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人。

今天在一口鱼塘钓鱼,右手边不远的20米处有一位钓友,他看我不时提竿有鱼中钩,就跑过来问我诀窍。我对他说:鱼不动,人要动。我发现你长时间端着钓竿一动不动,这如何能行?

说这话时,是夏天。夏季,除去鲢鳙等少数种类的鱼儿之外,很多底层鱼如鲫、鲤等不是很好钓。这其中原因多多,而最为重要的原因无疑是气温偏高。当气温达到 30℃以上的时候,水温也有可能达到20℃甚至更高,水温一高,水中的藻类便会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这时,鱼儿通常会因为缺氧而导致活性下降,甚至 死亡。除此之外,或许还有其他某些我们未必知道的因素,本文就不探讨了。

在夏季高温的天气条件下,鱼儿自然不动,此时人就要动。所谓人要动,一方面是不能死守一个窝点,而应主动出击,寻找更好的钓点;另一方面是说,即便是一个窝点守窝,也应该周期性地将钓竿提起,引逗鱼儿,刺激其食欲。

一般而言,鱼儿不动除天气原因外,也有可能是你打下的窝点不在鱼道上。鱼儿在水下有固定的觅食或者嬉戏 的路线、食场,假如我们的窝子打在这样的地方,鱼儿可能就会动得厉害一些,反之则有可能劳而无功。方钓角、园钓心、长钓腰是说的一般规律,而不同的鱼 塘、河道等,具体情况还可能有些出入。WWW.DiAoYu007.Com

比如说,在经常有人淘米洗菜的码头上,鱼儿可能就会多一些;在进场有人钓鱼的地方,鱼儿同样会多一些。因为这些地方 有东西吃,鱼儿已经形成了习惯。在南岸有树或者芦苇遮阳的地方,水温可能稍低一些,鱼儿可能会选择在这里聚集。因此,当鱼儿不动的情况下,你不妨看看身边 是否具有上述特点的地方,如果有,不妨挪一挪窝。

即使是在一个窝子下竿,你不愿频繁地更换钓 点,你也该时不时地提一提竿。如果使用的是蚯蚓、红虫,那么你的提竿动作会让钓饵由死变成活,增加对鱼儿的吸引。活物或者说具有动感的钓 饵总是对鱼更有吸引力。动,可以是上下动,也可以是前后左右动,动的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对鱼儿造成惊吓。

如果用的是饵料,时不时地提竿固然会浪费部分 饵料,但掉落水中的饵料却可以起到类似打窝的效果,让更远地方的鱼儿能够闻到;此外,总是有饵料可以使用,也会让窝点更容易留鱼。夏季钓鲫鱼,我喜欢钓 边,水深不超过70-80厘米,采用传统钓与台钓相结合的方法:传统钓的钓组,台钓的钓饵,不超过1分钟提竿一次,这样诱鱼的效果可以与打窝等量齐观。

钓鱼是一项休闲活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智力活动,因为要获得理想鱼获,你必须多动脑筋。当鱼儿不动的时候,钓鱼人要主动一些、积极一些,这就是我的钓鱼经验总结。

精选阅读

在2020秋季钓鱼需要灵活应变(实例分析)


我们知道8月初虽已立秋,但由于还处在末伏,正午尚能感觉到秋老虎的威力,江淮地区的正午温度能达到35℃左右。但是,一场秋雨一场凉,毕竟季节不饶人,立秋后弱冷空气初现,早晚与中午的温差拉大,天气显现出秋意渐近,夏味犹存的状态。

气温的大起大落会迫使鱼儿频繁调节自身的生理技能,在不 同的深度来回迁徙,也给钓友在选钓点、泳层时造成困难。而夏末秋初的温差变化,是直接影响初秋钓获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初秋垂钓的一切准备都要围绕温差来 进行。我们应该随着近期天气、温度的变化,随即应变做好两手准备。

初秋时节的温差变化,要求钓友在 选点时灵活多变。晴热高温时,深水区和草区水下凉爽,鱼儿喜欢藏身其中,可以沿用夏钓潭夏钓荫的策略。在早晚或阴雨天,则可以钓2米左右的浅水 区。气温的起伏不但影响着鱼儿的活动,给选择钓点带来困难,也给鱼儿的食性带来变化。初秋时节,鱼儿的食性一般会与夏季相似,喜食清淡、清香的素饵。但 是,如果出现连续一段时间的阴雨天气,使用腥香的荤饵鱼儿的上钩率就会明显提高。

去年8月3日,我所在的城市25℃-34℃,阳光强烈。我使用3.6米手竿和清香饵料在河边钓鲫鱼,起初1 米多的浅水区效果不错,随着气温的升高,鱼口慢慢变稀。为了躲避火辣的太阳,我将钓点搬到跨河大桥下,桥下微风习习,小鲫鱼的咬口很旺。不远处的钓友也纷 纷搬了过来,收获也都不错。

而错失良机的钓友只能钓深钓远,才有一点收获,而且正午以后就不见他们提竿了,但桥下的钓友们还会不时上鱼。晚上5点过后,我 的钓点上钩率开始下降。而桥外钓友的上钩率又开始上升了。于是,我又将装备搬出桥外,鲫鱼的咬口又恢复了。一天下来,我钓了1千克的鲫鱼,与其他钓友比起 来算是不错的成绩。

8月10日,小雨转阴,气温23℃-28℃,但体感温度并没有预报的那么高。我 由于去得迟,没有占到上星期的钓位,只好另选一处靠近深水区的钓位。我使用的仍旧是清香饵料,但是抛了将近20竿都不见动静,附近钓友却不时上鱼。我发现 他们大多使用的是蚯蚓,或许是连续低温导致鲫鱼的食性发生了变化,也开始接受鲜腥饵料了。于是,我在饵料中撒了一点虾粉,鲫鱼很快就开始上钩了,这让我对 鲫鱼随温度改变食性的特征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两次作钓可以看出,初秋时节外出选钓点和携带饵料时要做两手准备,要多试用多观察,确保饵料使用效果的最大 化。

另外,野外垂钓环境复杂,沟渠、池塘的水温与湖泊、水库的水温差别也会增大,而不同的水温会直 接影响鱼类食性的变化。我认为,大水面的鱼儿变换食性比较早(由素食向荤食转变),而小水面的鱼儿变换食性比较迟,有时会相差十多天。我分析可能是大水面 水深、水温低所致,所以应该留意气温、水温变化,并且随机应变。

说到底,鱼儿食性的变化还是取决于水温的变化,水温变化以后,鱼儿就会调整自己去适应。但 是,夏末秋初并不是最佳的钓鱼时段,因为温度经常起伏不定。温度的曲线变化直接左右着鱼儿的活性,这就要求我们的垂钓方式始终贯穿一个活字,因为 活则成,死则败。

台钓中灵活应变才能提高渔获量


我们在水库、湖泊、水塘等水域垂钓队伍中,垂钓技巧和方法不尽相同,收获自然也就大相径庭。虽然大多数垂钓者的钓鱼不在乎钓获如何,主要是通过垂钓陶冶情操,亲近大自然,达到锻炼身体之目的,但是每次出去垂钓,鱼获不多,甚至每每颗粒无收,也就无从谈起体验钓鱼的快感、刺激和精神享受,这都是垂钓一大缺憾。

多年的垂钓经验,及吸取垂钓者的众家之所长,撰写此文,不算完全有很独到的见解,也谈不上钓鱼绝招,只可算是一些体会,与钓友共同探讨与交流。

一、钓位的变化

就一般规律而言,一是出入水口;二是有水草的地方:三是在铧尖即伸延水中的突出部分;四是回水湾;五是水下有障碍物的周围:六是水底凸凹不平处,这些钓位是比较好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众所周知,鱼是变温性动物,随着时令季节、风力、风向的 变化,水的涨落和水温的升降等客观因素,好的与差的钓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产生差异。如: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之说。试想,如果在骄阳似火的夏天去 钓草,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原因在于夜间草吸氧放出二氧化碳而造成缺氧,鱼在此处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钓不上鱼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有草的钓位通常来讲不错, 但自然条件已发生变化,它也会随之而变化。再如有春钓滩,夏钓潭一说,初春时寒流一来,突然降温,天气骤冷,选滩很难钓上鱼来,远不如选择较深的钓点。所谓夏钓潭是指盛夏时的雨后,气温凉爽,溶氧增加,上游的新水大量注入,这时选择深潭垂钓效果也不会太近人意。

再比如某个季节在此钓位垂钓,鱼获可观,其他季节来此钓位,用相同的钓法和钓饵垂钓,获鱼不多,甚至空手而归。上述事实正应了一句谚语气候起变化,最佳变最差。因而,在钓位的选择上,要依据季节、水情、鱼情等变化,而随之变化,不能墨守成规。一二次的成功或失败经历,未必放之四海而皆准。

有的观点认为,既然钓位不太好选择,那就广种优造,多撒 几处窝点。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也是对的,但在垂钓队伍日渐壮大,可垂钓水资源日渐减少的今天并不太容易实现。钓位的选择要尊重自然科学规律,不 断地总结经验,去之糟粕,取之精华。选好钓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想而知,钓位的选择对垂钓者来说是极其的重要。

二、钓饵的变化

万物生存都离不开自然物质条件,鱼饵是鱼类繁衍生息必要的物质条件。就饵料的种类讲可谓五花八门,不同地域的鱼类和种类,不同的时令季节,鱼对饵料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世间没有万能的灵丹妙饵,要想在垂钓中有所收获,要分不同地域、时令季节、不同的鱼类和种类对用饵做 到有的放矢,不能把某一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地点偶然获得的成功误当真谛,视为神饵,从春到秋一直沿用。其实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只是偶然性,并非必然 性。这种运用鱼饵的思维方式并不可取。了解各种鱼的食性,科学地掌握饵料的运用,才能提高钓技水平,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饵料的运用。

(1)饵随鱼变

鱼可分肉食性、杂食性和草食性的。乌鳢、鲶鱼等之类属肉食性鱼类:鳊鱼、草鱼属草食性鱼类;鲤鱼、鲫鱼属杂食性鱼类。窝中进的是肉食性鱼类,不用荤饵去钓,它自然不咬钩,尽管草鱼是草食性的,你用荤食去搏,效果肯定不佳,如用酸臭饵去钓鲤鱼,肯定也不行。因此,用饵应随鱼而变,加强用饵的针对性,饵料用对了路,也就必然会有收获。如钓谚所说:鱼饵对口,鱼获满篓。

(2)饵随时变

时令季节的变化,对鱼类进食具有较大的影 响。一些杂食性鱼类经过冬天的煎熬,加之春天又是繁殖期,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这时它偏爱吃荤食;到了夏天,它们的胃口有了变化,偏重素食。一入秋季,它 们须储备营养;隹备过冬,又开始食荤食。另外草食性鱼类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对饵料味的选择也有不同的变化,如天热喜食清淡,天凉偏爱味重的饵料,钓者用饵能 随时令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获鱼的机会自然就增多,也应了那句饵随时变,获鱼无限的钓谚。

(3)饵随地域变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国家。南、北、东、西部地区的自然气候环境有很大的差异,这些不同地区的同种类鱼对饵料的选择和进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各有所好。北方的鱼类普遍喜食玉米、 谷粟之类的粮食作物,口味偏重,喜浓腥;南方的鱼类喜食米、面之类的农作物,口味偏淡,喜清香。地域的不同,如同南北、东西方人的饮食习惯不同一样,饵料 的使用也要有针对性,略有侧重。同一区域的不同水库、鱼塘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也会有差别。同一区域不同库塘的鱼长期进食某一类的饵料,使鱼形成对这一类的 固定饵料产生一种习惯性的依赖,养成偏口,因此在同一区域的不同水库、鱼塘垂钓时,对鱼的食性习性应有所了解,饵料的使用应做到有的放矢。

三、钓组的变化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库塘,针对不同对象的鱼使用钓组也会有所不同。钓组的搭配是否正确,是决定钓获多寡的又一重要因素,对钓组的合理搭配和运用须考虑以下几点:

(1)钓组随鱼变

用钓鲫鱼的钓组去钓乌鳢等大型肉食性的鱼 类,效果一定不好,不是折钩就是断线,因而钓不同对象的鱼要使用不同钓组。如:钓鲫鱼、鳊鱼等小型鱼类可使用小钩细线:钓鲤鱼、青鱼、草鱼等较大型的鱼类 可用粗线大钩。这样可使不同的钓组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作用,确保钓获成功率。

(2)钓组随时令季节变

鱼在觅食旺季非常活跃,抢吞食物, 此季节钩线相对大和粗些,温度低,鱼行动、吃食动作小,如果再用粗线、大钩不利于鱼的就饵,故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就一般自然规律而言,江、河、水库的鱼野 性大,吞食凶猛、动作大,且个头相对也大,钓组的选择应大钩粗线,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折钩断线。而养鱼塘的鱼,由于不需要四处觅食,缺少大范围的游动,因 此缺乏活力,体能较差,所以钓组的选择应小钩细线,确保灵敏度,以提高上钩率。

四、所钓之鱼泳层的变化

鱼在水中活动,不同的鱼类都有相对固定的泳层。比如:鲤、 鲫、鲶鱼等喜在水底觅食:鲢、鳙、鳊等喜在中层:而翘嘴、鲹鱼等喜在水上层。但是鱼的泳层也并非一成不变,当天气燥热,水中溶氧量减少时底层鱼也会浮至上 层水面,当天寒地冻时水上层的翘嘴鲌、鲹鱼也会躲到水下去取暖;水底有食物时,翘嘴也会潜入水底去争食,水面浮着青菜叶,那些鳊鱼、草鱼也会浮到水面来享 受美餐。因此应审时度势,及时改变泳层。

综上所述,垂钓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垂钓者不断地进行总结,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域水域,鱼的生活规律,采取应变措施,才能减少施钓中盲目性,赢得主动权。

老鱼人总结的10条临场应变的钓鱼技巧


钓鱼,虽然饵料、技巧、渔具这些都是头等大事,但是也不乏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候往往是这些小事让你更头疼,下面总结了一些小问题的解决方法,来看看吧。

1、钓了几条鱼放在水桶里为什么老是跳出来,来回的捡,好烦?

答:鱼跳的原因是没有安全感,对新的环境不适应,给他安全感就好了,抓一把青草或者树叶,或者没有用饵料袋子,放在水桶里,鱼能躲在下面,就不跳了。

2、钓了一条泥鳅,子线都坏了,摘鱼麻烦,有毛巾可以垫着毛巾摘或者用摘钩器,这些都没有的话怎么办?

答:在岸上有碎土的地方,让泥鳅在土里扑腾一会,马上身上沾满了泥土,有了摩擦力就好摘了。

3、忘了带打窝器怎么办?

答:用卫生纸保住直接泡,纸入水就化。连卫生纸也没有带的话,可以把饵料和泥土一起加水和成团即可。或者取饵料的一半和一起,用抛竿挂大饵团的方式送到水底。最绝的是不用窝料,加快抛竿频率,直到上鱼为止,动作要轻。

4、钓了一条大鲤鱼,桶里放不下,想活着带到家怎么办?

答:弄一些水草把鱼包裹起来,放在车篓里,几个小时没有问题的,或者用岸上的青草、树叶粘满水也可以的。

5、来到河边看到好几个人都不上鱼怎么办?

答:了解情况后,直接钓他们反方向中鱼最高,别人是浅水你去深水钓,别人钓草窝无鱼,你去净水等总之和没有鱼的地方反着来。

6、小鱼闹窝怎么办?

答:直接跑铅钓法。小漂细线短子线

7、鱼钩挂草了怎么办?

答:不要硬提,放松鱼线等1分钟,向左或者向右一提即可,90%的可以解决,解决不了可以收了竿子慢慢的拽线。

8、铅皮没有了怎么办?

答:在老钓点的地面上仔细看看,一般都有剪掉的碎铅皮。

9、没有饵料怎么办?

答:鸟毛鸡毛等绒毛,挂钩上,不吃钩轻轻的逗逗鱼,一但上了小鱼,可以用小鱼的肉钓鱼。或者浅水岸边有爬地虎,可以捉住钓鱼。

10、新手怎么钓鱼不空军?

答:专找老钓点,别管到什么水域都调平水钓1-2目。

「垂钓纪实」 水浅,鱼少口差……


天气:小雨

钓场:浦口某农村塘(其他)

饵料:酒米蚯蚓

鱼种:草鱼 鲫鱼 鳊鱼 黑鱼

钓法:传统钓

竿长:9米以上

线组:1.2通线

钩型:丸世9号

天气越来越冷。玩传统的时候到了。传统我最喜欢钓的是藕塘,还有草塘。鱼多少无所谓。只要个头可以。颜色漂亮就行。今年南方的雨水很少。很多塘都干涸了,和朋友准备去栖霞,朋友思来想去,说有些太远,最后决定去以前。玩过的一个地方!

朋友昨日喝酒。开车只能我代劳了。一大早去买蚯蚓。和红虫。

传统的东西比较少。。不过朋友带一个这么大的箱子,是什么意思?你这爆护难度有些大啊??

买完东西去,接另一位朋友。等朋友的功夫。先把早饭吃了。。

这个地方,以前来过。水深很漂亮当时,鱼的密度也不错。再看现在的情况。说实话有些想退缩了。

我有些犹豫。朋友说来都来了,再换地方也来不及了。就这么着吧。。

寻找钓位。深的地方就是大坝了。13米的传统杆全部打出去。就20到30公分。水太浅了。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阀杆也没带。

里边有鲢鱼。粉质的饵料,就不加了。自制酒米和商品颗粒做窝。

13米的杆子,打出去拿在手里,还是有些累的。

朋友的钓位。水深也不深。20多公分。有动作也有口,只不过全是小鲫鱼。

钓了一会儿。鱼口很差。听见旁边的水草中,有鱼在活动。这个天还有砸嘴鱼?果断跑过去。勘察一番。。

杂草中。看见有砸嘴鱼的身影。应该也有黑鱼。把线组换掉。线加粗,钩加大。试试运气。?

左试又试。鱼开口的情况,还是不乐观。耐心等待。慢慢逗。直接黑漂。扬杆打中。

一尾小板子成功上岸。看到鲫鱼的嘴巴,是红色的。塘里养的有链子鱼。应该撒了增肥剂。鱼口不好,也是正常的。

鱼口不好。朋友也没有耐心了。我早已经放弃。来到了另一个小塘试试看。这边鱼口,要比那边好一些。没多久天空下起了雨。雨下的有些大,我们决定收杆。

这是我们,所有的鱼获。水下去很多,开口很差。主要原因。天气不好,水下去了很多。还有最重要的增肥剂。导致鱼开口不好。【这张照片可以看得出鱼的嘴巴。颜色不正常】

准备往回走看见。老板家有山芋??。送上门的东西。哪有拒绝的道理?鱼货不够。山芋凑。?

拿了几个小山芋,回来真的吃。朋友都说我。雁过拔毛的人。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明天准备去湖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希望有一个好鱼获,加油?

感谢官帖,感谢关注。

老钓鱼人对加粗目标的测试分析,全程干货


二目、三目加粗浮漂

渔展快结束的时候,钓友扫尾货送我一支二目加粗浮漂。虽然眼力大不如前,但我还是勉强自己用细尾,因为心里总有这个疑问:这漂的敏度行吗?这个坎儿似乎绕不过去。

但是仔细想想,随着年岁增大,浮漂只能越用越粗,这也是不争的现实,与其整天心存疑惑,不如动手测试一下,心中有数才好。

一、下拉目数差异测试(1)

1.选择尾径同为1.0mm浮漂各1支,一支为15目,三目加粗;另一支为13目,不加粗。

2.两支浮漂各自只带铅坠,调成10目,以便观测加力时瞬间下压目数。

两支1.0mm尾径,一支3目加粗, 测试:相同重力作用下,瞬间下拉目数

作为一个普通钓者,没有专业设备,只能自己动脑想办法。在测试瞬间下拉目数时,我想到了一个土办法:去掉双钩,下移浮漂靠近铅坠,在8字环上拴一只长子线钩,钩子上挂一块小橡皮泥饵球,等待浮漂沉到10目,并且彻底稳定之后,让小饵球从调漂筒上沿自由落体,当其拉动浮漂时,观察下压目数。待小饵球稳定后,记住其下降高度,并按相同高度重新绑另一长子线钩,使小饵球两次下落高度基本相同。一支浮漂完成测试后,用同一小饵球,同样的办法测试另一支。

小饵球下落位置

小饵球准备中,待浮漂下沉到10目稳定后, 让其自由落体

小饵球自由落体产生的重力, 通过长子线牵动铅坠,瞬间拉动浮漂下沉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了,我真的不知道是不是科学?数字不精准是肯定的,只要符合科学的原理就行。来看看这个土办法测试的结果。

测试结果

(1)目不加粗:下拉目数约=4目;

(2)三目加粗:下拉目数约=4目。

怎么可能是这样的结果,答案确实就是:两支浮漂下拉目数基本相同,行程高度相等!

二、下拉目数差异测试(2)

1.同样是以上两支浮漂,不带钩子都调4目;

2.用第一组测试的方法,重复其步骤。

测试结果

(1)目不加粗:下拉目数大于4目,漂尖刚刚沉水;

(2)三目加粗:下拉目数为2目半过,粗目下沉并入水半目(0.5目)过。

测试表明,当加粗目部分浸水,下拉目数少了2目多,与不加粗相比,行程幅度变小。

三、测试结果的分析

1.为什么调10目时,下拉目数都是4目?我的理解是:虽然漂尾加粗,增大了漂尾的重量,但其多出的重力,已经在调漂时被铅坠平衡了。而由于加粗目没有浸入水中,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原理,这一部分不产生浮力。又根据悬浮物体浮力计算公式:F(浮力)=G(重力)=pgv(p:水的密度,g:重力加速度,v:排水体积),那么在小饵球相同的下拉重力G=作用下,p相同,g=9.8N相同,两支浮漂的v也相同。体积Ⅴ(排)=底面积*高,由于两个漂尾不加粗目部分的直径同为1.0mm,目格大小基本相同,底面积相等,所以高也是相等的,故两支浮漂的下拉目数相等,本次测试的结果就是:下拉同为4目。

2.为什么加粗目部分入水后,两支浮漂的下拉目数会不一样了?我们还是用上面的公式推导一下:F=G=pgv,虽然两支浮漂的p、g、v值都相同,但由于加粗目的直径变大,使得底面积变大,体积V(排)=底面积高。两支浮漂的V相同,而加粗目的底面积变大,高必然变小,所以下拉目数就比不加粗目的浮漂少了,本次实测的结果就是:不加粗的下拉4目过,三目加粗的下拉2.5目过。

四、测试的有关结论

1.重点结论

加粗目的浮漂,钓目在加粗目以下,下拉位置停留在加粗目以下时,对浮漂的动作幅度没有影响。只有当加粗目入水时,下拉目数才会变少,浮漂的动作幅度减小。

综上所述,加粗目浮漂的灵敏度,只与所定钓目相关联,单纯认为:加粗目漂灵敏度差,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2.钓目选择

(1)以加粗目以下的任何一目作为钓目,可以相对保证加粗目漂的灵敏度。钓目定的高,灵敏度损失小。

(2)以加粗目的任何一目作为钓目,漂尾的行程都会减小,灵敏度会降低。行程减小的幅度,取决于加粗目直径,直径越大行程越小。

(3)根据个人视力情况,鱼的个体大小,二目加粗建议钓目区间为2.5目、3目、3.5目、4目;三目加粗为3.5目、4目、4.5目、5目,如钓目过高,遇刮风会影响稳定性。

重心点简易测定

五.选漂的关键之点

1.加粗目浮漂的挑选,最关键一点就是重心点的位置。购买时务必测一下重心点,简易方法是:食指伸直,将漂身横放上面,左右移动浮漂使其平衡,此点即为平衡点(见上图)。一般重心点在漂身粗的一侧,靠下稳定性好,所以买重心点靠下的。

2.加粗目浮漂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尾部加粗变重,以致重心点太过于靠上,甚至移出漂身落在漂尾上。这样的话,会导致重心不稳,入水后漂尾倾斜,抗不住风浪水流,出现东倒西歪状况,影响正常作钓(见下图)。

头重脚轻,立水不稳,讯号不实,买时注意

3.重心点调目的确定

a.确定调目。测量一下漂尖到重心点的长度,取这个长度的1/2长位置,作为这支漂加粗目浮漂的调目。考虑到加粗尾对风的影响比较敏感,调目也可低一目(见下图),暂且称为重心点调目。

b.主要依据。一支浮漂是一个整体,重心点作为重力平衡的分界点,把上半部重力进行整体分割设调目,不破坏重心点的唯一性,可以保持稳定性和灵敏性的统一。而以漂目总数1/2分割设调目,完全忽略了重心点,不能确定该调目是稳定还是灵敏。以上为个人理解,不代表正确,只是提出一种存在的可能性。

3.无解之题。一支浮漂调几目好?个人认为无解。钓场环境、鱼情变化等因素,才是决定浮漂调目、钓目的决定性条件,其他一切设定都是人的主观想法,所以要随机应变,还是那句老话:调无定法,钓无定律。

漂尖距重心点长接近27cm

对于加粗目浮漂我的认知甚少,以上属纸上谈兵。因面临着使用,索性壮着胆子拼凑成文,借抛砖引玉之机学见真髓。

夏秋季节坑塘钓鲤鱼要贵在应变


野外水域中的鲤鱼一般喜欢游荡在远岸处的水生植物附近和水体透明度相对较差的区域;近岸处的陡坡和水底的坑洼部位也是它们的藏身之地。夏秋季节钓鲤鱼应多选水底杂乱的地方,白天它们大都潜藏在深水或隐蔽在水体的某个它们觉得安全的部位很少活动,要钓到鱼就得找到水中的鱼窝,而它们夜间会到离岸边近一些的位置觅食,吃饵也比较大胆,这时是比较好钓的;春冬季的鲤鱼更多的出现在深水区,而冬季则只有在向阳的深水才有可能钓到鲤鱼。

水库中钓鲤选位还更要注意大小水面的连接处,或岸边突出伸向水中的部位超过一米以上的钓位,或是水中的小岛和大片水草的边缘。池塘中的鲤鱼则是另一种分布状况。常有人垂钓的钓位,投喂饲料的位置,以及塘中地势复杂的地方都常会有鲤鱼光顾。放钓塘选位时要注意放鱼的第一天,还应该尽量选离塘边近的钓点,随着放进池塘的鱼对水域中地形的越来越熟悉,钓点要逐渐的放远一些,放鱼的后几天还可以找垂钓次数少的地方和没人钓过的位置。

而且要注意适对应的选择钓远和钓近,如果这个池塘中绝大部分钓手都使用5.4的竿子,那我们去钓的时候就要用更长的,或是更短的竿子,避开大众垂钓的区域范围会比较好一点。鲤鱼的耐缺氧能力还不及鲫鱼,鲫鱼尚可在0.1毫克/升的低氧环境下生存,而鲤鱼在水中含氧量低于5毫克/升的时候就会基本上停食,含氧再低于此浓度就会使水中的鲤鱼大量死亡。所以不论是野外还是池塘中,选位除了要找鱼窝,还都一定注意钓位处水中的含氧浓度,风天都最好钓下风口,无风天需要考虑钓离底。

鲤鱼的食谱广泛,荤素皆食。体型较小的鲤鱼对所有的饵都很喜欢,而两龄以上的成鱼吃饵时对钓饵就有所选择了。它们对生长过程中长期吃进的食物有很强的感应,鲤鱼生活中的强警惕性对于那种有生以来的熟悉的刺激是不奏效的。可以这么说,钓鲤鱼最主要的是用饵。

选窝饵时首先要在饵料对路的情况下来利用饵的色泽诱鱼,鲤鱼肠道很短,这就决定了它的吃饵是整天的少食多吃的习性,所以它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寻找水中的可吃的东西。对于突然出现在水底的颜色较为突出的东西它们一定会感到意外并很感兴趣游过来。让鲤鱼看到我们的饵料就好办了,任何的诱鱼过程一开始都是从鱼的视觉因素入手的。

然后需要考虑的就是窝饵中的诱鱼信息素了,一些有机物,氨基酸或是香味素对鲤鱼都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它们可以让奔向窝子的鲤鱼感觉到这些物质的刺激并逗留在窝点。窝料里最后要考虑的是要有可以让鲤鱼真正吃的到的饵粒,一般的情况下鲤鱼进窝后没有实实在在可吃饵,它们就会扬长而去,所以诱鲤鱼的窝料里一定要有大颗粒饵。

钓鲤鱼饵料是真正的促使鲤鱼开口去吃的东西,准备的一定要精细。前边提到了成年鲤鱼具有一定记忆性,任何水域的鲤鱼成长的过程中吃到最多的就是蛋白质了,这是搭配钓鲤饵的主体物质,然后垂钓时相对不同的钓场要用搭配不同的钓饵。

野外钓场一般要用接近自然些的粮食饵或虫饵,或是在水库边上就地取材,找水边的小虫,还可以把水库边的草籽加到谷物香型的商品钓饵中,草籽的天然香味对野外钓场的鲤鱼是致命的诱惑。池塘中喂养料则是鲤鱼的最爱,搞不到喂养料就使用超级诱一类的基础饵。还要根据垂钓当时的情况适当的做些调整,温度低加些腥,高温用饵更多趋向原塘的味道。

钓饵除了在成分味道上要竭力的适应水中鱼口的偏好,也要保证饵的状态,根据不同的水深来适当的揉搓钓饵或是加入一定量的小买蛋白饵来维持饵入水后的持钩性。钓淤泥厚的池塘更需要注意饵的比重,实践证明,减轻钓鲤饵的比重会使钩饵糗不到水的实底,浮标反而不会有什么好动作。这样的水域可以不用改变鲤饵的比重,装钩时根据水深做适当的搓饵,抛竿到位后使饵在水底逐层裂开,钩子埋藏在饵堆内,鲤鱼吸食饵料的时候会把钩子一并吸到口中。

要做出这种脱落方式的饵并不是什么难事,只需在开饵的时候按比例少加些水,并在搅拌均匀后在饵上撒一层丸九可揉或是感叹之类的调节饵的总体粘散度的状态饵就可以了。这种大比重的干散饵钓有虚底的池塘的效果要比用轻饵好得多。

在钓鲤鱼时还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上鱼上的很好,可是风向一变,水中的鲤鱼立刻缄口不食。频繁的更换钓位从新做窝也无济于事。其实这并不是鱼不吃饵了,而是因为风向的改变使鲤鱼的泳层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它的摄食习性突然转变。这种情况一定要以动态的饵来引鱼咬钩,不要不上鱼就拼命的打饵,那只会更加无鱼问钩。

这种情况时悬坠钓法中一定是贴底随水中的暗流摆动的钩或是离底的钩中鱼,而传统钓或是悬坠钓钓的很钝时一定是需要不断的提竿逗引才会有鱼咬钩。池塘中有固定喂养习惯的鲤鱼夏秋季节早晚用商品饵的效果会好,接近中午吃口变弱时使用米饭粒或是蝇蛆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在多雨季节,有雨水注入的湖泊或水库等自然水域,鲤鱼会因雨水带入的自然饵料突然富集而短时间内改变吃饵习惯,就是说我们在雨后看到所钓水域中的水变得很浑浊的时候用虫饵的效果会比较好。

钓鲤鱼的饵雾化过度也不太好,一开始诱鱼是需要雾化的细小颗粒,但如果是垂钓时间较长,过度雾化扩散的细小颗粒会使聚集于窝点处的鲤鱼象鲢鳙一样吸食饵料的雾化颗粒,我们钓着钓着就没口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换上极柔软的子线,并将子线的长度缩短到10厘米以内,钩子要换上轻些的钩,饵就不要挂在钩子上了,直接捏到铅座上,让吸食细颗粒的鲤鱼把钩子误吸入口,这时候钓鲤鱼变得和钓鲢鳙有点相象了。

鲤鱼虽是底栖鱼类,但是由于某种特殊的情况会使它们也和鲫鱼一样离底浮起。我们在钓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注意选择钓棚,不要单单的认为鲤鱼只有在钓底的时候能钓到,打浮这种技战术钓鲤鱼一样适用。

水底有淤泥或是腐殖质很厚的陈年老塘里的水都很肥,水中微生物很多,水的透明度很差,水中所有生物长年的繁衍生息会导致水底堆积了大量的腐殖质,白天的日光能到水底的只是极少部分,致使水底产生了很多有害气体;而且这种水域水的碱性一般都较大,水底的淤泥或是腐烂物质中也累积了大量的碱性物质,很多时候这种塘的岸边泥土都可以看到白色的痕迹。

这样的水域鲤鱼是不会在水底觅食的,一是它们由于水底附近区域有害气体溶于水中对它们的刺激使它们感觉很不舒服,还由于鲤鱼的味蕾和感触神经十分的发达,它们喜欢到水底的淤泥或是杂物中拱食,但进食的时候味触觉神经会触碰到水底的碱性物质,而使它们感觉异样马上离开。久而久之,这里的大部分鲤鱼就会被迫的养成离底吃饵的习惯。不是特别饥饿的时候它们是不会到水底进食的,只是在离底一段距离的位置接食落下的食物,或是在水的中层捕食小虫。

垂钓这种水域最常见到的情形就是只冒鱼星不见上鱼,如果排除了小鱼干扰的情况,那就马上改钓离底,细心的找寻鱼层,这时的标象多是浮标翻身后下行中的停顿,加速或是反方向浮起。也会有偶然出现的浮标不站立或是还躺在水面上就前行,这是中上层鲤鱼的截口,提竿时要注意一下手臂与水面的角度,避免人鱼拔河。

经常投喂的精养塘中的鲤鱼也会起浮。这种池塘鱼的密度极大,按时的喂养并不能保证每条鱼都及时吃饱,所以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决定了这里的鲤鱼养成了离底抢食饵料的习惯。它们一听到饵料拍击水面的声音就会条件反射的自然浮起等待落下来的饵料,钓这种塘就可以利用鲤鱼的这个吃饵习惯,上来就钓离底,直接抓鱼的接口会比钓底有更好的效果,而且节省时间。但要注意做窝时故意弄出点声响,声音诱鱼在这里会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混养比赛后两场的鲤鱼也要相应的考虑钓浮。前几场的比赛水底已经堆积了很多的饵料,况且水中的鲤鱼都被七荤八素的饵料搞的晕头转向。后几场还能继续吃饵的鱼根本不会在饵料堆里寻找能吃的饵料了,而是多数离开水底,接食落下的钓饵。针对这种鱼情,上来就要做好打浮的准备,直接以长子线的大摆幅来增加有效诱鱼距离,并结合钓行程的长尾浮标来钓底浮。后两场打浮钓鲤不仅可以节省很多钩饵到位时间,还能更好的抓鱼这个时候鱼的脉搏,钓放的回锅鱼吃饵更为谨慎,很多会用触须拨动钩饵,而钓浮就减少了它们试饵的机会,只要给口我们就抓得住。

钓鲤鱼时如果遇到以上提到的这几种状况,那完全可以尝试浮钓鲤鱼。只是要多注意抛竿的频率,并且抛竿时最好不要抛满竿,防止鲤鱼的突然截饵把我们打的措手不及,而使垂钓中的控鱼变的很被动。

总的来说,钓鲤鱼可以看做是钓鲫运动的升华,它更需要钓手从鱼本身去分析它们现在的行为活动方式和本身对饵料的需要。并要求钓手根据当时的天气,水情,鱼情做出综合的判断,结合自己的垂钓经验及时做出变化来适应。钓鲤鱼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在不断的变化中探索追寻,不断的挑战自我;在不断的应变中总结宝贵的钓鱼经验,体验胜利的无比喜悦。

垂钓中如何应对鱼儿活性不好食欲低


要问一个爱好钓鱼的钓者世界上最折磨人的事情是什么,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是眼睁睁看着鱼在水里游,就是所有鱼都不上钩了。的确,这要比看不见鱼也找不到鱼更令人伤神。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鱼儿的活性极低食欲不佳。若是不想让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我们就需要有一些应对策略。在这个时候,抱怨式地发牢骚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根据当下情况立足现实想一些可促进鱼儿开口的方法才是最要紧的。不过,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提高鱼儿的活性让它们有摄食的冲动呢?

一、搞清楚鱼儿活性不好食欲不高的原因

若是我们所开的饵味道过于腥或者过于香了的话,是会降低鱼儿的食欲的。若钓客在施钓的时候发现窝点里边的鱼儿种类繁多大小都有,且好多鱼都只在窝子周边游动很少有鱼会主动到窝子里边就饵,则多半是由于鱼饵味道过重导致的鱼口不佳。

若是我们打窝子的时候所用的窝料太多或者太少,也是会降低鱼儿的食欲的。钓客要清楚,打窝这个环节也是需要实施者用心的。若是我们打窝所用的诱饵少了的话,是很不容易能将鱼儿聚集到窝点中的;若是我们打窝所用的诱饵多了的话,又碰上了天气较热的时候,当窝料开始发酵就会把许多氧气消耗掉,如此一来鱼儿也是不会进窝的。

若是我们选钓位的时候忽略了一些重要因素导致钓位选择不当,也是会降低鱼儿的食欲的。要知道钓位选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决定钓获量的多与少的。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候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钓位,都是有一些固有的参考理论的。

虽然这些理论实践起来会适当地发生一些变化,但是总体上还是有不小的指导意义的。比如我们在初春的时候将钓位选在了水温升高较慢的深水区域,自然鱼儿的开口情况会不乐观。

二、应对鱼儿活性不高食欲不佳的方法

恰当地调整鱼饵的配方,争取让配制出来的鱼饵具有清淡又自然的香味。有些钓客莫名的对钓鱼小药有着一定的信仰,觉得只要是钓鱼就没有小药搞不定的。所以它们会一味地去加大鱼饵的腥味或者香味,这样是不正确的。虽说在初春的时候饵的香味或者腥味适当大一些对作钓有益处,但是香味太大了或者腥味过度了其实是对作钓无利的。

适当去控制打窝时候诱饵的用量。打窝诱鱼就像是浇水养花,诱饵用的多少就如同水浇的多少一样,多一些或者少一些都是不行的,只有刚刚好才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另外,为了力求打窝效果的最优化,钓客最好在打窝之前提前试一下水域底部的状况。在打好窝子之后,也要记得适时进行补窝,以保证可以源源不断地诱鱼进窝。

综合考虑鱼儿习性然后根据其习性和当下作钓环境来选择钓点。在初春这个鱼类活性还未高起来,食欲也并未大好的时节作钓,选钓点的时候要尽量选在那些鱼儿较多的地带。

正常情况下,鱼儿喜欢聚集的地带分为这么几类。第一类是可供鱼儿吸食的食物比较充足的地带;第二类是水体温度让鱼儿感到舒适愉悦的地带;第三类是氧气充足的地带;第四类就是隐蔽性能极为优越的地带了。要问什么样的地带兼具了这四大特点,恐怕也只有水草附近了吧。

钓鱼看不见浮漂时的四个应变技巧


钓鱼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来增加垂钓的难度,最后导致我们的收获不太理想。比如钓鱼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看不到浮漂的现象,这样我们就难以把握鱼讯,失去中鱼的先机。那么钓鱼看不到浮漂要怎么解决呢?下面小编整理了四个钓鱼看不到浮漂的应对技巧,希望能给钓友们带来一些帮助。

一、增加打竿的准确率

尽量使每一竿的落点都在100毫米之内,然后根据鱼漂立起来的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压水线,并在鱼漂立稳后的同一时间停止压水线,这样就可以把落点控制在50毫米左右的范围里边。

如果您的落点不大准确,建议您适当调整鱼漂的调目和钓目,把调目设定为六到七目,适当增加露出水面的目数。

二、用比重小的饵料

您可能会想,这样做不会降低灵敏度吗?答案非常肯定,灵敏度会受到影响,但解决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可以看到鱼漂了,只有能看到鱼漂才能钓鱼。

鱼漂的沉浮取决于调漂和饵料的比重,如果使用比重小一些的饵料就会减少鱼漂下沉的程度。

水库里边的鱼有很好的食性性,大多没有偏饵的习惯,这就为我们选择比重小的鱼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用比重小一些的饵料,顶多会出现垂钓效果比较好、好、很好、好极了等程度之间的差别。

三、减轻铅皮重量

这个主要是还是一些新手钓友,经常会把铅皮加很多导致整个线组过重使得鱼漂也沉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当的减轻铅皮的重量。

四、带饵调漂

由于水底有坡度,再加上落点不准确,鱼漂在鱼饵的重力作用下经常会露出不同的目数,如果露出的目数很少就说明水深了。

我认为,在水底不平坦的地方钓鱼最好带饵调漂,当鱼饵距离岸边远的时候,两饵悬空,就是钓离底。当一个鱼饵落底,另一个鱼饵悬空或擦底的时候,漂讯应该和平时钓鱼差不多,如果两个鱼饵都落底了,就类似于钓跑铅了。

只有这样才能永远看到鱼漂,只有看到鱼漂才能根据鱼漂讯号掌握提竿时机。

竞技池钓滑口鱼的应变垂钓钓法


在竞技池中垂钓,滑口鱼是不可避免的。说滑口鱼难钓,是因为滑口鱼不但吃口特别,一吸一吐快,更是因为滑口鱼的鱼情变化快。而每一种鱼情所对应的钓法又不同,在同一场比赛中我们开始的钓法可能与鱼情相符,可钓着钓着就找不到感觉了。大家现在都在试着找一种万全的办法来对付滑口鱼,我认为似乎有点一厢情愿。要想钓好滑口鱼就一定要弄清两种情况:一是鱼口的变化,二是泳层的变化。所以钓滑口鱼要采取动态随机应变式的钓法。

一、底 钓1)拉饵底钓:

这是对付滑口鱼最基本的钓法之一。在已了解到鱼肯定主要在底层的滑口鱼塘,我们常采取这种钓法。拉饵底钓,用细长身软尾标在调目附近抓一线吃口,这种钓法目前已得到了认可,下面就谈谈我对这种钓法的理解。

A.所适鱼情:

鱼肯定主要在底层的滑口鱼塘。

B.用标:

细长身软尾标,标身以去壳孔雀翎为好。如果鱼口轻建议用细软尾。口轻调2目1线,口好调3目1线。

C.用竿:

由于是底钓,中鱼后把鱼从水底拉到水面,竿太硬易把鱼嘴拉豁,所以鱼快用三七调的竿子就足够了。

D.用钩:

根据鱼的大小初选,再根据鱼口细选。口轻选比平时小的钩,口好选比平时大的钩。选择的依据就是排除饵的原因外(拉出的饵,大而粘),只见标晃动,动作出不来,是钩大了;动作好、空竿多,调整浮标无明显效果,是钩小了。

E.子线:

稍硬一点的子线好,如鱼口轻,线要用到最细(合理的范围内)。

F.用饵:

饵味好选,状态第一。饵一旦回水应马上弃之,重新开饵,注意磨刀不误砍柴工。开饵时水要一次性加足,饵水混合要均匀,醒饵时间一定要充足。

G.引逗:

这种钓法,风线可压水,也可不压水,风线压水引逗时,把竿向后拉;风线不压水引逗时,把竿梢向上或向旁一抬即可。不管哪种引逗,只要使浮标有半目变化即可,饵料到底后没口就该引逗。

H.控鱼问题:

①:开始诱鱼时,诱饵不要下得太多,保持饵到底有口,或饵到底后一引一逗也有口,那是最好的。

②:如果中途接口多,到底后鱼讯也多,但中鱼率偏低,此种情形应马上把饵向硬、粘、小、味淡的方向走,注意不要把鱼引离底部,许多钓友当出现空竿多时,只玩调钓(灵顿),不玩饵料(状态),往往收效甚微。

③:如果口少要等鱼,可向两个方向发展:(1)如果中途接口多,说明鱼已离底了,这时要想把鱼再压到底部去钓就不现实了,我们只有改变钓法;(2)中途没接口,饵到底后,仍没有讯号,说明窝里没鱼,那就要注意引鱼,但也不能忘了度哦。

2)搓饵底钓:

当鱼主要在底层,且口好,但中间穿层鱼也较多,接口多,中鱼率低,拉饵底钓,中间截口多,标象乱。打浮,鱼又引不上来时,我们可以采取搓饵底钓。搓饵底钓和拉饵底钓的用饵有明显不同,搓饵底钓要求饵软稍粘。

在饵下降的过程中,如果有鱼接钩,但牵不住钩饵,到最后钩总能带一部分钓饵落底。所以要求饵的状态不要太雾化,要稍粘;当鱼中途截饵时,钓饵又能很自然地溶散一小部分而又不影响钩饵的下降,所以饵料又不能太粘,里面绝对不能有拉丝粉。所以开这种饵时,加水要比平时多一些,醒饵后,打饵时发现饵不粘盆时,再多打几次。

选饵料时,选丸九的黄鲫要加粉鲫增粘;选老鬼的夏鲫可以直接用。由于要考虑饵在下沉的过程中,溶散损失的部分,所以要搓大饵。用标也主张用细长身软尾标,在调目附近抓下顿小口。采取这种钓法,要求鱼口好,可这种钓法无法控鱼,所以这种钓法是临时的,当发现窝里没鱼,引鱼效果又不好时就该改变钓法了。

二、搓饵钓浮

鱼的上下泳层变化不稳定,要引又引不上来,钓底又没有好结果时,所采取的钓法。是介于底钓和拉饵钓浮的一个中间过程,搓饵钓浮是钓泳层在中下层的鱼。虽然浮钓的纵深区间比较大,是在钩饵下行中争取鱼咬钩,是以人的主动来钓这种并不主动的鱼(不下底,吃饵又引不上来)。而拉饵钓浮是钓一标深或水皮下固定深度的鱼。搓饵钓浮是在鱼由下向上运动时施行的,我们主要抓过程。

要求饵的配合不是雾化,而是要求饵的溶散和炸裂,所以开这种饵时我们要求的是松散,也可以说是干散,开饵时首先是要扣水,其次是醒饵后不打饵,轻轻一拢即可,最后上饵时把饵往钩上一捏即可。千万不要在上饵时一捏再捏,因为大家都知道,干散饵多捏几下就是面疙瘩了。

只要开出的饵符合,在我们连续抛钩后能形成一个矩形诱鱼区即可,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过程是靠饵的状态控鱼,不致于这个过程过的太快,所以搓饵钓浮也是临时的钓法。搓饵时要搓小饵,在钓的过程中搓小饵是为了方便入口。这个过程的鱼是躁动的滑鱼,鱼口一般都很好,由于是钓中下泳层的鱼,所以钩还是用大些的为好。

三、拉饵钓浮

中上层的滑鱼有两种。一种是主动上来的,也就是我们用钓饵能引上来的;另一中是被迫上来的,在比赛的前几场,塘底被饵料和鱼就饵抢饵搞得很缺氧,它们就会被迫到上层,甚至于到水皮上换气。如果遇到天气闷热,气压低鱼也会被逼上来。

对于第一种主动咬钩的鱼,我们可用水皮标狂拉它们。对于第二种鱼,一般都是轻口,应按钓轻口来对待,钩线都要用到最小,必要时用单钩。拉饵时不要拉满钩槽,拉半钩槽甚至三分之一钩槽即可,对这种鱼我们应该钓得更浅些。

浅谈冬季鱼的活性及野钓鲫鱼技巧


不同的鱼在冬天活性都不一样,有的鱼依然有吃口,有的鱼已经闭口,还有的鱼吃口弱在垂钓的时候,如果能够根据鱼的活性合理定制对策,那么这个冬季依然不会寂寞。以钓鲫鱼来说,冬钓的时候,如果能够把握一个临界深度,那么上鱼效果将会很好,下面就来具体的了解一番吧!

一、冬季常见鱼的活性

1、鲫鱼

常见鱼中以鲫鱼的活性等级为最高,鲫鱼在各种气温条件下的适应性较强,所以一般钓获量各个季节都能上。大鲫鱼一般在低温状态下的活性较高。因其个体较大的缘故。小鲫鱼一般随气温变化影响较大。

2、鲤鱼

在气温低温状态下,也能体现出较高的活性,但鲤鱼一般因呆的深度较深,所以较大个体的鲤鱼抗缺氧能力和抗气温和外界气压等变化的能力比较强。所以大个体一般在低气温下呆得较深,除非在下午上来觅食的时候,有可能较浅。大多数情况下是深水。

3、草鱼

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之后,草鱼的活性明显降低,所以在冬季在鲤鱼草鱼混杂的这个种水库,可以利用这个特性。专门钓取鲤鱼。

以上三类鱼一般以个体大小来决定其活性,个体较大者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活性相对较高。

4、白鲢

白鲢在低温状态下进食很少,一般冬天不是钓鲢的季节。

5、罗非、鲳鱼、胡子鲶

罗非、鲳鱼、胡子鲶类,在气温较低的状态下,如果水温也随着下降到六七度 的时候罗非等热带鱼开始死亡,只有温泉水注入的或有地下水的引入,或者有泉水的湖库放能成活。

6、参子(白条)

白条的活性也是大白条大于小白条,而麻参体形较小,所以能承受气温变化的力弱一些。而鲴鱼参类,活性也是大个体的大于小个体。参子体形较小,其活性一般低于鲫鱼所以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在冬季很好的上鲫鱼。

二、冬季的钓法

如果你从秋天一直钓到冬天,就会明显的感觉到,鲫鱼还在动的时候,鲤鱼动得少了,草鱼基本不动,白鲢更是几天难开一次口了,罗非等鱼完全不见踪影了。

综上对鱼活性的理解,我们如果用手车杆在一般长期钓的水库,可以找到个临界值,就是所说的临界深度,这个深度以参子较少,鲫鱼会上来较多,这个区域将是钓鲫鱼的最佳深度,所以一般宜选择这样的深度垂钓。

而在较浅的地方,参子虽然没有,但鲫鱼上来的时间将很晚,而高于这个深度较多的时候,参子较多,虽然有较大个体的鲫鱼,但不适于钓线虫,蚯蚓等,只有抬线方能获取,所以野钓中注意这个临界深度。

参子来了就换一个地方试试,一般过十多分钟参子就会走的,换个地方钓几条鲫鱼后,如果参子又来了,就稍补一点窝子,再换。鲫鱼进窝后一般不会走远。

钓鱼人秘诀:钓鱼为什么要找底


找底在垂钓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所以说它重要,就是因为底找的好坏也是决定鱼获多少的关键所在。如何找底的文章已经枚不胜举,也各有千秋。而许多钓友在实际垂钓过程中,不论用何种方法找的底,对于是否找到了实底却很少探究。殊不知底找的好坏却逐渐成为钓友们在实际垂钓过程中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下面我就找底时易出现的状况谈一些浅见,权当一个善意的提示吧。不足、谬论之处还望钓友们斧正一二。找底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离底和过底。

现实中大部分钓友钓鱼找底用钓饵找就完全可以做到,无需橡皮泥等烦琐的东西去找底,那样比较麻烦又费时间,有点儿多此一举.对于这种观点用一两句话还真难说清,.关键是要分析用饵代坠找底的方法其利、弊各占几成/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是适用于少数人还是适用于多数人。

如果是一位钓技已修炼到炉火纯青的高手用钓饵找底,那当然是易如反掌之事。用饵找底,还可以边找底边打窝子,真可谓一箭双雕,所以他们对用橡皮泥球找底的方法,可以不屑一顾。对他们而言,别说用饵找底了,就是用空钩同样也能找到底,而且可以做到丝毫不差.并且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挥洒自如,那是因为他们的功力使他们已无需再为找底而操心劳神他们早就把底装在了心中。对初学钓鱼的钓友而言,特别是一心要学钓鲫鱼的钓友,学会用小橡皮泥粒找底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看似笨拙的找底方法,其实是最实用的,可以为新手省去很多因为看不见水下的变化而产生的麻烦,使学习的过程能建立在正确的基础找底无误之上/因为钓鲫鱼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底钓。底钓、底钓,如果连底都找不好,从何而钓呢!?有些钓友往往只会在浮标上大做文章,侃侃而谈.但却在找底上一两句话就随意带过,原因就是他们小看了找底的重要性,压根没在意过.所以也没什么观点可谈.

做为钓鲫鱼爱好者,如果找底这门功夫学不好,想把复杂多变的浮标语言看懂了,是十分困难的。正确判断浮标语言的前题,是必须知道双钩及子线在水下的状态,最起码要知道是单钩到底,还是双钩到底,子线是弯曲的还是直的,否则无法分清有效鱼讯和无效鱼讯之间的区别,也就搞不懂同样的浮标语言,中鱼和不中鱼的原因,只能是蒙着钓。而蒙着钓,因得不到正确答案和经验积累,钓技是很难得到提高的。有些初学钓鱼的钓友,由于不懂得正确找底的用意和重要性,无形中忽略了找底这门基本功,图省事用钓饵找底,总是钓不好底,就属于这类原因所至。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钓友可能和我一样,在比赛中很紧张,而慌张失神没有确切找到底而盲目的担心时间和鱼获一直盲目的钓.而在比赛结束休息时候才着急的找底,头脑清醒下来后当真正找到底时,才恍然大悟而又后悔不已,要么就是钓毛毛阿,离底还8丈远要么就是早都过底8百米了,浮标还怎么灵敏当然这类事也不光是初学者犯错的特权,往往也有高手深陷之内.所以说宁可在比赛中多花5分钟也要找到底.并且找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嘛那么,具体到用钓饵找底,都有哪些弊病了,首先,钓饵入水后可能脱落、会溶散、会被鱼吃掉,,尤其是有麻鱼(虽然闻其名不知其样,但感觉和白条一样.而你又看不见发生的这些变化,这样就无法保证找到的底是否准确,因为这种找底的方法,是建立在饵入水后不发生变化这一假设之上的。

另外,在经过多次测试才能定位的找底过程中,我们无法保证每次挂到钩上的钓饵重量、体积都相同,因重量、体积不同,也会影响测底的准确性。而用事先做好的橡皮泥粒找底,从头挂到尾,只要中途不更换,它的重量和体积是不会改变的,而且可以避免溶散脱落,被鱼吃掉等麻烦。如果中途发生了脱落,钩一出水面即可知道,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浮标和不同的找底要求,用手捏出各种大小不同的橡皮泥粒,使用时对号入座十分方便。既使用一粒橡皮泥粒也很方便,因为它的自重,是可以随意加减的.

如今,看钓鱼书中介绍有不少竞技钓手也喜欢用橡皮泥粒找底。他们在比赛中宁肯多花点时间,也要把底找准了。可想而知这种找底方法是有其一定道理的。这里要再次强调一下:半水空钩调标之后,一定要先称一下用于找底的橡皮泥粒的自重,而且找上钩底(既双钩到底)和下钩底(既上钩离底,下钩到底),所用的橡皮泥粒的自重是有所不同的。用下钩找底时,最好是浮标在半水状态时,橡皮泥粒的重量让浮标下沉一至两目,大于两目,底可能找不准。用上钩找底时,橡皮泥粒的自重应该在两目重基础之上再加上一个钩子的重量。如果钩子很轻,不到浮标的半目重,可以忽略不计

举例说明此重要性:如果你是用一个自重为三目以上的钩钓大型鱼,当你半水调标四目后,用重两目的橡皮泥粒找上钩底时,当下钩触底后(钩的自重被地面承受)浮标就可能升到四目以上,让你误以为上钩已到底,其实此时上钩并未到底。用橡皮泥粒找底,是一种比较方便可靠的方法,实际上也是最节省时间的找底方法。俗话说的好:一步找底到位,免得一天受累。但愿大家都能认认真真找底,轻轻松松钓鱼。

为何钓鱼时,越到后期鱼口越差,难道真是进窝鱼越来越少么


在钓鱼的时候,如果使用的是种饵、皮筋颗粒这类不易雾化的饵料,那么在调钓之后,通过钓目的变化,就能轻松掌握钩饵在水底的情况;但是如果使用的是商品饵,因为钩饵在水底不仅会雾化,还有可能被水流冲刷,被游鱼带动,如果钓距近,易观察也就罢了,钓距远一些,如果视力再凑合一些,那就很容易忽略浮漂起伏之间,导致的讯号差异;

换句话说,除非鱼吃口,或者是刚开始调漂完成之后,钓鱼的持续时间越久,可能钩饵在水底的情况,就很不容易判断了。那么这个问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就是钓到后期,鱼口越来越差,鱼越来越少,因此在后期钓鱼的时候,判断钩饵在水底的情况,就尤为重要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在正常调漂伊始,钓点的水底情况相对没有那么复杂,甚至水底淤泥、乱石、水草,可能都会被忽略,那么我们在调钓的时候,只要明确双钩落底的具体情况,再配合钓目,就能轻松掌控,如比较常见,也是比较理想的上钩悬底、下钩触底,确定钓目之后,如果饵料雾化完了,钓目自然会增加,当然,结合调钓之前的称饵,也就是双饵压漂目数,比如我们调四钓二,双饵压漂1目,钓目两目,当钓目慢慢的变成3目的时候,那就说明饵料雾化完了,需要更换饵料了。

但是随着垂钓时间延长,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若干问题,要么钓目减少了,减到1目或者1目半,要么钓目增加了,变成了2目半,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比较常见的情况,如钓点不一致,此时双钩在水底的情况就没办法明确;要么就是经过多次抛投,钩饵落点相差无几,导致了落点出水底淤泥下陷,实际上钓深增加,要么就是鱼群进窝,游曳到窝点,抢食窝料时,导致水底的地形发生了改变。

这不是在开玩笑,一般我们在钓1.5米以内水深时,随着垂钓时间延长,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经验的老钓友,会用这样一个对比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就是附大饵,用两倍原来饵团的体积挂下钩,上钩饵团体积不变,然后继续抛到原来的钓点,确定一下钓目,然恢复到一样大小的饵团,继续抛到原来的钓点,观察一下钓目变化,如钓目依然和加大饵团,钓目数一致,那说明下钩沉底时是触底状态;如果后者钓目数比加大饵团时钓目大,那说明下钩已经离底;

那么这样的验证,在实战中,具体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说白了,就是必须确定,我们是钓底的,因为我们在钓钝时,往往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就算水位有升、降,其实并不影响双钩在水底的状态,但是钓不灵不钝,或者偏灵时,只要水位略发生变化,那双钩在水底必然和调钓的时候不一样,换句话说,钩饵都和鱼层不对应了,误差小也就罢了,多少还有几口,误差大了,比如水位上升、下降5~10厘米左右,那就不太可能有多少正口了。

钓鱼这个事,其实就是个动态中寻求静态平衡,并且通过打破静态平衡来确定是否上鱼的过程,很多钓友都人为,调钓之后,万事大吉,但是除了刚开始有口,钓鱼的后期鱼口越来越差,总会把这种现象归为鱼越来越少,窝子鱼被惊了,其实不然,鱼层和钩饵水层一致,那正口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少,如果不在一个水层,就算有口,间隔时间比较长,就是这个原因。​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垂钓目标鱼活性差时钓鱼人要灵活应变》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