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上鱼技巧。

浮漂是渔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垂钓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钓鱼人的重要武器。它在水中时刻向钓鱼人传递着水下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变化,像水的深浅、水流速度、水的比重、钓饵入水之后,下降过程中的表现,钓饵在水底的状态,鱼吃饵的动作,和鱼吃饵时所在的水层,以及被诱进窝内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因此钓鱼人都把浮标当做自己的眼睛。

通常鱼吃食能直接反应在浮漂动作上,浮漂动作简称漂讯。有经验的垂钓者会综合鱼漂在水中传达的所有动作来判断鱼是否已经上钩及鱼的大小以和种类等。但吞食鱼饵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一点即中,有浮有点,有时是点在点或沉在点,沉在浮,沉在沉等等这些漂讯不是不变的。它是根据鱼的种类、大小、以及根据当时的天气、地理环境,诱饵的成分、水流的速度等因素来确定的。这就需要我们灵活掌握、举一反三。

漂讯变化多端,是垂钓者在垂钓过程中的巨大挑战,也是垂钓者与对象鱼斗智的乐趣所在。接下来此文试从不同种类鱼的漂讯和一些其他观漂者的经验知识传递给大家。

曾有做漂大神根据自己多年累积的经验把漂讯(浮漂的动作)总结为五个字:

一为浮。也就是鱼漂目数在上升到水面之上的现象。

二为沉。也就是鱼漂目数在下降到水面下的现象;

三为摆。即往两边左右摇摆不定的现象;

四为拖。即往钩点周围移动的现象;

五为点。即点动的痕迹,一般情况下不会太明显。也可能有轻微的浮动,就是有咬口的现象。这时就是鱼吞食鱼饵的第一时间。出现此类漂讯,一般是垂钓者扬竿、中鱼最合适的时机。

另外笔者还要说明一点,浮标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标志物,它是一种媒介,它有时会向人们传递细小、微弱的信号。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在垂钓过程中,当扬竿时却没有鱼上钩,但是点的动作又格外剧烈时,那主要是因为垂钓者的浮漂太过敏感的缘由。如果垂钓者鱼竿末梢略微向下弯曲。有力下沉但并没有点的信息传递出来时,那表明你的浮漂太过迟钝。浮漂在此情况下,便可以作为垂钓者对自己鱼漂灵敏度的考察。值得惊讶的是,即使是同一种鱼,在受到惊吓时,吞饵的动作也千差万别。当鱼儿吃诱饵周围环境相对稳定时,吞饵动作才能相似且持久,漂讯才能更加接近。

不同种类的鱼,因其生长环境、摄食习性不尽相同,因此反映的漂讯也不尽相同。经验丰富的垂钓者可以根据漂讯大体判断出对象鱼是否上钩。如鲫鱼的漂讯一般表现为:有力一钝,是生口鱼;慢慢一滑,是滑口鱼;漂顶起后停顿,鱼饵正含在嘴里;漂倾斜下拉,鱼饵也正被鲫鱼含在嘴里。草鱼和鲫鱼在生长环境、觅食习惯上不尽相同。同样反映在漂讯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草鱼因具有长期食草的觅食习惯,通常草鱼吃饵时会先吃的很浅,所以漂讯表现为送漂(浮漂缓慢上升)或者移漂(浮漂在水中呈现倾斜状态)。

此时垂钓者切忌急于抬竿,急于抬竿,草鱼必跑。 鲢鱼属于中上层水域的鱼类,其进食方式是依靠腮滤食浮游生物和雾态的饵料。鲢鱼咬口的重要漂讯为不断的连续颤动(此时是鲢鱼在连续的涮鱼饵)、有力的下顿时,垂钓者即可马上提竿。wWW.DiAOyU007.cOm

上文提到了一些关于浮漂的漂讯问题,还有一些日常钓鱼总结的漂讯经验在这里可以分享给钓友们。

1.如果浮漂在垂钓过程中缓慢上升,那就表明鱼类在饵料的周围观察、试探。如果浮漂上浮后又缓慢下降,甚至回到了越来的钓目,那就说明鱼类正在远离诱饵,周围让它有强烈的不安感,当然也不排除是由于饵料的种类、大小、形状不符合它所食食物的特点。这种上下沉浮的情况有时会反反复复的出现。钓友们在垂钓过程中需留心注意。如果鱼漂上下有规律的浮动,突然的升起又落下。这时,可以不必理会。但是,要在上下摆动停滞的那一刹那,迅速扬竿。这一点对于钓鱼至关重要。

2.钓友们在垂钓时常常对餐条、马口鱼、川下、爬虎等等这些野杂鱼不以为然。虽然这些小杂鱼吞食鱼饵时与鲫鱼的动作十分相似。但是有经验的钓友熟知即使是小的鲤鱼在真正吞食诱饵时,它的进口力也要比川下、爬虎这些小水产大得多。小杂鱼捕食时速度的表现力远远大于力度的表现,而且在捕食前它们经常会有一些无规律的胡乱动作。

我们便可以通过这个来判断小杂鱼与正经鱼的区别。虽然正经鱼浮漂有时点的异常细微,下沉的也不会太明显,或许是黄豆般的大小,像1/3目1/4目。但是力量却比那些小杂鱼大的多。像下一顿,一挫,力度与速度兼具,这必定是正经鱼上钩了。这时,要马上扬竿。

3.如果鱼漂的动作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但是根据鱼漂所发出的信号提竿却没有鱼上钩。这时,你要提竿观察诱饵的大小、硬度、种类,新鲜程度是否适宜以及是否有小杂鱼闹漂。如果上述这些问题都不存在的话,那可能是钓手没有压线入水又或者是沉水效果差,加之当天环境有风。也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

4.鱼漂在水中随水流横向移动或倾斜沉入水中时,一般是诱饵被鱼类吞食后推拉游走的表现。所以遇到此类漂讯,垂钓者要及时提竿。鱼上钩的另一大暗号是钩挂饵触地后,漂头已经调整到与水平切齐,鱼漂的顶部与水平面相平,送漂消失。另外还有一种比较明显的吃钩信号是鱼漂在正常的下沉过程中有略微停滞或上升半目,该下不下,不下又升。说完了根据鱼漂如何来判断鱼上钩的问题。接下来说一下,浪比较大时,根据鱼漂如何来判断鱼上钩:浪较大时,鱼漂尖应该沉在水里,但如果鱼漂尖没有在水中消失或浪已经褪去了,鱼漂尖应该浮漂在水面却沉在水中,这都表明鱼上钩了,需要迅速的提竿、扬竿。笔者所提出的这些情况需要钓者们多多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更多的咬钩经验。

5.钩线受到鱼类的干扰、触碰时,鱼漂同样会有力量地下降。这点类似于鱼类上钩时的情况。有时钓鱼者会受到此类情况的干扰,要想清晰地将两者区分清楚,首先要了解鱼类上钩时鱼漂上浮的原因。我们就拿鲫鱼为例:当鲫鱼上钩时,鱼漂通常会向上浮起1/3目,1/4目、半目,随后立即变为向下有力地一沉,这就是鲫鱼上钩最准确的鱼漂动作。鱼漂上升1/3目、1/4目,半目的原因为鱼类快速冲向诱饵时,鱼类会排出相同的水量,进而造成水下气压的改变。使铅砣暂时失重。当然,诱饵、饵坠也会短暂性的失去重量。鱼漂这时将受到铅砣诱饵以及饵坠的牵引力,其自身重量减轻,这就是鱼咬钩是鱼漂上升的主要原因。

其次,没有鱼类鱼漂同样下沉的原因是由于鱼类从铅砣以上的子线旁游过,碰到钓线造成的。这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鱼漂在下沉动作之前是否有铺垫动作,在鱼漂有力度的下沉之前是否有预警信号,就像鱼上钩鱼漂上浮那样。另外,对于鱼上钩鱼漂上升也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是由于鱼类的冲击力形成的,还有的人认为是鱼类吃诱饵时拉动鱼漂形成的。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众说纷纭,没有最终的结果。钓友们也可以私下相互研讨。

6.软尾漂自重轻、浮力大,漂尾是空心的但比较粗壮。一般在7目到8目左右。而硬尾漂的结构特点恰恰与之相反。当正经鱼咬钩时,如果使用硬尾漂动作幅度会比软尾漂更加明显。所以当钓友在小杂鱼多的钓位垂钓时,常常会因为小杂鱼的扰乱,硬尾漂出现假动作而白白浪费垂钓者的体力。(软尾漂如果是1目半目的话,那么硬尾漂就是2目3目4目)软尾漂正是自身具备这些优点,它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才能比硬尾漂更大,从而减少许多假动作。要想软尾漂彻底没有假动作,需要把软尾漂调到3目半到5目之间。这是由于软尾漂铅砣轻浮力大的缘故。如果这时软尾漂有了动作,那一定就是鱼咬钩了。

鱼儿的咬口动作通常会受到水域条件以及其他的外在或者内在的环境影响,它通常是不固定的,并且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垂钓者要搞清各种漂讯,是需要长期地实践总结积累的,绝非这区区几条经验可以解决。但正是这种未知的、不可控、变化奥妙无穷的漂讯正是垂钓者在垂钓过程中的乐趣所在。

编辑推荐

读懂底钓浮漂传递的信号 准确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很多新手钓客来说,最先接触的肯定是底钓,因为底钓对于新手来说,不需要太多的要求,而且针对的鱼群都是鲤鱼、鲫鱼一类的常见鱼类,很适合新手。但是,底钓时常常会遇到底钓信号或多或少,增加你的垂钓难度,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去应对这一情况呢?

1、首先讲一下在陌生的场所进行底钓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因为来到一个新的场所,你对这里的鱼情肯定不会非常了解,所以,你要根据水中的鱼情来选择不同的浮漂方案。如果水中多大体型的鱼,这些鱼在吃食的时候都会很猛,你在垂钓的时候一定要将饵料捏紧成团,防止在大鱼吞食的过程中饵料散开,可以提高中鱼几率。要是水中有比较多的小鱼,那就要选用一些轻钩或者是小饵料,因为小鱼咬食的力道不大,如果用大饵或者重钩,鱼根本咬不了饵,那更别说中鱼了。水底是稀软的淤泥,就采用硬尾浮漂。如果水底是硬地水底,就换用软尾或粗尾。

2、浮漂的信号少应对方法

底钓时会遇到浮漂信号少,首先你要知道为什么会信号少,无非就是鱼不咬钩,那你就要考虑是不是鱼饵不合鱼的胃口、是不是投的鱼饵不适合鱼饵咬食、或者是投饵的时候投的太零散,鱼儿不聚集过来。分析好了原因之后,就进行解决,鱼饵的问题很简单,换上合适的鱼饵即可。如果是因为浮漂太迟钝,导致鱼咬竿之后信号不能及时传递出来,就将钓组稍微调的灵敏一些,这样可以迅速的将水底的情况反映出来,但是也不能调的太灵敏,不然稍有风吹草动,浮漂就有信号,反而影响垂钓效果。

3、浮漂信号太多,但是没有中鱼

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浮漂经常浮动,但是提竿后发现什么也没有,原因有很多,首先,你要看看是不是问题出在了饵料上,很多大鱼会在饵料周围吸吐,但是不会吃进去,因为饵料不合它们的胃口,从而造成假象。或者就是饵料太大了,对于小鱼来说想吃却无法吞食,只好在饵料上慢慢啃食,过程中撞击饵料,造成浮漂动的假象。这时就应该将饵料改的稍微小一点,方便鱼儿取食。

假象还有可能的原因就是钓组太灵敏,浮漂太灵敏,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表现出来,鱼儿还没将饵料吃进去呢,只是稍微的碰了一下饵料,浮漂就表现出来,你耐不住性子马上提竿,肯定就中不了鱼了,遇到这种情况,你就稍微将钓组调的迟钝一点,让它不那么容易就浮动,或者就是别急着提竿,等上一会,如果浮漂有后续的变化,再提竿也不急。

台钓中如何分辨鱼咬钩浮漂的准确信号


在我们垂钓的过程中,将钓具的状态控制在设计好的钓目范围内,钩的初始移动,则可以及时的通过目的变化来解读,这种标相,我们通常称之为精确标相。那么,在休闲钓中有许多情况下,钩的动作是需要通过设定目以外的标相来解读的,这个时候的标相,我们可以称之为非精准标相。

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不在乎钓小鱼或者不在乎抢抓鱼摄食的第一时间收竿,野钓中的非精确标相比精确标相更加常见。所以,不能解读非精确标相就无法顺利的进行台钓。本文就从几个方面点来为大家解读一番。

一、非精确标相形成的主要原因

1、地形复杂。竞技池钓时的水底,地面大致是平的,调几目钓几目可控性强。而野钓中的自然环境,水底地形可能很复杂,而且,有时恰恰是愈复杂的地形,愈是好的钓点。这时如果钓底,钓目就有一定的随机性,太刻求了很难做到,白白浪费功夫。

2、风的影响。风可以把一切设计和规则搞乱。为了适应风向风力,我们不得不改变浮力与重力间的关系,延长水线,直到漂不能被埋入为止,或是将线延长至漂被完全埋入前有可能来得及观察一次鱼的摄食过程,这时几目的差异被忽略了。

3、钓流水。

4、钓法的局限。例如滑动标钓法,因为要投远,落点不能精确控制,标目变化也不易精确观察。

5、特殊需要。出于某种考虑,我们可能认为让坠平躺在地面会奏效,这时得把标上移到不能直立甚至于平躺于水面。

二、非精确标相存在的意义

基于某些考虑,我们会觉得没有必要在设定的钓目状态下垂钓,这时,我们就要面对非精确标相。这些考虑可能是:

野钓水域,鱼并不是那么挑食;鱼儿进窝就是为着食物而来,它们不达目的是不肯罢休的,等它吃牢了再钓不迟。

机会不多,只求钓得稳,无须钓得快。

吃钩很猛,不必因重新抛钩而浪费时间。

条件受限,不易找到设定目。

为着求钝,配以大饵,好钓大鱼。

懒得重新抛钩,将就着能钓即可。

三、非精确标相解读举例

需要说明的是,自己的漂子自己更了解,别人通常不能正确解读。这是因为一付特定的钓具组合,就有属于这个组合的具体标相。换句话说,标相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标相的个性化是组合决定的。还有就是解读非精确标相,以精确调标为前提,无论落地坠还是悬坠钓,只有钓鱼人自己知道自己的标是怎么调的。所以,这里所能讨论的,仅仅是一般性的问题。

1、标虽然直立,但已经不是预设的钓目。这是最常见的。通常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钓目比设计目低,这时如果标不曾完全没入水中,标相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可能在饵脱落后钩会自动上升一定目。一是钓目比设计目高,此时脑线略有弯曲甚至于坠已经触底。对此有些人会有担心,以为鱼儿吃钩的动作会完全没有信号反映。其实不会。即使是在坠已经轻触底时,钓具组合在风或是水流的影响下会自动移位,从而拉直脑线,达到某种平衡后才稳定下来。这时,钩或坠的一些细微的动作也可能不再显示,某些动作的幅度有可能变小,但是稍大点儿的动作(通常意味着有效动作)依然会反应到标上面来的,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发现标的动作沉稳连续、点动频繁时即可以起竿。

2、标斜立,浮体已经可见。这时的坠通常也成了斜立状态,已经有相当的重力落在地面上。如果是悬坠钓,脑线长而细软时,脑线有可能弯曲较厉害,鱼儿要把脑线拉直后标才有反应。一些钓友会对如此大的盲区心中不踏实。其实,这种情形有弊也有利。从鱼摄食的角度看,它更接近原生态饵,更利于钓那些警惕性高的大鱼。而且,一条50克的鲫鱼摄食后的习惯性的转身动作,足以消除这个盲区。不过,我们在垂钓时,遇上这种情况,可以在钩刚落底时,轻轻地拉动一下钓线,让脑线伸直。这时钩的初始动作反应在标上,通常是似立又倒的上下摆动,在它的摆动频率与轻重程度中,依然可以识别是小鱼闹嘴还是目标鱼咬钩,骤起骤停很不规则的,可能是小鱼,动作沉稳且连续的,目标鱼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标立起来或倒下去,说明钩已经有较大的动作,中鱼的把握就更大。

3、平标。这时的坠,已经平躺在地面。如果是钓50克左右的小鲫鱼,最好调整一下,因为这样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但是如果钓的是100克以上的鲫鱼,那么这种状态对中鱼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在小鱼闹嘴特别凶的时候,用大饵(例如大的整体活蚯蚓甚至于黑蚯蚓)再以平标来钓,可以给目标鱼增加吃钩的机会,同时减少无用的信号。如果钓大鲤鱼大草鱼,这样的方法被认为是以钝取胜的有效方法。解读平标的标相,从漂脚开始。通常应先轻拉钓线,让漂脚轻度入水后再停下来,以证实水线与坠是拉直的。这样,当坠有动作时,标即有动作。这时,无论钩朝哪个方向动作,拉动坠时的第一标相是漂脚略有点动,如果风平浪静,可以看见漂脚边出现的水纹。点动后如果变得更平直了(通常情况下漂脚总是会低于标杆,而这时,可能相反),说明鱼在送标,要起竿。漂脚开始入水标呈现斜倾趋势,也可以起竿。

继续回收风线,平标就可能变为斜立标,在投竿钓滑动漂时,经常需要这么做。但这时,钩的某些平移动作,反映出来的却是送标。

4、动态标。通常出现在风天走漂太厉害和钓流水时。这两种情况,都要求空钩半水调高目,装饵后钓目更高,有时钓目甚至于高出正常设计钓目若干标体的长度。它的动作过程通常是,钩的落点距窝有一个提前量,标落在窝的上方平躺着同时开始移动。 水线拉直后标开始斜立,标脚没入水中,整个浮体先是在外面,再渐次慢慢没入水中,直到没过调目甚至于整个标杆完全没入水中,却猛地又跳出水面,露出多目,接着又渐次没入水中,如此跳动移位。这样,钩会在落点有一个停留,以后,移动中也会有间歇性的停留。这个过程,会连贯而有规律。鱼咬钩时,标相会在这种有规律的运动中出现异样,如该立起时未立起,正在立起时出现下扽或反而倒标,移动的速度不协调地略快或突然没入水中,细心观察,这些蛛丝马迹是不难发现的。这时我们留心的不再仅仅是标目,而是整个标体的运动中的变化。

让浮漂呈现准确信号的方法


钓鱼这项自古以来就因为自身的情趣吸引了不少人的休闲户外活动,可谓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存在了。它的爱好者,遍及大江南北的不同地方,无论男男女女、老人孩童都不免成为钓鱼爱好者。

因为钓鱼其实对技术性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所以就会时不时出现一些在钓鱼上吃了亏的钓客。而这其中,因为鱼漂出现的信号不准确,而导致提竿时机有所偏差的不在少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今天咱们就聊聊如何让鱼漂呈现的信号更准确的方法。

先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鱼漂发出了中鱼信号,提竿竟然没有鱼的?

第一类原因是饵的问题。鱼饵的块头太大,硬度过高,或者状态不理想,都有可能致使提竿无鱼。第二类原因是渔具的问题,如果钓客用的鱼线线径太长,即鱼线太粗的话,是很容易让鱼儿感知到危险的存在,从而在吞钩的时候更为小心谨慎的。

还有就是如果鱼钩太大的话,也会增加鱼饵被吞食时候的难度,这样一来,自然就会影响鱼漂信号了。第三类,就是鱼的种类较多且个体较小的情况。这时候这些小鱼大多对香味浓重腥味足够的饵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是因为钓客的饵是为大鱼准备的,小鱼吞饵就会很难。

而第四类,就是我们今天要着重说到的,鱼漂调整方面的问题了。有些钓客在调漂的时候只顾求灵敏了,但是有时候过度的灵敏也会导致一些虚假漂相的出现。

接下来看看要如何减少提竿无鱼情况的出现?

众所周知,钓到鱼才是钓鱼的最主要目的。哪怕是钓了再放生,也是一种乐趣。所以一直提竿无鱼可不是长久之计。要从根本上让这个问题得以解决,钓客需要选一款不错的鱼漂。那么什么样的鱼漂才是好的呢?

首先,要有足够稳定的浮力性能,即当鱼漂入水并吃透了不少的水分之后,浮力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而发生大小的变化。不过这样的鱼漂一般都比较贵,钓客要量力而行。如果你只是为了放松心情随便玩玩,用普通的鱼漂也是可以的。

关于调漂方面,我们都清楚,一个物体入水后受到水体浮力的大小与其将水体排开的重量几乎是相等的。而当鱼漂在水中漂浮的时候它几乎是静止不动(在无鱼咬钩且没有风浪水浪的时候)的,这时候,浮力与重力二者之间是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的。

只有钓客精心调试过的鱼漂,才能在作钓过程中充当钓客判断是否有鱼上钩的依据。这时候,钓客心中就会有个衡量的标准,比如说鱼漂呈现出什么样的漂相就代表着已经有鱼上钩了,由此可见,调漂的稳妥与否,直接影响着能不能钓到鱼。

假如钓客不太注重这一点,是很容易被假的漂相迷惑的。这样的话,钓客的判断就难免会出现失误了。试想一下,对鱼儿在水下的形态判断的就已然不准了,又怎么能将提竿的时机把握准呢?

所以亲爱的钓友们,如果在某次出钓之后,本来上鱼的频率不错,但是过了一阵子后发现越来越不好,这时候不要一味觉得是鱼变少了。而是要及时查看一下鱼漂的浮力是不是产生了变化。如果问题是出在了这里,就要记得赶快调整一番,从而更好的保证上鱼的几率。

此外,钓客如果对鱼漂变化与否,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就不妨换一个备用的其它鱼漂来调整。总之,记得及时检查一下鱼漂是个不错的习惯,愿钓客们都能养成这样的习惯。

准确分析漂相动作 掌握抬竿刺鱼的机会


提杆的时机是否准确关乎到中鱼的成功率,而前期的工作,比如说装备钓具的搭配,浮漂的调钓,饵料的调制和钓点的选择等等各道程序,所做的努力,最终结果就压在提杆上了,只有正确的时机提杆才能保证中鱼,那么如何能够准确掌握提竿时机呢?

一、漂相动作分析

1、点动后送漂,这是鲫鱼吃钩的典型动作,因为鲫鱼习惯头下尾上的吃饵,并且在吃饵之前会多次的试探,来查看是否有危险以及是否合口,作用到浮漂上就是多次的点动,随后才会放平参子,那么浮漂的动作就是先多次点动接着送漂。

2、点动后沉漂,当窝点的鱼儿密度大,抢食的时候,鱼儿会把钩饵吃到口中然后快速逃离,或者在较浅的水域吃掉,鱼儿吃钩后也会快速逃到深处,另外鲤鱼、鲶鱼和黑鱼等鱼儿吃钩后也会出现黑漂,一般这种漂相就可以直接提竿刺鱼。

3、长时间的点动,如果铅坠比较重或者鲫鱼吃钩品尝的时候容易出现这种漂相,随后不送漂也不黑漂,当浮漂频繁点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提杆了,不然等钩尖露出来鱼儿就会逃离。

4、根据上述的3个漂相动作不难看出,鱼儿在吃钩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动作产生,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漂相出现的动作来分析鱼儿吃钩的状态,有助于决定合适提杆。

二、影响抬竿时机的几个因素

1、水位深浅

信号传递的快慢和水位深浅有很大关系,水越深用的钓线越长,鱼儿产生的动作传递的越慢,另外同样的动作深浅水垂钓反应也不同,比如说同样出现了2粒漂粒的送漂,若是在深水处垂钓的话,那么这个时候鱼儿可能就吐钩了,而在浅水处垂钓很可能鱼儿还未完全把饵料吸入口中,所以提竿时机跟水深浅有关,另外也要根据垂钓的水位深浅远近选择合适长短的钓竿。

2、饵料大小的影响

同一种类大小的鱼儿吃不同大小的饵料时出现的漂相也不同,使用小饵的话鱼儿吃饵会容易一些,当出现上浮2粒漂粒的时候就可以提杆刺鱼了,如果使用大饵的话,上浮2粒漂粒的时候可能还没把钩饵吃到口中,提杆就要晚一点,另外选用的星漂颜色要醒目一点。

3、饵料状态的影响,这个很容易理解,平常可以在鱼缸中就可以实验证明,如果使用熟米粒喂金鱼,几乎一口就能吃掉,而用生大米的话需要多次吞吐才行,所以在垂钓时要根据饵料状态的软硬来合理调整提杆的时机。

4、水质肥瘦的影响,自然水域的水质普遍偏瘦,鱼儿的食物来源有限,所以吃饵的速度比较快动作幅度较大,也就是吃口较猛很干脆,当出现信号的时候就可以快速提杆刺鱼,而肥水塘的鱼儿终日在食物丰富的环境中存活,吃食慢吞吞的,出现动作的时候就要适当延缓一下,另外也要根据水质状况搭配合适味型的饵料。

5、铅坠重量的影响,鱼儿吞钩饵之后抬头的时候,会受到铅坠重量的影响,如果鱼儿拉动铅坠比较费力,那么就会察觉到异常快速吐钩,这个时候就要提早提杆,而铅坠轻的话,浮漂调钓的灵敏的话,鱼儿轻微的吃钩动作就会反应到浮漂上,如果试探饵料的话就要延缓提杆时机。

6、脑线长短的影响,通常脑线越长就会越迟钝,越短则越灵敏,鱼儿吞饵抬头后会带动铅坠,如果脑线短的话,鱼儿吃钩抬头的力度就会作用到浮漂上,此时鱼儿并未把钩饵吃深,此时提杆就容易跑鱼,要等一会在提杆,而脑线长的话,鱼儿轻微吃钩的动作就难以作用到浮漂上,只有鱼儿吞钩后抬头游走才会有动作出现浮漂上,耗费的时间会较长,所以要尽早提杆,另外使用的线体质量要轻柔细腻一些,减少鱼儿吃钩的阻力。

7、温度高低的影响,不同温度下鱼儿的吃口力度也不同,在冬季温度低的时候,鱼儿开口幅度小,力度弱,不管是送漂还是顿漂的幅度都很弱,若是出现较大的幅度很可能鱼儿已经吐钩,所以提杆的时候就要提早一点,而在夏季高温时节垂钓时,鱼儿吃钩力度大,出现的漂相动作也较大,如果浮漂稍微出现动作就提杆的话就容易跑鱼,所以提竿时机一定要把握好。

浮漂上有信号,就是提不上鱼,多数是这五个原因导致


思路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钓友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明明浮漂有信号,就是扬竿不中鱼,以前我们也做过一些分析,一般都认为是钓得过灵,小鱼闹漂多。很多钓友也是有所改进,钓得稍钝,但还是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今天咱们把再来具体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这些问题造成空竿所在,是不是造成空竿的根本原因,希望能给广大钓友一些帮助。

一、线组问题

1,主线不符合鱼情水情,经过观查发现有的钓友的主线比重过大,在沉入水中将浮漂拉下1一2目,使信号产生假口过多,所以扬竿不中鱼,因它不适合这里鱼情水情。钓友尤其是新钓友认为粗线能上大鱼不会被拉断,忽视了隐形了,过粗很容易引起鱼儿警觉。从而不吃你的饵料,在你窝点撞来撞去,使浮漂产生虚假信号。你扬竿不中鱼扬竿饵料一掉,鱼儿捡漏不要认为鱼儿笨蛋,实际鱼儿聪明的很。如果感觉线组过粗,那就更换合适的线组,改变和克服虚假倍号带来不利因素,从而扬竿中鱼,提高命中率。

2,主线过粗过硬,切水性很差吸水性也很差。入水缓慢饵料到下边被鱼咬钩,主线还在弯曲中传导信号过慢而扬竿不中鱼。还有过粗的线和过硬的线很容易打折,导致信号传导不灵敏而误了最佳扬竿中鱼的机会。总之主线要与鱼情水情匹配要合适,不能过粗也不能过硬。克服不该发生的虚假信号,改变不利因素,把主线配置到最好最佳状态,那样我们扬竿命中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子线选用不当,与主线匹配不佳。

子线过粗,隐必性不好。使鱼儿吃饵有疑惑不好好吸食,产生摆尾碰线出现吸吐现象。产生的虚假信号导致场竿不中鱼。

子线质量不好过硬易打折,使传导信号不准确或者虚假信号产生,从而导致扬竿不中鱼。克服这一缺点一定要选择靠谱的鱼线,柔软性一定要好。与主线也要匹配得当,主线与子线线号越接近越好。不可偏离太多。子线要借主线之力,主线要给子线借力,这样你才能扬竿中鱼。

三、鱼钩选用不当,不是过大就是偏小。

鱼钩也一样重要,过大鱼吸不到口中,过小又容易脱锐,或者吸入太深不易取钩。所以要根据鱼种的大小选择好,配备合适到位,才能钓到更多更大的鱼儿。

四、浮漂选用不当,表现过钝或者过灵。

1,浮漂选用不正确,不是过大就是过小。过大信号产生过钝不灵敏,而过小太过于灵敏,信号杂乱而产生虚假信号太多。造成扬竿不中鱼,所以选择合适的漂子,要根据鱼情水情来选择。

2,调钓不够灵活,调出的浮漂不能使饵料在鱼层里,导致鱼儿撞线产生假信号过多。扬竿不中鱼,要克服这一缺点,就要推或拉动浮漂使饵料到达鱼层,这样才能把鱼钓得更多更好。

3,用浮漂还要考虑到影响正常表现和其它因素。我们把一切不利因素都要考虑进去,走水,水底高低悬殊过大,水深水浅,都有可能影响浮漂的正常发挥。

五、鱼竿选择和使用不当!

1,鱼竿过硬导致鱼儿挂脱而扬竿跑鱼。鱼竿过硬加上拉力过猛,就会挂脱鱼儿而扬竿跑鱼。

2,鱼竿过软会使鱼儿水中掙扎,很难控制鱼儿出水上岸,会导致挂底而跑鱼。

3,抛竿过满给扬竿没有留余地,导致切线跑鱼。所以一定不要抛满竿,给扬竿留有余地,这样你才能有把握扬竿中鱼而不跑鱼。

两点提示:

一,用线一定要用隐形线,尽量不使用有颜色的鱼线。从而使鱼线发挥更好的隐避性,减少鱼儿的疑虑,尤其是子线。

二,要做好充分准备抓实口,抓一切真口。眼不离漂,手不离竿一有信号准确及时扬竿中大鱼。

浮漂有吃口信号却不上鱼的五种原因


钓者对于鱼儿在水中吃钩的状况掌握,是通过浮漂的动作来传递的,所以浮漂动作的把握对于上鱼率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当浮漂出现晃动的动作就意味着鱼儿吃钩了,很多钓友在浮漂晃动后就会提竿刺鱼,但是很多情况下有的是饵料被吃光了,有的则是饵料依然完好,都是提了空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这里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不是目标鱼所为

1、每种鱼儿的口味偏好都不同,并且不同地域环境下的同类鱼种也有不一样的进食习惯,不过鱼儿固有的觅食习惯仍然不会变,差别的只是微调方面,所以大部分人习惯使用玉米粒或者红薯一类常见的自然粮食饵做钓,现在诱鱼迅速针对性强的商品饵更被广大钓友所接受。

2、很多钓友选好商品饵之后还会在其中添加一些自己所掌握的特有配方,来增加诱鱼效果,但是水体中的鱼种有很多种,如果没有把目标鱼诱来相反引诱到其它鱼种的话,鱼儿试探一下食物觉得不合口就不再下嘴,而鱼儿碰到钩饵就会让浮漂出现动作,这个时候提杆刺鱼的话肯定不会上钩的,所以选择好合适的商品饵也是关键。

第二、钩线型号

钓组中的钓线和钓钩型号的搭配是有一定标准规格的,比如说使用了细线的话同样需要搭配小钩,保证钓组的灵敏性和入口性,配了粗线的话同样需要搭配大钩,这样才是最为合理的搭配,当然也会有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到特殊钓法或者对象鱼需要用特殊搭配的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正常情况下都是有相关标准的,如果搭配的不合理,钓组的平衡就会受到影响,很容易出现虚假动作。

第三、饵料团大小

同钓组的搭配一样,饵料团也是需要根据鱼情来调整大小的,垂钓大鱼需要用大饵,垂钓小鱼用小饵,这也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但是垂钓的情况并不是常规的,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化,如果一味的坚守这个搭配原则也是万万不行的。

比如说大鱼后边可能会有小鱼追随,小鱼群后边可能会有大鱼活动,在垂钓大鱼的时候打窝引诱过来的鱼儿可能是小鱼,垂钓大鱼的大饵团吸引到小鱼的话,小鱼啄食一下是不能把钩饵吃到口中的,但是浮漂用的灵敏的话,漂相动作却会反应出来,此时提杆刺鱼肯定是空杆,选择合适的浮漂也是关键。

第四、风浪影响

在有风浪的天气或者水流涌动的时候,浮漂受到冲刷是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动作,这些动作很容易把鱼儿真正的吃口给掩藏其中,对观漂造成了很大干扰,钓者可能会把风浪作用在浮漂上的动作当成鱼儿吃口而提空杆,也可能把鱼儿吃钩动作当成风浪动作而错过提杆时机,这都会影响到垂钓,其实风浪影响下的浮漂动作和鱼儿吃钩动作是不一样的,风浪中的浮漂动作会有一定的规律性,而鱼儿吃钩的动作有很多突然性,出现的异常动作很可能就是鱼儿吃钩导致的。

第五、浮漂太过灵敏

1、台钓虽然是以灵敏著称的,但是垂钓的时候并不是越灵敏效果越好,而是根据鱼情来调整的,要保证到鱼口动作产生的真实有效并且能够及时的提竿刺鱼,最灵敏并不是钓组的最好状态,因为鱼儿轻微的动作让浮漂出现了反应,此时鱼儿并未吞钩,提杆的话很容易空杆。

2、还有就是垂钓大鱼的时候,如果浮漂过于灵敏,大鱼在水中游动时带动的水流就会让浮漂出现动作,浮漂晃动的话提杆刺鱼最多也只是挂到鱼体,根本不会上鱼,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降低灵敏度,调4钓3或者是调3钓2等等,根据情况来决定调钓目数。

这些例子都是容易提空杆的常见原因,虽然并不能把所有造成空杆的原因概括,但是只要注意的话,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提空杆的几率,进而提升渔获,最后提醒钓友选择合适的钓竿出钓哦。

过滤虚假的浮漂信号 增加提竿时的中鱼率


在台钓实施钓底时,浮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讯号,如果不加以识别,任意提竿,就会造成多次无鱼中钩的结果。那么在纷乱的漂相中如何识别有效的鱼口呢?将那些虚假的讯号过滤,降低空钩的概率,不妨参考以下几点。

一、抛钩入水时,鱼在中途截饵

一般情况下,钩饵入水后,浮漂会翻身自然站起,这是比较正常的状态。倘若钩饵入水后,浮漂还不能及时翻身站立,并有轻微的颤抖,有时浮漂还会出现横移的动作,这往往就是小鱼在水体中上层吸钩,但也不能排除是中上层的草鱼或鲢鳙在吃饵。所以,为了避免错失机会,还是见到这样的讯号就扬竿为好。

当钩饵快到水底时,浮漂却表现出非正常的速度在下沉,要么稍快要么稍慢,甚至还停一下,这些表现都是鱼在吸食钩饵,一般是底层鱼在截食,也不能排除是底层鱼擦了一下鱼线或试探钩饵。同样,为了避免失去中鱼机会,仍可以提竿,上鱼的机会比空竿的机会多。

二、只要看到浮漂上顶,就要绷紧神经,随时提竿

1、最典型的浮漂上顶之后下顿。

抛钩入水浮漂翻身站稳之后,如果看到浮漂慢慢上顶,紧接着突然下顿,这是最典型的的咬钩讯号,当然得赶紧提竿获鱼,这个不说大家也知道。

2、只要看到浮漂上顶,就要绷紧神经,随时提竿。

浮漂上顶,钓者要赶紧集中注意力,随时准备在浮漂下顿时提竿。但是假如上顶后又短时内不下顿,也要将竿子提起。钩饵沉底之后,浮漂的钓目正常,此时如果开始缓慢上送一目左右,下顿短促而有力,就要迅速提竿。

三、浮漂讯号乱象纷呈时怎么办

有时浮漂还来不及归位,就开始上下乱动,这一般是底层有很活跃的鱼。再就是饵料的雾化效果太好,鱼儿显得兴奋。浮漂讯号乱象纷呈,此时不妨改为浮钓,如果中鱼很少,则还是坚持底钓,主要抓底层鱼的截口。看到浮漂下顿快而有力,或者慢慢上送后就停止了,均要及时提竿。此时的饵料可搓可拉,要小一点才合适。

对付老滑鱼是稍有难度的,明明浮漂讯号正常,提竿却为空。我们可以上拉一点浮漂,适当钓钝;也可以不管那些动作大的讯号,只抓能上鱼的小动作,后者需要丰富的垂钓经验才行,还要对自己的浮漂特性了如指掌。

四、其它值得提竿获鱼的讯号

1、当浮漂正常归位后,忽然没有征兆地被拉沉。

浮漂已经翻身站稳,过一会儿,忽然没有征兆地被拉沉,此时不必心急,因为这或许是大鱼碰着了钓线产生的反应。我们可耐心地等待一会儿,看到浮漂升起后再提竿。

2、浮漂来不及归位。

当浮漂还来不及归位时,若看到浮漂不动了、然后上浮,指不定就是双钩中鱼的情况,可果断扬竿。

3、浮漂下顿的力度

浮漂短暂不动,然后下顿,如果下顿力度大,多是有鱼中钩的讯号;如果下顿很无力,幅度却较大,这一般是鱼身碰着了钓线,或者是小鱼在闹钩。

4、浮漂站稳后的上送现象

浮漂早已站稳,看到浮漂慢慢上送,一般都是真实的鱼口,此时一定要紧紧盯漂,只要一停止上送,就要赶紧提竿。

5、浮漂上送后停止,接着倾斜入水

第4点说到浮漂的上送后停止,需要赶紧提竿,那么浮漂停止后,如果还迅速地倾斜入水,就是大鱼中钩的现象了,此时不要着急,钓者要等到漂尾没入水中后,再适当用较大的力度提竿刺鱼,引鱼出窝遛鱼。

相邻的两个钓位,一个连竿不断一个却不怎么上鱼,这是为什么呢?


如今的钓鱼人可以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专注于野钓的钓友,另一种则是已经对野钓失望了,转战黑坑养殖塘的钓友。经常会有钓友问,是野钓更需要技术呢,还是黑坑垂钓更需要技术呢?这里统一给大家回答一下,野钓和黑坑垂钓的玩法是不同的,所以技术方面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用野钓的技巧去钓黑坑,多半上不了岸,同样用钓黑坑的技巧去野钓,也一样不会有好的收获。所以两者是没有可比性的,如果非要比技术的话,那就钓黑坑的和钓黑坑的比,野钓的和野钓的比,这样才是有意义的。接下来进入我们今天的正题,今天要说的是一位常年混迹于各大黑坑池塘的老钓友,前两天垂钓的亲身经历。

我们知道,其实大部分的钓友在刚开始垂钓黑坑养殖塘的时候,都难免会填坑。简单的解释一下填坑的意思,就是交了钓费,但是却没有钓到足够多的鱼,怎么算都是亏本的。而玩黑坑垂钓的钓友,都追求的上岸,指的就是钓到的鱼差不多和钓费等值,或是价值超过了钓费。不过想要上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不仅要和水里面的鱼斗智斗勇,往往我们还要和塘老板斗智斗勇才行。所以即使是一些沉浸黑坑养殖塘多年的老钓友,也经常会填坑,不过相对而言,他们填坑的次数要少很多。

今天要说的这位钓友我们可以称之为老王,钓了差不多有快十年的黑坑了,如今不说每次都能上岸,但差不多垂钓个两、三次,就能够有一次成功的上岸。时不时的还能爆次护,钓个一、二百斤的渔获,算是把几次垂钓的钓费赚了回来。前两天老王又去垂钓了一次,还是熟悉的老塘,钓费二百,放鱼两千斤(全是鲤鱼)。当天抢鱼的钓友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应该有四、五十人了,按照这个算,出鱼多的话,塘主基本上没什么赚头。不过最后出了不到一千斤的鱼,所以塘主应该没有亏本!当然这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重点是老王这次只钓了十来条鲤鱼,二十多斤的样子,算是填坑了(回鱼一斤4块)!

要说单纯的填坑倒也可以接受,毕竟经常垂钓黑坑养殖塘的,哪有不填坑的?可是自己填坑了,坐在旁边的钓友却是坑冠,直接爆护了,这就让老王很郁闷了。事后老王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传统的开饵抽散炮的钓法已经out了,如今有了一种更简单但是效果更好的垂钓方法。用秒粘豆直接粘颗粒,相当于以前的麻团钓法,但是更方便快捷,效率更好。一边诱鱼、一边钓鱼,仅用颗粒饲料就能够轻松的爆护。

准确判断浮漂信号与十一种漂相解析


准确的判断漂相所代表的信号是每个钓鱼人必备的基本功,而且这也和我们最终的鱼获有直接的关系。其次,漂相大致分为5种,分别是:

一、上浮:就是指从钓目开始上浮;

二、下沉:就是指从钓目开始下沉;

三、摇摆:就是指鱼漂左右来回摇晃;

四、拖动:就是指浮漂朝右或右移动;

五、点动:与啄类似,有些时候不太明白,但这是多数鱼类吞饵入口的第一时间。此时提竿为最佳。

以上是漂相所体现的5中,可用来判断鱼是否吞钩入口。所以,能否读懂漂相的意思非常重要。接下来小编为各位钓友分享一下各种各样的漂相,请各位往下看:

一、鱼漂上浮,但上浮速度较为缓慢,这代表的鱼儿在饵钩的附近徘徊游动;鱼漂停止动作,回归原本的钓目,则代表鱼儿远离饵钩,或许时钓饵不合胃口等,有些时候甚至会反复的上浮、下沉4-5次。

二、漂相正常,但提竿却是空钩。这时应思考钓饵的比重、硬度合适不合适,或是否存在小鱼闹漂的现象。

三、钓平水时,就是指漂尖与水面持平,出现顶漂漂相或看不到小红点时,即可提竿。

四、出现顶漂、鱼漂上下浮动等漂相,突然的鱼漂被顶起然后下沉,不要去理会。等到鱼漂在上下浮动时出现停顿的现象时,即刻提竿。

五、浮漂该下沉时不下沉,这代表鱼儿已经吞钩,即可提竿。

六、鱼漂在下沉的过程中出现短时间的停顿或上浮0.5目,或该下沉时不下沉、该下沉时反而上浮等异常现象时,都代表鱼已经吞钩,即可提竿。

七、鱼漂上浮1目、0.5目,或上浮更少的目数后,立刻突然的下顿或下挫。这样的漂相是最标准的鲫鱼吞钩的漂相。

八、鱼漂有力度的下顿,可是是由于鱼体蹭挂饵钩、钓线所导致的。但是这可以区分的,因为鱼在吞钩时,由于鱼朝饵钩方向游动,会对饵钩、铅坠产生作用力,导致出现失重的现象,而且鱼漂会出现预警的信号。因此,鱼漂出现预警的信号并且带有有力的下顿时,是鱼吞钩的正常反应。

九、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鲫鱼吞钩所导致的漂相是非常微弱的,有时甚至无法用肉眼观察到,这时就需要凭借自身的第六感来判断提竿的最佳时机。

十、风浪过大,且钓1目时,浪花打来时,漂尖应沉到水中,但却未进入水里;或者浪花退去时,鱼漂应再水面露出1目却未露出,这两种现象都代表着已经中鱼,即可提竿。

十一、鱼漂横向移动,或者斜拉进入水中。通常情况下是鱼吞钩以后推拉走所引起的。

抛竿钓中鱼信号判断


抛竿钓在我国垂钓活动里普及度还是很高的,大多数熟悉抛竿钓的钓者,不但能够使用少量的鱼竿同时垂钓,有的钓友甚至可以同时使用十到二十根鱼竿。但竿数的增加就意味着中鱼时的信号判断难度增加,所以我们来完善一下抛竿钓中鱼信号的判断。

报警器

抛竿的中鱼信号是看竿稍的晃动情况或者是竿稍上的报警器也就是通常的小铃铛来判断,他不同于手竿看浮漂来判断中鱼情况。小铃铛也就是报警器,如果铃声不高很小很柔和,那可能并未中钩,仅仅是鱼碰到了鱼线或者饵料;如果铃声小,响一响又不响了,那可能只是杂鱼闹窝;如果铃声清脆有节奏感,但竿稍晃动不太大,那可能是鲫鱼上钩了;如果铃声大,竿稍向前弯曲,那是鲤鱼或者草鱼上钩。

看竿梢竿梢磕头

抛竿钓的中鱼信号判断,看竿稍的第一看,竿稍是否磕头。磕头现象是指竿稍出现不规律的上下摆动,鱼竿像弓一样。磕头现象越明显就说明很有可能是大鱼上钩了,此时应看准时机就提竿,但提竿动作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发力,此时要及时打开泄力器。

竿梢点头

抛竿钓的中鱼信号判断,看竿稍的第二看,竿稍是否点头。抛竿收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用力的大小,轻微拉线不要用力过猛,鱼竿稍微弯曲就可以等鱼咬钩了,竿稍点头的幅度在五到十厘米的时候,就代表有鱼咬钩了,只点一次头或者有一定频率的点头不要提竿,连续点头才表明中鱼了,此时再提竿。

竿梢回头

抛竿钓的中鱼信号判断第三点,看竿稍是否回头。抛竿抛出后根据铅坠还有饵料的重量来稳定住鱼线以及竿稍,回头就是指此时竿稍微微有点弯曲然后突然又回直。鱼线此时上下摆动起伏就表明中鱼了。

看回线

抛竿钓的中鱼信号判断,还可以根据看回线来判断。回线是指鱼线绷直了之后突然又向水面垂下。回线如果认真观察的话,会发现在回线之前一般都会有一个不是很明显的拉动。回线分成小回线和大回线,分别针对小型鱼和大型鱼。

以上就是从报警器、看竿稍、看回线等几个大方面,来完善抛竿钓如何判断中鱼信号,报警器虽小但意义巨大,看竿稍和看回线需要细致观察。希望上述内容对各位有帮助。

浮漂没有信号扬竿却中鱼,是什么原因了?


现在已经进入寒冬了,天气越来越冷了,相信很多钓友在垂钓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浮漂没有动作,但扬竿却中鱼的情况,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会在调钓上面找问题,总是在想是不是钓的太钝了?然而导致这个现象发生的通常不不止一个原因,那么今天就来个大家说说,浮漂没有动静,扬竿却中鱼的原因都有哪些。

铅坠太重,主线过粗

在冬天寒冷的时候,鱼的活性就非常的低,吃口的力量也不是很大,在加上重的铅坠,当鱼口轻的时候就很难产生清晰的讯号,只有鱼儿吃了死口或者拉动线组游走的时候浮漂才会产生清晰的讯号。

还有一个原因是线组过粗,严重影响了讯号的传递,过粗的线组搭配上大的浮漂,如果水深在4米以上的话,水下传来的讯号越来越弱,是浮漂不出现信号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这个时候我们就建议换成小线组和吃铅量较小的浮漂试试信号就会变得非常的清晰。

个时候很多才学习垂钓的朋友,往往会忽略掉线组的搭配问题,所以当浮漂没有信号反而中鱼的情况发生的时候,首先就要从线组上面去找出原因,如果发现线组没有问题,那么我们就要从下面的因素去考虑问题了。

调钓过钝

如果确定线组的搭配没有问题,那么问题有可能出现在调钓过于迟钝,例如当双子线躺底的时候,鱼儿已经吸食饵料,信号也很难传达到浮漂上面去,这个时候就要修剪铅皮的重量,改变子线弯曲的幅度,让线组变的更加灵敏一些。

风浪过大,走水严重,浮漂信号不确定

这里就是风力的影响,浮漂的信号和水的波浪交在一起,非常难辨别浮漂的信号,这个时候就可以把浮漂调到高一点,例如在浮漂五六目的时候,在风浪中很难看清楚浮漂的变化。而且也经常出现,浮漂不动中鱼的情况。建议这个时候可以调整浮漂的目数,例如调一目或者平水,以便能更好的观察浮漂的变化。

注意力不集中

在垂钓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看着浮漂,很荣誉产生视觉疲劳,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看花眼的情况发生,如果这个时候还有点风浪,判断就会很容易出错,在鱼口非常小的时候,浮漂有时候下降还不到半目,有时候下降一个小黑点,就有可能中鱼,

最后,在作钓线组和调漂都正常的情况下,仍然出现,浮漂没有信号提竿中鱼的情况,那么就要抓住那些较小的信号了,但是这些小信号对视力来说非常的严格,不容易观察,这个时候就可以寻找旁边的东西作为参照物。

浮漂信号与鱼吃饵动作分析


浮漂的信号和鱼的吃饵姿势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不同的鱼,以不同的姿势吃饵,浮漂所表现出来的信号是大不相同的。底钓时,由于饵触底,鱼吃饵时姿势大体相同,都是头朝下身体下倾约45度。体型肥胖,腹部有弧线的大鱼,吃底饵,身体下倾的幅度会更大。

当一条个头小、吃饵动作轻,身体下倾幅度大的鱼来吃上钩时,它轻轻吸动饵的初始阶段,是把饵吸离地面,此时一支灵敏度高的浮漂,会出现向上的小幅度的上送语言。浮漂小幅度上送之后,在鱼嘴里的料饵会再一次牵制住八字环,当鱼进一步把饵下咽或含着饵抬转身、后撤时,浮漂这才被真正地拉动,出现下语言。

如果鱼含着饵抬起身体,浮漂会在小幅度上送之后再一次上送,上送的同时浮漂会向底钩方向横移,这次上送的幅度取决于底钩子线的弯曲度和鱼调整身体平衡的幅度。因为浮漂上送到一定的程度,底钩或在鱼嘴里的上钩,会再一次牵制住八字环,终止浮漂的上送。所以采用悬坠底钓方法时,不需要等浮漂送得很高就可以提竿。

有的鱼把饵吸入嘴里之后,不马上做出以上反应,而是先轻轻的品尝一番,然后再做出反应,遇到这种情况,浮漂会在小幅度半目到一目之间上送之后,出现十几秒的停顿,此时不要贸然提竿。

体型大、吸饵力度大的鱼,即使吃底饵时身体下倾幅度很大,只要是吸轻触底的上饵,会出现上送的趋势,当饵被吸进鱼嘴较深的部位时,由于鱼嘴上唇的阻挡作用,起到向下拉动浮漂的作用。遇到这种鱼吃饵,浮漂会出现刚有上送趋势,马上又转为有力向下。浮漂下沉的力度,取决于鱼吸饵的力量;下沉的幅度,取决鱼鱼嘴的口腔深度。

钓浮时,特别是钓半水浮,由于饵悬在水中,鱼既可以头朝下吸饵,也可以水平状态吸饵,甚至会头朝上吸饵。而鱼在饵的侧下方,头朝上吸饵,浮漂下沉幅度最大,饵被拉动一目左右,灵敏度高的浮漂会下沉一目以上。

鱼如果以水平姿势横向吸离底饵,无论是吸上钩还是下钩,只要饵瞬间被横向翻动的距离在一目左右,灵敏度高的浮漂此时能感觉到一个轻微的短距离的拉力,它会表现出一种与下沉语言有所不同的语言轻轻向下一滑,也就在两三毫米,此时提竿可能中鱼,也可能空竿,为要看饵被鱼吸进嘴时的深度。浮漂在这之后再出现上送,为有效鱼信号语言;出现下沉,有可能是有效鱼信号语言,也可能是鱼快速吐饵造成的(钩饵被快速吐出时,由于它的较大幅度快速摆动,会拉动浮漂,出现一下漂亮的下沉语言)。

当体型瘦的鱼,以较小的下倾幅度吸动轻触底的上饵或下饵,并瞬间把饵移动在一目左右时,浮漂同样会表现为有上送趋势之后接着出现轻微的下沉语言。

鱼如果是吸下钩卧底的饵,浮漂会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上送或是下沉,甚至直接拉黑漂,应该立即提竿。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准确读懂浮漂中鱼信号 不错过一个上鱼的机会》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上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