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钓鱼的技巧。

在野外垂钓中,自然水域的地情、水情、鱼情相当复杂,鱼的分布极不均匀,撒窝布点当然应该有针对性,钓法也应灵活多变,固守一点的战术在多数情况下效果甚差。

一、寻找鱼窝 多观察

1)鱼走有道鱼聚有窝。

鱼窝是指鱼儿栖息和活动聚集之处。由于水情、地情和季节天气的不同,有些地方难觅鱼踪,有些地方鱼儿相对集中。例如有水 草的地方,地形特殊的地方,在食物丰盛,氧气充足,避光、热天凉爽、冷天暖和的地方,鱼儿会感到安全。鲤鱼、罗非鱼还有拱泥土做窝的习性,把泥质水底拱出 一个个小圆坑。

2)寻找鱼窝要一看二试。

看是根据不同的季节,看水色、水的浑浊度、看水草的疏密,寻找草洞草隙,看障碍物、高坎、斜坡。能看到鱼星更好。试水的深浅,水底地面的凹凸、平陡,有暗草处试哪里钩饵能沉到底。另外通过试钓,寻找哪里易上鱼,哪里不上鱼,钓鱼人选择钓位钓点,实际上就是寻找鱼窝或在最佳位置做鱼窝,以便钓大鱼,钓多鱼。

二、布置窝点有讲究

1)多窝轮钓。

能够找到天然的鱼窝当然很好。在野钓中往往需要人为地做窝(撒窝、喂窝)。符荣财钓友介绍过在钓位左前方和右前方做两个窝的方法很有 道理。这种方法适宜于池塘、水库等大水面,在一个钓位钓。如果地形、草形等很复杂,例如在弯弯曲曲的小溪沟,需要做35个甚至更多的窝子。有的窝子尽管 撒了诱饵,却钓不上一尾鱼,就是所谓的冷窝。有的窝子里鱼特别多,谓之宝窝。通过试钓有取有舍,边走边钓,多窝轮钓。

2)首选老窝和开辟新窝。

经常有人钓的窝子是钓鱼人达成共识的战略要地。由于常有人钓,诱饵不断,招鱼聚鱼成为首选之地。但老窝子也会产生缺点。一 是招来成群的小杂鱼,二是钓位附近的鱼越钓越少,剩下的鱼已成惊弓之鸟。而远处的鱼又未游来,以致最后无鱼上钩了,所以,不能死盯住老窝子,还必须重视开 辟新窝。在无人钓过的钓位,很可能鱼的密度更大,容易钓。然而,在水广鱼稀的钓场,辟新窝可能发窝很慢,甚至当天不上鱼,如果经常去一个野钓钓场钓,一个 不上鱼或上鱼少的冷窝子,经过几天多次的诱聚,以后又很有可能最易上鱼。冷窝里有诱饵,若干小时甚至一两天之后,游来之鱼吃饵之后,恋窝不走,冷窝也就变 成了宝窝,可见冷窝和宝窝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今年春季,我常在东田坝河边坑塘里钓鱼,对冷窝宝窝的不断转化的关系实际体验特别深切。找到一个上鱼多的鱼窝,经过两三次钓之后,鱼越来越少, 最后简直不上鱼了。有的冷窝子几次撒诱饵之后,某一次突然发现成了宝窝,经过几次钓之后,又不得不转移阵地。据说去年很多人在这几个坑塘里钓疯了。待我听 到消息后,已是时过境迁了。来的人也少了,鱼也稀了,最后去东田坝钓鱼的只剩下寥寥数人了。我采用冷窝变宝窝,不断地开辟新窝的方法一次仍能钓到一两斤 鱼。

3)喂窝子的诱饵品种繁多,不必拘泥。

最简便的诱饵是大米、小米或其它粮食颗粒,什么也不添加,有的在此基础上加曲酒、药酒,或加香精,或加粉状雾 化料,或用颗粒饲料,或用发酵料,或用商品诱饵,目的是增加香甜味和雾化状态,以便诱而聚之,聚而钓之。究竟用什么诱饵,一是要根据钓者的喜爱和习惯,二 是根据当地的鱼情。要想说明某种诱饵是否有特效,需要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进行多次的验证。

4)诱饵的用量依水情鱼情而定。

水面广阔、固定的钓位,尤其是钓大鱼,诱饵量宜大。一个窝子用量可达0。21千克。搭上帐篷在大水库连续35天守钓大鱼,诱饵用量更大。我地异钟水库有些人划船去撒诱饵,一撒就是一麻布口袋干玉米,几十千克,钓上几个昼夜,鱼获也有几十千克。在小溪沟,多草的石河堰或小坑塘多窝轮钓,一个窝子只需要撒一把半把诱饵,一个窝子鱼不多,钓上几条就不错了。

三、钓鱼窝多变化

野钓中如果鱼的密度不是很高,用手竿固守一个钓位钓点,总的获鱼量不会很高。布窝钓窝,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除了多窝轮钓,还要注意钓窝内外,续窝和晾窝。

1)钓窝内与钓窝外。

窝内诱饵多,聚鱼多,常常是以钓窝内为主,同时也应兼顾钓窝外。因为有时有小杂鱼、虾、蟹闹窝。特别是有螃蟹时,鲫鱼不敢进 窝,又被香饵诱惑,不愿离去,只好在窝边、窝外游动觅食。有时窝内鱼受到惊吓,一时不敢进窝。在这种情况下,钓窝边往往很有效,甚至可能钓到个头较大的 鱼。有一次我和宋、何二位钓友去乱石滩一条河沟钓鱼。那天我钓起的螃蟹有好几只,说明螃蟹确实多,闹钩厉害,一支短竿钩饵未到位,上鱼率明显较高。后来才 明白这支竿钓的是窝外。如果窝内无鱼,在窝子外几米远的地方有鱼星,就要想办把钩饵递到有鱼星的地方去。

2)续窝与晾窝。

有鱼上钩的窝子,隔上一段时间,要补充少量的诱饵,挽留欲去的鱼,吸引新来的鱼,使窝内鱼儿保持一定的密度,续窝次数可以多一点, 每次少量,量过大,鱼儿吃得饱,懒得咬钩。一个窝子里的鱼越钓越少,或鱼儿受到惊吓,这时就应该换个窝子去钓,也就是轮钓。在钓过的窝子里撒点诱饵,钓者 远离钓位(也就是晾窝),晾窝是钓的一种策略,具有特殊的作用。没有了人影竿影,没有了抛钩击水的响声,没有了刺鱼遛鱼的惊扰,鱼儿会忘记了危险,从四面 八方游来觅食,在大约半小时或1小时以后,当钓者再去钓时,往往是一下钩就上鱼。

小编推荐

因天气与鱼情不同 调漂的方法要灵活多变


调漂,即钓客为了能够更直观清晰地掌握鱼类吸食钩饵的状况而对鱼漂做出一些调整。鱼漂调的合适,能够在不小程度上帮助钓客更准确地选择提竿时机,从而提高渔获量。

就算是为了修身养性的钓客也都是希望钓获量越多越好的,那些为了一展钓技的钓客就更不用说了。既然调漂对渔获量所起到的作用很明显,就足以说明掌握一些实用的调漂技巧,是钓客的必修课。大多数情况,调漂的方法虽不复杂,却需要钓客有一定的耐性。

下边以一个例子来分析基本的调漂步骤,大体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钓客需要把准备好的铅皮用剪刀剪成合适的形状(建议大家剪成梯形长条),并且保证其重力一定要比浮漂的浮力大。

第二步就是钓客将剪好的铅皮卷到铅皮座上面,这里要注意卷的时候最好从铅皮较长的底边卷起。

第三步钓客要对目标水域的深度做一个大致的估计,来回移动浮漂直到它与鱼钩的间隔比它与水域底部的间隔小一点。

第四步就是抛投钩饵,并且刻意让重力施加在鱼漂上边,鱼漂的状态以处于水平面之下为宜。

第五步需要钓客把钓组从水域之中收回来,再用剪刀剪去钓组上边的一小部分铅皮,接着再抛投钩饵,一直重复上述环节到鱼漂往下沉的时候速度越来越慢,直到浮漂裸露在水面外边的目数为四目就可以停下来了。

第六步就是做一些调整,力求钩饵入水后铅坠所受到的阻力小一些。

第七步需要钓客把所带的饵料装在两个鱼钩上,并将钩饵抛投入水,让浮漂被水淹没。第八步也就是最后一步,把浮漂朝着鱼竿竿稍方向挪动,直到浮漂在水面之外的目数为两目,就大功告成了。

在以上每一个调漂的步骤中,每次抛投钩饵入水,钓客都要记得把主线往水里边压一次,以保证漂的灵敏度。还有就是,具体的调漂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说如果垂钓的水域底部凹凸不平,那么每次抛投钩饵的钓点就很难有定数,这时候不必强求浮漂目数特别精确。

调漂之前,钓客需要先根据水情和鱼情来确定需要钓灵还是钓钝。钓客圈流传着极具关于钓灵钓钝的谚语,有些不无道理,有些却不可尽信。如果目标水域有很多爱闹窝的小杂鱼存在,而且钓客垂钓的目标鱼是吃口轻的鲫鱼,这时候如果选择钓灵的话,上饵在水域处于悬着的状态,这会招来好多小杂鱼疯狂抢食,如此一来,钩饵就会无规则的动来动去。

要想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最好的办法就是钓钝。钓钝的时候,饵料会完完全全沉入到水底,这时候小杂鱼是没法将饵料吸进嘴里去的。这正好可以保证饵料能在大鱼吸食之前安然无恙。

此外,如果垂钓的目标鱼种是生口鱼、或者口部吸力强大的鱼,就钓灵比较合适了。这之后下边的饵料轻触水域底部,上边的饵料悬浮在水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是在鱼的密度小的水中作钓,可以通过钓灵来让饵料达到生动的诱鱼效果。

总体来说,调漂的时候水体表面的目数与灵敏程度成正比,而作钓的时候水体表面的目数和灵敏度成反比。另外,在具体出钓的时候,因为天气因素和温度因素以及鱼情水情有所不同,调漂的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才好。

钓鱼打窝撒诱饵技巧


俗话说”钓鱼不打窝,钓的不很多“可以看出打窝在钓鱼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乱打窝,也一定钓不好鱼的!因此钓鱼打窝撒诱饵时一定要掌握技巧这样才能有个好收获!

一、定点撒诱饵

垂钓时,一般要定点才好,故撒诱饵时,也应定点才是。怎样才能做到定点撒饵呢?要做到定点并非难事,只要看准前面的目标,以手握鱼竿处为基点,将诱饵用“打窝器”钓在鱼钩上垂直下水,就可以达到定点目的了。河对岸的电线杆、小树、石块、树根、一丛野草等等均可作为定点的目标物。一经定点,则在每次补窝时都应补在同一点上。

二、忌将诱饵捏成团甩入水中

这样撒诱饵有三个毛病:一是成团的诱饵便于鱼群吞食,只能喂鱼而不能诱鱼,因粉末状虚饵被捏成团之后无法在水中扩散;二是成团的诱饵甩入水中会发出很大的声响而将附近的鱼惊走;三是手抛饵团不易定点,反将鱼群引开。因此,下诱饵时必须用“下窝器”。所谓“下窝器”就是一个茶杯大小的小铁丝篮子。渔具商店有售,也可自制,十分简单。用了“下窝器”,既无声响,又可准确定点。

三、下诱饵应摸清水底“行情”

水底一般不是很平整的。人工养鱼池虽然较湖塘、自然河流平整,但在开挖时常会有意识地挖出深沟,供鱼盛夏、晚秋和寒冬栖息。至于自然形成的水域,高低深浅就相差悬殊了。因此,下窝之前,首先应用钩线试试深浅,摸摸水下是否平整。倘若水底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则不宜下窝,因下窝后窝饵掉入坑洼处鱼群不易发现,既浪费饵料,又耽误时间。除试水底是否平整外,打窝还应避开水底杂草稠密处。在这样的地方下窝,鱼群不易发现饵料。即使鱼儿上钩,亦常常在挣扎、逃窜时钻进草丛中造成折钩断线。

钓鱼技巧基础教学 如何撒窝


钓鱼之前都会投饵打窝,以达到聚鱼效果,提升收获。钓鱼打窝是人鱼智斗的一个重要环节,既然斗智,就不能用用计策,使花招。虽然打窝的具体方法各地有别,即使同一地区的不同钓者也各有千秋,饵料材质也是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凡取得垂钓最佳效果者,都不外下列基本招数。

1、诱饵必须虚实兼备

纵横考察诱饵材质,都不外乎粉末和颗粒块状,这两种形态,前者为虚,后者为实,虚料惑其嗅觉,实饵迷其社区视觉和触觉,两者必须兼而有之,缺一不可。如果有虚无实,鱼儿到此只闻其味而无实物可食,必不能久留于窝。反之,有实无虚又会怎样呢?撒少了鱼儿会吃光而散,投多了,鱼儿会饱腹而去,结果都达不到诱留鱼群于钓窝的目的。当然也就难以充分发挥撒窝的诱鱼的应有作用。

由此可见,配制诱饵应该是在粉末中掺以适量的颗粒块料,虚虚实实,虚实兼备。粉末主味,其味在水中以扩散较大的空间,持续较长的时间。使闻味不消,实饵食而不饱,这样才能使鱼儿在窝中依依不舍地游不转去,从而增加咬钩的机会,实现多钓鱼的目的。

2、颗粒块大小要因鱼而异

有的使用颗粒饮料不问鱼的个体和口形大小,老一套,一贯制,这太失策。俗语说:看人下菜,量体裁衣。不同鱼种的器材各异,用饵选料要投其所好;垂钓对象大小不一,颗粒大小庆因鱼点面制宜。若钓鲫鱼和重500克以下的鲤鱼,施用小米,大米,酒糟及豆腐渣之类的散碎饵即可。而欲钓取千克以上的大个鲤,鲩,青,鲂等鱼,非玉米粒或红枣大小的薯块,豆饼块才能生效。

3、投饵量要依水的深浅而增减

每个钓窝一次投饵多少,可根据水深水浅酌情而定,不能千篇一律,而必须注重实效。水浅宜少,水深则必须加量。如果水深1米以内的浅处,混合饵料捏成鸡蛋大小的粉团就够的话,那么水深在2米以上时就需拳头大的粉团,或者蛋大的团子成群地投撒方可奏效,由于诱饵入水下沉的过程中,粉料的液味被上中层水体吸收多于粒块,以确保底层诱饵充足。

4、适时追撒挽留饵

为为使钓窝不失效,定时补撒诱料,这是必须要做的事。但有些在钓窝盛发,频频上鱼之际,却往往心满意足地只顾摘鱼撒钩,而忽略了窝中的诱饵消耗,直至钓窝味消鱼散,冷冷清清时才想起追撒饵料,殊不知为时已晚。当钓窝鱼星四起,频频上鱼时,表明钩下有群鱼争饵,这时就应不失时机地追补饵料,以对钩下鱼群起稳定和挽留作用。同时还可借以扩大鱼群使窝中后继有鱼,夺和更大丰收。

野外垂钓必知的饵料和打窝技巧


野钓时,我们面对面积较大、鱼密集度低的水域。那么想要在这种水域中获得更高的收获,那么通过打窝来提高鱼儿的密集度就非常关键了。而且窝料能否将鱼吸引过来也很关键。

一、野外垂钓不同种类的鱼时窝料的使用

在野钓之前,就应该先准备好打窝时所用的窝料。但在准备窝料之前我们得先确定垂钓的目标鱼,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准备诱饵。例如:

1、垂钓鲢鱼、鳙鱼时,准备酸臭味的窝料;比如:浸泡过白醋的干玉米粒,或市面上所售的酸汤面团。

2、垂钓鲫、鲤、鲳等鱼类时,需准备香甜味的窝料;比如:浸泡过白酒的干玉米粒。

3、垂钓草鱼时,需准备香嫩型的窝料;比如:窝头、鲜嫩玉米粒等。

4、垂钓多种鱼类时,需准备混合味的窝料;比如:碎豆饼、小米、浸泡过白酒的干玉米粒。

5、垂钓养殖在网箱的鱼时,需准备荤腥味的窝料;比如:颗粒饵料、窝头混合鱼、虾粉。

二、掌握住诱饵在水面的落点

打窝时不可根据鱼漂的位置来进行,这样会导致窝点出现偏差。其次,诱饵超出钓位或正好落在饵钩上,都会对垂钓产生影响。因为这是鱼类的进食习惯在影响着。当诱饵进入水中后,会快速进行雾化,掉落于水底。但过一小会以后就扩大范围了。假如我们一次性投进大量的窝料,那么窝料落在水底的范围将会更大。

在这时,鱼类会开始从窝料的边缘慢慢吃,等到达钓饵的位置时,鱼儿就已经吃饱了,那么鱼儿自然不会开口咬钩了。由此可见,诱饵落于钓点之上并不好。

那么诱饵应该落在哪里为适宜呢?大约在钓位的内侧,就是靠近岸边的地方。距离饵钩大约0.5-1尺外的地方,这样当诱饵扩散于水底之后,就会使饵钩位于扩散诱饵的边缘地带。

三、窝点不宜过大,更不能在一个地方打多个窝点

窝点的面积不宜过大,或者不可在一个区域同时打多个窝点。虽然这样会吸引更多数量的鱼前来此处的聚集,但不能使它们聚集在一处,这样就会导致钓点内鱼类的密集度较低,达不到适合垂钓的程度。

四、打窝后不可立即垂钓

这是由于鱼进入窝点是需要时间的。通常情况下,春季、秋季打窝以后,大约需要半小时才会发窝;夏季打窝后,大约需要10-20分钟才会发窝;冬季打窝以后,大约需要1-2小时才会发窝。

假如未等到大量的鱼儿进窝就开始垂钓,很容易会对即将进窝的鱼类造成惊吓。导致其不敢进入窝点,不利于我们垂钓。

冬钓鲫鱼怎么打窝?窝料不能随便撒


大家都很清楚钓鱼前先打窝对于聚鱼来说有多重要,很多钓友在打窝这一个垂钓环节更多的关注在窝料怎么搭配、怎么制作才能更有诱鱼效果,但其实你有了一款很好的窝料,却没有好好地利用,把它撒在了没有鱼或者是一个鱼儿都不怎么会游到的地方,或者打窝的方式不太对,那也是浪费了这款窝料,所以今天就想说一说冬天钓鱼在打窝这一环节上面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冬季我们通常以鲫鱼作为目标鱼,这时打窝用碎米和干饭粒会比较合适,因为鲫鱼是属于一种个体不是很大的鱼类,相应的鱼嘴也不大,用碎米和干饭粒作窝料比较容易入口,鱼儿更容易会产生兴趣。打窝的数量不受限制,钓友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一般可以打3-5个,然后轮换垂钓。

冬天的鲫鱼一般多生活在水域比较深的水底,所以钓友们首先要找到水域比较深的水底。在打窝的时候,要在距离池塘岸边4-5m,水体不深不浅的地方打上诱鱼的窝子,最好能够多打几个,并做上记号。一般来说,深水塘中较浅的水域是大鲫鱼比较喜欢聚集的地方。窝子应该打在离岸边不太近又不太远的水域,不能太靠近岸边,否则鱼儿会害怕,离岸边太远的话也不好,垂钓起来会比较的吃力。

另外,最好还是有水草或者是其他能使鲫鱼喜欢生活的水域,要弄清楚池塘的什么部位有水草,撒饵打窝一定要靠近水草生长处不远的水域,因为鲫鱼的胆子比较小,不肯在光照强的地方停留,总喜欢藏在那些有遮蔽物的地方。如果在没有遮挡的地方钓鱼,那就尽量在太阳光侧照的位置可以好点,大家都知道光线直接反射到钓友们的眼睛,没有办法看清鱼儿的动静,如果阳光从垂钓友们的后面射过来,那么钓友们的影子又会倒入水中,会把鱼儿吓跑。

多找几处大鱼喜欢生活的池塘是有必要的,而且大鲫鱼并不是什么池塘都有。因为大鲫鱼生长的比较慢,五千克的鲫鱼需要3-4年左右才能长成,所以更大的鲫鱼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因此,在垂钓之前,钓友们一定要先做一番了解,摸清池塘的底细,一般只有那些多年没有清过的池塘才是垂钓的绝佳位置。

上面就是给大家分享的一些冬天钓鲫鱼打窝技巧,虽然看起来很零碎很细微,但正是这些细节的地方决定了我们的整个垂钓过程,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钓友。另外还想要提醒一下各位,冬钓注意保暖,不要因为钓鱼而影响自己身体健康哦。

撒饵打窝的四大要素


说起撒饵,很多钓友都不以为然,但在垂钓过程中它却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就算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达到其效果,要知道钓什么鱼,该撒多少饵,这都是需要分析的,那究竟撒饵有什么技巧呢?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撒饵的那些门道吧。

1、水浅少撒

浅水鱼游动速度快,垂钓水域附近只要有鱼活动,用较少的诱饵也能快速的诱鱼入窝,上鱼的速度也比较快。所以撒饵100克~200克就差不多了。

2、水深多撒

深水区钓的是定居性鱼(水深在三四米以上)。一般情况下,这种水域内诱鱼的时间要长些,多撒饵能从某种程度上增强诱饵的散发力,使诱饵发挥其作用。

投诱饵入水下落的过程中,粗细不一的饵团会呈现扩散状,饵料快速下落在水底的铺展面积较大,减弱了集中诱鱼的效果,所以加大投饵量可较好弥补这一不足。当天垂钓做窝,可将窝饵投放量把握在200~500克,续窝量把握在100克~200克为宜。

3、灵活撒饵

水库钓最基本投饵方法是围着漂子投饵。针对冬季鱼的活跃性弱这一特点,撒饵时可考虑用从中心往四周辐射的方法诱鱼。就是将鱼饵投到窝点后,再向窝点以远和横向区域分别撒少量诱饵,要注意的是饵料要撒成散状,也可以直接用颗粒饵撒。

从手竿定位性强的特点考虑,撒饵时也可采用投近钓远的方法,使人、窝、鱼相对控制在手竿可钓范围内,增大鱼儿咬钩的机率。

4、以鱼定量定形

判定垂钓水域中的鱼儿种类后,根据鱼种调节撒窝量。如果鲫鱼多,撒饵量则要偏少,饵料需细散,常用酒糟拌大米揉细成团投下,几分钟内散化即可;如果是钓鲤、草等大型鱼,饵料要比前者用量多,饵粒粗,大把投下即可。

因此,当我们掌握了钓鱼撒窝的技巧,要知道钓什么鱼,用什么饵,饵料要撒多少,这样有目标的去钓鱼,一定会有很好的渔获。

使用诱饵要得法 谈补窝撒饵的技巧


制作的诱饵尽管理想,但如不得法,垂钓仍不会有大收获。窝撒在哪里,如何撒,何时补窝,这些也都有很深的讲究。凡经验丰富的垂钓者,均积累有一套有效的撒窝经验与技巧,所以都有较大的钓获。

理想的撒饵,应根据季节、鱼情、气候、水情和风向而定。如春季早晨气温低,浅水水温也低,撒窝应选水深1.5米以上的点。等太阳出来照晒2小时后,浅水温度回升高于深水温度,鱼便会向水温高处觅食,这时可再在浅水中用手抛式补窝,饵团应松散些,这样的饵团入水时响声小。

夏天早晨应选风浪处,先近(浅)后远(深)地撒窝垂钓,中午再回到岸边风浪中垂钓打窝。因为夏天早晨浅水温度比深水低,风浪处含氧量和微生物也多,太阳出来照晒后,浅水水温比深水高,这时逐步向水深处撒窝,鱼易钓到。中午由于气温高,而且风浪中虾与螺蛳也无法立足停留,岸边的虾、螺蛳便逐步向深水移动,这时大鱼就会到岸边风浪中来抢食饵料,故能钓到大鱼。

秋天时浅水水温低,应选择深水处撒窝。早秋时要迎风撒,深秋时要偏风撒窝。俗话说,有风有浪会有鱼,风平浪静难钓鱼。补窝饵最好选用那些香味或腥味比撒饵浓的诱饵。当发现钓窝内上鱼率已逐步降低时,可及时补窝,有时轻补,有时重补,这要根据所钓鱼的品种而定,如鲫鱼要轻补,鲤草鱼要重补。

补窝撒饵,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如静水轻撒,流水重撒;静水宜用手抛撒饵,流水宜用打窝器撒饵;水深处饵要撒得多些,水浅处饵要撒得少些、补窝勤些;春天宜用粉饵,夏秋宜用颗粒饵。

撒饵器的制作方法与打窝技巧


鱼谚有云要想钓得多,必得先打窝。手竿垂钓,打窝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讲,除了某些活动性很大的鱼外,其他比较安静的鱼,下竿前都需要先施用诱饵喂窝子,诱鱼进人窝 点,然后再行垂钓。那些不打窝子钓白水者,多半难有好的收获。

不言而喻,打窝必须先选好钓点。有关钓位钓点的选择, 前面已有专门介绍(索引),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不过在施投诱饵之前,还需要对窝子进行必要的探测,以便弄清楚水域的深浅, 水底是否平坦,有无杂草、乱石或其他障碍物。探测的方法, 一般是用钓线(拴一重物)测出水的深浅,水线试好以后,将空 钩拋人钓点附近1米左右见方内各处去试。根据浮漂的状 态,即可判断出水底是否平坦;根据鱼钩挂没挂草或其他东西,可判断出水底有无杂草或别的什么障碍物。当确认水底 较平整且无杂草等其他障碍物时,即可进行撒窝。

撒窝的具体方法很多,但不外乎撒饵器撒、手撒、借助钓具撒这几种方法。

撒饵器可自己制作?可用暖瓶盖(铝制)、小塑料瓶(剪掉瓶颈),或乒乓球(剪一个口),装上诱饵,用夹子夹在鱼竿上, 撒入窝中即可。

以塑料瓶为例。剪掉瓶颈,两边穿孔,用铁丝装上提梁, 再在瓶底正中穿一小孔,系一根线。使用时将此线捆在钓线 铅坠的上端,鱼钩钩挂提梁,瓶内装满诱饵,用夹子夹在鱼竿上送入窝点水面。由于塑料瓶很轻,遇水必浮于水面,这时稍微松动钓线,挂在提梁丄的鱼钩便会自行脱氤再一提钓线, 塑料瓶就翻转过来,诱饵撒落窝中。也可用小铅罐制成的撒 饵器打窝,将诱饵装在小铅罐里,然后用橡皮筋将铅罐固定在竿梢上,将钓竿伸向钓点水面,用手轻轻敲打钓竿,诱饵便慢慢落下。打窝方法见下图

如用小米撒窝,必须用撒饵器来撒;如用粘性饵料撒窝, 可用手直接来撒,或将诱饵捏成饼状,包在龟钩或坠子上面, 轻轻送到窝中。撒饵要力求位置准确、饵食集中、量要适当、 分次投撒。

为使诱饵能够准确地落入选定的钓点之中,应在投饵之前就要在所选的每个钓点的岸边,用木棍或土块做一记号,并寻找对岸与之正对的方位物(山、石、草、树、电线杆或水中倒影均可),使记号、钓点与方位物者在一条直线上,同时用鱼竿测量出钓点与岸边的距离,并记住。

投撒动怍宜较宜稳,对准选点,尽量减小误差的范围,使诱饵落在选点附近1平方米范围内。只有饵料比较集中,才 能有效地诱来鱼群,并能较长时间留住鱼。

投饵应视水面大小和水域深浅来定。水面宽或水深宜多投些;反之则少投些。

撒窝后不要急于下竿,要等到发窝时再下竿。发窝就 是指鱼群Q进人窝点开始吃饵,窝中不断冒出水泡(鱼星)。

一般一个窝子钓上2~3个小时,就需再补撒一次诱饵, 即补窝,以维持窝中继续有鱼。如果是打了几个窝子,则应釆取择优施钓的方法。即哪个窝子上鱼多,就钓哪个窝子,并续哪个窝子;而上鱼少或不上鱼的窝子,干脆不再补窝。

此外还应该注意,如钓面饵,钓饵宜软不宜硬。但应适度,不可过软,饵软提竿时可原地掉落。还有,不管是咬钩提竿还是换食提竿都要有一定力度,以使饵就地脱落于窝中。 再就是要勤换食。这些均可增加窝中的饵量,吸引更多的鱼。

春夏季节近海垂钓的四忌四宜


根据近海垂钓的季节来说,春夏季节是出海垂钓的大好时期。可是好时期,好钓鱼,但又不是谁都能钓好鱼。我的体会是四忌不可忽视,四宜要发挥得淋漓尽致,才有可能心想事成,达到预期目的。

一、忌顺应潮势的粗心大意,宜趋利就弊,为我所需。

海钓的多年实践,让我感到海钓对潮势忌粗心大意,开始从顺应其规律入手,让潮势在钓鱼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本文所涉及的潮势,是对潮汛的大小、潮涨潮落的时段以及海流的急缓而言。那么,怎样才能对潮势做到趋利就弊,为我所需呢?我侧重从三个方面把顺应潮势的文章做深、做透。

1)顺应潮落潮枯

抓住涨潮前的分分秒秒给鱼抢粮草。鱼的粮草,是沙蚕、青沙蚕、管沙蚕和岩虫的特指。可要挖取这些环节动物也决非易事,掌握退潮的火候是关键。比如,我爱光顾大连经济开发区大孤山街道近畔的黄海钓黄黑鱼,要钓鱼就要掏钱买饵或动手挖饵。经过用心摸索,弄准了这里挖海蛆,小潮要退至8分,开挖才可以。而大潮退半,即可拿扒子扒或用小锹挖,尤其是随退挖到枯潮底一带(小潮和中潮退不出),海蛆的密度和海蛆的长度,都使扒饵人连连叫绝,其挖海蛆的入迷和钓鱼相比几乎不分伯仲。

所以,在明确了潮汐落的大小,在明确了能挖至不能挖的大致时间,显然能在涨潮漫过海蛆生长线时,以一个抢字统帅给鱼备粮草的全过程,定会在有限的时间内,绰绰有余的逢上令鱼常开大口的美馔佳肴。

2)顺应潮涨潮落

咬住黄金潮时段争分夺秒同鱼快对撞。黄金潮时段,是潮动,鱼动,还是它们游出老巢动口争食,更是钓鱼人投其所好诱而钓之的良机。所谓的黄金潮时段,无非是潮汐在有涨有落的过程中,换流、半潮、涨8分和落2分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妨我们仅以换流和退2分潮为例,看看一般的抓与突出快的抓实效有否区别。换流,发生在满潮顶或枯潮底后约30分钟。它是潮汐在或涨或落具体运动方式上的必要转折,是潮夕在或涨或落方向上的重要更换,是潮汐在或涨或落流速上的紧要过渡。而退2分潮,是潮始落后约1小时15分。也就是说,在潮汐上谁抓住了上鱼的这两个相互关联的运动不同表现方式,就等于谁紧握着钓上鱼的生杀大权。

3)顺应潮大潮小

盯住潮流急缓趋势稳扎稳打跟鱼多交锋。赶上小潮于近岸钓鱼,是岸上执手竿挥海竿,还是划船、摆筏或蹬圈钓,若没有较大的风,通常都能钓得不错,有时还会使惊人的新记录被自己创造。而大潮可就两说了。钓鱼人好容易盼来休息日,明知是大活讯子不去摆弄竿是坐卧不安。来在海边,望着奔涌而上的波浪,若决定是岸钓六线鱼,我坚持的一贯原则是避急趋缓,离闹靠静。那就是躲离流急和波浪喧嚣地段,把海面平稳的小海湾或小地块,往往能取得意外的收获。

当我蹬圈离岸或随养殖船往较深的台筏内钓鱼,赶巧是大潮,采取流急养,流缓忙的对策。实践证明,比较奏效。流急波涌的4、5、6分潮时,潮流的表现形式是快、急、快的态势出现,一般情况下鱼进入障碍物内躲避,不做大的体力消耗。此时,我是以守对守,守中养足精神,偶尔闲得不耐烦,出手钓一条得一条。

在潮流进入1、2、3和7、8、9分潮时,潮水的表现形式是处于静缓慢与慢缓静的态势,恰巧是涨落潮的满潮顶、枯潮底、涨8分与落2分潮时,正是鱼攻击性强、索饵的活跃期,更是钓鱼发起总攻号声吹起时,蹬圈钓一个个筏头、寻一道道沉水浮漂地带、掏一趟趟海藻拖曳之处伴随着钩提钩落的一阵阵忙活,黑鱼、黄鱼、红娘子,小嘴,由鱼护里的新客变旧客,旧客为老客,饱尝着盆满钵溢的喜悦。

二、忌应对风情的漫不经心,宜扬长补短,见机而为。

本文的风情,是风向、风力和换风的统称。海钓的岸钓,对风情不能掉以轻心;海钓的船筏钓和蹬圈钓更不可漫不经心,它直接关系到钓鱼人的自身安危。春夏时节的海钓,应对风情,我摸索出三个早知道,三个把握。

1)是适宜的风早知道,把握有利因素,捷报频传。

风,是不是适宜海钓,风力与风向两者的关联性是极为密切的。从总的来看,1级的软风、2级的轻风、3级的微风和4级的和风,不论是来自哪个风向,在我国的四大海域,基本上都是难得一遇的钓鱼好日子。5级的风,被称之为清劲风。又是宜风和忌风的一道坎。就我所钓鱼的黄渤海而言,向上靠的45级风,不管是刮向何方,还有向下靠的56级北风,都可称为宜风。说道宜风,这里不能不附带提一下因地而异的问题。

56级的北风,在我们这里是宜于海钓,而在青岛市的胶州湾就会波涛翻滚不利垂钓。因此,在没有出行的头一天晚上,要关注当地与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做到对风力与风向的心中有数。有了宜风的早知道,在这风和日丽的时节,我采取无风守流道,和风找藻礁的两条腿走路方针。

首先,无风守流道。

之所以把这一条作为要走好钓鱼路的一条腿,就因为在这宜风的范畴中包含着无风,也包含着12级风。常言有道,无风不起浪。海面风平浪静,水里溶氧量低,特别是夏季无风时多是天闷热的情况,鱼显然是索饵的积极性不高,而流道内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是此刻垂钓的一派新天地。

为了在鱼大体不爱咬钩的局面下,能打开有咬钩的突破口,我在涨落潮期间靠平时判断流道的实际本事,用眼观察或凭借带动脚蹼的两脚感觉,蹬圈于流道之上,再通过钩饵击打海底的信息反馈,探到有礁石分布的流道经过地带,激发起垂钓的兴致。不但使黄黑鱼与钓钩一次次的紧急会晤,就连鲻鱼、梭鱼也单独寻求同钓饵亲切约见,令你一扫于它地钓不上鱼的阴云,抖竿摘鱼的欢声笑语又成了围你身前身后转悠的常客。

其次,和风找藻礁。

在垂钓海域不犯风的条件下,有不超过5级的风吹动着海面,正是天好鱼情好,寻到了好钓点,必使垂钓人的心情更好。每逢遇到这样的宜风天气,我是蹬圈一路认真的寻找海底的海藻分布区和礁石错落有秩的地域,不要说那从海藻丛中提起的或浅红或黝黑发亮的大紫根子叫钓鱼人难以控制激情的宣泄,不要说那从岩石空隙里扯出的大块头黑鱼君促使挥竿者头脑迅速的膨胀,就说那于乱礁石中就势拽出的黄鱼棒子那个冲撞力道足以给与其相搏者莫大的惊喜。从而在抢占一个又一个藻丛或礁林钓鱼制高点的过程中,开开心心赏春花夏景的俊美,欢欢乐乐品扬竿获鱼的得意。

2)是风早知道,把握应变条件,扭转困境。

在我经常挥竿玩耍的渤海金州湾与黄海大孤山街道临近的海域,若道忌讳或最怕的风向与风力,那就是56级的东南风和西南风。而这两股风最怕的是56级的西南风,假设当天刚刮起来,还有钓上鱼的可能和人承受得了浪涌的颠簸。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偶有风力减轻之机,选好点,手快点,机动灵活协调点,歉年亦会有好收成。一旦遇上刮了一天,第二天的风情照旧还重复昨天的故事,那就是给大海一个有限的休鱼期,让己也不去自讨苦吃。尽管56级的东南风是当地忌讳的风。也应了钓翁钓翁,勿钓东南风之说,闻言不能不令要提竿的海钓人动打退堂鼓之念。然而,有时海钓迷就是不信邪,他们能避开盲目性,抛开任由性子而为的胡来,冷静思考沉着面对,及时扭转困境。

三、忌物色钓点的草率行事,宜溯本求源,跟踪追击。

面对茫茫的大海,不是所及台筏内横竖扯拉的浮漂,就是过目高低裸露的嶙峋礁石,每当投钩之前,不得不问自己,今日鱼在何方?一般情况下有过来当地钓鱼经历的人,大都直奔往日钓上鱼的位置,而不去细想先前钓上鱼的潮汐、风力、风向与本日有否区别?再者想在哪儿钓就在哪儿钓,懒得爱动那个脑,完全是凭运气撞。这样做不能说钓不上鱼,但不一定有把握能钓好鱼。要想钓好鱼,就应当把功夫下在溯本求源,寻踪而往上。究竟怎样在垂钓的实践中去寻得鱼活动的踪迹呢?

我的做法是分两步走:头一步是据潮情定方位,这叫锁定大致目标。谈到潮情,就垂钓的大致方位初定而言,牵涉的无非是满枯潮、大潮和小潮。换句话讲,不论是划船、摆筏或蹬圈钓,在天好风好的客观条件下,出发前都有一个去里还是守岸边钓的思索。去向的确定,是绝对离不开潮情的。这是遵循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原则,谁违背了规律性,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垂钓也不例外。

首先,满潮钓边,枯潮随着趋势转。

到了晚春与初夏时期,岸钓的也愈来愈活跃,开始逐潮随汐玩海竿耍手竿,让自己从中练习手感,增强同鱼过招的智慧和驱使鱼上钩的才干。而划船钓或蹬圈钓的一些海钓发烧友,亦是怀着同样的心理,随着潮水的涨过半潮大举向近岸靠拢,又要在潮水退去时跟潮往里钓。其次,大潮往岸靠,小潮灵活好。从农历的初一(十六)至初五(二十),基本都是大潮。

在大潮的日子,潮涨与潮落水位差别最大,钓鱼人一般称谓生流。每逢大潮日,离岸较远的深水台筏内,海流急,浪涛大,迫使往日在小潮中繁衍生息的浮游生物和浮游植物,在大潮到来之际失去了宜于生存的乐园。纷纷向海流相对平稳的一个个小海湾或近岸海珍品加工厂废水入海口地带推进。

如此一来,以他们为食的小鱼小虾必然是紧步后尘。然而,那些又要以捕食小鱼虾为补充体能热量的大鱼,同样要向有鱼虾活动的区域游耍觅食。因此,这一带显然是弱肉强食的主战场,是海钓者要向这凤凰山靠拢的明确指针;而小潮的初七(二十二)初十(二十五),潮的涨落水位差别最小,水流流动缓慢,是大家称谓的末流或死流。

在小潮的日子,应该说是乘船离岸或岛礁去深水垂钓的佳期,也是摆筏或蹬圈在秋季或冬初往海珍品养殖区钓的最为爽的时日。这里之所以强调小潮灵活钓,就是考虑到春夏绝大多数鱼都面临着奔近岸生儿育女的实际,考虑到近岸小环境的优势海水升温快,有利于浮游生物和浮游植物的快速繁殖,引起生物链间的环环相扣互为依存。这第一步只是把握总的原则,也可以说是把握钓鱼大方向。

第二步是按习性捣老巢。

你不论是满潮的钓边,大潮的往岸靠,还是小潮的灵活好,仅仅是方向上的确定。要具体判定所钓的目标鱼在何位置,找到垂钓的钓点,实施精确打击,必须要按图索骥。这个图,是指鱼的习性。包括它的栖息习性、洄游习性、繁衍习性和索食习性。一般情况下,鱼的栖息、洄游和索食习性,基本上决定了鱼藏身之处。

在春夏到来的时节,于大连所辖的黄海海域,恰好是钓黄黑鱼的第一个黄金季节。这两种目标鱼在栖息习性上有一个共同点,喜欢往有障碍物遮挡或礁林密布的洞穴处活动。另外,象六线鱼由于对贝类海产品独有嗜好,近海海珍品加工厂的废水入海口一带,通常是海钓钓点的首选。正因如此,每逢春夏季节,我是满潮钓边也好,大潮靠近岸钓也罢,只要双脚蹬圈而行,自己都是紧紧围绕钓边和靠岸的总纲,具体把钓鱼的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深做透做细做足,从而保障饵落有鱼动,提竿有鱼获。那就是六个不放过:

①是不放过涨潮漫过的礁石区和退潮初现的礁石根部;

②是不放过清洗海珍品的废水入海口一带的礁林与藻类分布点;

③是不放过堤坝底部的乱石堆砌处;

④是不放过海藻密集生长带和独自生长的海藻根周围;

⑤是不放过海参养殖的投石区;

⑥是不放过养殖船停放的附近地域和系船的锚根。

我所归纳的六个不放过,已被自己长期蹬圈钓和岸钓的实践所证实,对于实施垂钓的精确制导是极其奏效的。

四、忌施用钓法的墨守陈规,宜标新立异,勇于进取。

本人在多年的海钓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春钓缓,夏钓稳对付黄黑鱼的方法。但在实际的具体操作中往往是急于求成的心理作怪,尤其是五、一放长假的刚蹬圈开钓,钓的兴致大发之时,极易把秋季快的手法照搬过来,可这一缓一稳换为一快的对策,尽管是一字之差,却招致了鱼以不买帐的消极对抗后果。特别是在风向不利的条件下,强迫自己,在缓与稳的前提下破解鱼不咬钩的疑难,寻求新的解决方式。因此,不论是春天的钓缓,也不论夏日的钓稳,在具体把握上,我坚持做到五个而异。

1)钓法的标新,要因潮而异。

当潮水退至最低时,海流的流动相对静止,水中的溶氧含量少,致使海鱼的活跃性降低,对饵很难激起食欲。这就要缓中求缓,缓到不见兔子不撒鹰。钩饵垂入海水退不出的礁根底部,提动一、二下便守株待兔,直到竿梢连续点动,方挺竿获鱼;满潮到退2分潮,潮水由相对静止转向换流并开始逐渐向加速运动的2分潮推进。鱼也趋向活跃状态,造成体力的过度消耗,必然用大量的觅食来补充能量。作为此时的海钓者,在钓法上就应当是在或缓或稳中提速,才会不失为明智之举。

2)钓法的标新,要因风而异。

通常在天好风顺自然是海平浪稳的客观环境中钓鱼,缓也好,稳也好,基本上扬竿便能把黄黑鱼钓上来。但在不利的风向、风力吹来时,想让这些带着鱼具的人心甘情愿的退下阵去,是很不现实的。他们对待的办法比较客观,就是坚定的钓下去,冷静的琢磨对策,使自己从被动的氛围中杀出,掌握垂钓的主动权。

3)钓法的标新,要因地而异。

由于一钓点与另一钓点的海底结构有别,其鱼的密度也不同,运用的钓法亦不可雷同。比方说,开春一直到深秋沿海有海产品加工厂的废水入海口,是各类鱼的汇集地。从废水中裹带的扇贝边、海红肉、碎海蛎子肉以及丢弃的小鱼小虾,直接随水排放到海里,几近是海钓的在打诱鱼的窝子,而能成为这里最受欢迎的非六线鱼和鲈鱼莫属。在这一带钓六线鱼同船道内钓和离岸较远的礁石上钓,我是绝对要实行分餐制,也就是说在钓法上要另起炉灶。针对这一带海底底质是礁底、泥沙底与沙礁混合的地质特点,我的策略是配合或缓或稳垂钓原则的贯彻,力求做到三个精明,

一个精明是精明在单刀赴会。

钓组上求干净利索,只拴一枚哈雅布萨产的丸ㄝ16号钩,钓上鱼既无钩挂障碍物之虞,又无摘鱼时闲钩钩体之忧。可谓单枪匹马,轻装上阵。

另一个精明是精明在直捣黄龙府。

划船或蹬圈直奔废水在海里形成的一条黄色的条状带,循此朝里或向岸基本是跟鱼踪随鱼行而钓。

再一个精明是精明在打斜拖鱼。常言说:好马配好鞍。

前两个精明,它的精明之处就在于是为第三个精明配的好鞍。其好马是,钓组在钓点上把握打斜的角度、拖动与提起的速度。于选择的钓点上,设法让钓竿扯带的主线与海平面形成45度夹角,放慢拖动钩饵的速度。放慢的尺度,是口数一、二在缓缓拖动中提起,数到三时放下。有鱼咬钩,必是在口数一、二拖提的运行间猛然一顿,紧接着是斜度收竿中跳动着竿弯人欢鱼跃的动听音符。

4)钓法的标新,要因水而异。

临岸而钓,有时是西南风作梗水混,有时是附近修港口填土石方所致水混,这些无疑会给钓鱼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既然想在这样条件下坚持钓鱼,客观条件不可能不逼迫你破解难题。

我的解决方法是关门打狗,停逗互换,逼上梁山。要关门打狗,前提是找到狗洞。把钓钩抛掷到海参的投石区、筑堤坝石块堆砌的缝隙或海藻丛生间的空挡,停一停逗一逗,以停为主以逗为辅,停是给鱼有食物的暗示,勾起嗜欲;逗是刺激鱼食欲大发吞食钩饵。在长停(口数不少于三至五个数)与短逗(口数一至二个数)的置换中,走出特殊水情下鱼不咬钩的困境。带给钓鱼人一个欢欢快快潇潇洒洒的钓鱼氛围,一个难题可解鱼获颇丰的喜人景致。

5)钓法的标新,要因鱼而异。

鱼的种类不同,其习性亦不同。要依据鱼的习性去确定钓点,还要结合鱼的习性来谋划引发它咬钩的道道儿。我们不妨以黄黑鱼为例,来简单的谈谈这一问题。

黄鱼的摄食习性,跟黑鱼比起来相对要谨慎和狡猾一些。尤其是春夏的时节,对鲜活的海蛆易于引发食欲,但就饵的特点是轻轻啄食,水温低时第一次饵没入口,若是被钓者提开一点,往往不做第二次争食的努力;黑鱼是属于肉食性鱼类,除了对海蛆类环节动物有吸引力外,对小鱼小虾小蟹子又偏爱。一旦它对某一种可食之物产生好感,是穷追不舍,有时跟出水面,性情又比较凶猛。

这两种鱼,还有一种相同的习性:就是对礁石的缝隙和海底障碍物有一种恋癖,都争相入住。当作他们安居的乐园,生存的天堂。为此,一些理智的海钓渔友,在欢钓黑鱼的时候,大都要捎带钓一钓黄鱼。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在钓组的绑制方式上适应,提钩的方法上因鱼制宜。我绑制钓组最省事的办法是,于坠的上下各系一把钩。坠下绑钩子线为长1015厘米拴丸ㄝ16号钩,坠上绑钩子线长3040厘米拴丸ㄝ20号钩。上下钩的间距,以两钩不打架为准。运用这样的钓组,又如何佐以提钩上的因鱼制宜,实现钓黄黑鱼的双赢呢?

我的做法是:一停一逗又一停,停后即提,提先缓后急。这种钓法,多在水较深海底是海参投石区或礁石密布的底质施用。蹬圈或划船选择到这类钓点后,上钩挂事先切好的黄鱼片,是给黑鱼预备的饵食,下钩钩挂活海蛆实际上是为六线鱼准备,在黑鱼较多的地带被抢食的十有八九是黑鱼。做好了实战准备的钓组,沉下钓点是一停,停留的时间究竟是口数一、二、三还是口数一、二,要根据当时的水温而定。水温低的早春和仲春,可停留时间长一点;进入盛夏,停留的时间便短些。要灵活而为,见机行事。一逗是通过钩饵的提起晃动,勾引鱼有索食的倾向和欲望。倘若第一轮逗的方式无鱼咬钩,则启动又一停,停后即提的第二套方案。

继之而来的第二套方案执行,重中之重是提法的如何把握住先缓后急的分寸。其要领是把钩饵缓缓的提离海底约1020厘米,大致用口数一、二、三个数的时间,有鱼咬钩与否,都一口气急速扬竿约一竿高,这等挥竿的速度和运竿的高度,一般情况之下缓中有黄鱼咬钩,快中又能逗引黑鱼奋起直追中弹而亡。在程序如此的细化并反复运行中,自己不但收获着一箭双雕激发的喜悦,而且也收获着扩大战果萌发的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