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提竿技巧。

垂钓的人都知道鱼咬钩时的标相有很多,那什么时候提竿,才是中鱼率高的关键,如何把握好提竿时机,就要先了解各种鱼咬钩摄食的特征,垂钓者必须掌握不早不迟这个火候即时提竿,才能保证上鱼率最高,跑鱼最少。怎样掌握不早不迟这个火候呢?

一、不同品种的鱼,摄食的特征也不同:

1、鲫鱼吃饵轻柔,当它发现食物后,并不马上吞食,非常谨慎,而是看一看,转一转,用尾巴扫一扫,再嗅一嗅,尝一尝,如果稍有异样便逃匿了。

2、鲤鱼吃饵凶猛。吃食时常毫不考虑,鱼讯明显剧烈。所以钓鱼最难的是钓鲫鱼,也是技术要求最高的。

二、基本标相:

1、鲫鱼咬标一般是先点动两三下后,才开始送标。这种标象是鲫鱼在正式吞饵之前,对饵先要进行品尝,即吸~吐~吸~吐,标也一下一上,一下一上点动;也有直接送标的现象。当鲫鱼感觉饵香又无异物时,才会吞食抬头游走,标尖即向上送起。

2、鲤鱼觅食是头朝下,尾巴朝上用嘴拱,寻找腐殖质中的食物,鲤鱼吞饵不像鲫鱼那样谨慎观察,用身蹭、尾巴扫,而是动作迅速、干净利落地把食物吞入口中。

三、钓鲫鱼跑鱼主要原因:

由于鲫鱼有大有小,季节气温有高有低,钓场的水又有深浅,水质有不同,饵料有软有硬(个人用饵的习惯),钓组的灵钝,风向、风力等等,因此,鲫鱼咬标有顿口,不容易抓住的,如果抓住顿口,中鱼率在90%以上,另外有送标,送标有高、低、有快、慢之差别。

这就容易使垂钓者提竿时机掌握不准(尤其是初学者)。不是提早了,就是提晚了。早了,鱼还未将钩饵吞入口中;晚了,鱼儿感到饵不对味或有异物,或被钩尖刺痛,已将钩饵吐出或即将吐出。在这种情况下提竿,不仅容易把嘴圈钩下,而且极易跑鱼。如果在窝中跑鱼,鱼极易受惊,被惊走的鱼短时间很难再回来,这样就大大影响了上鱼率。

四、提竿时机:(以鲫鱼为例)

1、荤饵、硬饵提竿宜晚些,素饵、软饵提竿宜早。

2、小鱼提竿宜早,大鱼提竿宜晚。

3、水深1.5米以下宜晚,水深在3米以上,信号传到浮标慢,提竿宜早,因为提竿后线的传导也需要一些时间。

4、季节、温度提竿时机区别更大。北方冰雪刚融化的初春、由于气温低,鱼的身体僵硬,进食的欲望也差,所以吃饵的动作很小,很少有高送标和黑标现象,所以这时只要标动就要提竿。夏季、秋季天气热,水温高,鱼活动频繁是觅食的旺盛期,鱼咬钩的开口大,所以提竿宜晚。冬天鱼开口特别小,不愿意活动,所以只要标动就提竿。

5、水的流速也有关系,因为有急流、缓流、静水等之分,因为我没有钓过前面两种,所以没有方面的经验。

6、传统钓由于是铅坠落底,通常是两只子线及钩横卧,鱼讯传导较慢,提竿宜晚。台钓是悬坠钓法,信号反应快,提竿要按照常规或早半拍,总之,轻坠宜早不宜迟,重坠宜迟不宜早。

7、另外提竿的时机,对于送标到何种程度提竿才恰到好处,众说纷纭。有人主张只要标看的准,提竿宜早不宜迟;有人说漂尾上升几厘米或几目提竿最合适等等。上述提法不正确,也过于机械。如照着去做,仍会出现频频跑鱼或提空竿现象。那么,怎样的标相提竿才不早不迟正是火候呢?提竿的最佳时机是在鲫鱼已将钓饵吞入口中而又尚未吐出之前的一瞬间,即漂尾上升后由快转慢欲停的瞬间,这个时间稍纵即逝,最多不超过一秒,在这个关键时刻提竿,中鱼率可达90%以上。

那么送标欲停的瞬间这种状态可能在1、2、3、4、目也可能在5、6、7、8目,在不同的钓点、不同的水域、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温度、不同的风向、鱼的大小等等等等,送标的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每到一钓点钓鱼,必须特别注意前几次鱼咬钩的标相,标相在什么状态下中的鱼、什么状态下跑的鱼,中鱼摘钩时要注意钩在了鱼嘴的什么地方,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达到百发百中.

在同一钓点钓鱼,每个人使用的标不一样,有细尾、有粗尾,有浅水标、有深水标、有长标、有短标,所以不要问别人送几目、沉几目,要自己根据自己使用的标,细心观察总结自己的经验。

为了准确掌握好提竿的最佳时机,垂钓者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眼不离漂;手不离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多上鱼。

精选阅读

影响上鱼率的五大因素


垂钓是一种适合休闲娱乐的室外活动项目,它因此也深受广大钓友的喜爱。大家经常会抽时间去钓上一竿,那么相信很多钓友在钓鱼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过出现空竿的情况。对于这一现象的出现,相信很多钓友也都会从能想到的地方找原因,但问题并不是一次就可以解决掉地。今天小编搜集到可减少空竿情况出现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选择适合的细线组

当我们在垂钓时操作动作很了解,但当将竿提出后却出现空竿现象,这通常是因所用的线有些粗所至。比如钓100g左右的小鲫鱼时用的线组是2.0#的主线,这样是不合适的,有点大材小用的效果,线越粗在水中产生的阻力就会越大,这样不利于去观察浮漂的鱼讯,所以我们在选用鱼线,尽量选用所适合用的细线,这样可以减少空竿出现的几率。

2.子线的长度

当我们在垂钓时对操作动作很了解,所用的鱼钩和饵料没问题,子线细度也适合的情况下,出现空竿,一般是因选用过长的子线造成的。

比如,在自然水区的生活的鱼,它们都会不同程度的警惕性,当我们在4m的水深处钓鱼时,用下钩离8字环有15cm长的脑线,此处的大鱼在吃饵料时很容易碰到8字环和铅皮座从而传递给我们假鱼讯,也会有因害怕而不去吃饵,这最终的结果也就造成空竿的出现。

3.选择合适的鱼钩

在选择鱼钩时要根据所钓的鱼来选择,如你钓大鱼,就要选择大鱼钩,假如此时用小钩,很难将鱼刺牢固。另外选择鱼钩的钩距的时候,适合选择钩距小一些的鱼钩,因为如果选择大钩距的话,它的上下饵浮相是不一样,这样会很容易使自己做不出正确的判定,从而出现空竿的现象。

4.选择合适的浮漂

在钓鱼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浮漂,不建议始终使用一漂去钓。比如,钓小鱼时,适合用相对小的浮漂,但当想来守钓大鱼时,则需要选用大浮漂。另外我们在调漂时,需要对应鱼口的大小来调,当我们的造作动作很利索、幅度相对比较大时,适合将浮漂的目数调的多些,钓目的个数也多些。这样只要选的合适,便会降低空竿出现的几率。

5.提竿时机的把握

对于有些钓友来说,通常只要看到浮漂有动静时就去提竿,但将鱼竿提出却没有中鱼。出现的原因是当在其他条件满足时出现提竿时空的情况,主要是我们提竿过早或者过迟,因为有时当对大鱼刚到达钩饵那时一呼吸,浮漂上就有动静,如果这时就将竿提起,鱼其实还没有咬钩,也就会出现空竿,所以我们在钓鱼的时候要查看浮漂是否有顿口或上升,以便提高中鱼的几率。

上述所说的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大家要学会灵活运用,不可照搬照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做选择,另外上述的关键仅供大家作参考,如有不对的地方还望大家多多多多包涵。小编比较鼓励大家多根据自己钓鱼的经验,来得出适合自己钓鱼时用的方法,这也是钓鱼的乐趣所在。

浮漂调灵调钝,影响上鱼率


在钓鱼中,经常有一些钓友向高手发问:调漂灵好呢还是钝好我们知道,他们的本意是指如何才能更多、更快地上鱼!而与调灵调钝有着本质的区别。抛开上鱼率而言的,有鱼触饵即有标相为灵敏,反之为迟钝。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气候、水温、饵料、钓点、钓手的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靠标相的灵钝来钓鱼已经不可取了。

比如有时漂相频繁而屡屡空竿,灵敏的弊端就呈现无遗,若此时改钓迟钝(增大钓目),或有斩获。但也有时鱼口生猛,何不适时钓灵(减小钓目)以求多获至此,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到底是什么在影响你频繁调漂又是什么在使你为标讯苦恼对!鱼情才是决定如何调漂的关键所在!

现在的调漂方法有很多种,如带饵调漂、空钩调漂、不带钩调漂等等。其间的利弊优劣先不去谈,我所说的灵与钝也与它们没有冲突。只是让大家去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和看待人、漂、鱼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说说浮漂,浮漂本身的灵敏度在它一经做成,就已经确定,一般情况下,其自身的语言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所以有经验的钓手,每更换一支漂子,都要重新调整铅坠,就算更换的是相同品牌、质地、型号的标子也一样。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即使是同等品牌和型号的浮漂之间,也依然会存在差异。

那我们对铅坠进行调整以改变调目,究竟又是为了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改变漂、水、饵之间的平衡关系,使之在不同的调配方法下产生许多不同的平衡点,而这些平衡点就是我们上鱼的依据。只有打破这些平衡,漂子才有动作,我们才有起竿的时机。而打破平衡点的,恰恰就是贪嘴的鱼儿。

平时我们半水调漂,是为了找到浮漂平衡的基准点,只有看懂这个基准点的变化,才能准确地抓住鱼吃饵入口的瞬间机会。而由于调标方式和习惯的差别,反映在浮漂上的问题就是你可以在浮漂上找到多个基准点,这些基准点都能在鱼吃饵时产生标讯,并对应一个上鱼率。标讯与上鱼率几乎对应的平衡点,才是最佳的,也就是我所说的灵,而漂讯与上鱼率不能很好对应的平衡点便谓之钝。

首先,我们把鱼吃食的过程划分为四个过程:

一、鱼的试探,我称之为探口;

二、鱼的吞食,称之为吞口;

三、鱼吃食后转身或抬头,称之为走口;

四、鱼转身(抬头)后游开,称之为死口。

明确了这四口之后,我再继续拿调四目来说明,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半水基准,即调4目,那么对应鱼的吃口就会有4个平衡点。假设钓1目就是钓鱼的探口的平衡点;钓2目就是钓鱼的吞口的平衡点;钓3目就是钓鱼的走口的平衡点;钓4目或更多就是钓鱼的死口的平衡点。要强调一下,上面说的都是假设的前提。自然许多朋友会说:你这种分法中,钓1目最灵,依次渐钝。的确如此!可到底是钓灵上鱼多还是钓钝上鱼多钓几目最合适凭我多年的钓鱼经验来看:若钓1目,空竿率多于中鱼率;若钓2目,上鱼与跑鱼的比例各半;若钓3目,标动即中;若钓4目,口慢易跑鱼。

由此可见,选钓2、3目的朋友肯定居多。我举上面这个例子,虽有些牵强,但我的本意就是想说明:调灵不见得上鱼就多,调钝不见得上鱼就少。曾有人提出钓小顿口等观点,其大概意思就是放弃鱼的探口和吞口而抓鱼的走口和死口,这未免又有些武断。钓鱼应从探口抓起,随鱼情而变,逐渐找到最佳上鱼点。我所认为的灵就是指标相与上鱼率基本对应的那个平衡点,也就是上鱼最灵点标动即中鱼。而此时却不必考虑你钓的是灵是钝。

除此之外的其余平衡点,我认为那都是钝。随着鱼情、环境、温度、钓手的状态的改变,这个最灵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钓手需要在鱼的四口之间来回徘徊施钓,就是说不能凭借一种调钓法来打全程,而是要随时调整、变化,主抓讯口与上鱼率的最佳平衡点,不需过多地考虑调几钓几,是灵是钝。上鱼率高就行。

记得有一次在某塘钓鲫。上鱼率正高的时候,有钓者来问:你是调几钓几呀于是我空钩入水,显示标相2目,再拉饵入水后,标尾露出1目,接着告诉他是调2钓1。他随即问我:我是调5钓2,为何有口无鱼还经常跑鱼、锚鱼我笑着对他说:此塘,鱼口轻且滑,鱼吃食的力度小且慢。你调5目,剩余浮力太大,鱼吃起来费劲,而且钓目少,抓口早,太贼了!你可试试调5钓5目半,标动即提!不一会儿,他就在那里大呼过瘾。

后来收竿时,他跑过来问我为什么这样,我告诉他:调目小,标子的剩余浮力就小,鱼不用多大的力就能把食吃到嘴。钓目大,就是为了过滤鱼试饵时的小动作,主抓鱼的实口。而让你调5钓5目半,是在不改变你调目的前提下的应变,之所以钓目大于调目,是为了降低标子的剩余浮力,犹如调平水钓半目。道理都差不多!

由此也不难看出:鱼吃食的力度、状态也是一个制约钓获的因素。鱼小、口轻以及老滑鱼多可采用降低调目或增大钓目的方法来解决。所以,抛开鱼本身来谈调标是不可取的。脱离实际来谈理论是很容易进入误区的。钓鱼靠的就是经验和审时度势,随鱼情而动,随机应变。

钓鲢鳙的7种不可少辅料,直接影响垂钓的效果


有不少钓鱼人认为,鲢鳙是淡水鱼中最好钓的鱼种,在垂钓条件(天气、水温、氧气等)允许的情况下,只要在钓点打上雾化效果好的酸臭重窝就可把鲢鳙吸引到窝点,只要鲢鳙群入窝了,即便是不咬钩,挂都能挂上几条来。

这种说法其实并非夸张,在条件适宜、饵料对路的情况下,鲢鳙群便会快速地入窝大口的滤食雾化物。经常会有钓者底钓扬竿时挂获鲢鳙的情况,而这种情况还并非是专门针对鲢鳙所施钓的,足以可见,鲢鳙鱼的嗅觉是何等的灵敏。因此,要想钓获鲢鳙,就必须要在饵料上下足工夫。

鲢鳙:看似笨拙但嗅觉灵敏

凡是喜欢垂钓鲢鳙的钓友都知道鲢鳙鱼有喜食酸、臭饵的特性。虽白鲢和鳙鱼味觉相近,但区别甚细,白鲢喜欢酸、甜味;而鳙鱼则对酸、臭味情有独钟。在以酸、甜、臭饵为主体饵的基础上,倘若搭配好以下辅助饵则效果更明显。

一、麦麸和玉米面

麦麸和玉米面既是钓鲢鳙发酵饵的主料,也是钓鲢鱼必备的辅料。两者发酵后不但具备鲢鱼喜欢的酸和甜,而且发酵后入水的雾化性特别好。味型好加上散化佳的特性,麦麸和玉米面是钓鲢鱼必不可少的主料和辅料。

麦麸

二、黄豆粉和菜籽饼渣

黄豆粉上锅文火炒至发黄即出锅自然放凉后和菜籽饼渣装瓶备用。二者主要是增加钓鲢鱼主饵的香味,减轻主饵的酸呛味。正常情况下,一次出钓使用50~100克的黄豆粉或菜籽饼渣配500克麦麸或者玉米面发酵成酸饵,无论是垂钓鲢鱼还是鳙鱼,都是不不可少的辅助饵料。

三、豆腐乳汁和臭鸡蛋汁

臭豆腐汁和臭鸡蛋汁对于人类来说是臭味在先,但是对于鳙鱼来说却并非是臭,而是香。两者浓烈的香臭气味很受鳙鱼的喜欢,垂钓时,两种臭汁可直接拌入主饵中,也可以事先把臭汁用水稀释后加入到主饵里。两种臭汁拌入到主饵里,既使臭味不过量,还香臭四溢,在水中的挥发力特别强,又容易形成雾化区,诱鱼和垂钓兼顾,效果非常好。

值得提醒的是,臭汁是专门针对鳙鱼的,对于白鲢则效果不佳,虽说鳙鱼喜欢臭味,但是臭味的比例一定要适中,万不可臭味遮掩了主饵的酸香味。

四、食用醋

食用醋是用粮食发酵而成的,酸味醇正且有醇香味。钓鲢鳙的饵料里加入食用醋主要是为了增加主饵的酸度。正常情况下把食用醋加入到主饵里自然发酵后使用,这样的发酵后的酸香是鲢鳙最喜欢的。还有一种应急用法,即把食用醋加入到主饵里不经发酵直接作钓,这是一种临时的应急用法,效果不及发酵后的好。钓鲢鱼,常备一瓶食用醋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情况下,500克的食用醋可调配1000克左右的干主饵。

五、大蒜泥

新鲜的大蒜去皮后,捣成泥糊状,装入容器中密封,暴晒至少三天后方可使用。大蒜虽有一股辛辣味,但经暴晒发酵后辛辣味完全消失,继而形成一种蒜香味,这种蒜香味非常适合鲢鱼喜欢的味型,在水中鲢鱼极容易嗅到蒜香味且循味而来入窝滤食。一般来说,一整头大蒜泥的量可调配500克干粉主饵的量,大蒜泥简单干净,垂钓时随用随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麦麸、玉米面以及食用醋以调配主饵的酸味为主;黄豆粉、菜籽饼渣,以增加主饵的香味为主;豆腐乳汁和臭鸡蛋汁以增加主饵的臭味为主;大蒜泥则以增加主饵特殊的香、臭味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垂钓鲢鳙的主饵是相近的,但对于单独垂钓白鲢还是花鲢,则必须用辅料来调配主料所不能达到的味型效果。因此,综上所述的辅料在垂钓鲢鱼中发挥的作用虽各不同,但直接影响垂钓的效果。所以,钓鲢鱼,上述的这些辅料必不可少。

提竿与抄鱼的细节 充分降低跑鱼率


要想跑鱼的情况不在自己眼前发生,钓者就需要提升一下提竿和抄鱼的技能。毕竟,不管在什么时候到了什么地方,若是钓者提竿和抄鱼的技能不过关,都是很容易为想要逃跑的鱼儿制造机会的鉴于此,今儿小编就要和各位讲讲提竿和抄鱼的诀窍。但愿在今后的施钓中,大家都能和跑鱼说拜拜。

一、从提竿方面说说降低跑鱼率的技巧

第一,即将提竿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钓者应该在还没有提竿的时候对自己所用的鱼竿规格有足够的了解。好的钓者总是能在还没提竿的时候就对鱼竿的硬度、重量、长度有很深的了解。若是对这些方面的了解程度不够,是很容易增大钓者提竿之时的失误的。

其次,钓者还需对施钓时所用的线组有很大程度的了解。钓鱼爱好者都很明白,线组在钓鱼之时所发挥的作用,是其它渔具永远难以取代的。而且线组可以承受的拉力与钓者在提竿之际所施的力有很直接的关系。最后,钓者一定要在即将提竿的时候将自个儿的心理状态调整好。这里强调一下,咱们所说的心理状态,是指钓者的心情,不能太紧张,也不宜太轻松。

第二,提竿的时候要讲究。首先,要把咬钩的鱼儿从窝中提道窝外去。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当然是为了降低窝中鱼儿受到惊吓的概率了。需要钓者留意的是,钓者所用的力度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因为若是力度太小,很可能提鱼失败;若是力度太大,则可能惊到鱼。其次,要恰当地控鱼。当顺利地把鱼儿从窝里边带出来以后,并不可以撒手不管,还是需要将鱼儿控制起来的。当鱼儿拼尽全身力气来挣扎的时候,钓者最好不要和它们僵持。毕竟,钓具是花钱买来的,若是损坏了很可惜。

二、从抄鱼方面说说降低跑鱼率的技巧

第一,抄鱼之前钓者需要做好准备。首先,是心理层面的准备。抄鱼虽然不简单,但只要钓者细心又努力,还是能成功抄鱼的。在抄鱼面前,紧张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所以钓者一定要冷静,不要一直担心鱼儿会在某个时刻逃跑。毕竟在很多时候,你越怕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其次,是动作层面的准备。我们并不建议钓者提前将抄网打开放到水里边。若是这样做了,等到鱼儿走近的时候开始抄鱼,是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试想一下,若是鱼儿在你抄它之前看到了抄网,是不是很有可能会奋力挣扎。在这种情况下,鱼儿逃脱成功的几率是相当大的。最后,若上钩的是大个头的鱼,在抄鱼之前钓者就需要先把抄网打开了。需要留意的是,被打开了的抄网,不能离钓者太远。因为若是远了的话,就很难确保当钓者把鱼儿遛得批发的时候能够快速拿到抄网了。

第二,抄鱼之时钓者要注意方法。抄网入水的方向应该是斜着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抄网的中心位置正对着鱼儿的头部。这样的话,当钓者顺势把抄网往鱼儿所在方向推去的时候,才能拥有较高的成功率。若是第一次抄鱼失败的话,再次抄鱼的难度是会大增的。

若是一不小心,让另外的鱼钩挂在了抄网上边,鱼儿逃跑的可能性就会大了不少。眼睁睁地看着即将入鱼护的鱼儿溜走,钓者的心里必然很不是滋味。当鱼儿进入到了渔网中的时候,钓者一定要记得放松鱼线。若是不及时松线的话,鱼儿难免会被钓线抻到外边去。

上鱼要抓住提竿时机,什么时候提竿合适?


很多新手在钓鱼的时候总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好提竿的时机,有的钓友一看到浮漂有一点点动静就立刻提竿,有的钓友则是不到黑漂就不提竿,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不正确的,很容易会造成跑鱼,要么是鱼还没有完全咬钩,要么就是鱼已经把饵吃完走了。最合适的提竿时机就是在鱼饵吞饵的那一刻就提竿把鱼钩刺进鱼嘴,这时候中鱼的机会是最大的。

经验证明,下面几种情况出现时,就是鱼儿吞饵的信号,应及时提竿。

1、浮漂上下跳动几下后逐渐下沉或上升。

2、浮漂稍有下沉,随后便轻微地连续抖动。

3、漂尾倾斜状被拖入水中。

4、浮漂向下有力地一顿。

5、浮漂较快地上下抖动,幅度在二目左右。

6、浮漂较快地向上冒出三目以上(即送漂)。

后面几种浮漂的反应,多是出现在钓浮的情况之下。此外还要注意区分以下几种情况:

1、是浮漂突然少许上升或是下沉约半目左右,尔后暂时停止不动;

2、是浮漂轻微晃动(注意不是抖动)这两种情况是鱼儿进入窝点,在窝内游动时带动起水流,水流冲击饵钩的结果,或是中于水底高低不平所致。鱼儿并未吞饵,不应急于提竿。

3、是浮漂经过短暂静止后,出现上下跳动,跳动的幅度很小,在一目左右,这种情况表明鱼儿在拱饵或是品饵,还不是吃饵,此刻也不应着急提竿,否则将十次九空。

4、是浮漂往上升起几目突然不动了,这种情况多半是饵食脱落所致,应果断提竿换饵。

5、是浮漂跳动频繁又无规律反复地出现,类似小杂鱼闹窝。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双钩上鱼,不要以为都是小鱼捣蛋。

提竿动作要领:

先是手腕轻轻一抖(即传统钓法中的顿提法),以使钩尖刺深鱼嘴,旋即将鱼竿向前上方推出,手臂伸直。如是小鱼上钩,提竿动作要快速而柔和,直接把鱼提出水面。(应注意的是避免动作过猛而钩豁鱼嘴)当然也可以不先抖腕,当提竿有上鱼感觉时,略微停顿,再直臂牵鱼出水,飞鱼上岸(水库飞鱼技巧)。

如果是大鱼上钩,提竿动作则应迅猛,依靠握竿手腕的爆发力快速抖动上扬,并及时将鱼竿左右倾斜,借助竿梢的弹性以及身体后倾的力量,对鱼进行牵遛。待鱼遛乏后,再拉至岸边。抄鱼时人要站着,用另一只手握紧抄网,把网头伸入水里,网口对准鱼头来抄,千万不可抄鱼尾或鱼身。

还应注意,提竿不要超过90度,用力也不可过猛,以防鱼竿折断或损伤鱼线;当提竿无鱼时,鱼钩不要露出水面。

分享几个影响上鱼率的因素,喜欢学习的钓友别错过


对于钓鱼人来说,大家来到钓场,比较看中的那就是鱼了,虽然大家不怎么吃鱼,但必须得钓大鱼,这关乎钓友的面子。虽然钓到鱼不吃但也很高兴,倘若是没钓到鱼很容易被人嘲笑为‘炮手’。当然钓到鱼人人都希望,可如果想钓得好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得看钓友有没有真本事了。今天不说如何能钓到鱼,咱们聊聊哪些因素会影响钓到鱼,掌握了影响上鱼率的因素了,通过这些就知道如何更好地去钓鱼了,如果你喜欢研究钓鱼,喜欢学习,那就别错过!

饵料:一款饵料要想拿来钓鱼,首先就得加水,然后才能拿来钓鱼,一般情况下如果水比不对,就会导致饵料太软或者太硬,这样都会影响上鱼。其次就是饵料的味型,季节不同鱼的喜好就不同,不要在低温季用香饵,不要在高温天用醒饵,不然味型不对就影响渔获了。

鱼口:现在的鱼都比较难钓,有些人把鱼钓上来又放掉,时间长了这样的鱼就比较滑,垂钓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有些时候是因为钓友没有摸准鱼口,没搞清楚这些是什么鱼。钓友没掌握这些,自然也就影响了上鱼率。所以钓友们搞清鱼口很重要,而且季节的因素会导致鱼口变轻,这些也不能忽略掉!

钓具:钓鱼的时候需要借助很多钓具才能把鱼钓上来,有些时候如果钓具搭配不合理一样会影响上鱼率。例如鱼钩太大了鱼吃不进去,鱼钩太小了大鱼吃了就能跑,浮漂选择的跟水域不对等,刮风的时候看不清浮漂,这样一来也会影响到上鱼率,所以钓友们在搭配钓具的时候,一定要合理不能随着性子来!

水层:钓友们应该都知道,鱼所处的水层一般情况都是固定的,但有些时候外界的因素会导致它们的水层发生变化,有些钓友在判断水层上出了问题,也就影响了上鱼率。比如鲤鱼它是底层鱼不假,但是在高温天水底缺氧,那么鲤鱼就会改变水层,来到满足自己的水层,水层变化了你还钓水底,想上鱼就不可能了。所以钓友要谨记,判断鱼所在水层很重要!

有口不连竿,提竿空竿多上鱼率差,怎么处理?


野钓的时候,总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鱼口不好,具体什么原因,却是很不好确定,具体的表现,多为不连竿,鱼口时有时无,有漂讯时,空竿多,刺鱼成功率不高;这其中,固然有没有精准调钓的原因,但是更多,则是我们没有掌握灵活应对这四个字的精髓,而事实上,在正常的野钓过程中,连竿爆护不是常态,鱼口少、刺鱼成功率低,这才是常态;

但是多数钓友认为,既然这些情况才是常态,那干脆一动不如一静,耐心守钓,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饵料、调整钓组、调整浮漂灵敏度,从这三个方向,试着找准真实鱼层、鱼口,从而改善刺鱼成功率,而这些思路的具体操作,其实说白了,也并不复杂、繁琐,稍费点心思,就能快速见效。

【方向一】改善饵料的比重,比改变饵料雾化状态更有效

饵料的雾化,一向和饵料的味型,都被认为是饵料的两大重要因素,味型决定了诱鱼的速度,状态,决定鱼吃口的效率,而一旦我们认为饵料出了问题,要么判断为味型出了问题,要么认为饵料的雾化速度出了问题;饵料味型出了问题,要么会导致进窝鱼和目标鱼不符,常见的情况,是小鱼闹窝,亦或者吸引肉食鱼、错层鱼进窝,亦或者香型过于香浓,导致进窝鱼不敢进食;而状态不对,要么雾化太慢,根本无法将窝料的香型及时扩散出去,导致发窝极为迟缓,要么雾化太快,窝子中虚料太多,进窝鱼吃不饱、吃不到,还极易招惹小杂鱼进窝闹窝。

其实,比这两者更重要的,是饵料的比重,再具体一点,就是饵料进水后,到底会落在什么位置,是水底、还是离底;如果我们使用种饵、颗粒饵时,会发现并不需要这样的考虑,因为饵料比重很大,肯定是会落到水底的,但是这也就导致了种饵、颗粒饵打窝也好、充作钓饵也好,发窝慢,给口迟;而我们配置了合适的味型,控制了适当的雾化溶散速度后,饵料的比重,带来的结果就很意思了;

如果水域底泥厚,而饵料比重过大,那导致的结果,就是饵料深陷泥底,底鱼虽然会拱食,但是找到陷入泥底的饵料,就会多花费不少时间,相对应的,刺鱼的成功率自然就会低很多;而乱石底、水草地,都是会发生这类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尝试改善一下饵料的比重,让钓饵、窝料,上浮虚底,这样底鱼觅食的成功率大增,那么刺鱼的成功率自然就高了。

【方向二】调整钓组,主要是主子线搭配、钩号

在野钓时,我们经常会准备多付主线、子线,并相应的,准备至少2个以上配套的钩号,可能有钓友说,习惯了一套线号,一个钩号,事实上在实战的时候,鱼情、水情,基本上都是未知的,我们也不可能心想事成,计划目标鱼是什么,就准备相应的钓组,然后就一定能用得上;而实际的情况,进窝鱼太大,主线不合适、子线不合适、鱼钩不合适,进窝鱼太小,也是诸多不合适,我们不可能临场做线组,能做的,就是按照大中小,至少携带6~9付主线,按不同的钩号,至少准备6~12付子线,

逐步被这么多,其实我们除了切线比较严重,实际上能用到一半,都算是鱼情很不错了,因为在实战中,鱼钩过小,刺鱼不成功,导致吐钩率过高,但是也会有漂讯;而鱼钩钩号过大,进嘴的异物感比较强烈,更不容易刺鱼成功,所以我们再遇到有口不两岸,空竿率高、上鱼率差等情况,确定不是饵料的问题时,那么改变钩号、主子线搭配,中鱼成功率,马上就能显著提高。

【方向三】浮漂的调整

别看网上钓鱼的文章,一多半都是在讲调漂,在实战中,其实并不建议频繁调整浮漂,浮漂每次调整,实际上钩饵离底的实际情况,都会发生变化,更别提每次抛投竿,钩饵落到了差不多的位置,会导致水底的情况发生轻微的变化,这样导致的后果,其实说白了,就是钩饵在水底的具体位置,我们也不确定,而这种不确定,导致的进一步结果,就是底鱼在什么位置吃饵,子线到底是弯曲、紧绷,这些其实都是在发生变化的。

而我们说钓组的灵敏度,其实这本身是一个伪命题,但凡有鱼给口,不管是死口还是虚口,其实都说明鱼在吃饵时,拖动了铅坠,其实这就足够说明钓组的灵敏度是足够的,只是刺鱼成功率或高或低;那么这个时候,如果确定了饵料、钩号都没有问题;那么,其实能做的就只剩下调漂,而调整浮漂,其实就是让钩饵离底的位置,发生变化,通过这种距离变化,达到让进窝鱼能高效给口,这样刺鱼的成功率自然就提高了。

在钓鱼时,只要有鱼进窝,那么不漂讯是什么反应,只要出现没有连续的鱼口,上鱼率差、空竿率高,其实都是上文这三个方向,出现了问题,但是,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野钓时,什么情况都是未知,不出现意外,发窝快、连竿爆护,这才是不常见的事,而出现了问题,我们挨个试一下;因为有鱼进窝,才会遇到这些情况,所以只需要做上文的调整,动作不要太大,都能很快改善。

水库海竿矶竿双钩钓法,提高上鱼率


很多钓鱼人在水库野钓的时候,会喜欢用一根台钓竿为主,旁边再加几根矶竿或者是海竿一起钓,这样做的好处是几根竿一起来容易提高上鱼率,但是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主要拿手竿去钓很容易不能顾及旁边的几根竿,因为需要换饵。如果海竿用的是爆炸钩的话,用手竿就没办法分心了。

其实想要更好地顾及各个方面,我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将矶杆或者海杆的钓组做一个更改,第一不需要频繁更换饵料,第二能迅速更换损坏的钓组,第三增加饵料品种,提高中鱼率。为此,我将矶杆或者海杆的施钓线组做了如下改动(具体可见附图),使用鱼钩为两颗,一颗固定穿一颗钓鱼珠珠,或者玉米之类比较经久耐泡的饵料,另一颗鱼钩为空钩,可以卡麦子,可以穿蚯蚓,也可以挂颗粒。

上下钩一长一短,上钩饵料固定,要保证一直存在,这样即便下钩饵料被吃掉,而手杆起鱼正酣,顾不上的时候,也能保证矶杆或者海杆上有料,不会顾此失彼。双钩上部用太空豆进行分线,防止缠绕,线组最粗不要超过1号,太粗影响灵敏度。长线上穿15克铅坠足够,如果施钓水域水流速较快,可以适当增加铅坠重量。鱼钩我一般使用的为千又0.5号钩,每次施钓,可以多准备几副,一旦挂底或者线组损坏,可以随时更换。

这样,你在野钓时,就可以专心玩手杆了,一旦矶杆海杆出现动作,轻松去拿鱼就好了。可以做到左右兼顾,远近随意,轻松垂钓,不必为频繁更换矶杆或者海杆饵料而操心了,垂钓本为修心修性,既为钓,也为鱼,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之为钓鱼。一天无鱼我相信钓鱼人也是郁闷的,鱼多了回家也是苦恼的,什么东西有度即可。

分享四种提竿上鱼的常见漂相


不管是新人还是老鸟,作为钓鱼人,学会看漂很重要,如果不能读懂漂相,就很难知道自己钓没钓上鱼,或者是不清楚自己钓得是什么鱼。下面笔者给大家分享四种常见的漂相动作来了解一下。

第一种:

将钩饵抛投入水之后,漂子并未立即竖起来,而是平卧在水中,可能会有轻微的晃动,也许投入水中之后漂子立即就会飞快的晃动。这时候,建议广大钓友立即提竿,但是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意味着有鱼吃饵了,而是应该进行换饵了,换饵之后再次将钩饵抛投入水中。

如果再次抛投钩饵之后浮漂仍有动作,那么我们应该换一个窝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中层的鱼儿将钩饵截获。所以这个时候,漂子才会晃动,而且一般来说截获钩饵的很可能的一些小鱼,提竿也不会有收获。

第二种:

漂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就快到达水底的时候,速度却已经明显的不停。发生这样的情况,许多垂钓爱好者心里都清楚,不管是下降速度变慢还是变快,最大的可能都是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了鱼类的干扰。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的原因可能与底层鱼类活动有关,也可能是因为鱼儿在游动的过程中碰到了鱼线。广大垂钓爱好者在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应该马上提竿,有可能会有渔获。

第三种:

抛投钩饵之后,漂子没有任何的活动,入水的速度也没有任何异常,最后在水面保持稳定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漂子缓缓的升上来一点点,之后立即下顿,这样的漂相比较常见。这样的情况一般意味着有鱼儿吃饵了,鱼儿将钩饵吸入口中,牵动钓线和漂子,因此会有下顿的情况出现。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钓者应该马上提竿,把握好这个时机,一般都能够有不错的钓获。

在漂子的上升的时候,垂钓爱好者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一旦发现漂子下顿,就应该马上提竿,不要错失良机。但是,小编在这里提醒广大的垂钓爱好者,也不是所有的鱼儿吃饵都会出现一个下顿的过程,有一部分的鱼儿吃饵之后,并不会出现下顿的情况,可是在鱼儿吃饵的时候通常都会一段停留的时间,广大钓鱼爱好者要紧紧抓住这样的机会,及早提竿上鱼。

第四种:

鱼钩逐渐下沉达到水体的下层,漂子还没有来得及调整好,但是此时漂子已经开始猛晃,出现这样的漂相,意味着水里面的鱼儿非常活跃,从而形成漂子不是那么稳定。通常情况下,主要是由于饵料雾化得非常好,能够吸引到很多的鱼类,还容易形成鱼儿的抢食。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干扰信号,使得广大垂钓爱好者造成误判。如果我们解决不好这个问题,会造成误判,建议改成浮钓。

上鱼率低有哪些原因 应对上鱼率低的小妙招


不少钓客都遇到过类似这样令人不悦的情况:很确定窝子里面是有鱼存在的,可上鱼率就是低的不要不要的。今天咱们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做一个总结并且分享几个应对的小妙招,希望能帮到各位。

一、上鱼率低有哪些原因

一是饵料状态不佳。我们都知道鱼饵担负着诱鱼的使命,其雾化程度的快和雾化后的效果以及粘性程度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只要一方面不合适就会影响附钩性和诱鱼效果。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迅速重新开饵,将饵料的状态调整好。

二是饵料味型不受鱼儿喜爱。很多钓客都听过这么一句钓谚:夏饵清淡、秋饵香甜、春冬的饵就得腥。这话对饵料的味道类型是十分有指导意义的。每个季节都有当季适用的饵料。钓客要铭记此点并结合具体水情和鱼情加以活用。

三是钓客在判断目标鱼种的吃口状态时有所偏差。我们都清楚,准确的判断鱼类的吃口状态是相当重要的。不管是轻重、生熟、还是滑口等等,都直接影响我们对所用的钓具饵料和钓法的选择。比如说如果是生口鱼就适合适当钓钝一些,轻口和滑口的鱼就适合适当钓灵一些。

四是子线可能不太合适,子线的软硬程度不合适和子线的线径搭配不当都有可能造成不上鱼。一般情况下钓鱼都要求钓客所用的子线线径不得比所用的主线线径的一半还小,而且子线的柔软度一定要达标。一旦子线这两点不符合要求的标准,偏硬或者线径大了之后,对鱼类吸食饵料是十分不利的。

五是鱼钩可能选的不合适,鱼钩的大小以及钩条的具体形态都有可能影响上鱼量。如果鱼钩的型号偏大了,鱼儿在吞钩时就相当困难了;如果钩条偏粗,鱼儿同样很难将钩饵吸食到嘴中。所以鱼钩的具体规格要根据垂钓季节和目标鱼种的个体大小来选用。

六钓点所选泳层失误。因为鱼饵具有不同程度的雾化效果,所以在作钓的时候由于饵料的雾化作用,在垂钓中鱼层是会经常有变的。比如说本来底钓效果不错,但是一段时间后突然再无所获。

七是钓客钓鱼过程中钓法出现失误。抛竿和溜鱼以及抬竿不当都会影响上鱼率。因为鱼本性就比较敏感,很容易受到惊吓。

二、应对上鱼率低这一现象的小妙招

小编一直坚信,钓鱼遇到的难题和生活的困难是一样的,只要细心究其根本,然后对症下药,就不难找到应对之法。在知道了上鱼率低的一系列原因之后,应对妙招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

首先选准钓点。充分了解目标鱼种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性。冬天气温普遍降低,鱼类的摄食欲望都不强烈,这时候将钓点选在水域底层水体温暖的区域一般是极为正确的。其次是适时更换垂钓目标。冬天天气大多很冷,这时候垂钓的目标鱼种就要避开那些不耐低温的鱼类了,选用耐寒的鲫鱼和鲤鱼作为垂钓目标是很明智的。

最后就是要随机应变调整饵料。冬天因为鱼儿开口小吃口也轻,所以诱鱼成了最主要的工组,而饵料作为诱鱼的利器,自然要功效到位才好。饵料的颜色一定要鲜艳显眼。比如大红色的红虫和蚯蚓就很不错。饵料的味道要尽量浓重,腥香型的饵料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鱼率。各位在具体垂钓中,还要具体判断出钓时影响上鱼率的原因,从而追根溯源减少对应因素的发生,以求保持较高上鱼率。

分析影响垂钓上鱼率的九大因素


广大钓友是否经常在垂钓中出现这样的现象:窝里明明有鱼,就是不好上鱼。这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妨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饵料的味型上的原因

冬春腥饵为主、夏天清淡为主、秋天香甜的多些、和水肥主清香、水瘦主腥香这是饵料味型一般的原则不同季节和水情分别用什么味型,要随机应变。

二、饵料状态上的原因

开饵时既要有一定的雾化又要考虑饵料的黏性,如果雾化太快的话,饵料的附钩性就会很差,鱼只能闻得到香味但吃不到饵料;雾化太差的话,开出的饵料就会成为一团面疙瘩,鱼就很难诱到窝里,当然就会影响渔获;出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果断重新开饵,把饵料的状态调好。

三、饵料适口性上的原因

不同钓场的鱼的都有各自吃食习惯和偏口的差异,特别是野钓更要注意;这时原塘颗粒是就会变成通杀饵,要适合鱼的习惯还可以降低鱼的警觉;同时还要保证饵料的状态。过硬或过松都不好,过硬影响鱼的适口性,过松,钩饵很难到底,就只剩下空钩,这也是很重要的原

四、线组中浮漂的吃铅轻重上的原因

窝里有鱼就是很难钓上来,就要考虑水底是否出现酱层或水底杂物过多,鱼很难发现钓饵或很难入口,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应调整浮漂同时改用比重轻的饵料使饵料落在酱层或杂物之上;以便于鱼轻易发现饵料和方便入口。

五、浮漂的灵钝和鱼吃口状态上的原因

鱼的吃口状态非常重要,鱼口重、鱼口轻、老滑口、涮口和生口等吃口状态和相对应的浮漂调钓是不一样的,重口和生口要相应调钝一些,轻口、滑口和涮口则相应调灵一点,浮漂的灵钝要根据鱼情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出现漂象乱的情况也大多与吃口状态分析不准有一定关系。

六、鱼的泳层判断上出了问题

在饵料的雾化作用下,鱼层发生变化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有时钓底却很难上鱼,鱼层较乱的情况下,可以试试打全程,找对鱼层,尽量保持鱼层一致,鱼获也就有了。

七、浮漂动作的判断上出了问题

读懂浮漂是一件很难也很重要的事,不同的鱼表现在浮漂上的动作也是不一样的,浮漂的材质和漂型不同对应的浮漂动作也不一样,钓组的配置、浮漂的调钓和饵料具体状态、子线的长短等因素都会影响浮漂动作上的判断,这只能在实战过程中,总结摸索,才能在不同鱼情下准确的判断各种浮漂动作。

八、子线和鱼钩的选择是否得当

子线的线径要比主线至少小一个号,同时也要考虑子线的柔软性和切水行,子线线径过大或过硬,都不利于鱼的入口,尤其是野外钓鱼和一些钓过多次的滑口鱼,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细线小钩往往有不错的收获。还有如果鱼钩过大或钩条过粗的话也不利鱼吞钩;要根据目标鱼的个体大小和季节来确定用钩。

九、是否存在不规范的动作

由于抛竿、抬竿和遛鱼的动作不规范很容易导致鱼受惊吓,从而影响鱼的进食;所以在整个垂钓过程中要规范动作,一旦中鱼就要迅速离开窝点,不要惊吓到窝中其它的鱼,从而影响鱼获就不好啦!

钓无定法,灵活运用。以上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

竞技垂钓提高上鱼率的操作技巧


竞技垂钓与我们平常所进行的休闲垂钓有着很大的差别,首先,表现在鱼情这一点上,竞技鱼池中鱼群密集度高、并且鱼的种类、体型以及规格都基本一致。因此,经济垂钓通常情况下都有明确的垂钓目标鱼。所以,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下竞技钓中提竿、溜鱼、控鱼、避免线组缠绕等方面的小技巧,仅供大家参考!

一、竞技钓之提竿、杨竿

竞技比赛中,使用一款合适且实用的钓竿非常关键。其次,掌控好提竿中鱼的操作也是每个钓鱼人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尤其是初学者,在看到漂相动静过大时,下意识的用力提竿。这也是导致脱钩跑鱼的最大因素之一。

正确的提竿刺鱼的操作应是这样的:当看到漂相幅度较大时,各位垂钓者要掌握好手臂的力量,先将肘部放置于膝盖上,让膝盖用于支持,方便控制提竿时所用的力道,提高中鱼率。

其实,在竞技赛中,不管中鱼还是不中鱼,提竿时所用的力度都要合适。当中鱼后,提竿时力度过大会导致发生断线、刺破鱼嘴等现象,因此增加跑鱼的几率;当未中鱼时,提竿力度过大,会导致钓线发生回弹的现象,引发线组发生缠绕的情况,也是让我们很困扰。

二、控制鱼层

除了需要掌握住提竿技巧以外,能否将目标鱼控制在某一水层内,也是在竞技钓中需要掌握的一项技巧。而且将鱼控制在水层中,可以有效的增加中鱼率。而且控制鱼层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钓饵来达到目的。

其次,当我们在水域的中层、上层垂钓时,建议各位钓友适当的减轻钓饵的比重。尽量采用比重偏小、质地偏轻的钓饵;在水域的中层、下层垂钓时,建议各位钓友增加钓饵的比重,使用比重较大、质地较重的钓饵;在垂钓水域底层的体型大的鱼类时,需要提高钓饵的软度、粘度,这时就需要减少投竿的频率,使钓饵在进入水里后可以顺利下沉至水域底部。

三、减轻线组严重缠绕的现象

在竞技赛中,通常情况下使用的钓线直径偏细,这时很容易发生线组缠绕在一起的现象。导致我们的垂钓发生失误,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

因此,当上饵钩中鱼后,建议各位钓友捋平、捋顺钓线,从根本上降低线组发生缠绕的几率。减少我们在垂钓中的失误。

竞技赛中,能够将鱼层控制好、降低线组缠绕的几率、掌握好最佳提竿时机以及灵活的使用提竿溜鱼的技巧,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中鱼的几率。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提竿的早晚直接影响上鱼率》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提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