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钓鱼的技巧。

从二十四节气的排列来看,立秋当在阳历的8月上旬。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象差异悬殊巨大,即便同一个节气,温度相差也会在10℃以上,因而形成各地不同的气候鱼情。就初秋垂钓的情形而言,各地会有不同的效果,笔者只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初秋水情鱼情的一些大致情况,并结合实战的体验,提出应对的策略以及施钓的战术,以供各地钓友参考。

初秋鱼情的诡秘,则是由这一时期的客观条件所带来的。而首当其冲的便是水情与水势。从实践来看,初秋的水情对钓鱼有如下几个不利因素。

首先,季节经历了盛夏和夏末的多雨,自然水域许多鱼塘、湖泊、江河都水满流急,人工湖库也已落闸储水,在雨量大的地方,水位几乎已升到极限。这时出钓都会有面对茫茫白水,甚至给钓者造成不知所措的感觉,寻鱼的茫然。水丰库满按理说应该是好事,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即因水满,带来的水面广阔,水质改善,水生物丰富,这看似有利于钓鱼的现状,实则成了秋钓的最大屏障。

如果把初夏时节水位下降,带给钓鱼的负面影响,钓鱼人渴望下雨,提高水位,改善鱼情,当作最要紧的一件事来看,面对初秋的水情,我们却一改初衷,而希望水位降下一些,以改变鱼情诡秘的窘境。因为水满,鱼类获得了更大的空间,水域面积与旱季相比,已扩大了几倍甚至几十倍,使得鱼类在一定空间活动的数量以及次数成反比,一支鱼竿,在通常条件下,要想有必然的丰获,其概率便微乎其微了。

其次是,从水质上看,陈旧库水已被大量放走或蒸发,因大量的新水注入后,改善了湖库的水质,形成富氧的水体,无疑为鱼类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极佳的自然条件。面对饱食终日在深阔之水悠哉的鱼,我们很难用饵把它们哄过来狂咬一番,因而就有了许多钓鱼人落败而归的经历。

再从食物角度看,初秋的时节可以说是一年中鱼类食物最丰盛的时期,具体地说,一是雨水把陆地长期积存的动植物卷入湖库,使鱼类在获取富氧的新水,增强身体机能的同时,有所选择地饱食这丰盛的嗟来之食,故而,我们感受最深的是,雨季初临时,由于鱼类一年中首次进行溯流大量涌至浅滩和近岸,给钓鱼人带来了莫大的惊喜,鱼好钓的景象是难忘的。但这种欣喜的鱼情是十分短暂的,鱼从本能的角度出发,经历几次抵岸的活动,便会返回不易被钓到的水域,及至初秋,涨满水的浅滩再也引不起鱼的特别兴趣,这样我们在用手竿钓近岸时,就很少遇到理想的鱼情了。

第四是,水温的影响很大。秋季时期的气温走向是从高趋低,因而初秋,正是一年中气候最炎热的顶峰也形成了这一时期水温的高峰。受到高温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地方当属湖库坝塘一类的一二米深的浅滩和近岸的水体,而以中午11时至午后4时前最甚。

相对而言,鲤鱼、鲫鱼、草鱼等鱼类喜欢水温高,无鳞鱼中鲶鱼等更容易接受较高的水温,但如果水温常处于二十几度到三十几度时,不仅大量消耗鱼类的体能,还会促使它们食欲大减,对成长极为不利,因而出于生存的本能,鱼类的变温特性就显得突出,它们会随着浅水或狭窄水域的水温的快速提高而游向广阔的深远之水,或者多有外水注入的支流沟渠周边,甚至躲入到山洞石岩水草以及背阴等阴凉之处。对于处于较小水面的鱼,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往往上浮到中上层水域,其行为表现出慵懒少动,就是浮钓也难引起它的食欲。对症下药因水而钓在难钓中获得一定的鱼讯。

对于钓鱼而言,初秋的水情尽管存在诸多的缺陷,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和寻找,在普遍中获取特殊性,趋利避害,钓出较佳的收获。

避开炎热:夏季钓两头的方法仍可运用到初秋,还可取深浅交替做窝的办法全天候钓。即早晚主钓相对的浅滩和水位在2米以内的近岸水域,午时前后的数小时则移至三五米的深水区,守钓大鱼。当然了,这也要求钓手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有意选择深浅均有的水域,要提前选点做窝,水深处多撒诱饵,水浅处少撒诱饵。

寻草而下:热天鱼喜藏于草下,是因为浮于水面的草能隔热消暑,连微小动物也喜藏身其间,让鱼类既能避热又能觅到食物。草间做窝在现成草堂中,主要是因为现成堂中被钓频率高,鱼已猾或鱼少,就是有鱼也是小鲫和小杂鱼,不会有多大效果的。也不要在很厚的草上掏洞做窝,这种地方的草都很厚,鱼多半不愿在此逗留。寻找天然草缝或自然小草堂都是比较好的地方。体会是:钓新不钓旧,即最好是没有人钓过的草堂窝子。

寻流而钓:即在有活水涌出或流入的区域数百平方米范围内,做窝垂钓。越靠近活水源越有鱼咬钩,特别是在下过雨后的一段时间里,鱼讯最快最猛。当然,如果在离主流区较远处做窝,也会有上大鱼的机会。

海竿钓:向几十米外多投诱饵,爆炸钩、串钩钓法兼用。用手海两用竿替代手竿钓,钓点超过一般手竿所及之处,也是能奏效的。

钓组变灵:用主钓鲫鱼的轻便灵活的组合施钓,减弱鱼对钓组的警惕性,以提高鱼的咬钩率。用饵上力求对、软、精、细、小,对钓怠鱼很有效果。

编辑推荐

浅谈温度对垂钓的影响


钓鱼与温度垂钓是一项综合多方面知识的活动,除了调钓和用饵之外,还涉及气候、地形、水情、鱼情等诸多因素,也是钓鱼高手厚积薄发,随机应变的先决条件。野钓中有三分钓技、七分钓位之说。虽说三七开不完全准确(因为还有很多其它因素),但是足见客观因素的重要性。

从多年的实践中,我感悟到在诸多的因素中,天气条件是取决于垂钓成绩好坏的首要因素。我认识一位资深的休闲钓高手,除了钓技高之外,还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遇到不宜的天气,可以十天半月不钓。一旦遇到适宜的天气,他可以连续地出钓。我们很多人往往沉不住气,只要一高兴就顾不得其它了。我曾和他出钓几次,颇受启发,总结一二,分享给大家。

一、气温、水温和鱼的关系

鱼是变温动物。气温影响水温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它们之间的细微变化对鱼的影响,人类是不易察觉的,只有细心地从现象中去摸索、总结。

我的一位老乡曾回忆说四十多年前他和一位日本籍技师顾贺先生一起钓鱼,每次出钓顾贺总带一支温度计,测温度、量水温。估且不论此举是否可取,其严谨科学的态度还是可以令人深思的。

在钓鱼活动广为开展的今天,不少高手已经注意到气温与水温的变化对钓鱼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气温骤然下降,鱼类很敏感,即使在夏季,较急的北风使气温下降过快,气温低于水温时导致鱼停止摄食(在风向转变期间也会停止摄食)。本人在垂钓中有过几次明显的验证。

盛夏,急风冷雨过后,本觉应该好钓,但西北风过后气温骤降,身上凉得有些发冷,原来风中尚有的鱼讯,却在气温下降后变得一动不动。只可惜我没有带温度计的习惯,不能测得气温与水温之差的理论数据,只有感性认识。

两年前有幸看到湖北刘君亮先生也论及此现象,很有同感。但唯一不敢苟同的是在强冷风过后不是气压低水中缺氧,而是气压、气温急剧变化,使鱼一时难以适应,此时气温下降气压增高,而水温相对较高,在此提出这一现象供有心的钓友去进一步探讨。

二、气压、气温及空气相对湿度之间关系及对鱼的影响

风力大小是受气压高低和气温变化影响的,除温度对鱼有很大影响外,气压变化的影响也很大。

气压变化较小时,人是感觉不出来的,而鱼却很敏感。近几年来,天气预报不再预报气压变化,即便是关于风力风向的预报也仅预报大概的风向。

我们也知道目前科技手段很先进,天气预报很准确,特别是在天气形势方面。但是在垂钓中不难发现具体到某一地区时,往往会出现预报的天气情况在时间上或提前或滞后,有时间差现象。这本无可非议,但是这阴、晴、风、雨的时间差,却足以影响当天的垂钓成绩。为此,我们应该学一点气象知识,从预报的天气形势中去分析、判断在本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

特别是当天的阴晴变化(有时预报有雨本地却是晴天,结果第二天才变天,正如古诗所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风向和空气相对湿度情况。空气湿度大小受风和空气乱流的影响,空气稳定时蒸发慢,湿度大天发闷。这种闷热天气鱼类很不适应。

其中最敏感的鱼类是鲢鳙及草鱼。不少钓手都喜欢钓草鱼,但有时却不吃钩,其主要原因在天气上。本人出于某种原因,近几年每天要记录天气阴晴变化以及气温和空气湿度情况。经长期观察发现每逢能钓到草鱼的天气,除气温较高以外(有时气温低些也能钓到),其空气湿度很少超过70%,而湿度在50%~60%时草鱼特别好钓。

但是我们家中不可能都备有湿度表。我观察到在盛夏草鱼好钓的天气时,空调冷凝水很少滴或不滴,说明空气相对湿度小,天气热而蒸发量大。谭佛航老先生曾在一篇钓鲢的文章中写道:钓鲢外部条件很重要(主要指气候、水质、钓点)。而草鱼和鲢鱼一样,外部条件达不到时很少咬钩或根本不就食。鲤鱼和鲫鱼耐力稍强些,但也有不同的影响。

关于气压的认识问题,一致认为气压高时水中含氧量多,缺氧时鱼不爱咬钩。但是,什么情况下气压高,气压和气温及空气湿度又是什么关系?在认识上不见得一致。从地面情况上看温度高气压则低,温度低则气压高。气压高时,空气水分子蒸发的就比气压低时进行得慢,此时空气相对湿度就大。如果遇到高温,无风则必然形成潮热发闷的天气,其昼夜温差也不会很大,这样的天气里鱼是很难钓到的。

三、关于温差变化的影响

一年四季之中,每天昼夜温差不同。温差变化较小的季节往往是在冬季或盛夏。而春秋季是天气多变的季节,也是钓鱼的旺季。昼夜温差过大影响鱼类活动。在北方,春秋季的温差往往在15度左右,而钓鱼适宜的温差变化在10度以内较好,当然不是越小越好(其实春秋季温差也不会太小,尤其是北方)。

在盛夏如果温差在5度以内或更小时,非但钓鱼困难,人也感到不舒服,夜间难以入睡,空气潮热。对于较小而水浅的肥水鱼塘往往会在凌晨翻塘。本人曾有过亲身经历,白天没能钓好鱼,继而夜钓。入夜天气无风潮热难耐,一夜漂不动,天将亮时鱼池骚动,塘中鱼突然乱窜,鲢鱼草鱼很快翻肚上浮而死亡。

综上所说不难看出昼夜温差、空气湿度、气压高低和风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也影响着水中含氧量(当然也和水质肥瘦有关)。需要我们在垂钓中善于观察,从偶然的现象中找出必然因素,通过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来积累自已的经验。

附:适合野钓的天气

1、气温:最适宜温度在20-26度。

2、水温:水温度在20度上下浮动。

3、温差:白天、夜里温差不超过10度,初春最低温度在5度以上鱼开始活跃。

4、气压:气压高,不闷。

5、湿度:湿度不超过50%。

6、日照强度:晴间多云天气,日光不是十分地刺眼,早晚好钓鱼就是这道理。

7、风力风向:冬日无风或吹南风,天气暖和;春、秋吹东南风或东北风,而秋日吹西北风时,虽然水面乍寒,但鱼为过冬拼命吃食,钓鱼效果更好。风力以一二级为宜,四五级以上则不佳。

分析水流对垂钓活动的影响


水流主要来自于雨雪,水体的涨落、水位的变化,对鱼类觅食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在江河、湖泊、水库,只有水流源源不断地输入,水中的溶氧量得以提高,鱼类才能够生存。鱼类呼吸需要氧气若 水流中断,水中含氧量会越来越低、水质逐渐恶化,最后会形成一潭死水造成水中生物缺氧甚至死亡。鱼类对自然界中的各种变化非常敏感,它们能够感觉到人 类难以觉察到的细微变化。因此,学习气象、水温、水流等等对鱼类活动的影响;学习并掌握这些规律,不仅直接影响垂钓成效,避免垂钓中的盲目性。同时也是野钓爱好者由初始垂钓,走向野钓高手的必由之路。

气温的高低会影响到水温,水深、水层、之间的水温差,而水流却能够消除它们之间的制约关系。

流速過快時水体多为混浊,在强水流的冲击下不利于鱼类覓食、栖息活动。水的流速同水温同样有关连,各种冷血性鱼类,总会寻找自己最适宜的水温。

天然水域其水源主要来自雨水和溶化的冰雪。在秋冬时节降雨减少水流随之减少,水位相对稳定。春季到来农业灌溉需要大量用水,因尔会出现枯水期。特别是夏季来临雨水增多,汇集成水流涌入江河、湖泊、水库,水流顺应鱼类逆水而上的生活习性,对垂钓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给垂钓带来正负影响。

水流的强与弱直接影响到水位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鱼类摄食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水流给水体带来大量可食物,同时水中的含氧量随之增高,鱼类觅食活跃。而在退水时期,由于水中食物链发生变化,鱼类熟习的栖息空间改变及大片浅水区可食物裸露地面,引起鱼类的惊恐,逐会游向深水区。渔谚:宁钓涨水前,不钓落水后,已表明其中的科学理念。

夏季高温炎热,水流的自身温度与江河、湖泊、水库的水温基本相同,对鱼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而在春季水温逐渐升高、秋季水温呈下降趋势、冬季水温偏低的不同特点;应根据水流在不同季节强弱及水流温度差异,采取春季钓浅水、夏季钓深水、秋季早晚钓深午钓浅、冬季垂钓深水,顺应鱼类的寻温特点以获取最佳垂钓效果。

夏季水情的不同,给垂钓带来的影响


在夏季的时候,气温、气压等客观因素和一些主观因素等的存在可能会给垂钓顺利施钓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鱼获,那么夏天钓鱼观察水情就是需要了解的。

在这里,我想针对水库这种水域环境中在夏季水情变化可能会给垂钓带来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析,以便垂钓时可以相对准确地认识到夏季水情变化对其垂钓的影响。当然了,夏季水库中水情变化给垂钓者垂钓带来的影响可能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垂钓环境,但是这可以为垂钓者分析其他水域环境中水情的变化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第一,夏季水库中水情变化可能给垂钓者垂钓带来的有利影响

当夏季到来的时候,由于雷雨或者是暴雨天气的增多,因而很可能就会为水库中带来丰富的雨水。当雨水降落到水库水面的时候,其很可能就会起到增加水中溶氧量的目的。而我们又知道,长期生活在水域中的鱼儿就是依赖水中溶氧量来进行呼吸的。

同时,夏季雨水的出现还可以起到携带地面上物质的作用,如植物碎屑或者是其他一些东西等,从而就可以为水库中的鱼儿提供一些饵料。此外,雨水的注入还很有可能会起到促进水库中微生物生长的作用,这些微生物也是可以作为鱼儿天然的饵料的。

需要注意的是,雨水的出现还会起到诱惑鱼儿到水域中上层进行嬉戏或者是觅食的作用。所以说,垂钓者就可以借助更为简便的垂钓用具捕获到鱼儿。当然了,随着雨水总量的不断增加,水库中水位也会得到相应地上升,此时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也会随之扩大,这对于鱼儿来说是比较有益的。若垂钓者可以抓住这个垂钓时机进行垂钓的话,其是非常有可能获得满意的垂钓效果的。

第二,夏季水库中水情变化可能给垂钓者垂钓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了解了夏季水库中水情变化可能会给垂钓者垂钓带来的有利影响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其可能会给垂钓者垂钓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垂钓者认识到一个事物的两个层面。

首先,水库中的水大多是来源于水库的中上层或者是天然雨水的。随着夏季的到来,雨季的出现也就不晚了。通常情况下,雨季的到来就可以为水库起到蓄水的一个作用。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虽然夏季的时候,雨水的到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充水库水量的目的。

可是,由于水库中的水长时间的都是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之下的,所以对于其水质可能就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一旦水库中水质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直接影响到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多种鱼类。其中突出表现在:水体没有自我更新的能力,所以鱼儿的排泄物、其他污染物等可能都会在此处聚集,最终造成水质的污染。

同时,当夏季雨季到来的时候,也往往会进入到水库发电的高峰时期,因此其可能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水位的下降。当水位下降之后,很可能就会对鱼儿自主嬉戏的场所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最终可能就会影响到鱼儿的生存。

总之,垂钓者夏季在水库水情变化的情形下垂钓时,是非常有可能面临两种垂钓情形的。垂钓者要做的就是尽量发挥其对垂钓优势的基础上,避免不利因素的发挥。

漫谈水温变化对垂钓的影响


在春秋季节钓鱼,天气越好鱼越难钓。我们几位钓友也谈过这问题,大家一致的看法是,觉得还是温度在起作用。由于我们居住在北京,只能以当地气象条件为依据。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头天晚上的气温低,第二天定是一个好天气;如果晚上气温较高,第二天可能就会出现阴冷。也同样感到天气不好人不舒服,可上鱼却不错,这是为什么?有鱼和水两个方面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水温的变化在导演这一切。

先说鱼。它是变温性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升降。在变化的过程中鱼儿有两种表现,一是鱼的趋温性,哪里水温合适它就向哪里游。二是在水温突然发生变化时,鱼儿会调整体温,在调整过程中,它不会好好咬钩。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解去看待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

天气好,昼夜温差大,气温必定会影响水温,但水温的。变化不如气温变化明显,气温说变就变:刚才还暖洋洋的,一阵西北风吹个透心凉。水温的变化可没有那么快,但还是在变,人一时还感觉不到水温在变的时候,长期蜗居于水的鱼儿感到了,在这骤变的过程中,鱼儿不舒服,表现就是不进食。头天晚上气温低,鱼儿处在低水温条件下过得正常。当第二天天气变暖,水温在慢慢升高,鱼儿要调整体温,在这调整过程中,它不会好好进食,这就是天气好鱼倒不爱咬钩的原因之一。

另外就是鱼的趋温性。在早春或晚秋,草、鲢、鳙等鱼都不爱咬钩,只有底层的鲫、鲤还会咬钩。所在北京地区,这个时候在室外垂钓通常是以钓鲫为主,也能钓上鲤鱼来。鲤鲫都是底栖性的鱼,当水温正常时,它们一般都待在水底,所以在底层鱼的密度大,这时将钩下到水底,较易上鱼。如果天气变好,太阳出来,水面升温快,鱼儿会趋温上浮,离开水底,这时还将钩子下到水底,等于将钩下到无鱼区,难以收获。如果此时追着鱼下钩,采用钓浮的方法,效果也不会好,这是因为鱼儿还在调整体温,再者表层水温虽高一此 但达不到鱼儿适宜的温度,它也不会正常拿食,所以这时钩虽下到有鱼的水层,鱼儿仍不会咬钩。

那么早春和深秋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为什么上鱼倒好,这就是与上面说的情况相反,白天天气不好,水温不论白天和晚上,上下层的变化都不大,鱼儿不会上浮,水底鱼多易上钩。这些就是我们在春秋季节钓鱼的体会。

水温突变,鱼不爱咬钩,这是垂钓者能经常体会到的事。在我们生活中有时偶然会遇到这种事。许多年前我家养了一缸小鱼,时间长水脏了,当时也未作任何考虑,就将原来所有的水都倒掉,换上新水,结果冰凉的水,使小鱼都趴底不动了,鱼儿就像得了一场大病,经过很长时间才缓过来。

鱼儿怕新水,也就是因水温突变之故(也有水的其他质量的变化),鱼儿不适,要进行体温的调整,去适应新的水温,如果温差太大,且变化迅速,鱼儿经不起这样的刺激,就和鱼缸换水一样。有些不大的山塘小水库,因农业用水,或因下大雨,水的增减变换非常明显。我们在垂钓时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上当多了,也得到一些经验,就是新水很难钓到鱼。

因水温突然改变而钓不上鱼的例子很多,也以春秋为例,早上上鱼还不错,等到太阳升高气温也随之上升,水面经太阳照射,水温自然也会提升,可这时上鱼倒不好了。这也是因为鱼儿趋温向上浮,水底无鱼,底钓效果当然不佳。

钓友中还有一个普遍应用的经验,就是选进水口为钓点这是因为鱼有顶水上游的习惯,再者流水会起到增氧的作用,所以进水口鱼多,钓友们往往作为首选的钓点。我们循着这个经验,但上了一次当:有一次我们占了这么一个进水口,久钓之后并无收获,原来放进来的是冰凉的深井水,鱼儿不仅不来,反而远离这股冷泉。

总之,水温的变化,就像魔术师在施展魔法一样,捉弄我们这些钓鱼人,搞清楚这些变化很难,但又很有吸引力,这恐怕也是钓趣之所在。

不同风向的天气对垂钓的影响


一年四季都有风天,不同的风向对垂钓有着不同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一、有利于垂钓的风向

1、在刮风的天气能够很直观的知道风力大小以及风向如何,而气温和水温受到风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水域面积比较大的水域,容易有风浪形成对垂钓影响就更大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会选用稳定性好抗风浪性能好的浮漂。

2、一般来说在刮北风和冬风以及西北风的天气时,鱼情会比较好一些,而在刮偏东风和西南风的时候鱼儿会比较差一些。

3、不少钓友认为西南风不适合垂钓,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西南风也会有不错的收获,比如说在连续刮北风的冬季转为西南风的话,气温会有小幅度的上升,晴天垂钓的话收获会可能好一些,所以说刮风天气并不是都不适合垂钓的,需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因素。

4、刮风天气对鱼情都会有直接的影响,只是幅度不一样罢了,比如说在刮风天,草鱼、鳊鱼和翘嘴等这些中上层活动的鱼儿会表现的非常积极,有很多食物飘落并且溶氧量增加,此时垂钓效果非常好,根据鱼种搭配好合适的钓竿即可。

5、有风浪的时候,水体的温度会受到变化,在寒冷天气,鱼儿游到温度较暖的背风向阳处活动,而夏季高温天气鱼儿则会到溶氧量高,水体清凉处活动。

二、不利于垂钓的风向

1、通常刚进入夏季的时候风向会连续不断的变换,这种天气是不适合垂钓的,此时的南方气压比较低,也比较的闷热,早晚间垂钓效果还不错,而中午温度升高之后,鱼儿开始浮头,水体中缺乏氧份,就算有食物也无心进食。

2、初夏的西北风容易和夏季的风形成对抗,出现锋面雨,下雨之前天气会比较的闷热,水体中的溶氧量比较低,此时鱼儿基本都在浮头呼吸氧份,鱼儿难钓的很大原因就是溶氧量比较低。

3、一些有经验的钓者在挂西南风的时候会使用拖钩和逗钓来诱鱼,或者直接在下风口守钓,一般此时下风口的溶氧量非常丰富,受到风力影响容易汇聚食物,会有不少鱼儿在此处活动,挂上钩饵直接开钓就是了。

三、不同天气风向对垂钓的影响

1、一般在刮东北风的时候说明天气会出现变化,此时的鱼儿也会预感到未来天气会变化,就会聚集在水底疯狂的进食,吃钩率是非常高的。

2、刮北风和西北风的天气,垂钓效果就稍差了一些,具体还是跟温度有关,而刮西南风的天气,通常鱼情都比较差,基本上没什么鱼口,只有在春季垂钓鲫鱼的时候或许会有一些收获。

3、进入春季之后大部分的刮风天气对垂钓都是有利的,风浪的形成会大量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这种情况下鱼儿的活性都比较强,进食欲望也比较高,此时的各类生物开始疯狂生长,水体中很容易被吹落果实、昆虫等一类鱼儿爱吃的食物,一般除了刮北风和西北风之外,大部分天气都有不错的收获。

4、当有一阵雨下过之后出现晴天的话,此时垂钓浅滩的收获是非常好的,还有就是晴朗无风的春天也是非常好的上鱼天气,只要不是在降温天气垂钓,基本上春季的鱼情都不错,而春夏和秋季,如果刮南风或者刮西南风的话,垂钓效果就会受到不小影响。

最后在说些不适合垂钓的天气,一般在雷阵雨来临之前、炎热高温的夏季,骤然变温的天气、有浓雾的低压天气、春季寒潮来临的变温天气、秋季的西北风和冬季的阴雨天鱼情都可能比较差,出钓时一定注意。

风力与风向对垂钓活动的影响


现如今气温已经开始回升了,想必是十分利于出钓的。这使人想起了刮风天气对钓效的影响,我们不妨熟悉一下风力与风向两大因素对垂钓的利弊,以后出钓时可据此选择有利的出钓时机。

一、刮什么风利于垂钓

刮风的天气,我们能容易地辨别出风向,风力的大小也是可以测定的。气温水温对钓效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其次就是风向与风力的影响。尤其是在面积较大的湖库,水面的风浪十分明显,也直接影响着垂钓活动。

在实践中人们摸索出了一般规律,就是刮北风与东风或者西北风时,钓效比较好;而刮偏东风或西南风时钓效较差。

尤其是人们普遍认为刮西南风不利于出钓,但少数情况下刮西南风却比较好钓。比如冬日连续的北风转为西南风时,气温会有一定的回暖,在晴天出钓往往获鱼很多。可见刮风天气对垂钓的影响并不一定全都是不利的,有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它自然的因素,比如鱼群的密度,有无阳光照射,温度是否适宜,以及钓位的选择等。

刮风天对部分鱼种的活跃度有直接的影响,比如草鱼与鳊鱼,还有翘嘴等。这与这些鱼的觅食习惯有关,因为它们喜欢在水体的中上层寻找食物,风力使很多天然的食物落于水面,它们就会浮上来抢食。

刮风会使水体的溶氧量有所增高,鱼儿一般活跃度较高。多数鱼儿喜欢比较合适的水温,一般哪里水温较暖就会游向哪里觅食,但炎热的夏季水表温度太高,鱼儿是耐不住的

二、风向随意的改变不利于垂钓

一般刚进入夏季时,风向在同日都要变换几次,这样的刮风天是很不理想的。此时南方地区的气压较低,天气十分地闷热,而且此阶段多南风与西南风,这是受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两股夏季风影响的结果,早晚虽然感觉比较舒适,但是中午前后气温上升较高之后,就到了鱼儿浮头的时候了。因水体缺氧,草鱼鳊鱼以及鲢鳙鱼等就耐不住缺氧的水体环境,即使有丰富的食物,它们也是不会吃的。

初夏往往西北风与夏季风形成对抗的局面,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吹来,遇上北上的东南风或西南风,就会形成锋面,降雨就是锋面雨,这种雨来临之前天气是十分地沉闷的,水体就十分地缺氧了,因此鱼儿才会浮头,人们才以为是西南风直接导致了钓效的不好,其实究其原因还是水体溶氧太差的缘故。

这两种风向的较量,使水体上下不断进行热交换,但是水中的氧气始终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尤其是下雨之前沉闷的天气。再就是水体的温度范围不适合鱼儿活动,鱼儿只有浮头寻找氧气充足与水温合适的地方,此时是难以钓获它们的。

聪明的钓者会在刮西南风时用拖钩与逗口之术诱鱼上钩,或者改到下风口守钓,因为下风口风力大,容易使水体增氧,鱼儿也能轻易获得水面的天然食物。水草是鱼的主要活动场所,一是光线较暗,水草利于它们隐蔽,食物也多,所以钓水草是常用的方法。

三、不同的天气(包括风向)对钓效的影响

刮东北风时预示着天气将要发生变化,鱼儿集中于水底,咬钩率很高。刮北风或西北风时次之,刮东风或东南风时就要看气温如何了。刮西南风的一般规律是不上鱼的,鱼儿浮头是不会进食的。刮西风或南风钓效一般较差,只有在春季钓鲫有点效果。

春季到来后,刮风天多是对垂钓有利的,风浪使水体含氧较高,鱼比较活跃,而且水中掉落的小虫等天然食物很多,春季除了刮北风与西北风钓效稍差之外,其它风向一般都有较高的上鱼率。

雨后天晴刮南风,钓浅滩尤为合适。当然春日晴朗无风,是最适合垂钓的了。只要不是寒潮来袭,春日基本上是钓鱼的黄金时期。春夏秋三季,一般午后刮南风与西南风钓效不太好。

最后看看天气,有很多不适宜垂钓的天气,比如雷阵雨即将到来之前,炎夏高温时段,气温陡升与陡降的时候,浓雾的低气压天气,春季寒潮来袭,秋季刮西北风与冬季的阴雨天等,都是钓效较差的天气。

2020冬钓技术之天气水情环境分析及垂钓影响浅述


在我看来,钓鱼其实是一个不断认知自然规律,总结规律和适应规律的过程,钓鱼的最高境界,是与自然相融,从一缕阳光、一阵风、一朵浪花中去感知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本地冬季野钓的河道大多是通潮的流水河,河底情况复杂,潮水往来不息,加之冬季不规律的寒潮降温,这些都给冬钓增添了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但凡事都有其两面性,正是这种复杂多变的特性和鱼类自身集群过冬的本能,才使得冬钓更有针对性,较之其它三季更加有迹可循,更加考验钓手对自然规律和鱼性的认知水平,若能做到因时、因势不同,综合分析,合理应对,则可游刃有余,其中的乐趣远非语言所能表达。

一、天气

还是先从天气说起,冬天最常见北风、西北风,我们这里冬天主要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风从北方来,带来的是大风降温或者雨雪天气。

一般来说,刮北风的时候,以晴好天气为主,如果风力较大,则降温明显,昼夜温差大。若长时间持续微弱的北风,温度不降反升,是一个缓慢升温的过程,这期间气温变化平稳,温差小,视线开阔,体感舒适,是冬天较常见的天气状况。

西北风大多出现在急剧降温的情况之下,往往伴以大风或雨雪。降温时若为晴好天气,则温差较大,如有雨雪,雨雪当天气温暂时不会下降太多,真正的冷是在化雪的时候,水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气态,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化雪时虽然普遍艳阳高照,体感却十分地冷。刮西北风的前一天有可能是东风天气,也有可能是南风高温天气,这两种情况决定了降温前一天及当天的温差大小,要区别对待。

东风或东北风的条件下,常见阴、雨或多云天气,此时气温恒定,温差小,持续时间一般较长。长时间的阴雨天,特别是阴而不雨的情况下,空气对流缓慢,气温持续缓升,往往会导致霾的形成。这种霾和南风升温天的霾是有区别的,阴雨天的霾空气中多为潮湿颗粒物,湿度大,往往全天不散,南风天的霾大多在清晨形成,空气相对干燥,太阳照射下,基本到中午时就慢慢消散了。

南风、西南风和东南风都是升温天气,比较而言,南风、西南风升温较为迅速,东南风强度相对较弱。这三种风向条件下一般多为晴或多云天气,风力不大但温差大,南风向天气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稳定之后当低温值逐渐上升,风向也会随之改变,往往会转变为以东风或西风为主,并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下一个寒潮袭来。

西风是变温周期的调节过程,一般以多云或晴好天气为主,温差较小,风力也不太大。西风天气正常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往往在南、北风向交替变换的时候出现,是相对较为平稳的天气状况。

二、潮水

说完天气,再来说说潮水,和天气一样,潮水也是人力不可控的因素,不同的是,潮涨潮落就好比是花开花谢,是有规律可循的。潮水的涨落主要受月球引力的影响,一般以十五天为一个轮回,每个轮回包含一次最高位的涨潮和一次最低位的落潮,若以波形来演示,两次潮位均值之间应该包含一个完整的波峰和一个完整的波谷。

这十五天里,每一天的水位都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天,潮水也会出现两次小的涨落,高潮时间一般维持一个多小时才开始退潮,一涨一落间隔六个小时的时间。潮水不但受月球引力的作用,还会受到季节和上下游水位的影响,特别是凌汛期、雨季或者水库蓄水、放水的时候,都会对水位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三、钓点环境

除去上述两个方面,影响冬钓的另一大因素是钓点本身的地势特征和特性,包括水底的地形,河水的深度,水体的肥瘦,沙质底还是腐质底,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树枝杂物的分布等,每处钓点都有与众不同的特性,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钓点也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

以上三点只是从现象层面做个概述,下面切入正题。

冬钓与其它三季最大的不同在于,冬天是人找鱼,其它三季是鱼找食。冬天鱼有聚窝的习性,活动范围较小,进窝吃食的时间和窝点距离鱼群位置的远近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打窝的位置距离鱼群越近,窝点进鱼的时间就越短,反之,如果窝点选择在远离鱼群聚集的位置,可能一整天都无鱼问津,这种情况在实际作钓中并不少见。

且鱼是变温动物,需要不断调节在水体中所处的位置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季风、气流、光照、雨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冬天垂钓,选择钓位可以结合过往垂钓的经验参考执行,或者在垂钓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比较、积累,总结出一定的规律,这样就能逐步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关于冬钓技术的分析,其实很早就有这个想法,但几次提笔,又匆匆放下。有些东西在脑海里酝酿,却又找不到好的切入点,就一直搁着。这里说了下天气和水情,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影响冬钓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方便我们选择好钓位。

秋季雨后水质变化对钓鱼的影响


降雨对钓鱼来说有利有弊,在初秋时段,降雨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对水域内的水量和水质产生影响。

根据钓鱼经验可以知道,垂钓时,水情对垂钓活动的影响异常重大,雨季、以及涨水对垂钓带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又该如何去处理这些变化,这将是最近一段时间内,钓鱼人们去思考的事情。

水质变化对垂钓的影响

水域内水质变化的原因不外乎几样:上游补给、地下水补给、降雨。地下水的补给很稳定,以当地的地下水水位为标准,不在此描述,重点在于上游补给和降雨影响,在这个季节内,上游的补给水量,同样会受到降雨量的影响。

一般来说,初秋的降雨量水平稳定,但是涨势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全国范围的蓄水期。在这一时期内,水流的流动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水质的影响深远。

从垂钓的角度看,降雨带来了新鲜的水,巨量的新鲜水补给,将水体内的陈年沉积冲刷走一部分,降低了水底的污泥含量,减弱了水体的污染,而且增加了杂质气体的排放,鱼类变得更加活跃。

另外,新水的涌来,必然会带来含氧量的提升,水质提升的同时,水中溶氧量也达到了峰值。

大量新涌来的水量,会造成水域内的水质变好,但也会稀释水中的各类微生物,富氧生物,将肥水状态降低,重新变成瘦水。这是鱼类为了觅食需求,活动的范围会增加,活动量也有所提高,重要的是,觅食更加积极,吃钩率大大提高。

在秋季阶段,由于气温的变化,新涌来水量的水温降低,将原始水域的水温大幅度降低,尤其是下层水体,水温明显降低。这种情况下,会造成部分鱼类上浮,可以钓浅边鱼类。

最后,新水从上游而来,或者降雨而来,都会携带较多的食物,鱼类会因此前往水域出入口处觅食,或者上浮表层水域觅食,钓鱼人应该趁机选择合适钓位。

秋季降雨垂钓

秋季降雨多是绵绵细雨,甚至会延续数天之久,在降雨持续一段时间后,水温和气温都变得很稳定,这时在出门钓鱼是最佳时机。一方面,水体中的溶氧量达到峰值,各类生物都非常活跃,鱼类也有充足的食欲。另外,水体的食物也有所增加,鱼类觅食活动范围大,捕食迅猛。

在饵料选择上,诱饵应该选择更加优质的食物,比如当季的谷物粮食饵料,经过炒制,炒出香味后,混合酒米做成诱饵,或者直接侵泡入药酒当中,增加诱鱼效果。在钓饵上,选用荤素搭配,满足现在季节鱼类的觅食需求,比如红蚯蚓,白蛆,面团,米饭等。颗粒物为主,荤素有搭。

雨天垂钓时,首先要配备好钓鱼防护装备,雨衣、雨伞必不可少,雨鞋也不能忘,水边湿滑,危险系数提升。另外,雨天选择近岸垂钓,也会使用稍长一点的钓竿,方便掌握垂钓范围。在钓钩方面,选择伊势尼七号左右的钓钩,大小适中,大小鱼都可以上鱼。钓线方面则以1.5号钓线为主,轻坠为主,浮力大的浮漂辅助,这样出来的钓组非常灵敏,上鱼漂相显著。

钓饵穿好后,缓慢抛向钓点,声音其实不用太在乎,降雨期间,水声干扰大。在钓饵到达水底后,缓缓提下饵料,然后再自然下降,模仿自然活体。考虑饵料的雾化,变色,活体等因素,应该及时的更换钓饵。

最后,溜鱼时,要耐心,稳住情绪,慢慢的来,一点一点的将鱼类牵引至宽阔水域。

垂钓者对鱼情水情及其它因素的理解


对于垂钓爱好者们来说,无论是到哪里进行垂钓,首先你要做到的就是对垂钓水域的水情鱼情有个了解,不说让你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至少也要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垂钓的时候才不会出现毫无头绪、无从下手的现象。

特别是有些垂钓爱好者们喜欢到野外进行垂钓,初到一些陌生的水域进行垂钓,如果对这里的水情鱼情不做一个了解的话是很难进行垂钓的。

不懂得观察水情、鱼情,自然就很难的找到一个好的钓位,而钓位找的不好,在垂钓的时候恐怕想要有个好的垂钓结果多是不可能的事儿了。

所以啊,垂钓爱好者们想要在垂钓的时候有个不错的收获,那就要先懂得观察水情、鱼情。

第一、鱼情

垂钓者们在选择钓位的时候有个比较简单方便的方法,那就是根据水面上的鱼星进行选择。

鱼星是鱼儿们在活动的时候吐出的泡泡,当水面上的鱼星比较多的时候,就说明此处的鱼儿也不少,垂钓者变可直接挂上钓饵下竿在此处垂钓了。

当然,不同的鱼种所吐出的鱼星也是不一样的,垂钓者们要懂得分辨。

比如鲫鱼的鱼星偏小但比较密集,鲤鱼的鱼星多是一连串大泡小泡相连,草鱼的鱼星则会非常大。

除了鱼星,我们还可以根据鱼花来判断水中鱼儿的情况,不同的鱼花也会反应出不同的鱼儿讯息的。

比如水中出现鳡鱼花时就说明水内的鱼儿会比较凶猛,而水中出现游鱼花时则说明水中的小杂鱼比较多。

另外,在夏季垂钓草鱼的时候,特别是下过雨之后进行垂钓,垂钓者们就可根据鱼花来钓。

第二、水情

说到水情,我们首先就要根据水域的颜色判断一下我们在垂钓的时候该使用哪种方法比较好。当水域内水体颜色比较浅,水比较清澈,我们在垂钓的时候就要选择钓远处的深水区。

如果水体比较浑浊,那就最好选择在近处进行浮钓。

这些情况对于肥水和瘦水塘同样使适用。

还有就是我们垂钓的水域内有较多的水草的时候,我们不妨选择在水草的附近进行垂钓,这里通常也会有很多的大鱼出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水草区域进行垂钓一定要防止出现挂底的现象,建议垂钓者们最好多带上几副线组。

第三、其他的因素

在选择垂钓的好钓位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下我们垂钓水塘的形状问题,这也是可以帮助我们决定何处是垂钓的好地方的。

比如垂钓的鱼塘是方形的,那在选择钓位的时候就选择各个角;如果垂钓的鱼塘是圆形的,那好的钓位就是鱼塘的北边区域了。

另外一年四季、一天中太阳的变化对于我们的垂钓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特别是到了夏季,垂钓者们在垂钓的时候想要有个不错的垂钓结果,不得不考虑太阳的因素。

鱼钩和饵料的重量对垂钓的影响


经常在好钓鱼论坛看到钓友们垂钓的时候都会注意钓位、钓具的选择,线组的搭配还有饵料的制作,但是很少人关注饵重还有钩重的影响。其实这两个方面是很重要的,它对于我们其他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下面列举几个钓鱼常见的问题以及钩重和饵重对垂钓的影响。

我们在钓鱼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以下的问题:

1、已经开始垂钓了好长时间,但是还是不了解水下的钩饵是什么状态。曾经有过一位钓友去参加竞技垂钓,一直等到比赛结束才发现钩饵并没有到底,自己之前都是在白白浪费时间。这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到饵重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将饵重以及漂目都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关系才可以将鱼钩沉到底。

2、并没有了解到钓灵还是钓钝,我们会常常观察别人的调目,还可能询问别人使用什么型号的子线,什么样的饵料,其实仅仅是了解这些还是没有太大用的,我们还要仔细地观察他们用饵的轻重以及大小,还要注意漂尖的粗细程度。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全方面的了解到别人的钓灵还是钓钝。

3、找到底之后,换饵之后,调目也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了。这是因为我们的饵重发生了变化,当我们使用的橡皮块的重量与钓饵重量是不一样的时候,钓饵的状态就会与之前发生变化,那么自然调目也就会发生变化。

4、我们不要老是使用同一种调漂法,我们要学会变化,在使用不一样的饵料,钓不一样的鱼儿的时候都要改变调漂的方法,这样才可以做到心里面有数,一切都在掌握中,有一个不错的收获。

上面是我们常常遇见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调漂的时候,必须要注意钩重和饵重的情况。

我们会根据不一样的水情、鱼情来选择不一样的钓饵,不一样的状况下可以使用腥味的饵料,香甜味的饵料或者是混合的饵料,还要注意饵团的大小,一般都是在钓大鱼的时候采用大的二团,在钓小鱼的时候使用小一点的饵团。

因为我们使用的饵团的大小不一样,所以调漂也是会有不一样的。而且我们还可以使用像红虫,蚯蚓之类的虫饵,使用这种饵料,就不要将钓组调的过于灵,而是要要钝一点,这样我们才不会有一点动静就会显示出来。还有一种更加特殊的拉饵情况,这种拉饵很是轻盈,而且进入到水里面就会发生雾化情况,所以最后到达水底的饵料的多少是不清楚的。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地调漂。

我们在垂钓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水情变化或者是鱼情变化,所以我们就要在垂钓的过程当中及时调整钓组的状态,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饵料的重量来改变钓组的灵钝,一般来说,饵料稍微多一点,触底就会更多一些,饵料少一点就会产生相反的状态。

希望上面的这些介绍可以在垂钓的过程当中对我们有一些帮助。

安静环境对野外垂钓效果的影响分析


野外垂钓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导致我们钓不到鱼,这里面问题有很多,其中环境嘈杂对水下鱼儿产生惊吓,往往是我们钓不到鱼的罪魁祸首,这一点我们下面细细的分析一番。

经常垂钓的人都知道一个安静的环境对垂钓是多么的重要,而嘈杂的环境对鱼情的影响有多大,所以在选择钓点的时候通常会优先选择僻静的地方,但是在一次垂钓的时候,刚开始鱼情比较好,后来一个钓友看到这边上鱼不错,也就跟过来一起钓,砰砰砰几声饵料入水,浮漂半天不见动静,后来小杂鱼开始捣乱,这种情况下说明大鱼被吓跑了,而小杂鱼又前来捣乱,就不怎么适合垂钓的。

也有人认为岸边说话不影响垂钓,其实这样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岸边声响对鱼儿有多大的影响,因为鱼儿基本上都是在深水或者较远的水域中活动,只有发现岸边安静安全了才会到浅水处活动,这种安全程度跟岸边的声响动静是有很大关系的,夜间鱼儿好钓的原因就是人迹少,声响少,鱼儿才会放心到岸边活动。

另外鱼儿抗饥饿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通常情况下宁愿不吃食物也不愿让自身暴露在危险环境中,所以也不能认为使用好的饵料能让鱼儿抛开安全去进食,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鱼儿才敢于进食,而选择好的饵料之后才会让鱼儿乐于进食。

如果清早起来的早的话,在钓场就会看到离岸边只有半米远的水草区,经常会有鱼儿在这些地方活动进食,但是稍微有动静产生,人一靠近的话,鱼儿就会迅速远离,这就是鱼儿对外界环境的警觉性,在垂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鲫鱼和鲤鱼是国内常见的淡水鱼,在大部分水域里一年四季都可垂钓,虽然受地域性分布和季节影响会对吃钩有一定的影响,但大部分情况下,只要钓友用好饵料,这两种鱼还是愿意咬钩的。

但万事没有绝对,鲤鱼和鲫鱼这两种鱼儿其实吃钩非常的谨慎,如果被钓滑了,或者温度不适宜的情况下,咬钩会比较轻,有很多试探性动作,这个时候,钓友就要耐心垂钓。不要过多的逗弄,尤其是上面说的干扰影响,在垂钓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一个安静的环境,在搭配上入口性很好的线组和钓钩配置,中鱼几率会大大的提升。

风向与风力对垂钓的影响有哪些


其实我们在进行垂钓时对于天气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天气的状况很容易影响水里的鱼儿的活动状况,对于我们的垂钓能否有收获也有很大影响。所以,许多垂钓爱好者在准备垂钓之前都会提前几天留意天气的状况,防止天气的原因影响了我们的垂钓。

虽然一年四季内下雨、下雪、下冰雹不是常有的,但是刮风的现象确是每个季节都不可避免的。别小看了这每天不同方向刮来的风,其实啊,它对于鱼情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当一些垂钓新手还在抱怨有风的天气时,资深的垂钓老手早就开始在风向、风力中研究如何垂钓了。

虽然说无论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刮风的时候都能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给水里的鱼儿带来一些食物,帮助它们解决吃食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有风天气都可以进行垂钓的。

通常我们想要在有风的天气进行垂钓,那就需要根据风向和风力判断今天的风是能帮助我们的东风还是会给我们添乱的风。

第一、什么是适宜垂钓的风?

一般有东北风或者有东南风的天气时是很适合进行垂钓的,不仅白天垂钓会收获颇丰,就是晚上垂钓也会让你满载而归的。风力比较小时便可使用手竿逆风进行垂钓,如果风力有些偏大那就改手竿为海竿,使用海竿进行垂钓。

另外,无论一年四季哪个季节,只要是刮东北风的天气都是垂钓的好时机,此时的鱼儿感知到天气可能要变了便会疯狂的觅食,咬食非常积极。

第二、不适宜垂钓的风有哪些?

首先来说,无论是哪种风向,只要风力超过了五级,那都是不适合进行垂钓的。五级以上的风可谓是大风了,此时水面上多会起浪,面对大风大浪鱼儿自然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的,即使你的饵料再好,味道再有诱惑力,它们也是不会出来的。

刮西风时是不适合进行垂钓的。刮西风时多为干燥的天气,空气中缺乏水分,鱼儿待在水里也容易烦躁,会频频的浮出水面透气。

刮东风时也是不适合进行垂钓的。刮东风的天气多为将要降雨的天气,鱼儿的吃食较差,多会潜伏于水底不愿意游动,垂钓比较困难。但下过雨后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刮西南风时更是不适宜垂钓。

刮西风鱼儿会上浮,而刮西南风的时候鱼儿上浮的现象更是非常严重,甚至一些喜欢长期在水底活动的鱼儿也会舍弃水底而上浮到水面。

如此一来我们精心准备的应对目标鱼的方法和饵料都无法适应现在出现的情况,进行垂钓自然是不可能有收获的。

还有最后需要提醒各位钓友的是垂钓一定要灵活,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要硬抄照搬的。以上提到的风力风向对垂钓的影响是大多数的情况,在具体垂钓时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2020秋季水情对垂钓的影响》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秋季钓鱼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