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翁声望三个水域。
用蚯蚓钓鱼这个大家都不陌生,甚至老一辈钓鱼人都是从蚯蚓开始学钓鱼的。而且蚯蚓也无愧于万能神饵的称号,什么鱼都能钓,什么环境都能钓,有时候商品饵不开口的时候,换上蚯蚓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在鱼口比较弱的时候,蚯蚓自身的蠕动和身体散发出来的味道,对鱼儿有特殊的诱惑力。更重要的是,蚯蚓随处可见,甚至不需要花钱去买。
以上总总都是描述用蚯蚓钓鱼的便利,但蚯蚓钓鱼也是有有技巧的,如果在这些细节上犯错,渔获可能会大打折扣,至少会让中鱼率大大降低。
一、不管鱼情如何都喜欢整条挂钩
在用蚯蚓钓鱼的时候,很多钓友都喜欢整条挂钩,如果目标鱼的个体比较大,那就问题不大。而且还因为外露的蚯蚓在不停的蠕动,能够更好的刺激鱼儿开口,也能降低鱼儿的警惕性。但是如果目标鱼比较小或者杂鱼闹窝的时候,那就不好玩了,浮漂总是像跳舞一样,但提竿总是空。因为小鱼根本没办法将整条蚯蚓吸入嘴里,只会拖着外露的蚯蚓到处跑,提竿当然很难中鱼了。
在小鱼闹窝比较严重的时候应该换小鱼钩,然后减少外露的蚯蚓,只需要留出一小段距离,让蚯蚓能够蠕动诱鱼即可。这样中鱼率就会高很多。
二、喜欢把蚯蚓拍死了再用
我们用蚯蚓钓鱼,除了蚯蚓本身散发出来的味道以外,更多的是利用蚯蚓的活性诱鱼。可是有的钓友在挂钩的时候因为蚯蚓在不停的蠕动不好挂钩,所以习惯性的把蚯蚓拍死,这样方便挂钩。其实这样做除了方便你挂钩以外,一点好处都没有,只会让蚯蚓失去诱鱼的能力。www.diaOyu007.com
另外,我们去买蚯蚓的时候也要注意蚯蚓的活力,如果活性不足,诱鱼能力也是非常低的。在挑选的时候最好翻动一下,观察蚯蚓的活性。在作钓的时候也要注意保存,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经不住阳光的暴晒,一旦失去活力,诱鱼能力会大打折扣。这点也是很多钓友忽视的。
三、用蚯蚓钓鱼喜欢死等
蚯蚓和商品饵比起来是互有优势,但蚯蚓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雾化能力,所以诱鱼的速度比商品饵要慢。尤其是在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在用蚯蚓钓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逗鱼,因为我们本是就是利用蚯蚓的活性来钓鱼,如果不让蚯蚓活起来,诱鱼能力是比较低的。从某种程度来说,用蚯蚓钓鱼,对窝子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诱不来鱼渔获是比较尴尬的。尤其是在鱼儿活跃度不高的时候,还要不停的逗鱼。
结束语:蚯蚓是万能饵不错,但它也不是没有缺陷的,我们在作钓的时候要注意扬长避短。而且蚯蚓的大小,种类不同,吸引的鱼儿也不相同,比如说筷子粗的大蚯蚓,一般用来钓鲶鱼,黄颡鱼这些掠食鱼,红蚯蚓一般用来钓鲫鱼。另外,在用蚯蚓钓鱼的时候,还是建议新手钓友调低钓高,因为蚯蚓的比重很低,即使双钩都挂上蚯蚓也很难将浮漂压下来一两目,就很容易出现钩饵离底的现象。比如说调平水钓1-2目就比较合适,只要浮漂露出水面就至少有个鱼钩触底了,不用担心离底的现象。
精选阅读
子线的正确用法,很多人不知道
在进行钓鱼的过程中,搭配线组的时候,子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效果比较不错的子线可以非常细,这样能够有效降低鱼儿的警惕心理;一般来说比较细的子线非常软,便于鱼儿吃饵;质量比较好的子线不会那么容易弯曲,可以更好的传递信号,鱼讯也会更清晰一点。是不是好的子线一用就知道比如:美人鱼等等品牌的子线质量一般都非常好。
在垂钓的过程中,子线的质量当然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钓者的操作更加重要。在使用子线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护。同样的子线可能在钓鱼高手的手中可以很长时间不用更换,但是在初学钓鱼的新手手中,可能只有几竿就需要更换了。在垂钓的过程中比较麻烦的是子线的缠绕。今天,小编就和广大钓友讲解一下子线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抛竿的手法
上饵之后并不是直接胡乱抛投到水中就行,钩饵抛投之后,钓竿还有下点回荡过程,在铅坠以及饵料进入水中的过程会比较明显,钩饵要位于铅坠的后面。这样能够减少铅坠和子线缠绕到一块。一旦缠绕到一块了,子线肯定就不能用了。抬竿刺鱼的过程也尽量避免用力过度。小钩稍微抖腕就能够刺入。抬竿的时候如果线组发出响声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用力有点过度。许多的垂钓爱好者都遇到过抬竿之后钩子找不到了。抬竿的过程千万不要用力过度,如果抬竿的时候用力过度,一旦没有中鱼,钓线可能会在钓竿弹性的影响下向上跳起,可能会引起子线缠绕。
二、线组配件的选择
8字环比较重要不要随便买个非常廉价的。一个包里面的8字环一般会存在不那么流利的。小编建议大家将那些比较好用的8字环留下来,反复使用,不要当成垃圾一样扔掉。比较容易和子线缠绕到一块的8字环就应该尽早弃之不用。处理铅坠的时候也马虎不得,形状不是十分良好的铅坠一般来说在抬竿的过程中会发生旋转,从而使得子线缠绕。选择铅坠的时候尽可能的选择表面比较光滑的流线型铅坠。避免使用歪嘴钓钩。关于歪柄钩有利于刺鱼的传闻,那只是个谣言,事实上,歪柄钩在水里面可能会类似螺旋桨,会不停的转动,从而造成钓线的缠绕。搓饵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饵型,那些同心度不怎么样的钓饵在水中也会不停的转动。有转动就有可能会造成子线的缠绕。
三、上饵的手法
1.挫饵
手指捏住钓线的上边,一旦看到钓线缠在一起应该缓缓的进行辗一下钓线,之后,缠绕在一起的钓线就会解开。
2.拉饵
在这个过程中尽量避免握8字环,尽可能的握到铅皮座那部分,之后把双钩吸在磁铁上面。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察觉子线缠绕,应该适当的拉动主线,时8字环进行旋转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卸鱼的手法
用钓线当做挡针来使用的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选择挡针的时候也尽量避免选择那些比较硬的。体型比较大的鱼类在挣扎的过程中,先别忙着卸鱼,这样可能会造成断线。尽量利用鱼安静的时间卸鱼。尽量不要将钓线放在挡针上面进行卸鱼,而应该把钓钩卡在挡针上面进行卸鱼。
鱼情多种多样,在使用子线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垂钓水域的水情以及鱼情,正确使用各种各样的子线,这样才会有比较好的渔获。
90%钓友表示不知道蚯蚓能这样用
有人说用蚯蚓钓鱼很简单,其实不然,蚯蚓钓鱼里面有很多学问,今天为大家分享使用蚯蚓一些技巧。
一、万能饵料的缘由蚯蚓对钓鱼人来说,又称为万能饵料,广受传统钓友们的青睐,也是草食性、杂食性和荤食性鱼类的美味佳肴。
那么,为什么鱼类对于蚯蚓这么喜爱呢?原来是由于蚯蚓躯体内营养物质极为丰富的缘故,据权威人士测定,蚯蚓几乎具有所有氨基酸且含量极高,磷、钙、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也极为丰富。
蚯蚓躯体含粗白蛋、粗脂肪水分、碳水化合物等,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甲和乙等。由此看来,蚯蚓是一种具备很高营养价值且天然、环保的好饵料。
二、蚯蚓的种类世界上的蚯蚓种类约有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的有229种,但我们江淮地区钓鱼常用的种类大致有四种:
1、黑蚯蚓:多生长于土质肥沃有枯枝烂叶或较干燥的地方,体呈淡黑色,一般有50-80毫米,有腥臭味皮破后流出淡淡的乳白色液体。
2.绿蚯蚓:俗称骚蚯蚓,多时候在土质肥沃且水分含量稍大的地方,通体呈淡绿色有很浓的骚臭味,一般性成熟后最大可达100-150多毫米。
3.红蚯蚓:多生活在沙质或粘性土壤中,当水分、土质肥沃时繁殖量较大,其体型较小一般在20-40毫米,有淡淡的腥味,皮破后流出红色的血水。
4.大平二号:为早年我国从日本进口的优质蚓种,开始用于药用、饲料等用途,后被钓鱼人养殖用于钓鱼。
大平二号蚯蚓呈暗红色,皮破后流出黄浆,有浓烈的腥味,性成熟后体长一般可达30-50毫米,环境适宜时繁殖量很大。
我们钓鱼人常用的一般是红蚯蚓和大平二号,在市区的鱼具店可以买到,也有不少的钓友自己养殖,养殖的条件和技术难度要求也不算高,而且一年四季使用方便。
黑蚯蚓和绿蚯蚓用的较少,一般用于钓荤食性鱼类。
三、蚯蚓的用前处理不论是在野外采集的还是自己喂养的蚯蚓,在出钓前都要将蚯蚓进行用前处理:
1.适度干燥:
在出钓前2-3天,将蚯蚓放入稍干燥、干净的泥土中保存,这时候蚯蚓基本处于停食、饥饿的状态。
另一方面,蚯蚓为了保持自身皮肤的湿度,会慢慢的将自己肚内的泥土、水分排到体外,来滋润皮肤防止脱水,你会发现蚯蚓身体会变细、变红且有较好的轫性。
这样,既使蚯蚓目标醒目又可以较好的抵御小鱼的咀嚼,不容易露钩尖。
2.特殊喂养:
如果你不是马上使用,可以提前一个星期在稍干燥的容器里进行特殊喂养,可以喂养一些食红、或带有香、甜味的添加剂等,以增强蚯蚓下水后的诱惑力。
但你如果要将蚯蚓拌入麻油、丁香油等香料中使用,要将其带到水边现拌现用,防止由于时间过长造成蚯蚓的窒息死亡。
四、蚯蚓的使用与适用对象使用蚯蚓钓鱼主要是讲究蚯蚓的种类、长短、粗细、死活等状态,与方法、环境、季节等条件的有效结合或针对,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1.钓法的针对性
用蚯蚓做钓饵,较适合传统钓法而不适合台钓法(不包括改良的台钓)。
大家知道,钓鱼讲究诱鱼,而用蚯蚓做钓饵,最好用活蚯蚓对鱼类更具有诱惑力,但如果台钓用蚯蚓做钓饵,不断蠕动的蚯蚓会从无倒刺钩上滑掉,或在抛杆时脱落或小鱼一触即掉。
而传统钓用有倒刺钩就不需考虑此事。
2.水情的针对性
水质有肥瘦之分,在瘦水中使用蚯蚓比肥水中效果要好。
肥水中浮游生物、水生动物较多,鱼类食源丰富对荤食性饵料需求不高,另外,肥水中一般小杂鱼较多,蚯蚓有较大的腥味更容易招小鱼闹钩,增加钓对象鱼的难度。所以,用蚯蚓较适合钓瘦水鱼。
另外就是水体的状态,静态水里的鱼较动态水里的鱼吃食文静一些,蚯蚓要用的细小一些,动态水域里的鱼吃钩大胆干脆,蚯蚓可以用的略粗大一点。
但不论静态还是动态水域,使用蚯蚓除了大小粗细之外,建议都要用活蚯蚓以增加诱鱼效果,有的钓友喜欢把蚯蚓拍死使用,在钓食欲旺盛的或凶猛性鱼类的时候无所谓,但钓滑口鱼及食欲差的鱼,效果就会较差。
3.鱼种的针对性
不同种类的鱼对蚯蚓种类的选择是不同的。红蚯蚓和大平二号较适宜钓鲫鱼、鲤鱼、草鱼、翘嘴、鳊鱼等杂食性鱼类,尤以大平二号效果更佳。
而黑蚯蚓、绿蚯蚓一般主要用于钓鲶鱼、黄颡鱼、黑鱼等荤食性鱼类。你如果用黑蚯蚓、绿蚯蚓去钓鲫鱼、鲤鱼效果就会很差。
另外,钓杂食性鱼类所使用的蚯蚓一般要小于荤食性鱼类。
4.季节的针对性
饵料的使用上素有冬荤夏素之说(不包括荤食性鱼类),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鱼类的生理机能不同的变化所决定的。
冬季,鱼类为了抵御严寒,需要不断的补充高蛋白高脂肪来增加营养增强体质,所以,它们对荤食性饵料包括蚯蚓较喜爱。
但是,随着春季的来临气温的上升,特别是在晚春后期至晚秋前期的高温时期,鱼类对荤食性饵料需求开始下降,而较倾向于对清淡素饵的追求,这个时期使用蚯蚓效果就不会有冬季效果明显。
在冬季,鱼类由于受低温的影响,吃食的开口较小动静较轻,我们要选用细线、小钩、细小蚯蚓,以方便钓饵入口,当温度上升,鱼类的索饵愿望上升,开口较大吃钩的动静变的清晰,选用的蚯蚓就可略微用大一些。
另外,在冬季和夏季还要注意蚯蚓的用前保护,冬季天寒地冻应将装蚯蚓的容器注意保暖(我一般是将蚯蚓装入小塑料瓶,放在贴身的口袋里),盛夏要注意避暑,防止蚯蚓因高温而死亡,影响使用效果,要将其放在通风避光的阴凉处,水分不可过大。
5.个体的针对性
在使用蚯蚓前,我们要针对已知个体大小的鱼,选用相应规格的蚯蚓。钓鲫鱼、鲤鱼时我一般是:50-100克用1-1.5公分150-250克用1.5-2公分,250克以上用2-2.5公分(影响的因素很多,只是大概的长度)。
钓荤食性、凶猛性鱼类蚯蚓的规格可以略微放大一些。我们可以参考以上规格挑选大、中、小3个规格分别存放,以方便使用和取得较好的效果。
另外,使用蚯蚓时除了注意蚯蚓的大小外,也要与鱼钩的规格相匹配使用。
6.鱼情的针对性
使用蚯蚓要针对不同的鱼情采用不同的方法:当某处的鱼情出现滑口、轻口、或由于天气原因食欲不强等情况的时候,要用细、红、活的小红蚯蚓或大平二号。
安钩后钩的前端不能露钩尖,且应留出一定长度,让蚯蚓保持蠕动以增加诱鱼效果,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提、拉、拖的方法逗鱼吃钩。
当遇到鱼情的密度大、觅食积极、甚至近似疯狂抢食现象的时候,应该根据鱼类个体的大小,将蚯蚓截为半公分左右挂在钩尖上使用,甚至可以露钩尖垂钓,既节约时间又可节省蚯蚓用量。
五、卫生问题有部分钓友不喜欢用蚯蚓,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考虑不卫生。其实,我们将蚯蚓的用前干燥处理和特殊喂养的过程,也是对蚯蚓进行卫生处理的过程。蚯蚓一面将肚子里的泥土排出,另一方面在干净的泥土里蠕动爬行也除去了身体上的一部分脏东西。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就忽略了卫生问题,当每次钓完鱼回家后,还是不要忘记洗手,以免影响卫生和引起家庭的不满。
那些你不知道的野钓必杀饵料
按照现在的鱼饵使用理念,窝头是绝对的禁区,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原始,更是因为它的“冥顽不化”。这种几乎不会雾化的鱼饵死面疙瘩一样,不水溶不雾化,在理论上没有任何优势,但是偏偏效果超群。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的原生态!
什么叫原生态鱼饵,即没有人为加工痕迹,或者说人为加工痕迹很少的饵料。比如蚯蚓和新鲜的嫩玉米,就是原生态饵料的典型代表。两种东西在野钓中的效果是最出类拔萃的,而且它们的作用无可替代。我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假设面对一群原始人,作为一个厨师该怎么做菜?按照现代科学的营养需求,脂肪含量要低,胆固醇要低,低糖低碳,维生素、植物纤维要提上去等等是吧?可是真正受他们欢迎的也许就是一顿肉,加了少许盐可以大块朵颐填满肚子的肉,不管怎么做,熟了即可。这就是原始人的追求。同样道理,简单的东西也是原生态下鱼类的最爱食谱。
那么鲫鱼或者鱼苗为啥对商品饵情有独钟呢?它们和鲤鱼生活在同一片水域中啊!道理很简单,鲫鱼和小鱼苗更贪吃,由于它们数量大以及鱼苗生长的迫切需求,对一切可吃的东西都趋之若鹜,加上商品饵本身更容易在水中溶解扩散,所以更容易吸引这类戒备心较差的小型鱼聚集在钓点内,这就是商品饵的优势,但也是劣势,因为在原生态下经过残酷的优胜劣汰成长起来的大型鱼类进食更加谨慎多疑。
有人告诉我钓60斤以上的大青鱼所用的田螺千万不要剥壳,否则大青鱼不吃。田螺肉和带壳的田螺相比较哪个更容易被鱼吞咽?一目了然,田螺肉应该吃起来更方便,但是大青鱼却拒食;即便是钓稍小一些的青鱼用的田螺肉也不要用纯肉,一定要带着内脏,否则也会被拒食。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和狡猾多疑的心性,它们很难长大,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本钱。它们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躲过一个个陷阱的过程。这种现象也反映出商品饵不是万能的。再打个比方,在出产青玉米的季节里,随处可见的鲜嫩玉米可以说是万能鱼饵,也就是从那几天开始,一年中上大鱼的旺季也开始了。这个时候假设用渔具店内出售的经过各种炮制的品牌嫩玉米作饵,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青玉米就是纯碎的原生态鱼饵,用它钓鱼最保守也最有效。
此外,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鲜活的蚯蚓和蚯蚓粉、活红虫和红虫粉、活虾和虾粉等等,经过实践不难发现,原生态的鱼饵总比经过人为加工的效果好,人工的痕迹越轻,钓鱼的效果越好。
野钓,用饵是关键。在特定的环境下或者针对特定的目标鱼时,用传统的饵料似乎是固步自封的保守做法,但也许恰恰是最聪明最正确的做法。传统的鱼饵并不是一无是处,再贵的商品饵也未必能取代它。
野钓垂钓你不知道秘密,全面分析
广大钓友野钓时想要丰收,不仅要注意钓位还有垂钓的技巧。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如何在自然水域找到鱼,并成功钓上来。
1:找准钓位
选择钓位要从鱼的角度考虑,比如鱼喜欢吃,那么食物在哪里,鱼就在哪里,又比如鱼藏身的地方还有鱼的游泳路径。我们还要从天气角度来看,像刮大风就不利于我们操作。还有那里的地理环境要好,溜鱼方便,人也安全。:
2:配置窝料
在大河中,鱼都比较分散,所以要有很好的诱饵。第一,诱饵的味道要重,量要大,这样鱼容易发现诱饵。鱼来了,还要能留住它一段时间,所以对于窝料,我推荐用豆饼粉、一颗一颗的饲料揉成一团打窝,鱼儿很喜欢这种。
3;选择鱼饵
我觉得野钓的时候方便好用的鱼饵就是蚯蚓还有一些家禽的内脏,自己做的面饵也行。一般来说,鱼喜欢吃素的,小鱼喜欢吃荤的。还有我们用的饵料最好是新鲜的,当季的。新鲜的草可以用来钓草鱼,除了植物,鱼儿们还喜欢小动物,就像青虫还有蚯蚓。
4:了解想钓的鱼
野外的水域有很多种鱼,它们分布在水底的各个层面,每种鱼的习性不同。如果钓友们想钓鲫鱼、鲤鱼,可以在中低层钓。如果想钓草鱼,一般选择在底层钓。当然,如果是随意的野钓,可以随意选择鱼多的水层。:
5:正确的钓法
钓鱼一定要稳住,不能随意换钓位,要守着钓竿。打窝以后,如果鱼进来了一定要坚持住,但如果一俩个小时后那鱼还不上钩,那么放弃吧,另外找个钓点。野外大鱼很少,所以我们还是把目标放在小鱼身上,钓线用细的。
盘点那些你不知道的野钓必杀饵料
按照如今的饵料使用理念,窝头是绝对的禁区,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原始,更是因为它的冥顽不化。这种几乎不会雾化的鱼饵死面疙瘩一样,不水溶不雾化,在理论上没有任何优势,但是偏偏效果超群。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的原生态!
什么叫原生态鱼饵,即没有人为加工痕迹,或者说人为加工痕迹很少的饵料。比如蚯蚓和新鲜的嫩玉米,就是原生态饵料的典型代表。两种东西在野钓中的效果是最出类拔萃的,而且它们的作用无可替代。我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假设面对一群原始人,作为一个厨师该怎么做菜?按照现代科学的营养需求,脂肪含量要低,胆固醇要低,低糖低碳,维生素、植物纤维要提上去等等是吧?可是真正受他们欢迎的也许就是一顿肉,加了少许盐可以大块朵颐填满肚子的肉,不管怎么做,熟了即可。这就是原始人的追求。同样道理,简单的东西也是原生态下鱼类的最爱食谱。
那么鲫鱼或者鱼苗为啥对商品饵情有独钟呢?它们和鲤鱼生活在同一片水域中啊!道理很简单,鲫鱼和小鱼苗更贪吃,由于它们数量大以及鱼苗生长的迫切需求,对一切可吃的东西都趋之若鹜,加上商品饵本身更容易在水中溶解扩散,所以更容易吸引这类戒备心较差的小型鱼聚集在钓点内,这就是商品饵的优势,但也是劣势,因为在原生态下经过残酷的优胜劣汰成长起来的大型鱼类进食更加谨慎多疑。
有人告诉我钓60斤以上的大青鱼所用的田螺千万不要剥壳,否则大青鱼不吃。田螺肉和带壳的田螺相比较哪个更容易被鱼吞咽?一目了然,田螺肉应该吃起来更方便,但是大青鱼却拒食;即便是钓稍小一些的青鱼用的田螺肉也不要用纯肉,一定要带着内脏,否则也会被拒食。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和狡猾多疑的心性,它们很难长大,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本钱。它们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躲过一个个陷阱的过程。这种现象也反映出商品饵不是万能的。再打个比方,在出产青玉米的季节里,随处可见的鲜嫩玉米可以说是万能鱼饵,也就是从那几天开始,一年中上大鱼的旺季也开始了。这个时候假设用渔具店内出售的经过各种炮制的品牌嫩玉米作饵,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青玉米就是纯碎的原生态鱼饵,用它钓鱼最保守也最有效。
此外,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鲜活的蚯蚓和蚯蚓粉、活红虫和红虫粉、活虾和虾粉等等,经过实践不难发现,原生态的鱼饵总比经过人为加工的效果好,人工的痕迹越轻,钓鱼的效果越好。
野钓,用饵是关键。在特定的环境下或者针对特定的目标鱼时,用传统的饵料似乎是固步自封的保守做法,但也许恰恰是最聪明最正确的做法。传统的鱼饵并不是一无是处,再贵的商品饵也未必能取代它。
诱饵应具备这三个特点
诱铒的功能有两个,一是诱鱼进窝,二是留鱼在窝。既能将鱼儿招引进窝,又能使鱼儿久久留在窝中不走,以便钓得更多的鱼,这便是选取最佳诱饵的目的所在。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这就要求诱饵必须具备色、味、散几个特点。
色诱饵必须具有鲜明的色彩。这是因为鱼的视觉功能极差,在水中只能看到1-2米远的东两。但鱼却具有很强的辨別食物颜色的能力,它依靠视网膜中圆锥体细胞的作用来识别颜色,依靠杆状体细胞的作用对光线作出反应。特別是对于红、黄、白、绿、蓝几种颜色异常敏感,不过到了夜晚,它们对色彩的反应能力就大为降低了。因此选择诱饵一定耍突出颜色,应以红、黄、白为优,其次是绿、蓝色,尤以白色为最佳, 借以增强对鱼的诱聚力。
味一诱饵必须具有鱼儿所喜欢的某种气味。鱼类的嗅觉器官很发达,其嗅觉功能强于其他水生脊椎动物。鱼的鼻子甚至比狗还尖,在水中能嗅出十几米甚至几十米距离的气 味,并进行长距离跟踪。大多数淡水鱼都有喜食带有某种气味食物的特性。有的喜食香味(如鲤、鲫、草等);有的喜食酸味(如白鲢);有的喜食酸臭或馊呛味(如花鲢);有的喜食腥臭味(如甲鱼);有的喜食腥臊味(如鲶鱼)。鱼类都是品味的能手,对于那些既无色又无味的食物它是不屑一顾的。
因此选择诱饵应在气味上下功夫,根据所钓鱼的种类,或香、或酸、或臭、或腥、或膻,投鱼之所好。但须注意,每一种诱饵只能有一种气味,否则将事与愿违。
散诱饵撒人水中必须很快就能扩散。扩散得越快, 范围越大,诱进窝中的鱼儿就越多。这就要求诱饵的颗粒应较细小,近似于粉末状才行。颗粒越细小,鱼儿想吃就越难吃饱,这样就可以达到较长时间留鱼在窝的目的,当它一旦发现钓饵比诱饵更可口的美食,便会不客气地前去呑食。
百分之八十的钓鱼人都不知道拉丝粉的用途....
拉丝粉是钓鱼人常用的饵料,特别是常常使用商品饵钓鱼的钓友,开饵拉饵变得非常关键,拉丝粉也是钓鱼必备的物品,听很多钓鱼人说,使用拉丝粉后拉出的丝可以让鱼口更好,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拉丝粉只是起到辅助的效果。
拉丝粉的本名其实叫做谷元粉,是用白面制作出来的,将面粉用水洗完以后,再用高速旋转的机器使其瞬间脱水,然后再烘干和磨粉,就制作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拉丝粉。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随着台钓的不断发展,拉饵被广泛应用在了钓饵当中,大大的增加了装饵的效率,提升了中鱼的速度!但是拉丝粉的使用也有两面性,如果使用不当的话,可能对钓鱼就会有反作用,很多钓友在用法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拉丝粉的使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拉丝粉的型号
在早期的时候,拉丝粉还没有分的那么细致,很多使用商品饵或者拉丝粉,不会以拉丝粉来命名,有些拉丝粉可能叫小麦蛋白,有些可能叫5号蛋白粉之类的。但最近拉丝粉的归类就细致许多,而且型号也分清楚了许多,从七十目到八十目,一直到一百二十目都有,从低到高代表拉丝粉的粗细大小。
比如80目的拉丝粉,一般都是粗纤维蛋白制作的,在入水以后,很快就会因吸水而膨胀,在水底也是非常明显,很容易被鱼类给发现,而且粘性比较大,很适合抛竿的时候在串钩上使用。100目的拉丝粉就会非常细腻,一般都是用中长纤维制作而成的,入水后3分钟左右就会开始膨胀,饵料变得非常柔软,主钓2公斤以下的小型鱼类。在黑坑和竞技中运用的就会比较多。
在选择拉丝粉的时候,可以从型号下选择,钓鱼人根据垂钓的鱼情和水情决定来使用拉丝粉,一般来说,垂钓鱼的体型越小,浮漂的目数就应该更高,更为精致的拉丝粉,反之也是如此。
2、拉丝粉的用量
拉丝粉的用量和比例绝对不是固定的不变的,影响拉丝粉使用比例的因素主要有2个,一个是饵料本身是否含有拉丝粉,另一个就是水深和垂钓水层。
现在市面上的商品饵普遍都增加了拉丝粉,所以使用中要看清楚有没有已添加拉丝粉的字样,如果商品饵标注可拉可搓一般都会含有一定的拉丝粉,这时拉丝粉的比例应该少放一些,个人推荐从总分量的百分之十添加,如果不够可以再添加一些,以免添加过多导致拉饵失败。
秋钓草鱼不知道用什么饵,来试试这个
今天给位钓友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款秋季钓草鱼的饵料配方,个人试用了一段时间,效果确实不错,所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多多爆户。
准备制作饵料的原料:大米1000g、玉米面1000g、玉米糁1000g、洋白菜300g、芹菜300g、粘粉200g、葵花籽200g。首先我们把洋白菜跟芹菜混合切碎,随后用榨汁机打成碎末。跟大米玉米糁玉米面混合搅拌均匀,期间可能会有结块钓友要多打揉几次,揉的差不多了倒入粘粉继续搅拌备用。葵花籽用料理机打成碎末。
接着取来一口锅加水烧开,倒入搅拌好的物料然后放入锅中大火蒸20分钟,蒸好之后取出来打散跟葵花籽碎搅拌混合,揉均匀之后这款饵料就制作好了,随后就可以拿去钓鱼使用了。
此款饵料使用的时候也比较简单,钓友直接拿到钓场,去饵料上面扣一块然后搓到鱼钩上面。这样使用也比较简洁,但是钓友们就得当天做当天用完。如果想长期存放的话,那么钓友可以采取把饵料切块,然后风干储存的形式,具体用法随钓友个人吧。此款饵料的特点是加入了青菜,这些都是草鱼的最爱,其它的谷物使得饵料的味道更浓,具有一定的诱鱼效果,说得好不如钓友用的好,如果钓友感兴趣的话就自己制作一下吧。
解密商品饵,你不知道的秘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恶化,鱼也越来越难钓。由此市场上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商品饵、小药、配方,他们想尽方法诱使消费者购买,一包饵料价格炒高到上百元。消费者往往真假难辨,弄不清楚到底该买什么商品饵,用什么配方。下面来全面揭秘商品饵。
一、吹嘘夸大产品功能抬高价格尤其是在黑坑钓鱼的钓友迫切想要爆护满归的心情导致商家用各种方式鼓吹自己产品多么神乎其神,广大钓友不惜高价买入这些配方饵料,结果不尽人意。
1、乱标产地
现在饵料动不动就标上日本出、台湾出,钓个鱼也崇洋媚外真不是钓鱼人干的事情。这些饵料标榜国外进口,价格高昂超过100。纵观国内大厂家生产的饵料没有说是国外进口的,价格更不会过百。如果真有那么神的饵料,这些大公司老总会不知道吗?
2、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
许多商家标榜的100%有效,无效退款。作为任何一个钓鱼人都知道,今天的配方有效换做明天不一定有效,天气、鱼情、水域不一样今天爆护明天也可能空军。还有写着无效退款的,其实往往极低的成本却标着很高的价格,即使你退款他的钱都已经赚到了。
二、五味杂陈配方奇怪有些商家推出的配方乱加各种饵料,配合出来的味道有说不出的感觉,其实商家就是不让你猜到是什么味道,然后冠一个牛逼点的名字,标一个很高的价格。而实际上经过很多垂钓高手总结,无论是饵料还是配方,无论怎么配一定要有单一主导的味型来专门针对对象鱼种。
三、违规使用行业禁用的化学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会对鱼的嗅觉产生极大的刺激,如果加入少量的添加剂会起到一定的诱鱼效果,对鱼起到了一种神经的记忆,久而久之鱼非此味不食。化学的反应会使鱼产生生理变化或变异、畸形。还会污染水质,如果大家都用了这些禁用添加剂来钓鱼那大江大河、水库池塘就完了。另外,长期接触含有这些化学添加的饵,会对皮肤产生过度的刺激,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烧手。
许多钓友不懂商品饵选择和配方搭配,急于求成购买一些言过其实的商品饵花了许多冤枉钱,配方时不清楚比例乱加小药,不仅没有渔获而且烧手伤身体。这不仅是一个钓鱼人的烦恼也是一个消费者的痛处。因此在购买和搭配商品饵时要根据自身水域和鱼情选择有保障的产品。
爆炸钩怎么使用?注意这三个要点
爆炸钩适合在大水面的区域垂钓,所以爆炸钩也被很多钓友青睐,不过要爆炸钩发挥优势,还需要饵料、钩子、铅坠、钓线的合理搭配,才能发挥真正的用处,下面就来为大家讲解,选择鱼饵、钩子铅坠的技巧。
一、爆炸钩鱼钩
鱼儿上钩后,是否将鱼钓上来,很考验一个钓者的技术,所以鱼钩的作用非常重要。关于钩子的大小也要重视,钩子大小也会影响中鱼,如果在大型水域垂钓,鱼种比较多,个头不一,这个时候钓者要判断鱼情,如果是钓鲫鱼就用小号钩,如果钓鲤鱼可以选择大号钩,要看自己垂钓的那种对象鱼。
在面临类似的情况,一般选择用中号钩,并且还可以自己手动制作。常用的丸世钩即锋利,硬度也不错,并且身细把长隐蔽性也很好,鱼饵很难发现,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它特殊的弯度,所以钩子显得大小适中。
二、爆炸钩鱼饵
采用爆炸钩垂钓时,首要需考虑的问题就是鱼饵的问题。只有饵料对路,才有鱼前来吃饵咬钩。
选用爆炸钩鱼饵时,通常会选混合面饵(材料为玉米面、面粉和黏米面等),然后再根据水情鱼情等实际情况加些添加剂。配饵时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合鱼的口味。只有合鱼的口味了,才能引来鱼吃饵。同时,配饵时还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韧性,松散也要适中,既可保证往钓点抛饵时不会被甩脱,同时又能保证入水快速雾化。
在海竿爆炸钩钓法中,如何装饵也很重要。过去装钩时,我一般会将爆炸钩鱼饵捏在钩托上,使其呈喇叭筒装,然后再将钩子全部藏在饵中,捏好。采用此装钩法,抛投钩饵后,需要等饵充分雾化之后,鱼来吃饵时,才能钓到鱼。待鱼时间既久,还特别容易出现鱼咬钩不准的跑鱼现象。
后来,我总结近年来的垂钓水库的经验,决定在爆炸钩鱼饵的形态上做做文章。将饵按前法装好后,再在喇叭口的四周均匀地捏角,使它呈现出五角星的形状。然后在每个角中藏入一只短线钩。而在喇叭口的圆心处再捏个角,塞入那只剩余的长线钩,捏好。采用此法,效果可就大大不一样了,无论鱼儿从哪个方位来吃饵,都能很快吞入钩子。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待鱼上钩的时间,同时又可保证鱼儿咬得准,使中鱼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爆炸钩铅坠
确定海竿的爆炸钩后,需要解决的就是铅坠的问题了,在鱼上钩的时候,钓者是否能够解决钩和子线铅坠等问题,都会影响鱼是否能够上岸。如果铅坠的比重大,那么可以适当的减少钓饵,换上大一点的铅坠,可以有效的降低空气的阻力增加鱼饵抛投的距离。使用爆炸钩垂钓时,一般采用空心活坠,也有稳定鱼饵的作用,操作也十分便捷方便。
组装的时候,将主线从空心坠穿过并结扣,绑上带别针的连接环再绑钩即可。作钓时,铅坠会带动钓组落入目标位置,等待鱼饵沉入底后收紧钓线即可。有鱼咬钩时,可以通过观察钓竿,如果出现上下摇动的情况,钓者就可以提竿上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