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中钓鱼技巧。

我先谈谈鱼钩:大家都知到大鱼用大钩小鱼用小钩,那具体怎么选择问题可就大了,我的观点是根据鱼的吃口选,不能只靠鱼的大小来选。如口轻我们就要选小一些的钩,口好我们就要选大一点的钩。选小钩目的是为了鱼能把钩吸入口,保证入口这是钓到鱼的前提,选大钩目的是鱼吐不掉钩,因为鱼口好我们主要考虑得就是中钩率的问题了。

选钩和用饵一定要统一,用钩和用饵不能矛盾,如口轻我们用饵就应该又轻又小,如果必须用又粘又重的饵,那我们就得用拉饵,平拉或刮墙皮使钩槽内有一点饵即可。

所以具体什么鱼用什么钩谁也说不清,应由当时的鱼口来定。这要靠我们长期的实践经验来选择,到时候你会发现怎样选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你就练到家了。最后再补充一句:根据鱼的大小选钩只能是粗选,再根据鱼的吃口来选钩是细选才是真功夫。

悬垂钓法是把铅坠从塘底移到了水中,这就大大地增加了铅坠的可移动性,是钓鱼活动中的一次革命。即使这样,钩动标也不一定动,从标到坠再到钩它不是一次运动而是两次运动,鱼吃钩必须带动铅动才能看到标动。这就涉及到我们常忽视的子线问题,别看不起这短短的一段子线,其玄机大的很呢,搞不清子线是怎样传导与讯的,我们在钓鱼中的许多问题也搞不清。经常在论坛上打嘴仗,最后还没有赢家,自己被搞糊涂了别人更糊涂。

要了解子线请大家先看看我做的实验:当我们把一线组(大线0。4,子线0。2,子线长14cm,OC0。5号钩,鬼手1号孔雀翎软尾标,老鬼大师3加鬼5调出的拉饵)在一鱼池内做实验。

鱼池水深近一米,清澈见底,调标为四目,采用拉饵实验。

1、当标露出5目时,见双子线弯曲,用一铁丝拨动钩饵,钩饵在池底活动的幅度很大,但标尾却只有轻微的晃动,根本没有下顿及下挫的一丝反应。

2、当上钩离底时,用一铁丝拨动钩饵,钩饵在池底活动的幅度也很大,可标尾还只有轻微的晃动,有时有点上浮,但不明显。

3、当双钩离底时,用一铁丝拨动钩饵,和(2)所出现的情况一样。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A:即不管你怎样动钩饵,标都没有下顿及下挫的反应,即使你用铁丝快速拨动钩饵也没有反应。B:即使坠在空中,但要起动它也不是那么容易。钩饵乱摆标都不动,那鱼吃钩标为什么就有下顿或下挫呢?再看我接下来的实验。实验的方法还和上面的一样只是铁丝换成了空心塑料管,当我们把管口对准钩饵时,轻轻一吸,钩饵入管1cm甚至0。5cm标都有一个下顿动作,只不过当双子线弯曲时下顿动作小一点;当我们吸的更轻一点,钩饵入管不到0。5cm,我们也能看到标尾周围的水随标也能轻轻地向下一凹(可能是水与标尾之间的张力作用的结果,在眼前看的特别清楚,这也可能是高手意念观标的基础)。那我们用一铁丝拨动钩饵时,钩饵乱摆标都没有下顿,我们用空心塑料管吸钩饵时标为什么就有下顿呢?

我们都知道标提坠,坠压标,这中间的大线绝对不会松弛,坠动标即动是成立的。而坠和钩之间这个关系就不成立,要起动坠使坠位移我们必须对坠施加一定的力,在实验中我用铁丝对钩饵一个作用力,这个力随着饵的摆动被分成两个力,一个切线力,一个向心力,向心力对坠有作用,切线力却没有作用,而向心力很小不足以引起铅坠的位移。当我们把子线的下端搞一个临时支撑点再作用钩饵一个力,这个力就不会被分散,它会直接拉动铅坠,这样铅坠就会移动,我们就能看到标动了。在实验中我用空心塑料管吸钩饵时空心塑料管的下缘即为临时支撑点,当鱼吃饵时那鱼的口周即是临时支撑点。到此为止我在实验中出现的结果就能解释通了,那我们在实钓中出现的现象也就好解释了。

1、子线越长,力传导损失的越多,标的反应越小,当然顿。

2、子线越粗硬,就会越直,力传导损失的越少,标的反应越大,这就是我们钓生口用稍及硬的子线的原因。

3、子线粗细长短的选择和选钩一样,根据鱼的大小粗选,再根据鱼的吃口细选

4、子线粗细长短和鱼饵及鱼口不能相矛盾。

5、长子线可以在钓慢鱼时或钓大鲫时使用,目的是要铅坠到底后的钩饵那一摆引鱼就饵。钓底层接口时我们也常用长子线。

6、我们还可以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口动标我们是能看的到的,只要鱼没吐掉,我们也能把它钓上来,

7、标的下顿全部是钩饵入口,鱼的搅动,标的反应是标的上下起伏或左右晃动。空竿是鱼吐钩了。

8、子线弯曲时,鱼用同样的力吸饵会更深些,吐的更慢些,当然空竿会少些。

在竞技中发现的一些现象,不能牵强附会去解释,一定要有事实根据,一种新观点不但要能让现在的人接受,还要经得起时间的磨练,若干年后才能成为经典。悬垂坠垂钓中的下顿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有心的钓鱼人,其间也有许多解释,但都很难人接受。我在实验后发现了子线下端在鱼吃饵时出现的临时支撑点问题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还解决了在垂钓中所出现的许多现象,对指导我们垂钓很有帮助,下面再举两个例子:

1、口动标和体动标: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现在所垂钓的都是体动标不是口动标,但从我的关于子线的讨论中大家可以发现我们垂钓中标出现的下顿就是口动标,我们所垂钓的基本上也都是口动标,体动标只有在我们双子线弯曲明显时,鱼吃饵时钩饵的位移不够拉直子线,当然铅坠也不会受力,只有鱼吞饵游走或吃死口了我们才能看到标动,标讯可能是下挫,下滑或慢慢上浮,一般不会出现下顿。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垂钓时不易过顿,过顿会失去许多信号,见下顿不中鱼我们可以从是否钓的过灵,饵,钩及子线的长短上找问题,钓的过灵鱼吸饵时子线接触鱼嘴后的弯曲度要变大,当然过灵子线很直上面还有力,鱼吸饵时同样的力量入口肯定浅,当然中鱼会降低。钩在饵内要过饵才能钩住鱼,如果过粘过硬空竿肯定高,钩应大一号降低鱼吐钩的机会,子线短了鱼就饵时所需的力量也要大,同等力量入口也会浅。

2、对下顿中鱼高于其它标讯的解释:在悬垂坠垂钓发展的早期,我们所用的钩自重都很大,饵一般都用搓饵为防脱钩开的有时很粘,双钩有时压下标目56目甚至78目,再加上搓的双饵那钩饵的重量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当钩上没饵时或鱼把钩饵衔离底时标都会很快上浮,由于不管你调几钓几无钩时标的目数肯定高,只要鱼把钩饵搞离底标肯定上升,根本不需要鱼去带动铅坠,大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如标上浮提竿多为空竿,当鱼把钩饵吸入口中的瞬间临时支撑点就产生了,标出现了下顿,这时提竿就中鱼了。现在我们垂钓过程中这种现象就很少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用的钩饵都很轻一般为12目,即使饵没了标也回升很小,当然我们用拉饵时如残留物过多,鱼只能吃到钩外的残留物时也会出现回标的现象。只有钩饵入口才有下顿。

扩展阅读

竞技钓中的白饵使用与开饵技巧


何谓白饵?翻遍相关书籍,也搜遍了各大网站,都找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我姑且将颜色白或近乎白色的饵料称为白饵。休闲钓的朋友们用得较少,除了钓鲢鳙外,几乎不用。而竞技钓的朋友们,绝大多数都能知道。

首先,雪花粉在休闲野钓时,很少有人用到,即使在多种饵料的组合配方中,一般钓友用得也是较少的。这与雪花粉本身颗粒细腻,具有并不浓的粮食本味有关系。很多人在野钓时,喜欢用浓香、浓腥之类的较粗饵料,因为这样的饵料招鱼快、留鱼久。

仅仅在钓鲢鳙时,人们才舍得用一些雪花粉,因为雪花粉雾化快,再加入一些各种香精增加味道,便能大量钓获鲢鳙等上层鱼类。反观竞技比赛中白饵的使用就要普遍得多,这是因为竞技比赛对饵料的状态、味型要求更高的结果。

雾化就不必说了,从味型上来看,既可以利用雪花粉的清淡马铃薯味,也可以添加蛋奶、草莓香精等增加其诱食性。就如同雪花粉是一张白纸,要画什么颜色,由画家来决定。人就好比是画家,可以画山画水画花鸟,但竞技场上的选手不一定都具备画家的功夫,因此饵料厂家在雪花粉的基础上,再加以调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白饵,可搓的,可拉的。

草莓味的,奶味的;清淡的,浓香的;发酵的,膨胀的,竞技场上最有名的,用得最多的就是丸九白饵:黄鲫、四季、薯鲫、21、粉鲫,喜欢竞技钓的朋友必能如数家珍。

一、 那么在竞技比赛中广泛使用白饵,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1、解决怕重味的问题。大家知道,竞技比赛的鱼大多都是回锅鱼,也就是钓上来后再放入池中的鱼,一般初次被钓的鱼再放入后是不会马上开口再吃饵的。即使再吃饵,也会变得小心谨慎,不会再吃让它上过当的饵。特别是反复钓放过的鱼,口较猾,不肯轻易就食,而且害怕重味刺激,这时候清淡的白饵,就是要解决鱼吃口犹豫的问题,使之大胆吞食,再次上当。

2、解决挡嘴、吃口轻问题。饵料中最为细腻的,非雪花粉莫属,而且软、轻。一般在竞技比赛中被钓过的鱼或天冷以后,鱼的开口很轻很小,如果用颗粒比较粗或含拉丝粉成份多的饵料去钓,往往钓者只见到浮标的信号却空枪连连。所以这时候使用白饵,就是上上之选,软轻的白饵,鱼只需要轻轻一吸,便可被吸入嘴中,浮标在正确调钓的前提下可以出现很清晰的入口信号。

3、解决猾口鱼快速吞吐不易中钩问题。凡参加过竞技比赛的朋友都知道,猾口鱼是最难钓的,吃饵料时反复试探,快速吞吐,出现很多杂乱的信号,却空竿率很高。这时候如果适时使用白饵,并配合合适的钓组与钩来钓。当鱼吸食白饵时,饵与钩都可以轻易进嘴,进嘴后猾口鱼的常规动作就是要吐,但轻且易散的细腻白饵容易吐出来,剩下锋利的裸钩却不容易吐出来,总要挂住鱼嘴的哪个地方,因此中钩率可以大大提高。

4、解决鱼躁动不安的问题。在竞技比赛中,如何快速诱鱼,是影响钓获的关键点。但是招鱼过多后,会产生鱼躁窝子的现象,这时候鱼受饵的味觉等感官刺激后非常兴奋,来回蹿,不好好吃食,窝点中鱼星鱼泡一片片上翻,浮标上表现出大黑标、大送标等夸张动作,可就是不容易中鱼。这时候使用较为淡味的白饵,可以有效控制鱼的情绪,使之安静下来,浮标很少出现鱼蹭线时造成的大而假的夸张动作。

可能还有需要白饵解决的问题,限于本人水平有限,不能一一列出,望高手补充之。知道什么药对症,但是下药的时机、配比如何掌握,那就是经验说了算。如果面对千变万化的鱼情运用公式化的语言说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白饵,几天几夜也讲不完,而且好象是雾里看花。有些鱼情只有是经历过了,才会懂得原来是如此如此。没有经历过的鱼情,讲得再明白,听者也会是一头雾水,反而会害人。

白饵的使用方法,一种是搓,一种是拉。搓白饵也是的基本功之一。能搓好白饵的,其竞技水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能搓出猾口小鲫鱼白饵不好搓,这是很多初学竞技的钓手经常发出的感叹。但白饵又确实能解决一些竞技比赛中的实际问题,不能回避白饵不用。经常有钓手搓上白饵后在抛竿的过程中却掉落下来,或者在叭嗒一下落水时脱钩,再或者在到底后雾化太快空钩。种种问题都让初学者挠头。

二、搓好白饵,是个系统问题。首先要学会开白饵

吸水的量大,所以水要力争一次性加足,吸水的时间要充足,在搅拌的时候要充分均匀,但又不能打得太粘。这就要求初学者多尝试才行。其次是要把握好白饵中麦蛋白含量,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拉丝含量。一般中搓饵中要求丝越少越好,丝少则容易雾化,更不易挡嘴。但太容易雾化会导致水较深时到底钩上无残留,钓不到鱼。丝较多时,搓到钩上比较不容易散落,但适口性不太好。两者之间必须按照鱼情来进行取舍。再次就是搓饵的手法。

三、搓饵大体上有三种形状:水滴形、圆形、长条形

水滴形注重的是将钩柄处搓得较圆滑,钩体部位的饵相对较松散;圆形的搓饵是全封闭,外表都很光滑,在水中雾化的速度较慢。长条形的搓饵两头松散,中间圆实光滑,属两头雾化快,中间残留多型。搓白饵易脱钩与最后的抛竿手法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白饵入水前人所能操控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白饵轻,附钩性相对弱,所以只能是荡出去,而不是靠竿尖的弹性弹出去的。一般来讲,在抛送饵料时,我们会把手捏在八字环或其以下,将主线绷直后轻拉使竿尖微弯后再送出去,借一点竿尖的弹力。但白饵却不行,这样弹出去十有八九会脱钩。

解决的办法是改变一个细节,即在把主线绷直后,不使竿尖微弯,在一手放掉饵时的稍后一瞬间另一手挥竿将饵荡至钓点。这一细小的改变,可使饵脱钩的现象得到明显改观。熟能生巧,搓白饵也是如此,只有多练习,多体会并勤思考,最终必能做到随心所欲。

拉白饵,也是一项技术活。我们知道,饵料能否拉出,取决于饵料中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大,拉出的饵团越大。而白饵往往是非常细腻的,如何能够拉出来,技巧性很强。但如果要想把白饵拉出来象麦胚类饵料的效果,是不可能达到的。

白饵不好拉,却偏要拉,是鱼情独特的结果。因为鱼上大饵团的当多了,见到大团的饵料害怕,形成了条件反射。这时就喜欢吸食水底或漂浮在水中上尾的小饵团,对那些细小的饵团警惕性不高。人往往比鱼要聪明得多,懂得投其所好。极力使其上当,每次都有新花样。

大团的白饵不吃,好,我来小白饵团,哪怕是钩尖上附着一丁点,也能诱鱼上钩!再加上拉白饵比搓白饵要快得多,所以在鱼相对较快速且拒食大团搓饵的时候,拉白饵就有很大的优势。拉白饵与搓白饵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对丝量的要求更加严格。

一般的白饵都是细腻的,好搓不好拉。但有些白饵,却是好搓好拉,奥秘在哪里?是因为里面添加了一些粗颗粒,一种肉乎乎像小孩子们喜欢吃的果冻一样的东西,取了一个好名字,叫鱼果冻。这种粗颗粒无色透明,遇水膨胀,入水后缓慢化散开,一颗颗小肉球在水中晶莹剔透,非常招鱼喜欢。有了粗颗粒,解决了好搓不好拉的大问题,拉出的饵团圆,残留好,诱食性好。

套句流行的话,白饵不是万能的,没有白饵却是万万不能的。在选择使用白饵一定要根据鱼情来确定,千万不能乱用。而且在竞技比赛中一旦确定必须使用白饵,则不能轻易更改。因为白饵在使用的前期,味道一般清淡,颗粒细不易留鱼,鱼就会来得慢,往往意志不坚定者在使用几竿、十几竿之后中鱼少,觉得不好用而弃之,再换原饵还是不吃,反复折腾至比赛结束仍没钓几条鱼。正因为白饵有轻淡、颗粒细,所以在开始的几竿,一定要快节奏,关且使用大饵团,到中鱼后,保持合适的节奏,保证持续不断诱鱼、连续上鱼。

白饵的使用,相信会随着竞技的发展,在未来会有更方便、更有效的新产品不断出现,到那时,使用白饵将不再是一种烦恼,将是带给你钓技提升的一把梯子...

野外台钓夜钓中鱼口之我的见解


喜欢夜钓台钓的朋友可能都遇到过类似问题,感觉鱼口很轻很小,只要不是钓竞技塘中的滑口鱼,我认为鲫鱼的口还是很明显的,鱼吃食物应该是很干脆的,除非你的饵料不对路或者状态不好,出现象滑口鱼那么轻微的鱼口是有原因的:

1、窝里鱼头稀少,鱼吃食不担心别的鱼跟它抢,也没见别的鱼吃,所以它只是试探性的轻轻的吃。

2、饵料不太对路,鱼吃食比较犹豫。

3、饵料状态不好,鱼吃起来困难,没有一口吞的那种爽快。

找到原因之后,就好对症下药了,不少人一到水边,开饵比较少,窝子里都还没有聚集起足够数量的鱼就开始等钓,来一条钓一条,鱼口当然很轻。这种钓法表面上好象很经济,其实很难钓到很多鱼。别担心把鱼喂饱,你开的那点饵料喂不饱几条鱼的,来一条钓一条,谁去给你引其他鱼来呢?我一般都是打够足够的饵料进窝,让鱼在窝里抢食才开始钓。

饵料对路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捷径,只能靠自己去根据天气、季节、水质等各种环境因素去分析,去试探。有耐心的还可以去引导鱼喜欢吃你的饵料,不过,那需要好多天才能改变鱼的喜好。

对于饵料状态来说,除非小杂鱼太多,尽量雾化好点,饵料小点软点,让鱼能顺利的吃进去,自然口就不会小,不会乱,而且容易引起鱼抢食。

昨天晚上,我开了一款浓香的鲫鱼饵料,在荷花池(公园的大水面,野生环境)先打了一个小时的窝子,其实半个小时就开始有小口,但我没抓,一一放过,等我把自己认为该打的饵料都打下去后,才真正开钓,这时候窝子里已经有好多鱼了,改拉大饵打频率,连连得手,口非常好,4个小时钓了61条鲫鱼,夜钓中能有每小时15条左右的上鱼率,已经很爽了,饵用完的时候,窝子里还有很多鱼,就没断过。

现在,我实在不喜欢一窝蜂的去挤沿山河、瘦西湖等夜钓热点,那些地方每晚十几个人,就算来100条鱼,平摊下来一个人也只能钓几条,没意思,而且那些地方钓鱼的人,竿子越来越长,从3米6到4米5再到5米4,现在据说沿山河都用6米3的竿子了,饵料越开越好,用丸九的大有人在,其实上鱼并不太理想。

最近一个月来,我避开了这些大家都去抢钓位的热点,钓得反而不错,非空记录已经持续了1个多月了,90%的时候都超过20条的收获,这还不包括在古运河钓的几次。老实说,与其去当空军,还真不如在古运河练练竿,大不了走的时候把鱼全放生(听说有柴油味)。

竞技钓比赛中快鱼慢钓的技巧详细分析


近两年以钓快鱼为内容的比赛缩短了时间,由90分钟一场改为80分钟、70分钟、60分钟。缩短时间是为了提升技术,减少偶然性,增强对抗性。众所周知,钓快鱼存在许多变数。90分钟一场比赛,出成绩都是大边、二边和位于下风的钓手,换位进入第2轮后没有大边、二边的幸运了,就是下风换至上风,环境、鱼情、鱼口变了,不仅钓法要变,还得结合前一轮在此钓位上的钓手采用的技术和成绩,或继承或调整,否则出不了好成绩。另外,90分钟比赛劣位变优、佳位变差是常有的,就是试塘时掌握了的规律也会失准,因此考验钓手的不都是技术,还有谋略和意志,改为70分钟、60分钟一场,钓手的思考时间少了,如钓饵不好不坏,线组基本可用就不会花时间重新开饵和调换线组了。再如鱼装到管子里了,钓底、打浮、钓行程都有口,钓手以最擅长的技术钓最熟悉的鱼一般不会轻易变招,更不敢冒险。钓快鱼都是靠平常练就的功夫,检验的是真水平,但时间长了就有了偶然性和循规律以巧取胜的机会。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却又常常忘记个中真意。如看似相同的浮标反应,一人见信号就提,10分钟提竿60次,获鱼20尾,中鱼率33%;一人连续5竿不中鱼后放慢节奏,专等下挫半个黑格的信号出现,10分钟提竿20次,获鱼18尾,中鱼率90%。以鱼获量比较自然是前者胜,但两者的技术含量不同,前者说不准哪一竿中鱼哪一竿不中鱼,其中至少有1/5的鱼是蒙的:后者放弃不实鱼讯,能准确说出这一竿中鱼,那一竿不中鱼的理由,虽输犹荣。若是一场90分钟的比赛,上述情况出现在比赛中途,后面还有30分钟时间,那么胜负就难料了。这种技术上的不同可概括为两个分支快鱼慢钓和慢鱼快钓,它给钓手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有变中求胜的快乐。

快鱼慢钓的直接原因是鱼口不规范,一口重一口轻,分不清哪是虚口,哪是实口。在钓手除了长于变招,体现灵活性外,很多是由其经历决定的。野钓、休闲钓鱼时间长,以钓慢鱼为主,同样信号连续10竿不中鱼时办法不多,无非换饵不行换线组,还是不行就放一口。他们进入竞技后经常会不由自主地用上这些办法。起步就是悬坠钓,习惯了池塘钓鱼和比赛节奏的钓手是出于无奈,是基于竞技钓快鱼技术而采取的消极办法,大多浅尝辄止,放一口还不行就回复原来的快节奏了。

快鱼是指咬钩快,信号出得快,但与中鱼率无关。钓快鱼是由咬钩快提炼的包括上饵、抛钩、诱鱼、调标、读标、刺鱼、提竿、脱鱼等一系列动作在内,并积极利用钓饵状态和浮标特性将鱼钓上来的一整套技术,是环环相扣,诸元素协调的现代钓鱼方式。钓快鱼是在悬坠钓基础上由钓对象鱼产生出来的,主要用于竞技钓鱼。随着自然水体污染,水域萎缩,过去以钓大鱼为荣的群体转而关注小鱼了。由钓快鱼普及,以稚鲫、幼鲫为主要对象的钓鱼活动遍及城乡,并因水域原因衍变成快鱼慢钓。

不过,快鱼慢钓并非一帆风顺、人人如愿,也不是放慢节奏,提竿慢半拍或一拍就能将轻口鱼、乱口鱼钓上来的。竞技钓鱼受钓位限制,鱼少无口:诱鱼过多,浮标出现乱象;回锅鱼多了,虚口实口难辨;以及找不准泳层的时候都可以以慢制快。野钓和休闲钓鱼遭遇小杂鱼闹窝、霸窝:受天气、水情和无法预知的原因影响,鱼口变轻了;因线组、钓饵、水底(水草、沉积物、淤泥)等原因,不能反应有效鱼讯的时候,钓手都会主动放慢节奏。但同样是慢却有主动和被动之分,甚至时而主动时而被动,出现让围观者直喊看不懂的玄妙动作。例如本刊2012年第21期《新科钓王谈钓技》一文中,王忠岭回答记者漂相把握不准确,特别是虚口和实口的辨别,不知漂的哪些动作能打,哪些不能打提问时说的见信号感觉有鱼就打;那种让几口的方法,或者死板地认为打第二口或第三口都是错误的。要做到感觉有鱼一口也打,感觉无鱼十口也不打就是快鱼慢钓。这里的关键词是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特别是在预案设定的各种办法、措施、对策都无济于事,主观努力改变不了客观现实的时候,慢可以是似曾相识的必然反应,也可能是新感受、新感觉。笔者跟踪竞技钓鱼十余年,发现在此情况下心平如镜、安步当车、得之心而应之手的妙招就是快鱼慢钓,即王忠岭说的感觉有鱼一口也打,感觉无鱼十口也不打。记得10年前,徐银舟在秦皇岛举行的一个比赛中,抓大边拉饵钓一标深,抛钩后浮标站直了就顶上2目,提竿不中鱼,之后拽下2目、3目也不中鱼,无奈之下只能放口,可是15分钟后放口也不行了,只能于轻口、乱口中蒙一尾是一尾。赛后笔者问徐银舟:这一场好像没找到感觉么?徐回答:不全是,只是有感觉的时候少。感觉是心理活动,当事物的个别性特征与你掌握或采用的技术相吻合时就有感觉了。

钓快鱼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快一阵,慢一阵,由此形成节奏,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但快鱼慢钓不同,是快中有慢,慢中显快交织在一起的,这一竿快下一竿慢,是找不到规律的即时行为。有了感觉,甚至灵感一现就连续中鱼了。至于具体到哪种信号该快,哪些动作该慢却又没有标准,必须视鱼情而定。有句话叫心有灵犀一点通,感觉到了手到擒来,可谓快鱼慢钓的最好解释。

其实,快鱼慢钓并非竞技钓鱼独有。作为破解轻口、乱口的有效技术,野钓和休闲钓鱼早就习以为常了,只是比起竞技来它以有迹可循为前提而显得平常罢了。例如,适用传统钓组而为钓鱼人总结的提竿准确及时,不如放慢半拍被悬坠钓接受后换了个说法进攻钓法要有频率,防守钓法要放信号,并很快成为攻混养、钓回锅鱼和破解浮标七上八下不中鱼的必要技术。所以无论竞技钓鱼还是休闲钓鱼,与其纠结鱼情、鱼口,百思不得其解不如以守代攻,来个快鱼慢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