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漂钓鱼技巧。

七星漂又叫做蜈蚣漂,虽然是一种很传统的漂,但是也有着灵顿之说,在就要看调漂的方法了,只要仔细琢磨,调蜈蚣漂还是有理可循的。

传统的七星漂现在用的也十分的广泛,其被广泛的运用的原因是它调漂方便,钓底信号准,中鱼率高,但是如何调好七星漂也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

传统的七星漂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线组一般是不分主线和子线的,但是有的钓友会加以改进,采用的是8字环加子线的做法,传统的七星漂还是一线一钩,线上穿着蜈蚣漂的,然后一般据钩5~6厘米加一咬铅,咬铅的时候就要注意了,在在选咬铅时,得约莫估计一下蜈蚣漂的浮力,要不然铅小了就会浮起来,铅大了了又会沉到水底,这样除非鱼吃口猛或是吃死钩游着跑,要不然就会不容易看到漂上的鱼汛。所以咬铅一定要与漂配合好,这样才能将传统的七星漂的特点发挥到极致。wWw.DIaOYu007.CoM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鱼吃饵的力量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调好七星漂就要很重视方法,首先一点就是要用咬铅来配合漂,这样才能使钓组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中,这和平衡的状态有时会因为外力的作用而被打破,若要铅动,必然要给予一个外力拉动咬铅,这时就是鱼吃饵入口抬头或是游动方可产生这个力量。这样只有钓组的灵敏度越好,才能很好的判断鱼讯,但是由于七星漂自身的浮力太小,很难去加减咬铅,要找到这个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妨试试一下的办法,将七星漂拉在一起,离钩20CM,将钩掷入水中,但是钩不要沉底,如果七个豆竖直在水中且最上面的豆是个平水,这样就达到了平衡的状态,爱钓鱼的你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七星漂


七星漂(钓鱼用的浮漂)又名星漂、散子漂、蜈蚣漂、卧漂。七星漂是传统钓沿用已久的浮漂。通常为七颗,故名。传统以家禽的羽毛杆为材料,现在则多为塑料制枣核型颗粒。

七星漂的优缺点

七星漂最适宜静水,或风浪影响较小的水域钓。

它的优点:入水轻,扬竿时不易惊扰钓点中的鱼,出水时也不会产生太大的阻力。使用简单,通常在匹配钓组时,只需调一次漂,以后无需再调,即使由浅钓深,只需将浮子向上抹抹即可,需要钓浮时,可将浮子悉数抹下;需钓底时,可将浮子向上抹几颗,减少一些浮力即可。七星漂目标大,较容易观察,即使钓一整天,也不会因为观漂感到累人,累眼。此外,七星漂最大的好处是取材容易,制作简单。

缺点是抗风性能较差。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浮漂会受风浪的作用而上下起伏,给信号识别带来难度。虽然七星漂抗风性能欠缺,但仍受到广大的传统钓友的喜爱。

自制七星漂

可以用于制作七星漂的材料很多,一般的禽类羽毛。如孔雀毛、鸽子毛、鹅毛、鸭毛、鸡毛和一些植物茎干都可制作(如高梁秸、大蒜苔等都可以用,但究其效果而言,首选的应该是鸡的翅膀毛。理由是鸡的羽毛梗内部组织严密,浮力大。使用时间再长也不会因钓者的反复上抹下抹,而使漂内的孔径增大,出现滑动。

笔者曾刻意地对上述不同的羽毛做过尝试,发现上述的羽毛存在着漂内孔洞增大的现象,唯独鸡的羽毛是越用越紧,特别是在浸水之后。过去笔者在穿七星漂时,先用绣花针在羽毛梗中穿一个孔,然后再把渔线穿过去,等于一颗浮子穿两次。这样做麻烦又费事,后来发现鸡毛做漂的优点后,我就直接用针将渔线从漂内直接穿过去,既简单又快捷,省时省事。

传统钓七星漂调漂法

1、铅坠选择:铅坠的重量略大于浮漂浮力。铅坠形状没特殊要求,圆形、椭圆形、枣核形都可以。

2、调整:只一个方法,调整七星漂的位置,使中间一颗星旗号斜卧水面,水下三颗星,水上横卧三颗星。水下三颗星呈一定弧度(七颗星整体上移弧度大,整体下移弧度小)。每颗星的间距根据目标与的大小调整,鱼大间距远,鱼小间距近。灵敏程度的调节是调节水下三颗星主线的弯曲程度。弯曲的弧度越大越钝,竖直下垂最灵敏。

传统钓七星漂的调漂法详解


1、传统钓法使用的七星漂,一般由7颗小浮漂粒串成,但现在的传统钓法中未来增强漂上的鱼讯信息,漂粒都由7颗改为了5颗。

2、很早的传统钓法中都是铅坠着底,浮漂沉入水面之下的在4到5粒,水面上漂浮的有2到3粒,体现的鲫鱼讯息就是水面上的浮漂先点动两到三次,然后出现顶漂讯息,钓手提杆中鱼。

3、现在的传统钓法也模仿了台钓调漂法进行七星漂的调漂,半水空钩调至浮漂粒子露出两粒在水面,然后挂耳找底,当找准水底后还是调至浮漂两粒在水面,这样水里的状态就是饵料着地,铅坠悬空,这时体现的鲫鱼咬钩信息就和台钓立漂极为相似,当鱼吸入饵料到嘴里后,水面的两粒浮漂会有明显的顿口,这时提杆极易中鱼,同时,鱼吸入饵料后会有个抬头动作,这时又会出现顶漂的讯息,抬杆也能中鱼。

4、传统钓法并不比台钓效果差,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用红虫、蚯蚓或者饭粒作为钓饵,只要线组配合到位,采用传统钓法所钓的渔获甚至超过台湾钓法许多。

希望一直使用传统钓法的广大钓友不必墨守成规,应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创新,钓出传统钓法的新天地!也欢迎一直使用台湾钓法的广大钓友,闲暇之余,也能来享受一下我们的传统钓法,说不定你就喜欢上了他啊。

七星漂的调漂方法,针对钓鲫鱼鲤鱼


首先要调好铅坠重量,使漂能下沉6粒或者刚好7粒(包括饵重),悬坠。然后看钩是否是钩尖朝上,若不朝上,减轻重量。调好后,钓6粒比较好,最多钓5粒,不要所有浮子都在上面,或者有4,5个在上面,最好是1个在上面。浮子间距30到50毫米,静水时距离大点,效果比较好。

调好后,一般都用传统钓,即单钩,不适合用2钩,否则浮子的浮力不够大,钩柄至铅坠的距离是2-3.5厘米,长了就会有空杆,但是漂的动作比较大。短则影响不大,但是在鱼吞钩时就不会太深。我一般2.5厘米.

鲫鱼吞钩时,动作一般是上浮,而且幅度比较大:最多能上浮2个浮子的距离(100毫米)。在稳稳上浮的过程中都能中鱼,直到上浮停顿后半秒左右后鱼才会吐钩,越早提越好,最早可以在下沉1厘米左右时就可以提,也就是先下沉后上浮这段时间都可中,十拿九稳。小鲫鱼上浮比较小,在上浮三分之一个浮子间距,或者不断上下抖动幅度比较大时可以中鱼。扁鱼,草鱼动作类似。

鲤鱼咬钩动作比较特别:分2种,第一种是有力下顿,而且幅度大,一般三分之一浮子间距,即可以中。第二种也是典型动作是先下顿一下,然后紧接是一个更大下顿,一般是连续2个下顿,中间没有上浮,这个时候上提是十拿九稳,没有空钩,所以感觉到鲤鱼光临时,一般一定要等到第2次下顿,才肯上提,否则你空竿会把鲤鱼吓跑的,宁愿不提,耐心等它第2次咬钩。

图解七星漂调方法的试验过程


七星调漂法的问题,在网上搜了一下,各有说法,把我弄的一头雾水,也没有图片解释,不知道该相信谁,也问了朋友,跟网上说的也不一样,最后本人决定用办公室的鱼缸亲自试验,证明七星漂的调法,看谁说的对,也是图解给大家看,给大家留一下参考的东西。

1米深的鱼缸,养有一条小红鲤,已有半年左右了。在试漂时,这条鱼一见钩下就吃,我也不提,不想伤害它。好了说正事吧。线组,3.0主线,1.5子线,单钩5号,子线与八字环距离7公分,(在网上看传统钓法的钩一般是5-8厘米)我用的是六颗豆的漂,

1调漂开始,把漂拉成离八字环很近的距离,每颗豆的距离在两厘米左右

2空钩调两目

水底情况

3.挂料找底

找好底后,露出两目

4.水底情况正好是钩触底,此时为最灵

来特写

5.调三目试试

水底情况为铅片座触底,

侧面情况

这就调漂结束了,事实证明,调二钓二为最灵,调四为顿。

七星一粒、两粒漂与钓浮的调漂技巧


在钓鱼的时候,笔者发现很多人习惯用立漂而不习惯用散漂(七星漂),甚至还有不知道散漂的。对此笔者就来给大家介绍下个人用七星漂钓一粒,钓两粒,钓浮的调漂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笔者热衷于用散漂(七星漂)钓鱼,在笔者钓鱼的时候,由于个人习惯和钓场情况需要,水面有的留一粒漂,有的要用两粒漂,我就分别介绍下:

一、钓一粒

要将七星漂(三星或五星)的水线短于水深,在钩上卷上锡皮及安装钓饵,把它们抛入水中,如全部入水,说明坠子重了,逐步减少重量,直至第一粒漂头平水皮,这时钩坠饵处于悬空状态,若想钓一粒,向上捋漂至第一粒漂刚躺平水面,这时坠子是悬空、钩饵轻擦地面即可垂钓,这样的状态灵敏度很高。

二、钓两粒

按第一步继续减少坠重,使第一粒漂平躺水面,钩饵坠不着底。要钓两粒时,可将漂往上捋直至第一粒漂平躺水面,第二粒漂头略翘于水面, 水下钩坠饵也同前。前面介绍的是指钓灵,如需钓钝,可根据需要采取逐步增加水面漂数的方法。

三、钓浮

可以在钓灵的基础上继续减少铅皮重量,让漂把坠、钩、饵吊起,满足钓泳层的需要。

以上这几点只是常识性方法,由于各个水域的水的比重不同,要想调的很准,最好到垂钓的水域再略做调整,才有针对性。(用双钩同原理)

初钓入门-教你七星漂调漂方法


一般情况下,七星漂主要是用在居高临下的场地,比如水库大坝坝墙上、大桥上、钓场水位较低时在较高的钓位上、较高的河岸等等。由于钓位太高,立漂漂尾可视角度太小,以至于看不清楚小的动作,这时七星漂就有用武之地了。七星漂源于传统钓法,铅坠比较重,浮漂不会把铅坠提到半水,永远是铅坠沉底。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台钓(竞技钓)引入中国大陆,成为了目前主流技法,传统的七星漂也与台钓线组相结合了。那么,七星漂该如何调漂呢?下面介绍七星漂调漂方法。

(以下的XX钓法除另有说明的,均指七星漂的XX钓法。)

七星漂选择:

可使用市售商品七星漂(有6颗、5颗不等)。也可以自制。用鹅毛(鹅翅毛)。把软毛全部去掉,只留中间的毛梗。选根部位置,切成1厘米左 右等长的小段,多切几段以供选择。选择粗细大小基本一致的七段,穿入主线就可以了。也可以用小塑料块、泡沫(包装用)掰碎,选同样大小的泡沫 球,自制的方法很多,不一一讲述了。七星漂的大小则根据目标鱼来决定。

特别提示:在主线上移动七星漂之前,一定要入水,最好在水里移动(身边放一个水盆)。目的是避免主线因过热而降低性能。

一、传统钓法:

1、铅坠选择:铅坠的重量略大于浮漂浮力。铅坠形状没特殊要求,圆形、椭圆形、枣核形都可以。

2、调整:只一个方法,调整七星漂的位置,使中间一颗星旗号斜卧水面,水下三颗星,水上横卧三颗星。水下三颗星呈一定弧度(七颗星整体上移弧度大,整体下 移弧度小)。每颗星的间距根据目标与的大小调整,鱼大间距远,鱼小间距近。灵敏程度的调节是调节水下三颗星主线的弯曲程度。弯曲的弧度越大越钝,竖直下垂 最灵敏。

二、新式钓法:

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叫,所以就称其为新式钓法。其实这是传统钓的七星漂与台钓线组的结合。(以下均以双钩线组为例。)

1、线组:使用的线组和立漂所用线组基本一样。不同之处就是用七星漂替换漂座。七星漂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太空豆,所以不需要定位漂座的太空豆,但是标志水深的太空豆还要有的。

2、调整初态:调整初态就是先调整无饵状态,这与立漂调整调目相仿。现将七颗星按照一颗半的间距分布,然后漂座上重铅试底(找底)。找到底后(别忘记 减去子线的长度)水深标志(七星漂上方的太空豆)就不要动了。找底也可以带钩挂铅找底,那就不需要减子线长度了。接着要把七颗星整体下移10~20厘米 (确保双钩离底,即半水)。空钩半水(或无钩半水)调整铅皮,调整到第四颗星倾斜浮在水面的状态。此时水中三颗星基本是竖直下垂的状态。初态调整完 毕。

3、调整钓态:相当于立漂调整钓目。先单钩挂饵试一下水面三颗星下沉几颗,这样心里就有数。然后把七星漂整体移回到水深标志太空豆处。单钩挂铅(或挂 饵)再找底(精确找底)。找到真底之后,双钩挂饵,调整水下三颗星呈弧形,第四颗星倾斜浮在水面,上面三颗星浮在水面(采用七颗星整体上移或下移的方法调 整)。钓态调整完毕,开始试钓。

4、调整灵钝:钓态调整好之后,只能说是七星漂初步调整好了,还要经过试钓,调到最适合的灵敏度,这可能要反复调整几次。这就是调灵与钝。七颗星间距 越近反应越快,水下三颗星(主线)的弧度越小越灵敏。所以,灵与钝可以结合水下三颗星弯曲程度和星间距综合调整。比如,水面三颗星被快速拖入水中,提竿空 钩,说明太灵了,加大星之间距离,增加水下三颗星主线的弧度。增加弧度就是把七颗星整体向上移,减小弧度就是把七颗星整体向下移。

七星漂调整好之后,不能一钓到底,一劳永逸。因为七星漂与立漂一样,同样存在吃水的问题,而且七星漂吃水比立漂严重的多。所以,钓一段时间就后要检验一下初态和钓态,如有改变,及时调整。

以上的方法只是一种方法,绝对不可以当作标准。比如,你可以调初态为水面漂浮五颗星,或水面漂浮两颗星。具体怎么调漂,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目标 鱼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初学者完全没必要死记上面所说的这个几颗星、那个几颗星,你要记住的是调漂的方法和其中的原理。熟练掌握的关键还是悟性。

传统钓多窝点走钓七星漂调漂技巧


都说台钓调漂难,传统钓调漂简单,其实台钓调漂难倒不难,只能说过程繁琐点。而传统钓调漂过程相对要简单的多,却也要会灵活运用,个人平时接触传统钓多一点,在这里就将传统钓多窝点调漂、用漂技巧做一个分享吧,可以让新手少走点弯路,我脑子没那么灵活,也是过了大半年才知道原来七星漂还可以这样调,这样用?。非喜勿喷哈?。

正常的样子

传统钓都用七星漂,这大家都知道,但七星漂不是说只能用七颗星豆,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只是因为七颗星豆用的多,所以是一个统称。平时使用的时候1234567颗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因为这不是今天的重点,这里就不展开了,就拿一颗星豆来说吧,可能很多钓友有疑惑,我就简单说一下吧,一颗主要用于传统钓的弹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其实传统钓的方式真的有很多,这些都是由古至今的钓者流传下来的钓鱼智慧。

今天我们就以五颗星豆来做示范吧。一般来说传统钓走钓最好用567颗星豆,走钓会走到多个钓点,每个钓点的水深都不一样,星豆太少调漂会麻烦。

图示

四颗在下

一颗在上

在水中的状态

因为传统钓会打好几个窝子,尤其是冬天,鱼不怎么爱动,这就要人找鱼,找到感觉附近有鱼的地方就打个窝子(打窝量不宜过大)。所以打的窝子多,就会遇到每个窝子的水深不一样,水深相差不大基本就不用调漂了,但当水深相差很大就如一个窝点在水边,一个窝点在水面中间时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所将的方法了。

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引子吧?。真正的调漂方法其实很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可以将最上面和最下面的星豆当做标记物。

先来说以上面的星豆作标记吧,先探测一下最浅与最深窝点的水深,当从水深窝点换到水浅窝点的时候,最上面一颗星豆不用动它,将其它的星豆往下撸,如图所示。

图示

一颗在下

四颗在上

看得不太清,在水面看跟正常的一样

同理,当从浅水窝点换到深水窝点时,保持最下面的星豆不动,将中间三颗直接往上撸就好。如图所示。虽说传统钓走钓要走动,但也不能走太远不是,所以基本在同一片水域,同一片水域水深相差大的地方就是水面边缘与中间了,只要将这两个标记好了就好,其他都差不多。对于走钓的比较远的,在不同水域探钓为主的最好用七颗星豆,基本思路都一样,别看简简单单的星豆,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将传统钓的作用发挥出来。好了,希望对你有用。

钓鱼老翁使用七星漂钓鱼的技巧


一、七星漂的选择

七星漂也叫散漂、串漂,过去都是用老鸡鸭鹅羽梗剪段制作,现今各大渔具店出售的是各式各样,颜色鲜艳、物美价廉。组装容易。携带方便,观漂清晰,调校简单等优点,凡钓鱼爱好者均可使用。年轻人视力好可选漂粒小的,老年人视力差可选漂粒大的。星漂的型号 有好几种,特大号、大中小号,每包都是6粒装,颜色有红、黄、绿(阴天用)及半红半黄的四种,都是枣核型,中间粗,两端尖,漂粒中心有两根带环的细铁丝穿 着,并装有太空豆。老年朋友购买时,可选特大号红色一包,大号两包(红黄各一包),可组装两套钓组。

二、快速别针的使用

过 去都是用8字环连接主线与脑线,因视力差,换钩困难,累得眼发黑也穿不上。改用快速别针后,换钩快捷,省时省力。操作方法简是:换脑线时,右手拇指与食指 捏紧快速别针的穿主线环和环下边的小铁豆,同时左手拇指与食指捏紧快速别针中间缠铅皮的部位,右手用力向下一按(推),下端漏出一个小钩;去掉旧脑线,把 新脑线挂在小钩上,右手指用力向上一拉,使小钩和脑线收入孔内即可。快速别针的不足之处是,若钓大型鱼类(个体在1500克以上),拉力强度难以承受,易 损坏跑鱼。

三、线与钩的型号

钓小型鱼类,一般用0.8-1.2号主线,脑线 0.4-0.8号,钩用袖2-3.5号。若钓稍大鱼种,主线1.5-2.5号,脑线1-1.5号,钩用伊势尼3-5号合适。脑线长10-15厘米,不可过 长,过长在垂钓过程易打结。双钩钩距一般3厘米为好,钩距稍大中双鱼的几率也多。

垂钓实践中,小钩能钓上大鱼,大钩钓不上小鱼。若细线钩小大鱼中钩,绝对不要强提硬拽,更不能性急,要沉着应战,随其自然,不能和鱼较劲,把鱼控制 在水下层,轻轻遛圈儿,消耗其体力。待鱼儿没有挣扎力时,再慢慢试往上提,最好在水中层牵鱼多遛会儿,待鱼体力耗尽浮出水面翻白后,牵至岸边,下抄网起鱼 上岸。绝对不能用手抓线提鱼,或者大声呐喊,惊鱼发威。造成断线鱼逃。

四、用竿长短与钓组组装

由于年岁已大,体力比不上年轻人,用手竿垂钓,竿不可太长,长竿抛钩费力。一般用3.6米、4.5米中硬竿为好。材质以碳纤维为佳,越细越好(不要用长节竿,携带不方便),线以齐竿线为宜。

星 漂组装往主线上穿的顺序是:先穿红色特大号一粒,在穿黄色大号漂一粒,把红黄色岔开,把大号红黄漂粒各穿3粒,共7粒。往主线上推移星漂时,先把主线下端 的线头穿入星漂上的铁丝圈内,右手拇指与食指捏紧双线,左手中指与无名指把其余的星漂按紧在手心中,然后用拇指与食指捏住星漂向主线上推过双线头即可。

因星漂内装有太空豆,不可硬推(特别是稍粗的线),把星漂穿完后,在线的下端拴上快速别针,线的上端连接钓竿蛇口绳,一套钓线即组装完毕。垂钓时漂粒与漂粒 之间的距离。掌握在3厘米左右。也有一条主线穿6粒或5粒星漂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但不能再少,少了吃铅量小,不好往钓点抛钩,有风更困难。

为什么钓线上端穿一粒特大号星漂和漂粒颜色区别开呢?目的是增大目标,便于观漂。因每粒星漂的表面都是厂家用荧光漆漆成的,投入水中发出亮光。红黄色非常清晰,判断鱼讯反应准确,不费视力,减少眼疲劳。

用星漂垂钓,顺光最好观察,逆光观漂困难,特别是雾霾或阴暗天气,水天一色,观漂很吃力。遇到这种天气,采取居高临下(坐得高一些),钓近不钓远,照样有收获。记住钩线不抛正前方,可抛偏左或偏右方,使漂粒横在水面上,比较醒目。

谈一谈七星漂的使用间距问题


传统七星漂因适应性广,灵活方便而受到广大钓友的喜爱。在使用星漂作钓时有一个问题是不可忽略的,那就是作钓时星漂颗粒的间隔距离问题。星漂的间隔距离是不固定的,一般在2~10公分之间都可以运用。具体的间距要视星漂颗粒的大小,水体的深浅,水色的清浊,风浪的大小,以及鱼口的快慢,鱼体的大小等情况作灵活适应的调整。只有懂得适时调整星漂间隔,才能收到良好的垂钓效果。

先从星漂颗粒的大小型状说起,原则上是星漂颗粒大,作钓时的间距也应该相对拉大。如果你用大号的星漂,却采用一两公分的间距,会导致丧失星漂的的灵敏功能,难以察觉细微的漂相。因为紧凑的大号星漂会形成一个整体,鱼在索饵的漂相反应会是整体星漂的动态,这种整体的动态比较难以辩别,特别是在鱼口轻或有点风浪的时候。使用大星漂小间距的效果很差,是一个弊病。相对的,星漂颗粒很小,采用的间距也应当适当小。但这个小也是适度缩小,和前面说的一样,你的星漂是很小号的,再缩成密密麻麻状,根本就没法钓了。一般来说,不管大小号的星漂,间距在3~7公分都是可以适用的。至于星漂形状方面,细长型的间距应大一点,短圆形的可以小一点。原则上是这样,但实际运用中还要根据其他情况灵活运用调整。

作钓时的水体深浅,水色清浊度是决定星漂间距的主要考量因素。水深间距大,水浅间距小。这个就不用细说大家都明白。水色清,间距可以大,水色浊,间距一定要小。水色浑浊,间距大了就会看不清水面下那颗星漂。会导致漂相不明,总的来说,应该是以能看清水面下那颗漂为限度来调整间距。

垂钓的时候有风浪,星漂的间距要拉大,间距太小在风浪中根本无法捕捉漂相。有风跟不仅要拉大间距还要用大号点的星漂或者两个漂豆并拢成一个使用。

在作钓鱼情好,鱼活跃积极索饵时,星漂间距要适当拉大,因为鱼吃钩猛,幅度大。这个时候间距小的星漂漂相反应会相对快速,过快的漂相会导致提竿刺鱼时机难以准确把握。而间距大一点漂相会相应缓一点,可以让提竿刺鱼时机更从容准确把握。以常见送漂为例,间距很小,一二公分,送漂显示突然会让人促不急防。间距大,七八公分,送漂缓和,水下一个漂豆缓慢抬起即可提竿中鱼。

鱼体的大小,如果作钓水域平均鱼体都大,星漂间距选大,鱼小则反之。

星漂间距的使用选择大致上如此。总的来说,星漂间距以稍微拉大一些是比较有利于增进钓效的。几乎每一个刚接触七星漂的人在开始使用星漂钓鱼的初级阶段,都是会使用很小的星漂间距,有不少人甚至会把星漂拉成糖葫芦一样去钓鱼。这样做是因为感觉间距小灵敏度应该高,观察漂相容易。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使用星漂时间长了以后才会慢慢体会到星漂间距小是不好钓的,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从小时候玩星漂搞得密密麻麻开始,到后来都是七八公分以上间距,稍微小一点的间距就会感觉难受。这个老传统钓手都有体会,但你要叫他说为什么星漂间距要大,恐怕他也回答不上来。那么星漂间距大有什么作用和好处呢?

星漂间距大可以起到诱鱼作用。以七个漂豆为例,间距在七公分的星漂总体长度在五十公分左右,钩饵下水下沉,星漂开始入水时,在距离窝点上方五十公分星漂浮力开始产生对钩饵的牵引,钩饵下沉变缓,缓降行程长能够很大程度了增加被鱼发现钩饵的机会。这一点在小漂轻坠的轻灵星漂线组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而间距小的星漂缓降行程小,时间也短。效果也就差了。钓鱼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你别小看了这个零点几秒的差别。就是这个差别,别人一下钩鱼就咬钩,而你下钩要等上好一会才咬钩。

星漂间距大利于观察捕捉漂相。会钓星漂的人在看漂时注意力集中在水面下那颗漂豆,星漂间距大,六七公分以上,当然前提是能看得清水面下这个漂豆,间距太大水面下那个豆都看不见是无从谈起观察捕捉细微漂相的。间距大的星漂,在鱼索饵吃钩时,只要鱼口轻触饵钩。水面下这颗漂豆就会有角度,位移的起伏变化。有经验的钓手甚至能仅凭这颗漂的变化提竿中鱼,所以有的旁观者看到星漂都没有动,怎么就上鱼了,觉得很神奇。那是旁观者没有看到水面下漂豆的变化。而间距很小的星漂是不会产生这个情况的。

另外一个,传统星漂大多是多窝走钓为主。间距大的星漂可以适应不同水深的窝点,免于走钓时频繁调节星漂,大大增加走钓时的顺便收快捷度。

关于星漂间距的问题大致上就是这样了,有不足之处欢迎传统星漂高手评论补充指正。不喜可喷,入眼加关注。钓无定法,学无止境。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增进钓技。

传统七星漂的漂数选择技巧之我见


很多传统新手疑惑于传统钓的调钓问题,对于应该用几粒星漂,水面上留几粒,水下几粒,有种莫名其妙的纠结。作为一个有二十几年钓龄的传统老钓手,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你们想得太多了。

传统星漂作钓,要想追求吃口的灵敏,钩小、线细、坠轻、漂灵是关键。坠重应略大于星漂的浮力,只要能保证钩坠到底,就应尽量选择轻坠和体积浮力较小的浮漂。

浮漂数量不宜过多,至于水上几粒,水下几粒,都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星漂作钓,漂距一般都在两三公分左右,上送或下拉一粒浮漂,钩饵已经产生了两三公分的位移。这种位移有三种情况,一种是鱼头不动,钓饵吸进嘴产生的位移,另一种是鱼含饵抬头产生的位移。最后一种是鱼含饵游向深水产生的位移。无论以上哪一种,两三公分的位移已经足够能保证钩饵入口了。

既然一粒星漂上送或下拉产生的位移已经足够判断出钩饵是否已入鱼口,那么要许多星漂干什么呢?本人常年用4至5粒星漂作钓,深水5粒,浅水4粒。上下各一粒作为定位深度,中间3至4粒判断鱼讯。

实际作钓时水下留1至3粒。钓近钓浅无风浪时,水下1、2粒足够,水下1粒星漂送到水面,提竿肯定是正口。钓远钓深有风浪时,水下2、3粒较好,远处观漂不够清晰,鱼吃口深点,提竿中鱼率也高一点。

最后说说传统悬坠的问题,我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用星漂钓悬坠的,不是调不出来,而是根本没有必要。悬坠钓的精髓在于吃口信号传递准确、及时、清晰。细微的钩饵位移,用立漂,一线半目就能看出来,此时立漂的上下位移只在几毫米左右。但用星漂,因为漂间距大,钩饵位移2、3公分,才能看出来一粒星漂的上送或下拉,早就失去了悬坠钓的优势。

本地传统多用朝天钩,钩坠一体,鱼吃饵时,钩饵坠同时产生位移,信号能第一时间传递到星漂上,如果不是要兼顾水深的话,3粒星漂效果是最好的。

如何调七星漂?调钓得当比立漂更好用


七星漂是传统钓当中会使用到的浮漂,一般是用来钓底或者是钓草洞等一些特别的钓点才用到的浮漂类型,所以很多钓鱼人都对七星漂有一些误解,认为七星漂只能钓顿和钓跑铅,其实并不是,七星漂能够发挥出的作用很有可能会超过立漂,因为它在一些流水、草洞、沟渠等复杂水域里面垂钓是有它自己独特的优势的,但前提是能够调钓得适当。

那么怎么选择七星漂又怎么调呢?首先是选择七星漂,这可以根据所钓钓点的水深鱼情来决定,钓浅水小鱼那就用相对小一些的,如果是一些水深,水中植被复杂的地方可以适当放大,流水也可用大浮子,七星漂在流水钓走水特别在一些有攻击性鱼的水域是十分方便和好用的,七星漂便于逗鱼,而通线有保证了其线组的拉力。

怎么调七星漂可以做到钓底钓浮都可以呢?重点还是那个铅,本人自己一直以来的调漂办法就是重铅到底调两粒半或者两粒钓一粒半或者两粒,其原理和悬坠钓差不多,灵敏度还是有保障的,流水用大漂钓马口,鲶鱼是,要调平水或者一粒,钓任意粒,这样可以稍微化解一些水流,使鱼有更多的时间去攻击钩上的饵。

星漂拉饵也是可以在特定地方使用的,拉饵可以提高诱鱼的效率,当立漂无法使用的水域,七星漂拉饵就会是不二的选择,那么饵料和蚯蚓红虫的区别怎么来调漂呢?首先拉饵,比重是比蚯蚓红虫要大的,所以可以调4粒甚至5粒钓1粒2粒,这样的饵在水下状态和调四钓二相近,多为两饵轻触底或者一饵触底一饵悬,灵敏度是非常好的,同时用拉饵可以把八字环加上用短子线(5厘米左右)直接变成七星漂式的悬坠钓法,增加灵活性。

如果是蚯蚓红虫,比重自然就小了很多,那么怎么调?一样的,重铅找底,调平水或者一两粒,最好的还是调到两粒半,也许个人喜欢的原因,蚯蚓做饵,总觉得两粒半中鱼率是最高的,逗钓接口出的也是最明显的。

另外,个人体现是,感觉柱状的要比锥形的好用一些。

冬季传统钓七星漂的使用技巧


为什么到了冬季,很多钓友都从台钓转为传统钓?就是因为传统钓操作简单,对于不同水域的适应性很强,走钓法用起来那是行云流水。不管是长杆还是短竿,搭配上七星漂,基本能适应大多数野钓环境。那么今天就来说一说冬季传统钓的魅力。

1.下钩准、动作轻、看得清

咱们还是以冬天里最常见的鲫鱼来说吧。冬季水温低,深水处的水温比较恒定,不会像岸边忽冷忽热。所以传统钓长杆在此时能发挥出很好的效果。当然台钓也可以完成钓远的任务,只是需要换大浮漂,和加大铅坠,但是这样弄的话,就很难抛得准了。

咱们在说说长杆短线怎么钓远,无论是用七星漂,还是竖漂,都能够直接用鱼竿把钩子下到你想钓的点,不会存在太大的误差。并且可以轻拿轻放,最大程度的减轻对鱼儿的惊扰。并且在钓远时,七星漂相对于竖漂来说,能够看得更清楚,更好的把握漂相。

2.方便逗钓,动上加动

这个天气的鱼类,平常的面饵已经不能让它提起太多的兴趣了,那么咱们在饵料方面还是应该选择活饵,红虫或者蚯蚓类的,这些活物才能引起鱼儿的注意。而且传统钓还可以让活物更加的鲜活,使用逗钓法,一提一放,一左一右,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吸引鱼儿咬钩。

3.打窝精准,诱钓一体

通常由于垂钓的钓点比较远,打窝难以实现精准的目的,但是七星漂钓法中基本都是使用打窝器来打窝,可以准确的送到钓点。窝点的小和集中,在冬季钓鱼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补窝也比较方便,真正做到轻、准,极大的减少补窝可能会导致的负面影响。

冬季七星漂钓法在用饵上也并非单纯的使用蚯蚓或者红虫等虫饵,而是把虫饵稍作加工。比如泡丁香油,或者蘸粉状饵,除了提升虫饵的味道,粉饵也能形成持续的诱鱼作用,实现一边垂钓一边打窝的目的。

最后在这里说一下个人的小建议:冬季野钓时,钓场还是选择沟渠、小河之类的进行垂钓,比较好找鱼窝,而且这些地方不管是传统钓还是台钓都可以。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将七星漂调的更加灵活的一些技巧》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七星漂钓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