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水深。

进入冬季之后,鱼是一天比一天的越来越难钓了,尤其是北方,随着气温的走低,河边没有了昔日热闹的景象,只有枯黄的野草和落叶后的树枝随着西北风在摇曳,不过透过树林的间隙还是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几位坚强者在水渠边杨杆垂钓,走进观瞧鱼护里尾数不多,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们钓鱼不是为了鱼,而是因鱼而娱多么好的心态呀!为了快乐而垂钓!为了娱乐而垂钓!为了好生活而垂钓! 也许你要问好心态与钓多深的水有关吗?您别着急,请听下文。

一位酷爱垂钓的刘姓老者是我的邻居,我们常常一起结伴而行,刘师傅长我几岁,但垂钓技术也是师傅级的,我们不但是好鱼友,更是相互学习的好师生,此文我就刘将师傅的一次初冬垂钓经验介绍给大家,前提是有个好心态,稳定的情绪才能遇事不慌,用经验获得好鱼获。

记不清是那天了,只记得是初冬的一天早晨,当时温度很低,只因昨日下了一天的小雨,气温一下子就降低了有6--9度,触摸河水很凉,但就是这样一个不利的天气,刘师傅依旧鱼获满满,相比之下,周围其他人的鱼获寥寥无几,我也是听从了刘师傅的建议,才后博齐发,最后鱼获超越了刘师傅,事后刘师傅幽默地说:下次什么垂钓方法也不告诉你了哈哈!

我们俩垂钓的位置是六排干水渠西侧100米左右。

我选择的位置是5.4米鱼竿,水深2米,4.5米的鱼竿水深1.5米。 刘师傅选择的位置是4.5米鱼竿,水深1.5米,3.6米鱼竿水深1.3米。

我们俩之间相距大约有二十米,鱼窝和垂钓饵都一样,但截至到中午刘师傅的鱼获好于我的鱼获,他大约钓了有二十几尾,并且单尾都在二两以上,而我的收获鱼小,尾数只有十条左右,差距有了,原因不明,不服输的我不耻下问,中午时分利用吃饭时间细细地请教刘师傅,从中受益匪浅。

下面就将刘师傅的叙述讲给大家听:

深秋和初冬的交汇期,日照时间只有7--8个小时,风向一般是西北风,最高气温只有十度上下,清晨温度只有3-5度之间,此时的水温一般在零上5度左右,手感很凉,水很稳定,水的质量较好,一般显弱碱性,属于偏瘦水,鱼窝采用浓腥味的红虫颗粒打窝,垂钓饵还是原生饵红虫较好,中午时分在换成蚯蚓也不错。

按照物理知识来说,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高于或低于4摄氏度时密度依次变小、质量变轻。在阳光照射下,浅水增热快,水温比较高,密度变小,质量变轻,体积增大;而深水增热慢,密度较大,质量较重,体积缩小,这时会形成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的对流,这就是水的导热特性。由于水的这一特性,便使不同温度的水层、水域产生了垂直对流或环流运动。

鱼类对于水温,水中的含氧量及微生物密度很明感,哪怕只有0.5度的升温鱼儿也会追逐而来,当太阳光线充足时,浅水层温度上升较快,融化鱼窝的速度快,鱼窝的挥发性也快,诱鱼的速度也随之加快,鱼儿为了在冬季有良好的体能储备,必须大量觅食,此时的水下条件迫使鱼儿的胃口大开,刘师傅3.6米鱼竿水深1.3米左右,上鱼速度快,鱼的个头大,就体现出经验老道,不同季节钓合理的水深就是结合了很多知识所致,不服不行呀!老师傅不但经验丰富,而且理论论证的当,是我学习的榜样,那句老话说的真好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呀!

收起5.4米鱼竿,保留4.5米鱼竿,探寻水深在1.0--1.3米之间的朝阳草边,我将刘师傅的经验没有照搬,结合自己的野钓经验选择朝阳背风的草边,就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地域的优势了,结果一个小时后我开始连杆,大多数的鲫鱼单尾都在二两左右,下午十五点三十分收杆时,我钓的尾数大约在40多尾,超过了刘师傅十尾左右,重量也比刘师傅多了一斤左右。

总结一下:保持良好的稳定心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灵活多变,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必然会使垂钓的收获有突破,必然会在垂钓中得到快乐和幸福!

延伸阅读

秋季野钓是钓深水,还是浅水好?三招选择野钓的水深


北风萧萧,枯叶飘飘,不知不觉秋季已经过大半时间,钓鱼人面对秋季黄金钓鱼时节,大多都在钓鱼的路上。时到寒露,不少钓友野钓都空军,尤其在自然水域,最近天气多变,温差相当大,给钓友们野钓带来不少的疑问,很多钓友都在关心,秋季野钓到底该钓深水,还是浅水呢?

秋季在自然水域作钓,钓鱼人该钓深水,还是浅水?这关系到钓位的选择,窝点是钓近或钓远,从而影响野钓的鱼获。钓鱼人都知道,秋季是钓鱼的好时机,鱼儿会在秋季准备过冬的能量,会大量活动觅食,这给钓鱼人提高很多钓获的机会,而秋季的天气变化很大,冷热空气交替频繁,鱼儿的生活习性也会很多变化,那么野钓该钓多深,选择深水,还是浅水作钓,这跟你作钓的地方性天气,水温差异和水域的特点等有关系,并没有特定的规律钓深水,或者钓浅水!

1.地方性天气

我国的地大物博,自然的水域资源丰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气候条件,秋季南北天气有很大差异,南方气温大多维持在25度以上,而北方很多地区只有几度或者十几度,对于南北地区气候差异,鱼儿受到温度的影响,天冷藏深水,天热溜边在浅水,因此天冷钓深水,天热钓浅水。

自然水域通常15度到22度是适合大多鱼类觅食的水温,当然有些特殊的鱼种,对觅食的水温要求不同,鲫鱼是耐寒鱼类,一年四季都在觅食,而鲢鳙却喜欢高温,水温在30度左右,觅食欲望越强,因此秋季钓深水,还是钓浅水,钓友们要根据地方性天气,不同的温度和野钓不同的鱼种来选择钓多深。

2.水温差异

钓鱼人都知道,天气温度是影响野钓的重要因素,但很多钓友不知道,水温也是影响钓鱼的关键因素,水温并不等同于温度,天气温度影响着水温,而水温还跟水深有关系。秋季野钓时,不少钓友都明白,浅水区的水温变化,而深水区的水温温度,这是不同水深的水温差异,钓友只要清楚水温的变化,才能真正的找到鱼儿的藏身觅食处,这样野钓才能有好的收获!

秋季野钓特别要注意水温差异,在天热出钓,浅水的水温上升快,而深水的水温低,鱼儿会到浅水觅食。当到天冷作钓,浅水的水温下降快,浅水区的水温凉,鱼儿便会感到不适应,躲避到暖和的深水区,那么天冷钓深水区,而天热钓浅水区,野钓找到鱼儿觅食习性,鱼儿的藏身水域,野钓收获就不会少!

自然水域作钓的鱼类,基本上都是冷血的变温动物,但鱼类却有趋温性,喜欢选择适合的水温水域藏身觅食。鱼类通常在天冷活动于深水区,而天热就喜欢觅食浅水区,当然秋季也没有太过炎热的天气,因此钓友要遵循天冷钓深,天热钓浅,根据大多鱼类生活习性,秋季浅水钓1米5左右水深,深水钓3米到4米的水深,野钓水深太浅,能见度高,作钓抛竿容易惊扰窝点的鱼儿,而作钓水越深,水中不仅食物少,而且含氧量低,不太适合秋季作钓。

3.水域的特点

秋季野钓不同的水域,水域的地形环境都有所不同,我们选择钓深水,还是钓浅水也有不同。深水的水温稳定,水底的光线暗,距离岸边远而安静,作钓对于鱼儿的干扰少。浅水区的水温变化快,水中植物,微生物多,鱼儿的食物多,而且阳光充足适合鱼儿觅食。深水区和浅水区有明显不同,钓友们要充分结合不同水域特点,来选择野钓的水深。

很多自然水域都有水草等植物,钓友都知道,秋钓有草钓浅水,水草是鱼儿食物来源,也能维持水温的稳定,水域有水草钓浅水,钓草洞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很多大型水库,没有水草等水生植物,每到秋季,鱼儿会溜边觅食,往往野钓浅水区比深水要好,水库的水深普遍都很深,秋季通常钓2米到3米比较好,而有些山体水库,作钓要钓5米以上,根据不同的水域特点,选择钓深水或钓浅水,这是没有特定的定论。

秋季野钓该钓深水,还是钓浅水,这跟很多因素有关系,并没有什么特定的规律,根据实际作钓的情况来选择,钓无定律,野钓要多实践,多试钓,才能找到不同鱼情的野钓方法。

浅析冬季钓鱼钓深还是钓浅问题


对于冬季钓深、钓浅似乎是两个完全对立的问题。事实的证明和科学的分析说明,冬钓深是正确的,冬钓浅也有道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我们这里的很多钓友,在冬天要钓半斤以上的大鲫鱼,都喜欢跑到构溪河、乱石滩、黑牛河等地方去。这些河,大约100多米宽,木船过渡。寻找靠陡岸的深沱,水深大约4米左右。每每收获颇丰。

而其他地方要浅得多,很难钓到鱼。俗话说,七上八下九归沱,农历9月以后,小河里的鱼特别是大鱼已经聚集到深水沱中去了。在堰塘、河沟钓鱼,长竿才有用武之地,短竿已经吃不到铜了。因为靠近岸边的浅处没有鱼的踪影,特别是没有水草的情况。

11年2月,阴 , 气温8-10℃,室温13℃。我去一个山弯塘钓鱼。开始一点多钟没有信号,以为要打白板。后来在堰坎边深水处钓到了鱼3.5斤。但是,有鱼的钓点不多,只有唯一的一个地方,深点浅点左点右点都没有鱼。用重坠立漂测了测水深,想探个究竟。

测了这个钓点的前后左右,明白了一点水下地势。该钓点在一个斜坡上,水深大约2.8米(总深度3米多)。坡度比较大,一尺的距离,高度差大约10多厘米。但是在钓点附近一尺多宽的范围,高度差不多。可以想象,在2.8米水深处,有个窄窄的坡度很小的地方,近似于一个小平台。

水枯的时候,这里可能是堰坎基脚水边的一条羊肠小道。我猜想,鱼聚集在深水处的比较突出的平台上。有人说,为什么鱼在深水处?是因为深水处水温更高更暖和。这个解释似是而非。

我多次用温度计测量过水层的温度。发现,水层温度呈梯度变化。水的表层温度最高,然后向下依次递减。这可能与太阳的照射有关。水越深,这种递减变化越小,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我认为,冬天鱼喜欢聚集在深水处,是因为那里水温没有什么变化,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微乎其微。鱼很不适应水温的变化,而对恒定的水温最适应。

以前我对冬钓浅的说法持怀疑态度。最近的经历,改变了我的看法。有一段小河沟,长大约200米,宽20米左右。布满水草,有零星草洞。水深大约1.2-1.6米。靠近头部的一段比较深,大约1.6米;靠近尾部的一段比较浅,大约1.2米。10月份,室温17℃左右,每天十来人集中在水比较深的一段地方钓鱼。

鱼比较小,但频频上钩。钓得最多的赵钓友一天可以钓到100多条。而靠近尾部另外一段水域无人问津,因为那里的鱼特别稀少。11月立冬以后,室温在14℃以下了,情况大变。在靠近头部水比较深一点的区域,很难钓到鱼,而在靠近尾部的比较浅的区域的一些草洞可以频频上鱼。

原因何在?我想,随着越来越冷,在太阳照射下,水稍浅处比较容易升温,鱼游向了比较暖和的而且有水草的浅水区。这和春钓浅有一点相似之处。几年前一个冬天,在一个石河堰钓鱼。堰坎处水深水面也大,钓不到鱼。而在水流的中段,水比较浅,只有80 公分左右,在浮萍草隙中可以钓到鱼。

比较平坦的浅处有水草有草洞,可能有鱼。水草避寒保暖,小草洞比较大草洞好。如果浅处有一小块坑洼之地,那里更是鱼的藏身之所。但是,浅处紧连着深沟深坑,鱼都跑到深水处去了。有一个石河堰,有一条深沟,深沟旁边是一片大约60公分深的浅水(可能那里原来是一片田土)。

冬天,在浅水处根本钓不到鱼;在深沟的边缘、靠近浅水和水草的钓点容易上鱼。有一个堰塘,锅底状,边边浅,越往中间越深。尽管周边有零星水草,冬天在周边钓不到鱼。事实说明,冬钓浅也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细说拉饵调漂,冬季手竿钓鲫鱼必学技巧


冬季手竿钓鲫鱼可以使用活饵也可以使用面饵,使用面饵就需要注意饵料的轻软小三个要素,保证在鱼口轻的时候鱼能够轻松把饵吃进去,这是冬钓用饵的一大基本条件。想要饵料轻软小,首先用饵要注意饵料的比重,最好是选择轻质粉状的,也就是膨松剂比较多的。然后采用拉饵上饵的方法,这样的饵团就能满足请小软的要求,在冬季有非常好的适口性。不过由于饵非常轻,所以调漂比较困难,不过难钓就在找底上。

一、细说找底

要先说说找底,其实找底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里面很多学问在。

1、找底第一个要点就是要用饵料找底,就是挂饵找底,不要使用重物找,因为重物跟饵料不管是比重还是重量都不想通,找到的底不是一个底。专业点的话就是双饵状态不同,举例来说2个拉饵只有一目重,但是你使用比较重的铅皮找底,找到底以后挂上饵料,这时候可能你的饵料根本就没到底。

2、使用重饵非常好找底,比如说调四钓二,虽然理论饵重应该是2目,找底后是一饵触底一饵悬浮的状态。如果你的饵很重,找底钓2目很轻松,但是双饵状态是都躺底的。但是这完全不影响钓底,反而比调四钓二的理想状态更适合野钓。

3、如何判断到底呢?其实理论基础就是浮漂拉力的减少,半水调漂后挂上双饵,会形成一个平衡的状态,比如说这时候浮漂露出2目来。然后开始找底,当浮漂的目数大于2目了,线组肯定触底了。表面上看是钓目增加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线组被水底拖住了,导致浮漂受到的拉力变小,目数自然会稍稍增加。所以如果饵重是2目,当浮漂目数增加了2目,那说明饵对浮漂没拉力,饵已经完全躺底了。找底非常重要,需要你根据浮漂露出的目数,判断双饵在水底到底是个说明状态。那使用轻饵怎么找底呢?(假设下图单饵重1目)

二、关于拉饵调漂

1、拉饵本身就很轻,冬钓使用的拉饵更是轻,往往2个饵料都不到一目。我们上面说过了,饵比较重怎么找底都方便,饵轻就不能通过常规的方法找底。其中最实用的方法就是钓目高于调目,根据找底的理论来说也是如此,钓目比调目都高了,饵料自然到底了。

2、所以使用比较轻的拉饵调漂往往都是调低钓高,其中的方法就比较多了。比如说空钩调平水,钓1、2目,再考虑下冬季使用的小钩比较轻,钓目达到1、2目基本就是双钩失重的状态,也就是鱼钩对浮漂都没拉力,双饵自然都躺底了,这种状态就优点类似无钩调漂了;再比如说挂单饵调平水,钓1、2目,根据单饵调漂的理论,挂双饵找底,钓平水的时候下饵躺底,上饵触底了,那钓目增加到1、2目,一个冬季使用的拉饵肯定不到2目的,所以也实现了双饵到底的效果。

再加上冬季钓鱼宜钓的钝一些,总体来说以上两种调漂方法都属于调灵钓钝的范畴,比较适合冬季使用。使用红虫、蚯蚓也可以这么调漂,很实用。

2020秋季野钓是钓深水,还是浅水好?三招选择野钓的水深


北风萧萧,枯叶飘飘,不知不觉秋季已经过大半时间,钓鱼人面对秋季黄金钓鱼时节,大多都在钓鱼的路上。时到寒露,不少钓友野钓都空军,尤其在自然水域,最近天气多变,温差相当大,给钓友们野钓带来不少的疑问,很多钓友都在关心,秋季野钓到底该钓深水,还是浅水呢?

秋季在自然水域作钓,钓鱼人该钓深水,还是浅水?这关系到钓位的选择,窝点是钓近或钓远,从而影响野钓的鱼获。钓鱼人都知道,秋季是钓鱼的好时机,鱼儿会在秋季准备过冬的能量,会大量活动觅食,这给钓鱼人提高很多钓获的机会,而秋季的天气变化很大,冷热空气交替频繁,鱼儿的生活习性也会很多变化,那么野钓该钓多深,选择深水,还是浅水作钓,这跟你作钓的地方性天气,水温差异和水域的特点等有关系,并没有特定的规律钓深水,或者钓浅水!

1.地方性天气

我国的地大物博,自然的水域资源丰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气候条件,秋季南北天气有很大差异,南方气温大多维持在25度以上,而北方很多地区只有几度或者十几度,对于南北地区气候差异,鱼儿受到温度的影响,天冷藏深水,天热溜边在浅水,因此天冷钓深水,天热钓浅水。

自然水域通常15度到22度是适合大多鱼类觅食的水温,当然有些特殊的鱼种,对觅食的水温要求不同,鲫鱼是耐寒鱼类,一年四季都在觅食,而鲢鳙却喜欢高温,水温在30度左右,觅食欲望越强,因此秋季钓深水,还是钓浅水,钓友们要根据地方性天气,不同的温度和野钓不同的鱼种来选择钓多深。

2.水温差异

钓鱼人都知道,天气温度是影响野钓的重要因素,但很多钓友不知道,水温也是影响钓鱼的关键因素,水温并不等同于温度,天气温度影响着水温,而水温还跟水深有关系。秋季野钓时,不少钓友都明白,浅水区的水温变化,而深水区的水温温度,这是不同水深的水温差异,钓友只要清楚水温的变化,才能真正的找到鱼儿的藏身觅食处,这样野钓才能有好的收获!

秋季野钓特别要注意水温差异,在天热出钓,浅水的水温上升快,而深水的水温低,鱼儿会到浅水觅食。当到天冷作钓,浅水的水温下降快,浅水区的水温凉,鱼儿便会感到不适应,躲避到暖和的深水区,那么天冷钓深水区,而天热钓浅水区,野钓找到鱼儿觅食习性,鱼儿的藏身水域,野钓收获就不会少!

自然水域作钓的鱼类,基本上都是冷血的变温动物,但鱼类却有趋温性,喜欢选择适合的水温水域藏身觅食。鱼类通常在天冷活动于深水区,而天热就喜欢觅食浅水区,当然秋季也没有太过炎热的天气,因此钓友要遵循天冷钓深,天热钓浅,根据大多鱼类生活习性,秋季浅水钓1米5左右水深,深水钓3米到4米的水深,野钓水深太浅,能见度高,作钓抛竿容易惊扰窝点的鱼儿,而作钓水越深,水中不仅食物少,而且含氧量低,不太适合秋季作钓。

3.水域的特点

秋季野钓不同的水域,水域的地形环境都有所不同,我们选择钓深水,还是钓浅水也有不同。深水的水温稳定,水底的光线暗,距离岸边远而安静,作钓对于鱼儿的干扰少。浅水区的水温变化快,水中植物,微生物多,鱼儿的食物多,而且阳光充足适合鱼儿觅食。深水区和浅水区有明显不同,钓友们要充分结合不同水域特点,来选择野钓的水深。

很多自然水域都有水草等植物,钓友都知道,秋钓有草钓浅水,水草是鱼儿食物来源,也能维持水温的稳定,水域有水草钓浅水,钓草洞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很多大型水库,没有水草等水生植物,每到秋季,鱼儿会溜边觅食,往往野钓浅水区比深水要好,水库的水深普遍都很深,秋季通常钓2米到3米比较好,而有些山体水库,作钓要钓5米以上,根据不同的水域特点,选择钓深水或钓浅水,这是没有特定的定论。

秋季野钓该钓深水,还是钓浅水,这跟很多因素有关系,并没有什么特定的规律,根据实际作钓的情况来选择,钓无定律,野钓要多实践,多试钓,才能找到不同鱼情的野钓方法。

野钓水深40CM该怎么作钓?钓鱼高手总结教你


40cm属于比较典型的浅水域,特别是一些经常到水库、堤坝、野塘作钓的钓友,首先面对的就是近岸水浅的问题,所以想要在这类水域中钓到鱼还需要一定的技巧。本文就跟大家分享下40cm浅水区作钓的方法,一起来了解下吧。

40里米浅水作钓技巧

1、选钓点:最好选择有一定水草浮在水面的地方,或者水底有石块、礁石、杂物、土坑等不平整的地段,这类地方打窝能让钩饵停在作钓的边缘,会避免出现挂钩的现象。

2、逗钓法:逗钓就是引逗鱼咬钩,钩饵入水后漂不动就轻轻地向上提竿3-5cm,动作要轻且要不间断有节奏的提竿,只需要将钩饵上下左右少许的移动就能让饵料动起来,这样便于吸引鱼的注意力。

3、戳孔钓:有些浅水区水中的水草比较多,鱼不方便四处游动,特别是水草多的地方鱼比较分散且草洞中都有鱼,这时候需要头发钓饵来制作钓窝,基本上草窝里都有鱼。

4、扬竿:潜水区作钓扬竿的幅度要小,首先用手腕顿竿,让鱼钩牢固的刺在鱼唇上,然后再垂直的向上提竿,如果倾斜扬竿会导致幅度太大,竿子在水面划过会惊扰其他的鱼。

以上就是本文总结的40cm浅水区作钓的方法技巧,虽然浅水鱼不好钓,但是在作钓时多撒饵做窝,找到适合的窍门也会有不错的收获。

细说传统钓双铅钓法,野钓大板鲫肯定用得上


深秋初冬大部分地区都只能钓鲫鱼,很多钓友也热衷于钓鲫鱼,尤其是野生大板鲫,绝对是鲫鱼中的王者,钓到野生大板鲫的兴奋程度不亚于钓到大鱼。深秋初冬又被称为长竿传统季,这个阶段想要钓大鲫鱼,还是传统钓比较好。因为长竿短线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几乎没有什么钓点是不能垂钓的。再加上逗钓,的确在野钓鲫鱼上有点无敌的存在。不过毕竟随着温度的降低,鲫鱼口变轻,所以到了初冬时节,传统钓也一改往常的粗线大钩,开始讲究起了灵敏度。

一、手竿传统钓的特点

手竿传统钓的详细分类比较多,比如长竿短线,齐杆线,线组上还有七星漂和竖漂之分,鱼钩上还有朝天钩和普通鱼钩之分,但是不管线组如何搭配,浮漂使用什么样的,传统钓的调漂基本都是铅坠到底的状态。这种状态浮漂的漂相产生原理跟悬坠钓有所不同,铅坠到底后鱼需要拉动铅坠浮漂才会出现动作,而铅坠悬浮的话是平衡被打破,并非需要鱼有拉动铅坠的力度,所以悬坠钓相对传统钓从这点来说比较灵敏。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灵敏度的衡量并非只看铅坠的状态,也需要看铅坠的大小。跟水线长短,是否垂直,子线的长短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二、手竿传统钓提升灵敏度的方法

1、钓组要小

第一点就是钓组本身要变小,到了冬季线组要细而且柔软。不过跟台钓还是有所区别,因为传统钓铅坠到底,子线和饵料也是躺底的,这种状态本身就不容易出现档口的情况,所以虽然用细线但是肯定不如台钓那么细。深秋初冬以0.6-0.8的就足够了,就算挂草也不容易出现断线的情况。除了细线还需要注意铅坠要小,因为鱼需要拉动铅坠才能让浮漂有动作。所以使用竖漂也好,七星漂也好都要注意浮漂的吃铅问题。还有就是如果使用双钩,注意细线要短,如果使用单钩那铅坠距离鱼钩要近,铅坠躺底的状态鱼钩距离铅坠的远近十分影响灵敏度。

2、双铅线组

为了进一步提升线组的灵敏度,还可以使用双铅的方法。其实原理很简单,传统钓中铅坠的重量大于浮漂的吃铅,这样铅坠就到底了,在保持铅坠总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把铅坠分成两份,小的调整到躺底,大的调整到悬浮,这样鱼只需要拉动到底的小铅坠就能让浮漂出现动作,自然极大的提升了灵敏度。举例来说,浮漂吃铅是2克,按照传统钓的方法要2克或者多一点的铅坠,调整到铅坠到底。如果使用双铅,可以让1克的小铅坠到底,1克多点的大铅坠悬浮,当然重量可以自行搭配。双铅线组除了用在竖漂上,七星漂也同样适用。

调漂怎么调呢?可以先把小铅坠确定好,然后裹上大铅坠,半水状态下调整大铅坠到平水,然后钓1、2目,这样就是小铅坠到底的状态了。其实你完全可以理解为就是鱼钩很重的空钩调漂,空钩找底而已,这样就更好理解了。

野钓冬鲫疑难问题浅析


鲫鱼是野钓中最常见的鱼种,一年四季均可作钓。鲫鱼一般喜欢在浮游生物聚集的地方栖息觅食,气温低时会潜入深层水域避寒,吃口差。想要好渔获,但是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呢?

1.提竿不中鱼?

浮漂出现顿口或者黑漂提竿就是不中鱼?原因可能是窝内闹小杂鱼。小杂鱼嘴小,吃饵的时候猛拽造成浮漂出现顿口,有时鲫鱼吃饵未把鱼钩一起吸入进去,感觉有异物后会快速吐钩,浮漂也会反应出鱼讯,但提竿是空竿。小杂鱼闹窝导致的提竿不中鱼,建议钓顿,即上推浮漂1-2目;钓饵触底,目标鱼更容易接触到饵料;选用较轻的鱼钩,钩门窄一些,方便鲫鱼吸食,可以更好的入口,有效的提高渔获。

2.钓深还是钓浅?

冬季早晚深水区水温高,太阳出来后浅水区水温高。那么到底是钓深水还是钓浅水?如果不是特别晴朗暖和的天气,深水比浅水温度高,还是钓深水。如果天气非常暖和,背风向阳的浅水区升温很快,鱼也会到这些地方觅食,尤其是能看到鱼在浅水活动的地方,建议选择浅水垂钓。

3.小杂鱼闹窝?

江河湖库钓鱼,水是流动的而且较深时,想要将深水区的鱼钓上来,就要保证饵料能够达到鱼的活动区,所以用搓饵更好。饵料在下落过程中控制好雾化,能够快速的到达水底,不会被水流冲走同时也不会被那些小杂鱼吸食进去。如果是小杂鱼较多时,可以将饵料多揉搓,打实一些来增加粘度,减少散落。还要控制好饵水比例,减少蓬松度,增加比重,选用比重大的原材料,能沉入底部即可。在江河中钓鱼、野钓小鲫鱼时窝料建议提前打窝,窝料要以颗粒、大粒径的谷物为主。

冬季钓鱼的浮漂调钓灵与钝问题


一直以来,对于垂钓中钓灵敏与钓迟钝经常在探究和思索。每次钓鱼都要把浮漂调来调去,试试究竟是钓灵敏些好还是钓迟钝些好。经常是一头雾水。

最近几次冬天钓鱼,有了一些感悟,自己觉得,总算有了点头绪。12月1日(室温11℃),和钓友王大禄再去荷花池鱼塘掐鱼。鱼吃口很轻。100分钟王钓到半斤左右的鲫鱼8条我钓到4条(我也用了小钩――伊势尼1号,比较上次有进步。上一周我俩掐鱼,王钓到8条,我才2条。当时找到的差距是:我的钩4号,偏大;漂尾偏粗;饵料没有添加虾粉等等)。我用的是一支小浮漂(豪猪刺浮漂),可能太小,老半天沉不下去(以后需要改大一点,下沉不要太慢)。漂尾比较粗,直径大于1毫米(没有办法,视力不好),有些小信号没有看到。我钓得比较灵敏,粗漂尾调3钓2,有几次下頓,提竿不中鱼。

大约80分钟的时候,王大禄已经钓到7条鱼,我才钓到1条鱼。心想:可能我的浮漂漂尾太粗(竿长4.5米,他用细尾漂,我根本看不见他的浮漂在哪里);可能他的钓位鱼多;可能我的饵料口味不对。脑子里乱糟糟的,胡思乱想,暗暗着急。最后20来分钟,我钓到3条,王钓到1条。为什么?因为我改了钓法,改成了钓大钝。粗漂尾调3目钓4目,在家里调漂试过,这时,坠子轻触底,子线完全弯曲松驰。钓大钝,感觉容易出信号,而且稳稳中鱼。钓大钝漂尾粗信号还是足够明显。如果一开始就钓大钝,我未必会是输家。

回想过去几次老年钓鱼协会在鱼塘比赛钓鱼。6月5日,在李家坝,室温29℃,调3钓2,下頓明显,我钓到33条,第一名。11月6日,在荷花池鱼搪比赛,室温19℃,还是调3钓2, 感觉下頓不够明显,但是还是容易抓住顿口。鱼吃口比较轻,但是有截口,浮漂还没有到位,就有加速或者下頓,中鱼率还是比较高。钓到19条,第三名。11月27日,在荷花池,室温11℃,和王大禄掐鱼,还是调3钓2,王8条,我才2条。那次除了钩的大小不同之外,恐怕主要是我钓灵敏他钓迟钝――调3钓4。今天最后20分钟,我钓大钝很快就上了3条鱼。而钓灵敏的时候,虽然有几个信号但是没有抓住。

几次钓鱼情况比较,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气温不同,鱼情大不相同,钓法也应该不相同。气温高时吃口很好,很适合钓灵敏,下頓现象也很明显。我在6月5日的比赛中,饵料雾化很好,钓灵敏,抓明显的下頓,感觉很爽,名列前茅。气温变化,到了低温时候,鱼吃口很微弱,适合钓钝。我还是老办法钓灵敏就吃不开了,两次掐鱼都是走麦城。也许,别人有冬季钓鱼要钓灵的经验,但是,不适用于我们掐鱼这个鱼塘,也不适用于我,因为我视力不好,看不清楚极细的漂尾。

我想,为什么冬季钓鱼钓钝容易钓到鱼呢?反复思索,觉得是有道理的。天寒地冻,鱼懒游动懒开口。我们钓鱼人,应该想方设法让他在懒开口的情况下比较顺利的吞进钩饵。用小漂、小坠、小钩、小饵、细线,毫无疑问,都是为了鱼容易吞钩。钓钝呢,子线完全弯曲松驰,避免了坠子、浮漂的牵扯,可以降低鱼的警觉放心大胆开口吃食;同时,卧底的钩饵比较悬浮的钩饵容易被吸入口中。所以,钓大钝信号比较多,而且稳稳中鱼。这种情况,浮漂漂尾粗一点也不要紧(对弱视者有利),因为钓的是体动漂,钓的是死口。

这只不过是一时一地的体会而已,仅供参考。鱼情千变万化,钓法也需要随之变化,万万不可一成不变。

野钓中钓灵还是钓钝的问题


每当提及灵钝,几乎都是包含了钓组、调目与钓目两方面的情况的。一个关乎鱼讯的快慢,一个关乎鱼儿中钩时的鱼漂的反应程度。今天我们要说的灵钝,主要指后者。

很多钓友认为在野外垂钓时钓钝比较好,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但是有些片面。因为野钓时钓者所面临的施钓情况很复杂,不能单单通过野钓两字就决定要钓灵还是钓钝,而是要根据具体施钓环境来选择钓灵或者钓钝。

一、鱼儿警惕性较高、采取钓离底方式施钓时,适合钓钝

在野外水域生活的鱼儿,往往有着很高的警惕性。当看见食物时,它们并不会贸然吃饵,而是会通过反复吃、吐的方式去试饵。在确定没有危险后才会吃饵。这种情况不适合钓灵。

如果钓灵,鱼儿试饵时鱼漂就会呈现出中鱼的漂相来,很可能会误导施钓者。一旦钓者错误的解读了漂线,就有可能会提前提竿。钓钝正好可以避免这些由于试饵产生出来的虚假漂相。由此可见,在鱼儿吃饵谨慎,且钓者决定要钓离底时,钓钝是很正确的选择。

二、采取钓底方式施钓时,适合钓灵

我们都知道,生活在野水中的大鱼往往有着相当高的警惕性。它们的吃口一般都很轻,力度也不大。如果此时不钓灵,是很容易与正确的提竿时间擦肩而过,让很可能上钩的大鱼成功溜走的。

三、采取钓浮方式施钓时

在野外钓浮时,一般是很适合钓钝的。到了夏天,野水的上层水域会存在不少的小鱼。这些小鱼的活跃度一般都是很高的,我们如果要在水域上层钓灵,一旦小鱼触碰到钩饵,鱼漂就会传来中鱼的信号。这个时候,钓客往往会难以将真假漂相区分开来。此时钓钝的话,就能将小鱼触饵时的虚假信号过滤掉了。

细说夏钓鲤鱼的技巧(习性、用饵、时机)


细说夏钓鲤鱼的技巧(习性、用饵、时机)。到了夏天,温度持续上升,所以自然环境的天然饵料十分丰富,鱼儿在此天然环境下食量和活动量都开始逐步增加。尤其是鲤鱼,在夏天还是比较活跃的,只要水里溶氧足,气压不是那么低,那么鲤鱼还是很愿意活动身子骨的。不过钓鲤鱼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鲤鱼生性狡诈,我们必须了解它的习性并采取正确措施才能有效的上鱼。

一、了解鲤鱼的习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钓鱼也是如此,想要钓鲤鱼有个好收获,我们首先必须要了解鲤鱼的生活习性,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对策。

鲤鱼的习性主要有:

(1)它们属底层杂食性鱼类,食物范围是荤素皆宜以荤为主。

(2)有较强的羞光性。

(3)机警聪明生性好动,有很强的逆水习性,因此,有鲤鱼跳龙门的说法。

(4)适应能力强,能耐寒耐低氧,对水体要求不高,能在各种水体中生活,即使水质被轻度污染都能生存。

(5)觅食时常习惯翻动泥土,不时拱起一串串较密集的水泡,因此,有鲤鱼的地方大多水下较浑浊。

二、出钓天气的选择

天气变化对夏季钓鲤鱼的影响是第一位,因此我们出钓都是要根据天气变化来选择。

初夏好钓鱼

当进入5月份也就是进入初夏的时候,江淮地区一般温度在15-25左右,气候温暖宜人,水生植物生长旺盛,水库、大河里的鲤鱼大部分已经产过卵,处于食物的旺盛期,是钓鲤鱼的好季节。这个时节无论是晴天或雨天都可垂钓。

盛夏钓鱼看时机

当进入盛夏时节以后,随着温度的进一步上升,江淮地区晴天的下午2点左右温度甚至能达到近40左右,这时候,温度很高阳光强烈,鲤鱼已经不适应浅水区的温度和光线照射,纷纷潜入深水区避暑少动少吃。

因为鲤鱼不但有怕高温也有羞光习性,它们虽没有鲶鱼、黄颡鱼、桂鱼等鱼类对光线反映那么强烈,但在无遮无挡的亮水面,当晴天光线强烈时它们也是很少到浅水区觅食的。所以,盛夏时节建议选择以下天气出行:

(1)阴天或大雨过后的天气。这样的天气,气温相对较低光线较弱,鲤鱼喜欢到近岸活动。特别是大雨过后,新注入的雨水使水体上下对流温度下降,水体的含氧量较高,鲤鱼食欲旺盛,是手杆垂钓鲤鱼的好天气。

(2)连续两天早晚温差、昼夜温差不大的天气。这样的天气温度、气压较稳定,鲤鱼食欲较好。

(3)降温的天气。遇有弱冷空气南下的晴天,这样的天气温度下降,水体上下温度对流,既减少了温差也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鲤鱼食量旺盛。

(4)有2~4级东、东北、北风或西北风向的晴朗天气。

三、出钓时间的选择

笔者认为夏季钓鲤鱼在时间上要讲究策略。

在初夏的时候,由于气温还不是很高,浅水区水温适宜天然饵料多,这时候鲤鱼白天大部分时间在1-2米的浅水区觅食,无论晴天或雨天全天都可垂钓。

而当到了盛夏三伏天的时候,鲤鱼常会游向深水区避暑,白天高温时段很少到近岸活动,因此,在江淮地区有早钓天朦胧晚钓鸡上笼一说。

相比较来讲,在凌晨时分天色刚露鱼肚白的时候,水温较凉爽水面尚处于朦胧状态,光线较弱水边安静,鲤鱼胆子较大喜欢靠岸边觅食,上钩的机率较高。

再一点就是,在太阳落山后的黄昏时节,水边噪音减少,光线较低的时候,鲤鱼又开始靠边寻食,也是钓鲤鱼的好时机。

三伏天我在家乡的大河里钓鲤鱼,大部分时间是钓早晚,上午7点以前傍晚6点以后,收获的机率较大。但远途奔袭的钓友做到这一点可能有难度。另外,夜钓鲤鱼效果也要比白天好,这时候水温进一步下降光线弱,近岸也很安静,大鲤鱼大胆地到岸边觅食,是钓获的好时段。

四、饵料的选择

钓鲤鱼想要上鱼关键就在于鱼饵的选择。在大水面里我们是否经常能发现鲤鱼的踪影,但却很少能钓到它们?这主要的原因:一是鲤鱼天生胆小多疑狡猾,二是它们对饵料比较挑剔。

鲤鱼较喜爱天然、鲜、活的饵料,荤饵方面主要有:河虾、虾仁、蛆虫、蚯蚓。素饵方面主要有:煮熟的麦粒、新鲜的嫩玉米粒、发酵过的玉米粒,玉米面掺白面加奶粉也是钓鲤鱼的常用饵料。如果是钓养殖水面,掺入平时喂养的原塘饵料也是不错的选择。

五、钓具的选择

钓鲤鱼所用的钩一般有5-6号钩就行了,但以短把的粗条钩为好,漂和坠要大一些,因为,在野外大水面里垂钓,一般风浪较大,大漂重坠有利于抗风浪,保持钓组有较好的稳定性,另外,也有利于钩饵的快速到位,减少小鱼半道截取你钓鲤鱼的饵料。

至于钓鲤鱼杆子的使用,要看具体的水域情况,在大水面无障碍物的地方,可以使用中硬并有很好韧性的杆子,以减少由于杆梢硬造成伤线的风险。稍软的杆子虽然鱼出水慢,但控鱼的手感好,拉豁鱼嘴跑鱼机率相对较小。在水面附近有障碍物的水域,要用超硬杆以便控鱼,但同样会增加伤线或拉豁鱼嘴跑鱼的风险,钓者应根据情况决定。

六、钓鲤鱼的注意事项

(1)环境要安静

由于鲤鱼天生谨慎多疑,故而索食时对可口的饵料也是左试右探,等到没有异样才会吞下饵料。如果你所在钓点稍有异样鲤鱼就会马上逃窜,所以,垂钓的环境要保持安静,这样才会给鲤鱼创造一个大胆吃钩环境。钓者的走动、说笑、下钩动静都要轻,鱼护也不要放在附近,以免护内鱼的挣扎声惊吓窝中的鱼。

(2)要耐心守候

钓鲤鱼不能象钓鲫鱼那样勤提、勤逗引鱼,以免惊散鲤鱼,下钩后要静下心眼不离漂的静等,特别是钓水色较清的水域更要注意。在10-20分钟后轻提一次检查一下饵料,或换上新鲜的饵料(钓滑鲤鱼追泡钓除外)。

(3)钓鲤鱼钓钝

由于鲤鱼吃钩谨慎,经常是先用触须、尾部试探饵料(我们在钓鱼视频里能看到这一点),钓组如果钓的过灵,虽然看到浮漂有动静了,但大多数鲤鱼还处在试探阶段而没有将钩饵吞进嘴里,这时候提杆常会空杆或吓跑鲤鱼,因此,钩饵钓的要略顿一些。

特别是台钓的时候,钓的过灵,当饵料融化后浮漂就会有一定的上浮,钩就会与饵料分离,鲤鱼将会只吃散落的饵料而不会咬钩,所以,我们在垂钓时钓的要钝一些,这样,即使饵料融散,钩仍然会埋在饵料里而不会上移,鲤鱼在吸饵时会连钩带饵一道吸入嘴中。我一般是无钩调平水钓1-3目。

(4)要软磨

鲤鱼中钩后一般冲击力大,同大小的鲤鱼与鲫鱼相比较就能感觉力量大出不少,特别是野外水域的鲤鱼冲击力比家养的池塘鲤鱼力道也大。如果是遇到5斤以上较大的鲤鱼时,它们的冲击力是会更大。这时候我们要有耐心与之软磨,千万不可心急强拉硬拽,否则将前功尽弃,不是跑鱼就是折杆断线丢漂。

鲤鱼上钩后,一般都要来回猛窜,左冲右突或原地打转拼命吐钩,较大的鲤鱼还好钻入水底打桩不动,钓者这时不要着急,要将杆线适当绷紧但不可强拉,以防鲤鱼的突然逃窜绷断杆线。因此这时候一定要沉着、冷静,一直要到其真正被溜疲劳后,才能将杆往岸边领。

在此,笔者提醒钓友们需要注意鲤鱼在挣扎时使出的三招跑鱼技能:一是冲撞、二是打桩、三是打挺。这最后一招打挺最是容易麻痹人,看似鲤鱼快到岸边已经没有耐力,其实暗中蓄力就等着一把挣断鱼线脱跑,因此钓友最关键的就是防这一招。至于怎么抄鱼上岸,这个都不会,还是多找一些资料学一学,或是看旁边的钓友都是怎么做的,有样学样,实践出真知。

野钓大鲤常脱钩,线组、水深都有可能导致脱钩跑鱼


在钓鲤鱼时,有一个说法,叫做鲤鱼只有三板斧,什么意思,就是鲤鱼中钩之后,只要能扛过三波比较强有力的拖拽,基本上就能把鲤鱼给溜乏了;但是这个说法,在野钓中并不适用,野生鲤鱼,甭管个头大小,只要超过1斤以上,在中钩之后,往往很难把杆子竖起来,要么切线,要么脱钩,就算不跑不脱,溜鱼时,对抗性也比较持久,真要相信三波拖曳之后就能溜翻野生鲤鱼,那就不太现实了。

至于野生鲤鱼为什么会这么大劲,除了生长环境,相比恶劣的生存条件,宽广的水域,稀缺的食物来源,都导致了野生鲤鱼耐力足、活力足、力气大,所以我们在野钓时,将目标鱼设立为鲤鱼时,多采用调平水钓1~3目,尽量不抛满竿,这样鲤鱼在中钩之后,因刺鱼穿透鱼唇带来的疼痛感,导致鲤鱼大力外窜时,这突然的拖曳力,会在子线绷紧、主线绷紧的瞬间,可以卸掉一部分力,但是在实战时,表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大多数时候,我们把原因归结到线组搭配上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主子线的线号搭配上,要么太小,如主线线号和子线线号比,大于2:1,这种搭配,贸贸然遇到了较外力,子线是必切的;另一种情况,则是主线和子线的线号比,接近1:1,这样在受到较大外力影响时,八字环到鱼钩之间,就是最容易守外力影响,切线的主因。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到底什么样的搭配才合理,又或者说,是不是问题就一定出在线组搭配上呢?线组的搭配,其实只有跟着鱼竿的调性走,再讨论主子线搭配才有意义,如果竿身较硬,在28调往上,那主子线的线号比,多建议要接近1:1才比较合理,说白了,就是硬竿粗线,完全以鱼线的拉力值来对抗中钩鱼的拖曳力和提鱼时的水阻。

如果是软竿,三七调往下,那主子线的线号比,接近2:1都是合理的,因为较软的竿身,能将大鱼中钩后的拖曳力,和水阻,统统卸掉,这也是不少钓友们津津乐道的,鲫鱼竿、细线组溜上5~7斤以上大鲤鱼的原因了,但是,因野生鲤鱼中钩后脱钩、跑鱼的,除了线组搭配,还有这么几种情况,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水深

以目前的主流钓法,其实比较适合的钓深,也就是1~2米左右,但是这个水深也有问题,在野外水域,这个区间的水深其实并不安全,越浅越是如此,但是从开春到晚秋期间,这个水深又是食物来源较多的区域,所以野钓时,如果是这个钓深,会发现鲤鱼开口很慢,甚至是不开口,而中鱼之后,往往还没有来得及竖杆,只感到水下传来较大的拖拽感之后,要么切线,要么脱钩。

其实这就是因为水深的原因,野生鲤在这种环境里,时刻保持着警惕性,不敢轻易开口觅食,除非是夜间,所以一般白天很不容易开口;就算是开口觅食,也是因为特别的饥饿,随时都保持着逃窜的势头,所以一旦中钩,势必强力逃窜;这种情况,建议将钓点放远,钓深最好在3~3.5米这个深度,在这个深度,鲤鱼不会时刻保持逃窜的准备,毕竟这种准备,也意味着新陈代谢的加速。

二、水草或者其他水底之下的因素

现在的调漂找底有这么一个小误区,就是精找钓点底,却不建议找大底,什么叫找大底,鱼在中钩的后的短短1~3秒,会快速逃窜,这个逃窜范围,至少是自身身长的2~5倍左右的直径,鱼的体型越大,这个逃窜的范围就越大,但是我们在打窝、设钓点时,往往强调的是,钓点为圆心,直径50~80厘米精找底即可,这就带来了一个弊端;在脱离这个直径范围内,万一遇到了水草、枯枝、乱石、树桩、桥墩等等,又能导致中钩鱼缠绕的地形,就直接抓瞎了。

在早期的传统钓比较流行时,是没有这个顾虑的,因为长竿短线的线组,留在水面上的风线很短,甚至都没有,一旦中鱼后,不管是溜还是提,给中钩鱼的空间很少;但是现在台钓为主的钓法,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的给中钩鱼留下较大的逃窜空间,如果无法及时竖杆,缩小中钩鱼逃窜空间,那理论上,在中钩未提竿前,中钩鱼逃窜空间,直径就是鱼竿的长度,这么大的区域范围内,如果野生鲤个头大点,稍微绕草一下,切线是必然的。

所以探大底,也就是说,以钓点为圆心,直径至少要1~2米范围左右,就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事,但是往往很少有钓友愿意这样来做,一是麻烦,而是野外水域水情复杂,担心探大底的时候,挂草挂底,很是麻烦。

三、精找底没找对坡底,调漂方法有差异

我们在野钓时,有一个说法是尽量不要抛满竿,因为这很容易让线组提前达到应力值,一旦大鱼中钩,很容易切线,但是有一种情况就比较难以避免,就是钓点放到了坡道上,其实坡是一个概念性的形容词,不是所有的近岸水底,都会像堤坝一样,从岸边到水底,有角度的光滑斜坡,实际上,大多数干枯的河道,会发现近岸是向下延伸,但是并不光滑,角度也并不是特别的陡峭,有些位置会比较平缓,面积也不小;

那么在这里做钓点,合适不合适呢?其实主要是和调漂方法有关系的,在野钓时,好些钓友喜欢用带饵半水调漂,因为简单易操作,在带饵半水状态下,向上推漂,只要超过调目,就说明下钩到底了,如果在抛竿时,稍微远离钓点一些,落到坡下一点,钓目实际上和调目一样,咋一看是没多大区别的,这样一旦大鱼中钩,就相当于满竿中鱼,也是很容易切线的。

那么处理方法也很简单,多探底,尤其适合坡底的水底,调漂时,尽可能打满竿调漂,然后抛竿打8~9分,这样钓目上可能会差1~2目,只要微调一下,这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这样可以避免被满竿,在大鱼中钩之后,也不至于满竿切线。

在野钓时,如果目标鱼是大鱼,第一不要慌,第二不要急,不管是线组搭配,还是探大底、找坡底,都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与其不停的切线跑鱼,不如耐心花上10~20分钟,把钓点周围的情况搞清楚,这样的话,就算跑鱼、脱钩,至少我们心里清楚是什么原因,这样,心中有数就不慌,只要心里不急不慌,就还有中钩的机会。

野钓如何解决跑鱼脱钩问题


野钓非常讲究中鱼率,也非常讲究减少跑鱼率,因为野钓中鱼比较稀少,一天不会有太多口。提升渔获量,无非是增加鱼口,和减少跑鱼两个方面。增加鱼口,有难度,减少跑鱼,这个就简单很多了。所以提升渔获,首先要从减少跑鱼说起。

一、提竿时机的把握

提竿时机的把握跟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就是调漂、饵料、水深。调漂的灵顿关系这提竿时机,调漂灵,提竿可以稍晚,调漂钝,提竿要早一点,不过对于野钓来说,还是比较推荐调钝一点,中鱼率比较高,提竿时机也比较容易把握,有口就可以打。饵料有软硬之分,或者说有容易脱落和不容易脱落之分,使用比较软的面饵,提竿要早一点,晚一点就可能出现饵被吃掉,鱼已经走了。使用玉米啊、蚯蚓啊,提竿就可以晚一点。如果使用嫩草钓草鱼,提竿可以更晚。第三就是水深的问题,水的深浅影响水线的长度,水线的长度影响信号的传递速度,所以深水提竿要早,抓第一口,浅水可以晚一点。提竿时节的把握,有助于提升中鱼率,减少跑鱼率。钓深水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浮漂吃铅要大一些,保证水线被浮漂和铅坠拉直,信号才能正常传递,如果水线不绷直,提竿几乎永远不中鱼,因为信号传递太慢了,甚至鱼老早吐钩,浮漂刚有反应。

二、线组要搭配得当

说起线组就比较麻烦了,线粗虽然不容易跑鱼,但是也不容易上鱼,因为线太硬档口会比较严重。线太细,鱼口会好很多,但是遛鱼又容易心里没底,所以搭配得当基本是最难的。如果钓鲫鱼,线组的大小影响非常明显,线粗了就是没口,所以要懂得取舍。钓鲤鱼、草鱼,大体型的鱼类,线粗点影响不会太大。其实比较好的方法就是使用适中的线,比如1.5,2.0的线,制作成单钩通线线组,配合调性偏软的鱼竿,钓鲫鱼也好,5、6斤的鲤鱼草鱼,都很少出现跑鱼的情况。软杆单钩通线,是钓大鱼的必须装备。

三、鱼钩的问题

以前曾经说过,野钓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鱼钩的选择,其他的装备可以差一些,鱼钩绝对要买好的。可能很多钓友都有这样的经历,提竿的时候感觉挂到什么了,但是没鱼,或者中鱼还没提出水面,鱼就掉下去了,此类情况基本都是鱼钩不够锋利导致的。还要注意鱼钩的大小问题,通常认为鱼钩大小在鱼嘴巴的三分之一比较合适(鲢鳙例外)。还有鱼钩钩条粗细的问题,袖钩应该是最细的,新关东稍粗,最粗的应该是伊势尼之类的鱼钩。个人建议,钓鲤鱼、草鱼、青鱼,粗条的鱼钩结实好用。钓鲢鳙,新关东这类不粗不细的好用,因为钓鲢鳙钩条粗了鱼钩太重,不容易被吸进去,细了又容易被拉直。钓鲫鱼、翘嘴等嘴巴比较薄的鱼类,还是袖钩好用,不容易出现拉豁鱼嘴的情况。

让野钓中的仅有的几口,都能中鱼,渔获自然就会好很多。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细说冬季野钓水深问题》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