞了出来?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一定是钩子没有刺入鱼口腔里!

假设1:

鱼吞掉了蛙,不过蛙皮有点硬,这条鱼最近嘿 咻 嘿 咻太多或者吃了太多脏龙虾拉肚子拉虚脱了,力量不足以压瘪雷蛙,恰好你的力气比较大,蛙就飞了出来。

假设2:

这次黑鱼又吞掉了蛙,经过上一次失败,你花大价钱买了非常好的软皮蛙对付黑鱼。碰巧最近黑鱼在练健美,下口很猛,而且你为了保证中鱼足足等了5秒钟,以至于整个蛙都被吞进去了。不过糟糕的是你的蛙太软了,以至于你抽竿的时候,蛙皮由于被黑鱼牙齿咬住向后折叠盖住了钩子,蛙又飞了出来。这种情况最多见于渔猎人的撞水蛙,由于蛙头是平面,很容易被折叠起来。

假设3:

最近你新换了单钩蛙,大小适口,蛙皮柔软,而且很光滑就算蛙皮有点折叠,凭着光滑的皮肤,都能将钩子滑进鱼上颚。不过意外又发生了,由于单钩没有固定在蛙肚皮上,加上最近黑鱼夫妻两个为了二奶的事情(也有可能是二爷)很上火,一口咬下去,钩子竟然倒向一边。这下蛙又被你拉出来了。

当然这些情况不包括你买来雷蛙不改装就拿去用,屁股后面拖着长长的腿,甚至还挂着亮片+链接杆,入水后象只死东西,如果这样活该你不中鱼。

假设1、3想必都知道该怎么改进,我这里特别提一下假设2。大家碰到这种情况,蛙入口后千万别等,因为第一时间蛙一定已经在鱼嘴里了,蛙头还不足以挡住后面的钩子,该出手时一定要出手。

这种情况适用于所有鱼嘴大,蛙小的情况。祝大家中鱼快乐。

路亚收饵基本操作手法探讨


有些路亚是需要猛力撞击水面,也有要做到轻飘飘地落入水里,有些路亚则在落水后就得立马收线,或者是重复地收回来再投出去,有的却是要稍待片刻之后,才依照现况或快或慢地回收...

我们不妨先将抛投部分归纳为前置动作;由此可见,频繁的收放之间不就是钓者攻略尺度的显现?在我以往处身於剧烈的竞赛场上,确实是以旁边钓手的抛投动作,来忖度他的欲为,以他的收饵手法揣测出他的心思;这篇文章讨论的重点是retrive收饵(暂译)

将lure抛投出去等落水之后,接下来就是钓手操作钓组的程序,在这里为什么要说是收饵的程序?而不说是将lure收回来的动作呢?因为我们能够由此界定出其中的思维、模式,是具有效果亦或是毫无意义的例行动作,这完全取决於持竿者是否具备完整、正确的概念?操作手法是否合乎於境况的逻辑?这些都将和以下所要探讨的内容有着绝对的关系,就是收饵该有哪些不可或缺的基本理性诉求?以及各项动作上的实质意义是什么?

重点是每种鱼的摄食习惯与方式都不尽相同,所以除了要考虑到各鱼种之间的不同习性,同时也需要将他们所处的环境列入考量,不妨举个很常见而又明显的例子:海面附近的鱼和海底礁石附近的鱼,他们的摄食行为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淡水水域像是bass在乱石区的摄食行为,跟在水草区就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许多其它外在因素的变化;类似的例子就会变得更加的繁复,绝对不能以简短的说明来做搪塞,这里也就先不作详谈。

当bassboat减速马上就要进入标点的时候,最关心的应该是钓组是否装备妥当吧?

首先要有个观念,就是如果只是单纯的收回来,我们暂时把这样的动作叫做收线,因为在此我们将收饵定义为,不只是将抛投出去的lure与鱼线收回来而已,是技巧性地应用收线的角度、速度...,适时配合竿身上的action,例如竿先的抽动...,而营造出带动钓场氛围的节奏;但对於实际饵生物生活在水底下的行为动作,我们到底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在於操控模拟方面又掌握了多少?

模拟饵生物的动作可粗略地分为三大类

a.主动行为

b.被动行为

c.非自主行为

饵生物的摄食动作,说明的是它想要吃的欲望,就是最直接的主动行为;虾子受到惊吓向后弹跳的动作,要不是受到外力威胁的话,该不会有主动逃命这样说法的吧?就是很明显的被动行为;饵鱼那垂死挣扎的大幅度窜游,这种情形是表示饵鱼受伤或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自主正常的举止,就是颇具代表性的非主动行为;实际钓场上是什么样的境况?该选用哪些钓组?使用什么lure做哪些收饵动作?这些才是考验钓者智慧的重点。

六种基本收饵动作

1)扯动lure--twitch

这是西式鱼法中可说是最基本,也最经常需要去用到的操作手法,在西方国家的初学者,他们只要一听就也大概理解;但是类似单字要解释出它们用于钓鱼方面的意义,对我来说还真的是有相当的难度,因为找不到相关的文献可供参考,我也仅能尽力而为的做解释;我觉得这是个短距离的拉扯动作,并没有力道的大小.距离的长短.拉扯的次数以及方向的限制,虽说这是个连新手都很容易做到的动作,但要做得好做出那有个味道得话,还真的有点难度的。

2)抽动lure--jerk

这与扯动拟饵就有很明显的不同,在施行这动作的时候,不仅是需要较为长足的力道,将拟饵带出较长距离的行进动线,才会在抽动的过程之后,显现出特殊的动作与音效,是长久以来lure界公认的高难度诱鱼技法,是使用於对付警觉性高又容易惊吓的大bass;我举个例子可能就会让您更明白些,我们如果采取坐姿两退交叉,然后在轻轻地膝盖上敲一下,小腿就会很自然的做出弹起的动作,英文名称叫做kneejerk膝肘反应;换个角度,这手法是不是含隐了许多技法上的逆向思维?jerkbait就是个非常鲜明的例子。虽然在国内市场已有看到类似的商品,但我确定在国内深谙此道的人不多,或者该说是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概念。

3)滞留lure--pause

我在其它的地方也是经常都会提到,在处理lure动与静之间拿捏的技巧,就是从心所欲而做到动静不失其时,这一时的静态,是为了下一时的动态做好准备的工夫,前面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动态?也就烘托出怎么样的静态氛围;在使用雷蛙作钓黑鱼时,就会使得钓手的程度表现无遗,水平较差的钓手,甚至要让黑鱼追咬好几次,才着钩或且还将黑鱼给吓跑,就是不懂得慎静其中的道理。

4)泼水动作--pop

谈到这个单字之前,我必须要讲的就是在名称的翻译方面,我们不能够再太过於马虎,像是popper这个字的源头就是pop,国内有许多人也不先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跟这人家管popper叫做波扒,而完全忽略掉这个误谬音译背后的意义指涉;

也许有人认为明知这些为手民之误,何须如此认真?但总觉得错译的结果,不仅是糟蹋了自误误人的学习机会,连原创的意寓也都被贻害了;其实popper这单字名称就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是要藉着急促的拽饵动作,所激出的声响和水花,让目标鱼产生追咬的反应;类似将popper翻译成波扒的字眼,着实就是以文害意不得不慎。

5)飘荡lure--dfift

记得有人问过我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那些使用wacky钓组的人,站在水边一动也不动的专注於水底下的状况,那是因为他们的耐心很好吗?当时我给他的回答是:难道你又看见过会游泳的蚯蚓或蛞蝓吗?这技法主要是跟随钓场实际境况应变,有许多大自然的情况下,饵生物也会失去原来的活动能力,就好比不会游泳的人突然落水,会是个什么情形?所以这种收饵方式,真的给了我们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重要的是使用者是否察觉自己所使用的lure,在水中与鱼互动的状态?或者只不过是在做收线动作罢了。

6)游动lure--swim

可以很简单明确地说出swim的意义,但是却很难操控出饵生物行动的节奏,因为在这方面要做得好的话,还必须整合出其它的收饵技法,才有可能使得lure呈现出,持竿者所冀望的泳姿;提醒有心深究的朋友,收饵看似以我们的动作呈现出拟饵的动作,更深层的意义是否也就是,藉着lure在水中的动作,牵动我们做出的相对应的收饵动作;spinner bait使用於竞赛场上和休闲钓游,会有那些不一样的操控手法?不就是最佳的例证。

面对这典型的标点,下意识里是否早就架构好了攻略模式?若是曾经在现场看见过此君SPINNER BAIT的操作手法,肯定会让人再次确认,收饵的基本原理绝对是马虎不得的事实。

垂钓各种路亚鱼种所用的路亚饵介绍


1.黑鱼(生鱼火头等名字)雷蛙(最合适)小胖子胡须等..

每当一到如此钓点﹐水清而安静﹗我第一个选用假饵就会是泼水假饵﹐而且会选用青背加黄底.注﹕(泼水假饵能吵醒沉睡中的生鱼﹐也能激发生鱼的食慾.这假饵顏色又很像青蛙).一开始先向岸边拋去(如有浮萍点最好)﹐猛力抽动假饵来激发生鱼的注意﹗拋几竿之后再改变方式﹐假饵一拋到草边停止一到二秒后﹐开始慢慢回收几圈线﹐注﹕(慢收﹐是不发出水花那种﹐像青蛙游水).之后再快速收回几圈线﹐(要发出水花)再把假饵停留水面几秒后﹐又重复一般由慢快停来运作.注﹕(通常生鱼一发现假饵就会跟随出来查看﹐)﹐有时假饵才一拋到草边生鱼就会马上咬饵.

2.翘嘴鲢亮片首选,然后颜色比较亮丽一点的浮水米诺

3.卢鱼软虫胡须旋转亮片

七星鲈RAPALAVIB小米若

3.鲶鱼(带胡子塘虱和不带胡子鲶鱼)软虫

4.红腹鲳鱼米诺

5.桂花米诺VIB软虫

6.罗非米诺铁片

7.感鱼软虫铁片雷蛙

8.鳜鱼软虫

9.蓝刀米诺

10.鲠鱼米诺

11.草鱼小胖子(黄绿色)软虫(长的像虫子的如甲虫)

12.鲤鱼毛钩,像蚯蚓的软虫

13.鲮鱼米诺

14.鲫鱼用的是种小的路亚是个三角样子的东西听说可以弄上来

15.鳊鱼米诺软虫

有攻击性的,食肉型的,撅嘴链子,季花(鳜鱼)淡水鲈鱼,黑鱼,鲶鱼,马口,偶尔几率上鲤鱼,草鱼。冬天,更偶尔的几率上鲫鱼

路亚轮分类及介绍,入门先看这个


新手初学路亚,一般就是先从钓具入手,而路亚里面又有很多装备是其它钓法所没有的,比如路亚轮、拟饵等。今天我们就从路亚轮开始说起,带你认识路亚当中所用的渔轮,了解整个轮子的结构以及用法。路亚轮里面,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纺车轮(SpinningReel)、水滴轮(Low-ProfileReel)和鼓式轮(RoundBaitcastReel),一般来说,学习路亚刚开始会从学习纺车轮开始,当我们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操竿、抛投技巧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去学习水滴轮和鼓式轮的用法了。

一、纺车轮SpinningReel

操作简易、使用范围广,在路亚钓法中轻量化是纺车轮一个非常重要的选购考量。一般来说,路亚钓抛投次数多,因此讲究轻量,选择的纺车轮是以3000型以内的渔轮较为理想,2000、2500型为最佳,但仍可针对使用考量而有不同的选择。如海水路亚钓法,就必须选择大型的渔轮,才有足够的容线量。

1、浅线轮的选择

针对路亚需求,以及线系使用率与高效率收线的双重考量下,率先搭载编织线/细线专用浅线轮。一般路亚钓线的实用长度约在50至100米之间,如果使用一般线容量线轮,将会造成钓线的浪费﹝如图红色部分﹞,且如果缠线量不足实用钓线层以上﹝如图黄色部分﹞,圆周相对较少,将大幅减低卷上长度,手把必须多卷很多圈才能达到需求的速度与卷收距离。

2、齿数比的选择

由于路亚钓法讲求不断的抛投以及晃饵,因此选用高齿比的渔轮,可以加快收线的速度增加抛投的次数,相对鱼就饵的机率就增加了,而且也可以去做更细微的卷线动作,让路亚有更灵活的变化。

二、水滴轮Low-ProfileReel

英文简称LowProfile,因为椭圆形造型的缘故,也有许多钓友称之为水滴轮、小乌龟等。由于出线角度的设计接近钓竿导环,因此使用者容易控制出线的方向。路亚钓法非常注重掷准与掷远,专业的路亚钓手来到陌生的钓场时,会透过周围环境以及水面鱼讯的观察,了解哪个钓点出现对象鱼的概率较高,因此在抛投的时候可以针对重点区域攻击增加对象鱼的就饵的机会。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小乌龟各个部分的功能及调整方式。

1、主体、左右侧盖

主体是容纳线轮的空间设计,以右手设计的渔轮来说,右侧盖容纳主要的齿轮组,左侧盖主要是拆卸后调整线轮离心煞车的作用。路亚钓法强调长时间的抛投以及晃饵动作,因此水滴轮的造形设计以让手部能握持舒适为首选,造型设计因形似水滴因此得名。材质的运用以铝合金和塑料材质为常见,消费者可以依照预算以及钓鱼的型态来做选择,一般来说铝合金为首选。

2、快速抛投键

按下此钮可让线轮与齿轮转动机件脱离,进行抛投出线的动作,抛投完成后只要卷动手把便会回跳,使线轮鱼齿轮转动机件啮合而进行收线的动作。

3、线轮出线阻尼旋钮

主要是透过松紧的调整,控制线轮出线的速度,调整的原则根据你所使用的路亚重量作为基准,也就是在线轮静止的状态下,按下快速抛投键,慢慢调整线轮出线阻尼旋钮,初学者建议调整的紧度以能让路亚缓缓落下为原则。

4、星型泄力板手

控制线轮主要泄力的装置,也就是同纺车轮的泄力调整钮,一般来说泄力组还是以碳纤华司的材质设计为最佳,因为其可提供最佳的泄力顺滑度以及泄力値,且较具耐热特性,是高档水滴轮的基本设计。

5、离心刹车或磁力刹车系统

此装置主要安装在线轮的侧边,主要作用是控制抛线之后线轮运转的速度,初学者使用水滴轮最常发生「炸线」的状况,因此学习如何调整离心煞车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以离心煞车系统来说,当抛投使线轮运转时,离心装置摩擦侧盖的罩环,可让线轮不因运转过快发生「炸线」的窘况,一般初学者建议将离心煞车値调整较大,可以先调整至中间值在往上或往下调整,当然离心煞车値调整过大间接影响抛投的距离,不过初学者可以等操作熟练后再将离心煞车调小,才能充分享受路亚钓的抛投乐趣。

6、磁石结构

磁石结构主要装置在侧盖上,透过机体侧面的调整旋钮控制磁石与线轮的距离,当磁石结构越靠铝线轮其所产生的吸力越强,反之则越弱,透过这样的方式调整线轮出线速度。一般来说磁力煞车结构的机种,会在侧盖的调整旋纽上设计段位的设计,方便使用者调整与记录目前所使用的磁力値为多少。

三、鼓式轮RoundBaitcastReel

路亚轮的另一种形式为鼓轮(RoundBaitcastReel),一般来说鼓轮跟水滴轮的结构以及操作方式大同小异,主要差异在于鼓轮更适合使用在强力钓法上。

这里所谓的强力钓法概略来说包含了:淡水钓部分有黑鱼(雷鱼)、狗鱼;近海铁板、船钓钓法有红甘、海鲈、竹梭等爆发力十足的鱼种,这类型强力型钓法,在渔轮设计上刚性是基本的要求,其精密机械车销加工的主体框架;提供不受力变形的最佳后盾,铝合金车削阳极战斗摇臂,不论是在中鱼或者晃动路亚的时候,都能轻松自如的操控,许多玩家级的钓友甚至自行改装长摇臂或者丸型握把,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与大鱼正面交锋时得到较佳的操控手感。这边建议钓友,如果是玩淡水路亚可以使用150-250型的鼓轮;海水路亚可以选用250-400型的机种。

关于路亚前导线的认识及使用看法


以下是在论坛看帖时看到的图和钓友间的问答。

Q: 路亚拟饵与主线中间连接还有细点的子线吗:

A:一般是主线上加一个路亚用的内扣别针,方便快速更换不同的路亚。如果是钓嘴上有牙齿的鱼,比如鲈鱼、鳜鱼、黑鱼等等要加碳素前导线,一般前导线的号数大于主线,常用的是3、4号碳素前导线。加前导线的的作用是,碳素线比较耐磨,拉力强,不容易被鱼牙磨断,或是鱼钻入障碍时被石块等磨断。

关于路亚中前导线的认识与作用的看法,针对的是淡水路亚的应用。供大家一起探讨。不妥的地方请指正。

图上的路亚连接方法现在在网上很流行,基本在哪里都可以。其实这种方法比较复杂的一种,比较皮实。但打结后结节也较大。我另有一种简便快捷的办法,但苦于不会作图。

个人觉得钓友回答有错误,碳素线拉力强不假,但是不耐磨,碳素的伸展拉长性不如尼龙线,因为他比较脆,碰到坚硬的石块稍受伤后更容易断。这个你可以做个实验就会有对比,碳素线的最大特点是垂直性好,不容易卷曲打转,入水后切水性好隐蔽性好,因此在矶钓和台钓中更多的做为子线运用,目的是使水下的饵更自然或更飘。

而如果在路亚中作为前导线用就有点牵强了,因为线的特性没有被很好的应用,优点没发挥缺点反被利用。还有,如果用了前导线并且号数大于主线,那么碰到路亚挂底后,怎样扯线是个很大的麻烦,除损失一只路亚外,你可能还要失去一大截主线,并且拉扯过程中即使保留了主线,但由于拉扯的力量对主线产生的物理作用,其实主线的性能也已经大打折扣了。

在路亚过程中,即使是(有牙齿的鱼,比如鲈鱼、鳜鱼、黑鱼)等咬钩,如果你使用的的是硬饵路亚五大类(米诺,波叭,铅笔。CRANK。VIB)里的随便哪一种。你见过有鱼将整个路亚都吞入嘴巴的吗?这种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也就是说,鱼咬钩后根本碰不到你的钓线的,那还怕鱼的牙齿吗?如果你用硬饵施钓,真碰到整个路亚都进入了鱼的嘴巴,那说明鱼的级别够高,而用的路亚规格太小,请马上更换大规格路亚,用铅头钩配软饵也一样,铅头的钩柄长钩门宽,当扎牢鱼唇时,也是碰不到钓线的,唯一的一个可能碰到钓线的就是,用三锚钩配亮片,但中鱼的时候也不会总是被鱼100%吃进。

我们在路海鲈时,最常用的办法就是主线直接绑路亚,绑的方法也不象主帖图片上那么复杂,用直接绑路亚的方法大海里十几斤的海鲈照拉不误(想想大海里大海鲈的爆发力)。直接绑路亚还可以避免过多结节而造成的失误。如果要尝试不同规格或不同款的路亚。那就加个别针,但国产有的别针质量真的是很烂,好几回碰到海鲈将别针拉直。叼着路亚扬长而去。

上面的几点加上我几年海鲈的实际经验,那就是路亚钓的连接应该越简单越好。过多的附加反而成为累赘,很多网站很多钓友都很在乎前导线。也有很多钓友夸大了前导线的作用,我个人认为那是故弄玄嘘或商家的商业炒作行为。

路亚结构的作钓方式与思路探讨


初学路亚时相信大家都会带着狂热的心频繁的出钓路一番,多会有一些朋友在抱怨今天的鱼很难钓,或者直接说此处无鱼,**完毕。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可曾思考和探索过那些我们肉眼不可触及的变化万千的水下奇妙世界?在我初学路亚的时候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疑惑,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向更多高手的学习,在某些方面也颇有了些心得。在此我想把我的一些感受和微薄的经验拿出来和刚刚接触路亚并喜爱路亚运动的朋友们分享并探讨。

以钓黑鲈为例,很多初学路亚的朋友会通过各种渠道对于黑鲈进行了解。那我想最先了解到的就是黑鲈是伏击性鱼类,喜欢躲藏在障碍区(如:水草、倒树、乱石等等)伺机对猎物发起攻击。所以很多朋友就会把障碍作钓作为作钓时的重点,去对黑鲈进行搜索。

但是我想一定会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障碍区里我们使用了各种拟饵和方式都一无所获,这时很多朋友会去思考鱼都去了哪里?可能有些观点认为鱼因为天冷鱼都躲到深水去了,或者说今天天气不好鱼不开口,更甚至有些朋友会认为是鱼被捕获的越来越少了。首先我不否认会有以上的情况出现,但是假如我们排除了这些问题,那么鱼又会在那里呢?

我想鱼躲到深水这个观点可能还比较靠谱吧!但是也不能说绝对正确。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我说的完全摸不到头脑是在故弄玄虚。其实我想要说的就是我们在对于黑鲈习性更加了解以后的的一些新的思考模式。就好比在没有障碍区的水域鲈鱼如何生活等问题。那么我就从这里开始聊起吧。

何为结构?

我的理解就是构成一个水域地理特征的元素,这里包括水库周边的地质变化、水坝、地势起伏的变化、水中植物分布以及山体的走势等。以上的一切元素的交替变化称之为钓场结构,以国内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钓场为例,一个是山西省境内的神山水库,另外一个是杭州的拓野路亚基地。

这两个钓场所拥有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水库水下地形简单,缺少标点,水下几乎没有任何水生植物。我本人对于这两个钓场环境还算比较熟悉,这两个水库虽然一南一北,地理位置的气候环境完全不同,但是在这两个水库我所选用的作钓黑鲈的模式确是十分相似的。

这里我们就要探讨一下这样的钓场环境下黑鲈会在那里?正如上面所说,在一个没有太多障碍区为黑鲈提供隐蔽和休息的钓场里,黑鲈会停留或移动的区域必备的条件首先应该是能让它们感到安全的位置。

那么依据水的能见度和水温而定黑鲈必然会悬浮在一个温度适宜并且不易被发现的水层,而这个区域又能让它们找到更多的食物和提供一些掩护。这时无疑岸边蔓延向水下的岩石或者水坝就是一个很理想的选择。

在天气气温突然变化的日子里,黑鲈也会依靠着类似的结构对于栖息的水层做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朋友在早春和晚秋山西神山水库水位很低的时候在大坝上可以频繁中鱼而水库其他地方钓到鱼就很难。

同理,在11月底拓野路亚基地的全国比赛中我们的参赛队也多是在大坝上捕获咬口中鱼。这点也可以很清楚的说明,在水库的大坝位置多数时候会有鱼长期停留。因为在修建大坝的时候多会修建一个坝基而留下人为的水下结构(见图1)。而往往水库大坝附近的水也是最深的,再加上如果大坝附近的地势结构本身又够复杂的话,那这里必然是一个黑鲈绝好的栖息环境。

大坝示意图

除去大坝,那就是水下的一些岩石结构以及深浅变化了,例如水下的沟壑,山体走势形成的台阶,也是绝好的水下结构(见图2)。在配合了气温、季节、阳光等因素以后再这样的位置捕获一些咬口也是非常容易的。

沟壑示意图

山体阶梯示意图

但是这时也许大家就会提出疑问,这些在水下的结构我们如果没有鱼探的话该如何去探知?这里就要牵扯到一个我们练习路亚基本功的问题了。

记得今年的6月份,在宁波参加比赛之后在随风钓场钓鱼时巧遇深圳的tonny老师并和他一起钓鱼。在同船作钓时候他对我讲过路亚钓法使用jig的问题,jig钓法在中国的钓场并不是最有效的中鱼方式,而在练习jig作钓的最大作用在于,在操控jig时候我们可以通过jig在水下清晰的触碰感去感知水下地形的变化和地质环境。

同时在我们通过jig练习的时候也可以去培养出手上更准确的触感,有利于我们捕获水下的信息。那么当我们能够熟练的掌握这一技巧的时候再去了解水下的地形就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而我们对于jig的操控越熟悉。对于水下的地形结构变化的判断也就更加的准确了。这也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

黑鲈除了会固定栖息在一些位置以外,他们一样需要去寻觅食物,尤其在秋季黑鲈准备过冬之前和春季产卵期之后,这时黑鲈需要需素的补充自己的能量。他们会不停的在栖息的地方向四处寻觅食物,这时就会出现一个航道的概念所谓航道就是在黑鲈从某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所要经过的地方。通常这种地方会是一些水岸线很长并且一直延伸至水下的山体岩壁,这也是构成钓场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黑鲈可以根据一些外界环境变化随时改变自己的水层。

在我们通过逐渐的了解黑鲈的习性,并对能够对于水下的变化作出越发准确的判断的时候,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去对于我们手中拟饵的了解了。什么样的拟饵可以再什么样的水层通过什么样的手法展现什么样的状态,当我们真正的去了解了这些以后那么找到黑鲈并钓到它就有了一个基础的保障。

在使用拟饵方面,可能很多朋友会误解成找到了水下的结构就要使用水下的拟饵去施钓,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很多的水下结构会从山体或者岸边延伸至水下的,而黑鲈会依靠着这一结构根据不同的季节、天气、温度、阳光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他们所在的水层以及距离结构的远近。

这也就是说,当我们找到一个很好的结构以后还要通过很多外界环境的细微变化来尝试着找的黑鲈的水层以及距离岸边的远近。换做完全在水下的结构也一样存在着这个问题,黑鲈并不是会经常紧贴着结构在水的最底层栖息的,而更多的时候他们会依托于结构而悬浮在水的某个恒温层。所以在我们作钓时候依然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选择不同类型和泳层的拟饵去尝试找到它们。

在大家看完以上的内容以后,现在我们再返回到开头的问题。当我们在一些障碍丰富的水域的障碍区里找不到黑鲈踪迹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会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路呢?的确!我肯定在合适的天气时间和季节里岸边的障碍区钓到黑鲈是一个最快最高效的方式,但是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在作钓的过程中寻找到更多的不一样的方式,以便能让我们所掌握的路亚技法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篇文章里我只是很局限的介绍了一个作钓的方式和思路,其实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配合很多的周边环境才能将我们的路亚技术变得更加的强大。至于更细节的东西我觉得很难用一篇文章的空间来纳入囊中,在这里也只是想通过介绍我个人的经验来给一些新学路亚的朋友一些启发。

至于更多的东西还需要大家在自己作钓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思考去总结,在我们学习路亚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去思考。在我本身学习路亚的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举一反三的思考模式能让我们通过一个技术理论去悟出更多的东西。我想这才是我们研习路亚钓法的乐趣所在。

水库湖泊路亚时的水温与风向探讨


水库与湖泊的路亚作钓细节探讨。水库与湖泊都属于较为静态类型的水域,在路亚选点择位的考量方面当然是有别於动态的河流,但只要耐得着性子去探究其中的道理,仍是不难发现其实水里的鱼类,在大自然的法则下,是依照季节。水温的变化来作迁徙,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各处水域,在不同的纬度与水体大小都相差很大,每个水域受到外在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化的情形,当然是会显现出不一样的程度,所以当我们每次面临陌生的钓场时,认识钓场环境是垂钓前必须先做好的功课。

一、日光的照射与钓场的关系

对水温直接影响的当然就是日照,日照影响光线强度的变化(即水中可见度),对整个食物链来说亦是改变动向的要素,另一方面也可说是食物链产生了运动,所以鱼儿为了躲避敌害或增加摄食的机会,便会依日照的强弱和角度不同变换活动得位置,而最常见的莫过于天色较亮时,掠食鱼类躲藏在树阴之下,或潜於较深的水域。

二、水温变化的影响

水温的变化可分为季节性的变化,和一至数日的变化,二前者因周期较大,较静止的水域如水库湖泊,由於看起来多呈现较静止的状态,所以一般的钓友常会忽略水库本身内在的流动,也就是说当水面受到日照而温度上升,或邻近之注入水系的温差关系所产生的对流,而此种对流起最大的影响,就是促使水中食物链的移动(如温度改变使得某些初级消费者或生产者产生移动,而高其一级的消费者为获得食物自然产生移动),而此种现象又以深度较大的水域(如水库)较为明显,但由於环境的变异性,以及各种鱼类的嗜温性,使得这里面的复杂度增加,也就是我常跟人提的,为什么钓手在钓场上看到minnow,跟看到shad会有很大差异的感受,所以最好是能够多利用测试水温的器材,以便掌握出bass所好水温的区域,做为自己攻略计划的依据。处於较小或较浅的水域形态(如人工小型水库),这种水域里水温的变化会较为快速,所以应注意观察水温与鱼儿活力的状况,因为大部分BASS活动的区域,应该都是它们所适合的温度状态,尤其是暴冷暴热的天气更需要细心观察纪录。

三、风向的影响

风向在此种水域扮演的是推手,因为透过风吹拂的质量,便会加速或延宕上述的对流,湖面承受不同或单一风向的吹拂,使得水表有机物的位置出现移动。

相信在任何钓场上,钓获成绩的好怀是与钓者所面临水域的了解程度成正比,这里并没有提到湖泊钓点的辨识,纯粹以原理的方式来推敲,是希望每个看过这短文的朋友,因此而有了更宽阔的思考模式,增加钓手面对钓场境况时的理念和自信,希望理解后在每次的出钓活动,都能为自己拓展出更多的选择空间。

路亚鲈鱼中的走钓与守钓探讨


时下,用路亚钓法出海甩鲈鱼悄然兴起,受到许多钓友的追捧。路亚钓法相比于浮游矶钓、沉底直感钓等另外一些钓法有许多优点。比如,钓组搭配简单容易操作,出钓时不用带饵料、饵料桶、钓饵等许多附助钓具辎重,省心省力又环保。路亚钓法主功对象鱼较明确,不易收到小杂鱼的干扰。

鲈鱼掠食凶猛,咬饵干脆,一般个体偏大,单尾常见5斤以上,超过10斤也时有钓获。当路亚受到鲈鱼攻击,在博鱼的全过程中,手上传来鲈鱼挣扎的力量远非别的鱼类可以比拟,其感觉妙不可言。除主功鲈鱼外,偶尔还可钓到黑鲷、虎头鱼以及大个的美国魟鱼等别的鱼类。常给钓者意外的惊喜。但在路亚施钓时,不停地投抛钓杆,收线再投,如此周而复始,因此要求钓者的体力付出较大。

路亚钓法出海甩鲈时,根据钓者的站位,常见的有船钓和岸钓,即笔者所说的走和守。那么,用路亚钓法出海甩钓鲈鱼时,到底是走好呢还是守好呢,这是很多初次出海甩鲈钓友非常关心的问题,根据笔者在台州温州一带几年的出海甩鲈的实践,分述如下,供各位参考,不妥之处,请同好指正。

一、走

所谓走, 即在船上施钓。是指钓者借助船只,利用船只的快速便捷,结合适当的潮讯潮时,机动灵活地穿梭于各个钓场之间。到达一处钓场没鱼后可再寻找下一处,尽量保证一天出海有所收获。

A.优点

1)钓场钓点更换方便是船钓最大的优点。

2)一些人迹罕至的外矶荒岛,碎礁丛等,船只往往难以顶礁上岸,岸上也没有落脚点施钓的地方。利用船只就可以深入到达,这些地方可能藏鱼,并且鱼的个体偏大。

3)就算钓场环境允许上岸,我们也都碰到过这种情况,站在矶岸上,稍远处的一些暗礁、碎礁丛等地方,本是很好的钓点,由于投抛时力量和距离的局限,路亚很难到达,而利用船只就解决了这种鞭长莫及的尴尬。

4)在船上甩鲈中鱼后起鱼也较方便,可迅速将鲈鱼拉离岸边礁缝,从而减少了鱼线割线断线跑鱼的后果之忧。

B.缺点

1)最大的缺点是容易晕船。晕船是由于船体剧烈摇晃和人的大脑收集到错误的信息所致。钓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不良反应。多数钓者由于对坐船的不适应,在船只上时间呆久了,就会出现或轻或重的晕船反应。在出钓之前加强身体锻炼,注意休息是预防晕船的办法之一。

2)船钓船仓狭小,多人一起出海施钓时就会显的拥挤,相邻钓者之间会互有妨碍。且在船上钓者站立不够稳定。

C.注意事项

1)聘请熟悉钓场环境的船家,和有丰富经验的钓友一起出海。

2)船只不可靠岛礁、暗礁等部位过近。避免船只触礁、横移。

3)站立时两腿左右或前后张开微蹲,使人的重心下移,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4)穿着好救生衣,注意自身安全,随时关注钓场里风向、潮流、浪涌的动态变化。防止被海浪卷入大海。

D.钓组参靠

原则上甩路亚都应搭配专业的路亚杆,路亚竿种类很多,分类也很细,出海在船上甩鲈建议用海水鲈鱼专用竿(SEABASS ROD)。用2、7米的中硬(MEDIUMHEAVY)以上级别路亚杆足够使用,但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民间钓手大多数用的是投竿,为方便中大鱼后快速拉鱼上船,可选用硬调的3、6米或4、5米4号投竿,主线用5号以上,前导线根据钓时需要和个人喜好,可选用或不选用。施钓时以顺风或侧风投抛较好。

二、守

当出矶外礁时,守是指在岛礁矶岸上施钓。不是画圈里站圈里般的死守,也不是守住一个钓点不放,而是要要守住一座岛。守在环绕岛礁四周的钓点投抛路亚,搜索鱼情。常见一些有经验的钓者,结合钓场地理环境、潮讯潮时和过去的实践,在某个时间段出海,于某个钓场总能收获颇丰。这要求钓者对钓场大环境相对熟悉些才能做到。

A.优点

 1)相对船钓,矶岸甩鲈鱼安全较有保障,施钓时比较轻松随意。没有晕船不良反应。

 2)投抛时路亚落点较准确,摇轮回收鱼线时动作流畅,路亚在水中模仿自然、泳态逼真。

 3)结合涨落潮和鱼情,有鱼时可集中抓紧施钓,没鱼时可就地休息。以逸待劳,劳逸结合。

 4)钓者能正常发挥钓技水平和临场经验,中鱼后腾挪空间较大,充分享受到路亚钓博鱼的乐趣。

B.缺点

 1)钓点较固定,换位欠方便,路亚投抛距离受限制。

2)博鱼中,复杂的海底环境常常会使鱼线被礁石摩擦,易断线而跑鱼。

C.注意事项

1)两人以上一起上矶岸垂钓,互有照应

2)岛礁矶岸地形陡峭、环境复杂,轮换钓点时要谨慎行走、小心攀爬,避免发生意外,防止受伤。

3)穿着好救生衣、专业矶钓鞋,低洼、潮湿的岩礁小心踏足,站位不要过低。不提倡危险的顶浪、涉浪作钓。

4)水是生命之本,如在岛礁上垂钓一整天,一定要带足饮用水和一些饮料。

D.钓组参考

由于矶岸上岩礁分布密集,乱石突兀,参差不齐。因此,博鱼过程中,稍长的竿子应付鲈鱼的逃窜、挣扎就能更从容,更有利一些。可参考选配3、6米的SEABASS中级路亚竿,4、5米或5、4米2号以上的投竿,主线5号以上,前导线同样根据钓时需要和个人喜好,可选用或不选用。当路亚在水中受鲈鱼攻击,为了在第一时间内扬竿,将路亚锚钩快速刺穿鱼唇挂牢。所以选择的竿子调性不能太软。

三、走守结合

综上所述,路亚甩鲈鱼中的走和守互有优缺点。很多时候也说不准那种垂钓方法更有效,更合理。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才能更加完善。聪明的钓者应做到视不同的钓场地理环境,鲈鱼所潜伏的泳层,风向、潮流、涌浪、水色等海洋天气情况,而选择具体不同的垂钓方法。如果各方面条件都允许,出海甩鲈鱼的一整天里,船钓和岸钓彼此结合,穿插灵活运用,走中有守,守中有走。优点互补、缺点互消,即照顾了钓者的体力又不耽误潮时鱼情,那是最理想不过了。

路亚黑鱼的钓组使用及操控细节要点


随之雷强运动引入国内以来,路亚知识的普及与发展的程度逐年递增。东部大中城市的周边资源已几近枯竭,这有钓鱼人带走渔获,不放流的因素,也有电工网民大小通吃的功劳,这也在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物质生活水平突增与文明水平相对滞后的矛盾。

介绍雷强技术层面和经历的文章遍地都是,在各大网站和专业性杂志中都有,我也就不在赘述,这里就谈一些雷强运动里的可能会忽视的小细节。

一、用蛙

很多人形象地将雷强说为打黑。个人以为,从名称的理解角度来说,雷强是运动,打黑更像一个有目的性的活动。于是,在装备上的不讲究便成为现在雷强新军里最普遍的现象,他们以上鱼为目的,典型的便是使用倒刺蛙。这失去了雷强运动本身最重要的对于咬口切入、杀竿时机和搏斗分析的精髓。由此衍生出第一个小细节:用蛙。

绝大多数的单钩蛙,是用来钓BASS的,钩较细,材质较脆,有倒刺。很多人以为单钩蛙比双钩蛙好中鱼,其实区别主要在于那个倒刺。双钩蛙,由于两个钩子同时刺入,对于力道的分担较明显,对于扬竿行程和钩尖锋利程度的要求很高,除了自己操作习惯和技术的要求以外,一定要经常检查钩尖粘手程度有无降低。

而蛙皮的问题,不少人觉得软硬对入口有影响,其实差别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第一时间咬下去后,有无给钩创造足够的空间便于刺鱼动作的展开;而其次便是控蛙时,蛙从障碍或者草上经过时的顺滑性。蛙入水的角度大小没有绝对,不同情况下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浅水情况,大角度反而不如小角度。

二、用线

6号或者大约80lb的线足以应付国内大多数情况下的雷强钓场,主要注意的就是线损。例如有摩擦导致PE磨损严重,还有时间缘故导致线久置老化。用线一定不能省,要换得勤快些。线的颜色主要还是给自己看的,不要迷信鱼会在意这个。至于雷强结,主要作用是用来对抗最前端的磨损问题。个人以为,如果线换得勤快,雷强结是可以不打的,每次剪去最前面那点并不多,还避免了雷强结头挂草等问题,毕竟作钓时候,效率至上嘛。

三、用轮

有关轮子方面,刹车力是第一要考虑的,顺滑性是第二要考虑的,其他的则无关紧要。至于转速比的问题,高速比收线快,但中鱼后因为扭矩缘故,摇得就吃力;低速比,收线慢,但摇得相对轻松些,这就要看自己的习惯和力度了,不用过分细究。

四、用竿

竿子的问题,硬和软并没有绝对,这和个人的操作习惯有关。大多数情况下对于雷强竿的要求是竿身要挺及有力,竿尖要能粘。烧火棍对付国内的雷强钓场,中鱼后收回过程中跑鱼概率要比下届世界杯德国蝉联冠军要大很多。

五、操控

作钓过程里,操控方面的细节也至关重要。第一时间请务必注意周边环境,背后的树、障碍,天空的电线等等。在控蛙时,快慢没有绝对,主要是看场合。非搜索型情况下,慢一般比快好,多注意停顿的机会。同时尽量让减少出线,以便吃口第一时间能传递到手上,让你能在瞬间决定何时杀竿,而非靠看走线或者读秒。7尺6的竿子同力道情况下杀竿行程肯定小于8尺的竿子,如果用惯了后者,换到前者,要注意多给行程。

作钓的耐心也很重要,一个标点有时候需要打几十竿才会有口。要知道,黑鱼很多时候并非饿了才吃,而是被惹毛了。中鱼扬竿后,无论如何都要保持线不松开,这对技术有很大的考验,也是雷强运动一个重要的环节。

最后,作为喜欢这项运动的我们,不是必要情况下,尽量做到放流。有人曾经做过实验,即便是被刺的满嘴鲜血的黑鱼,一周之内就重新开口摄食了。因此,钓后放流,让雷强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在以后再不会遭遇无黑可打的局面。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路亚钓线的介绍及使用探讨》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的技巧及饵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