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竿钓鱼的技巧。

许多钓鱼人都会关心自己手上的杆子究竟能钓多少大的鱼。理论上来讲一根杆子的实际钓重是顶钓值的6至8倍,也就是说如果一根杆子顶钓值是1kg的话,那么在实际钓鱼中理论上可以钓上6kg至8kg重量的鱼,即12斤至16斤。但是根据经验来看是不完全对的,一根杆子能钓多大的鱼因素有很多,下面一一举例说明。

一、鱼的习性

鱼在中了钩之后会感觉到疼痛会挣扎,同时产生瞬间的爆发力,在发力阶段杆和线的角度发生变化,每一次的冲击导致角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会改变,那么这个瞬间的爆发力究竟有多大,谁也不知道也不好测量。

鱼的种类会影响爆发力的大小,比如螺蛳青会打桩,草鱼上钩瞬间会猛的往外面冲,鲤鱼更是狡猾四处乱钻、180度大转弯等等。

鱼的生长环境也会有影响,我们都知道黑坑的鱼没劲,野生的凶猛,有些常年不干涸的水库鱼力量更是惊人,三四斤的草鱼就要用到失手绳的情况我也遇到过。

二、操作手法

上鱼时个人的操作手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会钓鱼的拿鲫鱼杆钓鲤鱼,不会钓鱼的拿鲤鱼竿钓鲫鱼也断。

在网站上买鱼竿的时候看评论很有意思,有些钓友买了大几千的杆子飞了一条二两的鲫鱼结果断了。

于是就说杆子质量存在问题,店家卖假货等等,我想假设操作到位的话,就算是再差的鱼竿不至于二两的鱼能飞断吧!

三、杆子的软硬

有的鲫鱼杆很软,软到连一瓶水也许都不能举起来,但是却可以钓几斤甚至十多斤的鱼,为什么?因为软杆护线,同时又可以最大程度缓解大鱼的冲击。

鱼发力杆子弯曲,鱼不发力依靠弹力将鱼拉回来,这就是所谓的卸力(对杆子的腰力要求较高)

有的杆子很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高碳杆,人人都想拥有一根高碳杆来飞鱼,可是越是高碳就越容易断尤其是对操作要求越高。

原因是高碳的鱼竿脆啊,硬度是达到了可是韧性就差了,一下操作不当就可能断杆梢;鱼线也是一样,高碳线硬能飞鱼同时也脆。

看着别人用达瓦、伽马遛大鱼很爽?可你又知道有多少人用这些杆子飞个小鲫鱼就断的。

四、运气问题

我想如果你的钓龄够长应该经历过或者听过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比如短杆细线上了多少多少大的鱼,甚至都没有用失手绳。

本人有过亲身体验:3.6的鲫鱼杆(四六调),0.6+0.3的线组配以4号金袖,本想着钓鲫鱼结果来了一条5斤的大鲤,还给钓上来了。

原因很简单,他没发力啊。当时中鱼以后我以为挂底,屏住杆子等了老半天他才慢悠悠的出水。

软杆小钩对于六斤的大鲤鱼根本没多少感觉,出水后朋友直接帮我抄了,到岸上才发起疯来。

所以说顶钓值并不是唯一衡量杆子好坏的标准,而且顶钓值大小也不能保证你能上多大的鱼。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鱼竿折断的原因与防止断竿的技巧


鱼竿可以说是钓鱼环节中最贵的产品,也是必备的产品之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鱼竿的耐用性能是很高的,但是也不可否认好多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总会出现鱼竿折断的现象。之所以鱼竿会被折断,除了本身的质量问题,大多都是因为鱼竿与鱼线配合不当,或者钓客在作钓过程中操作不当。

本来心情大好的在作钓,忽然发现鱼竿折断了,那对心情的影响可是不能再大了。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或者说为了减少鱼竿折断的频率,小编特意跑来为大家奉献一些避免鱼竿折断的技巧,希望能让各位远离忧愁。

技巧一,选竿要用心。好多钓客在选择鱼竿的时候,有的只重视表面样式,有的只重视调性,这都是不正确的。在选鱼竿的时候,钓客应该充分考虑一下垂钓的主要鱼种以及它们的大小和某些习性。如果估计目标鱼种多为鲫鱼,选用较轻的鱼竿就很好;如果估计目标鱼种多为草鱼,就应该尽量选择强度较高的鱼竿了。

技巧二,打开鱼竿的方法要合理。有些钓友是天生的急脾气,一到钓场就会急不可耐的将鱼竿拿出来,甚至好多时候都是毫不讲究地直接将鱼竿一节一节拔出来。

这样的话,如果是新手,就难免不能很好把握上节与下节之间的接触点,从而用力不当,导致鱼竿节与节之间接触的时候存在较大的空隙,这很可能导致鱼竿在钓者钓鱼的时候就自顾自收缩回来了,严重的时候断竿就发生了。

技巧三,线组的配制要合理。对于大家都熟知的子线要比主线小一些就不多说了,这里主要举个例子来看下在应对不同水域的时候线组搭配的技巧。

假如说钓客要钓重量小于一斤的鲫鱼,线组最好稍微细一点小一点,通常零点四号到零点六号使用较多;假如说钓客要钓重量较大的鱼,那么线组就要适当加大型号了。

技巧四,遛鱼的方法要得当。这里要明确一点,遛鱼不是力气之间的较量,不是让你必须时刻控制着鱼的动向。而是要因势利导,看似随着鱼儿走,实则让鱼儿朝着钓客希望的大方向挪动。一般钓客都会在中鱼以后,双手紧紧握住鱼竿的尾部,从而让整个鱼竿受力。从而将鱼竿折断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技巧五,手竿的动作要科学。有不少钓友都是遛鱼的时候竿很完好,却在遛鱼后边的收竿环节葬送了鱼竿。之所以会在收竿的时候将鱼竿折断,大多是因为钓友们都喜欢首先收竿,然后才会去取鱼竿稍部的鱼线。

在知道了这个原因之后,钓客就要加以注意了。这里科普一点,大多数鱼竿的第一节都不是实心的,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减少鱼竿的头重。甚至有些鱼竿前边好几节都不是实心的,所以建议各位在收竿的时候,最好在把鱼竿收到最后一节之前,就将主线和太空豆都取下来。

技巧六,遇到挂底要沉着应对。我们都清楚,挂底是在所难免的,一旦出现挂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把钩拉出来。不过可惜的是,一般鱼钩挂底都偏牢固,有时候就算用尽好多力气也拉不出来,往往在一味用力的时候,鱼钩非但不出来,反而会把鱼竿给折断。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所以这里提醒各位,如果实在不能将钩拉出,不如果断保全鱼竿,毕竟竿贵哇。

看过以上这些技巧,希望大家的钓鱼生涯里都远离断竿。

正确的提竿姿势、提竿需要使用多大的劲


抛竿是开始,提竿是结束,其实抛竿和提竿算是钓手们要掌握的一个基本操作。饵料、线组什么的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鱼获,但若是抛竿提竿技术不好,可能挂好的饵料被你弄丢了,已经上钩的鱼被你弄跑了,这多憋屈,因此大家一定要对此引起重视。

台钓时,如果抛竿姿势不对,就会很误事,常会将鱼群搅乱,影响垂钓效果。对于刚接触此钓法的新手来说,其实在正式出钓前,可以自己在院子里练习一下,准备工作也并不麻烦:在离站立点7米外的地方放个小盆子(小盆直径在30公分为好),右手持竿,左手拿住铅坠,两脚分开往后拉,顺竿梢往前弹的趋势去送,同时右手前抬,手腕内向反转90度。抛的过程中,铅坠刚一离手,左手就要快速让铅皮座和鱼钩贴地面。这样练过一段时间后,抛竿技术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掌握了正确的抛竿姿势后,就能明显感觉到在抛的过程中鱼钩和铅坠、鱼竿是一体的,钓点钓线和鱼竿抛出去后也会直立成一条线,会感到抛起来非常的轻松自如。钩饵抛出后,钩饵要保证能够落在钓点附近的30公分范围里。有时候在抛竿时,受到风力因素的影响,抛点偏向一旁了,这时候要在浮漂站稳前将浮漂上面的主线压入水中,同时顺势回拉钓竿20公分,等到漂站稳后,再将钓竿原路送回20公分,直到鱼漂垂立并跟钓竿垂直,这时候的钓组就是正常状态了。

1.正确的提竿姿势是什么?

提竿的正确姿势为:手握钓竿向前延伸,上抬,举过头顶。要注意这一系列动作是一气呵成的,并且在上抬的过程中,距离不要太大。台钓时,如果提竿是空钩,那么就不必将鱼钩和铅皮座抬出水面。在传统钓法中,抖动手腕上抬5公分,竿梢就能够上扬1.5米。不过,虽然做法不同,但这两种钓法的上抬幅度都能产生刺鱼所需的力度。抬竿的力度跟鱼自身的重量和水阻力是相当的。上抬刺鱼时,鱼线承受了竿梢的拉力和鱼的重力。举竿过头时,鱼被拉至水面,此时可将竿梢微微向左倾。如果鱼的个头大,那么就需要进行遛鱼了。而在鱼被遛翻后,即可拉至岸边抄鱼上岸。注意在操作的时候鱼线要始终处于平稳紧绷的状态,以免线出现松弛造成跑鱼。

2.提竿需要多大的劲?

台钓提竿时,究竟该用多大的劲儿?这个问题较为复杂,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不可用力过猛,也不可在提鱼时,角度超过90度,否则很容易出现折断竿梢的情况。如果在提竿时出现脱钩情况,钓组飞至空中,这时候要赶快更变钓竿方向,画个弧形后快速下压,以免造成竿跟漂碰,或者是挂到岸上的其他物体,从而尽量地减小不必要的损失。飞线时的简单处理办法是,根据鱼竿的角度向空中举竿,线组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这样做基本不会出现打结情况。

断竿有原因,只钓不保养,鱼竿也需要必要的保养


鱼竿的断裂往往是两种缘由造成的,一种是垂钓中钓者遛鱼的技法不当使然;另一种是由于鱼竿缺乏必要的保养所致。

当今的鱼竿,材质要么是玻璃纤维的,要么是碳纤维的,还有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合成的。这三种材质的鱼竿以其美观、轻巧、强韧、经久耐用以及携带方便等优点,深得钓鱼爱好者的青睐。但是有的鱼竿使用不久后,便表面漆膜脱落,甚至是竿体微微变形,最终导致在垂钓过程中断裂的发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受水的影响,也就是说,是鱼竿的保养不当或者根本就没有保养造成的。

人们常说”柔情似水“,可见,水是世界上最温柔的物质了。水与鱼竿的关联,水是垂钓的不可或缺的条件;鱼竿是实施垂钓必需的工具。按理说,水和鱼竿应该是垂钓活动中最好的一对儿搭档,殊不知,水却是鱼竿的”温柔杀手“。

那么,水对鱼竿是怎么“伤害”的呢?这还得从鱼竿的结构说起。

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以及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合成的鱼竿是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经加工为纤维布卷成筒形后经定性、打磨、上漆等工序加工而成的。竿体表面的漆膜不但是鱼竿漂亮的外衣,同时也是鱼竿的保护层。但是竿体内壁却没有经过精细的处理,仍保持着粗糙的初始状,肉眼看进去可见其纤维组织以及粗糙的表面,这便是鱼竿最为薄弱的地方。

垂钓,竿体难免沾上水,水就会由鱼竿节口处进入竿体内而存留在竿体内壁上。如果钓者没有妥善的保养鱼竿,那么存留在鱼竿内壁上的液体便会变为气体,又由气体变成液体,并且以其独特的膨胀、渗透等方式,钻入鱼竿内壁的纤维组织中,不断的扩散和腐蚀,鱼竿密不透风的表面再怎么精美也扛不住内壁水汽的向外腐蚀,先是鱼竿外表的部分漆膜与竿体分离,遇外力摩擦后,漆膜很容易就会从竿体上脱落下来。然而到此还没有完结,已经腐蚀了竿体内外的水汽会通过自然界中的酸、碱、盐、硫、氧等分子的结合,向鱼竿内壁继续发起“攻击”。失去保护层的鱼竿,只能任由水汽的腐蚀,剩余的漆膜不断脱落,纤维组织逐渐老化变质,长期以往,终于有一天在和大鱼的搏斗中承担不了重任,便会发生断裂而报废。这便是水“以柔克刚”毁掉一支鱼竿的过程。

鱼竿是从那些渠道接触到水的呢?

一是压水线时竿稍入水;二是鱼竿掉进水里或放置于水中垂钓;三是垂钓中被雨淋湿;四是用湿毛巾等擦拭沾水;五是鱼竿存放在潮湿的环境里。

水从进入竿体内到产生腐蚀的作用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期间如果钓者能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将水清出来或者晾干水汽,一般来说,便可相安无事了。从客观上来将,水最终变成破坏鱼竿的“杀手”,实乃无奈之举,因为它自己跑不出来,只能任其生变,这便是鱼竿主人的疏忽或者懒惰之过。

垂钓完毕要先用干毛巾或干布子擦拭鱼竿再收竿

那么,钓友们该用什么措施保护和保养鱼竿呢?

为防患于未然,野钓鱼倌特向钓友们建议鱼竿的保护方法和保养方法:

①保护

每次垂钓完,先用干毛巾或干布子把鱼竿上的水擦干净再收竿,回到家后,还要将竿尾后盖取下,把每节鱼竿都取出竖着控一控内壁残留的水,并放置于通风处阴干一到两天,确认干透后方可收竿,切忌将鱼竿放在阳光下晾晒或高温处烘烤,更不可将鱼竿放置于不通风的潮湿环境中。

②保养

鱼竿需要我们定期的保养,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涂竿油。

竿油都有哪些作用呢?竿油涂在竿身不但能抗紫外线的照射,而且隔离化学酸碱等有机物的侵蚀,还能放置鱼竿的氧化和脆化,保护竿体漆膜不脱落,并且有防水、防污等效果。

竿油的使用方法:首先把鱼竿的每节都拿出来,用干净布子把鱼竿擦拭干净并且晾干,使用柔软布子蘸上少许竿油,或者用喷雾式竿油喷每节竿体,用软布子在竿的每一节上来回擦拭数次,确认均匀为止。然后自然晾一晾,半天一天都可,晾干后再把鱼竿每节都收缩起来,最好一个月保养一次。

★结束语

鱼竿内壁无水,水与鱼竿自然就能和平相处,鱼竿经常被主人护理和保养,就能长期的为主人效力了。钓友们,为了您心爱的鱼竿,花上一点儿时间,动动手吧。

浅析鱼竿第二节断竿的原因和解决技巧


不管是什么时候钓鱼,总有新钓友在垂钓的时候出现断竿的情况,尤其是竿梢处第二节断的几率特别大。下面笔者浅析下鱼竿第二节断竿的原因和解决技巧,希望对各位钓友能带来帮助。

一、竿梢第一节易断的原因

鲫竿,综合竿,鲤竿,第二节都特别细,用在钓鱼的时候频繁受力,这是断竿的主要原因。这里很多钓友就要吐槽了,这样的话,第一节比第二节应该更容易断,因为它是最细的,其实第一节在你钓到鱼的时候,它大部分情况都是垂直向下的,受到的力是拉力,而不是弯曲的力。所以钓鱼钓断竿梢的情况极少。但是也有几种情况,是容易断第一节的,也提醒广大钓友要注意。

比如:

1、拆卸主线断的。(断1-2CM)

2、竿梢绳留的太长,然后绕线,猛提竿断(断1-2CM)

3、鱼进抄网后,还擎着竿不放的(这种情况断的会比较长见)

4、钓到鱼后没有抄网,竖起竿往岸上拽的。

二、第二节断竿原因

咱们接着说二节断竿的问题。第二节断的原因比竿梢断的原因要简单的多,大部分情况就是因为竖竿太直造成的。同一款竿,一条6-8斤的鱼钓着没事,一条不到2斤的鱼断了第二节,或是一条半斤的鱼就断了第二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看图:

在钓到小鱼时,尤其是1-2斤左右的鱼时,不要竖竿90度!在钓到大鱼时,鱼发力的时候,受力节肯定是往下的,可以90度竖竿,但是鱼上浮以后,受力节在二,三节的时候,尽量给竿一个角度,不要让第二节垂直向下。

在上面这张图片中,如果鱼再往靠近钓鱼人的地方游,而且浮到水面上,那么第二节就会绝对受力,形成一个死角,而失去了竿原有的弧度,这个时候就会上演悲剧。

三、竖竿原理和技巧

之前还有一个钓友吐槽说,大师们说钓到鱼后就得把竿立起来,这是不是和你说的断竿原理相悖了?其实如果钓到特别大的,受力节明显靠下,这样的情况竿必需要90度竖起来,也可以抱在怀里,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你钓到的只是1-2斤的鱼,把竿竖到90度是极易断2-3节的,具体断哪一节这得看你用的竿的硬度,如果特别硬,断竿梢的可能也是有的。所以不断竿,主要看你在提各种不同大小鱼时的姿势正不正确。

最后再提醒新手钓友们,37调综合竿,28调鲤鲤,都不建议用来飞半斤以上的鱼!能用抄网尽量用抄网,技艺不纯熟的时候,不要耍酷,不然鱼没上手竿子却断了,又要花上不少钱了。

新手必看 遛鱼时导致鱼竿断掉和切线的原因


能钓到鱼是最好的,但有的时候钓到鱼也是不好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钓不到鱼只是失落,但是如果钓到鱼了损伤了自己的钓具,那么这就是得不偿失的。虽然不是每次钓鱼都会这样,但出现一次两次还是有的。这就是钓鱼当中最常见的,断杆切线跑鱼。这一系列的情况,很多钓友在遇到之后都是发愁,但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如果说钓具质量问题,但是别人用都没事,到自己这就出问题了,这就不是单纯的钓具的事情了。今天呢我就把导致的原因给钓友们分享一下,如果你想知道答案,那就别错过今天的分享。

着急把鱼钓上来:很多钓友呢在看到鱼上钩的那一刻,就恨不得把鱼直接飞上来,但是鱼在水中的力气有多大,谁也说不好,钓友生拉硬拽,只会让鱼排斥,形成这种对拉的情况,那么就会容易导致切线,鱼儿不仅会乱窜还会各种摆动挣脱,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鱼竿断掉或者是切线的情况,上鱼之后不要着急拉,先稳住鱼在想着怎么去应对。

忽略钓具保养:任何东西其实都是有寿命的,鱼竿鱼线也是如此,很多钓友在使用鱼竿结束后,都是收杆收线很随意的就收起来,然后放到一边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拿,其实这就是导致发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因为鱼竿和鱼线在水中浸泡之后,你不擦干就收,带水之后它们在放到一边的时候,比较潮湿然后又风干,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它们寿命缩减,自然在钓住鱼之后,耐不住就会出现上述情况。

手法问题:很多时候钓友们都是先遛鱼然后在控鱼,等鱼没劲了我们在拉上来,这样是没有问题,这样鱼就会乖乖地来到岸边,很多钓友觉得鱼靠近岸边了,自然就会大意,习惯性的就会去用手拉扯鱼线,这样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切线的情况,原因很简单,你一松杆子鱼可能就会察觉,等待时间跑掉,等你用手拉线鱼就会跑,等你反映过来的时候,人就比较慌张,下意识地去拽线拉动鱼竿,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切线断杆的情况。

以上呢就是导致切线断杆的原因了,钓友们可以参考一下,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和钓鱼的手法都不一样,可能会有所误差,我分享的都是自己的经验总结而来,目的就是为了让钓友们有所参考,这下钓友们知道了导致的原因,你心里的疑惑有了答案了,知道后续怎么做了吧。本期分享就到这里了,感谢钓友们的支持,如果你觉得本次分享还不错,请帮忙多多点赞谢谢!

鱼竿卡节的原因与解决的方法


有钓友说,他在使用手竿时有时竿尖回不去,有时当中的某一节卡着回不去。最严重的一次是竿节被卡在筒内进不去出不来,差一点将竿毁了,幸好遇到一位懂行的人帮他将竿节弄了出来。他问我能不能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卡节?卡节能预防吗?现在绝大多数手竿都是由多节竿体装于一筒的套装式手竿,在出竿和收竿过程中如不小心,就会出现麻烦。在这里针对一些造成卡节的原因与解决的方法说一些个人的见解,供钓友参考。

鱼竿为什么会卡节?

在组装钓竿时,有些钓手使劲拔竿节,生怕竿节衔接不牢,结果造成收竿时竿节回不去,另一现象就是装竿时某些竿节过松,在垂钓时遇上较大的鱼,与鱼对拉,这时过松的竿节就会被突然加力拉紧,结果造成竿节回不去。操作不当也会造成竿节回不去。

如垂钓时遇上大鱼,未能及时地将竿扬起来,钓竿随鱼的拉拽低垂下去,与线成一直线,形成与鱼拔河的局面,就很可能造成钩失线断,收竿时竿节还回不去。 解决方法:出竿拔出竿节时用力不可过猛,力度要适当,感到两节已严密接触、摇动时不发出任何响声即可。

如到有大鱼的地方垂钓,在竿柄端拴上失手绳是保险的,在抬不起竿的时候,可将竿抛入水中,靠失手绳的弹力与鱼周旋。待鱼乏后,抬竿上鱼。倒装竿节极可能毁竿。

有人因各种原因将各竿节都退出来,但是在回装时因疏忽大意错将某竿节的后端当前端插入竿筒内,同时又将后面的竿节顺装入筒内,造成插到半截就进不去。这时应退出进行检查,可这位钓友仍使劲往竿筒内插,怎么使劲也插不进去,这时他才想到退出竿节进行检查,但晚了,这顺装的竿节被倒装的竿节卡住,等于竿筒内两端都打上了楔子,既进不去也退不出来,极有可能招致毁竿。为避免发生此类问题,在装竿节时一定要仔细分清前、后端。装竿时如发现插不进去,不能使劲硬插,要探明原因顺理解决。

装竿时未按顺序装造成卡节。

装竿时未按顺序装造成卡节。有些对钓竿不太熟悉的钓友在装竿时急于抽出竿节,就将竿口前倾向下一倒,结果先出来的不是竿尖,于是又倒回去重来,经过几次来回出进,这竿尖不走正道(因为它尖细,钻到别的竿缝中去了),造成进退两难的局面。

还有一种同样卡节的原因。有些性急的人收竿时先从竿尖往下退,竿尖先沉到最底下,当后面的粗竿节下降后正落在竿尖的外面,造成夹节。以上者两种卡节前者为不按顺序出竿造成,后者为不按顺序收竿造成。

怎样解决装收竿时的卡节?

出竿时应用手捂住竿口,将竿前倾,并用食指和拇指挡在竿口处,只允许竿尖先出来,之后用竿尖带领以下各节依次被拔出来。捂竿口的手在各竿节伸出时仍要按住不应出来的竿节。人家一看你用这种方式出竿,就知道你是行家。

收竿时的要领是:一手握住钓竿的底节(最下面的第一节),另一只手握住上节竿的下端,轻轻拧动竿节,待松动后轻推竿节进入底节。之后按此方法将各竿节依次收回到竿筒中。概况的说,出竿时一定先出竿尖,自上而下地拔出各节;收竿时一定要将最下面的第二竿节先回收,以后依次回收各竿节。按以上方法组装或拆卸手竿,就不会出现卡节现象了。

提竿跑鱼的原因和遛鱼的技巧


不少人提竿刺鱼的时候,都有自己中鱼的感觉,但是一提上竿子,去发现钩上没鱼。就算中了,还没遛几下鱼,鱼又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要如何解决呢?下面笔者就给大家来说一下。

一、跑鱼的原因

(1)鱼钩构型不当

最常见的就是鱼钩构型不当,不同鱼类吃口习惯不同,鱼钩自然也要变换。不知道为什么,不少钓鱼人就是对钓钩不上心,可能是认为都是小小的一支,没多大区别。可是这钓钩虽小,确实五脏俱全,换了哪一点都是变化万千。钓大鱼时,选择钩门宽,钩条硬,钩柄短,钩尖长的伊势尼钩,最好是钩尖内弯,五号以上,上鱼肯定要稳的多。这种鱼钩入到大鱼嘴里,扎的深,牢靠。反之,伊豆钩,袖钩都适合小鱼,入嘴稳,不脱钩。

(2)抛竿打太满

在抛竿时也是如此,角度不当,打的太满,钓竿远远的入水,压线完全不到位。这就造成了提竿时,钓线和水面的角度太小,鱼嘴稍张开,就会直接拽出来。就算是刺中了鱼嘴,也多是只中了内壁的软膜,扎不进去,自然容易脱钩。所以抛竿时要审慎而行,太满了不好,太近了不行,根据钓点选钓竿,没有一竿走天下这一说。

(3)提竿失误

另外,提竿的力度和时机也很关键,提竿没力,鱼钩没劲,肯定扎不进去。不少钓友观漂能力不足,把握漂相慢,分辨不清楚水下鱼类大小,一个是把握不好上鱼的时机,另一个则是借力提竿增加力度不会,鱼钩刺不透鱼嘴就跑鱼了。当然了,还有因为钓饵太硬,残留物太多的情况,也会造成挂饵不适。在时机方面,生口鱼最好把握,上鱼的漂相建明易辨,滑口鱼最麻烦,稍有不慎,就看错漂相,错过上鱼时机。

钓鱼环境层层相套,一步错,步步错,提竿不及时,鱼钩看错位置,遛鱼操作困难,最后跑鱼。

二、遛鱼的技巧

关于遛鱼是个大篇章,细致的介绍说不完,在此就介绍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绷紧钓线,不给鱼儿留力,也给自己一个反应时间,避免水下鱼类体型出乎意料,打一个措手不及。

然后是不停的移动鱼类,不给它蓄力的时间,顺着方向拉,利用钓竿弹力和人的重量施压,消耗它们的力量。不停的牵引着鱼类,把控它们的合理活动范围,不能够让它们超出了自己的掌控区域。然后是让,适时的避开鱼类的凶猛反应,不要拔河,相持的局面对钓鱼人不利,适当的放松,给它们一个逃窜的空间,既能够消耗它们的力量,又不用担心断线困扰。

挑竿和起竿是两个目的,一种动作,前者是遛鱼时遭遇一片障碍物,或者复杂地形,挑鱼避让,一面挂钩。后者是最后一步,将鱼起出水面,成功入网。后面这一步,最忌心急,要有进有退,松弛有度,只要鱼能够露出水面,基本上就是十拿九稳。只要耗尽它的最后一丝力气,就能准备抄网就其抄上岸。

海竿爆炸钩钓鱼跑鱼的原因


要想爆炸钩少跑鱼,我们就应对爆炸钩上鱼过程有所了解。

鱼吃饵过程中,当鱼连饵带钩把钩吸进嘴里以后,很快就会察觉到嘴里有异物存在,并且怀疑是不是有危险,这时鱼的本能决定了鱼会边吐钩边试图转向游开。在吐钩游动的过程中,鱼嘴内的钩子牵动钓线并通过钓线传到了竿梢(空心坠这时仍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如果是鱼的动作小,此时竿梢的表现是颤动、微动或是小动,如果用铃,铃可能会轻轻响一两下。此时鱼嘴内的钩子并没有完全钩牢或穿透鱼嘴。

当鱼试图游动且拉动两下后,不但没把线拉掉,自己也没走开或一下一下有利地拉动,还发现嘴上的钩子反到越刺越深,嘴也越来越疼,此时鱼已意识到有危险,所以鱼就开始拼命逃窜,这时钓竿的表现是大弯腰。

竿被拉弯的同时,有几个力决定了鱼嘴被钩越刺越深。一是竿对鱼的拉力:二是竿被鱼拉弯后对鱼产生的反作用力(反弹力);三是由于鱼拉竿,竿拉鱼,原来躺在地上静止不动的铅坠被鱼拉的离开地面,悬在了空(水)中,这时坠重的作用又产生了一个向下的重力:三个几乎同时产生的力轻而易举使钩穿透了鱼嘴,这就是爆炸钩中鱼的全过程。

再说一下海竿爆炸钩跑鱼的两个主要原因:

一、用力猛甩竿造成跑鱼。

手竿钓鱼,由于提竿动作的力量较小,不容易钩豁鱼唇。而海竿爆炸钩的中鱼过程,则要靠鱼自己钩自己来完成。由于爆炸钩中鱼的部位大都集中在鱼嘴内的下部和两侧。而且有的里,有的外,有的深,有的浅,具有不确定性。中钩深了,里边的肉嫩,猛甩竿会把嫩肉撕裂,把钩从嘴里拉脱钩;中钩浅了,钩本来就在鱼嘴边上,再猛甩几下竿就更容易脱钩。用海竿爆炸钩钓鱼,无论在提竿时,或者在收线遛鱼过程中,都不宜猛甩竿。正确的方法是:当竿被鱼拉弯时,抓起钓竿轻轻掩一下,接着顺势挺起钓竿,绷紧钓线,保持钓竿弓型状态不变,摇轮收线即可。

二、爆炸钩子线的软硬对跑鱼也有很大影响。

要想减少跑鱼,爆炸钩子线不可太硬,硬了线有弹性,鱼不容易吸起来,即便吸进嘴了,由于线硬的发翘也不会入口很深。所以新爆炸钩用前最好先用水打湿,把线搓软点,这样处理一下也能减少跑鱼。

浅析海竿中鱼后脱钩跑鱼的原因


一些新手使用海竿钓鱼,在中鱼后常常会因为缺乏经验,操作不当,让眼看到手的鱼跑掉,前功尽弃,留下莫大的遗憾。使用海竿一般都是钓慢鱼,钓中一条鱼耗费的时间可能是手竿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中鱼的机会非常难得,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相关技能,把握好每一次中鱼的际遇。下面老憨简单谈一下海竿中鱼后因操作不当导致跑鱼的四个原因,希望钓友们加以借鉴,尽量避免跑鱼的情况发生。

一、中鱼后抬竿过猛导致跑鱼

如果是玩手竿,一般发现鱼讯后需要做出一个刺鱼动作,才能把鱼牢牢钩住。玩海竿则不同,一般海竿用的都是抓死口的鱼钩,鱼被钩住之后才会出现鱼讯,所以玩海竿发现鱼讯后不需要去刻意刺鱼,只要自然地抬竿刺鱼就可以了。然而,一些新钓友在发现鱼讯后非常激动,生怕鱼跑掉,会用暴力抬竿刺鱼,这样很容易把鱼嘴拉豁导致跑鱼。此外,抬竿用力过猛,还会惊到鱼,鱼受惊后会拼命逃窜,也可能会导致跑鱼。

二、控鱼技术不好,鱼钻入障碍物导致跑鱼

鱼被钩住之后,会四处逃窜,如果控鱼技术不好,鱼可能会逃窜到有树枝水草等障碍物的水域,一但钓线被缠绕,那就有可能断线跑鱼了。所以我们要练习好遛鱼技术,要能够控制住鱼逃窜的方向,尽量把鱼引到没有杂物的宽阔水域遛。

三、急于收线回鱼导致跑鱼

有的钓友在中鱼后急于求成,非常着急收线回鱼。收线过快会使鱼感觉非常不适,然后会更加用力的挣扎,这势必会增大了人和鱼之间的拉力。这种形势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要么断线,要么拉豁鱼唇,最后导致跑鱼。在实践当中,中鱼后我们首先应该根据鱼的拉力判断鱼的大小。如果鱼小,收线速度可以快一些,以免拖泥带水;如果是大鱼,我们就应该沉住气了,要尽量让鱼舒服一些,慢慢地收线遛鱼,等鱼的体力消耗殆尽后再加快收线回鱼速度。

四、抄鱼出现问题导致跑鱼

在抄鱼的时候,如果使用的抄网不合适或者抄鱼技巧欠妥,都可能导致跑鱼,功亏一篑。在实践当中,抄小鱼用大抄网没问题,抄大鱼用小抄网就不合适了,所以我们玩海竿尽量要使用网口大一些的抄网,这样才容易把鱼抄到。此外,如果中的是大鱼,要把鱼遛乏之后再抄,以免鱼挣扎跑掉。抄中大鱼后不能直接往上抬,以免抄网杆受力过大导致断裂,跑鱼。应该用手去抓抄网口的硬箍或者抄网杆头部,把鱼顺势兜拉上来。

不同七星漂线组对应鱼情的施钓技巧


七星漂是传统钓中简单易学的一种钓法,很多新手接触传统钓,都是从七星漂开始练习,而老钓手们在使用七星漂时,一般会用不同的七星漂线组来针对不同的水情和鱼情来施钓,这样能够大幅度的提高七星漂钓法的中鱼率。

一、使用3-4颗0000号的圆柱形浮子组成线组,比较灵敏主抓顿口。这种线组适合在小风以及无风的天气,静水域中近岸浅钓,钓饵的状态和比重都要尽量的小,才能确保漂相的顿口清晰容易发现,若是钩饵过大容易把铅坠拉扯到底,从而导致没有顿口出现的情况。

钓点的水位深浅一定要提前找底掌握,4颗漂子全入水后,若是发现水中最上方的漂粒一顿,就可以立即提竿刺鱼,中鱼的几率非常高,若是这个漂相没有及时作出反应的话,会出现浮子缓缓上升的送漂信号,此时如果提竿的话中鱼率会减少很多。

这种钓法非常灵敏,与台钓也不相上下,并且适应水域的能力强,可以诱钓结合,但是尽量避免在大风以及容易走水或者远距离垂钓。

二、使用4颗00号流线型漂粒组成的线组,整体来说偏重,所以能够适应十米范围以内的近岸钓,若是在流水较强或者风力在4级左右容易走漂的天气,可以让漂粒在水面露出0-2颗,主抓送漂,垂钓时要多注意逗钓。

三、使用上两颗是1号浮子下两颗是00号浮子的线组,比较适合在无风不走水的冬季远钓,因为下方的小浮子能够减轻铅坠的重量,并且容易找水深,而上方的两颗大斧子容易观漂,垂钓时可让水面露一颗,主抓第二颗浮子产生的漂相。

四、使用3-4颗从上到下依次从小到大的流线型浮漂组成的线组,比较适合近处垂钓,在有风天气也有很好的表现,因为下方的浮子比较大所以钩饵在入水后速度会比较慢,引鱼的效果非常好,若是逗鱼水平不过关的钓友可采用这种线组。

五、使用4-6颗0-1号的红色流线型浮子组成的线组非常适合在浮萍较多的季节垂钓,每年总有1-2个月的时间水域的浮萍非常多,对垂钓造成很大影响,这种线组搭配在此时垂钓会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六、野外水域的水情环境比较复杂,有些水域水流比较急的话,可以加重铅坠的重量让线组再水中更加稳定,这种情况下就要打破线组之间的平衡状态,让重力超过浮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铅坠必须空心的包在太空豆的上方,这样的话钩饵随着流水在水中摆动会增加诱鱼的效果,并且若是鱼儿吃钩的话不管是抬头或者是转身都不会出现送漂的情况,若是出现黑漂就是鱼儿吃钩后的漂相,此时提竿必中鱼。

七、用传统七星漂钓浮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鱼情出现变化时或者底钓、离底钓效果不好的话,就需要钓浮了,这里说下钓浮的技巧。

若是使用10米以内的钓竿传统钓时,一般使用3颗1号的反光小星漂,下边的两颗距离要近一些,间隔五公分即可,而第一颗和第二颗之间的浮子间隔在18公分左右,上方的铅坠要大一些并且调到垂直的状态,下方的铅坠要小一些调到弯曲45度的状态,两个铅坠要分开,需要注意要根据垂钓的水域情况要选用长短合适的趁手钓竿,增加钓浮的中钩率。

鱼钩可用5号的锋利袖钩,先在钩上挂3条红虫,再挂一颗泡沫粒,随后再挂2条红虫,浮钓的时候可以向上拉动上方的铅坠离底约10-30公分左右,下方的铅坠与钓钩保持5厘米左右,泡沫的颗粒最好让钩饵处于上浮50-90度之间的角度。

一般最好在水深2米以内钓浮,若是1.2米的水深钓浮效果更好,太深的话就差了很多,在钓浮的时候要注意逗钓,可以把钓饵轻轻往上或者左右提动25公分再缓慢下落,若是有咬钩的手感时可以用手腕轻轻抖10公分左右,若是没有中鱼的话再轻轻放下,等十几秒再次逗钓。

窝料方面,可用台钓时用的浮钓饵料加上雪花粉搅拌均匀之后做成小饵团,每隔5公分投饵引鱼。

风线的长度根据鱼情个体来选用,若是钓小鲫鱼的话风线长30-50公分即可,定位以及逗鱼和刺鱼时会比较灵活方便,若是想要兼顾钓大鱼的话,可以留1.5-2.5米的长度,另外提醒一个需要注意的技巧,就是尽量让风线和浮漂的角度大一点,越大越能快速刺鱼,还有就是钓线的质量要好,尽量选用优质的品牌鱼线。

浮漂有鱼讯提竿不中鱼的多种原因


垂钓中,很多钓友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窝里鱼星四起,明明就有鱼,可鱼就是不就饵,真的是急死人了。好不容易,鱼吃食了,浮漂的反应非常准确,可提竿却不中鱼。这究竟是为什么?是运气太差,还是人品问题?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垂钓中有渔汛却不中鱼,你不妨从下面几个要点里逐一排查。

第一步:判断鱼星的真假

窝里出现鱼,可鱼不食饵,有漂相提竿却不中鱼时,我们第一个应该检查的是究竟鱼星是真是假。究竟是鱼泡还是其他气泡。下面,小编罗列下假鱼星供给大家判断。

1、假鱼星特点,由于是地下自然释放出的气体,所以经常表现为有规律地大小相同的串泡连发,大簇气饱间歇性的阵发与爆发,其显著特点是水泡到顶时,遇到空气就破,有时会伴有响声,且多伴有混浆水上泛。

2、地气,在一定的地壳运动及其外界压力作用下,会从地下释放出气体,在水中形成气泡上泛,形状大小不等,并断断续续阵发,且位置固定不移。

3、沼气泡,多产生于春夏秋季的高温天气,在多淤泥、多腐殖质的静水池塘中,水下腐烂物质遇高温发酵,经过霉菌的分解作用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沼气。沼气不断泛到水面上来,此即是沼气泡,也有人称之为地星。地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散乱,到处乱泛,大小不等,而不会停止;二是固定在同一地点不移位。一般有地星之处,水中缺氧,鱼不摄食,即便鱼进口都不愿意就食,很难有所钓获。

4、草气泡,是光合作用下的草星气泡,多数在艳阳热天出现。草气泡体积较细小,只有12毫米,成片均匀分布,有规律有节奏的连续不断的冒泛,可直观的反映出水底有成片的水草、苲草等水生植物。有经验的人,还可以按草气泡的范围及疏密程度,来判断出水草的面积、厚薄与空隙处。

碰到以上假鱼星时,钓友就要转移阵地,换钓点。如果大片水域都是假鱼星,反应出水下缺氧严重,没有钓点可更换,那么则应该停止垂钓。因为缺氧严重的水域,鱼是很难就食的,多数会出现零钓获的现象。

第二步:判断垂钓水域环境

垂钓的水域环境跟钓鱼的难度和钓获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确定鱼星是真的,就要判断下垂钓的水域情况。

1、 水底淤泥是否过厚。如果是塘底淤泥过厚,可以改用载铅量大的,能称得住饵的漂;或者减少铅皮,把漂调到能把饵称在淤泥之上的位置;或者改用较轻比重的饵料,总之,要把饵团落在淤泥之上,否则饵入淤泥,鱼想吃也吃不到,自然也就不会出鱼讯。即便窝中有鱼,也不会出现咬钩的现象。

2、 鱼层是否起了变化。在垂钓过程中,鱼层出现变化是常有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要从底往上找钓层,找到钓层,自然会有渔获。

3、 鱼受到惊吓。在人工池塘、黑坑等收费垂钓水域,你所呆的地点,很可能不久前有人呆过。如果之前垂钓的人,提鱼见鱼太小,重新摘钩抛入水中,反复此动作后,该钓点的鱼都会受到惊吓。此外,如果提竿太频繁或者提竿过早也会使窝里的鱼受到惊吓。正确的做法是鱼中钩后,要迅速提离窝点,遛鱼要远离窝点。实在没办法,最后可考虑弃窝,重新找钓点。

第三步:判断饵料的情况

如果确定鱼星是真实的,窝里确实有鱼,就应该从饵料的几个因素来进行排查:

1、检查打窝的情况。窝料是否打得过重、过厚。打窝料是非常讲究的,打少了,鱼不聚窝;打多了,留在水底,特别在天气热的时候,随着气温升高,窝料发酵,氧气被大量消耗,窝中严重缺氧,鱼儿大多在窝上或窝边穿梭,不爱进窝,偶尔进窝,也不咬钩。如果确实是打窝的时候,出现问题,那么正确的做法是弃窝,重新建窝。新窝离旧窝的横向距离最好在1米以上。

2、饵料的雾化情况,饵料是否雾化太好。如果饵料雾化情况太好,就会出现鱼诱量大,窝的面积过大、过乱。如果水的能见度太差,鱼儿只能闻得到气味却吃不到饵。这时正确的做法是果断地换饵,控制雾化程度,让鱼能吃到饵。

3、鱼饵的味道情况,是否过腥、过香,味道是否过重。如果窝中的鱼偏杂、乱,且有乱窜的感觉,鱼只在窝边只游动,可不进窝中食饵,那就说明是鱼饵的味道过浓了。正确的解决办法是调整配方,重新拌饵,控制腥饵和小药的量。

4、鱼饵的对口情况,鱼饵是否对路、适口。如果鱼饵过硬,适口性就差,浮漂上反应出渔汛,可提竿就容易把整个鱼饵原原本本从鱼嘴里提出来。如果鱼饵过于松软,钩饵到底,很容易只剩下空钩,这也是窝里有鱼,可漂不动,不上鱼的原因。此外,在一些有喂食习惯的池塘里,很多鱼偏口得厉害。这种人工塘就要跟塘主买饲料来进行垂钓,或者采用基础饵料试钓下情况。

第四步:检验鱼漂的情况

如果通过上述三个步骤,情况还是没有改善,那么我们可以从浮漂来入手,判断下情况:

1、当浮漂不下沉,提竿却无鱼,可试下就近选个别的钓点来试下,浮漂的反应是否正常。如果反应正常,可考虑到是原钓点水面的漂浮物、油层、水温、水流影响而造成的漂不下沉,而非渔汛。

2、漂的选择不正确也会出现有渔汛却不中钩。选用不同质地、形状的漂,就有不同的漂相。漂偏大,就会偏钝,讯号偏弱,如果漂太小,就会出现浮力不够。一般来说,吃口稳健,没有小杂鱼,可以选用硬尾漂;钓不同泳层鱼,抓接口,可以用穿程漂;鱼易上浮,主钓上层鱼,可以用竹脚打浮漂;小杂鱼多,鱼较刁猾,则可以用软尾漂。

3、漂组颜色过杂。有的钓友的漂组小配件五颜六色,很容易引起鱼的注意,使鱼竞相追啄、碰撞,甚至撕咬,这样的鱼讯是提不到鱼的。正确的做法是使用黑色的太空豆、标座、铅皮座和8字环等。

第五步:检查线组的情况

由于更换线组会比较麻烦,所以,我们把排查线组的问题留到相对靠后的步骤。线组的问题,一般可从下面几个问题来入手:

1、主线不符合水情、鱼情。如果主线比重过大,下沉到位压水后,下垂的水线会把漂向下拉一、二目,从而破坏了鱼漂的准确性,也容易出现假讯号;如果主线过粗、过硬,隐蔽性差,会加大水阻,易吸水,切水性、稳定性差,与子线的配合度也差,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漂的准确性。在这样情况下出的漂讯,很难中鱼。

2、子线选用问题。如果子线过粗,目标大,就容易引起鱼的警觉,就会出现窝里有鱼可不敢吃饵的情况。此外,鱼的窜线、鱼鳍的扇动也会使漂出现了假讯号,这就是浮漂有反应,可不中鱼的原因。如果子线过硬或子线打结,鱼吸饵就难以入口,或入口不深,有鱼讯,很可能提竿会跑鱼。

3、钩的运用不适当。如果鱼钩过大,饵就吃不进嘴,鱼难中钩。如果钩过小,刺鱼不深,或钩被拉开就会出现跑鱼。如果出现提竿常初有重感,而后空钩出水,那就十有八九是以上两种情况。另外,如果钩条过粗,钩重饵就难入口;如钩条过细,钩条就有张开的可能,容易跑鱼。所以虽有漂动,但一个进不了嘴,一个跑鱼。最后,钩形选择出现错误,也会出现不中鱼的情况。因为不同的鱼,嘴形和吃口不一样,所用的钩形也应不一样。如一般来说,挂商品饵钓鲫鱼,可以用钩门适中、钩柄较短的袖型钩;钓生口鲫鱼、快鱼,钩门稍宽、钩柄稍长些的钩;钓凶猛、拉力大、有牙齿的鱼,则用钩柄长等类型的钩。

第六步:判断鱼竿使用是否得当

以上问题全部排查清楚,还是找不到问题所在,那么只能归结于鱼竿的问题。

1、 鱼竿类别的问题。不同的水域适合不同的鱼竿,不同的鱼种也要用不同的鱼竿。如垂钓鲫鱼多的领域,最好用台钓竿或者鲫鱼竿,如果使用抛竿或者罗非竿,不是不能中鱼,但是相对而言,中鱼的难度会随之增高。所以,去到水域垂钓前,最好先摸清水域的情况,水域大概有多深,多远,水域里的鱼群以哪几种为主,再根据实际的水情来选择鱼竿。

2、 鱼竿的调性问题。垂钓要根据水的深浅度、鱼体的大小、慢鱼快鱼的不同,来选择粗细不同、软硬度不同的竿。过软的竿影响起鱼的速度,贻误战机,提不到鱼;质地过硬的竿即使及时提竿中鱼,但由于挥竿的力度和惯性,很容易拉豁鱼唇、鱼嘴,结果一样是空竿而上。

3、 提竿问题。垂钓者要抓准提竿时机,提竿的力度、角度、速度也要恰到好处。这些都是长期经验积累出来的。如果提竿用力过猛、过早、过迟,都是会导致提竿都是不中鱼的情况出现。关于这点,还要新手们在垂钓中多积累经验,多实践。

4、 炮台架竿高度要调得适宜,竿稍入水不宜过长、过深;人的姿态要自然,不要驼背,身子略往前倾,手不离竿,注意力集中。姿势的正确可以让垂钓者在第一时间掌握渔汛,做出正确的反应,以免贻误战机,提高提竿中鱼率。

当然,有渔汛,可是提竿不中鱼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多样的,未必是单一的,只有经过上述的综合排查,一步一步才可能找出问题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天气也是影响垂钓的原因。大家也要把当地的气候环境考虑进去。

浮漂有信号提竿却不中鱼的原因


垂钓是一系列线索的拼图,钓位、钓具、钓饵都是拼图上的一块,而鱼则是其中最核心的一部分。

没有鱼,垂钓就没有意义了,寻找鱼类的踪迹,成为钓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广阔的水库,湍急的溪流中,如何透过地形,环境,水情等诸多要素,找到我们心仪的鱼类,这真的是一门绝活。

找鱼工作

鱼类作为生物的一种,有着固定的生活规律和习性,因此衍生的找鱼方法很多,因循固定的原则线索,自然能够在广袤的水域当中,寻找到鱼类。

第一种:看天色算远近,在天色不佳时,阴天,连绵阴雨天,朝着近岸区域靠近,鱼类会因为遮阳、氧气等多种原因,活动在浅水区。而在晴天时,鱼类不常出没在浅水区,多选择在深水区垂钓。

第二种:听声辩位。夜钓中,野外环境相对寂静,异常声响很明显。若无大鱼,大风,岸边应是风平浪静,无声无息。一旦有大鱼靠近,游动,都有可能掀起水花声,群居鱼类,甚至能提到莎莎的啃食食物声。

第三种:根据温度寻找鱼迹。鱼类是变温动物,会根据不同的温度变化,更换不同的泳层。在气温较高时,鱼类会靠近岸边活动,常常出没于陡坡、桦尖处。而气温低时,鱼类潜入水底,在觅食时会沿深水到浅水,选择深浅水交界处钓获最好。

第四种:遵循氧气规律。氧气含量决定了鱼类的活性程度,氧气含量越高,鱼类密度越高,吃口越积极,在一些水流流动快,水面交换的水域处,都会有较多的鱼类。尤其是在大风,高压天气,鱼类纷纷上浮,垂钓难度降低。

第五种:循味找鱼。鱼类觅食主要靠嗅觉,味道对了,鱼就会来。选择鱼类熟悉的味道,更容易吸引鱼类前来觅食,不熟悉的食物,鱼类就算被引来了,也不敢贸然入口。

先要找到鱼群,把握住安全感、食物、以及氧气三个原则,按图索骥,寻找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水域,就离找到鱼类不远了。

有鱼汛却无鱼上钩

找到了鱼类,窝子打好了,垂钓开始了,看着浮漂不停的活动,提竿却总是无鱼,针对这种现象,其中的问题又在那里呢?

首先,最常见的是线组问题,典型如:钓具选用错误,主线、子线、钓钩挑选不对口;浮漂调漂应用错误;缺少八字环、太空豆等辅助工具。线组问题多因为钓线太硬,鱼钩太大;调漂问题多在于灵顿倾向失误;辅助工具缺失,属于新手常犯错误。线组的问题,根源在于对垂钓不熟悉,经验太少,需要提高实战经验。

饵料问题最为常见,也最好改善,有鱼汛却不上鱼,主要原因在于拉饵拉丝过长,饵料太硬、太黏或者太松散。能够吸引到鱼类觅食,说明饵料的材质和味型并不存在问题,可能是饵料状态不对。这方面,可以通过减少拉丝粉,增减搅拌时间和力度化解。

操作方面,不会根据水深,鱼体大小选择合适鱼竿,软杆起鱼慢,而硬竿力大易出错。把握提竿时机不准确,提竿的力度、角度等偏差值大,脱钩跑鱼率太高。另外,持竿姿势不对,是不少老钓友最常见的问题,身体歪七扭八,一手持竿,一手抽烟之类的问题,都会耽搁垂钓。

最后,对鱼类习性了解程度,也决定了上鱼的效果,根据漂相,吃口特点,能否做出提前的准备,是衡量一个钓手的水平的重要标准。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鱼竿对应能钓多大的鱼?爆竿的原因?》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甩竿钓鱼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