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钓鱼的技巧。

垂钓时漂相若干,对于从浮漂上反应出来的信号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新手钓友来说,最是头痛了。摸不清哪种浮漂信号是鱼咬钩的信号,哪种浮漂信号是戏钩信号。其实,我们在进行垂钓的时候,认清几种漂相,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浮漂信号就行了。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看懂鱼儿咬钩的信号,而且,要会从这些信号里面读出是哪种鱼咬钩、鱼的个头有多大、以及鱼儿只是碰撞钓饵作探测、还是已经咬进口中,或是已经吞咽进嘴里等情况。

1、顿漂

当浮入水后停止,浮漂的漂目一般会下顿1~2目,这种情况是鱼将鱼饵吸进嘴的瞬间,浮漂产生下沉的动作,这就是通常我们台钓时所谓的顿口。出现顿口时,浮漂一般会下顿1~2目,当然天气冷,鱼吃口轻时可能只有半目的下顿。

2、送漂

鱼漂慢慢从水中升起时,称之为托漂。托漂一般是鲫鱼上钩的反映(也有人称托漂为送漂)。在托漂时,应进一步观察漂的动静:如托漂的速度较快,咬钩的鱼很可能是鲢鱼;如托漂的速度很慢,则咬钩的可能是草鱼;而鲫鱼和鲤鱼如果咬钩,则托漂的动作会显示得不快不慢。

3、黑漂

钓鱼老手把鱼漂拖入水中的现象称为黑漂,或者叫做吃漂。出现黑漂的现象,很可能是有比较大的鱼或比较凶猛的鱼咬钩,若黑漂入水的速度很快,咬钩的鱼很可能是肉食性鱼类中很凶猛的鱼种,如黑鱼或鲶鱼等;若是鲤鱼咬钩,鱼漂进水的速度就要慢得多。

4、闹漂

有时,在钓钩放入窝点之后,浮漂不断地出现不规则的上下抖动,这种现象,钓鱼届称之为闹漂。这时被称为打搅的或小混子在捣乱,即一些令人讨厌的小虾、小泥鳅小鱼在抢吃钓钩上的饵食,他们的小嘴吞不下钩,却能把钩上的钓饵很快吃得精光,使垂钓者不得不频繁补饵,叫人十分恼火。遇到这样的情况,只得换个钓点。

5、移漂

还有一种很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是,鱼漂出现极为缓慢的下落,过一会儿又慢慢地上升。再过一会,又出现鱼漂被移动了位置,移动3-5厘米之多,这种现象被称为移漂。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是河虾用大爪取走钓饵造成的。还有一种就是发现浮漂倾斜着在水中移动的情况,这情况也叫移漂,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鱼儿将饵吞入了口中,并且在水平方向游动。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及时抬竿的话,中鱼的机率是非常之大,而且这种情况,多半是体型相对较大的鱼儿。

延伸阅读

鱼在水底吃饵时浮漂的反应详解


一般来说,淡水鱼尖摄食进食,实际上都有一个过程。我们在垂钓的时候,要把握好鱼摄食过程,对于掌握提竿时机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吃食过程及动作反应到浮漂上,因此解读浮漂漂相就成了所有钓友们最重要的事情。接下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鱼摄食过程及不同对象鱼吃食时浮漂漂相反应。

一、鱼摄食过程探知

一般来说,鱼吃食需要有个过程,就好像人吃饭之前要先洗手,再准备碗筷一样。那么鱼吃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四个步骤:试探、触探、品味、吞食。

1、试探

一般来说,当鱼儿发现食物时,机警的鱼儿当然不会马上就吞食,而应该有一些试探的过程,试探方式一般为游近食物,以身擦、尾扫、鳍碰,探其有无异常,如有异动马上就会跑得远远的,因此这时候浮漂漂相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吃食反应时,应该要沉住气。当然如果遇到生到鱼,从未被钓过的区域的鱼儿,而且还是群居抢食时,基本上无试探。但是现在这样的区域太少了。因此,鱼摄食过程中,试探基本上是都有的动作。特别是大体型鱼更是如此。而小体型鱼警惕性低很多,这个动作还是会进行,只是可能为稍加试探就完了。

2、触探

以触觉探明食物之软硬、新陈,是否可食。这一动作一般伴随第一步中的试探一起。

3、品味

吞口立即吐出,或是以唇半含饵食,反复品味,这个阶段仍然属于试探的过程,只是在这里鱼儿有心吞食怕又有危险,再则试试鱼饵的味型,所以也有此动作。很多钓友看到浮漂有动作,赶紧抬竿,有时候会中鱼,而有时不会中。原因就是因为这个阶段,吃吞口时还未来得及吐出,就正赶上钓友提竿,所以中鱼了。而抬竿不中则是因为鱼儿已经饵吐出,所以几不会中鱼。因此在这个阶段看到钝口后抬竿,要抓得好,方能中鱼,而这个阶段浮漂漂相多半个钝口,或是下沉一到二目,再回位。

4、吞食

在经过一系列试探之后若食物味道适合口味,则食欲大振而吞之,若不适合口味,则弃而游走。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浮漂浮相一般是黑漂,移漂或是送漂的状态。

二、不同对象鱼吃食时浮漂漂相反应

不同的对象鱼,虽然都有像上一点所说的吃食过程,但是吃食的习惯不一样,浮漂漂相反应自然也就不一样了。接下来说说不同对象鱼吃食时浮漂漂相。

1、鲤鱼吃食浮漂漂相

鲤鱼属底层鱼类,它爱拱泥寻食。当它发现食物后,也会有围着食物游弋转圈的动作,然后吞食再吐出,而只要对其口味,就会一口叼住拖走。水面浮漂出现先微微点动几下,即便就将浮漂拉入水中(黑漂)现象:有时由于微微点动看不清,只见浮漂拉入水中;有时也会出现送漂或打转的现象。当黑漂或走漂时提竿十拿九稳得鱼。由于现在很多水域的鱼钓得很滑,往往鲤鱼漂相黑漂的很少了,基本上就是钝口及轻颤。

2、鲫鱼吃食浮漂漂相

鲫鱼吃食与鲤鱼吃食截然不同属底层鱼,是在水底觅食。鲫鱼吃食是最斯文的,当发现食物后,一般先用身体蹭或用尾巴扇,待查明无异常后,才借助水流吸入口中,随即抬头。水面浮漂显示点几下,而后被托起。这是鲫鱼咬钩典型的表现。

3、草鱼吃食浮漂漂相

很多钓友都觉得,草鱼吃食浮漂漂相是最好认的,因为他没有多余的杂动作,基本上就是发现鱼饵可食之后一口吞下便走。草鱼属中下层鱼,在水中游动速度极快,见到可食的食物,见饵便吞,拉近十足,不像鲫鱼、鲤鱼先有小动作,水面浮漂反应是突然被拉黑。当水温较低又是底钓时,它咬钩动作就较轻,水面浮漂反应是在一两目之间升降起伏,不拉黑漂。

当在深秋,水温进一步降低时,草鱼吃食就会在口中含着不动,水面浮漂反应是出现悄然上升一目并停在那里不动。出现这种情况时,必须先抖动一下,而后提竿将其钩牢。

4、鲢鳙鱼吃食浮漂漂相

鲢鳙鱼是滤食性鱼,吃食不靠咬和吞,而是张大嘴吸吮,连水带食一起喝入口中。当鱼钩在吞吸时没有被吸入口中,浮漂上的动动就是上下轻微颤动,如果被吸入口中,水面浮漂反应是迅速下沉。

5、鲶鱼吃食浮漂漂相

鲶鱼是比较凶猛的肉食性动作。因生性凶猛,见到食物不商量,不计后果,吞下就走,水面浮漂的反应绝大多数为黑漂。但是一般水域中因为鲶鱼远比其它鱼种来得少,很多钓友并不知道鲶鱼吃食时浮漂的漂相。不过,只要黑漂了就抬竿,准是没错的。

钓鱼时鱼咬钩浮漂动作信号分析


我们在垂钓的时候,会进行一系列的调钓来确定目数,然后通过钓钩状态变化对浮漂的影响来观察漂相是否有真正的鱼口出现,这属于在可控制范围内的精确漂相,但是受到天气环境的影响,在有风浪的天气,或者有暗流的水域等各种有不稳定的因素存在时都会让浮漂产生确定范围外的漂相,这就是非精确的漂相。

不少人在垂钓的时候对小鱼的吃口基本无视,只对大鱼有兴趣,所以在小鱼吃钩或者鱼儿起初吞食的时间内产生的精确漂相并不太注重,而要想钓获大鱼需要掌握其中存在的更多的非精确漂相,如果非确定漂相认知的不全的话,对台钓会有很大的影响,这里就从几个方面来了解一番:

一、非精确漂相产生的主要原因

1、地形复杂,虽然台钓主要应用在竞技钓黑坑一类的平坦水底环境,但是不少人对台钓过于依赖钟爱,在野外也随处可见,不过野外的环境非常的复杂,而正因为这种复杂,才是好的钓点,才更容易产生非精确的漂相,所以需要去更多的了解。

在复杂的水域做钓时,需要注意钓组的安全容易被挂底,鱼线容易受损,对垂钓造成影响,所以尽量使用优质鱼线保证线体的性能。

2、风浪天气和流水水域,在风浪的天气和有急流的水域垂钓对浮漂的影响很大,而为了不让浮漂被没入水中对读漂造成更大的影响,会对钓组线组进行一系列的改善,那么浮漂存在的几个目数的差异就被忽略了。

3、钓法方面,有时候需要使用滑动标钓法的时候,因为需要投放的距离比较远,入水点的准确性就难以控制,漂目产生变化就难以被完全捕捉。

二、非精确漂相存在的意义

在比较复杂的环境水情中垂钓,设定的钓目效果大打折扣的时候,就需要凭借非确定的漂相来得知鱼口情况,比如说需要让窝点的鱼儿吃牢的时候,或者机会难得需要钓稳,地形受到限制难以确定钓目等等,野外垂钓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非精确漂相的认知读取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野外垂钓由于地形环境比较的复杂,要选用性能好的优质鱼竿,在中鱼之后能够及时的反应,操控时不会因为环境不熟悉而产生不必要的小误差导致跑鱼。

三、浮漂入水后漂相分析

非精确漂相读取的条件是建立在能够准确读取精确漂相的基础上的,并且只有对自己浮漂的特征以及调目存在的意义足够的清楚才能够有助于对非精确漂相的读取。所以最好用自己常用习惯的以及性能质量好的浮漂。

1、入水之后浮漂直立时发现漂目不是预定的钓目这是很常见的情况,有时是因为钓目比设定的目数低,除非在饵料散落时浮漂才会上升到一定的目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钓目比设定的高,而此时的脑线处于弯曲的状态,甚至铅坠触底,此时不必担心有鱼儿吃钩时漂相难以反应,一般钓组入水后,都会受水流等影响在水中处于某种平衡稳定的状态,如果有轻微的动作漂相会不及反应,但是有有效的吃口时,仍然能有效的反应出真实的漂相,比如浮漂出现比较沉稳的连续点动时可以立即提杆。

2、入水后浮标斜立时,铅坠大部分也是斜立的状态,水底会支撑一定的重量,如果此时采用的是悬坠钓,若是脑线比较细软时会处于弯曲的状态,而鱼儿此时吞食时只有把脑线弄直之后,后续的吃钩动作才会反应到浮漂上,不少人觉得这种状态反应太慢心里不踏实,其实这种情况虽有不足但是也有好处,若是水中有狡猾的大鱼探钩时能够过滤到这些谨慎的动作。

如果想要改善这种迟钝的反应,可以在钓钩刚落底时轻轻拉动钓线让脑线绷直,钓钩在水中的反应会直接显现在浮漂上,只是需要注意的在浮漂随着钓钩轻微摆动的时候,要从中寻找鱼儿真正的吃口,比如不规则的骤停骤起可能是小鱼闹钩,而沉稳连续的点动很可能是目标鱼在觅食,如果出现送漂或者没漂时就要立即提杆中鱼了。

3、入水后平漂的状态,此时铅坠可能平躺在水底,若是鱼儿较小就要调整的灵敏一些,如果对象鱼个体较大就无需担心,挂上大饵之后,能够有效的避免小鱼闹钩。若是垂钓草鱼鲤鱼一类,这种钓钝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先拉动水线与铅坠平直,此时铅坠有动静浮漂就会有反应,如果出现点动的漂相就可以起杆,或者漂脚从开始入水就慢慢倾斜也可以起杆。

4、动态漂,在有风浪或者急流的环境下垂钓,最好空钩半水调高目钓的目数更高,一般根据水流速度会提前抛竿,让浮漂在窝点前方入水,浮漂会在水线被拉直后慢慢斜立然后没入水中,等到了设定的调目时,浮漂会跳出水面接着继续慢慢沉没,在这个规律的动作中如果出现鱼口细心观察是不难发现的,比如浮漂该起未起或者立起的时候下顿,以及移动的速度不协调等等出现异常时,就是鱼儿咬钩,可以及时提杆。

钓鲫鱼线组配置以及鲫鱼咬钩浮漂信号反应


鲫鱼,之所以有那么多钓手喜欢作为对象鱼垂钓,是因为它是淡水鱼中数量最多、繁殖最快,且智商较高的鱼。从水底摄像可以看到,其觅食吞食相当小心,警觉性高。与其斗智斗勇,乐趣无穷。

要想钓起聪明的鲫鱼,首先要选配合适的钓组。从实践中看,最常用的钓鲫鱼线组选用中硬调碳纤维竿37调性最为合适、0.8号主线配上0.3号脑线、3号袖钩。初学者开始认为线太细,其实操作得当可钓起公斤级的鲫鱼。

钓取各种鲫鱼常用的钓组配制如下表。

当然,不是钓任何鲫鱼只有一种线组就行了,要多配置几套以防意外鱼情

根据鲫鱼习性配饵料

投其所好,才能钓由所获。钓鲫鱼之饵要根据鲫鱼的习性来配制。鲫鱼虽属杂食性鱼类,但不同地域和品种之鱼食性也不相同。通常它比较喜欢香甜类饵,如粉饵中的九一八、速攻2#等。

在喜食荤腥饵的鱼类及与青鱼、鲤鱼混养的地方钓鲫,腥香类粉饵上钩率更高,如老鬼鱼饵中的天下鲫,天元红魔系列、野战蓝鲫等。

不同水质,钓鲫用饵当然不一样。肥水钓鲫应选清淡型的饵诱钓效果才佳。常备九一八、速攻2#疯钓鲫等。

不少养殖池以喂颗粒饲料为主,钓者因地制宜,用颗粒粉加入些小麦蛋白纤维调制成即可装钩诱钓,搓拉结合。采用此法钓获鱼量比用香饵多。

鲫鱼常见的信号反应及处理

各种气象和水情下,鲫鱼咬钩所产生的浮标信号不下几十种。对初学者来讲,先掌握以下几种就可以了。

底钓时(调4目钓2目的情况下),见浮标缓缓上升半目、1目,接着短促有力地下拽1目左右,在见下拽的瞬间速扬竿。这是最标准的咬钩鱼讯。

风浪中浮标时升时沉,此时看标只要把握两点:一是黑标,定时鱼咬钩,此时即扬竿;另一种是标一直露处水面的目数比钓目多,且不动,此时扬竿必中鱼。

抛竿后,在浮标应立下沉时还浮着不动,说明鲫鱼在中层水面接钩,此时应扬竿。

当浮标立直、慢慢下沉时,突然有一个加速动作,这是水底层的鲫鱼在抢饵,此时应扬竿。竿抛出后,浮标立直下沉,在还没到钓目时,反而缓慢回升,这是鲫鱼接钩上浮,此时应速扬竿。

混养池中专门钓鲫鱼

养鱼池,青鱼、草鱼、鲢鱼、鲫鱼混养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在这种池专钓鲫鱼只要把握两点:

第一,小钩勤诱。从一开始就不要做大窝,靠装钩的饵粒一竿竿不断诱,饵大了会诱来大鱼。

第二,用饵选配。若池中青鱼、鲤鱼多,钓者就不能选用腥味饵。如鲢鱼的密度较高,则调制的饵不能太雾化,要黏一点;否则一会儿就引来成群鲢鱼,钓不上鲫鱼了。

冬钓鲫鱼要有耐心

江南地区不少悬坠钓者冬天从不收竿,在-4℃~3℃下照样破薄冰钓鲫鱼,而且钓起的野生鲫还特别大。春夏能钓到鲫鱼的河边、水塘、粗放养殖鲢鱼的河道,在冬天肯定能钓到鲫鱼。首先要树立这种信心。在选定钓位后不能十几分种不见动静就换位,要坚定信心,不断以饵粒或者红虫下钩诱引。一般要1小时左右浮标才有反应。

在鱼的密度不是很高的水域冬钓,耐心十分重要。总结平时经验,上午9点多到钓位,不断以松软的粒饵诱引,最好用红虫垂钓,到中午能有数条鲫鱼入护。

鱼儿咬钩时反应到浮漂上的漂相介绍


鱼儿咬钩信号通过浮漂传递给钓者,钓者观察浮漂的动向提竿起鱼,这是垂钓中最有兴味最兴奋最愉快的事情,其中的妙处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由于鱼类的食性和就饵方式不同,浮漂的反应形态也就各各有别,概括起来,有送漂,闷漂(亦称黑漂),斜漂,抢漂,点漂,移漂等,垂钓者必须在刹那间做出相应的对策,不失时机的提竿起鱼。

送漂:这是鱼头朝下尾朝上吃到鱼饵后,扬头起身欲游造成的,是典型的鲫鱼咬钩信号。如是鳊鱼,浮子上送速度会比鲫鱼快,也有鲫鱼咬钩不送漂的,但只是在水很浅的地区或流水区,其他如鲤鱼,草鱼等也有送漂的情形,但起初浮漂的摆动幅度都较大,且送漂也是偶然现象。

闷漂:浮漂先是抖动几下,而后徐徐下沉,这多是鲤鱼咬钩的反应,有时青草鱼也是沉漂,浮漂抖动的越沉稳,下降的速度就越慢,说明越是大鱼咬钩,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斜漂:浮漂先升后沉,动作温柔缓慢,连续沉浮两三次,然后水平方向被徐徐拖走,且浮漂持续隐约可见,这多是草鱼,浮漂斜向下沉且速度较快,则可能是青鱼。因为他们的吞食都是自下而上,草鱼得食后平游而青鱼多下潜,如是鲢鱼,鳙鱼,漂走速度较草鱼快。

抢漂:这也是常见状况,钩子一落水就被贪食的鱼类发现,咬住就跑,鲶鱼,黑鱼多是这种食态,在一般塘,堰则又多是白鲦鱼的动作。

点漂:浮漂频频点动,且时沉时冒,东游西走,起竿无鱼,这就是小杂鱼在捣乱,遇到这种情况,应换大一些的硬食团,避免频频举竿。

移漂:浮漂微微摆动,先不沉降,后时沉时降,鱼漂位置平移,这多是虾类索食动作,起竿较快趁他们大夹还未松开时仍可钓得,但多数起竿时中途落水,有虾无鱼,这时最好移动位置,所谓钓鱼钓到虾,赶快就搬家。但若是浅水垂钓(一尺左右深),鲤鱼咬钩也常有这种浮漂表现,因为水浅,没有闷漂或送漂的余地,只有平行移动的空间。

台钓浮漂介绍与鱼咬钩信号


近些年来随着钓鱼活动的开展,休闲钓鲫与竞技钓鲫从装备到钓法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分,特别是钓王杯,钓鲫高手赛的胜利举办,把国内竞技钓鲫活动逐渐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这一活动的升温,越来越多的钓手发现台钓并不十分适合于竞技。为了找更科学更适合于比赛的钓法,很多钓友都在潜心钻研如何才能在相同时间、水体内钓上更多的鱼。

当年台湾省的钓友就是很好地总结、改进了起源于日本的钓鲫法,并且运用于日本的长脑线悬坠底钓术多次击败了日本国的钓鲫精英们,从而大大推进了台湾省钓鲫活动的发展,并促进了台湾省手竿钓鲫装备的产售兴旺与发达。

目前北京地区一种起源于台钓的竞技钓鲫法已初露端倪。这种改良型钓法目前还不十分成熟,一些手法、观点需要更准确的理论依据。全套动作,操作要领,调漂方 法,钓饵使用等一系列问题有待系统归纳,使整套钓法逐步完善。不过这种钓法在竞技钓鲫中已初露锋芒。

相信随着广大竞技钓鲫爱好者的刻苦钻研,在不远的将 来,竞技钓鲫法必然会大放异彩。下面我要试论的内容正是围绕竞技钓鲫而逐渐产生的一些想法,其中有的观点与台钓的理论观点是不同的,正确与否还有待于 在实践中检验。

一、漂的标点

漂的自身标点一支用于手竿的浮漂,不论品质、形状如何都具有自身的5处标点。(当然一支出色的浮漂,这5处标点具有更深的含义。)

1、重心点:浮漂有重心点是人人皆知的,可是具体到手中浮漂的重心点在何处却是知者甚少。这并不是因为重心点难以寻找,而是人们总是忽略了它的作用而不去 寻找。一支竖直在水中的浮漂,逐渐减去配重后,浮漂会因水的浮力逐渐向上升起,当上升到某一位置时浮漂将出现倾斜的趋势,这时漂身与水面相交的点就是浮漂 的重心点。我们应该选用重心点偏上的浮漂,这种浮漂传递信号更准确,在水中的稳定性好,抗风力强。

2、主浮力点:当今用于手竿的浮漂一般都由两段组成,一段是较粗的主浮体(从漂头算起),一段是当做视漂的较细的副浮体。而主浮力点就在这两种浮体的分界 线上,它标志着浮漂的设计浮力中主浮体的最大浮力,同时也预示着浮漂从此点再往下沉,副浮体将产生浮力,并进入水底层反应下降过程中鱼就饵信息的预警范 围。

3、全浮力点(零点):浮漂入水后,其设计浮力的最大值,表现为浮漂直立水中,且漂尾端点刚好与水面平齐。我把此时这一点称作该浮漂的全浮力点或剩余浮力零点。

4、剩余设计浮力(剩余浮力):那么什么叫剩余浮力呢?我们钓鱼,通常虽使浮漂露出水面一部分,以利于观察鱼就饵的情况。因此时水下部分的绝对浮力没能达 到整又浮漂的全部设计浮力,因而我称这露出水面的一部分为浮漂的剩余设计浮力或简称剩余浮力。减去相同的配重,不同浮漂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剩余浮力,而剩余 浮力则正是体现浮漂价值的关键所在。

5、平衡点:当浮漂配置后竖直在水中静止不动时,漂身与水面的相交点就是平衡点。平衡点的位置随时都会因配重的变化而改变。这一平衡关系属于牛顿第三定律中二力平衡现象,此时的重力等于浮力。

谈到浮漂的自身标点就必然涉及到浮漂的归零点。这个随台钓而来的说法,在钓界曾引起不少的争议,至今众说纷纭,观点无法统一。这种所谓浮漂归零 点是指:浮漂顺水中配重后依次等量减去配重,浮漂会等量上升,当上升至某一段位时会出现升量大于减量的现象,过此段位后又恢复等量上升。。这种观点 听起来就像个神话,是绝对违反科学道理的一种错误观点。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我们知道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 量。 浮漂能部分浸入水中竖直并处于静止状态,除浮漂自身的重力作用之外是水中线组的重力所致。一定的重力,必然导致浮漂的一定体积浸入水中,排开相同体积的水 并产生相同的浮力。反过来说,当水中线组的重力被减少一定的量,必然导致浮漂从水中升出一定量的体积。浮漂因重力竖直漂浮的水中并处于静止状态时,浮漂在 竖直方向上所受的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

当水中线组的重力改变,平衡被破坏,浮漂会相应地升降,然后再静止仍处于平衡状态。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浮漂在水中的动与静,是一种平衡和再平衡现 象。浮漂在水中的升降是一种量的变化表现,配重的等量变化只能导致浮漂的等量升降。而水的浮力和压力对浮漂的升降造成的影响,只能是随着浮漂的升降造成的 影响,只能是随着浮漂的升降而逐渐减小或者增大,绝不会在某水层时有突然的变化。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浮漂不存在归零点。有的钓友说他们测量过归零 点,浮漂在某段位时是有升量加大的现象。我想不是他的测量方法有问题,就是浮漂有问题,最大的可能就是有变化的那一目的体积,明显小于其它目的体积。当 两目长度相同,直径不等时它们的体积就不相等。等量减重到直径较细的那一目时,就会出现浮漂上升超过一目的现象。

二、漂的设计标点

用于手竿的浮漂,一般在漂体上部都标有一些色段,作为视漂,俗称漂尾、漂尖子。钓者就是通过观察它在水中的升降来了解线组和钓饵在水中的状态和变化;并感 知鱼就饵时的情形。如果我闪在了解了浮漂自身标点符号之后,根据浮漂的性能,在漂体上设定几处标点,就能更细微地观察线组在水中的全部动态,发现更多的鱼 讯,使垂钓越发精彩诱。一般人在垂钓时往往只记住视漂上的两个标点,即一个调点,一个钓点。而我认为做为一名竞技爱好者,在垂钓时至少要掌握视漂 上的五个标点。因为在不同的标点处鱼来就饵时,漂的动作各有不同;而相同的动作出现在不同的标点处时,不一定是有效鱼讯,见漂动就提竿,不但空竿率高,而 且会常常错过有效鱼讯。

1、A点:浮漂入水后因铅重站立并有几拍的停顿时间,此时漂体与水面相交点就是A点。A点也可以称为铅重点,铅坠以下的重力不包括在内。但是,A点不一定 是浮漂的重心点,如果铅坠较重,浮漂会从重心点的上方立起。A点是钓者必须牢记的点,因为从A点起浮漂已进入底层降讯的预警范围。

2、B点:钓者双钩不挂饵调的目数,就是浮漂的B点。B点也可以称为监界点。按台钓理论讲调节器四钓二时,四目就是B点;调五钓三:时, 五目就是B点。这种空钩调节器漂法叫下调法,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调漂法。我认为用这种调漂法确定B点是比较盲从的,并且使B点失去了监界点的意义。我之 所以称B点为监界点,是因为B点对一名竞技钓爱好者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在实际垂钓中从B点起,浮漂下沉才是饵的重力所致;也可以说B点是称量饵重的起点。

二、无论钓者想让单饵触底,还是双饵触底,或者是双饵离底,都要从B点开始调整浮漂。

三、在钓敏时浮漂自然上升到B点时,就证明双饵已完全溶化,双钩恢复到调漂时的直立状态。

台钓的下调法,如调四钓二时, 因没有称量双饵重量,无法证实两目的排水量等于双饵重。所以钓两目时无法判定是单饵触底。如果双饵重小于两目排水量,浮漂会高于两目,双饵等于两目排水 量,双饵可能离底或下饵触底。当双饵重大于两目排水量,双饵会完全触底。同样是钓两目,双饵在水下的位置却有如此多的变化,而钓者只能去猜测,无法确定钓 饵所处的位置,很是被动。

另外,钓敏时如双饵重大于两目排水量,当双饵溶化掉的重量等于两目排水量时,浮漂会升至B点,但不能证明双饵完全溶化。所以要想清楚地知道双饵在水下的位置和线组的状态,并能根据需要来调整它们,只有改用竞技钓鲫法的上调法来调整浮漂,设定B点。

3、C点:(也可称为最敏钓点) 从B点说C点是双饵重的一个标点;从整支浮漂来说,C点是水中线组包括饵重的全重点。当浮漂停在C点,双饵悬浮时,B点到C点的下沉量等于双饵重,线组处 于绷直状态,全重等于浮漂的实际浮力。这时无论来自何方的一点点外力移动钓饵,都会打破这一平衡现象,使C点以上的剩余浮力产生升降变化。

4、D点:在确定B点和C点之后,挂单饵测定,此时浮漂会停在B点和C点之间,这个点就是D点。也可以称为单饵重标点。

5、E点:钓者设定的钓点就是E点。如按台钓调四钓二讲,两目就是E点。调五钓三时,三目就是E点。E点可以由钓者设定。但按竞技钓鲫法的上调法确定C点后,E点无法高出C点,只能在C点和A点之间选择。

以上五个标点,在设定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按台钓下调法确定C点时,如B点设定过低,挂饵太大,浮漂浮力又过小,会导致浮漂完全沉入水中失去C点。 如果彩上调法,可以避免这一现象。竞技钓鲫法的上调法就是挂饵调漂法:首先根据钓者的视力和看漂习惯来设定C点(C点一般定在两目左右)。然后挂双饵,通 过加减铅皮在双饵不触底前题下,使浮漂停在C点。然后去掉双饵,浮漂小升至不动时,浮漂与水面相交的点是B点。调漂时所挂的双饵大小尽量和实钓时挂历的双 饵大小相同,这样在实钓时才不会因饵重不同造成C点起变化。当然饵重绝对相同是不可能的,而C点有一些变化也无不可能的而C点有一些变化也无碍大局。一旦 饵重略有变化,可以重新确认C点,B点不受影响。

我们在垂钓中为了找到一个中鱼率市制标点,经常调整浮漂:一会儿钓敏、一会儿钓钝,一会儿调敏,一会儿调纯。但是,钓敏与钓钝的区分点在浮漂的什么位置上 呢?这个问题台钓理论中不曾有过明确说法,也很少有人问津。而我认为,这个被忽略的重要位置,也就是钓敏与钓钝的中心线就在浮漂的临界点B点上。当把 钓点E点定在B点时,是一种不敏也不钝的钓法,这时一定是上饵轻触底,下饵卧底。而钓线因重心垂直原因,上饵与浮漂在同一垂线上。而下饵的脑线自然弯曲,两饵分开一定距离。如两根脑线等长,双饵会挨在一起触底,如分开触底,脑线会形成一个倒写的字。当E点从B点向C点移动就是钓敏,上饵渐渐离底变成悬垂,当E点移到C点时就是最敏钓法。

此时上饵悬垂,下饵轻触底,水线完全处于绷直状态,鱼从任何一个角度吸动钓饵,浮漂立刻会有动作。这种最敏钓法有时会产生某些副作用:一是钓饵被鱼吸动后并未完全过唇入口,浮漂的下顿信号即已表现,造成提竿过早。二是小鱼吸饵时的阻力大。当小鱼刚一吸饵,浮漂的剩余浮力会马上牵制饵的移动,使小鱼吃饵不彻底。不过这些副作用可通过相应的调整来克服。当E点从B点向A点时就是最钝钓法。这时线组在水中是一个L形,双饵完全卧底,铅坠下端触底,铅坠到浮漂的水线是一垂线,悬坠底钓法此时已渡过成了传统钓法。 而这种用竞技钓线组,实行传统钓的方法,在某些时候却是一种获胜的法宝。可能有人会想钓得比A点再钝一些是否可以?如果把E点移出A点,甚至将浮漂横卧水 面时,铅坠到浮漂的水线已无法绷直,也不在一个垂线上,鱼讯很难传到浮漂,除非鱼儿吞饵后牵线带坠游走。也可能有人会提出,是否可以钓得比C点更敏一些? 这也是不可能的,前面已分析过,C点是水中线组包括饵重的全重点。当你从C点再下调浮漂,缩短水线时,E点不会越出C点,改变的只是把下饵触底变成了双饵 离底,甚至到半水。

不过离底钓和钓浮,在某些场合是竞技钓鲫中两种十分必要的钓法。这里捎带提一下:有些初学者错误地认为浮漂调得高(指视漂露出水面高)就钝,调得低就敏。 调节器四钓二比调五钓三要敏,调三钓一比调四钓二更敏。从理论上讲,当视漂每目体积相同,钓饵重量相等,而且钓饵均不触底时,这三种调钓法 的灵敏度是相同的。无论这三种方法造成的剩余浮力有何不同,全都同样处在二力平衡状态。向它们施加相同的重力,必然导致它们相同的体积沉入水中。如果鱼吸 饵的力可以使浮漂下沉一目,那么这三种浮漂在鱼吸饵时同样下沉一目。不过这三种浮漂因视漂露出水面的目数不同,当浮漂同样下沉一目。不过这三种浮漂因视漂 露出水面的目数不数不同,当浮漂同样下沉一目时,对钓者产生的视觉影响是不同的。调三钓一时,视漂出水一目。

当这一目突然沉入水中,是一种绝对下沉,对钓者的视觉刺激比较强烈,因此提竿的动作会很果断。而调五钓三时,视漂出水三目,同样是下沉一目,就三目而言是 下沉了三分之一电报局以是一种相对下沉动作,对钓者的视觉刺激比较缓和,造成提竿迟疑。另外有些浮漂的视漂由下至上直径渐渐缩小,而每目的长度,除尾目以 外变化不大,造成每目的体积逐渐变小,这种浮漂调得低是比调得高要灵一些。当掌握了这五个标点后,以C点为上限,B点为临界点,A点为下限,可以随心所欲 地调整双饵在水下的位置,并可以通过标点来了解线组、钓饵在水中的变化。这种竞技钓鲫法的浮漂上调法,适应范围很广,而且融合了几种钓法的优点,是一种更 为有效的进攻防守兼备的调漂法。

浮漂信号与鱼吃饵动作分析


浮漂的信号和鱼的吃饵姿势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不同的鱼,以不同的姿势吃饵,浮漂所表现出来的信号是大不相同的。底钓时,由于饵触底,鱼吃饵时姿势大体相同,都是头朝下身体下倾约45度。体型肥胖,腹部有弧线的大鱼,吃底饵,身体下倾的幅度会更大。

当一条个头小、吃饵动作轻,身体下倾幅度大的鱼来吃上钩时,它轻轻吸动饵的初始阶段,是把饵吸离地面,此时一支灵敏度高的浮漂,会出现向上的小幅度的上送语言。浮漂小幅度上送之后,在鱼嘴里的料饵会再一次牵制住八字环,当鱼进一步把饵下咽或含着饵抬转身、后撤时,浮漂这才被真正地拉动,出现下语言。

如果鱼含着饵抬起身体,浮漂会在小幅度上送之后再一次上送,上送的同时浮漂会向底钩方向横移,这次上送的幅度取决于底钩子线的弯曲度和鱼调整身体平衡的幅度。因为浮漂上送到一定的程度,底钩或在鱼嘴里的上钩,会再一次牵制住八字环,终止浮漂的上送。所以采用悬坠底钓方法时,不需要等浮漂送得很高就可以提竿。

有的鱼把饵吸入嘴里之后,不马上做出以上反应,而是先轻轻的品尝一番,然后再做出反应,遇到这种情况,浮漂会在小幅度半目到一目之间上送之后,出现十几秒的停顿,此时不要贸然提竿。

体型大、吸饵力度大的鱼,即使吃底饵时身体下倾幅度很大,只要是吸轻触底的上饵,会出现上送的趋势,当饵被吸进鱼嘴较深的部位时,由于鱼嘴上唇的阻挡作用,起到向下拉动浮漂的作用。遇到这种鱼吃饵,浮漂会出现刚有上送趋势,马上又转为有力向下。浮漂下沉的力度,取决于鱼吸饵的力量;下沉的幅度,取决鱼鱼嘴的口腔深度。

钓浮时,特别是钓半水浮,由于饵悬在水中,鱼既可以头朝下吸饵,也可以水平状态吸饵,甚至会头朝上吸饵。而鱼在饵的侧下方,头朝上吸饵,浮漂下沉幅度最大,饵被拉动一目左右,灵敏度高的浮漂会下沉一目以上。

鱼如果以水平姿势横向吸离底饵,无论是吸上钩还是下钩,只要饵瞬间被横向翻动的距离在一目左右,灵敏度高的浮漂此时能感觉到一个轻微的短距离的拉力,它会表现出一种与下沉语言有所不同的语言轻轻向下一滑,也就在两三毫米,此时提竿可能中鱼,也可能空竿,为要看饵被鱼吸进嘴时的深度。浮漂在这之后再出现上送,为有效鱼信号语言;出现下沉,有可能是有效鱼信号语言,也可能是鱼快速吐饵造成的(钩饵被快速吐出时,由于它的较大幅度快速摆动,会拉动浮漂,出现一下漂亮的下沉语言)。

当体型瘦的鱼,以较小的下倾幅度吸动轻触底的上饵或下饵,并瞬间把饵移动在一目左右时,浮漂同样会表现为有上送趋势之后接着出现轻微的下沉语言。

鱼如果是吸下钩卧底的饵,浮漂会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上送或是下沉,甚至直接拉黑漂,应该立即提竿。

不同对象鱼吃饵的反应与浮漂选择


在很多钓友眼中,钓场就和战场一样,垂钓者要和所要钓的鱼儿斗智斗勇才能获得想要达到的垂钓结果。垂钓是一种非常讲究技巧和经验的运动,垂钓者要在不断的垂钓过程中总结经验、学习技巧,才能体会到垂钓带来的成就感。

尤其是在秋季垂钓,因为对象鱼受水温的影响,觅食欲望与活动范围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时更需要钓友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秋季垂钓应该根据对象鱼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垂钓方法,尤其是在与的吃钩动作与浮漂反应上更加重要。而且,还要根据对象鱼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浮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钓前准备和垂钓时技巧的应用。

一、鱼的吃饵方式和过程

虽然对象鱼的种类有很多种,但是它们在吃饵的方式和过程上基本是相同的,首先是进行试探,每一种鱼在吃饵之前都会有一个试探的动作,因为鱼在进食时是比较谨慎的,它发现食物时会先游近食物,然后用身体的部位去碰触食物,例如拿尾巴扫、用鱼鳍碰等,直到试探没有异常才会进行下一步。在进行试探后,鱼儿还会用嘴去触碰食物,这一动作是为了感知食物的软硬和味道,看是否适合自己食用。接下来的动作可以称为品尝,用嘴半含食物,反复品尝。如果上面这些步骤中都没有出现问题,鱼儿才会进行最后的吞饵,如果鱼儿发现没有危险,味道也符合口味,它就会大口吞食,这也是钓友提竿的最佳机会。

二、不同对象鱼的吃钩反应与浮漂选择

1、鲫鱼

鲫鱼属于典型的底层鱼,在通常情况下鲫鱼会在水底觅食。鲫鱼的吃饵动作比较轻,而且鲫鱼属于进食比较谨慎的鱼种。它在发现饵料后会先用身体蹭饵,或者是用鱼尾扫过饵料,进行反复的试探后才会尝试吃饵。鲫鱼吃饵时会借助水流将饵料顺势吸入口中,然后有抬头的动作。鲫鱼的这一吃饵过程表现在浮漂的动作上就是先轻点几下,然后再向上抬起,这时垂钓者要果断抬竿。

因为鲫鱼吃饵一般都为轻口,所以垂钓鲫鱼浮漂最好选用3-4号的孔雀翎或巴尔杉木材质的实心尾漂最好,这种漂浮力适中,正好与微口鱼相配,又能正确反映出鱼讯。

2、鲤鱼

鲤鱼的吃饵习惯和动作与鲫鱼有很大区别,鲤鱼喜欢在水底拱泥寻找食物,而且鲤鱼的吃食非常凶猛,只要食物的口味对它有吸引力就会一口吞下,然后拖着食物游走。鲤鱼的吃饵表现在浮漂的动作上是先微微点动几下,然后快速将浮漂拉入水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黑漂现象。不过,有时鲤鱼吃饵的浮漂点动不是很明显,垂钓者只会留意到黑漂的情况或者是浮漂出现打转得到情况。这时都是提竿中鱼的好时机。

3、草鱼

草鱼属于中下层鱼,它在水中的游动速度比较快,而且见到食物后吞食得到动作也比较干脆凶猛,属于见到食物就吞的类型。草鱼吃饵时动作比较突然,将饵吞入口中后会马上游走,在游动的过程中继续吃饵。与其他鱼种比较起来,草鱼吃饵的动作大、速度快,表现在浮漂上就是突然出现黑漂的情况。这时钓友需要马上提竿。

4、鲢鳙

鲢鳙属于滤食性鱼类,它与其他鱼类或吞或咬的吃饵方式不同,它是张大嘴吸吮,连水带食一起喝入口中。鲢鳙的这种吃饵方式在水面的浮漂反应是迅速下沉。垂钓鲢鳙时可以选择芦苇材质的浮漂,浮漂的价格不需要太贵,可根据钓灵还是钓钝来调整浮漂的粗细。

看浮漂的反应推测鱼儿咬钩情况


不论哪种鱼,当不同程度地接触到饵钩时,从浮漂的不同动静上都能反映出来,垂钓者可以从这些动静中了解到是哪种鱼咬钩、鱼的个头有多大、以及鱼儿只是碰撞钓饵作探测、还是已经咬进口中,或是已经吞咽进嘴里等情况。

在垂钓中,对于鱼儿咬钩的各种表现和动作,有一些常用的习惯术语。

1、托漂

鱼漂慢慢从水中升起时,称之为托漂。托漂一般是鲫鱼上钩的反映(也有人称托漂为送漂)。在托漂时,应进一步观察漂的动静:如托漂的速度较快,咬钩的鱼很可能是鲢鱼;如托漂的速度很慢,则咬钩的可能是草鱼;而鲫鱼和鲤鱼如果咬钩,则托漂的动作会显示得不快不慢。

2、黑漂

钓鱼老手把鱼漂拖入水中的现象称为黑漂,或者叫做吃漂。出现黑漂的现象,很可能是有比较大的鱼或比较凶猛的鱼咬钩,若黑漂入水的速度很快,咬钩的鱼很可能是肉食性鱼类中很凶猛的鱼种,如黑鱼或鲶鱼等;若是鲤鱼咬钩,鱼漂进水的速度就要慢得多。

3、闹漂

有时,在钓钩放入窝点之后,浮漂不断地出现不规则的上下抖动,这种现象,钓鱼届称之为闹漂。这时被称为打搅的或小混子在捣乱,即一些令人讨厌的 小虾、小泥鳅在抢吃钓钩上的饵食,他们的小嘴吞不下钩,却能把钩上的钓饵很快吃得精光,使垂钓者不得不频繁补饵,叫人十分恼火。遇到这样的情况,只得换个钓点。

4、移漂

还有一种很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是,鱼漂出现极为缓慢的下落,过一会儿又慢慢地上升。再过一会,又出现鱼漂被移动了位置,移动3-5厘米之多,这种现象被称为移漂。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是河虾用大爪取走钓饵造成的。

浮漂万象,能从从浮漂的动静中推测鱼儿咬钩情况才算是把钓鱼技术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希望以上的知识能帮助钓友垂钓,祝钓友们鱼获多多。

鲫鱼吃饵的常见浮漂信号解析


很多垂钓者都知道,不同的鱼类对应的垂钓工具、饵料选择、钓点及最终的垂钓技巧等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垂钓者根据目标鱼的生活习性或者是摄食特点选择适合的垂钓工具、饵料、钓点及垂钓技巧等,垂钓者才有可能成功将鱼儿钓上来。若垂钓者无论垂钓什么目标鱼都是使用同一种垂钓工具、饵料、钓点及垂钓技巧的话,那么垂钓者最终的渔获可能也就不会那么理想。

今天,小编主要来和大家讲讲有关鲫鱼这种鱼类在吞食钩饵时所呈现出来的漂相,以便垂钓者在垂钓鲫鱼这种目标鱼的时候,可以抓住这种漂相,及时将鱼儿提上来。其实,每一种鱼类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一些特点,因此其在吞食钩饵的时候,可能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从而导致浮漂的漂相也不同。

而不同的漂相对垂钓者准确判断水里面是否有鱼儿上钩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进一步影响到垂钓者的垂钓战绩。对于鲫鱼这种鱼类来说,其在吞食钩饵的时候可能并不会特别迅猛,但是也不是那种特别轻缓的。

同时,鲫鱼这种鱼类的吃口特点在没有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时候,通常都是比较稳定的。若垂钓者掌握了鲫鱼吃口的特点的话,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帮助垂钓者抓住最佳的提竿时机的。

小编在以鲫鱼这种鱼类为垂钓目标鱼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浮漂会呈现出送漂的漂相。送漂其实就是鲫鱼在吞食钩饵的时候将试探和真正吞食钩饵结合起来而出现的一种漂相。而为什么鲫鱼在吞食钩饵之后会呈现出送漂这种漂相呢?一般情况下,当鲫鱼将钩饵吞食进去之后,鲫鱼就会向上方游动,从而使得铅坠带动浮漂出现上升的现象。

当然了,一些垂钓者还会根据送漂出现幅度的大小,从而更进一步判断出其吞食钩饵的鲫鱼体型的大小。通常情况下,体型较小的鲫鱼在吞食钩饵之后,由于其体型较小,因此其吞食钩饵的力度也比较小,从而可能就导致浮漂上升的距离也是非常有限的。

而体型较大的鲫鱼由于其体型较大,因此其在吞食钩饵的时候力度也相对大一些,可能就会使得浮漂上升的距离更长一些。浮漂最终上升距离的长短不仅会影响垂钓者对其垂钓到鲫鱼体型大小的判断,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漂相的准确判断。

由于体型较小的鱼儿在吞食钩饵的时候整体力度是比较小的,因此其形成的送漂这种漂相可能也就不会那么明显。而当送漂这种漂相不是十分明显的时候,可能就会影响到垂钓者最终对水里面是否有鱼儿上钩的准确判断,影响垂钓者对最佳提竿时机的把握。所以,垂钓者在以鲫鱼为垂钓目标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送漂这种漂相的出现,以便可以帮助垂钓者抓住最佳的提竿时机,提高垂钓者最终的渔获。

有时候,垂钓者在垂钓鲫鱼这种鱼类的时候,还会出现移漂这种漂相。移漂这种漂相就是垂钓者在垂钓过程中观察到浮漂朝着某一个固定的方向移动的一种漂相。

一般当移漂这种漂相出现的时候,都是在告知垂钓者可以提竿了,因为水里面有大鲫鱼上钩了。但是,也正是由于移漂这种漂相代表着大鲫鱼的上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增加垂钓者成功将大鲫鱼钓上来的困难。若垂钓者想成功将大鲫鱼钓上来的话,垂钓者就应该在出现移漂这种漂相的时候,就按照鱼类或者是浮漂移动的方向用力,尽早将鱼儿钓上来。

台钓中如何分辨鱼咬钩浮漂的准确信号


在我们垂钓的过程中,将钓具的状态控制在设计好的钓目范围内,钩的初始移动,则可以及时的通过目的变化来解读,这种标相,我们通常称之为精确标相。那么,在休闲钓中有许多情况下,钩的动作是需要通过设定目以外的标相来解读的,这个时候的标相,我们可以称之为非精准标相。

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不在乎钓小鱼或者不在乎抢抓鱼摄食的第一时间收竿,野钓中的非精确标相比精确标相更加常见。所以,不能解读非精确标相就无法顺利的进行台钓。本文就从几个方面点来为大家解读一番。

一、非精确标相形成的主要原因

1、地形复杂。竞技池钓时的水底,地面大致是平的,调几目钓几目可控性强。而野钓中的自然环境,水底地形可能很复杂,而且,有时恰恰是愈复杂的地形,愈是好的钓点。这时如果钓底,钓目就有一定的随机性,太刻求了很难做到,白白浪费功夫。

2、风的影响。风可以把一切设计和规则搞乱。为了适应风向风力,我们不得不改变浮力与重力间的关系,延长水线,直到漂不能被埋入为止,或是将线延长至漂被完全埋入前有可能来得及观察一次鱼的摄食过程,这时几目的差异被忽略了。

3、钓流水。

4、钓法的局限。例如滑动标钓法,因为要投远,落点不能精确控制,标目变化也不易精确观察。

5、特殊需要。出于某种考虑,我们可能认为让坠平躺在地面会奏效,这时得把标上移到不能直立甚至于平躺于水面。

二、非精确标相存在的意义

基于某些考虑,我们会觉得没有必要在设定的钓目状态下垂钓,这时,我们就要面对非精确标相。这些考虑可能是:

野钓水域,鱼并不是那么挑食;鱼儿进窝就是为着食物而来,它们不达目的是不肯罢休的,等它吃牢了再钓不迟。

机会不多,只求钓得稳,无须钓得快。

吃钩很猛,不必因重新抛钩而浪费时间。

条件受限,不易找到设定目。

为着求钝,配以大饵,好钓大鱼。

懒得重新抛钩,将就着能钓即可。

三、非精确标相解读举例

需要说明的是,自己的漂子自己更了解,别人通常不能正确解读。这是因为一付特定的钓具组合,就有属于这个组合的具体标相。换句话说,标相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标相的个性化是组合决定的。还有就是解读非精确标相,以精确调标为前提,无论落地坠还是悬坠钓,只有钓鱼人自己知道自己的标是怎么调的。所以,这里所能讨论的,仅仅是一般性的问题。

1、标虽然直立,但已经不是预设的钓目。这是最常见的。通常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钓目比设计目低,这时如果标不曾完全没入水中,标相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可能在饵脱落后钩会自动上升一定目。一是钓目比设计目高,此时脑线略有弯曲甚至于坠已经触底。对此有些人会有担心,以为鱼儿吃钩的动作会完全没有信号反映。其实不会。即使是在坠已经轻触底时,钓具组合在风或是水流的影响下会自动移位,从而拉直脑线,达到某种平衡后才稳定下来。这时,钩或坠的一些细微的动作也可能不再显示,某些动作的幅度有可能变小,但是稍大点儿的动作(通常意味着有效动作)依然会反应到标上面来的,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发现标的动作沉稳连续、点动频繁时即可以起竿。

2、标斜立,浮体已经可见。这时的坠通常也成了斜立状态,已经有相当的重力落在地面上。如果是悬坠钓,脑线长而细软时,脑线有可能弯曲较厉害,鱼儿要把脑线拉直后标才有反应。一些钓友会对如此大的盲区心中不踏实。其实,这种情形有弊也有利。从鱼摄食的角度看,它更接近原生态饵,更利于钓那些警惕性高的大鱼。而且,一条50克的鲫鱼摄食后的习惯性的转身动作,足以消除这个盲区。不过,我们在垂钓时,遇上这种情况,可以在钩刚落底时,轻轻地拉动一下钓线,让脑线伸直。这时钩的初始动作反应在标上,通常是似立又倒的上下摆动,在它的摆动频率与轻重程度中,依然可以识别是小鱼闹嘴还是目标鱼咬钩,骤起骤停很不规则的,可能是小鱼,动作沉稳且连续的,目标鱼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标立起来或倒下去,说明钩已经有较大的动作,中鱼的把握就更大。

3、平标。这时的坠,已经平躺在地面。如果是钓50克左右的小鲫鱼,最好调整一下,因为这样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但是如果钓的是100克以上的鲫鱼,那么这种状态对中鱼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在小鱼闹嘴特别凶的时候,用大饵(例如大的整体活蚯蚓甚至于黑蚯蚓)再以平标来钓,可以给目标鱼增加吃钩的机会,同时减少无用的信号。如果钓大鲤鱼大草鱼,这样的方法被认为是以钝取胜的有效方法。解读平标的标相,从漂脚开始。通常应先轻拉钓线,让漂脚轻度入水后再停下来,以证实水线与坠是拉直的。这样,当坠有动作时,标即有动作。这时,无论钩朝哪个方向动作,拉动坠时的第一标相是漂脚略有点动,如果风平浪静,可以看见漂脚边出现的水纹。点动后如果变得更平直了(通常情况下漂脚总是会低于标杆,而这时,可能相反),说明鱼在送标,要起竿。漂脚开始入水标呈现斜倾趋势,也可以起竿。

继续回收风线,平标就可能变为斜立标,在投竿钓滑动漂时,经常需要这么做。但这时,钩的某些平移动作,反映出来的却是送标。

4、动态标。通常出现在风天走漂太厉害和钓流水时。这两种情况,都要求空钩半水调高目,装饵后钓目更高,有时钓目甚至于高出正常设计钓目若干标体的长度。它的动作过程通常是,钩的落点距窝有一个提前量,标落在窝的上方平躺着同时开始移动。 水线拉直后标开始斜立,标脚没入水中,整个浮体先是在外面,再渐次慢慢没入水中,直到没过调目甚至于整个标杆完全没入水中,却猛地又跳出水面,露出多目,接着又渐次没入水中,如此跳动移位。这样,钩会在落点有一个停留,以后,移动中也会有间歇性的停留。这个过程,会连贯而有规律。鱼咬钩时,标相会在这种有规律的运动中出现异样,如该立起时未立起,正在立起时出现下扽或反而倒标,移动的速度不协调地略快或突然没入水中,细心观察,这些蛛丝马迹是不难发现的。这时我们留心的不再仅仅是标目,而是整个标体的运动中的变化。

不同钓法不同鱼吃饵咬钩的鱼讯特点


鱼类摄食的方式各异,我们现在钓到的大多是以吸来完成摄食的鱼种,如卿、鲤、草、青、鲢等等。

鲫鱼利用鱼鳃肌肉的力量进行张合,对水产生压力,使水在吸的作用下流入口腔又从鳃排出,食物被鳃丝阻挡留在口中,合味则下咽,不合就吐出来,吸食时饵运动到口腔的路线是笔直的。观察鲫鱼的吻端可以发现,上下颌基本平齐。所以,它要摄食沉积在底泥表面的食物必须采取俯角,使食物、嘴和身体处于同一直线上,才能方便轻松地吸食。食物入口后,鲫鱼会自觉调整身体位置,继尔离开。于是,吸食、调位、离开构成浮标反应的摄食过程。

这三个顺序概括了鱼类摄食的基本形态,但在不同钓法产生的鱼讯又有很大差异。

以散子漂卧钩底钓为例,在俯角角度相同的情况下,鱼的吻端与饵的距离大于饵坠距离时,鱼的吸食会使饵拖着坠一起运动,漂因坠的运动而出现下沉。饵入口,鱼调整身体位置时坠留在嘴外,则随鱼身放平坠的离底会因自身重力使它向下方垂点运动,然而坠重因脑线与钩的连接把负重转嫁给了鱼嘴,浮子被解放了,开始上浮。如果鱼嘴离底的高度小于钩坠的连线长度,坠的重新落底不会对鱼嘴构成负担,这时浮子有一沉一浮的点动。鱼吸食后调整体位的第一个动作是抬头沉尾,此时若鱼嘴离底高度大于钩间脑线坠的长度,坠被拖着离开水底,浮子会徐徐向上抬起,送漂提竿十拿九稳。

鳊鱼的口型与鲫鱼相似,但扁且高的体型使它在吸食后的抬头调位幅度大大高于鲫鱼,所以鳊鱼的送漂更甚于鲫鱼。鲤鱼的嘴形特点是上颌盖过下颌,由此而有摄食底饵的便利,只须很小的俯角就能将饵吸入。另外,它又有游动拱食的习性,一边摄食一边前行。浮子出现黑漂就是饵拖着坠,坠拖浮子移动的结果。

草鱼体长嘴大,上颌虽不及鲤鱼那么突出,但下颌肌肉收缩有力,能产生足够的吸力,吸食距离比鲤鱼远得多。尤其是在争食时吸力之大在饵的运动过程中就有了浮子反应,而此时钩尚未入口。接着,钩进入口腔还有一个将饵推向咽部的过程,如果只看到浮子的运动急于扬竿则很可能钩还未入口。

鲤鱼、草鱼等大型鱼类的吸食也会调整体位,所以浮子上浮并非鲫鱼和鳊鱼的专利,只是它们的调整比较缓慢而已,反应在浮子上的幅度和上浮速度不及鳊、鲫那么明显罢了。用散子浮标底钓都以浮子上浮为扬牢时机,其抓住的正是鱼将钩完全吸入后作体位调整的关键时段。相比之下,浮子一沉一浮也有一定上钩率和钓鲫视黑漂扬竿得失参半就容易理解了。

鱼吃饵时吃口的轻重与浮漂漂相分析


鱼在不同条件下吸食钩饵的方式是不同的,对各种鱼的吃食动作有所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读漂,也便于钓者准确地把握扬竿的时机。当然,本文所涉及的对象是淡水鱼类。

一、几种淡水鱼的吸食特点

首先来看底层鱼,拿鲫鱼来说,它们在吃食时喜欢头朝下尾朝上,吸食到钩饵之后就会上浮,表现在浮漂上则为轻轻抖动后上送,钓者可在见到浮漂上浮时提竿。

鲤鱼最喜欢在泥中拱食,吃食时比较小心,首先需要试探一番,觉得没有什么危险,或者对其口味,才将饵料吸入嘴中,吸食入嘴后就会走开。钓者看到浮漂先是微微晃动,然后就开始下沉直至黑漂,当看到浮漂没入水中即可提竿。

再来看看水体中下层的鱼儿,比如草鱼,它们吃食的特点是先慢后快,起先是试探性地尝味,觉得合适就会一口吸入,拉着钩饵游走。钓者看到浮漂下沉的机会多于上浮的机会,当漂下沉时,须等到漂的整体浸入水中后才可提竿。

青鱼吃食则比较狠与猛,只要它们发现有食物,就会一口吸走,钓者看到浮漂是上下抖动的幅度很大,继而很快地斜着下沉,此时需要赶紧扬竿。

罗非鱼比较贪吃,只要吃到了饵料是不会松开嘴巴的,钓者看到浮漂很快地颤动,然而又突然停止或者突然斜着上浮,这时就要赶快扬竿。

鲢鳙在水温较为合适的时候吃食比较温柔,喜欢将饵料含在口中,所以浮漂只是很轻地晃动,如果不及时扬竿就会错过机会。到了炎夏鲢鳙吃食的特点是咬着钓饵转身就走,浮漂一般是黑漂或者是拉倒海竿而钓者就要立即扬竿。便于吃食比较像鲫鱼的动作,浮漂先是上下颤动不已,接着立即上浮,最后漂子斜向水面,此时最好及时扬竿。

二、吃口轻重须看季节

冬末初春鱼口较小,因为水温低使它们活动显得比较迟缓与呆板,吃食时动作就十分轻微,浮漂反应的就很不明显,有时浮漂只是轻微地抖动就有鱼中钩了。

夏季与秋季温度较高的时候,水中鱼儿最为活跃,动作比较迅猛,漂相呈现为动作幅度很大,不管是上浮还是下沉,或者斜向运动,都是很明显的动作,看到这样的漂相要当机立断地提竿获鱼。到了冬季水温低,鱼口轻则浮漂有轻微动作即可扬竿。

三、根据水深看吃钩动作

如果钓场的水较浅,在一米以下,此时的水线是很短的,鱼儿只要咬钩,浮漂立马就会有反应,上送与下顿的讯号出现时,可延迟几秒提竿。

如果钓场的水深超过了两米,此时的水线是较长的,鱼儿只要咬钩,浮漂反应时间稍慢,看到有上浮与下顿就要及时扬竿获鱼。

四、钓饵不同,漂相有区别

一般情况下素饵较小,鱼儿进食比较容易,浮漂只是轻轻抖动,钓者可及早提竿;荤饵送至鱼儿嘴边,鱼儿有时有试探性的动作,或者咬到钩饵的边缘,提竿应稍微迟一点,看到浮漂上浮与下顿明显才可提竿。

五、根据子线的长度来判断

比较长的子线,鱼儿就饵之后的动作反应到浮漂上来,时间稍长,钓者不可急于提竿。比较短的子线,鱼儿就饵之后的动作反应到浮漂上来,时间稍短,钓者应及时提竿。

六、根据铅坠来判断

重坠适用于卧钩、流水与浅水,轻坠适用于立钩、静水。适用重坠时浮漂上送的速度较慢,需要早一点提竿;适用轻坠时浮漂上送较快较高,需要迟一点提竿。还有,高坠提竿应早一点,低坠提竿要迟一点。

七、根据水质判断

水质较肥,鱼儿吃食动作慢,浮漂上送与下顿迟缓;水质较瘦,鱼儿吃食动作较急,浮漂动作快而明显;水体不流动的情况下,鲫鱼一般是送漂,水体有流动一般是黑漂现象。滑鱼要么是点漂,要么是缓缓地送漂与平移浮漂。而在少有人钓的水域送漂一般都很明显。

八、看鱼情读漂

小鱼中钩后浮漂是上下不停地颤动,这是小鱼在争抢饵料时出现的难以入口的表现,也有可能使浮漂有较大的被拉走的动作,这是小鱼吃到了钩饵就游走的表现。

鱼群密度很稀时,它们会不慌不忙地试探钩饵,犹豫之后才吞吃钩饵;而鱼群的密度较大,就会发生争抢,鱼儿凭本能快速地进食,所以浮漂动作反应快而大。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鱼咬钩吃饵时浮漂的信号反应》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饵钓鱼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