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水域黑坑垂钓。

黑坑在北京地区,钓友们把垂钓论竿的鱼坑戏称为黑大坑。这里的黑字有两个意思,要么把老板的鱼钓走,黑了老板一把,要么没钓到多少鱼,让老板把你给黑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垂钓方式存在着赌一把的成分。一些在鱼坑垂钓的高手,自己戏称为黑坑侠,按照这个思路,那些经常当空军司令的人只好自称为挨坑侠了。

说句实在话,我不喜欢在开放的鱼坑垂钓,不管是论斤的还是论竿的我都不喜欢,在这种地方垂钓会有一种压力,失去了悠闲的兴趣。多年来,我一直喜欢在野外垂钓。可是在今天,严酷的现实摆在面前,可以提供垂钓的自然水域已经变得凤毛麟角,我家附近的自然水域,要么被承包不让垂钓,要么被污染,水体已经没有生物存在,要么干涸,长满了野草。所以,我不得不在开放鱼坑垂钓,虽然经过多次努力,我还是属于挨坑侠的范畴之内,成功的经验不多,挨坑的教训不少,为了提高和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特意撰写了这份总结,把自己的教训告诉大家。

环境的改变,迫使我不得不在鱼坑垂钓,多次的失败使我不得不承认,垂钓野生水域和垂钓鱼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垂钓环境,必须采用不同战术。怎样才能从一个挨坑侠变成一个黑坑侠呢?下面就我自己的体会谈谈看法,以供众多挨坑侠参考借鉴,以利于尽快的转变身份,从挨坑侠转变成黑坑侠。

首先我们必须搞明白,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鱼的食欲,影响着咬钩率,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谈论收获二字。

鱼坑灌水对垂钓的影响

北京附近的开放鱼坑都很浅,大多水深在一米五以下,最浅的鱼坑,漂子都很难立起来。这种鱼坑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容易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外界温度和阳光辐射稍有变化,鱼坑的水温就会随着变化。当温度变化比较剧烈的时候,鱼就很难张嘴咬钩了,水越浅,这种变化越明显。可以说,鱼坑的深度和总面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水体温度的变化速度,水体温度的变化影响着鱼的咬钩率。

有的人可能会说,水体越浅含氧量越高,在不缺氧的条件下,鱼应该爱吃食呀。我们知道,鱼类生存有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呼吸、水温、和食物,它们只有在呼吸和水温适合的前提下才会咬钩,否则,当它们感到不舒服的时候是很难有食欲的。

由于蒸发和渗漏,鱼坑必须补充大量的地下水,这些水的温度只有摄氏十度左右,甚至不到十度,这些补充的水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体温度,从而影响鱼的食欲。

根据我的观察,补水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水面上补水,就是补充的水是在水面之上流下去,然后砸在水面上,在落水点两侧形成了两个涡流,一个向左转,一个向右转,从而带动不同的水层活动起来,冷水与坑里的水充分混合后流向远方。在这个过程中,整个水体基本上都是缓慢流动的,上下层不同温度的水比较充分的混合在一起。补充的冷水虽然会影响整体水温,但是它一进入鱼坑就被混合了,所以影响到整个水体水温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不会造成水体局部温度剧烈变化。

另一种补水是把进水管设在水底,补充的水进入鱼坑以后,只在水底和下层流动,很难对整个水体温度造成影响。由于冷水的比重比较大,进入鱼坑以后又只在水底流动,鱼坑的水底温度变化很大,就形成了一个远远低于其他水层温度的低温层,迫使鱼类不得不离开水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坚持在水底垂钓时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

两种不同的补水方式,造成了水体温度整体变化和局部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就会造成不同的垂钓效果。

每年春季,水体的总体水温是比较低的,不论采用哪种补水方式,都会对垂钓造成负面效果,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在补水的时候和补水以后的第一天垂钓,因为水体温度的变化和降低,这时候的鱼是很难钓的。

在炎热的夏季,如果你看到鱼坑在水面补水,在补水处形成了涡流,我建议你在这个地方下竿,经常会有不错的效果。选择这里的原因很简单,补充的水砸在水面上,水整个水体运动起来,运动中的水体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机会,水体的含氧量大大增加,再加上逆流而上是鱼类的天性,鱼群会汇集在涡流中,在流水中游戏,运动中的鱼群具有很高的食欲,再加上混合以后的水体降低了温度,从而使鱼群从昏昏欲睡的炎热中解脱出来,大大的提高了鱼的咬钩率。在涡流里边垂钓,我比较喜欢使用双钩挂颗粒料,一个钩子离底,另一个钩子擦底,它们会在水流中随着流水漫游,鱼类喜欢吃活动中的鱼饵,从而提高了咬钩率。

在这种条件下垂钓,必须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钓点与落水点之间的距离,距离落水点越近,水的温度越低,所以不要在落水点近距离垂钓,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我比较喜欢在涡流的中心垂钓,这里的水比较稳定,流动的速度最慢,鱼饵基本上不会移动,鱼漂也会保持稳定。同时,这里的水温不但高于落水点,水温也相对比较稳定。这个涡流中心的位置是受补水量的大小影响的,补水量越大,这个中心距离落水口的距离越远。

如果您想垂钓的时候,正赶上鱼坑里正在采用水底补水方式补水,我们就要远离补水处了。距离补水口越近,水底的温度越低,越接近水底,水温越低,所以选择补水口附近垂钓是一种失策的选择,在这种鱼坑垂钓,远离低水温区是正确的选择。

由于水底形成了低水温层,鱼类在突然降低的水层会感到不舒适,就很难在水底停留了,它们就会停留在水温比较稳定的地方。只有找到这种鱼群停留的地方下竿,才能谈论收获二字。

鱼群离开了水底,我们的钓点也应该随之转移,面对这种情况,我一般采用以下的几种办法:

1)手竿挂串钩

鱼群已经离开了水底,由于不知道鱼群在那个水层,所以在手竿上挂串钩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串钩上挂各种不同的鱼饵,就可以在串钩的长度范围以内寻找鱼群的位置。调整鱼漂的位置,就可以随时改变垂钓的水层。

2)垂钓鱼坑边缘的斜坡

由于低水温水层都在水底,被迫离开水底的鱼群喜欢在鱼坑边缘斜坡活动,如果您把钓点设在斜坡上,效果要远远好于继续垂钓鱼坑里边的水底。当然,在斜坡上选择垂钓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垂钓的深度过浅,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鱼群很难游到这个深度。考虑到补水的深度大多在一尺左右,所以我大多在离开水底300500毫米左右下钩。

3)垂钓鱼坑的浅水处

在许多鱼坑中都有一些面积比较大的浅水。由于低温水大多沉在水底,浅水处的水底水温有可能不会受到影响获知受到不大的影响,所以选择在这里下钩是一个不错的注意。

4)钓离底

如果您能正确判断水底低温层的厚度,钓离底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准备钓离底的时候,首先要判断出低温层的厚度,然后在低温层之上进行垂钓活动。

在水底低温的水域垂钓,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诱鱼,假如您继续在水底打窝子是很难得到好的效果的,除非你使用大量的诱饵,在水下堆起一座小山,并使小山的尖端高于低温层,否则,打窝子是没有太大用处的。钓离底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比重比较轻的鱼饵,它们入水化散之后会在水体中飘荡,从而吸引鱼的注意力,刺激鱼的食欲。注意,选择比重合适的鱼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化散的鱼饵很快就落进低水温层,那就起不到诱鱼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