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钓多深。

鲫鱼是我们在垂钓的过程中经常见到的一种鱼类,但是在野钓的时候,体型比较大的鲫鱼却很少见到,如果要钓体型比较大的鲫鱼,不仅要选则合适的水域,而且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春秋两季的鲫鱼体型都是比较大的,因此,小编建议广大垂钓爱好者尽可能的选择在这两个时间进行垂钓。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些野钓鲫鱼的常用技巧,希望能给广大垂钓爱好者一点帮助。

一、把握出钓时机

在温度还没有明显下降的时候,尤其是夏末秋初那段时间要尽可能的在早晨垂钓。这主要是由于在早上的5:00-9:00这段时间里面,温度不是很高,水中的鱼儿会感到非常饥饿,一般食欲非常旺盛,因此,在这样的时间段是进行垂钓活动的最佳时间。这个时候想要获得良好的钓获,就要尽可能的早起一点点,而且造成进行钓鱼活动,对身体还有一定的好处。一般在早晨5:00左右的那段时间东方已经逐渐泛白,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尽早到达钓场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钓位。在寒冷的天气,尽可能的选择在晴朗的中午进行垂钓,因为在这样的时间里面,鱼儿通常会有比较好的食欲,这样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良好的垂钓技巧,一般会有不错的渔获。

二、鱼爱风雨,溶氧丰富

1、风浪使水体增氧

一般来说风比较大的天气,水面会有一定的波浪,但是也能够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氧气能够使得鱼儿活跃度提高很多,食欲大增。通常情况下,如果水域周围的是不超过四级的风,那么对我们的垂钓活动通常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如果是超过四级的风力,就会影响我们观察漂子的状态,因此这样的情况下,小编不建议大家去野外垂钓。

2、降水使水体增氧

温度比较高的时候,降雨会使得水体变凉,还能够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在下过雨之后,一般水体会变得十分浑浊,水中的鱼儿会利用这样浑浊的水体进行遮蔽,到岸边的水草附近进行觅食,这个时候往往会比较容易钓到体型比较大的鲫鱼。

3、流动的水体溶氧高

在这样的活水里面一般水中的溶氧量会非常高。因此在这样的环境里面鱼儿会比较活跃,而且,在活水里面会有很多鱼儿喜欢吃的食物,鱼儿一般会逆水而上进行觅食,或者直接等在有食物流经的水域。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饵料,一般都会有不错的收获。

三、适当钓深,适当钓远

体型比较小的鱼儿一般没有什么安全意识,但是大鲫鱼就会比较谨慎,它们在吃饵之前,一般会进行反复的试探,保证安全之后才会吸食。因此,体型比较大的鲫鱼一般很少在岸边活动。所以说,如果我们想要钓到体型比较大的鲫鱼应该尽量的选择钓远,这样才会有大鱼上钩。

四、水质较肥,择机而钓

在水质比较肥的一些水域,水中的溶氧量一般不会很高,鱼儿一般没什么活性,这样的情况下想要钓到大鱼是比较困难的。可是,当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变化的时候,通常就是我们钓鱼的最佳时间。如果水域周围出现了微风,水中有了一些波浪,水中的溶氧量开始增加的时候,这个时候鱼儿就会变得比王城活跃很多;或者是下过一场雨之后,也会增加水里面的溶氧,这个时候垂钓,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钓鱼技巧小编推荐

夏钓鲫鱼如何制胜?先从了解溶氧量入手……


夏季天气多变,气压经常起伏不定,特别是气压较低的天气,常会出现空气湿度加大,天气闷热,水中溶氧量减少的情况,这时,鲫鱼会因缺氧而感觉憋闷,从而引起食欲不振而趋氧上浮。

如果是轻微的缺氧而引起鲫鱼离底觅食,我们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钓取它们,如果水体严重缺氧,鲫鱼会停食甚至浮到水面吸氧,此时,任你用再好的饵料它也不开尊口。此时,顺畅的呼吸已经是鲫鱼生存的首要需求,水体含氧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上钩率的高低。

夏季鱼虽难钓,但并不是不能钓,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夏钓鲫鱼就不是梦。本文要讲的就是夏季遇闷热天气钓鲫鱼可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弃底钓浮

既然天气闷热、气压低会造成水体缺氧,鲫鱼会趋氧离底变泳层,那么我们再钓底就是自讨苦吃了。这时,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弃底钓浮,开始钓一标深,观察鱼的离底程度和吃口状态,如果没有吃口,再逐步上调浮标,一标一标地往下找鱼层,直至有鱼吃口。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水体轻微缺氧而引起鲫鱼变层的情况,此时的鲫鱼仍有一定的食欲,只是不再在底部吃食,仍有一定的上钩率。

盛夏时节,水体含氧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上钩率的高低

二、弃深钓浅

我们知道,水体的含氧量与水体的深浅有直接的关系,水越浅,含氧量越高。既然知道了这一点,再出现水体缺氧影响鲫鱼食欲的情况时,我们就应该弃深水而钓浅水。一般来说,只要不是中午温度很高,我多找相对较浅的水体下竿,效果明显高于深水区。

不过,钓友们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水较清的情况下,竿影、人影不能映入水中,否则会惊鱼;第二,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不能钓太浅,否则鲫鱼不会进窝。钓者应根据当天的具体情况多进行试探性尝试。

三、弃死(静水)钓活(流水)

水中的含氧量部分缘于水的流动,流动的水体加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加了氧气置换量,因此活水水域的溶氧量一般会高于静水水域。同样,低气压闷热天气,活水里的鱼缺氧状态要比静水轻。

某年夏天的早晨,我与单位另外两位钓友一道,来到一个排灌站大沟边,晨雾中感觉空气有点发闷,却听见水面的杂草边,鲫鱼的咂嘴声此起彼伏,通过声音判断,鱼的个体都不小。我们马上各就各位,排兵布阵,三把长枪直指对岸。

两小时不到,我的鱼护里已经有2斤多的鲫鱼被擒。这时,小陈拎着鱼竿和鱼护过来了,他只钓了几条鲫鱼,看到我的收获后很是意外。不久,另一位钓友小谢也过来了,他的成绩也不理想,大家有点疑惑诱饵、钓饵都是一样的,钓技水平也相当,鱼获怎么差得这样悬殊?他俩不甘心,于是赶往离此不远的另一个钓场,据说那儿的鱼密度很大。

为了不把我一个人扔在这荒郊野外,他们像绑架一样,拿着我的渔具,硬把我往沟上推。我只得顺着一条地沟艰难地爬到了沟顶。这时我才发现,这是一个鱼苗场的小排水沟,潺潺细流淌进我窝子边不远的水边,当时由于忙于打窝子没有发现。

天气闷热、气压低会造成水体缺氧,鲫鱼会趋氧离底变泳层,有效的应对办法之一是弃底钓浮

太阳在尽情地施展着它的威力,尽管我们都戴着草帽,但仍无时不被空气中的湿闷所笼罩。我们赶到了目的地,只见近30米宽的大沟两岸,人头攒动钓竿林立,可是看了很久就是没有一个上鱼的。我将鱼护先放入水中,再寻找没人的钓位。

走了很远,我被一道水沟挡住去路,水沟里的水很浑,只有不到1尺深。我趟过小沟,在离水源有1米远的近岸水草边打了窝子后,才回去提鱼护和背包。当我再回到窝子边时,我已经能明显看出窝子里有鲫鱼泡,下钩只有几分钟,一条2两重的鲫鱼就被我请上了岸。就这样,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我钓了8条鲫鱼,近旁的钓友看到后都很意外。

补窝子之后,我把小陈和小谢叫来,在我的附近也打了窝子。在我上鱼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同样一条鱼都没钓到。看到我的钓况后,他们又来了信心。只有三五分钟的工夫,他们的窝子里也开始上鱼了,其他人则都抱着竿子发愣。就在我们还沉浸在提鱼的喜悦中时,我开始察觉鱼头开始变稀,窝子里鱼泡渐少,身边的沟里水流也断了,只不过10分钟左右,我们也开始抱着竿子发愣了。

烈日下的水面像一面镜子,空气似乎已蒸腾成热浪,鱼情再没好转。我放下竿子点了一支烟,爬上坡顶的树下想凉快一会儿,这才看到上面是一片近百亩的水稻田,一个农民模样的男人正用铁锹挖土堵住刚才有水流的地方。经了解,刚才的水流是稻地里漏出的水,他们正指望着抽来的水插播秧苗。回到大沟的水边,我与他们交流了自己的看法,最终只得识时务地收竿打道回府了

很多年过去了,那次夏钓的经历给我很大启发。为什么在同一天同一片水域里,我的成绩总比他们好?并不是我的钓技水平高超,而是歪打正着,碰到了两处水体含氧量高的地方,流水给鲫鱼带来了氧气,也调节了水温,使鱼有了顺畅的呼吸,满足了它们的第一需求,才使它们有了觅食的欲望。

水中的含氧量部分缘于水的流动,流动的水体加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加了氧气置换量

四、弃上(风)钓下(风)

盛夏时节,趋氧性已是鱼类生存的首要需求。如果遇到闷热的天气,水体出现缺氧情况,就会影响鲫鱼的顺畅呼吸。而风吹动水面,既能调节水体表层温度,又能扩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促进水体的表层与下层产生对流,使水体的溶氧量得到提高,促使鱼类增加食欲。此外,风力又能将天然饵料聚集于下风口,有利于鱼类集中觅食。

闷热的天气风力一般很小,但即使这样,下风处仍比上风处风力要大,水体产生的上下对流程度要高于上风处,水体的溶氧量同样比上风处高,鲫鱼就会停留于下风口。所以,在低压缺氧的天气垂钓,钓者要弃上风处找下风处迎风钓,就我几十年夏季钓鲫的体会,钓下风处的效果总是好于上风处。

盛夏时节,趋氧性已是鱼类生存的首要需求,钓下风处效果总是好于上风处

五、弃明水钓草窝

野钓自然水域经常能遇到有水草的水域,在低气压湿热天气如果有一大片的水草区,我建议你将其作为首选钓点。我们知道,水草在太阳的光合作用下会向水体释放氧气,使水体的含氧量高于明水区,另外,水草可以阻隔部分热量及太阳的强光辐射,使水草下的温度及光线低于明水区,迎合了鲫鱼避光的习性。以上这几个方面对于鲫鱼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这时候,我们通过仔细观察,甚至能发现鲫鱼在草下活动的痕迹,如冒泡、触动水草或咂嘴的声音。

当有鲫鱼在水草丛中活动时,钓者宜用长竿短线的传统钓法在草区的边缘或缝隙中钓浮,最好用既细又红的活蚯蚓作饵;至于钓多深的泳层,要结合当天的气温、缺氧程度、环境是否安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当有鲫鱼在水草丛中活动时,钓者宜用长竿短线的传统钓法在草区的边缘或缝隙中钓浮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虽说钓草区要比钓明水效果好,但钓者不能钓过于稠密的水草区。水草如果过密,不仅阻碍水体与空气的接触,又不利于水体散热。所以,钓者要选择较稀疏的草区下钩。

六、弃肥(水)钓瘦(水)

常钓鱼的人都知道,肥水的鱼难钓。这是因为肥水里天然饵料丰富,使鲫鱼饱食无忧,再就是因为肥水里浮游生物、水生动物及藻类较多,它们的生存要消耗大量的氧分,加之高温促使水底有毒有害气体的生成和释放,也会中和掉很多氧气,致使肥水中的溶氧量大量减少,从而影响鲫鱼的呼吸及食欲,致其离底活动,从而影响上钩率。

相反,在新塘或瘦水中,浮游生物及水生动物少,鱼儿食源较匮乏,水下的腐烂物质少,在同等气压的情况下,瘦水里的含氧量要略高于肥水,鲫鱼的饥饿程度也高于肥水。因此,在可选择的情况下,钓者应弃肥水而钓瘦水,增加上钩率。尽管瘦水中的鲫鱼密度可能没有肥水中的大,但鱼少总比不吃钩强。

虽说钓草区要比钓明水效果好,但钓者不能钓过于稠密的水草区

综上所述,夏钓鲫鱼,不论是选钓层、选钓点,还是选水质,都要围绕着溶氧量这个决定夏钓成败的重要因素来进行,钓友们要提起重视。

水体溶氧量与秋钓杆塘的关系


由于家乡地理位置所限,野钓资源很是匮乏。曾经出鱼非常好的文裕河水库近年来人为的破坏,鱼类资源几近枯竭。而山西山体众多,家乡根本没有野河湖泊。所以杆塘成了钓鱼人的几乎唯一途径。就自己垂钓竿塘的粗浅认知,关于秋季水体溶氧量对杆塘的影响继续自己的看法。惯例声明,一些观点和理论不见的成立。

说是秋季,其实概述起来恐怕其他季节都可以影射到。而且对于杆塘的溶氧量,一些平时的钓鱼真理啊,定律啊,谚语啊都会有所推翻。造成这种原因就是因为杆塘的溶氧量所决定的。因此。钓无定式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

万物生长靠太阳。杆塘水体会生长一些绿藻、青苔、水草等水体植物。阳光的照射会让水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白天释放氧气,而晚上却相反,会吸取氧气,进而消耗水体氧气。所以在水中植物多的地方夏天夜钓收获不好就是这个缘故。晴朗的天气适宜垂钓也是水体有所增氧的缘故。

而适宜的有风天气,吹动水面会增进水体溶量量,而且迅速使水面散温,造成水体上凉下暖,而水体只有上凉下暖,温度高的往上走,形成水体循环,上下水温趋于一致且水底溶氧量加大,自然适宜鱼儿索食。大热天尤其午时水面温度高,高到超出鱼儿难以接受的温度,鱼儿会避入深水区,但为什么不索饵呢?

就是因为在最适宜的温度,鱼儿活动量加大,耗氧量自然也加大,又没有氧气对水体补充,死水一潭,究其原因还是水体缺氧所致。而野钓鱼儿躲避的深水区域是手竿难易够到的范围,加上鱼的进食时间段,即使是野生的,也不是24小时不停的进食。

杆塘手抛做窝是杆塘一大特有的风景画。大家每次每天你一盆来我几团,唯恐打得少了诱鱼不够,鱼获不好。殊不知这些个过剩的饵料在水底需要分解和沉淀是需要靠水体的氧气来完成的。秋季经过了春季和夏季,杆塘水底累积了大量的剩余的发酵变质腐败的窝料和饵料。水底严重缺氧发臭导致鱼儿躲避保命还来不及,那会索食?

生物的本能让它在食物和生命的选择上毫无疑问的选择了继续生命。所以,在水底缺氧的情况下,夏钓深 就不再成立。因为越深的水域越缺氧。短杆钓浅虽违背规律但结合实际确是按照规律了,反而能有所斩获。而到了秋季,慎重打窝和选择性的使用不同竿长就成了制胜的必要条件了。

为什么是慎重打窝呢?有的地方水体不缺氧,但一般杆塘面积都不会很大,且是死水,自身溶氧量的改善只有靠外部条件影响。天气啊,加水啊,增氧泵啊等等。诸位一定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不打窝还能钓几条,打窝就没口。浮标如定海神针丝毫不动,或是只见小鱼闹漂,大鱼就是不到。这就是大量的窝料消耗水体氧气,因为缺氧想吃也无法下底了。

水体越浅,上下水温越发趋于接近,水体溶氧量相对又高。但浅是有个限度的。不同鱼种生活的适宜深度是不同的。太深了不好,过浅了会感觉不安全没有心思进食。所以掌握不同鱼种的适宜生存深度就又是一门知识了。短杆杆塘钓浅,其实就是专门找水底溶氧量相对高的环境来达到有所钓获的目的。

深中找浅 浅中钓深 也是有这样的含义的。而杆塘钓位的选择其实就是选择那个地方溶氧量高,最适宜鱼儿在此聚集。增氧泵附近啊,进水口啊,下风口啊等等这样的地方就是指水体含氧量相对高的地方。所以出钓杆塘,一个必须掌握的信息就是务必知道该杆塘整体地势深浅。而杆塘的水色肥瘦,也是判断水体缺氧与否的一个标准。当然也反映其他信息。

每次出钓,都需整理结合各种自然条件,做出最好的判断。选择合适的天气,占对最好的位置。把这些做好了,那你的钓技是否也能跟得上步伐呢?有人说,钓竿塘拼的是饵料。这样的说法是基于其他因素都正常和平等的基础上。所以,只有把基础做好,才有资格去拼饵料

驳小崔观点:温度低溶氧就会高吗?


崔老师在小崔解读:气压水压与水深对钓鱼有什么影响?中介绍的有关于扬化肥的时候说但是深水温度低,同一水域,温度低溶氧就会高。我有不同的看法。

毋庸置疑,水温降低,确实会提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率,但是不能忽略一个问题界面。在自然水域,水中溶氧的来源是水面。空气中的氧气不停地溶入水中,水中溶解的氧气也不停的析出,回到空气中,这一切都发生在水面。在某一气象条件下,溶入和析出达到平衡时,溶氧浓度就是当前的溶解率。从水面溶入的氧气,会向水体扩散,这个过程遵循一个铁律高浓度溶解质(氧气)向低浓度扩散,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整个水体的溶氧量均匀。如果水中始终有生物在耗氧,那么水体中的溶氧量会始终低于水面。唯有如此,氧气才会经由水面(高浓度)源源不断的供给水体(低浓度)中的生物。

崔老师说到的深水温度低,同一水域,温度低溶氧就会高也有可能发生。

比如:

①:低温、高溶氧的水源不停汇入水体,由于低温水比重较大,直接补充到了水体底部,造成水底比水面溶氧量大。但是在钓鱼选点上对应这一条件的是有活水汇入的地方,带来氧气和食物,并不是水深、冷溶氧量大。因为离入水口远的地方,在扩散作用下,在水中生物的作用下,水体又会回到平衡。再远的地方就又是水面溶氧量大了。

②:在水底制造很多很多微小的氧气泡(或空气泡),这些小气泡内部气体和小气泡外部的水同样有界面,相当于在水底增加了界面,这时由于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水中溶解率较大,所以水底的溶氧量会大于水面。气泡微小是为了增加界面的面积,使得氧气快速溶入水中。这种条件在自然水域找不到。

所以我认为同一水域,底层水不会因为低温高压而比表层水含有更多的氧。欢迎钓友批评指正(已经抱头蹲好?)

浅谈钓鱼与水中溶氧量与鱼的关系


鱼类的耐低氧程度要比人类强很多,尤其是在温度较低的时候。但是鱼类在极度缺氧的状态下也坚持不了几个小时。由此可见氧气对于鱼类的重要性。我们在钓鱼方面不仅仅要关注垂钓技巧,更要关注水中氧含量的问题。

其实水中的含氧量对于鱼类来说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因为鱼类和人类一样,如果周围环境氧气太少,它们就会食欲不佳,活跃程度较低。相反如果水中的含氧量较高,鱼类的精力就会比较旺盛,也才会有心思觅食。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水的固有特征对水中含氧量的影响。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搞清楚它的来源,才能对症下药。

水中氧气的来源

(1)一方面是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的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据数据查证,水中一多半的氧气都来自绿色植物。

(2)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压的作用。由于大气压力比水面的压力高,空气中的氧气会渗透到水中去,当水中容纳氧气的量到达极限后,才会自动向外界大气释放。

在我们在明白了水中气体的来源之后,我们就把水的固有属性与含氧量之间的关系分为四方面来具体说说。

一、水中氧气含量与温度的关系

氧气在水中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具体来讲就是温度越高,水中氧气的含量就越低,温度越低,水中的含氧量就越高。例如:20℃的水,100升可以溶解3升的氧气,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时,100升的水里就可以溶掉5升的氧气。

水的温度越高,鱼类以及水中生物的代谢、呼吸速率都会加快,氧气的含量就比平时需求多,水中的含氧量自然而然就会减少。水中氧气少,鱼类的活跃程度就会减弱,从而来应付氧少的情况或者直接浮出水面呼吸大气中的氧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浮头。如果水中缺氧十分严重,鱼类就会大量死亡。大量的死鱼浮在水面上,这就是常见的鱼翻塘。

高温天气水中的含氧量本来就少,加之消耗过快,水中的氧气就会所剩无几。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季中午钓鱼难。

二、水中氧气含量与水深的关系

溶氧量与水的深浅有关系。因为氧气是由大气通过水的表层往下渗透,越往下渗透速度越慢,而且水的内部压力并不低于大气压,因此渗进深层的氧气含量极少,这就是为什么作钓时要选择1~2米的水深,因为在这个高度的水中含氧量很高,鱼类经常会在此觅食。

三、水中氧气含量与水面积的关系

水中氧气的含量与水的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大,含氧量越高,水的表面积越小,含氧量越低。所以鱼翻塘经常出现在池塘这样的小水面,像湖泊这样的大水面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四、水中氧气含量与水的流动性的关系

水面的波动会引起水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比如刮风时水面的波浪接触空气,起伏的波浪面积要大于平时湖泊的表面积。因此刮风时水中的含氧量就要比平时高。所以垂钓者在选取钓位时,总是会选择有波浪的水域,这就是人们说的风吹水动,水动鱼动。

另外,鱼类还喜欢逆水洄流。因为这样反向游动会让食物与氧气自动进入身体,所以经常能够在进、出水口看到钓友们正在钓鱼。

一波来自老钓友分享的水溶氧量的知识,我收下了


鱼是越来越不好钓,现在大多数钓友出钓也会比较关注水的溶氧量,影响水溶氧量无非就是两种,太阳强度和气压两方面。另外在一年四季怎么找水溶氧量较高的水域,以及时间段。

首先了解下阳光强度,其实溶氧量是水中植物呼吸产生的氧气,这才是直接影响溶氧的关键所在。天气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光照的强度和气温、气压的变化。阳光的强度会影响植物的放氧量,也就会影响水中溶氧量、其次气压也是影响水体氧气的溶解度。这是现在水少氧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泛塘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对于一些被污染水域,细菌大量滋生,吸收水中氧气,鱼类就会浮出水面呼吸。

可能有些钓友会提问说,气压多少才是最佳的钓鱼时期,其实这个没有绝对值,不能用简单的气压去断定是否好钓鱼。其实有一个简单规律,气压持续升高是比较好钓鱼的,相反持续降低就不好垂钓了。就如一天气压比一天高,就可以了解到水中的溶氧因为气压不断升高,鱼就会待在底层活动。气压在一段时间比较稳定的话也是比较好钓鱼的,鱼类在一段时间对一个区间的气压会有所适应,所以这时候出钓,收获也是比较好的。

春季好钓鱼是因为鱼经过一个冬天寒冷的气温,春天回升需要大量食物活动和繁殖,所以决定春季好不好钓鱼的就是温度。但是也有特例,今年的南方冬天一过就到夏天,所以气压成了主导因素。

夏季一般都会选择早晚垂钓,不仅天气不热,还因为早晚气压比中午要高很多,鱼类才会活跃起来,所以决定夏季好不好钓鱼的也是气压了。渔谚说的很明白:宁钓早晚,不钓中午。

秋季就是钓鱼的二次黄金时期。秋天的气压完全高了,再不感觉闷热了。鱼类也是多活动在水中下层,秋季也是果实等植物的成熟季节,水底容易堆积植物果实,所以鱼类也更愿意在水底找食物,而不会浮水。

冬季气压高且稳定。水的溶氧量剧增,但是鱼类活动也减少,这时是温度在影响鱼情,都知道冬要钓阳,就是因为太阳照射在某区域,区域的温度升高,从而促进鱼类的活动。

除此之外,寒潮来袭,高气压带导致气温骤降,水温不能马上就变,只有上层受影响,中下层的水温还是保持原来的水温,上冷下暖的水层,溶氧量增多,所以在寒潮来袭时也是鱼比较好钓的时候。

小崔解读:钓着钓着就停口?跟溶氧有关


近几年黑坑的全国流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钓友向我问起关于黑坑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中,就有一个关于为什么刚开始钓的时候有口,太阳一出来了,就突然停口的问题而就着这个问题,我接着上篇继续聊关于水中溶氧的话题,在上篇中我说明了温度、活性、食量的关系,而最重要的条件还是水里的溶氧,这些条件都是相互关联的,我尽量说清楚一些,钓友们可在实际作钓中,反复验证这些关键点,那么大概的关联是这样的:

温度高,鱼类活性就高,活性高,食量就大。但是,温度高了会有一个弊端,就是温度高了,水中溶氧就低,鱼密度大,鱼的体质差,或者水质很差,就会使鱼马上缺氧!相反,温度低,水中的溶氧就会增加,在水质差的地方鱼反而会好钓!也许这个时候你可能看的有些迷糊,别着急,听我慢慢说。像黑坑钓友说的问题一样,早上出鱼很好,那么原因是:

1、新撒的鱼密度够。

2、经过一夜了,水温降下来了,水中溶氧也增高了,再加之有些鱼塘开竿前会打氧,水里溶氧充足,鱼很爱开口。

不开口的原因是:

1、大量的饵料与添加剂进入池塘,使水质快速恶化。

2、太阳出来后,水温迅速升高,溶氧降低,鱼马上停口。

那这种情况只有黑坑才能出现吗?其实不是,这些年我发现,水质相当好的地方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曾经做个一个实验,把一个清澈见底的水域中的鱼,钓起来带回家养,发现很难养活,原因是鱼在这种高氧环境下已经习惯了,对水中溶氧要求太高了,稍微差一点就不行了,反而,我把水质极差的环境下的鱼,也带回家,发现简直太好养了,有点水就不死!

大家思考一下,这说明了什么呢?这些年我在自然环境较好的水库里钓鱼时,也发现了只要温度过高,即使水质很好,那么鱼也是不好钓的,所以,像上篇中我所讲的,温度、活性、食量,这三样是基础,但与溶氧还是矛盾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溶氧的问题拿出来单说的原因。

温度是基础,没有温度肯定没有活性,没有活性就没有食量,可是温度高了溶氧还会降低!那怎么办呢?这就要涉及另外的条件了,这就是为什么我钓鱼的时候,会选择风向和严格选择水深的原因了。

举例:我来到了一个水质极其好的水域,大太阳天,温度很高,那么我首先是确定温度高了,鱼就会有活性和食量但是却没口,这时候,我就会打听这里的鱼情,是不是阴天下雨的时候好钓,或者刮大风好钓,如果是,那么我的应对就会是要么选择下风口,如果没风!我就会重新找水深,因为水深了以后温度会低,相反的溶氧就高!没准鱼更好钓,那么这些就是钓鱼的基础,而除此之外,还有鱼类的状态和养成习惯共生鱼种的关系,都和你最终的钓获是有关系的!

但水中的溶氧,是在温度、活性、食量之上的又一个钓鱼的重要基础,必须要了解。我再拿黑坑举例:假设鱼坑老板拉来的新鱼有几种:

1、在水质较好的水库中网箱养殖的。

2、水质较差的水库中自然养殖的。

3、池塘中高密度养殖的。

4、拉回来的鱼在本塘养殖的。

5、自然养殖的拉回来,用网箱圈养的。这些都是有不同的状态差异,和鱼类不同的生长溶氧环境,这就又涉及到了鱼最终的开口状况的。

无奈!现在的钓友真不知道怎么了?可能我说的这些从来不考虑也不去想,就认为有什么神奇饵料,或者神奇小药就会让你钓的更多,还有自作聪明的人搞增氧颗粒,我特别好奇的想问问您,真的给你带来了神奇吗?把你打得半死,你还有心情吃东西吗?难道说把东西里掺上金创药你就吃了吗?别再认为钓鱼简单了,别再认为漂一动就提竿那就是会钓鱼,没有理解和基础,只能让你越钓越糊涂。

深2020秋季节野钓鲫鱼,这样的钓位专钓大鲫鱼


现在已经是深秋季节了,小杂鱼已经不闹窝了,这个季节正是野钓大鲫鱼的好季节。但是也有一些钓友不懂的如何钓大鲫鱼,那么野钓大鲫鱼有什么技巧呢?我这边一般是钓窑坑为主。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如何在窑坑钓大鲫鱼的技巧。

第一,窑坑不像人工鱼塘那样平整,窑坑一般是由很多小坑连接在一起的,主坑比较宽阔,有风的时候水面的波浪也比较明显。所以秋季的鲫鱼一般会躲在哪些相互连接的小坑里,小坑周围都有水草密布,食物丰富大鲫鱼会转场到小坑觅食。

第二,要在水坑的背风处,有阳光照射的地方钓鱼。深秋季节气温明显下降,水温也降低了不少,有阳光照射的背风处水温相对高一些。大部分鲫鱼会来到这里活动。

第三,深秋季节大水面风大浪大,浮游生物相对减少,大鲫鱼就会来到岸边觅食。岸边水草丛生,在岸边的角落处食物即丰富,又有一定的隐蔽性,这样的地方大鲫鱼一定少不了。

第四,由于气温下降,大鲫鱼也会向深水区转移,浅水区已经看不到有鱼的痕迹。我们要选择有水草可以隐蔽,水又比较深的区域选择钓位。而且一定要钓水的底部,深水的底部往往有不少大鲫鱼。

小崔解读:钓着钓着就停口?跟“溶氧”有关


近几年黑坑的全国流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钓友向我问起关于黑坑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中,就有一个关于为什么刚开始钓的时候有口,太阳一出来了,就突然停口的问题而就着这个问题,我接着上篇继续聊关于水中溶氧的话题,在上篇中我说明了温度、活性、食量的关系,而最重要的条件还是水里的溶氧,这些条件都是相互关联的,我尽量说清楚一些,钓友们可在实际作钓中,反复验证这些关键点,那么大概的关联是这样的:

温度高,鱼类活性就高,活性高,食量就大。但是,温度高了会有一个弊端,就是温度高了,水中溶氧就低,鱼密度大,鱼的体质差,或者水质很差,就会使鱼马上缺氧!相反,温度低,水中的溶氧就会增加,在水质差的地方鱼反而会好钓!也许这个时候你可能看的有些迷糊,别着急,听我慢慢说。像黑坑钓友说的问题一样,早上出鱼很好,那么原因是:

1、新撒的鱼密度够。

2、经过一夜了,水温降下来了,水中溶氧也增高了,再加之有些鱼塘开竿前会打氧,水里溶氧充足,鱼很爱开口。

不开口的原因是:

1、大量的饵料与添加剂进入池塘,使水质快速恶化。

2、太阳出来后,水温迅速升高,溶氧降低,鱼马上停口。

那这种情况只有黑坑才能出现吗?其实不是,这些年我发现,水质相当好的地方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曾经做个一个实验,把一个清澈见底的水域中的鱼,钓起来带回家养,发现很难养活,原因是鱼在这种高氧环境下已经习惯了,对水中溶氧要求太高了,稍微差一点就不行了,反而,我把水质极差的环境下的鱼,也带回家,发现简直太好养了,有点水就不死!

大家思考一下,这说明了什么呢?这些年我在自然环境较好的水库里钓鱼时,也发现了只要温度过高,即使水质很好,那么鱼也是不好钓的,所以,像上篇中我所讲的,温度、活性、食量,这三样是基础,但与溶氧还是矛盾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溶氧的问题拿出来单说的原因。

温度是基础,没有温度肯定没有活性,没有活性就没有食量,可是温度高了溶氧还会降低!那怎么办呢?这就要涉及另外的条件了,这就是为什么我钓鱼的时候,会选择风向和严格选择水深的原因了。

举例:我来到了一个水质极其好的水域,大太阳天,温度很高,那么我首先是确定温度高了,鱼就会有活性和食量但是却没口,这时候,我就会打听这里的鱼情,是不是阴天下雨的时候好钓,或者刮大风好钓,如果是,那么我的应对就会是要么选择下风口,如果没风!我就会重新找水深,因为水深了以后温度会低,相反的溶氧就高!没准鱼更好钓,那么这些就是钓鱼的基础,而除此之外,还有鱼类的状态和养成习惯共生鱼种的关系,都和你最终的钓获是有关系的!

但水中的溶氧,是在温度、活性、食量之上的又一个钓鱼的重要基础,必须要了解。我再拿黑坑举例:假设鱼坑老板拉来的新鱼有几种:

1、在水质较好的水库中网箱养殖的。

2、水质较差的水库中自然养殖的。

3、池塘中高密度养殖的。

4、拉回来的鱼在本塘养殖的。

5、自然养殖的拉回来,用网箱圈养的。这些都是有不同的状态差异,和鱼类不同的生长溶氧环境,这就又涉及到了鱼最终的开口状况的。

无奈!现在的钓友真不知道怎么了?可能我说的这些从来不考虑也不去想,就认为有什么神奇饵料,或者神奇小药就会让你钓的更多,还有自作聪明的人搞增氧颗粒,我特别好奇的想问问您,真的给你带来了神奇吗?把你打得半死,你还有心情吃东西吗?难道说把东西里掺上金创药你就吃了吗?别再认为钓鱼简单了,别再认为漂一动就提竿那就是会钓鱼,没有理解和基础,只能让你越钓越糊涂。

钓正宗野生鲫鱼的水域选择技巧


鲫鱼,野生大鲫鱼,营养价值早已毋庸置疑,素来是钓友们锁定的目标鱼种。本人自老婆怀孕后,便将野生大鲫鱼的钓法作为重点来研究,经过长时间的奋战积累了许多关于钓野生大鲫鱼的实战经验,荣获了老婆大人的众多好评与嘉奖。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了兄弟们的幸福生活,本人将野生大鲫鱼的攻略总结于此,希望大家都能钓到大鲫鱼以博老婆大人一笑~

钓鲫鱼的水域选择

鲫鱼的钓位选择至关重要,有的水域是不产鲫鱼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准产鲫鱼的水域。通常人工养殖的鱼塘里有鲫鱼的机率几乎为零,而那种原生态的大鱼塘才是鲫鱼的栖身之地。

鲫鱼生长缓慢,作为投资来讲,属于高风险投资,因此原生态的水域不会冒险去养殖鲫鱼,而恰恰是这样的水域由于营养充足,鲫鱼才会选择在此生长繁殖。归纳要点即是:原生态,营养充足的水域才会有正宗的野生鲫鱼出没,那些专供人们垂钓的人工养殖池塘所产的鲫鱼不仅不正宗,口感与营养上也远远不及正宗的野生鲫鱼。

并非所有的原生态的池塘都有鲫鱼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鱼塘是否原生态?随着乡间小路的不断规划修建,原生态的鱼塘越来越罕见。但是只要我们舍得下功夫,其实也并非难事。远离村舍的鱼塘,或田野山间的野外池塘,步行、摩托车都是我们最好的交通工具。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野塘都有鱼。有的池塘,四周杂草丛生,但水清浅见底,这样的鱼塘完全印证了古人的水至清则无鱼的老话,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异想天开去这样的水塘垂钓。

然而,究竟什么样的野塘才有鲫鱼呢?本人结合数十载的垂钓经验,发现水深不见底,且周围有垂钓痕迹的池塘才会有鲫鱼。这样的水塘多在山与山之间,或梯田密集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只要大家肯下功夫,多询问就一定能发现。我们钓鱼爱好者更像探路者,每每发现一个适宜钓鱼的水域总是格外的舒心。

水库也是钓野生鲫鱼好地方

由于现代人的功利心较强,所以许多水库的主人都不会投放鲫鱼鱼苗,因而许多水库里的鲫鱼都是正宗野生。只是钓起来的难度较大,在投放饵料、下钓深度方面都需要相应的技巧,以后,我会把这个环节列出来重点讲解。今天在这里主要让大家先掌握野生鲫鱼活动的几个水域,强调一下:水深不见底的野塘,大的水库都可以钓到鲫鱼。

2020夏钓垂钓鲫鱼的水域、时段选择技巧


春天钓鲫,气温水温相宜,看到钓友们都收获颇丰。夏天钓鲫,高温酷暑,要钓上几条鱼来并不容易,钓鲫鱼的人越来越少,都改钓其他的鱼种去了。其实,夏天是同样可以钓好鲫鱼,只是在钓鱼的时间、水域和钓法上有些改变、有些选择、有些招数。熟悉和掌握这些变化,对于钓好夏鲫是有益的,现将夏天钓鲫鱼的技巧和方法分述如下,供钓友参考。

钓荷塘是夏天钓鲫比较好的选择,无论天气怎么热,在荷叶的遮挡下,荷塘的水底是能保持凉爽的。夏天的荷叶一般已经高出水面,选择钓点最好是水面有荷叶的间隙,钓点不宜太远,用5.4米或6米的竿子就可以了,而且要尽量使用长竿短线钓法。选择的水深在1米左右为宜,从水面到竿尖的风线可以短到1~2个标位,上鱼要迅速提出水面,中间不要停顿,要防止上鱼速度过慢而缠绕在荷秆上。因此,鱼线不宜太粗太结实,万一缠挂要能拉断。

夏天钓鲫,宜钓早晨,虽然傍晚也能钓鲫,但早晨比傍晚有更多的好处。多数时候,夏天的早晨是凉爽的,人比较舒适。早晨的鲫鱼,肚子比较饿,急切寻觅食物,咬钩的频率高,鱼获量更大。早晨钓鲫鱼,可以钓浅水,为了吸取更多的露水,早晨的鲫鱼会聚集在浅水里游弋,更容易将它们钓上来。夏天钓鲫鱼,要起早床。

天刚蒙蒙亮,出现鱼肚白时,就应来到塘边将窝子布下,而且应打在浅水区,打在有水草的地方更佳。钓位应尽量选择池塘的东边,让太阳光线最后照射在窝子上。钓早晨又称钓早黄昏,就是利用早晨光线暗淡模糊钓鱼。一般情况下,太阳照射在窝子上时,便收竿离场。

钓傍晚又称钓晚黄昏,以太阳落水为界,时间相对要短。虽然鱼肯咬钩,但越来越看不清浮标。至于夏天晚上钓鲫鱼,则应在灯光照明下进行,但钓鱼的味道远不及早晨钓鲫来得过瘾。

[春季探钓]风高浪大,钓白条


天气:13

钓场:江河(江河)

饵料:蓝鲫加速攻

鱼种:翘嘴

今天什么事情,第一想到的就是钓鱼。钓可爱的白条,钓白条现在感觉比什么鱼获都好玩。特别是双尾出水的时候,甚是好看。感觉棒极了。想想手都痒痒,今天有点阴天,在市区了,没有感觉有什么风,到了钓点:我天啊风那么大!

今天的气温和昨天真是冰火两重天啊!昨天穿着短袖都不停的出汗今天,穿着线衣坐在河边都冻的发抖,回家在被窝里睡了一下午,都没缓过劲来。哎什么鬼天气。

到了钓点赶紧拿着家伙到了水边,一秒都不想耽误。时间就是金钱。感觉比金钱还要真贵。看了下风向,东还不小,有点顶风。不知道我细小线组能不能抛的出去。今天的计划就是白条,上次的白条,让我钓的大呼过瘾。

提着钓椅子,拿着钓竿,顺着小路。一路小跑就到了水边。第一件事拿出钓椅,把钓椅放好,第二步就是活饵料,今天的饵料还是老几样。使用习惯了。

今天的饵料就是蓝鲫加速攻就可以了。目的就是腥味加雾化。腥味引鱼,雾化留鱼。这样想是不是很科学啊!哈哈我是不是又在吹了?

今天的小白条来的还挺快啊,打了第二杆就上来了双飞。说明今天的白条还是很给力。天气冷点就冷点吧。只要有鱼获,比什么都重要。要的就是那个漂亮的手感。

老铁们看看我开的饵料状态还算可以吧。不湿不干刚刚好。拉饵入水即化。这就是我想要的饵料。钓白条就是最佳的选择。

钓了几杆,感觉到了一些问题就是。就是窝内不怎么留鱼。上几条之后,窝内明显型号少。漂相比较乱。我分析的原因是,我钓的是浮,窝料存不住。加上今天风很大,有点走水的感觉,行不成窝子。故而鱼儿散,漂口比较乱。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措施。只能找上风方向有水草的地方,稍微好点。

风稍微小点,鱼儿就来了!漂相就很漂亮了。马上就出现截口。提杆中鱼,飞鱼,摘鱼,一气呵成。感觉钓竞技池似的。我们这些穷人也就是找河边飞白条,找竞技池的感觉

风小了饵料对路了,方法对路了。接下来的就是双飞白条了。我快成白条杀手了。钓鱼其实就是为了上鱼的一瞬间。每年也就是这时候钓白条,稍微好点,原因是鱼儿产卵靠边。产完卵,白条是掠食动物,在水边吃小鱼。

继续上白条,双飞的。感觉是不是一级棒。哈哈!这是我女儿常说的!一级棒。这些鱼儿一会我还要通通放生的。

今天的风太冷了,待不住了。饵料快钓完了,准备收吧!就在这是,过来了一位钓友。静悄悄坐在我后面。也不说话,拿我漂盒就看,我两幅漂盒都让他把浮漂拿出来看。鱼钩也摘下来了。有这样的吗?我要不是准备收,我还不知道他啥时候来的呢!拿走我的浮漂我都不知道。

真是今天的鱼获,还可以吧!两个小时的鱼获,不算多。主要今天的天气有风,气温低。鱼儿行不成有效鱼窝。

老铁们有认识这是什么的吗?对了,就是西瓜苗。这里有人准备大量种西瓜。等了夏天,钓完鱼,就有西瓜吃了。哈哈!高兴不!

哈哈!这是我闺女要给我买的破风小黄鸭,她说你带着破风小黄鸭就不用怕风了,钓鱼就能钓的很多了!哈哈听着就高兴。在我们家就我闺女支持我钓鱼娱乐!

看这天气是不是要下午了,赶紧收拾家伙,快跑吧!️

总结:今天钓鱼还是很开心的,钓了两个小时鱼获量还是可以的。我发现钓鱼每天的方式方法还是不一样的,虽然是钓同一种鱼。每次前十多分钟,或者半小时都是来调整今天的鱼情和各种状态的。根据天气,水情,鱼情。饵料等等,不断的变换。不是每天钓鱼一成不变的。要是有定律了,估计也没人喜欢钓鱼了!钓鱼也是需要动脑子的。谢谢老铁们观帖!

野钓鲫鱼时应依据水域选择合适的浮漂


许多钓友都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在野外垂钓时,使用立式浮漂会不会好点?其实呢,鱼儿吃口是很轻的,漂相多以点漂为主。有的钓友连续更换三条蚯蚓,还是被鱼儿吃了个精光,却一条鱼儿也没钓上来。这个时候呢,七星漂其实会有更好的效果,使用蚯蚓作饵,七星漂非常适用于静水或者有礁石的水域,这个钓鲫鱼的效果还是特别好的,尤其是对吃口较轻的鲫鱼。

为大家描述一实例:在一口池塘边钓草洞。当时使用的是七星漂,但是提竿换饵的时候,浮漂总能刮到水草,制造出不必要的异响,进而影响到垂钓效果。后来我 换用立式浮漂,无论是扬竿起鱼还是提竿换饵都特别方便。使用立式浮漂钓草洞的效果真的很不错,只要钓者抛投技术过硬,能够精准地将钩饵抛投到草洞之中,立 式浮漂定会清晰地显示出草洞下方的鱼讯。

选用浮漂时要学会随机应变。有一次我在老家的水库钓鱼,最开始使用的是七星漂,但是小白鲦频繁闹窝,而且当时的风浪很大,我基本无法判断鱼讯。后 来,我果断换用圆形的卧式浮漂,并加长了水线的长度,改为钓底。5分钟后,卧式浮漂突然立起,而后一下子被拉黑了。

我抓准时机暴力扬竿,钓获了一条很大的 青鱼。球式浮漂或卧式浮漂的浮力很大,使用这种浮漂钓底的话,必须配备大号铅坠,这样才能使钩饵快速到底,进而有效解决小杂鱼闹窝的问题。此外,球式浮漂 和卧式浮漂相对比较稳定,在大风大浪里也能呈现出清晰的漂相,非常适合在水库、湖泊等大面积水域使用,垂钓的对象鱼也多为大鱼。

总体来说,我们在垂钓时选用何种浮漂,要根据自己所采用的钓法、钓点水位的深浅、水面有无风浪等因素来决定。

在 使用浮漂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碰撞、挤压或摔打,以防其变形或损坏。当然,浮漂也不能长期泡水或暴晒,否则漂身漆面容易开裂。我们用完浮漂之后,一定要用干 毛巾擦拭干净,在放入专用的浮漂收纳盒中。浮漂及漂座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容易老化,所以我们一定要定期检查漂座是否损坏、浮漂是否吃水等情况。如果出现上 述问题,一定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选择溶氧量高的水域钓深钓远钓大鲫鱼》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钓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