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技巧与饵料。

饵料是钓鱼渔获中最直接的,也是最关键的部分,但是似乎都太过于了,饵料只有用对路才有效,才是好鱼饵,天下没有万能的饵料,真正可以通杀各种鱼情的鱼饵至少现在还没有,更没有一个方子就可以通杀的神奇配方,如果真有,我想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鱼饵厂家了,呵呵。

我个人认为,在垂钓过程中,技术、饵料、经验是缺一不可的,君不见在垂钓过程中,用的都是一样的饵料,甚至是开的一团饵料,几个人公用,钓获是不相同的,甚至差距十分悬殊,可见,技术和经验一样是很重要的,而技术和经验,及饵料又是相辅相成的。

老鬼公司创始人易哲曾经说过一句话,三分钓技七分饵,我认同,但是没有那三分钓技,只有那七分的饵料,应对各种鱼情是不够的,所说的钓技可以用扎实的基本功来解决,在时下拉饵盛行的时候,大多数人忽略了搓饵,所以太多的难题出现,跳跃的漂像,虚虚实实的底,我记得老鬼学校李宝安教练我的班主任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搓饵是基础中的基础,我很认同,拉饵是在有了搓饵基础上的发展,要有足够的基本功和足够的经验观察鱼情去应对特殊鱼情的特殊应对办法是很实用的。

经验是靠在垂钓过程中积累的, 认真对待每一次鱼情,根据天气、水质,留意特殊的细节总结经验,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可以解决,这就是经验,在我这里玩池塘,休闲钓的永远玩不过竞技钓的,但是到了自然水域,竞技的却很难和休闲钓的比,归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技术和饵料与鱼情脱节。

本人有幸参加了07年吉林省长城汽车杯,四平赛区的比赛,混养三场,并侥幸赢得冠军,2000元奖金,和1000多块的纪念品,一个当地的钓手,三场比赛用的都是一种饵料,就是带皮筋的颗粒,直接挂钩,成绩是季军,很好的成绩,我观察了他(第二场相邻)如果他能及时换掉他已经变型的子线,到第三场,能调整线组,那么他应该是冠军,而我之所以说侥幸赢得冠军,是因为在与高手们相比实力很悬殊的情况下,很好的运用了我事先制定的战术。

因为事先侥幸得到真的原塘颗粒,也通过当地的钓友了解到鱼情,那是一个钓斤的鱼塘,可以说基本属于生口鱼,密度是鲤鱼多,500克--1000克居多,也有不足500克的,鲫鱼很少,有自然繁殖的鲤鱼,很小,4个没有1两,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和同去的钓友商量,我认为第一场鱼一定会很快,鱼吃口一定很好,不必在乎线粗,所以我选择了2.5号的主线,1.5的子线,大浮力的浮漂,战斗鲤竿,第二场用2.0的大线,1.2的子线,迪佳竹本技中性竿,第三场1.2的大线,0.8的子线,用我平时钓大鲫鱼的软竿,并很认真的调漂,找好底,(因为不让钓)回住处休息。

第二天的比赛果然如所想,第一场鱼疯咬,我的战斗竿,心里有底的线组发挥了作用,第一场17.5公斤轻松拿下1分,第二场本想先拿窝里的鱼再诱,呵呵鬼使神差,第一竿上的是诱饵,呵呵,下去就是一个黑漂,结果因饵太硬没有钩牢,跑了,呵呵很可惜,继续钓在上了一尾鱼后大线打结了,赶紧拿起身后备用的另一套竿,继续钓,3尾鱼,混了个3分,呵呵,第三场的时候鱼就很慢了,基本不出鲤鱼了,我第三场的边在第一场的时候上鱼就不好,但是我依然坚持钓鲤鱼,因为第一钓小鱼不是我的强项,第二鲫鱼很少,小鲤鱼4个1两,太小了。

在第三场开赛前我们组的裁判就告诉我第三场钓小鱼,不挂蛋前10名就没问题了(我很感激.也是很好的战术)可是我没有配钓小鱼的线组,我告诉自己,就博大的,赢了,进前3,败了出前10不后悔,开赛后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漂讯,在中场的时候,一个很细微的上顶,留意很快一个有力的2目下顿,提竿中鱼,很小心的溜鱼抄鱼,入护,呵呵,长出了口气,在接下来的比赛换上了小钩,又钓了几尾小鱼,结束比赛,3分,这样三场7分赢得了冠军,很开心,亚军也是7分,但是侥幸我是133,他是223,呵呵一个小分的区别,赛后总结了这次比赛,肯定自己的战术,加幸运。

说了这些有点班门弄斧,但是我还是要执着的说,如果一个钓鱼人,能把用饵加上扎实的基本功,和平时的经验积累相结合,那么你将是一个对老婆有交代,对你花的竿费有交代的自得其乐的钓鱼人。

延伸阅读

调漂技术与饵料选择 钓鱼的观念浅谈


笔者我年纪也不大,但接触钓鱼算比较早的,到今天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机缘巧合走上垂钓这条路,也没有接触过老师,刚开始就是凭运气钓鱼,后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各种知识,再加上自己的经验总结。

现在虽然不能说是钓鱼高手,但钓鱼前辈也算得上了。十年经历,今天做一个整理,把我这些年间翻过的一些经验错误,以及我自己经常能够见到新手常犯错误,给大家理一理。希望有新手在看过这篇文章以后,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1:调漂技术

上来先说最难的一个技术,调漂对于新手来说却是算是最困难的一关,我当年也是花费了一些经历才算是练个纯熟而已。在我这些年里面,见过不少的各类新手,在调漂方面虽然犯的错误各有不同,但大致能够分成两个派别:随意派和理性派。

随意派就是调漂很随意,不太看重钩的目数,多是依据经验钓鱼。这种人里面非常的两极分化,容易出高手,也容易常年不上鱼。厉害的高手多是时间的积累和丰富的经验,会不断的通过改正,锻炼出来神鬼莫测的手感。而不上鱼的就更好理解了,钓底不成,钓浮跑偏,肯定是空忙活一场。

而理性派,就是学习了很多的钓鱼知识,对调目,选位,鱼情都快会背了。但是多是纸面功夫,野钓的时间里面,任何一点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可预估的,单靠书本知识,生搬硬套,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不过这种人如果能够多钓几次后,提高的比随意派要快很多。

从这两种人出发,大家可以发现,调漂这件事,首先是不能太依赖调漂的目数,要注重实践和改进。然后也不能够罔顾鱼情,要根据具体鱼情,自己总结和创新技术。新手最好的选择,还是从钓顿开始,一步一步的朝前走,虽然速度慢,但是基础牢固。

2:饵料选择

饵料的选择上面,新手最常见的问题多是不换饵料,一种饵料就妄想走天下。想我刚开始钓鱼的时候,也是各种饵料试过来,不知道那一次走运了渔获不错,就开始一种饵料使劲的用,结果却是大失所望。

饵料这东西,在不同的水域有不同的效果,甚至在南北环境上都有区别,南方多香味,北方多腥味。天气不同的时候,饵料也要变换,季节不同的时候,饵料还要换,目标鱼变了,饵料还要换。

还有就是饵料的选择上,究竟是商品饵多一点,还是自然饵料多一点,配制了几十种口味,哪一种应该是最主要的,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考量的。在饵料的选择上必须有主次,没有完美的适用所有鱼类的饵料,有舍才能够有得,没有舍那就什么都没有。总而言之,一个钓鱼的老手,应该是饵料制作的高手,如果没有几个自制的得意饵料,真不敢说自己是老手。

最后就是饵料的的制作上,应该讲究雾化的效果,根据不同的雾化程度,做出有针对性的饵料才是高手所为。

3:钓鱼的观念

扯到理念和观念这方面,就有点虚了,但正所谓世界观绝对方法论,想法错误了怎么做都是错的。

钓鱼最忌讳的就是自己鱼情不好,看到别人钓的好就跟着跑,丝毫不深究自己上鱼差的根本原因。或者过于痴迷鱼钓鱼,由乐趣变成了瘾,即伤害身体,又给家庭制造矛盾。还有就是破坏生态环境,什么东西都敢用,为了钓鱼什么都不顾及。钓鱼是一项流传千年的活动,有时候真的要多为后代人想一下。

黑冰对野生鲤鱼的垂钓技术探讨


龙王恨公司的黑冰教练闻名已久,起初以为黑冰是个笔名或网名之类的,不想还是真名。黑黑的中等身材,很精神的样子。刚见时,只是点点头微笑,混熟后,我有些关于钓鱼中迷惑不解的问题,便拿来向他请教,他很热心地解答。钓鱼人与钓鱼人之间是很容易沟通的,不知不觉,我们聊得多了。

我们聊得最多的一次,是最近我向他请教一个野钓时出现的问题,结果勾起了他无穷的兴致,竟然与我交谈了近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事情起源于我的邻居涂钓友到孝昌县著名的钓场金盆浴水库去垂钓时,发生的一件让他迷惑不解的现象。那天是7月29日,星期天,睛,南风2级左右。涂钓友与三位好友去金盆水库垂钓,最后归来时,他一人收获鲫鱼3斤左右,另三位钓友与附近的几位钓友都再次加入空军。涂钓友史无前例地当了冠军。

涂钓友在感谢笔者给他的饵料不错的同时,讲了一个他看来很奇怪的现象,鲤鱼在他的浮标附近跳,可就是不吃他的钩!当时,我询问了涂钓友一些情况:水深在3米多点;传统包食钓法;2号线;4号空心大浮标。

包食是买的商品饵,饵芯是用蓝鲫2#。我初步分析是包食太散,雾化太快,到底后没有大团。建议涂钓友下次去时,将包食饵分两部分,一部分不加面粉,一部分加10%左右面粉,用以延长饵化散时间。

回到公司上班后,在中午吃饭时,我便向黑冰教练提及此事。他告诉我,加面粉后不能解决问题。由此开始了我们近两个小时的交谈。

鲤鱼在浮标旁跳水,充分说明鲤鱼已进窝,并且有索食的欲望。但鲤鱼不上钩,有两种情况必须分析清楚:一种是鲫鱼多、小杂鱼多,饵入水过程中或到底后被鲫鱼、小杂鱼抢食,鲤鱼没有吃饵机会;一种是饵料对鲤鱼有一定的诱惑力,但还不至于让鲤鱼吃着顺口。

我又问是不是线组过大,鲤鱼的警觉性太高而不吃呢?黑冰教练笑了笑说,野生鲤鱼不比池塘鲤,虽然都有警惕性高的本能,但还是有很大区别。打个比方,野生鲤鱼是乞丐,池塘鲤是富商。野生鲤鱼尤其是水库鲤鱼由于生活在食物相对很匮乏的水域,食性相当杂,荤素都来者不拒,常常是在垃圾堆里找食物。

这时有人拿无论是商品饵还是自制的粮食饵去钓,无疑都要比他平时吃的食物高级,营养丰富得多,因此,野生鲤鱼此时的进食欲望比平常要高得多。而池塘鲤平时就养尊处优,吃的食物是高营养高蛋白,对一些粗粮兴趣不高。所以在用饵方面,钓池塘鲤比钓野生鲤用饵要讲究一些。基于这个来讲,线组有粗细要放在次要位置来考虑。

另外从警惕性角度来讲,鱼都是低等动物,智商远远比不上人类。虽然鲤鱼是鱼类中相对较难钓的,但并不说明它的智商比其他鱼高。在野外水域没有人钓过的地方,鲤鱼甚至比鲫鱼、鲢鳙都要好钓,其原因就是这些鲤鱼对钓组没有警惕性,是它们从未见过的包藏祸心的东西。

而池塘鲤,特别是反复钓放的池塘鲤难钓的原因就是对线组、铅坠的形状,对饵的形状、味型产生了记忆,一见到让它们上当受骗的这些记忆中的东西,马上产生条件反射,会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试探,一旦发觉危险便逃之夭夭。

黑冰教练从多次钓猾鲤的记忆中,搜寻出那一年在贵阳参加比赛的一次经历。之所以记忆深刻,是因为那个池中的猾鲤之猾让他大感意外。那次比赛初钓混养时,与往常一样,知道鲤鱼猾,为避免吃蛋,搓饵施钓主攻鲫鱼,兼攻鲤鱼。0.8号大线、0.3号子线。

但标相是轻微下挫,或摇晃,扬竿见空。于是怀疑是鲫鱼小,不好进口,改为拉小饵,此时信号比搓饵明显一些,但下挫时扬竿仍是空,再拉小一点,信号更明显,还是空竿,直至拉到饵刚好包住钩尖时,下挫后一个黑标,扬竿中鱼。

让他大感意外的不是鲫鱼,而是一尾1.5千克左右的鲤鱼,猾到仅吃比米粒还小的饵料的鲤鱼!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法炮制,40分钟里拉上20多尾鲤鱼,光荣地拿上1分。而全场吃蛋者占了98%。

反观他历次的野钓,却总是粗线大钩至少2号子线,1号新关东或7号伊势尼以上。饵料都是搓大团,越是水深揉得越死。别人在连鲫鱼都不上的时候,他却在鲫鱼窝子中连连中鲤,同去的钓友都感到很困惑。而他跟我讲的道理,却让我心服口服。与鱼对决,也讲究知己知彼。

首先他分析的是习惯野钓与习惯池钓的钓鱼人在野外钓鱼的特点。习惯野钓的那部分钓鱼人,总是想追求大小兼顾。在野外垂钓时,碰到鲫鱼想逮上来,碰到鲤鱼、草鱼、青鱼也想凭手竿逮上来,患得患失。用线组细了吧,怕大的跑了;用线组粗点吧,怕鲫鱼不吃,很尴尬。

而习惯池塘竞技钓的那部分钓鱼人,总想追求池塘中的灵敏度与数量,小钩细线,抛竿频率快,雾化快。不管水深水浅,饵料一定要松软,招鱼迅速,适口性佳。但最后的结果习惯野钓的钓鱼人收获往往寥寥无几,大的不多,小的也不多。而习惯池钓时到了野外,数量是可观了,但大多是白条、小鲫之类,大鱼除非是运气好能逮上一条两条,也很尴尬。

为什么是这个结果?那就是因为没有根据野钓的具体情况来定钓法、线组与饵料状态。野钓主攻鲤鱼,不要过分考虑饵料的状态,也不要过分考虑线组粗细大小。很多人谈到状态,就认为雾化快那就是状态,其实受竞技误导很深,揉得较黏何尝不是一种状态?水浅时调整得雾化快点,水深时雾化慢点;

钓小鱼时雾化快点,钓大鱼时雾化慢点,这是很浅显、通用的道理。竞技钓手到野外后,反而显得过于僵化,最后的效果是南辕北辙,也就不足为奇。野外钓鲤,就要采用能抗得住鲤鱼挣扎的线组与钩,想想野外逮一条鲤鱼也不太容易,跑了岂不更可惜,甚至还要丢线丢标丢钩,心理上的损失可谓惨重。

粗线大钩在保证中鱼率和得鱼率的同时,能钓到鲫鱼那是意外的收获,毕竟鲫鱼好比芝麻,鲤鱼好比西瓜,您是要西瓜还是芝麻?所以无论是喜欢野钓的还是喜欢池钓(竞技)的,到了野外想摆脱钓鲤不得鲤的尴尬,就要摆脱思想的束缚,大胆地把线组用粗点,把钩用大点,把饵揉黏点。

最后,黑冰教练具体谈了他在水库钓鲤鱼的经验。到一个陌生的水库,首先要确定哪里是钓鲤的好地方,也就是鲤鱼经常活动的水域。这个问题问经常到此水库的钓鱼人外,还可以问当地的渔民,其中当地的渔民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经常在水中捕鱼,哪里的地型如何,水有多深,鱼获量如何,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而且渔民懂鱼,长年的捕鱼经验积累,造就了他们辨别哪里鱼多、鱼大的本领。如果没有渔民,就问当地钓友。但有一些规律是可以参考的,比如2500克左右的鲤鱼往往生活在3~4米深的水域,2.5千克以上10千克以下的鲤鱼往往喜欢在4~6米深的水里活动。但水太深,鲤鱼就不去了,比如30米以下,就不太适合钓鲤。

选好钓位后,不要急着打窝。一到钓点和好诱饵后,一大团一大团往里扔是很不可取的,特别是手竿钓鲤的时候。既浪费饵料,也起不到效果。黑冰教练的做法是,选择一些粗颗粒的谷物饵料,然后适量添加一些浓腥略臭的饵料,但总体是要谷香能盖住腥。

线组是大号标加重坠,目的就是快速到底,绝不给小杂鱼或鲫鱼吃食的机会,到底就是鲤鱼优先吃饵。调好饵后,取拳头大一团,花20~30分钟左右陆续分小团挂钩抛入一个地方,在大约半个平方的水底设席款待鲤鱼。

这种打窝方法虽然慢,但效果很好,因为没有大饵抛入水发出的巨大响声,一切都在悄悄进行,一边打窝,一边诱鱼来,打窝与诱鱼互不干扰,和谐统一。越是水深,饵揉得越黏越死,不要担心鲤鱼不吃,想想这是比它平时吃的都要味美可口得多啊,它为什么不吃啊?

照样来了先吸散饵,然后看见大团就猛扑过去,驱散小杂鱼和鲫鱼,张嘴就来,很爽快的大黑标,扬竿就中。再借自己的粗线大钩,想跑?门都没有,除非是个头太大实在控制不住。

很多人在野外钓鱼时有个现象,就是钓着钓着鲫鱼时,突然来个大个鲤鱼,打个措手不及,断线断钩,丢标丢坠,手持鱼竿,一边回味着震擅的快感,一边咀嚼着痛苦的失落,为什么?就是没有分清主次。

钓鲫鱼时钓上鲤鱼那是意外,千万不要当回事,我今天钓的就是鲫鱼,用的就是钓鲫鱼的装备,跟鲤鱼无关。钓上是运气,跑了活该!反过来说主攻鲤时,要是跑了鲤鱼或根本钓不着鲤鱼那就不该,纯属准备不足、方法不当。

最近黑冰教练钓鲤很凶,一起去钓的朋友回来都讲,说他要钓鲤鱼就上鲤鱼,除非鲫鱼吃钩吃死了。别人想在水库钓鲫都费劲,他却放着半斤八两的鲫鱼视而不见,专在鲫鱼窝里钓鲤。

这一点,据他自己讲,是从一些野钓高手那里学来的。竞技钓手到了野外,也得向野钓高手学习。看来,钓鱼还真是博大精深的一门艺术,要想达到高的境界,那就得勤学苦练,没有别的捷径可走。

小钩细线遛大鱼的操控技术探讨


随着台钓技术的普及,钓友们所使用的鱼线也越来越细,特别是在钓鲫鱼方面使用细线更是为大家所认同,但是,一旦遇上了大鱼,尤其是超过线组所能承受的大鱼时,要想擒获它就要掌握相应的技术才行.

多年来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钓鲫鱼时,突然鱼停口了.接着鱼漂缓慢下沉,一提竿,鱼没动,而后领着线向前游去,眼看 着竿线被拉直,最后只有认倒霉,断线了事.什么8字法没用.为了战胜它们我认真的进行了分析,多次实践,终于获得了一些方法,现在就介绍朋友们.

其实方法并不复杂,只有两点:

其一,有经验的钓友都能在提竿的一瞬间就基本知道下面鱼的大小,2斤以下的鱼提竿后会跟着来,0.80.4的线组控制它并不难;如果提竿后鱼不动(感觉),那么它肯定在4斤以上,这时你必须要沉着,做好与之搏斗的心理准备,因为你的线组拉力值对付这么大的鱼已完全不足.只能运用技巧,耐心的与之周旋.有了这样的心理素质,才能正常运用操控技术.

其二,操控技术,我个人认为钓鱼必须了解鱼,无论什么鱼种,你对它知道的越详细,你就对这种鱼的钓技越好,可以这样理解,掌握了这种鱼的习性后,用什么样的钓法只是个手段问题,话说远了,但这是个提高钓技的有效途径.这里就是个运用鱼性来战胜鱼的技术,既利用鱼的应激性,就是通过合理的刺激使鱼在你控制的范围内,消耗掉体力,最终擒获.

提竿中大鱼后,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鱼主动阶段,大鱼中钩后不会马上回头游起来,它没有这样灵活,多数是在竿的作用力下向岸边游进一点,这是你的唯一机会,必须抓住,起身后退12米,这期间动作要轻,不要在竿上再加大力量,不要试图控制它,而是等它先起动.这一过程中始终给竿一个稳定的钓力.这段时间最多不过10秒,大鱼会凭借体力游出去,如果延岸游走,可稍加力把鱼向岸边带跟着它即可.

如果鱼向池心逃去,这时最为关键,应立即向右(左)倒竿加力,鱼受到你向右(左)的拉力的刺激时它会本能的想挣脱,而尽力向左(右)用力,这时就利用开始时争取到的一点距离,向水边靠近,同时顺势把竿向左(右)倒向水面,这样顺鱼的力量把鱼领回来,然后马上积极准备应付鱼的下一次冲击.

到鱼基本在你的控制之下就到了人主动的阶段,就是控制鱼在你的面前横向游走,如果有障碍物或空间不够就重施此法,比如,鱼向左游走,你想让它回头向右,首先向鱼的右侧加力,而后向鱼的左侧切换,它一定会回头的.如此往复直到遛翻.

抄鱼时最好有同伴,一定要抄鱼头,同时低竿松线,鱼会一头栽进抄网里,如果孤身一人,还有个办法;找岸边缓坡处,带鱼贴向岸边,鱼浅住后会最后一搏,在你向岸上用竿带的力量和鱼挣扎的力量共同作用下,鱼会自己跳上岸来,下面的事就是兴奋的心情了.

04年我最值得回味的就是在6月27日,在一野河中运用这一技术钓获的6.3斤野鲤;8月19日,在河叉中钓获的5.4斤野鲤,所用的主线都是0.8普通线,现在想起来还兴奋不已.

这里,我朋友们提供一个训练方法,就是找一个养殖池,个体在3斤以上的,用4.5米软竿,鲫鱼钓组,几次下来就差不多了.当然,超大个体还不曾成功过,只有期待鱼线的革命性突破

钓鱼编织线与火线的选用探讨


在如今的垂钓实践中,已有越来越多的钓友在试用编织线和火线做钓线。究竟编织线、火线有些什么样的特性,用他们做钓线有些什么样的利弊,是值得我们关注、探讨的问题。

我有一些实际的体会,又请教了一些朋友,对他们的特性和应用说得上有一些认识。

一、编织线和火线有些什么样的特性

多股编织线又叫辫线,是用美国杜邦研制的凯夫拉纤维编织的〔也有其他品种合成纤维〕,拉力很大,是尼龙线的510倍,结节强度是尼龙线的512倍。没有伸缩性,柔软,比重小,缺点是不容易沉水〔也有容易沉水的〕,很容易缠绕。

单股火线是和编织线一样的材料,由热熔涂复技术生产的,克服了编织线松散不沉水的缺点,但柔软性差了些。

 通常说的大力马,是美国一个品牌,以出产编织线、火线著称。

二、编织线、火线在钓鱼中的应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位朋友在野钓中对编织线、火线情有独钟,充分利用他们的优良的特性,爱不释手。他介绍的作法和体会是:

先说海竿钓鲫。使用竿梢极细(0.7毫米)的2.7米海竿,装100米1.5号拉力11公斤的编织线,3号依士尼钩。感觉是:1、反应异常灵敏,编织线极软、绝无钓线打圈现象、钓线笔直入水,并且编织线无弹力,水下的微小动作都如实的反映到竿梢,从30米开外4厘米左右的小鲫鱼也可以钓上。2、拉力巨大,毫无断线之虑,多次挂底轻松拉断鱼钩。3、中鱼感觉明显,扬竿后马上感觉鱼挣扎的力量(没弹力),竿梢随鱼的挣扎抖动。4、易远投,编织线特别滑,比尼龙线投的远,大概增加4分之一距离。注意事项:提竿幅度要小,类似手竿称鱼,不然光上鱼嘴圈。

再说手竿,选择0.4号火线做主线、0.2号编织线做子线〔或者用1号火线做主线,0.4号编织线做子线〕。水库钓鲫鱼,大小兼顾。因为没有弹性,手感超级好。火线沉水快、细、隐蔽性好,编织线更细、极为柔软、入口好。编织线做子线两钩缠绕但因其极软并不影响鱼吞钩,对比另一根竿子(名牌竞技线)没区别。提竿时注意,钓线拉直时鱼嘴基本就钩透了,不要用大力。开始不习惯可以选择软点的竿子,子线上用O型橡胶环。

但是,很多人试用之后,对其容易缠绕的缺点大伤脑筋。提竿稍重,双子线相互缠绕、子线与主线缠绕,难分难解,急死人。如果缠绕在身后树枝上,手又够不着,解又解不开、拉又拉不断,无可奈何。拉力大是优点也会变成缺点。遭遇大鱼,钓线不断,可能使鱼竿折断。挂底之后,如果鱼钩拉不断、拉不伸,如何是好。

究竟用不用编织线和火线做钓线以及怎样使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方法、习惯。只要能够克服他的缺点、利用他的优点,适合鱼情、水情,就可以应用而且会得心应手。如果不善于应用,不用也罢。

我在野钓中,喜欢用0.4号的编织线做子线,而且是单钩单子线,长度大约10厘米。由于单子线而且比较短,大大减少了容易缠绕的缺点。这样一来,就能够发挥编织线的优点。一方面,可以大小兼顾,钓小鱼时遭遇比较大一些的鱼不会断线跑鱼;另一方面,子线柔软,降低吞饵障碍,有利于鱼儿吞饵入口。除此之外,编织线绑钩处比较尼龙线要牢固得多〔尼龙线最容易在绑钩处折断〕;编织线不怕螃蟹夹、不怕鲶鱼咬〔所以也叫防咬线〕。

在钓鱼比赛中,没有必要考虑使用编织线和火线。

三、值得注意的一个新问题――编织线、火线是否影响上钩率

记得有一次,和一个钓友在一起钓鱼。同样钓饵,同一个钓点,他频频上鱼,我浮子不动。都是星漂钓组,唯一不同的是,我用的是编织线子线。可能问题出在编织线上。后来,我做了几次试验,双子线分别是编织线、尼龙线。有时,明显是尼龙线子线上钩率比较编织线子线上钩率高。有时,却又相反。

最近,看到一位钓友介绍的一个试验:同时用两把竿,分别用透明尼龙线和大力马作子线,在一个窝子里钓鲤,结果尼龙线的上钩率大大高于大力马线。

从上述一些试验,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有些时候、有些情况下,编织线、火线会降低上钩率。可能的原因,我想,可能是他们不透明、具有特殊气味,容易引起一些鱼儿的警觉,增加了吞饵障碍。当然,并非都是这样,有的鱼儿感觉不一样,没有戒心,对子线的柔软特别喜欢。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使用编织线、火线做钓线时,还要多一个心眼:此时此地,鱼儿对他们有没有亲疏态度――应该比较试验一下。

串钩钓鱼的技巧与灵活技术


串钩最大地优势是钩饵抛入钓点后,上中下三个泳层都有钓饵,可相应情况下施钓不同泳层地鱼类,虽然串钩地上述优点,但它也同其它钓法一样,容易受温度、钓饵、季节、气候等因素地制约,使鱼吃钩变缓或无鱼咬钩,如何改变此种状态,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先做窝子后钓鱼

串钩钓鱼不象炸弹钩那样,可边钓边诱,即使眼前鱼咬钩地频率差,但鱼也会因钓点有饵越聚越多,串钩钓地优势很多,但却无法避免诱鱼效果差地不足,特别是面大鱼稀地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施钓串钩,就必须抛饵做窝。虽然有人不用做窝,抛对了地方,照样有鱼咬钩,但这种现象往往会持续不了多久,就会出现断鱼。原因是钓点内无饵诱鱼,仅凭着钓钩上地那一点钓饵是不能诱聚和留住钓点内地鱼。

还有一种可能是温度地变化,使水体出现明显地温差,鱼儿地趋温改变了鱼地泳层。当然,鱼不咬钩地原因还与钓者运用地钓饵有关,但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必须先将鱼儿诱聚在钓点内,才能改变鱼不咬钩地状况,因此诱鱼是必要条件。钓者可在串钩钓组下加挂炸弹钩,相应情况下运用两种钓组,边诱边钓,诱钓合一。钩上可挂蚯蚓、白虫等虫饵,也可用商品饵可充分利用商品饵地物理特性特点,钓饵荤素皆有,针对不同食性地鱼类,以满足不同种类鱼地嗜好。

二、早晚架竿有区别

鱼类有趋温地习性,早晚多栖息在水体地底部。早上施钓串钩地话,钩饵越接近水底,鱼咬钩率越高,随着时间地推移,日照地加强,鱼会追温上浮,这时,如果能将钓竿加高少许,把处在较低地钩饵略抬高少许,即使鱼趋温上浮,钩饵还是能处在鱼地视线之内,而杜绝因施钓水体太浅和钓竿支架过低而造成泳层相错(即钩饵与鱼不在同一个高度),而影响到鱼地咬钩,钓者在无鱼咬钩时,可根据所钓水域地深浅,来改变支架地角度,尽量使钩饵接近鱼所浮起地泳层,便于鱼地发现,提高鱼地咬钩率。

三、料对路获鱼多

串钩钓既可用素饵,也可用荤饵,根据两种饵上鱼地情况,优选出鱼所偏爱地钓饵,加大或增强钓饵地香、甜、腥地浓度,激发鱼地食欲,促使其咬钩。如果鱼对钓者地两种饵都感兴趣,钓者应择定简单快捷地钓饵,以免因挂饵而耽误时间。

四、备串钩先挂饵

串钩钓是件很有趣地事,当然烦人地就是穿挂钓饵。如果一个人守钓三支抛竿且在鱼讯尚可地条件下,就会顾此失彼,甚至忙不过来,因此,钓者应事前有所准备,多备几付串钩,在有空闲地时间内,可将串钩地饵事先挂好,有鱼中钩或换饵时,换上事先挂好地饵就不会手忙脚乱。

五、死饵变活最招鱼

由于抛竿钓串钩地最佳季节,多在温度较高地春夏末和秋末地这两个时段。这两个季节地共性就是早晚温差大,在天气晴朗,有日照时,很容易形成较大地温差,加之水体中地浮游生物和藻类丰富,鱼类多处在饱腹状态而食欲不佳。因此,常会出现鱼咬钩迟缓和不咬钩,即使钓饵出现在鱼地视角范围内,如果钓饵不是鱼类地喜好食物,鱼地咬钩频率会很低,特别是抛于钓点中不动地钓饵对鱼地吸引力大打折扣。如果钓者可以将死饵变活饵,将静态钓法,变成动态钓法,可以激起鱼地食欲,从而达到多钓获地目地。

钓鱼子线的长度与钩距距离的探讨


在垂钓活动中钓具中的竿、母线及子线、浮标与饵料等都是将鱼征服的利器,是池钓相当重要的钓具之一。要将散于各方的鱼群诱集过来,并让它难逃钩上佳饵的致命吸引力,一份有独家配方的猛饵,是决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鲫、鲤鱼为例,当鱼群靠近之后,侦测鲤鱼刁钻的鱼讯,就必须靠灵敏的浮标来完成它的神圣任务。当鱼上钩之后,一把顺手的钓竿,不但可以抵消鱼的拼斗力道,还可以让你便于操控。可是,在和鱼做第一时间接触又卖力相搏的,却是站在最前线的母线与子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鱼短兵相接的子线。因此,钓友应该对子线的使用多费一番心思,你就拥有了比别人更接近成功的机会。

一、子线的选择

1)一般子线的选择,结节拉力是第一个要件。

拉力值大的高级线,可以使用较细的线径,而拥有相同的拉力值。这样就可以增加你中鱼的机会。因为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较细的线,一定比粗线有较好的钓况。

2)透明度高而曲折率低,也是相当重要的条件。

虽然,鱼的智商没有钓友高,但是,透明度低而有反光的钓线,其所产生的阴影也较大,会让鱼有异物感而提高警觉心,就会降低它们就饵的意愿。

3)柔软性也是选择子线的一个重要条件。

较柔软的子线,会让饵的下沉显得比较自然。在福寿鱼啄饵的时候,会因为子线的柔软而没有戒心,可以有效地提高中鱼的机率;不会卷曲与切水性大、无吸水性,同样是高级钓线的必要条件之一,有了这样严格的要求,你才可以找到一盒最佳的子线。

二、子线的长短问题

子线到底必须使用多长才标准?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几乎每一个甚称为高手级的池钓钓友,都有他们一套行得通的道理。就是因为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理论,才让初入门的钓友感到雾煞煞!

虽然,俗话说: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但是,天底下的每一样事情,都有它的差异性与共通性。以池钓所使用的子线来说,它的长短也有一定的共通性!除了你是使用速钓法之外,一般池钓都是使用较长的子线。

因为速钓法是真的和鱼短兵相接,这种钓法除了要用较短的子线之外,它的子线也相对比较粗。在鱼啄饵的时候,子线能够立即站起来,让浮标传导讯号更快捷。所以,速钓法所使用的子线只要一条5公分,另一条7公分就够了。

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子线越长它就越柔软,越软的线使饵在动的时候,会显得比较自然,鱼的警觉心自然就比较低,可以让它们放心地将饵啄进口中。而且,比较柔软的子线,在鱼刚刚开始啄饵的时候,不会立即在浮标上造成假讯号,让钓友在判断鱼讯时少产生困扰。当然,依据这个理论,子线越长,其柔软度就越高。但是,太长的子线,会造成你在抛投时的困扰。因为两团饵在空中会打转,经常会让子线缠在一起,子线很快就因为卷曲而必须立即更换了。

说了老半天,那么,到底要使用多长的子线才算是标准呢?不过,笔者说过,所谓的标准,只是一般钓友最常用的状况而言,并不是每个PRO级钓友都是如此使用的!一般钓友最常用的长度,大约15-20公分左右,以这样的长度,其柔软性够,抛投时也不会造成经常缠线的不便。当然,池钓的子线,都是一长一短的,如果这两条子线一样的长,抛投一定会落在同一点,鱼在啄饵的时候,很可能两条子线都在动,结果在扬竿作合时,反而变成两枚钩子都落空的情形。所以,一定要让两枚钩子分开,才不会有这种让人败兴的情形。

三、两枚钩子的距离要多大呢?

根据无数高手级钓友的实际经验,两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有2-3公分左右的距离。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调校浮标的时候,都是调成短子线的饵刚好是触底,而较长子线的饵,则是横躺在池底。

如果两条子线的距离太短,虽然,两颗饵不管是哪一个先行溶化,都不会有浮标上浮而产生误差的问题。但是,它就会和两条子线同样长的情形一样,造成扬竿作合的困扰。不过,若是两钩的距离太大,如果是长子线的饵先溶化,则会因为其饵重已经消失而使浮标上浮,如果你误判这是鱼来啄饵的鱼讯,就会落得扬竿落空的下场。

所以,最适合的两钩距离,就是大约在3公分左右[一个半钓距],若是短钩先无饵当然没有浮标准确性的问题,即使是长钩先失饵了,浮标也只是上浮一目至一目半而已,对于鱼讯的判断,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不管你使用的是什么号数的子线,都要将绑有双钩的子线对折,两钩的距离调整成约3公分左右,再将最上端所形成的小圆孔,挂在子线收纳盒的小圆柱上面。

以相同的方式、手法绑好钩子后,挂在子线收纳盒的圆柱上,你会发觉,每一条子线都是差不多一样的长,这样你在更换子线之后,你也不用重新调整浮标的目数。成都两个竞赛垂伦池、西河鱼场对象池再用子线长短与钩距粗细就存在反差,因为水深度与鱼的密度都有所不同。

由于鱼的钓况与就饵的意愿都会有所改变,只有一种号数的子线,无法应付多变的钓况。因此,你必须准备多种不同号数的子线,以上述的方法绑好钩子,再放在子线收纳盒内。相同号数的子线,挂放在一起,做上不同的记号,这样你就可以权衡各种不同的钓况而正确选择子线了。

四、十种情况下子线的长短规律

一:根据鱼的大小情况:鱼小则短;鱼大则长。

二:根据鱼的滑口情况:滑口则短;生口则长。

三:根据鱼的咬钩情况:速度快则短;慢则长。

四:根据鱼的泳层情况:水面则短;水底则长。

五:根据池塘水深情况:水深则短;水浅则长。

六:根据池塘喂饵情况:颗粒则短;麸类则长。

七:根据池塘肥瘦情况;水肥则短;水瘦则长。

八:根据池塘走水情况:走水快则短;不走则长。

九:根据池塘饵重情况:饵料轻则短;饵重则长。

十:根据天气(季节)情况:夏天则短;冬季则长。

手竿双钩与单钩钓鱼的选择探讨


有钓友问:现在使用手竿的人大多选用高低双钩的配置,这种组装钓组的方法到底有何优点?与采用并列双钩有什么区别?现在大家用手竿都是配双钩,这位钓友说他也是使用双钩,有时一只钩子被拉断只剩下单钩,因嫌麻烦未换钩,就用单钩垂钓,结果照样上鱼,与用双钩比显不出很大的差别。那么这单钩与双钩究竟谁个好?

高低双钩与并列双钩

据我观察:手竿配钩现在好像已形成一种模式,不论是竞技钓还是休闲钓,也不论是钓大鱼还是钓小鱼,他们组装的钩除脑线长短不同之外,大都拴成高低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低钩的适应性很好。

的确,高低钩在多年前传入大陆地区之后,在使用得当的情况下,的确显现出了优势。现在休闲钓友中不少人也是使用这种高低双钩。有一次我问旁边的钓友为什么使用这种高低,它有什么优点?这位钓友说,大家都这么用,他也就比葫芦画瓢这样用。他还说有几次他试着改用两根脑线一样长的并列双钩,上鱼的情况与高低钩无甚区别。后来只是看到大家用的都是高低钩,他带调侃地说,他也不要破坏这规矩,所以还是常用高低双钩。

有些竞技钓爱好者对这高低钩使用得十分娴熟,能将漂坠钩饵这几方面匹配得很均衡,使高低钩的长钩着底,短钩似沉似浮接触水底,鱼过来吸食,扯动钩饵,破坏了这种平衡,浮漂马上就有反应。这种配置方法非常灵敏,就是饵团的软硬大小都与漂相有密切关系,这也是许多竞技钓手的绝招。我们不少休闲钓友虽然也在使用这种高低钩,但远达不到竞技钓手那样的水平。

因为休闲钓友在垂钓过程中由于只注重获得健康与快乐,他们在钓具的使用上、在钓饵的选择上加入了许多随意,使高低钩很难发挥它应有的功能。例如高低钩两钩距离的长短、钓饵大小软硬的不同,都会使这种钩失去应有的作用。当然,有一点是可能肯定的:休闲钓友使用这高低双钩虽不及竞技钓友掌握得那么好,但照样能钓上鱼来,也就是说休闲钓友使用这高低钩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在过去,传统钓中有双钩等长的短脑线配扁担坠钓组,就是用一长3-5厘米的铅片作扁担,又是双钩的支撑物,可将两钩分开。以前有些老钓手将漂坠匹配得很好,使钩饵正好贴近水底在当年是一款不错的手竿钓组。现今由于时兴长脑线,不少钓友也将扁担钩的脑线加长,使之成为脑线等长的并列双钩,据几位使用者说上鱼效果不错,与高低双钩无甚区别。只是由于脑线长,有时会现两线互相缠绕的现象,有人就在脑线的顶部加一小塑料软管,套在脑线上,能将两线分开。

单钩与双钩

用单钩垂钓是传统钓中很重要的技法,现今在很多场地钓也只能使用单钩,如钓草塘中的草洞草缝,钓荷塘苇茬及冰钓等都只能用单钩,如用双钩一钩中鱼后另只空钩会东钩西挂到处惹事。在湖库及养塘等处钓亮水,不论多少钩都不会有挂钩之虞。

现在用双钩的人多了,大家也都认同使用双钩。我个人在使用中的体会是用单钩和双区别并不大。

有钓友也有这样的经历:使用双钩时其中一只钩被扯掉,没有替换的双钩,就用单钩垂钓,还是能钓上鱼来,与用双钩时无明显区别,更不会是2:1的比例。当然双钩还有另外一种优势:在鱼多的地方会出现一竿双鱼的情况,这会使钓鱼人非常开心,有些人还会将这欢乐的双飞久久地记忆在心怀。

不过用双钩也有烦心的时候。如用双钩钓上一尾千克左右的大鱼,一只钩被鱼吞人口中,另只钩随着鱼的摆动在鱼身体四周乱晃,如果钩在鱼的硬部位,会起到双保险的作用;倘若它挂在鱼的尾部,这麻烦就来了,鱼的前后各有一只钩,牵动钓线时鱼儿会横在水中,增加重量,给遛鱼造成困难,甚至会断线跑鱼。这就是事物的两个方面。

关于用钩的事,介绍了一些情况,究竟喜欢哪种,任钓友选择。

发酵“剩余”饵料的诱鱼效果探讨


在垂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开好的饵料剩下的情况。很多钓友习惯在收竿走人时,将剩余的饵料尽数抛到水里,一方面可减轻辎重,另一方面也有给鱼尝些甜头,留点福利之意。

其实这种做法一方面容易污染水质,同时也是一种浪费。其实,剩余的饵料,稍微发酵后再利用,可以起到很好的垂钓效果。

但为什么稍加以发酵的旧鱼饵加上新饵,在垂钓中能引起极快、极好的诱鱼效果呢?原因有这样三个方面:

1、首先是因为旧饵实际上是为钓对象鱼精选配制的饵料,它经过稍加发酵,是将混合了的各种饵料再进行化合,如果说原调配的饵料是物理上的混合,那么,经过发酵则是将这些混合饵料进一步的化合(近似化学作用)。精选几种饵料的混合调配,与进一步的化合(化学反应),这两者的香气与味道,既一脉相承,又增加了类似酒香与甜味。

2、显而易见的是,稍加发酵的饵料,在原有配制的饵料香、味基础上,发酵出了新的类似酒香和甜味。但这不是一般白酒的香气与一般蜜糖的甜味。而是从原配制饵料香味基础上产生的类似酒香与甜香味(旧饵料稍加发酵后的诱鱼奇效也正在于此)。

比如原配制的是一款腥香味的饵料,稍加发酵后则散发出腥香酒味和腥香甜味。如配制的清香型饵料,稍加发酵后则散发出清香酒味和清香甜味,这与加白酒和蜜糖调配是很不相同的。尤其是剩饵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相当于游离氨基酸所呈现的鲜味,掺进新拌制鱼饵中有如味精。

3、稍加发酵,是指旧饵料在经过1到2天或低温情况下数天发酵,当能嗅出酒香和甜味时即可放入冰箱冷藏,防止长久过度发酵变酸、变苦、糜烂。

新配置的饵料与发酵过的旧饵粉1:1(亦可采用新配制的饵粉1份、发酵过的旧饵粉1份、原塘颗粒饵粉1份,三者混合)搭配糅合,以达到既保证原饵料针对所诱对象鱼的风味,又能达到充分发挥旧饵料发酵生成的微酒香和微甜味,再加上原塘颗粒的习惯性口味。

最重要的是这种在原饵料特点上发酵而成的微甜酒香味,对于所要钓的对象鱼而言,似乎具有超常的特别诱惑力,且在水中能快速扩散。这大概就是钓得快、钓得多的根源吧。

竞技钓鱼的浮漂选择探讨


在竞技钓法中,浮漂永远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纵观钓鱼论坛有关浮漂的讨论争议也是最多。对不少钓友来说,如同云里雾里。

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随着竞技钓法的不断深入,浮漂的选择使用越来越受到钓友的关注到是不争的事实。

在当今钓界浮漂的制作格局已被打破,传统的达摩、王冠不再统领天下,漂型越来越多,功能越分越细,但无论怎么分,万变不离其宗 。

归纳起来现在经常使用的竞技用浮漂大体可分以下几种:

长脚短身硬尾、短脚长身硬尾、短脚长身软尾、短脚短身标等等。

短脚长身硬尾:适合鱼情最广的标,翻身快,稳定性好,就是钓友们常说的可以一只浮漂打天下的漂型。

长脚短身硬尾:适合抓行程,接口,轻口。

短脚长身软尾:适合口乱。滑的情况下使用

短脚短身标:适合钓浮,用于钓快鱼 。

这些浮漂都是经过发明者深思熟虑,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的定型产品,从制作的出发点上看,其性能特点一目了然。面对如此众多的浮漂,钓友如何选择?拥有全部?显然不现实。

且不说其昂贵的价格承受不起,即使不差钱在使用上也难以做到每款必用,用而必熟。对一款浮漂的性能。语言不能做到心知肚明会让你在实战中思维混乱,举棋难下。所以应该本着实用的原则选择浮漂。

每支漂的语言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套漂中不同的型号所反映的动作也是不一样的。能够熟练的使用好这些浮漂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些漂中要优先选择使用通用号,即主打漂。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只有让浮漂真正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才能感受到它的精彩。(个人见解,求同存异,仅供参考)

浮漂的浮力与调漂技术分析


经验丰富的钓鱼人都知道,在钓鱼的时候,鱼漂就像钓鱼人的眼睛,所以鱼漂的重要性是非同一般的,钓鱼人想要有好的收获,需掌握以下调漂技巧:

(A--B)挂饵以后漂尾下沉的距离

从水面上看,露出水面漂尾目数不同。从水面以下看,漂尾排水体积不同,或者说钓目时比较调目时增加了浮力,就是AB段所产生的浮力,AB段浮力姑且叫做目差浮力,即调目钓目的差距产生的浮力。

另外的不同是调目时无饵,钓目时有饵,钓浮时双饵悬浮,钓底时双饵完全或者部分卧底。

(A--B)为负数即是浮力减小:

1、双饵悬浮调平水;

2、双饵调平水钓两目,浮力减小,地面支持力增加;

3、空钩调目;

4、钓目比较调目大,双饵受到地面支持力作用。

5、钓目更加增大,双饵卧底,子线弯曲,坠子轻触底,钓跑铅。

总之目差浮力为负,浮力减小,地面支持力增大,目差越多卧底越多,地面支持力越大。

漂相的认识与影响因素的探讨


漂相,即是浮漂反映鱼讯的动态形式。真实的鱼讯,反映到鱼漂(立漂或星漂)有很多种不同的动态形式,最基本的是上送与下沉两种。上送与下沉有不同的速度、力度和幅度,又演绎出很多种形式,例如,有速度有力度的下顿,鱼漂全部沉入水中的黑漂(闷漂),大送漂,小送漂,领漂,颤漂,点漂,等等。为何有不同的漂相,种种漂相与哪些因素有关?对这一问题多一点认识,对提高钓技和增加钓趣,大有裨益。

笔者认为,漂相与线组结构和状态、水情、鱼情、天气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联性。

一、漂相与线组结构和线组状态

在悬坠钓法中,下顿的漂相主要出现在钓灵之中。当钩饵轻触底时,鱼儿俯身吞饵,钩饵向上移动,漂微微上拱;饵钩过唇,鱼口吻的钳位作用使子线获得一定的张力,从而给线组主体一个向下的作用力。由于鱼吞饵具有瞬时冲击力的特性,所以,线组的鱼漂表现出有力的快速的下顿。下顿的幅度与漂体大小和漂尾粗细有关。漂体小,漂尾细,下顿幅度大。但在钩饵卧底时,难以表现出这种瞬时的冲击力。子线弯曲程度越大,越难以表现出下顿,而以送漂或黑漂居多。

星漂沉底钓组,子线(脑线)长短与漂相有一定关系。子线较长(例如大于8厘米),多为黑漂;子线较短(例如3厘米),多为送漂。通心坠(孔径大于1毫米)基本上表现为黑漂。

星漂沉底钓组,超轻坠(坠重小于0。2克)多表现为匀速的送漂或黑漂,而重坠(坠重大于1克),多出现间断的点漂。究其原因,坠较重时,吞饵障碍较大,鱼儿不敢贸然吞下而是吞吞吐吐(弃之可惜吞之又怕),所以出现点动漂相。钓者只见漂点动,抓不住恰当的提竿时机。遇到这种情况,可考虑改变坠子重量,降低吞饵障碍,改变漂相,易于提竿中鱼。

钓饵的种类及状态,也影响漂相。蚯蚓饵产生的漂相最为明显。鱼儿含蚯蚓后,无论送漂与黑漂,幅度都比较大,易于观漂与提竿。如果是小粒面饵或商品饵,漂相幅度较小,观漂提竿需要抓住时机。鱼儿口腔小,而饵团偏大,难以吞进,也容易形成点动漂相。

二、漂相与鱼情、水情

 1)鱼的品种及大小

鱼的品种、大小不同,漂相也会不同。鲶鱼、黄颡口腔大,吞饵猛(甚至吞入胃中),贴底游动,稳稳黑漂。草鱼边吞边拖,也以黑漂为主。当草饵的长度较大时,草鱼不是一口吞下,而是逐段吞食,所以见黑漂提竿宜迟不宜早,提早了容易脱钩。最好数一、二、三再提竿。

沉底坠钓大鲫鱼、鲤鱼时送漂居多。个头大的鱼,吃食斯文缓慢,俯身吞饵,抬头平身,钩饵向上移动的幅度就足够大,表现在漂上是大送漂。小鲫鱼个头小,抬头平身钩饵位移小,送漂幅度自然小一些。

麦穗鱼,口腔小又有快速游动快吞快吐的习性,含着饵料的边缘迅速拖走,又迅即吐弃。小白条,口腔虽大,也是飞快游动,快吞快吐。漂相为急速下沉或急速上送或上蹿下跳,速度变化大,快拖(快送)快停,拖拖停停,力度却小。提竿白忙乎,十有九空。遇到这种情况,除采取一些避开小杂鱼的措施外,更要耐心和细心,从杂乱的信号中,细辨有效鱼讯。时间长了,练得多了,小杂鱼和鲫鱼的鱼讯是容易区分的。鲫鱼的漂相,比较而言,一是比较沉稳缓慢,二是漂的移动速度比较均匀。

虾、蟹的漂相不象小杂鱼那样急促,而是十分轻微徐缓地平移。

2)不同钓场的不同鱼情

不同钓场具有不同的鱼情。鱼池中的高密度的饲养鱼,抢食凶猛,表现出的漂相与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的漂相有很大的区别。前者下顿十分明显。在标准池中或一般的养鱼塘中垂钓,多是抓住鱼吞饵的第一时间提竿,钓口动漂,即鱼儿口一动,见下顿就提竿。下顿,表明钩饵己经进入鱼儿口腔。快速提竿,快速上鱼,正符合竞技比赛的要求。在鱼儿密度很高时,漂下沉过程中就有鱼接口,因此鱼漂下行中的任何异常变化(站立迟缓、站立时间稍长、下降加速、停顿、上顶)都是有效鱼讯。谁的钓组调整得好,谁识讯如神,谁动作干净利落,就是技高一筹。

在自然水域垂钓,由于野生鱼抢食不猛,警惕性较高,吞饵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有个吞吞吐吐的试探过程。一口吞下而且坚决不吐的情况较少,钓口动漂不怎么现实。比较实在的还是钓体动漂,即在鱼吞饵入口后抬头或游动的第二时间提竿。这时,漂相己经不是一顿,而是比较匀速的下沉或上送或领漂。这样的漂相,可以确认钩饵正在鱼儿口腔之中。还有一点要提及,自然水域中小杂鱼多,如果见漂动就提竿,恐怕累死不讨好。

不同的鱼池,不同的自然水域,鱼情千差万别,漂相没有固定的模式。

即使在同一鱼池同样品种同样大小的鱼,鱼情也未必完全一样。有的鱼抢食凶猛些,有的鱼斯文些;有的鱼横向拖饵,有的却向上游动。

 3)不同的水情

水的肥瘦、深浅、清浊等也影响着漂相。肥水中鱼儿无饥饿感,吃食轻微,鱼漂动作较小。而瘦水中鱼儿较饥饿,吃食较猛,鱼漂动作的速度、力度和幅度较大。在浅水或清水中鱼儿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一边吞饵一边注视着周围环境的敌人,匆忙进攴,迅速逃离,黑漂较多。深水或浑水中,鱼儿不慌不忙,从容不迫,送漂偏多。

三、漂相与天气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阴晴风雨,也影响着漂相。气温适宜,鱼儿游动活跃,鱼漂动作幅度大,黑漂送漂都会出现。气温、水温、气压等的变化,可导致泳层上移。鱼儿吞饵后往上游动,容易产生送漂。气温、水温很低或气压低或温度太高,鱼儿懒游动懒开口,漂相动作轻微。例如隆冬季节,很难看到大幅度的黑漂或送漂,能够看到鱼漂的轻微动作就很不错了。沉底坠钓法,水温较高上送居多,水温低下沉较多。

四、漂相与钓鱼

1)认识漂相的多样性及原因

漂相的多样性,决定于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前述的一些影响漂相的因素是可以认识的,但要注意,实际上不是只有一种因素起作用,而是很多种因素都在起作用。因此,在垂钓过程中,认识漂相要分析方方面面的影响,要找出决定某种漂相的主要因素。正因为多因素的影响,漂相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在气温较高时,草鱼也会送漂,鲤鱼、大鲫也会黑漂。鱼个头较大抬头有力时,较重的通心坠也会送漂。

特殊的漂相总是有特殊的原因。最近一次野钓,笔者在马家坝上、下两个石河堰钓鲫。鱼个头差不多,同样的气温、水温,同样的钓组、钓饵,上堰的鱼多送漂,下堰的鱼多黑漂。怎样解释呢?我注意到上堰无小白条,而下堰小白条很多。由于小白条抢食凶猛,影响了鲫鱼的吞食习惯。为了争食,下堰鲫鱼改变了斯斯文文的习性,快抢快走,产生了黑漂这种漂相。

2)调控漂相因时因地因鱼而变

影响漂相的某些因素例如天气、水情、鱼情难以改变,但某些因素例如钓组结构与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因而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漂相。调控漂相的一种情况是使漂相变得很有规律,以便观察和把握。例如,改重坠为轻坠或超轻坠就可能改点动漂相为黑漂或送漂。如果喜欢看送漂,星漂沉底钓组子线可调短。悬坠钓法采用钓钝的方法或在子线上加小坠的方法(小坠离钩约3厘米),也容易产生送漂效果。如果喜欢看黑漂,星漂沉底钓组子线宜长或采用通心坠(孔径要大些)。

调控漂相的另一种情况是,使漂相的幅度增大,便于观察和把握。例如,隆冬、早春季节,气温低,鱼儿吃口很轻,悬坠钓采用小漂、细漂尾、钓灵,可增加漂相的明显程度。星漂沉底钓法改轻坠为超轻坠,将浮子大改小、多改少,或由沉底坠改为悬坠,也可增加漂相的明显程度。

3)看漂相与提竿因时因地因鱼而变。

前己述及,鱼池和自然水域垂钓,观漂和提竿的方式方法似应有别。秋、夏和隆冬季节,观漂和提竿也应有所不同。隆冬季节,悬坠钓要看小漂,即看漂尾一目、半目甚至半个黑格的位移,星漂超轻坠沉底钓组注意力要集中在水面下浮子的细微升降。

漂相的形式有多种,漂相的幅度、力度、速度有差异,但提竿时机的把握还是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例如钓体动漂。鱼儿含钩饵于口中,或抬头或游走,鱼漂的移动(无论向上、向下、斜向,无论快慢,无论幅度大小)有连续和匀速的特征。抓住正在进行的连续匀速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竿,十拿九稳中鱼。大黑漂大送漂容易把握,而看小漂有一定难度。虽然小漂的幅度小、速度慢、时间短,但在小幅度里、在短时间里也包含连续匀速的正在进行移动的过程。眼、脑、手配合,去抓住正在进行的过程,需要多多练习。

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千变万化,漂相并非上述那样简单和规范。所提供的仅仅是一般的情况,仅供参考。错误之处,欢迎指正。

搓饵底钓鲫鱼与浮钓的探讨


当气温高至30℃,西或西南风,无论池塘、河道、湖泊,中午时分鱼是很少咬钩的。于是有了西南风,钓两头的说法。然而,此说仅限于坠钩平底和坠钩一体的朝天钩、星漂钓组。在铅坠呈丸形、枣核形、圆柱形而不能任意调整其重量的时候,只有除去铅坠才能变底钓为浮钓,但没有铅坠钩是抛不远的。另外,浮钓的对象比较单调,也不容易集中,除了白鲦和草鱼能集群外,是不太容易钓到鲫鱼的。

悬坠钓组可以用修剪铅皮和更换鱼漂来调整钓棚,下层无鱼改钓中层、上层,利用钓棚变化,西南风照样有大收获。7月3日,是今年第一个高温天气,最高温度34~35℃。中午,我在一密度很高的池塘搓饵钓底。

按常规,搓大饵连抛5竿后,搓小饵肯定能钓上鱼来,可是今天不行,不管是大饵、小饵,腥的、香的,抛钩20余次,连鱼星也难见。过去,鱼不咬钩的情况也遇到过,但总不会一点进窝的迹象也没有啊。显然今天的鱼不在水底,但也不在上面,因为只偶尔见到远处水面有鱼绽出的水花。

底钓不咬钩,水面少见鱼,原因可能只有一个:鱼在中层。于是,我把3号硬漂尖鱼漂换成软漂尖的孔雀翎6号,调两钩无饵漂示竿全部露出水面,又把适合底钓的纯香饵换成松散性较强、味感偏淡的基础饵。

然后,搓一饵抛钩,压水后测得一饵的重量相当于3目浮力,再连续压水两次,看到残饵还能把漂尖压下1目。这样两钩搓饵,下沉到位漂尖应该露出水面1目,但不能保证每次搓饵都是一样大小,所以在大饵把漂尖压得看不见时,可以通过压水把饵溶化掉一部分,漂尖就露出水面了。从底钓到浮钓,钓棚设定在什么深度,是在试探中得到的。

这里的水深2米,鱼在水的中层可抛弃下层,直接钓半水,其区间约在0.7~1.5米之间。因为如果有鱼的话,1.5米以下的下层在底钓溶散了那么多钓饵后,至少应该有一部分鱼会在离底5~30厘米的位置上截饵,没有这个动作,鱼肯定在上面。

从水面到0.7米深度称为上层,在天气闷热的时候,这一区间聚鱼最多,是钓浮的理想深度。但今天不同,风力3~4级,人热得汗水直淌,可是水面波纹不断有鱼活动,说明鱼不需要上浮太高就能获得足够的溶氧。钓半水还是钓上层,可以根据鱼在水面活动的情况来确定。

天气闷热,微风而水面平静时能见到水花频现,说明鱼上浮较高,可钓上层,反之,应钓中层。天热,但不觉得闷,风较大,水面波纹起伏,则上、中层都有鱼,抛钩远可以钓浅一点,如5.4米竿的钓棚可设定在0.4~0.7米;3.6米竿抛钩近,钓棚要适当加深,可钓0.8~1.2米。但有些情况,如水温高、密度低、鱼种杂、鱼在哪个水层从迹象上看不出来,钓棚的设定应该以鱼讯出现在某个深度的频率为依据,而且找到了也不能在一个深度上钓得太久。

因为钓饵的下沉是一个不断溶散的过程,它可以把上面的鱼往下引,也能把分散在同一深度上的鱼集中起来。如果两饵到位后继续溶化,也可能把已经聚窝的鱼往下引。所以,当一个深度再没有鱼咬钩的时候就得重新选择钓棚了。前人总结的西南风,钓两头,是因为明知鱼上浮也不能让坠钩平底的钓组去适应它,所以只能利用早晚两头鱼还没有上浮的时候去钓它了。

不难理解,鱼的上浮是由水温增高引起的被动行为。可是我们更发现,追随着鱼饵的溶散,下层生活的鲫鱼会主动上浮,而且在冬天水温极低的情况下也是这样。所以,坚持鲫鱼底钓不是好办法,正确的方法是从底钓到浮钓,哪个层面上有鱼就把钓棚设定在那里。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钓鱼比赛的饵料与技术经验探讨》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技巧与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