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垂钓过程中研究最多的,并且最难判断地就是手提竿子的时间。我们都知道,提竿要不早不迟,这个火候把握好了,上鱼率才能高。但是很多垂钓者不知道怎样来把握这个火候,小编就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以下了几点,难免有不足之处,望多多指教。

首先小编就来谈谈钓鱼过程中有关扬竿技巧的四异,这四异分别为因鱼而异、因饵而异、因水而异和因季而异。 垂钓者需要根据观察目标的不同来随时调整扬竿的时机,接下来就详细说明一下。

一、因鱼而异

各种鱼类食饵的方式有所不同,当它们食饵时反应到鱼漂上的动作也不相同。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鱼类的进食方法包括吸入式和捕食法。用吸入法进食的这种鱼类性情都比较温和,而且以杂食性鱼类为主。

它们见到铒料总是习惯性的慢慢接近,极其小心地把铒料含在嘴里,吞吞、吐吐、尝尝,反反复复地试几次,如果期间一但被异物刺痛,它们便会立刻放弃扬长而去。因此,钓这类鱼的最佳提竿时机就是送漂或黑漂,这一步大约只有1~2秒,钓手提竿必须灵敏迅速。

另一种鱼类性情比较凶猛,多是肉食性鱼类,具有攻击性,它们一般吞钩都比较狠,咬住铒料拖着钩就走,钓这种鱼类快一点慢一点都无所谓,因为它们很少能把钩在吐出来。

二、因饵而异

钓饵根据属性可分为荤饵和素饵,根据质地可分为软饵和硬饵。不同的铒料在提竿时机上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是用素饵、软饵钓鱼,鱼在将铒料吞入中之后会马上将其碾碎,这时鱼类会感到有异物的存在并马上吐出鱼饵。因此钓友们要使用素饵、软饵作钓的话,要极早提竿,鱼类吞钩这个过程只有几秒钟。

但是如果是荤饵、硬饵的话,鱼类吞进去要先进行咀嚼,要等到嚼破了才能感到有异物,这段时间相对来说长一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延迟提竿时机。

三、因水而异

水的深度和宽度对于扬竿来说也是有影响的。在深水区钓鱼,因为钓线比较长,钓点距离作钓者比较远,鱼漂的灵敏度得到了抑制。这时候提竿宜早不宜迟。如果是在浅水区作钓,因为线短,距离近,鱼漂的反应灵敏且漂讯清晰。这时提竿宜迟不宜早,尤其是在近岸处钓鱼,不要太着急提竿。否则,鱼不仅会落空,还会吓走其他的鱼类。

四、因季而异

不同的季节,鱼类的活动范围也有所区别。初春时节,鱼类经过了冬眠,刚开始活动范会围很小,鱼类的咬钩动作很轻,反应到鱼漂上的动作也很小,垂钓者在这个时节要极早提竿。初秋时节,大量的鱼类进入了繁殖季节,急需大量的食物,在这时鱼类的吞食动作比较急,钓友们只需要看到送漂就可以提竿了。

而到了冬季,鱼类的觅食欲望会大大减少,提竿是也是宜早不宜迟。另外,雨天和有风天气,鱼咬钩快,平常天气时鱼类吃钩比较谨慎,钓友们平时要注意这些规律来掌握准确的提竿时机。

在钓友们懂得了手提鱼竿的恰当时间后,我们就来简单说一说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

一、松

意思就是说当我们遛鱼收线时,不要将线拉的太紧,否则就会造成线断鱼跑的后果。如果在收线时鱼类的反抗力比较小,那我们就可以快速提竿收线。相反,如果反抗力太大的话,我们就马上要松线。

二、直

我们在提竿时,要将线摆直往上抬,切忌不要左摇右摆。因为鱼类在与人拔河时,力气要远远大于其体重,所以在收线时会有很大的阻力,这时候只有垂直上扬才能承受压力。否则,容易把鱼竿弄断。

三、抖

在鱼类咬钩之后,一定要平稳一些。先要轻轻地晃动鱼竿一下,让鱼钩刺牢,这样再提竿是可以防止滑钩的。但是一定要轻轻地抖竿,否则鱼钩会刺破鱼嘴,鱼就会逃走。

精选阅读

从浮漂信号判断鱼种的经验分享


可以根据漂相判断出咬钩的是哪种鱼对于一个钓鱼人来说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也是很多钓客都在追求的境界。今天小编就资深钓客在这方面的经验加以整理,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要具备这个技能,首先要对一些常钓的鱼类生活习性主要是咬钩的特点有一定的掌握,其次就是熟悉常见的漂语,所谓的漂语就是漂相所表示的意义。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才可以精准地判断出咬钩的是哪种鱼乃至该鱼的体型是大是小和所在水层。经常会出现的漂相主要有以下几种。

顶漂。好多钓客也将其称为送漂,主要表现为浮漂先下沉接着缓慢浮出到水面,后又在水体表面横向浮着。根据动作幅度分为小送漂和大送漂。正常情况下,一旦漂相显示为大送漂,就说明是较大的鲫鱼开启咬钩模式了,并且鲫鱼已经全部将鱼饵吞入口中。

如果漂相显示为小送漂,就很有可能是个头较小的鲫鱼或者不大的草鱼在咬钩,而且不一定吞到口中了。总而言之,一般出现送漂的情况,鲫鱼咬钩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其它鱼咬钩也是会送漂的。

黑漂。顾名思义就是漂身全部没入水里钓客看不见鱼漂了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可能在吃饵过程中导致黑漂的鱼种有很多,比如鲫、青、鲤、草和武昌鱼罗非鱼等等。需要留意的是,像我们常见的鲤鱼和青鱼乃至草鱼等,一般劲头儿比较足,力道也大,偶尔把鱼竿带到水里去都是有可能的。

而黄颡鱼这类型吃饵速度十分快的鱼就可能让钓客一脸懵圈地到处找鱼漂了。不管怎样,黑漂的出现就代表有鱼上钩,所以黑漂的出现对好多钓客来说都是福音。

钝漂。既有鱼类吸食钩饵后鱼漂忽然强有力地向下顿,好多时候钓客握着鱼竿的手都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这时候大多是生性谨慎的鲫鱼刚刚开启咬钩模式,说明马上会出现送漂现象,钓客可以为扬竿做准备了。

点漂。这里说的点漂具体表现为先轻微地向下沉一目,接着再往上升一目,就这样来回上下抖动。形象点说,特别像鱼漂在轻轻地点头。这种情况下,可能是鲢鳙鱼在咬钩,也有可能是个头较小的鲫鱼开始咬饵了。当然如果是鲤鱼的话也很有可能就是在试饵。

抢漂。字面意思,就是钩饵刚刚入水,甚至有时候还没到钓点就被鱼类抢着吞食的现象。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有较多小杂鱼分布的水域之中。很有可能是麦穗鱼或者是鳑鲏鱼,当然调皮这件事也少不了小白鲦的份。

除了这些经常上鱼的漂相,还有一些漂相是并没有鱼咬钩的,比如说闹漂和移漂。闹漂就是将钩饵抛投到窝点以后,浮漂会出现连续的上下抖动且这种抖动没什么规律。这多半是一些小虾米在作乱。因为嘴不够大,没法将鱼钩吞进嘴里,就只能抓紧吃饵料了。

友情提示各位,遭遇这样的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换个钓点。而移漂也是钓鱼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具体表现为先特别特别慢的往下走,接着又缓慢往上动,再之后会大概移动一段距离,且距离大多为三四厘米那样子。这种情况也不是上鱼了,而是由河虾之类的生物在为了取得饵料而用大爪子乱摆弄形成的。

以上就是在根据漂相判断上鱼情况的一些思路,希望大家看了都有所收获。

垂钓时分析浮漂信号判断鱼口动作


在每次抛竿之后,浮漂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动作直到站稳,以及后来的鱼儿吃钩信号产生,这些动作过程中不仅会受到鱼儿觅食的动作的影响,还会受到环境水流等方面因素带来的变化,但是垂钓的过程中也就只能依靠浮漂的动作来判断鱼口信号,如何在各种各样的信号中找出有效的信号提竿中鱼呢,这里就把浮漂的漂相动作分为四个阶段来逐步分析,当掌握了鱼儿在四个阶段的吃钩反应动作之后,渔获方面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分析四个阶段之前先来了解下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从抛竿到浮漂站稳的整个过程,先是抛竿、压线、横向位移、翻身站立、浮漂下降、钩饵触底、小幅度的回升然后到固定目数站立,而不少钓友通常只是关注目数站立后出现的漂相,而站立之前的漂相就会被忽略,这种错误的做法会错失很多中鱼信号,首先的做法就是选择一款质量好漂相反应真实有效的浮漂。

一、直立前的漂相

抛竿压线之后,铅坠在下沉的过程中会拉动浮漂,此时浮漂会从平躺到横向位移然后倾斜翻身到最后的直立,一般情况下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的话,这一系列的动作是非常清晰规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若是鱼儿吞钩的话就会有一些改变。

首先就是平躺的时间变长,或者是位移的速度加快,也可能是在翻身的过程中会出现停顿或者翻身速度加快,以及位移的时候改变方向和浮漂翻身之后倒漂等等。

二、直立下降中的漂相

当浮漂在水中翻身站立之后,钩饵钓组会拉动浮漂,浮漂会有一个匀速下降的过程,当钩饵触底之后会轻微的上升然后停留在固定的目数上,这些浮漂动作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的话会表现的很轻柔优雅,但是出现鱼讯的话这些动作会出现以下的改变。

首先下沉的速度可能会加快;翻身后不会下沉;减速的过程延长并下沉;下沉的过程中会出现停顿或者突然上顶以及横向位移等特征;还有就是超位站立。

三、定位后出现的漂相

当钩饵牵动浮漂下沉,当钩饵触底后浮漂呈现出固定的漂目,此时钓组之间处于平衡状态,不少钓友主要关注的就是钓组平衡之后的漂相,此时有鱼讯的话漂相会出现以下反应。

会出现很明显的点顿;点顿之后会出现较为缓慢的抬升;点顿后出现黑漂;点顿后出现斜沉;点动小幅度的抬升后停止;点动抬升后出现突然下沉的漂相;有时候会出现频率较快的短促连续浮沉;颤动和快速上升后倒伏;缓慢上升2目左右停止不动等等。

四、移动后出现的漂相

活动的食物才会引起鱼儿的注意,在垂钓过程中鱼口不好的时候需要逗弄钓饵让钩饵处于活动状态增加诱鱼效果,但是逗钓的时候会打破浮漂的稳定状态,浮漂会随着逗钓的动作出现抬升然后下降到再度定位,在这一些列过程中如果出现不正常的漂相可能就是鱼儿吃钩的信号,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反应。

1、在压线进行牵引的过程中,浮漂本应该是朝着杆稍的位置横移并轻微下降,但是如果出现突然加速下沉或者抬升的漂相的话,就是鱼儿吞钩了。

2、在压线之后,正常情况下浮漂会有抬升复位的一系列过程,如果复位的时间比较长或者出现明显的过位,也是鱼儿吞钩的动作反应。

3、当浮漂再次定位之后,出现上述的三种漂相也是鱼儿吃钩的反应。

当对漂相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整体掌控的话,上鱼率会有明显的提升,复杂的东西就会变得简单明了,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要全神贯注的观察漂相,有浮漂动作产生是就要及时提竿中鱼,垂钓的时候最好使用竿质轻巧的钓竿,长时间持竿不会太过疲累。

抖腕扬竿中鱼的好处 预防断竿效果好


抖腕算是钓鱼人的一个进阶技能,都是一些有一定的钓鱼技能和钓鱼实力之后的钓友才能使用的技能。

抖腕虽然看似简单,却因为是在扬竿的过程中施展,实质上切合了人全身的力量,难度不可小觑。很多人不太明白抖腕能带来什么好处,最多也就是扬竿刺鱼的效果能够得到提升,如果只是这样,实在是太过小看抖腕技能了。

抖腕技能好处多

抖腕就是在扬竿的过程中,通过小幅度的活动手腕,将钓竿进行小幅度调整,因为手腕上抬的幅度较小,但是速度较猛烈,所以作用到钓竿上能够增强刺鱼的效果。这也是抖腕的最直接,最显见的好处。

除了上面说到的,抖腕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预防断竿。因为扬竿的过程中,尤其是大鱼,它们力量大,较为沉重,所以钓线受到的牵制力量较大。钓竿因为钓线的拉伸,在前端受力较大,而钓鱼人在扬竿的过程中,速度也比较猛,力量较为强烈。两个较大力量的交互影响到了钓竿,就容易呈现一种受力不均匀的结果,断竿的几率增大很多。

而抖腕技能,通过上抬手腕,增加了刺鱼的效果,而且调整了扬竿的力度,让扬竿显得不再猛烈仓促,断竿的可能性自然下降。

还有,因为力量减轻的原因,对于钓线来说,受到的牵引力也得到了下降,首先是不容易断线了。并且也不容易因为受力的弹性,弹出的幅度较大,把钓线划到身后。因为野钓的环境原因,钓线甩到身后,虽然不太可能刮伤人,却很容易挂到树上,那就比较麻烦了。

解决了挂树的可能性,因为受力的弹性改变,它还能够有效的降低线组缠绕的可能,可以说是效果斐然。

最后这些影响因素,共同的效果体现就是鱼类跑钩的可能性小了很多。因为受力减少,线组承受拉力降低,钓竿受力更加均匀,扬竿的幅度改变,鱼钩在鱼嘴内受力也更为合理,刺激也要小很多,所以鱼类跑掉的可能性也小了。

好处是有不少,但是想要熟练的掌握却并不容易,没有一定的提竿经验,恐怕做不好抖腕。它首先是需要一定的力气,以及准确的判断力,在漂相出现的时候,手臂不动,单纯的依靠手腕的力量进行上挑。剩下的就比较考验经验了,这里手腕抖动的力度要准确,幅度要小,以铅坠不出水这个标志作为标准。

在平时,可以通过多加练习扬竿刺鱼,了解自己平时的扬竿力度,幅度和角度,最后在实践当中才会有一个好结果。

预防断竿的措施

抖腕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预防断竿的发生,但是在平时,除了抖腕这种技术性要求之外,其实还是有很多的保养和保持方面的常识,也可以保护钓竿不容易断。

第一个:卸去钓竿的护套时,选择从正上方抽出,避免直接的硬拉硬拽造成尾节拗断。

第二个:拉伸钓竿时,首先要看导线环是否对准,如果没有,在伸拉时容易造成主线缠绕到钓竿上,或者因为拉力造成尾节折断。

第三个:合理的配置铅坠的重量,避免增加尾节的压力。

第四个:注意保养钓竿,以及竿节之间的连接处,避免出现钓竿进沙子的情况,降低钓竿断掉的可能。

第五个:更换钓位时,首先收好鱼竿再活动,避免带着伸开的鱼竿移动,尤其是野钓时,树木障碍物存在较多,更容易挂住,碰撞,断竿的可能性增加。

钓鱼的提竿时机判断及遛鱼手法


提竿是钓鱼的重要过程,关乎着钓鱼人的最终收获。提竿上鱼首先和看漂有着很大的关联,看漂在前,提竿在后,只有看漂看得准,我们钓鱼提竿才有意义。提竿的技巧可以归纳为两类:一个是时机的掌握,一个是把握好提竿的动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遛鱼手法)。而下面笔者就和大家来说下钓鱼的提竿时机判断技巧和遛鱼手法。

一、提竿时机的判断技巧

(1)根据漂讯判断提竿时机

优秀的钓手都知道,提竿的最佳时机,是鱼儿摄食人口,将要游走的那一刹那。因为这时鱼钩正在鱼口中,及时提竿,往往十拿九稳。实际上我们在垂钓时,鱼儿的吞钩过程是看不到的,所以只能靠观察鱼漂来判断。

事实上,鱼咬钩也有一个过程,那就是看、尝、吞、走的过程。换句话说,鱼先是游近饵钩,用眼睛反复看一看是什么食物。而后再在饵钩边转一转,尝一尝食物表面的味道,时不时还会用身子或尾巴,去碰一下饵钩,只有切实感觉到触碰的食物没有什么危险后,才会大胆地去尝,继而吞下食物饵钩走开(其实它已很难走了)。由于鱼类品种不同,它们的吞钩动作也不一样,反应在鱼漂上也各不相同。

拿鲫鱼来说,吃食的特点是发现食物后,慢慢游近,俯头抬尾将食物吸进嘴,然后是抬头上浮,一边咀嚼,一边游开。要是发觉吞进嘴的食物有点异样,它们会立即将食物吐出来。这个过程表现在鱼漂上是:漂上、下移动频繁,然后轻轻下沉,随即又明显上浮,这就是在送漂。有经验的钓手就是把握了这一时机而提竿,情况自然会令人满意。有时钩下沉重,不见鱼漂有反应,提竿时手感也沉重,这表明鱼已吞钩,而且可能是大鲫鱼吞钩,要立即提竿。

又如鲤鱼,鲤鱼属底层鱼类,一般个体要比鲫鱼大,发现食物后,多半会想都不想立刻将之吞人,然后准备游走,一旦发现食物有异样,又会马上吐出来。这一过程反应在鱼漂上是:鱼漂上下抖动,幅度较大,然后鱼漂成斜方向运动,显得很沉重地慢慢沉人水中,此时提竿为最佳时机。

鲇鱼和乌鳢属于凶猛性肉食鱼类,口裂大,嘴馋,咬住饵钩后,会随即拖跑,这一过程非常迅速。反应在鱼漂上是,鱼漂先向下栽,后急剧下沉。发现此状,要迅速采取措施,在鱼漂下沉时,立即举竿方能奏效。有时还出现鱼钩刚下水,凶猛鱼儿立即咬住拉跑,这叫抢钩,也应以快对快,立即举竿。

下钩以后,有时像鳑鲏、白条这类小杂鱼也会在钩边戏食,弄得鱼漂会微微地向下一动,立即又抬出水面,没有一点规律,这一点垂钓者要注意,正在闹小鱼,要设法解脱。

由上可见,因鱼而异,把握提竿时机,方能有所收获。

(2)根据钓饵判断提竿时机

如果饵料较硬,提竿可相对晚一些;如饵料较软,提竿要相对早一些。比如米饭粒,新鲜的、现做好的比较松软,垂钓时,发现漂动,应迅速提竿。要是经过一夜风干的米饭粒,外面结了一层硬壳壳,或以蚯蚓为钓饵时,提竿都要相对迟一些。

(3)根据季节、时令判断提竿时机

季节、时令不同,手法与时机也迥然各异。

寒冬远去,春季始来,经过一冬休眠的鱼儿开始活动,范围较小,摄食动作也轻。鱼儿在初春咬食时,很少出现大幅度沉浮,这时垂钓鱼漂有反应后,提竿宜早不宜晚,如太晚则鱼会因咬钩不实而溜走。

5月份,鱼儿大多进人繁殖季节,摄食活动旺盛,可按常规提竿,只要送漂,可随即提竿,不必过早。冬季鱼儿又进人相对静止期,摄食极少,垂钓提竿又要宜早不宜迟。

这就有了一个规律:早春、冬季提竿宜早不宜晚夏秋两季则宜迟不宜早。

(4)根据鱼坠轻重判断提竿时机

一般原则是,轻坠鱼漂反应快,提竿宜早;重坠鱼漂反应慢,提竿宜迟。在50厘米左右的浅水垂钓,提竿宜迟不宜早;深水中下钩,提竿宜早不宜迟。

二、提竿遛鱼技巧

除了要掌握提竿时机外,还要懂得提竿手法,这也是很重要的。其原则是,一不能让上钩的鱼给跑了,二是不能把水下的鱼给惊散了。提竿的正确姿势是:一手提竿,竿柄顶住肘部,肌肉自然放松。提竿时,肌肉突然收缩,肘往下压,小臂带动手腕往上一抖,摆幅不需要很大,但爆发力要强,动作果断、轻松、利落。只有脑、眼、手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动作连贯,才能手到擒来。

提竿动作有三要领:一是时间掌握得要准;二是要先顿一下;三是要注意遛鱼。

(1)时机掌握

所谓时间掌握得要准就是要在鱼儿吃饵进嘴以后,到吐钩前的一瞬间提竿。这话说得容易,但做起来却难上加难,这得需要一个长期的、细心的琢磨与实践才能掌握得好,运用得当。

这里讲的及时,事实上是要实现一个早字,也就是在鱼将钩饵吃进嘴以后,在它还没有反应过来、吐钩以前,立即提竿,把鱼钩紧紧地扎进鱼嘴,这样鱼是逃脱不掉的。经常遇到的是,鱼儿正在吐钩,却贸然提竿,结果只能是空钩而回。

(2)顿一下

所谓先顿一下,提竿要利用肘、臂力。顿是用腕部力量,先顿一下是个规范动作,其目的是将鱼钩扎进鱼嘴。

(3)遛鱼的技巧

遛鱼是充分利用竿、线的弹性,来消耗上钩鱼的体力,使其乖乖就范的一种手段。提竿时,要使钓线始终带着劲,提竿后,要迅速使竿梢呈弓状,这样使鱼挣扎的力量都让弓起的鱼竿化解了。如果凭钓手的经验,提竿时,鱼儿挣扎有力,但仍能随手而来,说明鱼体不大,应该尽快收竿上岸,不必与之周旋。如若提竿时,鱼总是往深水里扎,那就要注意了,切莫强拉硬提,必须进行遛鱼。

遛鱼的第一步是不能让钓线松动,先将上钩的鱼拉出鱼窝,以免惊散窝内聚集的鱼群。第二步是要用腕方的寸劲抖竿,借把鱼钩在鱼嘴中刺深挂牢。第三步是扬竿,使竿梢指向背后方向,再左右牵动遛鱼,或者在岸边无障碍水域,跟着鱼儿来回走动,叫牵遛。

也可以不拉紧也不松线,屏住不动,靠鱼竿的弹力,鱼儿也难以发力,只能在原地兜圈子,等它兜得有气无力,挣扎的力量大大削减,再后扬鱼竿,手持鱼线,把鱼竿放在地下,用双手的拇指、中指、食指轻轻捏住鱼线,并把主线保持在径前掌臂掌心到三指间。鱼要线时,可以抽出;不要线时,双手一点一点地往岸边拉线。

当鱼儿靠近岸边,能见到人时,必然要调头往外窜。这时,要稍捏紧线,但又不要捏得过死,形成拔河态势,可以轻轻放线和鱼慢慢周旋。要把鱼遛到精疲力尽、白肚朝天时,再用网抄抄上岸来。当然也不是非遛到鱼死,只要是它无力挣扎后,就可以把它抄上岸来。

如果钓到的是一条大鱼,往往感觉有如钓到树根似的,此时,先不要急于提竿,要等上钩鱼动,才相机而动。如果鱼向西侧移动,可以顺着它的去向,沿岸跟着走,同时稍微向岸边用劲,使鱼儿距岸边稍近。但经常是鱼向河心深处潜去,这时应欲擒故纵,尽量把竿伸出去,抢在鱼前头,向河心牵动。牵动过程中,要渐渐改变牵的方向,使鱼远离河心,向岸边靠近。在遛大鱼时,切莫朝上用劲,只有到了浅水处,大鱼才不易脱钩逃脱。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钓鱼判断信号扬竿的技巧要点》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怎样判断垂钓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