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方法与技巧。

台钓的钓鱼子线的长短与双钩距离一直是钓界长期争议的一个热门话题,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国标,五花八门的观点可谓百家争鸣,常常使人无所适从。基本的经验是:习惯+鱼情+水情三位一体的格式是确定子线长短与双钩距离的基本公式。以下是一个钓友的体会和习惯,你可以选择性比较,批判性的吸收。以达到扬长避短的最终目的;至少能给你提供一些思路。

1、子线长短与双钩距离的基本配置

子线长短:10CM---50CM;

双钩距离: 一钩半----双钩(下钩柄到上钩底)。

2、子线长短与不同双钩距离的优劣势比较

(1)长子线的优势与劣势:双饵摆浮大,钟摆效果明显,鱼的吃口好,隐蔽性强,拉力大,不易断线,但鱼讯传递损耗大,同时鱼讯传递也较慢,鱼吐钩的时候多;

(2)短子线的优势与劣势:鱼讯传递快,鱼讯语言明显,抓吃口准确,上鱼率高,遇有杂鱼闹漂时到底也快,可以避免杂鱼抢钩,但隐蔽性差,影响鱼就饵,拉力差,容易断线,上鱼率相对较低;

(3)双钩距离过大鱼讯语言迟钝,双钩距离过小鱼讯语言紊乱。

3、根据鱼种不一样确定的子线长短与双钩距离

(1)子线长短:钓鲫鱼10--15CM;钓鲤鱼草鱼15--30CM;钓鲢鳙30--50CM;

(2)双钩距离:钓小鱼一钩半距离;钓大鱼双钩距离。

4、不同鱼情下子线长短的搭配

鱼小适宜短子线,鱼大适宜长子线;

生口鱼适宜短子线,滑口鱼适宜长子线;

杂鱼多适宜短子线;

浮钓鲢鳙适宜长子线;

钓鲤鱼适宜长子线;

鱼的密度大适宜短子线,缩短到底时间,提高中鱼率;

季节:冬春钓鱼适宜长子线,摆浮大,易于鱼就饵;

总之:钓无定法,适合最好;个人观点,切勿盲从。

编辑推荐

钓鱼子线的长短与钩距搭配问题


有不少文章都探讨介绍过子线长短与钩距的选择问题,钓什么鱼用多长子线、多大钩距,什么情况下长,什么情况下短、什么情况下钩距大,什么情况下钩距小,供初学者学习,说得基本是正确的,但基于什么原理,为什么要这样选择,里面的规律是什么,却很少有说的、或说得清楚的,我想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谈谈自己的理解。

钓鲫鱼时,常规情况子线一般不长于20厘米,钩距2厘米左右,钓草鲤时,常规情况不短于30厘米、钩距3厘米左右,可以考虑以此为基准加长或缩短子线和钩距。

鲫鱼是小体型鱼,性情温和,动作轻缓,吸食力量小,口腔短,吸食距离也就短,所以信号会小,子线越长,信号传递越差,而满足灵敏度够是钓鱼第一位的,既是选用浮漂线组也是调整浮漂的先要满足的条件,要不就根本无法钓了,所以钓鲫鱼子线就不会很长。这是钓鲫鱼子线会相对短点的最主要原因。

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懂得灵活变化,比如水冷、气压低等因素使得鱼口轻时,走水降低了钓组灵敏度时,需要采用跑铅、滑铅等特殊钓法时,等等,子线就要缩短。至于用到20厘米以上的情况,主钓鲫鱼时我没用过,除了是钓混养。

有人说可以增大摆动,招引鱼,其实招鱼主要靠饵的气味、鱼饵落水声音和小鱼争食的声音,子线长点起不了多大作用,要靠这样引鱼过来,说明鲫鱼是不活跃的,鱼口肯定不会好,长子线灵敏度就会不够。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把铅坠上移一些来达到同样目的,这样还能有8字环起作用而不大影响灵敏度。

鲤草等大体型鱼,吸食力量大,口腔深,吸食距离大,又常有偷到食转身就跑的习性,所以信号会大,子线长点灵敏度也能够用,这就给了我们能用长子线的机会。加上大鱼狡猾,反复在窝点转悠、侦察、试探,易引起浮漂误动,频繁扬竿又惊鱼,因而我们也不愿浮漂灵敏度太灵。

溜大鱼时,子线受到的力和主线是一样的,但子线更细,本就易断,子线短了,伸缩弹性很小,更容易断,我们就不能不让子线长些,这是钓大鱼须用长子线的主要原因。而钓鲫鱼一般就不用有担心断子线的问题。

另外,钓大鱼所用子线比钓鲫鱼粗多了,线一粗,柔软度就差很多,入口性变差,线挡嘴还容易引起狡猾程度更高的大鱼的警觉,加长些就改善多了,这也是用长子线的重要原因。除非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灵敏度需要(上面已列举了一些),不建议用到30厘米以下,灵敏度条件许可应该用到40厘米以上。

野生水域鲫鱼数量上远多于大鱼,一般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小杂鱼,只是密度有大有小。很多情况下钓鲫鱼是要讲速度的,为求快速到位,或抗小杂鱼抢食而缩短子线,这道理很好懂,就不细言。

主钓大鱼一般不用缩短子线,大鱼进窝,小鱼就吓跑了,对付办法主要是加大饵料(钓大鱼饵料的大和钓鲫鱼饵料的大不是一个概念,要大得多)和加硬饵料、加大抛竿频率,除非是杂鱼太多,影响严重。至于有人说长子线铅坠离钩远,隐蔽性好,那基本是主观想象,传统钓那么短的子线不是没法钓鱼了?铅坠到了20厘米开外,对鱼没什么影响了。

钩距的大小其实也是受制于灵敏度的要求,第二才是考虑两钩饵的相互干扰因素。常规垂钓,长子线弯屈失去拉力,短子线直立承受部分钩饵重量拉力,两钩在水底顺势摆开,与铅坠构成一个三角形,鱼吃下钩的时候远多于上钩,钩距越长,下钩灵敏性越差。

钓快鱼,鱼口好,灵敏度就不成问题,可加大钩距,减少两钩相互干扰,便于中双尾,而慢鱼通常是鱼索饵不积极、口轻的表现,灵敏度就要求钩距短些。各种水情、鱼情都可以按这个原则去考虑。

钓大鱼一般不采用调整钩距的办法来提高灵敏度,因为钓大鱼用的饵很大,调、钓目可调整范围大,合理调整调目、钓目可明显提高钓组灵敏度,再说钓大鱼季节跨度没有鲫鱼长,主要在夏秋季,水温所致鱼的活力不会差很多。当然这只是通常,也会有例外的。

钓无定法,胜于应变,败于教条。灵活应用,就是要掌握这些基本的常识和规律。考虑灵敏度是基础,解决垂钓中影响收获的主要问题是着眼点,然后才兼顾次要的有利因素,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出较强的应变能力,把鱼钓好。

浮漂的长短结构分类与垂钓的运用


 在浮漂的结构中,浮漂的各部分长度常常决定着浮漂的主要功能。所以这里我就从长度上来讨论一下浮漂,不过我这里所说的长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绝对地去认识,这些长短的区分需要在实践中去体会,关于浮漂除长度以外其它的结构特点将分别在长度中附带说明。

单纯性从长度上考虑无非就下面几种:长脚长身长尾;长脚长身短尾;长脚短身长尾;长脚短身短尾;短脚长身长尾;短脚长身短尾;短脚短身长尾;短脚短身短尾。下面就逐一谈谈。

1)长脚长身长尾:

此漂三部分都长,所以整只漂也长。此漂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稳定性好,不管是在运动中还是静止下来稳定性都较好,适合大风大浪中钓深水,即使有一定的暗流走水也能使用。其次是翻身早,我们抛竿后只有水线完全下落完了坠才能拉漂翻身,由于当水深一定时,漂一长水线就相对短些,所以长漂翻身早,翻身时坠离底高是肯定的,这样对钓鱼至少有两个作用,

一是钩坠减速时离塘底高,慢慢下落利于引鱼,也不会惊扰下层的大鱼;

二是利于鱼在下层接口。所以此漂适合钓混养,也适合钓鱼少或不太主动就饵的鱼。当然如果鱼的密度大,此漂易诱鱼过高,乱鱼层或造成乱口等;当有小杂鱼时也可以掩盖一些小杂信号,但如果小在鱼过多,用此漂信号可能会更乱。

再次,漂的语言特点,由于此漂长而稳,所以此漂顿感强幅度小,下挫幅度大而动作慢,能掩盖一些小杂信号而信号不杂,用此漂要求鱼口要好。

第四,调钓的技巧。在钓鱼的早期可调低钓低,这样就缩短了水线,利于引与和留鱼;当鱼进窝口多时,再调高钓高,能把引的过多的鱼压在下面打;而这个变化可以通过一块小铅的加减而轻松实现。

第五,由于漂长,水线就短些而风心相对就长些,所以用此表要比别人钓的远些。

第六,关于漂身的粗细问题,粗漂身漂翻身后下落的要慢些,利于引鱼和鱼接口;漂身细些漂要灵敏些,鱼就饵时顿感也会强些。

2)长脚长身短尾:

此漂和长脚长身长尾漂调高钓高没多大的区别。只是和长脚长身长尾比重心略微低些罢了,所以此漂适合钓鱼的密度大口又好的鱼情,不易乱鱼口及鱼层。此漂翻身后下落坠拉藕饵这一段很短,甚至翻身后就到无钩调目,几乎没有坠拉钩饵这个过程,所以鱼在上层的接口就少,不易乱鱼层。当然有长脚长身长尾漂调高钓高也有类似的效果。许多钓手钓大鲫或混养时喜用此漂,就是因为它的鱼讯真实假口少。 

 

3)长脚短身长尾:

此漂与长脚长身长尾比其灵敏性明显优越,配合细碳脚细长尾特别适合钓轻口鱼,此表的使用技巧与长脚长身长尾很相似,这里就不多说了。由于此漂翻身又早又慢,翻身后下行的行程长,所以不适宜钓快鱼和鱼口又多又好的鱼。最适宜轻口,鱼少和不怎么开口的鱼。主抓行程接口,钓比较慢的大鲫不错。

4)长脚短身短尾:

此漂曾流行一时,可由于钓滑口鱼时信号较乱而被冷落下来了。也是针对轻口的漂,此漂比长脚短身长尾稍稳定一点,更易控制鱼层,但钓前几场的滑口鱼不行,只能欣赏漂跳舞了。适宜钓生口轻口或钓滑口的后几场。只要饵的状态钓组的配合哈的话,此漂的所适鱼情很广。

5)短脚长身长尾:

此漂是最好掌握和所适鱼情最光的漂。很适合有根漂打天下的钓手。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此漂用起来最易,翻身快,顿感强,稳定好,假口少是其特点。对滑口鱼调高钓高,对生口鱼调低钓低,使用起来都很爽。可随着竞技钓鱼研究的细化,要在单位时间内钓更多的鱼,我们就不能感情用事了。选择更适合鱼情的漂是理性的选择。我这样说是因为这样的漂型只要一用,我们就很难舍弃,但该舍弃的也不能犹豫,舍弃时虽痛苦但有益,目的就是为了多钓那三两尾鱼。短脚长身短尾:此漂也是能一根漂打天下的漂,不管是钓生口还是滑口,快鱼还是慢鱼,钓底还是钓浮,此漂均宜,配合细长身,底钓滑口鱼在调目附近抓一线吃口成为经典钓法。对此漂的使用心得要数翟少明大师最为精到。

6)短脚短身长尾:

主要用于生口钓浮或打过程。由于其灵敏度高,翻身快,反应鱼讯的时间长,被广泛用来钓快鱼。如果鱼的密度过大上浮过高,也可用它来调高钓高,即钓翻身。

7)短脚短身短尾:

水皮漂,主要用来钓滑口鱼的后几场,当滑口鱼的后几场鱼上的水层有高口又轻又乱时,用水皮漂是命中之举;对于生口鱼如果由于气压低等致水中缺氧,鱼上浮过高,用水皮漂可能钓的更好。

以上只是本人浮漂的长与短两个极端来认知浮漂,实际上长与短是很难定义的,只是个相对的概念,所以大家要灵活地看待我所说的长与短;我所说的是八种长短有明显区别的浮漂,实际上浮漂何止千万种,我们一定要在实践中慢慢地体会我们所使用的那根漂。

钓鱼子线的长与短以及优缺点分析


总有人问子线长好还是短好,甚至更具体地问子线到底拴多长好。这些朋友应该说多是些初学者,对钓组理解得还不是十分清楚。那么,子线的长与短到底有什么样的说道呢?

钓鱼活动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子线越短,浮标反应越迅速、动作幅度越大,但空竿率较高;子线越长,浮标反映的动作越小,但空竿率也相应减少。有人说前者灵敏,后者迟钝。当然,这是客观存在的。不过,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是什么,从而利用它应对不同的鱼情。

首先,有一个现象必须搞清楚当我们抛竿后,首先是铅坠入水,而后铅坠带动整个钓组入水,当浮标的上浮力平衡了铅坠的下拉力、使二者平衡后,主线垂直于水底拉直我称之为第一降速。这时的钩饵失去了铅坠的下拉力,演变成自由落体,它的下降速度受鱼饵比重、饵团大小影响很大,下降速度远低于铅坠带动线组时的降速,我称之为第二降速。

至此,我们先做个小结:第一降速和第二降速不同,第二降速远低于第一降速。第二降速取决于水的阻力和鱼钩、鱼饵的重量、大小,那么子线越长,钩饵到达水底钓层的时间就相对越长;子线越短,钩饵到达水底钓层的时间相对越短。

掌握这个规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以下本质:

1.当钓组处于第一降速阶段,鱼是追逐钩饵抢食,但很难将饵吞到嘴里,因为饵团没有完全膨胀、脱落;当第二降速开始时,鱼饵有充分的时间吸水膨胀、脱落,残留在鱼钩上的饵很容易被鱼吃进嘴里。

2.当钓组处于第二降速阶段,短子线下降时间较短,鱼没有充分时间吃饵,所以反应为抢口,其结果是浮标有漂亮的信号,但提竿中鱼率低。长子线相对短子线下降的时间长,鱼有相对充分的时间吃饵;由于长子线弯曲程度比短子线大,鱼吃饵时,浮标反映出的信号不如短子线的信号漂亮,但中鱼率要高。

3.当第一降速结束、第二降速开始时,鱼饵已经吸足水,开始膨胀、脱落(搓饵比较明显),短子线水底雾化区范围要比长子线雾化范围小,所以有长子线诱鱼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

短子线的优点是:到达钓层快,灵敏度高,弯曲程度小,有效避开了上层鱼捣乱;缺点是其抗拉力相对长子线要小,而且反映到浮标上的虚假信号多。

长子线的优点是:增加了鱼饵的摆幅,摆动的时间相对较长,诱鱼效果优于短子线,中鱼率也较高;缺点是子线弯曲程度大,鱼吃口不明显。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短子线更适合于钓密度大、警惕性低、对钓组灵敏度要求较高的鱼情,例如:速钓、鱼小、钓半水、信号弱、水肥(能见度低)、走水、饵料较轻的鱼情。长子线则常用于鱼大、鱼口慢(鱼少)、鱼滑、搓饵钓底、鱼饵比重大的情况。

现在你该知道:子线的长短是根据鱼情来决定的。那么,多长的子线合适?我认为只要有信号,中鱼率达到80%,就可以认为是合理的子线长度。当然,这些都要在实钓中不断地调整、修正,直至确定。

钓鱼中,子线的长短与灵顿的关系


在以前的内容中曾经介绍过子线长短对灵顿的影响,我们的结论是短子线更灵,因为信号传递快,尤其是在调漂比较钝的时候可以弥补调漂的钝,提升中鱼率,比如说调漂铅坠到底的时候,必须使用短子线,否则可能出现鱼吃掉鱼饵,都没拉动铅坠的情况。长子线,信号传递会变慢,所以长子线钝,会过滤掉部分不真实的鱼口,利于抓实口。其实关于子线长短和灵顿的关系,还有另外一种理论,今天介绍下,至于理论的正确与否,钓友可以仔细考虑下。

一、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

标题有点长,先解释下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是啥意思,这种理论其实源自传统钓。传统钓中有铅坠到底的钓法,也有朝天钩钓法。在朝天钩钓法中中,由于朝天钩是钩坠一体的,可以理解为子线长度为0,鱼碰到鱼饵就会带动铅坠,所以朝天钩是非常灵敏的。所谓的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语言实在是难以表达,所以还是弄张图来说明下。我们把铅坠到鱼钩的这种距离,定位为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所以根据这种理论,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越小,就越灵。也可以理解为,铅坠到底的钓法中,子线越短越灵。

二、那是否适合台钓呢?

如果我们假设台钓的线组的规格完全相同,长短啊、粗细啊、浮漂大小啊、铅坠大小啊、子线长短啊,在这些客观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是否还满足这种奇怪的理论。

1、一饵触底、一饵悬浮

这种状态是台钓中调四钓二的经典状态,那这种状态下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是多少呢?很显然,明显也是0。根据我们其他的理论,比如先弯曲、双饵到底区分灵顿的理论,也认为这种状态是比较非常灵的。(台钓中的钓浮,其实按照这套理论来说距离也是0,按照我们其他理论来说也是钓灵)所以貌似这种状态的理论是成立的,我们继续往下。

再比如双饵到底,下子线弯曲的情况:

2、子线弯曲,双饵躺底

根据我们其他台钓的理论,这种状态通常都是调低钓高才能达到的,是非常典型的钓钝。那根据这套理论呢?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是多少,明显不是灵。我们还可以获得以下信息,子线长度相同,在这种状态下,子线越是弯曲,铅坠越是距离水底近,鱼钩到铅坠的横向距离越大,所以越钝。而子线的弯曲程度,其实跟子线的长度也有一定关系。长子线比短子线更可能达到铅坠到鱼钩的横向距离更大的可能,所以说长子线钝。

最后我们汇总下:如果铅坠到底,鱼钩距离铅坠横向距离越近,钓的越灵,这个应该是没疑问的,传统钓台钓都是如此。如果铅坠还没到底,鱼钩距离铅坠横向距离越远,钓的越钝,因为越远说明子线弯曲程度更大。以上理论蛮有意思,仅供各位钓友参考娱乐,至于是否正确本人也不敢说,但是这套理论有点意思。

浅谈钓鱼子线在台钓技术中的应用


稍微懂点钓鱼的人都知道,台钓的钓组有主线与子线之分。子线的线径一般只占主线的一半,这样配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主线和浮标免受因挂底、拔河时造成大的损失,具有丢卒保车的意义。其次是子线较细,可以增加隐蔽性和灵敏度。最后,万一拉断子线丢失鱼钩,或根据鱼的个体大小需要,更换子线也方便可节约垂钓时间。

子线不长但它所蕴含的学问很多,它的粗与细、长与短、软与硬的如何使用,无不体现出钓者的技术水平,也是深度探讨台钓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子线的物理性能及特征

子线和主线一样分为不同的规格或号数,厂家在包装上常同时标注多个物理指标,每一个号数对应一个线径、强度和拉力值,一般号数越小线径越细,强度和拉力值越低。衡量一个好钓线的标准应该是:线的表面光滑线径均匀、耐腐蚀耐磨损,记忆力好拉力强。

二、子线在垂钓中的应用

子线的粗细、长短、软硬的选择使用,不应由钓者主观意愿决定,而是应该根据鱼情、水情、个体大小、温度高低等多个条件来合理配置。

1)决定子线粗细配置的因素

 A.冲击力大小

选择子线的粗细主要是根据鱼的个体大小或冲撞力大小来决定的。线径越粗拉力值越大反之越细则越小。在个体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鱼种也影响线径的选择,如钓500克重的鲫鱼和钓500克重的鲤鱼或黑鱼时,所用的线径应该有所区别,因为鲤鱼、黑鱼的冲撞力远大于鲫鱼,特别是野生的鲤鱼,其冲撞力更大,建议在钓鲤鱼等冲撞力大的鱼种时候,子线的线径应比钓鲫鱼大1-2个规格。

我们讲子线的粗细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以具体的号数来衡量,拿0.8号子线来说,钓3-4公斤的鲤鱼时算是细子线了,但如果钓1公斤左右的鲤鱼时候就明显粗了,所以说,子线的粗细要结合鱼的个体大小来说事。

B.扬竿的力度大小

扬竿力度的大小也影响子线粗细的配置。有的钓友习惯扬竿很重,不论子线粗细软竿硬竿,扬竿力度一律都很猛,这对子线的伤害很大,如果遇到大鱼,还没等鱼大的发力冲撞,子线的拉力值就几乎到了极限,有这个习惯的钓友一是应该改变扬竿习惯,二是要适当用粗一点的子线。当然,如果能合理把控好扬竿力度再结合较好的遛鱼技术,子线的线径也可以用的较细。

C.主附件的配置

大家都知道,软竿稍对钓组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同等拉力的情况下,竿梢较软可以将拉力较快的传导到竿体上,从而缓解钓组所承受的冲撞力,对子线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子线的线径就可以适当用细一点,以增加灵敏度。另外,我发现,有的钓友为了保护子线,用的钓组是在八字环下扣一个小小的橡皮圈(渔具店有售),再将子线栓在橡皮圈上,当子线遭遇较大冲撞力的时候,橡皮圈也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保护了子线安全。这是个不错的措施,它既能一定程度地增加抗拉力系数,也能提高子线的灵敏度。

D.鱼情需要

①生口鱼情

生口鱼吃钩大胆见饵就吞,特别是鱼的密度较大发生抢食的情况下,它们并不很在乎子线的粗与细,上钩率上鱼速度都很好。我钓这样的鱼情多使用较粗的子线,它传递的讯号快,扬竿及时可以提高速度增加渔获。

②轻口鱼情

轻口鱼的特点是吃钩的动静很轻,不注意或稍有风浪就很难看到漂讯。但轻口鱼并不等于猾口鱼,轻口的原因大多是气温过低或气压原因造成鱼的食欲不振,吃口虽然轻但并不狡猾,有时候我们换饵时扬竿却钓到正口鱼,就说明鱼的吃口还是很实在的,主要是口轻浮漂的反映微弱,因此,只要解决了灵敏度问题,再结合好的饵料状态,轻口鱼情也能钓出好效果。在钓轻口的时候,应选择较细子线,其理由是细子线灵敏度高也能降低鱼的吸饵障碍。但细子线同时有传递讯号慢的缺点,所以,在用细子线的时候,要结合调低目钓低目(2-3目)和用小号硬尾漂的策略,以增加整个钓组的灵敏度。

③猾口鱼情

猾口鱼的特点是吃钩谨慎多疑吸饵吐饵极快,即使你能够做到手随心动也很难跟的上其吸吐的速度,钓这样的鱼情,我多使用细子线,细子线主要是为了解决隐蔽性的问题,也便于鱼吸饵入口方便。我感觉,钓猾口鱼最要注意的是钓组的隐蔽性,只有鱼敢放心地觅食我们才能钓取它们,如果它们对钩、饵、线有怀疑而不停地试探、涮饵,加上钓组如果调钓的又很灵敏,那我们捕捉到的多是假讯号,在这种情况下,我多用细子线适当的钓钝,主抓死口实口。

④泳层状况

由于多种原因致使鲫鱼鱼群密度大泳层较浅的时候,我们常采取浮钓战术钓快鱼。为了让鱼讯出的更快捷,提高垂钓速度,我们应该多使用较粗的子线为宜,粗子线有一定的硬度,不但鱼讯出的快而且子线缠绕的几率也较少,浮漂的讯号反映的既快又清晰。

前面提到台钓主、子线径的配置,子线的号数一般只占主线的一半。例如用0.8号主线时子线就只用到0.4号,用0.6号主线时子线只用到0.3号,大家这样的主、子线配置是出于保护主线和浮标,这在常规的鱼情下可以说是合理的搭配,但如果是在浮钓钓快鱼鱼情的时候,一方面细线切水性强钩饵下降快,会造成鱼追饵困难,二是线径过细,频繁的扬竿(特别是扬竿力度过大)易使子线的拉力强度下降造成拉力疲劳产生卷曲,使鱼讯失真难以把握扬竿时机。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有的钓手大胆创新,用的子线号数接近或超过主线号数,被钓友们戏称为倒拉牛,这种情况是用粗子线的特例,新手要注意其使用的针对性。

E.优缺点

①粗子线抗冲击力强,钓到大鱼放心少了断线的担忧,但粗线在水中的隐蔽性差容易惊鱼,鱼在吃饵时候也容易挡口,影响吞饵效果。

②细子线柔软灵敏度高,隐蔽性强鱼就饵放心方便,切水性也好,特别是钓猾口鱼的时候,细子线优于粗子线。但子线过细一是抗拉力程度差容易切线,增加了换线时间影响垂钓;二是在长时间使用受力后容易变形,影响讯号的真实传递,容易造成丢口。

2)决定子线长短配置的因素

A.水情

水体深适宜用长子线,一是子线较长,钩与坠距离远隐蔽性好,大鱼敢大胆咬钩,二是子线长,钩饵的下摆幅度大,有利于诱鱼上钩,另外,较深的水体也为用长线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水体浅适宜用短子线,因为在浅水里多垂钓如鲫鱼等小型鱼类,因鲫鱼吃钩较文静,特别是遇到轻口鱼的时候,如果用长子线,相对损失的讯号就大,浮漂反映微弱很难发现鱼讯。在很浅的水体里如果用长子线,漂、坠、子线离的太近很容易发生缠绕,增加操作上的麻烦。

B.鱼情:

① 个体大小:

一般情况下,鱼小吃钩力度小,用短子线可以发挥灵敏度高的优势,及时发现鱼讯;大鱼吸饵的力度大但胆小,长子线隐蔽性诱鱼性好,所以,钓小鱼适宜用短子线,钓大鱼适宜用长子线。

② 口相差别:

鱼口有生口、轻口和猾口之分。当钓生口或吃饵凶猛的鱼时候,因其吃钩动静大,长子线即使损失一点灵敏度也不影响观漂,主要考虑的是长子线摆幅大,钩饵下摆过程中失重的时间长,更有利于鱼就饵入口,增加上钩率。在钓轻口鱼的时候,灵敏度是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除了用小钩细线小漂外,子线必须短小,这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将鱼讯更真实反映出来。猾口鱼吃钩的特点是快吸快吐,通过看视频发现,扬竿要想跟上其零点几秒的吸吐速度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一般钓这样的鱼情的时候,多用20公分以上子线,不求大的灵敏度主抓实口死口,感觉比受假讯号折磨强。

③密度大小:

当鱼的密度较大的时候,鱼在窝子里上下翻飞抢食饵料,鱼蹭线和产生的水流,容易让浮漂出现假讯号,虽然浮漂动静大但上钩率很低。我也多用长子线并适当钓钝,过滤一些假鱼讯,主抓有效鱼讯。当鱼的密度很低的时候,由于没有争抢饵的对手,鱼吃钩常表现的慢条斯理,吃口的动静也小浮漂反映微弱,为提高灵敏度,我一般用1015公分长的子线,感觉比用长子线效果要好。

④泳层状况:

当鲫鱼鱼群密度很大又处在较浅层觅食的时候,我们常采取浮钓术,除了在浮漂和线径采取针对性措施外,为了让鱼讯出的更快捷提高垂钓速度,我们应该使用短子线为宜,我一般用1015公分左右的子线打浮,浮漂的讯号反映的既快又清晰。

C.水温

早春、深秋和冬季的水温偏低,鱼的活动量食欲都较差,觅食的动静很轻,反映在立漂上往往只在一黑线上下或半目变化,这种情况下在使用小钩细线小硬尾漂的同时,建议使用短子线,以提高灵敏度来应对。如果使用长子线则会损失部分讯号,势必会造成浮漂反映微弱或看不出钓目变化。

到晚春、夏季和初秋时节,由于气温较高,鱼的新陈代谢旺盛食欲较大,除了异常天气外,鱼吃钩的力度通常都较大,只要浮漂调钓合理,即使使用长子线,浮漂的反映也能清晰可辨,更能体现长子线的优点。由此看出,气温低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用短子线,气温高的时候多使用长子线。

我们说子线的长与短,完全是一个范围性的概念,没有具体的尺度,我身边的钓友习惯将10-20公分以内的子线称为短子线,而将20-30公分的子线称为长子线,这里有个约定俗成的因素在里面,也便于钓友之间的交流。

D.优缺点

①长子线的摆幅较大,钩饵离铅坠较远隐蔽性好,可以增强鱼就饵时的安全感,另外,线长有一定的弹性抗拉力强度大。其缺点是线长讯号传导损耗大,出现既影响灵敏度又影响传递速度的局面。过长的子线如果扬竿不当还容易发生缠绕乱线。

②短子线传递鱼讯快捷,讯号损失小。缺点是隐蔽性不好,容易使鱼产生警觉性,大鱼在吃饵时嘴或身体很容易碰到坠子,浮漂常会出现假讯号。

3)决定子线软硬配置的因素

渔事中,选择使用软或硬的子线基本上是由鱼情来决定。就是说,首先要了解软硬子线各自的优缺点,再根据当时的鱼情来针对性地使用。

A.鱼情需要

①生口鱼情

生口鱼比较好钓,因其吃钩大胆见饵就吞,上钩率高上鱼快。我钓这样的鱼情多使用较硬的子线,它传递的讯号快,特别是鱼的密度较大的情况下,鱼讯出的快扬竿及时,可以提高速度增加渔获。

② 轻口鱼情

轻口鱼的特点是吃钩的动静很轻,不注意或稍有风浪就很难看到漂讯。但轻口鱼并不等于猾口鱼,轻口的原因大多是气温过低或气压原因造成的食欲不振,吃口虽然轻但并不狡猾,有时候我们扬竿换饵却钓到正口,就说明鱼的吃口还是很实在的,主要是口轻浮漂的反映微弱,因此,只要解决了灵敏度问题,再结合好的饵料状态,轻口鱼情也能钓出好效果。在钓轻口的时候,应选择较柔软的子线,其理由是柔软的子线能降低鱼的吸饵障碍。但软子线同时有传递速度慢的缺点,所以,在用软子线的时候,要结合调低目钓低目(2-3目)和用小号硬尾漂的策略,以增加整个钓组的灵敏度。

③猾口鱼情

猾鱼的特点是吃钩谨慎多疑,吃钩动静清晰但吸饵吐饵极快,即使你能够做到手随心动也很难跟的上其吸吐的速度,钓这样的鱼情,我多使用柔软的子线,既有隐蔽性也便于鱼吸饵入口方便。

我感觉,钓猾口鱼最要注意的是钓组的隐蔽性,只有鱼敢放心地觅食我们才能钓取它们,如果它们对钩、饵、线有怀疑而不停地试探、涮饵,加上钓组如果调钓的又很灵敏,那我们捕捉到的多是假讯号,在这种情况下,我多用软子线适当的钓钝,保持一钩躺底一钩轻触底,这样,即使饵料泡化了,钩仍然会埋在饵料里而不会与饵料分离,我们常在视频中看到猾口鱼喜欢吸食化开的饵料而很少吃成团的饵料。适当的钓钝又可以减少虚假的小讯号,主抓死口实口,这样,虽然钓的速度不快,但上钩率还是可以的。

④泳层状况

当鲫鱼鱼群密度很大泳层较浅的时候,我们常采取浮钓战术钓快鱼。为了让鱼讯出的更快捷提高垂钓速度,我们应该多使用较硬的子线为宜,硬子线不但鱼讯出的快而且子线缠绕的几率也较少,浮漂的讯号反映的既快又清晰。

B.优缺点

①软子线对鱼就饵时入口的障碍影响小,可以提高鱼吸饵的速度。但软子线传递的讯号偏慢,容易造成讯号的滞后,影响扬竿的及时性。

② 硬子线的强度较大抗拉力系数高。传递的讯号快,由于子线较硬,两根子线一般不会轻易缠绕,减少了换子线的频率。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在钓轻口鱼或猾口鱼情的时候,子线较硬会加大鱼吞食的障碍。

我们探讨子线的使用技术只是深度探讨台钓技术的一部分,它不是孤立的,必须要将子线的研究与调和钓,与饵料的研究结合起来,将其融入到整个台钓技术体系中,这才是我们深度探讨子线的目的。

钓鱼子线被切的多个原因分析


钓鱼子线被切的多个原因分析。在钓鱼过程,让钓友最苦恼的事恐怕是子线常常断掉。尤其是一些钓鱼老手都有一种细线搏大鱼的潜在心理,喜欢用细线挑战大鱼。所以,断子线的情景屡见不鲜,虽然新手没有钓鱼老手感受那么强烈,但子线一断,就要重新换线,这样就耽误了时间,影响了心情。

其实,影响子线瞬断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与子线粗细、材质、绑钩方式有关之外,还与扬竿力度、握竿方式、水的深浅等有关,实际上,鱼的正吃与否,才是关键所在。

正吃的鱼,只要第一时间将鱼头拉回,大多能够轻易入网;非正吃的罗非,如果钩不在嘴部附近,鱼头多不易拉回,加上鱼因痛楚产生强大的爆发力,子线再粗,通通拉断。

鱼是否正吃除与调钓有关外,还与浮漂是不是合用有很大关系。浮漂合不合用,必须以鱼的接受度来评价。只有在下水实钓后,才会知道结果,光从漂的外观美丑是无法预知的。

什么是好漂?下水后,顿点多而轻脆、正吃占多数者;什么是烂漂?使用后,顿点明显变少者、光上小鱼不上大鱼、经常戳中鱼体。

浮漂的好、烂不是渔具店老板说了算,很多迷信品牌,而舍不得抛弃假货的,是自己骗自己。

喜欢用钩柄较长袖型钩的钓友,大多考虑的是长钩柄可减少子线直接磨触鱼齿的机会,这样可以延长子线的使用寿命,这也是实际垂钓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之谈。

据估计,子线真正因上鱼而断者,约占五分之三,另外,还有一部分子线是因为挂底而断的,剩下的子线多断在抄网内。这一说法或许因人而异,但也点出了抄鱼的重要性。

抄网是以直径30cm的浅网为佳,底部过深者会影响解鱼速度,并增加子线扯断的机会。鱼入抄网时,需要尽量控制到鱼头朝上的位置,方便快速解钩摘鱼,否则鱼滞留抄网内的时间愈久,子线被扯断的概率也越大。

野钓如何运用长短子线,以及子线粗细选择的一些方法


钓鱼老司机都知道,在传统钓当中,并没有主子线之分,直接通线到底,虽然这种钓法跑鱼的机率小,可如果用来垂钓鲫鱼或其他小型鱼种,个人觉得还是台钓比较占优势。即便如此,可要想在深秋时期有好渔获,子线长度和粗细的使用就不能被忽视,当然现在一旦按以下说的用,保你每隔三五天就想钓一次。

长短子线的应用

众所周知,线组中的子线越长,两钩饵下沉的速度也就越慢,而且长子线的隐蔽性和拉力值都很强,所以很多人在垂钓大鲤鱼,大草鱼等大型鱼种时,都喜欢用很长的子线。

但物极必反,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子线越长,被中层杂鱼截饵的机率也就越大!并且它传递鱼咬钩后的漂相也比较慢,总的来说,长子线更适合作钓个体偏大的鱼,或者在鱼情不快的情况下使用。

说完长子线,咱们再来了解短子线就简单多了,毕竟长于短是两个相反的词,所以长子线的优点就变成了短子线的缺点,而短子线的缺点却是长子线的优势。只不过短子线适合作钓小鱼,生口鱼,以及吃口较猛的鱼情,总之如何应用长短子线,还需根据鱼情和鱼的大小来综合考虑。

子线粗细灵活选用

提到主子线搭配,可能不少钓鱼人会问:如果到一个陌生水域作钓,用多大子线更为合适呢?其实本人认为,在不了解鱼情的时候,子线最好用到主线的一半即可!比如用2号主线,子线用1号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在作钓的过程中,若是频繁被切线,这时就该加大主子线的号数。

当然子线粗细的使用,最终还是得根据目标鱼的大小来决定,因为鱼越大,其冲击力也相对较大,自然选择的子线也就会粗一些。但是在寒冷的季节作钓轻口鲫鱼时,子线一定要尽量放细,毕竟水温低,鱼的吃口比较轻,因此为了提高灵敏度,最好还是选用小钩细线作钓。

尼龙线、PE线与大力马线的长短处粗析


一、尼龙线的长短之处

这是我们钓友,最常见常用的一种钓鱼线。它是由原材料加温抽丝而制成。大多数现代尼龙线是由多种聚合物合成,添加多种聚合物能够提升线的性质。

1、特点

无色透明,普遍具有线直径更细、比重低、更柔软、更耐磨、结节强度大、吸水性好且更耐水浸。同时,尼龙线延展性好,钓鱼灵敏度也高,易操作。可承受中鱼时一定程度的冲击力度。也可以与水的比重达成一致,与水面表层可以完全平行。

2、特性

具有更高的通用性,适合在各种钓法中使用。适合打各种类型的鱼线结。有更好的延展性,提供缓冲作用。

3、短处

在水温低的时候线会发硬,时间长了就会老化和硬化。总之,当今所用的尼龙线。主线都是掺了色的,而子线是纯白色的。

总之,在实际运用中。要讲究一个精细搭配。参考对象就是水情与所钓目标鱼的个体大小来配置。不能乱弹琴地配置线组。钓鱼是个系统的工程,各方面的组合,就讲究两个字精细。只有主观上尽力完善,才能弥补客观条件上的不足。

二、PE线的长短之处

它是多股编织,常见的有四股与八股。根据其物理特性,编织线股数的基本原理是:3股为扁、4股为方、8股为圆,12一16股为中空。股数越多表面越光滑,PE线越柔软。使用起来更耐磨,硬度更大。但PE线并不是股数越多越好。一款好的PE线除了拉力要强、线径要细,最重要的是圆度要好。这样pE线与导环之间的摩擦也就越小,其抛投性能也更佳。

1、特点

拉力大,比重低,线径细,没延展性,存放时间比尼龙线长。

2、短处

不耐磨,此线是玩雷强或海钓等为主,且PE线都具有外面覆盖了涂层。

总之,对台钓来讲,确实不适合用此线。因为,它与尼龙线相比硬且无延展性可喻。更无柔软性可比。例如:有的钓友会用PE线钓鱼,错误的认为此线牢固度好。但由于没有延展性,中大鱼时用力不当,难免会造成断竿断线。

三、大力马线的长短之处

它是由多股尼龙纤维编制而成。有足够的韧性,拉力特别强。

1、特点

这种线非常柔软,在低温条件下也不发硬。拉力强韧性好。

2、短处

这种线轻,在水中上浮和下沉速度缓慢,吃水后变重。透明度差,极易被鱼发现。提抛竿出水有声,易起到惊鱼作用。总之,在台钓中,此线不能作为主线而用。再一个,钓友们也时常用它做子线用。做子线就一个缺点,就是此子线易吸水,那就会造成浮漂变目,也不灵敏。特别是口轻口小的初春,漂相上更看不清那些小口。但是,对罗非鱼等有牙齿之鱼,是可以做防咬子线。

总之,对那么吃口猛、有牙齿的掠食性鱼类,可用防咬的大力马子线。但是,对钓淡水鱼类的鲫鲤草鳊等,确实是款不适用的鱼线。我讲个实例:某一次出钓,我钓的很好。而相隔4米的钓友确无鱼口,当时他过来讨饵料,给他后也没改变。就问他线组搭配与调钓目。结果他是尼龙线1.5做主线,大力马0.2号做子线。我就奇了怪了。就跟他淡了下大力马做子线的弊处与线组配置要点。他也自言到,怪不得漂目会变,没鱼口。立马换了整套尼龙线组,十分钟内就上鱼了。此后钓鱼碰到,就成了钓友。

最后,以上所叙,只是代表个人通过学习而掌握的一点鱼线知识。无非是想让不懂的钓友看了后,能略略的知道一点。讲得不好也不全,望精通鱼线的钓友,在回帖中多补充。正好我也可多多学习了。拜托!

台钓子线的长短与搓饵拉饵的使用


我们在垂钓时,经常会遇到比较尴尬的局面,就是中间低四周高的水底,钓浅无鱼,而钓深又够不着,只有钓深浅交界之处。有时水中鱼情杂乱,浮漂讯号也不规则,调灵显得不好,钓钝也无效果,只有折衷于灵钝之间。

明知窝点有鱼,却钓不上来,或者窝点附近有鱼,却不进窝,只有在窝点边沿施钓。有时钓点鱼种多,爱腥的爱腥,喜香的喜香,只有将腥与香合而为一。

以上都是在鱼情较为复杂时的处理,下面我们就具体说说面对复杂的鱼情,应怎样灵活处理。

处理一、竞技钓用竿策略

竞技钓使用的竿长一般只能在5.4米之下,一般大家都要避免使用短竿。因为岸边比较嘈杂,鱼儿不会大胆地游至岸边,只能呆在水域中央。

但如果对象鱼有罗非鱼,情况就发生变化了,早春时节只有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早晚则较低,温差较大,白天浅水处升温较快,罗非鱼喜欢水温高的地方,所以会游至浅水处,此时就大可不必使用长竿,只需使用3.6米短竿就可对付,而且钓效不错。

在比赛中,规定了鱼线的长度不能比竿子长三十公分,钓手们一般都不会浪费这三十公分的长度。但场次不同,情况也会发生变化,比如第一场钓完后,鱼儿回归池塘,就要改变策略了。资深钓友会想办法在原钓点抛出足够远的距离,有时虽然只远了二十公分左右,却能占尽优势。资深钓友怎么做的呢?

原来,他们得到抽签后,会了解一下第一场该钓点的钓友的身高情况,以及有没有将三十公分的长度用足,然后决定是钓远还是钓近。再就是回塘的鱼受到过惊吓,喜欢狂窜,但是池塘的两头基本不会受到其狂窜的影响,所以该处可以不必钓远,边上比较安静一些。

若是钓混合鱼竿长不受限制时,别人都使用长竿长线的时候,可以使用短竿钓鲤鱼。当大家都争相钓远,但是5.4米的竿子上鱼很少时,可用3.6米竿钓近处的鲢鱼,有时也可钓鲤鱼。

处理二、子线的长短、饵料的雾化

身处的钓场不同,子线的长短与饵料的雾化是有区别的。在比赛时,一般用长子线来试探鱼的水层变化,钓浮用较短的子线是为了避开虚假讯号的传递。

而在休闲钓时,鱼情就跟竞技塘不同了,不仅鱼群的密度低,而且一般上层小鱼多,底层的鱼一般不会主动上浮,所以可以折衷,使用二十公分左右的子线。

比赛时,饵料雾化效果好,味儿比较浓,诱惑力度大,这是为了在单位时间内提高上鱼的效率。而休闲钓的对象鱼是不确定的,钓者有的是守钓的时间,只要有上鱼的机会就行,所以饵料不必过分强调雾化效果,也不必将饵料的味儿加重。

池塘里的鱼食物并不匮乏,所以饵料讲求一点刺激性,是有道理的,为了适应比赛嘛。但野钓时,水中食物不多,就不必以刺激鱼口来诱鱼了,所以诱鱼与钓鱼要看水情与鱼情而定。

处理三、搓饵拉饵,通过试钓来决定

钓饵不仅要重视其色味,还要重视它的状态。搓饵乎,拉饵乎,要通过试钓决定,有必要时还要搓拉结合。以前搓饵采用调四钓二,目前拉饵也可以钓底或钓浮,其实饵料的状态都是取决于拉丝粉的长度,鱼儿喜欢什么状态的饵,就用什么状态的饵,这完全可以通过试钓来决定。

如果漂相看不出什么规律来,我们可以先搓饵,再拉饵,观察一下不同的钩饵对浮漂产生的动作。还可以连续搓饵几竿后,再连续拉饵几竿,看看浮漂有无相同的动作,就可以判断鱼的吃口了。再就是分别使用大小不同的饵,看看浮漂动作的不同点,从而掌握其特点。

能上鱼,就说明钓饵适口,鱼儿能顺利地吸食钩饵才是硬道理。所以不管是新手还是高手钓鱼,一定不能忽视饵料的状态。鱼情较为复杂的时候,一定要有应变之策。

冬季钓鱼子线用“长”还是“短”?


​现在已经是冬季了,天寒地冻鱼儿的活跃程度大大降低,那么冬季钓鱼子线长短选择也就成了一个问题。那么冬季钓鱼子线用“长”子线还是“短”子线呢?

特别是台钓,子线的长短对于渔获影响很大。子线太短鱼儿警惕性高,子线长了浮漂动静小。冬季钓鱼目标鱼很多地方只有鲫鱼,咱们就以鲫鱼为例。光头觉的选择合适的子线长短,要从他们的用途说起。

一、长子线的优点与缺点

钓鲫鱼长子线的长度一般是20-25公分,它的优点和缺点有几点。

1、长子线的优点

摆幅大:子线长在水底摆动幅度大,特别是鱼口不好的情况下,子线在水底的摆动更诱惑鱼。

拉力大:长子线相对于短子线拉力要强,特别是钓大鱼的时候,子线长度一般都很长。

隐蔽性强:长子线隐蔽性比较强,鱼钩距离铅皮座更远,鱼儿吃钩警惕性低,不易使鱼儿受惊。

适合钓慢鱼:在黑坑钓鱼基本都是滑口鱼,十分精明,长子线很适合钓慢鱼,滑口鱼。

2、长子线的缺点

到位慢:子线长度过长,摆动幅度过长,鱼钩也就到位很慢。钓快鱼的时候到位慢,上鱼也就慢。

小鱼接口:子线过长,抛竿入水后,很容易被小鱼接口,不能快速到底。到底后子线摆幅过大,容易招其他小鱼。

灵敏度低:长子线容易导致信号缺失,有一些小鱼吃饵后,漂相没反应,钓小鱼灵敏度比较低。

绕线的几率大:这个不是缺点的缺点,有些钓友用长子线不绕线,有些钓友绕线,主要还是手法的问题。

走水中不能使用:走水的时候不能使用长子线,即使缓慢走水,很容易带动浮漂偏离窝点。

长子线在使用中,优钓缺点不是绝对的,不同的鱼情,不同的使用方式,优点会变成缺点,缺点也会变成优点。

二、短子线的优点与缺点

同样短子线的优点和缺点也有很多,短子线钓鲫鱼一般是10-15公分。

1、短子线的优点

落水快:短子线能够快速落水,抛竿入水后快速穿透水表层中层直达水底,减少小鱼的干扰。

信号传递快:短子线信号传递很快,小鱼在水底轻微触碰饵料就能反应到浮漂上,信号几乎没有损失。

抗走水:在轻微走水的区域钓鱼,能够减轻走水带来的浮漂移位,可能抵抗轻微水流。

2、短子线的缺点

假信号多:子线过短,鱼钩到铅皮座的距离很短,鱼儿吃口清晰,假信号也就比较多,提竿空竿变多。

不诱鱼:子线过短双钩躺底,在水底不摆动,特别是用饵料钓鱼,鱼口差诱鱼也就差。

隐蔽性差:子线距离铅皮座很近隐蔽性很差,特别是钓大个体鱼类,鱼儿容易吃口差,钓小鱼不影响。

拉力较小:短子线相对于长子线,拉力值变小,子线短伸缩性也就比较小,碰到大鱼后弹性低容易切线。

短子线的优点、缺点也很多,不同的鱼情,不同的水情使用方式不同,那么怎么选择子线的长短呢?

三、根据鱼情选择子线长短

怎么选择子线的长短,是根据鱼情来选择,鱼情好就用短子线,最近差就用长子线,小鱼多就用短子线等等。下面几个例子,大家做个参考。本文由头条号光头鱼司令创作,一切名字不一样均为抄袭。

小鱼多:小鱼多的时候子线不宜过长,子线长下降速度慢,小鱼很容易接口,空竿几率变多。用短子线可以大大降低小鱼闹窝的情况。

浅水:浅水子线不宜过长,浅水鱼儿活跃度较差,鱼儿吃饵小心翼翼。漂相走漂比较多,送漂和黑漂比较少,短子线很适用。

深水:深水钓小鱼子线长一点比较好,长子线在水底摆动幅度比较大,更诱鱼。深水鱼儿吃钩比较大胆,鱼儿比较活跃,各种漂相都有。

走水:有水钓鱼子线不易过长,子线长铅皮座距离鱼钩比较远,水流的作用造成铅皮座移位,从而带动浮漂偏离窝点,缓慢走水短子线可以解决。

滑口鱼、慢鱼:鱼情差、滑口鱼、鱼儿吃钩动作小,这时候子线长一点比较好,长子线在水底摆动幅度大,更容易诱惑鱼儿吃钩。

快鱼:鱼情好,钓快鱼的时候,子线短一点能够快速到位,水底鱼儿比较多,会造成抢食现象,鱼儿已经很多,不用考虑长子线诱鱼,只考虑快速上鱼。

小鲫鱼:钓麻将鲫或者其他小鱼的时候,子线要短,这类小鱼没有大鱼精明,在开口的情况下,也是会抢食,为了快速上鱼,短子线比较好。

钓大鱼:钓大鱼子线要长,大鱼还是比较精明,子线过短的时候铅皮座距离鱼钩很近,大鱼会有所警觉,长子线能够消除鱼儿的警惕性。同时长子线更为牢固,钓大鱼不容易切线。

这里只是举例几种常见的鱼情,子线的长短根据鱼情的变化而变化,并没有统一标准,不管用长还是短,能够钓到鱼,能够钓更多的鱼才是硬道理。

四、冬季子线长短选择。

冬季相对于其他季节来说,天气冷,水温比较低,鱼儿不活跃,吃饵的动作相对较轻,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冬季钓鱼目标鱼是鲫鱼,那么冬季钓鲫鱼子线长短怎么选择?

光头觉得要从两个方面说起,鱼儿的大小,和水深,鱼儿大小不同水深不同,子线长短不一样。

1、鲫鱼的大小

鲫鱼大小不一样,子线长短也是不同的。

麻将鲫:鲫鱼很小1两左右,或者1两以下居多,这种鲫鱼很小,吃饵动作也很小。子线太长漂相反应很小,有时候口轻的时候看不到吃口,子线选择不易过长,一般10公分左右就好,子线短鱼口比较清晰。

半斤以下鲫鱼:现在医院来说,二三两偶尔碰到半斤以下的鲫鱼,已经算是资源很好了。这类鲫鱼在吃饵的时候动作也比较大,有时候鱼口差也需要增加子线的摆动幅度来诱鱼,子线长度不能太短,15公分左右比较合适。

半斤以上鲫鱼:如果在大河、湖泊等大水面钓鲫鱼,资源比较好的情况下,半斤以上的很多,再加上会有其他大鱼吃钩,这时候子线不能过短。在钓鲫鱼的同时兼顾其他大鱼,子线长度在20公分以上比较合适。

2、垂钓的水深

钓点的水深不同,子线选择长度也是不一样。

一米以下浅水小鲫鱼:浅水钓鲫鱼子线不能太长,浅水长子线很容易绕线。浅水如果用立漂钓鲫鱼,浮漂更容易挂到鱼钩上,在浅水钓鲫鱼选立漂的时候,子线长度不超过10公分,如果立漂很短,那么子线可以长一点。

一到二米以上水深钓鲫鱼:这种水深钓鲫鱼很不错,可以根据鱼情来选择子线。这种水深无论是大水面还是小水面,野钓都不会有太大的鲫鱼,2两左右鲫鱼已经不错了,子线长度一般选15公分左右比较好。长子线在水底摆动幅度比较大,既可以诱鱼,又可以钓鱼。

二米以上水深钓鲫鱼:水深2米以上钓鲫鱼一般是在大水面,钓友在这种水深钓鲫鱼一般不回只钓鲫鱼,还要考虑其他大个体鱼类。这种水深鲫鱼比较大,也更精明,如果子线过短,有可能鲫鱼警惕性更大,增加子线长度,让子线外水底摆动,诱鱼效果更好,子线一般20公分以上比较好。

3、饵料不同子线长短不同

冬季钓鲫鱼,有些钓友用红虫蚯蚓,有些钓友台钓,用虫饵或者商品饵料子线长短也不一样。本文由头条号光头鱼司令创作,一切名字不一样均为抄袭。

红虫蚯蚓:冬季用的饵料不同子线长短也不一样,用动物性饵料子线长短关系不大。蚯蚓红虫在水底呈现活动状态,鱼儿对这类饵料警惕心很低,毕竟是它们经常吃的食物。

红虫蚯蚓钓鱼可以短一点子线,因为现在钓鱼的线组铅皮座是可以滑动的。如果感觉子线过短,就上拉铅皮座,更改铅皮座距离鱼钩的长短,来控制子线的长短,非常方便。

商品饵料:商品饵料不论是冬季使用还是夏季效果都不错。冬季用饵料钓鱼可以根据温度来原因子线。温度高子线长一点,温度底子线短一点。

比如:早上温度低,鱼儿在水底活动,这时候用短子线,鱼饵快速到底;到中午的时候随着水温的升高,鱼儿可能会出现上浮的情况,这时候用长子线比较好,子线长下落速度慢,鱼儿上浮后钓行程、钓接口效果不错。

如果懒得更换子线,也可以把上移铅皮座,增加子线的长度,减缓子线下降的速度,从而让饵料在水中层停留,给鱼儿接口的机会。相信很多钓友无论是冬季还是其他季节在鱼儿离底的时候都会这样做。鱼儿离底10-20公分用这个方法不错,鱼儿在中层就不行了,只能通过用搜索鱼层的方式来解决。确定鱼层后从新调漂,然后钓半水。

这里只能做一个参考,总体上来说鱼情好的子线可以短一点,鱼情差的子线长一点;小鱼多的时候子线短一点,小鱼少的时候子线长一点;浅水子线短一点,深水子线长一点;蚯蚓红虫子线短一点,用饵料子线长一点。根据鱼情的变化去变化,根据鱼情的来选择子线的长度。

综合:冬季野钓鲫鱼子线的选择也跟鱼情和天气有一定关系,每个垂钓水域和垂钓习惯不同选择的子线要不太一样,冬季野钓鲫鱼子线的长短也是要根据鱼情和天气来选择。这里做一个参考,具体怎么选择也要结合当地的气温,当地的气候,当地的鱼情来决定。这就是钓无定律,鱼儿的变化钓鱼方式也要跟着变化,能够追上它们的脚步,也就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收获。

浅谈钓鱼时如何控制风线的长短选择


在垂钓时,从竿稍到入水之间的这段主线我们称之为风线。风线的长短对垂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风线的长短。

一、垂钓水域选择风线的长短

在浅水垂钓,因为在阳光照射下水面上手竿的晃动所形成的阴影可以直接投到水底,容易对钓点觅食的鱼构成干扰和惊吓,所以应该把风线适当留长一些。当钓饵落底后,凭借较长的风线,将钓竿移到钓点的光照顺光侧,避开竿影对窝点的影响,减少对鱼觅食的干扰,有利于提高垂钓效果。

反之,在深水垂钓我们应该将风线留短,一般风线留50~60厘米为宜。但是如果风线过短,手竿被风吹或人为的摆动都会直接牵动水线而使钓饵移位。在浅水垂钓风线也不能留得过长,一般约留100~150厘米,如果风线留得过长,则提竿的时机和力度都不容易把握。在有水草的水域垂钓,不论水深水浅,都应该留短风线为宜。因为在这类水域垂钓,中鱼后要立刻将鱼提出水面,以防中钩的鱼钻进水草。

二、根据对象鱼大小选择风线的长短

使用长风线的好处,一是线长可以将钩饵抛得离岸远些,找到大鱼觅食栖息之处;二是适量的放长风线,以利遛鱼。与之相反,在垂钓个体较小的鱼时,则风线可以留得短些,以利鱼中钩后,即刻将中钩鱼提离窝点,一气呵成,避免惊窝。

三、根据鱼的种类选择风线长短

所钓鱼的种类不同,风线的长短也就略有不同。通常钓鲫鱼、翘嘴鲌等杂食性鱼类,钓者常常间断性的提拖钓饵,使其形成动感,增强鱼觅食的诱惑力,可以大大提高垂钓效果,为了保证提拖的力度和幅度,风线一般可以留得短些。而在钓鲤鱼、草鱼等体型较大的鱼种时,一般是不宜提动钩饵的,因此在垂钓这类鱼时,风线可以适当留得长些,以防止因为风线过短,钓竿的无意摆动使钩饵移位。

四、根据不同气候选择风线长短

在晴天时垂钓,特别是阳光充足的中午垂钓,水面上方的竿体会在水下映出阴影,这个阴影很容易对欲觅食的鱼构成惊吓和干扰。排除这种阴影的最好办法是将竿体移到窝点的左或右的一侧,使竿体的阴影偏离窝点,故而风线可以适当留长一些。相反,在阴雨天垂钓则风线可以适当留短一些。

在有风的天气垂钓,可以根据钓点所处的方位留出适当的风线。经验证明,通常情况下,钓点多选择在下风处,即钓者面向风,此时要想将钩饵准确地投入窝点,风线则宜短不宜长。因为过长的风线被风吹动的摆幅过大,必然会影响钩饵落点的准确性。如果钓点选择在侧风位,竿体被风吹有可能会左右摆动,为了在竿体被风吹摆动时不使钩饵移位,风线就可以留得长一些。

使用长短浮漂,长短子线以及长短鱼竿的一些方法


可能一提到长短,钓友们就会胡思乱想,但一本正经的告诉你,钓鱼有时还真要比长短,否则最终的渔获还是会受到影响的。所以下面就以我二十多年的作钓经验,来跟大家分享鱼竿,浮漂以及子线长短的应用,希望钓友能够喜欢!

长短鱼竿:

似乎长竿给我们第一印象是:体重偏大,操作起来不方便,由于冬季气温偏低,大多数鱼种为了生存,几乎都藏在深水区。即便没有待在深水,也不可能离岸边钓近,所以在冬钓过程中,不少人都喜欢用长竿短线来作钓鲫鱼。

当然也并不是说不能用短竿,就比如气温比较稳定,连续多日晴天,也可挑选在浅水的水草边缘作钓,还有如果只是想钓钓小鲫鱼,我觉得用4米5的短竿就可以了。

长短子线:

虽然长短子线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如何根据鱼情正确利用长子线和短子线,却是一门学问。就比如夏季垂钓大鱼,冬季垂钓轻口鱼都想使用到长子线,因为它隐蔽性好,容易降低鱼的警觉性,所以非常适合垂钓大个体的鱼种。

但要注意,子线越长就越容易缠绕,所以在作钓小鲫鱼,需要频繁扬竿时,反而短子线更具有优势,还有就是遇到有走水或者有杂鱼闹钩,也可缩短子线长度。

长短浮漂:

虽然这样的话题还是头一次分享,但浮漂正确使用的重要性,想必钓鱼人都很清楚!众所周知,浮漂越短也就越灵敏,而且在浅水区作钓,或冬钓轻口鱼时,浮漂越短越有优势,因为如果水太浅,使用长浮漂,在抛竿与扬竿的同时容易缠线,并且弄不好钩子还会扎伤漂身。至于长浮漂,我觉得它更适合应用在垂钓大鱼的过程中,当然钓深或钓远,使用长浮漂也是最好的选择。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钓鱼子线的长短与双钩距离的运用》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