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鱼不吃。
钓友们在平时钓鱼时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旁边的钓友都上鱼就是自己不上鱼,遇到此种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天气原因,但是别人都上鱼的话,天气的原因就排除了。二是钓位的原因,如果在一个地方不上鱼换了几个钓位以后也不上鱼,钓位的原因可以排除了。第三个就是鱼饵的问题了,鱼为什么不吃你的饵料呢?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鱼不吃饵的原因。
一、荤饵太臃肿、阻塞在钩弯:荤饵在钩上显得臃肿,是钓者在选用无脊椎软体动物或禽兽内脏等肉食性钓饵时,其饵体过大所致。为了避免这种事故发生,一是不管用虫饵还是其他肉食类块状饵,都不宜偏大,大了自会臃肿阻钩;二是在穿钩时,以虫饵为例,不能从头至尾将全躯体穿通,这样,即使虫子并不太大,一般都易堵住钩门。正确的穿法是从虫子腰部的三分之二处进针,再将钩尖提往虫饵头部上端,且呈似露非露状态。其他肉,脏荤饵,也应切成虫类太小合适的条块状,用同样的穿钩法穿钩可有效避免阻钩现象的存在和产生。
二、面饵质太硬、没有露钩尖:初学者最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是不在乎饵质的软硬和上钩时捏的颗状大小,特别是钓大鱼,总认为:既然是死守,饵性就该硬一点,捏上钩的饵丸就该大一点,正因这一硬、一大的臃肿而阻塞了钩门,造成钓者提竿时不能进钩中鱼,则又表现为一顿或遛之即脱而与使用荤饵太过臃肿的一样感觉的反映。所以,钓者在自制和使用面食性素饵时,一定要注重饵质的黏性和软硬适度,只要捏得上钩,抛竿不散,尤其钓静水,宁肯软三分,不可硬一度上钩的饵丸,要宁肯小于米,不可大于豆(豌豆)。
三、粉饵太松散、落水即化完:若是静水池的竞技钓场,在鱼头密集的情况下,即使钓饵黏性不强而比较松散,但只要捏得上钩,落水能保持2~3分钟不完全雾化散脱,就有鱼儿咬钩,则更能发挥粉饵中鱼敏捷快速,且不以钓代喂和越钓越发(窝)的优势。反之,要是在缓流的自然水域或鱼儿特别稀少及少吃少动的隆冬,如果钓饵用竞技钓场的雾化时间来考虑合成,多会是还没等它到来之前早就脱饵空钩,极难碰上鱼来饵在(钩)这等巧事、好事。所以钓者使用粉状的饵,虽不存在前两种因饵体阻塞钩门而造成难以中鱼和容易脱钩跑鱼的现象,但对不同水域,不同钓场,使用不同黏性和松散程度的饵质把握不好,也会因饵造成空钩等无鱼和有鱼见空钩这种时间影响效益的损失。为减少和避免以上事故,使用松散型雾化饵时,除一般只适宜静水水域外,还必须做到黏性适度,轻落勤上,才能发挥好雾化粉饵钓快鱼的实际作用。
相关推荐
春季钓鲫鱼的技巧详细分析说明
大寒已过,春天马上就要来了,立春之后,气候转暖,大地复苏,鲫鱼的觅食活动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这是一年中钓鲫鱼的黄金季节,不过要想鱼货多多,还要掌握一定的春季钓鱼技巧。
1、施钓水面由小变大
立春之后,早春的气温和水温依然不高,鲫鱼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因此钓点宜选择池塘,小溪,小河,小水库等面积较小的地方为佳,但到了3月中旬以后随着水温,气温的升高,鲫鱼的觅食范围扩大,这是可以选择大水面的水域为佳。
2、一日三迁由浅入深
钓谚云:春钓滩,滩是指离岸边浅水区域,沉寂一冬的鲫鱼随着春天的到来,纷纷离开谁较深水温稳定的越冬窝点,来到水温变化较快的岸边,滩头,只要水混不见底,钓点离岸边越近越好,因为浅水区不仅接受阳光照射水温相对较高,同时苏醒过来的水草,虫类也较多,给鲫鱼提供了天然的美味,但要注意:一日之中钓点的变化应根据水温的变化,即早晨和傍晚略钓深点,中午宜钓浅一点,就有了一日三迁的说法。
3、春雨霏霏不宜钓草
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因为水草周围有丰富天然的食物,氧气充足,水流平稳,是鲫鱼栖息,觅食的天堂。但是由于春天雨水较多,在水流相对较小或静止的水草从中,限制了鲫鱼的索饵范围,溶氧量也不高,所以下鱼天不宜钓草。
4、犄角旮旯意外之获
钓湾者,指的是水域岸边凹进去的地方,这里僻静,水草多,鲫鱼喜欢在这里停留,成了临时的家,在这里钓,必有理想的收获。
5、活水奔流游鱼恋钩
活水是指流水,流水从岸上流入水域,带来大量的食物和氧气,使水中的溶氧量大大增加,此时水中的鲫鱼比较活跃,食欲旺盛,出现了抢食的现象,在活水区域钓鲫鱼往往比死水区多。
6、清明时节随风而动
清明节后,天气变暖,一般有1-3级的和风,水随风而动,氧气充足,风还会把水中的微生物及浮在水面的昆虫吹到下风口,鲫鱼转移到下风口摄食,在这里下钩,必有收获。
7、云散雾开,鲫鱼开口
春天的雾,一般都在早晨,此时的鲫鱼一般不会吃食,到了八,九点钟雾散云开,气温升高,鲫鱼由静边动,特别活跃,开始四处觅食,这个时候正好钓鲫鱼。
8、饵料要对口
春钓鲫鱼,诱饵要以麝香米为主,用红虫或蚯蚓为钓饵都有特效(传统钓)台钓以香味为主比如:鲫鱼套餐就是很好的钓饵
9、引逗诱惑静观浮漂
早春季节,水温较低,鲫鱼开口较小,要采取引逗的办法,诱鱼上钩,这是漂相也相对较小,因此要集中精力,浮漂一动马上提竿。
鱼不咬钩的原因详细分析
鱼不咬钩,打窝一两个小时浮标仍是没有动作。鱼不咬钩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要确定是窝里有无鱼,还是有鱼不咬钩,需要认真分析和查找,只要找到了症结,对症下药,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一般应从钓点、用饵、钓组等几个方面查找:
鱼不咬钩解决办法之一:钓窝点之外。有很多的时候为了能钓获更多的鱼,有不少钓友喜欢采取打大窝打重窝的方法来诱鱼。殊不知,诱饵多了,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虽然大量的诱饵可以诱来很多鱼,但是鱼多了咬钩频率便会下降,众多的鱼集中在一起,时常会蹭线蹭钩影响鱼讯的识别,加上鱼与鱼之间的争饵会频频出现假信号,使空竿频率上升,窝里有鱼星却无鱼咬钩时,你不妨将钩饵抛至窝点之外,以便施钓窝点之外的鱼,如用提竿的方法使钩饵悬浮在离底的位置,或是不停地拖带,加强钩饵的诱惑力,就可以改善上鱼不佳的情况。钓点选得是否合适也是鱼是否咬钩的前提。如果钓位选择不当,水下有隐蔽的暗草,既使窝里有再多的鱼,鱼也没办法咬钩。对于陌生的钓场,垂钓前,不要急于下钩,一定要先转一转,看一看,或是跟其它的人打听一下水情,用钩试出水深水浅,通过轻拉回拖,观察判断水底有无坑沟坎和暗草。如果发现有不利于钓鱼的地方,便要立刻更换钓位。这样可以避免饵落在水草中,造成鱼不咬钩的错觉。
鱼不咬钩解决办法之二:试钓各个泳层。春夏之交早晚温差较大,天刚放亮时,鱼大多数都潜在较深的水下,这时施钓咬钩率较高,但一到上午9-11时,伴随着日照的加剧,温度上升使水体上下出现明显的温差,有趋温习性的鱼就会趋温上浮,或悬浮在钓点的上方,这就需要钓手悬钩试钓不同的泳层,以找出鱼实际底浮的高度,将钩饵稳定在鱼的视线之中,一旦找准鱼所上浮的泳层,通过逗口鱼仍是会咬钩的。然而能导致鱼改变泳层的原因不仅仅只局限在温度上,轻度缺氧和水体上层有鱼类可食的饵料时,鱼也会离底上浮,因此,垂钓时鱼不咬钩就应尝试钓不同的泳层,针对不同的鱼情采取逗钩、拖钩、引钩等不同地手段诱其咬钩。如果,浮标在水中既没有蹭线也没有蹭标的,而且水面上连鱼星也没有,那你就不妨继续诱鱼,再向窝点里抛投一些鱼饵,再耐心地等待一些时间。直到窝里出现鱼星,便能够证明鱼在窝中。窝点里有鱼星,浮标便会出现轻微的晃动,主线也会有微微的晃,此时证明窝点里有鱼。但是,鱼就是不咬钩,就把你带去的饵料逐一做个试验,看哪一种上鱼。只要有一条鱼咬钩,就说明该种饵食是对路的。
鱼不咬钩解决办法之三:换饵改钓组钓饵。窝里有鱼星却无鱼咬钩,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饵料可能不适应鱼的口味,或是鱼从未食过这种饵(鱼对饵有认熟不认生的习性),应考虑到改换钓饵,或在鱼饵中添加腥味或香味来刺激鱼的感官,激起鱼的食欲,直到鱼开口咬钩。但需注意不同地方的鱼口味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鱼种口味也是不一致的,不要在某一个地方用某种饵钓得好,盲目地迷信这种饵的作用,换个地方钓鱼,就算鱼不咬钩也认为问题不是出在钓饵上,这样想法是错误的。在确定可钓的对象鱼中有不少鱼是没有咽齿的,鱼饵太硬不适合这类鱼的口感,适口性差,鱼就不爱咬钩。故此开饵时,尽可能将钓饵调得稍软一些,这对多上鱼是有帮助的。此外,鱼对钓线还有一定的戒心,在常见鱼中,除草鱼、青鱼、黄颡、鲶鱼等鱼种不在乎线径的粗细,鲫鱼、鲤鱼是有认线的说法的,在能确定钓点内有鲫鱼、鲤鱼时,不妨换一根线径较细的线或小钩试试。这样的尝试可为你增加钓获。再者,鱼在水中的分布不可能是机械的、均匀的,在一处无鱼咬钩的地方不要死守,换一个地方可能就会柳暗花明。当鱼咬钩迟缓时,可适当地将钩饵抛远一些(过钓点),或是抛近一点(不超过钓点),或许你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鲫鱼脱钩的原因详细分析
我们在钓鱼的过程中,往往会有鱼中途脱钩,让你白白的浪费了一个上鱼的大好机会。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脱钩率的多少也是评价一个钓手垂钓水平的重要参数,必须引起重视。当在垂钓过程中经常发生脱钩现象时,要善于分析造成脱钩的主要原因,及时加以解决。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什么原因会造成鱼脱钩。
一、钩子变形或变钝。
在鲫鱼密度很高的水域垂钓时,钩尖由于反复的刺鱼会造成钩尖弯曲或变秃,质量差的钩子甚至会出现钩门外张的现象,这样的钩子在刺鱼时会造成刺不深钩不牢而跑鱼。部分钓友从节约的角度考虑会将就着继续使用,甚至对钩门外张的钩子也采取用力将其复原的方法而不舍得更换,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一副钩子上了三四十条鱼后就要及时检查,一旦发现钩子变钝或变形,应该立即更换。
二、绑钩有问题。
绑钩时应将子线在钩柄上绕5圈以上,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绑钩不牢。绑好的钩子一定要让子线位于钩柄的内侧(靠近钩尖一侧),否则,一方面会造成刺鱼角度不正确而跑鱼,另一方面钩柄顶端反复的摩擦也会增加断线跑鱼的机率。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即使绑的时候没问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子线的位置也可能由于反复使用而改变,所以,使用时要勤检查勤修正。
三、竿太硬。
虽然硬竿有起鱼快的优点,但硬竿更容易拉豁鱼嘴而跑鱼也是事实。如果鱼体偏大,使用的又是小钩细线,断线或脱钩跑鱼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如果鱼的密度不大,尽量避免使用极硬竿,中硬调竿是不错的选择。
四、扬竿动作不规范,扬竿时用力太猛。
习惯于传统或练习悬坠钓时间不长的钓友,由于基本功不够扎实,扬竿时多利用整个臂部的力量曲臂后拉,而采用这种动作去适应钓组的小钩细线和鲫鱼的小嘴薄唇,其结果多数情况下会撕破鱼嘴或断线跑鱼。
饵吸不进去的原因详细分析
饵吸不进去的原因分析:
1,钓饵太大,太硬,或者重了,鱼不能顺利吸入。2,浮标的向上牵引力太大造成钓饵晃动,鱼咬不住钩。
3,钓饵的融散性太强,改变了鱼的摄食方式。
这些问题出在饵上,但除了从饵入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外,通过调整钓组使两钩由偏灵向偏钝
转移更为省事。如从调4钓2改为钓3、钓4的方法,这时鱼拖动铅坠,要么黑标,要么上浮,浮标的轻微动作都因钓组迟钝而无法显现。注意的是饵不能太重、也不能一触即散。4,鱼只是在中途截饵,到底后又不咬。这时改为拉饵是必须的,因为拉饵的饵重只有撮饵的一半但体积没有变化,使饵的下降速度变慢了,鱼的截口信号就有明显的钝口,这是将标调高,用钓翻身的方法就更好了。这时浮标的语言分3个阶段。,1标翻身站力。2标较快下行到调目。3标从调目下降到钓目[二次下摆]。不说大家也知道,但拉饵在保留撮饵的鱼汛外还有自己的特点,(1),标尖缓慢下行,(2)标尖往下一钝,(3)标尖上顶后不动了[呼的一下升起是不能看做鱼汛的,只有上顶不到调目、或超过调目停住了才是鱼汛,顶起不动是大鲫的主要鱼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