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料钓鱼技巧。

诱饵撒得适宜才能较好发挥诱鱼作用,撒的不好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1、定点。

要做到定点并非难事,只要看准前面的目标,以手握鱼竿处为基点,将诱饵用打窝器钓在鱼钩上垂直下水,就可以达到定点目的了。河对岸的电线杆、小树、石块、数根、一丛野草等等均可作为定点的目标物。一经定点,则在每次补窝时都应补在同一点上。

2、忌将诱饵捏成团甩入水中。

这样撒饵有三个不足之处:一是成团的诱饵便于鱼群吞食,只能喂鱼而不能诱鱼,因粉末状虚饵捏成团后无法在水中扩散,二是成团的诱鱼甩如水中会发出很大的声响而将附件的鱼惊走;三是手抛饵团不易定点,反将鱼群引开。

3、摸清水底行情再下诱饵。wWw.dIAoyu007.COm

水 底一般不是很平整的。人工养鱼池虽然较湖塘、自然河流平整,但在开挖时常会有意识的挖出深沟,供鱼盛夏、晚秋和寒冬栖息。至于自然形成的水域,高低深浅就 相差悬殊了。因此,下窝之前,首先应用钩线试试深浅,默默水下是否平整。倘若水底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则不宜下窝,因下窝后窝饵掉入坑洼处鱼群不易发现, 既浪费饵料,又耽误时间。

除试水底是否平整外,打窝还应避开水底杂草稠密处。在这样的地方下窝,鱼群不易发现饵料。即使鱼儿上钩,亦常常在挣扎、逃窜时钻入草丛中造成折钩短线。

4、撒诱饵的距离一般以鱼竿的长短为准。

鱼竿有长有短,打窝自然有远近之分。

5、窝点应在垂钓者对光的侧面。

打窝是垂钓的前奏,窝点也即是钓点。垂钓者若面对阳光,不仅阳光刺眼,伤害视力,且不易看清浮漂。倘若背对阳光,则人的倒影与鱼竿的倒影会映入水中,鱼群发现后常不敢靠近,影响垂钓效果。

6、千万别弄错窝点。

有经验的垂钓者往往不是在一处打窝,而是连续打两至三个窝点进行试钓。做个记号,双脚站在记号处,看准对岸目标,根据三点一线的原理打窝,也能根据这一原理准确找到垂钓点。

7、加撒引路饵。

引路饵也称向导饵。为了诱鱼向窝点集中,有经验的垂钓者常常以窝点为中心,向窝点的正前方、左前方和右前方成放射状星星点点抛撒少量的饵料。抛撒时应由远及近,越近窝点饵料是要加大密度,直到将鱼群引入窝中。

相关阅读

窝子的做法诱饵窝料如何投放到钓点


诱窝为的就是将分散的鱼聚集在钓点的腹地。掉什么鱼就用什么诱饵,而且要讲究方法。常做诱窝的方法有:

直接送入法:出钓之前先将窝料配制好,林场使用时加水调和捏成大枣甚至乒乓球大小,包在鱼钩上,以不散开为基本要求,然后像正常钓鱼一样用钓竿送到窝点,缓慢放入水底,再用手轻轻地抖动鱼竿,饵团便会自行散落。如此反复几次,钓钩旁边就会成为窝点。

罐撒法:罐撒方式有好几种,竿梢式和悬吊式最为常用的。竿梢式适用于长竿短线钓草塘,悬吊式用于齐竿线钓亮水。

竿梢式做窝制作简便,找一个乒乓球挖开一个如硬币大小的装料孔,孔下放中心线两侧各烫一个插竿梢的小眼,这两个小眼的直径应比竿梢略大,此时罐窝已经做成。使用时将小罐插入竿头卡紧,装满诱饵,由钓竿送至窝点水面,转动鱼竿使窝饵倒入水中。然后上好钓饵,即可下竿。

悬吊式投饵做窝也较好制作。材料为塑料瓶或暖瓶盖,在其底下钻小孔再系上一根线。使用时将尾线拴在钓线上,紧挨在铅坠的上方。将装满诱饵的容器送入窝点水面,塑料遇水漂浮,此时松动钓线,饵料就自动撒好了。

手撒法:手撒最为省事,但是容易过于分散,而且饵料入水时有响声容易惊到鱼,而且比较浪费饵料。因此一般不用此方法,但不是绝对不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如果饵料粘度比较大、手竿需要打大窝、海竿钓近水的时候,用手撒饵料快捷又方便。

钓鱼时诱饵窝料的投放方法分析


诱饵是用来引鱼集中于某一点的饵料。它的作用是尽量使垂钓者能够有的放矢获得较好成绩。至目前为止,国内使用最多的是食物诱饵,还较少使用其他诱饵广如化学诱饵)或其他诱鱼手段(如低频诱鱼器)。

食物诱饵又可分为撒饵和蘸饵两类。可作撒饵的食物很多,原则上只要鱼爱吃的都可使用。目前用得较多的大致有:碎米、麸皮、菜籽饼、豆饼、棉籽饼、粗玉米粉、粗黄豆粉、芝麻粉、米糠、麦片、粟米、酒糟、酒酿、豆渣、面包屑、蚕蛹粉、鱼粉、蚯蚓粉,鱼虫干、饲料等。此外,作为香料或味料的大致有:麻油、.菜油、黄酒、高梁酒、油渣、食盐、白糖、糖精片、香料、香精等。为了能较好的发挥诱鱼作用,撤饵最好具备下列一些条件:

一是香:诱饵具有香味,可以提高诱鱼作用。然而诱饵的香和它的效果并不是绝对的。这是因为鱼和人的嗅觉存在着某些差异,一些具有特殊气味的物品,人闻了感到不好受,鱼倒反而合胃口。例如有人用牛粪或馊粥、馊饭配制诱饵获得一定效果,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二是味:鱼的味觉也很灵敏,特别是对甜味。因此在饵料中加入适量具有甜味的物品,有可能提高诱鱼作用。此外、加入适量的咸味或使饵料发酵变酸,也可能提高对某些鱼的引诱作用(如鳙鱼、鲢鱼等)。

三是色:由于河水的透明度较差,因此鱼的视觉一般都不敏锐。为了使饵料容易被鱼儿发现,最好具有比较显眼的色泽。

四是散:散是指饵料入水后能够立即扩散,增大目标并使鱼吞吃不便,借以突出钓饵作用并延长诱饵的有效时间。目前钓友较多使用的是用几种饵料按大致比例搭配而成的混合诱饵。它的作用比单一诱饵有所提高也比较全面。下面介绍数种以供参考。

1.以碎米为主,与菜籽饼或麸皮、玉米粉、芝麻粉等调和使用。

2.以碎米为主,与菜籽饼、麸皮,或与菜籽饼、玉米粉,或与豆饼、麸皮等搭配调和使用。

3.以玉米粉为主,与菜籽饼、碎米等搭配调和使用。

4.以玉米粉为主,加入黄豆粉和芝麻粉等,用熟山芋捏合使用。

5.以黄豆粉为主,与碎米、玉米粉等调和使用。

6.碎米、麸皮、玉米粉各约三分之一,用酒酿调和使用。这种饵料如加以密封,可以长期贮存,随时取用。

在一般情况下,配制时对碎米的要求是白和碎。如无碎米,也可以用整粒米加水浸泡六小时以上,用力捏碎。为了更好地发挥诱饵作用,打窝方法也应有所讲究。除非不得已,应尽量少用手投而用工具投放。投放方法大致有下列几种:

1.水面投放。投放时首先装好鱼竿,将助投器夹在鱼竿竿梢上,在水的表层将饵料慢慢倒入水中,任其自然下沉并扩散至一定范围。

2.水底投放。投放时首先装好鱼竿、鱼线,将助投器牢挂在鱼钩上,当进入投饵点后,放低鱼竿直至助投器挂钩脱离小圆桶,提起鱼竿,使圆桶翻身将饵料倒在河底。用此法投饵目标较准,饵料不容易被水流冲散,但可能过于集中,因此最好在圆桶翻身后,立即上下提放几下,迫使饵料扩散至一定范围。

3.水体中下层投放。将助投器牢挂在鱼钩上,当接近河底时,用力上下提放数下,借助水的冲力,将饵料自圆孔压出扩散至河底。用此法投饵可以避免饵料被水冲散,也可避免堆积,但对鱼群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应加以注意。

诱饵窝料每次投放多少合适


想要钓的多必须先打窝,打窝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本站有篇文章“制作诱饵窝料要掌握八个技巧”详细介绍了诱饵窝料的制作过程,饵料制作完了到底每次钓鱼要投多少窝料呢?诱饵的投放量取决于钓情,少时用鸡蛋那么大一团即可,多时可一次投放十多千克,甚至数十千克。怎么样才算投的适量呢?这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讲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根据鱼种决定投放量:鱼种不同,鱼的大小不同,其食量差异较大。鲫鱼的食量比草鱼,鲤鱼的食量小的多,草鱼,鲤鱼的食量又比不上青鱼,若钓鲫鱼,每次投放的诱饵少则几十克就可以了,多则不超过150克。因为诱饵量过大,鱼吃饱后就无食欲了,对钓饵也不感兴趣。若钓青鱼,鲢鱼,诱饵的用量就应大很多,少则数千克,多则可一次可投放数十千克。

(二)根据季节,气温决定投放量:鱼的食欲鱼季节,气温有很大关系。温度适宜时,鱼生活的轻松舒畅,食欲旺盛,对饵量的需求量大。最适宜鱼生活的气温为15~30摄氏度,这个温度范围正是春天,秋天,在此期间垂钓,诱饵的投放量可大一些,在夏季,冬季,秋末,早春垂钓时,诱饵的投放量可少一些,投多了也没多大效果。

(三)根据鱼的生长发育情况决定投放量:春末夏初,是鱼的发育排卵期,鱼体需要的营养多,在此期间钓鱼,可增加鱼饵的投放量。秋末,由于水生植物的枯萎,水生小动物的减少,鱼的食料来源减少,鱼为了过冬,需增加营养物质,对饵料的需求量也增加,此期间钓鱼也应增加投放量,而且饵料的营养成分应全面一些。

(四)根据水情决定投放量:水情包括水面的大小和水的肥瘦,水面大,水中的鱼活动的范围广,鱼的分布分散,密度小,为了招来更多的鱼,必须提高饵料的诱惑力,水面宽大,用饵量宜大,反之,用量宜小。水质有肥瘦之分。所谓肥水,水中的微生物,小昆虫,小软体动物多,水中的腐殖质多,这些都是鱼的食料。在肥水中,鱼的食料并不缺乏,甚至过生,鱼的食物得到满足,对外来之物不感兴趣。在此水质中垂钓,诱饵的投放量不宜过多,而且应以植物类的素饵为主。瘦水水色清澈,能见度高,在此水中垂钓,诱饵的投放量可大一些,诱饵的质量也应高一些,就是说,诱饵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应丰富一些,如用颗粒饲料,小鸡饲料时,把蚯蚓,面包虫,家禽内脏剁碎,拌入饵料中。

(五)根据施钓环境决定投放量:施钓环境指的是经常有人设钓点的水域和很少有光顾的水域,经常有人设钓点施钓的水中,饵料投放的多,在此设钓点,诱饵的投放量可少一些,而那些很少有人施钓的水域,水中的鱼食食料比较匮乏,若有人光顾的水域不一定就不是钓点,只是尚未被人发现,或许本来就是好的鱼窝,窝子还靠“养”,所谓养,就是不断的往钓点投放诱饵,三天两头的投,连投数天,鱼会不断的前来觅食,形成了鱼窝。

(六)根据水的动、静状态决定投放量:动水,即流动的水,或是水面有风,风使水生浪。在动水区施钓,若饵料少,易被水冲散,所以用饵量要大,而且应有黏性,少用粉末状物,多用颗粒状物,这样的饵料有一定的重量,可减少被水冲走的数量,若在风平浪静的水中施钓,可减少诱饵用量,可适当加些粉状物质。粉状物质在静水中易雾化,散开,影响面光,易诱鱼进窝。

诱饵窝料每次投放多少合适分析


想要钓的多必须先打窝,打窝的重要性由此可见,饵料制作完了到底每次钓鱼要投多少窝料呢?诱饵的投放量取决于钓情,少时用鸡蛋那么大一团即可,多时可一次投放十多千克,甚至数十千克。怎么样才算投的适量呢?这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讲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根据鱼种决定投放量:鱼种不同,鱼的大小不同,其食量差异较大。鲫鱼的食量比草鱼,鲤鱼的食量小的多,草鱼,鲤鱼的食量又比不上青鱼,若钓鲫鱼,每次投放的诱饵少则几十克就可以了,多则不超过150克。因为诱饵量过大,鱼吃饱后就无食欲了,对钓饵也不感兴趣。若钓青鱼,鲢鱼,诱饵的用量就应大很多,少则数千克,多则可一次可投放数十千克。

(二)根据季节,气温决定投放量:鱼的食欲鱼季节,气温有很大关系。温度适宜时,鱼生活的轻松舒畅,食欲旺盛,对饵量的需求量大。最适宜鱼生活的气温为15~30摄氏度,这个温度范围正是春天,秋天,在此期间垂钓,诱饵的投放量可大一些,在夏季,冬季,秋末,早春垂钓时,诱饵的投放量可少一些,投多了也没多大效果。

(三)根据鱼的生长发育情况决定投放量:春末夏初,是鱼的发育排卵期,鱼体需要的营养多,在此期间钓鱼,可增加鱼饵的投放量。秋末,由于水生植物的枯萎,水生小动物的减少,鱼的食料来源减少,鱼为了过冬,需增加营养物质,对饵料的需求量也增加,此期间钓鱼也应增加投放量,而且饵料的营养成分应全面一些。

(四)根据水情决定投放量:水情包括水面的大小和水的肥瘦,水面大,水中的鱼活动的范围广,鱼的分布分散,密度小,为了招来更多的鱼,必须提高饵料的诱惑力,水面宽大,用饵量宜大,反之,用量宜小。水质有肥瘦之分。所谓肥水,水中的微生物,小昆虫,小软体动物多,水中的腐殖质多,这些都是鱼的食料。在肥水中,鱼的食料并不缺乏,甚至过生,鱼的食物得到满足,对外来之物不感兴趣。在此水质中垂钓,诱饵的投放量不宜过多,而且应以植物类的素饵为主。瘦水水色清澈,能见度高,在此水中垂钓,诱饵的投放量可大一些,诱饵的质量也应高一些,就是说,诱饵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应丰富一些,如用颗粒饲料,小鸡饲料时,把蚯蚓,面包虫,家禽内脏剁碎,拌入饵料中。

(五)根据施钓环境决定投放量:施钓环境指的是经常有人设钓点的水域和很少有光顾的水域,经常有人设钓点施钓的水中,饵料投放的多,在此设钓点,诱饵的投放量可少一些,而那些很少有人施钓的水域,水中的鱼食食料比较匮乏,若有人光顾的水域不一定就不是钓点,只是尚未被人发现,或许本来就是好的鱼窝,窝子还靠养,所谓养,就是不断的往钓点投放诱饵,三天两头的投,连投数天,鱼会不断的前来觅食,形成了鱼窝。

(六)根据水的动、静状态决定投放量:动水,即流动的水,或是水面有风,风使水生浪。在动水区施钓,若饵料少,易被水冲散,所以用饵量要大,而且应有黏性,少用粉末状物,多用颗粒状物,这样的饵料有一定的重量,可减少被水冲走的数量,若在风平浪静的水中施钓,可减少诱饵用量,可适当加些粉状物质。粉状物质在静水中易雾化,散开,影响面光,易诱鱼进窝。

常用诱饵窝料的制作方法及投放技巧


鱼饵按其在垂钓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诱饵和钓饵两大类,一般都分开使用。但在某些地区也有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也有一种饵料同时起到诱饵和钓饵双重作用的。

诱饵是用来引鱼集中于某一点的饵料。它的作用是尽量使垂钓者能够“有的放矢”获得较好成绩。至目前为止,国内使用最多的是食物诱饵,还较少使用其他诱饵(如化学诱饵)或其他诱鱼手段(如低频诱鱼器)。

食物诱饵又可分为撤饵和蘸饵两类。撒饵一般用水调和后单独使用;蘸饵则粘附于钓饵或铅坠上使用。

可作撤饵的食物很多,原则上只要鱼爱吃的都可使用。目前用得较多的大致有:碎米、麸皮、菜籽饼、豆饼、棉籽饼、粗玉米粉、粗黄豆粉、芝麻粉、米糠、麦片、粟米、酒糟、酒酿、豆渣、面包屑、蚕蛹粉、鱼粉、蚯蚓粉、鱼虫干、饲料等。

此外,作为香料或味料的大致有:麻油、菜油、黄酒、高梁酒、油渣、食盐、白糖、糖精片、香料、香精等。

为了能较好的发挥诱鱼作用,撤饵最好具备下列一些条件:

一是香。鱼的嗅觉很灵敏,诱饵具有香味,可以提高诱鱼作用。

传说姜太公学钓鱼,开始三天三夜没有钓到鱼,原因之一就是饵料不香。钓鱼爱好者一般都把诱饵是否具有香味作为衡量其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为了使诱饵具有香味,可将某些饵料如麸皮、芝麻、米糠、麦片等加入某些香料。

然而诱饵的香和它的效果并不是绝对的。这是因为鱼和人的嗅觉存在着某些差异,一些具有特殊气味的物品,人闻了感到不好受,鱼倒反而合胃口。例如有人用牛粪或馊粥、馊饭配制诱饵获得一定效果,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二是味。鱼的味觉也很灵敏,特别是对甜味。因此在饵料中加入适量具有甜味的物品,有可能提高诱鱼作用。此外,加入适量的成味或使饵料发酵变酸,也可能提高对某些鱼的引诱作用(如鳙鱼、鲢鱼等)。

三是色。由于河水的透明度较差,因此鱼的视觉一般都不敏锐。为了使饵料容易被鱼儿发现,最好具有比较显眼的色泽。

四是散。散是指饵料入水后能够立即扩散,增大目标并使鱼吞吃不便,借以突出钓饵作用并延长诱饵的有效时间。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垂钓者使用的诱饵多数是用单一饵料进行简单加工而成的。如将碎米加入适量的高梁酒、麻油、菜油等,或将麸皮、米糠等炒焦调水使用。随着国内休闲钓水平的逐渐提高,诱饵也逐渐向比较高级的方向发展。目前钓友较多使用的是用几种饵料按大致比例搭配而成的混合诱饵。它的作用比单一诱饵有所提高也比较全面。下面介绍数种以供参考。

1.以碎米为主,与菜籽饼或麸皮、玉米粉、芝麻粉等调和使用。

2.以碎米为主,与菜籽饼、麸皮,或与菜籽饼、玉米粉,或与豆饼、麸皮等搭配调和使用。

3.以玉米粉为主,与菜籽饼、碎米等搭配调和使用。

4.以玉米粉为主,加入黄豆粉和芝麻粉等,用熟山芋捏合使用。

5.以黄豆粉为主,与碎米、玉米粉等调和使用。

6.碎米、麸皮、玉米粉各约三分之,用酒酿调和使用。这种饵料如加以密封,可以长期贮存,随时取用。

上述诱饵的配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钓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另行搭配使用。

在一般情况下,配制时对碎米的要求是白和碎。如无碎米,也可以用整粒米加水浸泡六小时以上,用力捏碎。

对麸皮、玉米粉、芝麻粉、菜籽饼等,最好加以焙炒,使其产生香味,或加入某些香料。如用黄酒、高梁酒调配上述饵料也可以不炒。但必须在头一天配好密封,不宜现配现用。

前面说过,诱饵的作用主要是诱鱼,其次还要促使钓饵起作用。配制时就要注意到这两个方面,既要使饵料具有较好的引诱力,又不至于使钓饵相形见绌,失去作用。有时鱼已进入钓点却不肯吞吃钓饵,很可能与诱饵过于“高级”有关,这种现象应通过不断实践予以克服。

为了更好地发挥诱饵作用,打窝方法也应有所讲究。除非不得已,应尽量少用手投而用工具投放。投放方法大致有下列几种:

1.水面投放投放时首先装好鱼竿,将助投器夹在鱼竿竿梢上,在水的表层将饵料慢慢倒入水中,任其自然下沉并扩散至一定范围。用此方法投饵手续比较简便,并可避免饵料堆积现象,对鱼的惊动也比较小。缺点是容易被水流冲散。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把干饵料投放于草洞表面,使用此法也比较理想。

2.水底投放投放时首先装好鱼竿、鱼线,将助投器牢挂在鱼钩上,当进入投饵点后,放低鱼竿直至助投器挂钩脱离小圆桶,提起鱼竿,使圆桶翻身将饵料倒在河底。用此法投饵目标较准,饵料不容易被水流冲散,但可能过于集中,因此最好在圆桶翻身后,立即上下提放几下,迫使饵料扩散至定范围。由于此法可能惊动鱼群,在补投时一般不宜采用。

3.水体中下层投放将助投器牢挂在鱼钩上,当接近河底时,用力上下提放数下,借助水的冲力,将饵料自圆孔压出扩散至河底。用此法投饵可以避免饵料被水冲散,也可避免堆积,但对鱼群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应加以注意。

窝子的做法以及诱饵窝料如何投放到钓点?


诱窝为的就是将分散的鱼聚集在钓点的腹地。掉什么鱼就用什么诱饵,而且要讲究方法。常做诱窝的方法有:

直接送入法:出钓之前先将窝料配制好,林场使用时加水调和捏成大枣甚至乒乓球大小,包在鱼钩上,以不散开为基本要求,然后像正常钓鱼一样用钓竿送到窝点,缓慢放入水底,再用手轻轻地抖动鱼竿,饵团便会自行散落。如此反复几次,钓钩旁边就会成为窝点。

罐撒法:罐撒方式有好几种,竿梢式和悬吊式最为常用的。竿梢式适用于长竿短线钓草塘,悬吊式用于齐竿线钓亮水。

竿梢式做窝制作简便,找一个乒乓球挖开一个如硬币大小的装料孔,孔下放中心线两侧各烫一个插竿梢的小眼,这两个小眼的直径应比竿梢略大,此时罐窝已经做成。使用时将小罐插入竿头卡紧,装满诱饵,由钓竿送至窝点水面,转动鱼竿使窝饵倒入水中。然后上好钓饵,即可下竿。

悬吊式投饵做窝也较好制作。材料为塑料瓶或暖瓶盖,在其底下钻小孔再系上一根线。使用时将尾线拴在钓线上,紧挨在铅坠的上方。将装满诱饵的容器送入窝点水面,塑料遇水漂浮,此时松动钓线,饵料就自动撒好了。

手撒法:手撒最为省事,但是容易过于分散,而且饵料入水时有响声容易惊到鱼,而且比较浪费饵料。因此一般不用此方法,但不是绝对不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如果饵料粘度比较大、手竿需要打大窝、海竿钓近水的时候,用手撒饵料快捷又方便。

常用诱饵窝料的制作方法及投放技巧分析


鱼饵按其在垂钓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诱饵和钓饵两大类,一般都分开使用。但在某些地区也有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也有一种饵料同时起到诱饵和钓饵双重作用的。

诱饵是用来引鱼集中于某一点的饵料。它的作用是尽量使垂钓者能够有的放矢获得较好成绩。至目前为止,国内使用最多的是食物诱饵,还较少使用其他诱饵(如化学诱饵)或其他诱鱼手段(如低频诱鱼器)。

食物诱饵又可分为撤饵和蘸饵两类。撒饵一般用水调和后单独使用;蘸饵则粘附于钓饵或铅坠上使用。

可作撤饵的食物很多,原则上只要鱼爱吃的都可使用。目前用得较多的大致有:碎米、麸皮、菜籽饼、豆饼、棉籽饼、粗玉米粉、粗黄豆粉、芝麻粉、米糠、麦片、粟米、酒糟、酒酿、豆渣、面包屑、蚕蛹粉、鱼粉、蚯蚓粉、鱼虫干、饲料等。

此外,作为香料或味料的大致有:麻油、菜油、黄酒、高梁酒、油渣、食盐、白糖、糖精片、香料、香精等。

为了能较好的发挥诱鱼作用,撤饵最好具备下列一些条件:

一是香。鱼的嗅觉很灵敏,诱饵具有香味,可以提高诱鱼作用。

传说姜太公学钓鱼,开始三天三夜没有钓到鱼,原因之一就是饵料不香。钓鱼爱好者一般都把诱饵是否具有香味作为衡量其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为了使诱饵具有香味,可将某些饵料如麸皮、芝麻、米糠、麦片等加入某些香料。

然而诱饵的香和它的效果并不是绝对的。这是因为鱼和人的嗅觉存在着某些差异,一些具有特殊气味的物品,人闻了感到不好受,鱼倒反而合胃口。例如有人用牛粪或馊粥、馊饭配制诱饵获得一定效果,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二是味。鱼的味觉也很灵敏,特别是对甜味。因此在饵料中加入适量具有甜味的物品,有可能提高诱鱼作用。此外,加入适量的成味或使饵料发酵变酸,也可能提高对某些鱼的引诱作用(如鳙鱼、鲢鱼等)。

三是色。由于河水的透明度较差,因此鱼的视觉一般都不敏锐。为了使饵料容易被鱼儿发现,最好具有比较显眼的色泽。

四是散。散是指饵料入水后能够立即扩散,增大目标并使鱼吞吃不便,借以突出钓饵作用并延长诱饵的有效时间。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垂钓者使用的诱饵多数是用单一饵料进行简单加工而成的。如将碎米加入适量的高梁酒、麻油、菜油等,或将麸皮、米糠等炒焦调水使用。随着国内休闲钓水平的逐渐提高,诱饵也逐渐向比较高级的方向发展。目前钓友较多使用的是用几种饵料按大致比例搭配而成的混合诱饵。它的作用比单一诱饵有所提高也比较全面。下面介绍数种以供参考。

1.以碎米为主,与菜籽饼或麸皮、玉米粉、芝麻粉等调和使用。

2.以碎米为主,与菜籽饼、麸皮,或与菜籽饼、玉米粉,或与豆饼、麸皮等搭配调和使用。

3.以玉米粉为主,与菜籽饼、碎米等搭配调和使用。

4.以玉米粉为主,加入黄豆粉和芝麻粉等,用熟山芋捏合使用。

5.以黄豆粉为主,与碎米、玉米粉等调和使用。

6.碎米、麸皮、玉米粉各约三分之 ,用酒酿调和使用。这种饵料如加以密封,可以长期贮存,随时取用。

上述诱饵的配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钓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另行搭配使用。

在一般情况下,配制时对碎米的要求是白和碎。如无碎米,也可以用整粒米加水浸泡六小时以上,用力捏碎。

对麸皮、玉米粉、芝麻粉、菜籽饼等,最好加以焙炒,使其产生香味,或加入某些香料。如用黄酒、高梁酒调配上述饵料也可以不炒。但必须在头一天配好密封,不宜现配现用。

前面说过,诱饵的作用主要是诱鱼,其次还要促使钓饵起作用。配制时就要注意到这两个方面,既要使饵料具有较好的引诱力,又不至于使钓饵相形见绌,失去作用。有时鱼已进入钓点却不肯吞吃钓饵,很可能与诱饵过于高级有关,这种现象应通过不断实践予以克服。

为了更好地发挥诱饵作用,打窝方法也应有所讲究。除非不得已,应尽量少用手投而用工具投放。投放方法大致有下列几种:

1.水面投放 投放时首先装好鱼竿,将助投器夹在鱼竿竿梢上,在水的表层将饵料慢慢倒入水中,任其自然下沉并扩散至一定范围。用此方法投饵手续比较简便,并可避免饵料堆积现象,对鱼的惊动也比较小。缺点是容易被水流冲散。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把干饵料投放于草洞表面,使用此法也比较理想。

2.水底投放 投放时首先装好鱼竿、鱼线,将助投器牢挂在鱼钩上,当进入投饵点后,放低鱼竿直至助投器挂钩脱离小圆桶,提起鱼竿,使圆桶翻身将饵料倒在河底。用此法投饵目标较准,饵料不容易被水流冲散,但可能过于集中,因此最好在圆桶翻身后,立即上下提放几下,迫使饵料扩散至定范围。由于此法可能惊动鱼群,在补投时一般不宜采用。

3.水体中下层投放 将助投器牢挂在鱼钩上,当接近河底时,用力上下提放数下,借助水的冲力,将饵料自圆孔压出扩散至河底。用此法投饵可以避免饵料被水冲散,也可避免堆积,但对鱼群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应加以注意。

如何提高投放诱饵的技巧


垂钓者如何提高投放诱饵的技巧。垂钓者为了提高钓绩,采用选点投放诱饵,把分散的鱼诱集到窝点里来,再集中力量按点垂钓。但如何科学用饵,在垂钓中显得十分重要。诱饵用量只有依据水情、鱼情、季节等多种因素加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科学判断,只有合理用饵才能收到理想的垂钓效果。下面就诱饵如何科学应用这一课题,与钓友们作一交流和探讨。

一、饵料过剩现象

就是说我们打窝时投放的诱饵过多,鱼儿食之有余,结果造成鱼的饱不思食现象,这种现象在垂钓活动中是屡见不鲜的。但据观察,此种现象以发生在经验欠缺的新手之中居多。他们以为诱饵抛投越多、越勤,窝子里鱼越多。结果把鱼喂得七荤八素,不思饵食,自然对钩饵也无食欲感。这就是饵料过剩现象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饵料空白现象

我们时常发现在垂钓中,刚开始频频上鱼,但钓不了一会儿,窝子鱼越来越少,以致无鱼咬钩,往往使一些钓者产生一种厌战情绪。对此,有些钓友误认为该水域鱼已不多了,其实并非如此。此时窝子里诱饵很可能已被鱼吃光,形成窝子里无饵的空白现象,自然无鱼问津。为改变这种情况,使原来窝子起死回生,钓者还应把握时机,适时进行补窝。

三、诱饵用量要恰到好处

诱饵用量多与少的得失问题,曾在钓界有过争议,但不论争论到何等程度,也难以有个定论。因为诱饵用量在垂钓中是个动态反应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水域大小、鱼密度大小、鱼的种类、诱饵质量和不同的季节等多种因素。临场垂钓有时需施重饵,有时常施轻饵,具体情况具体用饵,不好定个标准。

但在通常情况下,大水域鱼相对分散,为起到诱鱼效果,宜采用重饵打窝。重饵,一是目标大,二是持续时间长。鱼密度小的水域也应投放重饵,以扩大招鱼力,提高垂钓效果。而鱼密度大的水域则应轻施和勤施诱饵。小饵团足以把鱼引入窝点。

当上鱼率明显减少时,表明窝内已无诱饵,此时只要及时补投饵团,又可使窝子焕发生机,保持继续上鱼。若超量用饵,把鱼喂饱,必将影响鱼的咬钩效果。作为钓者,一般不吝惜饵料,但用饵如何掌握恰到好处,这是关键。用多了形成饵料过剩,用少了又因饵料空白失去机遇。因此,诱饵用量是否恰到好处,是影响钓获的重要因素。

四、把握好补窝时机

在鱼密度较大的塘口中,常常开始垂钓时不停地上鱼,但钓了一会儿就不怎么上鱼了,再仔细观察,窝子鱼星渐少。这个信号告诉我们,窝子里诱饵已无,此时应及时补窝,但只需补投小饵团,以防饵料过剩,鱼不咬钩。

在鱼密度大的水域里垂钓,采用小饵团、勤补窝,既不让鱼吃饱,又不让鱼离窝,这不失为提高钓获率的好方法。但在大水域里则应投放重饵,其理由有二:一是大水域鱼相对分散,重饵目标显著,招鱼力强;二是大水域大鱼多,重饵有利于鱼进窝后逗留时间长,有利垂钓。大水域补窝时间,一是视上鱼情况而定,上过大鱼后应及时补窝;二是对于已等待了一段时间仍不上鱼的窝子,则应改换门庭,重新布窝。

五、养鱼池与野生塘用饵

养鱼池一般采用混养,鲤、草、鲢、鳊、鳙、鲫混养一体,鱼密度大,摄食旺,故在养鱼池垂钓诱饵用量要多,饵团不应小于拳头,方能延长进窝鱼停留的时间。在垂钓中随时注视上鱼率稀密程度,若上鱼明显减少,应适时补窝,以保持良好的上鱼势头。野塘用饵则与其相反。

因为野塘中鱼种比较单一,并以小型鲫鱼为主体,摄食量少,加上野塘本身水质比较清澈,诱饵下去十分显眼。鲫鱼进窝多爱泛起细小、密集的鱼星,极易判别窝中是否有饵。当窝中出现无鱼星或鱼星渐少时,则应适时补窝。野塘中鱼密度也有大小之分。鱼密度大,窝点数量宜少;鱼密度小,则应增设窝点,以便寻鱼星下钩,避免垂钓空手等。

六、诱饵用量随季节而异

随季节、水温、鱼情的不同,鱼的摄食量也不相同。冬季鱼儿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摄食量较少,但诱饵用量则不因其食少而量少。相反,低温季节为增加诱惑力,则应重施粉状细饵,促鱼进窝。到了春天,水温渐渐回升,鱼的摄食量也开始增加但诱饵用量宜适度掌握。

随着夏秋高温季节的来临,鱼的活动摄食趋向鼎盛阶段,此时宜投放粗饵重饵,如果饵量过少,极易出现窝潭内饵料空白现象,而留不住鱼。因此,依据不同水域、季节、鱼种,科学地掌握诱饵用量是衡量钓技水平的标志之一。

夏天钓鱼投放诱饵窝料的一些技巧


到了盛夏,气温高的让人不适,就算是再喜欢钓鱼,笔者都建议大家待在家里,以防中暑。不过,在夏季温度还不是很高的初期,大家还是可以去水库钓鱼的,毕竟大水面下,温度还是宜人的。在大水面野钓,还有上大物的惊喜,钓友一定要在诱饵窝料上下足功夫。笔者今天要讲的部分,恰巧也是这些内容,希望一下内容能帮到有需要的大家!在纯天然的大水面下,存活的鱼种虽比坑塘多,但却分散在各个角落。所以,在正式开始野钓前,大家要将其聚起来,诱饵窝料的主要作用就是这个,但大家要注意使用量,并非是投饵多,在水下扩散快就能一定能将鱼聚集在钓点中。大量的窝料会将目标鱼喂饱,它们根本顾不上吃鱼钩上的饵料。

还有就是,钓友选到好的位置后不要掉以轻心,跟别的地方相比,这里鱼确实多,但操作失误,也不会有很好的收获。这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忘记给钓点补充诱饵窝料。导致鱼儿离窝。在水库钓鱼,只有及时补窝才能让鱼儿停留在窝中。如果窝中的鱼饵被它们吃光,想要再次引它们入窝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所以,夏季钓鱼,钓友要及时观察窝中饵料情况。每个地方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无论大家在哪里作钓,开始前都要查看一下情况,比如说钓点的深浅、鱼种开口情况、水情、鱼情变化等。诱饵窝料的量,也要在这些客观基础上进行灵活变化,有时候,为了上鱼,钓友还得不断调漂、重新配制鱼饵,只有全方位了解鱼群,大家才能更好作钓。

如果大家能抓住恰当的时机补充食物,鱼群就有很大可能一直留在窝中,这是作钓者愿意面对的理想情况。在上鱼情况比较好的时候,大家也不要忽略补窝,量可以不多,但是一定要保持一定的频率撒窝料。在水库钓鱼时,当窝子中的鱼群变的不是很活跃的时候,钓友更应该补窝,这时动作要轻,避免将鱼儿吓跑。在不同的时间段中,水下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大家的投饵方式也要符合相应的作钓情况,这样才有可能上更多鱼。诱饵窝料本质是为了诱鱼,投放的位置自然是鱼群喜欢待的地方,这时候,大家就要对水温、鱼种等情况进行了解。在低温的时候,鱼儿进食量不大,就食动作也轻,钓友不仅要用灵敏的线组作钓,还要诱惑它们开口。在夏季,大家也需要注意水温、气压、天气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了解更多作钓详情,大家才有可能收获更多!

在很多时候,诱饵稍微加工一下还可以挂到鱼钩上作钓,这种情况省时省力,是笔者比较喜欢的一种作钓情形。钓饵跟诱饵不同时,大家需要做的工作就比较多,但是,为了能上鱼,多辛苦都是值得的。感谢大家阅读这篇关于诱饵窝料的知识,希望钓友在野钓路上都能打出好窝!

诱饵窝料的诱鱼原理及各种味型的窝料


诱饵的作用就是把水中分散的、游动的鱼引导到垂钓窝点。使用诱饵是钓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诱饵在配置、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垂钓效果。因此,有经验的钓鱼人都十分重视诱饵的配制和使用。

一、诱饵诱鱼的几种功能

除台湾钓法不单独使用诱饵外,用手竿在淡水中垂钓大多都要使用诱饵。

诱饵与钓饵在配制和使用方法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一是诱饵的用量大于钓饵,少则鸡蛋大一团,多则可以用榨过油的整块饼块掰开投入水中;二是诱饵的质地比钓饵粗糙,多用粉类物质、颗粒状物质添加香味剂用水拌和成团;三是投放的面积比较大,可以用一大团投入水中,也可以用许多团投到一个水域的多个位置,使之形成片状,以扩大影响,增加诱惑力。那么诱饵如何由于呢?

1.以颜色诱鱼

鱼的视力是比较差的,为了尽快让鱼发现水中饵料,应使用鲜亮颜色的饵料,如黄色的小米、玉米粉,白色的面粉、奶粉,红色的蚯蚓、红虫。这些物质的颜色在水中比较鲜明,也是鱼喜爱的颜色,忌用灰暗、黑色的物质。

2.以实体诱鱼

气味和颜色是诱鱼的重要手段,但毕竟是虚的东西,而实体物质才是鱼最为重要的。无论是颗粒状物质还是粉末状物质都是鱼的食料。应注意的是作为诱饵投放量应大一些,诱饵投入水中后会慢慢溶化散开,粉末状诱饵会随着水波、水流扩散,鱼发现饵料后会聚集过来觅食,诱饵也就起到了诱鱼的作用。

3.以气味诱鱼

鱼的嗅觉比视觉发达,大多数鱼的鼻孔有两对,分布在鱼头前部的两侧,一对在前,一对靠后,鼻孔内有比鼻囊。鱼在水中游曳时,水流从鱼的前鼻孔进入鼻腔,鼻囊即对流进的气体进行分辨,然后水流由后鼻孔流出。为什么鱼喜欢在有水流的水域,特别是喜欢逆水而流呢?原因在于:鱼逆水流动时,水流容易进入鱼的鼻腔,而且水量较大,便于鱼寻找适合自己食性的气味。诱饵气味浓郁,又是鱼喜欢的,就会引起鱼的注意,朝着气味处游来。鱼不仅能辨别各种气味,而且能嗅到其同类在“恐慌”、“警告“时产生的异味。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钓者钓起一小条鱼以后,就再也没有鱼上钩了。这是因为鱼在被钓的侧线器官在受惊后会分泌一种液体,其他鱼嗅到此液体的气味就远远游开了。人体的气味有时在用手装鱼饵时,使钩、饵也带上这种气味,其中有的气味为鱼所讨厌,有的气味为鱼所喜欢。如人体分泌中一种叫左旋基丙氨酸的物质,其气味就是鱼最害怕、最讨厌的。所以我们在使用饵料时,不能不研究饵料的气味,在气味上动些脑筋,以诱鱼上钩。

通常在诱饵中使用的气味有香味、甜味、臭味、腥臭味和酸味五种。在香味中,还可以细分为酒香型、油香型、奶香型、水果香型、中草药香型等。例如:

酒香型:曲酒、酒糟、酒麸。

油香型:炒芝麻、芝麻酱、芝麻饼、油渣、黄豆饼、菜籽饼、花生饼。

奶香型:奶油、奶粉、冰激淋粉。

水果香型:食用香精、椰蓉、香蕉。

中草药香型:丁香、千里香、甘松、白枳、排草、肉桂、五味子、扁丁香、细辛。

在臭味中有臭椿树皮;膻味有羊油、羊头脑;腥味有鱼虾、鱼粉;腥臭味有阿魏、蚯蚓粉等。

不过,诱鱼气味浓淡也适当,过淡起不到诱鱼的作用,过浓会适得其反。通常使用的规律是:气温高时,诱饵的气味可淡一些;气温低时,诱饵的气味应浓一些。

4.用光诱鱼

鱼类有趋光性的生理特征,但是不同的鱼种喜爱的光色有所不同,如食肉性的鱼喜爱红色,食素性的鱼喜爱黄色、白色。

但是鱼的趋光性也是有限度的,若是光亮过于强烈,鱼又会避而远之,也就是说,鱼对强光有避光性,因此应用弱光来诱鱼。

现在已有专门用于钓鱼的电池灯。这种电池灯是微型的,并且是封闭式的。打开电池灯开关把灯投入水中,电池灯会发光,时间多为2-3小时。电池灯所用的灯泡有多种颜色,钓鱼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

另一种是用光诱鱼的办法是在钩和脑线上想办法。江苏省某县生产出一种荧光钩,先在钩把上系上脑线,然后栓线处滴一粒鳞。因为鳞在黑暗处会发出亮光,所以这种荧光钩在水中也会有亮光。海竿用的一种炸弹钩的每根脑线上都穿有一个绿色的塑料圆粒,这种圆粒在光线不足的水域也会有亮光。这些微弱的亮光也就有了诱鱼的作用。