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方法与技巧。

嗜钓者,可能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你这里美味鱼不理,他那边粗食鱼狂吞。天气、水域相同,钓具、钓技也决不会比他差,看来所差的只有钓饵。

世上不会有包治百病的药,同样,世上也不会有放之四水而皆准,一用就灵的所谓万能钓饵。任何一种钓饵,都只能在特定环境中对某些对象有效,而不可能对所有环境中的所有对象起作用。我们必须分析各方面的原因,综合各种因素,灵活地选择适口性强、能满足鱼体需要的钓饵,以达到多上鱼的目的。

下面谈几点浅见:

一是随时令季节的不同而变化。以鲫鱼为例,春夏秋季节,由于生殖等原因活动量增大,鱼体内的蛋白消耗多,因而蛋白的需求量相对也大些。用蚯蚓、虾、孓孓之类的活饵垂钓,效果就会好些。反之,隆冬季节,使用色泽鲜亮的饭粒、面食等进行逗钓,又会有很好的效果。

二是依据水域水体不同而变化。水有肥瘦之分,深浅之分,清浊之分,缓急之分,经常藏匿于斯的鱼儿不同,所用饵料也应有别。就以水质肥瘦来说,人们常言肥水用素饵,瘦水用荤饵,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能一概而论,肥水中,生物繁衍旺盛,小虫小虾多,生活在这种水域的鱼,追食虫虾惯了,用小虾做饵,也常常得手。深水藏大鱼,应荤素兼用,浅水小杂鱼多,用素饵可以避开小杂鱼闹窝,浊水或流水处,应使用味儿较浓的饵料,水质较清、水流较缓或静水处,使用色泽鲜明的饵料更能吸引鱼儿的注意。

三是按品种不同而变化。不同的鱼,对饵料的喜好不同,但这并不是说鱼对食物的喜好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人们普遍都知道鲫喜香、鲤喜腥、皖喜酸、鲶喜荤,可是阿魏的奇臭却对不少鱼都有吸引力;人们也知道草鱼喜食草叶,可是,就有人用精蜒或蟑螂多次钓获它。我们注意一般规律是对的,但切不可忽视特殊规律。不过常规情况是主要的。

四是注意鱼对饵料的习惯性。不少河流、池塘、水库都有养鱼的网箱,许多野生鱼都吃惯了从网箱底部漏下去的饲料,有些钓友就利用鱼摄食的习惯性,使用饲料在网箱附近垂钓,常常得到较为满意的收获。有一年初秋我的家乡涨大水,眼看水要淹没水库边的红薯地,农民连忙把大块的红薯刨出来,叶蔓和小薯来不及收,水便涨上来了。两天后,有人发现被淹没的地里有大量的鱼在那里翻腾觅食,便用蚯蚓做钓饵抛竿垂钓,除少数人钓得几条鲫鱼和白条外,普遍收获甚微。后来有人弃蚯蚓改用半生半熟的薯块,连获丰收。

五是注意水域的周边环境。垂钓自然水域中的鱼,以自然食源为佳。比如产鲜玉米的时候,用嫩玉米粒或玉米粑做钓饵;红薯成熟的季节,宜用红薯做钓饵;小虾较多的水域用小虾装钩;落雨涨水之后,又适合以蚯蚓为饵

到底如何将饵用对用精,还要靠钓友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根据我实践的结果,提供几点原则性意见,愿同钓友们商讨、探究:

一、根据时令季节,结合当地水域情况,针对垂钓品种,有的放矢地采备饵料;

二、调查水域周围或上游的天然饵源,若是养鱼池,要询问主人有关鱼种、水体特别是饲养情况;

三、多带几种(天然的、人工的)钓饵,以备临时选择;

四、在施钓过程中,适时更换钓饵,以适应不同鱼的需要或某类鱼的不同需要;

五、切勿相信包治百病的现存的灵丹妙药。

相关推荐

秋季钓鱼饵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虽然现在已经步入了秋天,但仍有部分地区的气温较高,那么这段时期,除了要有合适的钓具组合之外,还需要什么才能有好的渔获呢?

钓具的选择和组合

1、初秋钓具选择初秋时期,夏季的暑热还未消散,气温和水温仍然很高,所以钓具也可以继续沿用夏季的钓法进行组合。

2、中秋钓具选择中秋,水温逐渐下降,鱼儿都游向了深水区,所以在选择钓具时,可以选择长一些的钓竿,(午时,气温回升,可以在换成短杆使用,钓友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换。)竿也不必再用硬钓竿,钓线可选用稍细一些的,钓钩选用更小一些的,漂也选小一号的漂即可。

3、晚秋钓具选择长钓竿,细线组,小钓钩,大概是晚秋时最好的组合了,浮漂根据个人习惯、视力选择就好。因人而异:比如,年轻人,视力好,则可以选用细而短的小号浮漂;上了年级的、视力弱的可选择大号浮漂。阳光好的时候鱼儿多在浅水区,靠近近岸的地方,可选用短杆,若是想钓大鲫鱼则用长杆更佳。

饵料的选择和使用

1、根据秋季的三个阶段选择饵料

初秋:刚进入秋季的时候早晚较凉,午时依旧太阳高照,烈日炎炎,所以,初秋时可以在早晚间应用秋钓的方法开饵,主要就是,在饵料中稍微添加一些腥味的商品饵;等到午时,由于太阳的照射,提升了水面的温度,这时我们最好继续沿用夏钓的方法开饵,主要是多用一些清淡的素饵。

中秋:早晚间的天气明显变冷,就算是最高的温度也感受不到一丝暖意,各种鱼类都需要补充热量、脂肪,不再需要清淡的素饵,钓友们这时可以大量的往饵料中加入腥味饵料。

晚秋:晚秋时,北方浅滩表面的水温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冰冷刺骨,甚至有的已经结上了一层薄冰。此时的饵料可选用荤腥味十足的商品饵,也可加入虾粉等配料让腥味更加浓郁再进行诱钓。不过,在开饵料大家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开的稍微软一些,要注意饵料的适口性。

2、可选用粮食类饵料

在北方的秋季,玉米等粮作物渐渐成熟,色泽鲜亮,味道甘甜的嫩玉米粒就成为了鲤鱼、草鱼、鲫鱼的首选饵料。由于这几类鱼对嫩玉米粒非常喜爱,所以在北方,钓友们就会抓紧在这个时节用嫩玉米粒和别的颗粒饵搅拌在一起打窝,再用嫩玉米粒挂钩垂钓,鱼获相当好。除此之外,钓友们还可以往小米、玉米粒中加入一些小药或用小麦、豆饼、酒糟、等作为钓饵,效果都很好。

3、可选择昆虫类饵料

晚秋时节,北方已经非常寒冷,鲤鱼、草鱼、鳊鱼等都已逐渐进入冬眠的状态,若是这时在使用面饵,入水后极易被打散且不容易被发现,诱不上鱼;而昆虫:蚯蚓、红虫、小虾、蝗虫、螺蛳肉、沙蚕、大青虫、蛆蛹、油葫芦、蚂蚱等既可以节省配制饵料的时间,又可以就地取材,而且还要比面饵的效果更好,尤其因为它们是活饵,腥味更浓,颜色更亮,对低水温的鱼儿也有更大的诱惑力。

4、也可选择果实类饵料

硕果累累这个词语说的正是秋季,金黄的柿子、紫红的桑葚,随着秋风落入水库之中、池塘边上。长此以往,鱼儿对这样的味道渐渐有了记忆,并成为了它们最爱的饵料,因此,对人们每天投放的面饵自然失去了兴趣。所以,在秋钓中如果岸边有果实等自然饵料,可以选择成熟的作为钓饵,效果颇佳。

台钓子线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每次垂钓时,大家都在讨论什么样的钓组最合适。有些钓友人为钓竿重要,有的钓友人为钓钩重要,有些钓友则认为鱼漂重要,反正是各执已见。但是每个钓友的所认为的都是有理。因为垂钓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但是在垂钓时不仅大环节要做好,细节更要做好。不然因为细节导致我们失败,可就太打击人了。所以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了解子线的挑选及正确使用,请各位往下看:

子线别名为脑线,主要是用来连接主线、鱼钩。但是别看子线作用不大,但它可以影响我们最终的鱼获。特别是是在台钓法里,脑线的影响就更大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挑选一款合适的脑线呢?又该如何正确的使用脑线?各位别急,请继续往下看:

子线分为长、短脑线,通常情况下,长度为20cm以上的为长脑线;长度小于20cm的为短脑线。其次,长、短脑线是各有各的优点、缺点。具体使用哪种脑线,需根据垂钓水域中实际的鱼情、水情来决定。那么就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长短脑线吧!

1、长子线:具有结实、不容断线、隐蔽性强、摆动幅度大等优点;但缺点就是信号传递速度慢,无法及时传递到鱼漂上,而且也会将信号损失许多。

2、短子线:具有信号传递速度快,能够及时将信号传递到鱼漂上的优点;但缺点则是隐蔽性差,虚假信号多。

在垂钓时,也可以根据目标鱼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脑线的长度、柔软度。例如:

1、钓鲤时,由于鲤鱼生性谨慎,狡猾;因此就要使用长脑线垂钓。而且鲤鱼在咬钩时会对饵钩进行多次的试探,而长脑线的隐蔽性强、信号真实,不用去费心思判断是否为信号的真实性。

2、钓草、青等体型大的鱼类时,也要采用长脑线垂钓,也是为了达到钓鲤的效果。其次,为了避免发生断线的现象。

3、钓鲫时,建议大家采用短脑线进行垂钓。这是由于鲫鱼的体型比较小,灵敏度高,而短脑线可以快速将小型鱼咬钩的信号传递处,让我们准确的判断提竿的时机。其次,在使用拉饵钓、跑铅钓垂钓鲫鱼,脑线越短垂钓效果就越好。特别是跑铅钓,对于灵敏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由此看来,脑线对于我们垂钓还是挺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质量好的子线垂钓,但是质量好的脑线相对而言价格也高。因此在日常使用中我们需要好好地保养脑线,尽量延长脑线的使用寿命,避免增加我们经济上的负担。

玉米作鱼饵的选择制作和使用方法


玉米作为饵料、窝料,不管是商品饵还是自制饵,都受到钓友们的重视和喜爱。为什么称玉米为素饵之王?因其适用范围广,可钓鱼种多。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详细说说本人在实际垂钓中使用玉米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区域和范围

北方作为玉米的主产区,在垂钓中经常被使用。原因有两点:1.北方许多水域周边种植玉米,涨水期被淹没或平时会落入水中成为鱼儿的美餐。2.钓鱼人经常用玉米做窝、钓饵,让鱼形成一种就食习惯。

从使用范围来说,玉米不是在所有的钓场都适用,从种植和养殖的情况上讲,要按当地的习惯来使用。玉米在野钓中使用比较广泛,而池塘或人工养殖的钓场略差一些。因为人工养殖多数都是投喂饵料。

二、选择和使用

随着钓鱼技术和硬件的提高,市场上的商品饵不断出新,玉米饵的味型、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从味型上分为甜味、酒味、麝香味、药酒味、酵香味等,而从质地上又有硬和软区分。在本人实践中发现鲫、鲤、草、青、鳊、翘嘴对味型都有偏好,例如鲤鱼喜甜。草鱼喜酵香。而玉米饵质地的软硬和时机采取的钓法不同,用法也不一样。手竿宜用软饵,好挂钩;抛竿宜用硬饵,好抛投。硬饵的缺陷是鱼吃饵时挡嘴,提竿刺鱼时不易刺穿鱼嘴而导致跑鱼。软饵的缺陷是抛投时容易从钩上脱落,且在水下小鱼多时会让小鱼叼走或脱落。解决办法时使用硬饵挂钩时,只穿透表皮或玉米的一小部分,在提竿刺鱼时使玉米粒容易脱落。用软饵时要加快换饵的频率。

三、制作

DIY(自己动手制作)也是一种乐趣,很多钓友都有自己的秘籍、绝活。玉米的制作简单易学,下面我简单叙述一下自己的制作方法。玉米分鲜玉米和干玉米,在制作钓饵时鲜、干均可。鲜玉米要将整根玉米在水沸后下锅煮5-10分钟,水中要加适量玉米香精,出锅后晾凉进行脱粒,脱粒时要保证玉米粒饱满、完整。之后将玉米粒装入矿泉水瓶内,倒入煮玉米的水,再加50度以上曲酒和蜂蜜,比例为300毫升水加入20毫升白酒和3毫升蜂蜜。干玉米粒要下锅煮20分钟,其他制作方法与嫩玉米相同。

浅谈红虫饵钓鱼的使用方法


红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饵料,是杂食性淡水鱼最喜欢吃的一类食物,它和蚯蚓一样,是野钓制胜的法宝。尤其在天气冷的时候,红虫对鲫鱼的诱惑力非常强,是钓友们冬钓肥鲫的常用饵料。下面,笔者整理了几种红虫钓鱼的使用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直接挂钩

直接挂到钩上是大多数人都会使用的钓法,一条红虫或者多条,只要鱼钩挂的上,就一起全部挂在鱼钩上。至于具体数目,可以根据目标鱼的吃食习性进行更改,比如鲫鱼就少点,鲤鱼就多点。

不过我个人喜欢多挂几条,虽然说在中鱼方面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有时候还会干扰到鱼的入口。但是它能够增加诱鱼的效果,并且减少抛竿的次数,做到降低干扰鱼群的效果。尤其是在鱼比较少的时候,它可以起到窝料诱鱼达不到的效果。

唯一的提醒就是,记得挂公虫。红虫虽小,但是也有公母之分,在区分上还是很大的。公虫的皮更厚,脂肪更多,挂上钩后效果更好,母虫可能直接就变成片状,因为漏水了,看起来也不好吃了不是。

二、捆绑再用

上面提到了,如果使用母虫的话,挂钩会损害到红虫的可食用性。所以这种方法,就是变挂为绑,用绳子绑起来就不用担心红虫被刺破身体,水分流失完了。而且绑虫的方法和挂钩一个巨大的区别是,多用母虫。母虫虽然身体的水分多,挂破了流失水分快,但是它们的体型长,更适合绑起来,反倒是公虫比较短,捆绑的时候不方便。

而且绑虫法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几乎是无限的增加红虫数量,挂钩法还要考虑钩子上能够挂多少呢,而绑的话,就不用考虑这一点了。并且,相对于挂钩法直接的扎破红虫的身体造成死亡,捆绑法并不会伤害红虫,如果是没有用完,还可以留到下次再用,循环利用经济实惠。

尤其是晚秋到初春这段时间里面,是最合适的绑法钓鱼的,一大捆红虫入水,效果绝对是杠杠的。

三、混合商品饵

这种方法和上面两种直接使用红虫不同,这是要把红虫和商品饵混合一起,按照比例混合之后,加水做成饵料团。如果认为红虫干扰了饵料的特性,可能会比较松散的话,倒不如直接加入拉丝粉,拉饵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商品饵的香甜味道加上红虫的味道,雾化后诱鱼效果一流,尤其是对大鱼的吸引力非常的好。

而且可以把团做的尽量大一点,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小鱼闹窝的出现,在春天使用效果不错,有兴趣的朋友最近就可以试试了。

四、夹心饼干用法

和上一种比较类似,都是配合商品饵使用,不过上面的是直接混合到一起搓成团。而这种则是先把红虫挂到钩上,然后在外面包裹上一层商品饵,做成夹心饼干。同样是利用商品饵的味道和红虫的味道吸引鱼群,中鱼的机会还是挺大的。

在制作的时候,可以直接挂钩上,然后裹上商品饵,也可以先挂钩,然后在拉饵盘上包裹。不过使用的包裹饵料,最好还是面饵,这样包裹的效果比较好。

鲤鱼饵料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分析


鲤鱼是夏季当中最常见,也是钓鱼人最喜欢的鱼类,钓上一条大鲤鱼,回家炖上一锅鲜鱼汤,真实无上的美味。

夏日当中,水温较高,处于一个植物疯狂生长的季节,在这过程中,鱼类的吃口只会越来越挑嘴。更重要的是,鲤鱼本身就是一种较为谨慎的鱼类,在天气闷热的时候,它吃口只会更加的谨慎,上鱼难度特别大。除非是遇到让它愿意奋不顾身,冲出去咬食的食物,才能够大幅度提升钓获。

鲤鱼饵的特性

※古语有先声夺人,今人要先色夺人,饵料选对了颜色,在水中如有神助。鲤鱼饵多做的比较显眼,以红色和绿色为主,入水后能够第一时间刺激鲤鱼的视觉感受。除了这两种刺激性较强的色彩外,鲤鱼还喜欢黄色和棕色的食物,因为和它们在水下的日常食物颜色相近,降低了谨慎性。最后就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池塘钓中,观察池塘饲料的颜色,选择相近色彩最佳。

※合理利用添加物,在日常的鲤鱼爱好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或味道成分集中在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类的矿物质成分上。在制作饵料时,应将这些元素融入饵料当中,提升饵料的营养价值。同时,选择成分时不要专注于全和大两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针对性。比如冬季时,缺乏营养的鱼类更喜欢蛋白质较高的饵料,合理的提升蛋白质含量可以提升诱鱼效果,到了夏季,则需要碳水化合物的引诱效果,降低蛋白质含量,藻类饵料在这时期变得异常热门。

根据这一原理,钓鱼人合理的采取基础饵料和辅助饵料的配置,一款饵料在不同的季节中也可以玩出花来。

根据水情选饵料。夏日多肥水,但也不是没有瘦水的存在,肥水和瘦水主要是水中的各种成分不同。在肥水中,饵料要精细,要自然口味,要注重颗粒状态。而在瘦水中,饵料需要保证雾化水平,不太重视口味的特点。

另外,在垂钓的技术,以及饵料状态等方面,也需要更多技术性支持。常见的问题有颗粒物程度、陡坡打竿方位、技术性方位选择等,每一种都关系技术的提升,针对性永远是关键。

玉米是谷物饵料的中间力量,是夏日垂钓的主流选择,这里介绍一款适合垂钓鲤鱼的特色玉米饵料。

选择数斤的新鲜玉米,使用凉水进行侵泡,两到三天后自然发胀,进行下一步加工。泡好的玉米在锅里煮沸,不要太久,熟了即可,内里没有白芯,但有没有煮爆开。把握住适度原则,在日后的垂钓中,才能够挂在钩上,又有品相。

煮熟后的玉米,控干水分,将其置入一个大容器中,摊开放凉。这一步骤中的关键点在足够的干燥,以及没有油污,避免可能存在的霉菌干扰。然后可以加入酒曲,制作成醪糟,即包含酒香,又有植物的清香。

最后一步就是进行发酵,将所有的材料放入一个封闭容器内,大概有两周左右的封闭期。这时再去观察饵料,其中的玉米粒会有少许的潮湿感,并伴随一股浓浓的酒香,基本算是成了。每次钓鱼时,在钓钩上挂上一颗或者两颗,从玉米芯的位置入,透出钩尖,不耽误钓鱼,而且每次必上大鱼。

玉米饵料在夏日虽然并不算独特,但是经过独特的制作步骤,从味型上来说,较为适合鲤鱼的酸甜口味,上鱼较好并不稀奇。

春季钓鱼饵料与小药的使用方法


很早的时候钓鱼,一些香油就能够做出很好的饵料。如今钓鱼香油根本不起作用,只有加强小药的使用。今天总结春季垂钓的一些特点,简而言之就是:精简饵料,加强小药使用。

一、抓住春季垂钓特点

钓友们都知道,随着季节变化、气候变化、水情鱼情变化,钓鱼饵料配置其实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据小编所知,并且和几位钓鱼大师(一级垂钓大师)讨教后,大师们都说:只要说自己的饵料是万能的,包打天下的,那一定是骗人,饵料配置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实这一点在小编的实践中获得了验证。一款饵料针对一个黑坑可以,到下一个就不行。一款饵料针对一处自然水域可以,到下一个水域也会不灵。当然也有一款饵料适应几个黑坑或者是自然水域的现象,但绝没有通用饵料。所以,既然是动态的饵料调配过程,钓友们其实专注于饵料的基本内涵,也就是味型就可以了。

春季垂钓特点是鱼儿需要补足养料,但从钓场环境来看,各个钓场水质不同、鱼种不同、统一地域内所处的自然小环境不同等等,这些困扰钓鱼人的因素,归结其变化中的不变就是,鱼儿变的重口味了!之所以鱼儿会成为重口味,就自然水域而言和当今的化学污染密切相关,就鱼塘或黑坑来看,直接和钓友们常年使用商品饵有直接的关系。

化学污染无处不在,中科院学术报告指出,大家经常用的抗生素由于在体内并没有完全吸收,大部分被代谢出体外,就这样都造成一定水域内的抗生素污染,所以鱼儿重口味变化毋庸置疑。鱼塘或黑坑里的商品饵是香精和天然饵料的混合物,因此,鱼儿长期使用了重口味的粮食,自然会改变饮食习惯。所以,这就和摘要里提出的精简饵料,加强小药使用不谋而合。

二、以味型判断小药的使用方法

1、一个小配方

传统饵料味型有甜针对鲤鱼等、酸针对鲢鱼草鱼等,香针对鲫鱼鲤鱼等,臭针对食腐的鱼类(一般很少用)。这些味型以小编钓鱼20年的经验来看,基本没有变过。接下来就是配置了。

很多钓友非常关心小药的使用比例问题。今天小编讲一种不依靠比例的小药配置案例。并且在竞技钓比赛中有突出表现。

简单就是:果酸+101(蜜枣)+草莓香精(液态的)+鱼开胃。这种小药使用的时候按照1:1:1:1来配置。非常简单对吗!使用的时候建议钓友们找一个干净的小瓶子,用饵料量器装在一个瓶子里摇匀后添加。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款小药配置适合于西北。

2、解读配方

四种饵料配置后的味道偏向于果酸的香味,因为果酸本身味型最浓。101蜜枣是针对鲤鱼的,如果钓鲫鱼将配方中的101蜜枣去掉就可以。草莓香精必须是液态的,这在试验中反应出粉末状草莓香精效果不好。鱼开胃不用说,很多钓友都用。这几个小药在味型上是统一的,钓友们可以逐一检验。摸索配置过程如下:

最早是将果酸和101蜜枣配置到一起,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很明显。小编觉得这个路子是对的,然后采用草莓香精。果酸已经在很多文章里解释过,传统酸味饵料中的一种重要天然饵料就包含苹果、葡萄、草莓等,现在以小药替代这些,原理是相通的。因此,添加了草莓香精以增强这款配方的果味效果。

有了这些再加上发酵产生香甜味的鱼开胃,味型不但统一且大大增强了单一小药所不能实现的效果。因此,这一配置出现了较为广谱的效果。但仍旧需要指出的是,没有万能的小药和配方,之所以称之为一款小配方只是因为在一定地域内收到了好效果。地域改变很有可能就失去效果了。

总结

小编今天码出来这些字,其实是要告诉钓友们一个理念,不论你现在手里有什么饵料或者是小药,用对的话都有效果。而掌握几十年不变基本的饵料味型是您进行小药搭配的关键。说到这里,有一定的经验性存在,首先是对味型的理解和认识,而后是配置,最后是检验垂钓效果。所以,每次配置少量,精简基础饵,然后实验效果既能够节约成本,又能够快速掌握饵料配置和小药配置的方法,尽快走上垂钓高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