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如何找鱼层。

时间:2014,2,26下午3:00-5:00。

地点:本地护城河下游狭窄水面。

天气:晴见多云,气温1C至7C。

钓饵:红虫。

钓法:走钓。

装备:7,2米光威竿+4,5米台钓组合。

路亚钓和走钓都是不用打窝 ,而是食找鱼,以提高鱼咬钩的概率。用手竿走钓非掠食性鱼类主要是针对仲春时节,鱼儿开始各自为阵抢占地盘产卵,最为有效。经过几次走钓和查看去年的帖子,现在运用此法,还为时尚早,因为鱼儿还是成群结队的觅食。但鱼找食的优势还是能得到体现的,本次的施钓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故事发生在小雨的前一天,下午我来到钓场东岸,展开五十米的搜索范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逐一逗钓。

在这么长的范围内,只有四处能下钩,其他地方都是苲草。搞了一个多小时,才钓得三尾小鲫鱼,也没有心情拍照。当准备撤离时,就在桥北不远处,发现漂在逆水平移,一提杆杆大湾,貌似挂到了塑料袋?

不对!在移动!好像是条鱼!动作咋就这么缓慢呢?

凭借多年的经验,首先稳住杆(使整杆处于受力状态),任它左突右窜!

没带抄网啊,这可咋办?向附近钓友求救,也都说没带!

本来是捏了一把汗,在针扎中另一钩竟挂在了它的背鳍上哈哈,这下保险了!

围观的人都说,遛挺后硬提上岸!我感觉到根本不行!

先搞翻再说!!

毕竟天还寒冷,没几个回合她已是有气无力了哈哈!

巧了,一个开车路过的钓友也在围观,我马上向他求救,乞求他去附近渔具店买抄网!虽然和这位东北钓友不是很熟,但他还是爽快的答应了!

------等待期间,仍故意挑逗她,不给她喘息的机会!(其实她已像死猪一般,早浮在水面不动了!)

------十几分钟后,操王驾到!

朋友先打击水面,以防止它最后一次逃窜。无论再三挑逗她再没了反抗的能力,朋友这才把它稳稳的抄上岸!瞧!两个钩挂得非常牢固!

正面瞧一瞧,个头不算小!(估计有三斤左右)

见好就收,准备撤离

向座驾的方向走去!

还有先前的三尾小鲫鱼!

新买的抄网,这要感谢那位不知名的东北钓友。社会需要正能量,钓鱼人更要效仿!

和足相比,这要大于1+1的度量!

人已都散去,我也撤离!

来到桥上来一张,看看小河的全貌!右边(东岸)中间三棵树至脚下桥间,就是我走钓的这一段(大约有50米左右),这一段只有四处可以下钩,其他各处都长有苲草!

这里和电视塔下的宽水面相连,那里有我【路亚伴我行:18】的一篇帖子!

证实图1,四斤差一点?

证实图2,看清了,的确是四斤差一点!哈哈!

运气还不错,两个小时的收获!

总结:

1,走钓的最大优势是食找鱼,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咬钩的概率!

2,此钓法在鱼比较分散和觅食不主动时最实用,效果也最理想!

3,为以后定点钓,提供了探底找窝的第一手资料,节时省力效率高!

延伸阅读

逗鱼咬钩的技巧分析


跳逗

跳逗又叫快逗跳逗有水下跳逗和水上跳逗两种技法。水下跳逗是利用竿尖的弹力.将钩饵从水下弹跳起来约20-50厘米,然后让其自然下落,制造出钩饵的动感,形成活食一个过程可以连续弹跳2-3次.相隔一段时间再跳逗。也可以有间隔跳,在浑水和流水中使用跳逗,鱼容易咬钩。水底跳逗的关键要掌握好力度防止出现挂鱼动作,造成惊鱼。水面跳逗是利用钓竿的弹性,使钩饵在水面上跳,模仿昆虫蛙类落水状.诱鱼咬钩。笔者平时用小青蛙作饵.在荷叶中用跳逗的办法钓黑鱼十分有效。

移逗

移逗又叫慢逗。移逗有两种:一种是垂直移逗,一种是横向移逗。垂直移逗的作法是:用钓竿将钩饵慢慢地提上约20-30厘米,让其自然下落,可反复多次垂直移逗容易使鱼接钩.发现鱼漂停住或不下沉就应立即扬竿。横向移逗将钩饵缓慢地在水下约为5--15厘米的范围划半圆.可划两到三个半圆.每划一个半圆应等待片刻.观察鱼漂判断是否有鱼咬钩.划完三个圆.如无动静,可如法炮制在浑水和深水中使用此法.极为有效.笔者加大钓饵用此法在浑水和深水中逗鱼,屡试不爽.多次获益值得一提的是慢逗是逗鱼中最好玩最有趣.最富想象空间的,当鱼在吸食鱼饵时,钩饵没有进口不要扬竿挂鱼.而是轻轻地把钩饵拖动,让鱼来追饵鱼吸入,再将其拖出。此法要求钓者的细心和反应敏捷.梢有不慎.鱼便可能夺饵而逃或弃之离去,慢逗钓法主钓鲫鱼,鲤鱼、草鱼等。

悬逗

悬逗又叫手逗。不用浮标.全凭手上感觉钓鱼。悬逗的作法是:将钩饵停在水中或水面不动,时间可长可短,感觉鱼咬钩饵拉动鱼线再扬竿,悬逗持竿费力.精神集中,容易使人疲劳.极要耐心耐力,此法可改用带漂悬钓,但其乐趣有别.悬逗主要用于钓鲫鱼、鳊鱼、鮊鱼、草鱼等

拖逗

拖逗分为两种:一种是定向拖逗,一种是任意拖逗。定向拖逗将钩饵抛向窝子前方沉底后.将钩饵分段拖至窝中.定向拖逗容易惊鱼.极要小心,无特殊情况.不宜采用;任意拖逗则是将钩饵向任意方向抛出.或是向鱼群抛出.可在水面往回拉.也可将钩饵沉下一段高度往回拉.其速度的快慢距离根据对象鱼来确定拖逗的钩饵不宜大.大容易产生水花会惊扰鱼.拖逗宜抛远主线要放长.必要时.可减坠去标.拖逗常用于钓的鱼、鳊鱼、草鱼等。

静逗

静逗也叫饵逗,是将钩饵放置于水底后不再移动.全凭饵料的气味颜色来逗鱼据我所知有相当多的钓友喜欢采用此法,可能是展示钓鱼的耐心而为,确实在一般情况下.此法相当普遍有效.特别是钓大鱼.现在的长竿长线钓法,多数是采用静逗。但是,在浑水和深水中此法效果明显地差所以.静逗必须根据水质和水深来采用.静逗还会有一种意外.如果钩饵落在不便鱼吃的位置.无法上鱼.钓友不可不察。

轻逗

轻逗也叫微逗。即将钩饵在原地作轻轻地上下移动。具体的作法是轻轻地将钩饵提上3-5厘米放下(距离比慢逗短).可快可慢.可连续多次.也可断续进行。此法的优点是无论清水和浑水.深水和浅水都能产生良好效果.且不易惊鱼。许多钓友喜欢采用此法可见钩饵移动在钓鱼之中的重要性

交叉组合逗

交叉组合逗钓即采用两种以上逗鱼的方法同时进行.如静水逗与轻逗相结合,悬逗与拖逗相结合等,运用交叉逗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应尽量防止因使用方法不当而惊鱼。

窝里有鱼但不咬钩这样来调整


钓鱼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窝子里有鱼但就是不咬钩,这种情况是最气人的,有些老钓鱼人可能还可以及时调整过来,但是有一些新手根本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啊,那么今天就来教给大家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去调整自己的钓鱼策略。

1、看饵料

看到水中有鱼但就是不见鱼儿上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你使用的鱼饵不对路,毕竟鱼儿上钩肯定是喜欢你的鱼饵才会去咬钩,所以这个时候首先需要看的就是自己使用的鱼饵。

看鱼饵的雾化是否过好,如果饵料的雾化效果太好的话,鱼诱过多,窝子过大过乱,水的能见度也比较低,鱼儿只能闻到气味,但是却看不见鱼饵,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果断的更换鱼饵,控制雾化效果,让鱼儿不仅能够闻到气味,而且还能吃到鱼饵。

看鱼饵是否过腥、过香、味道是否过重,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钓者应该就会明显的感觉到窝中的鱼儿偏杂偏乱,鱼儿仅仅只在窝边游动,根本不会进窝去吃饵,这个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重新拌饵,喜欢用小药的钓友需要注意,小药加量要慎重。因为小药的主要特点就是诱鱼,但是加入量太大的话,就会引来很多的杂鱼。

看鱼饵是否对路,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就是出现在有喂食习惯、偏口厉害的池塘中,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常用的饵料,或者使用常喂得饵料作为基本饵来调配饵料,同时注意不要把饵料拌的过硬或者过松。

2、看子线

看子线主要是看子线是否过粗、过硬,鱼钩是否过大,钩条是否过粗。子线过粗、过硬的话,是不利于鱼儿索饵的,特别是针对那些被钓过很多次的滑鱼;如果鱼钩过大的话,鱼口太小就会给鱼儿吃饵造成困难;如果钩条过粗的话,鱼体太小就会使鱼儿在吃饵的时候吸食不动。遇见这种情况可以重新调整一下线组,尽量以小和灵敏为主。

下次再遇到鱼不咬钩试试用这些方法,就不用再干瞪眼干着急了呀。

鱼不咬钩的原因详细分析


鱼不咬钩,打窝一两个小时浮标仍是没有动作。鱼不咬钩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要确定是窝里有无鱼,还是有鱼不咬钩,需要认真分析和查找,只要找到了症结,对症下药,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一般应从钓点、用饵、钓组等几个方面查找:

鱼不咬钩解决办法之一:钓窝点之外。有很多的时候为了能钓获更多的鱼,有不少钓友喜欢采取打大窝打重窝的方法来诱鱼。殊不知,诱饵多了,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虽然大量的诱饵可以诱来很多鱼,但是鱼多了咬钩频率便会下降,众多的鱼集中在一起,时常会蹭线蹭钩影响鱼讯的识别,加上鱼与鱼之间的争饵会频频出现假信号,使空竿频率上升,窝里有鱼星却无鱼咬钩时,你不妨将钩饵抛至窝点之外,以便施钓窝点之外的鱼,如用提竿的方法使钩饵悬浮在离底的位置,或是不停地拖带,加强钩饵的诱惑力,就可以改善上鱼不佳的情况。钓点选得是否合适也是鱼是否咬钩的前提。如果钓位选择不当,水下有隐蔽的暗草,既使窝里有再多的鱼,鱼也没办法咬钩。对于陌生的钓场,垂钓前,不要急于下钩,一定要先转一转,看一看,或是跟其它的人打听一下水情,用钩试出水深水浅,通过轻拉回拖,观察判断水底有无坑沟坎和暗草。如果发现有不利于钓鱼的地方,便要立刻更换钓位。这样可以避免饵落在水草中,造成鱼不咬钩的错觉。

鱼不咬钩解决办法之二:试钓各个泳层。春夏之交早晚温差较大,天刚放亮时,鱼大多数都潜在较深的水下,这时施钓咬钩率较高,但一到上午9-11时,伴随着日照的加剧,温度上升使水体上下出现明显的温差,有趋温习性的鱼就会趋温上浮,或悬浮在钓点的上方,这就需要钓手悬钩试钓不同的泳层,以找出鱼实际底浮的高度,将钩饵稳定在鱼的视线之中,一旦找准鱼所上浮的泳层,通过逗口鱼仍是会咬钩的。然而能导致鱼改变泳层的原因不仅仅只局限在温度上,轻度缺氧和水体上层有鱼类可食的饵料时,鱼也会离底上浮,因此,垂钓时鱼不咬钩就应尝试钓不同的泳层,针对不同的鱼情采取逗钩、拖钩、引钩等不同地手段诱其咬钩。如果,浮标在水中既没有蹭线也没有蹭标的,而且水面上连鱼星也没有,那你就不妨继续诱鱼,再向窝点里抛投一些鱼饵,再耐心地等待一些时间。直到窝里出现鱼星,便能够证明鱼在窝中。窝点里有鱼星,浮标便会出现轻微的晃动,主线也会有微微的晃,此时证明窝点里有鱼。但是,鱼就是不咬钩,就把你带去的饵料逐一做个试验,看哪一种上鱼。只要有一条鱼咬钩,就说明该种饵食是对路的。

鱼不咬钩解决办法之三:换饵改钓组钓饵。窝里有鱼星却无鱼咬钩,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饵料可能不适应鱼的口味,或是鱼从未食过这种饵(鱼对饵有认熟不认生的习性),应考虑到改换钓饵,或在鱼饵中添加腥味或香味来刺激鱼的感官,激起鱼的食欲,直到鱼开口咬钩。但需注意不同地方的鱼口味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鱼种口味也是不一致的,不要在某一个地方用某种饵钓得好,盲目地迷信这种饵的作用,换个地方钓鱼,就算鱼不咬钩也认为问题不是出在钓饵上,这样想法是错误的。在确定可钓的对象鱼中有不少鱼是没有咽齿的,鱼饵太硬不适合这类鱼的口感,适口性差,鱼就不爱咬钩。故此开饵时,尽可能将钓饵调得稍软一些,这对多上鱼是有帮助的。此外,鱼对钓线还有一定的戒心,在常见鱼中,除草鱼、青鱼、黄颡、鲶鱼等鱼种不在乎线径的粗细,鲫鱼、鲤鱼是有认线的说法的,在能确定钓点内有鲫鱼、鲤鱼时,不妨换一根线径较细的线或小钩试试。这样的尝试可为你增加钓获。再者,鱼在水中的分布不可能是机械的、均匀的,在一处无鱼咬钩的地方不要死守,换一个地方可能就会柳暗花明。当鱼咬钩迟缓时,可适当地将钩饵抛远一些(过钓点),或是抛近一点(不超过钓点),或许你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海竿垂钓如何判断鱼咬钩分析


用海竿垂钓时,如何判断鱼咬钩呢?也许会有人说,这有什么可探讨的呢,一动就提竿嘛。这当然也能钓起来一些鱼,但是如果不了解鱼儿咬钩的习惯,每动就提,有可能出现提竿过早过晚,或提竿不当,丧失一些上鱼的机会。因此,了解一些鱼咬钩的习惯及海竿摆动时的各种语言,大有好处。

用海竿垂钓时,鱼的大小和种类不同,气压水温的不同等等,鱼咬钩的反应大有区别,应予以分别对待。钓友们常说:提竿无模式,贵在随机应变。下面就是用海竿垂钓时经常遇到的一些情况,就个人的看法简介如后。

海竿尖单点头。就是竿尖往下闪动一下,马上又恢复正常,不再摆动。此大多为过路的鱼,在游动中身体碰线或压线;或是游动中的鱼见到钓饵叼一口就过去了,当它发现是食物时,还会回过头来作第二次咬钩。所以第一次见到竿尖闪动,可以不理睬,但应引起注意,作立即提竿的准备,待竿尖出现第二次摆动时,即迅速提竿。

白条咬钩最典型的动作就是哐啷一口,竿尖闪动一下当然,它也有不守规矩的时候。如果是春秋季节水温低,或气压低。水中缺氧,或鱼儿已吃饱无食欲等,它会出现含食的情况,只将钓饵含在口

中,竿尖的表现只是轻轻一点而且必须是比较软的海竿,才能将这种微弱的信息反应出来。

对海竿一次点头,即使是在一些老钓手中,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小动注意观察,大动立即提竿。究竟如何提,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去判断。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竿尖点头,一定是鱼之所为,有些新钓手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动就提,有时真能钓上鱼来。不过这是最难判断的事,如果是竿尖连续不断地点头颤抖,或是大弯腰,这些都可以说是没有商量的:迅速提竿。还有一种反应:不见竿动,只见原来绷紧的线突然软塌,这应判断为鱼咬钩,就是鱼咬钩后,叼着饵往回游,这时由于钩线已经松塌,提竿的力量应相对加大。

鱼咬钩后竿尖摆动的大小,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轻重不同的反应,在这里列出几种不同的差别。

大小鱼咬钩,其反应有明显的区别。大鱼咬钩时,竿尖的摆动深沉有力,节奏慢,即使是一次点头,竿尖下弯的速度慢而有力,如一条4千克重的大鱼,一般来说它不会乱窜,只是以巨大的力量坠着线。

小鱼咬钩拉竿时,快速短促轻飘,好像谁将钓线弹了一下,瞬间又恢复正常,还有一种反应,就是竿尖微微地颤动,给人明显的一种小鱼拉不动饵料的感觉。当然,以上这些表现,也不是小鱼的专利,有时大鱼也可能出现这种与它体重极不般配的非正规动作,这就要靠钓手的经验和识别能力。有时宁错提白费饵料和气力,也不要漏掉大鱼。

鱼的种类不同,咬钩的反应也不一样。

鲢鱼吃食,开始是轻嘬轻喝,手竿漂子的反应是忽上忽下的点动,而这些小动作用海竿垂钓时,反应不出来,如果用硬饵飞钩钓鲢时,一定是鲢鱼叼着饵或被钩子挂住了,这时它会逃窜,反应是海竿被拉得大弯腰。所以钓鲢鱼时,鱼咬钩非常好判断。鲤鱼咬钩也是非常有力,尤其是鲤鱼拉竿沉重有力,但速 度不快。有些500克左右的小鲤鱼,拉竿迅猛,但无后力。用海竿钓草鱼,开始它拱食、嘬食那些微小的动作看不出来,能看到的就是草鱼凶猛的拉竿动作。一些肉食性鱼类咬钩,动作都比较粗野,如黄钻(鳡)、狗鱼、黑鱼等咬钩动作大。

季节不同,鱼咬钩拉竿的力量不一样。

夏季水温高,鱼儿食欲旺盛,表现为抢食快,拉竿有力。当春秋季节水温低时,鱼儿行动迟缓,见到钓饵后,它也有反应,但不是大口吸吞,而是只拱不咬,只食不咽,即使是大鱼摄食,也宛如小鱼闹漂。所以春秋垂钓,盯漂要牢,动作要快。

天气湿闷气压低,水中缺氧,鱼儿会出现厌食,拉竿无力。

鱼儿对氧的需求,也和人一样,一刻也不能离开,一般淡水鱼要求每升水含氧量应在3毫克以上,鲢鳙草鱼等对氧的要求还要高一些。当水中含氧量达不到这个标准时,鱼儿是不愿进食,即使勉强咬钩,力量也很轻。

此外,关于竿尖摆动的幅度,与海竿的粗细软硬有关,与支竿的方法也有关系。

另有一个与之相关的事,就是提竿的轻和重的问题。这在钓友中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海竿钓线长 提竿用力宜大一些。可也有人认为鱼已咬钩抻线,其本身就表现为一种力量,如再用力提竿,可能将鱼嘴钩豁,或竿折线断。总的来说,提竿的轻重,不应从某种模式出发,要根据现场情况,按实际需要,去确定提竿的力度,例如钓线短,线绷得又比较紧,或海竿较硬,或鱼已将竿拉成大弯等,在这样的一些情况下,提竿适当的轻一些是可取的。遇到与上述相反的情况时,加大一些提竿的力量,也是必要的。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

窝里有鱼不咬钩怎么办


许多钓友都经历过这样的事儿:打下窝子后,不久发现窝内有鱼星泛起,这肯定是窝内有鱼,可就是不咬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在垂钓中也经常遇到这种事儿:窝子里的水泡一团团一簇簇地往上冒,可投下钓饵之后,无鱼问津。为什么鱼不咬钩?我认为有以下这些情况:

一、食不对路,就是前面所说的钓、诱饵不统一。

二、小鱼闹窝。在有小杂鱼的地方,打下窝子定招小鱼,它在窝内乱窜乱拱,泛起大量水泡上冒。不过有经验的老钓手能很容易地分辨出来。

三、来的鱼不是要钓的鱼。如打窝子用的是香酒泡小米,这本来是打窝钓鲤鲫鱼的,结果却招来了鲢鳙鱼,它们在窝里瞎转悠,不吃鲤鲫钓饵。

四、因水温、水中含氧不足,或鱼儿不饿,见到窝子食也凑过来,因无食欲,所以不咬钩。当然,可能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在这些情况之下可更换钓饵再试钓,也可做“逗钓”,即经常提动钓饵,逗鱼咬钩,往往能钓上鱼来。

在窝里有鱼就是不咬钩的情况下,再往窝内抛投诱饵,无实际意义。

打窝料多影响鱼咬钩吗?


打窝料多影响鱼咬钩吗?
打窝是钓鱼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般都在开始钓鱼前进行,至于要提前多久,中渔网有关于打窝多长时间有鱼进窝的文章,大家可以去查阅。打窝的多少要根据水域面积、鱼情特点来决定,并不是越多越好。

一、窝料的作用
窝料在钓鱼中主要起到两个作用,作用之一是诱鱼,常见的窝料有天然的粮食谷物类像糠皮、麦麸、玉米、小麦等,还有一些商品窝料,不管哪种窝料其实都是鱼的食物,只是针对的鱼不同罢了。打窝前我们应该了解水域鱼情,根据目标鱼对食物的喜好选择窝料,把握住了这一点,只要打窝就会有鱼来吃,只是时间问题。
窝料还有一个作用是留鱼。鱼在水中有固定的巡游路线,我们称之为鱼道,因为窝料的吸引,鱼改变以往的路线过来吸食窝料,只要窝点食物充足,鱼会一波接一波游过来吃饵,而且鱼在进食时会发出特点信号,这样窝点的鱼会越聚越多,当窝点食物不足时,鱼就会离去,这就体现了续窝的重要性。
二、窝料过多对鱼有哪些影响
1、窝料打的过多我们称之为打重窝,并不是每一个水域都适合。在一些滑鱼、回锅鱼较多的水域,鱼的警惕性高,窝料打的越多产生的味道就会越大,这样会引起鱼的警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死窝,当然,死窝也可能是窝料气味过于浓烈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鱼不敢轻易进窝,对钓鱼是不利的。
2、还有一种情况是窝料打的太多,鱼只吃窝料不吃饵料,这就很头疼了。上面说到窝料对鱼也是一种食物,鱼最初是因为窝料进的的窝,当窝料十分充足,且饵料和窝料区别不大时,窝料更容易获取,就会出现鱼被喂饱的现象,我们都知道肥水鱼难钓,就是因为鱼不缺食物时一般不会咬钩,这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何时该打重窝
窝料并不是不能打多,我们熟悉的李大毛老师钓鱼前打窝的情况大家都见识过,那何时需要打重窝呢?在一些大的自然水域,例如水库、河流、大的湖泊,鱼的密度相对较小,如果要把鱼诱过来,需要足够的食物,而且打窝的量相对水域面积来说微乎其微,在打窝的量上面不仅要多,还要形成一个打窝周期,提前3到5天连续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打窝,培养鱼定时定点进食的习惯。
结束语打窝的学问很深,窝打好了钓鱼就像探囊取物一般,窝料的状态、味型、打窝的方式、续窝频率都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至于窝料打的多或少只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说打的多适用于大面积自然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