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脱钩跑鱼的原因大大小小有很多,一个提竿的动作可能就会有很多地方会造成脱钩,比如扬竿刺鱼的时候,鱼会本能地向反方向逃窜,如果提竿的力度大了鱼嘴被扯掉会跑鱼,提竿的时机不正确,鱼钩还没有刺进鱼嘴也可能造成脱钩跑鱼。这些都是造成脱钩的常见原因,不过我们今天想说的是大家经常会忽略的情况,我们来研究一下脱钩跟饵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说到这儿,有好多人就明白了,饵料大得和鱼钩不成比例时,脱钩跑鱼就在所难免了,甚至在标相很好时发生空钩的情况。是的,没错。个中原因钓友们也都清楚,因为饵料大,搓饵的时候鱼钩被包在饵团的正中间,中鱼提竿时,鱼钩要先从饵团的中间拽出,厚厚的饵团就成了阻隔鱼钩刺中鱼嘴的障碍,使得鱼钩从饵团中拽出时经历了较长的行程,其结果是鱼钩要么被拉出鱼嘴,要么刺中了鱼嘴的边缘,钩得很浅,脱钩跑鱼也就在所难免了。

可是很少有人去琢磨,同样大小的钩子,同样大的饵团,是跑大鱼多还是跑小鱼多呢?

野钓场很少有不闹小鱼的,尤其是鱼饵雾化状态较好时,小鱼铺天盖地,拉几竿就会占领整个窝子,正常大小的饵团落底时会被啄食一空,加大饵团就成了应对的办法之一。

笔者曾连续多年在一座山间小水库钓2千克以上的鲤鱼,那里的小鱼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抢食之猛烈可谓前所未见,在与它们斗智斗勇中我渐渐发现,用大饵这招比较有效。8号伊势尼钩配鸡蛋黄大小的钓饵,可以在水下坚持3~5分钟。我便利用这宝贵的三五分钟时间,等待那个狠狠的大黑标。用这个办法,我每次都有斩获,虽然也有脱钩跑鱼情况出现,但是可以忍受,毕竟偶然跑鱼也是正常的。

去年,笔者和钓友们去另一座水库钓鱼,目标鱼还是钓鲤鱼,遭遇的第一个难题还是闹小鱼,其凶悍程度虽然不能在江湖上排第一,但如果不采取措施,还是会被他们逼疯。好在我们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于是,现成的钓组配大饵团再度上阵,可接下来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鱼儿咬钩的频率很高,中鱼的比例却只有三分之二左右,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一的空钩概率。

明明浮标被有力地拉黑,怎么会有这么多空竿?看标相不像是小鱼所为,于是我改变提鱼竿时机,结果毫无建树;更不可思议的是,即使中钩的那三分之二,绝大多数也在出水前莫名其妙地脱钩了,就这样,连续跑鱼两三条成了常态,甚至创造了连续跑鱼七八条的记录。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改用正常大小的钓饵,结果钓的过程几乎没有了,需要一竿连一竿地换饵,这哪是在钓鱼啊,分明是在喂鱼嘛!

菜鸟都是在不断遭遇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为老手的。于是,第二天的早餐时段变成了火线分析会大家七嘴八舌最终没能达成统一意见,不过有一个现象是公认的。以前我们用这招钓的是2千克以上的大鲤鱼,这次我们的对象虽然也是鲤鱼,但个头要小很多,以半斤到1斤之间的居多。用8号伊势尼钩钓小到半斤左右(甚至再小一点的)大到10斤的鲤鱼都没问题,为啥用了大饵团后,大鱼的跑鱼率低,小鲤鱼的跑鱼率会这么高呢?

当时我只是怀疑大鲤鱼嘴大口腔深,小鲤鱼嘴小口腔浅。按照常理,钓小一些的鱼应该用小一些的鱼钩,但是小钩大饵的搭配只会加大跑鱼率和空钩率,这是常识,因此肯定不行。那么换大钩?在鱼的密度较低的水库中用大钩,我有过很多教训,我钓鲤鱼的极限是只用到伊势尼9号钩,再大的看上去似乎增加了上大鱼的保险系数,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大鱼没钓到,小鱼也被耽误了。原因很简单,粗钩条大钩自重大,隐蔽性差,很容易引起鱼的警觉。

那么,细钩条的溪流钩应该可以吧?溪流钩钩条细,自重轻,虽然强度不理想,但应对小鲤鱼的拉力足够了,稍大一些的也可以用技巧来弥补。

饭后,我换了大一些的溪流钩一试,效果立竿见影。中鱼的概率高了,脱钩跑鱼的概率降了。大家纷纷效仿,忙得不亦乐乎。个中奥秘又是什么呢?回程的途中,我回想每一条鱼的中钩部位,有的深,有的浅,有的在嘴角,有的在唇边,而鱼的个头比较均匀,这说明什么?说明鱼嘴及其口腔的大小特别接近;标相也特别标准,说明它们的就饵动作相似;提竿时机也没有变化,说明提竿时吞饵的深浅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注意,吞饵的深浅不代表吞钩的深浅。问题就出在饵和闹小鱼上。搓饵时饵团虽然很大,但不论是搓成水滴形还是椭圆形,鱼钩都处在饵团的中心。入水后,由于小鱼啄食,饵团变成了不规则的形状,这个时候鱼钩就未必在残余饵团的正中间了,也就是说,在鱼吞饵的动作和深浅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鱼钩在鱼嘴中的位置却不一样了,这就造成了鱼中钩的部位明显不同。很显然,当形状不规则的残余饵团入口后,偏大一些的鱼钩和鱼嘴接触的机会要明显多于小钩。这就是大一些的溪流钩优于伊势尼钩的原因。

另一个我没有想到的原因是,溪流钩钩尖较伊势尼钩短些,比8号伊势尼略大一点的溪流钩钩尖却要比伊尼势短大约1毫米,正是这个短钩尖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天很多鱼的中钩部位都是在危险的唇边,同样的吞钩深度,如果用的是伊势尼钩,钩尖会刺在哪个位置?肯定离唇边更近了1毫米,这微不足道的一毫米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危险的边缘部位浅1毫米就很可能导致跑鱼。

得出了这个结论,文章开始提出的问题同样大小的钩子,同样大的饵团,是跑大鱼多还是跑小鱼多?便有了答案:大鱼嘴大,口腔深,即使鱼饵被小鱼啄食成了不规则的形状,吞饵时鱼钩也会入口相对较深,所以用同样大的大饵,同样大小的钩子,跑大鱼少,跑小鱼多。

编辑推荐

黑坑钓鱼有鱼星无口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有时候没有合适的野钓地点,钓友们会去黑坑过一把钓鱼瘾。黑坑的应对技巧很多很杂,这里我们只谈谈窝点有鱼星但无鱼口如何应对,免除钓者不上鱼的焦急心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一、天气水情环境影响

天气对水体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水温与水体的流动都会随天气而变化。天气还会间接地影响水体的含氧量、水中微生物与藻类的生长状态,这些条件发生变化,会影响到鱼在水体中的活跃状态。鱼儿的活跃度一旦产生变化,钓手往往一时难以找出不上鱼的缘故。

比如夏季本来上鱼很好的窝点,不一会儿就没有鱼口了,但明明有鱼在水面摆动,就是没有鱼口。原来,夏季水体升温很快,使小水域的水体溶氧缺乏,这是由于较高的水温加速了水底沉积物与窝料的发酵,窝点的局部产生了沼气而使水体缺氧,鱼儿只有离开水底而浮到水体上层。

到了冬季,由于水下植物不再茂盛,产生的氧气量很少,水底溶氧量难比夏秋季节,鱼儿的活跃度直接降低,加上水温低,鱼口本来就轻且少,所以难有鱼儿咬钩。

针对水体溶氧量低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不打窝或减少打窝量,避免窝料发酵导致水底溶氧低。

(2)投放味儿较重的打窝料,钓离底,或者采用麻团钓法,诱使鱼儿在底部觅食。

(3)转移到浅水区施钓,因为浅水区的溶氧相对高一点,鱼儿也不会冒然浮至水面。倘若当天气压太低,水体的溶氧量是必定很低的,浮头也是必然的现象,不适合垂钓。因为就算饵料再鲜美,鱼儿也不会吃,此刻,它们需要吸氧保命。

二、窝料超量,人为干扰

野钓的自然水域因其水面大,水体的含氧量都较高,但黑坑或竞技塘一类的小水域却不太理想。长时间的垂钓活动,避免不了饵料的过多使用,这样就会使塘底的酱层加厚,腐殖质增多,致使水底缺氧。所以垂钓于酱层较厚的小水域,就要靠近出水口或入水口处,因水体处于流动状态,溶氧就相对丰富,鱼儿活跃,钓效就好。

另外,人在岸边的活动极容易影响到鱼儿。它们对岸边的声影或机器的响动都十分敏感,胆小的习性趋使它们远离窝点,逃到它们认为安全的水层。所以钓者要尽量选择相对安静的地点施钓,抛竿时要减少对鱼产生刺激的响声,一旦鱼儿受到刺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再次诱鱼进窝。

三、鱼情多变

1、鱼层在变

鱼儿常起浮,这是由于鱼儿所在的水体环境发生了变化,或是由于受到了钓者钓法的影响,要么主动要么被动地变换了水层,上浮到较高的水层。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鱼儿改变了泳层,就会发现有鱼星但无鱼口的现象。

鱼星不只是存在于鱼在水底产生的泡泡,上浮到高一级的水层也同样有鱼星,所以当对象鱼起浮之后,我们还使用粗钩粗线钓底,就明显没有好结果了。那么,当我们知道窝点有鱼而不咬钩时,就要试着调整钓法,试探鱼层的位置,才是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要坚信,主动找鱼而钓才是钓鱼的原则。

2、鱼儿受伤

黑坑的鱼儿都是运输而来的,鱼儿命运多舛,忍受了长途的颠簸与缺氧的环境,甚至还受过伤,被投放到黑坑之后,水体环境又并不一定好,如果投放的数量多,鱼儿密集,还会继续忍受缺氧的折磨,或者再次受到惊吓而越来越胆小,胆小到拒绝进食,就不好钓了。

更有多次被钓、历险受伤的鱼,我们称之为回锅鱼。它们不是嘴被拉豁而发炎,就是鱼身黏膜骤减,或者经反复挣扎导致鱼鳞脱落。这些可怜的鱼儿开口一般都不佳,如果岸边有声响,它们会更加警惕,不愿进食。

所以我们在垂钓时,中鱼之后一定要尽快地将鱼领出窝点,最好不要让跑鱼的现象发生,因为只要一跑鱼,就会让窝点的其它鱼再次受到惊吓的重创,哪还敢吃食,都不要命了吗?

四、线组配置不对口

有鱼星无鱼口,需要判断鱼层、判断鱼是否历经磨难,尽量排除自然原因对鱼的影响。这些工作做好之后,就是线组的恰当配置了。如果线组配置不当,就会出现鱼儿索饵但吃口很小的现象。线组传递漂讯的能力又差,我们的读漂就会不准确,导致错过良好的上鱼时机,这是经常会发生的结果。

具体的线组搭配需要针对具体的鱼情而定,但有一条需要注意,就是让鱼儿便于吸食钩饵,浮漂的讯号要始终保持正确与灵敏。

以上只是个人的杂谈,只从天气、窝料、鱼情与线组等方面作了粗浅的梳理。有鱼星无鱼口,还与浮漂的调钓、饵料的使用等诸多方面相关。

钓技 | 必看!造成脱钩跑鱼的9大原因


对于很多的钓友们来说,相信都有过跑鱼的经历,甚至有时候还为此而捶胸顿足过,那么究竟是那些因素导致了跑鱼呢?在这里笔者总结了垂钓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几种脱钩跑鱼原因,以供大家参考。

通常来说,鱼儿脱钩的原因可以从6个方面来做分析,它们分别是:钩子方面的原因、钓线方面的原因、坠方面的原因、浮漂方面的原因、饵料方面的原因和提竿时机错误的原因:

一、钩

1.钩子太小,被鱼儿吞入口中后,无法刺入鱼嘴,或者是虽然刺入很深,但是因为钩子小,材质细而软,鱼儿用力一挣就脱落了;

2.钩子太大,鱼儿无法吸入口中,或者只是咬住了一部分,钩尖不能刺入鱼嘴,从而造成脱钩跑鱼;

3.钩门太宽,原因跟钩大相似;

4.钩门太窄,原因跟钩小相似;

5.钩尖呈向内弯曲的形状,很不容易刺入鱼嘴;

6.钩尖太钝,不易刺入鱼嘴;

7.钩子的材质太软,不易刺入鱼嘴,或者刺入后在鱼挣扎的过程中被拉直,造成跑鱼;

8.钩后倾,也就是说,钩身不正,造成钩背向上,钩尖朝下或者歪向一侧,对鱼儿咬钩造成不便。鱼在咬钩的过程中,因为有线拦阻,只能从后面或侧面咬,使得鱼钩扎入鱼的下颚,下颚比较薄,在提竿的过程中很易被钩破;

9.钩柄太短,使得提竿的时候,力在钩柄一边,如果钩尖上的饵料很重,就会造成钩后倾,导致跑鱼。

二、线

1.线蜷曲,鱼讯传递迟缓,导致提竿时机不对;

2.主线太长,举竿和拉直风线的耗去了大的力道,使得到达钩尖的力道很小,使得钩尖难以刺入鱼嘴;

3.子线过长,鱼讯反应不灵敏,提竿不能把握好时机;

4.线过粗或者线的吸水性强,造成鱼讯的不准确,使得钓者对于提竿的时机把握不准。

三、坠

1.坠过重,鱼讯微弱,造成提竿太晚;

2.坠过轻,鱼讯过于明显,造成太早提竿。

四、漂

1.浮力太小,鱼咬钩信息反应迟缓,造成提竿太晚;

2.漂的重心偏离,在水中呈倾斜状,鱼讯失真,不易把握提竿时机。

五、饵料

1.挂饵方式不对,没挂在钩尖上,使得钩尖没有被鱼吞入嘴中;

2.饵太大,鱼只能咬住一部分;

3.饵太长,鱼咬的只是钩外的部分,没有将饵钩吞入口中。4.饵太厚,钩尖被裹在里面,无法刺入鱼嘴。

六、提竿

1.对鱼讯不熟,或者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的鱼讯不准确,造成提竿时机不对。提竿过早,鱼钩没有完全被吸入鱼嘴;过晚,可能已被鱼整个吐出或吐出了一半;

2.提竿用力过重,造成鱼嘴拉豁,从而跑鱼;

3.过轻,提竿的时候,力道不够,钩尖没有刺入鱼嘴;

4.空中飞鱼,即将鱼提出水面后,因为悬在空中的时间久,鱼儿拼命挣扎,造成跑鱼;

5.提竿的时候角度太斜。一般来说,提竿的时候都是垂直向上,这样,钩尖刚好能够刺入鱼的上颚。如果是斜着提竿的话,很容易造成钩尖自鱼口角溜出或只挂住口角一点点,造成跑鱼

走漂对钓鱼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走漂是一种在施钓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的情况,也是一种怎么努力都很难彻底避免掉的现象。既然难以让走漂出现的可能性降为零,我们不防将更多的心思花在应对走漂的方面之上。下边咱们就一起来看看钓鱼的时候可以帮助钓者更好应对走漂的一些要点。

一、走漂对钓鱼的影响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走漂,放通俗一点来讲就是鱼漂出现了走水。别看鱼漂个子不大,长相也不是特别出众,放在钓组中毫不起眼。但是,若是它走了的话,对钓鱼所产生的影响可是相当大的。

如果走漂不是特别严重的话,很可能会让鱼线变得弯了起来。鱼线一弯,整个钓组的灵敏程度是极有可能会降低的。如果走漂的情形很严重的话,漂相就很可能会特别乱,观察起来会特别难。这样一来,钓者就很难根据鱼漂的表现上读取到准确可靠的鱼儿就饵的信息。更直白点,钓者很有可能在本该把鱼竿提起来的时候浑然不知,钓到鱼的几率会直线降低。

二、走漂情况之所以会发生的原因

要想彻底治好患者的病,医者需要首先探查出病者患病的根源。同理,要想降低走漂情况发生的概率,钓者就需要先弄清楚走漂情况发生的原因。近些天来,小编和许多钓友聚在一起研究了很久,也向熟识的一些自身钓友请教了好几次,后来发现导致走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走漂原因,是水体。当我们在河流中作钓的时候,若是河流里边有些落差的话,当水体从高处往低处流的时候,水体是会对鱼漂甚至整个钓组造成一定的影响的。第二个走漂原因,是风。当起风的时候,风是会对鱼漂造成一定的影响的。

三、应对走漂情况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尝试着更改钓线。当水流不是特别大的时候,钓者是能够通过将主线的线径做适当地改变来应对走漂情况的。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改变主线线径,其实就是将主线适当地更换一下。当我们将原本使用着的主线以线径较小的主线更替了之后,是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水体流动时给钓组带来的影响力的。

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较细的鱼线的截面是比较小的。正因如此,细一些的鱼线在施钓的时候受水流的影响也是很小的。这样一来,走漂情况发生的几率自然就小了。不过此法在水流特别大的时候,很可能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第二种方法。尝试着将钓目延长。在水流不是特别大、鱼漂上升或者下降的速度都比较缓慢的时候,钓者可以在保持钓目不更改的情况下将钓目适当地延长。这样一来,整个线组的稳定情况是会有很大的好转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所延长的钓目幅度一定要适度,千万不能过度。

第三种方法。尝试着将鱼漂的调目加大。我们都知道,调漂这个环节在作钓中所发挥得作用是相当大的。一般情况下,当钓者巧妙地加大了鱼漂的调目后,钓组的剩余浮力是会有所增加的。这时候,水流对整个钓组的干扰都会小了不少,缓慢往下方沉去的钓饵在剩余浮力的影响下,会对影响着线组的水流产生一定的抗拒效用。这样一来,鱼漂的尖部就能长久地浮在水体表面上,将等待着鱼讯的时间延长,有利于作钓者更好地识别鱼讯。

第四种方法。尝试着运用跑铅钓法来施钓。在水流特强的水域中钓鱼,跑铅法是能很好应对走漂的一种策略。需要注意的是,运用一定要得当。

晚春不好钓鱼的多种原因与应对方法


进入四月份之后温度上升的幅度才逐渐加快,温差也逐渐变小,也就到了春季垂钓的黄金期,因为温度升高之后,水体中的食物比较丰富,温度也正为合适,鱼儿的活性比较大,但是随着温度逐渐升高,鱼儿也开始进入繁殖产卵的时期,有不少钓友会发现这个时间段鱼儿不太好钓,尤其是鲤鱼更是难钓,那么造成这个现象是什么原因呢,这个时期如何垂钓呢。

一、难钓的原因分析

1、在五月份左右天气温度已经非常高了,鱼儿也到了甩籽的时期,此时会发现鱼儿咬钩并不积极,尤其是主钓鲤鱼的钓友收获非常的差,因为鲤鱼在甩籽的前后期是基本不吃饵的。

2、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水温上升的幅度比较快,水层温差就比较明显,鱼儿会经常变动活动范围,到上层水域活动,而此时很多钓友依旧习惯钓底,就算是钓浮也没有什么好的策略来应对,所以鱼儿比较难钓。

二、应对方式

1、这个时候可以变换垂钓鱼种,比如说以鲫鱼这类甩籽比较早,或者甩籽期间仍然进食的鱼儿为主钓对象鱼。

2、另外可以选择在浅滩的水草区下钩,这个时期的鲤鱼和鲫鱼等鱼种会来到浅水的草区活动游玩,就算处于甩籽期的鲤鱼有时候也会经不起美味食物的诱惑偶尔开口,也很容易钓获大鱼的。

三、钓点选择

1、这个时期钓点选择非常关键,不过饵料方面倒是不像其他时节那般严苛,不管是使用早春的荤饵还是高温时期的清淡饵都可以有不错的收获,也可以荤饵清淡饵互相搭配使用。

2、在人工饲养的水域,五月份左右正是饲养者大量投放食料的时间,也是鱼儿正在产卵繁殖的时期,不管是出于鱼情水情方面的状况,还是出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一般这个时期是不适合垂钓的。

3、到了晚春之后气温和水温都出现了很大幅度的变化,鱼儿生活的环境和之前也有了很大变化,此时正是农耕的时节,各水域的水位大幅度下降,垂钓的时候最好选择水底有沟坎斜坡一类比较安全,障碍物多的地方下钩,尤其是在浅滩处找有凹陷坑洼或者沟壑的地方,更容易藏鱼。

四、仲春鱼儿好钓的原因

1、四月份是清明和谷雨时节,此时的水温和气温会不断上升,正是春暖花开一片泰然的景象,鱼儿会从漆黑的深水区转移到明媚温暖的浅水区活动进食。

2、温度升高之后水体中的各类生物开始聚集生长,水草区也发芽长叶,光合作用之后溶氧量也很丰富,草区也成了鱼儿的天然粮仓。

3、抢食,水温升高之后鱼儿的活性也变强,觅食欲望升高,在天气暖和的时候鲫鱼基本上已经产卵结束,到了疯狂进食的时期,此时垂钓收获非常的好。

五、注意事项

1、钓近钓浅,水温升高之后,浅水区的环境更适合鱼儿活动,此时垂钓1米左右的水深最为合适。

2、钓草,钓草的重要性是不需要多说了,尤其是产卵期的鱼儿对草区的依赖性更大,通常会把鱼卵产在水草上,并且会就近在食物丰富的草区活动进食,此时浅滩水草区的鱼儿数量是非常多的。

六、钓具装备搭配

1、钓竿,这个时节垂钓鱼儿的钓竿一般在2.7-4.5米左右,不需要钓的太深太远,使用短杆会更灵敏操纵起来会更轻松,竿质调性可以偏软一些,不仅能提高命中率,并且手感也非常好。

2、钓线,这个时期由于主钓水草,所以选用的钓线质量要好,耐磨性要强,主线的型号为0.8-1.5号之间,子线在1号之内。(加钓线)2、钓钩方面,可使用2-4号的钓钩,钩体细韧一些让鱼儿吸食容易,钩尖要锋利。

3、浮漂可使用比较灵敏的短尾漂,另外钓饵可使用蚯蚓红虫一类的活性虫饵或者是素饵都可以。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造成脱钩跑鱼的饵团原因及应对方法》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的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