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的饵料配方。
钓友们面对饵料配制切勿慌张,配制出来的饵料好处多多,比起传统饵料那效果就不用说了,这么好的配制饵料肯定很多钓友都想学,市场没有现成的饵料配制,都要到商店去购买饵料,回来以后再根据商品包装上的搭配比例进行自行配制,因为每个人配制手法不同所以配制出来的饵料也是各种各样,第一次配制很难一次性成功,不是太硬就是太稀软,都不能作为鱼饵使用。
因为商品饵料配制出来的鱼饵更加吸引鱼群,香味扑鼻而来,所以很多人渐渐不再使用传统饵料,蚯蚓作为饵料已经越来越少,资深钓友都使用商品饵料来制作,但是虽说商品饵料好,但是钓友们在配制上也开始犯愁了,今天小编我就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制作饵料的关键五步步骤,只要钓友照着配制一定会成功的。
第一步,适量加水
在配制过程中主要是水和饵料的比例搭配,水的比例很重要,虽然在商品包装上都有明确注明刻度,但是实际配制时候还是要酌情注水。有的钓友比较马虎,每次注水都不一样,或多或少都影响饵料的吸收,所以建议钓鱼们在加水的时候一定要用有刻度的容器,或者其他替代品,目地就是为了让自己每一次在加水时候都能清楚,如果水注入过多会直接影响面团粘黏程度,这样也会导致鱼饵不粘钩。
第二步,如何搅拌
说到搅拌我们都知道是在有水有饵料的情况下进行,搅拌过程中就不要再加入水,搅拌切忌边搅拌边加水。我们盛放饵料的容器也要适当大一点,如果条件允许就使用大一点的,如果不行就在饵料上减少分量,水也少加这样搅拌起来面积也大。
饵料被水浸湿以后就要立即搅拌,因为饵料容易吸水快,稍微迟一点就会有面发硬,结成团这样就是失败的。饵料制作不像揉面团,不是干了就加水,稀了就放饵料,这样制作出来的饵料是没有味道的,并不能用来钓鱼。
第三步,饵料的静置
静置就是饵料的发酵过程,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饵料里面的物质有一个发酵的过程,尤其是鱼喜欢酒香这时候滴几滴放在饵料里面静置,使得酒与饵料充分融合,酒发酵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是其他的鱼我们也要学会静置饵料,不管多长时间,它都需要一个发酵的过程。
第四步,搓揉
在静置后的饵料需要我们揉捏成团,无需再去揉捏它们就能紧密的结成团状。
第五步,饵料的粗细有讲究
我们在制作时候如果都是粗饵料或者都是细饵料都好制作,如果是粗细混合就不容易制作,这样会出现饵料团打结的情况。这就告诉我们饵料需要用筛子把粗细分开,这就是制作出好饵料的秘诀。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但是饵料制作不能马虎,一定要按照水和饵料的比例严格来配制,要控制水的比例。在老手看来,传统饵料有它们的优势,商品饵料也有特点,不管你喜欢什么样的饵料,只要鱼喜欢吃就是好的饵料,但是因为新品种的出现,商品饵料更受大众喜欢,它能够满足多种鱼群的需求,也得到很多资深钓友的好评,但是现在商品饵料种类太多了,最好能够有一个规范的市场来供大家选购。
相关阅读
饵料配置应该遵循这五步
钓友们面对饵料配制切勿慌张,配制出来的饵料好处多多,比起传统饵料那效果就不用说了,这么好的配制饵料肯定很多钓友都想学,市场没有现成的饵料配制,都要到商店去购买饵料,回来以后再根据商品包装上的搭配比例进行自行配制,因为每个人配制手法不同所以配制出来的饵料也是各种各样,第一次配制很难一次性成功,不是太硬就是太稀软,都不能作为鱼饵使用。
因为商品饵料配制出来的鱼饵更加吸引鱼群,香味扑鼻而来,所以很多人渐渐不再使用传统饵料,蚯蚓作为饵料已经越来越少,资深钓友都使用商品饵料来制作,但是虽说商品饵料好,但是钓友们在配制上也开始犯愁了,今天小编我就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制作饵料的关键五步步骤,只要钓友照着配制一定会成功的。
第一步,适量加水
在配制过程中主要是水和饵料的比例搭配,水的比例很重要,虽然在商品包装上都有明确注明刻度,但是实际配制时候还是要酌情注水。有的钓友比较马虎,每次注水都不一样,或多或少都影响饵料的吸收,所以建议钓鱼们在加水的时候一定要用有刻度的容器,或者其他替代品,目地就是为了让自己每一次在加水时候都能清楚,如果水注入过多会直接影响面团粘黏程度,这样也会导致鱼饵不粘钩。
第二步,如何搅拌
说到搅拌我们都知道是在有水有饵料的情况下进行,搅拌过程中就不要再加入水,搅拌切忌边搅拌边加水。我们盛放饵料的容器也要适当大一点,如果条件允许就使用大一点的,如果不行就在饵料上减少分量,水也少加这样搅拌起来面积也大。
饵料被水浸湿以后就要立即搅拌,因为饵料容易吸水快,稍微迟一点就会有面发硬,结成团这样就是失败的。饵料制作不像揉面团,不是干了就加水,稀了就放饵料,这样制作出来的饵料是没有味道的,并不能用来钓鱼。
第三步,饵料的静置
静置就是饵料的发酵过程,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饵料里面的物质有一个发酵的过程,尤其是鱼喜欢酒香这时候滴几滴放在饵料里面静置,使得酒与饵料充分融合,酒发酵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是其他的鱼我们也要学会静置饵料,不管多长时间,它都需要一个发酵的过程。
第四步,搓揉
在静置后的饵料需要我们揉捏成团,无需再去揉捏它们就能紧密的结成团状。
第五步,饵料的粗细有讲究
我们在制作时候如果都是粗饵料或者都是细饵料都好制作,如果是粗细混合就不容易制作,这样会出现饵料团打结的情况。这就告诉我们饵料需要用筛子把粗细分开,这就是制作出好饵料的秘诀。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但是饵料制作不能马虎,一定要按照水和饵料的比例严格来配制,要控制水的比例。在老手看来,传统饵料有它们的优势,商品饵料也有特点,不管你喜欢什么样的饵料,只要鱼喜欢吃就是好的饵料,但是因为新品种的出现,商品饵料更受大众喜欢,它能够满足多种鱼群的需求,也得到很多资深钓友的好评,但是现在商品饵料种类太多了,最好能够有一个规范的市场来供大家选购。
制作鱼饵的五大因素
制作鱼饵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可盲目地制作,要多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是:
一、所钓的鱼种
制作鱼饵的目的是为了钓鱼。根据钓鱼对象的不同,所用的鱼饵种类也不同。出外钓鱼,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样才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钓钩的型号、钓线的粗细进行合理的配置,而鱼饵的制作也要根据所钓的对象鱼进行,不同的鱼,在选料上、气味的调拌上有一定的差异。当然,有时不只是单纯为钓某种鱼,因为一般一处水域会有多种鱼生存,这就要求所用鱼饵也多样化,通常做法是准备多种干料,随时都可制作,灵活调配。有些鱼的食性比较复杂,既食荤饵,也食素饵,一种鱼饵适合多种鱼类食用,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
制作鱼饵的五大因素
二、水质因素
水质好坏也会影响鱼的生活,进而影响食欲。生活在不同水域的鱼对鱼饵的需求也不相同。钓鱼人常把不同的水质分为肥水冶和瘦水冶。所谓肥水,就是水中所含的腐殖质较多,水域附近含有多种微生物、小昆虫、软体动物等。所谓瘦水,就是水中含的腐殖质较少,鱼缺乏食物。这两种水质对鱼的食欲有着较大的影响。肥水,鱼不缺食物,对鱼饵比较挑剔,尤其是它们的食性有习惯性,对比较陌生的鱼饵有些疏远,因而拒食。瘦水中,因食物缺乏,鱼儿饥不择食,比较贪食,碰到荤饵更是喜欢。像人们的饮食一样,长时间总吃一种食物,很想换换口味。同理,生活在肥水中的鱼,动物性的食物吃多了,也想吃些素食。因此,钓鱼人在肥水区域进行垂钓时,应多用素饵,而在瘦水塘垂钓多用荤饵。不过,若水质过肥,水中腐殖质太多的话,水中的溶氧量也会偏小,氧气不足会影响到鱼的生长,自然也影响到鱼的食欲。因此,在肥水区进行垂钓,所用的鱼饵要精心,要多准备一些不同物质成分的鱼饵,以供鱼选择食用。
鱼饵制作因素
冬季钓鱼的五大常见误区
想要在冬季垂钓的时候有所收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多钓友表示自己空军的几率已经大大增加了。跟夏秋两季相比,冬季垂钓更需要掌握一些技巧,钓友们要根据不同的鱼情、水情来选择合适的钓时和钓具。到了冬季,好多钓友会不经意的陷入一些误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冬季垂钓到底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吧!
一、只钓大水域
好多钓友在垂钓的时候只认大水域,要知道一般水域面积越大,水温就会越低,再加上大水域鱼儿的密度比较小,冬季又不是很活跃,所以想将鱼儿成功骗上钩实在是不容易。建议钓友们在冬季垂钓的时候选择那些面积较小的池塘或者是河沟,钓效会完全不一样。这是因为这些不起眼的小河沟、小池塘面积比较小,水温相对较高,再加上鱼儿比较密集,所以跟大水域相比有很大的优势。
二、不避寒潮
相信不少钓友在垂钓的时候都是风雨无阻的,无论什么天气都阻挡不了自己想要垂钓的热情,但是如果在冬季选择了一个不好的天气出钓,那就很有可能一无所获。要知道,冬季寒潮来临之后,气温骤降,水温也会快速的下降,这个时候鱼儿会停止进食,然后躲在深水区等待寒潮结束,因此如果在这种天气出钓往往避免不了空军。但是可以在寒潮来临的前两天出钓,这时候鱼儿会比较活跃,能大大增加上鱼的几率。
三、固守老窝点
冬季是完完全全不适合固守老窝点的,除非你选择的老窝点是鱼儿栖息藏身的好地方,否则即使你打再多的窝料,也钓不上鱼。通常到了冬季,鱼儿会有自己固定过冬的水域,而且一般也不会轻易离开这片水域,即使偶尔气温回升,鱼儿也不会太活跃而到比较远的水域觅食。
四、没有耐心
冬季垂钓可是十分考验钓友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一方面,冬季的天气比较寒冷;另一方面鱼儿来的比较慢,甚至一两个小时都没有口。有时候即使鱼儿进了窝,它们也不会直接咬钩,而是慢慢的触碰饵料,所以没有耐心的话,是等不到鱼儿吃饵的时候的。
五、使用大漂重铅
冬季垂钓线组要用小钩细线和小漂轻坠,最好是那些流线型的小铅坠和目数少翻身快的小漂。因为冬季鱼儿的吃口轻,反映到浮漂上的动作也小,如果还使用大漂、重铅往往会错过很多口。
配制鱼饵之前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鱼饵的配制和使用时钓鱼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使用鱼饵是否有针对性,直接关系到钓鱼效果,如何使用鱼饵呢?正确的配制,使用方法来自于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思想对头了,才会配制好的,对路的鱼饵。
(一)不要颠倒了“中心”:在钓鱼活动中,许多钓友认为,人比鱼的智慧高很多,想怎么钓就怎么钓,想钓什么鱼就钓什么鱼,想用什么饵就用什么饵。如果坚持这样的认识,你可能钓不到鱼。在钓鱼活动中,要以鱼为中心,人跟着鱼走,围着鱼转,鱼在那里,就在那里投放饵料,鱼喜欢吃什么饵就配制使用什么饵,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
(二)“秘方”问题:许多钓友钓鱼总想走捷径,从钓鱼高手那里讨教几个秘方,认为有了秘方就可以稳操胜券了。笔者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方是绝对没有的,所谓的秘方只是在某种情况下(水情,水温,鱼情)钓鱼效果突出一些,并非在任何时候都百发百中。因为鱼的索饵兴趣(食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域(生长环境)因素,尤其是在人工饲养的池塘,塘主长期使用一种饲料喂鱼,这里的鱼对这种饲料(如颗粒饲料)产生依赖性,钓鱼时用该塘主的饲料做钓饵,效果自然好,否则,即使用麝香制饵的,用高质量的商品饵也未必能钓到鱼,有些钓鱼高手在某一时段,在某些水域能钓到鱼,其关键因素之一是配制的鱼饵适合当时,当地的鱼的口味,常常有这种情况,钓友在某个钓窝连连起鱼,可你在他的钓窝垂钓时却钓不到鱼,什么原因呢?多是你的钓饵不对鱼的口味。
因此说,不要把精力花在寻找秘方上,扎扎实实的练好基本功,既要练内功,也要练外功,内功就是学习掌握鱼类学,气象学,水文学的一些常识,内功就是多实践,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长此下去钓技一定会提高。
(三)不可忽视鱼的癖食性:鱼的癖食性与其生活的环境,食物的来源等有很大的关系,如鱼塘主在塘中设有草栏(用3~4根竹竿绑成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的竹框),经常往草栏中投放青草或菜叶,嫩树叶,鱼就会聚集到草栏中等待主人的恩赐,若水边有大树,树上经常落有鸟,鸟的粪便落入水中,鱼吃惯了鸟粪,也会经常光顾树下的水域。鱼塘主经常用菜籽饼末喂鱼,鱼对饼末情有独钟,长此下去,鱼就形成了对某种饵料的癖食性。在施钓的初期阶段,一定要观察水边长有什么果树,周边是否有打谷场,菜园,若水边有打谷场,风会把稻谷,稻叶吹到水中,用稻谷做诱饵,一定会诱来鱼。
配制一款符合鱼儿口味的饵料要遵循的原则
钓鱼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竿钩线漂饵样样都有讲究,下面就讲解一下鱼饵配制要遵循的原则,如何配制一款符合鱼口味的鱼饵。
1、注重颗粒饵和粉饵的搭配
实际垂钓中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对饵的感觉不能代替鱼对饵的感觉;所以饵料配置时首先要树立“以鱼为本”这一理念;鱼事中,我们发现“诱鱼、钓鱼、留鱼”是用饵之道的三个基本要素,在具体实践中缺一不可,颗粒饵主要用于留鱼,粉饵主要用于诱鱼;所以饵料搭配一定要考虑使用足够的颗粒饵,这往往在钓事中容易被钓友所忽视,重粉饵轻颗粒是普遍现象;颗粒饵是指通过机械等工艺流程形成的颗粒状饲料,也包括粮食类颗粒,竞技钓中大家都想找到“本塘颗粒”(亦称“原塘颗粒”),因为找到了“本塘颗粒”就等于找到了鱼的美食和万能饵,所以颗粒饵和粉饵的搭配是垂钓实践中最为基础的饵料搭配组合原则。
2、注重饵料比重的搭配
商品饵都有比重,开饵前要看清标识,一般情况下,浮钓用饵比重要轻,底钓用饵比重要重;但要注意一个问题,比重轻往往就是雾化好的饵,也就是说雾化好的饵比重都不重,我们知道,台钓用饵的最佳状态是一饵完全卧底,另一饵轻触底,假使我们用饵比重过重或过轻,调钓关系就很难掌握准确,要么极钝要么极灵,漂象可能会紊乱,这样一来鱼的很多有效吃口就抓不住,因此,在使用比重大的饵料时就要用比重轻的饵进行适当调整。
3、注重饵料的味型搭配
“尊重鱼的味型”是饵料配置的精要核心之处,“腥香甜酸臭”等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淡水鱼类最为喜欢的几种主要味型,其中,腥香搭配是垂钓中最为常见的饵料搭档,因为腥和香几乎涵盖了饵料中所有原料的气味特征;“季节和对象鱼的偏口嗜好”是考虑味型搭配的两大主要因素,钓什么鱼用什么味型的饵,喂什么味型的饵料,用什么味型的钓饵;大致要掌握主要味型在季节中的不同使用原则即可,一般情况而言“冬春主腥味,秋主香味,夏主清淡味”。
4、注重主攻饵和辅助饵的搭配
开饵时要根据鱼情来选择主饵和辅饵,盲目选用饵料和想当然地开饵是钓不到鱼的;鱼事前,要根据所钓对象鱼确定主攻饵,在主攻饵确定后再确定与其相适应的辅助饵料,实践中一般按照“主攻饵料+基础饵料+状态饵料”的公式来进行具体配置,主攻饵侧重对象鱼的主食性和味型,基础饵侧重对象鱼在吃口上的广谱性,状态饵侧重饵料状态的调整和对象鱼的最佳适口性。
5、注重饵水比的搭配
精确饵水比非常重要,过稀附钩性差,过干雾化性差,开饵时,一定要根据钓场的水情和钓棚的水深,计算好雾化时间,严格按照饵水比一次性开出,切不可稀了加饵,干了加水,这样才能开出最佳状态的饵料。
6、注重按鱼的适口性搭配
“鱼情决定饵料搭配”是一个成熟钓手应当遵循的基本用饵之道,也是垂钓活动中开饵搭配应当考虑解决的首要问题;饵料的硬软度和黏度以及钩饵的大小是考虑适口性的几大主要因素,既要追求饵料的雾化性,又要追求饵料的附钩性,既不能太硬,又不能太软,鱼喜欢什么就搭配什么,不是鱼去适应饵料,而是饵料去适应鱼,不迷信饵料,但却要顺应鱼的口味,设法投其所好,道理非常简单,“一方水土养一方鱼”,这永远都是不变之道。
新手垂钓应当注意的五大禁忌
一、盲目购置装备
新手钓鱼,首先就是购置装备,不管钓技怎么样,装备一定要好。因为不了解就会盲目的购置很多装备,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装备看着时尚,但是真正用起来不见得好用,真正作钓的时候还得买。一时冲动,盲目购买,不仅浪费钱财,对于钓技、钓鱼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建议新手还是要理性购买。
在购买渔具时给大家的一些建议,购买渔具要长久的考虑,不要一时冲动,不要图款式新颖,要选择实用型,符合自己的真正需求。新手在购买时不要被外表欺骗了,还是要选择经济耐用的,不要为了省事马虎选购,要有计划性、适用性的去选购,这样才能使你购置到称心如意的装备。
二、不爱惜装备
很多钓鱼新手对于渔具装备的爱护不如一些老手那么珍惜,收拾随意,乱摆、乱放,这样很容易损坏装备,使用的时间就会大大的减少了。对待渔具的态度,还会出现中鱼后断竿、断线的现象。钓鱼人对于渔具的应该有着特殊的感情,毕竟它能够和你一起并肩作战,不好好爱护怎么行呢?
在此建议钓友们爱惜自己的渔具,合理的使用、摆放,把它们进行合理的、系统的分类整理,存放。定期的保养自己的装备,保证每次垂钓时都是好用的,使用得安心、顺心。
三、没有合理的搭配线组
很多新手线组搭配不当,经常会出现断线,空军,断竿的现象,只有合理的搭配才能够避免钓不到鱼,断竿、断线的问题。在这里能够帮助新手们的技巧就是,根据自己钓竿的柔韧性来搭配相应粗细的钓线,根据垂钓钓场的鱼情,种类、大小、密度来配制相对应粗细的钓线和鱼钩的规格、型号以及浮漂的规格型号。
四、外出垂钓不熟悉天气地理环境
很多新手出去垂钓看心情,想去就去了,不看天气或者其他地理情况。但是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鱼获,什么天气鱼儿活跃,吃口好,什么天气,鱼儿不爱出来活动,不喜欢吃饵,都是垂钓时应该考虑到的。另外钓场的环境也很重要,根据环境判断鱼儿的活动范围确定钓点钓位。
因此建议新手们,出钓前要先观察当地的天气情况,去新的环境,可以先了解一下地理环境特点,判断钓点位置,了解一下水的状况。
五、错综复杂的配饵方式
新手垂钓对饵料不熟悉,不知道该如何配置饵料,没有经验,只能问有经验的钓友或者在网上看一些饵料的配方秘诀。当真正去作钓时就把几种饵料混合在一起,总有一种鱼儿喜欢的,这样总应该可以了吧!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没有一种饵料适合所有的鱼情,在没有了解天气状态,鱼情,水情时,使用同一种饵料,怎么保证鱼儿就会喜欢呢?另外饵料的配置需要一定的经验技巧,需要慢慢总结学习。
要想配置好的适合的饵料建议新们,首先明确自己要垂钓的目标鱼,选择鱼儿喜欢的饵料,确保饵料的味道,状态符合鱼儿的口味,配饵的种类不超过三种,避免太多弄巧成拙,鱼儿反而不喜欢。
配制鱼饵之前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分享
鱼饵的配制和使用时钓鱼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使用鱼饵是否有针对性,直接关系到钓鱼效果,如何使用鱼饵呢?正确的配制,使用方法来自于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思想对头了,才会配制好的,对路的鱼饵。
(一)不要颠倒了中心:在钓鱼活动中,许多钓友认为,人比鱼的智慧高很多,想怎么钓就怎么钓,想钓什么鱼就钓什么鱼,想用什么饵就用什么饵。如果坚持这样的认识,你可能钓不到鱼。在钓鱼活动中,要以鱼为中心,人跟着鱼走,围着鱼转,鱼在那里,就在那里投放饵料,鱼喜欢吃什么饵就配制使用什么饵,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
(二)秘方问题:许多钓友钓鱼总想走捷径,从钓鱼高手那里讨教几个秘方,认为有了秘方就可以稳操胜券了。笔者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方是绝对没有的,所谓的秘方只是在某种情况下(水情,水温,鱼情)钓鱼效果突出一些,并非在任何时候都百发百中。因为鱼的索饵兴趣(食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域(生长环境)因素,尤其是在人工饲养的池塘,塘主长期使用一种饲料喂鱼,这里的鱼对这种饲料(如颗粒饲料)产生依赖性,钓鱼时用该塘主的饲料做钓饵,效果自然好,否则,即使用麝香制饵的,用高质量的商品饵也未必能钓到鱼,有些钓鱼高手在某一时段,在某些水域能钓到鱼,其关键因素之一是配制的鱼饵适合当时,当地的鱼的口味,常常有这种情况,钓友在某个钓窝连连起鱼,可你在他的钓窝垂钓时却钓不到鱼,什么原因呢?多是你的钓饵不对鱼的口味。
因此说,不要把精力花在寻找秘方上,扎扎实实的练好基本功,既要练内功,也要练外功,内功就是学习掌握鱼类学,气象学,水文学的一些常识,内功就是多实践,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长此下去钓技一定会提高。
(三)不可忽视鱼的癖食性:鱼的癖食性与其生活的环境,食物的来源等有很大的关系,如鱼塘主在塘中设有草栏(用3~4根竹竿绑成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的竹框),经常往草栏中投放青草或菜叶,嫩树叶,鱼就会聚集到草栏中等待主人的恩赐,若水边有大树,树上经常落有鸟,鸟的粪便落入水中,鱼吃惯了鸟粪,也会经常光顾树下的水域。鱼塘主经常用菜籽饼末喂鱼,鱼对饼末情有独钟,长此下去,鱼就形成了对某种饵料的癖食性。在施钓的初期阶段,一定要观察水边长有什么果树,周边是否有打谷场,菜园,若水边有打谷场,风会把稻谷,稻叶吹到水中,用稻谷做诱饵,一定会诱来鱼。
浅谈拉饵术的五大技术要点
我么都知道,拉饵钓最大的特点是饵团松软、适口性、雾化性好,入水状态对鱼有极大的诱惑力,大大地提高了上鱼率,同时也给钓手增加了更多的乐趣,是竞技场上克敌制胜的一种妙招。
1、精选拉饵盘
首先要选用一只自己得心应手的拉饵盘,推荐选用分钩方便,双钩站立的磁性饵盘,才能保证拉出理想的饵球。
2、手法上拉皮不拉里
拉饵时尽量做到拉皮不拉里,避免线上和钩柄上过多的残留饵料;基本操作方法是把钩置于拉饵盘上,再把饵料压在钩上,往一个方向向外轻轻拉动子线,掌握好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保证每次拉出圆形的饵球,这样的形状便于鱼儿吞饵入口。
3、坚持三拉原则
坚持直拉大,侧拉圆,平拉小的原则;通过变换角度(饵盘平面和拉饵子线构成的夹角,一般在90度内),使饵团拉大拉小,角度越小,拉饵时受到饵料本身挤压的阻力就越小,饵团也就拉得越大;反之,饵团就越小;每次拉饵后要始终保持饵团的形状,随时把拉过的痕迹转到上方轻轻抚平,不至于过早破坏饵料的状态,导致雾化程度降低。
4、精确饵水比
开拉饵更重要,一定要根据不同程度的水域和所钓钓位的水深,计算好雾化时间,选用不同的饵料配比;试好饵料比及雾化时间后,严格按照饵水比一次开出,切不可湿了加面,干了加水,这样才可以开出最佳状态的饵料。
5、讲究拌饵程序和速度
要注意拌饵的速度和方向以及拉丝饵的添加程序;搅拌的速度要快,方向要一致,以免丝体被打断和纤维被破坏,变成一团死饵,拉丝粉要在基础饵和主攻饵拌好的基础上均匀地撒在面上再轻微糅合,这样才能保障饵料的活性和状态。
配制鱼饵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主次分明的原则
饵料的配制有许多原料可以选用,也常是数种原料的混合。但并不是原料的种类越多越好。有了麦麸,就不要糠粉了;有了香精就不要加芝麻油.应以一两种原料为主料,再加些辅料就行了。例如,以粉状的麦麸、豆粉和颗粒状小米、碎米为主料,然后再加些有气味的蒜汁、药酒为辅料即可,而且应该主次分明,尽量做到少而精。通常的做法是,或以粉类物质为主以颗粒状物质为辅,或以颗粒状物质为主以粉类物质为辅。
2.只用对的,不必用贵的
配制饵料,在有针对性的前提下,只需选用普通原料,不必一定选用价格昂贵的,况且,即使使用了精品,也不一定受鱼的青睐,未必能钓到鱼。
有篇文章说,用10克麝香泡白酒,配置诱饵。笔者对此配方不敢苟同。1克纯正的麝香近500元,也就是说,用近5000元的成本泡一瓶麝香酒来钓鱼,比用茅台酒还贵。钓鱼毕竟是休闲娱乐活动,何必花这么大代价。况且即使用麝香酒调配饵料,也不能保证有十分把握钓到鱼。因此,作者主张用价廉的原料来作为配制饵料的添加剂。如买500克甜米酒仅3元钱,保存好,一个月也用不完,甜米酒香味醇厚,又有甜味,无论是用来配制诱饵或是钓饵效果都很好。再如芝麻,500克10元左右,买来炒出香味,研成芝麻粉,香气特别浓,用做钓鲫鱼的饵料添加剂,是最好的配方。
3.吃不了,吃不饱,不想跑
这也是配制诱饵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是我的一位朋友,在十多年前对我说的。其意思是指配制的诱饵使鱼不能吃完、吃净,也不能吃饱,可又舍不得离开。若是一次投的诱饵量过大,鱼吃饱了,就对钓饵不感兴趣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配制饵料时常常用粉末状物质,如麦麸、小米的原因。小米体积极小,一粒一粒的散落水底,鱼怎么也吃不饱,可又不愿离开。这也要求钓鱼人在投放诱饵时要掌握一定的量,不能一次投放太多。应该在投了第一次以后,等适当的时间继续投放,而且投放量更小,窝内始终有诱饵,可是始终都是那么一小团,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诱鱼的作用。
4.虚实兼备
气味,我们叫它虚的饵料,然而是必不可少的;粉末状的饵料,也可以称之为虚的,因为在水中雾化开以后很分散。实的是指颗粒状、块状物质,如米粒、饭粒、饼块等。虚的物质起到把鱼吸引过来的作用,实的物质是可以供鱼食用的,不过骨头类也是靠它的气味来诱鱼。
配制诱饵虚实兼备是经验之谈。单纯使用小米、玉米糁,当然也可以诱鱼,但是在小米中加些酒、中药液、蜂蜜类物质,其诱鱼效果会更好。酒、中药液、蜂蜜也属于虚的范畴。
5.随机应变,灵活运用
配制诱饵或使用钓饵都应该遵循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的原则。饵料中的成分可以酌情增添或减少,灵活运用,其根据就是水情、鱼情。养鱼场的鱼吃惯了主人喂得饲料,钓这里的鱼应以该处的鱼饲料为主,适当加些自备的饵料。
6.以一种气味为主
无论是钓饵还是诱饵,其中的气味十分重要,因为鱼的嗅觉十分灵敏,其程度是人的500倍。鱼若发现了自己喜欢的气味会循着气味的来源方位游过去,游过去以后才会发现饵料。鱼类较喜欢的气味有芳香味、甜味、腥味、酸味,因鱼种的不同,习惯的气味也不同。根据鱼的这一生理特征,为了投其所好,在配制饵料时应注重气味的选择。
在调配饵料的气味时应突出一种气味,不能将多种气味混合,结果出现怪味或无味,这样反而弄巧成拙,白白浪费饵料。
气味的浓淡也应注意一个”度“,并非越浓越刺激越好,就是想味和甜味使用也是如此,过于浓烈的气味鱼是不喜欢的。气味的浓淡往往与气候、水温、水质都有关系,水质较好,水中食物丰富的水域,饵料的气味应该淡一些。若水质清澈,或是在寒冷的季节钓鱼,饵料的气味应该浓一些。
配制鱼饵的禁忌
人有了病需服药打针,医生开处方时必须注意到各种药品相互间的配伍禁忌问题。我们给鱼儿配制饵料,也应该注意各种饵料间的配伍禁忌。在饵料成分的形态、气味和颜色上,不要伤害鱼,刺激鱼。否则将事半功倍或前功尽弃。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物质形态上,食物不要有棱角、尖刺。用大麦做饵料,应反复研磨,将麦芒磨掉。
不要用腐烂变质的食物做饵料。除了腐烂食物的鱼,不宜食用。这种食物投入水中,也会污染水域,使水质变坏。
不宜用辣椒和含辣味的物质。
颜色上不要用暗色。饼类颜色虽暗,但是有芳香气味,或者在饼粉中加入亮色的食物。
在水质差、水深或十分浑浊的水域施钓,饵料以白色、浅色为佳。
钓饵和诱饵在颜色和气味上应尽量有所区别。钓饵应比诱饵颜色更加鲜亮。
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时以素饵为主,20摄氏度以下时以荤饵为佳。
不用有毒性的化学物质。有些化学物质诱鱼效果虽好,但是钓鱼人认不清其化学性质,因此不要乱用。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污染是钓鱼人首先要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