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抄鱼技巧。

鱼吃钩跟人吃饭可不一样,人长的有高有矮在人眼中算差距大了,而鱼类千种百种,差别更是大了。每一种鱼因为自己的习性,大小等都会有不同,甚至在水域,季节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掌握了大多数鱼类吃钩的方式,对于中鱼以后的操作,就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也就是为什么老手脱钩的情况比新手少。

鱼吃钩的方式

首先是鱼种不同的区别最大。底层鱼里面,鲤鱼的吃食方式比较特别有标志,因为比较谨慎,都是先稍碰一点,没有问题之后才会大口吃食。所以在鱼漂的反应就是,先轻晃几下,然后隔一小会,再大幅的下沉。而同样是底层鱼,鲫鱼就因为吃食时,动作是伏头翘尾的姿势,所以在吃食以后,头会有一个上扬的过程。在漂相上就是先晃动,下沉,最后有一个上浮。

根据漂相的不同,可以对钓到的鱼种有一个判断,对于下一步提竿都是一个警示作用。 就比如罗非鱼,因为它吃食的时候不会松口,漂相一般呈上下剧烈抖动的情况。所以在根据漂相进行判断之后,可以尝试在鱼漂上升倾斜或者斜沉的时候提竿最好,可以有极大的几率避免脱钩。

鱼类之间的不同,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而季节方面则属于一个可以快速学习的过程了。在春天的时候鱼类因为才恢复状态,所以游动速度并不快,也比较谨慎。所以吃食往往都是小口,吃的比较轻,特点就是不够明显。这个需要钓手自己判断,提竿要及时,也要有度,不能风吹草动就提竿。

夏秋季节,鱼类经历充沛,摄食比较主动,所以鱼漂的活动也激烈。而冬季的鱼和春天比较类似,都是吃食比较缓,所以鱼漂稍有抖动,即可尝试提竿。

除此之外,钓位的环境情况,水域的水质,地形都是需要考虑的。水的深浅会干扰到鱼漂的信息传递,深水区需要提竿吃一点,浅水区往往要提竿快一点。而且肥水区的鱼吃食慢,漂相也比较缓,提竿也要慢点。与之相对的,瘦水当中漂相快而高,提早提竿为好。静水当中就是漂升即提竿,流水当中漂沉即提竿,主要还是一个熟练程度的锻炼。

鱼脱钩的原因

分清漂相,知道了水下的鱼种,就下来扬竿也好,溜鱼也好,都是一个技术活,很多新手就在这个过程中让鱼脱钩了。不得不说还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可是脱钩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难道都是技术不行吗?

当然不会只是技术的原因,钓具也是重要原因。再说一遍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要根据目标鱼选择钓组,线组,大钩钓大鱼,小钩钓小鱼。虽然有些钓法比较的偏,搭配也比较古怪,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细线就是钓小鱼,粗线对大鱼。轻竿要学会使用弹性,硬竿就是使劲操。

溜鱼中脱钩和起竿不准,是脱钩的主要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大鱼来说,不把鱼溜到筋疲力尽就不要贸然的起竿抄鱼。起竿重在眼力,初学者不懂送漂,拖漂,试探咬饵等情况,盲目的使劲或者提竿,反而白白浪费了中鱼的好时机。

总的来说看鱼漂是一个技能,不是说鱼漂动了,鱼咬到鱼钩,这鱼就肯定要入网了。鱼漂上上浮,还是下次,是晃动,还是先晃动后停止,每一种情况标志着不同的操作。大鱼小鱼从鱼漂的活动,就能够看个差不多,如果不够细心,脱钩,断线等都不稀奇。

相关推荐

中鱼后脱钩的原因,这里告诉你,脱钩原因详解


大家在垂钓过程中要根据中鱼情况随时调整浮漂的状态,这样才能再鱼情发生变化时及时的作出调整来保持中鱼的几率。这需要一定的经验,有些经验丰富的钓友即使是不调整浮漂,也可以凭借经验来保持较高的中鱼几率。但大多数钓友还是得调整浮漂来适应变化的鱼情。(我亲眼所见,一钓友黑漂不提竿,不知道他是怎么看漂的,中鱼率极,高真心的佩服。)下面就聊聊这方面的一些经验技巧。说明一下,这种调整浮漂的技巧适用于台钓中,下面所说全部以台钓鲫鱼为例。

一,有口不中鱼。这种情况说明浮漂调的过于灵敏,有可能双钩是离底状态,或是下钩轻微触底。这样状态下,假信号就会增加,比如鱼儿经过你的钩饵附近就会引起浮漂的动作,这样提竿当然就不会中鱼。这时我们就要向上调整浮漂,也就是向钓钝调整,一直调到有动作提竿中鱼为止。

二,抛竿后没有口。这里只说关于浮漂没有调整好而引发的没有口的问题。这种情况就是鱼没有发现你的饵。很大可能是由于水底淤泥太厚,太软,浮漂调整钓得太钝,这就造成饵到位后会陷入淤泥中,造成鱼不能发现你的饵,当然就不会有口了。解决办法就是向下移动浮漂,向钓灵调整直到鱼口正常为止,注意要微调,不要一次调整太多。

三,上下钩中鱼的情况。在刚开始中前几尾鱼时,要看下是上钩还是下钩中的鱼,如果下钩比上钩多很多,那就把浮漂往上推一点,如果上钩比下钩多很多,那就把浮漂往下推一点。(本人觉得就应该下钩中鱼,这样才是正确的,但是在网上查的资料看的最多的就是前面所说的。所以就发在这里了。个人觉得上钩中鱼如果不是双尾,那就是钓钝了,就应该是下钩中鱼才对。)

四,中鱼偏口。如果中鱼是,鱼钩总是钩在鱼的嘴侧面。这种情况也是要向上移动浮漂,也就是要向钓灵调整。直到中鱼是钩在鱼嘴上唇为最好。还有就是可能子线有卷曲,要更换一下子线。

经常脱钩跑鱼的几种原因分析


脱钩跑鱼是垂钓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般很难避免,但是如果能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话,还是能有应对方法的。今天就跟钓友们分享几个应对鱼儿脱钩跑鱼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钓友。

饵料味型过重

好多钓鱼新手会在垂钓的时候将饵料的香味弄得非常浓,因为他们认为饵料的味道越浓,就说明诱鱼效果越好,但其实并非如此。这种方法一般只适合水体中只有一种鱼的时候使用,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配制香味过浓的饵料,往往只会有青鱼或者是草鱼之类的大鱼中钩,如果这时使用的是短竿细线,很有可能就会折钩断线,甚至损失钓竿,所以在配制饵料的时候,并不是饵料的味道越浓越好。

线组配置不当

这个问题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钓鱼新手。好多钓友认为,钓鲫鱼线组越小越好,但实际上钓鲫鱼线组不能太细,否则遇到了大鱼咬钩,很容易发生脱钩跑鱼现象;但是线组也不能过粗,太粗的线组很容易被鱼儿察觉,增加它们的警惕性。

所以,钓友们一定要将线组搭配好。如果是在池塘或者是混养塘等较小的水域垂钓,则应该选择直径为0.22的主线,搭配直径为0.2的子线;如果是在水库这种大水面垂钓,则要用0.24的主线搭配0.21的子线。

中鱼后提竿过猛

好多钓友会在中鱼之后过于兴奋,而用了过大的力量提竿,跟鱼儿拔河,这种做法并不正确,很容易拉豁鱼嘴,造成脱钩跑鱼。钓友们一定要先用抖腕刺鱼,然后再用稳健的力度将鱼儿提上岸。

遛鱼技巧不足

钓友们在遛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法和技巧,不然就跟鱼拔河,造成脱钩跑鱼了。台钓的8字遛鱼法只是对长竿粗线遛大鱼比较合适。钓鱼新手们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是在顺势牵引鱼儿前进的同时,要悄悄的使力,让鱼儿偏离前进的方向或者是向左向右一点运动,形成圆弧轨迹地运动,不断反复,就可以将鱼儿遛乏了,要记住,千万不能生拉硬拽。等遛翻之后,就可以用抄网抄鱼了。

垂钓鲫鱼时鲫鱼脱钩的原因及对策


有几年钓龄的钓友,很多人有过断线跑大鱼的经历。因此,掌握过硬的的遛大鱼、抄鱼方法是每个钓友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基本功,但在钓鲫鱼等小型鱼时,中途脱钩的现象却很少有人重视,甚至有人认为,鲫鱼的挣扎力量小,只要吃进钩一般是很少会脱钩的。真的是这样吗?本人今年在一中型水库多次主钓鲫鱼,由于这个水库的鲫鱼吃口小但挣扎却非常有力,因此很多在此垂钓的钓友中鱼后,没等鱼提出水面就脱钩而逃。本人刚开始到这个水库垂钓时,也曾经有过脱钩鱼的数量达到中钩鱼总数的1/3的纪录。经过反复分析脱钩的原因,现在我基本上克服了鲫鱼中途脱钩的问题。那么,哪些原因可以造成鲫鱼脱钩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线组配置不合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理的线组搭配是确保中钩率的物质保证。线组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合理都有可能造成脱钩率的上升。而线组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在钩、线、竿的选用上存在问题。

1、钩子过大或过小。钩子过大的直接影响是造成鱼吞钩饵困难,即使鱼勉强吞饵入口,由于大钩在鱼嘴中产生的异物感,一部分鱼也会迅速将其吐出,而如果此时鱼漂出现信号我们扬竿,其结果多数是空竿,即使钩到鱼,很多情况下也会因为钩在鱼嘴的位置偏外而撕破鱼嘴跑鱼;相反,如果钩子过小,虽不影响鱼吞饵,但由于小钩的钩苗偏短,钩门较窄,强度不足,也会造成钩得不牢或钩门张嘴而跑鱼。比较两种原因,多数钓友更会犯选用钩子过大的错误,某些钓友在跑鱼后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跑鱼是由于钩子小挂不住鱼,其实真正的原因却是钩子太大,正确的做法恰恰是应该将钩号减小。一般情况下,钓鲫鱼的钩子大小应该是相当于鱼嘴直径的1/3或者同鲫鱼眼的大小相当,以此标准为基础,钓轻口鱼或猾鱼适当减小钩号,钓吃食猛的生口鱼适当加大钩号。

2、钩子变形或变钝。在鲫鱼密度很高的水域垂钓时,钩尖由于反复的刺鱼会造成钩尖弯曲或变秃,质量差的钩子甚至会出现钩门外张的现象,这样的钩子在刺鱼时会造成刺不深钩不牢而跑鱼。部分钓友从节约的角度考虑会将就着继续使用,甚至对钩门外张的钩子也采取用力将其复原的方法而不舍得更换,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一副钩子上了三四十条鱼后就要及时检查,一旦发现钩子变钝或变形,应该立即更换。

3、绑钩有问题。绑钩时应将子线在钩柄上绕5圈以上,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绑钩不牢。绑好的钩子一定要让子线位于钩柄的内侧(靠近钩尖一侧),否则,一方面会造成刺鱼角度不正确而跑鱼,另一方面钩柄顶端反复的摩擦也会增加断线跑鱼的机率。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即使绑的时候没问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子线的位置也可能由于反复使用而改变,所以,使用时要勤检查勤修正。

4、线过粗或过细。首先看一下线过粗的影响,我们从子线和主线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子线过粗时,一方面隐蔽性差,造成鱼警觉性增加,当鱼吞饵时,粗硬的子线又影响了饵向鱼嘴里的移动,使鱼吞饵较浅,这时扬竿中鱼后,脱钩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而当主线过粗时,鱼漂的信号就会减弱,如果这时选的鱼漂号数小,浮力不大,还会造成水线不能绷直,使信号的传导减弱滞后,造成扬竿的时机不正确,从而导致不中鱼或中鱼后脱钩。

线过细时的影响主要是强度降低,提高了断线跑鱼的机会。子线过细时还增加了双子线缠绕的机会,而缠绕的子线如果我们没及时将其分开,鱼吃上钩时也会造成另一根线挡嘴而使饵进不了嘴或进嘴浅,中鱼后也会有一部分鱼脱钩。

那么到底多粗的线合适?一般情况下应以鱼的体重相当于子线的拉力值的2/3为标准选择子线号数比较合理,而主线一般要大于子线两个号较安全。在此基础上,钓快鱼可以适当加大线号,钓糗鱼则减小线号。

5、竿太硬。虽然硬竿有起鱼快的优点,但硬竿更容易拉豁鱼嘴而跑鱼也是事实。如果鱼体偏大,使用的又是小钩细线,断线或脱钩跑鱼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如果鱼的密度不大,尽量避免使用极硬竿,中硬调竿是不错的选择。

二、饵料方面的原因

饵料对于垂钓的重要性我们毋需多讲,那么饵料同鱼是否脱钩有哪些直接的联系呢?我们知道,评价一份饵料的好坏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即饵料的成分同饵料的状态。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饵料成分的影响:鱼在各个不同季节生理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的食性不同,因此一个垂钓高手必须象一个高明的厨师一样,合理搭配饵料中各种成分的比例,调配出对鱼有吸引力的味道。如果我们做出的饵成分、味道不是鱼所喜欢的,鱼可能拒食,即使勉强吃饵,也会反复试探品尝,吞吞吐吐,这时鱼漂就会出现一些小信号,如果此时扬竿,即使感觉中鱼了,由于鱼吃饵不深,也会出现经常跑鱼的问题。

再看一下饵料状态不好造成脱钩的原因:饵料的状态是指饵的软硬、粘散、轻重、大小等物理指标。上述因素中,饵太硬、太大、太粘一方面会导致鱼吞饵产生异物感而吃得较浅,另一方面还会造成钩子被紧紧的包在饵里面而不易刺穿饵团,因此,一般情况下,饵料应该提倡软如嘴唇、雾化适度,并根据钓底钓浮以及鱼的大小、口的轻重等情况确定比重、饵团大小,这也是能否减少脱钩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钓手技术方面的原因

钓手的钓技好坏也是造成脱钩多少的重要环节。钓技中以下几个方面同脱钩率有直接的关系:

1.垂钓时将钓组调整得太灵。将钓组调整得过于灵敏,虽然鱼漂的动作较大,但有时候鱼漂体现出来的动作并非是鱼吞饵进嘴的动作,在窝里的鱼较多时,它们在水里的的游动产生的水流或鱼撞线都会使鱼漂产生明显的动作,这时抬竿多数情况下不能中鱼,即使中鱼也是多为钩挂鱼体,这种状态跑鱼的概率就大增。在猾鱼较多的水域垂钓时,由于猾鱼吃饵谨慎,习惯于吞吞吐吐反复试探,在调整的较灵敏的钓组上,鱼漂的信号就会出现很多小动作,这种漂相会使钓手不知所以,如果盲目扬竿就会空竿连连,即使中鱼,多数情况下也因钩得不牢而增加脱钩跑鱼的机会。

2.扬竿动作不规范,扬竿时用力太猛。习惯于传统钓或练习悬坠钓时间不长的钓友,由于基本功不够扎实,扬竿时多利用整个臂部的力量曲臂后拉,而采用这种动作去适应钓组的小钩细线和鲫鱼的小嘴薄唇,其结果多数情况下会撕破鱼嘴或断线跑鱼。正确的做法是:鱼漂反应鱼讯后,迅速用大臂带动小臂小幅度上抬,腕部短促发力,使鱼钩挂住鱼嘴,然后根据手感估计出所中鱼的大小。对2两以下的鲫鱼,手臂上扬将鱼柔和的提到水面,然后直接飞鱼入护;对3两以上的大鲫鱼,中钩后感觉鱼向外冲得比较有力,可以采取身体前倾,臂部向前下伸直的动作卸一下鱼的冲力,同时手腕继续发力使竿子同水面的角度继续增大,使竿子的弹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一旦感觉鱼被迫转过头来,立即挺直身体,直臂上抬,将鱼提到水面并使鱼滑到近处,然后根据情况飞鱼或抄鱼。上述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掌握好却需要下一定的工夫勤加练习,其要领的关键是:刺鱼要短促有力,一般如果不中鱼时钩子向上移动的距离应在30厘米以内;中鱼后控鱼出水要柔和稳健,不慌不忙,就如王永贵大师形容的鱼急人不急;鱼外逃时卸力要及时果断,切不可认为鲫鱼的挣扎力小而生拉硬拽。

鲫鱼中途脱钩表面看似问题简单,其实包含了线组的搭配、饵料的制作和调整、钓手的基本功等多方面的原因,脱钩率的多少也是评价一个钓手垂钓水平的重要参数,必须引起重视。当在垂钓过程中经常发生脱钩现象时,要善于分析造成脱钩的主要原因,及时加以解决。本文的主要目的正是要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但由于水平有限,某些观点可能有局限性,望钓友们提出批评指正。

钓鲫鱼脱钩的原因分析


鲫鱼跟鲤鱼作为非常常见的鱼类,深受不少钓友的喜爱,但是总有一些钓鱼新手在垂钓鲫鱼的时候,出现脱钩跑鱼现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跟钓友们分享几个老钓手总结出来的,垂钓鲫鱼常脱钩的原因,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钓友!

鱼钩选择不当

无论是在黑坑还是野河垂钓,遇到了脱钩现象,不少钓友都会以为是鱼钩太小导致的,使鱼儿在吞钩的时候没有刺牢,所以就想把鱼钩换成大一些的。但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鱼钩越大越容易跑鱼。因为鲫鱼的个头不来就不大,所以想要多钓鱼,就得选小钩,钓友们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鱼竿选择不当

不少钓友在垂钓鲤鱼的时候,喜欢选择硬调性的鱼竿,认为这样在提竿的时候能够直接飞鱼上岸。但事实上,如果你提竿技术不好,那么在扬竿的时候,就很容易造成脱钩跑鱼现象。因此,建议钓友们在对硬竿的提竿技巧把握的不怎么好的时候,换成软竿垂钓,能够刺鱼更深,而且不易脱钩。

饵料搭配不当

因为鱼儿主要是吸食饵料,所以如果饵料太硬鱼儿吸不动,又或者是饵料鱼儿不喜欢的话,它们就会将饵料吐出来,从而产生虚假的信号,如果这时候钓友们提竿刺鱼,就很容易出现脱钩的现象。除此之外,饵料的雾化性也会产生影响。如果饵料雾化性太好,钩饵入水后很快就会化开,结果就只剩一只空空的鱼钩在水里,所以想要将鲫鱼钓上岸,那可是难上加难。

浮漂调钓不当

在垂钓鲫鱼的时候,浮漂调钓不当,也会造成脱钩现象。如果调的太灵,那么鱼儿稍有动作,就会产生强烈的漂讯,这时候很容易产生虚假信号,误导钓友们提竿。一旦提竿,要么是鱼钩挂住了鱼的身体,要么就是空钩。如果钓友们在垂钓的时候调的很钝,那就很容易错过真实的吃口,从而导致提竿空竿或者是在换饵时出现中鱼现象。

以上就是跟钓友们分享的鲫鱼常脱钩的原因,你有没有中招呢?脱钩跑鱼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钓友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法,千万不要一成不变哦!

遛鱼的正确方式,学会不跑鱼


在钓鱼人的钓鱼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不正确的溜鱼技巧,从而发生切子线、切大线、切漂乃至于断竿的情况,最坏的结果就是脱钩跑鱼了。

跑了一条大鱼,心情很长时间难以平复。并想着如果换成硬竿、粗一些的线、大一点的钩就不会脱钩跑鱼了。可是如果换成粗钩大线却不一定能中鱼,并羡慕那些高手钓鱼人软竿细线搏大鱼!那么,正确的溜鱼方式到底是什么?

一、正确的遛鱼方式

钓鱼是个系统工程。想要中鱼,使用遛鱼技巧前期就得有对策。咱们先从抛竿开始,大部分钓鱼人都知道钓鱼时一般都抛8分竿,为得就是抬竿刺鱼时为立竿留有余地,避免刺鱼的一瞬间造成拔河。

鱼体不大但中钩后的疼痛及受惊挣扎,鱼会发出本体2-3倍的冲击力。正确的遛鱼技巧刺鱼时需要掌握好力度。这个力度是根据钓竿、线组和对象鱼来决定。钓鲫鱼时因为线组比较细抬竿力度要轻,竿体起立的角度小避免大力导致子线直接断开,或者大线直接断开。

有时因为鱼体小,抬竿力度太大,经常有钓鱼人会直接把鱼唇给勾下来。钓鲤鱼和大体型鱼时,抬竿的力度略大于钓鲫鱼,以鱼钩刺穿鱼唇为好,避免鱼突然的大力挣扎把窝点内的鱼惊跑。

二、抬竿的角度

遛鱼技巧之抬竿的角度。这个需要大家平时多注意、练习,其实从组装架杆开始架杆的角度和竿尖的入水夹角,就决定了抬竿时的角度及所需力度。

三、几个小窍门

交给大家一个小窍门当大家钓鲫鱼用软竿细线时,如果力度不好掌握怕抬竿角度力度过大时可以把竿尖多压一些入水,用水的阻力来缓解过多的提竿力度。

提竿刺鱼后就是遛鱼了。刺鱼后整个钓组竿体就会随着鱼体的大小弯曲,钓手要根据钓竿弯曲的程度及手竿来判别鱼体的大小,此时钓手的胳膊向前伸直角度不超过架杆平行头部20度,然后利用竿体和钓组的弹性把鱼往上抬,这时水下的鱼体会因为被刺痛而左右。

前后冲刺,发力,钓手可根据鱼体发力时所转向的方向通过钓竿的弹性,往相反的方向反带一下把鱼带回自己的方向。

这时手臂向上抬鱼体会被拉出水面,此时向上的力度可以停止,保持这个姿势胳膊往回拉其实这个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刺鱼后用鱼竿吊住鱼往回拉。

大家在回鱼、抄鱼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竿体往回拉时的角度,一般的钓竿设计最大弯曲角度是不超过45度。

当钓鱼人垂钓大鱼时前期因先把失手绳挂上,因为一天也不会见几个吃口。有时难免会分心手没有扶住钓竿,突然看见浮漂黑漂一激动便会突然发大力抬竿刺鱼,不使用正确的遛鱼技提竿力度太大,直接切钩跑鱼。

这是因为鱼突然被大力刺痛,发出强大的爆发力加上钓手的提竿力度直接导致的。

有时刺鱼后第一时间立不起竿,鱼向外大力快速游动钓手马上两只手一起上一只手紧握钓竿另一只手用手背搭在竿体大把中间的位置,用竿体和线组的弹性把鱼第一时间控制住,并把握时机马上站起来借助身高的优势把鱼拉高出水体。

鱼体太大,钓鱼人应看紧时机适时的向后退,可利用前后走动来控制鱼必要时可以放失手绳,缓解鱼体的冲击几个回合待鱼疲劳后在抄鱼。

钓鱼是个休闲娱乐活动,不管黑坑还是野钓钓鱼人就是喜欢看见黑漂,顿口和遛鱼的过程,但难免会留有遗憾,所以才要使用正确的遛鱼技巧,同时保持好心态就好!

分析鱼咬钩吃饵时浮漂的漂相种类


我们常说的漂相就是浮漂的动态表现,是浮漂的静止状态被扰动后的表象。之所以说本帖是基本分析,因为本帖分析浮漂动作原因只是大多数情况,也就是常见的、具有共性的一些现象分析。下面就浮漂常见的几种典型动作的产生原因进行粗略分析。

一、黑漂

黑漂是钓友最愿意看到(没有之一)的浮漂动作。但是,实战中却经常出现黑漂不中鱼的情况。非人为因素产生黑漂的原因就两种:一是鱼身体碰撞渔线;二是鱼牵拉饵钩。

第一种情况比较好判断,鱼撞线导致黑漂后,浮漂会快速恢复到原位。如果鱼摆尾或扇鳍(均未触碰渔线),浮漂会摇晃,如果鱼体较大浮漂会大幅度摇晃,甚至上下沉浮,但是不会形成黑漂。

第二种情况有比较复杂,就实战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有以下几种:

1.鱼就饵后将饵钩吸入或吞入口内,但是鱼并未离开原地。当钓目较低(比如两目)、鱼体较大的时候,虽然鱼没有离开,但是也会黑漂。因为大鱼吸(吞)饵的距离比较长,钓目又比较低,这就表现出黑漂。这种黑漂的特点是沉稳有力,但浮漂下沉速度不快,看上去有弹性。这种情况下,假设钓目很高,那么可能是一个大幅度的顿口。这时提竿基本是没跑了。如果没中鱼,也一定有挂到东西的感觉。那很可能是你用的鱼钩太小了,或者鱼钩太钝了,刺不进鱼嘴,你提竿把鱼钩从鱼嘴里生生拉出来了。

2.鱼把饵吃进嘴里后离开,浮漂被鱼拖入水中形成黑漂。这时的漂相是,浮漂先有一个小幅顶漂或小幅顿漂,紧接着就有力、快速地沉入水中,感觉浮漂似乎要一下子窜下水中很深的样子,而且浮漂有时是斜着下去的。这种情况如果不是钩子太小或太钝,应该没有不中鱼的情况。因为所谓的死口基本都是这样形成的。死口还空钩,那你运气得背到什么程度。

3.鱼含着饵钩(就是没有全都吸入嘴里,只用嘴唇夹着)离开,浮漂同样出现黑漂。这种情况与第二种黑漂很相似,但是有不同之处。浮漂先是上下抖动,而不是顶漂或顿漂。这种情况多半是遇到了有实战经验的鱼,警觉性较高。鱼吃饵前先试探,所以浮漂上下抖动;试探后仍不是百分百放心,所以先含在嘴上,等确认没危险了再全部吃入。这时提竿也会中鱼,但是鱼钩一般只是挂在鱼唇的边缘很薄的部位,稍一用力就把钩拉掉了。黑漂跑鱼多数都是这种情况。所以,浮漂上下抖动后黑漂不能提竿早了,要略晚一点提竿。钓罗非常遇到这种情况。

4.小鱼咬着饵也会形成黑漂。小鱼嘴太小不能把饵钩吃进嘴里,只是咬住饵团的一小部分,如果饵团较硬、较粘,小鱼会用力撕咬,这时就会把浮漂拖进水里。小鱼黑漂特点是速度快,幅度大,但是没有力,而且黑漂后浮漂会马上上浮回位。这种黑漂出现就不要理它,提竿必空。有一种特殊情况,因水底不平,有包有坑,有时小鱼恰好把饵钩拉到坑里,浮漂就不会上浮。这种特殊情况只有底钓才会出现,浮钓的话浮漂一定是要上浮的。

5.双飞黑漂。两条鱼同时咬钩,各向不同方向拉扯饵钩形成黑漂。因为两条鱼拉扯,这时的浮漂会出现连续的顿漂,接着黑漂。这时提竿多数是双飞。

二、顿漂

顿漂是最容易抓口、也是钓友最希望看到的浮漂动作之一。鱼在吸入(或吞入)饵钩时需要用力,饵钩入嘴后就不再动了,饵钩运动的距离比较短,所以浮漂表现出来的动作是有力的向下一顿。顿漂也有多种情况:

1.有力、沉稳顿漂。这是典型的吃口,通常浮漂会先有一些小动作。小动作是鱼试探饵所引发,鱼的种类不同,试饵的动作也不一样。鲫鱼是一下一下地试探,所以鲫鱼顿漂前先是浮漂小幅度有明显时间间隔的上下动作,几次之后才有顿口。罗非鱼则是连续不断地边试边尝,浮漂则是连续上下抖动,力度很轻,之后有顿口。

鲤鱼是比较挑剔的鱼,先要清洁一番,所以浮漂是先有无规律的小动作,幅度小,动作无力,吃饵的时候才有沉稳的顿口;草鱼不管吃什么都是吃草的动作习惯,进食前先看看,看好了不尝,直接就是一口。所以草鱼咬钩前浮漂会摇晃摆动,稍后浮漂会上下蹿动两三下,那是草鱼正往嘴里送饵,接着是要咬钩的顿口,快速有力。

举这几例是要说明,顿口是鱼吃饵所导致的动作,这是规律性的动作,但不同的鱼在不同状态下产生的顿漂动作不同。还要注意的是,大鱼往往顿口的幅度反而不大。因为鱼的体型大就占有一定优势,就不怕别的鱼抢食,所以进食比较从容;大鱼吸力也大,不需要身体有大动作就能把饵吸进嘴里。所以,大鱼咬钩的时候,不慌不忙,沉稳有力,而浮漂的下顿幅度并不是很大。

2.轻缓、柔慢顿漂。这是很不好掌握的一种漂相。有的虽然轻缓,但还是看出有一定的力道;有的下顿幅度不小,但浮漂动作松松散散;有的下顿动作感觉轻飘绵软,等等。这里分几种情况来讲:

a)滑口鱼吃饵。休闲塘常见的漂相。休闲塘的鱼钓上来放回去,放回去又钓上来,再放回去鱼被钓的很精很滑,吃饵的时候小心翼翼,就是把饵吃到嘴里也是反复轻轻尝试,时刻准备吐出。经反复尝试,没有发现异物才慢慢下送。所以,滑鱼吃饵很轻,吸饵入嘴的时候很小心,力道自然就很小,反映到浮漂就是轻缓的顿漂,滑鱼在咬钩前会有多次试饵的动作,而且动作大小快慢不一,这时浮漂就可能会出现顿漂或顶漂的虚假信号。钓滑鱼要认真观察,细心辨别虚实信号,这主要是从力度上区分。而每一条鱼吃饵都不尽相同,钓上这条鱼是这样的力度,下一条鱼不知道是怎样的力度,要抓主鱼口有一定难度。所以,休闲塘是初学者练手的最好地方。这里介绍一点我的经验。我钓滑鱼一般是采取放口的办法,所谓放口就是,前面几口的动作不管多大,多像,不提竿。因为滑鱼不论大小,不会轻易咬钩,都要多次反复试探。前面几口动作放过去,不单单是因为鱼并非真的咬钩,更主要的是通过仔细观察,把前几口的力度、幅度等做为参照,去判断(是判断而不是确定)后面的吃口虚实。应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事先知道目标鱼是滑口鱼。

b)小鱼咬钩。咬钩的鱼比预想的目标鱼体型小。比如某钓场放的鱼是半斤左右的鲫鱼,那么我们就会设定目标鱼是半斤左右。但是咬钩的鱼只有二两甚至更小一点,那吃饵的动作就明显很弱。但是小鱼的漂相与滑鱼不同,一是没有太多的虚假信号,而是尽管力度小,但是幅度和力度比较一下,还是觉得有些力道。小鱼咬钩的漂相只要平时留意观察,不难掌握。

c)饵料不适口。这种情况多见于人工钓场,因为钓场的鱼不缺吃喝,对饵料也是挑挑拣拣。由于饵料选配不适合目标鱼口味,鱼吃饵就不积极,动作也很勉强。鱼在就饵的时候基本是含在嘴唇上尝尝就放弃了,就算鱼吃饵进嘴也觉得不好吃,马上就吐出。这些动作反映到浮漂,虽然也有与正常情况基本差不多的试饵的小动作,但往往是小动作过后就是无动作。偶尔出现顿口也很不好看,缓、软、慢、散,顿的表现似有似无。这时提竿多数空竿,即便中鱼也易跑。因此,如果浮漂有鱼试饵的动作,但是过后就没吃口了,或极少出现顿口,你就要检查饵料是否有问题,要及时换饵,不然就会空军。

d)鱼的吃口轻。人工钓场常见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口,是吃口轻。这是喂养鱼塘和钓场放养等诸多原因所形成的。这种轻口有时轻到不能按目算了,要按毫米来算浮漂的移动距离。所以,轻口漂相很容易被初学者忽略,以为没有口。轻口漂相也有特点,如果你集中精力看漂会发现,虽然动作幅度很小,但是顿的动作却很明显能看出来。遇到吃口轻的情况要及时调整方法,换短一点的子线、换小一点的浮漂、钓的灵一点,再有就是要看住漂。顺带说一句,常听到人讲XX钓鱼看不住漂,所谓看住漂就是仔细看漂相,不放过细小的动作。如果看不住漂,鱼咬钩的动作被放过去,那还钓什么鱼。

e)小鱼闹钩。这是很令钓鱼人头疼的事情。小鱼闹钩指的是不足以把钩吃紧嘴里的小鱼不停地咬钩饵,使浮漂的动作不断,从而无法判断是否有目标鱼咬钩。小鱼闹钩会出现顿漂、送漂、黑漂的漂相。但是如果有经验的话还是能看出来是不是目标鱼在咬钩。小鱼闹钩出现的顿漂特点是速度快、复位快,浮漂下沉没有力道。这种没有力道的直观感觉是,如同浮漂下面突然出现一个空洞,浮漂一下子掉了下去。有力道的顿漂感觉是有一股很大的力突然爆发,把浮漂拉下去了。所谓经验就是实战中能够分辨出有力顿漂和无力顿漂的区别。对付小鱼闹钩没什么高招,轻一点的浮漂调的钝一些,或者换饵料,再不行换钓点,。换了钓点还是不行,收竿回家。

3.移位顿漂。就是浮漂斜着下顿。这种情况中鱼率较高。主要是两种情形:一是鱼吸饵力度大,且鱼嘴与饵钩有一段很小的距离;二是鱼吸饵入嘴就立即离开,但移动距离很短,所以浮漂会斜着下顿。这两种情况都容易使鱼钩挂住鱼嘴。斜着顿漂上鱼后往往是鱼钩挂在鱼嘴的侧边,而不是上唇或下唇。看到斜着顿漂必须提竿,即便是提竿空钩也无须后悔。

4.顿漂不上浮。浮漂有力下顿但是不上浮。这种情况眼见的不多,经常是提竿晚了点才注意到。这是遇到大鱼了,或者是甲鱼。没什么可说的,想办法拉上来就是了。

顿漂是最多出现、最复杂的漂相之一,只有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熟练掌握。

三、顶漂

说到顶漂都会想到钓鲫鱼,因为顶漂是鲫鱼漂相的代表性特点。其实各种鱼都有顶漂的情况。顶漂有几种情况:

1.中钩顶漂。鱼在吃饵的时候低头,饵进嘴后抬头(其实鱼是没脖子的,不会低头也不会抬头。我们说的低头、抬头,是形象的形容鱼向上或向下倾斜的姿态)。鱼的抬头动作就把鱼钩向上抬起,浮漂就上浮。所以漂相就是,先是一个小幅顿漂(鱼低头吃饵进嘴),然后向上送漂(鱼身恢复水平)。这是鲫鱼的典型动作,其它的鱼也有类似动作。如果这时没有提竿,可能接着会有黑漂的情况,那是鱼离开吃饵的地方了,带动浮漂下沉。这种情况就是死口了,再不提竿可能连竿子都被拖到水里。

2.吃饵顶漂。这多见大鱼吃钩的情况。鱼吸饵的时候,鱼嘴离水底有一段距离,饵钩吸入嘴里后,相当于被抬上来,浮漂就上浮了。表现就是送漂。这种送漂没有顿口,但是送漂后浮漂会有暂时的停顿。鱼吸饵入嘴后,抬头,浮漂上浮;然后鱼准备向前(后)或左(右)转身离开,而鱼身恢复平到离开要有一个短暂的停留,这是饵钩是在鱼的嘴里,所以浮漂上浮后会有短暂停顿不下降。

3.吸饵顶漂。鱼先把饵团吸到嘴唇之间,浮漂上送;然后鱼把饵钩吃进嘴里,浮漂稍停或不停接着一个小幅有力的顿漂。这是抓口的有利漂相。

前三种送漂情况基本都是咬钩的漂相。如果是先顿漂接着送漂,在顿漂后送漂没结束就要提竿;当出现没有顿口直接送漂的漂相时,要抓送漂后那一刻的时机,或是停顿,或是顿口,立即提竿。这三种情况提竿时机如果掌握不对,很可能空竿或跑鱼。

4.小鱼闹钩。又是小鱼闹钩,真烦。小鱼咬住饵团的一部分把饵钩提起,造成送漂的假信号。但是这个情况好判断。浮漂上送速度快,没有停顿,送漂后就下降。这时不用去管它,只看看浮漂是否回位。如果浮漂稳定后,明显高出几目,那就是饵掉了,要换饵了。

5.小鱼群顶饵。还是闹小鱼。这是浮钓出现的情况。一群几毫米长的小鱼顶着饵团抢饵吃,把饵团顶起来,浮漂上升。这个也好容易看出来。浮漂上升不是很快,上顶距离也不多,最多两三目。没有停顿又慢慢下降。

6.饵料脱落。长时间没有鱼咬钩,饵料浸泡后脱落,或被小鱼吃光饵料,浮漂缓慢上浮。这个情况很容易判断,因为浮漂上升很缓慢,一点一点上升到调目的位置。这是必须提竿,没饵了还钓什么。

四、抖动

这是鱼在试饵,或者鱼寻饵时在水底用嘴拱泥,把饵钩掀动。还有就是小鱼不停地咬饵。浮漂上下抖动的比较快多半是鱼在试饵,一下一下地上下抖动多半是小鱼吃饵。不管什么情况都不是鱼咬钩。但是初学者一定要把浮漂的抖动情况区分开,才能比较准的判断后面的漂相。

五、滑漂

滑漂就是浮漂比较均匀的上升或下降,没有剧烈动作。滑漂有快有慢,但都是没有顿漂现象。小虾在饵团上边吃边爬,会造成上或下滑漂;小鱼吃饵并牵拉移动会造成向下滑漂;小鱼把饵团咬脱钩会造成向上的滑漂;饵料味型不对,鱼不往嘴里吸饵,只是用嘴拱饵团(之后放弃)也会出现滑漂。滑漂多数情况不是鱼正经咬钩,但有一种情况要注意,浮漂有一个下顿的动作,但动作较轻或下顿动作很虚,之后滑漂(可能上可能下),这时很有可能是鱼咬钩。如果经常出现滑漂情况,可以基本断定小虾小鱼较多。

六、走漂

走漂就是浮漂在未受到人为牵拉的情况下,发生了水平位移。在流动水域走飘是不可避免的。在静水中走漂,有鱼牵动的,有风刮动的,也有线组初始状态不正而导致的。除了小鱼顶着饵团吃饵会走漂,有些目标鱼也会造成走漂,比如体量小一点的罗非鱼,经常会顶着饵团,边顶边尝,浮漂就发生水平移动。

如果抛竿的时候抛得太满,又没有压风线、拉鱼竿调整浮漂的位置,水线可能是倾斜的,当饵团经浸泡更加松散、或水下有扰动等情况使线组受力发生小的变化,水线可能会恢复垂直状态,从而带动浮漂水平移位。这种情况走漂距离比较短,目数会增加。当走漂时出现顿漂,不论幅度大小,动作虚实,都要当作是鱼咬钩的信号提竿。

这样做,原因有二,一是有顿漂很可能是有鱼吃饵,走漂可能是鱼带着饵移动形成的;二是走漂也就是说浮漂牵动钩组离开了原位,偏离了钓点,所以即便空钩也要提上来,重新上饵抛钩到钓点。

七、截口

截就是拦截,鱼在饵钩还没有就位之前就咬钩,好像是中途拦截一样,故称截口。截口也仿佛是鱼在水里接着饵钩,所以也称做接口。由于鱼咬钩的时候线组还没到位,浮漂也是还在运动中没有稳定,这时浮漂的动作与常态下状况有些不同。比较容易看的截口是顿漂和抬漂。

因为是浮漂在动态下出现的鱼咬钩动作,所以,出现截口时,浮漂可能是倾斜着顿漂或顶漂。顿漂基本可以判断是鱼咬钩,而顶漂一定要抓浮漂上浮后出现短暂的停顿,如果没有停顿就不要提竿。

由于截口出现在浮漂摆正的过程中,浮漂自身的动作就影响了鱼讯的准确性和清晰程度,所以,截口往往是看上去比较含糊、动作不太明显、漂尾动作无确定性(无规律)。所以,抓截口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定的经验。对于初学者如果对截口看不准,除非你是为了练习而刻意去抓截口,否则,不要总抓截口,可以放过。

线组在入水后,不论是什么运动轨迹,基本都是在钓点上方逐渐下降,这时候如果抓不住截口,不仅是频频空钩,而且很容易惊窝。所以,初学者截口看不准就不要抓截口。

截口的漂相还有浮漂翻身动作的表象。浮漂入水后,在应该翻身的时候仍然平躺水面不动;或浮漂翻身到某一角度就不再继续翻身,斜着停那里,甚至又卧倒在水面。当出现这两种漂相时,可能是鱼在水里吃钩了,要及时提竿。

以上所讲的各种漂相只是施钓过程最常见的浮漂动作的浅析。还是那句老话,只是参考,不是标准。初学者看这些内容,是要了解浮漂动作产生的原因,而不能拿它去和套你遇到的情况。通过对鱼的习性不断了解,对浮漂动作不断地理解,多加练习就能看住漂,抓住口了。

鱼不咬钩的原因详细分析


鱼不咬钩,打窝一两个小时浮标仍是没有动作。鱼不咬钩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要确定是窝里有无鱼,还是有鱼不咬钩,需要认真分析和查找,只要找到了症结,对症下药,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一般应从钓点、用饵、钓组等几个方面查找:

鱼不咬钩解决办法之一:钓窝点之外。有很多的时候为了能钓获更多的鱼,有不少钓友喜欢采取打大窝打重窝的方法来诱鱼。殊不知,诱饵多了,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虽然大量的诱饵可以诱来很多鱼,但是鱼多了咬钩频率便会下降,众多的鱼集中在一起,时常会蹭线蹭钩影响鱼讯的识别,加上鱼与鱼之间的争饵会频频出现假信号,使空竿频率上升,窝里有鱼星却无鱼咬钩时,你不妨将钩饵抛至窝点之外,以便施钓窝点之外的鱼,如用提竿的方法使钩饵悬浮在离底的位置,或是不停地拖带,加强钩饵的诱惑力,就可以改善上鱼不佳的情况。钓点选得是否合适也是鱼是否咬钩的前提。如果钓位选择不当,水下有隐蔽的暗草,既使窝里有再多的鱼,鱼也没办法咬钩。对于陌生的钓场,垂钓前,不要急于下钩,一定要先转一转,看一看,或是跟其它的人打听一下水情,用钩试出水深水浅,通过轻拉回拖,观察判断水底有无坑沟坎和暗草。如果发现有不利于钓鱼的地方,便要立刻更换钓位。这样可以避免饵落在水草中,造成鱼不咬钩的错觉。

鱼不咬钩解决办法之二:试钓各个泳层。春夏之交早晚温差较大,天刚放亮时,鱼大多数都潜在较深的水下,这时施钓咬钩率较高,但一到上午9-11时,伴随着日照的加剧,温度上升使水体上下出现明显的温差,有趋温习性的鱼就会趋温上浮,或悬浮在钓点的上方,这就需要钓手悬钩试钓不同的泳层,以找出鱼实际底浮的高度,将钩饵稳定在鱼的视线之中,一旦找准鱼所上浮的泳层,通过逗口鱼仍是会咬钩的。然而能导致鱼改变泳层的原因不仅仅只局限在温度上,轻度缺氧和水体上层有鱼类可食的饵料时,鱼也会离底上浮,因此,垂钓时鱼不咬钩就应尝试钓不同的泳层,针对不同的鱼情采取逗钩、拖钩、引钩等不同地手段诱其咬钩。如果,浮标在水中既没有蹭线也没有蹭标的,而且水面上连鱼星也没有,那你就不妨继续诱鱼,再向窝点里抛投一些鱼饵,再耐心地等待一些时间。直到窝里出现鱼星,便能够证明鱼在窝中。窝点里有鱼星,浮标便会出现轻微的晃动,主线也会有微微的晃,此时证明窝点里有鱼。但是,鱼就是不咬钩,就把你带去的饵料逐一做个试验,看哪一种上鱼。只要有一条鱼咬钩,就说明该种饵食是对路的。

鱼不咬钩解决办法之三:换饵改钓组钓饵。窝里有鱼星却无鱼咬钩,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饵料可能不适应鱼的口味,或是鱼从未食过这种饵(鱼对饵有认熟不认生的习性),应考虑到改换钓饵,或在鱼饵中添加腥味或香味来刺激鱼的感官,激起鱼的食欲,直到鱼开口咬钩。但需注意不同地方的鱼口味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鱼种口味也是不一致的,不要在某一个地方用某种饵钓得好,盲目地迷信这种饵的作用,换个地方钓鱼,就算鱼不咬钩也认为问题不是出在钓饵上,这样想法是错误的。在确定可钓的对象鱼中有不少鱼是没有咽齿的,鱼饵太硬不适合这类鱼的口感,适口性差,鱼就不爱咬钩。故此开饵时,尽可能将钓饵调得稍软一些,这对多上鱼是有帮助的。此外,鱼对钓线还有一定的戒心,在常见鱼中,除草鱼、青鱼、黄颡、鲶鱼等鱼种不在乎线径的粗细,鲫鱼、鲤鱼是有认线的说法的,在能确定钓点内有鲫鱼、鲤鱼时,不妨换一根线径较细的线或小钩试试。这样的尝试可为你增加钓获。再者,鱼在水中的分布不可能是机械的、均匀的,在一处无鱼咬钩的地方不要死守,换一个地方可能就会柳暗花明。当鱼咬钩迟缓时,可适当地将钩饵抛远一些(过钓点),或是抛近一点(不超过钓点),或许你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