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窝钓鱼技巧。

天气逐渐闷热起来了,春季也夹着尾巴与我们越走越远,当时钓鱼的旺季却在慢慢逼近了。喜欢与山水作伴的钓友们都不亦说乎的开始野钓了,而打窝在水域广阔的野钓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野钓打窝的4个技巧,希望你们会有所收获。

1.首先打窝之前

必须选择一个很好的钓位,在春天我们尽量找靠近草边、水下障碍物多、并且是浅滩处、洄水湾等等类型的地方来当作钓位和钓点。打窝时还是要按照冬钓的思路走,尽量多打几个窝子来轮流走钓,其次就是连续每天坚持续窝,即使周末去钓,也可以提前路过就坚持打窝。

2.打窝时如果是过几天才钓的话

最好采用酒米,稍稍混合一些杂粮或是产品饵来当作钓饵窝料,然后用大比例的塘泥来打窝。这种做法的原因是,咱们需要力求窝子里能长期的有残留物存在,而不是今天打完窝子,每隔几个小时就没有可吃的饵料了。

3.另外如果作钓时间有限的话

还是以酒米为主要原料,其次用豆饼或者菜籽饼等等纯杂粮或是杂粮下脚料来当作主原料,稍微添加一至两成的鲫鱼商品饵来提高味型。用手攥成乒乓球大小的饵团来打窝,如果大家想要体验一下走钓的话,每个窝点里打两个到三个乒乓球大小的窝子就已经足够了。

4.但到作钓后期

当钓者在某一个窝子里钓起几条鲫鱼以后,就必须再补一个窝子团,补窝时一定要注意轻抛轻送,最好能用鱼钩来把窝子送到钓点里,这样不仅不会惊鱼,而且鱼会越诱越多。

精选阅读

野钓过程中,请牢牢记住的4个打窝的步骤与技巧


所谓“冲动是魔鬼”,其实钓鱼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一味的用小药,一味的打大窝,那钓鱼又有什么意义呢?提到打窝,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都会想到一位圈内的牛人,至于他的名字在这里就不说了。但作为业余爱好者,不得不提醒各位,打窝万万不可乱来,虽然可以打大窝,但若是没做好以下“这4步”,还不如选择不打呢。

1、确认钓点

经常看到一些钓友,在陌生水域作钓时,通常都是找好钓位后再打窝,虽然看似很正常,但很多人却忽视了一个细节,那就是探测水深以及水底的状况,因为有些地方的水底暗藏了很多垃圾或暗草,所以这样的钓点即便打了窝,在后期也不会有很好的上鱼率。

2、搭配细节

之前一直强调,一款好的窝料不仅要有颗粒饵留鱼,同时还需搭配粉质饵来加快诱鱼速度。只不过搭配的方式要根据鱼水情来决定,就比如在有水流的地方作钓时,就应该选用糠饼之类的固态窝料。

3、投放方式

虽然打窝看似很简单,手一抛就将窝料抛出去了,可如果抛的不够准呢?而且有些钓点原先就有鱼存在,可通过手抛窝后,由于窝料入水的声音过大,难免会惊动钓点内原有的鱼,所以无论是打窝还是补窝,为了准确度与不惊鱼,尽量选用打窝器或抽窝方式来投放。

4、补窝时机

另外钓鱼不仅要学会打窝,同时还要把握好补窝时机与方法,就比如在一次作钓过程中,如果发现鱼口很好,而且存在连竿时,就应该适当进行补窝,并且窝料量宁少勿多,以免后续出现鱼口减少或停口的情况。

秋季钓鱼打窝技巧分解,易学好用


打窝技巧对于钓鱼来说是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打得不好,不能诱鱼,留鱼,那么你的渔获可能就不会很好。

【打窝技巧】

1、打窝用量

打窝的用量并非越多越好,需要根据不同的水域的鱼情和水域大小来判断。通常大家都知道,在大的水面尽量打大窝,在小水域可以打小窝,如果用量过多的话,会造成鱼儿直接将鱼儿喂饱,他们就没有心情再吃饵料了。但如果用量过少会无法吸引鱼儿进窝,从而出现跑鱼的现象。

2、窝料的选材

通常大家都知道,选择窝料时最好虚实兼备,既有虚饵用来诱惑鱼儿,又需要有实际的颗粒饵料,用来留鱼。虚料主要是用来促进鱼儿的嗅觉来寻找食物,实饵主要是用来促进鱼儿的视觉和触觉,尽快找到鱼饵,两者可以说是缺一不可,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达到诱鱼效果。

3、打窝的位置

在大水面打窝都需要将窝子打得远一些,如果在小水面打窝可以打得近一些,这就需要钓者在到达钓场之后,熟悉了解水域的具体情况,根据水面的大小及深浅不同,来决定打窝的远近深浅。选择窝点和钓位其实都差不多,通常主要选择水草的附近,以及根据风向和风力选择,如果风力在2到3级左右时,可以选择小风头打窝,如果风力在四级以上,应该选择上风口打窝。

打窝需要根据季节不同,通常在秋季应该将窝点打到比较远的深水区。如果是在夏季的话,窝点应该打在阴凉的深水处,或者是水草比较密集的地方。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进入冬季了,如果冬季打窝的话,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方。

4、及时补窝

初次打完窝之后,在垂钓过程中窝料慢慢的减少,如果想继续获得更好的鱼获,期间必须及时补窝,可以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补窝。因为正常的窝子大概可以维持2到3个小时,当窝内的窝料所剩无几时,鱼儿会因为没有窝料可以吃,从而选择离开,这时需要及时补窝。一般补窝的用量要比初次打窝的用量少一些,做到少量多补的原则,每次用量少,但是要勤补窝。这样不仅可以留住窝内的鱼,而且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窝子以外的鱼儿前来吃饵。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一款适合秋天打窝的配方,供大家参考使用。

【窝料配方】

准备的材料有:小麦一斤、碎玉米两斤、麦麸一斤、商品物料半斤、曲酒一斤、酵母粉一袋。

制作方法:

1、首先将碎玉米泡好,然后上锅蒸熟,再将小麦粒泡软煮八成熟取出控干水分;

2、准备一个大点的容器,倒入适量多的温开水,然后将酵母粉加入到温开水里面,让其溶解稀释开;

3、将煮好的碎玉米和泡好的小麦粒倒入酵母粉的水中,然后继续加入麦麸,需要搅拌均匀;

4、最后加入商品窝料和曲酒,均匀搅拌之后,装入塑料袋里面密封起来,暴晒2到3天后,再放置在阴凉处静置一周,便可以用来打窝使用。

野钓打窝的五个要点


野外垂钓要找好窝子,就能有好钓获。如若找对之后却对窝的喂、投、换、挪、补几方面没做好,优势也就不优了。如何把握好这五种关系,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喂窝要几分,不可随意性

喂窝的目的,是诱鱼聚集,以便钓之。然而,要是不分时间,不看水情,不论鱼种的有啥喂啥,效果就不会很好。要想把鱼聚得来、留得住,应做到以下三分:

1、分季节确定饵类

冬春两季,尤其是隆冬初春时节,因鱼儿处于少吃,少动的冬眠、半冬眠状态,其诱料应选择色鲜、耐泡、浓香的颗粒类,来增强它的颜色和香味。从而,发挥出诱饵的强引力,才相对容易诱鱼进窝。

夏秋两季,鱼类特别活跃。四处游弋觅食。正是因为它们游动性很大,即便诱饵并不鲜艳,其味也不怎么浓香,但由于游窜中鱼与饵擦边,使它们显而易见和闻之则停。所以,这期间,诱料可相对普通一些。但陈、酸、臭饵(除酸饵、臭饵料能诱鲢鳙外),仍然不可用。因为这种料饵,一落水虽也能起到瞬间的诱聚作用,但只要鱼儿闻到自己不喜欢的这种异怪味,很快就会离去,并且三五个小时内一般不会回头。

此外,在小白鲦特别多,又十分猖獗的盛夏初秋,不能用雾化性底窝商品饵或面食性自制粉状传统饵撒窝。因为,撒窝时它们不等饵料沉底就上来抢食一空,然后仍会在窝边半水逗留不散,等你再喂,它就再抢,对水面窝底都会造成干扰。反之,要是用商品颗粒饵且喂量稍大一些,不仅能相对避免和减小杂鱼闹窝,还能保障一定时间内窝里有鱼。

2、分水情确定饵量

在水色比较浑浊,且两岸水草相对茂密的小溪河或农村一些不是很大的养殖堰塘垂钓。这些地方的藻类浮游植物及水生昆虫等天然食料比较丰富,塘主经常投放饲料因而是肥水。平时鱼儿不饥饿不馋食,所以,其撒窝喂量并不在多,而在于精,才能聚鱼、留鱼。

要是在大江大河和大型水库垂钓,这些地方水面大、水色清,一般都少有水草、藻类,自然食料缺乏。要想诱它们聚集,其喂料的投放量,就应多出肥水水域的两倍,才能发挥诱聚作用。

此外,若在静水水域用松散型的商品饵垂钓,因挂钩的钓饵有随钓随散性,边散边喂,越钓越发(窝)的作用,可在下竿前一次性少喂或不喂窝料。

3、分鱼种确定饵型

野钓,钓者平时一般都是主钓鲫鱼,而诱鲫鱼的窝料,最适宜用传统的药酒米,商品饵的麝香米或麝香液体香精拌制的白大米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米饵混合成的单一型诱饵,就完全能起到诱聚作用。

但如果想专钓草、鲤鱼,不仅要以小麦粒、玉米粒、黄谷、大米、红薯以及玉米面和麦麸皮合蒸的面团做综合型诱饵,而且喂量应是鲫鱼的5~10倍,才更能起到诱聚作用和长效保窝留鱼。

要是想钓鲢鳙、黑鱼、鲇鱼这类喜欢馊酸腥膻味的鱼种,其诱料则应用酸臭味较浓的细粉发酵饵(主攻鲢鳙)和羊、狗、牛、鸡内脏加天蚕、地蚕(土蚕子)及土蚯蚓剁细,再加玉米粉、面粉(增加粘性)。这种特殊原料制成的诱饵,对它们才更有事半功倍的诱聚效果。

二、投窝远或近、落水轻要准

投窝,即抛竿。抛竿,不仅要轻松利索,更在于不管远近,都要求落水要轻,落点要准,才能保障进了窝的鱼儿不受到惊吓和避免钓非所喂。要做到这一点,就手竿而言,除了坠子本身不能重于浮漂的浮力而上得太大外,在抛线出手的操竿要领上,还应采用竿梢提线,手腕压竿的抬式慢落法,才能减轻钩、坠、饵入水的振荡声。

至于落点要以窝心为准的问题,是按散窝时,窝面以对岸某地、某物作为记号来判定合一的。尤其使用松散型面食性素饵,要求竿竿投入窝心的圆周范围不得超出30~60厘米,否则就发挥不好面饵钓快鱼的效果。

三、换窝论时段、确定守或迁

手竿野钓,很多人都习惯打3~5个窝点以便选择,这很正常,也值得推广。不过,试钓换窝,应根据季节从撒喂投料到能够诱鱼进窝的时间长短来掌握确定。一般为:

冬季,由于鱼儿冬眠期少吃、少动,撒窝后,至少要两个小时,甚至更久,才能引诱它们进窝。这期间,钓者若撒喂三四十分钟不见有鱼咬钩,就习惯性地频繁换窝,有些操之过急。结果,往往是不动就换,越换越烦。越烦越急,越急越换,人走鱼来,人来鱼散。

但到了仲春后和夏秋季节,因鱼类特别活跃,四处游弋觅食,喂窝后一般二三十分钟就会有鱼讯反应。即使钓位不是很理想,最迟1小时左右也该有鱼进窝。下竿后,在鱼与饵对路的情况下,若还是不见浮漂点动,则为无鱼死窝。对此,钓者若是坚持守株待兔,那就是一种固执性失误了。

面对上述两种情况,正确换窝的大致时差和方式可分别为:

冬季,当甲窝从撒喂到试钓两小时后,若下竿20~30分钟不见有鱼咬钩,则可考虑换到乙窝;要是乙窝也仍无反应,再换到丙窝,如此往下,挨个试钓。当试出某个窝子有鱼,即使隔三差五的才钓上一条,最好也莫再移情别恋。毕竟是冬天,能够有所钓获就已知足,再换也不过如此,甚至不及。这是笔者垂钓近三十年来的教训和经验。

春夏秋季,也是这样。按撒喂的窝子轮流试钓,将从撒喂到试钓的时间差缩短到30~40分钟,则可判定窝里是否有鱼,减少没鱼空守或有鱼没钓的失误。

四、挪窝忌频繁、以防利成弊

有人总结出:挪挪窝,钓得多的经验。所以,很多钓友都习惯用这种方式来逗引鱼儿咬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转来转去也不肯轻易张嘴的窝中之鱼,能起到一定的引诱作用。因为鱼儿突然发现有忽起忽落的飘饵,习惯去追逐衔咬。但我们又不能因鱼儿的这种摄食习性而频繁挪窝,那会适得其反。尤其使用松散型面食性钓饵,特别是拉饵钓,莫说反复几次的提提放放容易脱饵空钩,就是一次的轻提轻放也会导致钩上无饵。

即使是蚯蚓这类虫饵,虽不易脱落,但因频繁的挪动,或许某次正欲张嘴摄食的鱼儿,被你突然拉线提升感到意外会弃而远之。若反复如此,即使它们没有离窝,也会由于回回追衔不中而感到惊恐不安就更不敢轻易咬钩。所以,挪窝,既是一种变死窝为牵活鱼的逗引方式,又不能以此作为勤挪多钓的经验推广。否则,会变利为弊。

五、补窝讲时量、勤多都不当

补窝的目的,除了为起到边钓边诱的作用外,更主要是为留鱼在窝,有聚不散。要做到这点,必须把握好补窝的时间和补喂量。

首先,正起鱼时不宜补窝。恰恰有的钓友正起鱼,又担心窝里鱼快被钓光了,稍长一点时间不见有鱼咬钩就又马上喂窝。其实这个时候,不宜立即补窝。以鲫鱼为例,鲫鱼本身就习惯群游。若稍长时间没有鱼咬钩,可能是因为那3~5条一群光顾的鱼儿钓完后,而另一群还暂时没有进窝。何况一群之间,总会有胆小谨慎的鱼儿,摄食需要一定的过程。

倘若这时窝里突然又补下了一些饵料,它们就会只拣落地桃,不摘树上果。这便是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嘿!怪哉,只补了点点窝,反而不动了!的主要原因。至于确实需要补窝的喂量,只宜少,不能多。如果用传统的药酒米或商品饵麝香米之类的颗粒饵,有20~30粒即可。要是用面食性团饵,有两个汤元大一团,就足够了。再多,只有弊而反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