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钓技巧。

传统钓和悬坠钓可以说是当今最常见的两种钓法,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那我们又是否可以将它们有机结合呢?

传统钓,主攻底栖类鱼种,是广大休闲野钓爱好者普遍采用的一种钓法,是我国几千年垂钓文化的积淀。悬坠钓,可主打各泳层的鱼种,适用的垂钓环境广泛,应对的技巧灵活多变,是当今最常用的一种钓法。两种钓法各有所长,但在不同水情、不同鱼情下也各有所短。那么,如何使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呢?这是我们很多钓鱼人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子母坠线组是传统钓与悬坠钓的有机结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定义:

母坠穿着于主线上的铅坠。

子坠固定在子线上的铅坠。

二、子母坠组装方法:

母坠:将母坠穿着于主线(方法同单坠垂钓线组)。

子坠:绑钩之前,在子线上穿一圆柱形太空豆,双钩绑定完毕将子线对折,设定钩距3-5厘米,将太空豆固定在距下钩3-5厘米处与上钩平齐。

三、调钓方法:

1.母坠、空钩半水调全目(根据情况可调适当目数);

2.将适量铅皮卷至子线的太空豆上,增减子坠铅皮,将浮漂调至0目(平水)。

3.上饵作钓。视水情、鱼情可钓1目至全目的任一目数。

注意:铅皮的宽度与太空豆的长度相等。调目、钓目及子坠铅皮的多少、是否加双子坠可视作钓当时的水情、鱼情而定。

四、适应作钓的环境

大风天、有流水或水底有暗流、水底不平、中上层闹小杂鱼、主攻底层鱼等。

五、适用饵料及漂相

红虫、蚯蚓等比重较轻的饵料。常见漂相为黑漂或顶漂。

六、优缺点分析

优点:

1.大风天易抛竿,流水、水底有暗流或水底不平时浮漂、漂相及视目相对稳定;

2.可有效避开小杂鱼;

3.使用红虫、蚯蚓等比重较轻的饵料时钩饵易到水底;

4.野钓鲫鱼效果明显,个体越大,漂相越稳定。

缺点:饵料完全雾化后,不能反应在漂相上,需定时提竿换饵。这个也无需多说,保持自己的频率节奏即可。

七、总结

这一钓法,我们可概括为上灵下顿。上灵即母坠悬浮、上钩悬浮或触底,充分体现了悬坠钓灵敏性的特点,而下钝即子坠的重力作用使下钩卧底,有效发挥了大、小跑铅等传统钓稳定性的优点,是传统钓与悬坠钓的有机结合。

延伸阅读

2020冬钓鲫鱼的悬坠、传统结合钓组使用方法


钓鱼线组悬坠长脑线的悬坠钓法以其先进、高效、轻松的钓法风靡全国的竞技赛场。坠沉底的传统钓以简便、万能、低消耗深受广大休闲野钓爱好者的青睐。两种钓法如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冬天,在大面积、光水面水域钓鲫,难度进一步加大,水广鱼稀,诱鱼聚集困难。此季节鲫鱼喜欢吃蚯蚓等活饵,对传统钓是一个优势,但长竿长线的甩大鞭钓法做窝和垂钓要做到同一点,就不太容易。特别是采用多点轮钓时更是如此。遇到风浪,星漂容易漂移,钩饵移出窝点区,就很难再有鱼上钩。

用悬坠钓法,虽能很好解决诱钓合一和风吹漂移的问题,但天冷鱼游动不积极,并且此季节鱼大多数对腥香的商品饵不太感兴趣,无倒刺小钩又不适合穿虫饵,所以这个季节悬坠钓效果比传统钓效果差是肯定的。

因此,要结合二者的优势,改进悬坠钓组结构、用蚯蚓作饵就是一种自然而必要的选择。悬坠钓的无倒刺小钩不适合穿蚯蚓(容易滑脱)笔者推荐用有倒刺的长柄钩。钓组结构和观漂提竿时机的掌握则是这种新型钓组钓法的两大主要技术。

一、 单饵钩双坠式

利用悬坠钓组的主线、鱼漂等,改双钩子线为单钩单线。准备1根15厘米左右的单钩脑线,在距钩3~5厘米的地方系上一小坠(调试后再缚)。正式垂钓时,小坠和钩都卧底,与传统钓相同。主坠仍悬离水底,所以又保持了悬坠钓的基本特点。调试分几步走:

1、 在不系子线的情况下,悬坠半水调高目(比如10目或者漂尖全出水面),这个目数就是钓者预先设定的鱼吞饵上浮离底的距离即鱼漂能升起的最大值。(冬天鱼吞饵后抬升的距离不会太高,鲫鱼越大,抬升量越小,能超过预定调目的大抬升,绝大数是翘嘴和白条鱼)

2、 在主坠上添加一片细长的铅片,把鱼漂调至半水或1目。然后取下它,再系到子线上去。这个小坠的作用是鱼儿吞饵后能顺利带动其离底,使鱼漂能升起。

3、 在主坠下方的8字环上系上带钩的子线,把那片细长的铅皮,夹紧在子线上。位置按鱼情需要而定,鱼猾时,小坠与钩的距离大些;钓生口鱼,坠与钩的距离小些,一般3~5厘米左右。

4、 穿上蚯蚓,用不着找底,漂尖出水2~3目即可垂钓。此时的钓组是悬坠拉紧主线不沉底,小坠沉底,钩饵卧底,小坠以上一段子线略倾斜松弛。如遇风浪走漂,可上移鱼漂钓迟钝或者另加小铅片包入小坠上(重量越小越好,以能止住鱼漂不再带动饵钩移位为原则)。

观漂与提竿时机:

传统钓由于鱼吞饵后游走才能反映到鱼漂上,如鱼儿在坠附近吞食,移动幅度不太大(冬天经常有这种现象),星漂往往没有反映,有时无信号提竿却有鱼中钩。而上面介绍的单饵双坠钓组,漂与钓组的联动效果较好,鱼吃饵鱼漂滞后反应的时间短,所以要防止提竿过早,鱼漂还在上升,就不能提竿。

分析这个钓组结构,可以这样认为:鱼吃饵的第一阶段,由于小坠着底,鱼吃前伸3~5厘米的钩饵时存在着一个盲区,鱼漂不会有丝毫反映,当衔饵慢慢游动,突破这个半径3~5厘米的半球型盲区时,带动小坠离底,钓组配重减轻,鱼漂得以慢慢提升。如果鱼儿快速移动引起悬坠的移动,那鱼漂表现为持续下沉直至漂尖没入水下。从鱼漂升起的目数可以推测鱼儿离底的大致距离(应等于鱼漂上升距离+3~5厘米)。所以提竿时机可以这样把握:鱼漂上升,说明鱼已经带动小坠抬升、抬升结束,鱼已调整身体至水平,准备横向游动,此时即可提竿。为稳妥起见,也可以再略等几秒钟扬竿。凡是先抬漂后再横移或下者,钩入鱼口较深,中鱼后脱钩概率很小。

二、不同饵双坠式

把标准悬坠钓组的长子线钩换成虫饵钩,并在这根子线上系上一小坠,两钩相距5~7厘米,小坠距钩同样3~5厘米就成为一钩装粉饵、一钩装蚯蚓的新钓组。为保证鱼儿安心吃食,小坠离钩3~5厘米,所以双钩距离拉大了。

从理论上讲,两钩都有上鱼的可能,但实际垂钓时,鱼食两种不同性质的饵料所表现的鱼漂语言截然不同食蚯蚓:先缓慢抬升后下为主;食粉饵:快速短时下为主,使钓者很难快速准确判断并提竿。因此粉饵钩钓上鱼的机率并不高,钩上的粉饵只能起到不断续窝的作用。当短子线上的粉饵溶散之后,钩子悬离水底,成为多余之物,钓组变成第一种单饵双坠结构。

调试可以按照第一种单饵双坠结构的调法,垂钓时由于另一根短子线钩上有饵无饵的影响,鱼漂抬升的幅度将发生不确定的变化,饵未溶散,鱼抬升幅度变小些;无饵的空钩子对鱼送漂影响就不大。由于不再考虑鱼吃粉饵钩这一因素,所以调漂也简单,不必精确调漂。否则的话需要调至上钩有饵时触底,无饵时升起的状态对鱼饵的比重、坠的调整等要求较高,一般钓友难以把握。当然,如果你本来就是一名悬坠钓高手,在鱼讯较多,不想放弃鲫鱼吞粉饵的中鱼机会,也可以精确调漂。如果钓场鱼多、上钩率高,还是标准悬坠钓法来得轻松、简便又高效。

三、双虫饵双坠式

把第二种结构的粉饵钩也换成虫饵钩即成为二子线都挂蚯蚓的双虫饵双坠结构了。调试方法可以参考前二种。由于两条蚯蚓分别处于卧底和稍稍离底的状态,不断扭动的活饵对鱼的诱惑力增大,虽然上双鱼的机率不高,但可免去钓者不时提钩诱鱼的动作。采用这种结构,须注意短子线钩的蚯蚓不可太长,留在钩尖外的蚯蚓要短些,以免抛钩和下沉的过程中,上钩的蚯蚓缠绕住长子线、鱼吃上饵却进不了嘴。处于轻擦水底的短子线钩饵由于没有装小坠,即使小鱼咬此钩饵,鱼漂也能灵敏地反映出来,所以鱼讯增加,必须注意判断是鲫鱼还是小杂鱼咬钩。从钓起的鱼看,咬上钩的鱼多于咬下钩的鱼,这也说明动感饵更适合鱼的吃口。但双虫饵钩在鱼讯增加,上鱼率有所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一点麻烦,即钓上一尾鱼后,带蚯蚓的另一根子线极容易与上鱼的子线绞缠在一起,解开需要耐心和时间。鱼咬下钩的漂相与前述一样。

比较以上三种钓组,第一种调试简便、鱼讯单一,钓者容易掌握。缺点是诱鱼效果差。第二种钓组调试要求高,鱼讯判断困难。优点是边钓边诱,不用续窝,用于竞技作补充获鱼技术最合适。第三种调试也简单,水底动态诱鱼效果好,鱼讯多,但鱼讯判断稍困难,提竿时机难完美。

悬坠、传统结合的双坠钓组不仅适合休闲野钓,而且在竞技比赛特殊的鱼情下有时也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功能,现在钓鱼比赛正在向世界接轨,倡导用虫饵是大势所趋。所以悬坠、传统二者结合的钓法应是大有可为的。

冬钓鲫鱼的悬坠、传统结合钓组使用方法


钓鱼线组悬坠长脑线的悬坠钓法以其先进、高效、轻松的钓法风靡全国的竞技赛场。坠沉底的传统钓以简便、万能、低消耗深受广大休闲野钓爱好者的青睐。两种钓法如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冬天,在大面积、光水面水域钓鲫,难度进一步加大,水广鱼稀,诱鱼聚集困难。此季节鲫鱼喜欢吃蚯蚓等活饵,对传统钓是一个优势,但长竿长线的甩大鞭钓法做窝和垂钓要做到同一点,就不太容易。特别是采用多点轮钓时更是如此。遇到风浪,星漂容易漂移,钩饵移出窝点区,就很难再有鱼上钩。

用悬坠钓法,虽能很好解决诱钓合一和风吹漂移的问题,但天冷鱼游动不积极,并且此季节鱼大多数对腥香的商品饵不太感兴趣,无倒刺小钩又不适合穿虫饵,所以这个季节悬坠钓效果比传统钓效果差是肯定的。

因此,要结合二者的优势,改进悬坠钓组结构、用蚯蚓作饵就是一种自然而必要的选择。悬坠钓的无倒刺小钩不适合穿蚯蚓(容易滑脱)笔者推荐用有倒刺的长柄钩。钓组结构和观漂提竿时机的掌握则是这种新型钓组钓法的两大主要技术。

一、 单饵钩双坠式

利用悬坠钓组的主线、鱼漂等,改双钩子线为单钩单线。准备1根15厘米左右的单钩脑线,在距钩3~5厘米的地方系上一小坠(调试后再缚)。正式垂钓时,小坠和钩都卧底,与传统钓相同。主坠仍悬离水底,所以又保持了悬坠钓的基本特点。调试分几步走:

1、 在不系子线的情况下,悬坠半水调高目(比如10目或者漂尖全出水面),这个目数就是钓者预先设定的鱼吞饵上浮离底的距离即鱼漂能升起的最大值。(冬天鱼吞饵后抬升的距离不会太高,鲫鱼越大,抬升量越小,能超过预定调目的大抬升,绝大数是翘嘴和白条鱼)

2、 在主坠上添加一片细长的铅片,把鱼漂调至半水或1目。然后取下它,再系到子线上去。这个小坠的作用是鱼儿吞饵后能顺利带动其离底,使鱼漂能升起。

3、 在主坠下方的8字环上系上带钩的子线,把那片细长的铅皮,夹紧在子线上。位置按鱼情需要而定,鱼猾时,小坠与钩的距离大些;钓生口鱼,坠与钩的距离小些,一般3~5厘米左右。

4、 穿上蚯蚓,用不着找底,漂尖出水2~3目即可垂钓。此时的钓组是悬坠拉紧主线不沉底,小坠沉底,钩饵卧底,小坠以上一段子线略倾斜松弛。如遇风浪走漂,可上移鱼漂钓迟钝或者另加小铅片包入小坠上(重量越小越好,以能止住鱼漂不再带动饵钩移位为原则)。

观漂与提竿时机:

传统钓由于鱼吞饵后游走才能反映到鱼漂上,如鱼儿在坠附近吞食,移动幅度不太大(冬天经常有这种现象),星漂往往没有反映,有时无信号提竿却有鱼中钩。而上面介绍的单饵双坠钓组,漂与钓组的联动效果较好,鱼吃饵鱼漂滞后反应的时间短,所以要防止提竿过早,鱼漂还在上升,就不能提竿。

分析这个钓组结构,可以这样认为:鱼吃饵的第一阶段,由于小坠着底,鱼吃前伸3~5厘米的钩饵时存在着一个盲区,鱼漂不会有丝毫反映,当衔饵慢慢游动,突破这个半径3~5厘米的半球型盲区时,带动小坠离底,钓组配重减轻,鱼漂得以慢慢提升。如果鱼儿快速移动引起悬坠的移动,那鱼漂表现为持续下沉直至漂尖没入水下。从鱼漂升起的目数可以推测鱼儿离底的大致距离(应等于鱼漂上升距离+3~5厘米)。所以提竿时机可以这样把握:鱼漂上升,说明鱼已经带动小坠抬升、抬升结束,鱼已调整身体至水平,准备横向游动,此时即可提竿。为稳妥起见,也可以再略等几秒钟扬竿。凡是先抬漂后再横移或下者,钩入鱼口较深,中鱼后脱钩概率很小。

二、不同饵双坠式

把标准悬坠钓组的长子线钩换成虫饵钩,并在这根子线上系上一小坠,两钩相距5~7厘米,小坠距钩同样3~5厘米就成为一钩装粉饵、一钩装蚯蚓的新钓组。为保证鱼儿安心吃食,小坠离钩3~5厘米,所以双钩距离拉大了。

从理论上讲,两钩都有上鱼的可能,但实际垂钓时,鱼食两种不同性质的饵料所表现的鱼漂语言截然不同食蚯蚓:先缓慢抬升后下为主;食粉饵:快速短时下为主,使钓者很难快速准确判断并提竿。因此粉饵钩钓上鱼的机率并不高,钩上的粉饵只能起到不断续窝的作用。当短子线上的粉饵溶散之后,钩子悬离水底,成为多余之物,钓组变成第一种单饵双坠结构。

调试可以按照第一种单饵双坠结构的调法,垂钓时由于另一根短子线钩上有饵无饵的影响,鱼漂抬升的幅度将发生不确定的变化,饵未溶散,鱼抬升幅度变小些;无饵的空钩子对鱼送漂影响就不大。由于不再考虑鱼吃粉饵钩这一因素,所以调漂也简单,不必精确调漂。否则的话需要调至上钩有饵时触底,无饵时升起的状态对鱼饵的比重、坠的调整等要求较高,一般钓友难以把握。当然,如果你本来就是一名悬坠钓高手,在鱼讯较多,不想放弃鲫鱼吞粉饵的中鱼机会,也可以精确调漂。如果钓场鱼多、上钩率高,还是标准悬坠钓法来得轻松、简便又高效。

三、双虫饵双坠式

把第二种结构的粉饵钩也换成虫饵钩即成为二子线都挂蚯蚓的双虫饵双坠结构了。调试方法可以参考前二种。由于两条蚯蚓分别处于卧底和稍稍离底的状态,不断扭动的活饵对鱼的诱惑力增大,虽然上双鱼的机率不高,但可免去钓者不时提钩诱鱼的动作。采用这种结构,须注意短子线钩的蚯蚓不可太长,留在钩尖外的蚯蚓要短些,以免抛钩和下沉的过程中,上钩的蚯蚓缠绕住长子线、鱼吃上饵却进不了嘴。处于轻擦水底的短子线钩饵由于没有装小坠,即使小鱼咬此钩饵,鱼漂也能灵敏地反映出来,所以鱼讯增加,必须注意判断是鲫鱼还是小杂鱼咬钩。从钓起的鱼看,咬上钩的鱼多于咬下钩的鱼,这也说明动感饵更适合鱼的吃口。但双虫饵钩在鱼讯增加,上鱼率有所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一点麻烦,即钓上一尾鱼后,带蚯蚓的另一根子线极容易与上鱼的子线绞缠在一起,解开需要耐心和时间。鱼咬下钩的漂相与前述一样。

比较以上三种钓组,第一种调试简便、鱼讯单一,钓者容易掌握。缺点是诱鱼效果差。第二种钓组调试要求高,鱼讯判断困难。优点是边钓边诱,不用续窝,用于竞技作补充获鱼技术最合适。第三种调试也简单,水底动态诱鱼效果好,鱼讯多,但鱼讯判断稍困难,提竿时机难完美。

悬坠、传统结合的双坠钓组不仅适合休闲野钓,而且在竞技比赛特殊的鱼情下有时也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功能,现在钓鱼比赛正在向世界接轨,倡导用虫饵是大势所趋。所以悬坠、传统二者结合的钓法应是大有可为的。

悬坠结合包食,改沉底钓为沉底钓,大鱼小鱼都能钓


说起包食钓法,在野钓使用,和在黑坑使用的钓友,认知和感触是不同的;应用在野钓的钓友,大多数有这样一个认知,包食钓法不用打窝,但是外饵配不好,很容易招惹小鱼,而且体型小的鱼不好钓,比如板鲫和斤鲤,尤其是芯饵也要费工夫,一旦垂钓水域也就是钓点更换,芯饵、外饵都要重换,总之,是一种使用面比较窄的钓法。

而黑坑钓友则会认为,除了打滑鱼,就算是糗鱼,用包食钓法的效果,还不如蘸麻团,那要是打生口鱼,就更别提了,也是适用面比较窄,虽说芯饵和外饵几乎可以打所有黑坑,但是,除非是对糗鱼、打滑鱼特别有兴趣的钓友,还真不如好好琢磨蘸麻团;其实,同样都叫做包食钓法,因为铅坠沉底,亦或者铅坠悬底,因为铅坠离水底的位置不同,导致了包食钓法,在不同水情、不同鱼情下,诱钓效果都不一样;其实这就要从包食钓法的由来,做一个简单的认知了。

【一】起源

包食钓法的起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包食钓法源自中原地区,再精准一点就是河南地区,因为黄河路过河南,而河南境内的水域,多鲤鱼,大鲤鱼;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有钓友从饺子得到灵感,用龟形钩内挂蚯蚓,外裹面饵,这样有效解决钩饵不能快速沉底的问题,同时外裹蚯蚓的面饵,雾化的同时,会将蚯蚓的腥味散发出来,只用很少的面饵,配合万能饵蚯蚓,就能钓上大鲤鱼。

第二种说法,包食钓法是衍生于团子钓法,团子钓法在河南某些省份也叫包子钓法,也是起源自河南,具体的做法也是内饵挂蚯蚓、蛆虫,外饵裹粉饵,这种做法很像肉馅包子,因为最后的饵团是一个团状,所以也叫团子钓法,然后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八十年代,商品饵在国内开始销售,于是明细了内饵、外饵(也称为芯饵、包饵)包食钓法就被证实命名了;这两种说法的共同之处都是起源自河南,都是从面食得到了启发,具体哪种说法更真实,估计暂时没法考证,大家当个乐子了解一二就可以了。

【二】优势和劣势

包食钓法正式流行,说不清具体的时间,反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许更早一些,突然一下就流行了一阵子;要说优势,那还真不是一星半点;上个世纪末,虽说经济发展很一般,但是水情、鱼情并不像现在这么叫认捉急,各个水域,甭管是野水还是人工湖库,深水必有大鱼,别说二三十斤的鲢鳙,就算是二三十斤的鲤鱼也不少见;包食钓法因为外包面饵,内裹芯饵,一般芯饵多用蚯蚓、红虫、蛆虫,外饵多用玉米粉、豆粉,加一定比例的轻麸,入水之后,既有谷物的香甜,也有活饵的腥香,整体饵团比重又大,很容易沉底,小鱼也不怎么闹窝,只要给口,必是大鱼。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只有大鲤大草才会给口,像板鲫、鲢鳙之类的鱼,基本上不怎么给口,这是因为包食钓法的饵团,雾化时间是很慢的,对于板鲫来说,饵团太大,根本吞不进去,而鲢鳙是虑食鱼种,就更别提了;这种情况一直到商品饵比较流行后,才开始有所改善;但是随着台钓的流行,包食钓法到底铅坠沉底钓比较好,还是悬坠钓法比较好,在早期还有争议,但是随着台钓的普及和流行,几乎很少有钓友想起来,包食钓法,其实是基于传统钓法,也就是铅坠沉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钓法。

因为包食钓法在使用商品饵操作时,外饵会随着时间慢慢脱落、溶散、雾化,而浮漂就会有明显的变化,如果不是深谙这种钓法的老鸟,在观漂、识漂时,总是会有一定的误差,加上在野外使用,雾化太好易招小鱼,雾化太慢,不如打窝诱钓;而黑坑使用,除了打滑鱼、糗鱼时,配饵、制饵,都比主流的蘸麻团钓法,要略逊一筹;野钓不招喜,黑坑起鱼慢,两边都不落好所以慢慢的,这种钓法就不再成为主流了。

【三】优化后的应用

前文我们说了,包食钓法,起源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彼时在国内,并没有台钓这种钓法,而当时主要是基于铅坠沉底,同理,钩饵也是沉底的,这个细节其实很有意义,为什么呢?因为铅坠已经躺底,钩饵也落底了,所以给口也只能是大鱼,小体型鱼是拖不动钩饵和铅坠的;但是随着台钓的普及,台钓的一大特点是悬坠,所以基于台钓的包食钓法,虽说饵团变小了,饵重也小了,但是因为调钓思路上,并没有及时的做调整,虽说在黑坑至少能糗、能打滑鱼,但是在野钓不讨喜,其实主要就是调钓上出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双钩包食饵,到底是双钩沉底好,还是上钩触底好,别看区别不大,但是实际效果区别很大;如果是沉底,因为铅坠悬坠,子线是弯曲的,换句话说双钩带饵,都被水底托着,虽说铅坠时悬底的,但是有鱼给口,只有死口才会拖动铅坠,给出漂讯,这就能有效的解决包食钓法,因为外饵脱落、雾化,导致浮漂变化,不好识漂、判断的缺点;如果是悬坠,底钩触底,结果就不同了。

因为钩饵被浮漂拉拽,一旦外饵雾化、脱落,钩饵自然会被浮漂拉起来,浮漂自然会有动作,同时,因为至少有一钩是悬底,不管什么动静,都会导致浮漂有动作,那么结果就是,不是小鱼闹窝,漂讯也会乱七八糟,这就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实战体验了。

【四】总结及注意事项

任何钓法,都有着其劣势和优势,使用在正确的场合,那效果自不必多说,而包食钓法,因为在调钓、内外饵制作上,比主流的钓法更为繁琐,所以并不受新手喜欢,尤其是辛辛苦苦制作了芯饵、和外饵,但是在调钓上的疏忽,很容易影响实战效果;那么我们改善一下思路,仅是是在调钓上,处理一下钩饵落底的具体位置,就能有效的利用包食钓法的优势,在野外水域,可聚、可诱、可钓,又能避免传统包食钓法的劣势,只能钓大鱼,不能钓钓鱼,做到灵活、多变,实战的渔获,会有明显的不同。

关于悬坠钓与传统钓法的互补应用


传统钓法在我国有史以来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久传不衰。自从悬坠钓法传入之后,就被爱好悬坠钓法的钓友打入了冷宫。在经历了第五十、五十一届国际钓鱼比赛后,传统钓法又高高地昂起了头,让众多的悬坠钓法爱好者刮目相看。

传统钓法不是一种钓鱼方法,是民间钓法的总称,传统钓法可谓多种多样。传统钓法大多在野钓中使用,而野钓是有偶然性的,咬钩的是大鱼还是小鱼,是钓手不能左右的。野钓讲究的是技术、经验、时机、钓具等诸多因素,野钓在钓位、钓组、用饵上没有约束,可随时随地地变化,深得钓友们青睐和喜爱。

在经历了风靡一时的悬坠钓法和两届国际钓鱼比赛后,我们的脑子冷静下来,经过分析与比较,传统钓法和悬坠钓法各有各的长处,应取长补短才能切合实际。以往不管在哪个季节钓鲫鱼,多是铅坠沉底钓法,因灵敏度不高,大大影响了钓获量。而现在,喜欢传统钓法的钓友也放开了头脑,拓宽了思路,用星漂配小坠,把坠子提离水底,这一稍稍的改变,获鱼量就大大的提高了。尤其在复杂多变的水域,更是悬坠钓法所不能比拟的。

原来喜欢使用大钩粗线搏大鱼的钓友,都是长子线拴死坠,现在改变成短子线,把悬坠钓法的跑铅钓运用进去,使死坠变成活坠的底钓法。这一小小的改变,就改粗线的劣势为优势,只要鱼吸饵,信息就必然通过活坠的小孔清晰地传递到浮标上,灵敏度大大提高,深得传统钓爱好者的喜爱。因坠子卧底,粗子线必然也就贴底,这就大大降低了粗线能引起大鱼的警惕之心。鱼索饵时,只要吸入饵团,不用带动坠子,就有清晰的漂讯,此时提竿,大鱼中钩是必然的。这一改变,比悬坠钓法最大的优势就是钓获大鱼的数量遥遥领先。再就是在小杂鱼多的深水水域,因下沉速度快,能有效地避开中上层水域的小杂鱼,为大鱼咬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悬坠钓法就没有这一优势。

单钩上下坠钓法,只要改变下坠的重量,就可改变成不同的钓法,钓底、钓半水、钓浮,可任意选择。在水底复杂,多乱石枯枝、挂钩严重的水域就显出应有的威力。

淤泥底腐草坠上钩钓法,在淤泥底水域钓鱼,是很难钓到鱼,原因就是饵料沉入泥中,鱼找不到饵料所至。聪明的钓人就在坠子上方主线上拴钩。这一小小的改变,获鱼量却大大增加。

多星漂钓法,在主线上穿上十余粒星漂,长达一米左右,配好铅坠,只要改变浮在水面浮子的数量,就可以很方便地选择钓底、钓离底半水或钓浮,还不失灵敏度。此种钓法还很适合钓点深浅不一的地方或走钓,更是悬坠钓法所没有的特别功能。

长竿短线钓法,在水草茂盛的水域,是传统钓手使用的重要钓法,是其它钓法所不能代替的。

深水域铅坠沉底钓法与悬坠钓法相结合也是其它钓法所不能代替的,把悬坠钓法和传统钓法相结合,就可在深水域里大显身手,这是任何一种钓法所不可比拟的,也是传统钓鱼者的精明之处。

铅坠沉底钓法吸取悬坠钓法的经验,悬坠钓法与铅坠沉底钓法相结合,用粗线大钩轻坠在水深域钓大鱼取得了成效。这是两种钓法都不能拥有的一种创新钓法,取传统钓法的钝与悬坠钓法的灵于一体,灵钝相结合,充分体现了钓友们灵活智慧的头脑。

传统钓法和矶竿相结合,在深远水域垂钓,就显示出了巨大威力。

而悬坠钓法和矶竿相结合,只能在近岸浅水里施展,在深水域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悬坠调钓的干扰因素:浮标与钓线


有钓友主张在家里调标筒中提前调好标,到现场后可以节省时间,不无道理。有钓友介绍用废旧日光灯管或手竿塑料包装盒等很细的管材自制调标筒,俺有点不同看法说说。

调标筒我也早用过:传统钓时用调标筒的目的--基本是在家里调好配铅(甚至精心修饰铅坠及钓组调至平水),到现场后不再校对就马上用了。接触悬坠钓后,这种提前准备工作不能再做了!原因是悬坠钓的浮标自身特性,钓组调钓灵敏度及实战灵敏度基本都是个变数,提前准备意义不大!现在我用的调标筒是直径25CM*1M高的钓具产品,主要用途是:观察新浮标吃水性、观察调钓钩饵状态、试验饵料性状、秤量钩重等;而不是在家里提前调标。因为:现场的水密度(比重)、水温、水深等都是影响精确调标的重要因素。

1.浮标吃水性干扰预防

任何浮标都有程度不同的吃水性,为避免遗憾,我习惯头天晚上提前把要带的几支浮标倒装进自制的25MM直径有机玻璃标筒内加水密封,以保证浮标提前吃饱,这样就不至于在钓鱼过程中有过多的调目改变而影响实钓。

2.水温变化引起浮标上浮力变化

到钓点后,随水温不同,应该在现场水中粗调后多泡一会再仔细校标!比如:早春冷水,到现场水域时初调3目,十分种后再看,由于水温很低,调目一般会降1目左右!然后才会稳定(原因是标筒与现场水温的变化影响)。我说的是一般巴尔杉木浮标,如果是孔雀羽等动物材质浮标,其自身密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更加明显!早晨调好的浮标,中午温度上来以后,调目一般会增加!细心的钓友不妨注意一下。

有很多钓友不惜金钱主张用好浮标,其目的之一就是:质量好的浮标吃水性很小而且结实耐用灵敏度高(但其自身密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是一样的),在鱼情不好、思考变化时起码可以排除这个因浮标不断吃水而晕钓的顾虑,把精力完全集中在鱼情调钓和饵料状态等变化中。

杂牌或国内分装的钓线,有两点提请大家注意:

1.普遍涨号

即实际线径比标称线径粗12个号别,比如:0.6号线标准线径应该是0.128MM,但某些杂牌线的实际线径可能是0.165MM(1号线)!商家有意增大线径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线的拉力值(大材小用)!建议大家用外径千分尺量一下您的线,实径应用,心里有底!悬坠钓法---线径粗细对实钓灵敏度的影响非常之大!夏季大口鱼情用粗线还问题不大,但冬春冷水季节线径粗细对微弱信号传递的重要性就非常明显了!

2.线的延展性

尤其是作为主线(道系)的钓线,会大大影响调钓准确!举例:前几年我用一种线在开竿塘钓鲤鱼,新装的3.6米齐竿大线,刚钓了两条3斤来重的鲤鱼后,忽然感觉竿子短了!疑惑半天还站起身来与临位钓友比竿长,结果当然是一样的。后来终于明白是主线拉长了!大约长了30CM!可想而知:主线拉长,一是容易导致无故长钓目的无端迷惑(水深基本一致的塘);二是造成窝位前移等小失误!

悬坠钓:不在乎钓很多鱼;而在乎比别人多钓两条鱼!引申出:对待浮标与钓线,精则坦然,粗则迷惑的感觉,但也不一而论!点滴心得,奉献钓友!

悬坠钓调漂的方法


目前,悬坠钓法已被广大钓友在垂钓中普遍运用。悬坠钓法也在垂钓实践中显现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悬坠钓法的关键在于漂的调整,漂调整得当能准确反应水的深浅,能反应鱼的就饵情况,对于准确把握提竿机会,提高命中率具有重要意义。许多钓友一般都采用 调4钓2法,即钓组在未上饵时,漂尾露出4目,上饵时漂尾露出2目。因此,在组装钓组时,都是以空钩露四目的标准来增减坠子的重量。在此,且叫之为正向调漂。

本人在垂钓实践中感到此种调漂有一定的缺陷。一是每根鱼漂的漂尾的粗细不同,浮力也不同;二是每根鱼漂漂尾的格的长度不同,浮力也不同;三是每人搓饵的大小不同,重量不同,不能保证两颗饵正好能拉下2目。按照调4钓2的办法虽然比较简单明了,易于掌握,但较为机械,且上下只有两目的距离,也不能适应深浅变化较大的水底。在很多情况下,一颗饵料就能拉下1目半至2目的漂尾。

为了改变这种调漂的缺陷,本人采用了反向调标(称之为反向调漂)。即在组合钓组时,按本人搓饵习惯搓两颗饵上钩,增减坠子的重量,反复几次,至之上饵时,漂尾(尾尖)与水面平,再记住空钩时水平面在漂尾所处的位置。这样只要上饵时,水平面的位置在空钩时的位置以上,直至漂尖的范围内,都是饵料正好触底,坠子悬空的最佳状态。一般情况下,空钩时,漂尾可露出水面5至6目甚至7目(指实心漂尾)。如果漂尾细长的话,可露出水面更多。

这样不论漂尾的粗细、长短,皆可根据自己的搓饵习惯调漂,根据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垂钓,从而增加漂的垂钓区间。假设空钩时漂尾露6目,则可钓5目、4目、3目、2目、1目,如果露7 目,则可钓6目、5目、4目、3目、2目、1目,依次类推,扩大了适用范围,更能适应水底凹凸不平的情况。又由于空钩时漂尾露出水面多,漂的反应更加灵敏。在钓饵溶化后,漂尾可迅速上升至6、7目。此法对于又细又长的漂尾更为有效。

此乃一家之言,谨作交流,供钓友们参考。

浅谈悬坠钓法调漂的灵与顿


悬坠钓颠覆钓鱼一文中说到悬坠钓推倒了调灵钓灵、调灵钓钝、调钝钓灵、调钝钓钝的围城,十分中肯。经过长期的实践,钓手们摆脱了台钓的理论框框的束缚,推倒围城,轻装前进。但是,至今仍有人对调灵调钝之说坚持已见,大多数人虽说在实际的操作中抛弃了调灵调钝之类的程式但认识上未必很清醒。这里我扼要地谈谈个人浅见,愿和大家取得共识。

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都有错误的一面

关于鱼漂的调灵调钝,至今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往下调越调越灵敏,另一种是往上调越调越灵敏。他们所说的调灵钓钝等的含意当然也就各是一套了。两种观点水火不容,相互批判,各执一端,令人困惑,无所适从。

籍英先生曾提出线组灵敏度有两种,我认为很有道理。一是称重性灵敏度,一种是下扌屯灵敏度。在一个微小的、一定的力持续作用下,漂尾下沉的位移叫做线组的称重灵敏度。在一定短的时间内,线组在一定的向下的力作用下得到的最大速度叫做下扌屯灵敏度。决定两种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籍先生提出在一定的力作用下,当水的密度不变时,下沉位移只与漂尾的直径有关(漂尾越细越灵敏);鱼漂的体积是影响下扌屯灵敏度的主要因素(鱼漂体积越小越灵敏,相应的,坠越轻越灵敏)。

说往下调越调越灵敏,越下调,鱼漂的调目越高,相应配重的坠就减轻,从下扌屯的灵敏度来看,有道理:但从称重性灵敏度来看是错误的。因为当漂尾粗细均匀时,在相同力的作用下漂尾各点的位移是相同的,与调目多少无关。

根据漂尾直径不均匀、上细下粗而说往上调越调越灵敏,从称重性灵敏度来看有道理;但从下扌屯灵敏度来看又是错误的。因为往上调坠加重,下扌屯灵敏是减小的。

对于灵敏度,既要注意到漂尾位移量的大小,又要注意到位移速度的大小。而前述两种观点,都是顾此失彼,都具有片面性和错误性。

二、调灵调钝没有必要

1.调灵调钝作用微乎其微,没有实际意义。对于两种调灵调钝观点,即使撇开错误的一面,只看他们正确的一面,他们调灵调钝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微不足道。只举一个例子来况明。某支指定的鱼漂,调到8目时铅坠重1.4克,加铅把鱼漂调至0.1/1.4,即增加7%,则下扌屯灵敏度降低7%。在看漂时,谁能判断出瞬间速度增减了百分之几?从这个例子看,调灵调钝的微小变化,对钓鱼人没有实际意义。

2、选择钓组灵钝状态有的是好办法,钓鱼需要根据鱼情选择最佳的灵钝状态。从钓组的重要元件鱼漂来考虑,可以选择各式各样的鱼漂,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鱼漂已经能够满足人们对鱼漂灵钝的各种要求。不去从大处着眼而在一支鱼漂上进行微调,调来调去也调不出明显的效果来,岂不是白费力气。另外,钓组的灵钝也不是仅仅由鱼漂这单个元件决定的,而是由漂、坠、子线、钓饵等的结构和状态综合决定的。改变鱼漂在水线上的位置就能改变钓目改变子线和钓饵的状态,也就改变了钓组整体的灵钝状态。我们钓鱼,是要最终调的整个钓组的灵钝状态呢?还是起初在漂上微调出的灵钝状态呢?起决定作用的一定是钓组最终的灵钝状态。起初在鱼漂上微调的灵钝状态在施钓时已失去意义。

三、调灵调钝无益有害

调灵调钝(无论往上调越调越灵敏还是往下调越调越灵敏)不仅有错误没必要,而且还给钓鱼人带来害处。其是,调灵调钝与钓灵钓钝所产生的四种调钓法,如同绕口令、做游戏、迷魂阵,也如同枷锁,把一些钓鱼人搞得晕头转向。不少人调来调去,学来学去,就是学不到手,还可能自认为悟性不高,体会不到其中的奥妙。没有恒心者半途而废,一片茫然:有恒心者陷进去拔不出来,一辈子也理不清搞不懂。幸好有识之士:把围城推倒了,思想得解放,钓技也提高。其二是,调灵调钝的争论助长了一种不良风气,那就是表面上细致入微,实际上夸夸其谈的研究作风。例如说调四目的那支鱼漂铅坠增加了铅皮,与调6目的那支鱼漂相比,铅坠又重又粗。重多少?只不过0.02克而已。又如说示标与水面接触的面积越大,受水表张力影响就大,而6目比2目粗,所以受水表张力的影响就更大。所指鱼漂为漂尾下粗上细的细尾鱼漂,6目与2目的直径相差约0.1毫米。水的表面张力对鱼漂本来就没有影响或影响极微,而对直径差为0.1毫米的影响差别究竟有多大?谁能测量出或估计出来?只能凭猜想认为有那么一点点影响。上面所举两例已经不是斤斤计较了,而是毫毫计较。夸大了毫毫计较的结果导致夸大了调灵调钝的作用。

四、调目仍需要,但不具调灵调钝的意义

在施钓前,仍需调漂定调目。根据钓者的习惯和钓灵钓钝的需要,一般可将调目定在漂尾中部附近。若要钓灵,调目可定在中下部,反之在中上部。调目的作用是作为钓灵钓钝的基础或说参照点。钓目小于调目,相对地谓之钓灵,而且钓目越小越灵敏。反之钓目大于调目,相对地谓之钓钝,而且钓目越大越迟钝。

破除对鱼漂调灵调钝的迷信,推倒调灵钓灵、调灵钓钝、调钝钓灵、调钝钓钝的围城,让我们从莫名其妙、无实际效果的繁杂怪圈中走了出来,头脑会更清醒,感觉更清爽。

传统悬坠钓法的冬钓鲫鱼技巧


入冬之后,鱼儿的活动能力就会逐渐减弱,用台钓饵料诱鱼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过冬季鲫鱼喜好荤腥,用红虫蚯蚓做钓饵对传统钓来说是不错的优势,只是在使用长竿长线做窝和垂钓要做到相互协调就有些困难,尤其是冬季需要多做窝,各个窝点轮番施钓再加上有风浪的天气,浮漂受到影响会把钩饵带出窝点,会为垂钓进一步的增加困难。

虽然使用悬坠钓法能让诱鱼和钓鱼很好的结合并且解决浮漂钓组受风浪的影像,但是冬季鱼儿活动范围小,普通商品饵对鱼儿诱惑不大,而穿虫饵需要用倒刺钩来增加效果,所以冬季垂钓悬坠钓法会差了一些。如果可以把两种钓法结合,可以改变悬坠钓组的结构,使用有倒刺的长柄钓钩穿上蚯蚓或者红虫,只是钓组的结构以及漂相的掌握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一、单钩双坠

采用悬坠钓组的组线和浮漂,使用单钩单线,调试过后在离钩3-5厘米的位置系上一根15厘米左右的脑线另一端系上铅坠即可,在垂钓的时候与传统钓相同,小坠和钓钩都处于卧底状态,而主坠处于悬离状态,就保持了悬坠钓的特点,具体的调试如下。

1、在没有系上子线的时候,悬坠半水调到鱼儿吞饵后浮漂上浮的最高目。

2、然后在主坠上增加铅皮浮漂调至半水或一目,取下铅皮系到子线上,这个铅皮的作用就是在鱼儿吞钩后将之带动,让浮漂及时做出反应。

3、子线带钩系在主坠下方的八字环上,并把铅皮在子线上夹紧,具体的位置根据鱼情来调节,猾口鱼小坠和钩距离大一些,生口鱼则小一些,调到3-5厘米之间。

4、挂上蚯蚓之后即可垂钓,一般无需找底,浮漂露出2目左右就行,因为此时的悬坠拉动主线,钓组在悬浮的状态,小坠和钩饵卧底,小坠上方的子线比较松弛,如果有风浪时可以钓的再钝一些。需要注意的是风浪天气抛投的时候会影响到钓组入水的准确度,尽量使用趁手调性合适的钓竿,来保证钓组能够准确入钓点。

观漂与提竿时机:

1、冬季使用传统钓一般是鱼儿吞钩游走之后才有漂相产生,鱼儿就近觅食的话很少有反应,而这种改进过的钓法浮漂和钓组比较的灵敏,浮漂上升的过程中不要提杆。

2、具体漂相,小坠和钓钩的距离在3-5厘米之间,鱼儿觅食带动铅坠超过这个距离,浮漂就会上升,若是鱼儿快速摄食导致悬坠移动的话,浮漂会持续的下沉直到黑漂,具体漂相是,鱼儿带动小坠上升的时候,浮漂会上升,若是浮漂停止即可提杆,也可以稍等几秒提杆,如果是先顶漂然后横移或者下沉,此时一般是鱼儿吞入钩饵过深导致的。

二、不同饵双坠

可以在标准悬坠钓的基础上,把长子线钩换成虫饵钩,在子先上系上小坠,这样两钩钩距为5-7厘米,小坠与钩距离为3-5厘米,一钩挂粉饵一钩挂虫饵,这种方式垂钓如果想两者兼得读漂方面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很难准确把握第一时间提杆的机会,导致粉饵只能起到诱鱼补窝的效果,如果不考虑鱼儿吃粉饵的话,调漂就会方便很多,在钓场鱼儿较多时,这种钓法调钓会轻松很多,并且简单效率又高。

三、双重饵双坠

根据上述的钩组方法,把粉饵换成蚯蚓饵,这样双钩双虫饵在水底中都处于蠕动状态,诱鱼效果非常好,虽然双鱼几率不很高,但是单鱼上钩效果会相当不错,需要注意的是短子线钩上的蚯蚓要短一些,这样钩尖之外的蚯蚓会减短,在抛钩和下沉时,能够一定程度减免缠线的情况。一般这种双虫饵垂钓,上钩中鱼几率很高,说明动态饵的诱鱼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不过有一点不足是上鱼的子线很容易和另一个带饵的子线缠绕,解开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耐心。尽量使用优质的钓线,提杆中鱼时力道要把握合适,尽量减少缠线的几率。

台湾悬坠钓法和传统钓法的优缺点以及调漂


我们现在钓鱼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还有就是现在钓鱼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了。但是最开始的钓法还是没有变,下面我就来和大家粉分享一台钓和传统钓的不同。

台湾悬坠钓法:

这是在1992年左右引进大陆的一种钓法,是指在水中钓组的坠子不触底,处于悬浮状态。这种状态下,钩、坠、连接环等的重力与漂等的浮力处于平衡状态,因而整个钓组的状态,是比较灵敏的;同时对鱼饵的物理状态有较高的要求。

缺点:对场地有较高的要求

1、 不适合在水底不平的水域使用。

2 、不适合在流水里垂钓,水流会把钓组冲出钓点。

3 、钓底时不适合使用有浮力的鱼饵,比如草捆,芦苇等。

台湾悬坠钓的钓鱼技巧:是在调好鱼漂的基础上,利用鱼饵的重量,把鱼钩送到预定深度,只要鱼钩稍有动静,鱼漂就有反映。使用时铅坠不到水底,悬在水中,当鱼饵逐步脱离鱼钩时,鱼漂就会升起。

台湾悬坠钓法调漂方法:根据鱼漂的浮力,在铅皮座上卷上适量铅皮,使鱼漂下沉,然后剪去一些铅皮,(使鱼漂露出自 己需要的目数。使用大比重搓饵,拉饵时一般多调在四目左右,使用蚯蚓红虫垂钓时,或用小比重鱼饵时,可调到一到二目。如果嫌露出的目数太多,可打开铅皮 卷,在里面加入适量铅皮,然后卷好。由于水的比重和浮力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就是已经调好的钓组,再下一次使用时也要先对一下漂,观看浮力是否有变化。

传统钓法:

这是古代先人留下来的方法,可适用于一切水域。使用时铅坠挨着水底,鱼类吃鱼食把鱼漂拉动以后,鱼漂才有反映。所以这种钓法灵敏度较低,上鱼速度远远不如台湾悬坠钓法。

传统钓的优缺点:

1 、适合在水底不平的水域使用。

2 、适合在流水里垂钓,水流不会把钓组冲出钓点。但要加重铅坠。

3 、钓底时适合使用有浮力的鱼饵,比如草捆,芦苇等。但要加重铅坠。

4 、不能使用搓饵,拉饵垂钓,因为你永远也看不到鱼饵变化后,对于鱼漂的反映。

传统钓法调漂方法:根据鱼漂的浮力,在鱼线上卷适量铅皮,使鱼漂下沉,然后剪去一些铅皮使鱼漂在水面慢慢下沉或在水面只露出一丁点,使用时,在铅坠挨地的情况下,使鱼漂露出一目。在流水或用浮力大的鱼饵时,要加重铅坠的重量。

台钓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的基本区别详解


台湾钓法又称悬坠钓法,主要是以铅坠悬空饵代坠的组配的钓鱼方式,它由悬坠钓浮、悬坠底钓、跑铅钓和一标深等多种钓法构成。台湾钓法除诱钓合一的 特点外,还有竿梢入水,风线埋入水中的特别之处,它是我国台湾地区的钓鱼高手们总结出来的一种操作规范、反应灵敏、上鱼率高的钓鱼方法。20世纪80年代 后期,由我国著名的钓鱼大师廖心阳先生将台湾钓法传入内地,并很快在全国掀起了台湾钓法热。

台湾钓法高效快捷、灵活快捷、操作轻松、规范,上钩率和中鱼率高,这些优势使钓鱼活动升华到体育竞技的领域,把钓鱼引入了较为规范的竞争机制,成为健身、娱乐休闲的一项重要活动。台湾钓法独特之处表现在:装备齐全、动作规范、反应灵敏。

台湾钓法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细线小钩、立标双钩、边钓边诱、诱钓合一。

台湾钓法的四大特点

一是装备齐全、可操作性强。如轻、细、弹性好、高质量的钓竿;粗细不一、切水性能好、拉力强的鱼线;无倒刺的鱼钩;多支设计特殊、灵敏度高的超长立标;可伸缩、调节的支竿架;能伸缩、轻巧的尼龙抄网;超长敞口鱼护。

二是动作规范,便与普及。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比赛,台湾钓法动作规范化、标准化。

三是灵钝两便,上鱼率高。鱼饵投鱼所好,诱、钓结合。

四是上鱼快,竞技性强。上鱼快,其娱乐性、竞技性强。

一、台湾钓法与传统钓法的主要区别

(一)浮标和铅坠配比恰当

台 湾钓法的浮标和铅坠重力加浮力等于零,在二力平衡的条件下灵敏度高,任何微小的变化都能及时迅速地反应在浮标上。这与传统底钩钓钝有着明显的不同;底钩钓 钝则要在鱼咬钩后,拖动钩坠、浮标上浮时,才可看见动作。由此可见,台湾钓法与传统钓法有着明显的灵、钝区别。前者以钓灵为主,后者以钓钝为主。

(二)抛竿动作规范严谨

台 湾钓法抛竿动作规范、严谨、利用竿的弹性,使钓点、鱼线、鱼竿形成一条直线,并在轻松自如中完成抛竿的系列动作,将钓饵的落点准确地控制在拟定的范围内。 而传统钓法中的抛竿就没有那么规范,根据竿长短,所钓鱼种的不同,分别采用甩大鞭、侧甩、前抛等抛投技法,与台湾钓法相比钓具没有同意规范,更多了一些随 意性和休闲性的成分。

(三)用饵为粉状商品饵

台湾钓法使用粉状商品饵,并以甜香味或腥香味合一型饵为主,兼用动物腥味型饵。 传统钓法所钓的鱼种多,所用饵五花八门,难以计数,在用饵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多为植物类固态饵和动物类虫饵。传统钓法先抛诱饵后下钩,而台湾钓法则是诱 饵、钓饵合二为一,仅从省饵、省时、高效的角度讲,台湾钓法优于传统钓法。

悬坠钓法钓大鱼怎样搭配钓组与选择钓点


台钓主要就是灵敏迅速,所以垂钓的时候很少会有人以五斤以上的大鱼作为主钓目标,但是偏偏无心插柳柳成荫,主钓小鱼的时候会钓着钓着发现本身很好的鱼口却突然停了,仔细一看窝点边缘处冒出一个个的大鱼泡,才知道是大鱼被窝料引诱过来了,但是大鱼觅食的时候非常的谨慎,不是很确定周围安全轻易不会吞钩,所以钓大鱼非常困难,留大鱼也困难,这里就说下获得大鱼的技巧。

一、分析大鱼入窝的情形

1、大鱼入窝后不仅吃钩很谨慎,就算吃了钩饵也很难保证钓获的成功率,因为我们使用的是钓小鱼用的钓组,很容易出现断线脱钩跑鱼的情况发生,所以选用的钓线和钓钩质量要好一点。

2、以前主钓五斤左右的大鱼时,通常是采用海竿炸弹钩或者是手竿包食钓进行守钓,那时候鱼情比较好一天守钓几十斤是很平常的事,只是随着对自然水域的保护以及垂钓环境越来越不好,这种钓法效果就受到了影响。

3、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到水库中垂钓小鱼,一天钓上十来斤也是非常爽快的事,只是经常会引诱到大鱼过来,当发现大鱼沉稳的吃钩动作和感受到中钩后的强劲力道时心里是非常的激动的,但是细线小钩很难保证获鱼成功率,很容易出现切线跑鱼的现象。

4、了解上述分析的这些情况,就能够对钓获大鱼有一定的认识,也能够进行适当的调整来提高中大鱼的成功率,接下来就说下具体的调整和做法。

二、钓竿方面

如果台钓小鱼的时候使用4.5的钓竿,那么大鱼出现的话就可以使用5.4的钓竿,如果台钓使用3.6那么相应的钓大鱼用4.5,这样的好处就是利用长杆把饵料投放到台钓窝点前方一米的范围内,让徘徊在附近的大鱼看到食物。

三、钓组搭配

钓组方面是根据钓竿搭配的,钓竿是根据钓者的习惯来搭配的,使用矶钓杆投放的会更准一些

1、若是使用手竿的话就要搭配强力的钓组,保证鱼儿中钩后在强力的挣扎下巍然不动,那么最好使用4号以上的主线,子线可用大力马线,宜于大鱼吸食。

2、钓钩,可搭配7-9号的伊势尼钩,而浮漂方面则不需要太过注重,因为使用的是跑铅钓法,调钓方面可根据自己的习惯来调整,一般调高目能够更容易观漂,因为钓大鱼跟运气有很大关系,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钓小鱼的浮漂上,大鱼的浮漂则用余光来观察,一般大鲤鱼和草鱼吃钩漂相是缓慢下沉,而鳊鱼和大鲫鱼则是大送漂。

四、钩饵方面

在水库垂钓大鱼使用的钓饵最好是玉米粒,小杂鱼对玉米粒没什么兴趣,但是对大鱼诱惑力却一点都不小,挂玉米粒的时候把玉米粒推到钩弯处放在钩柄的子线上,然后用一颗太空豆把固定好,让整个钓钩外露,挂上两颗即可,刺鱼的时候非常稳,不要担心大鱼发现钩尖不会吞食,大鱼虽然谨慎但是并不具备太高的智商,不然的话垂钓还能有什么收获。

五、钓点选择

1、选择钓大鱼的钓点要和钓小鱼的窝点有一定的距离,不管是在前方或者是左右方都可以,一般设定在前方效果会更好,如果附近五米内有其它钓友垂钓的话,可以把钓竿放在和钓友中间的位置,效果超棒哦。

2、俗话说得好,小鱼靠逗,大鱼靠守,大鱼觅食非常的稳重,在钓小鱼的时候很少有大鱼上钩就是因为频繁打杆引起了大鱼的警觉,偏偏能够把大鱼引到窝点的却是台钓的频繁打杆,而吓走大鱼的也是频繁的打杆,这个关键点一定要把握好,上大鱼的大部分情况就是守钓中出现的。

3、这些办法就是在钓小鱼时钓大鱼的方法,钓小鱼不耽误钓大鱼,一般一天内出现一次钓大鱼的机会,已经是意外的惊喜了,如果一天能出现五次钓大鱼的机会,那么真的是不虚此行了,本人曾用这种办法在不影响钓小鱼的情况下,钓了五次大鱼,其中有一条接近二十四斤的大鱼,可谓是喜获连连,心动的话就来试一试吧。

悬坠钓


悬坠钓从狭义上的理解是相对于沉底坠钓法而言的。核心是指在水中钓组的坠子不触底,处于悬浮状态。这种状态下,钩、坠、连接环等的重力与漂等的浮力处于平衡状态,因而整个钓组的状态,是比较灵敏的。广义上的理解是指以悬坠为核心附加一些相关的元件和技术,诸如细线小钩、短竿细尾立漂、溶散性饵料等等。因为悬坠本身不是孤立的,必然与相关的元件或技术联系在一起。

悬坠钓简介

悬坠钓,完整的手竿钓组是由浮标、主线、子线、铅坠、钩等组成,形成了浮标、线组、配重的三系统。其中浮标与线组、配重所排开水的重量而产生的浮力是方向向上的力。而线组自重(包括水线、子线、太空豆、连接环)和配重(包括铅皮座、铅皮、钓钩、钩饵)受地球引力所产生的重力是向下的力。两种方向相反的力将主线拉紧并直立于水中,三系统配置的不同,构成了不同钓技钓法。

使用相同长度的钓竿,采用相同的抛投钓法,台钓钓法与传统钓法在三系统配置上的最大不同点是:悬坠钓以悬坠为特征,传统钓法钓卧底坠为特征。传统钓法的钓组配置较为简单,铅坠重力略大于浮标的浮力,铅坠落入水的底部。台钓钓组的配置颇为讲究,要求主线中铅皮座、铅皮、连接环、钓钩和子线等物件的重量之和。与调好后的浮标能直立于水中且标尾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数而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钩饵的重量成为坠重的一部分,坠则悬浮于水中称之为悬坠。用此种方法钓鱼,称之为悬坠钓。

悬坠钓和传统钓的区别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铅坠在水底的位置,而与用竿的长短、线的粗细、钩的大小无关,也与提竿的频率、垂钓的鱼种无关。

把悬坠钓法理解为短竿、小钩、细线钓小鱼,是前几年钓鱼比赛剑走偏锋的结果。由于前几年钓鱼比赛中的对象鱼、标准池多了些,这些比赛中又是悬坠钓法的一统天下,这才让人把悬坠钓法误解为短竿、小钩、细线钓小鱼。

悬坠钓鲤鱼的调漂方法

首先,不可否认,短竿、细线、小钩、小饵能钓到大鱼,也能钓到大鲤鱼。尤其在水面较小、鲤鱼密度较大的水域里,短竿细线因为利于操作,也能获得丰收。

对于相当多的一部分钓友而言,钓鲤鱼的去处往往是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在这些水域里,如果再用短竿、细线、小钩、小饵,钓获大鲤鱼的机会相对要小些。一些用传统钓法的钓友用长竿、长线、重窝、大饵,无疑是多年来在这些水域里钓鲤鱼的行之有效的经验结晶。在一些钓友多年的钓鲤实践中,竿最长用到7.2米,线最粗用到0.4毫米,饵最大用到核桃大,水深最多钓过十米多,调的钓组却一直是悬坠钓组。

用悬坠钓组钓鲤鱼首先要选择适用的浮漂:这种浮漂的漂体浮力(实际上是承载力)要够,漂尖要细、要长。

悬坠钓鲤的钓组调整一般是调一拖一触,意思是说上饵触底,下饵拖底,也有人称调单立,意思是说短脑线直立,长脑线弯曲。

钓组的调整方法是先在底钩上挂铅皮测水深,让漂尖露出水面一半,后将水线挽起,在双钩不触底的状态下调整铅坠让漂尖全部露出水面。

悬坠钓的主要优点

隐蔽性好

因为悬坠钓法的铅坠在上,尤其在脑线较长时,提竿时铅坠的活动不容易惊动水底正在觅饵的鱼。而底坠钓组提竿时,铅坠多经过水底鱼的眼前,体积较大(相对脑线、水线而而言)的铅坠就容易引起鱼的惊觉。

灵敏度高

因为钓组反应灵敏,水底的鱼接近饵钩时,浮漂就可能轻轻晃动,鱼吸饵的瞬间,浮漂就可能出现有力的一顿,饵钩再有其他位移,浮漂也会有较明显的反应。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当传统钓与悬坠钓有机结合,这样调钓专攻底层大鱼》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