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钓腥还是钓香。

针对变化了的鱼情,有一种超然的说法:以不变应万变。笔者认为这大有股人定胜天的味道,不足取。

如果是在休闲垂钓,纯属怡情,不求钓效。或者是时间充分,坐等鱼情改变,这个以不变应万变或许是个保险之策。为何?因为你没有重新调整新的垂钓思路和钓组,对常规的或常用的技术掌握的比较透彻,不会乱上加乱破坏好心情。

然而,竞技垂钓的要求讲究的是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体育精神,一切的结果都是要以成绩说话,多了几份紧张和刺激,少了几份悠然和舒缓,因此,再以不变应万变则肯定是行不通的。不同的情形如何变?

1、如果,你是一尾初学钓鱼的新手,可能会对鱼情变化的理解以及钓法应变的技巧掌握的不熟练,那么当面临复杂的鱼情变化时,建议你还是谨慎变化为好,不宜变化太大,比如,可以再不动鱼漂预先调整好的调目基础上,进行钓目的上下试探,或钓灵,或钓顿钝,适中都不要改变原先的调目是保证你最后重新回到起点的基准点。

所以,这里就要反复强调调四钓二这个台钓基本口诀了,因为这是一最为简单最为实用的基础性入门技术,当你在尝试了各种变化未果,而又找不到原先的基准点时,请立即采用调四钓二回到起点。往往在很多比赛中,这样简简单单的钓法就尅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2、掌握了一定的钓赛规律,懂得了多种鱼类的摄食习惯后,在比赛中就可以适时的根据鱼情变化而运用相应的战术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

这需要钓手拥有较为丰富的大赛经验,要善于总结和整理每次参加比赛后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做参加钓赛的有心人~!不能只顾着自己是否取得了名次,要把每一次的参战都当做是检验总结和发现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再每一次参赛中不断积累经验,完成由新手到老手的转变。

具体的变化方法非常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体会,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只是想重申的是,鱼情变,我们必须要跟着变,前提是要掌握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了解鱼类摄食的规律。做到判断鱼情变化准确,改变后的垂钓方法对路,钓棚设置的得当。

3、摸不准鱼情变化的规律时,切勿率先由底变浮,在垂钓的一般规律上,由底钓起在逐渐抽浮,是可行的,哪怕变错了,也可以及时纠正,不至于窝底无鱼。而若违反常规,忽底忽浮的乱变一气,则很可能将正常比赛演变成你上下推拉鱼漂的拉漂秀。

有经验的选手一般都会采用先老实钓底,通过仔细观察和判断确认是否可以打浮,因为,打浮的鱼情要求较高,不是鱼的密度高,有截口信号就可以立即打浮的,他还要受当时气象条件、参赛人数、鱼的种类,新老鱼的比列等诸多因素影响。如果率先打浮,则有可能要放弃了底钓诱鱼的集中优势,风险很大。

应变时时机如何把握?

1、有针对性的变,即主动变,比如在通过观察和实战摸底后,感觉原先施钓的对象鱼不对路时,应该立即改变主攻对象,宜采用主动应变的策略。

在第三届光威钓王杯总决赛第二场钓混养鱼的赛场上,就出现了类似上述的鱼情变化,大批的底层鱼由于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多潜伏至池塘中央不敢贸然进食了,只要为数众多的大小鲢鳙鱼还在拼命的喝着饵汤,于是,有经验的选手率先改变主攻方向---弃底攻浮钓鲢鳙。结果,此招一变立即收到奇效,成绩也快速窜上领先阵营。

再如,在2005年武汉钓鱼王公司举办的国际钓鱼邀请赛上,由于水冷,人多,绝大多数鲢鳙鱼都潜底觅食,鱼情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以王永贵、李大毛、邓刚、郝国强等为首的一流高手们率先发现了这个变化,于是采取主动应变的策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将浮钓鲢鳙鱼改为底钓鲢鳙鱼,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主动变,需要在赛前要有预见性,需要准备好应付随时变化的所有钓具,饵料。是属于赛前两手准备的一种。

2、临时鱼情变化,或突然感觉钓法有误,而快速的变,即被迫变。此法多出现在复杂气候条件下,或对赛前摸底工作做的不细致的选手身上。应变的范围难以界定,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此应变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手的基本功力和经验的多少,属于随机见机行事的一种。

在南京举行的光威钓王杯预赛时突遇暴雨,很多只善于风平浪静的环境下垂钓的选手顿时傻了眼,风吹浪起,雨打水面,鱼漂一定漂移不定,本来就很微弱的鱼讯整个背波浪掩盖住了。那些做好了多套主动应变方案的钓手还是没有预想到会 出现这样临时的变化,仓促换漂临时调饵,忙了半天也没忙活到点子上,而那些既玩休闲野钓也打竞技比赛的两栖性钓手,似乎更能适应这酷似野钓的环境,或跑铅,或逮死口----种种野路子居然十分奏效,最后,入围的总决赛名单里面他们竟然占到了70%。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应对这种临时性鱼情变化,不仅需要综合的垂钓技艺的体现,而且更要学会兼蓄并收,把那些看似落伍、愚笨的种种民间土方法都要虚心的学习并加以利用。

延伸阅读

休闲野钓与台钓竞技配饵和打窝的区别


在钓鱼的准备过程中,用什么样的鱼饵是必备课,因为饵不对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那怎么样才能做到用饵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未钓之前,首先要了解鱼情、水情,再酌情选饵。常规来说,不管是腥、香、淡都能钓到鱼。钓鱼并非越香、越腥、味越大越好。鱼的嗅觉灵敏程度要远远超过人类,所以对于鱼饵的味道,人和鱼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但在平常垂钓中,味道大的鱼饵,招鱼可能快,但无法说明钓得就大就多。

在没有比较的前提下,看不出有什么差异。有的时候,用味道浓的鱼饵,也可能把鱼熏跑,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所以用饵要以季节、气候、水温、鱼情为依据适当选配饵料。常规是春腥、夏淡、秋香、冬浓,这也仅指休闲钓。而竞技专业池塘就不一定按此选配鱼饵,一定要根据喂鱼的饲料调整味型,这样一来不会有太大的失误。

钓鱼都是需要做窝的。我们平时在体闲钓时非常注重做窝这个环节。而在竞技比赛中做窝和休闲钓做窝有什么区别?

在竞技比赛中做窝应该慎重,我们在竞技比赛时一般不允许抛窝料或用器具做窝。想做窝都是将钓饵搓大团,挂在钩上连续抛竿到钓点,以此达到做窝的目的。我在多年的比赛中看到,有些钓友只要比赛开始了,不论鱼情是否允许,先做窝,大有把鱼先聚到自己的钓点内,不让别人把鱼诱去的意思。

要知道,钓点内积存窝料过多,鱼即使过来,吃散落的饵已够了,它很少去找钩上那两颗有危险的饵去吃,那么此时的钓饵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鱼情不需要做窝,而窝子做了,这场比赛可以说基本上就败了。而自然水域的鱼儿严重缺食,多做窝反而会起到良好的诱鱼效果。

竞技钓混养鱼要攻守兼备说明


竞技钓混养鱼的攻和守是由鱼情决定的。鱼上钩快,抛钩就有口,形成钓快鱼;反之,窝内无鱼或鱼不咬钩,触饵踌躇,那就守,钓慢鱼。进攻钓法首先要做的是饵料到位。竞技钓鱼不允许打窝,是靠钓饵的溶散来诱鱼的。不管打浮还是钓底,开钓后3分钟内搓松散大饵做窝,5分钟内别人上鱼,你不上鱼说明钓饵有问题,要调整饵料味型。做窝的原则是大腥大香,作用是刺激鱼的嗅觉,达到迅速招鱼的目的。至于用腥还是用香,则由季节、水温和地域决定。由于腥味的刺激比香来得快,所以腥在前、香在后。如果10分钟无口,说明鱼的密度不够,应增强钓饵的味感,同时结合钓饵的大小和钓组灵钝对线组进行调整。不过大腥大香有个缺点鱼口烂,钩到位就有口,可是鱼吸饵就放,钓灵了动作不断,却钓不上鱼来。如果调整了线组、钓饵后小口没有了,等2分钟才有一口,那就只能守。不过守不是等着鱼咬钩,而是守中寓攻,包括动态逗鱼,搓拉结合都含有攻守转换的意思。

竞技钓鱼的本质是攻,守是因为鱼稀鱼少。如钓混养,做大窝后搓饵钓底,3~5分钟钓饵化了,可是钓起一尾鱼就要考虑了,此时钓饵的状态如何,是化了一半还是化了3/4,于是有搓小饵和拉饵钓底的变化。另外,即使是防守钓法也要创造聚鱼的环境,如钓一尾鱼补两颗饵,无鱼咬钩也不要守得太长。还有,除了按鱼的大小设置线组,还要区分鱼种,鱼有劲没劲,养殖鱼还是野生鱼。如鱼获量10千克的一场比赛,子线用0.8或者1号,母线用1.2或1.5号。上鱼慢,则用0.4或0.6的子线。

休闲野钓药酒米窝料的使用介绍


从我们开始钓鱼那一天起,钓鱼打窝的理念似乎就深入了我们的脑中。从最开始的一把酒米一根钓竿,到现在多种类窝料配方和各种长枪短炮,装备是越来越多,鱼获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这些都离不开窝料的作用,窝子做得好,才能引来更多的鱼,更多的大鱼。那知如何做这个窝上,有什么讲究和原则呢。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讨论讨论。

在我们准备出行钓鱼前几天,我们就会开始准备钓鱼的窝料。特别是休闲野钓,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因为野钓一般水面较大,鱼类分布宽广,如果不提前打窝或者不作窝,光靠饵料本身的味道和用量,势必影响诱鱼聚鱼的速度,增加垂钓的难度。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准备窝料和打好这个窝子呢?

在我们准备出行钓鱼前几天,我们就会开始准备钓鱼的窝料。特别是休闲野钓,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因为野钓一般水面较大,鱼类分布宽广,如果不提前打窝或者不作窝,光靠饵料本身的味道和用量,势必影响诱鱼聚鱼的速度,增加垂钓的难度。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准备窝料和打好这个窝子呢?我们在做窝时就要有计划的知道自己做这个窝料,是在什么样的水域使用,是针对什么样的鱼类做的。不然胡乱做一个窝料,味型不对,味型杂乱,钓不到鱼不说,还起到破坏作用。窝料的作用,是起到一个诱鱼的作用。如果你不知道你所垂钓的鱼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样的味型,怎么能做出对路的窝料呢?所以,在出行前,尽量的打听到钓点主要有什么鱼类,以哪种鱼类居多,这样才能有针对怕的配置出一款窝料。

一款好的窝料在用料在上一定相对要好,不要总想着节约。这就好比我们去餐厅吃饭,如果采购来的全是劣质的用料,那么,再好的大厨,也做不出美味的菜肴。所认窝料可以简单,但不能用料差。比如我们做鲤鱼草鱼窝料,都会用到玉米粒。有些钓友以为鱼分辨不出来,就胡乱找一些发霉的玉米用来做窝料,再配合一些其它劣质的饵料,这样做出来,自己闻着都感觉难受。不要认为鱼儿分不出好坏。记得一位竞技大师说过:要想多钓鱼,就要对鱼好一些。有舍才有得。

一款好的窝料,味型一定要要纯正,浓厚,针对性强。不管我们是钓哪一种鱼,鱼最先是闻到气味才,才会慢慢的游过来。窝料味型浓厚,散发的味道越远越快。越是水里温度低,越要浓一些,因为低温味道散发会慢一些。针对性强一些,鲤鱼鲫鱼同属鲤科类,他们的窝料味型大体相同,主要以香甜味为主,可以搭配一些果酸味、薯味等料。如果是主攻鲤鱼,那么窝子的料就不能过于精细,主要还是要以大颗粒为主做窝,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诱鱼留鱼的作用。

一款好的窝料,药酒必不可少。钓鱼料总是和酒分不开,我们在制作最普通的酒米和窝料时,都会在上面洒上一些白酒,起到提味的作用,同时酒里的乙醇可以快速的溶于水中,使窝料的味道传播得更快更远。随着技术和工艺的提高,现在市面上也有了各针有针对性的钓鱼药酒了。香精类药酒、中药类药酒、神经刺激类药酒、鲫鱼药酒、鲤鱼药酒等等。这些产品的诞生,让我们在制作窝料时更方便,便有效果,作用更强。

一款好的钓鱼药酒,必须要有好的适口性调节性,诱鱼留鱼效果要兼备。既能让鱼儿闻味味道后快速聚集,还要在吃食后使鱼儿产生一种兴奋感,疯狂就饵,同时对饵料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久聚不散,这样才能算是一款好的钓鱼药酒。

比如麝香药酒,其中所含的麝香酮和促食肽,会迅速作用于味觉神经,增强鱼类的进食欲望。

阿魏药酒可以促使鱼儿饥饿、开胃作用独特,构成快速诱鱼、聚鱼、留鱼的作用。

果酸类药酒一般在夏季使用的比较多,针对黑坑、肥水塘、高温天气使用,效果明显。针对的鱼类也比较广泛,鲤鲫草鱼均可。

好马配好鞍,好料配好位。窝料选得好,位子也重要。要想有好钓获,位置一定要选择,在许多文章里也讲过了,什么样的季节选择什么样的钓位,(大家可以关注以前的文章)。位置选好打窝时,不能胡乱一通一口气把窝料全打下去。窝料打得太散太乱,打得过多,就算诱来了鱼,鱼也会分散的吃水底的窝料而忽视了你的钓饵。一般我们打窝可以分成二团,第一次可以打得多一些,留下的部份供们在上鱼后进行补窝,起到持续性诱鱼的作用。

在垂钓过程中,我们的钓饵不论是做成搓饵还是拉饵,一定比窝料精细一些,适口性好一些,这样在窝料和钓饵之间,鱼儿才更容易选择对口的饵料,从而获得好的钓获。

浅谈台钓与竞技钓的区别介绍


以前对台钓钓鱼的理论一直都感觉很清晰,最近,与两个平时经常在一起玩的钓友偶然说起台钓灵顿的问题,他们两个一看我阿卢a21硬尾调5目,说我调太顿了,说应该调灵点,调3目或者2目,我感觉纳闷了怎么调3目比调5目还灵?于是就与他们对台钓的调灵调顿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他们都认为调的目数越低越灵,反之越顿,也就是说调5目比调2目顿。我是根本不能接受这种说法的。

他们认为,调得越低,水面上的漂尾越细,剩余浮力约小,鱼吃口时越容易拉动漂,越容易出现顿口,所以灵。

我认为,调得越高,钓组的重量越轻,鱼吃饵时改变钓组平衡所需要的力量越小,所以调高灵。

他们没办法说服我,我也没办法说服他们,但大家都对调钓的目数比值越大越灵没有歧义,也就是说对调高钓低灵没有歧义。但对调5钓5和调1钓1到底谁更灵却严重分歧。

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查找关于台钓调钓灵敏的理论,重新开始搜索。原本以为他们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肯定有99%的人会认同调高灵,不认同调低灵。但搜索的结果却令我惊讶,

网上还的确有调低灵的理论,而且还是出自大师手笔。这个大师就是程宁。在他的竞技钓理论中就主张调低灵。台钓传统理论和竞技钓理论在调高灵和调低灵的观点上截然相反,分歧的焦点就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另外,台钓的中间目开始调灵顿和竞技钓的归零点也基本是在说同一个东西。

我个人还是觉得,台钓的传统理论中的调高灵没错,因为灵敏的标志是看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看到口,并不是指什么时候能看到中鱼的顿口,说白了,程大师的调低灵的理论实际上是指调低容易中鱼,这个理论饶来饶去其实还是没逃出台钓基本理论中的钓顿容易中鱼,太灵容易出假口的基本观点。

如果单从灵敏度来看,我还是觉得调高灵是对的,调低灵中的所谓灵,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灵敏度,而是指有效顿口,如果把灵敏度定义为中鱼率,那么程大师的调低灵就是完全正确的了。

这个问题网上争论得很多,现在好象也还是各说各有理,虽然我也没查到一个很完美的论述,但通过学习和思考,还是明白了很多以前不太在意的东西,程大师的造诣的确很高,他对调低灵的论述也很精彩,但我希望大家不要把程大师这个灵理解为传统台钓理论中的那个灵敏度,否则你就又误入歧途了。

在回贴中见到还有人没明白我上面的观点,所以将观点进一步总结如下:

所谓"调高灵"与"调低灵"成立的前提不同,这个不同就在于对"灵、顿的理解不同。

如果你认为口大为灵的话,"调低灵"正确.

如果你认为口快,口多为灵的话,"调高灵"正确.

如果你认为口准为灵的话,调钓"不灵不顿"正确.

根据你对灵顿的理解不同,再决定该怎样调整漂的状态,选择调的方向,就ok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分享竞技钓与休闲钓的散炮饵开法及使用心得


今天就和各位钓友分享一下我平时开散炮的饵料及方法,希望能帮助到一些新手,当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请老钓友指出,我也加以改正。

散炮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叫的散饵,散食。可能平时野钓的时候用得相对于少一些,主要它是应对鱼情比较快的时候或者钓浮的时候使用。在钓浮的时候,我们开的散饵可能就更干散一些,入水就炸开,雾化很快,主要呢就是想把鱼吸引在上层或者中上层,形成一种抢食的效果出来。有些我又会开得不是那么干散,比如在打到比赛后半程的时候,这些时候就可以把鱼控制在相对底部一些。当然,这个饵料入水的状态,还与我们上饵时的手法,力度也有很大的关系。散饵总结出的主要特点我认为就,雾化好,溶散性好,水入即化,留鱼性好。说了这些多,散饵要用哪些饵料来开呢,现在我就与大伙分享下我的开饵配方。

如果是在野外,我会相对于简单一点,使用钓鱼王的黑坑散炮以及它的散炮伴侣,具体的开饵方式为:在开这个散饵时,我们要用一个大一些的饵料盆,然后倒入这个黑坑散炮,加入一些药酒,(根据鱼情不和季节不同,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小药),然后加水,饵水比为1:0.4或者1:0.6也就是是饵一份,水0.4份或者0.6。在这个过程中,和饵的手形和方式也很重要,手形要五指分开,成鸡爪型,快速的搅拌,不要去搓打它,然后静置五到十分钟,充分的吸水与散开,如果感觉水份重了,可以加一些它的散饵伴侣,或者感觉比重比你想要的重一些,也可以加伴侣去减轻一下比重。

如果是在竞技中的话,我大多数的时候会选择这样一个配方:武汉天元的天窝50%+天元的超级万能饵30%+新天元麸10%+千里香10%+天元神酒1号或者2号,如果有钓鱼塘的原塘料的话,我会减少天窝的量,加入一些原塘。然后就是要根据鱼情加入一些小药。

当然,市面上有许多品牌的饵料,开法也不尽相同,大家有更好的配方和方法,都可以一交流,感谢大家的支持,不对之错,多多指教。

竞技钓中的搓饵拉饵钓法如何应用到休闲钓


搓饵拉饵的搓是诱、聚、留鱼,同时也兼有试探鱼口,把鱼压在水底钓的特点。有经验的钓手,在一场70~90分钟的钓鱼比赛中,前期都是高频率搓松散的大饵团打窝,然后再边诱边钓,诱钓结合。搓饵拉饵的拉是钓。因拉饵拉出的饵球小,比重轻而蓬松,入口性好,并且线细钩小,子线摆幅大,下沉缓慢,是全泳层捕捉鱼讯,所以中鱼率高。故而在池钓中形成的共识是:鱼慢用搓,鱼快用拉;鱼大用搓,鱼小用拉;口猛用搓,口轻用拉;口少用搓,口多用拉。

搓饵拉饵怎样应用于休闲钓?无论是池钓,还是休闲钓,诱都是钓的前提。区别是池钓鱼多,搓十来竿的松散大饵团,即可见到鱼讯,然后视鱼情决定搓还是拉。休闲钓水旷鱼稀,发窝慢,耗时长,注定诱饵要抛的多,靠量的累积请鱼入瓮。然而,休闲钓的鱼是间歇性聚群,钓完这一波,又要等下一波,其间隔时间长短,取决窝子里诱鱼成份的多寡。为了避免鱼口稀,甚至断口,当鱼群进窝之后,要边诱边钓,诱钓结合。别拉的忘乎所以,等到口少,甚至断口,才想到搓大饵团续窝时,又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将鱼诱来,得不偿失。正确的选择是,当连续中十来尾鱼后,马上搓几竿大饵团补窝,使窝里保持有可食之物,鱼才会源源不断的诱来。善钓者,善养窝,好的钓手,不但鱼钓得好,窝也养护得好。

无论是竞技钓,还是休闲钓,基本功的好坏,决定鱼获量的多少。基本功包括:1.根据天气、水情、鱼情,选用针对性强的饵料;2.具有娴熟的制饵技巧;3.线组的最佳搭配及浮漂的造型、号数大小的选择;4.瓣别鱼口,准确把握扬竿时机等,这里重点谈制饵技巧。

具体来说,用于主诱时的搓饵,既要有粉状的物质,也要有粗颗粒的物质,粉饵是虚诱,粗颗粒是实诱。用于主钓的拉饵,也要粗细搭配,兼而有之,细饵(粉饵)是横向招鱼,粗饵是纵向招鱼。全是粉饵,呈烟状漂散,鱼吃不到有型的食物,哪来鱼上钩?净是粗颗粒饵,雾化小,比重大,下沉快,半水鱼追不上,只能钓底层鱼,所以,必须虚实参半,既有一定的雾化成分,又有一定的可食之物,量却不多,从而更加刺激起鱼的摄食欲望,使其长时间留在窝中,不肯离去。调配饵料时,诱、钓饵一起配制,首先将干粉饵倒入饵盆中,如果饵料包装袋上说明的饵水比是l:1,那么按1:0.7的量兑水,五指张开,快速搅拌,让其充分吸水3~5分钟后,取出1/3的饵作为诱饵置于旁边待用。

再将饵盆里的饵加少许水稀释,均匀的撤入一定比例的拉丝粉快速搅拌几下,然后团拢,静置3~5分钟后,快速打饵至不粘饵盆,再用双手攥成团挤出饵中的空气后即可使用。最后,将分离出来的诱饵放入饵盆内(切忌添加拉丝粉,因为国产饵基本上都含有适量的小麦蛋白),顺时针反复搅打至饵具有一定的黏性后,搓板栗大的饵球开始布窝。紧一阵、慢一阵的抛二十来竿大饵团后,改搓小花生米大的饵球抛竿,2~3分钟抛一竿即可。待鱼进窝,改搓为拉,但要搓拉结合,诱钓兼顾。采用手上饵,首先要搓成球型或近似于球型,将钩包于其中,再捻成椭圆型或橄榄型,钩上的饵黏性增大,抛入水中,要在半水以下才开始雾化,就将习惯于底摄的鱼压在了水底钓。并且,钩饵的落点半径一般不会超过15厘米,诱饵集中,进窝之鱼围着饵抢食,中鱼率就大大提高了

竞技钓时应注意鱼情变化及时调整钓法


近年来有了生长快,比银鲫更容易上浮的工程鲫,钓法宜拉饵钓底、钓离底为主,并逐渐过渡到钓三标深、两标身,节奏介于小鲫和中鲫之间。再有鱼种混 杂、来源不一,因先前养殖的水情、环境、饲料不同,造成一种鱼认一种饵,此时作钓节奏的快慢既决定于饵味,又与钓棚、鱼饵状态和钓法有关,常表现为甲钓位 节奏快,乙钓位却快不起来。另外赛前补充新鱼后久经考验的原塘老鱼,腥不吃、香不食,只吃沉底白饵,新鱼则有嗜香的离底,贪腥的沉底或微离底。如果再加上 天气原因,别说节奏了,就是攻改守也等不来一口。特别是钓赛进入后期,从平均抛钩5次中一尾鱼到连抛20竿没一个信号,既无节也无奏,所以把握节奏要因鱼 而异。

钓快鱼的最高境界不是场场领先,而是均衡上鱼,无论边位、中间位不快不慢,保持一个固定的节奏。然而钓赛规律却是首轮易为二轮难, 三轮四季而为变数多。比较鱼获,除大边、二边外,首轮三边以内尾数差别不大,常出现两或三人得分相同的情况,说明技术相当,多一尾或少一尾与节奏无关,是 细节得失。二轮以技巧谋鱼,以平均50尾为标准,多的接近70尾,少的30余尾,多和少相差两倍。从单位时间的抛钩、提竿频来看,似乎节奏相同,其实有虚 有实,且更多的是以虚掩实。表面看都是打频率,但同样抛钩有的以诱鱼、招鱼为目地,有的是为了稳定鱼的泳层,有的困惑于鱼口而不得不放慢节奏。目的不同在 观看到的却是千篇一律,若不是赛后当事人细述原由,即使尽在咫尺也难以明白。

技相同、巧作为。然而技公开,巧是隐蔽的,不易看清,饵捻一 下,多打几下,手指湿一下水,2秒钟时间饵况变了;4秒钟换一副子线,钩距、长度、线径变了,操作依旧,节奏没变就多中了2尾鱼;浮标上推1目钓灵变钓 钝,又多中了1尾鱼三轮之失两种情况:有经验没机遇,有鲫鱼没把握好。

数年前北京一钓赛,两天6轮。第3轮起随着回锅鱼增多,没有人钓底了,第5轮回锅鱼占了七成,鱼获更少还出现了光头。可是第5轮后期有人发现:抛钩 落点处有上浮水面的小鲫聚集,少的四五尾、七八尾,多的十几尾。于是第6轮开始下移浮标钓水皮,可是钩触水鱼就散了。然而略有不同的是,水皮鱼少,三四 尾,其他鱼沉得深一点。此时抛钩鱼立马散去,但水皮鱼散了不代表沉在水皮下30-40厘米的鱼也散了,放慢提竿节奏,抛钩后等2或3分钟后鱼就咬钩了。继 续放慢节奏,水面上三四尾鱼不抛钩,过一会七八尾,再过一会十几尾时才抛钩,则守5分钟、6分钟都不会有鱼咬钩。怕惊鱼而想当然,抛钩远,超过水皮鱼的聚 集处会不会好一些呢?

尝试的结果依然是鱼散了。水皮鱼不咬钩两个原因:伤了嘴不思食,在鱼护中存放的时间长了,缺氧。水皮鱼容易受惊,但 不要被现象迷惑,随它散去,放慢节奏守钓水皮下的穿层鱼。但是有一种情况:水皮不见鱼停留却又时不时露头或绽起一个水花,而且总在那个区域。钓这种窜上窜 下,信号忽而平稳忽而强烈的浮鱼要加快节奏,哪怕手忙脚乱也在所不惜。如果此情况出现在最后一轮,则短时间内咸鱼翻身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 钓快鱼又有另一层境界适时改变节奏,该快则快,该慢则慢,用节奏顺应鱼情,于被动中寻求主动。以鲫鱼为对象鱼而有钓快鱼,但同样快抛、快刺、快提,一 轮注重抛钩远近,诱鱼恰到好处和饵味、饵型的完善,成败归于细节;二轮巧作为,以术谋鱼,把线组、钓棚、浮标调整到最佳状态而又不放过任何一次扬己之长的 机会;三轮抓机会以守寓攻,捞散鱼、打水皮、七上八下钓全泳层,看似节奏相同却暗藏钓法的变化,其中既有经验成分也有临时起意。把握节奏三层意思:均速上 鱼,避虚就实真节奏;改变钓棚、调整钓点宜虚掩实变节奏;变钓法,枪法不乱虚张声势假节奏。

竞技钓鲫鱼要善于用轻麸类饵料


拉饵钓快鱼都是把鱼提上来钓,可是与尾重50克以下的幼鲫、稚鲫不同,养殖半年、尾重150克左右的中鲫习惯了沉底摄食,如果是回了锅的伤嘴鱼就更不会上浮了。钓这种鱼都是搓小白饵,而且要调低钓高,钓灵了会出现连续空竿。小白饵是俗称,用法是搓,符合这一要求的主要有丸九“培来道”“白鲫”“金鲫”等,其成分是“雾化很强的新麸”。麸类饵多用于搓饵,轻麸也是如此。然而与普通麸类饵l:0.8的兑水不同,轻麸的兑水区间要大得多。如纯麸1:1.2~1.5,一本轻鲫就只有1:0.6了。轻麸的特点是垂直雾化,虽然抛钩后一路雾化,但由于含有一定比例的小麦面粉,并主要是靠着面粉的粘结力形成持钩性的,所以尽管一路雾化,却并没有化尽,2米水深仍有1/2的饵芯残留。调低钓高是用来对付慢猾鱼的,然而拉还是搓,用薯类饵颇费心思。拉吧,残留量不足,有效成分都在半途散失了,钩触底只有凝胶状残留,若是稚鲫、幼鲫还勉强可以,可是钓中鲫就不行了;搓吧,鱼张口小、吸食轻,饵大了硬了不行,必须搓软饵小饵,这在薯类饵就难了。于是用麸类饵,然而它也有缺点——色暗,不够醒目,另外进入状态慢,不能急用。轻麸白色,入水后因膨胀而形成雾化且又不失粘合力,所以有“状态大师”“配饵高手”之称。

竞技钓混养鱼诱钓结合有技巧介绍


休闲钓鱼都是先诱后钓,鱼进了窝才有可能咬钩,否则就钓死了。竞技钓鱼规定:不准手抛或用工具打窝,这是为了体现公平。可是事实是不打窝引不来鱼,所以竞技钓鱼允许钩上搓饵,诱钓结合,边诱边钓。这样就形成开赛后连续搓大饵抛钩,以类似钓的形式实施打窝。然而项目不同,鱼种有别,怎么诱、用什么饵、诱哪些鱼、以及怎样把鱼留住就成了钓好鱼的第一个环节。之后,还会出现换了钓位要不要诱、怎么诱、以及钓着钓着鱼口少了要补窝等等,可以说诱鱼是贯穿钓赛始终的一项技术。

诱鱼要尊重鱼的行为规律。如鱼是嗜腥还是贪香,沉底还是离底,吃颗粒还是吸食碎屑,要顺其自然,不要因为诱鱼而改变它们的行为。比如鲫鱼和以鲤鱼为主的混养鱼都有底摄习惯,但在雾化饵的引导下,不足1龄、尾重50克以下的鲫鱼会改变泳层和吃口,大鲫鱼和鲤鱼则坚持底摄,是不会轻易上浮的,所以诱鱼还要考虑钓法的变化。

钓混养鱼,从第一次抛钩开始,前十竿之内都是诱鱼兼顾找底,一边诱一边找底,所以不能用黏的饵,要搓散饵,状态维持在钩触底饵重散失五分之四。在此过程中即使有鱼咬钩也不要放弃诱鱼,不要因为有鱼讯了就改用软而黏的钓饵,要继续诱。诱饵的原则是松散,然而边诱边钓中也能中鱼,但只说明少量鱼进窝,如果急着钓会对后面的鱼继续进窝产生影响,并一直影响到后半程。钓赛中最先上鱼的未必就能笑到最后,那么诱到什么程度才算基本完成了诱鱼呢?有一个标志:浮标到位后就出现左右晃动。这有三个原因,一是饵形不对口,诱饵大了,即使下沉中溶散了五分之四的体积,鱼仍然不能顺利吸入;二是诱饵松散,鱼触及饵就散了,形不成有效鱼讯:三是鱼达到一定密度后,撞钩擦线或多尾鱼争抢诱饵引起的。出现这些情况后还得判断是什么鱼,因为混养鱼还包括了鲢鱼,所以改搓软而黏的钓饵,如果换饵后能钓上鱼来才说明诱鱼成功。除了诱鱼中钓上鱼后停止诱鱼,急着钓之外,钓手经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是只从状态上区分诱饵和钓饵,忽视味型的一贯性。例如诱饵松散是腥味,钓饵软黏却是香的。诱的目的是为了钓,可是鱼不咬钩不是钓饵的错,要耐心等待,只有改用软黏的钓饵还要等的时候才考虑换饵,但不是换钓饵,而是换诱饵。钓饵是跟着诱饵的,诱饵什么味,钓饵就用什么味,因为诱不来鱼就换钓饵就本末倒置了。对于窝里鱼少的积极措施是用同一种味型的诱饵和钓饵轮换着钓,一场鱼就是一种味型,不能一会儿用腥,一会儿用香。诚然,不上鱼的时候换一种钓饵也有成功的,但除了说明鱼认这个昧,而正对鱼口外,不说明诱鱼成功。针对可能出现的鱼情变化,竞技钓手应该怎样准备钓饵?我的看法是饵不在多而在于精。

无论南北,攻混养都是以鲤鱼为主。为了节省比赛成本,承办单位多选择养了1~2年,或从附近养殖单位临时采购尾重500克左右,极端重量不超过1500克的鲤鱼。由于这一规格的鲤鱼普遍处于长身体时期,需要补充蛋白质。就鱼塘来说,则既要维持鱼的生命,又不让鱼落瘦的办法就是适当喂一些颗粒饲料,因此养成了鱼嗜腥,贪吃颗粒饲料的特点。尽管混养鱼不会是清一色鲤鱼,还会有鲫鱼、草鱼、鲢鱼,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吃颗粒饲料、嗜腥,所以不管诱饵、钓饵都应该以偏腥的颗粒饲料为主。过去,钓混养鱼要刻意寻找原塘颗粒,现在则用赭黑色鱼粉为主的开口料作诱饵,就是抓住了鱼嗜腥这个特点。不过,鱼的嗜腥是有程度区别的。例如钓了几尾鲤鱼后鱼不咬钩了,就是有口也变得轻了,由下挫1~2目变为半目、1/3目、1/4目,甚至更小。有人以为鱼口变轻是回锅鱼造成的,理由是鱼嘴受了伤,吸不进饵了。这是想当然,以人度鱼。鱼口变轻说明鱼情变了,进窝的已不是鲤鱼,而是鲫鱼,鲤鱼即使是回了锅也不会有轻口。如果连续如此,则要改变战略,主钓鲫鱼兼顾鲤鱼。办法是改搓为拉,同时调整钓饵,在颗粒饲料基础上添加腥味的红鲫和麸香型鱼饵,并加入约30%的细目拉丝粉。为什么是细目而不是60目或者80目的拉丝粉?这是由成丝的长短、粗细和它的凝胶状残留决定的。粗目形成的丝长、粗,凝胶残留大,不利于鲫鱼吸入,挡嘴:细目形成的丝短、细,容易形成网络,凝胶残留小。对于吸入浅、吸吐反复的鲫鱼来说,后者在下沉中溶散了三分之二重量后堆积在钩口的是一个小球状残饵,相比于长丝形成的鼻涕状残饵,鱼吸入球状残饵就便利得多了。尽管有腥香型商品饵,但拉饵攻混养不能完全用商品饵,因为主攻对象依然是鲤鱼,所以主料不能变,仍然是颗粒饲料。有人担心改用拉饵后饵轻了,两钩会到不了底,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颗粒饲料的比重是商品饵的两倍,拉饵即使溶散了三分之二重量,其剩余的三分之一也足以保证两钩触底。如果心里没底,那么保险一点,浮标调3目,钓3目一线。其实钓底与浮标的关系不大,只要找到了底,平时用惯了的浮标都可以钓底攻混养。

钓鱼比赛中经常会遇到边位鱼多,中间钓位口少鱼稀的现象,这是无法避免的。处于钓位不利的情况下首先要注意:开始时不要抛满线,坚持搓溶散性饵,抛八成线。这是因为水线都是自前向后摆动,你开始就抛足线,到了后半程鱼往中间去了,再要往前伸就难了。混养鱼有个规律,哪里有饵就往哪里聚,见饵就抢,随着同伴不断被钓起,剩余的鱼会变得越来越谨慎,并出现鱼口变异,同时受钩起钩落影响,机警的鱼会扩大索饵范围,由饵区中央转向外围索饵。随着抛竿频率的增加,溶散的残饵不断积聚,在水底形成了一条自远及近的饵带,于是避闹趋静,鱼就不再聚在一个点上了。所以攻混养不能局限于一个点,要随着鱼的扩散不断往前伸,从抛钩八成线、九成线到抛足线,越钓越远。其实,中间钓位鱼口少不是没有鱼,而是鱼往中间去了,抛钩近了够不着。如果抛钩不能为后程钓远留足空间,那么中间要胜出就很难了。钓赛中经常遇到的另一个情况是:进入第二轮后鱼咬钩不像前一轮那么爽了,鱼口少了,就是有口也非常轻。这不是鱼少,更不是鱼上浮,是鱼受惊后不敢大口吸食了。对此,除改用轻、软、黏的钓饵增强鱼讯的真实性,减少虚口、假口外,还要继续诱鱼。具体操作则可归纳为两诱三钓,就是两竿诱饵、三竿钓饵,轮番轰炸;诱饵轻、散、松,钓饵轻、软、黏。轻是共同的,目的有两个:雾化诱鱼和迎合鱼口。如果钓饵重了、硬了则鱼口依旧。但不要以为这样一来鱼口会立马改观,要坚持这么做,就是孤注一掷也要坚持下去,而且不管有口没口、口多口少,用一个味型的饵坚持抛钩不停。有人以为鱼不咬钩或鱼口变轻的时候应该换一下钓饵,或者改变钓法,我认为攻混养就是诱钓结合,坚持钓底,即使有鱼抬头接钩也不要放弃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