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技巧绑钩。
1、根据鱼的大小,时速。 选折钩的大小,子线的长度,线径。鱼快鱼钩可以适当放大1~2个号 子线可以跳一个号。
天冷、鱼速慢,鱼钩可以适当缩小1个号 子线可以减低一个号。
例如,3到5尾一两的生口小鱼,百尾以上,钓浮我们可以选择2#或者3#袖,0。3的子线来钓。
同样的鱼,如果只有20到30尾左右,1#袖,0。15的子线就足够了。
2、选择好钩的大小,子线的线径和长度后,就用子线板量好长度裁剪下来,裁剪好的子线不急于绑钩,把一端线头对齐,用剪刀在仔细裁剪一遍,让子线都 一样整齐,有效的避免机器绑好的钩子还有几毫米的差距。推荐用带锯齿的剪刀,较粗的线一起剪断,容易滑动,当然裁剪后再仔细修剪一遍就能避免了。不然绑好 的钩子,有几毫米的差距,看着不顺心,用着也不舒心嘛!
3、先把子线卡在绑钩器上,留出固定长度的线头,在把钩子卡在绑钩器的卡槽内,然后按动旋转按钮,等绑到7到8圈的时候停下,这里需要注意的4#袖 以下通常绑7到8圈,而4号以上钩只需要绑5到6圈,绑多了相反拉不紧,容易松动,钓着大鱼后就转到钩柄后面去了,长期的与钩柄磨檫,会影响线的使用寿 命。
4、绑好8圈后,此时要注意了一定在拉长线的时候要匀速拉,切忌快速一拉到底,拉到钩柄后,在适当根据线的大小用力拉紧,一定要拉到头。钩子卸下来 后,并非真正绑好了,要在把留出的短线头在拉紧,长线也要跟着受力。拉的过程中,短线会有时自己断掉,但无关紧要。需要注意的,如果之前没有把长线拉到 头,接下来拉短线会把子线拉扁。那这副线就绑失败了,用着也不安心。
5、钩子绑好后,需要注意就是钩距了,好多钓友老认为,钩距大好钓双尾啊,其带来结果是,要么上钩过灵,空竿多,要么下钩过钝,跑 鱼多。合理的钩距是钩 距=1.5~2个钩长(4#袖以下的小钩)=1~1.5个钩长(4#袖以上的大钩)我们通常用2根大头针,插在泡沫板上,量好钩距垂直把钩套在上面,拉住 子线打结就好了。
编辑推荐
蚯蚓冬钓效果好,但还需注意几个细节
蚯蚓被誉为万能鱼饵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都知道鱼类喜欢吃蚯蚓,而且是不分季节、不分鱼种,鲫鱼鲤鱼其它鱼都爱吃,因此很多钓鱼人都用蚯蚓钓鱼。在冬天,很多商品饵频频失效的情况下,蚯蚓仍然在饵料当中屹立不倒,所以在冬季钓鱼,人们会比较偏爱蚯蚓作钓。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说起来冬天蚯蚓钓鱼效果好,但也需要注意几个细节,毕竟肯定有人用饵不当没有把蚯蚓饵最大的价值发挥出来。
我们用蚯蚓饵时首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保鲜,蚯蚓不是活的死的都能用来钓鱼的,我们人类都不喜欢吃不新鲜的食物,那么鱼类又怎么可能会喜欢?大多数新手用蚯蚓做钓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蚯蚓的保鲜,简单的说就是蚯蚓不新鲜了,很多人觉得木质蚯蚓盒就是个浪费,其实不尽然,好的保存器物,能让蚯蚓新鲜度保持的很好,用湿纸巾垫上,然后把蚯蚓放进去,简单的一个小细节,就能保持蚯蚓的火活度。
因为蚯蚓算是自然的饵料,所以大多数鱼类对此类钓饵的警惕性会降低,所以蚯蚓做窝也是非常好的办法,比如用原塘泥,把蚯蚓剁碎了和原塘泥和在一起,既能诱鱼,也能降低鱼类的警惕性,做窝诱鱼效果非常不错。
最后则是蚯蚓的挂饵方式,选蚯蚓一定选择粗大的,南方有些地方蚯蚓很长,大约7~9厘米,但是比较细,这种蚯蚓就非常不适合挂钩,粗蚯蚓的好处可以让我们用钩尖挂到钩底,从头部传出,让多余的的尾巴挂住钩尖,这样蚯蚓在水里既能摆动造成视觉诱鱼,又不会活动幅度过大导致脱钩。
本次就跟大家分享如何能更到地用蚯蚓饵来作钓,祝大家冬天不封竿,不辜负自己坐在寒风中的艰苦守候,都能够大鲫大鲤高高兴兴的!
注意细节才会进步(一)
讲到技术不免有点汗颜,这里我把我走的一些弯路,给朋友们讲一讲。关于台钓,演变到竞技,再加以综合,到休闲竞技(先这样说)在这一过程中,有关文章,理论把人搞得有点不知所宗,当然那些理论确是精到非凡,其中内涵更是深逐,令我敬佩不已,但在实际钓鱼时,总是感觉用不上。大家公认的就是:上鱼快上鱼,这是硬道理,钓鱼吗,不上鱼还有什么意思.
现在的竞技钓疯行,我当然也是紧跟潮流,原因就是上鱼快,上鱼多。也因此,竞技钓在全国上下,遍地开花,其间还出现过流派纷争,不去讨论研究哪家的是正宗,现在咱们就我,在技术方面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看法,大概有如下几种:1、跟着师傅,调教好钓组,饵料,而后在池中尽情发挥,师傅有事离开了,就没了主意,就钓不出鱼来.2、在一个池子大显神威大兴其道,可池子一换就很平常了.3、明明是合理的钓组,对口的鱼饵,怎么就是上鱼不快呢.4、漂调的相当灵,水底稍有动静,漂马
台钓中线组的搭配及绑钩技巧细节
钓鱼活动的钓具大多都是成体的,需要钓鱼人做到只是将这些成体钓具组合在一起用于钓鱼活动,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线组的搭配,以及绑钩的技巧。
线组搭配和钓鱼活动的协调性一致,坚持从钓鱼需求出发,配合钓竿的性能,选择最合适的线组搭配,以及绑钩组合。尤其是线组搭配,不但要考虑线组本身的适宜性,还有一些搭配的细则需要潜心把握。在沉坠钓中,主要部件有浮漂,鱼钩,鱼线,铅坠四个部分,且多为单钩钓组,更看重线组搭配的适宜性。
线组搭配原则
坠定漂原则:根据水情的变化,水体可分为清水和浑水,流水和死水,深水和浅水等,不同的水情下线组的轻重配比之间的区别不小。
以流水为例,流水中钓组受到的水流影响较大,多需要增加铅坠的重量来稳固钓组;
而在死水中,水体不流动,钓组受到的阻碍小,不需要重坠来稳定钓组。另外,浮漂的活动受到铅坠的牵引,在水中铅坠越重,浮漂越稳。而在钓组的搭配中,轻漂负责灵敏,则应该搭配轻坠,重坠适合钓钝。
知识总结:深水,流水,浑水当中铅坠加重;清水,浅水,死水中铅坠减重;铅坠重量的分级在五到十克之间,十克以上为重坠,五克一下为轻坠,重坠配大漂,轻坠配小漂。
线定钩原则:鱼钩的大小粗细,不但受到目标鱼的吃口影响,还会受到钓线粗细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以钓线的粗线作为判断鱼钩选择的标准,钩条的粗细应大于钓线的直径。并且,受到不同材质的钓线影响,越是质地坚韧的钓线,钓钩直径比钓线直径越大。若钩的直径小于鱼线,则会阻碍提竿,造成受力不均,拉杆汲水。
知识总结:钓线粗线小于钓钩,提竿轻便
脑线定灵钝原则:线体本身的信号传递过程会造成对信号本身的损耗,想要达到灵敏的信号反应,应选择合适长度的鱼线。脑线是链接浮漂和钓钩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右了鱼汛反应的灵敏性,脑线过长,钓线在水下弯曲,消弱漂相则为钓钝;脑线过短,漂相反应直接迅速则为钓灵。
知识总结:选择脑线长度,应该根据鱼类的体型,线体材质平衡度作为标准。
绑钩的技巧细节
钩尖外向上鱼效果最好。在多年的钓鱼经验中,钩尖外向的情况下,上鱼的效率最高。所以在绑钩时,尽量的保证钩尖朝外。
圈数适宜即可,不松动,不乱晃就可以入水了。线圈的缠绕数越多,则钓钩的重量越大,且容易挂残留物,最重要的是还会影响鱼钩的受力,干扰在水下的状态,钩子挺立,不利于入口。
抻拉鱼线时,应顺着钩柄的方向,缓慢,比值,平行的拉动,这时子线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大卷弯曲的情况,就算有,打卷的幅度也较小,对漂相反应影响较小。
不留线头。线头是缠绕钓钩后,余留在外的一部分无用鱼线,它们在挂钩时容易残留饵料,干扰钓钩的正常使用。所以钓鱼人在钓鱼时记得带上一把剪刀,顺着线圈的边缘剪掉,不留一点线头。
分两步将子线拉紧。一次拉紧鱼线需要的力气较大,容易造成鱼线打结损伤,两次则可以化解鱼线承受压力,且制造适宜的松紧度。第一次可以试探性拉紧,不需太用力,拉动后转动线圈,子线对准钩柄的内侧,再进行第二次拉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