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饵料。
许多新的钓友在开始钓鱼,特别是在开始学习台钓和使用饵料时,面对市面上各种厂家,各种品牌的饵料,一时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买哪个品牌的,也不知道钓哪种鱼应该买哪种饵料。在开饵的时候总是很困惑,只要钓不到鱼,就把问题都归于饵料上。这个基本的不解决,就会大大影响你的鱼情的分析,比如也许是你的饵料本身没有问题,是你的钓位没有选择好,或者你的钓法出现问题,但你每次都认为是饵料出现了问题,这样的话,就会淡化其它钓鱼知识而陷入饵料的魔潭中。
今天我们就来认真的讲一讲饵料的问题,希望对大家一定的帮助。
我们都知道一份成功的饵料必然的几个组成部分:基础饵+主攻饵+状态+小药+开饵手法=成功的饵料。许多钓友说,我知道啊,这个基本的公式我早就知道了。但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没有去深究基础饵的作用是什么,主攻饵在整个饵料中起的什么样的作用,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鱼情用什么样的状态和味型。这样的话,怎么能算你真正懂得了公式呢?
先说说基础饵吧。基础饵也就是我们一款饵料的基本构成主料,比如我们做菜,今天来一个红烧鸡块吧。那么这个鸡块就是我们的主料,里面我们可以加一些青椒,香菇等配菜,这些配菜就是我们的辅料。比如我们常见的麸香(比如九一八麸),我们的鱼塘的喂养颗粒(也就是鱼饲料),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基础饵,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鱼儿喜欢吃的,但味型不大的一些东西,就好比我们吃馒头,光是白面做出来,我们也吃,但感觉是白味的,所以就要加一点白糖啊等来提升它的味道,让它更好吃,更适口。这就会过渡到我们所说的主攻饵了。
主攻饵就是我们钓鱼要进攻要主钓哪种鱼,进攻的核心火药了。比如我们冬季钓鱼,鱼儿喜欢什么啊,腥味,浓腥,这时我们就要在我们基础饵里加入虾粉啊,或者红虫鲫,天下鲫或者红魔等腥味的饵料。比如我们要钓鲤鱼了,我们就要加入鲤鱼喜欢吃的螺鲤啊,三合一鲤,酒神螺鲤等鲤鱼喜欢吃的饵料在基础饵里面。又比如我们要钓草鱼,就要加入巨能,巨草等主攻草鱼的饵料了。为什么我们不直接用主攻饵钓主要对象鱼呢。因为第一从经济角度出发,主攻饵料每袋要贵于基础饵,从味型上来说,只用主攻饵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它的味型过于浓厚,会影起鱼儿警觉,所以我们要搭配一些鱼儿习惯常吃的基础饵来降低它的警觉性。
状态饵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嘛。各品牌的雪花粉,轻麸,拉丝粉等都可以认为是状态饵。状态饵是改变饵料物理形态的一种饵料,比如我们的基础饵主攻饵是颗粒的,或者比重大,这样的饵料开出来会又硬又重,上钩入水就直接到底了,而有些鱼情并不适合这样的饵料,或者说鱼儿也不这样的饵料。就好比我们你一个馒头,但这个馒头又硬又冷。尽管你很饿了,估计你也吃不上两口就吞不下去了。而同样,给你一个刚出炉的热腾腾的馒头,你可以三两口就吃下去了。
同样的东西,不一样的物理性质,也决定了它受喜欢的程度。所以,要想鱼儿对你好,你就要对它好,弄能吃的,好吃的给它吃。雪花粉能降低饵料的比重,让它更轻,雾化更好。轻麸也一样,但它加入的雾化效果要差于雪花粉。所以想雾化好一些,就加雪花,要想更轻,就要加轻麸,看似两个差不多的东西,着重点也有不同。
前面的饵料配备好以后,想要这款饵料起到更快更好和作用。我们就要给添加一些小药,也就是添加剂了。药酒是必不可少的,我在许多文章中也提到,一年四季,必用药酒。钓鱼药酒一般都是由我们的中药材长时间泡制而成,有起刺激作用和,有起调节适口性的和营养类的,这个我们暂不讨论,关键在于酒里的乙醇,在水中的挥发性相当好,能把我们的饵料味道传得更快更远,能起到快速诱鱼的效果。并且药酒也是最好掌握量的一种添加剂,少则几滴,多则一瓶盖都不会死窝。
药酒不管与香,臭,腥任何一种小药味型搭配都没有问题,不会引起怪味。所以,这个是一定要加的。其它的一些小药添加剂比如常用的红薯膏啊,凤梨精,六合香,聚鱼素等,这些如果没有经验就要严格按照说明来添加,等有经验了,就能运用自如,因为没有一种小药是量是特定不变的,不同的天气鱼情,用量不一,他用加一滴就有很好的效果,你用也许要加十滴才有效果,或者说他加五滴立马死窝了。小药的运用是需要经验实战来支撑的。
开饵手法上主要就是要注意,开饵最好始用大一点的开饵盆,这样才能让饵料充分吸水和搅拌充分,不至于开成死饵。把基础饵,主攻饵和状态饵均匀的和在一起,然后严格按照比例加入水,如果要加小药或者药酒,可以提前加在水中,而不是倒在干的饵料中。加入水后,张开五指快速搅拌,静置5分钟左右(夏天静置的时间短一些,天冷静置的时间长一些),然后收在一起再放几分钟,就可以打揉成团了,要粘一点就多打几下,反之少打几下,记得不要打死了。
鱼获的多少受天气,钓法钓技、以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很大,饵料只是其中的一部份。添加剂也只是起辅助作用。没有万能饵料,任何一种饵、药酒和小药,都有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都不是万能。我们要用实践和用心体会它们的特性才能熟练的掌握它们。
小编推荐
饵料使用基础知识与特色饵料的制作
饵料制作繁杂,使用细则多样,入门钓友往往会出现迷茫,自相矛盾的使用层出不穷,在这里针对饵料的熟悉和使用做一些介绍,也喜欢大家少走一点弯路。
事前提醒,使用饵料最忌讳生搬硬套,要学会别人运用饵料的思维,而非某一款饵料。高手用饵其实也就是简单的几板斧,重点是懂得如何运用这几板斧,学会运用才是新手最需要的进步,而非简单的模仿几款饵料。
鱼饵使用要保持其地域性特点,调整性特点,前者指鱼饵的使用要根据其地域风格,选择当地鱼类习惯的食物类型和味型,而后者则指饵料使用主要调换,不要一成不变。前者在我国南北差异上体现最为分明,北方喜欢腥味儿,南方偏香味饵,自中心点分割,偏向越强区别越大。调整则更看重钓鱼人本身的技法,以及当时的水情,季节特征,温度特点等,因时因地特点鲜明。
饵料的饵水比和比重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商品饵可以依靠说明书进行配比,其他则依靠钓鱼人经验和实际鱼情进行配比。尤其是比重,经验性判断最为重要,而且和线组的关系密切,根据线组的灵顿,粗细作为饵料比重选择的重点。饵料比重轻,浮漂浮力过大,比重重,浮力不足,一个造成过灵的反应,一个造成过钝的反应,均无法反应真实鱼情。
诱鱼阶段多雾化,少揉搓,垂钓时多揉搓,增加附钩性,降低雾化水平,鱼类吃钩才明显。这种细节是可控的,钓鱼人一定不能出问题,而不可控的,比如饵料的蛋白破坏情况等,我们也要尽量提升和鱼口的适切性。
饵料知识仅仅是基本功,想要上大鱼,还要协调整个垂钓的过程和能力,将垂钓的所有技法融会贯通,否则只会前后不搭。
特色饵料使用
玉米面掺黄豆粉,加入鲢鳙鱼的商品饵增加酸臭效果,减半均匀后,用滚水烫开,变烫边搅拌,水量要逐量添加,跟着搅拌的步伐走。这款饵料适用于秋季的水库,黑坑,小河沟,主要针对常见鱼类的大鱼,雾化慢,小鱼不喜欢。
玉米面掺小米饵料,主要针对鲫鱼用,玉米面为主料,小米辅料,有蜂蜜,白酒等作为添加剂,做成拉饵形式,可适量添加猪母乳。主料加入盆中加水搅拌,同样是边加水边搅拌,出来的半成品再加入小米。这款饵料水里控制严格,搅拌要细,不要出现疙瘩团。
夏日垂钓多有小鱼闹窝,这里介绍一款针对小鱼闹窝的饵料,还可以用作诱钓合一。将大麦加红糖入锅煮,直到大麦煮到将将变大却没有开花的程度。制作一瓶药酒,加入蜂蜜,维生素B、C,做成褐色的药酒。加入一定量的玉米粒在药酒中浸泡,达到24小时要求。打窝时可以混用,不过量要少,续窝时稳定频率,利用大麦诱鱼,玉米粒留鱼,至于维生素B,则起到小药的作用。挂钩时,有取向性挂钩,鲫鱼用大麦粒,鲤鱼,草鱼用玉米粒。
鲢鳙吃口好,食用量大,仅用商品饵非常不实惠,制作一款经济实惠的鲢鳙饵非常有必要。鲢鳙喜欢酸臭味,雾化需求大,味道穿透力强,选择玉米面,黄豆粉,红薯粉作为主料,搭配蜂蜜,酵母,白酒做诱鱼主力。制作方式简单,直接混合在一起,找一密封容器,合在一起发酵即可。为了适合鲢鳙鱼的口味,寻找一些臭味食品加入其中,比如腐乳,或者榴莲(这个我没试过,仅供推荐)。
钓鱼饵料的味型、状态与雾化效果解析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凉,近几天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下过了秋雨,气温逐渐降低。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面,水里面的鱼类一般食欲会比其他季节旺盛许多。这主要是由于鱼儿在这一时间段为了能够抵御寒冷的冬天,食量明显增大,在体内积累足够的脂肪以便能够更好的度过冬天。垂钓爱好者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调漂,十年开饵。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在钓鱼的时候,配制饵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天,小编就跟广大垂钓爱好者一起来探讨一下在秋季钓鱼的时候,有关饵料调制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对广大钓友有所帮助。
一、饵料的味型
在夏天的时候,气温和水温都比较高,因此饵料应该以清淡为主。为了达到快速聚鱼的目的,一般钓者会在饵料里面加入一定量的蜂蜜或者是白糖或者其他添加剂等等来适应鱼口。
秋天到来之后,垂钓水域附近的气温、水温逐渐的降低,尤其是在中秋之后鱼儿的食欲会明显增大,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鱼儿会拼命的积累脂肪,一般它们会比较偏爱腥味饵料。因此,在配制饵料的过程中,就应该在饵料里面加入一部分腥味比较浓的物质,比如说:腥味浓一点的商品饵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提高饵料的味道加快诱鱼的速度。
我们在秋天进行垂钓的时候,就算是有小杂鱼闹漂,也不用马上变换饵料。经过小鱼这样闹之后,饵料会有更好的雾化程度。钓者之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小鱼闹,大鱼到。在进行垂钓的时候,一旦出现小杂鱼闹一段时间马上又恢复平静,这样的情况一般就是大鱼进窝了。广大垂钓爱好者在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眼睛紧紧的盯着漂子,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果我们在饵料中加入的是腥味比较浓的商品饵料,那么具体的添加量应该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水情、鱼情以及天气情况。如果当时当地的温度比较高,那么添加的量就应该相对少一些,如果当时当地的水温低,那么添加的量就应该多一点。在晚间进行垂钓的时候,一般不会有小杂鱼闹漂,这时候也可以多加一点腥味商品饵。
二、饵料的状态
在秋天垂钓,配制饵料的时候应该以腥、散、软、轻为基本原则。秋天雨水比较多,雨水会将大量的泥沙和其他一些杂质带入到水底,这样一来,就会在水底形成一层酱层。一旦饵料的比重比较大,抛入水中之后,很可能会陷入酱层里面去,这样就给鱼儿咬钩造成了困难。
此外,鱼钩不要选择特别大的,线组不要选择特别粗的,因为这些都会阻碍线组的灵敏度。还要保持饵料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如果饵料的状态不佳,不仅仅会对诱鱼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于鱼儿吞钩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饵料的雾化效果
我们在开饵的过程中,要注意饵料的比重以及雾化程度。可以在饵料里面加入一点点雪花粉或者烤麸等等商品饵。这样不仅仅能够减小饵料的比重,还能够加快饵料的雾化速度。还有一点比较重要,那就是,为了使得饵料不会陷入酱层中,饵团不要太大,最好小一点,这样还能够提高漂子的灵敏度。
在秋天进行垂钓的时候,我们应该掌握良好的逗鱼技巧,每间隔一段时间,就应该动一下钓竿,使得饵料也随之移动,让鱼儿以为饵料是活物,吸引鱼儿的注意力,促使鱼儿过来吃食。
新手钓鱼基础知识与经验浅谈
现面,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了垂钓娱乐活动,钓鱼新手也是越来越多。因此新手们遇到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新手钓鱼问题虽然多,我们无法一一解答及描述,只能将一些钓鱼入门知道做总结,然后分享给钓友们。当然,这里主要的对象是针对新手钓鱼,老手们可以忽略。
这里主要说野钓,野要的第一重点则是资源,这是没办法的,有鱼才能钓嘛!刚刚我们讲到资源!接着讲了!有资源了那么你需要装备!什么样的装备才能钓鱼呢?对新手来说一竿一线就算新手装了!
一、新手钓鱼之装备篇
竿不一定贵的,只要适合自己的,拿得趁手,价格合理就好!再好在装逼的高档货,在河边钓友只会问有口么?鱼获怎么样?新手不一定要用十分好的竿。毕竟鱼竿这东西,好竿高碳易折,新手钓鱼时经常会操作操作不当,非常容易断竿。反之,价格并不是这么高的竿,反而耐操一些。话又说回来,价格稍低一些的竿,即使断了,也不会特别心疼。一般来说,新手鱼竿选择3.6-4.5米的,200-300左右就可以了。当然,一百多的也有很适合新手的,比如大家都比较认哥的光威竹山,真的挺适合新手。自己入门竿就是竹山3.9的竿,虽然稍重一些但是确实用得比较放心。
既然我们是从基础讲起,那就从最基础的开始。(钓组)。钓组:钩,线,坠,漂,竿。从最重要的依次递减!玩台钓线组搭配太关键了!一点点疏忽都能影响鱼货,这确实是真的。不是空穴来风。
新手阶段的钓友一定记住,钓组线一定不能过大,竿也不要超过4.5。线1.0以下,先以小鱼为主,学看漂像,4.5以下竿方便你练习抛竿,也能让你清晰的看到漂,这很重要。漂像都看不到看不懂还钓什么呢?
二、新手钓鱼之如何选漂,钩,线
钩:大小要合适,主钓小鱼用小钩,大鱼用大钩,没有通杀钩!钩型要注意,钓虫饵用丸世,钓生口鱼可用千又,伊势尼,小矶,钓滑口用伊豆,海溪。(黑袖,金袖对付小个体随便用个人喜欢千又0.3号到3号)
漂:浅水小漂,深水大漂。基本没大变化,浅水指两米左右,深水3米以上,漂型风小不走水多用细长身急收肩,走水或2级以上风枣核漂稳定,其它漂型完全可以忽略掉了,漂目也要注意,杂鱼多的地方尽量用7目漂,少之可用多目(9.11.15等)因为目数多行程长,行程也属于双刃剑,行程长下沉到位慢,杂鱼多,到不了底,杂鱼少,行程长能更好诱鱼进窝!漂无灵钝,只能调出灵或钝!
线:子线小余主线,挂底断子保主。最好小2个号!线多选用韧性强,抗卷。拉力不要太差就好!颜色没关系,完全没影响的。强烈反对编织线,PE大力马,伤钓组,无韧性,无切水。路亚玩意很不适合台钓,没鱼线耐用,容易老化。
子线:长短适当,浅用短,深用长。我个人浅用到10CM,深63CM对折,钩距2公分到3公分。野钓不要太大钩距,一定要记住,挺重要。野钓钩距大影响诱鱼和吃口的!除非你那鱼多得心慌。
新手装备就绪,那么接下来就是重要的观察了,观察什么呢?我们要观察水质,天气,风向,气候,钓位了!水质清澈还是浑浊?清澈的水饵料使用味道浓,色彩显眼醒目,浑浊饵料味淡点的。风向这就得看你地域了,我在南方,只要起北风,西北风口就会差些了。因为吹来的全是冷风,鱼对温度是相当敏感的。气候不多说,春滩夏潭秋阴冬阳,这不解释,生物课能听听讲的都懂,鱼冷血靠变温增加活性。钓位呢主老钓位,多观察河边,打扫得在干净也能发现蛛丝马迹,没老钓位开新窝子,起码得喂上两三天,但是起的鱼绝对比老钓位的大个。钓位对新手来说是很懵懂的词语。人有人路,鱼有鱼道。人不可能去走悬崖,刺林对吧?鱼也有洄游的路线。其实这真不难找的,哗尖,河道缓流,窄口,深浅交替,石包,草窝等等都是鱼理想的栖息地。
三、新手钓鱼之鱼饵知识
在这里不管新钓友还是老钓友除了饵料外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其它钓饵,大家常说3分钓技7分饵,3年练竿,10年练饵。钓饵的选择和使用多么关键,用什么样的饵去钓呢?我在这里先说说吧!虫饵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鱼儿那是一个喜欢,但是不聚鱼啊。除非你扔鱼窝里去了,野钓这样事很难遇到,所以新手还是从饵料开始,不管你开的饵开的怎么样,多学习多摸索,多看看饵料背后说明。新手不知道用什么饵钓。饵料多得眼花缭乱的,好吧,我告诉你饵料只有四种味型,对就4种,你没有看错,想知道为什么吗?
四、新手钓鱼之鱼饵味型
鱼饵的味型一般来说主要有四种,而其它的饵则是在这4种上在去演变的,大家只要记住这点,以后钓鱼选饵料味型会简单太多太多了。腥,香,本,臭!
1、腥:分鱼虾腥,肝腥,虫腥等,只要是和动物有关的都是腥。
2、香:香就多了。玉米香,麸香,麦香,酵香等等,基本跟植物有关的属于香类,奶香也归于香。
3、本:本味,这不用多说,无香精小药添加,原原本本味道,这可属于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
4、臭:这种味道一般很少用来钓鱼,也多用于大头,其实臭对鲫鲤草鳊等鱼都有很强诱惑力的。只是人们受不了臭这个味道,屎臭,烂臭,臭玉米,臭麦子等做钓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多针对个体大些的鱼,但是小鱼也喜欢噢!
总结:饵料都是用这4种味道来演变的。万变不离其宗!稍后我将介绍饵料的4种状态。饵料就两类,共8种,记好了不愁钓不到摆摆
五、新手钓鱼之鱼饵状态
鱼饵在水中的状态有4种,分别是轻,重,散,粘。接下来就四种鱼饵状态做个简单介绍。
1、轻:雪花粉,麦麸,轻麸等质量轻的占多数的饵料,比如速攻。
2、重:以大颗粒,玉米,麦子,高粱等为主的饵料比重就大,如螺鲤,天下鲤等!
3、散:散又包含雾化。散是饵在水里呈现的样子。这玩意也是个双刃剑,散能聚鱼,大鱼小鱼都来。散包括雾化,散落,膨胀等形态!(野钓时饵料味型差不多就行了,最关键是看状态,状态,状态。状态能影响味道的扩散)括号里的很重要
4、粘:这是大多数新手在玩的。没事就拿饵料揉捏,你手能不能别这么痒?饵捏多就成口香糖状态了,除非你在守大物!
总结:饵料味型是可以相互配兑的,状态也是可以相互调整的。
六、新手钓鱼之对象鱼
鱼这种动物智商较低,但谨慎度非常高,视力较差,对水温、声音、震动相当敏感,大部分有群居倾向,嗅觉是人的200倍800倍。我们在垂钓过程中尽量放轻动作,不要大声喧闹!鱼对食物基本不是太挑剔,主要是太谨慎了,我们的饵料各种味型都能满足鱼的要求,就按照春腥夏淡秋香冬浓的要求去使用饵料就行了。钓友们每次垂钓结束请总结当次经验,次数多了你的经验就多,空军就会大大减少了!
七、新手钓鱼之水相关知识
鱼我们已经大概的了解了,接下来我们讲讲水,有鱼必有水,有水不一定有鱼!(别说有些鱼在干旱的时候会在泥巴里,那下面也会有点水的)。鱼儿是离不开水的,污染的水是不行的,那怕有鱼也绝对不能食用的!水有清有混,有肥有瘦,有动有静!垂钓开始前我们还的弄清楚水后在垂钓。
清和混的区分,我个人认为凭眼看,清水无杂漂浮,水底能见度超过2米左右就算清水了。混水杂物较多,水面漂浮颗粒多,水底能见度1米下算混水,清水偏瘦,浑水不一定是肥水。肥瘦水观察点首先看淤泥,淤泥是否偏黑褐色,水底腐烂植物多的才属于肥水。淤泥偏褐黄,少腐烂植物,属瘦水。(如果钓黄泥地,看黄泥表面沉积物多是肥水,看上去没什么沉积物,用手摸摸看,感觉淤泥不深就是瘦水了)肥水用饵味道要淡,多植物蛋白饵料,瘦水用饵味道要浓,多动物蛋白的饵。
水的流动性:江河湖海水有潮汐,上下层温度不同也会出现水流,要根据水的流动选择钓位,(不是水面是水下),选好一个位置要下杆看水流,如果你选的钓位水流向里面流动的话诱鱼效果较差,因为饵料味道在水里扩散被水流带向岸边,岸边水浅鱼少,向外流动水深,扩散面积大,才能很好的诱鱼。如果左右两边开阔就不需要看了。水中含氧的问题,大水面鱼儿不容易缺氧,深水也是,浅水就不一定了,2米以内都有可能含氧量不足,鱼儿游向深水!含氧量看风向,看气压,看水温。
八、新手钓鱼之溶氧知识
大家都知道水中也有氧,和人样鱼也需要氧,鱼会趋向于含氧量高的水域,那么水里什么地方含氧量高呢?逆风口,流水,入水口等!氧需要融入水中的过程是水面被撕裂的瞬间,比如泡泡破解,浪花翻涌的时候。低水温含氧量高,但是鱼是冷血动物,需要调节自身温度,水温较低的地方在夏秋两季是个垂钓好地方,一般都在深水和背阳阴暗处。
九、新手钓鱼之气压知识
每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天气,云层,季节因素,气压都有差异!这个需要根据地方上去了解一个长期气压。比如我这里吧!平均气压在880左右。(用软件看的,也不一定非常准确)只要不低于870-860就没多大影响,但是一天中的气压是随时在变化的,鱼突然停口了就有气压降低的因素在里面。
十、新手钓鱼之水温知识
淡水鱼适宜水温在2-34度,这里的温度基本上包括了绝大部分淡水鱼类,我们常钓的对象鲤鱼鲫鱼的活跃温度在18-26度,超出这个范围鱼活性降低,会出现吃饵欲望不强。但还是能上钩的。假如水温低于8度鲤鱼停食,鲫鱼在2度左右也会停食。水的表层温度,中层,底层都不一样的。温差大会出现走水现象,下雨会让水温降低,小雨,阵雨会让表层温度降低,然后沉降。
之前说到下雨,雨水温度低会沉降,小雨和阵雨是无法影响到水底温度的,只在雨前气压低,小雨阵雨后气压升高,鱼口很好。这就是所谓雨后好钓鱼,但是连绵细雨,暴雨,大雨会让水温迅速降低,这样的雨后是较难钓鱼的。水的温差在急剧升高或降低6度以上鱼会不适应,续而生病或死亡的。所以鱼会到水温相对稳定的更深处去了。
这次新手钓鱼经验之谈暂时就写到这里,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多说,以后有时间再来做些相关新手钓鱼入门知识的总结,当然,说得不好之处还请大家多担待。
钓鱼基础知识(一)
钓具类
1.手竿种类:指不带收放线装置的钓竿,是我国目前最为流行的钓竿之一。手竿分为拔节竿、插节竿两大类。拔节竿有长节竿、短节竿之分。按使用类别来分,有鲫竿、鲤竿、溪钓竿三种。
手竿大多数是使用平纹玻璃纤维布同不饱和聚酯复合加工而成,被俗称为玻璃钢鱼竿。还有一种是用碳素纤维同不饱和聚酯复合加工而成,被称为碳素鱼竿。因碳纤维布的售价要远远高于玻璃纤维布的售价,所以碳素鱼竿比玻璃钢鱼竿要贵许多。碳素纤维强度比玻璃纤维强度高,自重却很轻,制成的手竿同玻璃钢手竿在同强度条件下自重要轻一些,所以很受竞技钓爱好者的青睐。
有些厂家出于价格、性能比的考虑,生产一些混合材料的钓竿,在内层和外层用不同纤维制成;也有前三节是碳素纤维制作的,尾节是玻璃钢的。这种钓竿在价格和性能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容易让人误解为是假碳素竿而不被钓鱼人接受。
2.竿长:指手竿组装或展开后的实际长度。实用范围的长度(指采用齐竿线钓法)分别为:2.7米、3.6米、4.5米、5.4米、6.3米。目前国内竞技钓鲫比赛规则多规定3.6米长的手竿为比赛用竿。平时用于休闲钓,5.4米长的手竿也足够用了。使用6.3米以上的手竿钓鲫鱼,在齐竿线钓法中应该说是很难了。因为钓竿过长,*作起来十分麻烦,鲫鱼吃饵的动作本来就小,浮漂抛得太远,很多轻微的信号无法识别。
鲫鱼为了觅食必然从深水游向有食物存积的边岸。无论是河流、湖泊,还是水库、离岸边3~4米、水深在1.5米上下,水流平缓、水底平整的区域,都会成为鱼的觅食通道,4.5米的手竿完全能够得着这个范围。有时钓竿用得过长反而使位钓点越过了鱼的觅食通道,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
3.手竿硬度:指手竿所能承受的拉力。承受拉力大的,为硬度高,反之则低。我国的鲫鱼,无论是野生的还是饲养的,体重超过0.8千克的不多见。所以使用硬调的手竿钓鲫鱼就完全可以了。
硬调竿,既能利用适中的弹性所产生的曳力,对钓线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又可以尽量地避免因钓竿过硬撕破鱼唇。适中的调性又能产生良好的手感,可以为钓鱼人增添不少遛鱼的乐趣。而柔中带硬的硬调竿所具有的良好弹性,也可以将0.2千克左右重的鲫鱼直接飞上岸来,省去用抄网的麻烦,比较适合比赛中使用,对钓鲫初学者来说也比较好掌握。
4.手竿调性:调性实际说的就是手竿强度,指一支完全展开的手竿,在尾节保持水平状态下,通过竿梢能提起多大的配重,同时竿体出现多大的弯曲度。承重越大弯曲度越小的钓竿,调性越硬。手竿调性一般分为中调、中硬调、硬调、超硬调、极硬调五个等级。
5.调性均匀性:钓竿在受力弯曲后的弧度的均匀性好的钓竿其弧度呈平缓过渡的状态;均匀性差的钓竿其弧度中有死角出现。
目前商店出售的手竿,仅从外观上很难判断其品质,被标注的硬度与实际硬度不符的现象常有出现。而调性的均匀性是否良好,在钓竿不实际负重的状态下,是很难检测的。建议钓友在购买手竿时最好自己动手测试硬度和调性的均匀度,以免被某些钓竿夸大其词的标注及华丽的外表所欺骗。
6.称重检验:挑选手竿时,不看竿上的调性标注,而是根据一个实用标准来检验竿体硬度的方法。比如说,要挑选一支钓鲫用的插节竿,我们就让它称0.3千克的重物,拔节竿称0.4千克的重物。
用事先准备好的配重或临时用塑料袋装入标有重量的鱼饵当配重,把它系在竿悄上,然后慢慢扬起钓竿,当配重离地后让竿梢尖与竿柄底部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时如果钓竿的弯曲度在竿长的二分之一上下,其硬度就适合于钓鲫用。如果第三节也明显弯曲就软了点,要是只弯到第二节,第三节几乎没变形,那么又硬了点。
7.插节竿:插节竿是手竿中的一种分体式钓竿,按日文汉字的中文发音,被人们称为并继式钓竿。插节竿在使用时要一节一节地从上(竿梢)至下插接后,才能成为一支完整的钓竿。
插节竿因分体面减小了伸缩式(拔节)钓竿的空间,因此竿体可以做得较细,又不减低强度,是竞技钓发烧友追求的品种。
硬调插节竿用于休闲钓,钓0.5千克上下的鲫鱼较为合适。硬中带柔的调性,既能为钓鱼人增添遛鱼的乐趣和快感,又不太容易切线,在比赛中又可以用于钓50克以内的小鲫鱼;因自重轻,可以节省体力,便于钓手在长时间的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插节出竿以3.6米长的为主,其调性大多数是硬调和超硬调的,极硬调的插节竿已不多见。
8.拔节竿:拔节竿是伸缩一体的手竿。按日文汉字的中文发音,被称为振出式手竿。拔节竿又分为短节(溪钓竿)、长节(池钓竿)两种。短节竿虽携带方便但强度较低,竞技钓爱好者基本上都不使用短节竿。
拔节竿因各自的强度不同,所以单节的长短也略有区别,但钓竿拔出后的总长度相差不大。长节拔节竿的尾节长度一般在100~115厘米上下。为了使竿体能依次收缩进尾节,所以拔节竿同插节竿相比要粗一些。
9.插口:拔节竿连接上节的接口。插口壁厚薄是否一致,插口的横断面是否平整,是反映插节竿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检查插口的方法,是将上节缓慢地插入下节,此过程中不能有忽松忽紧的现象,应该是越插越紧。插紧后接口处不能出现晃动,抖动钓竿有浑然一体的感觉,节与节之间没有因松动造成摩擦而产生的杂音。拔出各节时真空嘬力越大,说明上下插接得越紧密。
10.插接量:插节竿上节插入下节的长度。各节应该由上至下逐渐增加插接量,一般首节(竿梢)的插接量不小于6厘米。
平时使用插节竿时,要从竿梢开始依次插入,插时要缓慢并确保插到底部,插得过快会加快竿体内外壁的磨损而造成松动。每插入一节到位后要把插入的那节逆时针方向稍加旋转一下锁死插口,旋转角度不要过大,5度左右为宜。退出时先顺时针方向旋转开锁之后再拔出上节。
初学钓鱼者,因控竿能力较差,在使用插节竿钓上大鱼时,容易造成拔河现象,或突然用力过猛,拉断钓竿,所以要特别注意。
11.搭接口:指拔节竿节与节之间衔接的部位。3.6米的手竿,其竿梢和二节的搭口一般在4厘米以上,二、三节在厘米左右,三、四节在6厘米上下。搭口过短,容易造成拔节和断裂,而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因磨损,搭口会变短,所以买手竿时要挑选搭口稍长一点的。
12.上下口:拔节竿每节的上端为上口,下端为下口。上下口的壁厚是否相同,横断面是否平整,拔紧内节后,外节同内节是否处于紧密接触,这都是确保质量和耐用性的重要之处。另外插节竿只有上口,没有下口。
13.竿堵:手竿收回后防止内节外滑的塞子,也被称为堵头。拔节竿有一个上堵(橡胶或木制品),一个下堵(一般是塑料制品),下堵带有通气孔,可以散发竿内的水气。3.6米的插节竿有两个被连在一起的上堵,没有下堵。
每次钓完鱼回到家中,尽量拔去竿的上堵,让竿内的水气挥发掉,免得竿内长期潮湿,捂坏了漆面。
14.活底把:用于减短手竿长度用的可拆装的底把。一支5.4米的手竿,可以配三个活底把,这样可以变成4.5米、3.6米、2.7米三种长度的手竿,起到一竿多用的目的。
购买活底把。一定要用钓竿当场配试。
15.辫梢:竿梢尖上粘接的软辫管(一种化纤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